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教师提问的有效性

2023-02-03

第一篇:浅谈教师提问的有效性

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延平区西芹中心小学

提问就是在课堂教学中运用得最为经常的一种技能。而教师的课堂设计的有效提问就像是一粒粒小石子投向平静的湖面,能激起学生思维的涟漪,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想象。所以教师在设计课堂提问时要目标明确、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要收放自如、面向全体;要及时追问、恰当补问,只有这样才能切实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下面我就谈一些初浅的看法。

从一些名师的课堂、电视讲座及自己多年教学经验中我得到一点启示。一节生动的语文课,就像花儿绽放时发出的香味,流畅、敦厚、激情,以味诱人,以情感人,让人有所鉴赏。

然而语文课堂提问,即课堂提问的规律、准则、标准。在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过程当中,有很多老师在教学实践当中课堂提问皆是课文中字面上有的,却没能提升到更深的层次上来。有些老师课堂提问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多累。问题数量多。一节课,老师在不停的提问,学生不断地应答,看似内容丰富,课很满,实际上却失去了语文课的语文味,这样的课上得太疲惫,老师准备的多、问得累,学生听得醉,困意绵绵,产生讨厌。

零碎。问题松散零碎。教师没能从教材的整体出发,缺乏全局观。有时明明能够通过一个主问题统领文章内容,让学生集中阅读,系统思考,然后连贯作出解答,教师偏偏要将其肢解成若干零碎的小问题,学生的回答也是片言碎语。

肤浅。问题简单肤浅,缺乏思考价值,不能开掘学生思维的深度和广度。“是不是”、“好不好”之类简单的判断性问题所占比例极大。所提的问题始终做表面文章,范围也小。对学生的局限性很大,在思想内涵上却深入不下去。

干浮。提问死板干巴,枯燥无味。提问前不善于作必要的铺垫准备,提问中也没有其他适合学生的活泼多样的教学手段和动作方式与之穿插配合,问题转换时,问题与问题之间衔接也不自然恰当的过渡,而是生硬强加过去。问题的解决毛躁、浮飘。让听者感觉一个问题没有解决好又到了另一个问题,教师也不加追究。

上述四项,基本涵盖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提问出现的问题。常言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精彩的提问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发动机,能开启学生智慧的大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师生情感的交流,优化课堂教学。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远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一个经过精心设计,恰当而富有引力的问题,往往能拨动全班学生的思维之弦,奏出一曲耐人寻味,甚至波澜起伏的动人之曲。课堂环境的随时变化,使实际的课堂提问活动表现出更多的独特性,教师只有从根本上形成对课堂提问的正确观念,才能在实践中发挥课堂提问的灵活性与有效性,让

课堂风生水起!

一、加强主体意识

兵书上言“知已知彼,百战不殆”,认识别人的人是智者。那么在教学活动当中,了解学生的水平和知识经验再开讲才是明智的。传统的教育老师只顾完成自己的课时,专门勉强拿学生来凑他的教法,配他的教材。这样的结果只能是:老师收效少,学生苦恼多。教学的成败,应不在于教师讲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问了多少为什么;不在于学生在课堂上接受了多少知识,而在于学生质疑了多少。促进学生思考问题,提出更多更好的有价值的问题,才是实现我们对教育的理解和追求。 老师设计提问的难度,既不能低于或等于学生的已有的知识水平,也不能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脱节。有位教育家说得好:“要把知识的果实放在让学生跳一跳才能够得着的位置。”这个比喻生动而准确地告诉我们:课堂提问既不能让学生高不可攀,也不能让学生唾手可得,而应该让学生跳一跳——开动大脑积极思考后获得正确的结论。学生只有通过自己的思维劳动取得成果,才能感到由衷的喜悦,同时也会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这样的提问,才是最有价值的。

二、 设计提问的技巧

1、课堂提问要有创新,出其不意。

所谓“创新”,就是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新意,出乎学生的意料,能激起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从而实现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工具性,如上《蟋蟀的住宅》一课时,我问:谁知道“随遇而安”这个词语的意思?生说;“‘随遇而安’是指能适应周围环境,不论环境如何都能满足。”我说;“很好,你是从字典里查出来的,是吗?其他同学呢?生说:“我是先查字典,再读课文,才理解这个词的意思的。”“别的昆虫大多在临时的隐蔽所藏身。它们的隐蔽所得来不费工夫,弃去毫不可惜。这些昆虫只要有一个洞,能隐蔽藏身就感到满足了,不管这个洞穴好还是不好,这就是“随遇而安”的意思了。我说:“刚才的同学都说到自己理解词语的方法。要理解词语的意思,不能光靠字典里的注释,还要联系课文中的具体语言环境去体去。我接着说:“蟋蟀和它们不同,不肯随遇而安。读着这句话,你还会想些什么?”学生沉思了片刻,于是说: “我似乎看到了蟋蟀像人一样十分勤劳。”还有的学生说:“我觉得‘随遇而安’这个词用得很好,作者把蟋蟀看成一个会努力奋斗的人。”我及时的鼓励说明同学们在语言表达上选择恰当的词语是十分重要的,教给了学生理解词语的方法,达到了一定的教学效果。

