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

2024-05-02

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精选12篇)

篇1: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 中医护理;社区;居家护理

随着 经济 的高速 发展,居家养老模式的逐步建立、疾病谱的改变以及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已初具规模。社区护理的健康观、预防观与中医护理的整体观、预防观不谋而合。中医护理以其速效、显效和在预防、保健、医疗、养生、康复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能很好地适应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尤其是中医护理技术因简、便、验、廉等特点深受广大社区群众的青睐,符合低收入、高效率、低成本、广覆盖的要求,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应用前景广泛。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委的有关文件中明确指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积极采用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与民族医药的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特色和优势”。

应用的可行性

首先,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护理的健康观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把人看作是一个具有生物、心理、社会等多方面需要的整体[1],强调家庭、社会以及心理对人的健康的影响,这与中医护理的“天人合一”和“形神合一”的生命整体观一脉相承。中医护理历来重视人与 自然、社会的协调,将人与生存环境的和谐、人体心身的和谐视为健康的基本标准,并贯穿于疾病防治和抗衰老理论与实践之中。社区护理的主要内涵是向个人、家庭、社区人群提供以健康促进为目标的护理服务,以增进健康和预防疾病为要务,这与中医护理的“治未病”的预防观不谋而合,中医护理的预防观印刻着 中国 传统文化的烙印,强调以增强体质为核心的健身防病思想,制定了外以适应自然变化、内以促进机体抗病能力、机体协调能力的养生原则。可见,中医护理的整体观与预防观在社区 现代 护理观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护理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中医护理来源于民间,其特有的饮食文化、养生保健及简、便、易、廉的护理技术更容易为广大社区居民所接受[1]。社区人群对中医护理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为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社区中医护理模式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最后,国际社区护理蓬勃发展的背景以及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为中医护理快速进入社区护理提供了可能。

应用现状

2.1 中医护理在社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医疗资源的分配仍存在着不均衡性,经济发展实际和老龄化社会的逐步形成,居家护理将成为适应大众需求的一种主要的社区护理工作方法。居家护理是在有医嘱的前提下,社区护士直接到病人家中,应用护理程序向社区中有疾病的个人即出院后的病人或长期家庭疗养性的慢性病病人、残障人、精神障碍者,提供连续的、系统的基本医疗护理服务[2]。社区护士将成为居家护理的主力军。中医护理以其优质、显效、简便的特点,不断丰富着居家护理的内涵。

2.1.1 在居家护理评估中的应用中医护理评估与社区居家病人评估的主要内容相似,包括病史、临床表现、体检及 治疗 情况等。中医护理评估技术是在整体观和辨证观的指导下,在现病史、个人生活史、家庭环境评估、症状与体征评估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中医护理评估内容的引入加强了居家护理评估的深度与广度。目前,进行居家病人护理需要评价时,常用居家病人护理需要评估量表。为了充分利用中医护理的优势,可以对此量表进行修订,增加中医护理评估内容。

2.1.2 在慢性病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社区的慢性病人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病、肺心病、糖尿病、溃疡性结肠炎、先天性畸形、慢性肾功能衰竭、骨和关节病变需要牵引和卧床者等。中医护理以其优质、显效、简便的特点,在社区慢性病人居家护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在社区护理工作中大部分护士能够使用中医养生相关知识对患者进行辨证下的中医护理干预。干预项目的应用率依次为:用药指导、生活起居调养、情志调护、健康膳食、康复指导,而用药指导、生活起居调养和情志调护的中医护理干预,在家庭病床列前三项[3]。可见,中医养生保健方法,尤其是情志护理、药膳护理更贴近生活,因其护理方法简便易学、直观安全、效果显著,更适合在社区普及推广。中医护理技术如针灸、拔罐、按摩、刮痧、中药贴敷、中药熏洗、中药静脉注射和穴位注射、耳穴埋籽、脐疗、中药离子透入等在社区慢病居家护理中应用广泛,尤其是按摩法,因其简便易行,备受社区居民的喜爱。但在实际工作中,针灸、拔罐、按摩、刮痧等技术主要由中医医生操作,中医护士很少应用。中药贴敷、中药熏洗、中药静脉注射和穴位注射等由护士按照医嘱实施。中医养生方法及护理技术因其低廉性,对经济不发达的 农村 地区尤为重要,有助于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覆盖率,有利于提高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力度,尽快缩小城乡差距。

篇2: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

关键词:应用可行性 现状 论文摘要: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居家养老模式的逐步建立、疾病谱的改变以及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我国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已初具规模。社区护理的健康观、预防观与中医护理的整体观、预防观不谋而合。中医护理以其速效、显效和在预防、保健、医疗、养生、康复等方面所具有的独特优势能很好地适应社区卫生服务功能,尤其是中医护理技术因简、便、验、廉等特点深受广大社区群众的青睐,符合低收入、高效率、低成本、广覆盖的要求,在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应用前景广泛。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部委的有关文件中明确指出:“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要积极采用中医药、中西医结合与民族医药的适宜技术,充分发挥中医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的特色和优势”。1 应用的可行性

首先,社区护理是社区卫生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护理的健康观是以人的健康为中心,把人看作是一个具有生物、心理、社会等多方面需要的整体[1],强调家庭、社会以及心理对人的健康的影响,这与中医护理的“天人合一”和“形神合一”的生命整体观一脉相承。中医护理历来重视人与自然、社会的协调,将人与生存环境的和谐、人体心身的和谐视为健康的基本标准,并贯穿于疾病防治和抗衰老理论与实践之中。社区护理的主要内涵是向个人、家庭、社区人群提供以健康促进为目标的护理服务,以增进健康和预防疾病为要务,这与中医护理的“治未病”的预防观不谋而合,中医护理的预防观印刻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烙印,强调以增强体质为核心的健身防病思想,制定了外以适应自然变化、内以促进机体抗病能力、机体协调能力的养生原则。可见,中医护理的整体观与预防观在社区现代护理观中得到了充分体现,这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区护理体系奠定了理论基础。其次,中医护理来源于民间,其特有的饮食文化、养生保健及简、便、易、廉的护理技术更容易为广大社区居民所接受[1]。社区人群对中医护理有着深厚的感情,这为构建符合我国国情的社区中医护理模式奠定了坚实的群众基础。最后,国际社区护理蓬勃发展的背景以及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体系的不断发展与成熟,为中医护理快速进入社区护理提供了可能。应用现状

中医护理在社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我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医疗资源的分配仍存在着不均衡性,经济发展实际和老龄化社会的逐步形成,居家护理将成为适应大众需求的一种主要的社区护理工作方法。居家护理是在有医嘱的前提下,社区护士直接到病人家中,应用护理程序向社区中有疾病的个人即出院后的病人或长期家庭疗养性的慢性病病人、残障人、精神障碍者,提供连续的、系统的基本医疗护理服务[2]。社区护士将成为居家护理的主力军。中医护理以其优质、显效、简便的特点,不断丰富着居家护理的内涵。

(1)在居家护理评估中的应用中医护理评估与社区居家病人评估的主要内容相似,包括病史、临床表现、体检及治疗情况等。中医护理评估技术是在整体观和辨证观的指导下,在现病史、个人生活史、家庭环境评估、症状与体征评估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色。中医护理评估内容的引入加强了居家护理评估的深度与广度。目前,进行居家病人护理需要评价时,常用居家病人护理需要评估量表。为了充分利用中医护理的优势,可以对此量表进行修订,增加中医护理评估内容。

