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大学英语相关问题的思考

2024-05-11

对大学英语相关问题的思考(精选6篇)

篇1:对大学英语相关问题的思考

对大学英语相关问题的思考

本文首先介绍了在日益趋向交流与合作的时代,英语作为国际交流所必须的能力,已成为时代的发展对现代人基本的素质要求.然后列出了大学英语改革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大学四六级考试存在的问题,高等院校及用人单位存在的问题以及作者的一些看法.

作 者:魏风枝 作者单位: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外语系,河南,鹤壁,458030刊 名:科技信息(科学・教研)英文刊名:SCIENCE & TECHNOLOGY INFORMATION年,卷(期):“”(14)分类号:H3关键词:大学英语 四六级考试 高等院校及用人单位 思考

篇2:对大学英语相关问题的思考

摘要:翻译教学是大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内容,也是培养翻译人才的必要途径。因此,对于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应加以重视,适当讲授翻译理论,改进翻译教学方法,努力提高学生语言运用能力和翻译能力。文章首先对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意义进行了分析,进而针对目前大学英语教学存在的不足,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以期能对教学实践有所助益。

关键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后续教育

伴随着经济全球化的逐步推进以及我国成功进入WTO,世界各国的交往活动与日俱增,对外交流的范围也逐渐宽广。在这样的形势下,翻译人才的缺乏也渐渐凸显出来,并且对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无疑也给我国大学英语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因此,翻译教学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应引起大学英语教育工作者的高度重视。然而在目前教学中所表现出来的情况并非如此,而且翻译教学实践以及学生在翻译实践中所呈现出的不足证实了大学英语的翻译教学尚还存在许多问题,因此,加强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不仅是英语教学改革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

一、强化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意义

1是全面落实贯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精神的要求体现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明确指出:大学英语教学要分为三个层次,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更高要求。而且强调了翻译教学每一阶段的标准都是可量化的,并论述了翻译与其他教学环节的内在联系。因此,强化大学生英语翻译教学不仅是对贯彻《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精神的要求体现,同时也是强化学生实用翻译能力的最好途径和必然要求。

2是提高学生英语全面技能的要求

在大学生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译等几方面的技能是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这就需要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做好各教学环节之间关系的研究,根据学生情况把握其教学重点。当然,翻译教学在同上述几方面教学花费的精力和时间相比不及,但是这并非说明翻译教学可有可无或不重要。毫无疑问,它对听说、阅读、写作等各方面都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假如对一个听说能力较差的学生来说,翻译绝对是件难事,一个翻译水平一般的学生也不会做好写作。因此教育者应重视翻译教学,特别是要在其过程中加强像翻译对学生其他方面能力培养有重要影响的方面的建设,从而使得我们的教学能够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是后续教育的内在要求

实践证明,学生翻译水平的高低不仅对他们的基础阶段产生影响,而且还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后续教育。比如在考硕士研究生时,翻译项目占有一定比例,而让考生最担心、最头疼的也正是这个类型的.考题。据相关研究生英语考试结果资料统计显示,翻译是大多数考生的弱项之一,英语分数较低也正是因为翻译水平的薄弱致使失分较多。由此看来,基础阶段翻译能力的缺乏对后期的继续学习将会造成不可低估的影响,为此强化大学生翻译教学不仅是提高学生全面技能的要求,也是后续教育的要求。

4是适应市场的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以及对外交流活动的增加,对翻译人才的需求也逐渐增多,同时对其能力的要求也逐步提高。过去受欢迎的那种单一技能型人才已不再适合社会的要求,社会需要的则是复合型人才,也就是既具有较强的英语理论知识,又要有较高的实际运用技能。翻译人才,特别是那些科技翻译人才,深奥的专业知识、偏僻的专业术语,如果没有较高的翻译技能,是难以胜任科技翻译的要求,更谈不上曲尽原文之妙了。因此在大学阶段,奠定坚实的翻译基础,培养实际翻译运用能力,在工作中就能如鱼得水。

二、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从当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现状来看,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教材建设忽视及测试方法不到位

目前,各高校针对专用的翻译教材为数极少。而现使用的英语教材中,没有相关的翻译基础理论知识和翻译技巧、方法等内容。教材中每个单元设置的关于汉译英的课后练习,其实质上是对学生所学的句型、短语、词汇、语法结构等知识的巩固复习。从翻译能力要求角度来讲,这种练习还算不上翻译,只是针对词汇语法所进行的一种综合练习。从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考题设置情况来看,在前,根本就没有设置翻译题型,缺乏对翻译能力的检测指标,这无形中更助长了教育者、学生对翻译能力的漠视。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英语教学改革也逐步进行了加强,在大学英语四、六级这个指挥棒的作用下,为改变过去客观题较多而导致的“高分低能”现象,从19开始,便增加了“英译汉”这种题型,此后在不断的改革完善中增加了“汉译英”。近几年来,虽然四、六级考试题型在翻译能力测试上有所突破,但相对来说显得较为简单,而且在评分标准方面操作性也显得较差。从这些现状可见,翻译教学并没有引起教育界以及广大师生的真正重视,因此不能对英语翻译教学起到实际的指导作用。