3、课堂提问要有思考价值。

课堂上一问一答这种简单机械的问答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因此,我们要由“小步提问”变成“大步提问”,一节课要有1到2个大问题以引起学生大块地活动。要给学生留下大块的思考空间,从而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如:教学《千年梦圆在今朝》一文,可以提炼一两个大问题:“千年的‘梦’是指什么?千年‘梦’是怎么圆的?为什么千年的‘梦’今朝圆了?”这些问题可以成为学生研读课文的主要线索,问题的内涵就比较丰富,学生思维的空间就大一些,他们就能从文章中找到相应的问题,并从不同的角度来谈出自己的看法。

4、要抓住时机,培养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常有疑问,才能常有思考;常有思考,才能常有创新。因此,教师要抓住一切机会,培养学生的学语文用语文能力,《颐和园》是老教材中一篇很美的课文,讲到此文时,我们就可以让学生读完课题之后,针对课题来提问。学生也许会问:颐和园是一个怎样的大公园?,学生带着自己提出的问题再来学习课文,他们就能从课文中找到颐和园是个美丽的大公园,师趁兴追寻,跟随作者的游览顺序我们先游长廊,作者写出了长廊什么特点?学生就会找出相应的句子,品读,教师引导概括:“不仅写出了廊内的画美,还写出了廊外的花美。作者的写作顺序:先写总体美,再写廊内美,廊外美,最后写感受。其中用了例数字的说明方法。”学生陶醉此境时,教师抓住时机追引:“你们家乡的哪些地方也像长廊那样美呢?”生就会开启智慧大门,说出家乡某地方也像长廊那样美,最后让学生动笔写下来。从而培养了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能力。

总之,学无止境,教无定法,只有在教学实践当中不断总结自己提问的得失,以“清静”的态度去反思,并慎重地对待课堂提问。作为语文教师要精心设计好各种类型的课堂提问,形成有自己特色、适合学生、富有成效的提问风格,只有认真准备,潜心钻研,才能在不经意间收获到学生的精彩纷呈。

第二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摘 要: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门教学艺术,有效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它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情境;重难点;思维;追问;有效的提问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数学科任教师也在不断地更新教育教学观念,教师不再是单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数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课堂是教学的主要阵地,而提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一项重要活动。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特级教师吴正宪也说:“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要使这颗心脏正常、有力地跳动,就要精心、精确、精准地进行提问。”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提问能够激发学生学习动机、开拓学生的学习思路、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创新精神。那么,如何才能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呢?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一些策略。

一、利用情境巧提问

提问作为课堂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教学手段,能够起到引导教学方向、揭示教学内容、推动教学发展的作用。因此,教师一定要读懂教材,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分析哪些知识用提问表达,每个环节应该设计的提问的难度如何。对教材进行梳理,准确地把握教材的知识内容,能够提高提问的有效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适当的情境提出问题往往能够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比如我在教学加法交换律一课中,先给学生讲了一个小猴吃桃子的故事:沉浸在故事中的学生被小猴子的可爱深深地吸引着。是啊,猴妈妈为什么笑呢?这“笑”的背后隐藏着怎样的秘密呢?富有数学味的生动的情境,引发了关键的问题,促进了学生数学思考,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抓住重难点巧提问

每一节课都有重难点,它是学习的核心部分。学习的效果如何,主要看学生能否围绕重难点展开思考,在学生所接触新知识的重点和难点处提问,引导他们掌握知识的本质,以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如:笔者在教学《圆的面积》时,组织学生直观操作,将圆剪开拼成一个近似长方形,并利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圆的面积公式。这里适时提出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拼成的近似长方形的长和宽是原来圆的什么?在知识的关键处提问,能突出重点,分解难点,帮助学生扫除学习障碍;在思维的转折处提问,有利于促进知识的迁移,有利于建构和加深所学的新知。通过这样有效的提问,加深了学生对圆的面?e公式的理解,突破了本课的重点和难点。

