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育有效提问论文

2024-04-24

幼儿教育有效提问论文(精选9篇)

篇1:幼儿教育有效提问论文

注重课堂提问 促进有效教学

刘 俊(江苏省宜兴市官林高级中学 214251)

摘要:课堂提问是进行思维和语言训练、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教师贯彻教学意图,沟通师生情感,获取信息反馈的一种重要手段,是教学艺术的综合反映。在素质教育理念日益深入人心的今天,在新课程理念的推动下,教学需要紧跟着时代的步伐。课堂提问要能多角度、深层次地调动学生主动思维,使教与学的双边活动达到一种和谐的交流状态。信息技术课堂提问应遵循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思维发展规律、心理发展规律、信息技术学科特点及其教学规律。

关键词:课堂 提问 层次 艺术

一、课堂提问的问题需要进行精心设计

尊重学生,平视学生,使得师生处于平等的地位,才能使学生亲其师,进而信其道,有利于在课堂上实现师生互动,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每个学生都是鲜活的个体,有被教师尊重的权利。如果教师自持知识渊博,阅历丰富,而轻视学生的能力;那么这样的教师提问,学生不敢回答,害怕答错,而小心地等着教师说出答案。这么的课堂提高没有多少效果。所以信息技术课堂提问一定要站在学生立场,精心设计,平等地对待学生,尊重学生认知规律。

在教学过程中,课堂提问特别要注意一些细节。例如,有些教师往往边向讲台上走,边听身后学生的发言,也就是说背对着发言者;也有些教师问学生问题,不看学生而看他处。其实这些是不尊重发言者的表现。尊重学生要贯彻始终,落实到每一个小细节,尊重学生的见解,积极地启发和热情的鼓励学生敢想、敢说、敢做,不唯书、不唯师,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不断提高其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

二、课堂提问要营造一种和谐愉快的气氛

古语云: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教师所提问题必须是学生应该知道的,那些超出学生应知范围的问题,教师课堂上最好不要提问.否则,学生回答不上来,当众出“丑”,教师尴尬,课堂气氛受到影响。对于那些课堂上不专心听讲的学生,教师有意“亮相”,最好也不要采取这种方法。教师应该提一些学生需要掌握的或是所学知识的拓宽问题,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把教学引向深入。高中信息技术中刚学习网络搜索时,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学生很容易回答。如果一开始就问网络搜索的基本原理,学生基本上回答不上来。

三、课堂提问要有层次性

“任何事物越是有序化,其效能就越高。”系统论中的重要原理。学生认知结构的形成有一个“序”——由已知到未知,由少到多,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即由认识的低层次向认识的高层次过渡和发展,所以课堂提问也必须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步步深入,把学生的思维一步一个台阶地引向认知的新高度,最终才能达到“跳起来摘桃子”的理想境界。为使学生能顺利的回答问题,教师要提供学生必要的智力背景,亦情景,给学生创造一定的作答条件。或做知识铺垫;或启迪学生根据已知的去开拓未知的;或进行示范讲解,教师“举一”,令学生“反三”,实现学习的迁移。这样给学生一个“支点”,让他们用“杠杆”把“地球翻转过来”。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提供智力背景,是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内容,也给教师和学生发挥创造性提供了广阔天地。

四、课堂提问要有驱动性

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的认识是从不全面、不深刻,甚至常出谬误的多次反复中逐步发展起来的。误区设问就是根据教学中学生易错易漏的知识内容、难以掌握的基本技能等地方预设陷阱,让学生预先体验错误,这样可以杜绝或少犯同样的错误。教师提问的语气要有诱发驱动。有些提问,教师对象明确,层次处理得适当,但学生还是回答不上来。有的教师认为,学生回答不上所提问题,就是没掌握知识。其实不然。有些学生对教师所提问题,一时理解不够,不能正确回答,又不敢回答,故而回答不出来。这时教师通过自己创造的问句、语气、表情、手势等各种因素来诱发学生的内部因素,调动其思维的自觉性和主动性,发挥记忆力、想象力、创造力,使他们积极地活跃起来,深入到问题的探究中去。豁然开朗地回答出教师所提问题。所以说教师的提问,只有真正为学生内化,使之主动地思考,并在思考中得到锻炼和提高,才具有“问”的价值和效果。否则,就会造成“疑”而不想“问”或“问”而不得“疑”的消极影响。

五、课堂提问要有艺术性

教师提问的艺术性,是学生能否回答问题,愿意回答问题,是否回答问题的关键所在,是课堂气氛活跃,学生积极性高涨的一个前提。首先教师提问的语言应有亲切感。如“请你回答一个问题好吗?”“你能帮我解决这个问题吗?”“啊,你看起来胸有成竹,你告诉大家你的想法吧?”“你看,我遇到麻烦了,你来告诉我为什么会这样了?”等等,语言、语调变化可以营造不同的气氛,学生会表现出不同的行动。其次,教师提问的语言应有幽默感,幽默给人以一种轻松,幽默给人以一种兴奋。学生在教师创造的轻松环境中,主动参与,能够把问题回答得更趋于理想。再次,教师提问的语言应有激发感,注意提问的清晰与连贯、停顿与速度、指导与分配、提示与探询。教师在提问的时候要仔细斟酌提问的语言,问题该如何问才能引起学生的注意,达到“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效果。提问的语言应注意亲切柔和,避免死板生硬。要以与学生一起思考的心情提问题,不要用强制回答的语气和态度。可以常用“我们也来试试,好吗?”“相信大家一定会有独特的想法”等类似的语言来激励学生。这就要求教师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伙伴,学习的合作者来对待。有时还可变顺向提问为逆向提问等方法。通过各种有效途径让大家有信心回答这类问题,鼓励学生,让他们有回答问题的信心。只要有信心,才能有动力,回答问题的积极性才能高。

