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孤独作文

2024-04-12

谈孤独作文(通用10篇)

篇1:谈孤独作文

谈孤独的高三作文900字

人是群居动物,多惧怕独处,所以常常百无聊赖地说上一句:我很寂寞。也有人用“我很无聊”这一说法。但“寂寞”相比“无聊”来得更文雅,更高级,它是一种“寻求人间普通温暖而不得的失落感”。譬如缺少亲人呵护或朋友关爱时的感觉。而无聊则带有些许贬义,义为“寻求消遣而不可得的空虚感”。譬如小孩儿因雨未能放风筝时的感觉。

但是,敢说“我很孤独”的人却寥寥无几,即便有,也是词义混淆瞎说的。孤独,又不比寂寞,它是一个更高尚的词。孤独指的是“一颗值得理解的心灵寻求理解而不可得”。换而言之,人之所以孤独是因为鹤立鸡群。正如阳春白雪,曲高和寡。

孤单是客观的形单影只,而不是内心的空虚失落。就如同英语中alone所表达的意思一样。孤单的人往往是伟人。他们平静的外表下掩埋着一颗炽热的爱心--包藏着对生活的热爱,对真理的热爱,对人类的热爱。他们迈着常人难以跟上的步伐快速前进,凭着常人无法比拟的坚毅不懈攀登。正因为卓越不凡,他们的身边几乎没有步调一致的同伴,没有志同道合的知音,这就注定了他们的.孤单。

然而孤独的旅程是最美的。虽然危险艰辛,但却享受着“攀崖度绝壑,弄水寻回溪”的惊心动魄;虽然道路曲折,但却享受着“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豁然开朗;虽然高处不胜寒,但却享受着“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的壮志豪情。

也许,有一天,孤独者突然醒悟,他发觉自己一路走来并不孤独。因为他保持了一颗纯洁的赤子之心。傅雷相信:只容纳人间最美好最真挚的感情的心“永远能够与普天下的赤子之心相接相契相互拥抱”。在污浊的现实世界赤子也许境遇不佳,但这心灵的朋友,精神的世界足以让他无惧身边的孤独。因此,在现实中最孤独的人也许拥有一个最富有的精神世界。

也许,有人一生孤独,他一生都没有找寻到与之契和的心灵。但是,他的灵魂不会永远孤独。时间的流逝,巨浪淘沙,金子般的心灵定会得以保留。“世人皆醉我独醒。”“世与我而相违,复驾言兮焉求?”千年后的今天,当后人再次吟诵着这些孤独的句子,千年前苍白的面庞又有了血色。

常人很少能做到孤独,人们总习惯与结伴而行。然而自我总在从众的举动中泯灭,目标总在大家的欢笑中遗失,思想总在人群的熙熙攘攘中随波逐流。这条貌似宽广平坦欢声笑语的大道,直通的是平庸。

有句哲言说:人在安静时离自己的灵魂最近。安静时就是指孤独时。人可不求一生孤独,不一定要效仿孤独的巨人与日逐走。但人一定要学会暂时的孤独,审视自我,透析灵魂,守住心中的明月。

让我们把那一句百无聊赖的牢骚话变成对自己的提醒与反省吧!

我孤独了吗?

篇2:谈孤独作文

谈孤独,我不忍心过于狠心。

说到孤独,就不能不谈谈中国历史上一群孤独者的始祖—隐士

中国的文人,很有一批选择放弃足以厚德载物的大地而隐于空山,与梅妻鹤子相伴。就连写出“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的那位也不例外。而中国文学的天平也似乎很倾向他们,总因为他们的“不与群芳同瑞”,或者说因为他们终身曼绕的孤独色彩而在散漫的历史长河里给他们留有一席之地,来抚慰他们,让他们名标千古,声播万年。

其实,一个人站的再高,再习惯孤独,也还是希望有人能伴着看看山花烂漫,细水长流。我们往往因为历史筛选的结果而扭曲了一些事实的真正面貌。看看那些隐士吧,大多是因为在官场上受了挫折,还动不动为那些为他们鄙视的宦官小人奏上一本,然后一封圣旨就到了千里之外,到了贬处,怀着满头的悲剧意识,这里走走,那里停停,再思考一下自己一个文人的人生价值,只好寄情于山水之间。驾驭不了世俗我就隐逸世俗。

