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介语石化现象分析及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影响

2022-09-10

很多学生在经历了长时间的英语学习之后, 发现自己的口语处于停滞不前的状态。虽然英语单词背了很多, 可是想通过口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时, 总觉得思路狭窄, 所运用的句型局限于过去所学的简单的表达形式。而作为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过程中的关键问题之一的中介语及其石化现象的研究, 客观地分析中介语石化现象产生的根源, 将有助于学生们改变以往英语学习的无助感, 同时对于受母语影响最深的口语学习, 更加具有针对性。

1 中介语及中介语石化现象

1.1 中介语的界定

在20世纪60年代, 语言学家们就开始运用研究发现第二语言习得者在学习目的语的过程中, 有意或无意地形成了一种不完全正确的语言系统。对于这一语言系统的定义, 语言学家们提出了很多术语。其中最具影响力的是美国语言学家拉利.塞林科 (Larry Selinker) 1 9 7 2年首次提出的“中介语”这一概念。

塞林科认为, 中介语在结构上是处于本族语和目的语之间的一种语言状态。是学习者在自身发展的任一个阶段创建的、以目的语为基础的语言系统。在学习过程中, 随着目的语学习的逐渐深入, 一系列阶段性的系统互相联接, 形成了学习者所特有的由简单到复杂、呈发展趋势的中介语连续体[1]。因此, 中介语既不是学习者的母语系统, 也不是他的目的语系统, 而是介于两者之间的、遵循一定规则的独立语言系统。

1.2 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实质

根据中介语的内涵, 可知中介语是可渗透的、动态的、不断向目的语接近的连续体。从理论上说, 学习者通过在学习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出现的错误, 中介语将达到或十分接近目的语。

2 形成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原因分析

自从拉利.塞林格提出了中介语这一概念, 石化现象就一直是第二语言习得研究的热点问题。通过国内外许多语言学家的研究可以看出, 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形成原因主要集中在生理, 心理, 文化差异, 认知和反馈等五个方面。

2.1 语言习得临界期假说

拉门德拉 (L a m e n d e l l a) 和兰勒伯格 (Lennerberg) 在1967年从生理学角度提出了不同年龄阶段, 外界环境对于第二语言习得能力的影响不同, 从而形成了语言习得临界期假说。随着年龄的增长, 大脑两侧的功能分工逐渐明确, 涉及语言理解和发展功能的神经系统被定位在左半脑, 因此第二语言的习得能力受到限制, 难以进一步发展以获得母语般的熟练运用, 形成中介语石化。

2.2 学习策略与交际策略

塞林科 (Selinker) 从心理学的角度解释了中介语石化现象产生的原因。第二语言习得和母语习得是建立在完全不同的心理学基础上的。当学习者用第二语言进行语意表述有困难时, 他会借用辅助手段, 如手势等交际策略来使交流顺利进行, 或者运用相应的心理反应, 如重复或复述知识点以帮助更好地理解和记忆[3]。

2.3 文化差异

舒曼通过对长期移民美国的外国人进行的研究表明, 第二语言学习过程始终受到学习者周围语言和文化环境的影响。文化环境的差异使第二语言习得者对目的语持有的一定的社会心理距离, 距离越大, 第二语言学习成功的机会就越小。

2.4 肯定与否定的反馈模式

埃里斯 (R.Ellis) 从第二语言习得者得到的反馈的性质对使用第二语言的影响的角度出发, 指出在学习第二语言的课堂活动中, 反馈可以对第二语言习得者产生肯定的积极的或否定的负面的影响。此外, 威吉尔 (Vigil) 与欧勒 (Oller) 又进一步明确地指出, 由于语言交流是外在的语用因素和内在的语言体系相互作用的过程, 因此它涉及到情感和认知两种信息的具体交流模式。其中情感信息交流是通过语言以外的形式实现的, 如面部表情, 手势等, 而认知信息交流是通过语言形式实现的[4]。

2.5 认知过程障碍

Krashen从第二语言输入的特点指出, 由于目的语输入数量不足、质量不高, 且没有充分考虑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而导致学习者缺乏学习积极性或者过分注重目的语输入, 而忽略了语言输出技能训练, 都将导致中介语石化现象的产生[5]。

3 中介语石化现象对大学英语口语教学中的影响

3.1 语音石化现象

语言功能的侧化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不同的语言技能受到不同年龄阶段的影响不同。语音能力的临界期比较短, 超过青春期就消失了, 而语法能力的临界期比较长, 甚至持续终生[6]。因此, 在大学生中, 语音石化的现象比较严重, 即使花大量的时间去练习也难以看到明显的效果, 而语法知识的学习则可以通过反复的练习不断加强。

3.2 语意表达避重就轻

虽然大学阶段的口语教材内容较中学时期, 无论是内容还是难度均有很大的改变, 但是很多同学仍然在课堂练习或偶尔遇到外教进行交流时, 经常不分场合只知道使用“Hello”, “How do you do?”等这类初中生就已熟知的句子, 却不知道使用“How are you doing?”等这类英美人使用的更为普遍的句子。这种近似语的表达虽然暂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交流错误和障碍, 但是这种可怕的高原期现象一旦出现, 英语学习水平要么停滞不前, 要么就出现缓慢下降。