六、课堂提问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

教师要尽可能多站在学生的旁边和中间,而不是站在他们的对面,要让学生自然地把教师当作交流的伙伴;注意自己的表情,语气和手势,要注意倾听,纠正补充,但还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适时适度地评价要以鼓励为主。正如一位教育家说过的“鼓励对人类而言,犹如阳光一样,没有阳光就难以生存。”同时教师的提问要尽量避免使学生感到“山穷水尽疑无路”,教师可超前性追问或再次递进提问,让学生感到“柳暗花明又一村”。要给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品尝成功的喜悦,营造宽松和谐的氛围,让每个学生有话想说,有话能说,有话尽说。

教学相长,教学是一种双边活动,不是教师的独角戏,主体是学生。教师更多的时候应该是一个总导演,设计规划整个课堂的如何引导、如何设疑、如何提问、如何解决问题、如何把握课堂节奏、如何体现新课改理念下的素质教育。教师一味地讲,一个劲地提问题往往使学生陷入被动,压抑学生的创造性和批判性思维,把学生局限于唯书为是的文化氛围里。所以课堂提问不应该是一种简单的问答式,而应是师生间的平等、民主的对话交流答疑来解决问题。设计出开放性多维性问题,突破常规提出创新。综上所述,课堂提问已不仅仅是一种教学的手段,而应是一门艺术,一种融设问、引探、研究、质疑于一体的形象化的教学修养和气质。

孔子云:“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的设疑置问本身就是一种启发和诱导,适时、适当、适度的提问不仅可以逐步开掘课堂教学内容、发展学生思维能力,而且可以展示教师的教学艺术,显现教师的教学魅力。课堂提问是一种经常使用的教学手段和形式,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信息的双向交流。加强课堂提问的艺术性十分重要。如果能够在教学中科学地设计并进行课堂提问,就可及时唤起学生的注意,创造积极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优化课堂结构,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从而展示教师的教学艺术,显示教师的教学魅力。

篇2:幼儿教育有效提问论文

大部分教师喜欢用提问这种方式来活跃课堂氛围,一般的模式为:学生朗读―教师指导―教师提问―学生解答―教师追问―教师总结。经过这样的设计学生的思维可以得到有效的训练。这种模式看上去比较清析完整,但是如果仔细研究就会发现这些问题就显得琐碎、肤浅,问题的提出太过于表面化直接化,就会糊弄了学

生糊弄了自己的课堂。那么如何在有限的课堂时间中进行有效提问呢?笔者认为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多提有利于探究的问题

我们的老师在多数的提问中,总爱提一些记忆方面的问题,只是要求学生在书本上直接找出或者直接能回忆出来的问题。然而只有很少的老师去要求学生做一些很深的思维活动,这样就造成了问题提的虽然不少,但是真正有高质量的提问是少之又少。所以我在进行语文教学的时总是关注问题的提出,在备课的时候反复研究和设计问题的探究性,只有这样才能更好的启发学生潜在的思维。所以老师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问题要带有鼓励性。这样学生就会非常活跃的积极参与进来,从而把课堂的教学层层深入,达到最高潮。而我们强调的积极参与不需要根据教师的指导和课文的叙述而言的,是要通过学生和教师主动积极的探讨、思考而后的一种问题和解决方案。

2、问题带有开放性。所谓的开放性问题要面向所有的学生所有的听课的教师,可以允许学生进行多种多样的的回答和解释,一旦在课堂上发生教师瞠目结舌的情况,允许学生自由的表述自己的观点,允许学生对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和辩解。最终取得一致观点,即便不一致,也要把问题放在课外。在我的课堂上我常常设计这样的问题:你认为该怎么做呢?你会怎么想呢?你认为下面会发生什么呢?你是如何看待这有个问题的呢?等等

3、问题带有逻辑性。这种逻辑要带有一定的梯度、深度、广度等。要有一定的层次性,互相衔接呼应等。这样学生回答起来才能有理有据,层层深入。

4、问题带有点拨性。我们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指导性、启发性。从问题的侧面或者深入面探讨问题的根源,使得学生能够从深层次思考从而激发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和激情,形成自己问题的独特风格。问题的提出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潜能,从而使教师的问题辅助课堂的教学。

二 及时强化学生的答问

对学生的回答教师要积极的给予强化,而这种手段也是教师最经常使用的,这样学生会有一种成就感,实现自我的情感价值。如果能够在课堂上积极的强化学生的答案,也能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探讨中来。教师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强化:可以语言强化,主要的手段是对学生的回答后进行口头肯定,在评价回答的问题的过程中,可以用一些最简洁语言来评价,比如:“还可以”、“不错”、“好多了”等,对学生是一种积极的肯定,及时的称赞,从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语言强化也可以吸收学生的观点,教师可以把学生的观点吸收进来加入到自己的教学中去,并且对学生的观点进行解释和强调,使得学生的观点清晰,从而引起其他学生的关注。语言的强调还表现在及时的鼓励学生,给学生鼓励。鼓励和表扬是两回事。表扬是一种积极的肯定和赞扬,而鼓励是一种及时的调整学生回答问题的方法法式和回答的程度。对回答稍有差错的学生要及时的鼓励以增加下次回答问题的信心。常用的语言有:“要加油”“再努力”“如果再深入一点就好了”等等。俗话说过犹不及,如果回答问题的确很不好,那么教师的鼓励和赞扬就会起到反作用,那样就违法了课堂教学的本质。当然也可以不用语言强化,比如一些肢体语言。在课堂、演讲的时候表现的最为突出。通过目光、身体的倾斜、变换的手势、面部的表情等都可以向学生传递问答的结果以及对他们问答的肯定和否定。每个学生都希望老师有一双会说话的眼睛,眼睛是心灵的窗户,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通过各种目光进行心灵的交汇和交流。

