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SE管理体系建立的准备

2024-04-26

HSE管理体系建立的准备(通用6篇)

篇1:HSE管理体系建立的准备

HSE管理体系建立的准备——领导决策(1)

建立HSE管理体系需要最高管理者的决策。只有在最高管理者认识到建立HSE管理体系必要性的基础上,企业才有可能在其决策下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另外,HSE管理体系的建立,需要资源的投入,这就需要最高管理者对改善企业的健康、安全与环境做出承诺,从而使得HSE管理体系的实施与运行得到充足的资源。实践证明,高层管理者的决心与承诺不仅是企业能够启动HSE管理体系建设的内部动力,而且也是动员企业不同部门和全体员工积极投入HSE管理体系建设的重要保证。

在此阶段,特别需要高层管理者:

(1)明确HSE管理应为企业整个管理体系的优先事项之一,将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纳入企业管理决策的重要议事日程中;

(2)认识到建立HSE管理体系的目的和意义;

(3)理解实施HSE管理体系对企业经济效益、公众形象、HSE管理、企业管理功能方式等方面的促进作用;

(4)承诺为建立HSE管理体系及有关活动提供必要的资源保证。HSE管理体系建立的准备——成立体系建立组织机构(2)

当企业的最高管理者决定建立HSE管理体系后,首先要从组织上给予落实和保证,需要成立一套体系建立组织机构,一般包括:

(1)成立领导小组,成立由企业高层管理者负责的HSE管理体系建立领导机构。其主要任务是负责HSE管理体系建立过程中重大问题的决策和组织协调,如HSE管理体系建立的总体设计规划,制定HSE方针、目标,提供人、财、物支持等。

(2)任命管理者代表,按照SY/T6276-1997标准,在HSE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组织过程中,最高管理者应任命管理者代表,并规定其职责和权限。管理者代表是企业中HSE管理体系建立实施的直接领导者。其至少应被授予如下职权:

①按照标准规范要求建立、实施和维护HSE管理体系;

②向最高管理者汇报体系的运行情况,以供管理层评审,并为体系的改进提供依据;

③协高体系建立和运行过程中各部门间的关系,为最高管理者提出建议。

因此,管理者代表就百组织中具有相当级别的管理者,最好是主管企业健康、安全与环境方面工作的副职担任。

(3)组建工作小组,成立直属领导小组领导的工作小组。其主要任务是开展HSE管理体系建立过程中涉及企业整体范围内的具体工作,如组织宣传培训,初始风险评价,体系的总体设计,HSE管理体系文件的编制汇总等。

工作小组的成员应来自企业内部各个部门,通常包括企业中安全、环保、卫生、生产经营、技术等主要部门的人员。为了保证工作的顺利进行,工作小组成员应具有相关工作的知识和技能。

视企业的规模、特点的不同或HSE管理体系建立的需求和进展状况,还可以在相应层次上进行有关人员机构的组织安排。

HSE管理体系建立的准备——宣传和培训(3)

HSE管理体系的建立过程,是转变传统观念,提高健康、安全与环境意识,统一企业对实施HSE管理认识的过程。为此,企业应进行宣传和教育活动。另一方面,实施HSE管理体系本身也要自始至终地开展宣传教育,以促进企业各部门和广大员工的响应、支持和各级参与。宣传和培训应重点突出、划分层次、循序渐进、采取多种方式进行。

体系建立的组织机构在开展工作之前,首先应接受HSE管理体系标准及相关知识的培训。同时,当企业依据标准所建立的HSE管理体系文件正式发布后,需要对全员进行文件培训。另外,组织体系运行需要的内审员,也要进行相应的培训。

在准备阶段,宣传教育培训工作的主要目的是:

(1)促进企业全体员工对管理体系的认识了解;

(2)向企业员工表明实施管理体系的意图和行动;

(3)克服推行管理体系过程中思想观念上的障碍。

针对上述要求,宣传培训的内容应主要围绕管理体系的建立来安排。它可包括:国内外HSE管理体系的发展趋势;SY/T6276-1997标准概况;HSE管理体系发生发展背景、基本内容;组织建立HSE管理体系的目的、意义;全体员工在HSE管理体系建立实施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要求等。

根据企业推行管理体系工作的需要,宣传培训依照管理层次不同,内容要有所侧重。

高层管理者,即决策层。结合SY/T6276-1997标准和HSE管理体系发展背景说明本企业建立实施管理体系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明确决策层领导在体系建立实施过程中的关键地位的主导作用等。

管理层,主要是健康、安全、环保、生产、技术、经营等有关职能部门的管理负责人,以及在建立HSE管理体系中承担具体重要工作的有关人员。这一层次的人员是建立、实施和完善HSE管理体系的骨干力量,应全面接受HSE管理体系标准有关内容的培训,真正掌握和理解HSE管理体系标准的内容、原理、原则以及内涵。

执行层,主要是指HSE管理体系所涉及的一般人员和广大员工。对这一层次人员的宣传与培训重点在于HSE管理体系一般知识的普及,提高他们对本岗位活动与HSE管理体系之间关系的理解和发挥自身作用的认识。

在具体宣传培训中应抓住以下几个要点:

(1)深刻理解和掌握SY/T6276-1997标准中7个要素的逻辑内涵。“领导和承诺”是核心,“方针和目标”是导向,“组织、资源和文件”是基本资源支持,“评价和风险管理”是实现事前预防的关键,“规划和实施监测”是实现过程控制的基础,“审核和管理评审”是纠正、完善及自我维护的保障。标准体现了以领导和承诺为核心,以方针和目标等要素为支持,以审核和评审实现自我监督与持续改进的整体思想。

(2)结合全员、全方位、全过程管理突出整体思维观;把“领导与承诺”和“一把手负责制”结合起来;把强调风险评价和事前预防结合起来;把“规划”及“实施与监测”和强调生产作业现场的“人、机、环”协调运行结合起来;把“审核与评审”与传统的监督检查结合起来。

(3)结合本企业的实际学习标准。学习标准要做到理论联系实际,与本企业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只有从实际出发,才能真正掌握标准的内涵,理解其实用价值。

篇2:HSE管理体系建立的准备

审核的策划与准备是HSE管理体系审核必不可少的重要阶段,认证机构在接受了受审核方的认证申请后,为了保证审核工作的有效性,必须认真做好审核前的策划和准备工作。事实证明,审核的策划和准备越充分,就越能保证审核工作的具体实施。

审核的策划和准备包括:确定审核范围、组成审核组、制定审核计划、准备审核工作文件等活动。

HSE管理体系认证审核的策划与准备——确定审核范围(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范围是指受审核的HSE管理体系所覆盖的活动、产品和服务的范围。确定审核范围实质上是界定受审核方HSE作出持续改进及遵守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和其他要求的承诺和HSE管理体系实施运行的责任范围,它有助于明确审核的内容和界限。因此,正确合理地界定受审核方的审核范围对认证机构、审核员、受审核方、委托方以及相关方都是极其重要的问题,也是HSE管理体系认证的重要内容,在认证过程中,从申请和申请的受理、合同评审、确定审核组的成员和规模、制定审核计划、实施认证到认证证书的表达无不涉及审核范围。

1.确定审核范围的目的

确定审核范围的目的表现在以下几具方面:

(1)为审核准备和实施审核提供依据。

审核范围决定了审核的内容、场所和工作量,审核组成员所需的专业范围,规模以及是否需要技术专家。因此,在进行合同评审时,认证机构应确保有能力对其审核范围进行认证。审核范围应在初访时进行初步确认,根据确定的审核范围,组成审核组、编写审核计划和其他审核工作文件。

