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提高三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2024-05-07

浅谈“如何提高三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共14篇)

篇1:浅谈“如何提高三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陕西省数学新课程教学

论文题目:浅谈“如何提高三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作者单位:汉中市汉台区黄家塘小学作者姓名:田

浅谈“如何提高三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摘要】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包含了计算的准确率和正确率两方面的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其中三年级学习的整数乘除法,更是今后学习小数乘除法、分数乘除法的基础,因而整数乘除法的学习就显得格外重要了。令人遗憾的是,三年级学生在实际学习中计算方面所反映出来的情况却很令人担忧。计算时马虎、粗心,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计算的正确率低等等。本文将从计算教学的重要性,学生计算出错的原因以及提高计算能力的策略等方面,探讨如何提高三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计算能力;提高;算法和算理;学习习惯

一、计算教学的重要性。

数与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它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培养小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也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包含了计算的准确率和正确率两方面的计算能力,是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在小学数学教材中计算所占的比重很大,学生计算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学习的质量。其中三年级学习的整数乘除法,更是今后学习小数乘除法、分数乘除法的基础,因而如何提高三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就显得格外重要了。

二、学生现状。

但是,我们三年级学生在实际学习中计算方面所反映出来的情况却很令人担忧,有些学生的计算兴趣不高,计算水平低下,而且由于计算错误,直接导致部分学生的数学成绩较差,丧失了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调查研究,分析错因。

1、算法和算理不明。

算理是运算正确的前提和依据。学生头脑中算理清楚,计算起来就有条不紊,所以,教学时一定要讲清楚算法和算理。对于新学的计算,可以让学生说说第一步算什么,接下来再算什么,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等等,通过做和说让学生明白算法和算理。

2、计算时马虎、大意,没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学生计算中出现的错误,大多数是粗心大意、马虎、字迹潦草等不良习惯造成的。一般来说,学生在计算中犯的错误,主要有以下几种:

(1)题目看错抄错,书写潦草。如:6与0,1和7写得模棱两可。(2)列竖式时数位没对齐等。(3)计算时不打草稿。

(4)两、三位数加、减计算错误导致整题错。(5)做作业时思想不集中。(6)一部分学生审题不够认真,做数学题只读一遍就开始运算,做完也没认真检查。

因此,数学教学应当培养学生作业认真、仔细,书写整洁、格式符合规定,对计算结果自觉检查等学习习惯。因此教学中教师的板演,包括数字的书写、使用直尺画横线等,批改作业的字迹、符号,要做到规范、整洁,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

3、对口算的重视程度不够。

在作业中常发现学生把口算题当成笔算来做,习惯于精确计算,不愿意进行口算。在计算进位乘法时,会加错进位上来的数字,这就说明学生的口算能力差,应当加强口算练习。

四、提高三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策略。

分析一下小学三年级阶段的数学试题,涉及计算内容的题目在一份试卷中均占80%以上。因此,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是考试获得高分的一个非常重要条件。如何让学生“正确、迅速、灵活、合理”地进行计算呢?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加强学生对算法和算理的掌握。

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教学时,教师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理清并熟练掌握计算方法、运算性质、运算定律以及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如:教学一位数乘、除两

三、位数的竖式计算,可以让学生说说第一步算什么,接下来算什么,在计算时要注意什么等等,通过做和说让学生明白算法和算理。

2、加强学生对口算的训练。

小学口算的教学内容,大致可以分为基本口算和简捷速算。作为笔算基础的基本口算。如:20以内的加减法、表内乘法及相应的除法等,要求学生作到准确熟练、脱口而出。简捷速算的内容主要是应用运算定律、性质及一些特殊的法则方法所进行的简捷速算。如:多做“A×B+C=?”(如,6×7+3=45)的口算练习,这种口算训练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乘法进位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减少在进行进位乘法的计算中出现的“只乘忘加进位数字”的问题。

要提高小学生的口算能力,形成一定的口算技能,关键是要持之以恒坚持训练。教师每节课可根据教学内容课前可安排2-3分钟时间进行口算训练,或结合教学实际情况有机渗透口算训练,也可请家长配合此类口算训练。

3、加强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

培养学生一丝不苟、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是防止计算错误、提高计算水平的主要途径和措施。

(1)、培养认真审题的习惯。要求学生对所抄写下来的题目都进行认真校对,细到数字、符号,做到不错不漏。我们经常发现,在学生的作业里,特别是低年级的学生,有漏抄或抄错的现象,审题时要求做到一看、二想、三算、四查。

“一看”就是看清题中的数字和运算符号。需要要做到三点:①抄好题后与原题核对;②竖式上数字与横式上的数字核对;③横式上的得数与竖式上的得数核对。“二想”就是想什么地方可用口算,什么地方要用笔算,是否可用简便计算等。

“三算”就是认真动笔记算。

“四查”就是认真检查。计算完,首先要检查计算方法是不是合理;其次,检查数字、符号会不会抄错,小数点会不会错写或漏写;再次,对计算中途得到的每一个得数和最后的结果都要进行检查和演算.(2)、培养认真计算的习惯。在四则运算中,要训练学生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碰到数字大、步骤多的计算试题时,要做到不急、不燥、冷静思考、耐心计算。即便是简单的计算题也要慎重,切勿草率行事。能口算的则口算,不能口算的应注意认真进行笔算。演算时,要求书写整洁,格式规范,方法合理。

(3)、培养细心检验的习惯。学生在计算时要做到绝对万无一失,不出差错是不可能的。教师要教育学生养成计算后认真检查演算的习惯,把检验当作计算题不可缺少的环节。检验时要做到耐心细致,逐步检查:一查题目中数字是否抄错,二查计算过程、计算结果是否有误,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4、练习引申。

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径。计算练习需要做到新旧结合,精讲巧练,应形式多样,持之以恒。学生计算水平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加强平时的训练是十分有必要的。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可以安排“天天练”,即每天练3~5题的计算题,让学生做到“温故而知新”。总之,培养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提高学生的数学计算能力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俗话说,要想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就必须得“拳不离手,曲不离口”,良好的计算能力培养也是如此。它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只有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才有可能见到成效。

篇2:浅谈“如何提高三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年二班贾宏伟

计算在生活中随处可见,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养学生计算能力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生今后学习数学的重要基础。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一、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兴趣是学习的内动力,是学习的基础。凭心而论,计算的确是枯燥乏味的,要培养学生计算方面的兴趣,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作为教师要想方设法吸引学生。

二、加强口算训练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要坚持经常练习,逐步达到熟练,因为任何一道题都是由若干个口算题组成的,它是笔算的基础,口算能力直接影响到笔算的正确率和速度。口算能力强的学生,笔算的正确率高且速度快;口算能力差的学生,往往笔算速度慢且错误率高。口算能力加强了,计算的速度就会提高。口算能力作为计算能力的一个方面,是不可忽视的。所以我认为注重口算是提高计算能力的重要环节。