(2)在慢性病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社区的慢性病人包括冠心病、高血压病、肺心病、糖尿病、溃疡性结肠炎、先天性畸形、慢性肾功能衰竭、骨和关节病变需要牵引和卧床者等。中医护理以其优质、显效、简便的特点,在社区慢性病人居家护理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研究表明,在社区护理工作中大部分护士能够使用中医养生相关知识对患者进行辨证下的中医护理干预。干预项目的应用率依次为:用药指导、生活起居调养、情志调护、健康膳食、康复指导,而用药指导、生活起居调养和情志调护的中医护理干预,在家庭病床列前三项[3]。可见,中医养生保健方法,尤其是情志护理、药膳护理更贴近生活,因其护理方法简便易学、直观安全、效果显著,更适合在社区普及推广。中医护理技术如针灸、拔罐、按摩、刮痧、中药贴敷、中药熏洗、中药静脉注射和穴位注射、耳穴埋籽、脐疗、中药离子透入等在社区慢病居家护理中应用广泛,尤其是按摩法,因其简便易行,备受社区居民的喜爱。但在实际工作中,针灸、拔罐、按摩、刮痧等技术主要由中医医生操作,中医护士很少应用。中药贴敷、中药熏洗、中药静脉注射和穴位注射等由护士按照医嘱实施。中医养生方法及护理技术因其低廉性,对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尤为重要,有助于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覆盖率,有利于提高农村社区卫生服务的发展力度,尽快缩小城乡差距。

(3)在居家康复护理中的应用在社区,需要康复护理的病人包括出院后病情已稳定但需继续治疗或康复的病人、残疾人等。常见的有术后病人、脑血管意外病人、高位截瘫病人、先天畸形或后天伤病造成的功能障碍、残疾者。中医药膳护理、情志护理以及针灸、按摩等护理技术在防止压疮、增进病人的心理健康、促进病人的营养、畸形和残障病人的康复护理、健康教育、家庭环境适应性改变的指导等方面应用广泛,使向病人提供优质的康复护理成为了可能。

(4)在老年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目前我国已步入老龄化社会,经济发展实际决定了居家养老成为我国养老服务的主体。同时,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分居养老将成为今后家庭养老的主要方式。虽然,在社区老年人居家护理中,为老年人,尤其是为分居养老的老年人提供饮食养生、起居养生、睡眠养生、运动养生、精神养生、药膳养生等方面的知识指导以及传授灸法、按摩、中药敷贴、中药熏洗等简便易行的中医护理技术对于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由于我国社区中医药卫生服务体系尚未完善,社区中医护理人力严重不足,中医护理在老年人居家护理中的应用较少。

篇3: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1-6月在笔者所在医院治疗的糖尿病患者148例作为研究对象,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 各74例, 均符合WHO颁布的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观察组男44例, 女30例, 年龄49~72岁, 平均 (58.73±4.83) 岁;对照组男45例, 女29例, 年龄48~75岁, 平均 (59.05±4.92) 岁。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疾病情况等一般资料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干预方法

两组患者均给予相同的西医常规治疗, 包括应用胰岛素和口服降糖药物治疗, 对于有合并其他疾病的患者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对照组采用内分泌科常规护理方案实施临床护理。观察组给予中医综合护理干预措施, 具体包括以下措施: (1) 建立患者健康档案, 记录其各项资料, 护士定期对患者进行社区健康教育, 采取图片、宣传册、PPT等多种方式向患者定期介绍糖尿病的危害及治疗的重要意义[4,5]。 (2) 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 从中医角度向患者讲解各种食物的四气五味, 帮助患者制定好饮食和运动计划, 饮食上避免肥甘厚味、甜食, 鼓励患者多食用蔬菜、豆制品。 (3) 对患者实施中医情志护理, 根据怒、喜、思、悲、恐等情志相胜法给予患者情志护理措施, 可以采取音乐治疗, 指导其进行中医养生操等方式, 让患者保持健康的情绪, 以和平心态对待疾病和服用药物, 让患者积极配合临床治疗[6,7,8]。 (4) 患者在社区服药过程中为患者制定服药提醒卡, 护士在进行健康教育检查患者服药情况, 叮嘱其按时服药[9,10]。

1.3 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改善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5.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 (±s) 表示, 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 (%) 表示, 比较采用x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患者经过护理和治疗后, 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均较治疗前改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观察组患者治疗后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详见表1。

3 讨论

糖尿病是由遗传与环境因素所共同作用的慢性的、终身性的疾病, 本病临床上主要以多食、多饮、多尿、乏力、易饿为主要表现。目前研究发现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提高, WHO预测到2025年糖尿病患病人数将会上升至3亿。本病病程较长, 药物治疗是控制血糖的主要方法, 但是需要患者积极改善日常生活习惯与饮食运动习惯, 特别是对于社区糖尿病患者主要以老年人群较多, 因此需要积极地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干预措施。

笔者所在医院对社区糖尿病患者实施了中医护理干预措施, 通过中医的基础理论结合到患者的健康教育指导中, 采用多种形式向患者讲解糖尿病的相关知识, 消除患者忧虑, 同时让其主动参与临床治疗和护理, 让患者自觉地执行饮食疗法和运动疗法等。笔者所在医院同时对患者实施了中医情志护理, 通过音乐等多种疗法和患者进行沟通交流, 消除患者负面情绪, 完善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监控体系, 同时积极地指导患者如何填写药物服用记录卡, 叮嘱患者按时服药, 提高治疗的依从性[11,12]。本研究显示, 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改善幅度优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篇4:中医护理在整体护理中的应用

医学模式的转变,同时促进了护理学的发展,护理模式已由传统的功能制护理向以患者为中心的整体护理转变。整体护理是一种以患者为中心,运用护理程序,对患者实施系统的、有计划的护理模式。其特点就是:既满足患者的躯体生理需要,还要对患者的心理、家庭、社会等反应进行观察了解。整体护理正体现了人的整体统一性和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

中医是我国人民长期同疾病做斗争的经验总结,在数千年的临床实践中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而中医护理学是祖国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她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和产生,其基本特点就是整体观和辨证施护。整体护理与中医的整体观念在内涵上有着天然的统一性,辨证施护又是中医的特色护理,若能将二者结合起来,实施于临床,将对整个护理工作起到促进作用。

中医护理与整体护理理论上的结合

整体观:中医的整体观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在生理上,人体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全身组织器官有机地联系起来,并通过精、气、血、津液的作用,共同维持人体的生命活动。病理上,人体任何一部分发生疾病,都和整体密切相关。而全身状况又可影响到局部的病理变化。因此,在护理上必须从整体出发,决不能孤立地只看到局部的病,单纯地作对症处理,还应综合地考虑到患者的心理情绪,及家庭社会背景对疾病造成的影响。另一方面,是人与自然的统一性。自然界是人类生命的源泉,自然界的变化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体,如:四季气候的变化,地理环境的不同,及昼夜晨昏的交替,都与人体的生理病理活动息息相关。如许多疾病,上午病情较轻,下午或夜间加重。有的则在大节气前后旧病复发。因此,护理上结合“天人合一”的自然观,根据季节气候,昼夜时间的不同而做好护理工作。

辨证施护:首先依据中医基础理论辨证分型,然后根据辨证,提出护理的基本法则按照因时、因地、因人制宜的原则制定出具体的护理措施和护理方案。辨证施护注重的是人、病、证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中医护理的精华。辨证施护还具体表现在对同一病包括的几种不同的证所进行的“同病异护”和不同病在发展过程中出现同一证而实施的“异病同护”。如:发热,根据辨证,分为实热和虚热,虚实不同,护理方法也不同。若患者高热不畏寒,面红,有汗,口渴,尿黄,舌红,脉数,则为实热。护理时可用温水或酒精擦浴降温。若患者虽发热,但怕冷,欲盖衣被,无汗,舌苔白。则护理上保暖,加盖衣被,必要时放置热水袋,使阳复而热退。又如:胃下垂与脱肛,虽为不同的两种病,但均为气虚下陷之证,治疗以补中益气,护理上则应嘱其多卧床休息,勿负重远行,避免劳累。并可配合针刺气海、足三里、三阴交等穴以提升中气。饮食宜清淡易消化,胃下垂少食多餐。