三 问题提出要有指定性

教师在提问的时候要面向全班学生,问题的提出要合理的分配。也就是说,教师在提问的时候要有针对性,哪些人回答什么深度的问题,问题一定要有指向性,可以直接点名某些学生回答,也可以面向全班同学寻求答案。比如“XX回答问题”、“大家共同回答这个问题”、“这个问题由这个小组来回答”。就这个月合理的分配问题的答问对象,在实际教学的中的往往这种问答的倾向性是根据老师的个人情况和喜好来决定的,思辨性的.问题倾向于男孩子,表述性的问题倾向于女孩子,有点深度的问题倾向于成绩较好的学生,反之,倾向于成绩稍微次点的学生。我上课的时候经常走在路的中间,但是总是不由自主的倾向于路的右边的学生,而有时候也喜欢让学生围着自己形成一个半圆进行提问。一般有经验的老师总是全面撒网,重点捕鱼。有的教师更喜欢面向前面的几排提问,眼神也是投射到前几排的学生身上,有的喜欢面向中间几排提问,有的干脆站在后面几排,这些偏颇的提问总是有一个弊端,会引起学生不满的情绪,认为老师有所偏爱,势必造成不公平的现象,那样会直接打击学生的信心和积极性,只要不引起学生的消极的抵抗情绪这样的提问无可厚非。所以教师在提问的时候要注意无意识的“不公平”性。有些懒散的学生趁机不愿意参与课堂的探讨,躲在教师的盲区中,一些学生就会脱离课堂的教学,造成提问的有效性直接降低。

为此要遵循三个原则:

1、多鼓励。就是多多鼓励那些想活着试着回答问题的学生。

2、多支持。就是多多支持那些成绩有些偏差的学生。

3、多肯定。就是要多多肯定和重视那些对问题的回答很精彩的学生。遵循了这三个原则对语文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会有直接和很大的帮助。

篇3:幼儿教育有效提问论文

1.问题过于简单、老套,缺乏思维的价值

如“是不是?”“对不对?”不需要思索,只是机械地回答“是”或“不是”,造成孩子思维局限性和片面性,导致活动枯燥、乏味。教师受长期的传统影响,仍以知识的传授者自居,忽视了幼儿在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幼儿只能跟着教师的思路,被动思考。

2.提问宽泛笼统,幼儿无从回答

教师急于让幼儿马上能领会作品,于是,在幼儿刚接触了作品后就问“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幼儿的概括能力较弱,如果没有对作品进行分析和理解,根本不能说出作品的主题思想。对上面的问题便会无所适从,不知从何说起。

3.问题本身存在问题,没有围绕作品的重、难点展开,缺乏目的性,偏离了作品中心

原因在于教师没有对作品做深刻剖析,不理解作品的真正内涵,自己都不清楚这些提问是为了解决什么问题,使问题无关紧要,不能为幼儿很好地理解作品而服务。

二、有效提问的作用

教师设计提问好坏与否,直接影响幼儿对语言活动的兴趣。巧妙发问,首先能促进幼儿主动学习、进而激发幼儿的创造积极性,满足幼儿的不同心理需求。

1.阅读贵在“悦”读

幼儿对文学作品的理解能力有限,思考问题方式比较单一,不能很好地把握作品内涵。教师如能从幼儿年龄、兴趣和已有经验着手,和幼儿边读边提问,将幼儿的直接经验与文学作品所展示的间接经验融为一体,寻找故事线索,逐步看懂图片的意思,理解文学作品寓意,从原有经验出发,幼儿能充分感受阅读的乐趣,从而产生“悦”读的良性循环。

2.开启智慧之门

有问题才会有思考,有思考才能解决问题。好的提问,能激活幼儿的思维,促使其积极主动地去寻找问题的答案。故事开头要抓住了孩子的好奇心,便自然而然地讲述开了。幼儿的学习是一个主动建构的过程,教师不可能替代但却能对其施加强有力的影响。当一个问题提出后,教师应不断鼓励幼儿积极开动脑筋,大胆回答问题,并对答案进行肯定。

3.画龙点睛之笔

作为幼儿的语言活动,教师的提问是必不可少的。每一个有效提问都应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作品内容精心设计的,教师要有计划、有针对、有启发、有递进地提出问题。在一个自由、宽松的听说环境和氛围中,幼儿仔细倾听,同时积极地从大脑中搜寻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通过语言来表达、交流,激发其主动参与的愿望,使他们“想说、敢说、爱说、有机会说,并得到积极应答的环境”,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三、一石激起千层浪

教师提问的有效性,不仅能将教学活动逐步引向深入,还有助于引发幼儿思考与学习的主动性。教师的提问是技术,更是艺术。““问题提得好,好像一颗石子投入平静的水面,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善教者必善问,引导之法,贵在善问”。针对目前教师提问的现状,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方法:

1.提问遵循三大特点

教师拿到文学作品后应反复阅读作品,深刻理解作品内涵,剖析作品的重难点,并且选择提出问题的恰当时机。

(1)提问的适宜性和明确性

教师对提问的目的应该明确,突出重点,层次清晰。提问应紧扣文学作品教学的目标、重点、难点,抓住作品的线索,由浅入深,逐层深入展开,引导幼儿细致地观察。

(2)提问的针对性和启发性

教师提问的目的是帮助幼儿理解重点,化解难点,因此选择的提问要准确到位,有助于针对教学重点,突破难点,有助于教学活动的深入开展。在语言活动中,要减少不必要的问题。有启发性的问题能让幼儿观察图片后抓住主题线索,展开积极的思维。

(3)提问对象的普遍性和典型性

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针对文学作品的重、难点设计问题,更要考虑普遍性,能让多数幼儿通过这些问题理解和掌握作品,让多数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和体验来答题。

2.提问方式多元化

提问方式是引起幼儿兴趣的关键。重复单一的提问,只会让幼儿感到枯燥乏味,提不起想说的愿望。提问的形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1)探究性提问

即为了寻求事件的原因而提出的问题,如“为什么?”“怎么会这样呢?”摒弃在文学作品教育活动中套式化的提问,剖析故事内容,理解作品时多问为什么。启发幼儿通过想象、猜测,大胆地说出自己对事件原因的看法。

(2)假设性提问

即反其道而行之,从相反的方面作出假设性问题,“如果……会……”引导幼儿从另一个角度来考虑,使幼儿在广阔的天地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引导幼儿做深入推想并讨论,按照幼儿的意愿假想某种情景和结果,大大提高幼儿的想象力。

(3)开放式提问

这类问题没有唯一的标准答案,只要幼儿积极地进行思考,符合情理的回答都可以。这样的问题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并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幼儿的拓展思维都得到提高。

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如何提高提问技巧,通过提问让幼儿主动学习,以此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将是我们一直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在实践中,要针对幼儿的表现,及时地反思,考虑提问的有效性,从而不断地更新教育思想,调整教育行为,更好地把问题引入语言活动中,优化提问行为,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体!

摘要:提问是语言活动中教师与幼儿之间最直接、最常用的一种交流方式。一个精准的提问能帮助幼儿理解作品的内容,更能充分调动幼儿主动学习,从而影响他们对语言活动的兴趣。从以上现状着手,提出一些提高语言活动中提问有效性的策略,意图优化提问质量,体现幼儿主动学习,有效地把握主体性教育。

篇4:论如何有效解答幼儿提问

【关键词】幼儿教育 提问 解答

【中图分类号】G6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5)06-0004-02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社会对幼儿教育极其的重视。在幼儿教育阶段,如何使幼儿教育能够达到最佳的效果,如何使教师能够更有效的把握和控制幼儿教育的提问环节,是十分值得研究的问题。

1.有效解答幼儿提问的方式

1.1采用适合幼儿理解的方式进行回答

幼儿正处在身心成长的阶段,可能较难理解成人回答的标准答案。而在这种情况下,想要有效进行幼儿提问的解答,就要采用适合幼儿理解的方式进行问题的回答。具体来说,就是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认知是通过感知的,所以成人可以带领幼儿进行事物的感知,从而回答幼儿的提问。例如,在幼儿提出“青蛙怎么叫”的问题时,成人就可以引导幼儿进行实验观察,从而使幼儿发现青蛙在发出声音时的肚囊变化。而在此基础之上,成人则可以有效的进行这一问题的解释。又例如,有一天,父母带着孩子们去看幼儿园的花花草草。这时小明问:“老师,花为什么会开?”教师把问题抛回给孩子们:“小朋友,你们说说花为什么会开呢?”

小宝说:“她睡醒了,想看看太阳。”琪琪说:“她想和小朋友比一比,看谁穿得漂亮。”多多说:“她一伸懒腰,就把花骨朵儿顶开了!”教师笑着说:“花特别懂事,她知道小朋友都喜欢她,就仰起笑脸,笑了!”孩子们都看着教师笑了,他们不知道教师原来想的回答:“花开了,是因为春天来了。”但是教师并没有急于说出答案。

1.2采用启发幼儿的方法进行回答

为了有效的进行幼儿提问的解答,成人还可以采用启发式的方法进行问题的回答。而在幼儿能够自己寻求答案的情况下,成人则可以更加有效的帮助幼儿理解问题的答案。比如,在幼儿提出“树叶会不会动”的问题时,成人可以将树枝固定后,向幼儿提出同一问题。而在这种情况下,幼儿则会自己理解这一问题。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启发幼儿进行问题答案的探索时,成人要保证幼儿能够自由的进行想象力的发挥,而并非是一味要求幼儿回答出准确的答案。此外,在幼儿完成一个问题的探索时,成人还可以带领幼儿进行相关事物的探索,从而进行幼儿探索能力的培养。

1.3采用互问互答的方式进行回答

在进行幼儿提问的解答时,为了更好的帮助幼儿进行理解,还可以采用互问互答的方式进行问题的回答。具体来说,就是通过让其他幼儿进行问题的回答,从而使幼儿理解该种问题。而之所以能够采用这种方式进行问题的回答,是因为幼儿之间的语言交流更加方便,也更加易于理解。例如,在幼儿提出“为什么彩虹是彩色的”的问题时,成人就可以让其他知道答案的幼儿回答。而在幼儿回答完之后,成人还要进行补充解释,并使幼儿通过互动交流而真正的进行问题的理解。而这样一来,回答问题和提出问题的幼儿都能得到思考,从而更好的进行问题的理解。