三、培养坚强的意志。

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对学生能够长期进行准确、快速的计算,会产生良好的促进作用。每天坚持练一练。计算教学中,口算是笔算的基础,可以根据每天的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进行一些口算训练.四、养成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有的学生计算能力低,固然有概念不清,没有真正理解算理和熟练地掌握算法等原因。但没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也是重要原因之一;有的学生审题习惯差,往往只看了一半就动手去做;有的学生书写不规范,数字、运算符号写的潦草,抄错数和符号;有的没有验算的习惯,题目算完便了事。因此出现了同一次练习中,同样性质的题目,有的可能算对了,有的可能错的现象。所以要想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计算习惯。

1、养成良好审题习惯

在教学中,我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要求他们计算时要认真而仔细。除此之外,我还给学生一些方法。如:计算的检查方法,我总结了以下几条:一对抄题,二对竖式,三对计算,四对得数。审题的方法是两看两思。即:先看一看整个算式,是由几部分组成的,想一想,按一般法则应如何计算;再看一看有没有某些特别的条件,想一想能不能用简便方法计算。学生按照这些方法去做,就能使计算有了初步的保证。

2、养成良好书写习惯

计算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具有重要的价值。数学教学应当培养学生作业认真、仔细,书写整洁、格式符合规定,对计算结果自觉检查等学习习惯。

示范。教学中教师的板演,包括数字的书写、使用直尺画横线等,批改作业的字迹、符号,要做到规范、整洁,以便对学生起到潜移默化的示范作用。

五、练习引申

练习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重要途径。计算练习需要做到新旧结合,精讲巧练,持之以恒。

练习应少食多餐。学生计算水平的提高不可能一蹴而就,加强平时的训练是十分有必要的。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可以安排“天天练”,即每天练3~5题的计算题,让学生做到“温故而知新”。

练习应形式多样。为了让学生始终有新鲜感,计算练习的形式要多样,如通过游戏、竞赛、抢答、开火车、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扑克牌、同桌对问或小组比赛等形式来调节学生的胃口。还可以通过“趣题征解”“巧算比赛”等形式,挖掘学生的潜力。

六、改进评价

1、增进评价机制,培养学生兴趣。制定一项评优制度,并在整个学期中参照和加以执行。如:(1、课堂尝试练习中,正确率达100%,口头表扬。

2、课堂作业正确率达100%,红旗奖励,并可加七彩评比分两分。

3、组织开展小型的班级口算比赛,对于表现优秀者,进行口头表扬和适当的物质奖励。)

篇3:如何提高低段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良好习惯

学生计算能力的好坏与学生的学习习惯紧密相关的。低段学生由于年龄小, 自控力差, 计算时注意力不集中。在数学计算的过程中, 三心二意的学生准确率总是很低的, 而专心、细心的学生在多次的计算训练中总有很大的提高。因此, 我们应该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 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1.要求学生认真书写。书写不规范也会给学生的计算带来一些影响。在教学中, 一些学生在抄数字时把“6”写成“0”, 把“9”写成“4”, 把“+”写成“-”, 直接改变了算式的原样, 从而导致错误的出现。例如:在计算“16+9”时, 就有学生把“9”写得像“4”, 得出16+4=20。更有学生将自己写的“5”看成“3”等情况。这样的错误不是没有看仔细, 而是因为他们的数字写得不端正, 不规范, 经常把数字写得自己也认不清了。因此要提高学生计算能力首先要求学生认真书写阿拉伯数字和运算符号。

2.要求学生认真审题。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还处于心烦气燥的年龄段, 因此经常有学生做题时可能连题目的要求都没有看清楚就开始列算式计算。我们老师在学生发生同样的错误时可能只说“你太不认真了”或是“你眼睛长哪儿去了?”, 其实学生根本没有审题。我们教师应要教育学生拿到题目后认真审题, 看清楚题目要求, 长此以往学生慢慢就会形成认真审题的好习惯。

3.要求学生计算后仔细检查。在平常教学中, 我们发现一些学生没有良好的检查习惯, 许多学生在做完题目以后就直接上交或者做其他的事情了。其实许多题目只需要稍稍仔细地检查一下, 就可以发现一些错误或失误的地方。例如在计算“55-19”时, 要求列竖式计算时, 向十位借1后, 计算十位上的“4-1”时, 有的学生算成“5-1”, 从而结果由“36”变成了“46”。也有的学生在将竖式计算的结果抄到横式上时抄写错了。其实只要再认真地看检查一下, 完全可以发现错误, 但是好多同学都没有养成检查的良好习惯, 造成了计算结果的错误。

二、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我在教学时, 通常采用一些故事或有趣的图片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生在课堂上就能够很好地配合老师, 做到高效学习。于是我在平时的计算设计上花了一些功夫, 来激发出学生喜欢计算的兴趣。

三、每天坚持计算练习, 有效提高学生计算水平

老师每天要集中安排一些时间让学生进行计算训练。学生通过适量、适度的练习题, 避免过量和机械重复, 达到掌握知识和形成技能的目的。低年级段的学生年纪小, 对新鲜事物感兴趣, 但自觉性差, 缺乏耐心和毅力。为了将孩子们的心留在课堂上, 老师们必须要精心设计, 优化练习。计算练习的设计可以借助多媒体, 从孩子们感兴趣的事物入手, 设计情景, 设计习题。具有趣味性的习题, 学生们很感兴趣, 都能较好的完成计算, 效果较好。练习设计的层次性, 就是指练习有坡度, 由易到难, 从简单到复杂, 从基本练习到变式练习到综合练习, 再到实践练习、开放练习。

四、重视培养口算、估算能力

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 要重视基本的口算训练。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基础, 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 才能加快笔算速度, 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我们学校每学期都会发一本口算训练, 老师要把这本口算训练充分的利用起来, 低年级的教学内容相对来说少一些, 老师可在课堂上给孩子计时让孩子们做, 这个时候学生的注意力很集中, 也会很有效的提高学生的计算速度。

在平常的课堂计算学习中, 在计算前可进行估算, 使学生合理灵活地运用多种方法去思考问题。在计算后对结果也进行估算, 可以使学生获得有价值的检验。比如:82×4, 计算前让学生估算一下, 学生把82看作80, 80×4=320, 所以82×4大约在320左右。然后在计算后继续让学生估算, 两个数的个位上分别是2和4, 所以所得乘积的个位上肯定是8, 与计算出来的结果对比, 若不是8, 那肯定是算错, 起到检验的效果。