(2)是认证证书和宣传材料的重要内容。

认证机构批准受审核方通过认证时,在认证证书中正确写明HSE管理体系覆盖的范围,表明注册的范围,只对审核范围内作出书面保证,受审核方也就遵守认证机构的有关规定,在证书使用或企业的宣传材料中也能正确宣传,防止误用和滥用。

(3)是向相关方证明体系符合性的证据。

许多企业不仅注重于自身的HSE管理体系,而且鼓励承包商建立和实施HSE管理体系,有关的政府机构、银行、保险公司以及周围的居民也期望并关注企业的HSE管理体系。当企业向这些相关方出具HSE管理体系认证证书时,相关方可根据审核范围分析所关心的HSE问题或风险是否在体系认证的范围内。

2.确定审核范围需考虑的因素

在确定审核范围时,通常考虑下列因素:

(1)受审核方的组织机构的设置及其管理权限所覆盖的范围;

(2)HSE因素及其影响的独立性和关联性;

(3)申请认证所涉及的活动、产品或服务的类别和性质;

(4)与活动、产品或服务有关的场所及场所的分布状况和地理位置;

(5)有关活动、产品或服务所需的法规要求、标准和其他引用文件;

(6)受审核方的特殊要求,即是否有排除在审核范围之外的场所和地点。

(7)管理者对企业的投入产出的责任。

3.审核范围的确定

审核范围涉及受审核方在确定的管理控制下的特定场所内从事的活动。审核范围的确定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考虑:

(1)企业的管理权限;

(2)企业的活动范围;

(3)企业的现场区域。

在确定审核范围时,往往由于企业实际情况的复杂性,很难简单地通过上述因素的某一个方面而来对审核范围进行清晰的界定,这时应对这三个方面综合考虑,确保审核范围的合理性。

1)企业的管理权限

即按照企业管理者的责任和权限来确定审核范围,企业的HSE管理体系要得到认证,其管理者应具有以下责任和权限:

(1)管理者能够对企业内与HSE管理体系有关的所有HSE因素及相关的影响承担责任,对不能承担责任的区域,不能界定在审核范围内。

(2)管理者有权决定如何通过建立HSE目标、指标和管理方案来实现有其HSE承诺、方针,并有权配置HSE管理体系建立实施中所需资源。

(3)管理者对其管理范围内的投入(如原材料、承包商的活动、服务)和产出(如产品、服务、危害因素的控制、事故、职业病、废弃物、污染物)承担责任。

2)企业的活动范围

指按照企业的活动来界定审核范围。主要是指与产品有关的生产和管理活动。如机械制造行业的企业,其与产品有关的活动有设计、开发、采购、生产、检验、储存、运输、销售和服务等。施工作业企业,其与产品有关的活动有采购、施工、储存、检验、运输和服务等。另外还要考虑与产品间接有关的活动,如水、电、气等动力设备的运行与管理,行政后勤管理等。

通过从企业的活动来界定审核范围,应从企业HSE管理体系所覆盖的全部活动领域考虑。如果有些活动虽属于企业管理权限范围内,但具活动产生的HSE影响是相对独立的,与其他活动关联不大,则可将这些活动排除在审核范围之外。如有些生产型企业在生产场所之外的销售活动,也可以不在审核范围之内。

对于有些活动是企业内各相关职能部门来完成,或有些活动需要企业外部相关方来协助完成,则这些不能完全包含在企业HSE管理体系内的公共服务或活动界面,由于需关注企业是如何对它们进行控制或施加影响的,因而确定审核范围时应考虑将其纳入审核范围。

3)企业的现场区域

这是确定审核范围所需考虑的最主要方面,按照ISO/IEC导则66对现场的定义是: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在企业的控制下进行活动的全部场所。包括任何与原材料、副产品、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和废弃物材料相关的储存区域和活动所需的设备或基础设施。活动的场所无论是否固定,无论在何处都应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法规或制度要求。

企业的现场区域可能是单一现场或是多现场,无论是哪种情况,按现场区域确定的审核范围应当包括具备以下条件的场所:

(1)该场所应在企业的管理权限控制范围内作业活动;

(2)审核范围中包含的有关活动领域在该场所发生。

确定审核范围应包括所有现场区域,审核时可依具体情况进行抽样。对较为复杂的多现场审核,确定审核范围时应掌握以下原则:

(1)当一个企业有几个相似的现场,可以对有相似的HSE因素并在相同的行政管理机构的控制下运行的现场进行抽样审核。审核组应收集各方面的信息(包括初步接触了解的情况、受审核方提供的有关资料、以往审核信息),依据现场的情况确定每个阶段审核的工作量、深度和覆盖面,以体现审核的层次。

(2)对于一个HSE管理体系覆盖了几个类似的现场的企业,在下列情况下,认证证书可以覆盖所有这样的现场:

①所有现场在共同的管理体系下运行,实施统一管理和审核,进行统一管理评审;

②在HSE管理体系中包含有重要危险因素的每一个现场或部门都要进行审核;

③所有现场都已按内部审核程序进行了审核;

④若一个企业的HSE管理体系认证证书覆盖了多个现场,一旦发现了不符合,不论是在总部,或是在一个单一现场,其纠正措施程序都应适应用于证书所覆盖的全部现场。

(3)对于临时现场(如建筑现场),不论其现场位置在何处,只要受控于企业的HSE管理体系之下,就可以被作为认证的样本进行审核,为HSE管理体系的运行及有效性提供依据。

(4)由具备不同职能的部门或商业联合体组成的企业,因其从事的活动和伴随的危害与影响不同,应对所有现场和相关的危害和影响分别进行审核。

(5)当无法确定现场区域时(如服务),认证应考虑企业总部的活动及其服务的传递性。在特殊情况下,审核认证可仅在企业提供服务的范围内进行,这时应对企业总部中与该服务相关的部门进行审核。

审核范围由牧主最后决定,由申请人在申请书中正式提出,包括初次申请和获证后申请扩大认证范围,而由认证机构派出审核组通过审核加以确认,在确认的基础上写成证书的注册范围,而由认证机构派出审核组通过审核加以确认,在确认的基础上定居民证书的注册范围,如果受审核方所申请的某一审核范围,审核组在现场审核中未能获取HSE管理体系覆盖该范围的有效证据,则应将其排除在确认的审核范围之外。HSE管理体系认证审核的策划与准备——组建审核组(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组建审核组是审核策划和准备的主要工作之一,认证机构在对申请方的HSE管理体系进行正式审核前,应根据申请方的各种考虑因素,组建审核组。其中最关键的是审核组长的指定。

1.审核组的组成

认证机构应根据受审核方的规模、性质、特点和HSE影响委派合适的人选担任审核组长,由审核组长负责组建审核组。审核组可包括实习审核员和技术专家。审核组成员在审核组长的指导下开展工作。

在确定审核组的规模和组成时,应考虑以下方面:

(1)审核所依据的准则;

(2)受审核方的经营类型、规模、生产性质、复杂程度及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

(3)审核组应有满足规定级别要求的审核员。

(4)审核组中至少应配备一名有相关专业能力的成员,以确保审核组更好地理解被审核体系的有关要求,包括相关的过程和重要的危害与影响因素的控制,必要时,应聘请技术专家参加审核组。