十年寒窗苦读,满腔报国热血。再经过大大小小考场拼杀,从那么多的学子中脱颖而出。却与世界还没交手几个回合,就将满心才华,埋于空山。化作黄土。其实,倒非真正的宁愿隐居。当所有的价值都被世界挫骨扬灰时,隐居也是唯一一条可以保存点尊严的东西。何况隐于空山还保留和标榜着一种孤傲,而孤傲的隐居毕竟是不诚恳的。这就是孤独者的理性定位。其实不过是对愤懑的世俗唯一的一点消极抵抗罢了。

恕我直言,如果说隐士选择孤独是出于无奈,出于一种消极抵抗的话,年轻人谈孤独大多是一种做作。

先来说说自己对年轻的一些看法。

经常性的,听到身边的同学在大谈孤独,整天抱怨着生活欠了自己什么,其实仔细想想,生活根本不知道我们是谁。余秋雨老师说过:“年轻,历来就与意气风发,风华正茂之类的语言所挂钩,其实,前人之所以称赞年轻,大多是因为它的未知性,其中甚至包含着某些政客与阴谋家的阴谋”。关于政客的阴谋自己倒不是很认可,这句话的价值是它让我重新审视并定位起年轻的位置了。年轻是具有无限可能性,但将它真正落实在一个人身上的时候,再加上那个人的家庭与社会背景,往往是窄路一条。年轻的真正面貌是不过行走在一条看不见头的路罢了,而正因为刚开始行走,步履不稳,经验不足,甚至连看路的眼神也不是很公正。一不小心就会掉进社会的陷阱里,甚至深渊。年轻的价值是它的未知性,而包含的可怕惊险也是因为它的未知。

当未知的美好未来与未知的`行路惊险交织在一块的时候,就形成悖论似的年轻。

在这样一个思想,阅历,经验都不成熟的年纪里谈孤独,难道不是一种做作。如果还是不能很好理解的话,就让我们换一个鸟瞰的角度,以年轻的眼光回复一下孩子吧,那时候因为没有买到自己想要的玩具,或者父母下午临时有事而没带自己去公园,我们就觉得浓云蔽日,天地无光,孤独的一塌糊涂。而现在的我们不过是一群稍微大点大点的孩子罢了,一个朋友突然不回自己的短信或者父母的做别事方式让自己感觉没人理解自己之类的种种原因,在真正成熟之后也就不过是小时候玩具的另一种代名词罢了。很是无聊。亚里士多德说:“年轻的任务是欢天喜地去建设,去体验生命的多元”。而我们却将它整日的花费在无聊的孤独上,不是很做作吗?

整个年轻的过程就是完善思想,塑造自我,走向成熟的过程,在短短的几年之内让我们突然从课堂里转向社会,是一个很坚重的任务。而大学正是一个亚社会,一个徘徊在课堂与社会之间的磨练场,我们每天的充实自我来给与社会交手积攒本钱尚且不及,还哪来的时间郁闷,孤独呢?在某种程度上,古人的“少年不是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也是不无道理的。

篇3:浅谈孤独症儿童的语言训练

一、多说法

就是在平时要多创造机会、随时随地让孩子说话。例如: (1) 对孩子感兴趣的人物或事物说话, 告诉他“这是什么”“这是谁”。 (2) 面对现实的情境告诉他“看见什么”“这里有什么”“正在发生什么事”。 (3) 对成人及儿童正在进行的活动说话, 告诉他“在做什么”“在干什么”。 (4) 给学生讲小画册、卡片上的内容, 告诉他“这上面有什么”。 (5) 教学生说儿歌、歌谣, 使其对语言感兴趣并记住部分内容。