五、给予学生有利的评价

在学生完成计算较好时, 我们老师要给予评价。低段的学生是很适合用激励性的评价。这有利于学生进行计算的积极性的提高。例如: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经常利用口头评价, 对学生的发展状况进行评价和反馈, 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并有效地促进学生朝既定的学习目标迈进。在教学中, 教师还应充分发挥评价的及时性优势和激励性作用, 加强师生间的联系, 使学生能够及时了解自己的进步和不足, 从而改进自己的学习。

对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评价, 要注意考察学生能否在教师指导下, 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能否选择适当的方法解决问题或探索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并试图寻找其他的方法。能否与他人合作, 能否表达解决问题的过程, 并尝试解释所得的结果, 是否具有回顾与分析解决问题过程的意识。

篇4:浅谈“如何提高三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激发兴趣;小组合作;转变方式;提高效率

在现阶段,各个小学英语课堂教学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若依照以往的教学模式来教学是不能够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的。积极转变教学方式、方法就显得迫在眉睫了,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所以,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是非常重要的,也是教师积极探索的课题和目标。

一、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1.在小学从事英语教学工作这些年来,看到越来越多的家长注重孩子英语的学习水平,这也是社会发展的结果。因此,我们教师要积极实施有效的课堂教学,把学生渴望学习英语的目光转变成为现实,我们要深入挖掘教材内容实施有效教学,对自己的教学方式不断地总结和论证出更好的方法。

2.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学习动力和源泉所在。”在小学英语教学中重点放在兴趣培养上,做到寓教于乐,积极创设有趣的游戏或通过多媒体的方式来提高学生对英语的兴趣,让学生在轻松娱乐中学到知识。教师要根据学生自身的特点来挖掘他们的兴趣点,让教学在娱乐中度过,发挥学生自主的学习能力,这样就能很快地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水平。

二、加强小组合作中自主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在小学阶段,小组合作学习是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小组合作学习也是学习方式中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因此,作为教师要建立和完善小组合作方式,积极发挥小组合作的作用。其中分组是非常重要的环节,要根据学生的特点来有效地组合小组,最大限度地发挥小组的功能。各小组要在交流的过程中帮助同学,提高自己,加强英语知识的学习。

总之,在英语学习中,重点要放在兴趣这个点上。围绕兴趣实施有效教学,营造轻松愉悦的氛围,让学生体会到学习英语也是有趣的游戏过程。教师要根据小学生自身的特征实施教学,教学的方式以学生为主,把激发兴趣作为根本出发点,创设良好的师生感情,创造有利于小学生学习的条件和环境。

篇5:如何提高三年级学生的作文能力

在三年级写作教学上,一开始我们不能对学生要求太高,毕竟这不符合学生本身知识实际。首先应掌握写作格式,比如题目应写在第一行格子中间处,每一段开头应空两格写起。标点符合的运用,尤其要提醒学生第一格里不能放置标点符号。在内容上,我们也不可能要求学生能写起多么华丽的文章,基本要素齐全就已经足够了,比如写一件事,起码有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经过和结果。描写动物,就应该能够把所写的动物的名称、外貌、特点,可能的话再写一些它的生活习性,就很不错了。

要培养、提高学生写作能力,我认为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多读。读书首先可以培养学生文字组织能力,学生口头表达是没问题,但三年级的学生,一开始让他们用书面语表达的话就不容易了,总会出错,写出的句子就不通顺了。多读书还可以拓宽学生知识面,本来农村的孩子所见所闻就少,多读就更加必要了。有一句名言是这样说的: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正是这个道理了。

第二,多抄。我这里所说的不是指多抄别人的文章,是摘抄其中优美的句子,把它积累下来,运用到自己的作品中,比如表示开心的心情,如果我们都说:我真开心啊!这显得很平淡,我们不妨用:我心里感到甜滋滋的。同一个意思,不同的表达,之中的味道就不一样了。

篇6:如何提高一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如何提高一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陶丽艳

小学数学教学大纲对小学数学计算的要求是:正确、熟练、合理、灵活。就一年级计算而言,基本口算,尤其是20以内数的加减法计算,是整数四则运算的基础,是进一步学习百以内数的加、减、乘、除四则计算的基础。那么,如何提高一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提高计算的正确率,达到正确、合理、迅速、“脱口而出”呢?下面就结合自己教学的体会谈一些自己的想法。

一、重视算理教学,是准确计算的前提。

新大纲明确要求我们“要以正确的教育思想为指导、研究教学规律。”要减少学生在计算中的错误,首先就要重视计算中的算理教学,使之符合儿童概念形成的认知规律。

1、在操作中揭示算理。

恰当地组织学生动手操作,通过摆一摆、想一想、改一改、算一算,从中揭示算理。为了让学生理解20以内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的算理,我让学生用小棒摆一摆。例如:算“18 –7”,学生先摆一捆零8根,然后从8根里拿走7根,这样,为学生理解记忆算理建立了清晰的表象,也为学生正确计算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在演示中明确算理。

教学中尽可能地通过直观演示等手段化抽象为具体,明确算理,我在教学“9加几”时,为了让学生理解“凑十”思想,通过同桌讨论,操作演示,在分、画、填、想、算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动手、动关于中小学课堂有效学习策略的研究

脑、动口,最后概括出“凑十”的方法。

3、在类比中同化算理。

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旧知,通过类比,同化新知,完成知识的正迁移,十分有利于学生对新知的理解和认知结构的形成。例如,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就可以利用“两位数减一位数”(不退位)的口算方法。

二、科学组织练习,是准确计算的关键。教学大纲指出:“学生掌握知识有一个过程,要在理解基础上,通过必要的练习来加以理解,逐步掌握。”但练习绝不能搞题海战,多多益善,我觉得练习的有效与否,更要突出一个“巧”字。

1、先慢后快。在刚刚教完一个新的计算内容时,我要求学生侧重掌握计算方法。因此,设计练习时,尽量计算量少一些,且不计时间,重在算对,过了一段时间,逐步提高计算要求,重在算快。

2.重点部分重点练。在教学前先认真分析教材,把握重点、难点和关键,从而组织学生进行针对性练习。例如“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这节课的重点是“个位不够减,怎么办?”为此,在教学时我不急于要学生算出计算结果,而是在练习中特意安排了突破“十位”的变式练习。

3.经常出错的计算反复练。计算过程中学生发生的错误尽管五花八门,但细细发现还是有规律的。较小数加较大数比较大数加较小数容易错,例3+8、4+7等;相邻两个加数相加,或者减数和差是相邻数的容易错,例3+7,11-5;只是符号,或者某个数发生变化的算关于中小学课堂有效学习策略的研究

式容易错,例14+6与14-6;4+2与4+12。针对这些容易错的算式,我都及时纠正并加强针对性练习。平时批改作业时,我有意识地把学生作业中算错的题进行分析、归类,起到了较好的效果。