(5)由于审核分两个阶段进行,所以两个阶段的审核组组成可以不同。但参加预审核的审核员应至少有一人参加认证的审核。通常预审核组的工作量(人•日)小于认证审核组的工作量(人•日)。

(6)审核组中实习审核员人数一般不应超过审核员总数的1/2,实习审核员不能独立承担审核任务。

(7)审核线成员不应与受审核方企业存在利害关系,且未向受审核方提供过有关HSE管理体系的咨询服务。

(8)审核组成员应能协调合作。最大程度发挥其作用,并可对受审核方进行有效的审核。审核组应具备有效开展审核所需的知识、能力和个人素质的综合要求。

根据审核过程中工作量的大小和审核组规模,还可以将审核组分成若干小组。

审核组成员名单应事先提交委托方或受审核方并得到其确认。委托方或受审核方有权利就审核组成员提出合理的更换要求。

2.审核组长

审核组长主持审核工作的全过程,对审核工作质量起着关键作用,审核组长由认证机构任命。

1)审核组长的条件

(1)审核组长应为注册的HSE管理体系审核员。

(2)具有相应的专业能力和广泛的相关技术知识。

(3)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协调和处理审核中各种问题的能力。

(4)具有对管理体系的整体有效性做出判断的能力。

2)审核组长的职责

(1)负责组建审核组;

(2)与委托方商定审核准则和范围;

(3)获取实现审核目的所需的背景资料;

(4)负责初访(必要性);

(5)负责HSE管理体系文件的审查;

(6)协调工作文件的准备,指导编制审核检查表;

(7)负责制定审核计划,分配审核任务;

(8)主持预审和认证的现场审核,并对审核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

(9)负责对受审核方HSE管理体系的有效性和符合性做出评价;

(10)代表审核方与受审核方领导的沟通;

(11)组织编写和提交审核报告;

(12)组织跟踪审核。

3.审核组成员

1)审核组成员的条件

应为注册审核员或实习审核员,或技术专家、技术专家参加审核工作时,不单独执行审核任务。审核组还可以包括验证审核员或观察员。

2)对审核员要求

(1)能全面、正确理解HSE管理体系标准;

(2)掌握HSE管理体系审核的程序、方法和技巧;

(3)了解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

(4)具有一定的HSE科学和技术知识,能够识别危害因素及其相关的影响;

(5)具备审核工作所必须的个人素质和能力(包括表达能力、交际能力、判断能力等)。

3)审核素质和能力

审核员应思路开阔,善于思辩,坚忍不拔,处事持重,能够客观地观察情况。审核员在工作中充分体现以下几方面的素质与能力:

(1)很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即能从审核现场的各种现象和文件记录作出整体判断,给出合理分析,哪些是符合的行为,哪些是出现偏差的行为,对偏差的严重程度能作出公正客观的评价。

(2)谨慎、勤奋、娴熟、明断:即优秀审核员应有一种良好的品质,能够有分寸的应付和处理现场出现的各种情况,排除审核过程中的干扰因素;

(3)有很好的均衡能力:即善于把握问题实质,尽量避免审核的主观性和片面性;

(4)客观公正:一方在表现在从现场正当地获取和公正的评定客观证据另一方在表现在不卑不亢,忠于审核目的和审核结论,不屈从于无事实根据要求改变审核结论的压力;

(5)具有敬业精神:在审核过程中专心、严谨、守时;

(6)善于交往:合格审核员应具备较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即应变能力),与受审核方各个层次的人员能很好地相处,营造出一种融洽的审核气氛,以取得理想的审核效果;

(7)较强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

4)审核组成员的职责

(1)服从审核组长的指导,支持审核组长开展工作;

(2)参加现场审核时召开的会议(如审核组会议、首末次会议);

(3)在审核组长的领导下编制分工范围内的工作文件;

(4)独立完成分工范围内的现场审核任务,收集和分析有关的审核证据,编制不符合报告,进行审核组内部交流,报告审核结果;

(5)保管好与审核有关的文件,并按规定归还这些文件;

(6)验证受审核方所采取的纠正措施的有效性。

HSE管理体系认证审核的策划与准备——制定审核计划(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计划是确定现场审核的人员、日程安排以及审核路线的文件,通知受审核方(一般应至少提前3周审核组长通知被审核方,以便有充分的时间准备和提出异议)审核计划是指导现场审核工作的重要依据。由于HSE管理体系的认证审核一般分两个阶段,所以审核计划应按预审和认证审核分别编制,认证审核计划应在预案审核的基础上制定。

1.审核计划的内容

审核计划一般包括下述内容:

1)审核的目的和范围

两个阶段的审核目的和范围是不同的。

审核目的是通HSE体系认证实现取证和注册。审核范围即HSE管理体系所涉及的活动,产品或服务和涉及的部门和场所。

2)审核准则

即审核依据,主要是指体系标准、体纱文件和法律法规。

3)审核日期和地点

审核的起止日期和审核的地理区域。

4)审核组成员

审核组长和审核组成员名单,包括技术专家、验证审核员和观察员。

5)审核日程

包括审核的时间安排,一般以上、下午或以小时为单位进行审核日程安排,审核组人员的分工,受审核方拟接受审核的职能部门,审核中应予重点审核的要素,审核组内部会议及其与受审核方管理者召开的会议。

6)保密要求

审核组应严守受审核方有关产品、组织、管理和技术等信息保密的承诺内容。

在没有得到受审核方同意情况下,不得向任何第三方透露。

7)其它。

包括审核工作语言,陪同人员的作用说明,差旅安排要求等。

2.两个阶段审核计划内容的说明

表1对预审和认证审核计划的差异作了说明。

表1 预审核和认证审核计划的差异

见表

[例1] ××油田建设工程公司HSE管理体系预审核计划

项目编号:CPAC预200×—××

预审核计划

1.受审核方

名称:×× 油田建设工程公司

地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 路××× 号 邮编:××××××

2.审核目的

确认贵单位的HSE管理体系是否符合SY/T6276-1997《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要求,评价贵单位HSE管理体系是否具备认证审核的条件,为认证审核做准备。

3.审核范围

贵单位内与HSE管理体系有关的主要部门、岗位和设施。

(1)产品、活动或服务范围:地面工程建设 长输管道施工 一、二类压容器制造 锅炉安装 水利工程 输变电线路施工 电气开关柜制造 砼构件预制。

(2)专业范围:4810线路管道安装业、4820设备安装业

4.审核依据

(1)SY/T6276-1997《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2)贵单位的HSE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等现行有效版本的体系文件;

(3)有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

5.审核组

姓 名 性 别 职务 聘用单位 注册资格 组别 专业类别

郭×× 男 组长 CPAC 审核员 A 建安

李×× 男 组员 CPAC 审核员 B 物探

张×× 男 组员 CPAC 审核员 C 建安

6.审核日期

2001年6月15日至6月17日(6月14日进驻),日程安排见审核日程表。

7.保密承诺

见审核组首次会议时递交的《现场审核保密保证书》。

8.审核计划安排及受审核方确认意见:

审核组长: CPAC: 受审核方: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审核日程表

见表

注(1)审核时间根据现场审核时间情况允许适当调整。

(2)现场审核期间,针对覆盖的产品、活动或服务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或提供双方认可的评价证据,否则贵单位将承担不覆盖特定产品、活动或服务的风险

