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护理常规试卷

2022-07-29

第一篇:中医护理常规试卷

中医护理常规 技术操作规程中医骨伤科护理常—— 1.一般护理常规

中医护理常规 技术操作规程中医骨伤科护理常规—— 1.一般护理常规

1.1 病室环境

1.1.1 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1.1.2 根据病证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1.2 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1.3 入院介绍

1.3.1 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1.3.2 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1.3.3 介绍作息时间、相关制度。

1.4 生命体征测量,做好护理记录

1.4.1 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1.4.2 新入院患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日。

1.4.3 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1.4.4 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1.4.5 体温正常3日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1.4.6 危重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1.5 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1.6 每周测体重1次,或遵医嘱执行。

1.7 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1.8 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1.9 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9.1 保持伤口敷料干燥,发现浸湿、脱落等情况及时处理或报告医师。

1.9.2 各种引流管保持通畅,不受压,不脱落,注意及记录引流液的量、性质及气味等,引流袋每日更换1次,遵守无菌技术原则。

1.9.3 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1.9.4 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做好护理记录。

1.9.5 手术患者按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进行。

1.9.6 根据病情,指导并帮助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功能锻炼,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功能锻炼的意义、原则、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等。

1.10 遵医嘱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外治或内服药,观察用药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1.11 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1.12 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患者配合治疗。

1.13 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1.14 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14.1 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1.14.2 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1.15 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第二篇:骨科中医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室环境

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根据病证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二、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三、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责任护士、护士长,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相关制度。

四、生命体征测量,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身高。

2、手术当天及术后3天、体温37.5℃以上,每天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3、体温39℃以上时,每4小时应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体温37.5℃以上,每天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连续测3天平稳后改测1次。

4、危重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每天4次或遵医嘱执行。

5、一般病人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

五、每日记录大小便次数1次。

六、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七、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八、定时巡视病房,做好病情观察。

1、保持伤口敷料干燥,发现浸湿、脱落等情况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保持各种引流管通畅,做好标识,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每天更换引流袋。

3、注意观察患者生命体征、神志、二便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4、了解患者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5、手术患者按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护理。

6、根据病情指导幷帮助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功能锻炼,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功能锻炼的意义、原则、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等。

九、遵医嘱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外治或内服药,观察用药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宣教。

十、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禁忌。

十一、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患者配合治疗。 十

二、给予或协助做好生活护理。

十三、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的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十

四、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十

五、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1、遵医嘱完善术前各项检查。

2、向病人及家属详细解释手术前后的注意事项、术中配合,介绍同种手术成功的病例,消除病人的顾虑,安心幷积极配合手术。

3、进行适应性锻炼:如教会病人有效咳嗽、咳痰的方法,戒烟;训练病人床上大小便;根据疾病种类指导病人进行功能锻炼,幷告知其目的。

4、备皮 (1)备皮范围

手部手术:全手,上界肘关节,臂丛麻须包括腋毛。 前臂手术:全手,上界至肩关节,包括腋毛。 肘部手术:上界腋窝,下界全手,包括腋毛。

肩、上臂手术:上界过颈部,下界全手,前后过胸、背中线,包括腋毛。 足部手术:全脚,上界大腿上1/3。

小腿、膝部手术:上界髋关节,下界包括整个肢体。

大腿、髋部手术: 上界平弓肋沿,下界包括整个肢体,前后过躯干中线,并剃阴毛。

(2)备皮:手术前一天下午或晚上备皮幷保护手术区皮肤,防止刮伤。如皮肤有水泡、过敏等症状,要及时告知医生处理。

5、术前一天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如发现病人发热、咳嗽,女病人阴经来潮等要及时向医生报告。

6、督促检查或帮助病人做好个人卫生:洗头、修剪指(趾)甲、沐浴等。

7、根据医嘱做好交叉配血、皮试等工作,如皮试阳性及时向医生报告。

8、了解病人大小便情况,如有腹胀、便秘等症状,应向医生报告,按医嘱给予处理。

9、交代病人术前禁食10小时,禁饮8小时。

10、术晨测生命体证幷记录,如体温、血压升高或咳嗽、女性病人月经来潮时及时通知医生,必要时延迟手术。

11、遵医嘱打术前针,幷观察用药后的反应。

12、术前嘱病人排空大小便,或按医嘱留置尿管。取下活动假牙、发夹、眼镜、项链、戒指等,协助病人更衣,贵重物品交由家属或护士保管。

13、佩戴手术病人腕带。

14、填写手术病人交接单。

15、检查病历中血常规、凝血测定、术前九项、心电图、X线片等检查结果齐全。将病人送至手术室。

16、根据手术要求备麻醉床及吸氧用物、监护仪等,全麻病人、VSD手术病人床旁备吸引装置。

二、术后护理

1、与麻醉医生及手术室护士做好手术后病人的交接工作(了解麻醉方式、术中情况)。

2、搬运病人时应有 专人扶托患肢。

3、根据麻醉方式、手术部位安置适当的体位。

4、遵医嘱予输氧及上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幷记录。

5、观察病人神志,受压处皮肤情况,观察伤口敷料渗血、引留管是否在位通畅幷妥善放置,观察患肢肢端血运、感觉、活动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6、根据麻醉方式及病情指导禁食、禁水时间。

7、指导防管道脱离的方法及注意事项,幷做好标识。

8、术后的观察和护理

(1)密切观察生命体证的变化,前3次每半小时监测1次幷记录,正常后改每1小时监测1次记录,遵医嘱监测至停。手术后连续三天每日监测T、P、R四次至正常后改为每日一次。

(2)视手术方式、麻醉方式和病人的反应决定开始进食时间。局麻后全身反应较轻者,术后即可进食;臂丛、颈丛麻术后4小时即可进食;硬膜外阻滞者术后6小时即可进食;全麻者神志完全清醒后即可进食。可进食后宜给予清淡、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饮食,多饮水。

(3)密切观察术口渗血、渗液情况,保持术口周围皮肤清洁,伤口敷料污湿及时报告医生换药。

(4)按医嘱给予红外线灯照射治疗,注意勿烫伤皮肤。 (5)保持伤口引流管通畅,观察、记录引流液的量和性质。

(6)四肢手术后,用枕头或布朗氏架抬高患肢,以利于血液回流;注意观察患肢血运、感觉及指(趾)活动、颜色。

(7)观察术口疼痛情况,按医嘱使用止痛药。使用镇痛泵的病人,注意观察镇痛泵的效能,固定好管道,防止管道脱出等情况,告知病人使用的方法。 (8)针对不同的情绪反应,鼓励患者树立信心,站胜疾病。

(9)术后留置尿管的病人,注意观察尿液的量和性质,根据病情或麻醉方式于麻醉药作用消失后或于次日训练膀胱功能无异常后拔除尿管。

(10)未留置尿管的病人注意预防尿潴留:鼓励病人有尿意时尽早排尿,无禁忌的可坐起排尿。排尿困难的可听流水声诱导排尿,或艾灸三阴交、关元、中极等穴位,或热敷下腹部,或给予开塞露塞肛诱导排尿,必要时给予导尿。 9.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发生。

(1)压疮:保持床单位整洁舒适,根据病情给予水垫或气垫床,并注意定时调整更换。病情允许时每2小时翻身一次,以减少局部长期受压。

(2)坠积性肺炎:鼓励病人早期床上活动,定时翻身拍背,嘱病人进行深呼吸、扩胸运动,进行有效咳痰,按医嘱给予雾化吸入等。病情许可时鼓励病人坐起和主动活动。

(3)尿路感染:嘱病人多饮水,保持会阴部清洁。留置尿管者每日进行会阴擦洗,按医嘱用生理盐水冲洗膀胱并更换尿袋。

(4)静脉血栓形成:抬高患肢20~30º,保持外固定松紧适宜,注意观察患肢血运及感觉情况;避免在患肢输液;病情允许情况下鼓励病人术后早期下床运动:指导病人加强踝关节屈伸活动,有外固定者鼓励做肌肉舒缩活动。 (5)废用性萎缩:指导患者早期进行功能锻炼。

10.功能锻炼:根据手术方式及固定方法,指导不同的功能锻炼方法。

(1)初期:术后1-2周,协助病人翻身记进行关节活动,活动量由轻到重,幅度由小到大,上肢手术后尽早下地活动,同时做耸肩,握拳等动作:下肢手术后经常活动上半身和未被固定的关节,多做踝关节及趾间关节屈伸活动,股四头肌舒缩活动。

(2)中期:从手术刀口愈合、拆线到去除牵引或外固定用物,可根据病情需要,在初期锻

炼的基础上增加活动时间、强度、范围,并配合简单的机械锻炼。

(3)后期:指从骨、关节等愈合,到恢复局部和全身正常功能这段时间。可根据病情下床活动,或利用器械加强活动,并配合理疗、按摩、针灸等,使肢体功能尽快恢复。

11、牵引、外固定手术患者,按牵引、外固定护理常规护理。

小夹板外固定护理常规

一、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二、向患者说明小夹板固定的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

三、整复固定后,搬动患者时,注意保护患肢,防止骨折端重新移位。

四、固定期间,抬高患肢幷保持功能位或所需特殊体位。

五、注意小夹板固定的松紧度,以布带上下移动1cm为标准,随着患肢肿胀逐渐消退时,及时报告医师进行调整。

六、经常巡视病房,倾听患者主诉,密切观察患肢的血运循环。如发现肢端皮肤青紫或苍白,肤温较对侧下降甚至冰冷,主诉剧痛、麻木等现象,应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七、整复固定后麻醉药效消失,患者感觉正常后,即可指导幷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八、经常检查压垫的放置位置是否合适,避免夹板压迫形成压疮。保持小夹板清洁。

九、解除固定后,如需中药外敷、烫疗,应给予具体指导。

高分子夹板外固定护理

一、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二、固定前清洁患肢,如有伤口先清洁再换药。

三、做好解释工作,使患者主动配合。

四、患肢抬高,以利于静脉血液及淋巴液的回流,防止患肢肿胀。

五、凡新上高分子夹板的病人应列入交班项目,进行床头交接班。

六、高分子未干时应用手掌托,禁用手捏,以免在高分子夹板上形成凹陷,对肢体形成局限性压疮。

七、高分子夹板干固后护理

1、保持高分子夹板清洁,翻身或改变体位时要平托高分子夹板,避免折断变形。

2、高分子夹板里面有伤口的,应观察伤口渗血情况,为明确伤口是否再继续渗血,应在高

分子夹板上沿血迹做一标记,并不断观察,有明显继续出血现象,应及时报告医师进行处理。

3、高分子夹板干固后指导患者进行高分子夹板内的肌肉舒缩活动和未被固定的关节、肢体活动。

八、注意加强石膏边缘及骨突部位的皮肤护理,发现局部疼痛、红肿、瘀斑等早期压疮症状,及时处理。高分子夹板包扎过紧或松动、变形时,及时报告医生。

九、高分子夹板拆除后,根据骨折部位及病情进行功能锻炼。

牵引护理常规

一、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二、向患者说明牵引的目的、注意事项,以使患者主动配合。

三、洗净患肢。根据病情需要,帮助患者摆好体位,分散注意力,减轻患者紧张心理,协同医师做好牵引术。

四、凡新上牵引的患者,要做好交接班,倾听患者主诉,观察患肢血运、感觉、活动,发现异常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五、保证有效牵引。

1、牵引的重锤要悬空,不可着地或靠在床架上,不可随意增减牵引重量。

2、指导患者牵引所需的体位,保持牵引所需的体位和力线。

3、牵引绳应滑动自如,被物不可压在牵引绳上,以免影响牵引轴线及牵引力。

4、下肢牵引要适当提高床尾,以保持牵引力与反牵引力的平衡。

5、按医嘱定时测量两侧肢体的长度,做好记录。

6、皮肤牵引时,要随时观察胶布及绷带有无松散或脱落,局部皮肤有无水泡、皮疹或溃疡,发现异常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7、骨牵引要保持针眼处敷料清洁干燥,定时清洁换药,每日用75%酒精滴针眼处2次,预防感染。

六、指导患者行股四头肌收缩训练。

七、鼓励患者深呼吸、用力咳嗽,预防坠积性肺炎;鼓励多饮水,保持二便通畅。

上肢骨折

上肢骨折多因外力使骨完整性和骨连续性遭到破坏所致。常见的骨折有右锁骨骨折、肩胛骨骨折、肱骨外科颈骨折、肱骨髁上骨折、肱骨骨折、(尺)桡骨折骨折、手腕部骨折等。属中医的“骨折”范畴。

一、临床表现

局部肿胀、疼痛、瘀斑、畸形、功能障碍、可闻及骨擦音。

二、临证施护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抬高患肢,高于心脏水平,促进消肿。

3、损伤48小时内用冰袋冷敷患处,防止冻伤。

4、指导患者做握拳及腕关节的屈伸运动等,以促进血液循环,消肿止痛。

5、注意观察患肢皮肤情况,出现张力性水泡者,报告医生幷协助水泡穿刺。

6、给予消肿散外敷患处,中药涂擦,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7、配合医生进行手法复位小夹板外固定或高分子夹板外固定术,幷按相应护理常规进行护理。

8、行手术治疗者按骨科手术护理常规护理。

三、饮食护理

1、早期给予低脂、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半流饮食,如田七瘦肉粥,忌食肥甘、煎炸之品。

2、中后期多食高维生素、高钙、高锌的食物如骨头汤。

3、长期卧床者鼓励多饮水和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以利大便通畅。

四、给药护理

1、告知患者用药的目的、作用、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2、清热凉血类中药宜凉服,活血化瘀、续筋接骨类中药宜饭后温服。

3、中药外敷者告知6-8小时后及时揭去,以防过敏,并注意观察用药反应。

4、给予中药烫熨治疗时注意药物的温度,防止烫伤,同时注意观察用药后的效果。

五、情志护理

给予精神上安慰,解除患者紧张心理,保持乐观情绪,配合治疗。

六、健康指导

1、合理安排饮食,保证营养,以强筋健骨之品为主。

2、小夹板固定和高分子固定者,告知患者勿自行松解调整和拆除。

3、功能锻炼:早期,进行握拳、伸指及屈伸腕关节等活动;中期,进行耸肩等活动;后期解除外固定后应积极主动的进行关节屈伸活动,禁止使用暴力屈伸关节。

4、定期复查,检查骨痂生长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如有不适,及时就诊。

锁骨骨折

间接或直接暴力均可引起锁骨骨折,骨折部位多发生在锁骨中、外1/3交界处。属中医的“骨折”范畴。

一、临床表现

肩部肿胀、疼痛、瘀斑、畸形、功能障碍、可闻及骨擦音。

二、临证施护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给予抬高患侧肢体。

3、损伤48小时内用冰袋冷敷患处,防止冻伤。

4、给予消肿散外敷患处,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5、幼儿青枝骨折或无移位的骨折,将患肢用三角巾悬吊固定在侧胸。固定时间一般3-4周。

