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提问研讨活动

2024-04-14

有效提问研讨活动(精选6篇)

篇1:有效提问研讨活动

园本教研中的角色分析——由一次“有效提问”研讨活动所引发的思考

关键词:园本教研,角色分析

一、研讨活动中的角色分析(一)主持人的角色分析

在园本教研中,主持人的主持质量会直接影响到园本教研的效果。主持人在整个园本教研活动中担负着对参研教师给予启发、鼓励,对研讨中的观点给予欣赏、概括、总结和提升等任务。因此,主持人除了要具有较高的教育理论素养外,还应具备多方面的素质,比如较高水平的倾听能力、敏锐的洞察能力力、简洁的概括能力、较强的亲和力和协调能力等。笔者曾多次担任研讨活动的主持人,对主持人的角色有较为深刻的体验。

1.研讨活动的设计者。

设计一个研讨活动与设计一个教学活动一样,要考虑各方面的因素,如:研讨话题要从教师的教学中来,难度既适合教师的现有水平,又对教师有一定的挑战。话题往往是一场园本教研活动的起点和核心,根据研讨的内容提出适宜的话题,是主持好一场园本教研活动的重要前提。“让幼儿的学习有价值,让教师的教学有意义”是我们幼儿园开展园本教研的主要目标,“从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入手,着眼于提高集体教学活动的水平,反思集体教学活动的有效性”是我们园本教研的重要内容。围绕集体教学,我们先后开展过许多活动:研究具体课例的“一课三研”,各类专题研讨活动,如:制订教学活动目标、关注教学细节等。提问是集体教学活动的核心,是不可缺少的环节。为了引导教师关注教学提问的有效性,发挥教师群体智慧,提高幼儿园集体教学活动的水平,我们确定了本次的研讨话题为“有效提问”,这个话题是从教学中来,对教师今后的教学有很大帮助。从研讨的环节可以看出,整个研讨活动主要围绕有效提问的基本特征、有效提问的策略和有效反馈的策略等三个核心问题展开,环环相扣,脉络清晰。

主持人除了必须熟悉研讨的主题,了解参研教师的情况外,还要精心设计一些问题,从而使研讨活动逐步地由浅入深,达到良好的效果。在研讨活动之前,我根据研讨的主题拟出了系列题目,提前要求教师准备,如:“请收集有关教学提问的理念名句,并把其中你最喜欢的一句写在小卡片上”“你认为什么样的提问是有效提问?”“举例说明你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是如何精心提问的?”等等。在了解教师已有经验的基础上,我又适时抛出了一系列问题,如:“你认为什么样的提问是有效提问,有什么特点?”“平时你是如何精心设计提问的?请结合事例来说一说。”“怎样合理有效地进行反馈?如果你在这方面有所感悟有所积累的话,请谈谈你的做法。”“对本次教研活动,谈谈你的感受,可以说说收获,也可以谈谈困惑和问题”等,这一系列问题由浅入深,层层深入。在研讨活动中,教师们先对我提出的问题进行讨论,再针对每个问题提出自己的困惑和看法,共同讨论,最后得出结论。

2.研讨活动的引领者。

一场研讨的效果如何,最重要的是看教师的思维是否被激发,是否积极地思考问题。主持人要仔细倾听参研教师的发言,了解教师对问题是否理解了,观念是否正确,策略是否有效,在倾听中发现有价值的、值得大家一起学习的信息并进行强化、分享,在倾听中了解教师困惑、发现内在需要。当一个问题已讨论清楚,而且教师们也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后,我就对问题进行小结,随后便自然地转入下一个问题,每次的小结都是一个承上启下的环节,整个研讨环环相扣,脉络清楚。