二、精说法

多说多讲并不是要喋喋不休, 讲个不停, 我们所讲的话要根据小孩本身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而定。例如: (1) 对于只会发单音或双字的小孩, 我们在给他刺激信息时, 只能用2到3个字来表达。如:在教学生认识“苹果”时, 我们教给他的只能是“吃苹果”“红苹果”等。 (2) 对于无语音的孩子, 在教“苹果”这个词语时, 我们只能跟他讲“果果”或“苹果”等中心词, 尽量少用修饰词。

三、代说法

即将小孩要表达的内容代替他说出来。语言障碍的孤独症儿童通常是用手势或哭闹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需求, 做教师的要根据学生的需要代孩子把话说出来。例如:学生口渴时要喝水, 拉你去拿水杯, 而不是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时, 老师就得代学生说出“喝水”或“我要喝水”“老师, 我要喝水”等。当别人问学生“你叫什么名字”时, 如果他没有反应, 那教师应在3秒钟~5秒钟之后, 代学生说出“我叫XX”, 然后要求学生重复一次, 再对他进行表扬等等。代说在训练孤独症孩子上用得比较多, 只要运用得当, 学生就会在某一天能主动地表达自己的需求了。

四、诱说法

即诱导儿童表达自己的需求, 激发他们想说的欲望。通常我是用创设情境的教学方式诱导学生说话, 给学生提供表达的机会。如:在教学生说“我要饼干”这个句子时, 我拿出他爱吃的饼干来做强化物, 出示实物饼干, 就问:“谁要饼干?”而学生只懂得伸手过来抢我的饼干, 未用语言表达出来。这时, 我做个“我要”的手势, 学生就顺着我说“我要”。我给一小块饼干并表扬了他, 接着再问:“谁要饼干?”有学生说:“我要。”我表扬他真棒, 我大声说一句“我要饼干”。再问“谁要饼干”, 又有学生说“我要”。几次练习后, 他就会说“我要饼干”这个短句了。只要孩子喜欢的、想要的、有需求的, 我们都先要诱导他们表达出来。

总之, 只要在平时的教学和生活中, 教师有计划、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对这些特殊儿童进行训练, 科学合理地运用“多、精、代、诱”的方法, 给孤独症学生灌输每天生活中的人和事, 这些孩子的语言就会有非常快的进步, 从而使他们融入到集体中, 提高他们与人交往的能力。

篇4:不谈孤独(五首)

它们在一起的夜晚

明显有黑与暗策划阴谋的嫌疑

不谈孤独,谈谈天气

多云转晴,3——4级南风

未来一周无雨

那么多的坏天气,对于我

当成前所未有的好日子

来过,惊讶自己

比一块石头坚强十分

水滴竟然不穿

談谈香皂、牙膏、毛巾、洗发水

和我一日内的多次亲密接触

伸手就能拿来,不挑剔

我的脸色、心情、迟到或早退

多像传说中的模范男人

谈谈书柜上的书籍

夹在内页充当书签的绣花针

与它们总是相隔一层灰尘的禁忌

不是没有时间和力气

清理这些小小的土粒

是不想将它们从—个地方

挪到另一个地方

不谈孤独,不知道孤独

会变成什么滋味

两只虫子般的汉字

坚守着它们的合法婚姻

孤独者坊间所谓第三者

我和你淡谈雪:去掉所有的白,

让它剩下洁。这多么高贵!

而目,使我无处可藏,怎样

用时间来计算—场雪的轮回?

让我每一次陷身其间

都仿佛再一次离开母亲的子宫,

部象是积蓄着半生的力气

努力将沉默—劈两半。

但我体验到紧紧包裹着的核心

比沉默更令我不安!