6、局部固定后,早期宜半卧位,在肩胛间部适当垫高,以保持两肩后伸,严忌肩关节做前屈、外展抬举活动,防止骨折再移位。

7、坐起或下床活动时用三角巾将患肢悬吊于胸前,保持挺胸,禁止做肩前屈、内收等动作。

8、疼痛难忍时给予止痛药止痛,观察止痛效果。

9、需手术治疗者按骨科手术护理常规护理。

三、饮食护理

1、早期给予低脂、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半流饮食,如田七瘦肉粥,忌食肥甘、煎炸之品。

2、中后期多食高维生素、高钙、高锌的食物如骨头汤。

3、长期卧床者鼓励多饮水和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以利大便通畅。

四、给药护理

1、告知患者用药的目的、作用、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2、使用中药汤剂告知饭后温服。

3、中药外敷者告知6-8小时后及时揭去,以防过敏。

4、若有咳嗽胸痛者,应佐以行气止咳药物。

五、情志护理

给予精神上安慰,解除患者紧张心理,保持乐观情绪,配合治疗。

六、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离床时应双手叉腰,保持挺胸姿势,保持有效固定位。

2、指导功能锻炼。早期可作握拳伸指及腕、肘关节的活动,避免肩前屈、内收动作;中后期可逐渐作肩关节前后摆动和肩外展上举等活动,防止应固定时间较长而影响关节功能。

3、定期复查:术后每个月门诊复查,了解骨痂生长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如有不适,及时就诊。内固定于骨折完全愈合后取出。

肱骨外科颈骨折

多因外力使骨完整性和骨连续性遭到破坏所致,肱骨外科颈骨折发生以老人和成人多见。临床可分为三种类型:裂缝骨折,骨折多无移位;外展型骨折:多见,骨折两端的外侧相互嵌插而内侧分离,多向前内方成角畸形;内收型骨折,少见,骨折两端的内侧相互嵌插而外侧分离,多向外侧成角畸形。肱骨外科颈骨折上臂内侧常可见瘀斑。属中医的“骨折”范畴。

一、临床表现

局部肿胀、疼痛、瘀斑、畸形、功能障碍、可闻及骨擦音。

二、临证施护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给予抬高患侧肢体。

3、损伤48小时内用冰袋冷敷患处,防止冻伤。

4、给予消肿散外敷患处,配合中药涂擦,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5、疼痛难忍时给予止痛药止痛,观察止痛效果。

6、使用夹板外固定按夹板外固定护理常规护理,并将患肢屈肘用三角巾悬吊固定3-4周。

7、需手术治疗者按骨科手术护理常规护理。

三、饮食护理

1、早期给予低脂、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半流饮食,如田七瘦肉粥,忌食肥甘、煎炸之品。

2、中后期多食高维生素、高钙、高锌的食物如骨头汤。

3、长期卧床者鼓励多饮水和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以利大便通畅。

四、给药护理

1、告知患者用药的目的、作用、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2、使用中药汤剂告知饭后温服。

3、中药外敷者告知6-8小时后及时揭去,以防过敏。

五、情志护理

给予精神上安慰,解除患者紧张心理,保持乐观情绪,配合治疗。

六、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功能锻炼。早期可作握拳伸指及腕、肘关节的活动;三周以后可作肩关节前后摆动并逐渐开始作上臂抬举、外展等活动,一般在四周可解除外固定,配合中药烫熨治疗,以促进肩关节的功能恢复。

2、定期复查:术后每个月门诊复查,了解骨痂生长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如有不适,及时就诊。内固定于骨折完全愈合后取出。

肱骨干骨折

多因外力使骨完整性和骨连续性遭到破坏所致,易并发桡神经损伤。属中医的“骨折”范畴。

一、临床表现

上臂局部肿胀、疼痛、瘀斑、畸形、功能障碍、可闻及骨擦音。

二、临证施护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给予抬高患肢。因患肢肿胀严重出现张力性水泡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损伤48小时内用冰袋冷敷患处,防止冻伤。

4、给予消肿散外敷患处,配合中药涂擦,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5、疼痛难忍时给予止痛药止痛,观察止痛效果。

6、使用夹板外固定按夹板外固定护理常规护理,固定时间4-6周。

7、需手术治疗者按骨科手术护理常规护理。

三、饮食护理

1、早期给予低脂、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半流饮食,如田七瘦肉粥,忌食肥甘、煎炸之品。

2、中后期多食高维生素、高钙、高锌的食物如骨头汤。

3、长期卧床者鼓励多饮水和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以利大便通畅。

四、给药护理

1、告知患者用药的目的、作用、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2、使用中药汤剂告知饭后温服。

3、中药外敷者告知6-8小时后及时揭去,以防过敏。

五、情志护理

给予精神上安慰,解除患者紧张心理,保持乐观情绪,配合治疗。

六、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和家属正确掌握手术、外固定的配合方法。

2、指导患者将患肢处于功能位或治疗所需体位,注意腋下皮肤是否有压迫性溃疡。

3、指导患者功能锻炼,早期可做屈伸指、腕关节活动,中期逐渐进行肩、肘关节活动。

4、定期复查,逐步恢复功能活动。

肱骨髁上骨折

肱骨髁上骨折时肘部常见的损伤,多见于3-12岁的儿童。分伸直型、屈曲型。伸直型占90%以上。易损伤肱动脉、正中神经、桡神经。

一、临床表现

局部肿胀、疼痛、瘀斑、畸形、功能障碍、可闻及骨擦音。

二、临证施护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给予抬高患肢。因患肢肿胀严重出现张力性水泡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损伤48小时内用冰袋冷敷患处,防止冻伤。

4、给予消肿散外敷患处,配合中药涂擦,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5、疼痛难忍时给予止痛药止痛,观察止痛效果。

6、使用夹板外固定按夹板固定护理常规护理。

7、需手术治疗者按骨科手术护理常规护理。

8、协助做好生活护理。

三、饮食护理

1、早期给予低脂、高维生素、清淡易消化的半流饮食,如田七瘦肉粥,忌食肥甘、煎炸之品。

2、中后期多食高维生素、高钙、高锌的食物如骨头汤。

3、长期卧床者鼓励多饮水和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以利大便通畅。

四、给药护理

1、告知患者用药的目的、作用、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2、使用中药汤剂告知饭后温服。

3、中药外敷者告知6-8小时后及时揭去,以防过敏。

4、拆除固定后肘关节功能障碍可配合中药烫熨治疗,防止烫伤。

五、并发症护理

神经损伤:观察有无神经损伤的症状和体征,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1、桡神经损伤:如出现垂腕、垂指、前臂旋转畸形,手臂桡侧尤其虎口部皮肤感觉障碍。

2、正中神经损伤:神经所支配的肌肉活动功能和皮肤感觉全部消失,包括拇指、食指、中指不能屈曲。

六、情志护理

给予精神上安慰,解除患者紧张心理,保持乐观情绪,配合治疗。

七、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和家属正确掌握手术、外固定的配合方法,夹板外固定勿自行调整和松解。

2、指导患者功能锻炼。早期:进行握拳、伸指、腕关节屈伸等活动,解除固定后积极锻炼肘关节屈伸活动。在锻炼时严禁使用暴力做被动活动。

3、定期复查,逐步恢复功能活动。

尺、桡骨骨折

尺、桡骨骨折指多发生于青年。尺、桡骨双骨折多见,若发生单根骨折,以桡骨骨折多见。

一、临床表现

前臂局部肿胀、疼痛、瘀斑、畸形、功能障碍、可闻及骨擦音。

二、临证施护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给予抬高患肢。因患肢肿胀严重出现张力性水泡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给予消肿散外敷患处,配合中药涂擦治疗,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4、疼痛难忍时给予止痛药止痛,观察止痛效果。

5、使用夹板外固定按夹板固定护理常规护理。

6、需手术治疗者按骨科手术护理常规护理。

三、饮食护理

1、早期宜清淡、营养、易消化,忌食肥甘、煎炸之品。

2、中后期宜选择补益气血之品。

3、长期卧床者鼓励多饮水和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以利大便通畅。

四、给药护理

1、告知患者用药的目的、作用、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2、使用中药汤剂告知饭后温服。

3、中药外敷者告知6-8小时后及时揭去,以防过敏。

4、拆除固定后肘关节功能障碍可配合中药烫熨治疗,防止烫伤。

五、情志护理

给予精神上安慰,解除患者紧张心理,保持乐观情绪,配合治疗。

六、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和家属正确掌握手术、外固定的配合方法,夹板外固定勿自行调整和松解。

2、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固定期间积极做指掌关节、指间关节的屈伸活动和肩、肘关节的活动,解除固定后积极做腕关节屈伸和前臂的旋转活动。

3、解除固定后腕关节活动障碍可配合中药烫熨治疗,防止烫伤。

4、定期复查,逐步恢复功能活动。

桡骨远端骨折

桡骨远端骨折指桡骨下端关节面以上的2-3cm处骨折,以成人和老人多见。可分为伸直型和屈曲型两种,以伸直型多见。伤后局部肿胀、疼痛,腕关节活动障碍,骨折远端向背侧、桡侧移位明显时,可呈现“餐叉样”畸形。

一、临床表现

局部肿胀、疼痛、瘀斑、畸形、功能障碍、可闻及骨擦音。

二、临证施护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给予抬高患肢。因患肢肿胀严重出现张力性水泡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3、给予消肿散外敷患处,配合中药涂擦治疗,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4、疼痛难忍时给予止痛药止痛,观察止痛效果。

5、使用夹板外固定按夹板固定护理常规护理。夹板固定前臂4-5周。

6、需手术治疗者按骨科手术护理常规护理。

7、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三、饮食护理

1、早期宜清淡、营养、易消化,忌食肥甘、煎炸之品。

2、中后期宜选择补益气血之品。

3、长期卧床者鼓励多饮水和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以利大便通畅。

四、给药护理

1、告知患者用药的目的、作用、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2、使用中药汤剂告知饭后温服。

3、中药外敷者告知6-8小时后及时揭去,以防过敏。

4、拆除固定后肘关节功能障碍可配合中药烫熨治疗,防止烫伤。

五、情志护理

给予精神上安慰,解除患者紧张心理,保持乐观情绪,配合治疗。

六、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和家属正确掌握手术、外固定的配合方法,夹板外固定勿自行调整和松解。

2、指导患者功能锻炼。固定期间积极做指掌关节、指间关节的屈伸活动和肩、肘关节的活动,解除固定后积极做腕关节屈伸和前臂的旋转活动。

3、解除固定后腕关节活动障碍可配合中药烫熨治疗,防止烫伤。

4、定期复查,逐步恢复功能活动。

手外伤

手部疾病包括肘关节以下到手指的新鲜外伤(如皮肤大面积缺损、肌腱、神经、血管损伤、断指、手指缺损),陈旧外伤、骨与关节损伤、肿瘤等。根据病情手外伤的一般处理有骨关节损伤复位内固定;肌腱、神经、血管损伤吻合修复术;断指再植、足趾移植再造拇指和手部严重畸形矫形;以及各种皮瓣修复(包括拇指甲皮瓣、游离皮瓣、邻指皮瓣)等。

一、临床表现

局部伤口流血、疼痛、患手功能障碍。

二、 临证护理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按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进行。

3、疼痛难忍的病人,遵医嘱给予止痛药。

4、保持禁烟环境,抬高患肢,以促进静脉回流,利于消肿。

5、按医嘱给予可见光持续照射治疗,注意勿烫伤皮肤。

6、遵医嘱使用改善微循环药物,注意观察患肢血运。

7、行高分子夹板固定按该项常规进行护理。

8、协助病人生活护理。

三、 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谈、富含营养、易消化,忌食肥甘、煎炸、烟酒、茶及咖啡等。

2、神经损伤者多食维生素B

1、B2的食物,如花生、西红柿等。

四、用药护理

1、告知患者用药的目的、作用、注意事项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2、中药汤剂宜饭后温服,注意用药后的效果和不良反应。

3、规范使用抗菌药物,注意间隔时间。

五、并发症护理

1、预防感染:保持伤口敷料清洁,干燥,严密观察体温及伤口渗出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按医嘱正确使用抗生素。

2、微血管损伤:提高患肢,观察患肢肿胀、疼痛、皮肤温度和颜色、动脉搏动、手指血运、毛细血管反应情况等,若患指肤色由正常转为紫、为静脉危象,由正常转为苍白,为动脉危象。

六、情志护理

给予精神上安慰,解除患者紧张心理,保持乐观情绪,配合治疗。

七、 健康指导

1、行高分子夹板固定者,应注意保持高分子外观干洁。

2、合理安排饮食,保证营养,以强壮筋骨之品为主,如鸡汤、排骨等。

3、保持无烟环境,禁抽烟,喝茶及咖啡,不使用激素类药物。

4、功能锻炼:根据损伤程度遵医嘱指导功能锻炼。

5、定期门诊复查,检查骨痂生长及患肢功能恢复情况,如有不适,随时就医。

下肢骨折

指下肢及下肢带骨的骨连续性中断,常见的骨折有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骨折、股骨干骨折、髌骨骨折、胫腓骨骨折、踝部骨折跟骨骨折、距骨骨折、趾趾骨骨折等等。属中医的“骨折”范畴。

一、临床表现

局部肿胀、疼痛、瘀斑、畸形、功能障碍、可闻及骨擦音。

二、临证施护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提高患肢放置功能位,减少不必要的搬动。下肢骨折一般应使髋关节屈曲15°,外展20°,膝关节屈曲15°,踝关节背伸90°,足尖向上位。

3、损伤48小时内用冰袋冷敷患处,防止冻伤。

4、疼痛不能忍受者,遵医嘱给予止痛药,观察止痛效果。

5、给予消肿散外敷患处,配合中药涂擦,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6、遵医嘱予消肿药物如甘露醇静滴。

7、因患肢肿胀严重出现张力性水泡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8、指导患者咳嗽、深呼吸并拍打背部,预防肺部感染。

9、建立翻身卡定时协助翻身,给予卧气垫床或卧水垫,保持局部皮肤清洁,预防压疮。

10、指导病人卧床休息,协助进行生活护理。

11、患肢行石膏或夹板治疗按石膏和夹板护理常规护理。

12、行牵引治疗者按骨伤科牵引护理常规。

13、行手术治疗者按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

14、股骨颈骨折需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者按人工髋关节置换护理常规。

三、饮食护理

1、早期宜清淡、营养、易消化,忌食肥甘、煎炸之品。

2、中后期宜选择补益气血之品。

3、长期卧床者鼓励多饮水和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以利大便通畅。

四、给药护理

1、告知患者用药的目的、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2、凉血清热类中药宜饭后凉服,活血化瘀、接筋续骨类中药宜饭后温服。

