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提问有效性问卷

2022-08-17

第一篇:教师提问有效性问卷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调查问卷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性提问

1.你喜欢上语文课吗?( ) a. 是 b.一般 c.不 d.说不上 2.你认为老师在课堂上的提问?( ) a. 有趣的 b. 枯燥的 c.可有可无的 3.在课堂上,你最喜欢哪种提问方法?( ) a. 自由提问 b.讨论交流式的提问

c.同学你问我答全班共同参与 d.男女分开提问 4.语文老师的提问与没有层次性?( ) a.有 b.没有 c.不清楚

5.当课堂上老师提问听不明白时,你会怎么做?( ) a.自己思考 b.问同学 c.问老师 d.不管了 6.你认为课堂提问对你的学习 ( )

a.有促进作用 b.没有促进作用 c.促进不大 d.浪费时间 7.你认为老师在课堂上的提问次数多吗?( )

a.不多,刚好 b.太多,罗嗦 c.占用我们自由思考的时间 8.你喜欢小组一起制定问题共同研究、解决吗?

a.喜欢 b.不喜欢 c.从来没有过,不太适应 d.我很想尝试这种方法

9、在提问方法上,你认为老师的作用应该是 ( ) a.指导者 b.检查者 c.师生共同参与者。

10.你喜欢在课堂内和老师、同学交流自已的想法吗?( )

a.能大胆地发表自己的观点,那是很快乐的事 b.我想发表,但有点不好意思,如果回答 了我会很快乐 c.不喜欢

11.你愿意参与老师的提问吗?为什么? ( )

a.愿意,能回答老师的提问,我很高兴 b. 愿意,因为我可以尽情的表达我的想法 c. 感兴趣我会参与,不感兴趣我就不管不顾 d. 师过多的提问和讲解,形式太单一,我觉得没意思,不愿意参与 12.语文课堂上老师允许你提出自己的疑问吗? ( )

a.经常留时间 b.一般不让 c.根本没机会 13.你希望语文课堂是怎样的?( )

a.快乐的 b. 学习型的 c充满智慧的 d.无所谓

第二篇:《初中物理课堂有效性提问的研究》调查问卷分析报告

为了解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提问情况,更好的提高课堂提问的有效性,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课题组在我校初

二、初三学生中开展调查问卷。其中参与的学生初二共149人、初三共143人,设计的问题共10个,全部采用选择题的形式。另外,还请学生就未涉及的问题、自己的想法、建议写成书面材料。现对调查问卷相关数据简要分析如下:

调查结果归纳

问卷调查显示:

1、学生对物理课非常有兴趣的占30%,兴趣一般的占47%,有的有兴趣,有的没有兴趣占23%。

2、认为能通过物理课堂问题的回答提高学习物理兴趣的占49%,一般的占48%,不能提高兴趣的占3%。

3、在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时靠自身较强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占57%,靠老师的点拨的占28%,靠同学提醒的占15%。

4、在老师提问中不想老师先指定人后提问的占67%,先提问再给一定时间思考后再让回答的占75%,想老师先指定人后提问的占8%。

5、在老师提问时愿意回答的的占37%,与其他同学合作交流后再回答的占55%,想听其他同学回答的占6%,不想回答的占2%。

6、认为在回答问题后,老师能说激励语的占55%,回答错老师应该纠正的占33%,能接受不说任何话的占8%,没有想法的占4%。

7、认为老师的提问能帮助学生掌握重难点的占55%,不能体现重难点的占30%,对自己没有帮助的占15%。

8、认为喜欢满堂灌的教学方式的占13%,在课堂教学中喜欢互动交流的占67%,喜欢学生自主探究教师适当点拨的占14%,没有想法的占6%。

通过本次问卷调查,并对调查结果分析后可以看出,学生对于老师教学过程中的提问方式及提问的时机都是有着比较高的期望,也可以看出老师的提问有助于学生更好的掌握物理知识、学习方法、学习技能。针对反应出的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供大家参考:

㈠、课堂提问的方式

1、材料的运用情景的创设

学生更喜欢教材以外设置的情景材料,而且材料展示的方式应该多样化,不仅有文字材料,还应包括图表、影像等。

2、学生的反应和回答

绝大多数学生处于积极思考的状态,希望老师提问的对象能是全体学生。大多数希望通过独立思考来解答问题。

3、问题的设计和展示

学生希望老师的提问与实际生活多联系,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提问回答的方式也可以以活动的方式来进行。特别是增加多媒体的运用,扩大信息来源,增强信息的时效性、新颖性、趣味性。