[例2] ×× 油田建设工程公司HSE管理体系认证审核计划

项目编号:CPAC认200 × —×××

认证审核计划

1.受审核方

名称:×× 油田建设工程公司

地址: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市南路××× 号 邮编:××××××

2.审核目的

确认贵单位的HSE管理体系是否符合SY/T6276-1997《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标准要求,决定是否推荐认证注册。

3.审核范围

贵单位内与HSE管理体系有关的部门、岗位和设施。

(1)产品、活动或服务范围:地面工程建设 长输管道施工 一、二类压力容器制造 锅炉安装 水利工程 输变电线路施工 电气开关柜制造 砼构件预制。

(2)专业范围:4810线路管道安装业、4820设备安装业

4.审核依据

(1)SY/T6276-1997《石油天然气工业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标准;

(2)贵单位的HSE管理手册、程序文件等现行有效版本的体系文件;

(3)有关法律、法规、行业标准。

5.审核组

姓 名 性 别 职务 聘用单位 注册资格 组别 专业类别

郭×× 男 组长 CPAC 审核员 A 建安

李×× 男 组员 CPAC 审核员 B 物探

张×× 男 组员 CPAC 审核员 C 建安

刘×× 女 组员 CPAC 审核员 D 建安

曹×× 男 组员 CPAC 审核员 E 钻井

赵×× 女 组员 CPAC 实习审核员 F 建安

6.审核日期

2001年8月5日至8月8日(8月3日进驻),日程安排见审核日程表。

7.保密承诺

见审核组首次会议时递交的《现场审核保密保证书》

8.审核计划安排及受审核方确认意见:

审核组长: CPAC: 受审核方: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审核日程表

见表

注(1)审核时间根据现场审核时间情况允许适当调整。

(2)现场审核期间,针对覆盖的产品、活动或服务应处于正常工作状态或提供双方认可的评价证据,否则贵单位将承担不覆盖特定产品、活动或服务的风险。

3.审核工作量计算

HSE管理体系审核所涉及的组织类型、规模等不同,审核工作量的差别是极大的。在计算审核工作量时,应特别考虑以下因素:

(1)组织的规模:主要考虑员工人数、生产方式和作业现场分布等因素,即使是员工人数相同,而其他几方面的因素不同,其审核工作量不同。

(2)组织的类型:不同行业的组织,其危害与环境因素不同,HSE影响也不同,所需的审核工作量(人•日)往往不同。

(3)现场数量:多现场和单一现场的审核工作量相差是较大的。

除以上因素外,审核工作(人•日)尚受组织作业现场分散程度、审核人员素质等因素的影响。总之,要准确的计算审核工作量需要了解以上具体情况后综合确定。

4.注意事项

(1)审核计划应经受审核方的确认,包括在首次会议上的确认,如受审核方有异议时,审核组可适当加以调整;

(2)制订审核计划要充分利用初访和文件审查所得到的信息,并在审核组内进行分工,使所审核的部门和要素没有遗漏,并安排和保证恰当的审核时间。

(3)制订审核计划涉及到审核方法的确定,包括按部门审核还是按要素审核,是顺向追踪还是逆向追溯。所以要制订好审核计划,必须先研究确定审核方法。

(4)在审核过程中,还可根据具体情况局部修改和调整审核计划,但总的审核过程应基本遵循审核计划。

HSE管理体系认证审核的策划与准备——编制审核工作文件(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工作文件是指审核员在现场审核中所使用的审核检查表和审核记录、不符合报告、审核报告以及首末次会议签到等表格。认证机构一般对审核所需的各类文件都已编制并负责印制了统一格式的表格。因此,编制审核工作文件主要是由审核员根据受审核方的文件和其他信息资料编写审核检查表,以使审核工作有序而有效地进行。

现场审核中需用到的审核工作文件主要有以下几种:

—审核计划;

—审核检查表;

—审核任务分配表;

—审核计划日程表;

—首末次会议签表;

—审核记录;

—不符合报告;

—不符合项分布表;

—HSE管理体系审核报告。

审核组应根据以上工作文件的作用和特点,设施一套规范化的表格,使现场审核按照预定的要求进行。

1.检查表的作用

1)使审核员保持明确的审核目标

现场审核中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借助检查表,审核员可以保持审核主题的方向。即使有些偏离审核方向时,检查表也可起到提醒和警示的作用。

2)明确受审核部门所需审核的主要要素和内容

3)确保审核工作的系统和完整

在审核组内,审核任务各有分工,审核组长正是通过对检查表的审查,来把握审核的总体情况。现场审核时,审核员则依据检查表审核,保证审核内容没有遗漏,使审核程序规范化和系统化,从而确保审核工作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4)保持审核的节奏和连续性

现场审核是一项高节奏而紧张的活动,由于审核的时间有限,不允许在某个问题上或某个区域逗留时间过长,依据检查表的安排,审核员可以控制时间,掌握进度,使审核连续进行,而不是跳跃式审核。

5)确保审核的正规化

依据检查表提问题,易于使审核保持连续和系统化,使所提问题有的放矢,且使受审核方感到审核员的审核有针对性有充分的准备,体现出审核员的专业性和正规性。

6)作为重要的审核记录

检查表中一般都设有“审核记录”栏,通过检查表可以反映审核员审核的内容、查实的证据以供审核员现场审核记录有关的事实,检查表是审核档案中的重要原始资料。

2.检查表的内容及格式

现场审核的方法很多,采用较多的一般是按要素审核和按部门审核的方法,如检查表通常是由各个认证机构根据自己的规定要求设计的统一表格,一般应包括以下内容:

(1)受审核部门,审核时间、审核员姓名;

(2)审核的依据。一般是填写标准的要素名称和编号,受审核方体系文件的名称或作业指导书。

(3)审核项目和要点:依据标准或文件,列出审核的内容,主要解决“查什么”的问题。

(4)审核方法:列出审核的步骤和具体方法,主要解决“怎么查”的问题。

(5)审核与跟踪记录:供现场审核时记录审核结果,检查表的确立要灵活多样,不应硬性规定具体格式,检查表的部局和格式,通常有两种多形式,一种是“问—答”形式,答案是“是”或“否”;另一种是“问题—结论”形式。

3.检查表的编制方法

编制检查表是审核员必须掌握的一项基本功,也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编制一份指导性较好的检查表,对审核员的审核工作是很有帮助的。

1)编制前的准备工作

在编制之前,要认真阅读受审核方的体系文件,了解受审核部门所从事的活动和体系文件对该部门的各项要求,了解该部门可能存在的危害与影响因素,查阅有关HSE法律法规文件要求。

2)编制检查表的要点

检查表的编制,主要是根据审核准则或受审核方的文件,列出“审核要点”和“审核方法”。

(1)关于审核要点:

①要根据标准的要求和受审核方的体系文件的要求,逐项列出要审核的内容;

②要注意逻辑顺序。

(2)关于审核方法:

对应审核要点列出审核的具体方法,包括抽样数。具体的审核方法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①“去哪里”,说明去哪个部门、哪个区域检查;

②“找谁查”,说明找哪些人来回答问题和证实;

③“怎么查”,说明要查哪些文件、资料、记录等证据,包括现场的观察。

以上是编制检查表的四项原则,即“查什么、去哪查、找谁查、怎么查”