3、中药外敷者告知6-8小时后及时揭去,以防过敏。

4、给予消肿药物甘露醇静滴避免药液渗入周围组织。

五、预防并发症护理

1、压疮:给予卧气垫床,骶尾部垫水垫,每2小时翻身或抬臀更换水垫一次;保持皮肤、床单位的清洁舒适。

2、坠积性肺炎:鼓励病人早期床上运动。指导病人多进行深呼吸、扩胸运动、多饮水,进行有效咳痰。定时翻身拍背,病情许可时鼓励病人坐起,主动活动。

3、 尿路感染:嘱病人多饮水,保持会阴部清洁。留置尿管者每日进行会阴擦洗2次,隔天更换尿袋。

4、下肢深静脉血栓:抬高患肢,注意观察患肢血运及感觉情况;避免在患肢输液;指导患者行股四头肌收缩训练和踝泵训练。

5、筋膜室综合征:观察伤肢肿胀、疼痛情况,如出现皮肤发紫、持续剧痛、趾端麻木等情况要立即报告医师,行切开减压。

6、关节僵硬:指导患者循序渐进进行功能锻炼。骨折早期主要行肌肉的收缩练习,踝泵练习及患肢远关节的背伸练习,骨折中期除了加强肌肉的练习外还要进行健侧肢体的功能锻炼,晚期,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患肢关节的屈伸练习及肌肉的对抗练习。

六、情志护理

给予精神上安慰,解除患者紧张心理,保持乐观情绪,配合治疗。

七、健康指导

1、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发生骨折。

2、指导患者定时更换体位,练习床上排便、定时排便的习惯,预防便秘。

3、指导患者进行合理有效、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

4、去除牵引或外固定后,鼓励患者尽量使用拐杖,防止负重再损伤。

5、定期复查,逐步恢复功能活动。

股骨颈骨折

股骨颈骨折多见于老年人,骨折后因正常血供应受到严重破坏,易引起骨折不愈合,甚至造成股骨头缺血性坏死。

一、临床表现

局部肿胀、疼痛、瘀斑、畸形、功能障碍、可闻及骨擦音。

二、临证施护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 防止外旋、内收,必要时穿“丁”字鞋。

3、损伤48小时内用冰袋冷敷患处。

4、给予消肿散外敷患处,以利于消肿止痛。

5、疼痛不能忍受者,遵医嘱给予止痛药,观察止痛效果。

6、指导患者咳嗽、深呼吸并拍打背部,预防肺部感染。

7、指导病人卧床休息,协助进行生活护理。

8、 行牵引治疗者按骨伤科牵引护理常规。

9、股骨颈骨折需行人工髋关节置换术者按人工髋关节置换护理常规。

三、饮食护理

1、早期宜清淡、营养、易消化,忌食肥甘、煎炸之品。

2、中后期宜选择补益气血之品。

3、长期卧床者鼓励多饮水和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以利大便通畅。

四、给药护理

1、告知患者用药的目的、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2、凉血清热类中药宜凉服,活血化瘀、接筋续骨类中药宜饭后服用。

3、中药外敷者告知6-8小时后及时揭去,以防过敏。

五、预防并发症护理

1、压疮:给予卧气垫床,骶尾部垫水垫,每2小时抬臀更换水垫一次;保持皮肤、床单位的清洁舒适。

2、坠积性肺炎:鼓励病人早期床上运动。指导病人多进行深呼吸、扩胸运动、多饮水,进行有效咳痰。定时翻身拍背,病情许可时鼓励病人坐起,主动活动。

3、尿路感染:嘱病人多饮水,保持会阴部清洁。留置尿管者每日进行会阴擦洗2次,隔天更换尿袋。

4、下肢深静脉血栓:抬高患肢,注意观察患肢血运及感觉情况;避免在患肢输液;指导患者行股四头肌收缩训练和踝泵训练。

六、情志护理

给予精神上安慰,解除患者紧张心理,保持乐观情绪,配合治疗。

七、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和家属正确掌握牵引、手术的配合方法。

2、指导患者将患肢处于功能位或治疗所需体位。

3、指导患者定时更换体位,练习床上排便、定时排便的习惯,预防便秘。

4、功能锻炼:早期,以股四头肌收缩训练和踝泵训练为主,勿忽略健肢及全身活动;中期,在早期训练的基础上增加锻炼的次数及强度;后期,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步从床上坐起----床边站立----扶拐下地----弃拐行走,循序渐进进行,注意安全,防止跌倒。

5、定期复查,逐步恢复功能活动。

股骨骨折

股骨骨折时局部肿胀、疼痛明显、功能丧失,患肢可出现成角、旋转、短缩畸形,但股骨下1/3骨折时,易伤及腘窝动、静脉及坐骨神经。股骨骨折局部软组织损伤较严重时,易引起出血发生失血性休克。

一、临床表现

大腿局部肿胀、疼痛、瘀斑、畸形、功能障碍、可闻及骨擦音。

二、临证施护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给予提高患肢,促进消肿。

3、损伤48小时内用冰袋冷敷患处,防止冻伤。

4、疼痛不能忍受者,遵医嘱给予止痛药,观察止痛效果。

5、给予消肿散外敷患部,配合中药涂擦,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6、遵医嘱予消肿药物如甘露醇静滴促进消肿。

7、因患肢肿胀严重出现张力性水泡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8、指导患者咳嗽、深呼吸并拍打背部,预防肺部感染。

9、建立翻身卡定时协助翻身,给予卧气垫床或卧水垫,保持局部皮肤清洁,预防压疮。

10、指导病人卧床休息,协助进行生活护理。

11、患肢行石膏或夹板治疗按石膏和夹板护理常规护理。

12、行牵引治疗者按骨伤科牵引护理常规。

13、行手术治疗者按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

三、饮食护理

1、早期宜清淡、营养、易消化,忌食肥甘、煎炸之品。

2、中后期宜选择补益气血之品。

3、长期卧床者鼓励多饮水和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以利大便通畅。

四、给药护理

1、告知患者用药的目的、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2、凉血清热类中药宜饭后凉服,活血化瘀、接筋续骨类中药宜饭后温服。

3、中药外敷者告知6-8小时后及时揭去,以防过敏。

4、给予消肿药物甘露醇静滴避免药液渗入周围组织。

五、预防并发症护理

(1)压疮:给予卧气垫床,骶尾部垫水垫,每2小时翻身或抬臀更换水垫一次;保持皮肤、床单位的清洁舒适。

(2)坠积性肺炎:鼓励病人早期床上运动。指导病人多进行深呼吸、扩胸运动、多饮水,进行有效咳痰。定时翻身拍背,病情许可时鼓励病人坐起,主动活动。

(3)尿路感染:嘱病人多饮水,保持会阴部清洁。留置尿管者每日进行会阴擦洗2次,隔天更换尿袋。

(4)下肢深静脉血栓:抬高患肢,注意观察患肢血运及感觉情况;指导患者行股四头肌收缩训练和踝泵训练;避免在患肢输液。

六、情志护理

给予精神上安慰,解除患者紧张心理,保持乐观情绪,配合治疗。

七、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和家属正确掌握手术、外固定、牵引的配合方法。

2、指导患者将患肢处于功能位或治疗所需体位。

3、指导患者定时更换体位,练习床上排便、定时排便的习惯,预防便秘。

4、指导患者功能锻炼,早期锻炼以踝关节的背伸、跖曲以及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活动为主,同时被动活动髌骨(左右推动髌骨),勿忽略健肢及全身活动;骨折上下关节的活动应根据骨折复位的稳定程度进行,循序渐进。

5、去除牵引或外固定后,鼓励患者尽量使用拐杖,防止负重再损伤。

6、定期复查,逐步恢复功能活动。

髌骨骨折

髌骨骨折多见于成人,常有膝部肿胀、疼痛、瘀斑,膝关节不能自主伸直。

一、临床表现

膝部局部肿胀、疼痛、瘀斑、畸形、功能障碍、可闻及骨擦音。

二、临证施护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给予提高患肢,促进消肿。

3、损伤48小时内用冰袋冷敷患处,防止冻伤。

4、疼痛不能忍受者,遵医嘱给予止痛药,观察止痛效果。

5、给予消肿散外敷患部,配合中药涂擦,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6、因患肢肿胀严重出现张力性水泡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7、指导病人卧床休息,协助进行生活护理。

8、患肢行石膏或夹板治疗按石膏和夹板护理常规护理。

9、行手术治疗者按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

三、饮食护理

1、早期宜清淡、营养、易消化,忌食肥甘、煎炸之品。

2、中后期宜选择补益气血之品。

3、长期卧床者鼓励多饮水和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以利大便通畅。

四、给药护理

1、告知患者用药的目的、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2、凉血清热类中药宜饭后凉服,活血化瘀、接筋续骨类中药宜饭后温服。

3、中药外敷者告知6-8小时后及时揭去,以防过敏。

4、给予消肿药物甘露醇静滴避免药液渗入周围组织。

五、情志护理

给予精神上安慰,解除患者紧张心理,保持乐观情绪,配合治疗。

六、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和家属正确掌握手术、外固定的配合方法。

2、指导患者将患肢处于功能位或治疗所需体位。

3、指导患者定时更换体位,练习床上排便、定时排便的习惯,预防便秘。

4、指导患者功能锻炼,早期锻炼踝关节和趾关节的活动及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活动为主,膝关节的活动应根据骨折复位的稳定程度进行,循序渐进,后期加强膝关节的活动训练,幷可配合中药烫熨治疗,中药熏洗等。

5、定期复查,逐步恢复功能活动。

21

胫腓骨骨折

胫腓骨骨折以胫骨骨折多见,胫腓骨骨折次之,单一的腓骨骨折较少见。胫骨中、下端骨折时,常因血液供应不足而发生迟缓愈合或不愈合。骨折时局部肿胀、疼痛、压痛明显,功能丧失。

一、临床表现

小腿局部肿胀、疼痛、瘀斑、畸形、功能障碍、可闻及骨擦音。

二、临证施护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给予提高患肢,促进消肿。

3、损伤48小时内用冰袋冷敷患处,防止冻伤。

4、疼痛不能忍受者,遵医嘱给予止痛药,观察止痛效果。

5、给予消肿散外敷患部,配合中药涂擦,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6、遵医嘱予消肿药物如甘露醇静滴促进消肿。

7、因患肢肿胀严重出现张力性水泡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8、建立翻身卡定时协助翻身,给予卧气垫床或卧水垫,保持局部皮肤清洁,预防压疮。

9、指导病人卧床休息,协助进行生活护理。

10、患肢行夹板固定按夹板固定护理常规护理。

11、行手术治疗者按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

三、饮食护理

1、早期宜清淡、营养、易消化,忌食肥甘、煎炸之品。

2、中后期宜选择补益气血之品。

3、长期卧床者鼓励多饮水和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以利大便通畅。

四、给药护理

1、告知患者用药的目的、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2、凉血清热类中药宜饭后凉服,活血化瘀、接筋续骨类中药宜饭后温服。

3、中药外敷者告知6-8小时后及时揭去,以防过敏。

4、给予消肿药物甘露醇静滴避免药液渗入周围组织。

五、预防并发症护理

1、压疮:给予卧气垫床,骶尾部垫水垫,每2小时抬臀更换水垫一次;保持皮肤、床单位

22

的清洁舒适。

2、骨筋膜室综合症:临床表现为患肢肿胀明显,皮肤苍白或发紫,持续剧痛,趾端麻木一旦发生,立即手术减压。

六、情志护理

给予精神上安慰,解除患者紧张心理,保持乐观情绪,配合治疗。

七、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和家属正确掌握手术、外固定、牵引的配合方法。

2、指导患者将患肢处于功能位或治疗所需体位。

3、指导患者定时更换体位,练习床上排便、定时排便的习惯,预防便秘。

4、指导患者功能锻炼,早期锻炼以踝关节的背伸、跖曲以及股四头肌的等长收缩活动为主,骨折上下关节的活动应根据骨折复位的稳定程度进行,循序渐进。

5、去除牵引或外固定后,鼓励患者尽量使用拐杖,防止负重再损伤。

6、定期复查,逐步恢复功能活动。

踝部骨折

踝关节由胫骨下端、腓骨下端和距骨组成。踝关节骨折时可见局部肿胀、疼痛、压痛明显,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出现骨檫音和足内翻(或足外翻)畸形。

一、临床表现

踝关节局部肿胀、疼痛、瘀斑、畸形、功能障碍、可闻及骨擦音。

二、临证施护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给予提高患肢,促进消肿。

3、损伤48小时内用冰袋冷敷患处,防止冻伤。

4、疼痛不能忍受者,遵医嘱给予止痛药,观察止痛效果。

5、给予消肿散外敷患部,配合中药涂擦,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6、遵医嘱予消肿药物如甘露醇静滴促进消肿。

7、因患肢肿胀严重出现张力性水泡时,报告医师配合处理。

9、指导病人卧床休息,协助进行生活护理。

10、患肢行高分子夹板固定按高分子夹板固定护理常规护理。

11、行手术治疗者按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

23

三、饮食护理

1、早期宜清淡、营养、易消化,忌食肥甘、煎炸之品。

2、中后期宜选择补益气血之品。

3、长期卧床者鼓励多饮水和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以利大便通畅。

四、给药护理

1、告知患者用药的目的、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2、凉血清热类中药宜饭后凉服,活血化瘀、接筋续骨类中药宜饭后温服。

3、中药外敷者告知6-8小时后及时揭去,以防过敏。

4、给予消肿药物甘露醇静滴避免药液渗入周围组织。

五、情志护理

给予精神上安慰,解除患者紧张心理,保持乐观情绪,配合治疗。

六、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和家属正确掌握手术、外固定、牵引的配合方法。

2、功能锻炼,早期锻炼以踝关节的屈伸和足趾关节的活动,逐渐加大活动范围。可配合手法按摩,但不宜过早下地负重行走,以免日后关节酸痛等。

3、定期复查,逐步恢复功能活动。

骨盆骨折

因外伤引起骨盆完整性遭受破坏,常可合并膀胱、尿道、直肠及盆腔内血管、神经损伤引起出血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一、临床表现

局部肿胀、疼痛、瘀斑、髋关节功能障碍。

二、临症施护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出现休克征象时,立即取平卧位,监测生命体证,同时吸氧,建立静脉通路。

3、绝对卧床休息,卧硬板床取平卧位,避免大幅度翻身,指导正确床上排便的方法,避免因抬臀而致骨折再移位。

4、尿道不全撕裂损伤时,遵医嘱膀胱内留置尿管2周,注意防止尿管脱出。留置导尿管时保持引流管通畅及会阴部清洁,每天会阴护理2次,隔天更换尿袋。仔细观察尿液性状、量及颜色,发现异常时,及时报告医师。