三、捕捉思维巧提问

课堂教学的效果取决于学生思维是否活跃,取决于教师是否善于把握提问时机,是否善于利用学生思维的特点,捕捉学生的思维,训练学生,促使其学会思考。因此,教师应从学生的思维特点出发,及时抓住课堂生成进行提问,并留给学生一定的思考空间。这样,学生的回答就会富于创造性,让课堂呈现精彩。比如,我在教学“体积与容积”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体积的概念理解得更透彻,我适时提出了问题:“大家已经知道了什么是体积,谁能结合生活中的物体说一说你对体积的理解。”一个男孩打破了短暂的沉寂,指着讲台上的黑板擦说:“黑板擦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这个黑板擦的体积。”“苹果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它的体积。”“数学书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它的体积。”……学生说得头头是道,听得津津有味,他们把体积的概念诠释得淋漓尽致。学生的思维充分地被这个适时的提问调动起来,使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留下深刻持久的印象。

四、紧扣追问巧提问

课堂提问是设疑、激疑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交往、互动的外显形式。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师要善于在提问之后不断追问,抓住、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思考现象背后的数学道理。比如,在教学“可能性”一课时,我设计了一个摸奖游戏,先准备了一个没有放有蓝色球的箱子,说:“如果哪位同学能从箱子里摸出一个蓝色的球,你就能获得一个笔记本作为奖品。”结果几个学生上来都没摸出蓝色的球。有些学生急了:“箱子里是不是没有放蓝色的球啊?”“大家也这样认为吗?”教师反问学生。很多学生都表示赞同,要求把箱子里的球都倒出来看个究竟:有红球、黄球、绿球,真的没有蓝球。“老师根本就不想让我们中奖!”“为什么我不想让大家中奖呢?”一个学生回答:“箱子里根本就没有蓝色的球,您却规定摸到蓝色的球才能中奖,我们当然不可能中奖了。”学生都点头称是。我顺势追问:“怎样才能使同学们有获奖的机会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回答说:“在箱子里放进蓝色的球,这样就有可能中奖了。”……有趣的摸奖情境,充满数学思考的追问,引领学生进行深入的探究,使学生对“不可能”“可能”有了深刻的理解。学生在学中思,在思中悟,在悟中得,思维在教师环环紧扣的追问中得以延伸和发展。

总之,提问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门教学艺术,要掌握好这门艺术,教师就应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课堂的“问”, “问”出学生的激情,“问”出学生的思维,“问”出学生的创造。我们的教学还在继续,我们的研究永不停息。

参考文献:

[1]吴正宪,王彦伟,韩玉娟.吴正宪给小学数学老师的建议[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2]吴正宪,周卫红,陈凤仪.吴正宪课堂教学策略[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

编辑 谢尾合

第三篇: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技巧

第三届福建省小学英语新课程教学观摩暨研讨会论文汇编

浅谈小学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技巧

明溪县教师进修学校 邓金兰

【摘

要】课堂提问是一门艺术,也是一种教学方法。教师的提问必须讲求艺术性,重视提问的策略,每一个提问都必须围绕教学内容以落实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为指南,正确运用课堂提问技巧有助于积极开展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从而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培养学生认知能力、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本文将从课堂提问的作用、原则、有效提问的方法等几方面来探讨小学英语教师应掌握的课堂提问策略。

【关键词】问题设计,提问,有效教学

引言

英语课堂提问是启发式教学的手段之一,是启发和诱导学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的必要环节。古希腊学者普罗塔戈(Plutarch)早在3000年以前就指出:“头脑不是一个需要被填满的容器,而是一把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责任就是要用自己的星星之火,去点燃学生的火把,而有效的课堂提问正是这种星星之火。笔者有幸参加了市小学英语课堂教学观摩研训活动,通过观摩十几节的现场课堂教学,发现了执教老师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即课堂提问预设性过强,生成性不足;设计的问题目的性、针对性不够,设置问题的难度把握不到位,提问未预留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提问对象带有随意性等。如教师A在与学生问候完之后就发问:“Today I‟m very excited. Are you excited?”学生一头雾水,茫然不知所措,原来该师想通过这个问题引出“excited”这一新词汇的教学,而学生不解其意,自然无法按教师预设的方向回答,出现了卡壳,影响了课堂教学效率。再如教师B在引入句型“What are these/those?”教学时,没有直观的远近距离暗示和说明,学生无法分辨“these/those” 这两个词的用法。