1.4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进行回答

在一些情况下,幼儿提出的问题往往会涉及到较为深奥的知识。而在这种情况下,成人可能很难使幼儿理解问题的答案。所以,成人就需要采用转移注意力的方式进行问题的解答。例如,在幼儿提出“为什么太阳一直在天上”的问题时,成人想要回答这一问题必将会涉及到抽象的物理科学。所以,成人需要在尊重幼儿的同时,回答出能够转移幼儿注意力的答案。比如,成人可以回答“太阳与地球一样,都不会掉下来,并且需要为我们带来更多的光明”。而这样一来,不仅可以使幼儿获得更多的知识,还可以引导幼儿避开难以理解的问题。

2.教师在幼儿回答的时候注重的几个环节

2.1注意追问环节

教师的回应方法直接影响到了幼儿学习的兴趣和学习的欲望,适当的追问不仅可以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还能启迪他们的思维和想象,引导幼儿探索和创新。

2.2注意商议环节

有的时候当幼儿回答错误的时候,应该怎么办呢?教师的回答总是很直接“不对”,这种方式不利于幼儿的发展,但是总是不知道如何处理。教师应该能够与幼儿进行共同商议,帮助他们来解决相关问题。

2.3注重对学生的欣赏

欣赏的眼光能够使教师采用更加独特的视角来看待世界。当幼儿在活动中遇到困难、出现困难需要教师帮助的时候,教师可以通过欣赏的回应方式来帮助学生解决困惑。

对于回应幼儿这一点,教师要耐心聆听孩子的倾诉,分析孩子原有的生活经验,用欣赏去顺应他们的思路,使孩子得到应有的发展。

參考文献:

[1]何亚柳.科学领域中幼儿提问的特点及教师回应策略[J].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03).

[2]熊灿灿.在科学领域活动中如何激发幼儿提问[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4(04).

[3]王菲.早期阅读课程中幼儿提问能力的培养[J].文学教育(中),2013(01).

篇5:幼儿教育有效提问论文

课堂提问要使全班幼儿都能参与思考,但不同幼儿学习基础不同,理解能力不同,思维方式有差异,所以教师提出的问题应符合不同认知水平的,能满足不同层次幼儿的要求。无论哪个班,都存在“中间大,两头小”的现象——中等生占绝大多数。因此,设计课堂提问时,要以中上等学生水平为主,在此基础上将某些问题作一些深化,某些问题分层次,以便在课堂中向这些幼儿提出。总之应尽量使每个幼儿都有回答的机会,都能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例如:科学活动《光滑的玻璃制品》,所设计的提问“看看桌子上的东西,找找哪些是玻璃做的?是干什么用的?”这是针对能力较弱的幼儿;“你还知道哪些是玻璃做的?是干什么用的?”“你们摸摸、看看这些玻璃制品,它们是怎样的?”是针对大多数幼儿的:对能力教强的幼儿可以问他们“我们来看看、摸摸,比较一下,玻璃制品和我们认识的塑料制品有什么一样或不一样的地方?”

2、提问后应给予幼儿一定待答时间。

篇6:课堂提问有效性论文

文笔小学 张玲丽 课堂提问是一种常用方法,其目的是使学生产生疑问,积极思维,充分调动学生的观察、思维想象等能力,并能有效地培养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意识,同时教师可以从中发现问题,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课堂提问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启发学生思维。一.如何有效地提问

我们在日常教学活动中应该怎样做才能达到提问的有效性?怎样的有效提问才能真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下面我就谈几点粗浅的想法。

(一)有效的提问应情境化、动态化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习动机中最活跃的因素,尤其对少年儿童来说,没有兴趣的学习是一种苦役,很难相象,当他对学习毫无兴趣时,能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而数学知识的呈现又是抽象的、静态的,甚至是枯燥的,因此有效的课堂提问要善于创设情境,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

(二)有效的提问要有科学性和针对性 课堂提问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即教师首先应对教材进行分析,把握教材的重难点,并以此作为设计问题的依据,使设计的问题既明确易懂无歧义,又能突出知识的重难点。同时课堂提问还必须针对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找准问题的切入点,既不能太难或太易,问题太易会使学生提不起数学的兴趣,问题太难会使学生失去信心,久而久之,会打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有效的提问内容要有启发性

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缺少启发性的提问是蹩脚的提问。因此,教师所设计问题要能够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去探索、去发现。提问要能引导学生到思维的“王国”中去遨游探索,使他们受到有力的思维训练。要把教材知识点本身的矛盾与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矛盾当作提问设计的突破口,让学生不但了解是“什么”,而且能发现“为什么”。同时,还要适当设计一些多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的问题,强化学生的思维训练,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比如,教学应用题:“大丰粮店运进大米 40 吨,运进面粉的吨数是大米的 3 倍,运进大米和面粉一共有多少吨?”教师可作启发性提问:要求的面粉和大米一共有多少吨,需要具备哪些条件?解决问题的关键是什么?通过这些有序的启发,引导学生抓住数量关系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四)有效的提问内容要难易适度 教师在设计问题时,要根据具体内容,结合具体对象,进行具体筹划,提出难易适度的问题来,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对于提问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把问题提在学生的“现实发展区”,学生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得到问题的答案,不仅无助与学生思维能力的锻炼,而且会导致学生养成浅尝辄止的不良习惯。提的问题太难,学生经过努力仍百思不解,也只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教师要把问题提得比学生的现实发展水平略高一些,使他们“跳一跳能把果子摘”,把“最近发展区”转化成“现实发展区”,学生的知识和能力就能得到发展,教师的提问才会产生较好的效果。

(五)有效的提问需要有效的评价

教师提问之后一定要对学生的回答做出适当的评价。教师的评价极为重要,它能保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从而以积极主动的心态投入到新一轮的学习中去。

有效评价分两种:一种是肯定性的、激励性的;一种是否定性的。对回答正确又有独到见解的学生,教师当然应该充分肯定,还应给予必要的赞扬。而对于回答不够全面的同学,师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并进一步启发学生全面考虑问题。而对于回答错误的学生,师在不伤学生自尊心的前提下,应明确指出其不正确,并进一步启发这些学生的思维,给他们再一次站起来回答的勇气,而不能摸棱两可,一味地表扬和迁就学生,对学生出现的错误,不敢面对、不敢批评。教师应注意将激励性评价和否定性评价有机结合起来,注意方法和方式,以关心、爱护和理解学生为出发点,达到有效提问后的有效评价。二.