4.讲究练习形式的灵活多样。针对一年级儿童好动,持久性、稳定性较弱的特点,试着采用了许多生动活泼的形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熟练了计算。例如:利用口算卡片;每天课前2分钟的口算或2分钟的对口令,开火车等方式进行听算;也有“找朋友”、“邮递员”、“给小动物找家”、“放鞭炮”等视算、听算相结合。多样化的练习丰富了练习的内容和形式,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增强了学生参与练习的积极性,使计算能力的提高有了保证。

5.培养瞬时记忆能力。心理学上说:“人们学习是不断积累经验,丰富知识,它是靠记忆来实现的。”学生只有对旧知识拥有记忆才能理解新知识,只有对系统知识拥有记忆才能解决实际问题。所以,在计算教学中创设各种条件,教给学生瞬时记忆的策略,指导学生用各种有效的记忆方法获取良好的记忆效果,视听、视算让学生积累基础知识;速看速算提高学生感知和记忆能力。

三、培养良好的习惯,是准确计算的保证。纵观学生计算中的错误,由于不良的计算习惯造成的错误远远要高于认知方面的错误。小学生的可塑性大,尤其是一年级学生,这一时期是形成各种良好习惯的关键期。那么,怎样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呢? 关于中小学课堂有效学习策略的研究

1.要求学生从点滴小事做起,从学习习惯中的每一项内容做起,持之以恒。

2.抓住机会,不失时机地进行良好习惯的培养。例如做口算时,采用“比一比,看谁算得又对又快”;做作业时,“比一比,谁的书写最认真、最仔细、最规范”;课堂上,“看一看,谁听课最当心,回答时声音最响亮。”

3。举办作业展览评比。对作业书写工整规范,认真仔细,计算正确,按时完成的小朋友予以表扬、鼓励,往往一个小小的“优秀作业”、“作业认真”、“进步真大”的鼓励会给孩子们一个莫大的欢欣与激励:“下一次我会写得更好,做得更快。”

4.及时表扬学习习惯方面有进步的小朋友,并用鼓励的话语期待着他(或她)有新的进步。

我想,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成功了,必将会促进学生计算正确率的提高。但在实施过程,仍然有一部分学生的计算能力还是比较差。这还有待于我下学期进一步调整。

篇7:浅谈“如何提高三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盘龙区园博小学

隆咏梅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对于大多数刚刚入学的孩子而言,写字基本上还是一片空白。如果在这个阶段基础打不好,那“别字”、“错字”就会伴随孩子一生。如今虽然是电脑时代,但仍需要把字写得规范、端正、美观,这不仅是交流的需要,也是提高个人文化修养和民族素质的需要。因此,写字是小学,特别是低年级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为了让一年级学生写好字,在长期的教学中,我不断思考与实践,有了以下几点认识与做法:

一、培养写字兴趣。“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教育心理学认为:每当一个学生对某种学习产生兴趣时,他总是积极主动而且心情愉快地进行学习,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要让生性好动的孩子喜欢写字,就必须重视学生写字兴趣的培养。我在教学中根据低年级学生固有的心理特点,应用灵活多样的方法,千方百计地激发学生的写字兴趣。调动他们对写字的积极性、主动性。

在上第一堂写字课之前,我从不急于从汉字的间架结构,笔画开始讲解,而是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古代几位著名书法家的楷书作品给孩子们欣赏,根据孩子们崇拜名人的心理,我立刻给他们讲述一些古今大书法家勤学苦练的动人故事,如王羲之每天“临池学书”、清水池变“墨池”的故事……学生从故事中明白了刻苦出真知的道理。然后,我又的展示了几幅课外收集的六七岁孩子的书法作品,并告诉学生这是和他们差不多大的小朋友写的,此时,我便鼓励他们说,你们只要认真听,仔细看,勤练习,就能和他们写得一样漂亮,甚至超过他们。孩子们可有信心了,都迫不及待地拿起铅笔,跃跃欲试起来,进一步激发了学生写字的欲望。定期举行作业展览,展评学生的书法作业、作品,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多表扬,多鼓励,使学生树立信心,调动积极性,让学生自觉、主动参与到练习写字的活动中,提高书写水平。另外,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各项书法竞赛,让学生看到自己的进步,增强自信心。

二、养成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正确的写字姿势,不但跟写好字有密切关系,而且对身体健康也很有好处,所以一定要格外重视,并注意养成良好的习惯。写字前,我总是指导学生削好铅笔,放好作业本,告诉学生写字的时候,身子要正而直,两肩齐平,胸部挺起,头部要端正,稍微向前,双脚要自然放平,踏稳,两臂要自然撑开,右手执笔,左手按纸。执笔方法是否正确,对于学生以后的字写得好不好起关键作用。由于一年级的学生手指力度不够,很多学生刚开始时执笔方法不正确,如果执笔方法不正确就会导致写字姿势的不正确,这样写字时间长了除了不能写出一手好字,还会影响学生的身体发育和影响视力。因此我在指导执笔方法时,一边示范,一边讲清要求:手离笔尖一寸远,然后逐个观察 指导,对于习惯不好的学生,就手把手的纠正。然后不厌其烦地强调正确的写字姿势,时时提醒学生,时时纠正学生不正确的姿势和方法,以便学生写好字。

三、示范演示,体会书写美。

一年级是起步阶段,在教孩子们写字之前,我首先介绍田字格的各部分,让学生认识横中线、竖中线和四个小格,教学中,通过多媒体课件展示和板书示范,把每个字一笔一画的起笔、止笔,一笔一画的占格、占位,每个字的间架结构,每个部件的高矮肥瘦,部件、笔画之间的穿插挪让等都交代得清清楚楚,边讲解边示范。一年级的学生模仿力很强,因此,我们利用自己的板书对学生进行渗透,一笔一画进行讲解,详细指导写字的基本笔画、笔顺规则,要求每一个笔画,每一个字,都要对照书本上的范字,一横、一竖、一撇、一捺……都要笔笔指导到位。通过观察,孩子们直观地感受运笔的轻重缓急和间架结构的均匀、协调,领略到汉字的结构美。教学中,我坚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原则。先练习笔画和部件,再练习框架结构。同时,对其中的每一步训练都必须环环过关,步步到位。练写笔画时,我引导学生从怎么下笔、怎样运笔、怎样收笔抓起。然后学生再加以模仿,使学生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学生练习写的时候,也要养成自我体会书写美,把自己的字与老师的范字或书上的范字作比较。