中医护理与整体护理实践上的结合

整體护理是以现代护理观为指导,将护理程序贯穿于临床护理的各个环节,并运用护理程序为患者解决健康问题。若在临床实践中运用中医理论开展整体护理,二者不但能融汇贯通,而且相得益彰。

以整体观为指导思想,通过四诊来收集护理资料,进行综合评估,确立中医护理诊断,为辨证施护提供依据。

结合“三因学说”,因时、因地、因人地制定护理计划。疾病的发生、发展、转归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如气候变化、地理环境、人的个体差异等,均对疾病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在临床护理时要将这些因素考虑进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区别对待。

结合中医护理技术解决健康问题。中医历来医护不分家,而且在几千年的运用实践中产生了特色的护理技术。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若配合应用中医护理技术,不仅丰富了护理技术手段,而且充实了护理技术内容。例如,用脐疗,中药热敷治疗婴幼儿腹泻;采用耳穴压豆,治疗失眠;采用针灸、按摩解决腹胀、尿潴留等。

结合中医养生学进行评估与出院指导。患者经住院护理,大部分健康问题得以解决,但有些健康问题并非短期或住院期间就能解决的,这需要患者出院后,继续执行有关的护理计划与措施。中医养生学认为,人体通过顺应四时变化,来调摄起居、饮食、服药、精神活动等,对防治疾病有重要意义[1]。

中医护理是在中医基本理论指导下的护理工作。自古以来,中医治病多以个体行医为主,所以医和护常不分家,没有专职的护士。比如医生到病人家里出诊,除了诊断处方,往往还要兼任行针施炙、配药熬药、观察护理等工作。患者上门求诊,也往往这样。当然,病者的家属,有时遵照医嘱,在就医后也常如法迸行护理。从这一角度看,家属有时更多地担任着护士的角色。人体是由若干脏器、器管和组织所组成、各脏器、器官和组织都有着不同的功能。人类生活在自然界中,自然界存在着人类赖以生存的必要条件。同时,自然界的变化又可直接或间接地影响人体,而机体相应地产生生理性反应,若超越生理范围,则产生病理变化。季节气候对人体的影响,在一年四季气候变化中,有春温、夏热、秋凉和冬寒的气候变化规律。万物在这种气候变化的影响下就会有春生、夏长、秋收和冬藏等相应的变化。人体也不例外,必须与之相适应才能保持身体健康。整体就是统一性完整性。中医学十分重视人体自身的统一性、完整性及其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它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构成人体的各个组成部分之间,在结构上是不可分割的,在功能上是互相协调、互相为用的,在病理上是相互影响的。同时也认识到人体与自然环境有密切关系,人体的生理和病理上是变化不断受到自然界的影响,人类在能动地改造自然的斗争中,维持机体正常的生命活动。这种内外环境的统一性,机体自身整体性的思想,称为整体观念。这一思想贯穿到生理、病理、辨证和护理等各个方面。

如今,中医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声誉,随着人们对自身健康的重视,中医护理学也将成为跨世纪医疗卫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后的临床护理中,倡导运用中医理论,结合中医护理技术,开展整体护理工作,有效地进行“中西医结合护理”,以期建立一个有中国特色的整体护理模式,推动整个护理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1 张广清.中医护理文献的现状及中医护理科研的展望.护理学杂志,2001,16(7):445.

篇5: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

中医治病强调人体是有机的整体,辨证施护是中医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护理方法。辨证,就是将四诊(望、闻、问、切)收集的资料,通过分析辨清病因、病位、病性及邪止关系,概括判断为何病、何症。施护,则是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护理方法。辨证是护理的前提和依据,施护是护理疾病的手段和方法。通过施护的效果可以检验辨证的正确与否。患者享受到具有中医特色的整体护理,健康教育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1资料

我院脾胃病科1-5月收治胃肠道疾病共120例,年龄2381岁,平均年龄48岁,其中男性患者76例,女性患者44例,均有不同程度腹胀腹痛、暖气反酸、忧虑多思。将其随机平均分为A,B两组,A组根据本科单病种疾病,结合治未病工作和二十四节气特点,确定中医护理健康教育内容,采用床边教育、集中讲课、发放健康教育处方等形式,使患者了解自身疾病的基本知识、治疗及护理措施。B组则随机进行中医护理健康教育知识干预

2中医护理方法

2.1中医护理评估:通过四诊收集与病因、病位、病性有关的资料,为辨证施护提供依据。如胃脘痛若表现为胃脘胀满或胀痛,情绪因素可诱发或加重,另伴有胁肋胀痛、暖气、嘈杂、反酸等则属肝胃不和症,同时,要了解发病原因是否与感受“风、寒、暑、湿、燥、火”之邪有关,或是否因“喜、怒、忧、思、悲、恐、惊”过度,饮食、劳倦、外伤所致。要求护理人员有的放矢进行健康教育。

2.2中医护理诊断:中医护理诊断是以中医辨证分析作依据,通过中医护理评估,确立护理对象生理、心理、精神、情志方而现存或潜在的健康问题的一种临床判断。如知识缺乏与缺乏对本病的认识有关,便秘与胃肠积热有关;或与气虚传导无力有关;与饮食不节、过食辛辣有关等

2.3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制定健康教育计划时,对收集到的临床资料、症状、体征进行全而辨证分析,确立其病因、病性、病位,“急则护标,缓则护本”,根据不同体质、疾病不同阶段制定计划。如急性胰腺炎(胰痒),中医辨证分为急性期、缓解期。急性期以禁食、持续胃肠减压、卧床休息、使用通腑泄热法为宜;缓解期以畅情志、防外感时邪、适当下床活动、清淡饮食、补气健脾为主

2.4中医健康教育措施

2.4.1情志护理:中医学认为人和自然是一个有机整体,情志与人的健康关系极大。《黄帝内经》曰“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讲的就是要保持内心平静,排除杂念,真气通畅,精神不外泄,如此,疾病就不会发生。反之,情志刺激过大过久,超越机体的调节力度,就要伤人体止气,干扰气血运行,损伤脏腑功能,导致多种疾病的发生。如慢性胃炎患者,因长期胃脘部疼痛,涨满不适,常情绪激动,焦虑不安。应多与患者沟通交流,帮助消除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使其保持乐观心态,生活规律,劳逸结合,如此使气机条达,营卫调和,经脉通利,心神安和,有利于健康

2.4.2生活起居护理:人是大自然的产物,人类要想获得健康,必须“顺四时调阴阳”,这种“天人合一”的.整体思想,要求我们在生活起居方而做适当的节制和调整。在春季,虽气温开始同升,但早晚温差较大,寒气尚存,宜早睡早起,告知患者注意肩部、颈部、头顶保暖,防寒邪。外出可踏青以达到调节目的

2.4.3饮食护理:饮食是五脏六腑、四肢百骸得以濡养的源泉,是人体血津液的来源,也是中医非常重视的环节,如对食管痒患者,告知低脂饮食,少食多餐,饮食结构合理,做到荤素兼顾,粗细搭配,不偏食挑食,夜间睡前4h不得进食等,如此利于康复。

2.4.4用药护理:有效的用药护理可以最大限度发挥药物的疗效。药物的煎煮及给药时间是最重要的两个部分。煎药器具以砂锅、瓦罐、陶瓷品为佳;药物煎煮根据药量、药质决定。矿石类、贝壳类等质地坚硬,宜先煎;气味芳香,含挥发油多的中药如薄荷、木香等宜后下;大黄、番泻叶、钩藤不宜久煎;花粉类中药宜包煎等。《神农本草经》中记载“病在胸隔以上者,先食而后服药;病在心腹以下者,先服药而后食之,病在四肢血脉者,宜空腹而在旦,病在骨髓者,宜饱满而在夜”说明不同疾病给药方法差异很大。如滋补药、开胃药宜饭前服;解表发汗药可随时服用。