如何提高课堂的有效性

(一)准确把握提问时机

提问可以在单位教学时间内任何时刻进行,但不同时刻的提问所取得的效果是不尽相同的,也就是说,提问存在着一个最佳时间的选择问题,在一个完整的单位教学时间内,只有少数几个瞬间时刻是提问的最佳时间。教师必须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学生的表情和反馈信息,及时抓住这些最佳时刻。一般来讲,教师提问有课前复习提问、导入新课的提问、课间引导启发学生思考的提问和课后总结性提问。要善于运用探询的方法帮助学生更深入地思考,给出更完整的答案,要运用追问、解释等帮助学生回答,最终达到满意的效果。

(二)合理安排提问对象

有问必有答,教师提出问题必要有学生回答。不同的答问对象又会产生不同的答问效果。教学中教师要注意全面了解各个学生的知识基础、能力水平和个别差异,对全班学生的情况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针对不同问题和每个学生的实际,合理选择答问对象,安排答问顺序。在教学中,教师不要先提名再提问,或按一定次序轮流发问,比如按座位号或按点名册上的学号,这样会使其他学生产生“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心理;不要形成教师与学生“一对一”的问答场面或总叫成绩好的学生回答,这样会使其他学生产生消极情绪;也不要总叫“差生”回答,这样会花去很多时间,也会使教学节奏松弛。教师提问要面向全体,一般情况教师可以先叫中等学生回答,并提醒全班学生尤其是“差生”要认真听,等中等生答的八九不离十或答的差不多了,可以让好的学生补充回答,也可以试着叫“差生”,让他们逐步提高。教师应设计好不同层次的问题,把提问的机会要平均分配给每一个学生,这样才能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三)灵活应用提问技巧

课堂提问是数学课堂教学的核心,当你设计好了提问内容,把握好了提问时机,选择好了提问对象,那么,万事俱备,只欠东风了,而这东风就是提问技巧,我们要做到:提问形式多样化,提问语言要明确,提问态度要自然亲切,有效处理提问结果。

篇7:初中英语有效提问课堂教学论文

一、初中英语课堂中有效提问的策略

1.课堂提问要充满了“激趣性”

兴趣是我们学习中的最好的老师,兴趣教学也是新课改的重要要求,因此在初中英语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出一些有助于学生思考的问题,这样就可以使得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并且通过提问使学生的注意力始终在教师提出的问题上,这样就可以提高学生的上课的积极性,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

2.课堂提问应该有效地指向教学目标

一堂课的进行首先便是要确立课堂的教学目标,只有确立好了课堂目标,教师才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认知结构进行提问,然后学生才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有效的思考。因此要想确立好提问的目标,教师就要不断地钻研教材,从而有效地统筹全局,掌握整个课堂的教学节奏,从而提升教师的提问质量。例如,初中学生在学习现代时的语法时,教师就应该不断地钻研我们的生活中有哪些动作符合这个时态,哪些问题更加的符合学生的思维逻辑、认知结构。并且在提问式教学中还要做好不同的对比,这样就可以通过对比让学生多方位的感知现代时的特点,从而让学生掌握这个时态。当然在课前教师就应该细致的备好课,只有这样教师才可以在课堂上掌握教学的节奏,促进有效地提问。

3.提问机会要均等

我们知道初中生正处于叛逆时期,因此他们的情感是细腻的、心思是敏感的,我们教师在英语课堂上提问时一定要注重公平、平等。只有不断地呵护好学生的自尊心,学生才可以积极地配合教师进行有效地课堂互动。在我们的`英语教学中,由于是集体教学因此教师非常的容易忽略课堂上一些不爱回答问题的学生,这样就容易导致课堂上的部分学生根本参与不到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英语的学习并没有好处。

4.教师进行提问时应该用支持和鼓励的态度

新课改要求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确立学生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因此要有效的进行提问就要求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采取支持和鼓励的态度,这样就有助于学生畅所欲言,充分的表达自己的观点,促进整个课堂气氛的活跃。例如,教师在提问的过程中要尽量的采用:“Wouldyoupleasetellus…?”、“Wouldyouliketo…?”、“MayIaskyou…?“等委婉而友好的语气。对于回答得好的学生,可以用“Welldone!”、“Verygood!”等鼓励学生再接再厉。对于回答不出或回答错误的学生,可以用“Itdoesn’tmatter.”、“Tryitagain.”等消除学生的自卑和恐惧心理,使学生树立起信心。师者,所以传到授业解惑也。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备好课的同时不断地积累课堂经验,从而整体上把握学生的思想动态,通过有效的提问以及合适的语言等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真正的做到师者的职责。