我国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爱因斯坦也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这些名言的“问” 指的是善于提问,而非一切提问皆有答。对于英语教师而言,有效的课堂提问是达成有效课堂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和手段。何谓有效的课堂提问呢?有效的课堂提问即指能够利用各种策略达成预期目的的提问。贝拉克(Belarck)通过研究发现,课堂教学过程的核心是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然后是教师对学生的回答作出反应。提问被视为有效教学的核心。但是国内近年来的研究资料表明,中小学教师平均每堂课的有效提问仅为56%,而英语教师有效的课堂提问所占比例则更少,且问题的设置存在着以下缺点:⑴ “无意义”问题时常出现;⑵ 问题的思维品质要求不高;⑶ 问题的难度超出了学生的认知水平;⑷ 不区分对象;⑸ 问后即答。因此,深入研究小学英语课堂提问,将在提高提问质量和学生的认知水平,诱发学生更多地参与课堂师生双边活动,构建课堂动态应答链等方面起积极促进作用,进而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本文将从课堂提问的作用、原则、有效提问的方法等几方面来探讨小学英语教师应掌握的课堂提问策略。

一、课堂提问的作用

1.引起学生注意。提问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刺激他们对当前内容的理解并引起思考。而适时有效的课堂提问无疑是体现该思想的重要手段,学生为了准确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必须集中注意力,加快思维活动,迅速处理信息并积极探索问题的答案。

2.唤起学生回忆,运用有关知识。教师所设计的问题往往包括了所教知识要点和难点,有利于学生梳理所学知识脉络。教师运用学生已学过的知识或依据他们的社会生活实践体验,设问诱导启迪学生,使教材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关联起来,使新旧知识相互作用,从而形成新知识。

3.反馈信息,教学交流。教学过程不是直线式的,由于学生的“课堂接受”不同,提问有利于学生自己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有所了解,同时老师可以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情况获得反馈信息,了解学生对哪些内容掌握得好哪些内容掌握不够,以便适时调整教学策略。

4.鼓励学生参与。提问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形成师生之间的互动,活跃课堂气氛。教师要及时肯定好的学生,用赞扬的语气和表情说:“Great/Wonderful/You are so clever!”,如果学生回答错了,则用鼓励的语气说:“Don‟t worry, I think you can do better next time.Thank you!”。

第三届福建省小学英语新课程教学观摩暨研讨会论文汇编

通过课堂提问,可以启迪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视野;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学习重点,突破难点;还可以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及时调控教学。

二、课堂提问的原则

1.激发兴趣原则。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师必须从教材和学生心理特点出发,用科学的、艺术的、生动的语言提出富有趣味性、启发性的问题,吸引学生去积极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这是启发教学的关键所在。

2.科学性原则。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教师的课堂提问不应是随意的、即兴式的。在授课前,应认真备课,把握知识要点,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问题,设计的问题既要无知识性错误,符合语言规律和文化习俗,又要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从而达到最基本的语言训练目的。

3.启发思维原则。教师的提问,应富有启发性。好的提问才是启发式提问,启发式提问重在所提问题有价值和有意义,它能激发学生的思考与求知欲,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万不可不着边际地为提问而提问。

4. 难易适度原则。问题提浅了不易引起学生的重视,提深了又启发不了学生思考。这就要求教师根据学生实际水平,对学生的学习能力做出正确的估计,并在此基础上把握提问的难度,恰到好处地提出问题。此外,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进行提问,知道从“哪”提,向谁“提”,防止出现提而不动,启而不发的局面。

5.适时性原则。孔子在《论语·述而》中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这是说教师要善于抓住提问的最佳时机。课堂教学的帷幕刚一揭开,教师就必须创设意境,适时提问。这种提问既有对以前学过知识的巩固与复习,又有对新授知识的启发与引导。提问的最好时机就是在学生的“愤”与“悱”之时,这时提问能促使他们积极思维,反复求索。

6.鼓励性原则。学生每次回答问题结束时,教师应及时进行总结评价,对问题的答案作出明确的结论。对回答困难者,教师要及时启发诱导,给予提示帮助;对回答不正确、不完整的,教师应加以纠正和补充;对学生不能正确回答的或回答完全错误时,教师应对他们进行安慰、鼓励,具体指出其错误所在,切忌冷嘲热讽,更不能把提问当作惩罚学生不认真听课的手段,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对回答正确的,教师要给予恰如其分的肯定和褒扬;对有创见者,教师更应该大加鼓励。

三、英语课堂有效提问的技巧 1.精心设计问题。

问题是思维的向导,课堂提问是英语交际活动的催化剂。合适的课堂提问,往往能把学生带入一个奇妙的问题世界,使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答案,从而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英语课堂教学效率。

⑴ 有效设计旧知问题。一方面,检查学生对旧知识的掌握,发现错误或模糊不清时,及时纠正;另一方面,为新知识的讲解铺平道路,使新旧知识紧密地有机结合起来,给学生打开探求新知识的思路。有些教师习惯在导入或教学过程中问类似问题:“Hello, 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 you. And you? What‟s this in English? What day is it today?”等,且每节课都用,学生面对这样烂熟的问题,刚提起的兴致一下就没有了,难以调动学习的兴趣。教师应有效地建立旧知与新知的联系,作好铺垫。如教师C选择的教学内容为NSE B6 Module9 Unit1,这是一篇精读课,她先与学生一起复习了动词的过去式,而后组织学生小组交流“What did you do last weekend ?”、“Did you ……?”等句型的问答,为后续的阅读教学作了较好的铺垫,同时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