2师资不足及教学方法欠缺

翻译教学是一个较为复杂的系统工程,教师必须要有较扎实的翻译知识、技能和课堂教学能力才能很好的实施。然而,我国大部分高校的英语教育者在传统英语教学的影响下,英语翻译基础较为薄弱,而且在教学中也极少进行过翻译实践。此外,因为教学任务多,也没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去学习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及素质,因此在讲授时,感到无从下手、力不从心。教师是课堂的主导者,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关键,如果自身就不够重视翻译技能,提升自己的能力,再好的教材也无法实现其教学价值。从教学方法上看,大多数英语教师只是在阅读教学中简单融合翻译讲解,或者是对课后练习的短语、难句进行简要分析,即使针对翻译进行专门的讲授,但教学方法单一呆滞,不得要领,多数教师侧重于讲解技巧,让学生做些有关翻译练习,基本上把翻译课看成了是一种技能课,而忽略了相关理论知识、不同语言之间的文化背景、语言互相转换意识的培养和不同语言、不同思维特征的揭示及把握,致使学生不能举一反三,灵活运用,甚至因其大量的练习导致对翻译教学产生厌倦情绪。

3科学的教学模式尚未形成

人才培养最基本的途径是通过教学来实现,但不同的学科有其符合自身规律的教学模式。长期以来,各高校教学在传统封闭性、独立性的影响下,致使翻译教学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而且因其教材建设问题,在教学中理论以及实践所占比例的大小没有标准,这也使得教师往往在教学时跟着自己的感觉进行选取,没有也不可能形成科学的教学模式。此外对于我国历来的翻译教学,因其翻译课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从而在教学模式上基本都采用 “翻译技巧+翻译练习”。这显然是与翻译教学的内在教学要求以及教学特点相矛盾。

三、提高大学英语翻译教学水平的主要策略

1切实转变翻译教学在师生中的地位

目前翻译在师生中的地位不高是制约翻译教学的关键问题。因此作为教学主导者的教师,必须改变观念。英语教学中听、说、读、写、译五个方面是相互联系、互相促进的,翻译是一门艺术,是这五方面的综合技能。教学时,除了真正认识到听、说、读、写的重要性外,还要深刻认识到翻译能力的培养对日后学生的进一步发展的重要性,把翻译教学当成一项重要内容。此外在教学时,还要引导、强化翻译在学生中的地位,激发学生对翻译的兴趣,让他们在翻译的乐趣中寻找动力,只有这样翻译教学改革才有章可循。

2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在大学翻译教学中,重实践、轻理论的现象较为明显。当然重实践并不错,因为翻译的根本问题是实践。但排斥翻译理论是不应该的。人类对一种事物的认识从实践到理论是一个普遍规律,理论源于实践,但也可以反作用于实践,甚至影响实践的成败,翻译并非例外。可以说,理论和实践是一个相辅相成的关系,不能不讲理论,但也不能一味地讲理论,纸上谈兵。最可行的办法是在宏观上对翻译理论作一个简单的概括,再分门别类地带领学生去做大量的翻译实践,从感性到理性,这样学生也容易接受。此外,要对大量的翻译实践进行不断地概括和总结,找出翻译中带有规律性的东西,这也许就是所谓的翻译技巧吧。要想做一个好的笔译翻译,必须有中外文深厚的语言功底。逐步解决在学习外语时母语所起的干扰作用,需要从文化、社会、经济、政治等方面深刻全面地了解译语国文化,只有这样才能提高翻译水准。因此在教学中还需要注重文化差异方面的知识讲授,切实让理论知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得以更好的发挥。

3构建定位清晰、导向明确的培养目标

翻译学在我国作为一门新型学科正在起步发展之中,我们应当在翻译教学领域进行大胆改革,使之紧跟社会需求。目前由于翻译人才的培养规格和模式比较单一,长期遵循学术导向的单轨制教学模式已不能与社会需求接轨。而另一方面,翻译教学的学科专业特色并不突出,许多中国大学的翻译课程极少与翻译紧密相关,即使开设了一两门翻译课程,也未必覆盖翻译方向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内容,不能适应市场或学术研究对高级翻译人才知识结构和能力的要求。因此,各高校开设新的翻译专业方向的课程,并随之针对培养目标具体安排教学内容,如“法律翻译”、“商务翻译”、“科技翻译”、“视听翻译”、“翻译与写作”或“专业性笔译”、“交替传译”、“同声传译”和“对话传译”等。同时要做到教学重点突出,实用性强并紧跟市场需求。