在研讨的第一环节中,在大家纷纷交流中外教育名句后,我就非常自然地从其中的两句名言导入:“提问得好即教得好、提问是教学的生命,确实,在我们的教学活动中,一些准确、恰当的提问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激起孩子思维的火花。但是,也有一些不合理、不恰当的提问,它们非但发挥不了提问的作用,往往还会抑制孩子思维的积极性与创造性,降低教学的有效性。那什么样的提问是有效提问,有些什么特点?请谈谈你的看法。” 当教师提出自己的困惑,比如,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如何精心设计提问呢?怎样合理有效地回应孩子?等等。我直接把问题反抛给教师:你们平时是否遇到这样的问题?你是如何精心设计提问的?让参研的教师一起思考讨论,在讨论中互相激发灵感,集思广益,互相帮助,共同解决问题,同时让大多数教师得到锻炼的机会。

在研讨过程中常会出现一些具有进一步研究价值的问题,这些问题是教师通过反思发现的,是教育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但又在短时间内难以解决。如在研讨活动中,有教师提出:“在集体教学活动中如何有效地引导孩子大胆质疑,积极提问”“在各领域活动中,提问和反馈的策略有什么变化”。这时,我把问题罗列后作为研讨活动后的作业,向大家提供有关材料、书籍,请教师们查找各种资料,进行相关内容的学习,有了理论和实践作基础,再来做专题交流和研讨,作为一个小课题进行研究,使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3.研讨活动的提升者。

我在研讨的现场根据讨论情况不断对参研教师关于核心问题所做的分析和回答进行总结、筛选和提炼,形成团体经验,并负责对核心问题做出澄清和解释,适时结束话题并自然地转入另一话题或结束研讨,根据研讨现场的情况收放自如,较好地调控研讨过程,充分体现了主持人的组织作用。在第二环节中,当两位教师分别举例讲述了自己在科学和语言活动中如何精心设计提问后,我把两种方法进行了比较,一种是递进式的:初问浅显,再逐步加深,逐步一般化、抽象化;另一种是渐退式:开始提出一个较抽象或比较大的问题,以引起悬念或产生整体印象,当幼儿不能正确回答时,再逐步具体化,并把两种方法归纳为循序渐进的一种提问策略。活动即将结束时,我对整个研讨进行了整体的梳理和简要的总结,把教师达成共识的观点进行了提炼和提升,对不同的观点进行梳理。

二、参研教师的角色分析(一)研讨信息的提供者

提供深入、全面的活动信息。在研讨活动中有一个环节是分析一个课例中的教师提问,弄清楚哪些提问是合理有效,哪些提问是存在问题需要调整的。执教教师所提供的信息为其他参与研讨人员对活动的理解和判断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首先,执教教师介绍了其思考、设计的过程,使其他参研教师了解和把握了执教者的意图,从而展开有针对性的研讨。参研教师提前做好资料准备,比如收集的中外理念名句、平时教学活动中精心设计提问的事例等,都为研讨活动提供了第一手信息,从而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研讨活动的反思者

执教教师的反思带动了参研教师的反思,参研教师的反思又带动了执教教师的反思,整个研讨活动通过群体智慧的碰撞、激荡,使所有教师对集体教学活动中的提问在原有认识上实现了超越。在分析具体课例中的提问这一环节时,参研教师分成两组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分析了其合理有效的设计,同时对一些不恰当的提问进行了分析和调整,比如:有些提问的回答时间很短,有些提问的指向性不明等。执教教师也针对自己的提问,结合其他教师的分析和调整谈了自己的反思,感受深刻。

(三)自身成长的受益者

研讨活动对参研教师更为深刻的意义在于吸收研讨中的有益经验,促进自身的成长。因此,在研讨活动中,教师通过对核心问题的解释探讨,对案例活动的深刻分析,在与其他教师的交流互动中总结、吸纳对自己专业成长有益的经验,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反思能力。在活动进入尾声时,大家纷纷谈了对本次研讨活动的感受:平时对有效提问的认识比较零碎,通过研讨活动后,对有效提问和合理反馈的策略在理论层面有了整体的认识和了解,对今后的工作会有很大的帮助。

以上是对这次园本教研活动中各角色的分析,通过分析,我们更深地体会到:一次成功的研讨活动过程,应该是教师解决问题、澄清思路、提高认识的过程,只有各个角色充分发挥自身的角色功能价值,以分析和解决核心问题为主要目标,通过交流、讨论,最终形成集体认同的答案,提升出有益的经验,研讨活动才能更有效,才能真正促进教师的成长。