⑵ 重点有效地设计好新知问题。在这个环节中,教师首先要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好本课的知识要点,同时兼顾学生的实际水平,把握好难易度,科学地设计问题,问题要具有趣味性和触发性,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能轻松掌握所学内容;再者,好的问题能巧妙地控制学生的注意力,从而开启学生思考的门户。

第三届福建省小学英语新课程教学观摩暨研讨会论文汇编

范例:NSE B6 Module9 Unit1,本课的重点是学生通过阅读获取“Lingling和朋友到英国剧院观看滑稽剧表演及表演结束后的活动”等相关信息,教师在幻灯片的辅助下设计以下几个问题展开教学:

Q1:Where did Lingling go ? Q2:Who were in the children‟s theatre ? Q3:What did the men/women/actors/children do ? Q4:After the show where did the children go ? Q5:What did they eat ? 这些问题紧紧围绕课文主要内容,从学生的回答中,可以了解学生对重点内容的理解掌握程度,并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加以补充与纠正,并让学生反复操练,循环往复,以突出重点,加深学生的印象。因此这些问题的设计是有效的。

⑶ 注意设计过渡型问题。设计得当的问题能使教学环节间的衔接过渡润滑顺畅。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说过:“如果教师的提问能引起学生的注意,就能使学生在每个阶段都连贯地表现为等待、探索和行动。”这样课堂活动就能顺利高效地进行,直接提高课堂效率。有的教师不注意各个课堂环节间衔接的语言过渡,有时提问比较突兀,容易使学生思维脱节,不知所措。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注意知识点的过渡要衔接自然,多角度、多方位设计各种问题,发展学生横向、类比、逆向、联想等思维,使学生不单单停留在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而且利用现有知识,结合已学知识去创造、去探索,培养创新思维,增强创新能力。比如教师C在教学NSE Book6 Module5 Unit1时,要求学生会运用单词“heavy、 light、 broken 、pocket、easy”等词描述事物的特征。她通过创设情境利用过渡性问题顺利地完成了教学任务,设计的过渡问题如下:

情境一:(叫两位学生到讲台前提两个事先准备好的重量不一的红、黑色背包)T:I want to go to Fuzhou .Please bring the two bags for me .Can you ?

(学生1提包时肩膀歪一边)Q1:Oh, is this red bag heavy ? (师用卡片呈现“heavy—重的”同时帮助提包)并说:“Yes, it‟s heavy.”, 教授新词汇heavy;用同一方法教授light。

情境二:(师拿起红背包并指着一口袋问)Q2:What‟s this ?(It‟s a pocket.教授pocket。) Q3:What‟s in it ?(It‟s a balloon.师拿出气球。) Q4:Can you blow it ?(师做吹的动作,然后让一名学生试吹。) Q5:What‟s wrong ? Is it broken?(引出broken一词教学,同时将气球放在自己的口袋里。) Q6:Oh,where‟s my broken balloon? (Ss:It‟s in your pocket.) 情境三:师平举黑色背包,指着背包底下的轮子问: Q7:What‟s this ?( It‟s a wheel.教授wheel。) Q8:How many wheels can you see ? (Four.) 情境四:师在讲台前拖背包走,一副轻松的样子,并说:It‟s got four wheels. It‟ll be easy for me.(师教学easy和句型。)

根据前面设计的问题让学生逐一回答,将原本看似不相干的词汇有机地结合句型运用过渡性提问串成一体。这样,在新旧知识的连接点上设问,既可以复习旧知识,又能引出新知识,有利于突出知识的整体性。同时,在过渡处提问,可使学生养成注意力集中的良好习惯,并能够有效地训练学生敏捷的思维能力。

⑷ 注意设计检查巩固性问题。在该环节,教师如果着重考查学生基础知识,可以提问一些事实性问题;若着重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应用能力,那么提一些综合性问题就较为适宜。教师要注意运用比较异同、指出关系、判断是非,以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避免学生盲目背诵教科书。比如教师C在课文听力/朗读训练后(教学内容选自NSE Book6 Module5 Unit1),进行了”True or False” 的判断性提问,检测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然后运用对比教学法提出两个问题,Q1:What‟s the advantages of two bags? Q2: What‟s the disadvantages of two bags? 要求学生思考并根据已获信息说说两个背包的优缺点,让学生在说的实践中获得语感和语用能力,在对比教学中引导学生购物时应从外观、实用、方便等角度考虑。再如教师D(教学内容选自NSE Book6 Module10 Unit1)围绕四个“W—Who/What/When/Where”,要求学生合作完成一份旅行调查表,