24

6、出现便秘,不宜行腹部按摩,必要时可遵医嘱服用缓泻剂。

7、行牵引治疗者按骨伤科牵引护理常规护理。

8、行手术治疗者按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护理。

三、饮食护理

1、早期宜清淡、营养、易消化,忌食肥甘、煎炸之品。

2、中后期宜选择补益气血之品。

3、长期卧床者鼓励多饮水和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以利大便通畅。

四、给药护理

1、告知患者用药的目的、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2、凉血清热类中药宜饭后凉服,活血化瘀、接筋续骨类中药宜饭后温服。

3、中药外敷者告知6-8小时后及时揭去,以防过敏。

4、给予消肿药物甘露醇静滴避免药液渗入周围组织。

五、预防并发症护理

1、压疮:给予卧气垫床,骶尾部垫水垫,每2小时抬臀更换水垫一次;保持皮肤、床单位的清洁舒适。

2、坠积性肺炎:鼓励病人早期床上运动。指导病人多进行深呼吸、扩胸运动、 多饮水,进行有效咳痰。定时翻身拍背,病情许可时鼓励病人坐起,主动活动。

3、尿路感染:嘱病人多饮水,保持会阴部清洁。留置尿管者每日进行会阴擦 洗2次,隔天更换尿袋。

4、便秘:不宜行腹部按摩法,嘱患者多饮水,予粗纤维饮食,必要时可遵医嘱服用缓泻剂。

六、情志护理

给予精神上安慰,解除患者紧张心理,保持乐观情绪,配合治疗。

七、健康指导

1、忌急躁,焦虑情绪,树立康复信心。

2、腹部注意保暖,防止局部受凉或受碰撞,挤压。康复期可自理生活,但不可劳累。

3、每日进行腰背肌,双下肢功能锻炼,注意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4、注意安全,学会自我保护,防止骨折伤口再损伤。

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

25

人工髋关节置换是指用生物相容性和机械性能良好的金属材料制成的一种类似人体骨关节的假体,利用手术方法将人工关节置换被疾病或损伤所破坏的关节面,其目的是切除病灶,清除疼痛,恢复关节的活动与原有的功能。

一、术前护理

1、 按骨伤科手术术前护理常规。

2、 指导病人进行手术适应性锻炼,如床上大小便、翻身侧卧、抬臀、股四头肌收缩等。

二、术后护理

1、按骨伤科手术术后护理常规。

2、给予正确的体位: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两腿间放软枕,搬动病人时,要扶托好患肢,勿内收,内旋。

3、密切观察神志、面色、生命体征及尿量变化,严防失血性休克的发生。

4、严密观察患肢末梢的血液循环及趾活动情况,触摸足背动脉,注意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及肿胀程度,如出现异常,及时汇报医生处理。

5、 观察切口渗血情况及引流管是否通畅在位,记录引流液的量。特别注意术后2~4小时的伤口引流量。

6、观察患肢疼痛、肿胀情况,根据医嘱及时处理疼痛。肿胀严重者注意有无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三、饮食护理

1、 饮食应清淡可口,易消化吸收,高维生素食品。

2、早期饮食宜活血化瘀之品,如田七田鸡汤,田七瘦肉汤,忌辛辣刺激温热食物。

3、中期宜食接骨续筋之品,如猪脚筋,鸡汤等。

4、后期宜滋补肝肾,强壮筋骨之品,如杜仲猪骨汤,水鱼汤,冬虫草炖鸡,饮食配以粗纤维食物,多吃蔬菜,水果,防止便秘。

四、并发症护理

1、髋关节脱位

(1)向病人及家属说明预防髋关节脱位的重要性,使之主动配合护理。

(2)患肢予外展中立位摆放,软枕垫高患肢,患肢穿丁字鞋,两腿间放置梯形枕防止患肢内收、内旋。

(3)协助病人翻身时,让病人夹住腿间的软枕翻身,翻身时保持髋关节与下肢同一水平,忌内收。

26

(4)为病人移动体位时,必须用中单将髋关节及患肢整个托起,放置便盆时,从健侧放入。 (5)告知病人勿做以下运动:抬腿超过90度、坐低于45厘米的椅子。

2、切口感染

(1)注意术后体温的变化,如持续高热,要警惕有切口感染,应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术后管理好伤口引流装置。换药时,严格无菌操作,敷料污染时及时更换,注意切口有无红肿热痛。渗液增多现象,并及时处理。

(3)补充营养,增强体质,多吃胶原蛋白丰富的食物,促进切口愈合。 (4)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洁净、减少探视人员。 (5)及时处理感冒和局部感染灶。

3、下肢静脉血栓形成

(1)术后软枕垫高患肢20~30厘米,促进静脉回流。

(2)早期鼓励患者主动活动,进行股四头舒缩及踝关节屈伸活动,以促进静脉回流。 (3)定期更换体位,保持引流通畅。

(4)观察患肢有无疼痛,肿胀,压痛等症状;警惕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 (5)预防性抗凝治疗。

4、压疮:定时协助病人抬臀更换水垫,保持全身皮肤的清洁干燥。

五、情志护理

给予精神上安慰,解除患者紧张心理,保持乐观情绪,配合治疗。

六、健康指导

1、加强营养以保证康复的顺利进行,在医生的指导下适当补充钙剂。

2、功能锻炼

(1)后麻醉药作用消失后,即指导病人主动进行股四头肌舒缩及踝关节屈伸活动。 (2)术后第二天开始遵医嘱指导患者逐步练习半坐卧位→坐床边→站立床边→扶拐或助行器行走,下床活动时注意防跌倒。

3、出院指导

(1) 禁止坐矮凳或沙发,不盘腿,不交叉双腿,不弯腰拾东西,髋关节屈曲不超过90°,以免假体脱位。

(2)出院后继续使用助行工具至术后3个月,不做剧烈的运动,如跑步,打网球等,上楼梯时,健肢先行,下楼梯时,患肢先行。

27

(3) 及时治疗感染症状,如感冒,局部组织炎症等。

(4)

随访安排: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以后每半年一次,能及早发现人工关节松动等不良倾向,便于保持人工关节良好的功能。如遇不适(患肢肿胀,疼痛,关节活动受限),随时就医。

肩关节脱位

肩关节脱位时肩部肿胀、疼痛,肩关节活动受限,肩部呈“方肩”畸形。

一、临床表现

肩部局部肿胀、疼痛、瘀斑、畸形、功能障碍、可闻及骨擦音。

二、临症施护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脱位早期可冷敷,减少损伤部位的出血和水肿。

3、给予消肿散外敷患部,配合中药涂擦,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4、疼痛较甚,遵医嘱使用止痛剂;患者移动时,需托扶患肢,避免因活动患肢而加重疼痛。

5、复位后,用三角巾或宽带悬吊固定者,注意保持患肢于功能位。

6、在固定期间,要注意患肢的肌肉收缩活动及未固定的关节功能锻炼。解除固定后,要防止活动过猛及粗暴活动。

三、饮食护理

多食润肠通便,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

四、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服药后观察药效及反应。

2、中药外敷者告知6-8小时后及时揭去,以防过敏。

五、情志护理

给予精神上安慰,解除患者紧张心理,保持乐观情绪,配合治疗。 六 、健康指导

1 、复位后鼓励患者活动手腕、手指,一周后指导患者作肩关节前后摆动,防止关节僵硬,复位3周内,切忌患肢作外展抬举动作,防止在脱位。

2、功能锻炼,避免用力过猛,剧烈运动或过早运动而导致习惯性脱位。 3 、遵医嘱进行负重活动,如有异常及时就诊。

28

髋关节脱位

髋关节脱位可分为前脱位、后脱位和中心型脱位,以后脱位多见。后脱位呈屈髋、屈膝、内收、内旋、短缩畸形;前脱位呈屈髋、屈膝、外展、外旋畸形;中心型脱位一般无特殊畸形。

一、临床表现

髋部局部肿胀、疼痛、功能障碍。

二、临症施护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做好复位前的准备工作,协助医师及时整复。

3、损伤48小时内用冰袋冷敷患处,防止冻伤。

4、疼痛不能忍受者,遵医嘱给予止痛药,观察止痛效果。

5、给予消肿散外敷患部,配合中药涂擦,以活血化瘀,消肿止痛。

6、复位后宜卧床休息,持续下肢牵引。按牵引护理常规护理。

7、指导病人卧床休息,协助进行生活护理。

8、需行手术治疗者按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

三、饮食护理

多食润肠通便,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

四、给药护理

1、告知患者用药的目的、注意事项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

2、中药宜饭后温服。

3、中药外敷者告知6-8小时后及时揭去,以防过敏。

五、情志护理

给予精神上安慰,解除患者紧张心理,保持乐观情绪,配合治疗。 六 、健康指导

牵引固定期间后,应鼓励患者作患肢股四头肌收缩练习和踝关节的活动。解除牵引后,在床上练习抬腿和屈伸患肢等活动,一周后扶拐逐渐下床不负重行走,三个月后患肢方可逐渐负重,以减少发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及创伤性关节炎。

伤筋

29

伤筋是肌肉 、韧带、筋膜 肌腱、腱鞘 关节囊、椎间盘纤维等组织因跌打 、撞击 闪扭、牵拉或劳累过度所致。以局部瘀肿 、疼痛 功能障碍为主要表现。

一、临床表现

局部肿胀、疼痛、瘀斑。

二、护理评估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注意休息,局部保暖,免受风寒。四肢扭挫伤者,应抬高患肢,必要时加以固定,限制活动。腰背部扭挫伤者,宜卧硬板床。

2、病情观察

观察损伤部位的疼痛,肿胀及功能障碍活动受限程度,必要时观察体温,脉搏,血压及神色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3、给药护理

疼痛剧烈者,遵医嘱给予止痛药。

4、饮食护理

多食润肠通便,富含维生素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

五、情志护理

给予精神上安慰,解除患者紧张心理,保持乐观情绪,配合治疗。

6、临症施护

(1)气滞血瘀者,严密观察损伤部位的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程度,并做好记录。 (2)遵医嘱刺络拔罐,后期可用灸法,施灸时注意皮肤距离,小心艾火烧伤皮肤。

三、健康指导

1、向患者介绍本病的预防措施,如体力劳动或剧烈活动前,先做好准备活动。

2、弯腰、负重、低头等活动时,注意正确的姿势和体位。

3、避免过度疲劳,平时锻炼身体,量力而行,避免发生伤筋。

骨折患者的功能锻炼

全身各关节、肌肉等通过合理运动,起到理气活血、舒筋活络、强壮筋骨的作用,以加速骨骼的愈合,恢复肢体功能的锻炼法。

一、四肢骨折功能锻炼法(遵医嘱指导患者)

30

1、骨折早期

伤后2周以内。此期患肢肿胀疼痛,骨折端不稳定,容易再移位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是患肢肌肉舒缩运动。原则上骨折上、下关节不可活动,身体其它部位应进行正常活动。此期间功能锻炼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以利消肿和稳定骨折。 (1)上肢

整复固定后,即可鼓励患者做握拳及手指屈伸活动,腕关节做轻度背伸掌屈活动。根据骨折部位,做肘关节伸屈和提肩活动。 (2)下肢

整复固定后,即可鼓励患者做脚趾自主活动、踝关节背伸和拓屈、髌骨按摩、股四头肌舒缩活动等每日3到4次。牵引患者,可酌情嘱其手拉吊环,做收腹提臀动作。

2、骨折中期

伤后2周,局部肿胀消退,疼痛减轻,骨折端已较稳定,骨痂开始生长。此期锻炼的形式除继续增强患肢肌肉舒缩活动外,逐步恢复骨折部上下关节的活动,并逐渐由被动活动变主动活动。伤后5到6周,骨折部有足够的骨痂时,可以进一步加大关节活动的幅度,防止肌肉萎缩,避免关节僵硬。但仍应注意限制不利于连接和固定的活动。

(1)上肢

鼓励患者握紧拳头,做自主性关节屈伸活动,可由一个关节开始,继而几个关节协同锻炼。并可放下悬吊带,自主抬举上臂。 (2)下肢

鼓励患者练习患肢足部轻度蹬床及直腿抬举动作。牵引者,可练习双手拉吊环,健肢逐步负重锻炼。小夹板固定的患者,鼓励并协助患者扶双拐下床,做患肢逐步负重锻炼。

3、骨折后期

骨折临床愈合后,功能锻炼的主要是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负重锻炼,使关节迅速恢复正常活动的范围和肢体正常力量。此期上肢可鼓励做力所能及的轻微工作,使得关节得到全面的锻炼。下肢扶双拐者,应逐步改成单拐,继而弃拐行走,并逐步增加摆脚,蹲下起立及旋转摇膝等动作。

二、功能锻炼法的注意事项(遵医嘱指导患者)

1、向患者做好解释工作,以取得患者的配合,坚持锻炼。

2、要求患者在锻炼中要思想集中,呼吸均匀,动作准确,切记粗暴过猛。

3、要做到循序渐进,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渐加大活动范围和时间,以患者不感到疲劳和骨

31

折部位不发生疼痛为度。患肢轻度肿胀,经晚间休息能够消肿的可以坚持锻炼,如肿胀较重并伴有疼痛,则应减少活动,抬高患肢,待症状减轻或消失后再恢复锻炼。

4、应严格限制不利于骨折愈合的动作,如前臂骨折的旋转活动,股骨粗隆间骨折及股骨上3分之1骨折的内收活动等。

5、锻炼下肢骨折肢体负重时,应保护患者,防止滑倒,碰伤,扭转等。

6、指导患者在出院后仍须坚持锻炼,直至功能完全恢复。

32

第三篇:中医护理基础及护理常规培训

一、 四诊八钢五行学说;望闻问切、阴阳里表、寒气虚实‘金木水火土

二、 五脏六腑;1五脏、心、肝、脾、肺、肾。五脏为阴

2六腑、胆、胃、大肠、小肠、三阴交、膀胱。六

腑为阳。扶正祛邪,调整阴阳

三、 气血津液的相互关系

四、 经络的概念、组成;生理功能;