3)编制和运用检查表的注意事项

(1)编制检查表要周密考虑,既要考虑受审核部门所涉及标准的有关要素,也要考虑要素的逻辑关系,另外还要考虑法律法规及其他要素。

(2)检查表中提出的审核内容应以SY/T6276—1997标准、相关法律法规要求和受审核方的体系文件的规定为依据,而不能以审核员自己的观点或要求作为审核依据。

(3)抓住重点,抽样应有代表性。

(4)检查表应按预审核和认证审核分别编制,由于两个阶段审核的侧重点不同,因此针对同一要素的审核,编制检查表时在深度和广度上应反映出两个阶段不同的审核要求。

(5)审核组长负责对检查表进行审查,以保证审核的完整性。

(6)在现场审核中,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对检查表的内容进行调整和补充。

(7)检查表是审核员的工作文件,应妥善保管,不应提交给受审核方。

篇3:HSE管理体系建立的准备

近年来, 随着HSE管理体系推进工作的持续与深入, HSE管理体系作为控制健康安全环保问题的系统性载体, 其先进的理念和方法逐步得到了体现和验证。以《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标准》为指导的HSE管理体系正在形成和不断完善, 企业定期修订发布“管理手册”和“程序文件”作为HSE管理工作的标准要求, 确保安全领导力建设、HSE制度系统和培训系统等建设工作的提升。但是, 通过多次的审核评估可以看到, 在HSE管理体系推进工作中“两张皮”的现象仍然存在, 如何将HSE管理体系推进工作更加有效的与日常生产工作相结合, 形成长效机制值得关注和探讨。

2 HSE管理体系推进现状分析

2.1 风险管理有待加强

风险管理是企业HSE管理的核心内容, 所有工作的基础都应围绕风险辨识的结果开展。虽然目前企业各级均开展了危害因素辨识工作, 但危害因素辨识的结果尚未与应急预案管理、隐患管理以及重大危险源管理等关键风险控制措施有机结合, 没有达到危害因素辨识的真正目的, 辨识结果未得到有效应用。

2.2 培训管理有待提升

由于人员的不断更新和流动, HSE管理体系相关知识系统培训不能满足人员变化的需求, HSE体系工具方法的应用不能及时有效的宣贯到各级人员, 造成HSE体系工具方法在实际工作的应用中出现偏差, 成为产生“两张皮”现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2.3 应急管理有待规范

企业应急预案体系应包括综合应急预案、专项应急预案和现场应急处置程序。目前各级编制的应急预案在形式上具备了一致性, 但从内容上来看还未形成上下联动, 层级清晰的预案体系。应急演练形式大于内容, 而未对预案中具体操作程序、步骤是否有效进行演练和评价。

2.4 闭环管理有待改进

一是对审核出的问题, 重整改措施, 轻原因分析, 忽视防止类似情况再次发生的措施落实;二是对检查出的问题, 有整改, 无跟踪验证或反馈后未进行核实, 不能形成真正的闭环。三是缺少对问题的统计分析, 同一问题或重点问题反复出现未及时提出切实有效的防范措施, 真正做到举一反三。

3 建立HSE管理体系长效机制的探讨

合理按照PDCA模式开展工作是建立HSE管理体系长效机制的有效模式, 即建立企业期望达到的目标和结果, 通过多种方式和手段实施, 并根据HSE相关要求, 对过程进行监测和测量, 对发现的问题采取措施及时改进。

3.1 工作策划是关键

做好工作策划是有效开展HSE管理的关键。目前企业开展HSE管理主要是以各种HSE体系工具方法为依托, 例如个人安全行计划、安全观察与沟通、工作前安全分析、工作循环分析、安全目视化等等。如果饿将各项工作单列计划开展, 不仅会造成人力物力重复浪费, 而且还会因为另外增加了工作量导致抵触的工作情绪, 各项工作成为应付, 造成“两张皮”的现象。因此, 在制定工作计划时, 应将工具方法加入业务工作计划, 在开展业务工作的同时运用工具方法。

3.2 系统培训是基础

目前系统的HSE管理培训尚不能完全适应企业人员的快速更新。目前, 多数在日常生产中真正使用HSE管理方法的人员未接受过系统的培训, 在理解和运用体系工具时容易出现偏差,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工作量。系统的培训能让员工更加深入的了解开展HSE管理的意义和必要性, 理解开展各项工具方法的目的和效果, 从思想上改变人员对HSE管理体系的认识, 实现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并且“我会安全”的最终目的。

3.3 绩效考核是保障

绩效考核是从制度上保障HSE管理有效开展的前提, 合理完善的绩效考核系统是HSE管理的重要保障。在计划的执行过程中, 定期考核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 能够及时对计划的完成情况进行监督, 对完成计划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解决办法, 确保各项计划能够保质保量的完成。另外, 绩效考核的一个重要方面在于正面激励, 肯定员工在HSE管理过程中做得好的方面, 激发各级人员参与HSE管理的积极性。

3.4 体系审核是手段

体系审核与传统的检查区别在于对审核发现的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 从制度、人员、硬件设备等多方面寻找解决办法。通过对制度的及时修订、加强人员培训、提高硬件设备条件等措施解决问题发生的根源。

结语

HSE的目标就是要建立起一种安全环保长效机制的科学管理方法, 提升安全环保管理手段, 同时也要根据新的形势和内容的变化, 倡导的先进管理模式, 强有力的领导力作用和对风险管理的具体措施。通过分析企业HSE管理现状, 结合PDCA管理模式, 提出企业建立HSE管理体系长效机制的四点结论: (1) 在工作策划中将HSE工具方法列入业务工作计划, 提高工作效率; (2) 通过系统培训转变人员对HES管理的认识, 提高运用HSE工具的能力; (3) 建立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 尤其应建立合理的正面激励机制, 鼓励员工积极参与HSE管理; (4) 利用HSE体系审核从根本上解决企业管理中存在各项问题, 提升HSE管理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晓明, 侯殿龙, 王勇, 杨国锋.HSE管理体系建设推进工作方法探索[J].安全与环境工程, 2010 (17) :85-88.

[2]万守华.推行HSE管理体系建立企业安全长效机制[N].胜利油田职工大学学报, 2007.

[3]陈生伟.油田企业HSE管理体系实施现状分析[J].安全健康和环境, 2010, 11.

[4]廖永远.完善HSE管理体系建立安全长效机制[J].中国石油企业, 2007, 8.

篇4:HSE管理体系建立的准备

【关键词】PDCA循环;HSE;管理

1、背景介绍

PDCA循环,或称戴明循环。PDCA循环的研究起源于20世纪20年代,先是有着“统计质量控制之父”之称的著名的统计学家沃特·阿曼德·休哈特(Walter A.Shewhart)在当时引入了“计划-执行-检查(Plan-Do-See)”的雏形,后来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Edwards Deming)将休哈特的PDS循环进一步完善,发展成为“设计-执行-检查-行动(Plan-Do-Check-Act)”这样一个质量持续改进模型。

2、PDCA循环

PDCA循环是一个持续改进模型,它包括持续改进与不断学习的四个循环反复的阶段,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行动(Act)。P-Plan:—计划,通过集体讨论或者个人思考确定某一行动或某一系列行动的方案;D-Do:—执行,按照计划去做,落实计划,包括资源的利用、责任、能力、培训、沟通、谈判、文件控制、过程控制、管理服务;C-Check:—检查执行情况,计划执行的怎么样?有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或要求?找出问题,报告结果;A-Act:—行动,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认可或否定。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模式化、标准化以适当推广;失败的教训要加以总结,以免重现;这一轮未解决的问题放到下一个PDCA循环。此阶段为推动PDCA循环的关键。以上四个过程不是运行一次就结束,而是周而复始的进行,一个循环完了,解决一些问题,未解决的问题进入下一个循环,这样阶梯式上升。