二、结语

篇8:幼儿教育有效提问论文

一、有效提问的概念描述

纵观教育界和学术界对有效提问的概念界定可知,有效提问,是指按照一定的教学目标和教学任务,通过一些诸如情境创设等教学方法,在具体的情境中设问、提问。这里的设问,要是教学前精心设计和策划,要有针对性和启发性,才能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提高思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有效提问的策略

新课程改革倡导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目标,这就要求师生注重对话和互动,在对话和互动中实现交流和理解,从而促进学生获得成长。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进行有效提问,正是对新课程三维目标这一理念的体现。因此,幼师应注重对如何进行有效提问开展研究和学习,对有效提问的策略进行探索和总结。根据多年教学经历,笔者总结出以下几条有关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策略。

(一)从思想上转变教学理念

教学活动的理论依据主要来自教学理念,教学理念是开展教学活动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作为幼师,我们应首先从思想上转变自身的教学理念,回到“提问”这个切入点上,就需要树立“有效提问”的教学理念。转变教学理念,做到提问的有效,就需要从学情出发,分析学生的特点,精心设计问题,注重师生互动和营造一种和谐、轻松、活泼和生动的教学氛围,从而让幼儿能够积极思考,畅所欲言。

(二)抓住关键点来有序提问

在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抓住关键点来有序提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点”;二是“序”。

抓住关键点,着重体现在新旧知识的联系处、语言学习的重难点、幼儿思维转折处、幼儿疑问处等。其一,“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指出了对新旧知识进行联系的重要作用,这就要求幼师要对这一联系处具有敏锐的洞察力和执行力,在这一处进行提问,将有利于幼儿不仅构建知识之间的联系,还能对知识形成一个全面的认识。其二,语言学习的重难点是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关键处,抓关键,核心和重要也在于此。这就要求幼师要善于在重难点处设问和提问,引导学生有序思考。其三,思维总是要受到生活和个人经历的影响,这对“入世较浅”的幼儿来说,无疑是难以掌握的。因此,幼师应及时捕捉幼儿在思维转折的一瞬间,在这一瞬间巧妙设问,从而让幼儿实现思维的顺利、有序转变。其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幼儿有疑问,幼师要善于根据幼儿的表情等各种反应及时给幼儿回答、解惑,从而实现语言教育的间接提问。

有了“点”,还需要“序”来加以引导。“序”的引导要求教师掌握掘进式、拱月式、发散式等一序列推荐教学提问的方法,“教无定法, 贵在得法”,这里不再予以详述,无论采用什么顺序和方法,只要幼师能准确抓住关键点来进行有序设问、提问,即可。

(三)注重课堂提问的层次性

在语言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关注到不同能力水平的幼儿,为其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例如:语言活动“小花籽找朋友”,可以按幼儿能力低、中、高三个不同层次来设计提问。比如比较简单的问题“小花籽在寻找快乐的路上都遇见了谁?”只要是注意倾听的幼儿,这个问题一般都可以回答出来,所以就请平时比较胆小、不爱表现自己的幼儿来回答;而需要探讨性、发散性的问题如“如果你是小花籽,你会怎样去寻找快乐?”我就请表达能力较强的幼儿来回答;需要归纳、总结类的问题,如:“你来说说你身边的快乐有哪些?”我则请理解能力强的幼儿来回答,在这样低、中、高三个不同层次的提问中尽量使每一个幼儿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四)注重课后的反思和总结

教师在课堂教学后,一定要多问自己几个问题,认真反思教学过程及效果,通过评估利弊得失,增长教学经验,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师专业素质。教学反思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手段。教学实践使教师累积经验,自我反思,让教师加速成长。教师的反思能力就是学习能力,从自己的教师实践中学习的能力,教师反思是一个没有终结的过程,是挖掘教师潜能、发挥教师智慧的过程,当教师从“回溯性”反思转变为“改进性”反思时,教师的教学水平就上升了一个层次。

三、结语

提问虽只属于语言教育活动中的一种教学方式和手段,其中却蕴涵了大学问,用得好就事半功倍,反之则事倍功半。幼儿教师要不断强化提问意识,优化提问设计的策略,让提问能发挥出更大的教育作用。

摘要:提问,一直是幼儿语言教育活动中的一个重要主题,一个有效的提问可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提高幼儿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从而高效地提升幼儿获取语言的能力。目前,教师在幼儿的语言教育活动中提问,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结合教学经验,本文总结出了几条有关幼儿语言教育活动的策略,以供参考。

篇9:幼儿语言教育中的有效提问

关键词:幼儿语言教育;有效提问;问题

中图分类号:G61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5)03-0150-01

幼儿园中教师所组织的活动,多半是通过语言来完成的。在幼儿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如何运用语言是非常重要的。而在所有的语言运用中,提问是至关重要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提问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科学的提问能激发幼儿的活动兴趣、启发想象思维、引导操作实践,促使幼儿思维和创造力的发展,收到预定的教学效果。但是不合理的提问不仅达不到预期目的,反而会抑制幼儿思维积极性和创造性。”因此,在幼儿教学中必须注重提问的艺术,将合理、适当的提问贯穿教学之中。