五、 腧穴、是脏腑经络之气、输入与体表的穴位、是针灸推拿施术之处。

六、 推拿手法的基本要求、顺序。

七、 中医特殊护理;艾熏、拔罐、刮痧、针灸、穴位按压、足浴、中药灌肠、中药热敷。

八、 中医护理常规;专科护理

周口中西医结合医院

2014年2月20日

第四篇:中医儿科护理常规

中医儿科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2 肺炎喘咳„„„„„„„„„„„„„„„„„„„„„„„„„„„„„4 鹅口疮„„„„„„„„„„„„„„„„„„„„„„„„„„„„„„6 小儿腹泻„„„„„„„„„„„„„„„„„„„„„„„„„„„„„8 疳证„„„„„„„„„„„„„„„„„„„„„„„„„„„„„„„10 惊风„„„„„„„„„„„„„„„„„„„„„„„„„„„„„„„12 痫证„„„„„„„„„„„„„„„„„„„„„„„„„„„„„„„14 水肿„„„„„„„„„„„„„„„„„„„„„„„„„„„„„„„16 麻疹„„„„„„„„„„„„„„„„„„„„„„„„„„„„„„„19 水痘„„„„„„„„„„„„„„„„„„„„„„„„„„„„„„„22 痄腮„„„„„„„„„„„„„„„„„„„„„„„„„„„„„„„24 顿咳„„„„„„„„„„„„„„„„„„„„„„„„„„„„„„„27 小儿暑温„„„„„„„„„„„„„„„„„„„„„„„„„„„„„30 疫毒痢„„„„„„„„„„„„„„„„„„„„„„„„„„„„„„33 遗尿„„„„„„„„„„„„„„„„„„„„„„„„„„„„„„„36 紫癜„„„„„„„„„„„„„„„„„„„„„„„„„„„„„„„38

中医儿科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

1、病室环境

(1)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陈设适宜,保证安全,以适应患儿。

(2)根据病证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2、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儿到指定床位休息。

3、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室环境及设施使用方法。

(3)向较大患儿或陪护家长介绍作息时间、相关制度。

4、生命体征监测,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3岁以内一般免测脉搏、呼吸、血压)。

(2)新入院的患儿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3次,连续3日。 (3)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 (4)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体温正常3天后,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危重患儿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5、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6、每周测体重1次,或遵医嘱执行。

7、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8、尊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9、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严密观察患儿的神志、面色、生命体征、囟门、哭声、指纹、舌脉、二便等变化,若发现异常,应报告医师,并配合抢救。 (2)注意观察分泌物、排泄物、治疗效果及药物的不良反应等,若发现异常,应报告医师。

(3)及时了解患儿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

10、遵医嘱给药。服药的时间、温度和方法,依病情、药性而定,注意观察服药后的效果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11、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12、根据病情,对患儿或家属进行作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13、关心患儿,做好心理护理。

14、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出院床单位的终末处理。

15、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肺炎喘嗽

肺炎喘嗽是因外邪犯肺,痰阻气道,使肺气郁闭所致。以小儿发热、咳嗽、气急、鼻煽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肺。小儿肺炎、咳嗽、支气管炎、哮喘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发热、咳嗽、精神等状况。

2、X线、血常规等检查。

3、有无鼻煽、发绀、三凹症。

4、辨证:风热犯肺、风寒袭肺证、痰热壅肺证、阴虚肺热证、肺脾气虚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发热、咳喘期,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喘憋明显者,取半卧位,经常给予翻身,变换体位。

(3)保持呼吸道通畅,痰多时,轻拍背部,促使痰液排出。

2、病情观察做好记录,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体温、呼吸、咳嗽、痰喘、腹部胀气、神色、汗出、二便和重症患儿的生命体征。

(2)出现面色灰暗、烦燥不安、肢冷汗出、呼吸急促、脉细微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出现体温骤降或超高热,心率超过140次/分或间歇脉时,应报

4 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临证(症)施护

(1)风热犯肺证患儿的穿衣盖被不宜过暖。

(2)痰热壅肺证患儿出现气喘较重时,宜静卧,及时吸氧。 (3)痰多黏稠、不易咳出时,遵医嘱给予中药雾化吸入,稀释痰液。 (4)出现呼吸困难、面唇紫绀时,及时吸氧。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的半流质,忌食荤腥、油腻、辛辣之品。发热患儿可适度多饮水。

(2)阴虚肺热者,可给予牛奶、鸡蛋、瘦肉、鱼类及蔬菜。 (3)脾虚大便稀溏时,可用山药、红枣等温补食物。 (4)肺虚不足者,可食梨汁、橘子汁以助养肺生津止渴。

5、给药护理

中药宜温服或频服,药后可给予热粥、热汤以助药性,微汗而出。

6、情志护理

稳定患儿情绪,避免烦燥,积极配合治疗。

三、健康教育

1、冬春季节少带儿童去公共场所,预防呼吸道疾病。

2、指导患儿在进行户外活动时所需注意的事项。

3、讲解出院带药的服用方法及注意事项。

4、指导患儿养成良好卫生习惯,不偏食,保持大便通畅。

鹅口疮

鹅口疮俗称“雪口”,因先天胎热内蕴,或口腔不洁,感受秽毒之邪所致。以口腔黏膜舌上布满白屑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心、脾。婴幼儿口腔炎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口腔白屑性状。

2、有无影响进食及呼吸。

3、实验室检查。

4、辨证:心脾积热证、虚火上浮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小儿奶瓶、奶头、餐具应清洁消毒。

(3)注意口腔清洁,可用2%苏打水或清热中药擦洗口腔,每日3~4次,半小时内不宜进水、进食。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口腔黏膜、舌面白屑的增减及吸乳情况。

(2)出现烦躁、口臭、流涎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出现吸乳时啼哭、吞咽时呼吸困难等,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临证(症)施护

(1)心脾积热证患儿多喂服温开水。

6 (2)疮面遵医嘱用冰硼散外涂。

(3)口臭便秘者,遵医嘱给予清热泻火的中药。

4、饮食护理

(1)乳母饮食宜清淡,忌辛辣、酒类刺激性食物。

(2)食物以微温为宜,禁食过热,以防损伤口腔黏膜。

(3)虚火上浮者,选用清淡滋补食物,少食多餐。

5、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少量多次偏凉服。

6、情志护理

保持患儿情绪稳定,避免大声哭闹。

三、健康指导

1、注意饮食卫生及患儿用品的清洁消毒。

2、勿滥用抗生素。

3、介绍患儿、乳母的适宜饮食。

小儿腹泻

小儿腹泻是因外感时邪或内伤乳食所致。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脾胃。婴儿腹泻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喂养史、卫生习惯。

2、大便性状、气味、次数、病程。

3、有无脱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紊乱。

4、辩证:伤食泻、风寒泻、湿热泻、寒湿泻、脾虚泻、脾肾阳虚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大便培养后,具有传染性者,应执行消化道隔离。 (3)保持臀部清洁干燥,勤换尿布,便后用清水洗净、擦干。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大便的次数、色、质、量、气味。

(2)患儿的体温、精神、哭声、指纹、腹痛、腹胀等变化。 (3)出现腹泻严重、尿少、皮肤干瘪及眼眶、囟门凹陷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4)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冷汗时出、便如稀水、脉微细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临证(症)施护

8 (1)伤食泻患儿出现腹胀、腹痛时,可做腹部按摩。 (2)风寒泻患儿出现腹痛、肠鸣时,腹部宜保暖。

(3)湿热泻患儿,可饮淡绿茶、淡盐水、橘子水,以助清热利尿。 (4)寒湿泻患儿,应病室避风,腹部保暖。

4、饮食护理

(1)饮食以素食、流食或半流食为宜,忌食荤腥、油腻、生冷瓜果之品,哺乳儿应减少乳量和次数。 (2)伤食泻,宜控制饮食,必要时禁食。

(3)脾虚泻,可食山药粥及健脾利湿之品,忌食肥甘厚味之品。 (4)寒湿泻,可给予生姜糖茶饮服。 (5)脾肾阳虚泻,饮食宜热而软,少量多餐。

5、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

(2)脾虚泻、寒湿泻的中药宜热服。

6、情志护理

腹痛时应多与患儿交流,分散其注意力,以减轻疼痛。

三、健康指导

1、注意乳儿饮食及餐具卫生,适应四季气候变化,合理安排饮食。

2、推荐适宜饮食,提倡母乳喂养,不要在夏季断奶。

3、加强户外活动,多晒太阳,随气候变化增减衣服,避免腹部受凉。

疳 证

疳证多由于喂养不当、脾胃受损、营养失调所致。以形体消瘦、面色萎黄、毛发稀疏、食欲不振、大便不调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脾胃。营养不良、厌食、积滞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喂养史、饮食习惯。

2、皮下脂肪减少程度。

3、患儿心理及生长发育状况。

4、辨证:疳气证、疳积证、干疳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室内阳光充足,空气新鲜,衣被柔软,注意冷暖,防止交叉感染。

(3)加强皮肤和口腔黏膜护理,防止压疮及口疮的发生。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面色、精神、体重、腹胀、肢温、哭声、饮食、毛发等情况。

(2)观察大便次数、性状及有无不消化的食物。

(3)观察患儿有无咬牙吮指、揉眉挖鼻。

3、临证(症)施护

1、疳气证:可给予捏脊疗法。

10

2、疳积证:在腹胀痛时,可用手掌在患儿腹部及脐周顺时针按摩。

4、饮食宜护理

(1)饮食宜营养丰富,易消化,少食多餐,定时定量,忌生冷、油腻及硬固食物。

(2)疳气证善食易饥、多食多泻的小儿,应酌情控制进食量。

5、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温服。

6、情志护理

1、关心患儿,注意情志疏导。

2、对性情急躁、脾气怪癖的患儿应耐心诱导,使之配合治疗。

三、健康指导

1、让患儿家属了解本病的知识,纠正患儿偏食、吃零食和饮食不节的不良习惯。

2、提倡母乳喂养,及时补充患儿在生长发育中所需之营养物质。

3、指导患儿饮食及用品的清洁消毒方法。

4、纠正患儿咬牙吮指、揉眉挖鼻的不良习惯。

惊 风

惊风又称惊厥,因外感时邪,暴受惊恐,内蕴痰热所致。以抽搐伴神昏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心、肝。高热惊厥、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结核性脑膜炎等惊风症状出现时,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抽搐部位、持续时间及伴随症状

2、高热、精神、哭声。

3、呕吐、意识障碍、前囟、颅缝等情况。

4、辨证:感受疫邪证、湿热疫毒证、痰食惊风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必要时执行保护性隔离。

(2)保持病室清洁安静,避免强光及噪音刺激。

(3)急惊风患儿室温宜凉爽,慢惊风患儿室温不宜过低。

(4)惊风发作期应卧床休息,将患儿平卧,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使用床档,切勿强行约束肢体,防止意外损伤。

(5)抽搐停止后,室内保持安静,减少刺激,让患儿安静休息。

(6)加强口腔和皮肤护理,预防口腔炎及压疮发生。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抽搐部位、程度、持续时间和伴随症状。

(2)神志、面色、体温、呼吸、血压、脉象、呕吐物等的变化。

(3)患儿出现瞳孔散大、气息低微或有屏气时,应报告医师,

12 并配合处理。

(4)患儿出现汗出如油、脉细弱或囟门高突、哭声尖利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临证(症)施护

(1)抽搐时,立即遵医嘱针刺急救或使用镇静剂。

(2)牙关紧闭者,用多层纱布包裹压舌板放在上下臼齿之间,防止咬伤唇舌。

(3)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吸出咽喉分泌物、呕吐物,必要时给予吸氧。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

(2)昏迷患儿遵医嘱鼻饲,给予流质饮食。

5、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温服。

6、情志护理

安慰患儿,避免情绪波动而诱发抽搐。

三、健康指导

1、让患儿家属了解本病知识,学会预防抽搐和缓解抽搐的简单方法。

2、推荐合理饮食,注意饮食卫生。

3、指导患儿适时进行室外活动,多晒太阳,增强体质,避免惊恐,防止惊风发生。

痫 证

痫症俗称羊癫疯,因先天胎中受惊,元阴不足,使气血逆乱;或血滞心窍,惊后成痫所致。以突发仆倒、昏不知人、口吐涎沫、两目直视、四肢抽搐或口中发出异常叫声、醒后如常人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心,涉及肝、脾、肾。原发性和继发性癫痫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抽搐形式、持续时间。

2、发作时意识、瞳孔、呼吸。

3、是否有产伤、脑损伤史及家族史。

4、心理状况、生活自理能力。

5、辨证:惊痫、风痫、痰痫。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床旁加床档,防止坠床。

(3)保证充足睡眠,注意休息。

(4)合理安排生活,避免发作的诱因,如饮食过量、情绪激动、睡眠不足、压力过大等。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痫证发作时的神志、面色、哭声、痰液性状。

(2)观察抽搐部位、时间、次数。

(3)发现患儿有痴呆、失神等发作先兆,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14

3、临证(症)施护

(1)抽搐时,立即平卧,头偏向一侧,解开衣领、裤带,清除口腔分泌物,必要时吸痰、吸氧。

(2)抽搐时,将牙垫置于上下磨牙之间,以免咬伤舌头。

(3)抽搐大发作时,针刺或指掐人中、涌泉穴。小发作时遵医嘱针刺内关穴等。

(4)持续状态时,遵医嘱用止痉剂,观察疗效及副作用,并准备好抢救用物。

4、饮食护理

饮食宜清淡、富营养。忌食辛辣、炙烤、肥甘之品。

5、给药护理

发作间歇期应遵医嘱按时服药。

6、 情志护理

指导患儿保持情绪稳定,避免惊恐和精神刺激。

三、健康指导

1、向家长宣传坚持正规用药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不得随意停药和减量。

2、减少诱发因素,避免各种不良刺激。

3、讲解发作先兆及发作时的简单处理。

4、在发作未完全控制前,不宜单独外出、玩耍、游泳、登高、骑车等。

5、出院后定期复诊。

水 肿

水肿因外感风邪或邪毒入侵,使肺、脾、肾功能失调,水湿溢于肌肤所致。以肌肤浮肿及小便短少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肾,涉及肺、脾。肾病综合征、急慢性肾炎、心力衰竭等出现水肿时,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水肿部位、性质,有无腹水、胸腔积液、阴囊水肿。

2、多尿、血尿、低蛋白血症、水肿。

3、血压、贫血、营养状况。

4、心理状况、生活自理能力。

5、辩证:风水相搏证、湿热内蕴证、脾虚湿困证、脾肾阳虚证、肺脾气虚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高度浮肿时,应卧床休息。

(3)阳虚水泛者,取半卧位,以改善呼吸困难。 (4)记录24小时尿量,必要时记录24小时出入量。 (5)遵医嘱定期测量血压、体重和腹围。

(6)高度浮肿者,可加海绵床垫;阴囊水肿者,可用棉垫托起阴囊,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预防压疮发生。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6 (1)观察水肿消退、尿量、血压等情况。 (2)使用利尿剂后,应观察低钠、低钾表现。

(3)出现精神萎靡、呕吐、烦燥、肢冷、心率加快、血压下降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4)出现尿少或尿闭、血压升高、恶心呕吐、胸闷气急、心慌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5)用激素治疗后出现胃痛、出血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临证(症)施护