3、HSE管理

HSE管理是健康(Health)、安全(Safety)和环境(Environment)管理的简称,最早发展于石油化工行业。HSE管理体系是三位一体管理体系,它的含义:H(健康)——追求企业职工的身心健康;S(安全)——有效地控制风险,削减不可接受的风险,使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风险达到可接受水平;E(环境)——控制环境危害因素,削减重大环境危害因素,使企业持续获得并保持最好的环境资源。笔者所从事的工作为国际工程施工管理,在日常工作中,深感安全、健康和环境状况良好是确保工程施工、生产经营稳定的前提,安全更是企业进行一切工作的首要条件,因此,施工中的HSE管理显得尤为重要。

4、PDCA循环在HSE管理中的应用

在HSE管理中引入PDCA循环,如图1所示,在工程施工过程中,根据业主、社会、员工的要求,建立P(计划),根据制定的目标来实施D(执行),对执行的结果进行C(检查),最后进行A(分析或改进),总结成功经验,制定相应标准,把未解决或新出现的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如图1所示。PDCA循环实际上是有效进行任何一项工作的合乎逻辑的工作程序。

4.1 P阶段。(1)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问题。根据类似的工程施工经验并结合具体工程的特点,分析危险源。一般工程项目施工的危险源有:爆炸,电力超负荷,高处坠落,撞击,接触坠落物,车辆交通事故损害,起重机械事故损害,机械事故损害,火灾,高温天气危害,危险大气环境和密闭空间,呼吸伤害,电气危害。(2)分析各种影响因素或原因。对以上危险源进行分析,工程存在较危险的工作有:运输,混凝土建筑物施工,安装与拆除,起重作业,高处作业,施工的供电,高温环境作业等。(3)制定计划。根据工程的特点,工程所在国的法律法规要求,国际OSHA(职业安全与健康)标准,公司的管理手册,建立HSE管理体系。该管理系统覆盖所有生产和生活区,以及所有工程范围内的人员。

4.2 D阶段。(1)建立HSE组织机构。建立以HSE总监为核心的HSE部门,执行工程所有的安全、健康和环保相关的具体工作和业务检查,进行全项目的HSE管理和监督;定期向工程师汇报,并接受工程师监督指导。(2)培训。培训上,以作业指导书、技术标准、管理规定为主,知道“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明白“规定动作”,按照规范正确操作;风险辨识上,对作业过程中每个环节存在的风险定期进行识别;专项培训中加强案例分析互动,在分析中,创造人人参与的气氛,让员工分析事故原因,明白事故后果和相关规章制度的必要性,强化安全意识,提高风险识别技能。(3)文件控制。文件控制包括:所有受控文件发布之前必须进行审核和批准,对于无效文件必须召回。(4)过程控制。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公司规定;识别危险因素,按规程操作;制定和实施保障措施用于施工,并提供相应个人防护用品。(5)应急准备和响应。建立一套在发生伤害、疾病、危险事故时,向工程师和当地HSE管理部门汇报的程序,并建立事故调查和分析程序,采取纠正措施,吸取经验教训。

4.3 C阶段。(1)内部检查和会议。建立检查计划,该计划将确定检查参与者和检查频率,按照健康安全的目标检查并记录检查结果,确保检查结果的后续实施。定期召开会议,由工地领导和参与工程的其他人员参加来讨论工地的安全及环境问题。(2)外部检查和评估。业主代表、工程师有权检查现场,并对现场的危险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对违反行为进行罚款,检查雇员安全培训,相关文件等。检查中发现问题时,对照相关文件规定指出违规,说明整改的方法。同时下达纠正和预防措施单,分析具体原因,要求限时完成,并跟踪后续执行情况。

4.4 A阶段。(1)总结成功经验,制定相应标准。辨识作业过程中每个环节存在的风险,评价控制措施的有效性,补充作业指导书中的岗位风险及其处置措施。(2)把未解决或新出现问题转入下一个PDCA循环。

5、结语

本文通过PDCA循环来构建工程施工中HSE管理体系,通过计划-执行-检查-行动四个阶段的分解,从不同层面、主体内容和运行机制多方面,立体构架出HSE管理体系的综合模式。

作者简介

篇5:浅谈HSE档案资料的建立和管理

摘 要:对中国石化河南石油分公司HSE管理体系在建立实施过程中产生的档案资料,就其建立和管理工作进行了介绍,并就HSE管理体系与一些传统管理方式产生的档案资料的相互渗透和融合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HSE管理体系 档案资料 建立 管理

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体系是国际石油石化行业通用的管理方法,也是切实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推行风险管理,清洁生产,保护员工身体健康的具体体现。在建立、实施HSE管理体系过程中产生了大量档案资料,而且涵盖了成品油收发存、销售各环节中产生的诸多记录和文件,而这些档案资料的建立和管理也和新建立的HSE体系一样,存在一个探索和完善的过程。目前HSE档案资料管理的现状

HSE体系正式实施后,大量的资料、记录要收入档案室。首要的问题是什么记录保存?什么记录不保存?例如:各单位危害识别小组每年都要进行HSE危害识别,风险评估清单要不要保存,若要保存又如何存档,是所有的识别清单都保存,还是只保存重大风险清单?重叠性文件怎么办?例如,上级单位检查组每次来检查的方法不一样,有的对照HSE体系手册、程序文件查资料;有的仍查传统的规章制度、检查标准。被检查单位势必准备两套档案资料,供各检查组查阅,然而给档案资料的分类保存带来了一定困难。

这在HSE体系建立与实施的初期,相关档案资料的建立和管理的初期是不奇怪的。但是,由于档案资料建立和管理的连续性和累积性。在其初期必须有一个好的开头打下好的基础,不然势必出现头重脚轻、虎头蛇尾的现象,形成错误模式和习惯后,再改就难了。然而,在体系实施成熟期未到来之前,又很难有一个完善的归档和管理办法,特别是在集团公司、销售事业部没有下达具体的、统一的HSE档案管理标准之前,还要根据通常的建档管理规律和HSE档案的特点,探索适合自身经营发展需要的档案管理方法,为建立档案资料的规范化管理打好基础,更好地为HSE管理体系的计划编制、实施检查、改进和持续完善提供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2 促进HSE档案资料规范管理的几种途径 2.1 细分要素,逐级追究,完善档案

体系建立容易,实施难。体系发布后,看各级执行单位的档案资料是否完备就知晓体系执行情况了。因为基层单位习惯于旧有的管理方式,往往是不执行或是执行不到位。而HSE体系的核心是《程序文件》的执行,大量的档案资料也由此产生。因此,管理好档案资料,也能较好地避免HSE管理体系制定与具体实施的脱节现象,它们是相辅相成的。所以强制执行程序文件是非常必要的,即要求所属各机关部门、基层单位细分出相关要素的内容,知道谁干什么,填写什么,归入档案些什么等等。为此,一些省石油分公司制定了《HSE责任事故及责任追究制暂行办法》,追究各级HSE组织、领导者和执行者的责任,使之在日常生产、施工、改造、维修中自觉执行HSE管理体系的要素内容,自觉填写记录,自觉归入档案。作为档案资料,也要求从档案资料的产生时开始,就是要素清晰,内容真实、准确、完善,职责明确的档案资料,为其今后的管理和使用打下扎实的基础。2.2 做好培训,从具体档案管理人员入手