四、学会观察,自主练习。

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仅仅范写还远远不够,由于受到观察能力的限制,学生的临摹并不能一步到位,因此,在写字教学中,我注重训练学生仔细观察、分析字的间架结构和笔画笔顺的能力。在动笔之前,让他们先从整体上看看要写的字的框架结构,看看整个字是什么结构方式;然后再仔细观察字的各个部分,看看它是由哪些部件或哪些笔画组成的,最后再综合观察汉字的各部分所占比例如何,观察主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如:我在指导学生写“姑”这个字时,让他们仔细观察,知道这个字是左右结构,并且是左窄右宽,女字旁中的撇点的“撇”要长,第三笔横要变成提,而且不能超出右边的撇。只有让学生学会观察,深入掌握汉字的笔画、部件及整体结构,写的时候,才能一气呵成,但对于一些基础较差的孩子,我总是适当的放宽要求。当然在这个过程中,我来回巡视,纠正他们错误的姿势,把其间发现的共性的问题拿出来在全班讨论。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在以后的写字过程中达到得心应手的效果,将来学生才能自己读帖,临帖。

五、严格和适度的训练,培养良好的书写习惯。

学习新的生字的时候,我要求学生慢慢写,不要写得太快,只要把字认真地写好,并且作业尽量让学生留在学校写。因为我们知道,结果中出现的错误正是学生在写字过程中诞生的,而有时结果的正确可能掩盖了写字过程中的错误。比如说,学生笔顺的错误,姿势的问题,执笔的毛病,只有在学生写字过程中注意观察,随时发现及时纠正,尽早把错误消灭在萌芽之中。学生书写时,我适时巡回指导,及时提醒学生每个字每一笔在田字格中的位置、运笔方法,与上一个笔 画的间距,其长短如何,整个字的结构特点,及各部分的比例,做到防患于未然。我在课堂上反复指导,学生在练习中认真书写,循序渐进,逐步形成写字能力,并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学生的作业在书写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在学校的作业检查中,受到了一致好评。

练字贵在精,而不在多。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容易分神,手指的小肌肉群不够发达,过多的书写容易使肌肉疲劳,手指发酸发麻,这样不仅对孩子的身体发育有害,还会影响孩子写字的兴趣。因此我在教学中,要坚持适度原则,即布置的练习量要适度,要求学生每个字练习的遍数也要适度。每课的字,每个写3—4个,自己觉得写得好的,可以少写几个,自己觉得写得不满意的,就可以多写几个。对于生字较多的课文,我把生字分配到几个课时,不集中一节课写字。

六、评字和改字是再完美,再提高的过程。评字是写字指导的延续和提高,是整个写字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步,我在指导写字的过程中,选取了几本作业本拿到展台上展示,请学生从“美,美在哪里;差,差在哪里”这两方面进行评价。学生再一次对田字格里的字进行观察,对字从整体结构到部件、笔画,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在评的过程中强化了学生的参与意识,提高了写好字的自学性。评完以后,我就让学生把字再写一写,让学生在写的过程中,一个字一个字、一笔一画的再发现,再改进,这样写出来的字就漂亮多了。这样,学生经过自身评改的实践活动,提高了观察分析能力和欣赏美的能力。

七、不断地提高教师自身的书法修养。俗话说:“打铁先要自身硬”,自己能否写一手好字,给学生以榜样示范作用,直接影响教书育人的效果。

篇8:浅谈“如何提高三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年级是英语学习的初级阶段, 在此阶段侧重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既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 也符合小学生学习语言的规律。但这并不表示小学英语教学只包括听说两方面, 小学生认读能力的培养也不容忽视, 应将读写与听说有机结合, 使其相互促进。所以在英语教学的启蒙阶段, 对小学生认读能力的培养也要有所侧重。长期的英语教学则存在着“重听说, 轻认读”、英语认读能力较弱的问题, 忽视了语言学习的输入输出平衡原则, 英语学习中的“瞎子”现象的发生频频出现。适逢我校三年级开展小班化教育教学实践, 如何体现小班化教育教学的优势并在此基础上对中年级英语认读教学进行改革与实践, 提高学生英语认读能力, 形成有效的方法与策略等问题的涌现, 大大地激发了我的研究激情。

二、课题研究的方法及过程

本课题的研究是研究者经过一轮三至六年级的英语教学, 又重新进行三年级的英语教学, 追溯以往三年级英语教学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 本着“问题即课题”原则开展小课题的研究, 积极探索在小班化教育环境下提高三年级学生英语认读能力的有效策略。本课题的研究可分为三个阶段:

1.前期准备阶段 (2006.3~2006.5) 。

本着“问题即课题”原则, 找出自己在今后一年内的主要教育教学工作的立足点, 把急需解决的主要教与学的矛盾, 确立相应的研究范围。

2.实施研究阶段 (2006.5~2007.3) 。

经过对本课题的文献研究、现状调查、行动研究、个案研究等方法的综合运用, 了解三年级学生在英语学习的起始阶段的英语认读能力的现状, 特别是对单词及单句的认读情况, 从心理学和教育学出发, 把握影响学生认读能力提高的主要影响因素, 并结合小班化教育的整体优势, 研究出提高三年级学生英语认读能力的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及操作策略。

3.总结反思阶段 (2007.4~2007.5) 。

边研究边进行反思, 运用行动研究法、案例论证法、个案对比法及经验总结法对所开展的课题研究原始资料进行分析与整理, 找出成功的经验与操作的不足, 认真撰写相关课题的研究报告, 找寻并加工典型案例, 使之成为研究报告的有效例证, 按期完成结题工作。

三、主要做法

(一) 课前 (Before Class)

1.“这里风光独好”。

我在班级的黑板报或宣传角等, 不定期地刊登出有关英语学习的知识, 如常见的字母所略词、单词接龙、单词图片创意等, 设计来源与制作均出自三年级学生之手, 大大地提高了他们的英语学习积极性、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同时我还利用早读、活动课时间和他们一起读一读、说一说、拼一拼, 共同分享“研究性学习”的乐趣。

2.“生活中处处学英语”。

三年级学生在作业本中进行英语单词的识字剪贴, 如水彩笔上的颜色图案、服装广告、超市标志等均被孩子们一一发现, 并进行合理分类, 很是美观, 同时利用活动时间由作者介绍给同学, 很是有趣, 边介绍边认读, 起到异曲同工之效。

3.“一加一大于二”。

在每天的家庭作业中我会布置比重较大的预习作业, 具体有:预习内容、预习方法、时间及达成的具体目标等, 避免了孩子课后作业不落实的现象, 也减少了家长应不了解而出现的要求过高或过低而造成的误导或低效现象。学生对所学的知识预习过后, 以至于对所学知识比较“面熟”, 久而久之, 学习的效率就会逐步提高。

4.“我的单词小卡片”。

提及认读单词的效果,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增加复现的频率。我倡导学生自己制作单词卡片。大大地提高了孩子的单词认读能力。