如同一只鹰,飞翔

在天空的背后,看清了

天空的渺小。

碎片

我笨。只会用—种力式

看乌鸦,哪怕是十三只在一条树枝上栖息

也是—样。对于黑

我只能看一眼,一模—样的乌鸦

碎片般向远处飞走

我发现树枝上有十三双趾痕

霜降

直到霜降来临,在某个早晨

疲倦地坐在乡村的一隅

一匹母马打着喷嚏,唤醒幼马

从马槽里嚼食干草和料豆

昏暗的光线中弥漫着马粪的味道

马厩旁的泡桐树会想起城里的泡桐树

一名清洁工人配合—把扫帚

正从白雾里扫走最后一片落叶

我对这些—无所知,—个小时后

我路过那里,地面上干干净净

没有一丝霜降的痕迹,太阳

在楼群和树干之间缓缓匕升

古意

在月亮下饮酒

我们隔着一条几案的秋风

我低头,看见泡在杯中的银月

有水—样的妩媚

我站起来,向你那边倾斜着身体

我怀疑自己的冲动

我只是想看一下你杯中的月亮

篇5:谈孤独作文

【点击 ↑妈咪知道↑ 查看更多育儿知识】文:徐桂凤美国爱荷华儿童医院工作于美国爱荷华儿童医院儿童发展与障碍中心,擅长儿童生长发育咨询及指导、儿童心理行为问题评估、咨询及治疗、家庭亲子关系咨询及指导。

一、书籍 中文(翻译)书籍以下书籍绝大部分都是我的孤独症儿童家长朋友们推荐的,他们努力寻找资源、自学实践、坚持不放弃,总是深深震撼和感动着我!

《解密孤独症》作者:杨晓玲、蔡逸周《孤独症儿童社会性教育指南》《孤独症儿童的社会融合》作者:甄岳来《蜗牛不放弃—中国孤独症群落生活故事》作者:张雁《孤独症儿童行为管理策略及行为治疗课程》作者:罗恩·里夫(Ron Leaf)《了解自闭症——精神分析取向的发现、理解与治疗》作者:(英)奥瓦兹(Anne Alvarez),(美)瑞德《雷克斯:我的自闭症盲儿和我们的音乐》作者雷克斯《中小学生自闭症-识别、评估和治疗》作者:(美)布罗克,(美)吉姆森,(美)汉森《孤独症谱系障碍:家长及专业人员指南》作者:洛娜·温(Lorna Wing)《自闭症儿童社交游戏训练-给父母及训练师的指南》作者:(美)英格索尔《孤独症儿童情绪调整与人际交往训练指南》作者:王梅(编辑)《天使的世界你不懂——英国妈妈这样帮助自闭症儿子长大》作者:谢娜·巴顿《我们为什么不说话》、《我心看世界》作者:葛兰汀(Temple Grandin)《一个自闭症天才的多彩幸福人生:星期三是蓝色的》作者:丹尼尔·塔米特《透视自闭症:本土家庭实证研究与海外经验》作者: 李敬《友如亨利》作者:努阿拉·加德纳《爸爸爱喜禾》作者:蔡春猪《与自闭症儿子同行系列》作者:【日】明石洋子 英文书籍(我自己看过觉得不错的):The Survival Guide for Kids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And Their Parents)作者:ElizabethVerdick & Elizabeth ReeveTaking Autism to School 作者:Andreanna EdwardsAutism: The Ultimate Handbook to Parenting and Teaching an Autistic Child作者:Suzanne JensenNeuroTribes作者:Steve Silberman Ten Things Every Child with Autism Wishes You Know 作者: Ellen NotbohmApplied Behavior Analysis for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s 作者:Johnny L.MatsonPivotal Response Treatments for Autism 作者:Robert L.Koegel & Lynn Kern KoegelEarly Start Denver Model for Young Children with Autism作者:Sally J.Rogers Engaging Autism 作者:Stanley I.GreenspanThe RDI book作者:Steven GutsteinEvidence-Based Practices for Children, Youth, and Young Adults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作者:Connie Wong 等

二、电影 《雨人》(1988年)《一闪一闪亮晶晶》(2010年纪录片)《海洋天堂》(2010年中国电影)《玛丽和马克思》(2009年澳大利亞)《马拉松小子》(2005年韩国)《我的名字叫可汗》(2010年印度)《星星的孩子》(2012年中国)《遥远星球的孩子》(2011年台湾纪录片)《沧海赤子心》(1979年美国)《我和地球人相处的日子》(2012年台湾纪录片)《自闭历程》又名:《星星的孩子》(2010年美國)《筑巢人》(2013年台湾纪录片)《我的影子在奔跑》(2013年中国电影)《亚当》(2009美国)《模仿游戏》(2012年英国)《阿蒙正传》(2011年美国)《马修的自闭世界》(2013年荷兰)《我的星星儿》(2011年美国)《美丽心灵》(1998年美国)

三、网络学习资源

1、耶鲁大学孤独症公开课:http://open.163.com/special/opencourse/autism.html(强烈推荐!!)