篇2:有效提问研讨活动

月 11 日上午,明德小学综合组美术组为推进新常规课程理念,以主题为活动主线,开展基于“设计关键问题”主题研讨活动。此次活动参与人员有学校(吴校长)以及综合教研组 14 人。

研讨活动中,陈灵香首先给大家呈现了一堂内容设计很广,集知识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精彩课堂——五年级上册的《Unit 3

A

Let’s learn》。陈老师的这堂课,结合字母直拼法、直观教学演示法、情景教学法、愉快教学等方法,以情感培育人,以兴趣吸引人,让学生兴趣盎然、教学设计基于学生学

情,教学目标明确,扎扎实实的进行词汇学习。首先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导入课堂,让学生们受到情景的感染,激发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本堂课一开始教师就以“火眼金睛”的游戏来抓住学生的眼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活跃了课堂的气氛。对课的重难点处理巧妙,利用直拼法,引导学生自己拼读单词。

eat—tea,sad—salad等等。把一些简单的单词让学生通过自己就能读出来,让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和成就感。通过Sarah和妈妈对话,What would mum like to eat./drink?到后面的拓展写一写自己的点菜单。整堂课中,教师在引入新词时,都是比较新颖而又自然,而且具有生活化的.教师还注意利用实物,图片,卡片,身体语言,表情动作等作为教学资源,创设讲解,提高了课堂实效,又培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空瓶子的华丽转身》中,陈香老师给大家呈现了一节趣味性的综合实践课,整堂课给人很有亲切感,课堂流程清晰自然,发挥了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意识。陈老师从瓶子的视频导入,让学生带着问题看视频,通过感知瓶子装饰的美,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在讲解示范步骤时通过请学生当小老师,带领老师示范麻绳的缠绕部分,边示范边讲解,让学生一目了然,轻松解决了本课的教学难点。

篇3:有效提问研讨活动

一、“提问、研讨和表述”是落实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教学活动方式

新课程三维目标的提出,目的是要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然而实施过程中的实际情况依然不尽如人意,特别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成为课改中的一大难题。成为难题并非三维目标本身的不合理,恰恰相反,三维目标是具有内在一致性的:知识与技能成为一个载体,它能“载”给学生过程与方法的体验,“载”给学生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启迪。在一定条件下,两者构成相辅相成的共存关系,发挥着整体功能:知识与技能能够为后者提供知识基础和选择范围,后者也可以为知识与技能提供价值导向和选择依据。

那么为什么会成为难题呢?我们认为主要是教学活动方式的改变不够到位与合理,没有以学生的“学”来论教和研教。学生仍处在被动的学习状态。而“表述、提问与研讨”的教学活动方式是依据学生的学习需求而提出的,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学生的学习逻辑,使学生处在学习的主动状态。

起点阶段中,学生的发问以及在此基础上与教师的对话;过程阶段中,学生的不断研讨与建构;终点阶段中,学生独立完整地、准确地表述等,既是针对知识的,又是让学生真诚表达自己,渴望回应求知的正面情感和认真态度的养成。在这种主动学习状态过程中,学生积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得到发展,既获得知识又提高能力。

提问、研讨和表述的教学活动方式来自学生本身,这是学生需求的一种方式,我们选择了这种方式也意味着遵从学生的学习逻辑,为学生选择了一种发展方式,一种体现了三维目标的个性素质。

二、教师在“提问、研讨和表述”的课堂教学活动方式的设计和实施中改变自己,最终成为具有职业意义的人

提问、研讨和表述的课堂教学活动方式的对象是学生,然主设计者却是教师,教师在此过程中也会得到发展。

1.“提问、研讨和表述”的课堂教学活动方式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了新要求

教师实施“提问、研讨和表述”的课堂教学活动方式的过程不是一个简单的直线过程,而是对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表现在:愿不愿意了解学生的学习起点学习基础?给不给学生研讨交流的时间?让不让学生有自主的完整表述?而这背后涉及的是:如何看待学生学习的发生与发展,是被动接受还是主动学习关于学生学习的观念。