做好“培训”是HSE管理体系建立与全面、正确实施的关键。做HSE工作的人都有同感,每个阶段的培训都很重要,如同盖楼房,一层没盖牢,就危及全楼的质量。因此,要高度重视每个环节的培训工作。在整个体系对外发布后,再次组织HSE体系具体操作人员也就是档案管理人员培训班,使他们明确HSE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具体职责及资料向谁催要、如何入档等等问题。既可以按《HSE程序文件》排序目录分列入档,也可以按《油库检查评比标准》的序列号分解入档。

2.3 分区摆放,遵循入门,做好文件目录与编号

面对重多的档案资料,要查阅方便,首先可按HSE体系的十大要素或资料的种类划分为几个大的区域:即HSE组织、教育、检查、风险管理、设备管理、应急管理、变更管理等,根据自身情况设臵,粗细皆可。总之,几大资料区域的设臵要充分包含HSE体系所规定的要素内容,然后按内容做好标识将档案柜分列开来,以便档案遵循入门。优秀的档案室,应编制一份简明扼要的《文件记录清单》,详细列出该资料室所存放资料的名称及供其检索文件的编号。既便不查阅资料,也可通过文件记录清单,了解整个档案室的资料内容。关键是检索文件的编号要简洁易懂,便于文件建立和追溯。要专门制定《HSE编号管理办法》,将油库、车队、加油站、安监科等基层单位、职能科室全部覆盖其中,确保了HSE文件的可追溯性。统一编号之后,可将文件编号打印在档案盒标签上,按区域、编号查阅非常方便。

2.4 定期督查,加大档案资料在考核评比中的权重 HSE管理体系执行中,日常收发存,销售环节中产生的各种记录清单要存至档案室,以备查。那么各级督查组和HSE办公室就应该将基层档案室做为每次督查的重点之一,抽查程序文件中关键性的条款,查看是否执行。检查中会发现由于种种原因而造成的错误清单,即该填写的不填,不该填的却写了许多;或者是方法错误,如:要用工作危害分析法(JHA)却使用预危害分析法(PHA),致使分析不准确,浪费了时间和精力。此时督查人员在检查中要履行辅导员的职责,及时讲解、更正被曲解的内容。督查完毕后,要将此次成绩记入全年考核成绩之中,加大档案资料在考核评比中的权重,奖优罚劣,以督促HSE体系的具体执行。HSE体系繁衍资料的整合与设臵事例

3.1 危害识别风险评估与隐患治理台帐的融合HSE程序文件要求,基层生产单位“HSE危害识别小组”每年要对工作岗位、要害区域做一次危害识别风险评估,彻底查找重大危害。可以将此活动产生的资料与传统的隐患治理台帐有效的结合起来,将每年年初所识别的危害结果,逐项提出申请、做出《管理方案》,同时也汇入隐患治理台帐。即《HSE管理方案》与《隐患治理台帐》统一,各有详有略,做到有项目、有时间、有资金、有负责人。而各项新改扩建、大维修项目所进行的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估清单要附在该项目资料档案中,单独存档会造成零乱和不便。3.2 承包商管理文档的建立

此文档的内容较以往的传统管理内容要丰富得多,基层单位所有新改扩建的项目都要纳入管理,对设备设施、工艺参数等的变更要准确记录并入档。再有各项《作业许可证》的更改,在2004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下发的《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度》中,规定在用火、进入受限空间、破土等作业许可证中要填写危害识别内容。但应当区分的是此危害识别是局部识别,不能替代整个项目。如:卸油栈桥的重建或改造必须做一个整体的危害识别,并根据风险度的大小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此外,施工现场承包商的选择、监督、检查与惩治,要填写《HSE承包商工作现场检查清单》、《违反HSE安全协议罚款单》、《不符合整改通知单》等且要及时整改,不仅仅是签一个安全协议,搞一个形式上安全教育就万事大吉了,强化现场监督及完工后的验收等等都要从记录开始,全部归入档案。

3.3 提供详实资料,促进设备管理

HSE设备管理档案要有详尽资料记录,才有建立的必要及参考价值。以油库为例:河南石油分公司将在用29个油库的所用设备以表格的形式登录在档,从油库的始建日、占地面积到油罐、机械设备、输油管线、防爆电器等设备的工艺参数、生产厂家等等都尽揽其中。此外,对新改扩建项目的变更,诸如在乙醇汽油工程改造、油罐防腐、消防道路的改建中的设备参数、使用涂料、厂家、改造时间等等进行了详细记录。同时还一一对应设臵了设备责任牌,大到储油罐、栈桥、油泵小到消防器材、可燃气体报警器、阀门等,都有明确的设备保养时间、测试时间和责任人,从而确保了设备完好率,保证了收发、储运销。油罐汽车被称为流动的危险源,每年都有油罐车在运油过程中发生各种大小事故。因此,在HSE档案管理中,要求油罐车队必须严格执行HSE程序文件,除日月周三级车辆安全检查之外,还须建立《油罐车单车档案》,主要包括车辆管理部门、危害运部门发放的道路危险货物运输操作证、从业证、营运证记录、车检记录等。同日还要建立《车辆维修档案》,包括罐车分级保养记录大中小维修记录等,从维修厂家、更换配件、型号年份、合格证等都要入档。为日常维修保养提供准确依据,确保安全运营。3.4 应急档案管理

应急预案是企业预防突发事故的有力屏障查应急档案,首先是看各项应急预案是否齐全有效,它的编制是否遵循HSE程序要求等。在HSE体系实施过程中,要组织人员对多年沿用的各项应急预案进行全面修改,剔除空洞、不切实际的内容,整理出防火、防震、防汛、防停电、防停水等各项预案,组织干部职工进行演练,也可按区域进行消防演习比赛,提高处理突发事件的能力,将突发事件的影响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河南石油分公司还简化了传统的演习总结,在《HSE应急管理程序》中明确要求演练结果填入《HSE重大事故及灾害应急处理预案演练》记录表,它既方便、实用又利于存档,受到基层单位的欢迎。此外,消防车、泡沫泵、水泵等的定期运行记录,泡沫液、消防蓄水的更换记录以及消防队员定期的训练计划和训练成绩等等都要如实在应急档案中体现并接受查验,从而达到防微杜渐、安全生产的目的。4 结语

篇6:HSE管理体系建立的准备

前言:安全、环境与健康(HSE)管理体系是国际石油石化行业广泛推行的先进管理方法,它强调通过系统化预防管理机制以彻底消除各种事故、环境污染和职业病隐患,从而提高企业的安全、环境与健康业绩。2002年4月19日,广州石化举行HSE管理体系实施新闻发布会,郑重向社会各界宣布从即日起广州分公司全面实施HSE管理体系。在体系建立时广州分公司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标准的全部要求融入到HSE管理体系中,确保建立一个管理体系,符合多个管理体系要求,有利于在建立和实施时的协调、统一、有序,以提高管理效能。

体系实施过程中的环境管理 危害和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是一个不间断的过程,也是体系实施的首要步骤。为鼓励和组织员工参与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工作,把环境管理渗透到日常的生产运作等活动中去,实现四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全天候)管理,有针对性地编写了《HSE作业指南》,要求在分公司进行的所有作业都必须先进行危害和环境因素识别和评价,根据相应程序文件和运行控制文件以及车间的作业指导书制定并落实预防措施后,才能开始作业,实现“三签”而行,即:现场作业会签单、作业HSE管理表、各种作业票(清罐、清油、动火等)。通过《HSE作业指南》,HSE管理体系与生产实际操作紧密地联系起来,实现了管理体系与实际应用的统一。作业HSE管理流程如图1所示。