㈡、课堂提问的内容

1、问题的难易程度

多数学生喜欢经过思考能回答的问题,问题不能过于简单,也不能难度太大。

2、问题的目标要求

学生希望更多的关注理解与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不能单纯是知识的再认、再现。

㈢、对学生的回答如何评价

1、学生的自我评价

大部分学生认为能回答一些,但不够完整。因此,对于学生的回答应以表扬、肯定为主,切忌挫伤学生的自尊心、积极性。

2、学生回答不符合要求时,老师的做法

学生希望老师帮助他们分析错误产生的原因,引导他们找到正确答案。老师既不能拔高对学生的要求,也不要急于给出正确答案,而是要重视思路、方法,引导学生得出正确答案。

对学生反馈意见的总结反思:

1、重视学生的差异性、多样性,做到因材施教,反对一刀切。

2、注重与高考的衔接,像高考靠拢重视新材料、新情境、新视野、新角度,通过提问,激发学生思维,提高学科能力,适应新高考的形势。

3、以能力为核心,重视基础,提高学生思考问题、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本次调查问卷反应的问题,都是课堂提问中应着力关注、着力改进的问题。愿与同行共同努力,以有效提问为突破口,构建高效课堂,提高教学成绩。

第三篇:《小学语文教师课堂提问的有效性研究》

结题报告

课题负责人:

工作单位:

王 占 平中宁县大战场乡石喇叭学校

第四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有效性研究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有效性研究》课题论证报告课题主持人:李小娟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1、创新教育的需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发展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这一思想是我国教育思想观念的一次重大转变,更是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又一次飞跃。对此,人们已有高度的共识。然而要彻底全面实现这一转变和飞跃,还有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从最基础的工作做起。这一切都对学校教育,课堂教育教学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小学课堂教学中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而课堂提问能力的培养是一个综合性创造教育过程,只有引导学生经历综合的创新,并在这一综合研究的过程中,主动地探索、发现、创造,它才可能真正得以养成。

2、推进新课程实施的需要

小学语文新课标强调师生交往、互动和对话,提问作为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师生交往、互动和对话的重要外显形式。它对学生来说,可起到引发学生学习动机,激发思维,考察理解程度的作用;对教师来说,可起到检查教学目标,重新组织教学等作用。研究课堂提问,尤其是课堂的有效提问,是改进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的需要;也是贯彻新课程理念,推进新课程实施的需要。

3、语文课堂提问的现状

课堂提问是一种最直接的师生双边活动,它是课堂教学经常采用的一种教学形式,是课堂教学中的“常规武器”,也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之一。课堂提问是否有效直接影响语文教学效率的高低。准确、恰当的课堂提问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很好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然而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提问作用发挥的远远不够。有些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长期以来语文教学被指责“少慢差费”,究其根本,是我们的课堂里充斥着太多的无效提问。国内近年来的研究资料表明,中小学教师每堂课的有效提问仅56%。也就是说,教师中还有一半的提问是无效的,因而研究课堂教学提问对于

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说,有效提问是课堂教学永恒的主题。

二、、课题研究的作用地位。

(1)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活动的有机组合部分,它在教学中不但使用广泛,为过去和现代的教师所应用,而且同教学本身一样具有悠久的历史,运用得好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学习的主动性,启迪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之情,能使学生认真思考,探讨知识的源泉,自觉开发知识的宝藏,是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手段;提问更是一个重要的技术问题,会提问的老师,能将一堂课变得轻松自如,将学生引向知识、能力、觉悟的目标,为学生创造展示自己聪明才智的机会,它对教师驾驭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美国教学专家斯特林G卡尔汉也曾提出:“提问是教师促进学生思维,评价教学效果以及推动学生实现预期目标的基本控制手段。”

(2)新课程理念下的课堂教学是一种沟通、理解和创新的过程,它不再是简单地把知识装进学生头脑中,而是通过学生主动地思维活动,把知识变成自己的“学识”、 “主见”和“思想”。毫无疑问,课堂提问是实现师生互动的重要手段,是实现师生之间沟通和理解,培养学生独立人格和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是开启学生智慧之门的钥匙,是信息输出与反馈的纽带,是教师在组织、引领和实施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教学行为。