(1)风水相搏者,在服解表剂时,需热服。药后盖被使其发汗,以助药效。

(2)湿热内蕴者,应将下肢抬高,以减轻水肿。可给予中药煎水代茶饮,以助清热利水。

4、给药护理

(1)治疗期间应观察免疫抑制剂和激素的用药反应,观察血压变化。 (2)中药汤剂浓煎温服,采用少量多次频服。

5、饮食护理

(1)严格掌握饮食宜忌。忌生冷、油腻及海腥等发物。

(2)浮肿少尿期,可给予无盐饮食;肿消后,给予低盐饮食;控制激素治疗期间的饭量。

(3)脾虚湿困者,可给予健脾利湿类食物。

6、情志护理

做家长和年长儿的健康指导,使其树立信心,坚持治疗。

三、健康指导

1、注意保暖,积极预防感染。

2、保持情绪稳定,消除紧张恐惧心理。

3、如用激素,不可随意停药,遵医嘱坚持按计划用药。

4、注意安全,避免奔跑、打闹、摔伤,防止骨折。

5、推荐适宜饮食,掌握饮食宜忌。

6、定期门诊复查。

麻 疹

麻疹因感受麻疹疫毒所致。以发热、咳嗽、泪水汪汪、唇内颊黏膜出现“麻疹黏膜斑”及满身布发红疹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肺、脾。麻疹、奶疹、风疹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流行病学史。

2、热型,皮疹部位、特征,有无并发症,精神状态。

3、患儿心理状态。

4、辩证:顺证、逆证(热毒闭肺证、热毒攻喉证、毒陷心肝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执行呼吸道隔离至出疹后6天,有并发肺炎者延长至10天。 (3)室内光线柔和,避免吹风受寒和强光刺激眼睛。

(4)保持床单位清洁、平整,经常更换体位,衣服宽松,保持耳、鼻、口腔清洁。

(5)修剪指甲,勤洗手,防止患儿用手挖耳、鼻或搔抓皮肤,以防局部感染。

2、病情观察,作好护理记录

(1)观察麻疹各期的发热、咳嗽、神志、哭声、出汗等情况。 (2)麻疹透发顺序、分布、色泽等变化。

(3)出现疹出不畅、疹色紫暗、身热骤降、面色苍白、四肢欠温、

19 呼吸微弱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4)出现咳嗽音哑如犬吠、烦燥不安、唇甲紫绀、喉头水肿、呼吸困难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5)出现高热不退、神昏谵语、呕吐抽搐、气促鼻煽、喉间痰鸣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临证(症)施护

(1)麻疹透发不畅,遵医嘱用中药煎水代茶饮,或用毛巾蘸中药药液外擦,助于透疹。

(2)出疹期需重视补充水分,遵医嘱用中药煎水代茶饮,也可选用果汁加开水稀释饮用。

(3)眼部分泌物多,可用温水、生理盐水清洗双眼,遵医嘱洗后滴抗生素眼药水。

(4)麻毒攻喉时,密切观察呼吸及全身情况,及时吸氧、吸痰,并做好气管切开准备。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流质或半流质,热食以促进血液循环,使皮疹易于透发。

(2)恢复期应逐渐加强饮食调养,增强抵抗力。

5、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热服,出疹期可采用温服法。

6、情志护理

(1)多与患儿接触,给予关心和鼓励。

20 (2)丰富患儿生活,避免恐惧心理的影响。

三、健康指导

1、做好计划免疫接种,降低发病率。

2、做好卫生宣教,让患儿及家属了解本病的知识,选择适宜的饮食。

3、指导生活护理,注意防止发生目疾、声音嘶哑、哮喘等后遗症。

4、麻疹流行期间,易感儿童不宜到人群密集的场所去。

21

水 痘

水痘又称水花,因外感时行邪毒所致。以发热、皮肤分批出现丘疹、疱疹、结痂,愈后不留疤痕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肺、脾。水痘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流行病学史。

2、皮疹部位,形状、性质及伴随症状。

3、体温、精神、饮食等状况。

4、患儿心理状况。

5、辨证:风热犯表证、热毒炽盛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执行呼吸道及接触隔离,至水痘结痂、脱落为止。

(3)注意避风,衣被宜柔软舒适,以防复感外邪。

(4)高热期应注意卧床休息,鼓励患儿多饮水,促进邪毒外泄。

(5)皮肤清洁,剪短指甲,防抓破皮疹。注意口腔、眼、鼻腔黏膜和外阴部的清洁卫生,加强护理。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水痘透发的疏密、部位、形态、色泽等变化。

(2 ) 出现痘大而密、痘色紫暗、痘浆浑浊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22 (3)出现高热不退、皮肤发生感染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临证(症)施护

(1)热毒炽盛,高热伤津者,应遵医嘱给予中药煎水代茶饮。

(2)大便秘结者,可给予蜂蜜、香蕉、果仁等润肠通腑之品。

(3)皮肤痒甚,可在疱疹未破溃处遵医嘱涂擦5%碳酸氢钠溶液,疱疹破溃处宜保持干燥。

4、饮食护理

(1)出疹期饮食宜清淡,以富营养、易消化的流质、半流质为主,忌辛辣荤腥发物。

(2)恢复期应给予营养丰富饮食,注意补充水分。

5、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

(2)热毒炽盛证宜偏凉服。

6、情志护理

患儿因瘙痒严重而哭闹时,应转移患儿注意力,避免情绪激动。

三、健康指导

1、水痘流行期间应做好预防工作。

2、注意天气变化,预防感冒。

3、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多饮水。

4、避免皮肤因瘙痒抓破而导致感染。

23

痄 腮

痄腮是由风温邪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腮部肿胀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经络,重症涉及心、肝。流行性腮腺炎、化脓性腮腺炎、颌下腺炎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流行病学史。

2、腮腺肿大程度、有无疼痛。

3、有无脑炎、睾丸炎表现。

4、患儿心理状况。

5、辩证:温毒袭表证、热毒蕴结证、毒陷心肝证、邪窜肝经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执行呼吸道隔离至腮腺完全消肿后1周。 (3)急性发热期,有睾丸肿大者,应卧床休息。

(4)加强口腔护理,遵医嘱使用甘草银花液或生理盐水漱口,每日3~4次。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腮部肿痛程度、体温、脉象、神志、睾丸等情况。 (2)出现高热不退、睾丸肿痛、少腹剧痛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出现突发壮热、头痛项强、呕吐、嗜睡、昏迷、抽搐时,应报

24 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临证(症)施护

(1)温毒袭表证患儿应多饮水。可局部冷敷或遵医嘱使用青黛散或金黄散加麻油调敷腮腺肿胀处。

(2)热毒蕴结证出现高热不退时,可行物理降温,或遵医嘱针刺退热。

(3)邪窜肝经证出现睾丸肿痛者,采用“丁”字带将阴囊托起,局部冷敷。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易消化的流质和半流质。 (2)尽量避免多咀嚼食物。 (3)多饮水,禁食肥腻、酸性食物。

(4)热毒蕴结者,宜多进清凉饮料,有利于退热及毒邪的排出。

5、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 (2)高热者偏凉服。

6、情志护理

(1)保持绪稳定,因积极的情绪可使疼痛减轻。

(2)向患儿及家长宣教有关本病的知识使之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有利健康。

三、健康指导

1、让患儿家嘱了解本病以及病后终身免疫的特点及隔离时间。

25

2、指导家长学会观察病情,出现症状时立即就医。

3、加强体育锻炼,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增强体质,预防各种疾病。

26

顿 咳

顿咳是因时行疠邪犯肺,阻于气道而肺气上逆所致。以阵发性、痉挛性呛咳,咳后有特殊的吸气性吼声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肺,百日咳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流行病学史及预防接种史。

2、咳嗽性质、伴随症状、神志及意识等。

3、患儿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4、患儿心理状况。

5、辨证:初咳期、痉咳期、恢复期(脾气亏虚证、肺阴亏虚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执行呼吸道隔离。

(3)避免接触异味、煎炒、辛辣、烟熏等刺激物,以免加重咳嗽。

(4)避免直接吹风。

(5)对幼小患儿在阵咳时要轻轻抱起,轻拍背部。

2、病情观察,作好护理记录

(1)观察咳嗽的时间、性质及痰的色、质、量以及呼吸、神志、面色等情况。

(2)出现高热不退、气急鼻煽、紫绀、烦躁不安、喉间痰鸣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27 (3)出现痰中带血、目睛及鼻腔出血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4)咳时两眼凝视、屏气或抽搐不停者,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临证(症)施护

(1)初轻咳时,可将患儿坐起或站立,或侧卧位,必要时吸痰。

(2)服药、哺乳,以防呛入气管引起窒息。

(3)出现剧烈咳嗽、呼吸困难时,及时给氧。

4、饮食护理

(1)饮食易消化、富于营养,以少食多餐为原则。

(2)忌油腻、海腥发物或过甜过咸之品。

5、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或成药均在饭前服,药丸或药片要碾成粉末,温开水调服。

6、 情志护理

(1)组织轻症儿童游戏娱乐,以分散注意力,保持心情愉快,减少发作。

(2)做好烦躁哭闹患儿的情绪调护,可采用患儿喜欢的方式,如讲故事、听儿歌等。

三、健康指导

1、合理计划免疫接种,预防传染病。

2、让患儿家属了解本病知识,将患儿及时隔离。

3、掌握缓解咳嗽的简单方法。

28

4、加强营养,增强体质。

5、寒冷季节或气候骤变外出时,应注意保暖,避免受凉。

29

小儿暑温

小儿温暑是因感受暑疫邪毒所致。以暑季突起高热、神昏、抽搐为主要临床表现。流行性乙型脑炎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流行病学史。

2、体温、神志、抽风等情况。心率、血压、呼吸、瞳孔、肌张力等变化。

3、患儿心理状况。

4、辨证:卫气同病证、气营两燔证、热入营血证、肝风内动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执行昆虫隔离法。

(3)根据病情,分清轻重,安排病室,以利观察抢救。

(4)腰穿后去枕平卧位2小时。

(5)加强口腔、皮肤及眼部护理。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瞳孔、面色、肌张力、二便等变化。

(2)患儿出现剧烈头痛、喷射性呕吐、手足抽搐、眼球上翻、凝视、口角抽动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患儿出现喉间痰声漉漉、呼吸困难、屏气时,应报告医师,并

30 配合处理。

3、临证(症)施护

(1)卫气同病证,可行物理降温,控制患儿体温在38℃左右;或遵医嘱针刺退热。

(2)气营两燔,大便秘结时,可遵医嘱用中药番泻叶5~10g泡水饮用。

(3)喉间痰多,呼吸急促时,应给予吸氧、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

(4)注意患儿肢体功能活动,及早发现肢体强直症状,及时治疗。

4、饮食护理

(1)饮食宜清淡。

(2)高热期以流质为主,可多饮果汁饮料。

(3)不能进食者,遵医嘱给予鼻饲。

(4)恢复期给予高热量饮食。

5、给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

(2)开窍丸剂应碾成粉末调服。

(3)昏迷时遵医嘱鼻饲给药。

6、情志护理

指导生活护理,解释病情,减轻患儿及家属的精神压力,保持乐观情绪。

三、健康指导

1、鼓励食用易消化、富营养,如瘦肉汤、鸡蛋羹等物。

31

2、穿着宽松、棉质衣服以利于排汗。

3、向患儿家属介绍本病的知识,以配合治疗。

4、合理用药,切忌滥用退热药。

32

疫毒痢

疫毒痢是因进食不洁之物,湿热蕴伏肠胃,疫毒内陷,损伤肠络,内陷心包,引动肝风所致,以突发高热,神昏,惊厥便下脓血(或无)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肠,重时达营分。中毒性菌痢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饮食不洁、疾病接触等流行病学史。

2、粪便性状、伴随症状。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疫毒内闭证、内闭外脱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执行消化道隔离,至患儿症状消失,大便培养连续三次阴性。

(3)抽搐者加床档,以保护患儿。

(4)便后用温热水洗净肛门并擦干,必要时涂油保护肛周皮肤,以防臀红。

(5)及时正确地留取新鲜黏冻脓血便标本送检。必要时肛拭法留取。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呕吐、排便次数,呕吐物及大便的色、质、量及气味。

(2)患儿出现高热不退、神昏谵语、呕吐抽搐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3 (3)患儿出现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四肢厥冷、血压下降、脉沉细而弱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4)患儿出现意识模糊、呼吸不规则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临证(症)施护

(1)遵医嘱用参附汤回阳救脱,服药后观察神志及皮肤温度。

(2)高热不退时,遵医嘱应用退热剂或针刺退热。

(3)惊厥抽搐时,使患者头偏向一侧,松解领扣,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给氧。

4、饮食护理

(1)疾病初期,呕吐频繁者,暂禁食。

(2)病情稳定后,饮食以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流质或半流质为宜。

(3)避免生冷、油腻及刺激性食物。

(4)保证摄入足够的水分。

5、用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少量多次温服。

6、情志护理

(1)注意安慰患儿,耐心诱导,避免情绪激动。

(2)尽量满足患儿所需,使之配合治疗。

三、健康指导

1、讲究饮食卫生,讲解预防传染性疾病的知识,防止病从口入。

2、饮食以易消化、富于营养、无刺激性为主,合理调整胃肠道功能,

34 提高机体抵抗力。

3、指导患儿家属,掌握在腹泻期间防止脱水的方法。

4、讲解便后清洁肛门的重要性。

35

遗 尿

遗尿是因小儿下元虚寒、肾气不足,脾肺气虚、膀胱失约所致。以经常在睡眠中小便自遗、醒后方觉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膀胱,涉及肺、脾、肾。遗尿病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遗尿的时间、次数及小便的量和气味。

2、生活习惯。

3、患儿心理状况。

4、辨证:肾气不足证、脾肺气虚证、肝经湿热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宜侧卧位,盖被不宜过紧,双脚不宜过暖或受压。 (3)尿床后及时更换衣被,温水清洗会阴,保持皮肤清洁。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遗尿时间及尿床后是否熟睡。

(2)夜间定时唤醒患者小便,并将唤醒小便时间渐次后延至晨起。

3、临证(症)施护

(1)肾气不足者,饮食不宜过咸。可睡前温水泡脚或遵医嘱睡前艾灸关元、气海穴。

(2)脾肺气虚者,应节制饮水量,可给予山药、红枣汤代茶饮,或遵医嘱针刺。

36

4、饮食护理

饮食宜清淡,晚饭后或睡前不进流食。

5、给药护理

(1)中药宜温服,晚餐前服完。 (2)观察效果和反应,并做好记录。

6、情志护理

(1)正确说明病情,消除紧张情绪,解除羞涩、自卑的心理状态,使肝气条达,疏泄调畅,有利于疾病康复。 (2)尿床后不宜责怪患儿。

(3)肝经湿热者,睡前冷水搓面,温水泡脚,或遵医嘱针刺。 (4)晚餐后减少饮水,临睡前排空小便。

三、健康指导

1、安排合理作息时间,如养成午睡习惯、不过度疲劳、睡前排空膀胱等。

2、讲解本病知识,减轻心理负担。

3、积极预防和治疗引起遗尿的各种原发病。

4、多参加文体活动,保持良好心态。

37

紫 癜

紫癜也称紫斑,因外受邪热,内伏血分,迫血妄行;或素体禀赋不足,气血亏损,脾虚气弱,气不统摄,血不循经所致。以皮肤瘀点、瘀斑、压之不褪色为主要临床表现。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过敏性紫癜可参照本病护理。