4创新翻译教学模式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不断增加,我国的翻译教学也应开始与之前的那种翻译式、纯文学翻译的外语教学分离,转为基于现实需要的文本翻译的教学模式。这种翻译教学模式并不是要培养专业的翻译者或口译者,而是为了使所有专业语言研究人员能够具有处理日常的或非正式的翻译的能力,并能够监督公共的或正式的文本翻译的质量。对于在训练时翻译文本的选择,也要是那些在真实生活中可以或应该被翻译的文本,比方说某个特殊的客户所需要的,某个特殊目的所需要的,或是要对某个特殊观众所说的文本,这样一来学生就可以处理真实的翻译任务了。在翻译中可能遇到的问题,比如数字、数据的处理,特定时间,人名、地名,文章修改,文化内容等等都可以加到翻译教学课中。德国的杜伊斯堡大学也采用了这种基于现实生活的文本翻译的翻译教学模式。这里的学生只有外语专业水平达到一定高度才可以开始翻译工作。

四、结束语

篇3:对大学英语读写教学的相关思考

1创新教学理念

大学生群体普遍认为英语是一门公共课程, 无需过度学习, 将精力浪费在英语课程学习上, 大学生群体严重缺乏学习动力和学习压力, 所以预习课文次数显著降低, 英语课堂上也不善于记录重点内容, 课下复习和课下写作更是无从谈起。需要注意的是, 当前大学英语课堂上仍旧延续以讲为主的填鸭式教学方法, 课堂知识均为枯燥语法知识, 学生只能是“洗耳恭听”。英语教师认为英语课程教学对象均为非英语专业学生, 所以学生们不能对英语课程教学高度重视。教师课前备课不认真、课中重要知识点讲解敷衍了事现象较为严重, 教学局限于课本, 并不会进行充分的课外知识补充。

针对此种现象, 英语教师应从实际角度出发, 积极创新教学方案和教学模式, 树立创新型教学思想, 将学生作为课堂教学的主体, 注重语言知识和英语语言技能的双向传授, 适时转变教学观念, 摒弃单纯授课模式, 剔除传统教学过程中缺陷与不足, 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培养和自主学习能力培养, 从根本上提升学生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2创建高效课堂

(1) 教学与实际结合

在当前大学英语教学中, 教师大部分时间都是知识讲授, 灌输现象尤为明显, 学生参与程度极低, 无法达到预期的英语读写教学效果。大学英语读写教学过程中依然沿袭教材为主的讲解模式, 主要集中在英语语言点和英语重点词汇知识讲授内容上, 并且课文篇章分析时间相对较长。实际课堂教学环节, 应该将教与学相互融合, 达成教师与学生间的有力互动。可以将现实世界中的背景资料与学生共享, 并多设计一些教学环节, 以此来吸引学生参与课堂。以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 (第二版) 的综合教程3中的My Greatest Olympic Prize为例, 可提前布置任务让学生借助小组合作学习方案, 让学生在世界地图上寻找Host Cities of the Olympics (1896-2012) , 标注出来并在课前呈现给同学们看, 并用口语阐述一下。同学们不仅能学习到一些城市的英语如Helsinki, Antwerp等等, 还能够从地理角度上了解城市举办奥运会的历史, 并锻炼了小组合作能力;另外, 可以将这篇课文的历史大背景——纳粹统治时期的柏林 (Berlin) 举办奥运会的情景与同学们分享, 如当时给学生观看了1936年第十一届奥运会希特勒主持开幕式的视频、图片, 并提问学生根据自己以前的背景知识, 在观看了视频、图片后有何观感, 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课堂活动参与力度。

(2) 课前准备

如前一部分教学与实际结合所述, 英语课程讲解之前, 英语教师可事先布置任务 (task-oriented assignment) , 通过其能联想到的现实事件来制作PPT;可提前设计一些问题, 由学生自由发表观点, 例如让他们在课堂上思考并用英文回答——Which Olympic champion has impressed you the most?Why?学生总会关注一些奥运会运动员, 这样结合了他们的实际生活, 又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能力;再者, 在课提前收集一些资料, 在课文讲解过程中与学生们分享一下古代奥林匹克运动会 (ancient Olympic games) 、现代奥林匹克运动发起人顾拜旦 (Coubertin) 以及希特勒种族歧视的其中一个原因——崇拜雅利安人 (Aryan) 等等知识与学生分享。运用此种方式可有效活跃课堂学习气氛, 也能够将问题与实际生活相融, 使得课程导入效率提高, 达到举一反三的教学效用。

(3) 答疑解惑

大学英语教师可以在每次课堂接近尾声时回答学生不懂的问题, 使得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得到深度教授。教师与学生的交流可以在课堂中、课后, 甚至可以利用现代各种沟通软件如QQ、微信、微博、邮箱等, 在课堂上难以解决或者揣摩不清的问题均可得到教师的及时讲解, 会有效提升学生学习兴趣。