2.5中医健康教育评价:成立专门的中医护理评价小组,按中医护理特色评价内容对病区120例病例进行效果评价。发放护理满意度调查表并深入临床:一看,护理病历书写内容及质量;二知,患者症状、感受及对自身疾病健康指导掌握情况;三问,责任护士对患者九掌握;四征求,患者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征求。护士长组织召开评价结果分析会,研究存在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3小结

篇6: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

【中图分类号】R58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83(2012)04-0202-02

【摘要】目的:探讨社区护理干预措施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我社区的糖尿病确诊患者95例,随机分成对照组45例,干预组50例,对干预组患者采用诸如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护理,有氧运动和感染预防等社区护理干预。护理干预一年后,对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并发症以及医疗费用进行比较。结果:经过对社区糖尿病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措施一年后,干预组患者血糖水平,一年护理期内的医疗费用以及患者并发症率上均好于未经过护理干预的对照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社区糖尿病患者采用相应的的护理干预措施,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症状和患者并发症的产生,减轻患者的精神压力和经济负担。

【关键词】社区护理;糖尿病;护理干预措施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中老年慢性疾病,致病原因多样是以慢性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一种代谢功能紊乱症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糖尿病患者数量不断上升,据WHO报告预测,在2025年全世界糖尿病患者可能达到3亿以上,严重影响人群的健康。因为该病需要长期服药,因此进行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意义重大[1]。本文对对干预组患者采用诸如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护理等社区护理干预,并观察社区干预的临床疗效,具体报告如下。

1一般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我社区的糖尿病确诊患者95例,随机分成对照组45例,干预组50例,其中男51例,女44例;年龄在28-78岁,平均56.8岁。所有糖尿病患者均无重要脏器病变及合并症,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病变程度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分组和观察指标95例确诊的糖尿病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45例,干预组50例,对干预组患者采用心理护理,健康教育,饮食护理,有氧运动和感染预防等社区护理干预。护理干预一年后,对两组患者的血糖指标、并发症以及医疗费用进行比较。

1.3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在P<0.05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经过对社区糖尿病患者采用护理干预措施一年后,干预组患者血糖水平为(17.4±4.1)mmol*L-1,治疗费用为(0.82±0.31)万元,并发症率为8.0%。而未经社区护理的对照组患者,血糖水平为(10.1±2.3)mmol*L-1,治疗费用为(2.1±0.52)万元,并发症率为24.4%。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结果见表1。

3社区护理干预措施

3.1健康教育糖尿病患者人群以中老年人群为主,患者知识水平和相关医学知识困乏,加上长期遭受疾病的折磨,使患者无所适从。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宣传,使患者对糖尿病的病因、饮食治疗内容、口服降糖药知识、胰岛素治疗等相关知识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并指导患者及其家属掌握自我检测方法,判断低血糖的表现与防治。社区护理人员对初诊患者建立个人档案,及时通知患者接受血糖监测等相关检查[2-3]。

3.2心理护理糖尿病患者是一种慢性疾病,病程较长,常可需要终生服药,在饮食上也要有很大限制,常常引起患者心情烦躁、失望等消极心理。致使患者降低服药的依从性,而使患者血糖水平再次升高。有研究表明[4]对糖尿病患者采取合适的社区护理和社会的认同有利于提高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对病情改善有很大帮助。

3.3饮食护理糖尿病患者饮食上要求比较严格,患者饮食控制主要在患者饮食的总热量、饮食种类以及每日饮食次数。一般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运动情况为患者设定总的进食热量,在饮食多样化的基础上,要求患者少食或不食热量较高和易引起血糖升高食物,按照少食多餐的原则,保证吸收的效果和减少胰岛负担。

3.4有氧运动[5]对于糖尿病患者人群,应适当安排患者进行一些慢跑、散步、跳舞、游泳等有氧运动。患者进行锻炼时一定要适量,不能盲目地进行剧烈运动,剧烈运动时体内需要能量大增可提高体内升糖激素水平,血糖水平升高;同时,大量剧烈运动是集体产生丙酮,导致酸中毒。运动量也不能太小而起不到锻炼身体的效果,至少每周3次以上,每次锻炼时间时间可在20~30分钟,一般不超过1h,但是不宜在饱餐后或饥饿时运动,可在饭后休息一段时间进行。

3.5感染预防糖尿病患者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注意保持自己卫生,经常保持皮肤清洁,定期洗澡换衣防止皮肤感染;注意会阴部卫生,防止泌尿系统感染;注意饮食卫生,不食一些不洁和腐败变质食物,预防肠道感染。在遇到外伤、皮肤损伤、水泡、红肿等要及时就医,进行及时有效的处理[6]。

参考文献

[1]杭万双,潘晓群.江苏城乡糖尿病患者患病率、知晓率、治疗率及控制情况调查[J].中国实用医药杂志,2008,3(3):141-143

[2]梁春莉.社区护理在老年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4):86

[3]王艳,崔焱,鞠昌萍,等.强化教育与随访对2型糖尿病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0,25(19):72-74

[4]唐佩娟.社区护理干预对糖尿病患者的影响[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5):97

[5]孙莉敏,胡永善,吴毅.社区糖尿病患者运动干预效果评价[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8,17(2):93-96.

[6]赵学军,杜文建,吕桂英.糖尿病社区综合干预的做法和体会[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9,17(4):25.

篇7: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核心是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将建构主义理论应用于社区护理教学,适合学生终生学习的需要.文章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特点、协作学习、抛锚式教学、情境性教学方面探讨了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相一致的教学方法.

作 者:陈萍 鲁芳 CHEN Ping LU Fang  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护理学院,重庆,400038 刊 名: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英文刊名:CHINA HIGHER MEDICAL EDUCATION 年,卷(期): “”(4) 分类号:G642 关键词:建构主义   社区护理教学   建构  

篇8: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

1 护理队伍的情况

本院是一所基层综合性医院,护理人员共计122名,年龄为21~53岁,其中,主任护师2人,副主任护师13人,主管护师21人,护师27人,护士59人,在学历方面,本科12人大专54人,中专56人。

2 管理方法

2.1 制定护理质量评价标准

护理质量评价标准的制定参照《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2010年版),严格按照工作指南进行审查,审查内容包括中医护理工作的评价、施护工作的评价、护理人员知识掌握情况、患者安全、中医护理效果、中医护理质量,其中,评价重点为患者安全、中医护理效果与中医护理质量[1]。同时,由本院护理经验丰富的主任护师与副主任护师组成专家检查团,专家团按照质量评价标准对日常工作进行审查。

2.2 评价方法评价方法包括以下几种类型。

2.2.1 患者访谈法

由专家团对患者进行抽样访谈,看患者是否得到相应的健康养生与中医康复指导,评估患者对于住院环境、饮食情况、自身疾病、养生、康复等知识的掌握情况。

2.2.2 护士访谈法

由专家团对护士进行抽样访谈,看护士是否能够全面掌握科室内常见疾病的中医护理方式,内容包括患者证候分型、护理重点、辨证施护理方法等,重点评价护士对于高风险服务与高风险患者的认知情况,并观察护士能否对科室中存在的安全缺陷有正确的认识[2]。

2.2.3 现场检查

由专家团对护士工作情况进行现场检查内容包括技术操作情况、护理常规、护理项目记录情况、辨证施护工作的落实情况。并查看科室对于护理人员的培训计划、考核情况、培训内容,看病例讨论记录、护理文书等资料是否正确无误。