HSE管理体系建立过程中的环境管理 环境管理作为HSE管理体系控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安全、健康的管理既存在关联性,又具有独特性,其环境绩效在体系整体运行中得到不断的持续改进。环境管理在保护对象、管理方法、技术手段等方面与安全、健康管理有所不同,在体系建立过程中,充分考虑了ISO14001标准要求,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的5个部分的17个要素内容融入到HSE管理体系的10个要素中。在日常的环境管理中,通过系统的污染预防管理,减少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事故的发生。在体系建立过程中,考虑了初始环境评审中存在的问题,获取和识别相关环境法律法规及标准,开展环境因素识别和环境影响评价,编制了有可操作性的环境保护管理、环境因素识别和影响评价等程序文件和14个环境方面的运行控制文件。1. 初始环境评审 初始环境评审是对企业过去、现在的环境管理信息和状态进行全面的综合调查与分析,总结企业原有的环境管理经验及存在问题,从而为企业建立符合标准要求的环境管理体系提供依据;环境现状调查与评估结果作为HSE管理体系设计的基础,其成果将直接决定体系建立的成败。通过初始环境评审,客观评价了广州分公司环境管理状况,主要存在下列问题。a.在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时按“三同时”进行了环境影响评价,但在日常的环境管理方面并没有开展环境因素识别和环境影响评估。b.没有形成一套程序用来及时地识别、获取、更新、沟通与生产、运作、服务等相关的国家及地方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标准、要求。甚至对目前环境保护方面的法律法规符合状况并不清楚。c.存在各种版本环境保护方面的文件,无法对现场存在各种不同的版本文件的时效性、适用性进行识别。d.虽然有部分应急预案及事故调查处理规定,但不完善,没有针对性,应急措施也不够完善。2. 获取和识别环境法律法规及标准 在体系建立的组织机构中专门设置了法律、法规识别小组,组织编写了《法律法规和标准识别控制程序》。通过上网、与当地环境保护部门联系及其它途径收集现行的环境保护法律法规及标准,经初步识别,适用于广州分公司的环保法律、法规有35部,标准有10个。为使所识别的法律法规及标准让各个部门能便于获取本部门适用的条款,进行学习和执行,对35个法律法规和10个标准条款逐条进行甄别,整理编写了《分公司适用的环保法律法规及标准各称一览表》,汇编了《分公司各部门适用的HSE法律法规及标准明细表》,并在HSE管理体系网站上公布,确定了法律法规的更新途径。组织各单位开展法律法规及标准符合性评估。3. 开展环境因素识别和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因素识别和环境影响评价是HSE管理体系实施污染预防管理的核心,环境因素识别和环境影响评价一直是传统环境管理的薄弱环节。在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时能按国家、地方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管理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但在大量的日常工作中并没有开展环境因素识别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而大量的环境污染事故和扰民事件主要在日常工作中发生。因素,广州分公司在体系文件中着重体现了这方面的内容,制定了环境因素识别及影响评价管理程序,用来确定其活动、生产、装置、设备、产品、服务中环境因素。在识别过程中,考虑直接和间接、正常、异常、紧急状态以及过去、现在、将来等因素,并依据现有的专业经验、评价标准和准则,同时考虑法律、法规及其它要求、公司商业形象、员工和周围人群、设备、产品、财产、水、大气、废物、土地、资源、社区和相关方的内容,从中判定对环境具有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并制定环境管理方案加以控制。为保证体系的适用性、有效性,广州分公司非常重视边建立边实践的工作,组织了《环境因素识别和影响评价程序》、《HSE作业指南》以及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等专业知识和技能方面的培训,管理部门和生产作业管理人员100%多次接受培训,并用一个多月的时间组织生产操作人员用简单易行的工艺流程方法,对分公司的53套生产装置和4套辅助装置开展了环境因素识别、环境影响评价。环保管理人员到现场辅导装置操作人员开展识别和评价工作,共收到各单位上交的100份环境因素识别评价表。经筛选、归纳出126项重要环境因素,经现场确认、鉴别,确定了广州分公司35个重大环境因素,并对其逐一落实削减控制方案,实施目标管理最显著的成果是在臭气治理方面,识别了6个重大环境因素。为此,分公司专门成立了6个专项治理小组开展削减、控制工作,目前已完成了2个项目的治理工作。在异常的生产过程(例如炼油西区大检修),我们组织大修装置所有作业部开展环境因素识别和影响评价,对大修的34个重大项目的225个工作步骤进行了识别、评价,根据评价结果修订、完善了大修的停、修、开的环境管理方案。历次大修都是事故多发期和臭气扰民投诉高峰期,而这次大修从2月20日开始到4月5日结束,历时45天,期间未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和臭气扰民事件。4. 编制环境管理文件 有效的管理体系必须有一套有效的、可操作的文件来规范管理行为。为确保环境管理行为在体系文件中得到规范化、标准化的描述,在HSE管理体系手册中涵盖了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 规范及使用指南)的要素,编写了环境保护管理、环境因素识别和环境影响评价程序文件。在原有环保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重新修订、完善、编写了水污染管理、空气污染管理、有毒有害废物管理、噪声污染管理、土壤(地下水)污染管理、资源管理、资源利用管理、能源管理、环境监测管理、环境保护“三同时”管理、清洁生产审计管理、环保检查和考核管理、公共卫生及厂区绿化管理、环境污染应急处理管理、环境统计与报告管理等14个运行控制文件(SOP)。SOP文件编写是体系文件的核心,它是对原有的安全、环境与健康管理的一次梳理,对HSE管理的提升。为使所编制的文件具有可操作性,我们严格按目的、范围、职责、术语及定义、工作程序(包括流程图、步骤简单描述、相应管理表格)、相关文件、记录(文件符合性检查表,只需打√或╳)、附录等内容进行编写。例如在编写水污染管理文件时,由于动力事业部(取水、供水)、企业管理部(水表管理)、生产调度部(用水、节水)、安全环保部(废水管理)、炼油四部(污水处理、循环水)等部分都不同过程的进行水的管理,要实现从源头控制污染,节约水资源,减少废水排放量的全过程污染预防控制,必须将不同部分的水管理有机地连接到一起。为此,我们召集了相关部门进行讨论,收集现行的水管理资料(制度、管理表格、记录等),花了一周的时间将水污染管理按从取水(水源、水质、水量)、用水(工艺、消防、生活)、产生废水(生产、生活、污染雨水)、污水处理(污水气提、污水处理场)、污水回用、最终排放(监测、监督)等过程对各环节进行详细的描述,形成初稿,再次召集各相关部门进行有效性、可操作性的讨论定稿后,进行全员培训,消除体系实施过程出现“两张皮”现象。结束语 建立HSE管理体系只是实现安全。环境与健康一体化的第一步,体系与ISO14001标准的兼容性有待实践进一步验证;体系文件的有效性、可操作性需在实施过程中验证。在体系建立和实施过程中,我们深切体会到领导承诺和亲自参与是前提,全员参与是关键,危害和环境因素识别及评价是基础,通过实施HSE管理体系,进行体系审核、管理评审,不断持续改进HSE管理体系,促进安全、环境与健康绩效同步提高,最终实现企业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协调统一。

上一篇:代加工及贴牌生产协议下一篇:氮气应用与制氮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