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优化课堂教学的有效提问

2022-09-12

评价一堂课的成功与否, 就是要看学生是否有效地掌握了当堂课学习的内容。因此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引起了大家关注。有效教学的“有效”, 主要是指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 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有效教学的“教学”能引发学生的学习意向、兴趣、学习动机, 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是一种易于理解和接受的教学方式。

我在这儿要说的是“课堂有效提问”对于开展“有效教学”是至关重要的。首先是提问如何切合每门课程的特点, 在遵循教学普遍规律与原则的基础上, 探索和掌握每门课程的特殊规律即特殊性, 克服各门课程提问千篇一律的弊端, 使学生不厌烦于那种每门课程等齐划一的提问方式;其次是提问如何从每个教学班学生的实际出发, 广泛适合不同水平层次学生的个性要求与求知欲望, 克服优生活跃、后进生兴趣不高的课堂缺陷;再次是提问如何真正具有新见, 又不离纲离本,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创设一种情绪活跃精神饱满的课堂教学环境, 避免枯燥的师问生答的单一交流;最后是提问时教师如何恰到好处, 把握时机, 唤起注意, 在与学生的双向交流中掌握一个能从学生所需出发又能体现教师创造性的“度”, 即适度性原则, 克服无的放矢, 漫无目标, 多而泛且收效甚微的毛病, 等等。为此, 下面我就中学语文教学中的课堂提问作几点分析论述。

一、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

课堂提问有两方面的含义, 一是指教师在课堂中运用自然语言发问学生, 试图引起学生的思维, 作出反馈。二是指教师在运用有声语言的同时还伴随着代表特殊意义的无声语言, 如面部表情, 体态暗示, 或者是手势语言等等。目前多数教师对课堂教学过程中, 这种师生双向活动最常用最重要的方法——课堂提问重视不够、研究不深。普遍存在以下问题:

1、问题过多。提问过于频繁, 从而学生疲惫, 造成了学生精神紧张, 缺乏思维过程, 没有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

2、平淡肤浅, 实效低。很多教师往往随意提问, 甚至流水式提问而导致“满堂问”, 且所提的大多是低思维度的问题, 学生常可用“是”、“对”或“不是”、“不对”回答, 这种看似活跃的课堂气氛, 实质上是在为教师讲课或板书“填补空档”服务, 教学实效不高。

3、难度太大。未能正确评估学生的能力, 脱离学生的认知和理解能力, 导致学生不能思维, 挫伤积极性。

4、问点不准。教师未能精心准备, 对教材把握不准, 所提问题与解决的问题没有联系, 也脱离了课堂教学目标。

5、问题统一, 缺乏针对性。“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因材施教, 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对不同的学生应设计不同的问题。因为学生个体差异是存在的, 不同学生基础不同, 理解能力不同, 思维的方法也不同。但由于评价机制的因素, 教师在课堂上只关注到个别学习优秀生, 设计的问题带偏向性质, 后进生往往被忽略。这既偏离了义务教育的宗旨, 不利于后进生思维的发展, 也极大地挫伤了后进生参与的积极性。

6、重结论, 轻思维。有些教师认为学生学习主要是掌握知识, 即记住结论, 至于推导过程无关紧要, 不必在无关紧要的问题上浪费时间。于是这些教师在课堂上围绕着结论设计问题, 忽视对学习过程的提问与反馈。其实, 学习是一种过程, 而不是一种结果。

二、优化课堂提问的原则

要解决课堂提问存在的问题那就必须优化提问, 这样才能开展有效的教学活动。从中学语文学科特点着眼, 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中的课堂提问, 应是紧密围绕教学目标, 紧贴学生学习实际, 蕴涵品德素养、语文素质和创新精神的培养机制。根据中学语文教研与教学实践, 为此我总结几条原则:

1、目的性要明确。要紧紧围绕实现教学目标这个中心, 优化课堂提问。提哪些问题, 在何时提问, 提问哪些学生, 期望得到怎样的答案, 学生可能回答的情况及处理办法等都要有明确的通盘设计。

2、注重启发性。引导式提问是最具启发性的提问, 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 引起新旧知识的联系, 逐步提高思辨能力和用自己的语言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的能力。如《记念刘和珍君》第三部分有这样的话:“刘和珍是我的学生”, “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针对这两句话, 一位教师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又“是我的学生”, 又“不是我的学生”, 应怎样理解?学生各抒己见, 终于弄清了鲁迅先生正是在这一对“相互矛盾”的语句中, 热情赞颂了刘和珍“是为中国而死的中国青年”, 表示了自己对刘和珍烈士无比崇敬的心情。这样的提问, 就能激励学生, 启发学生思维。

