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效“提问教学”的简单反思

2023-01-24

在数学教学中, 如何设置问题对我们的教学影响非常大。如何有效的提问就是教师围绕一定范围的内容, 根据学生所学到的知识, 结合他们所了解到的情况进行提问, 由学生作出回答。其主要目的是启发学生思考问题, 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通过学生自己的分析与讨论, 找出问题的正确解决办法。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提出问题, 并且对提问的问题有所暗示, 启发学生思考。如果学生回答得不正确, 教师也不马上纠正, 而是针对学生的错误认识提出补充问题, 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并自觉地加以纠正。

一、有效提问的原则

针对自己班情和学情设置问题, 如何才能实现“有效”?在教学中可以是对话式的、互动式的, 在这种教学中, 教师可以讲授, 但不能总是只有一个声音。而教学是否出现和维持某种对话式的、互动式的状态, 取决于教师是否能够有效地提问。有效提问意味着教师所提出的问题能够引起学生的回应或回答, 且这种回应或回答让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学习过程。

二、有效提问的方法

要想激发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热情, 就得讲就一定的学习方式和技巧。我认为在问题的设置中可以考虑“九字诀”即:假、例、比、替、除、可、想、组、六、类。

假:就是以“假如……”的方式和学生问答学习;

例:即是多举例;

比:比较知识和知识间的异同;

替:让学生多想有什么是可以替代的;

除:用这样的公式启发:“除了……还有什么?”;

可:可能会怎么样;

想:让学生想各种各样的情况;

组:把不同的知识组合在一起会如何;

类:是多和学生类推各种可能。

例如:在《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一节课中, 提问道:假如平行四边形一组边垂直 (例如邻边) ;四边形的形状可能发生什么改变?相等时呢?想一想各种各样的情况;除了边改变, 还有什么替代 (例如对角线) ;会有什么改变?把这些组合条件形成特殊的平行四边形会有什么特征?比较各种特殊四边形的异同点。这样提问发散学生思维空间, 摆脱单一的对话式问答。

三、有效提问并学会倾听

有效提问需要使问题保持一定的开放性。当教师的提问缺乏基本的开放性时, 教师的提问不仅不能给教学带来生机, 反而给课堂教学带来满堂问的干扰, 满堂问与满堂灌相比, 虽然形式上学生参与到教学中, 但本质上是一致的, 都不承认学生是可以自主学习的人, 没有从根本上变革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如果用过于琐碎的无意义的问题牵着学生鼻子走, 用只有惟一答案的问题领着学生朝同一方向迈进, 学生就没有了自己, 没有了自己的方向。这种满堂问、串讲串问的教学, 淹没了教学重点, 挤占了学生读书、思考、练习的时间, 也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满堂问带来的另一个问题是教师并没有领会学生, 没有领会只因为没有倾听。很少人会想到:真正有效的提问, 原来只是倾听。学生一旦主动学习, 教师的责任就由讲授、提问转换为倾听。善于倾听的教师总是能够将学生的声音转化为有效教学资源。倾听是一种对话, 好的对话者总善于倾听。这需要教师在提问之后, 给学生留出足够的等待时间, 为学生的回答提供及时的反馈。关键的策略是, 要让学生感觉教师在等待和倾听。

四、转变教师角色

(一) 转变教师的教学行为

使学习者由原来的“听讲学习”转向“阅读学习”和“发现学习”成为可能。但这种转向的程度是有限的, 教师仍然在充当“供给者”、“提供者”的角色;学生仍然只是“接受者”、“承受者”的角色。只有当教师由原来的“供给者”转向“激励者”, 学生才有可能真正地亲自去发现学习, 成为“发现者”和“建构者”。

(二) 提问方式转变

教师满堂灌不对, 满堂问也不好。提问不等于启发教育。不具有思考性和启发性的提问并不能达到启发学生、调动思维积极性的目的。

(三) 有效教学设计

任何有效教学总意味着“想方设法”地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有效的发展。为了让学生在单位时间内获得有效的发展, 教师需要在“上课”之前作好准备。这种准备活动最初称为“备课”, 后来发展成系统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只是教学行为的一种备择的教学方案。它需要借助于一系列“教学行为”实现教学方案的理想和价值。比如有效“讲授”和“提问”。

教师不只是教知识, 而是传播人生的信念。有效教师是受学生喜欢的教师, 而且因喜欢而信任。而教师能否成为这样的人, 取决于教师是否具备三个品质:热情、期望、可信任感。有效老师是一个热情的教师, 一个对学生满怀期望的教师, 一个值得信任的教师。

上一篇:感情移化与后进生转化下一篇:档案利用与保密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