第三届福建省小学英语新课程教学观摩暨研讨会论文汇编

然后选派代表展示并汇报调查情况,学生完成得非常出色,充分体现了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从这些活动的效果来看,有效地拓展了教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

2.有效课堂提问技巧

⑴ 提问要从简单到复杂,循序渐进。这样能增强学生回答问题的信心,也为下一步提问更难的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⑵ 选好提问对象。教师在提问对象的选择上须做到“点面结合”,不能只顾及举手积极的同学,也要兼顾相对“安静”的同学。由于被提问的次数和频率会影响学生的学习情绪,“频频惠顾”的学生很有可能因此而对英语兴趣倍增,学习进步明显;而被“冷落”了的学生,其学习的热情和积极性很容易被挫伤;这样就导致了班内学生成绩的“两极分化”。

⑶ 提问方式要艺术。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母林斯基说过,学生的注意力就像一只极易受惊的小鸟,当你走进时,它马上会飞走;当你抓住它并把它关起来时,以后就别想再听优美的歌喉。成功的教师一般都十分注重方法和技巧,以强化学生的认知。教师提问时要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提问单个学生、分小组讨论、角色扮演、做调查等形式都能使学生活跃在各种问题之中,促进课堂教学。教师提问时要结合语言背景,建立真实语境,运用幻灯片、投影仪、实物或简笔画等辅助教具进行提问,可以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让学生联系实际,发挥联想,开展真实的语言交际。如闽教版教材第六册 《Unit6 Hobbies》这一课,教师可设计这样的问题:“What‟s your hobby ? / Do you like doing sth.?”,这样的问题人人都能上口,课堂气氛活跃,效果好。

⑷ 提问要把握好时机。教师应该分阶段、分时机提问,才能达到最佳效果。小学生虽然好奇心强,对新事物感兴趣,但是目的不太明确,所以有些问题要在讲授之前提出,问一些引导性、启发性的问题以激发他们的好奇心,让他们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学习。有些问题在学中提问,在讲授过程中,解释一些比较难的语言现象,通过课堂指导和评论,使学生牢固掌握知识和技能。有些问题要在学后提出,讲授结束后的问题可以帮助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加深印象,巩固知识。

⑸ 掌握好提问回答时间。教师提完问题后,要适当多留一些时间给学生进行思考。教师在提问以后往往会忽略等待的时间,在很短的时间内请学生回答或提示答案。这样,一定程度上固然能有效地加快教学节奏、降低学生学习的难度。但长期如此,会使学生产生依赖性心理,从而不利于学生思考能力的培养。另外,由于发问后等待时间短,学生回答问题的质量会相对偏低。与其不断纠正学生的错误,不如让学生稍加思考后再说出更为正确或完整的答案。

⑹ 提问要及时反馈。提问后除了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进行思考、准备, 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回答问题外,还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及时反馈。学生回答问题出错时,可及时纠正,但也不能见错就纠,这样会打断学生英语思维的连贯性。对于回答不全面的问题,可让其他学生补充或大家共同讨论,必要时教师给予启发、帮助。

⑺ 提问要变换角色。课堂提问除了老师提问学生之外,也可以让学生向教师提问, 同时也可以让学生相互提问。老师和学生可根据需要来变换角色。这种提问能促使学生认真学习、独立思考,不断总结归纳, 把知识系统化,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团体协作能力,真正使英语成为交流性语言。

⑻ 提问语言要准确、精练、清晰。所提问题必须具体、明确, 表达清楚, 容易理解。因此教师的语言必须规范、准确, 不应含糊其辞, 或是模棱两可。

总之,课堂提问是让学生加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而不是教师为了“教学任务的完成”而进行,更不是英语课堂教学的装饰。我们作为新课程理念下的新型教师,不能简单地把知识装进学生头脑,应根据教学实际,结合教学实体进行问题的精心设计;通过有效提问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去思考,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在“善问”、“巧问”的同时,还要善于导疑、释疑,只有这样才能诱发学生的“内驱力”,最终促使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参考书目】

⑴ 许高厚、施铮:《课堂教学技艺》,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⑵ 张正东:《外语教育学》,科学出版社, 1999 ⑶ 李萍:“英语课堂教学提问艺术”《学英语》2003年第8期

第三届福建省小学英语新课程教学观摩暨研讨会论文汇编

⑷ 单凌晨:“提问促进„互动‟”《学英语》2003年第47期

⑸ 雷水蓉:“关于课堂提问中„度‟的把握”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1年第4期 ⑹ 胡春洞:《英语教学法》,高考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