一、提问什么样的问题

在实际工作中,教师经常会问幼儿“这个故事里有谁?”“他们在干什么?”等一些寻求固定答案的问题,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怕幼儿的回答离题太远或一次就把老师后面的问题都回答出来,使活动无法进行。二是怕幼儿纪律混乱,影响教学活动的效果。三是怕打乱老师的设计思路,使活动无法收场。[??由于这些原因,使得教学过程完全控制在教师的手中,教师为了能够较为顺利地开展教学,试图获取统一的答案,而这对于幼儿的自由发展是非常不利的。应该怎么样来提问呢?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第一,问散发点,引发幼儿的想象。引发探索讨论的提问,即发散性设问应能激发幼儿的思维,使幼儿在相互讨论中得出多种答案,这种问题主要是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自己的观点,展开热烈的讨论。对同一问题,教师引导幼儿从多方面、多途径去思考,纵横联系所学知识,以求问题灵活解决的方法。如“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小鸭子为什么难为情地低下头”等这类问题,能促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积极思考,使他们有话可说。如果问“小鸡可以游泳吗?”、“小鸡可以捉鱼吗?”等问题,则不能激发幼儿的想象力。教师应抓住作品中有利于幼儿想象的因素对幼儿提出问题,引导幼儿积极思考、扩散想象。这种问题往往没有现成的答案,它需要幼儿暂时摆脱文学作品原有的情节束缚,按照自己的生活经验和合理想象,多角度地回答问题。

第二,抓住幼儿认知的“关键点”,问重点问题。教师要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和幼儿的认知水平,把教材劃分为若干个问题,找准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发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幼儿主动去理解内容,迁移经验。重点是幼儿应该掌握的内容,因此对重点要反复设计提问的问题、词语设问,使幼儿理解和掌握重点,从而保持思维的条理性、连续性和稳定性,并为幼儿进而解答一些相关问题奠定基础。

二、如何提问问题?

教师不仅要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而不是诸如“好不好”“是不是”这样的封闭性问题。同时,教师还要掌握好问题提问的方式,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幼儿的积极思维,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第一,循序渐进地提问。初问浅显,幼儿正确回答后,再逐步加深,逐步一般化、抽象化,逐渐达到预计的目的,这是幼儿园目前经常采用的方法;另一种是渐退式问句系列:开始提出一个较抽象较一般的问题,以引起悬念和产生整体印象,当幼儿不能正确回答时,再逐步具体化,直到幼儿做出正确回答。后一种在幼儿园教学中运用得较少。必须采取循序渐进的提问方式,否则提出一个问题就让幼儿望而生畏,失去学习的兴趣。

第二,师生双向提问。双向提问是教师与幼儿相互提问的一种学习方法,即鼓励幼儿在语言活动中向教师及其他幼儿提出疑问。它是养成幼儿集中注意倾听的良好习惯的一种有效手段,同时也能促进幼儿积极的思维、表达与探索。教师可以在讲述文学作品后鼓励幼儿对作品中不理解的内容提出质疑,或是通过提问来考考其他同伴或教师。幼儿良好的倾听习惯可由此养成,幼儿的自主学习在教学过程中也能得以充分体现。

第三,因材施教地提问。幼儿园集体教学中的提问,要考虑不同层次的幼儿,设计不同层次的问题。难度和灵活性较大的问题要求幼儿重新组合所获得的信息来创造答案,这类问题问能力较强的幼儿,他们经过思考回答,有助于启发全体幼儿的思维;基础及综合性的提问是为了巩固教学效果,问题的设计要考虑中等能力的幼儿,这样做可以吸引大部分幼儿的注意、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对于能力相对弱的幼儿,要适当设计一些难度不大,经过认真思考能够回答出的问题,可以帮助这些幼儿恢复自信,提高学习兴趣。

三、提问后教师做什么?

提问以后,教师还要处理好如何等待幼儿,学会如何回应幼儿的回答,进而达到师生的积极互动。

第一,提问后的等待很重要。孩子接到有难度的提问时,需要老师及时增加一些辅助性提问,最好的方法是教师引导幼儿与身边的事联系起来,帮助幼儿理解和分析。这时候教师要学会耐心等待,在重复或重新表述问题之前等待足够的时间,可保证幼儿对问题的充分理解,不但能丰富幼儿回答的内容,还可以增加教师和幼儿之间、幼儿和幼儿之间富有意义的相互作用。同时,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幼儿当时的心理状态,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察言观色”,提高对幼儿反应的敏感度,从中获得反馈信息,不断调整教学提问语策略的运用以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如果让幼儿马上回答问题,会明显地减少教师和幼儿间、幼儿和幼儿间富有意义的相互作用。对不同的问题留给幼儿思考的时间应有所不同,所提的问题要能使大多数幼儿都能参加到学习活动中去。在充分的思考时间里,可用讨论的方式让幼儿相互启发,保证幼儿对问题的充分理解。

第二,让幼儿评价答案是否合理。根据多元智能的理论观点,不同的幼儿拥有不同的智力强项,这为幼儿之间的合作解决问题提供了可能性。同时,由于幼儿之间的平等地位,幼儿更愿意与同伴一起进行探究。因此,幼儿的回答是否合理,教师可有意识地让幼儿参与评价,使一知半解的幼儿、心存疑问的幼儿都能根据自己的经验理解、想象、阐述疑点或看法,这样能真正让他们从“学会”到“会学”,这也有利于培养幼儿善于思考、敢于求异的思维品质。教师应该密切关注幼儿当时的心理状态。也就是说,教师要善于通过幼儿外部的语言行为来把握幼儿的心理或思维状态,对自己的教学语言作出及时调整,以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参考文献:

[1] 安明云.浅谈幼儿语言教学活动中的提问策略[J].家庭与家教(现代幼教),2009(11).

[2] 许艳.教师如何通过有效提问支持幼儿行为[J].家庭与家教(现代幼教),2009(6).

[3] 邱晶.在语言活动中促进幼儿思维能力的三种提问方法[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08(2).

上一篇:盘古开天地教学设计(使用)下一篇:景区详细性修建规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