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

2022-09-10

随着互联网的广泛应用, 人们进入信息化时代。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理念的要求, 即将传统的老师的“一言堂”转变为以学生为主, 让学生在激烈讨论中碰撞出思维火花, 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但是在课程改革的具体实施的过程中, 教学评价问题依然是课程改革能否顺利进行的关键因素, 因此, 通过运用网络技术, 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为目标, 以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为改革精髓, 即以学生为中心, 构建具有一定广度和深度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成为当今新教学改革的迫切需要[1]。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评价的内涵和特点

(一)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的内涵

“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最早来自与英国的职业素质教育, 在上世纪末被引入我国的教育体系, 最新开始于北京、上海、天津等地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 根据其反应教学效果良好。“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与传统的教学有着巨大的差别, 它重视教学的效果, 即如何能完美的达到老师为学生制定的教学目标, 教学过程因材施教, 方法多样, 把课堂的中心由老师转移到学生, 其基本原则有:考虑到学生的水平和能力;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考虑到学生的成长和就业需要;重视培养学生独立自主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2]。

(二) “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评价的特点

在传统的教学评价过程中, 学生作为被评价者, 处于被动不利的地位, 因此可能会导致评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重视考试成绩, 轻视过程学习, 甚至和老师不熟悉的学生可能会一学期与老师毫无交流。而“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评价使学生的地位得到根本的转变, 让学生成为评价的主体, 学生从一开始便掌握着老师的教学计划、流程以及预期目标等, 学生不仅对老师的教学做出评价, 学生对自己的学习也能做出评价。学生在自我评价的过程中, 能客观标准的看到自己与他人的差距, 能对课程有着更深的了解和看法, 能学习到老师的教学技能和教学方法, 提升学习动力, 追求主动学习[3]。

二、目前的课堂教学评价中存在的问题

(一) 教学评价手段不健全

当前国内的多数大学内部实施的课堂教学评价方式有两种:随堂听课评价方式和期末学生系统评教评价方式。第一种评价方式可以快速直接的对任课老师的教学技能和水平, 学科素养以及教学成果做出一定的评价, 能够克服评价的滞后性的弊端, 对于提高教师的技能和水平有着莫大的好处, 但是这种评价方式可能因为评价小组人员变更以及评价的时间多少而变得不稳定、不能长久;第二种评价方式能对老师的教学效果做出长期的评价, 但是这种评价方式只能通过校内的评价系统进入, 评价方式缺乏多样性和便捷性, 且评价结果需要期末或者下学前才能反馈给老师, 评价方式带有较大的滞后性[2]。另外, 前一种的评价方式一般由校领导以及院系老师来执行, 由于校领导一般只注重老师的教学技能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 难以从专业层面进行一定的指导和点拨。而院系老师可能会考虑到作为同院老师之间的关系而做出中性的评价, 使评价失去效果。后一种评价的人员大多数为学生, 由于其缺乏相关知识可能会做出随意的评价。最重要的是, 两者的评价都是他人, 忽略了教学的主体, 忽略了教师的教学设计的目的, 没有通过问答或者自述形式来让老师对自己的教学设计进行自我评价以及做相关的说明, 降低了任课老师在教学评价中的话语权[4]。

(二) 评价标准不明确

高等院校的老师需要执行什么工作以及多少工作量?教学评价模型中都应该给予明确的说明, 否则, 就无法对高校教师的教学效果做出准确客观的评价。美国的相关文件把美国大学教师的工作量分为教学、研究以及服务三个相互区别又相辅相成的部分。我国关于教师的相关任务主要分为六个方面, 但是目前的高等院校的教师评价标准只有两个方面, 即教师的工作量和教师的科研成就, 而没有重视教师的服务型工作。实际上, 教师的服务工作是非常重要的, 因为教师的服务性工作不仅能提高师生之间的融洽度, 还能让这个社会了解到这个教师以及这个教师的专业, 能让这个专业获得社会的认可。国内的高校老师在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同时, 还要担任导师, 学科建设以及课程建设等任务。但是大多数的课程教学评价过程中往往会忽视这方面的评价。

(三) 评价指标缺乏灵活性和个性化

课程教学评价指标在系统建立初期就已经确定且不易更改, 然而教师的教学过程是一个动态的发展过程, 其具有连续性, 每个老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目的也不一样, 僵硬的评价指标便不能正确的反映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效果。再者, 我国的高校分为综合类高校、理工类高校、师范类高校以及研究型高校。学校类型的不同, 也注定了侧重点的不同, 从而决定了教师任务的不同。然而, 现在的许多高校追求热门学科, 如大部分的学校都开设经济学和管理学, 还有大学之间攀比严重, 导致多所大学用相同的评价体系, 导致教学评价体系不能如实的反映学校的学科重点。