2.2.4 患者随访

在入院患者中,随机抽取重症或者急症患者为研究对象,评价护士对于患者的入院、给药与抢救流程是否正确,看中医护理方案的执行情况,若有问题出现,则第一时间找出问题原因与相关责任人,进行针对性的处理[3]。

2.2.5 整改措施

针对中医护理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由专家团与科室共同进行研究,并提出相应的整改措施,引导护士开展学习,提升他们的综合护理能力。

3 结果

在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实施后,中医护理质量得分显著优于护理质量评价实施前,上述数据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情况详见表1。此外,护士专业知识水平也得到有效提升,护理论文发表量与中医护理科研课题数量显著增加。

4 讨论

本组研究结果显示,在将护理质量评价应用到中医护理管理工作中之后,护士专业技能水平得到了显著的提升,护理论文发表量与中医护理科研课题数量显著增加,且护理质量评价实施后,中医护理质量得分显著优于护理质量评价实施前,上述数据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护理质量评价法的精髓就是专家团检查法,在这种模式下,专家能够对护士进行针对性的指导,这样即可及时发现护士在工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有效促进辩证护理工作的开展以及传统中医护理方法的广泛应用[4]。此外,护理质量评价法注重对护士的评审检查,这样即可发现护士实际工作与国家标准之间的差距,促使护士熟练的掌握相关标准,令其自觉的参与到持续质量的改进工作中,该种模式不仅能够提升中医护理管理质量,更能够促进护士的个人成长。

总之,将护理质量评价法应用在中医护理管理工作中能够有效提升医院的护理管理质量与护士的专业技能水平,该种管理模式是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使用的[5]。

摘要:目的 研究并分析护理质量评价在中医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成效。方法 本院是一所基层综合性医院,护理人员共计122名,参照《中医医院中医护理工作指南》(2010年版)制定护理质量评价标准,将护理质量评价应用在中医护理管理工作中,对护理质量评价应用前后的管理成效进行深入的对比。结果 在护理质量评价体系实施后,中医护理质量得分显著优于护理质量评价实施前,上述数据组间比较(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外,护士专业知识水平也得到有效提升,护理论文发表量与中医护理科研课题数量显著增加。结论 将护理质量评价法应用在中医护理管理工作中能够有效提升医院的护理管理质量与护士的专业技能水平,该种管理模式是值得在临床中进行推广和使用的。

关键词:护理质量评价,中医护理管理

参考文献

[1]李小英.提高中医护理技能在护理管理中应用探讨.大家健康(学术版),2013,04(15):643-644.

[2]李璐彤,毋琪渝,王艳杰,等.中医护理的特点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吉林医学,2011,20(28):327-328.

[3]陈飞,刘香弟,祝静.中医护理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中国护理管理,2013,10(15):231-232.

[4]方海云,陈虹,谢文,等.对护理质量与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评价.中国护理管理,2006,13(02):428-429.

篇9:中医护理在内科护理中的应用分析

【关键词】中医护理;内科护理;应用分析

【中图分类号】R473.12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4-4949(2015)02-0430-01

在我国医疗事业的快速发展下,医疗卫生制度改革的力度也在不断深化。近年来,随着人们维权意识的提高,对临床护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质护理是近年来临床广泛开展的新型护理技术,在内科护理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对内科疾病患者采用优质护理干预不但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护理质量,还能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1]。针对此研究目的,本文选取我院内科住院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发现采用中医优质护理法的效果良好,先阐述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7月至2014年7月收治的内科住院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17例,年龄16至71岁,平均年龄(54.2±2.5)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16例,女性14例,年龄15至72岁,平均年龄(53.8±2.6)岁。这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上均无明显的差异性,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护理方法

对照组: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性方法护理。

观察组:观察组将中医辩证及整体观念融入护理中,具体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护理方法:

1.2.1整体护理

依据中医的整体理论,平衡人体和外界之间的关系,使其达到一种和谐的动态关系;同时采用“治末病”理论中有关“既病防变”的理念,了解患者发生疾病的内因和外因,并积极采取措施控制病情发展,防止其他并发症的出现;

1.2.2辩证护理

依靠中医传统治疗方式中“望、闻、问、切”四种手段,系统收集患者信息,归纳并分析收集到的信息,以此来判断患者身上存在的发生潜在疾病的可能,进而确定针对性的护理方法;

1.2.3情志护理

护理人员要和患者积极沟通,安抚患者出现的不良情绪,并多向患者宣传一些疾病方面的知识,使其增强治愈的信心,积极配合医生治疗;

1.2.4饮食护理

根据每个患者所患不同病情特征,有选择性地调配患者饮食,并结合气候的变化特点以及养生的饮食规律,综合患者的不同身体状况来合理选择饮食;同时要严格控制患者每天的饮食摄入量,充分考虑患者的口味特点,多食用清淡类的食物,忌食油腻以及辛辣的食物。

1.3观察指标

统计并观察两组患者在临床上对症状的控制时间、患者住院时间,并对患者的护理满意度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进行统计,满分为100分,分数≧85分是满意;同时对患者的心理状态分数进行评价,评分范围在0至100分,分数≧80分为心理状态良好。

1.4统计学方法

在本次研究中采用SPSS15.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其中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平均数( X±s)表示,采用t检验,当P<0.05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心理状态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统计结果如表1所示。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6%,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80%,由此可以看出,中医护理法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3.4±1.2)天,对照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为(5.4±2.3)天,由此可以看出,中医护理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住院效果。

3讨论

在中医学中,人体各个器官以及组织之间因具有不同的功能组成了一个有机的整体,相互协调且相互影响,同时人体也会受到社会以及自然环境的影响,而发生一定的变化,导致人体发生各种类型的疾病,因而在护理过程中应采用整体性的护理方法[2];在中医学中,依据病症的理论思想,坚持同病异护以及异病同護的理念对患者进行护理,同时人体还受到先天遗传以及后天生长环境的影响,体质的表现状态也各不相同,因而需要考虑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对体质进行辩证式分析[3];中医理论中认为人的情志活动和人体疾病之间具有紧密联系,人体受到外界精神活动的刺激,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变化,引起病变,导致人体出现阴阳失调、气息逆流,引发疾病;反之若是心情愉悦,体内气血通畅,利于患者身体健康,因而要强化对患者的情志护理;同时,中医学中还认为,药补不如食补,通过饮食上的护理,可以调整人体中气息的流通状态,达到辅助治疗疾病的目的。在对患者饮食护理期间,要保证患者饮食卫生,严格保证饮食禁忌,尤其是在患者服药期间,特别要注意这一点。

在本次研究中,选取我院内科护理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结果发现,采用中医护理法后,患者住院时间、心理状态评分以及护理满意度等指标要明显优于常规护理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高云的研究成果[4]。

结语:

综上所述,在内科护理中应用中医护理法可以有效改善患者护理效果,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参考文献

[1]焦卓维,刘蓉芳.浅谈中医护理在现代护理中的作用[J].实用中医药杂志,2003,13,(12):541-542.

[2]孙淑兰.健康教育中医护理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河北医学,2012,25(10):721-722.

[3]李云芳.浅议中医护理的特点与优势[J].湖北中医杂志,2012,25(7):218-219.