2.教师在应对这种新要求的挑战中不断反思

完整的教师专业的含义,我们认为不仅仅是教师的“业”,还应该包含“德”,“德”与“业”合在一起形成完整的专业含义。在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下,在知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如何看待学生,怎样处理自己与学生的关系,是否主动去寻求学生主动学习状态的教学活动方式,是否挖掘知识内在意蕴与学生素质的关联,处理知识的教育价值,是否按着学生的学习逻辑来决定自己的教学逻辑等,这些首先关乎的就是教师的“德”,而能将关系处理好的则是“业”。

以“表述、提问和研讨”为例,教师在使用这种方式时需要倾听学生的心声,需要改变原先熟悉的以自己讲为主的授课流程,研发与之相应的教学活动环节与流程,这种改变与突破的过程即教师专业发展的过程。这种以学生为表述、研讨和提问主体的课堂教学活动方式与教师原先习惯的教学方式有着不同,实际上是要从原来习惯的“以教论教”进入到“以学定教”的状态。需要反思的是有没有爱学生,有没有以学生的学习需求为自己的教学责任,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这些关乎教师的“德”,而能否经得起学生的呼唤,能否调整好自己的行为方式,则关乎教师的“业”。

3.在无数次凝练中,将教师的改变积淀定型下来,形成教师的专业发展

人的学习发展并不是处于“静观”状态,而是通过活动与外界对象联系,同时仍然是通过活动将与外界对象联系的过程内化为其稳定的心理素质。而这种过程若经过长时间的无数次反复,会逐渐积淀为人的个性素质。可以这样说:第一,教师选择了什么样的教学活动方式就大致意味着教师有什么样的专业素养,教师采用的教学方式往往是教师本人的教育理念以及教育能力的反映,选择怎样的方式反映着怎样的德业水平;第二,如果教师尝试改变一种方式,意味着教师的专业素养开始产生变化;第三,这些过程如果反复积淀,就意味着教师将从原来的自己发展为产生改变后的那个人。在这个过程中,充满着教师对自己原有状态的反思、质疑与突破。从这个意义上说,教师提炼、设计和实施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活动方式的实践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开始的过程,而不断的持续坚持和反复积淀则促进了教师专业发展的完成。

三、从学生评教和课堂观察两个角度进行试验性的研修实践

(一)学生评教

我们通过学生评教让教师理解并接受“表述、提问和研讨”的教学活动方式。学生评教的教研形式可以促进教师对“表述、提问与研讨”课堂教学活动方式的理解和接受。我们把学生作为重要的教研伙伴,将学生评教引入教师教研活动的流程,让教师的教研活动从原有的囿于自身的“以教研教”向“以学研教”进展。教师依据学生的呼声,分析、提炼学生的学习逻辑和方式,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教学活动方式的设计与实施。以下是具体操作的五个环节及其操作要点,见下表1。

(二)课堂观察

通过课堂观察,分析、评估教师实施“表述、提问和研讨”的课堂教学活动方式的成效。预设角度:让教师志愿者先通过学习“表述、提问和研讨”课堂教学活动方式,设计教案并在课堂实施,然后通过微格分析课堂实施情况,以逐步逼近这一教学活动方式。其具体的步骤和操作要点如下:

步骤1:设计并实施以“表述”为特征的探究课,操作要点为教师要预先学习“表述”理念。

步骤2:设计课堂观察表;操作要点为以“表述”为主要观察点特征,以教师和学生的行为以及时间为具体考量点。

步骤3:教案课堂实施;操作要点为观课前要明了主要观察点,同行观课记录,必要时可以使用摄录等教学技术。

步骤4:统计并微格分析;操作要点为实述和归类分析。

步骤5:辅以同行和学生的评价;操作要点为将同行和学生的评价数据与观察统计数据加以比照。

篇4:如何在教育活动中进行有效提问

一、改变方法,让学生学得主动

新课程主张还学生“学习的主人”的角色定位,让学生在整个学习活动中自主参与,自主实践,大胆探索和勇于创新,于是,教师要从主角、主演主动让位,一是作学生发展的促进者,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学生学习和成长的引导者,激励者,作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二是作教学行为的研究者,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和建设者。因此我觉的在教学新的内容之前,要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布置给学习任务,让他们去自学,大力倡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如:在教学《颐和园》一文时,为了让他们真正体会到颐和园的美丽景观,课前布置他们阅读或观看有关颐和园介绍的文章、课件等,这样,学生带着一些有关课文内容的一些背景资料上课,在课上,通过教师的引导和提问,学生会把他们准备的学习资料在课堂上交流,使学生形象地感受颐和园的美丽,进一步激发探究中国的“世界遗产”的兴趣。这比教师在课堂上生硬的讲述效果要好的多。

二、转变观念,让学生全面发展

传统的课堂教学在“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的教学观的指导下语文教学强化训练与应试教育一拍即合,使训练变成了脱离了语文教学的主旨,,语文课淡化了情感熏陶,使本应具有审美的。诗意的、充满情趣的语文教育,缺乏了应有的魅力,从而导致了语文教学耗时多而收效小的尴尬局面。于是我们要认真审视、反思我们的语文课堂教学,注重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注重人文教育,尊重个性。在课堂上怎样使学生敢提问、会提问?老师引导学生思考提问,学生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课堂教学中要渗透各种能力的培养,尤其是思考能力,让学生在语文课上得到锻炼,受益终生。课堂提问是师生心灵的对接、意见的交换、思想的碰撞、是师生合作与探讨,是实现知识的共同拥有与个性的全面发展。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问是通过师生间的“对话”来实现的,对话的主体是平等的,彼此间是合作的,气氛是放松和谐的,心态是敞开、接纳与共享的。

三、选择时机,让学生勇于探索

有效课堂教学提问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课堂提问要新鲜

所谓“新鲜”,就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新意、有价值,出乎学生的意料,让学生的能力得到培养,能激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

2.课堂提问要诱导

提问对学生来说是一个引发思维的出发点,因此语文课上的提问应是经过认真推敲,能激发学生兴趣、激活学生思维的。启发性的问题能引起学生主动探索,能诱发学生展开思维的翅膀。通过比较启发,一方面调动学生看书思考问题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让学生体会到作者用词的准确性,从而学习一些习作方法。

3.课堂提问要包容

一问一答的教学形式在课堂教学中较为常见,这种简单机械的问答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我们要由“小步提问”变成“大步提问”,一节课要有1到2个大问题以引起学生大块地活动。要给学生留下大块的思考空间,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如: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文,可以提炼一个大问题:“为什么说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這样,问题的内涵就比较丰富,学生思维的空间就大一些,他们就能从文章中找到不同的内容来说明,并从不同的角度来谈出自己的看法。使学生受到应有的教育和锻炼。

4.课堂提问要设疑

为学患无疑,疑则进也。常有疑问,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思考,才能常有创新。因此,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文,我们就可以让学生读完课题之后,针对课题来提问。学生也许会问:是谁在什么情况下提出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什么要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等等,这样,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再来学习课文,就会比老师先提出问题,再让学生带着教师的问题来学习课文,效果会好得多。有效学习是发展学生的创新思维。古人常说的“师道尊严”应该有一个正确的解释,即有尊严的是知识,而不仅仅是早一点掌握知识的人,教师不应该仅仅停留在“阳光下最灿烂的事业”这一光环下沾沾自喜,而是要平和心态,平等尊重,只有尊重学生,才能切实地关注学生,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关注学生的情商,才能真正的接近学生,使每一个增长率教学环节能够在学生身上发生作用,才能根除诸如为片面提高成绩而占用学生休息时间、满堂灌、拖堂、体罚羞辱等课堂教学顽疾,才能使用权有效的理念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具体的贯彻落实。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就要做到:一是要提高学生课堂主体意识,淡化教师的“理性权威”意识,消除教师的“话语霸权”角色。二是要强化学生的自主建构意识,使教学内容符合学生内在需求,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三是要重视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培养,讲方法、讲规律,一课一得,得得相连。四是要关注学生中的弱势群体,不搞“一刀切”,做到因材施教,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受到关注,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篇5:“双有效”研讨课活动心得体会

我们在这周进行了“双有效”研讨课活动,作为新人的我感受颇深,收获颇多!