3、提问要有艺术。质疑问难, 设置研究性提问。“尽信书不如无书”, 因为各种原因, 教材中的内容和观点也不是百分之百的正确, 而是有值得质疑与商榷的地方。教师有效地抓住这些契机, 培养学生的怀疑精神, 敢于向文本挑战, 敢于向权威挑战, 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对学问的谨慎态度, 而且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在这方面的典范应该是钱梦龙先生, 他在教学《死海不死》一文时, 依据课文最后一段“近十年来死海每年水面下降40到50厘米……按照这样的速度下降……那时死海真的要死了”, 提出研究性问题:“按照作者这样的推算思路和方法, 死海真的会干涸吗?”学生通过探究明白:“当死海水的蒸发量等于约旦河水的输入量时, 死海就死不了。那时的死海当然不像现在这样波涛起伏, 无边无际, 而是死也死不了, 活也活得不像样, 呈半死不活的状况。”

4、把握好“度”。教师在中学语文教学实践中, 在优化课堂提问时, 应该把握好角度、难度、效度、密度, 使课堂提问科学而精彩、有效而有趣, 让学生喜问乐答。

三、优化课堂提问途径

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 提出新颖独到的问题,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索、去分析、去寻求解决问题的最佳答案。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能开发学生潜能, 优化教学效果, 逐步培养勇于探索和创新精神, 从本质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教师就必须要掌握提问的技巧和方法。

(一) 筛选问题要精而巧

充分地认识课堂提问的重要性, 不要随心所欲地提问。教师设计的提问一定要经过精心地筛选, 问题提得恰当巧妙, 才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共鸣和求知欲望, 反之选择不当, 有时会毁了一堂原本很好的教学课。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考虑到课堂提问的设计, 大胆取舍, 制定切实可行的教案。

(二) 难易度的设置要循序渐进

课堂提问面向的是全体学生, 而学生是有个体差异的。因此问题设置应循序渐进, 教师应针对学生因材施教, 根据学生的不同认知水平, 提出不同的问题, 从而调动每个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应围绕主题, 有层次地由易到难设置问题, 启发每个学生一步一步地深入思考, 达到大多数学生都能经过思考回答出来。这就要求教师要精心备课, 认真钻研教材, 深入了解教学内容, 做出准确的判断。

(三) 提问时机的把握要恰当

俗话说“该问则问, 不该问就不问。”在课堂教学过程中, 提问时机的把握可谓是非常重要的。课堂效率就高, 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时机不当就会分散学生的精力, 起到适得其反的作用。在一堂课开始时设疑提问, 这时, 学生的注意力最集中, 可以起到快速激发学员的求知心理的效果。在课堂中间提问, 应根据课堂教学实际需要, 选择学生注意力最集中、兴趣最旺盛的时候实施, 因为此时学生急切需要教师通过各种途径激起疑问的火花, 以便触发他们的思维兴奋, 集中听课注意力。在课尾提问, 既可以考察学生本堂课所学的知识的掌握程度, 及时认识到所讲授内容的不足, 以便查漏补缺, 同时又可以引导学生预习下一节新课内容, 一举两得。

(四) 提问的方式要多样

课堂教学灵活多变, 所以教师在课堂上不能采取一种提问方式, 这样课堂会显得很呆板。因此教师就要采取灵活多样的提问方式, 活跃课堂气氛, 驾驭学生思维。

1、直问。

“直问”就是直截了当地提出问题, 属于叙述性提问, 有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对某一简单问题直接发问。它属于叙述性提问, 是教师在讲述性谈话中的提问。其表现形式为“是什么?”、“有什么?”等。

2、曲问。

“曲问”也叫“迂回提问”, 就是运用“迂回战术”变换提问角度, 从问题另一侧面发问, 让思维拐个弯。为突出某一原理或者为向某一原理逼近, 可以从问题另一侧面发问, 寻找契机。

3、反问。

反问即有意从相反的方面提出假设, 以制造矛盾, 引发学生展开思维交锋, 促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知识。针对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或是某一问题的糊涂认识和错误症结发问, 步步进逼, 使学生幡然醒悟, 达到化错为正的目的。

4、激问。

在学习新知识之前, 学生处于准备状态时, 使用激励性的提问, 激发学习情绪, 促使其进行知识间的类比、转化和迁移, 把学生从抑制状态调动到兴奋状态。

5、引问。

对学生难以理解的问题, 需要疏导或提示时, 在关键处发问, 循序渐进地达到理解知识和解决问题的目的。

6、追问。

追问是在学生回答了教师提出的问题后,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 有针对性地进一步的引深提问。是对某一问题发问得到肯定或否定的回答之后, 针对问题的更深层次发问, 其表现形式为“为什么?”、“请说明理由”等, 这样便于易中求深。

摘要:有效的课堂提问既是一门科学更是一门艺术,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 教师要有意为学生设置必要的疑问, 精心提出一些有效的问题。这是激发学生兴趣, 启发学生深入思考, 参与课堂活动, 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环节。

关键词:优化,课堂提问,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中国当代著名教学流派窦爱君编著《钱梦龙与语文导读法》, 国际文化出版公司出版.

[2] 李兆基中学语文课组强精凤著《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提问的艺术》.

上一篇:排污权抵押制度研究下一篇:英语阅读训练的“三路优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