篇10:中医护理在社区护理中的应用

我们常说“西医治标”,而且见效快。这种说法放在痛经及月经不调的治疗上来说就不完全准确了。西医对于痛经及月经不调的治疗方案分为药物治疗和物理治疗两种。药物治疗,主要指在症状出现时及时服用止痛药,但是因为体质差异,服用药物后的效用也差强人意,而且会伴随副作用。物理治疗即通过手术疏导被堵塞的血管,存在一定的风险切复发率较高。这两种方法只能对痛经现象进行暂时的缓解,并不能根治。对于月经不调的疗效也是如此。

而中医则讲究“标本兼治”,既要见到疗效也要从根本的病灶上进行调理改善从而让患者完全脱离病症的困扰。中医对于痛经及月经不调的治疗方案有药理治疗、物理治疗及护理治疗三种。在中医上将痛经的症状细化为四大类:气滞血瘀、寒凝血瘀、湿热下注和气血虚弱。针对不同的痛经及月经不调类型,再结合患者的体质订制中药药方,让患者在经期前后,或按月周期性的服用几个疗程,从根本的体质上去改善和根治痛经的及月经不调的症状。中医的物理治疗主要是对轻微痛经症状加以缓解的治疗手段。中医认为痛经是由于受寒或体寒所致,因此主要的物理治疗手段就是对坠涨及痉挛的区域进行热敷。短暂缓解疼痛的症状。再有就是护理治疗,通过中医学中个独特的护理疗法针对病灶处进行护理,短期内就可以感受到护理疗效,长期还可以辅助药理治疗根治病灶。

篇11:优质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

摘 要:目的 研究分析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在临床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在我院2016年2月―2017年3月儿科接受的患儿中抽取116例作为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平均分成A、B两组,A组用常规模式护理,B组则选择优质护理予以临床干预,对两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进行调查。结果 B组患儿家长的护理满意度为98.28%,A组患儿家长则为81.03%,可见B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更高,差异显著(P<0.05)。结论 医院儿科护理中使用优质护理模式的护理效果更加明显,值得医院推广使用。

关键词:优质护理 儿科 应用效果

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9082(2017)12-0-01

前言

我国的医疗技术水平随机经济水平的发展正在不断的提升,人们对临床护理的质量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医院的儿科,家长对孩子的身体健康十分重视,所以会对临床护理措施的要求更加严格,这就要求医院对临床护理措施更加完善,提高总体的临床护理质量。优质护理是以患者为中心的一种临床新型护理方式,可为患者提供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服务[1]-[2]。本研究是在我院儿科患儿中就行抽取,对优质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临床效果加以分析。

一、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在我院2016年2月―2017年3月的儿科病房中选取116例住院患儿,凭借随机抽取的方法分成A组与B组,每组平均58例患儿。A组患儿男27例、女31例,年龄1~6岁,平均(3.54±0.83)岁;B组患儿男29例、女29例,年龄2~8岁,平均(5.06±1.05)岁。通过对A、B组患儿的临床基本资料进行比较后发现并不存在数据上的可比性(P>0.05)。

2.方法

A组:对A组的58例患儿采用常规护理服务,进行患儿病房环境护理,保证房间阳关的充足,开窗通风,使空气流通顺畅,房间的温湿度要调节至患儿舒适为宜,同时,护理人员应对患儿进行常规护理检查、饮食护理、用药指导等。

B组:在A组护理的基础上实施优质护理模式,其主要护理方法如下:

①病房环境护理:舒适温馨的病房环境能够提高患儿的舒适度,减轻其对医院的陌生感与恐惧感,所以护理人员在实施临床护理时需注重并患儿病房环境的设置,可根据患儿的年龄特征、自身兴趣爱好等方式一些玩具或卡通图片等,儿童喜动好玩,为防止其出现磕碰的情况,可将病房的地方铺设防滑地板,避免意外的发生,同时护理人员可在房间中放置一些绿植,美化环境等。

②健康教育及心理疏导:由于疾病的折磨和对医院的排斥,多数患儿在入院后均会出现哭闹、焦虑不安甚至恐惧的情绪,护理人员这时可使用温柔、和蔼可亲的话语对患儿进行鼓励与夸赞,并可通过握手等的方式增加患儿的安全感;许多患儿在入院后其家长表现的过于紧张不安,有时甚至会患儿的正常救治带来一定影响,针对这一情况护理人员应首先对家长进行安抚,通过讲解让家长对患儿疾病有一定程度了解,并能够指导在日常生活中对患儿进行照顾所应注意的事项,保持冷静淡定、积极配合医疗人员对患儿进行治疗。

③护理培训:为了更好的进行临床护理、提高总体护理质量,在护理人员实施临床护理操作的同时应按时组织护理人员进行优质护理相关专业知识、操作技术培训,同时还要培养护理人员的职业道德素养、人文关怀意识,让护理人员懂得换位思考,更用心进行临床护理。同时建立综合考评制度,加大对护理人员的考核力度,使临床护理的考核体系更加完善。

④出院随访:在患儿出院后护理人员需做好相关的随访工作,通过不定时电话随访的方式向患儿家长询问患儿的具体情况,对部分家长提出的疑问需在电话里予以耐心解答。

3.观察指标

制作调查问卷,通过问题选择的形式了解两组患儿家长对临床护理的满意程度。

4.统计学方法

完成相关数据收集,通过统计学软件SPSS21.0予以相应处理,并使用%对计数资料进行表示,用X2检验。以P<0.05作为存在统计学意义的依据。

设备:DirectView DR3000数字化摄影系统,非结晶硅、拼接板碘化铯,矩阵为3kx3k(每像素139μm)、成像面积为43cmx43cm、检测灰阶为14bit,DOE为75%。窗体顶端

窗体底端

二、结果

根据调查问卷结果,使用优质护理的B组患儿家长满意度更高(P<0.05),参见表1。

三、讨论

同其他科室相比,医院儿科的相对较为复杂,而且具有较大的变数,该科室的相关工作人员的日常工作存在一定的风险性[3],所以对临床护理质量的保证十分重要,与常规临床护理措施相比优质护理服务在儿科护理中的效果则更加明显。

临床优质护理服务更加强调“以人为本”的护理理念,对基础临床基础护理措施更加重视,在此基础上来对护理专业进行深化,并将护理责任制进行全面的实施,从而在整体上对护理服务质量进行提高。医院通过定期的专门培训,使得护理人员在实施优质护理工作时热情度更高,更加具有积极性与护理灵活性,改变原来相对被动以执行医嘱为护理任务的工作状态,更加主动同患儿家长进行互动、沟通,向家长进行患儿疾病进行讲解、对紧张焦虑的家长进行安慰,使临床护理措施更加人性化,在最大程度上避免护理事故的产生,从而更好减少护患间的问题和矛盾、提升患儿家长的临床护理满意度,同时也有利于医院总体的护理安全度、护理质量的提升。本文主要以我院儿科抽取出的116例患儿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所有患儿分成A与B两组后对优质护理在儿科护理中的应用效果进行研究分析,实施护理后通过调查问卷结果显示出,采用优质护理的B组患儿家长,其护理满意度已明显高出A组的常规护理模式(P<0.05),由该比较可得出,在临床上对儿科患儿实施优质护理服务的更加具有临床价值,通过优质护理服务更能够帮助患儿更加快速的恢复健康,使患儿家长更加放心、对医护人员更加信任,从而更好的改善护患关系。

综上所述,临床生上通过使用优质护理服务来对儿科护理工作进行实施,其效果更加显著,不仅更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患儿家长对护理的满意度、为患儿的生命与健康保驾护航,同时也能够从总体上提升医院的护理质量。

参考文献

篇12:护理礼仪在老年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上海市东海老年护理医院----高媛媛

【摘要】随着老年人口及所占比例的不断增加,老龄化问题已成为当今社会的重大问题,使得社会对老年护理服务的需求大大增加。为了使老年人能够生活的更加幸福,确保他们的身心健康,就需要我们在护理工作中不断提升护理礼仪服务水平,本文针对老年护理的需求,对如何将护理礼仪应用于老年护理工作进行综述。