(4) 合理评价

大学英语教师可进行创新评价机制创建, 激励学生潜在的学习积极性, 以有效提升学习兴趣, 从而提升学生群体课堂参与程度。例如, 可将学生的最终考核分为两大块——平时考核与能力考核。在平时考核中, 可囊括课堂发言情况 (每个单元都设有课堂讨论题) 、单元作业题、单元测验题;能力考核包括笔试部分、口试部分和论文。仍然以My Greatest Olympic Prize为例, 课堂讨论题可以设为——What do you think of the friendship between Jesse Owens and Luz Long?然后让学生自行回答, 做好发言记录;单元作业题可布置课后的翻译题, 以复习所教授的语言点;单元测验题可随堂进行, 可以是听写, 也可以是Increasing Your Word Power中的截取部分;笔试部分可以考查课文选词填空;口试部分可以以小组的presentation来打分;论文可以布置The Spirit of Olympic Games。将这些考核方式综合评价, 可以对学生的语言能力、综合能力进行更客观的评价, 打破传统的基本以期末考试成绩一锤定音的僵硬模式, 更加贴近素质教育。

(5) 以点带面, 综合把控

课堂教学环节中, 大部分教师在讲解英语知识时仅仅局限在单词教学和短语教学以及句子教学之上, 微观化教学状况较为严重。英语教师不能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文章驾驭, 学生也无法深刻理解文章内涵以及所要表达的深意, 所以文章整体把握力度缺失, 学生就算多读文章也不会理解文章意思。应对文章进行整体分析与阐释, 帮助学生从整体角度来掌握文章框架以及文章基本结构。以My Greatest Olympic Prize为例, 首先让学生分组讨论这篇文章的结构, 在学生回答问题过后共同讨论, 并将参考的结构分享给学生们, 并以开放的方式允许学生有其他的分段方式;另外, 在分析文章时, 要将一些有深意的句子阐述一下, 加深学生对句子的理解。如这篇文章的11段中Luz Long对Jesse Owen说的You should be able to qualify with your eyes closed.可以用英文对其作进一步阐释:I know the trials are only too easy for you, so what stands in your way of qualifying for the fi nals is not lack of competencebut something emotional, 并让学生从中感受Luz Long的心胸宽阔和高尚的体育精神。需要特别提到的一点是, 充足的英语语篇分析尤为重要, 要求学生掌握基本文章行文模式, 随之运用到实际英语写作流程之中。如这篇文章中作者的行文方式——先在纳粹统治的大背景下讲述自己的愤怒与紧张, 进而笔锋一转, 自然地过渡到在Luz Long善意的帮助之下自己克服了比赛的各种负面情绪进而获得金牌的过程中, 最后画龙点睛地总结了Luz Long的精神正是现代奥林匹克运动精神所在, 在对比中使得文章有血有肉, 十分真挚。学生可以从这种行文结构中学到一些方法, 进而可以运用到今后的写作中。

3结束语

综上所述, 本文对当前大学英语读写课程教学现状和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度剖析, 并进行了适当反思。针对现下大学英语读写课中教师主导课堂现象进行了质疑。要改善传统英语课堂模式化教学模式, 注重学生语言技能培养和实践能力培养, 首要一点就是应适时转变教学思想, 进行教学理念创新, 在理清教学思路的同时注重一言堂教学模式整改, 将学生作为课堂主体, 重视学生应用能力培养;还有就是应注重课堂活化, 采取多管齐下教学方法来提升学生的整体课堂参与程度;另外需要注意突破语言点讲解, 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从整体角度去综合把控文章, 在了解文章内涵的同时也能够使英语阅读能力和英语写作能力不断提升, 学生基本语言应用能力得到切实提升, 这也符合素质教育需求与社会发展需求。

摘要: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过程中, 大学教育事业受到广泛关注, 而大学英语在高校整体教育环节中占有重要地位。英语读写教学是大学英语教育的核心。本文针对当前大学英语教学现状和教学特点等, 对大学英语读写教学策略要素、细则等进行详细分析和阐述, 希望为提高学生英语学习质量和学习效率提供可行性方案。

关键词:大学英语,读写教学,思考,研究

参考文献

[1]姜苓.建构主义指导下的三种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读写课堂上的应用[J].才智, 2010 (12) .

[2]秦秀白.新世纪大学英语系列教材 (第二版) 综合教程3[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14 (5) .

[3]石锐.对构建多模态大学英语读写课教学模式的几点思考[J].现代交际, 2010 (6) .

[4]曾论萍.自主性与合作性理论下的大学英语读写教学实验[J].疯狂英语 (教师版) , 2010 (1) .