⑺ 金传宝:“教师如何提高发问技巧”,《外国教育研究》1998年第2期。

第四篇: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

课堂提问是一种教学手段,更是一种教学艺术。宋代教育学家朱熹说过:读书无疑者须先教有疑,有疑者却要无疑,到这里方是长进。这话是很有道理的。“须教有疑”,提问就是通过巧妙的激疑设问,使学生心中产生疑惑,引起积极的思考;而思考,是学习深入的源头,启迪知识的钥匙,沟通智慧之路的桥梁。在动态生成型的课堂中,我们要不断优化课堂提问的方法、过程、内容、途径、角度,通过科学的课堂提问,多角度、多层次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内动力,加强教与学的和谐互动,充分发挥提问的有效价值,从而极大地提高教学的有效性,真正激发学生的思维。

一、 课堂提问现状反思

我们发现课堂提问存在诸多问题与误区:

1. 提问“只顾数量,不求质量”。课堂中过多的一问一答,常常使学生缺少思维的空间和思考时间,表面上很热闹,但是实际上学生处于较低的认知和思维水平。

2. 答案被老师完全控制。问题的设计是为了教师好教,不是为教学服务有时候,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即使给了学生回答问题的机会,但是仍然会很不放心地打断学生的回答,或者草率地加入个人的评价,左右学生个人想法的表达。

3. 候答时间过短。学生回答问题需要酝酿和思考的时间,教师在极短的时间就叫停,学生的思维无法进入真正的思考状态。

4、粗放提问实效不高,拓展性、探究性问题,发现型、创造型问题等开放性问题比例太少。

如果把提问视为简单的一问一答,所提的问题低思维度,过于简单,所提的问题几乎只有一个标准答案,用一些过于琐碎的无意义的问题牵着学生的鼻子走,学生就没有了自己,没有了自己的方向。 5.不会倾听学生正在回答的问题,不会有效倾听

当学生的回答与教师预定答案不太符合甚至相左时,教师应学会有效倾听,千万不要打断学生的回答,叫另外一位学生回答或教师代为说出正确的答案,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会意识到自己的答案是如此的错误,以至于根本不值得听完。导致学生不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

还有的老师忽视学生的提问,或者总选择相同的学生回答问题,甚至把“提问”当作惩罚的手段。

上述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课堂提问的有效性,使其低效甚至无效。

二、 有效提问的教学策略

所谓“有效”,就是:“能实现预期目的;有效果。”“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由此获得具体的进步和发展。

有效提问包含两个层面的含义:一是有效的问题;二是有效的提问策略。为了达到“教学过程最优化”,充分体现课堂提问的科学性与有效性,我们在实践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提问要明确、清晰。教师要把问题交代清楚,必要时将一些问题口语化,让学生听清楚教师在问什么。设计提问时要充分顾及学生的年龄特点,以引起他们的兴趣。优化课堂提问首先教师要从教材中选择能引起学生兴趣的热点构成提问序列,力求提问过程新颖别致,使学生喜闻乐答。

2.提问要适时。提问该作铺垫时就铺垫,该作归纳时归纳,要把握最佳时机提问,使之能化解难点、深化认识,要在学生“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不能”的状态提出相应的问题。

3.提问不宜太多。一堂课如果有太多的问题,让学生长时间地处在思考中,学生就会厌倦、懈怠、生成的质量就会明显下降。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出发点和针对性,问题精要恰当,避免繁杂琐碎,做到精益求精,教师提出的每一个问题不仅本身要经得起推敲,同时还得强调组合的最优化,就是问题与问题之间有联系、有层次,力争使教师设计的每一个问题组成一个有机的严密的整体。让学生解答这些问题时,既理解和掌握知识,又得到严格的思维训练。

4.提问涉及面要广。有些教师的课堂提问往往面向优等学生,很少叫中等生,后进的学生更加收到冷落。这样做教师比较省力,提问也一帆风顺,但是这与因材施教相违背。教师可以在课堂上设计一些难易适度的问题,对尖子生可合理“提高”,对中等生可逐步“升级”,对后进生可适当“降级”,从而使全体学生都可获取知识营养,满足其“胃口”的需要,使成绩好中差的学生都有机会参与答问。

5.要学会倾听。喜欢打断学生的老师回答的教师,表面上似乎时时在关注学生,提问学生,但教师并没有“领会”学生,没有领会是因为没有很好倾听。教师往往并不愿意追究:学生为什么会这么回答?是否应该从学生的思维、学生的回答出发,引导学生获得正确的结论?教师应该学会有效倾听,在这种倾听的环境中,学生的回答应该成为教师进一步追问、引导的起点和阶梯,开发并转化学生的观点,引发更复杂的回答。这样既能激励学生积极参与,可以自然而然地将学生的回应转化为教学的资源,学生成为重要的课程资源,而不是简单的接受者。

