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重有效提问促进思维发展

2022-12-01

教师们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进行过无数次的提问, 但是善于提问、有效提问又有多少呢?笔者在视导中深入课堂, 经过无数次的调查统计发现, 很多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提问中, 平均每5个问题中有3个是回忆旧知识的提问, 有1个是课堂管理的提问, 只有1个是要求思维活动的提问。有个别的教师在一节课50个提问中, 有价值的提问不超过3个。造成这种“满堂问”或“低效问”现象的根本原因就是教师没能整体把握知识结构, 没能针对教学目标设计提问, 所提的问常常偏离教学内容的关键和重难点。脱离学生实际在课堂上即兴提问, 体现出教学的随意性, 根本就无法激起学生积极参与学习。因此, 注重有效提问, 进行有效质疑, 促进思维发展, 提高课堂效率是我们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目标追求。笔者认为要实现此目标, 就必须把握以下几个原则:

一、抓住教学内容, 紧扣教学目标设计提问

当代教育心理学表明, 问题的认知水平与学生回答的认知水平有着密切的关系, 即较高认知水平的问题能带来较好的学习成绩。因此, 教师整体把握知识结构, 明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并设计较高水平的问题就成为教师有效提问的前提之一。而较高思维水平的提问往往是要求学生对已有的知识或所给的信息进行加工处理、从而解决新情境下所遇到的困惑。数学教师应该在全面分析教材的知识结构的基础上, 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入手, 设计能引起学生积极思维、努力探索的高水平的提问。例如, 徐斌老师教学《认识乘法》中, 出示主题图, 提问:1.从图中你了解到兔子有几只?鸡呢?你是怎样数的?

“你是怎样数的”这一问紧扣教学目标, 强化了“几个几”, 抓住了乘法知识的生长点“几个相同数连加”。

又如教学《圆柱体体积》, 学生学习了长方体体积的计算后, 那么对于圆柱体体积的学习应该是同一个领域知识的学习, 因为长方体, 圆柱体都是柱体, 既然这样, 那么这二者之间必然有着不可分割的联系。如何运用转化的思想通过“割拼”的方法推导出圆柱体的体积公式就是本节课的关键所在, 教师可以这样提问:你能把圆柱体割拼成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吗?等到学生推导出圆柱体体积公式后, 对比长方体体积公式, 再设计这样的问题:你发现圆柱体体积公式与长方体体积公式有哪些相同点和不同点?这样的提问, 既能突出重点、难点, 更能从方法与过程的角度整体掌握知识, 从而有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二、摒弃宽泛抽象, 着眼认知基础设计提问

心理学认为, 有效的提问能引起学生适度的紧张, 即具有“愤”和“悱”的状态, 太难或太易的提问都无法达到这一效果。那么提问应从学生实际出发, 难易要适度。一个有效的提问不仅仅意味着提出要求解决的实际问题, 而是让学生感受到这些问题具有亲和力, 使学生自愿地进行思考、解决问题。

提问1:怎样计算异分母分数加法呢?

提问2:怎样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呢?

以上两个问题虽然都包含了教师认为应该达到的知识目标, 但实际上很难引起学生的重视, 因为这样的问题太宽泛、太抽象, 让学生感到无从下手。太抽象的问题往往使学生不愿意主动接受, 而是消极地等待老师的答案。若把上述两个问题改成“异分母分数不能直接相加, 请想想是为什么?我们应该怎么办?”、“我们能不能利用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公式来推导出梯形面积公式呢?”, 则无疑能排除提问中学生不愿意关注的因素, 把提问限制在学生易于感受到的情境中, 激发学生的学习内需, 使他们始终处于想做某件事情却又不能立即找到方法, 但又很想解决的情境状态中。

三、注重思维逻辑, 立足知识迁移设计提问

有些时候学生对问题的回答往往只停留在表面的层次, 无法看出其思维过程是否恰当或考虑是否全面, 有时答案正确而理由却是错误的。对于这种情况, 教师可以在提问时采用探询式的提问, 即在学生对某个问题回答后接着追问几个问题, 这样做常常能起到激发新信息、扩展答案、重新引导提问的方向的作用。比如教学三角形面积计算:

提问1: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我们学过的什么图形?

提问2:拼成的图形的底是原三角形的哪条边?

提问3:拼成的图形的高是原三角形的什么?

提问4:一个三角形的面积与拼成的图形的面积之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提问5:怎样表示出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呢?

提问6:请想想, 为什么三角形的面积要用底乘高再除以2呢?

上述提问一个接着一个, 既有逻辑性又有启发性, 不仅让学生很好理解三角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而且更好地促进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明了认知水平, 控制问题范围设计提问

同样一个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表达方式来调节其范围的大小。根据回答问题所需要的思维域限可以把问题分为宽问题和窄问题,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 适当调节问题的范围, 使问题适合学生的智力发展水平, 从而增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并乐于给出答案。比如:

提问1:如何判断两种相关联的量成正比例还是成反比例?

提问2:工作效率一定, 哪两种量成正比例?

提问3:路程一定, 速度和时间成什么比例?

上面的提问范围是逐步缩小, 增加了学生回答问题的可能性。一般来讲, 当学生刚刚接触新知识时, 教师应使用窄问题;当学生的知识不断增长或解决比较简单的问题时, 教师适宜采用范围较大的宽问题。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师生相互交流、相互撞击的重要的双边教学活动, 提问对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 对问题的表达要清晰易懂, 要引起全体学生的数学思考。对问题的回答是学生思考的结果, 要给学生适度的思考时间和空间!问得好就是教得好, 它所具备的变化使得追求高质量的提问成为教师重要的教学行为, 每位教师都应该勤于思考、精心策划, 努力优化课堂教学中的提问, “问”出学生的思维, “问”出学生的激情, “问”出课堂的精彩!

上一篇:基于强化高速公路通行费征收监督稽查工作的思考下一篇:安徽省皖河干流出口段综合治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