一、护理评估

1、过敏源接触史。

2、出血程度和部位。

3、心理社会状况。

4、辨证:血热妄行证、气不摄血证、气阴两虚证。

二、护理要点

1、一般护理

(1)按中医儿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室内温湿度适宜,空气新鲜,避免污秽浊气、油漆、花粉等刺激。

(3)床铺平整清洁,衣被柔软舒适,不揉搓皮肤。

(4)注意口腔护理,用软牙刷刷牙,忌锐利玩具,限剧烈活动,定期修剪指甲,避免磕碰。

(5)紫癜面积较大者,应卧床休息,减少活动。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皮肤出血倾向,出血的部位、颜色、分布面积及关节肿痛消长情况。

38 (2)注意神志、面色、体温、呼吸、血压、脉象、舌象、二便及伴随症状。

(3)腹痛剧烈伴有血尿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救治。

(4)出现鼻黏膜出血、牙龈出血、呕血、黑便、尿血量多、烦躁时,应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临证(症)施护

(1)血热妄行者,室温不宜过高,衣被不可过暖。忌食辛辣炙烤之物。可用鲜梨汁、西瓜汁代水频服。

(2)气不摄血者,注意保暖,衣被松软,少活动,多休息,少食多餐。

(3)阴虚火旺者,室温偏凉,衣被忌过暖。忌食辛温香燥之品。

(4)瘀血阻滞,剧烈腹痛时,遵医嘱可用活血、止血、止痛药物。

(5)鼻黏膜出血时取坐位,头后仰,前额冷敷,遵医嘱用云南白药或三七粉棉球压迫止血。

4、饮食护理

(1)禁食坚果和冷硬多刺食物。

(2)忌食辛辣、海腥发物和煎炸、炙烤、硬固之品。 (3)多食润肠通便之品,保持大便通畅。 (4)若发现紫癜与某些食物有关,应忌食之。 (5)有胃肠道出血时应暂禁食。

5、用药护理

(1)中药汤剂宜温服。

39 (2)观察用药效果和反应,做好记录。

6、情志护理

向患者介绍本病知识,减轻紧张及恐惧心理,保持心态稳定,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三、健康指导

1、推荐适宜饮食,合理喂养,掌握饮食宜忌。

2、调节情绪,消除紧张及恐惧心理。

3、指导生活护理,随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被。汗出谨防风邪,拭汗勿用冷湿毛巾,避免受凉。

4、教会家属使用压迫止血的方法。

5、患儿在脾切除术后2年内,应定期随诊,遵医嘱用免疫增效剂,以增强抗感染能力。

6、注意锻炼身体,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40

第五篇:中医骨伤科护理常规

一般护理常规

一、病室环境

(一)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二)根据病证性质,室内温度适宜。

二、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并协助摆好正确体位。

三、入院介绍

(一)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二)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三)介绍作息时间、相关制度。

四、生命体征测量,做好护理记录

(一)新入院患者即时测体温、脉搏、呼吸、血压1次。测量入院时体重。

(二)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体温、脉搏、呼吸4次。3时和晚11时酌情免测。

(三)若体温39℃以上者,每4小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四)体温正常连测3次后,每日15时测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五)危重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五、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六、每周测体重1次,或遵医嘱执行。

七、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八、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九、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一)保持伤口敷料干燥,发现浸湿、脱落等情况及时处理或报告医师。 (二)引流管保持通畅,不受压,不脱落,注意及记录引流液的量、性质及颜色等,引流袋遵医嘱更换并严格遵守无菌技术。

(三)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四)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做好护理记录。

(五)手术患者按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进行。

(六)根据病情,指导并帮助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功能锻炼,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功能锻炼的意义、原则、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等。

十、遵医嘱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外治或内服药,观察用药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十一、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十二、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患者配合治疗。

十三、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十四、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一)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二)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十

五、做好出院指导,并征求意见。

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

一、术前护理

(一)遵医嘱完善术前各项检查。

(二)针对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做好情志护理。

(三)根据病情,制定功能锻炼计划和术前指导,并教会患者。 (四)术前清洁皮肤,遵医嘱行手术区备皮。

(五)术前晚遵医嘱禁食禁水;给予安神镇静药物,保证充足睡眠。

二、术日晨护理

(一)遵医嘱给予麻醉用药,将病历、X光片、CT片及术中用药等手术用物带入手术室。

(二)再次核对患者床号、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手术部位及手术名称。

(三)根据手术要求备好术后用的硬板床,根据病情及手术种类,必要时备好牵引器具。

三、术后体位护理

术后将患者平稳地抬上床。四肢手术,取平卧位,抬高患肢;脊柱手术,取平卧位,保持脊柱平直,按时给予轴位翻身。

四、病情观察,做好记录 (一)密切观察生命体征。

(二)保持引流管通畅,定时观察和记录引流液的色、质及量。发现异常时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三)定时查看敷料,观察有无渗血和分泌物,及时更换,做好记录。 (四)评估伤口疼痛的性质、程度和持续时间,遵医嘱使用中医护理适宜技术或药物,以减轻和缓解疼痛。

(五)针对不同的情绪反应,进行情志疏导,鼓励患者树立信心,战胜疾病。

(六)根据患者手术及身体情况,指导患者进行有效的功能锻炼。 (七)牵引、外固定手术患者,按牵引、外固定护理常规进行。

小夹板外固定护理常规

一、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一)向患者说明小夹板固定的注意事项,以取得患者的主动配合。

(二)整复固定完毕,搬动患者时,注意保护患肢,保持正确的位置,严防骨折断端重新移位。

(三)固定期间,抬高患肢并保持患肢的功能位或所需特殊体位。

(四)注意观察小夹板包扎的松紧度,以布带能在夹板上下移动1cm为标准,随着患肢肿胀逐渐消退时,及时报告医师,进行调整. (五)经常巡视病房,倾听患者主诉,密切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如发现肢端皮肤青紫或苍白,肤温较对侧下降甚至冰凉,主诉剧痛、麻木等现象时,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六)整复固定后麻醉药效消失,患者感觉正常后,即可指导并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七)经常检查压垫的放置位置是否合适,避免夹板压迫,形成压疮。保持小夹板的清洁。

(八)解除固定后,如需中药熏洗、热敷,应给予具体指导。

牵引术后护理常规

一、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二、向患者说明牵引的目的、注意事项,使患者主动配合。

三、洗净患肢,局部备皮。根据病情需要,帮助患者摆好体位,分散注意力,减轻患者紧张心理,协同医师做好牵引术。

四、凡新上牵引的患者,要做好交接班,倾听患者主诉,观察患肢血液循环、肢体感觉及活动情况,发现异常,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五、保证牵引效能,注意观察以下事项,做好护理记录。

(一)牵引的重锤要悬空,不可着地或靠在床架上,不可随意增减牵引重量。

(二)嘱患者不要擅自改变体位,保持牵引所需的体位和力线。 (三)牵引绳应滑动自如,被物不可压在牵引绳上,以免影响牵引轴线及牵引力。

(四)滑动牵引的患者,要适当抬高床头或床尾等处,以保持牵引力与反牵引力的平衡。

(五)按医嘱定时测量两侧肢体的长度,做好记录。

(六)皮肤牵引时,要随时观察胶布及绷带有无松散或脱落,局部皮肤有无水疱、皮疹或溃疡,发现异常及时处理。

(七)保持骨牵引处针眼的干燥,定期清洁换药,预防感染。注意观察钢针有无松动、滑脱、皮肤有无拉伤,如发现牵引针向一侧偏移时,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八)人工牵引、电脑腰椎牵引、颈椎牵引等需要严格执行操作规程。

六、向患者解释早期功能锻炼的意义,指导患者功能锻炼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七、鼓励患者深呼吸、用力咳嗽,预防并发坠积性肺炎;鼓励多饮水,保持二便通畅。

石膏外固定护理常规

一、按中医骨外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二、石膏固定前清洁患肢,如有伤口先清洁再换药。

三、做好解释工作,使患者主动配合。

四、上石膏当天需床头交接班,倾听患者主诉,严密观察肢体血液循环和感觉运动状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协助处理。

五、四肢石膏外固定术后,抬高患肢以利消肿。

六、石膏未干固护理

(一)石膏未干时,不应覆盖被物,如天气寒冷,盖被需用支架托起,以防石膏变形或折断。

(二)尽量不要搬动患者,若需变换体位,要用手掌托扶石膏,协助搬移,忌用手指捏压。

七、石膏干固后护理

(一)注意保持石膏清洁,勿使尿、便等污染。翻身或改变体位时要平托石膏,力量要轻柔均匀,避免折断变形。

(二)密切观察伤口渗血及患肢血运情况,如石膏表面有血迹渗出并逐渐扩大,为持续出血征象,立即报告医师,及时处理。

(三)石膏固定后可指导患者进行石膏内的肌肉舒缩活动和未被固定的关节、肢体活动。如病情允许,应鼓励患者下床活动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八、注意加强石膏边缘及骨突部位的皮肤护理,如发现局部疼痛、红肿、瘀斑等早期压疮症状,及时处理。石膏过紧或松动、变形时,报告医师,及时更换。

九、拆除石膏后,按“骨折患者功能锻炼法”进行功能锻炼。

因外力或骨疾病等原因使骨的完整性和连续性遭到破坏所致。以骨折局部疼痛、肿胀、瘀斑、功能障碍,出现受伤肢体的畸形、异常活动,可闻及骨擦音为主要临床表现。病位在骨骼,涉及肾。

一、护理评估

(一)受伤史,骨骼病病史。患肢疼痛、肿胀、瘀斑,功能障碍,畸形等。

(二)精神状态。 (三)生活自理能力。 (四)心理社会状况。 (五)X线摄片及CT等结果。

二、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减少患肢移动,必须移动时,取得患者配合。移动时动作轻柔,用双手同时扶托骨折部位的上下两个关节。

3.牵引、复位、固定术前做好解释工作,取得患者的配合;术后摆放于功能位或所需特殊体位,防止畸形,并按各种牵引固定术护理常规进行。

(二)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观察生命体征及患肢疼痛、肿胀、出血等情况。 2.观察患肢指(趾)端血液循环,皮肤感觉及运动状况。

3.开放性骨折,注意观察出血量的多少、伤口大小、有无异物及血管、神经损伤。

4.出现面色苍白、气短、出冷汗、四肢厥冷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5.患肢出现疼痛、麻木、肿胀、皮肤苍白,或青紫、肤温较健侧低,甚至冰凉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三)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温服或医嘱用药酒服下。 (四)饮食护理

1.骨折早期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忌食肥甘、煎炸之品。 2.骨折中后期宜选择补益气血之品。

3.长期卧床患者,应鼓励多饮水和富含纤维素的蔬菜、水果、以利大便通畅。

(五)情志护理

给予精神上安慰,解除患者紧张心理,保持乐观情绪,配合治疗。 (六)临证(症)施护

1.疼痛剧烈,遵医嘱给予耳针或药物止痛。 2.患肢瘀血肿胀。早期遵医嘱用中药外敷,三天后中药熏洗。 (七)健康指导

1.指导并帮助患者循序渐进行功能锻炼。

2.向患者讲解防止并发骨质疏松、关节僵硬等的知识。

上肢骨折

指上肢及上肢带骨的骨连续性中断,常见骨折有锁骨骨折、肱骨外髁颈骨折、肱骨髁上骨折、肱骨外髁骨折、桡骨下端骨折等。

一、护理评估

(一)受伤史、暴力性质。

(二)患肢疼痛、肿胀、瘀斑、功能障碍、畸形等情况。

(三)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四)X线摄片及CT等检查结果。

二、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保持肢体功能位或所需的治疗性体位。 (二)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骨折部位疼痛、肿胀、血运情况。

2.外固定包扎的松紧度,发现问题时,报告医师,及时调整。 3.患肢皮肤温度和颜色、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及被动活动手指时的反应等。

(三)给药护理 遵医嘱局部给予贴敷、熏洗,并注意观察用药反应,过敏者及时揭去。 (四)饮食护理

1.骨折早期饮食宜清淡、富营养、易消化,忌食肥甘、煎炸之品。 2.骨折中后期宜选择补益气血之品。

3.长期卧床患者鼓励多饮水和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以利大便通畅。

(五)情志护理

做好情志疏导及生活护理,避免患者出现焦虑情绪和恐惧心理,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六)临证(症)施护

1.上肢骨折一般应使上臂自然下垂、肘关节屈曲90º、腕关节背伸30º、前臂中立位、手半握拳、拇指对掌位,三角巾悬吊。

2.锁骨骨折患者在卧床休息时,应肩胛区垫高,以保持两肩后伸。 3.肱骨外科颈骨折患者在仰卧时,头部稍抬高,患肢垫高与躯干平行,避免肩关节前屈或后伸。帮助患者坐起时,应托扶背部及健侧肩部,以免引起患侧疼痛。

4.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七)健康指导

1.指导患者和家属正确掌握有关牵引、外固定的配合方法。 2.指导患者将患肢处于功能位或治疗所需体位。

3.指导患者根据骨折不同部位和不同时期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 4.定期复查,逐步恢复功能活动。

下肢骨折

指下肢及下肢带骨的骨连续性中断。常见的有股骨颈骨折、股骨干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髌骨骨折、胫腓骨干骨折、踝部骨折等。

一、护理评估

(一)受伤史,暴力性质。

(二)其它脏器有无损伤。

(三)患肢疼痛的性质、程度,肿胀、瘀斑的范围。

(四)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社会状况。

(五)X线摄片、CT、血常规和生化检查结果。

二、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嘱患者保持功能体位或治疗所需体位。 (二)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患肢局部疼痛、皮肤颜色、温度等病情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三)给药护理

1.疼痛时遵医嘱使用止痛剂或针刺止痛。

2.遵医嘱局部贴敷时,注意避免烫伤皮肤,并注意观察药后反应,过敏者及时揭去。

(四)饮食护理

饮食宜清淡,多食新鲜蔬菜、水果、多饮水。 (六)情志护理

生活上给予关心和照顾,使之安心养病。 (七)临证(症)施护

1.下肢骨折一般应使髋关节屈曲15º、外展20º、膝关节屈曲15º、踝关节背伸90º、足尖向上位。

2.股骨颈骨折、股骨粗隆间骨折时,应保持患肢外展中立位,防止外旋、内收。

3.鼓励患者深呼吸并有效咳嗽,定时扣背,预防肺部感染。 (八)健康指导

1.注意安全,防止发生意外骨折。

2.加强体育锻炼,增强体能和身体的协调性,防止骨质疏松,减少骨折的发生。

3.指导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循序渐进的功能锻炼。 4.指导患者定时更换体位,养成定时排便习惯,预防便秘。 5.去除牵引和外固定后,鼓励患者尽量使用拐杖,防止负重再跌倒。 6.定期到医院复查。