篇4:对大学英语相关问题的思考

关键词:大学英语翻译;问题;策略

一、大学英语翻译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教学理念落后,教学方法陈旧

当前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实践,始终处于英语教学的边缘,多数人对于英语翻译教学的理念与目标都没有明确的认识,通常将英语翻译教学等同于英语教学。在这样错误的认识下,在实际的大学英语翻译教学过程中,教师不能够依据学生的英语水平与学习特点以及课程目标来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学内容,从而不利于学生对翻译知识的掌握和运用。目前,许多大学英语翻译课程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英语课程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局限为词汇和句子的翻译,从而偏离了大学生英语翻译课程的目标,不利于学生英语翻译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2.课程教材过于陈旧,内容比较单一

当前许多高等院校在大学生英语翻译课程上所使用的教材依然是多年前的旧教材,即使使用的是近年编撰的新教材,教材内容和教学方式也比较单一,整体上没有多大改变。而在实际的大学英语翻译课程中,教师也只能依靠基本教材来拼凑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尽管每一节课都布置了相应的课后练习,但是这些习题知识对课程内容当中的词汇、句子以及语法上的巩固练习,并没有真正涉及对翻译能力的培养。另一方面,当前大学英语翻译教材所使用的案例内容很少涉及外交商贸、医学以及科学技术上的内容,这也使得学生的学习内容过于狭窄,不能够很好地拓展学生的学习范围。

3.学生缺乏跨文化领域的相关知识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我国高等院校大学英语翻译专业学生对跨文化领域知识比较匮乏,这也是大学英语翻译课程的设计缺陷的体现。学生的课外阅读量较少,阅读范围也狭窄,特别是很多学生并没有注重英语阅读对翻译能力形成的作用,只是将大部分时间用在课程内容的学习与听说能力的联系上,从而使得学生的词汇掌握上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由于学生跨文化知识面过于狭窄以及缺乏国际文化修养,使得學生在实际的翻译课程学习中不能够很好地理解中西方文化差异。

二、对改进大学英语翻译教学的建议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首先,提升教师自身的专业知识水平。加强教师在东西方翻译理论以及口译、笔译技巧上的研究学习能力;其次,加强长期从事翻译教学教师的汉语知识水平,同时也要加强对全球各国文化的知识学习;最后,创建大学英语翻译的客座教授机制,依据课程培养目标,聘请经验丰富的翻译家,开展教学案例的分析,从而使学生能够走出教学课堂,培养翻译实践能力。

2.创新教学内容与教学方式

为了顺应时代潮流,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内容应当多贴近生活,并且要多以实际当中的材料与实例为教学内容。在课程内容的设计上要采用课堂上对内容详细讲解与课外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方法,教师可以运用定期的讲座与开设选修课的形式,来促进学生对翻译技巧以及中外文化差异的学习能力,从而使得学生能够掌握翻译的基本特点。在高级阶段的翻译教学当中可以开设西方文化以及商务文化等翻译教学课程,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将传统的翻译教学内容以形象、生动的形式展现给学生,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

3.加强学生的跨文化知识水平

文化背景的学习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这也就要求在大学英语翻译教学当中教师要注重对学生跨文化知识的导入,加强对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与修养的培养,同时还要促进学生对中外文化差异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对地理位置、人文风俗以及宗教信仰方面有一定的了解。另外,教师要充分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拓展自身的词汇量与知识面,有意识地向学生来推荐经典国外文学作品,鼓励学生多观看国外原版电影,这都有利于学生跨文化知识水平的提升。

伴随着全球化趋势的不断加快和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外交领域的发展也越来越快速,这也就催生我国翻译产业的迅猛发展,对于翻译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大。因此,当前我国高等院校在英语翻译教学中内容与形式的变革已是必然趋势,同时加快培养复合型的翻译人才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所以我国高等院校应当加强教学观念、教学方式、教材以及师资上的建设,以此来创建符合我国发展国情以及国际发展需求的英语翻译教学系统。

参考文献:

[1]肖萌.翻译教学中的理论与实践问题探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12).

[2]班伟.英语专业学生英译汉翻译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武汉商业服务学院学报,2010(03).

[3]姜蕊.翻译教学法探讨[J].考试周刊,2010(14).

[4]刘和平.论本科翻译教学的原则与方法[J].中国翻译,2009(06).

[5]唐晓华.英汉翻译的误译问题探讨[J].内江科技,2008(12).

篇5: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和思考

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分析和思考

摘要:自1997年我国恢复高考,我国的大学生毕业率逐年增加,大学毕业生毕业率逐年增加,教育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全国高校毕业生达699万,创下历史新高。大学生虽然是较高素质和文化的社会群体,但是由于经济增速放缓,产业结构调整,导致部分行业就业需求下降,出现了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大学生就业率不容乐观。就业是民生之本,促进就业是安国之策。针对毕业大学生就业率偏低的问题,本文从分析大学生就业形势入手,分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提出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建议。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形势