在这一周的研讨课活动学习中,我们的主要活动形式是上课、听课、评课。我们在教研活动中相互讨论、相互学习,活跃思维,以“他山之石”推进思维的深度。研讨课活动有效地激活了各学科的教学研究,营造了互动式的对话氛围,引起了教师个体之间的反思与共鸣,帮助教师实现理念的更新,观念的变革,行为的转变。现在人们常说的一句话:计划总是不如变化快。在研讨课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往往会出现意想不到或因估计不足而产生的问题,因为这是我们第一次在那么多的老师面前开课,所以特别慎重:教案改了又改,背了又背,结果也许会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但收获还是蛮多的。

我觉得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切实作到有效两个字应该至少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以学生为本。做到以学生学习为主,设计有效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认真研究教材。吃透教材是进行有效课堂教学的立足点。除了教学的重点,难点的把握,还应该考虑到教材的重组与延伸。备课不仅是备教材还应该是备学生,制定明确的教学目标。而启智学生就要提醒我们要注意实施分层教学,因材施教。

3、仔细推敲教学方法。随着网络的的普及,可以利用的资源是越来越多了,交流教学方法的渠道也是越来越广,我们可以发现相同的教学内容往往有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班级学生的教学方式在教学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4、有针对性的设计课堂练习。学生吸收知识第一印象往往十分重要,而教师在课堂上设计的听说读写各式练习情况往往往直接影响着学生课后练习的正确率。

5、制造宽松融洽的课堂氛围,良好的心态更加有利于学生投入的学习,提高学习的效率。

经过这一周的研讨课活动,我们都学到了很多东西:学会了如何上好一堂课;学会了如何评课;学会了如何将听课中得到的信息及时地记录下来;学会了人与人之间的某些相处之道等。

总之,过去的已永远不再回来,且不代表未来,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们会扬长避短,虚心向全体教师学习,针对不同学生特点,对症下药,变换教学思路,在研讨课活动中全身心投入到新教法的研讨实践中去,逐步提高自身教育教学素质,提高教学效率。

篇6:有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实施方案

作者:贺家坪镇中心学校

一、指导思想

本,我校将继续围绕“一个中心、两个重点”的工作目标,以规范课堂教学行为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以“有效性课堂教学研讨”为研究核心,以深化“课例研究”为突破口,以教育教学中的突出问题为切入点,集学习、实践、研究于一体,注重实效性,减少盲目性、随意性,解决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优选先进的教学模式、教学理论去指导教学实践,并总结经验。通过参与校本研修,提升教师自我反思的意识和能力,改进自身的教学行为,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大面积地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活动目的

1、通过开展有效性课堂教学系列研讨活动,让“规范课堂”成为需要,让“反思课堂”成为习惯,让“高效课堂”成为素养。

2、通过多样化的研修形式,进一步明确有效教学的标准及特征,实现课堂教学的高质高效,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3、促进中小学衔接教学研究,促使中小学教师相互了解对方教学实际,以期达到优势互补、共同进步,提升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目的。

4、探讨自主、高效的“有效性课堂教学”元素构成及评价。

5、探讨学生学习方式和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

三、活动要求:

(一)专业引领,充实校本研修。

1、聘请专家来校指导。

定期将县教研专家、特级教师请进学校,引进他们新的理念和教学思想,充实与更新教师的理念,开拓思路,认识和理解“有效性课堂教学”的真正内涵与实质。

2、健全校本研修三级研修网络。

学校建立校长、教导处、研修组三级研修网络,以教导处为中心,层层负责,逐级推进,学校教学领导分工蹲点研修组,参加研修组活动,提出指导性意见和建议。教导处抓好研修组长培训,定期给研修组长布置工作任务,定期检查,通过学校三级研修活动,对全校教师进行全方位、多层次培训,重新构建教师对“有效课堂”的认知结构。

3、培养教师教学反思意识,提高教学反思能力。

加强反思性教学是优化教师日常教学行为的重要手段。要求每位教师坚持每月写一篇关于自己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的反思文章,记录自己教学中的得失与分析。