2、美国爱荷华大学的特殊教育系华又佳教授运用网络课堂开设中文应用行为分析(ABA)课程,并面向家长开放,有条件的家长可以报名学习,并参加考试,获取资格:http:///(强烈推荐!!)Autism Society:http:///First Signs: http:///TSLAT: http:///resources/另外,其实上一篇文章里列举的训练方法在美国这边的视频网站youtube上都有教学示范视频,但是因为和国内的网络不相通,视频链接国内不能打开。如果有需要的朋友,可以加我微信公众号,我可以下载后发给大家(注:因为涉及版权,这些发给大家的视频只用于家长试用和学习,不复制作为商业内容。)结言终于写到这个系列的最后一篇了,本打算写4篇,却发现越写越有感触,结果扩展到6篇,可是还是感觉写得太过蜻蜓点水,很多东西都没有写出来,比如被认为最有效的干预方法ABA,在实际操作中有太多的细则,也有很多家长在误用,可是真要摊开ABA来写,正/负惩罚、正/负强化、消退、功能评估、喜好评估、RIRD……,每个原则和方法都要独立一篇的长度,我目前的状态还是难以完成的。所以这个系列命名为“浅谈”,估计对孩子怀疑是孤独症或新近被诊断为孤独症的家长会更有参考价值。还有青春期孤独症儿童的性冲动所导致的不合适的性行为,比如公共场合手淫、对异性不恰当的碰触等……想写的东西还有很多,我想在这个“浅谈”系列以后,我还是会找时间为这个群体写一些“深谈”的内容。另外,我所认识的孩子被诊断为孤独症超过1年的很多家长们,他们的专业性完全不差于国内的专家教授。他们一边和正常孩子的父母一样工作养家养娃,一边花费大量的时间、精力和金钱带着孩子做各种训练和治疗,有的会英语的家长甚至自己联系国外各种培训机构,学习治疗矫正方法,并取得资格证。对于这些家长们,我总是怀着深深的钦佩!我有一位朋友,她的女儿被诊断为孤独症,但是每每和她聊天的时候,我总是被她那充满阳光和轻幽默的语句感染,在了解她一路走来的心路历程,我深深为之折服。在写这个系列的过程中,我也邀请她和大家聊聊。她爽然而应,然后她在工作、带娃以及网络学习ABA课程的繁忙作息中,熬夜写完了下文并给我发过来,分享给大家。一封孤独症儿童家长的信写在前面夜深人静。蒸上一小屉米粑,热上一小碗米粥,打开电脑,开始敲写。感谢凤姐的信任,让我对同在自闭症谱系圈子里或拼搏、或挣扎、或迷茫的家长朋友说说心里话。其实,这又何尝不是一个难得的机会,让整天忙碌甚至有些混沌的自己得以沉静下来,好好回顾和梳理一番,再次整装待发呢?时光倒回……现在是2016年3月20日,再有一个月左右的时间,我的大女儿即将迎来她5周岁的生日。回望从怀胎九月到今天这5年多的时间,真像是度过了50年之久。这5年来所了解和学习到的,比过去近30年学到的还要多,还要密集。倘若在5年前或者更早时,就未卜先知般预料到接下来的岁月是这样,年轻时的一切烦恼和喜悦,都会相形失色,无足轻重。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好像就是从那个自己给女儿下了判决的晚上才开始建立。不止一次问自己,如果在孕期就知道孩子的情况,是否还会决定生下她来?会犹疑,会彷徨,但答案必须是大写的YES。我想,这不是母亲的权利,而是义务。天赋人权,即便是母亲,也没有资格去剥夺一条生命,哪怕这条生命如此与众不同,或在世人眼中有着种种残缺。更何况,自闭症谱系障碍也许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无法在孕早期被诊断出。这是因为一些研究表明,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发生与母亲在围产期受到病毒感染很可能存在关联。我自己可能正是一个这样的案例。在怀着大女儿七个多月的时候,我感染了水痘病毒。