在重视科学技术发展的这个年代,人才是社会最宝贵的财富,我国近几年来也在培养人才方面投入了不少资金,培养人才成为我国的第一要务。随着各类大学,专科高等院校逐年扩招学生,我国的大学生人数逐年增加,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加需要高素质人才,但我国的大学生的就业却不乐观。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身为大学生得我们就快要离开大学,步入社会,我们也将面临着就业问题,有很多人曾说过毕业就等于失业,到底中国大学生就业面临怎样的问题和挑战呢?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接下来我们就针对大学生就业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

一、我国就业总体形势

解决就业是一道世界性的难题。从2012年初的季节性“用工荒”,到年中媒体热炒的“返乡潮”,全年就业形势同样经历了严峻挑战。2012年,我国GDP增速为7.8%,同过去10年10.7%的平均增速相比,下行态势明显。如此严峻的形势下,我们依然取得了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266万人、失业人员再就业552万、困难人员实现就业182万、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的成绩。这意味着我们不仅高质量完成上年年初定下的900万人新增目标,而且创造了城镇新增就业的历史新高。

最近几年,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的步伐很大。在别的国家,结构调整一定会出现大规模失业。但在我国深圳和成都等地方没有因为产业结构的调整而导致失业率增加,反而提高了就业率,经济也保持着快速增长。就中国总体的就业

形势来看中国的就业形势并没有太过严峻,那到底什么原因导致那么多毕业大学生面临失业呢?

二、大学生为何就业难的原因及分析

大学生就业难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1、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对高端人才的需求量变大,缺乏高端人才

现今国外越来越多的优秀企业入住中国,各种企业对人才正所谓是求贤若渴啊!因为一个企业想要更好的发展它就要不断的输入新鲜的血液,但是企业们找不到与他们对口的人才,也没有多少个大学生是真正拥有技术的,专业知识不够扎实。从而导致了企业就业岗位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的尴尬局面。正如一辆公车上有很多位置,但是没有人坐得起。

2、就业环境区别较大,大学生不愿低就

人人都想有一份收入高又稳定的工作,因此公务员或央企、国企的正式职工成为大学生就业的首选,因为这些职业社会保障好工作体面又享有高福利、高保障,收入稳定等因素,大学生大多数人都挤破门槛想进入国企、央企工作,每年有数以百计的大学生参加公务员的选拔考试,但其吸纳就业的能力十分有限,仅能够吸纳10%的大学生。

民营企业是解决就业问题的主力军,但民企无论在生存发展空间上,还是在所提供的的薪资福利水平上,都无法同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央企相比,这导致了大学生不愿意选择到民企就业,而争相选择去政府机关、事业单位、国企、央企就业的现实,从而加剧了大学生就业的结构性失衡。

3、用人单位招聘不规范

用人单位在招聘中盲目追求高端人才,导致无序竞争。现在社会上有一些用人单位在招聘的时候文聘标准过高,起码硕士学位学历这些要求导致大学生无法从业。其实工作能力不能单凭学历来决定的,不少企业招聘的高学历人员在工作上的表现并不如期,一个人的工作能力才是最重要,企业放低门槛就会给大学生们提供了一次很好的就业机会。不管企业是否需要,均追求高学历毕业生,加剧了大学生择业就业的无序竞争。

4、学校教育结构层面的偏差

现在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重要原因是大学生学习的专业和企业需要的专业人才不对口和学生的专业技术不高,普通高校增设了许多各门各类的专业而且扩招了更多的学生,但在培养大学生上总体专业结构上无计划性,教育财力投资少,在大学生毕业考试时为了提高毕业率采取放宽政策,降低了毕业证与学位证的要求,进而导致了大学生中的水分越来越多。能真正独挡一面的大学生很少,能达到企业要求的人才更是少之又少。教育方面不能系统化,致使热门专业人才过剩,其它专业冷门的现象,5、大学毕业生的自身因素

大学生对就业能力的自我评价偏高,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抗压能力低。刚从大学毕业,从小就说大学生是祖国的栋梁,大学生没有接触过社会,自认为自命不凡,因为自傲导致大学生不能客观、准确地认识自己,也对学生主动提高自我能力造成阻碍,由于这一代的大学生们都是在家长的保护伞下成长的,没有离开过父母温暖的港湾,没有出去见过大风大浪,缺乏吃苦耐劳的精神。因为部分大学生没有接触过社会,一直都是学校班级赞扬的对象,并没有受到过多大的批评,当在职场中受到上级的批评他们容易想不开因此而放弃这份工作。这些都反映出大学生对就业能力自我培养意识不强的现实。

三、如何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

1、贯彻执行好大学生就业新政策

2013年5月16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通知,出台了八个方面的大学生就业政策。前五方面,包括落实政策、拓宽高校毕业生就业渠道、鼓励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开展就业帮扶和就业援助,是在过去的基础上有所突破和拓展。后三方面,包括促进就业公平、推动高校适应经济发展需要、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则是在政策上进行了创新。同时,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列入政府政绩考核,特别提出离校未就业的毕业生就业促进计划,也是首次纳入的新政策,非常具有创新性。贯彻执行好中央关于大学生就业的新政策,是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的前提。