4、同伴互助,完善校本研修。

通过同伴间彼此听课、协作、帮助等方法,“以老带新,以强带弱”。集体备课中各抒己见,钻研教材、吃透教材,研究如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研究教学过程本身如何进行更为有效,研究怎样运用多样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研究怎样能够使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

5、以全员性参与为基础,探讨“有效性课堂教学”。

各研修组提前公布教师研究课的教学内容,研讨课例开展参与式集体备课(中学:在年级学科组内,人人同备同上一节课,进行研讨;小学:以学科联片研修组为单位,同备同上一节课,进行研讨)。展示课结束,现场进行效果检测;进行上课教师说课、听课教师有针对性地开展讨论与评课,最后由专家点评、提升。

全体教师围绕自己期初制定的教学研究目标进行研究,积极参加学校举行的“有效性课堂教学”系列活动,中心学校行政联系到校、校级、镇级骨干教师、研修组长参与评课,既要客观地评出优点,也要评出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努力方向。

骨干引领,每位骨干教师上一堂录像课,供研修组学习研讨。

6、以小课题为突破口,开展行动研究。

从“有效性课堂教学”系列活动中发现值得研究的课例,以课例为主要研究方式,让教师确定有研究价值的专题,进行有效的课堂观察,采取一课多讲,在同伴的互助下,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自我分析和自我反思,以课例展示理念,让理念回归课堂。基本按照研究课中“教师个人反思加交互式评课”的模式,形成典型课例。

落实“小课题库——需求评估——拟定方案——读教育专著——写读书笔记——自主设计——课堂实践——评课交流——自我反思”的研修流程。引领、帮助教师研究课堂教学,内化新课改理念,真正做到理念先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推进课程改革向前发展。

7、抓好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各学科教师要立足基础,把好基础关,提高教学质量。不放弃每一个学困生,要以良好的心态接纳他们,给他们以更多的关心和爱护,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树立自信心。

四、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准备阶段(2、3月份)

1、编印有效教学学习资料,组织全镇教师认真学习研讨;各学校行政制定有效教学课堂教学研讨具体活动方案;召开教导主任会议,明确本年研修工作重点,举办有效课堂讲座,对教师进行教育案例、教育叙事写作、集体备课培训。

2、各校启动有效教学第一阶段课例研讨,小学科学联片研修组研修活动。

3、审视自己的教学,确立改进目标。

4、分析问题所在,学习相关教学理论。

5、制定改进方案,明确改进步骤和相关教学方法。

6、积累和撰写有利于形成实践智慧的教学案例、教学反思。

第二阶段 实施阶段:(4月---6月)四月份:

1、聘请翟生明老师作“课堂创优”辅导报告;

2、教师进行课后反思、教学叙事,在校园网上发表文章;

3、中心学校蹲点行政检查学校课堂创优落实情况;

4、小学语文联片研修组研修活动;

五月份:

1、形成典型的课例,准备交流、推广;

2、有效课堂教学研讨活动阶段性总结,讨论方案实施中还存在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3、分校举办“有效作业、有效评改”为主题的作业改革论坛。

4、小学数学联片研修组研修活动;

六、七月份:

1、做好各学科的复习、考试、评卷、成绩统计和质量分析工作;

2、学校教科研工作总结,收集校本研修活动材料,进行整理、归纳,进行教学量化考核。

第三阶段:检测阶段(9月—12月上旬)

教师在改进达到一定效果后,再由学校深入课堂听课,并进行进一步的改进和完善。1、10月分学校开展教学大奖赛活动,全校教师之间相互听课、评课活动全面开展。

2、课后进行再反思,寻找、分析问题原因,寻找对策,再改进。

3、小学英语联片研修组研修活动;

第四阶段:总结阶段(2009年1月上旬)

1、质量评价。学校根据各学科特点指定评价指标。

2、展开教师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案例展示,并汇编成册。

上一篇:小学英语课本剧教学模式初探下一篇:2023年秋季《心理学》本科期末作业考核 离线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