【关键词】护理礼仪;老年护理

【Abstract】 With the aging population and the increasing proportion of the aging problem has become a major problem in society today, making the community the demand for aged care services increased significantly.In order to enable the elderly to live more happy, to ensure their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care requires us to continuously improve the care and etiquette services, this demand for aged care, care and etiquette on how to care were reviewed in elderly patients.【Key words】 Nursing etiquette;Aged care 随着护理学科的发展,护士的角色也有很大的拓展,护士不但要有本学科的理论知识和娴熟的专业技术,还要熟悉礼仪、礼节,并有美好的职业形象,同时人们对护士的要求越来越高。因为护士的仪表、姿态以及行为举止在护患关系中直接影响到服务意识的传递和接受[1]。为了培养一支高素质的护理队伍,使护士语言、行为举止、仪表达到护理美学要求,能够为老年患者营造出温馨、优雅的养疗环境,本院近年来注重强化对护理人员进行礼仪的培训,并收到了良好效果,得到了医务人员和患者的认可和称赞,现综述如下:

1、护理礼仪 1.1 护理礼仪的内涵

护理礼仪是一种专业文化模式,是研究护理工作中交往规范艺术的学问。护理礼仪除具有一般礼仪的基本特征外,还具有护理专业的文化特性,是护士专业行为规范,用以指导和协调护理行为过程中的艺术。护理礼仪在适用对象、适用范围上存在显著的专业特征,是护理人员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它是在法律、规章、制度、守则等原则基础上,要求护理人员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对待人接物、律己敬人、行为举止等方面提供规定的模式或标准[2]。因此,可以说护理礼仪是护患沟通的桥梁。以何种方式为病人服务,如何接待病人,怎样与病人交流,在护患之间的交往中护士应该注意哪些礼仪方面的问题,包括护士的言谈、举止、仪表、服饰,对病人的心理及身体康复有哪些影响等问题,都属于护理礼仪研究的范畴。

1.2 制定规范,按计划实施护理礼仪培训

(1)我院护理部制定出护士礼仪规范的内容,包括护理操作程序礼仪、护士仪表礼仪、接听电话礼仪、服务用语、服务忌语、护理工作标准等,护士人手一册,按照规范礼仪进行护理服务工作,要求仪表端庄,文明礼貌服务。(2)举办护士礼仪培训班,培训内容包括站姿、坐姿、持物行走、端治疗盘、推治疗车、交流对话姿态等,进行严格、规范化的训练。使护士掌握正确、规范的礼仪。(3)举行护理礼仪、人文知识的讲座,包括观看服务礼仪光盘,参加学习护理美学、日常交际礼仪、护患沟通礼仪、人文知识等讲座,使护理人员了解礼仪、人文等方面的知识。(4)制定考核内容,定期进行考核评价。包括:仪表端庄、规范着装、规范接待、礼貌服务等内容,每月进行考核计入当月质量控制考核中。、注重护士礼仪规范,塑造良好的护士形象

2.1 仪容礼仪

2.1.1仪容的内涵

仪容,通常指人的外貌或容貌,主要包括头部和面部。仪容美的三层含义:仪容的自然美、仪容的修饰美、仪容的内在美。仪容美应当是三个方面的高度统一。

2.1.2仪容礼仪的基本原则

协调性原则: 与服装、年龄、身份、职业、季节、时间、场合、环境协调。仪容修饰:护士面部修饰、护士化妆、护士发部修饰、护士肢体修饰。护士面部修饰基本要求形象端庄、整洁简约、面部保养保持皮肤充足水分,注意保护皮肤膜,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外界刺激,放松身心。淡妆上岗,自然柔和,得体大方。护士工作发式:总体要求是整洁、简练、明快、方便、自然,佩戴护士燕帽时的发式分为长发与短发两种。

2.2仪态礼仪

仪态礼仪是工作中经常使用的服务礼仪,规范化的言行举止是护士形象的综合表现之一,是公众对护士的一种看法和评价[3]。优雅得体的言行举止,不仅能反应一个人的素养,也是一个团队形象和精神面貌的体现。亭亭玉立的站姿,温文尔雅的坐姿,轻盈敏捷的走姿,文明得体的蹲姿,规范优美的手势,都是老年护理工作中不可忽视的服务礼仪,这不仅能让老年患者感到舒心和赏心悦目,也是对老年人的尊重,同时也是树立医院形象,提高市场竞争力的需要。在基础护理中,护理人员的站姿、走姿、蹲姿和手姿运用较为广泛。

2.2.1 站姿: 头部抬起,面朝前方,双目平视,下颌微内收,颈部挺直。双肩下沉外展。腰部挺立,臀部收紧,双肩自然下垂放于身体两侧或相握放于体前小腹,双腿立正并拢或脚跟靠拢而脚尖稍稍分开,严禁弯腰驼背、双腿大开,身体歪斜等不良站姿。禁忌站姿:全身不够端正、手脚随意乱动、表现自由散漫。

2.2.2走姿: 护理人员行走时,应保持头正、颈直、两眼平视,双肩平收,步履轻盈,协调自然,步伐从容,步态平稳, 双肩平稳,两臂摆动,全身协调,匀速行进。禁忌行姿:瞻前顾后、声响过大、八字步态、体不正直。

2.2.3 蹲姿: 护理人员正确的蹲姿为高低式蹲姿。要求头略低,两肩平放,上身挺直,双脚一前一后,左脚在前,脚底完全着地,小腿与地面呈90°,右脚在后,脚尖着地,脚跟提起,右膝应低于左膝,两腿紧靠,臀部务必向下,切忌向后撅起。如在铺床法练习时,塞中部床单于床垫下时的弓步练习。蹲姿在基础护理工作中应用较多。禁忌蹲姿:面对他人下蹲,背对他人下蹲、下蹲时双腿平行叉开、“洗手间姿势”、下蹲时低头、弯背,或弯上身,翘臀部,特别是女性穿短裙时,这种姿势十分不雅。

2.3 表情礼仪

表情是内在情感在面部的表现,是人类的第二语言,在人际交往中时时传递各种各样的信息,表达喜怒哀乐。表情自然,面带微笑是表情礼仪的基本要求。微笑是表情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护士塑造美好形象的必要基础,眼睛是心灵的窗口,微笑是美丽的化身[4]。微笑,古人解释为“因喜悦而开颜”,微笑服务是一种高层次、高规格的礼仪服务,是一种特殊的语言-“情绪语言”,是表情礼仪的主要内容。老年护理中的微笑服务,以诚挚为基础,将发自内心的微笑充分运用于老年护理工作之中,对老人笑脸迎送,并将微笑贯穿于服务工作的各个环节,微笑一定要发自内心,要始终如一,要做到“五个一样”,领导在与不在一个样;内宾与外宾一个样;生人与熟人一个样;心境好与坏一个样;领导与员工一个样,微笑服务要持之以恒。它可以使被服务者的需求得到最大限度的满足,微笑服务是感情的融合剂,真诚的微笑能使老年患者心情愉悦,感到亲切,坚持微笑服务无疑可以大大改善服务态度,提高服务质量。

2.4 语言礼仪

2.4.1 护理工作中的言谈礼仪 语言是护理人员与老年患者沟通的最主要的方式。无论在生活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要讲究文明用语,尤其是作为一个服务人员,更要遵守一些基本的语言规范,这样即表示了自己的修养水平和尊老年重患者的职业道德,更重要的是,使用规范的语言能给患者留下良好的印象,有效地促进与患者的沟通和达成共识。这就要求我们使用礼貌准确的语言、选择恰当的谈话内容、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