成年人感染水痘,比孩童的情况会严重许多。犹记得当时整个喉咙都充满了疱疹而无法发声的痛苦,却不知那很可能是我与女儿一生不幸的标识。虽然自闭症的成因到现在仍然无解,但却不能让一个母亲以此为借口来逃避自己内心的自责和忏悔:倘若能在怀孕之前就系统学习孕期知识和注意事项,能在备孕之前就及早注射一些相关病毒的疫苗,降低孕期受到感染的风险,也许我的大女儿就会是个NT(正常发育的儿童)。诚然,对于已经诞下女儿的我来说,过多的埋怨自责于事无补。所以,上述那段话,纯粹是写给未孕的准妈妈们看的。对于我以及和我有着相似经历的谱系孩子的妈妈们,我们唯一能做的就是将这份忏悔的力量,化作生活中帮助孩子的一切行动。杞人忧天?女儿是我们的第一胎。尽管对于新晋的爸爸妈妈来说,难免存在育儿经验的匮乏,但这并不能成为延误孩子诊断的理由。早在她一岁半时,我和丈夫就发现了一些端倪:目光游离,指令不从,语言匮乏、不粘父母。而同时我们在公园里看到的是,一岁出头的别人家孩子已经在咿咿呀呀对着父母嚷嚷,或者在父母指令下拿着苹果来和我的女儿分享了。然而我们的诊断完全可以更早一些。女儿四个月时在阳台,对着我们的照相机毫无镜头感,而只是一味望向天空的那个空洞眼神,其实已经暗示了一切。可是那时候我们对“自闭症”的极有限了解,如同现在圈外的许多人一样,认为是后天际遇所导致的一种心理上的障碍,丝毫不知道这是脑部发育的生理性异常。当端倪出现后,我们首先在网路上查询了很多资料,并且同时联系了省儿童医院的诊断。由于大女儿彼时的问题行为并不极端或明显,所以诊断的结果是“无明显孤独症倾向”。不过对于一向谨小慎微的我们而言,即使诊断改为“排除孤独症可能”,也不可能排除我们作为父母的那份警觉。尽管家里的长辈也总是宽慰我们“孩子大点就好了”,“她爷爷小时候也是很晚开始说话”等等,我们从来不曾放松警惕。我们的逻辑无懈可击:要证明我们杞人忧天,唯有孩子的语言和社交能力在短期内发展出来。否则这种杞人忧天不仅无可指责,反倒必不可少。何去何从?如同许多圈子里的父母一样,在一边抱着侥幸和不安,一边观察孩子动向的生活里,我们也陆续开始了下一步的安排:联系全国最好的自闭症诊断医院进行进一步诊断,报名参加全国最好的自闭症干预机构的家长培训班,在中国美国亚马逊上一次次买下自闭症相关的书籍进行学习,在微博上关注各路行业内的专家学者和经验丰富的人士,同时在生活中抓住点滴瞬间对女儿进行引导和训练。然而,我们总觉得少了什么。是系统性!那个时候,我们已经了解到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Mr.Lovaas(洛瓦斯先生)在1987年实施的鼓舞人心的实验:19名三到四岁的孩子,在接受了每周至少40个小时、持续至少两年的一对一训练后,有9个孩子进入到正常学校的一年级,并且智商达至同龄人的平均或以上。50%的康复概率点燃了我们的希望,可是我们怎么确保女儿接受到这样高强度的干预?我们居住在江西省一座名气颇大却在自闭症干预领域几乎一片空白的四线城市。这里没有一家自闭症的干预训练机构,即便是有,估计也不足以取信于我们。我们开始计划着夫妻一方辞职,带着女儿去大城市排期干预,另一方留在家乡,继续赚钱,并且照顾刚出生不久的小女儿。而长辈们十分反对这样做,夫妻分居,漂泊异乡,听上去已经十分萧瑟,而两个宝贝孩子各自缺乏父母一方的关爱,更是不妥。长辈们给出了B计划,让他们其中的一人或几人陪着大女儿去大城市干预,我们夫妻留在家乡。然而,这怎么可能呢?我们不可能因为大女儿在父母依恋上的无欲无求,就放手将她交托于长辈,毕竟长辈们除了衣食起居的照料,基本上对她的干预起不到重要的配合作用。重大决定也许是天无绝人之路。时光在荏苒中走到了2014年的春天。我在微博上得知美国爱荷华大学的特殊教育系博士华又佳教授欲在国内开设第一届中文应用行为分析(ABA)课程,并面向家长开放。一直以来,我和丈夫在干预女儿的问题上,都一致抱着十分审慎的态度。