总之,关于课堂提问,国内外有丰富而深入的研究,这些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果,有的已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但在我们学校对于这方面进行课题研究还是第一次,因此我们很有必要研究艺术化的、有效性的语文课堂提问的策略,使有效的数学课堂提问成为学生创造能力培养的桥梁、火种与催化剂,促使课堂效率的提高。

三、课题的界定

1、不同的人对课堂提问有不同的理解。有人认为课堂提问就是教师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有人则认为师问和生问都是课堂提问形式;还有人认为“课堂提问是指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试图引出学生语言反应

的任何信号,是课堂教学普遍运用的一种教学形式。”而《现代汉语词典》对“提问”的解释是“提出问题来问(多指教师对学生)”。在本项研究中,我们对课堂提问的界定是:课堂提问是在课堂环境中,教师向学生所提出的问题。

2、教师有效性提问是指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内容,在课堂教学中创设良好的教育环境和氛围,精心设置问题情景,提问有计划性、针对性、启发性,能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欲望,有助于进一步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依据

1、中国传统中“启发式”的教育理论

提问是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问的研究始于两千多年前。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的教育思想中,关于教学过程中最有代表性的主张是“学思结合”,孔子精辟地指出:“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怎样使“学”的过程成为“思”的过程呢?这就是孔子的“启发诱导”的教学思想。学习离不开启发诱导,提问在课堂教学诸因素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2、苏格拉底的教育理论

苏格拉底认为问题是接生婆,它能帮助新思想诞生。他认为知识是可以移植的或者以为知识可以经由教学过程直接转入学生的心灵。教学过程仅是教师协助学生产生某一概念的过程。所以教师的任务不在于臆造和传播真理,而是要把存在于学生内心的知识导引出来,变为学生的实际知识与技能。由此可见研究提问

的有效性就十分重要了,好的问题就是好的接生婆,能更好地帮助新思想的诞生。

3、课堂教学论

新课程理念下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组织、引导、参与和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双边活动。这其中,教师的“导”起着关键作用。这里的“导”,很大程度上靠设疑提问来实现,有人认为提问是教师最重要的语言活动,是教师所有教学技能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教师教学水平的一个体现。课堂提问是组织课堂教学的中心环节,对学生掌握创造方法具有决定作用。课堂教学论中指出设计课堂提问必须以认识论为基础,以新课程标准和教材的知识体系为依据,针对教材中的重点、难点和关键以及学生的实际情况,在思维的关键点上提出问题。

五、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调查与分析常态课堂教学中教师提问的现状。

通过调查,呈现小学语文课堂提问的现状以及存在的诸多问题。就教师在课堂中提问时存在的问题,具体从问题梯度、等待时间及反馈等方面进行分析。

2、有效性问题情境的研究。

心理学研究表明:思维永远是由问题开始的,而创造潜能往往就在排疑解难的过程中被激发出来。学生有了问题,才会有思考和探索;有探索才会有创新,才会有发展。“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材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之间制造一种“不协调(认知冲突)”,把学生列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的过程。这个过程也就是不协调(认知冲突)——探思——发现——解决问题的过程。“不协调”必须要有设疑,把需要解决的课题,有意识地、巧妙地寓于各种各样符合学生实际的知识基础之中,在他们心理上制造一种悬念,从而

使学生的注意、记忆、思维凝聚在一起,以达到智力活动的最佳状态。那么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就可以激起学生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所以我们课题组对有效问题情境的研究是促进教师的提问艺术的一个重要方面之一。

第五篇:新课堂,教师如何才能做到有效提问

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师生交流的最重要的手段。实践证明,良好的提问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思考,打开学生的思路,启迪学生的思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探究能力。难怪美国的一些教育家认为“提问得好即教得好”。新课堂,教师如何进行课堂提问,使课堂教学焕发巨大的生命活力呢?我认为:

一、提问应重视语言的运用

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语言是教学中最重要的媒介,是教师完成教学任务的重要手段,直接影响着整个课堂教学效果。要想获得好的教学效果,教师在课堂提问时就必须重视语言的运用,注意自己的语言修养,加强用语规范。