2.4.2 语言礼仪的基本要求 与老年人交谈时,态度要诚恳、亲切,面带微笑,对话时使用礼貌用语,对他们的问话要全神贯注,用心倾听,不随意打断患者说话,患者与你说话时不要表现出不耐烦,应停下手中工作,眼望对方,面带微笑,不可心不在焉。对患者的询问应圆满答复,绝不可说“不知道”、“不清楚”,也不能不懂装懂,应说“这事我不清楚,我可以帮您问一下”,打扰患者的地方,应表示歉意,如“能否麻烦您”。与患者交谈时,无论遇到何种情况,都应该文明待客,口齿清晰,语音标准,语调柔和,注意语音的高低轻重,快慢有度;切忌语气急躁、生硬、轻慢;用语谦逊、文雅,不讲粗话、脏话、怪话、废话,把握好分寸,表现得体,切勿口若悬河、夸夸其谈。首先,使用礼貌准确的语言,语言要文明、得体、尊重患者、注意语言艺术、语言准确、规范、语言清晰、声调柔和、语言准确、言简意赅、语法正确、合乎逻辑、注意语言的保密性原则。其次,要选择恰当的谈话内容,比如护理专业性交谈,有明确的专业目的性,互通信息交谈和治疗性交谈,谈话内容各有侧重。最后,就是运用有效的沟通技巧以真诚、尊重的态度与患者进行沟通,交谈过程中使用倾听的技巧,在交谈中不断核实信息,适时地使用沉默,有技巧地提问,恰当地使用态势语。

2.5 接待礼仪

在护理工作中,每天都要接待来自四面八方的患者,针对不同职业、不同性格、不同性别及年龄、不同要求的体检者,应采取易于沟通的语言及方式,掌握公平合理的接待次序,(接

一、待

二、照顾三),不要使服务对象有被冷落的感觉,同时不要忘记招待患者的随从人员,在整个接待过程中,要保持始终不变的热情,使患者在住院期间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2.6 电话礼仪

2.6.1 电话礼仪的重要性 电话是一个单位与外界联系的窗口,文明礼貌的语言,柔和亲切的声音,可以提升单位的形象,因此,电话礼仪也是护理礼仪的重要组成部分。

2.6.2 电话礼仪的基本要求 接电话时,首先要自报家门:您好,这里是“XXX医院”,请问您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忙吗?,挂断电话时,先将叉簧按下,电话挂断后,再将话筒放回,当对方为患者家属或身份比自己高的人时,应先等对方挂断电话后再放回话筒。接待患者过程中有电话打来时,接电话前先要向患者表示歉意“对不起,我接一下电话,请您稍等片刻”,不能一边打电话一边接待患者,特别是把话筒压在脖子下面,一边讲话一边处理事物,这对患者是非常不礼貌的行为,应严格禁止。

3、实施礼仪服务,注重护患沟通

我们要求护士精神饱满,着装规范、淡妆上岗。如工作服工作帽干净、整洁、头发不能过肩、佩戴好工作牌后着淡妆上岗,微笑服务。早上第一次见到患者要问好,敲门后再进病房,在进行静脉穿刺,不成功时要向患者道歉,且更换护士进行穿刺,穿刺成功时,护士要向患者致谢。这些行为体现出护士对患者的尊重和良好的礼仪修养。老年患者是一个特殊的群体,身体衰弱,情感也脆弱,需要更多的关怀,所以我们强调护士要多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与交流。认真倾听他们的心声,及时使用语言或肢体语言给予反馈。如表示理解时可以轻拍患者背部,表示认同时应点头,眼睛目光要平视患者。护患之间真诚有效的沟通是护理活动人性化目标的体现,是护理人员掌握服务对象对护理服务所思、所想、所求、所感的最佳途径,是良好护患关系的基础;同时,也是护理人员职业素质的体现[5]。因此和蔼的语言,关切的眼神,认真的态度给老年患者极大的心灵安慰,使他们愿意向护士倾诉,患者倍感护士的温暖,缓解了患者紧张情绪。营造人文氛围,将人文知识运用于护理工作中。我们坚持做到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礼仪服务,如患者过生日、过节时根据建立健康档案上的地址寄去贺卡,对在院患者举办生日par-ty,送上鲜花或生日蛋糕,带去一份真诚的问候与祝福,从而营造出良好的人文氛围。护士在工作中遵照礼仪规范,体现了内在的文化修养和对患者的尊重,同时要了解不同民族的习惯、风俗、了解他们的需求,不同民族有着不同的文化体系,对待健康的态度、生死观、价值观都会有所不同,所以运用人文、地知识缩短与他们的距离,因人而异,因地制宜进行相应的护理,这样才能让患者得到满意的服务。

4、结果

4.1提高了护患交流、沟通技巧.就医者的心理特征决定了就医者的心理态势,对护理人员各方面的培训和人文素质的培养,是为让就医者在就医时感知到为他个人着想。护理人员发自内心的微笑,迅速、敏捷的动作,以及轻柔的语言,无疑让病人感受到爱心的存在。当然,每个病人及家属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不同,需要护理人员因人而异地选择恰当的语言、合适的处理方法,来进行护患之间的沟通和交流。

4.2提高了护士的综合素质.护士形象工程建设,是着重对护士进行礼仪、仪表、行为规范、沟通和交流等方面的系统专业形象教育和培养,迅速建立一支专业技术精良且拥有一定社会科学知识的护士队伍,全面提高护士的专业形象以及个人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应变能力、创造能力,以适应医药体制的改革和发展,进一步转变护理服务观念。通过制定护士仪表、礼仪、行为规范标准及护患沟通和交流技巧要求,组织培训,严格考核,并纳入质控管理体系,制订出相应的评分标准,依靠制度的约束及职业素质的提高,改变了护士日常工作学习中形成的不良惯性行为。经过护士形象工程建设的实施,护士的礼仪、仪表、行为规范以及护患沟通和交流能力有了较大提高,护士在护理实践中自尊心、自信心、责任心也得到了加强,全院护士的精神面貌发生了较大转变,为该院贯彻系统化整体护理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3促进了专科特色护理的形成.护士爱心的培养和教育,提高了护士的人文素质,我院护理人员尤其是年轻护士,从理念上接受老年专业护理的职业特点,对减少护理人员由于长期职业化工作,而产生的对老年各种生理、心理需求的冷漠和麻木,融洽护患关系,提高护理人员职业责任感、自豪感,消除职业自卑感,以及对医院各项管理规范实施的抵触心理,起到很好的作用。护士礼仪建设的实施,逐步改变了护理人员的职业心理和行为,在工作中,对各项护理操作规范和行为规范,由机械执行而转变为理解执行,由被动管理转变为自我约束,促进了护理质量的提高。

4.4从根本上转变服务意识,促进了护理工作质量的提高.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工作已不再是简单的疾病护理,以“人”为中心的全面护理,要求护理人员不但要掌握规范的专业技术,还需要有良好的职业形象、丰富的人文知识、健康的心理状态和一颗理解他人的心。对护士的形象建设和爱心的培养、教育,可以提高护士的人文素质,减少护士被动的工作状态,由外在形象建设、转向内在心理素质和内涵的提高,对改变护理人员的职业心理和行为,促进医疗护理质量的提高,有着积极地、直接地作用。在实际工作考核中,护士的基础护理、技术操作,在规范的基础上,正逐步向人文关怀进步,通过病员问卷调查,反映出我院护士已经能注意自己的职业形象,护理操作及各项护理服务能更多地注重人文关怀,使病员感到温暖,给病员留下了良好的印象,病区管理、各项技术操作等护理工作质量,也得到较为明显的提高。

5、讨论

通过开展将护理礼仪运用于老年患者日常护理工作中的活动,使护士提高了自身素质和职业修养,患者享受到文明、礼貌的优质服务,增加了护士主动服务的意识、也是吸引患者,提高服务质量的核心,对整个医院的精神文明建设起到促进作用,塑造出良好的护士职业形象。【参考文献】

上一篇:毕业生高考感谢信下一篇:格调装饰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