各种各样的疗法招数,无论披着多美的外衣,呈现多少可喜的“康复”个案,都很难令我们全盘信服和接纳。一些看上去对孩子身心无害的方法(诸如感统、听统、禁食)我们也尝试,但由于缺乏实证基础,并不成为我们干预女儿的主流方法,而只是适度的辅助。和许多家长一样,我们坚信ABA中的行为原理是所有干预流派之母。道理很简单,举个例子:无论哪种干预流派,孩子有了正确的行为,都得赞美和奖励吧?这便是众所周知的行为原理中的正增强/正强化。然而我们的顾虑是,尽管也看了许多ABA书籍资料,听了不少ABA讲座,却总觉得不够踏实。书本A里是这样写的,到了专家B那儿又被推翻,而前辈家长C又有着截然不同的解读和做法。在迷茫中,我没有多想,便给我的丈夫报名参加了爱荷华大学第一届的中文ABA课程。而他也一下子肩负起四个担子:父亲、上班族、爱荷华课程学员,以及所在城市的第一家自闭症康复训练机构的建设者。现在我也沿着丈夫的步履,走在循证的道路上,挑灯夜读着这门课程。我们感谢这门课程,它不仅仅帮助了我们和女儿,更成为我们创办训练机构的理论基石。倘若没有这样系统的理论学习和实操监督,我们没有底气去做这样的事情。从此,女儿有了一个合适的去处,能够接受到一定强度的ABA干预,而不至于放任成长。尽管机构的搭建是举我们一家之力,规模十分小,运营也比较艰难,成立至今未曾盈利,但是我们可以在一开始就照着原汁原味的ABA理论指导去实施干预,去培训老师,给本地和周边地区的自闭症谱系患儿家庭提供一定支持,同时也得到了政府部门的关注和支持,推动了当地社会对自闭症谱系障碍的认识,这件事的回报就远大于我们的付出。携手同行如果说,基于实证的干预方法是我们训练女儿的一盏明灯,那么,在这个圈子里,我们所见识过的那些拼搏努力的家长,听说过的许多“摘帽”(所谓摘帽,在我理解,并不是说孩子不再患有自闭症,而是其外在的核心表现已经不符合DSM-5中对自闭症谱系的衡量标准)的小朋友名字,都是我们前进路上的阵阵花香。但在这之外,仍然有令我揪心和愤怒的荒诞存在。一方面,各种打着康复旗号的声称自己可以治愈自闭症的疗法,也许蒙蔽不了信息相对透明的一线城市的家长们,但是在三四线城市却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引诱着一批又一批家长,浪费着他们的精力财力,侵吞着可怜的孩子们的宝贵时光;另一方面,某些所谓亲子教育专家,闭门造车,公然否认自闭症的普遍性和科学数据的重要性,而把矛头指向父母教养孩子不周,使得一些潜在的自闭症谱系患儿被延误诊断、延误最佳干预期。对于这样的两类人群,本没有时间去抨击,但每每被我看到,总是抱着多一个谱系家长认清这些个嘴脸,就多一个孩子获救的期待,忍不住上前论战和鞭笞一番。人类终有一天会攻克自闭症难题,治愈并防止自闭症。对于此,我深信不疑。这一天的到来也许随着生物和基因技术的发展,并不会太久远。但却不是现在。我们现阶段能做的,必须是以基于实证的干预为主,来训练和教育我们的孩子。除此之外,一些最新消息和成果的接收和分享,必须是出自于可靠的信息来源,而不是某个圈内家长或者微信微博里的道听途说。在漫漫长夜里,我们需要抱团取暖,也需要偶尔香浓的心灵鸡汤,但我们更需要的是科学的方法,有效的技术和持之以恒的毅力与爱。是的,归根结底还是爱。因为爱,看着周围的同事不停地催着孩子学这学那,我已经早早做好了打算,接纳女儿一辈子不能自立的可能;因为爱,我学会去发掘她潜在的优势,在租回一台老旧的钢琴没多久后,竟意外发现了她具有音乐中的绝对音高音准天赋,央求老师慢点再慢点教她;因为爱,以前下了班就只会逛淘宝、听歌、追剧的我,现在下了班就是学习考试、做文献翻译、陪伴孩子。依然担心女儿会在公共场合爆发问题行为,也不希望听到任何人对她的非议,但在日复一日的岁月里,自己慢慢学着变得坦然和淡泊。于是,在内心深处,开始意识到,女儿是上苍派来救赎我的。(完)