教师应坚持使用普通话教学,在表述问题时力求自然、简洁、通俗,符合多数学生的能力水平,使学生能够很好地理解、领悟。在农村中小学,一些教师在教学中随心所欲,一会儿是普通话,一会儿动用土话、白话,这样表述问题,在一定程度上使学生理解了问题,但长期如此,不利于学生养成用普通话思维、用普通话表达的习惯,不利于学生将来的社会交往,这也有孛于国家对教师的教学语言的明确规定。

教师提问的语言还应该做到严谨,注重科学性。提问时要使用标准、规范的词汇,不要说错字、白字、病句;对数学的概念、定理、

1 符号等应准确地讲清楚,不能犯科学性和知识性的错误。我曾见过以为教师在教学加法时,随手抓起几根粉笔,就给学生做演示:大家看老师左手有几根手指?(学生当然说5根),再看看老师的右手拿着几根粉笔?(学生说4根)。合起来一共是几根?(学生答9根)。接着教师让学生口头编加法应用题,于是有的学生说:“我家有2个篮球,5个人,一共是多少个?”这位教师因为懒惰,选取的实物教具不当,不注重科学性,语言不严谨,把不是同一类的加在一起,闹出了笑话,也把学生教糊涂了。

二、提问要面向全体学生

一些教师因教学内容多,怕课堂提问费时,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于是提问时只叫表达能力强的或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回答,多数学生成了不起眼的“群众演员”,很多情况下只是“观众”与“听众”,他们长期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就会对学科失去兴趣,在课堂上开小差,导致斗志的严重丧失。

教师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让所有学生都能参与学习活动,有发表见解的机会,从中得到锻炼,获得发展。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设计不同知识水平的问题,把回答问题的机会分配给每一个学生。较高层次的提问要发挥基础知识扎实、思维活跃的学生的才能,中等水平层次的问题就留给中等学生,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可以提一些较浅显的要求,这样就能使每个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得到积极的强化。

在一个班集体中,学生层次参差不齐,对问题的理解程度以及他

2 们的性格特点不尽相同,对回答问题可能会持有不同的态度,学生的发言也往往是不均衡的。教师要给坐在教室不同位置的学生以大致相等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一些善于表达的学生,积极回答问题,说起话来滔滔不绝,过多地占用说话机会,教师应对其进行引导,提出建议,不使有些因为词语含混、表达不清而被挤占说话的机会;对那些不愿意参加交流、沉默寡言的学生,教师要留心他们,将注意力适当地对准他们,促使其对问题进行思考,提问时要给予多一点的启发,及时表扬和鼓励,对学生的不支持行为给予制止,创造一个安全的课堂氛围。

课堂提问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应兼顾学习困难生,我们教师往往对学困生回答问题不够重视,对他们的回答,教师等待的时间比较短,教师更倾向于直接告诉困难生答案或叫其他学生来回答,而不是尝试通过给困难生提供问题的线索或换种方式提问降低回答的难度,对困难生的回答所作出的反馈非常简短,对他们的见解很少采纳和使用,这些做法显然不利于促使困难生的进步和提高。学习困难生是客观存在的,我们应充分考虑学生在学习上的个体差异,要因人而异,适度提高。课堂上要对困难生多一点的提问,努力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相信即使是废铁也有熔炼成钢的成分,多鼓励少批评,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使他们能正确地认识自己,相信自己,使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有效发挥。

三、提问要避免“满堂灌”,勿使提问流于形式,流于表面 当前的课堂确实可以看到教师的提问比以前多了,学生回答的热

3 情十分高涨,课堂气氛很活跃。但如果我们就问题的提出给予冷静的分析、揣摩,我们会发现教师的一些做法还是流于形式,流于表面,课堂表面上的热烈气氛并不代表学生理解、掌握了教学内容、教师完成了教学目标和要求。一些教师依据教案的设计问出一连串的问题,有的甚至一节课问了上百个问题,把原来的“满堂灌”变成了现时的“满堂问”。想一想,一节课就那么长时间,学生哪有时间进行思考。