3.3 文化冲突导致表达不畅

受母语干扰是中介语石化现象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一名美国教师称赞中国学生的新发型时, 他通常会说“Your haircut is very stylish.”这时, 学生往往脱口而出“No, no…thank you.”显然, 学生将“No”与“thank you”混用, 反映了其母语文化与目的语文化之间的冲突。由于将两种文化在语言学习过程中混用而导致的尴尬场面, 会在无形中使学生产生一定的畏惧情绪, 从而拉大了与英语语言之间的心理距离, 使他的英语口语学习过程出现严重的停滞乃至石化现象。

3.4 一味纠错或盲目鼓励

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基础学习之后, 大学生开始重视自己在实际生活中运用英语的能力。因此他们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模仿各种英语资料中的语音语调, 力求自己的发音完美。并且在课堂口语学习过程中, 一旦发现某个语音出现了错误, 也立刻停下来进行自我纠正。但是有错必纠会使人产生焦虑紧张的情绪, 思维不能够保持连贯, 从而形成心理上的语言能力停滞。

另一方面, 教师为了鼓励更多的同学参予到课堂口语练习中来, 对同学们表达过程中所出现的语音或语调错误全部忽略, 只是对他的积极态度进行一味地赞扬和肯定, 使其他学生误以为是正确的语言知识而采纳, 最后由一个学生的个体石化, 而产生全体学生的群体石化。

4 如何有针对性地加以改进

4.1 培养语音意识, 加强语音训练

在大学英语的开始阶段, 进行基础语言知识训练。培养学生的语音意识, 指出方言口音的负面影响, 以及这种影响对英语能力形成的阻碍和英语交际的破坏, 让学生们意识到英语语音还有改进之处, 对语音错误不能听之任之, 这样就能打破大学生英语中介语语音的石化状态, 尽力使其回复到可渗透的状态。

4.2 优化口语教与学的环境

在口语教学过程中, 教师可以采取口语课堂上只讲英语的方式, 以身作则为同学们创造用英语表达思想的氛围, 并要求学生用规定的词语或句型完成口语练习, 以进行新知识强化训练。此外, 可以鼓励学生多利用课余时间参加类似于英语角的活动, 多接触母语为英语的群体, 减少交流时的焦虑感, 并在轻松的状态下试用学到的知识进行交流, 零距离接触实际生活中的语言。

4.3 增加课堂学习中的文化背景知识介绍

语言是一种社会现象, 语言交际是一种社会活动。所以任何一种语言都包含并反映了使用该语言的社会群体的丰富的文化内涵。因此, 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浓厚的生活气息得到听力资料, 或学生们非常感兴趣的阅读资料, 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习俗, 礼仪社交, 历史发展, 价值观念及社会差异等。

4.4 兼顾口语表达的流利性和正确性

口语表达的流利性和正确性是学习口语过程中的一对矛盾体, 但同时又是非常重要的两个方面。不能因为追求表达的准确性而忽视流利, 也不能因为注重语言的流利程度而不顾准确性[7]。因此教师可以根据不同时期的不同学习目的各有侧重。

在开始阶段, 以鼓励学生为主, 对于不太严重的错误可以忽略, 强调肯定的情感反馈。当学生已经不再害怕开口说话时, 可以和学生们一起研究使用句型或词汇该注意的问题。到了高级阶段, 教师可以运用否定的认知反馈, 更多地关注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及时纠正出现的错误。这样学生们在不断改进的过程中, 始终保留学习热情。

5 结语

作为第二语言习得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现象, 中介语及其石化的形成原因是复杂且多方面的,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确切的结论。但是它对我国大学英语口语教学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因此进一步深入了解中介语石化现象的形成原因, 对于从根本上提高大学英语口语教学水平, 改善口语教学环境, 提高学习热情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摘要:中介语石化现象是研究第二语言习得过程的一个热点问题。通过从生理、心理、认知模式、反馈模式和文化模式等五个方面分析引起石化现象的原因。结合目前学生们在口语学习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 指出大学英语教师在目前乃至今后的口语教学过程中应该如何克服和解决中介语石化现象带来的负面影响, 以期进一步促进口语表达的交际效果和语言综合能力。

关键词:中介语,石化现象,口语教学

参考文献

[1]  Ellis.R 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Acquisition[M].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1994:79-81.

[2]  吴丁娥.第二语言习得中的过渡语及其石化研究[J].外语教学, 2001 (3) :45-47.

[3]  王初明.应用心理语言学[M].湖南:湖南教育出版社, 1990:32-33.

[4]  Cook, Vivian.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and Language Teaching[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 2000:112-114.

[5]  张雪梅.语言石化现象的认知研究[J].外国语, 2000 (4) :18-23.

[6]  赵晨.过渡语及其典型特征分析[J].荆州师范学院学报, 2001 (1) :44-46.

[7]  冯志伟.应用语言学综论[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 1999:66-68.

上一篇:如何加强保安大队调度员工作下一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创设良好问题情境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