5.“争当小小领读员”。

每次早自习安排一位学生领读早自习, 鼓励学生进行比赛, 选出优胜者担当光荣的“麦克风”, 学生必然认真准备, 特别是认读、发音发面更是显得特别认真。

(二) 课上 (In Class)

1.“Hello, A B C!”牛津教材在课程安排时在3A上学期没有安排字母教学, 而是安排在下学期。但是从我的教学经验来看, 3A上学期的学习内容少, 而此时单词的难度尚不难, 何不趁此契机, 教会学生学习单词的方法呢?此阶段学生存在的偏差多在认读方面, 所以想从提前教授英文字母入手, 将字母按5个单元分解进行教学并与本单元的单词结合教学, 边认字母边学单词, 学生既学会认读了单词, 又会拼读单词, 两方面相互作用, 互相推动, 相得益彰。

2.“眼睛跟着手指走”。很多一线老师都会发现, 三年级学生的注意力状况不佳, 特别是刚升入三年级的学生。认读英语时, 很多学生是在随着录音、同学一起朗读, 眼睛却东张西望, 这样认读的效果不好。为此, 我从开学的第一天开始就鼓励并要求学生用右手来指着英语来认读, 并随着认读内容的变换而正确移动。

3.“声音代表我的心”。英语知识的输入是通过听、说双渠道进行输入与输出的, 循环反复, 形成有效知识体系。在中国学习英语说的语言环境尚不成熟, 所以英语教师要主动创设说的环境, 以说促听, 以说促用。

4.“比一比, 记一记”。我结合中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 不时比较几个单词的特征, 既有趣又巧妙, 很受学生欢迎。教师的轻轻点拨, 学生茅塞顿开。学生也逐渐养成了这一习惯, 自己也会将所学新知与旧知进行对比, 巧妙地记忆或认读单词。

5.“我爱简笔画”。如果希望学生喜欢学习英语, 首先得要使得学生喜欢英语教师。故而我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优势——简笔画, 经常利用简笔画进行新授、导入、操练、巩固各个环节的教学, 学生对此形式也较感兴趣, 越是感兴趣, 学习效果就越好。

(三) 课后 (After Class)

1.“小小字典本领大”。

我鼓励学生按照字母音序排列制作一本小字典, 用简单的活页纸, 随学随记, 同时也可将自己课外学习到的拓展单词进行归纳, 这不但可以摆脱学生对图片的依赖, 同时也可以加强学生的书写、拼读、整理等各方面的能力, 不断积累、丰富就将完成一本正规的牛津小学英语字典。

2.“我给物品打标签”。

孩子的个性就是喜欢在成人面前展示自己的特长及所学知识。基于此, 我就鼓励学生将所学单词做成小标签, 及时地张贴于家庭或活动场所的相应位置, 并大胆地向亲朋好友展示。学生能正确认读出后, 必将获得家长的夸奖, 必将信心百倍, 学习英语的干劲更足了。

3.“超级书写秀”。

因为提前学习了字母, 必然会要求学生书写字母, 同时我也因势利导, 鼓励学生抄写单词, 在抄写完毕之后, 许多学生就已经能够熟练的记忆了, 更别提认读了, 同时也能将三年级下学期技能目标的难点进行合理地分散了。

4.“今天作业ABC”。

结合单词认读教学进行简单的作业分层安排:A学生要求能正确抄写单词, 并能熟练背默单词;B学生要求能正确抄写单词并能熟练拼读单词;C学生要求能够熟练认读单词并拼读单词。每组内的A学生检查B类学生, B类学生检查C学生, 这样循环反复, 最后全体组员一起检查A学生, 不断挖掘学生的资源优势, 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制定出“合理的标高”, 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达到目标, 加之教师的指导到位, 实效较好。

5.“阅读长精神”。

如何合理地进行课外阅读?我定期选择一些短小精悍的趣味阅读小文章, 让孩子去读、去理解, 并能回答出相关的问题。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 尽量调动自己的单词库, 主动去理解文章的大意, 对其今后的英语阅读理解学习起到铺垫的作用。

四、研究成效与反思

(一) 成效

通过一学年的研究与实践, 本课题的预定目标:提高三年级学生英语认读能力已基本达成, 本年级学生相对认读能力较高, 年级中“瞎读”英语的现象也有所减少, 大部分学生已形成主动认读单词的学习常规习惯, 对3A教材中约百个单词能全部认读正确达96%。

(二) 反思

经过一学期的开发与实践, 再对比后期的调查问卷, 结合学生的实际达成情况与具体表现, 我欣喜地发现许多可取之处, 但也使我看到了许多不足之处, 引起了我的诸多反思, 即教师要善于“抓住细节做文章”;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科研型的教师要形成系列研究项目;处理好个别班级与学生之间的差异;挖掘与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

摘要:“问题即课题”是确立个人个性化课题的最主要出发点, 此类课题的研究主要用于解决教师个人教育教学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着眼于课题创新细节的过程及实效研究。力图从小处着手, 开展“零距离”式的课题研究。通过一学年的研究与实践, 本课题的预定目标:提高三年级学生英语认读能力已基本达成, 本年级学生相对认读能力较高, 年级中“瞎读”英语的现象也有所减少, 大部分学生已形成主动认读单词的学习常规习惯。但也使我看到了许多不足之处, 引起了我的诸多反思。

关键词:小班教育,英语,认读能力

参考文献

[1]英语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

[2]芦云丽, 蒋海虹.小学英语认读初探.

[3]纪红玲.小学英语课堂教学活动有效性的探讨.

篇9:浅谈“如何提高三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加强口算练习

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是训练思维敏捷性的良好手段。实践表明:实际生活中的计算问题大部分运用口算解决。以后要学习的千以内的加减法的基础就是20以内的加减法,有余数的除法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基础则是表内乘法。因此,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加强20以内加减法和表内乘法的口算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口算的算理,每天课堂上都安排两三分钟练习口算、背乘法口诀,并把此当成常规工作,常抓不懈。

二、帮助学生明确算理

要使学生会算,首先必须使学生明确怎样算,也就是加强法则及算理的理解,《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时,应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数感,增进对运算意义的理解”。如在教学笔算有余数的除法:10枝铅笔,每人分3枝,可以分给( )人,还剩( )枝时要用竖式计算10÷3=3(? )……1( )时,要让学生明确10表示要分10枝铅笔,除数3表示每人分3枝,商3表示可以分给3人,用商3和除数3相乘得9,表示实际分掉了9枝,10减9得1,1表示每人分3枝后还剩下1枝,这一枝不够再分给一人了,是余数。同时还要让学生理解为什么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因此,在教学时,教师应以清晰的理论指导学生掌握计算方法,理清并熟练掌握计算法则,运算性质,运算定律以及计算公式的推导方法,培养学生的简算意识。并在强化基础知识教学同时,注意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在学生明确了算理,掌握了法则的基础上适当做些典型错例分析,以进一步巩固算理,在学生没有熟练掌握法则的情况下,不宜做错例分析,以免混淆。