6.要学会有效评价。

有效提问总是和有效评价紧密相连的。有效提问离不开有效评价,不要使用“好极了”或者“你真棒”等等这种程序化的、毫无意义的评价,真正有效的评价应该是真实而真诚的,做老师的应该尽力澄清、综合处理、扩展、修改、提升或评价学生的回答。

三、 培养学生自身提问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数学提问的能力,让他们敢于、乐于、善于提出问题呢? 1.训练提问的胆识。学生天生好奇,对任何事物都会产生兴趣和许多问题,数学也不例外。可是我们学生为什么提不出问题呢?很大程度上是我们的学生不敢提问。因此,在平时的数学教学中要致力于创设一种和谐的问题环境,使学生有提问的胆识和勇气。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根据自信心的形成特点,打破学生自卑心理和疑问状态,激发“我能行,我提的问题真棒”等自信心的意识,从而树立学生提问的自信心。 2.养成提问的习惯。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年龄特征,抓住数学思维问题的特殊性进行有效教学,促使学生养成提问的习惯。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习惯的开始。在数学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心理特点,对教材灵活应用,使学生在好奇心和求知欲的促使下,激发问题兴趣,从而养成提问的习惯;增强质疑意识,促习惯提问。良好的提问习惯是在日积月累的不断质疑中形成的。在数学教学时要抓住学生好奇好问的心理,鼓励学生凡事多问几个为什么,增强学生质疑意识,从而形成提问习惯。

3.培养提问的技巧。数学教学过程中,渗透提问的方法与技巧的培养尤为必要,这样才能“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漫”。①观察提问。观察是学生认识事物和获得知识的基本途径,借助观察学生能从数学学习中发现问题。②联想提问。学生善于想象与联想,却不会运用去发现、提出问题。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努力创设一种情景,让学生在思考中就某一事物而联想到与其有关的其他事物。③猜测提问。猜测提问,顾名思义就是凭借自己的想象、估计、推测出来的问题。这种猜测并不是漫无边际的瞎猜,而是要根据数学的特点和规律来猜测。在数学教学中,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实际和认知发展规律,针对性地设计具有知识过渡性的铺垫,让学生在已有知识结构上创造性地猜测出问题。④归纳提问。数学教学中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和规律,让学生在归纳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总之,在实践中,教师要联系实际,优化提问内容,把握提问时机,讲究提问技巧,不断提高自己提问的能力,同时也要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发现问题的能力,真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第五篇:如何提高小学数学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提问”是教师上数学课不可缺少的环节,也是教师开启学生智慧、促进思维、增强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的基本手段。准确,有效的课堂提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使学生主动学习,引向深入的思考。

同一个教学内容,如有不同的提问方法,就会产生不一样的教学效果,那么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提问要精心设计,反复推敲

1、在新课程珠改革下,多数教师提问的随意性大,只求课堂的容量大,一节课会提出很多个问题。根本不顾提问的有效性,也不给学生留有充足的思考时间,更不给学生留出提问的时间。

2、抓住学生学生的学习兴趣,设计学生感兴趣的问题,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教学中设计提问的悬念,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起到启发诱导的作用。

3、抓住知识点,提出问题时要体现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让学生在讨论,交流的过程中轻松获取新知识。尽量不提问毫无意义的“对不对、是不是、能不能”之类的问题。

二、创设情境,把握时机

在课堂上有的老师提问很随意,从不把握提问的为候。当学生进入学习意境时,再提出问题,这时学生有较强的回答问题的能力,这样既省时,又容易解决问题。一旦提出问题后,不要操之过急,给学生要留足够的思考空间和交流平台。

三、提问要适中,贴近生活

学生回答问题的能力是有限的,设计问题要做到因材提问,不能冷落学困生,要照顾到全班同学。要让所有学生感受到老师关注,期待每一个同学参与学习。

提问要结合实际生活,使学生从生活中学习,更要从生活中运用数学。如:四年级数学下册“路程、时间与速度”一课,导课时可以这样“我们班有张三和李四要去老君殿赶会。张三骑自行车,李四坐小轿车,两人同时从学校出发,中途不停,两人谁先到呢?”学生回答:李四。老师接着问:为什么李四先到呢?学生回答:因为小轿车的速度快。这时引出课题(路程、时间与速度)。这个问题体现了生活中的数学,使学生对学习数学感兴趣。

总之,小学数学课堂提问,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效果,我们老师应精心设计,科学安排课堂上的提问。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原则,达到预想的教学目标,使课堂教学风生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