构建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初探

2022-09-12

1 问题的提出

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体系中较为基层的管理, 班主任是实施班级管理的第一人, 其专业发展程度不仅会影响到班级管理的质量, 而且会影响到学生的成长。班主任评价作为班主任管理的一种主要手段和一种主要机制, 对班主任的专业发展有着重要作用, 是班主任获得专业发展的重要促进力量。正如斯塔弗尔比姆曾经指出:“评价最重要的意图不是为了证明, 而是为了改进。”班主任评价的目的, 正是为了促进班主任的职业发展和班主任的成长。

那么, 目前班主任专业发展及其评价的现状如何呢?从当前研究来看, 怎样衡量班主任专业发展程度, 督促班主任的专业成长, 尚缺乏一套清晰的、较为统一的、科学的评价指标体系。现有的评价指标主要围绕班主任工作展开, 且存在许多问题。

通过对个案学校的调查发现, 现有班主任工作评价指标中存在问题主要有: (1) 评价目的偏差:重工作考评轻班主任专业发展。 (2) 评价指标误导:有的指标过空, 难以对班主任专业发展进行具体指导;有的指标过细, 纠缠于具体的事务性考核, 忽视班主任的专业特长。 (3) 评价方法单一:当前的评价存在重学校评价轻自我评价;重终结性评价轻过程性评价的现象, 导致一部分班主任认为评价与我无关, 或者对评价本身充满了警惕和排斥。 (4) 评价过程不透明:评价过程排斥评价对象的参与;重评价本身轻评价后的反馈促进。具体的评价指标框架一般是:班主任素质 (主要评价班主任工作的资格、条件等) ;班主任工作过程 (主要评价班主任履行岗位职责的情况) ;工作绩效 (主要评价班主任的工作效果、效率等) 。这是典型的常规工作评价, 所谓常规也就是班主任工作中最基本和最需要做到的明确、具体、可操作的要求。总之, 现有的班主任评价指标存在以简单的班主任考评指标取代班主任专业成长评价的倾向, 这种考评的目的更多的是作为班主任年中年终的奖励依据, 较多地关注班主任的管理到岗到位, 究其实质还是一种工作考核, 不能全面考察班主任的专业发展程度, 更谈不上发挥在班主任专业发展方面的引领作用, 不能满足班主任在专业发展上的诉求。甚至会产生一定的误导, 一方面一些班主任满足于完成考核中的量化指标, 使班主任陷于繁忙的事务性应付中, 满足于做“班级摆平者”;另一方面许多优秀教师不屑于担任班主任, 认为班主任工作妨碍了教学业务的发展。通过对一些个案学校班主任评价制度的了解, 发现类似的情况较为普遍。

从教育实践来看, 构建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的评价指标体系是班主任自身专业化发展趋势的需要。在班主任专业化道路上评价指标是班主任成长的指南, 它扮演着多重角色, 具有导向功能、鉴定功能、改进功能、调控功能、服务功能等多种功能。

因此, 基于实践与探索, 要促进班主任队伍的专业发展, 改革现有的班主任考评制度并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科学的、指导性的班主任专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显得十分迫切。通过班主任专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考察班主任专业情感和态度、班主任专业道德和信念、班主任专业知识和能力、班主任专业职责和作用, 可以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 从而促进班集体建设;班集体建设又推动学校整体教育教学改革, 推动班主任工作管理的科学化、规范化过程, 提高学校的管理水平和质量, 从而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2 相关概念界定

2.1 班主任专业发展

班主任专业发展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一个特殊方面。班主任专业成长实际是以教师专业发展标准为基础, 逐步掌握德育与班主任工作的理论知识, 经过长期培养训练形成班级德育和班集体建设与管理的能力和技巧, 提高自身的学术地位和社会地位, 全面履行班主任职责。综合各种文献和资料, 人们普遍认为班主任专业化是指班主任老师基本工作技能的规范化和职业道德的标准化。

与教师专业发展相比, 无论是在专业化的道德素质、专业化的文化素质还是在专业化的能力素质等方面班主任专业发展都具有特殊性。具体表现在:一, 班主任专业化的道德素质要求的独特性:班主任应掌握道德教育的原理、方法和具有必要的教师道德。班主任最根本的教育理念、最重要的教育品质是对学生的精神关怀, 能与学生心灵沟通。班主任专业化的主要内容是“学会精神关怀”。精神关怀内容是很广泛的, 关心、理解、尊重、信任是关怀情感的基本表现, 也是学生基本的精神需求, 因而也是班主任专业劳动的基本内容。二, 班主任专业化的文化素质要求的独特性:文化素质包括了解和掌握教育科学知识和专业知识, 掌握先进的教育技术具备的文化素养;三, 班主任专业化方面的能力素质要求的独特性:如在班级管理方面:形成适宜的班级教育目标的能力;建设良好的学生集体, 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能力;组织班级教育活动的能力;优化班级文化的能力;人性化的班级管理能力;形成班级教育合力的能力;具备对学生开展发展性评价的能力。上述各方面能力相互联系, 构成了完整的班级教育能力。这是班主任应具备的主要的教育能力, 也是班主任主导班级教育的基本功。

在此可以将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基本要求归纳为如下几点: (1) 具备深厚的专业情感和态度; (2) 具备高尚的专业师德和专业信念; (3) 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以及掌握班级管理的技能; (4) 发挥专业的职责和作用。