三、培养一定的估算能力

估算是根据具体条件及有关知识对事物的数量或算式的结果作出大概推断式估计。它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一种近似的口算,估算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日常生活中,处处有计算,也处处离不开估算。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讲估算的应用已大大超过了精确计算,这是人们平常交谈、判断数目大小,估计运算的结果的一种能力,所以说估算能力是人们生活和学习不可缺少的一种能力。如在加了加法、减法后可以让学生先估算得数大约是几百,再用竖式计算。估算过程,既可以使学生对得数的大小有更深的感受,又使学生在面对现实问题时可以恰当地作出计算策略的选择,所以估算既是解决现实问题的需要,又是培养学生数感的一种有效举措。

四、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一些计算题并不是学生不会做,而是由于学生注意力不够集中、抄错题、运算粗心草率、不进行演算所造成的。因此,在计算题教学中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是十分必要的。 

1、要教育学生做习题时要全神贯注、专心致志、一气呵成,而不能东张西望、三心二意、丢三落四。

2、要养成一看、二想、三算、四验算的习惯。所谓一看、二想、三算、四验算是指:第一先看清题目中的数字和符号;第二再想一想用什么方法或有无简便方法以及计算时应注意什么,先算什么。后算什么等;第三步进行计算;第四步进行演算,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篇10:如何提高三年级孩子的数学成绩

恰当的评语,不仅能给学生指导学习方法,而且还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强化学习动机。如对一些作业完成较好的作业本,不妨写上“方法太好了,可要细心!”、“真聪明!你肯定还有高招,因为你是老师的骄傲!”表扬优生但也不能责骂较差的学生,相反,应抓住其闪光点,适时给予鼓励。如“好样的,有进步,继续努力!”“看到你在进步,老师真为你高兴,因为你付出了劳动”“你准行,老师相信你!”这样带感情色彩的评语,使学生感到了老师对他的关心,充满了希望,从而逐步产生浓厚的兴趣。

采用多媒体等电教手段激发学习兴趣

在现代社会中,信息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随着媒体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出现了以计算机为核心的能够在一种媒体上表示、传递和处理多维化信息的多媒体系统,它能够同时获取、处理、编辑、存储和展示包括文字、图形、声音、静态或动态图像、动画等不同形状的信息在计算机上把图、文、声集成在一起使得各种媒体互补,传递信息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多媒体教学为小学生勾画出一个多姿多彩的视听学习环境,是实现学生获取知识信息最优化的通道。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课堂教学,不但信息量大,而且图、文、声并茂,非常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不但能强化学生的记忆,而且还给学生展现出无限的知识空间,激发学生获取信息和新知识的的情感需求。

揭示数学之美,培养学习兴趣

篇11:浅谈“如何提高三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马建华

三年级是低段向高段过渡的一个年段,一二年级主要是一些字词的教学,三年级后语文教学主要转向阅读和作文的教学了,学生学习要求提高了很多,好多学生还不适应。从一二单元的测试来看情况比较糟糕。当然原因是很多方面的,题的难度加大是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但是也提醒我们教师在教学理念和方式上要跟着要求进行转变,我想从以下几个方面说说我的几点建议。

一、抓基础。

过好字词关。字词仍然是基础,做好字词的过关也是相当重要的。字词这一块不仅要求每个学生读来、写来,要把重点转向教会学生理解生词,运用词语上,现在基本上在每次的考题中都会出一些理解词语的意思的题,分值都有好几分。学生年龄小理解能力差,这也是一个难点,理解词语的能力要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逐步引导、培养,让学生把词典经常用起。过好积累关。要求背诵的课文、语文园地中要求积累的词语、句子,古诗及要求说的诗句意思要督促每个学生背来写来,就会减少学生的失分,提高学生的分数。上课和考试有时候是脱节的,上课不讲缩句、修改病句、排句这些基础知识,这些需要老师在课堂之外给予补充、训练,提高学生做基础题的能力。基础这一块好的学生是会得满分的,也尽量要求其他学生得高分。

二、狠抓阅读的训练。

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功夫在课堂,平时的课堂要扎实有效。教师要做好引导,有意识的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交给他们学习方法,指导她们去理解字、词,抓住关键句子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引导学生一边读还要一边想,从这个词这个句体会到什么,读出了什么疑问,要学会记笔记,逐步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体会表达的情感,还要引导学生去发现作者是怎样写清楚的,怎样写生动地,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学习需要动脑筋,好多学生懒得动,上课完全是来休闲的,不读书,不思考,不回答问题,导致他不会学习,成绩越来越差,这也是随着年级的升高班上的差生也就越来越多的原因,因此在课堂上要充分调动大部分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只有学生来了,才会谈得上质量。特别提示要注重精读课文重点段落的教学,在课堂上老师要不遗余力引导学生把它读通读透。现在的阅读考题一般分成两个部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课内阅读一般会在8分左右,这8分好多学生失分也多,原因可能是老师没重视或讲得不透,或学生没听,这个几分也要争取让学生拿到。三年级的阅读题难度还是不太大的,大部分答案是能在原文中找得到答案的,要么就是联系上下文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找到答案,阅读的习惯和阅读能力那都是要在课堂中去生成、去培养。课外的阅读训练也是逐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好方法。以前我们每个学生都做了《同步阅读训练》的,那个做起来有难度,但对学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很有帮助的,同时那也是一篇篇好的阅读材料也能够丰富学生阅读量,我们年级陈红等几位老师辛苦编出来的阅读训练目前我们没用,但我建议那是非常好的资源要把它用起来,不然白白浪费了。

三、做好作文训练。

篇12:如何提高三年级数学教学质量

三年级的小学生对新奇的事物都具有强烈的好奇心与求知欲,那么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这一特点,设计几个问题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在设计问题时,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实际学习情况与学习能力,让学生可以通过思考探究找到问题的答案,继而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保证数学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例如,在教学“认识小数”时,教师可以以学生常见的生活情境引入问题,如:“我们在平时逛商场、超市时都会看到商品的价格,其中有些商品的价格并不是整数,那么它代表的意义是什么呢?如一包方便面价格写的是1.5,这是一个什么数?它代表的实际价格是多少呢?”通过这样的提问,学生就会回想自己购物的情景,他们也会顺着教师的思路进行思考,从而在好奇心与求知欲的激发下,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会有所提高,课堂上的教学质量也就能得以保证。