2、学校要改善教育制度,着力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

许多学校为了提高升学率降低了教学的要求,而学生们只为了成绩而考试,并没有真正的学到专业知识。首先,就必须改革教育制度,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学习能力放在同一水平线上。现在有很多的大学开始重视这方面的问题,也开展了大量的实践活动,但是大部分还是依附于书本和学校,始终不能全面的接触真正的社会环境。所以学校必须要加入一些企业机制来管理学生,让学生们能在理论和实际中慢慢成长。

3、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1)正确认识自身价值和正确看待就业压力

大学生要正确地认识自己和评价自己,既不要自恃清高,好高骛远,也不要过于贬低自己。同时要转变观念,特别是要转变对在西部地区就业的观念,不要把去西部就业当成失败的就业或没有价值的就业;四要以平常心面对就业挫折,不要因为失败而背上沉重的包袱,要善于从失败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及时进行调整和完善。

(2)制定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的生活摆脱了高中三点一线式的生活,有了更多的空余时间给自己分配,大量的课余时间是给我们好好充实自己的机会啊,大学里会有各色各样的社团活动,有些人把大量的时间放在社团活动上而忽略了学习。我们是可以参加不同的活动来锻炼自己,但是在这锻炼的过程中我们同样要切记盲目,不是什么社团都适合你,我们可以为自己做一份职业规划,在这个大学里我们要看什么书,要那多少个证书,要和什么样的人交往,在毕业前自己的专业技能要达到什么水平等。大学四年其实眨眼就会过去,我们不能碌碌无为,必须有时间的紧迫感,有时刻步入社会的准备,因此制定一个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是必要的。有了科学的规划,按照规划中的内容,一步步达到自己所需的要求,那么在以后的激烈工作竞争中将会为你提供一个潜移默化的优势。

(3)有针对性地提升自身能力与素养

在制定好职业生涯规划之后,我们就有一个以后自己就业的方向,从而分析自己掌握的知识技能,罗列出哪些是自己擅长的,哪些是自己比较薄弱的。然后,明确自己未来就业以及所从事的岗位中需要哪些能力,自己需要重点加强哪些能

力的培养,在大学期间好好提高自己的学术素养。

参考文献:

[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作业——当代大学生就业现况分析及思考

篇6:对大学生党员再教育问题的思考

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大学生党员也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近年来,大学校园里的学生党员队伍不断壮大,在看到大多数学生党员是优秀的学生干部的同时,我们也发现大学学生党员的质量和数量的发展却没有呈现一个和谐的关系,而是学生党员的质量是落后于学生党员发展的数量的。

当前学校学生组织发展工作中存在的以下一些问题:

1.学生的入党动机变得复杂化,让支部的考察难度更大

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及文化的日益发展与观念的改变,各种价值观念也发生了那叫大的改变,个人的价值观也将直接影响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在当今社会,接受文化思想观念的途径多、速度快,大学生处于学习知识的黄金时间,对知识有着强烈的渴望,正因如此,一部分同学失去了对事物和价值观念的正常判断,加上学生们现在都想张扬个性,做到特立独行,表现在入党上的一个不良倾向就是人党动机日益功利化。像有些单位企业明确要求政治面貌为党员,所以入党的动机也就很明确的处于功利状态。

2党员发展的标准不确定,培养难度更大

哪一种的学生已经达到了党员的标准,可以发展入党,这是目前高校发展工作中存在的比较严重。经验中的入党标准有以下几点:第一是学习成绩好;第二是学生干部.为集体所作贡献比较多;第三是在纪律方面表现优秀;第四,人际关系良好。把以上四点作为发展党员的重要标准是无可厚非的。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往往把这些表现作为主要的标准,甚至是唯一的标准,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共产主义信念的培养。他们表现往往很突出,但是也容易出现一旦成为党员就放松对自己的要求,马上松懈下来的情况。

3.在培养考察范围上局限性较大,给发展质量带来影响

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后人数的增加,高校学生党员发展力度加大,发展数量大幅增加,党员发展及考察工作难度随之增大。另外,较少有机会考验发展对象在大是大非问题上的党性表现,大学生入党的考察较多地集中在学习成绩和社会公德等方面,但考试成绩排名和生活细节上的要求与思想信仰不属于同一层面的问题,同样当前大学生党员存在很多的问题。大学生党员队伍是党的新生力量,大多数学生党员能按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但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制约和影响,大学生党员与党员先进性的时代要求、肩负的历史重任的要求还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如下:

(1).理论素养不够

对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得不好,对党的一些重要文献缺乏深刻的认识和理解,是当前大学生党员普遍存在的问题。尽管造成这一现象有一定愿

意,一方面学生专业知识学习任务重、缺乏理论学习资料、学习途径单一等,但更主要的原因还是学生党员对自身修养重视程度不够,对党员政治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学习理论的热情和兴趣。