2.2 评价指标体系

指标体系就是反映某一评价对象数量和质量要求的指标的集合。广义的指标体系不仅包含各项指标的集合, 而且还包括各项指标的权重系数、评价标准以及各项指标的文字描述。在本文中, 它还包括了该指标体系的操作方法。因此, 班主任评价指标体系应包含以下一些要素: (1) 班主任专业发展评价指标。围绕“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总目标建立三级评价指标体系。 (2) 权重。根据对班主任专业发展各项指标重要性程度的认识, 发挥各项指标在班主任专业发展上的导向作用, 主要采用专家咨询法、特尔斐法来确定权重。 (3) 班主任专业发展评价标准。班主任评价标准是学校管理者对班主任的期望, 是班主任工作的方向和准绳, 也是班主任争取达到的预期标准。它不仅是班主任评价的出发点, 而且是班主任评价的依据和标尺。根据班主任专业发展的特点可以将每个指标分为A、B、C、D四个等级, 并给每个指标赋分。 (4) 该评价指标体系的操作方法。包括操作步骤、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3 对构建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建议和设想

3.1 指标的确定

建议选取特尔斐法筛选指标和分配权重。特尔斐法是一种比较科学、客观的方法, 目前在国内外都得到广泛的采用。其特点是以匿名的方式, 向专家们分发咨询表, 经多次反复后, 使专家意见趋向收敛, 最后达成基本统一。它的优点表现为:面广、权威性高、讨论较深入、咨询的结论较为深入。因此在评价主体的确定和评价指标的筛选、权重分配上建议采用该法。专家的选择主要为市、区德育专家以及本校、兄弟学校的德育分管领导、本校部分优秀班主任。基本操作程序是:评价主体的权重和一、二级指标权重的确定采用专家经验权重, 取其平均值, 再经专家权衡确定下来;二级指标的权重向三级分配采用专家排序法, 即征得专家对指标重要程度的排列顺序, 经公式计算得出各三级指标的权重。

3.2 评价目的、原则、周期、评估组织的确定

明确该评价目的为:第一, 以评价促发展, 通过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和评价实施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第二, 以评价促管理, 通过评价前的准备、评价实施、评价后的总结反思促进学校在班主任队伍建设和管理方面的进步。

班主任专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要遵循:首先, 要有科学性原则。表现为: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应遵循班主任专业发展的特点和规律, 同时注意评价指标之间的一致性, 权重分配时重视班主任的专业道德、管理能力指标。其次, 要有全面性原则。表现为评价指标体系要全面系统地考察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四个方面。第三, 要有可接受性原则。表现为制定评价指标体系前要广泛征求班主任意见, 指标、权重有利于班主任专业发展的同时能为班主任所接受。第四, 要有可操作性原则。表现为尽量采用可操作化的语言表达, 操作方法清晰。第五, 要有导向性原则。表现为该指标体系必须以促进班主任专业发展为核心。

根据学校工作特点, 评价周期一般设置为半学年为宜, 一年两度, 每学期期末小结。

评估组织应包括学校、年级组、个人三级评估, 构建起三级评价主体, 全方位多角度审视班主任专业发展状况, 其中班主任自评所占权重应最大, 体现专业发展的自主性。

3.3

操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略)

3.4 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举例

经专家咨询确定一级指标及其权重 (总权重值为1) 如下:A1专业情感和态度 (0.3) 、A2专业道德和信念 (0.2) 、A3专业能力和知识 (0.3) 、A4专业职责和作用 (0.2) ;其中:二级指标A4专业职责和作用可分解为班级管理方面 (0.1) 、学生发展方面 (0.1) 、开发资源形成教育合力方面 (0.1) 等三方面。

摘要:本文从问题解决的需要和班主任专业发展的需要出发剖析了现有班主任工作评价指标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构建班主任专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的重要性, 并对班主任专业发展进行了概念界定与内涵分析。本文还就构建班主任专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建议和参考。希望笔者的探索对中学班主任的专业发展能起到促进作用。

关键词:班主任专业发展,评价指标体系

参考文献

[1] 陈柏华等.教师专业素养的视角看发展性教师评价体系的构建[J].教育理论与实践, 2006 (05) .

[2] 肖丽萍.国内外教师专业发展研究述评[J].中国教育学刊, 2005 (05) .

[3] 王斌华.教师评价:绩效管理与专业发展[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5.

[4] 班华, 王正勇主编.21世纪班主任文库高中班主任[M].江苏: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5.

[5] 卞红.论中学班主任专业化[J].南京师范大学, 2004.

[6] 严红主编.促进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评价改革[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 2004.

[7] 蒋竟莹.教师专业化及教师专业发展综述.教育探索, 2004 (4) .

[8] 金娣, 王刚编著.教育评价与测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 2002.

[9] 张学民, 申继亮.国外教师教学专长及发展理论述评[J].比较教育研究, 2001 (3) .

[10] 面向21世纪中小学班主任培训教程编委.面向21世纪的班主任素质[M].知识出版社, 2000.

[11] 陈永明, 钟启泉.现代教师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

[12] 林崇德等.教师素质的构成及其培养途径[J].中国教育学刊, 1996 (6) .

上一篇:关于丰富馆藏档案的思考下一篇:建筑工程管理中的质量管理及方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