注重多样练习,启发学生发散思维

练习是巩固并加深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过程,尤其是对于数学这一类理论性比较强的学科来说,学生只有通过练习―反思,才能真正将知识点弄懂学会,才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教师在设计练习题时可以充分借助数学问题“万变不离其宗”的特点,采用一题多解或者一题多变的形式进行教学,从而让学生在精讲精练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数学分析能力,有效发散学生的思维。

例如,在教学“千克、克、吨”时,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先请三位学生做一做“背一背”的游戏,其中的一位学生分别尝试背另两名学生,从而使其初步地感受到人是有轻重的。然后教师可以拿出不同的物体,如一个苹果、一本书、一盒粉笔,分别让学生通过猜一猜、掂一掂、称一称的方式,让学生估计这些物品的重量,考虑到三年级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如果学生猜不出物品的具体重量,教师可以让他们说出这些物品的重量关系。多种教学形式并用的方式会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也有助于发散学生的创新思维。在设计练习题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多种练习形式增加练习的新颖性,如进行等量换算(3千克= 克)、比较大小(2克○2千克)等,从而让学生在练习中真正地掌握这些质量单位,切实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 孩子怎样提高数学成绩

★ 如何提高六年级孩子的数学

★ 如何帮助孩子提高社交能力?

★ 怎么提高孩子的写作水平

★ 如何提高孩子的写作技巧?

★ 如何提高孩子学习效率

★ 提高数学教学 论文

★ 提高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 提高孩子写作技巧的方法

篇13: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刚入学的学生头脑中并没有数的概念,对学习加减法的计算有一定的难度。对于脑子聪明且家长能够辅导的孩子来说,这很简单易会;可是对于在农村没有上过正规幼儿园、计算零基础的孩子来说,能够计算快而准确就会比登天还难。为了降低难度,让所有的学生都能对数学产生兴趣,不对计算产生恐惧,我教会了他们利用身边的事物计算,最有代表性的就是我们的双手。例如4+3这样简单的十以内的口算,先伸出4根手指,再伸出3根手指,再以最快的速度数出一共是7。开始的时候个别学生连出4根手指都要一根根数,经过反复练习这都可以改善。随着难度的提高,手指也有不够用的时候,像9+5,遇到这种进位的加法时,我们就要把这个较大的数9记在心里,再出5根手指并依次数10、11、12、13、14。这种笨笨的方法虽然看起来非常简单,但真的让学生快快乐乐地踏进了数学的大门。

二、加强学生口算能力的训练

口算既是笔算、估算和简便运算的综合体现,也是计算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口算能力强了,才能加快笔算的速度,提高学生的计算的正确率。针对这方面的训练,我采用了多种方法。例如让学生准备口算题卡,每天坚持做一页;上课前利用小黑板进行口算练习;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口算比赛;每过一段时间进行口算考试,并给满分的学生一定的奖励。通过此方法,大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他们对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三、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

在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要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必须重视其计算习惯的培养。①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要求学生对题目要仔细认真地看清,如数字、运算符号、运算顺序等,并运用正确的运算方法进行计算。②使学生养成仔细计算、规范书写的习惯。要求学生书写工整,书写格式要规范。列竖式计算时,数位一定要对齐,数字间要有空隙,进位退位时数学标记不能少。③使学生养成自觉验算的检查习惯。

四、总结错误,及时改正

学生的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出错是难免的。特别是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其容易遗忘。因此,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深入分析其计算错误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大部分学生都做错的题,教师要进行集中讲解,分析错误原因;个别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错误要个别指导,先让其进行自我反思,再找出错误原因;对基础差的学生要利用课余时间辅导,让他每天要做比别人多的题,加强训练,防止越落越远。

人遗忘的规律是先快后慢,这样反复练习,会使每个学生对数学不掉队,越学越有兴趣。如此长期坚持不懈地练习计算,对学生的学习成绩的提高、学习意志的磨炼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

篇14:浅谈“如何提高三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计算方法;计算规律;计算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对小学低年级学生的要求是:能结合情境体会四则运算的意义;能熟练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会口算百以内的加减法;能计算三位数加减法,一位数乘三位数、两位数乘两位数,三位数除以一位数;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分母小于10)的加减运算以及一位小数的加减运算;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估算,并解释估算的过程;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并能对结果的合理性进行判断。提高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方法有很多,这里我仅谈如何帮助学生领会计算方法和掌握计算规律。

一、帮助学生领会计算方法

低年级作为关键的起始阶段,加、减、乘、除的入门学习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影响深远。任何复杂的题都是由一个个简单的问题组合而成的。无论是两位数乘除两位数还是两位数乘除三位数,或其他更复杂的计算题,它们的基础都是“10以内的加减法”、“20以内的加减法”“九九乘法口诀”。这些基础的知识不过关,达不到不假思索、脱口而出的程度,到了中高年级必然算不快、算不准。为此,在教学生认识10以内的数时,我都是通过展示组成和分解数的图画或实物,培养他们的注意力、观察力、动手能力、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在教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时,让学生进行“圈十”操作,领会并掌握“凑十法”,为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打好基础。

二、帮助学生掌握计算规律

很多计算题都有它的规律可循,让学生掌握这些规律,既可以提高计算的正确率、提高计算的速度,又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归纳推理的能力。要使学生算得快、算得好,帮助他们理解算理、掌握规律是教学的关键。教学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探究出算理。教学“9加几”的进位加法时,我设置了这样一个情境:小猴要请客,买了两箱桃子,一箱9个,另一箱8个,它一共准备了几个桃子?哪位小朋友来帮小猴算一算呢?谁有办法能让别人一眼就看出有多少个桃子呢?经过教师的点拨,在一阵动手操作和相互讨论后,学生很快理解了“凑十法”的算理,学会了计算9加几的进位加法。接着,我进一步引导学生举一反三,很快学生就学会了计算“8加几”、“7加几”、“6加几”的进位加法。有的学生还能根据算理推算出不会算的题目,为后面继续学习进位加、退位减打下基础,比如:想加算减、口诀求商等都是学生通过知识间的联系来继续学习的。让学生理解透彻,掌握规律,他们才能正确熟练地运用方法计算。

提高学生计算能力不是一朝一夕的事,而是一个长期复杂的教学过程。只有“拳不离手,曲不离口”,才能练就一身过硬的本领。坚持日积月累,师生共同努力,提高学生计算能力才能见到成效。

(作者单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富蕴县杜热乡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浅谈“如何提高三年级学生的计算能力”】相关文章:

谈工作、谈不足、谈办法04-21

谈读书谈读书范文06-01

谈 心 谈 话 记 录04-09

群文阅读谈一谈梦想08-22

请简单谈一谈如何做好学校后勤管理04-27

谈国学04-07

谈沟通04-08

谈浮力09-10

谈就业04-10

谈课改04-15

上一篇:难忘第一次700字作文下一篇:致敬抗击疫情英雄先进事迹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