(四) 评价体系的价值导向不正确

目前, 各高校的年轻老师比起老教师来说都有一种浮夸的心理, 许多高校把教师的科研成果和教师的待遇和职称相挂钩, 学校的评价体系也看重老师获得的荣誉。在这种价值取向下, 大多数老师的时间多数用在科研和课题上, 而不是教学以及关心人才培养上, 也没有时间去和学生交流沟通。而现行的科研成果大多数是为了职称而完成的, 很多科研成果没有太多的实用价值和创新之处, 对社会的建设和学科的发展没有任何的推进作用, 反而使不正之风在科研学术中蔚然成风。这种错误的价值导向不仅使科研成果下降, 更有可能阻碍创新思维, 甚至会影响下一代的科研人才的精神。

三、完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策略

随着信息化的普及, 高校的教学评价体系也在不断完善。只有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评价体系, 才能准确、客观的评价教师的教学效果和专业素养, 才能最终使其服务于学生[3]。就目前阶段来说, 教师评价体系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调整:

(一) 健全教学评价方式

学校应该“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广泛的调研, 从多途径获取教学效果评价专家知识, 然后通过互联网技术来建立教学效果质量评估专家知识库, 即评估方式的数据库。以前的评价中就是对他人的评价太过注重, 没有重视任课老师的自我评价, 没有考虑到学生的主体地位, 并且他人评价中以行政人员的评价为主。而通过建立评估专家知识库, 就可以把每个任课老师的评价都添加进去, 再加上教育评估专家的专业性知识, 则评价方式就得到充实和完善。教育评估专家和任课老师都是最了解学生的人, 这样给予的意见才能充分的考虑学生的感受, 才能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除此以外, 学校还可以组建一个学生和老师都有参与的评价小组, 并且给予其独立性, 使其不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而导致评价结果的客观性, 这样不仅能起到学生的主体地位, 让学生在评价过程中也能学到相关的知识, 还能保持评价的准确性。

(二) 明确评价标准

学校要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从多方面和多角度来考虑教学效果评价指标和评价原则, 以此来明确评价标准, 主要从教师、学生意见教学质量评估专家这三种用户来获取课题教学评判需求。因为学生是课堂的中心, 老师的教学目标主要还是学生能够听懂, 能够获取相关的知识, 学生的评价也是对老师的教学效果最直观的反映, 所以教学评价标准要以学生为核心。当然, 仅从学生获取评价需求是不完善的, 因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各有不同, 还有学校安排给老师的有教学任务, 老师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教学任务以及科研任务和服务型工作, 所以老师要保证时间分配的合理, 所以评价需求还要从老师的实际出发, 能从老师的立场来考虑评价标准。最后再加上教学评估专家的见多识广, 才能保证教学评判标准客观明确, 即确定老师的科研、教学以及服务的评价比重分别是多少。

(三) 评价指标凸显灵活性和差异性

在设计评价指标的时候, 不仅要能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正确性, 还要适应不同的平台和终端, 学校可以通过适应互联网模式使其得到解决, 即运用平台系统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前端页面设计的技术, 保持评价的灵活性[4]。技术上不仅要得到解决, 内容上也要得到改善。每个高校应该制定适合自己的教学评价系统, 无论高校的教师还是重点学科都是有着巨大的不同, 用同一评价系统来评价所有的老师和学生是适得其反的。每个高校应该根据自己的学校类型和特点来设定适当的教学评价体系, 能使校资源发挥最大的效能。如对于研究型大学, 教师的科研任务比较多些, 因此, 教学评价体系中的科研评价比重应该大些, 当然教师也要进行一定的教学工作。而对于师范类院校, 教学评价体系中的教学任务的比重应该大些, 当然教师也要有一定的科研水平。每个学校应该根据自己的学校类型和学科重点, 制定出能凸显个性化的教学评价体系。

四、结语

高校应该在制定教师评价体系的过程中, 引导教师更注重培养人才, 形成“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教学评价体系要体系“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 要给教师创造一个宽松愉悦的教学环境, 培养老师的创造精神, 增进老师和学生的感情, 让师生之间形成良师益友的关系, 让创新精神充满校园。只有坚持“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评价体系, 加上相关的互联网的信息和技术, 传统的教学评价体系中的问题才会得到根除。

摘要:课堂教学评价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 是课堂教学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是对课堂教学质量的最有效的反馈, 因此, 建立高效的课堂评价体系是势在必行的事情。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 我国在高等教育的教学评价方面做了一系列改革和尝试, 虽然取得了不错的效果, 但还未能根本改变课堂教学评价的一些缺陷。

关键词:“互联网+”,教学评价体系,问题及解决方法

参考文献

[1] 颜兵兵, 魏天路.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高校课堂教学评价体系[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6, 29 (07) :86-88.

[2] 隋晓冰.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课堂教学优化研究[D].上海:上海外国语大学, 2013.

[3] 朱海燕, 王琪.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理念的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构建研究[J].教育评论, 2016, (3) :51-54.

[4] 张浩.浅议以学生为本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的构建[J].赤峰学院学报 (自然科学版) , 2011, 27 (01) :181-182.

上一篇:因第三方原因中止供电引起法律纠纷的思考下一篇:糖尿病用药依从性调查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