脊柱骨折

多因严重外伤引起脊椎骨压缩、脱位或断裂。病情较复杂,可并发脊髓损伤。

一、护理评估

(一)受伤史,暴力性质。

(二)生命体征、疼痛、肢体感觉、二便功能等。 (三)生活自理能力及心理社会状况。 (四)X线、CT等检查结果。

二、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二)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患者应平卧硬板床,保持脊椎平直,床尾用护足架,防止足下垂。 2.协助患者翻身时,保持躯干上下同时翻动。

3.合并高位截瘫的患者,注意观察其生命体征、肢体活动及躯体麻痹平面的变化,备好各种急抢救用品。

(三)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温服,服药后观察效果反应。 (四)饮食护理

久卧患者的肠蠕动减慢,应多食蔬菜和水果,以防便秘。 (五)情志护理

经常与患者沟通,及时疏导不良情绪,配合治疗,安心养病。 (六)临证(症)施护

1.腰椎压缩性骨折复位后,腰下垫一薄枕,维持复位角度。 2.需用手术切开复位者,应配合医师做好术前准备及术后护理。需牵引复位者,按牵引术护理。

3.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时翻身、拍背,鼓励患者咳嗽、排痰,预防坠积性肺炎。 4.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定时开放导尿管,冲洗膀胱,预防逆行感染。合并尿潴留患者,按癃闭常规护理。

5.便秘者,可按摩腹部或遵医嘱服用缓泻药物。大便失禁者,做好会阴部护理。

(七)健康指导

1.脊柱骨折尤其伴随脊髓损伤者,病情严重、病程长、恢复慢,向患者和家属交代病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2.教会家属常见并发症的护理知识。

3.便秘者养成定时排便习惯,训练床上排便,放松紧张情绪;顺时针按摩腹部;多吃蔬菜、水果等。

4.预防压疮:保持床铺平整、干燥、无碎屑,发现潮湿及时更换;卧气垫床,每2~4小时翻身1次,翻身时做到肩、髋呈一直线,避免脊柱扭转;每日按摩受压处2~3次。

5.尿潴留:放松紧张情绪,用诱导法帮助排尿;按摩膀胱区,以助排尿。

6.预防尿路感染,多饮水,每日不少于1500ml;每日用温水清洗会阴部,并用0.25%碘伏消毒尿道口,勤换内裤。

7.预防坠积性肺炎,指导患者行有效咳嗽,应深吸气,并收腹后重咳,将气管深部的痰液咳出;翻身后给予拍背,用空心拳由下而上、由外向内扣拍;痰多难咳时,配合雾化吸入。

8.指导并鼓励患者进行功能锻炼。

9.在医护人员的指导下,根据个体恢复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和生活自理能力。

骨盆骨折

因外伤引起骨盆完整性遭受破坏,常可合并膀胱、尿道、直肠及盆腔内血管、神经损伤引起出血性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一、护理评估

(一) 生命体征,受伤史、暴力性质。

(二) 疼痛、肿胀、瘀斑、下肢活动障碍、血尿、腹痛等状况。

(三) 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及生活自理能力。

(四) 心理社会状况。

(五) X线、CT等检查。

二、护理要点

(一) 一般护理

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二) 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 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神志、尿量等全身情况。做好手术准备。 2. 出现面色苍白、出冷汗、呼吸急促、脉微细、血压下降时,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3. 出现尿道口滴血、血尿、膀胱膨胀、排尿障碍、会阴部血肿、尿液外渗时,立即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4. 出现肛门疼痛、出血、触痛等直肠损伤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5.出现括约肌功能障碍、下肢无力或皮肤感觉异常等神经损伤时,报告医师并配合处理。 6. 骨盆单处骨折且骨盆环保持完整者,应卧床休息。患者处于舒适位,屈髋以减少疼痛。

(三) 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温服,服药后观察药效及反应。 (四)饮食护理

要鼓励患者多饮水,多食水果、蔬菜,以利通便。 (五) 情志护理

多与患者沟通,给予精神安慰,解除患者的紧张心理。

(六)临证(症)施护

1. 骨盆多处骨折并移位明显时,做牵引复位,按牵引护理常规进行。

2. 采用骨盆托带悬吊牵引术,应保持仰卧位,托带离床面约5cm。大小便时,可将便盆置于托带与臀部之间,注意不被污染。

3. 尿道不全撕裂损伤时,遵医嘱膀胱内留置尿管2周,注意防止尿管脱出。留置导尿管时保持引流管通畅及会阴部清洁,及时清理分泌物,以免逆行感染。仔细观察尿液性状、量及颜色,发现异常时,及时报告医师。

4. 出现便秘,不宜行腹部按摩法,必要时可遵医嘱服用缓泻剂。

三、健康指导

(一) 忌急躁、焦虑情绪,树立康复信心。

(二) 腹部注意保暖,防止局部受凉或受碰撞、挤压。康复期可自理日常生活,但不可劳累。

(三) 每日进行腰背肌、双下肢功能锻炼,注意循序渐进,持之以恒。

(四) 注意安全,学会自我保护,防止骨折伤口再损伤。

因外力所致骨端关节面失去正常的对合关系,引起关节功能障碍者,称为脱位。

一、护理评估

(一)外伤史或关节反复脱位病史。

(二)关节局部有无疼痛、肿胀、瘀血等情况。

(三)有无伴随骨折、神经及血管损伤,是否合并多发性创伤。 (四)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五)X线检查结果。

二、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做好复位前的准备工作协助医师及时整复。 (二)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观察患者关节局部情况和全身变化,若疼痛较甚,遵医嘱使用止痛剂;移动患者时,需托扶患肢,避免因活动患肢而加重疼痛。

(三)给药护理

中药汤剂宜温服,服药后观察药后疗效及反应。 (四)饮食护理

多食具有润肠通便、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 (五)情志护理

给予精神安慰,解除患者的紧张心理。 (六)临证(症)施护

1.脱位早期局部冷敷,减轻损伤部位的出血和水肿。

2.复位后,需用三角巾或宽带悬吊固定者,注意保持患肢于功能位。需石膏外固定或牵引时,按石膏外固定或牵引术护理常规进行。

3.在固定期间,要注意患肢的肌肉收缩活动及未固定的关节功能锻炼。解除固定后,要防止活动过猛及粗暴的被动活动。

三、健康指导

(一)正确进行关节部位功能锻炼,避免用力过猛、剧烈运动或过早运动而导致习惯性脱位。

(二)遵医嘱进行负重活动,若有异常及时就诊。

伤筋是肌肉、韧带、筋膜、肌腱、腱鞘、关节囊、椎间盘纤维环等组织因跌打、撞击、闪扭、牵拉或积劳过度所致。以局部瘀肿、疼痛、功能障碍为主要临床表现。

一、护理评估

(一)患者年龄、性别、职业,劳累过度或跌打损伤病史。 (二)局部有无瘀肿、疼痛、功能障碍。 (三)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四)辨证:气滞血瘀证、风寒湿证、虚寒证。

二、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1.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2.注意休息,局部保暖,免受风寒。四肢扭挫伤者,应抬高患肢,必要时加以固定,限制活动。腰背部扭挫伤者,宜卧硬板床。

(二)观察损伤部位的疼痛、肿胀及功能障碍活动受限程度,必要时观察体温、脉搏、血压及神色的变化,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师。

(三)给药护理

疼痛剧烈者,遵医嘱给予止痛剂。 (四)饮食护理

多食具有润肠通便、富含纤维素的食物,以保持大便通畅。 (五)情志护理

患者因疾病或疼痛等原因而产生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时,应做好精神安慰和鼓励。

(六)临证(症)施护

1.气滞血瘀者,严密观察损伤部位的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程度,并作记录。

2.遵医嘱刺络拔罐、后期可用灸法,施灸时注意皮肤距离,小心艾火烧伤皮肤。

三、健康指导

1、向患者介绍本病的预防措施,如体力劳动或剧烈活动前,先做好准备活动。

2、弯腰、负重、低头等活动时,注意正确的姿势和体位。

3、避免过度疲劳,平时锻炼身体,量力而行,避免发生伤筋。

腰椎间盘突出症 因腰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脊神经根所致。以腰腿痛为主要临床表现。好发部位为腰

4、腰

5、骶1等椎间盘。

一、护理评估 (一)发病史、诱因。

(二)疼痛部位、程度、体位等状况。

(三)评估腰部功能、下肢感觉和肌力、大小便情况。 (四)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社会状况。 (五)X线、CT等检查结果。

二、护理要点 (一)一般护理

按中医骨伤科一般护理常规进行。 (二)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

1.对急性发作期的患者,观察疼痛的部位、性质、与体位变化的关系以及有无放射痛和皮肤感觉异常等情况。

2.推拿前嘱患者排空大小便。

3.推拿后既用腰围固定腰部,平卧硬板床;观察腰腿疼痛情况。 4.症状缓解后应坚持腰背肌锻炼。

5.注意患者有无二便功能障碍,做好皮肤护理,防止湿疹、压疮的发生。

(三)给药护理

用药期间忌生冷及寒凉食物,同时外避风寒,以免加重病情。 (四)饮食护理 饮食宜营养丰富,忌食生冷、辛辣、滋腻之品。 (五)情志护理

关注患者情绪变化,做好思想疏导,树立信心,配合治疗和护理。 (六)临证(症)施护

1.非手术疗法治疗急性期患者时,应绝对平卧硬板床休息,包括饮食、大小便等均不能起床,可缓解髓核对神经根的压迫,以缓解疼痛。1~3周后,如症状缓解,可戴护腰下地活动。

2.手术治疗时,按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进行。术后遵医嘱翻身,预防并发症。

3.翻身时须保持躯干上下一致,切忌脊柱扭转或屈曲。

4.术后指导并帮助患者锻炼下肢肌肉收缩、足趾的屈伸和直腿抬高活动,防止术后神经根粘连。

三、健康指导 (一)宜睡硬板床。

(二)注意腰背部保暖,避免因受风寒湿冷的刺激而诱发。

(三)腰围不可长期使用,通过功能锻炼来加强腰背肌的力量,以免肌肉退化、萎缩。

(四)腰部不可过度负重,取物时应避免大幅度的弯腰和旋转。

骨折患者的功能锻炼法

全身各关节、肌肉等通过合理的运动,起到理气活血、舒筋活络、强壮筋骨的作用,以加速骨折愈合,恢复肢体功能的锻炼方法。

一、四肢骨折功能锻炼法(遵医嘱指导患者)

(一)骨折早期

伤后2周以内。此期患肢肿胀疼痛,骨折端不稳定,容易再移位。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是患肢肌肉舒缩运动。原则上骨折部上、下关节不可活动,身体其他部位均应进行正常活动。此期间功能锻炼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患肢血液循环,以利消肿和稳定骨折。

1.上肢

整复固定后,即可鼓励患者做握拳及手指屈伸活动,腕关节做轻度背伸掌屈活动。根据骨折部位,做肘关节伸屈和提肩活动。

2.下肢

整复固定后,即可鼓励患者做脚趾自主活动、踝关节背伸和拓屈、股四头肌舒缩活动、髌骨按摩等每日3~4次。牵引患者,可酌情嘱其手拉吊环,做收腹提臀动作。

(二)骨折中期

伤后2周,局部肿胀消退,疼痛减轻,骨折端已较稳定,骨痂开始生长。此期锻炼的形式除继续增强患肢肌肉舒缩活动外,逐步恢复骨折部上、下关节的活动,并逐渐由被动活动转为主动活动。伤后5~6周,骨折部有足够的骨痂时,可以进一步加大关节活动的幅度,防止肌肉萎缩,避免关节僵硬。但仍应注意限制不利于骨折连接和固定的活动。

1、上肢

鼓励患者握紧拳头,做自主性关节屈伸活动,可由一个关节开始,继而几个关节协同锻炼。并可放下悬吊带,自主抬举上臂。

2、下肢 鼓励患者练习患肢足部轻度蹬床及直腿抬高动作。牵引者,可练习双手拉吊环,健肢逐步负重锻炼。小夹板固定的患者,鼓励并协助患者扶双拐下床,做患肢逐步负重锻炼。

(三)骨折后期

骨折临床愈合后,功能锻炼的主要形式是加强患肢关节的主动活动和负重锻炼,使关节迅速恢复正常活动的范围和肢体正常力量。

此期限上肢可鼓励做力所能及的轻微工作,使关节得到全面的锻炼。下肢扶双拐者,应逐步改成单拐,继而弃拐行走,并逐步增加摆腿、蹲下起立及旋转摇膝等动作。

二、腰椎压缩性骨折功能锻炼法(遵医嘱指导患者) (一)五点支撑法

仰卧硬板床,用头部、双肘及双足跟支撑全身,背部尽力腾空后伸,开始进行腰背肌锻炼,以促进血肿吸收,减轻局部水肿,防止损伤后的软组织粘连和组织纤维。一般无休克等合并症的单纯压缩性骨折,复位后第二天即可锻炼。

(二)三点支撑法

仰卧硬板床,患者双臂置于胸前,用头部及双足跟撑起全身,背部腾空后抻。此法根据患者的体力,于伤后3周开始,逐渐增加练习次数。

(三)飞燕点水法

患者俯卧,上肢后伸,抬起头肩部,下肢伸直抬起,全身仅让腹部着床,呈一弧形,伸展松弛反复进行,适用于伤后3-4周开始练习。

三、功能锻炼注意事项(遵医嘱指导患者) (一)向患者做解释工作,以取得患者主动配合、坚持锻炼。 (二)要求患者在锻炼时思想集中,呼吸均匀,动作准确,切忌粗暴过猛。

(三)做到循序渐进,根据骨折愈合情况逐渐加大活动范围和时间,以患者不感到疲劳和骨折部位不发生疼痛为度。患肢轻度肿胀,经晚间休息后能够消肿的可以坚持锻炼,如肿胀较重并伴有疼痛,则应减少活动,抬高患肢,待症状减轻或消失后再恢复锻炼。

(四)应严格限制不利于骨折愈合的动作,如前臂骨折的旋转活动、股骨粗隆间骨折及股骨上1/3骨折的内收活动等。腰椎骨折不可做弯腰动作,3个月后方可进行弯腰练习。

(五)锻炼下肢骨折肢体负重时,应保护患者,防止滑倒、碰伤、扭转等。

(六)指导患者在出院后仍须坚持锻炼,直至功能完全恢复。

上一篇:重阳节活动策划书下一篇:中药技能大赛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