课堂上教师能提那么多的问题,表明问题的难度和深度不会太高,学生用不着思考,随问随答。有的教师往往把一句完整的话截成几段,教师问上半句,学生答下半句。有的教师为了避免学生答不到所谓的“标准答案”,大量使用只求回答是与否的“是非问”和选择性的问题,如:“鲁滨逊是不是一个聪明机智的人”“是应该积极进取,还是应该不思进取?”经常使用的还有特指问,如“请同学们看书本上的插图,图上有几个人物?这个是谁?那个是谁?”这些类型的问题本身大多数对学生的回答方式具有明显的限制,对于学生知识的获得、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的发展并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教师不能够认为课堂提问越多,学生参与度就越高,教学质量就越高,而应考虑问题的价值。

四、对有难度的问题,教师要善导

教师提问时应考虑学生的年龄、智力等因素。把一些难度较高的问题抛给学生,全教学生思考,这对于概括、归纳能力尚未成熟的小学生来说,是可望而不可及的。这样只能使学生产生紧张的心理,甚至产生逆反消极情绪,造成“冷场多多”的场面。

4 一位教师执教《小草和大树》一课时,就曾遭遇到这样尴尬的情形:教师认为学生已经做好了准备,提出了一个问题“她们硬是用钢铁般的意志,敲开了文学圣殿的大门,硬是用汗水和心血吧‘小草’浇灌成‘大树’这句话,作者为什么要这样比喻?”一段较长时间的沉默,学生在座位上局促不安地变换自己的姿势,眼睛回避着教师的目光,充满了困惑。教师以为没有把问题说清楚,于是把这个问题重述了一遍,然而教室里还是雅雀无声。教师鼓励道:“同学们要积极地回答问题,勇敢地表现自己,如果回答错了,老师也不会怪你们的。”学生仍是默不作声。缺乏学生的参与,教师很沮丧,但又不好发作,只好把答案直接告诉了学生。

这位教师单纯地提出问题而不作任何启发,问题本身对于学生来说难度较大,书本上没有现成的答案,也难怪学生会不配合。对这个问题,教师就应设计一些由浅入深的问题,一环扣一环地发问,使学生的认识逐步深化:(1)弄懂这句话是把什么比做什么;(2)“把夏洛蒂姐妹的意志比作钢铁,这说明了她们的意志怎样”;(3)“夏洛蒂姐妹由默默无闻的小人物成为震动英国乃至全世界文坛的作家,她们靠的是什么”。这样,教师进行适当地启发,提示思考的方向和途径,学生就会体会到:不懈的努力和坚韧不拔的意志使夏洛蒂姐妹取得了成功,她们的成功是用汗水和心血培育成的。也就理解了作者这样比喻的目的。

五、课堂提问不应只是教师的“专利”

教学实践中,我们不难看到,提问多是教师的行为,学生的主动

5 提问是非常少的,教师占据课堂提问的主体地位。通常,教师在备课时,总是瞄准教材的重点、难点,按照教学程序和课堂结构来设计课堂提问的。试图通过课堂提问,来把握课堂教学的走向,使课堂教学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教师带着设计好的问题来到课堂,课堂提问对学生来说是有限制的。课堂,是孩子的。这是新课程的理念之一。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把本来属于学生的课堂还给学生,改学生被动应答为主动提问,通过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主动探究能力。

爱因斯坦说:“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首先,教师要善于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让学生处于一种无拘无束、自由宽松的空间里,只有这样,学生才能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才会勇敢地提出问题。对于学生自主提出的问题,可能简单,质量低,可能不着边际,教师都应尊重,适当地给予鼓励和表扬。其次,教师要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引发学生在认知上的矛盾、冲突,引导和训练学生提出问题。如教学《姥姥的剪纸》一课,揭示课题后,可让学生围绕课题自由地提问。学生就会很自然地想到:为什么用“姥姥的剪纸”做题目?姥姥的剪纸技艺怎样?一位教师在教学《量的计量》时这样创设情境:一开课,教师就在黑板上写上一个大大的“量”字,学生的好奇心就会促使他们想到:什么叫做量呢?教师没有直接告诉学生什么叫做量,而是让他们自学课本内容,从课本上去寻找答案。由于学生有一种想知道答案的心理需求,看书就会格外地认真,提出许多好的问题。这位教师

6 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自主地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培养了学生质疑的能力,同时也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好的提问,好比水中投石,激起层层浪花;好的提问犹如一条纽带,架起师生间认识和情感的桥梁;好的提问,促进了教与学的和谐发展。教师应掌握课堂提问的技能,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以适应新课程的需要。

上一篇:技术质量部部门职能下一篇:驾驶员跟车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