(2).理想信念不强

目前国际社会思潮、国内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一些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对大学生党员的理想信念教育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部分大学生党员缺乏经过逆境磨练起来的坚强意志,缺乏较高的政治鉴别力和敏锐性,在一些是非面前容易迷失方向,导致对党信任程度的下降和对共产主义信仰的动摇。

(3).党性修养不足

党性是指一个政党固有的本性。有的大学生党员在组织上入了党,但在思想上还没有真正入党,党员意识淡薄,党性观念不强。如有的毕业生党员在毕业离校后成为流动党员。特别是部分预备党员,离校后不与相应党组织保持联系,也不向党组织汇报预备期间自己的思想和表现情况,不主动交纳党费。这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一些大学生党员的党员意识淡薄和党性观念不强。

(4).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

有些高校党组织存在“重发展,轻教育”的现象,导致了部分党员“入党之前拼命干,入党之后松一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不突出,党员意识不强,在工作与学习上,事不关己,高高挂起,不能发挥一名党员应有的作用,损害了党在学生中的形象。

因此,对目前大学生中存在许多亟需解决的问题,党组织必须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1).加强理论学习,强化理想信念教育,提高大学生党员的素质

针对学生党员理论学习不够,理论水平不高的情况,充分发挥党校优势,强化党的基础理论教育,特别是要加强对学生党员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教育, 使他们正确认识国家的前途命运, 认识自己的社会责任, 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和思想认识。通过开展一些主题鲜明的实践教育活动,如瞻仰烈士陵园,参观各种有教育意义的图片展,观看优秀影片,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等,使学生党员在实践教育活动中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2).提高思想认识,不断加强党性观念

党性教育不是空泛的, 而是一个实践性锻炼过程。组织学生党员重温誓词、重学党章、为党员举办形势报告等加强党性锻炼。组织一些富有成效的教育活动,如组织大学生党员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或观看有教育意义的电视资料片等,使大学生党员的思想认识、党性观念不断得到加强。

(3).开展先进性教育,促进大学生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大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应该是全方位、多层次的,主要体现在政治思想的先进作用、本职岗位的表率作用和联系群众的桥梁作用上。要给学生党员压担子、交任务,让他们在各项学生活动和工作中充当骨干,锻炼自己,成为广大大学生的核心,成为沟通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成为学生和老师联系的纽带。开展党员活动日、党员奉献日、创新党日等主题活动,让他们切切实实感受到党员的先进性和党组织的感召力,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表率作用。

同时要坚持三个统筹,提高发展大学生党员质量。

统筹发展数量与质量之间的关系,党员数量之众并不一定就代表组织的战斗力之强,党员数量不是决定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强弱的最重要标志。党的先进性要通过党员的先进性体现出来,党员质量才是决定党的先进性和执政能力强弱的最关键因素,党员质量事关党的生命和未来。在具体工作过程中,要坚持科学培养、全面考察、规范程序,准确贯彻中组部关于发展党员工作的“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十六字方针,突出其所体现的“客观标准与主观标准结合,结果标准与过程标准结合”的原则精神,及时将符合党员条件的大学生发展为党员。

统筹教育、培养、考察与发展、管理以及服务之间的关系教育、培养和考察是提高发展大学生党员质量的基础,是大学生党建工作的前提,管理与服务是提高发展质量的手段与方法,发展是提高发展质量的中心。因此,我们必须紧紧围绕“中心”,夯实“基础”,不断丰富和完善“手段”与“方法”。围绕“中心”,一是要扩大学生党支部内的民主,增进和谐氛围,尊重学生党员的主体地位,保障学生党员的权利。二是要把发展大学生党员工作的着力点放在入党积极分子队伍的建设上,积极主动地教育、培养与引导。

统筹发展计划与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之间的关系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是申请入党人在成长过程中的两次“身份”转变,而发展计划则是党的基层组织根据入党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的现状、成长规律以及工作进程等确定的,在下一年有可能发展成为预备党员的这一部分同志。统筹发展计划与入党积极分子、发展对象之间的关系,可以发展计划的制定和执行作为有效抓手,不断提高发展大学生党员的质量。一方面,通过对上一发展计划执行情况的分析,就能准确查找教育、培养、考察以及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并以此作为今后工作的有益借鉴。另一方面,可以对本发展工作进行深入地梳理,明确工作目标,不断增强发展工作的预见性、严肃性和科学性。第三,高校党委组织部门可以有效地进行宏观把握,促进院(系)党委(党总支)和学生党支部切实按照规范和程序开展工作,做实积极分子和发展对象的考察工作,把“入口关”进一步向前推进。第四,拓展了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教育、培养和考察的广度和深度,调

动了更广大同学的积极性。

上一篇:社会基本矛盾与全面深化改革下一篇:农民技术员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