欢迎个人分享转发,但媒体或机构未经授权不得转载需转载请联系:info@easyhin.com微信号:momknows「妈咪知道」app三甲名医在线咨询中国最好的母婴移动健康平台

篇6:写孤独的作文:孤独的眼泪在飞

写孤独的作文:孤独的眼泪在飞

江苏省南京市琅琊路小学六(5)班 戴 越

周四,妈妈到很远很远的地方出差了,要到周日才回来,我好孤独呀!白天还稍好过点,因为呆在班级这个大家庭里,有同学一起说笑,一起嬉戏,总会忘记一些不快与伤心的事。可一到晚上,就难熬喽!做作业时,因为心里装满了思念与孤独,所以做错了许多,以至于《数学补充习题》这样简单的作业都连续两天出现低级错误,而且只得了“良”。

白天一转眼就过去了,还没等我反应过来,黑夜便又来到了。晚上,我一个人坐在冰凉的椅子上,心,似乎比这板凳更凉。我仰头,望着钟,第一次发现时间竟过得这么慢,慢得让我心浮气躁,慢得让我越发孤独。到了写作业的时间,我慢吞吞地走进了书房,拿起笔,翻开作业本,开始漫不经心地做作业。我努力地想让自己的内心平静下来,可是我办不到!内心世界已经被孤独所占据,心里的五味瓶一个接着一个地被打翻,可瓶中却只有酸和苦。我不禁伤心地落下泪来。泪水,顺着我的`脸颊一点一点地滑落,在下巴上逗留片刻,便像一个个伞兵一样,猛地纵身跳了下去,一眨眼便在地板上消失得无影无踪。

此时此刻,我的耳边响起了前几天妈妈和我在客厅玩耍时开心的笑声。眼前,也不禁浮现出当时的场景:妈妈闭着眼睛,伸出双手,在客厅里走来走去,想抓到我,而我呢,则左躲右闪,调皮地“咯咯”笑着。趁我不注意,妈妈突然伸出手,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一下子便把我捉住了。随后,她也睁开眼睛,和我相视而笑。那笑声是那么开心,那么爽朗!猛地,我又回到了现实生活中,看着空荡荡的客厅,感到特别的空虚。空空的心里有一种从未有过的失落,我不停地在流泪,守着孤独带来的伤悲,心像撕碎一般地难受。

篇7:谈孤独作文

中学生作文:享受孤独

———读《孤独之旅》有感

《孤独之旅》讲述的是一户富裕人家一夜之间家境一落千丈,独生子杜小康无奈与父亲放鸭,但考验一步步靠近,无边的芦苇荡给杜小康带来的不只是思乡、恐惧还有无尽的孤独。在一场巨大的风暴中,他成长了,逐渐战胜了孤独,从而找回了自我。

有时孤独会摧毁人的心智,让我们渐渐走向深渊,但如果不畏惧,战胜孤独,勇于挑战,同样可以在巨大的考验中脱颖而出,浴火重生。

有时终究要亲自受伤,独自承受才能有所感悟和成就,而那些安享生活,满足于自由散漫的人则会不同,他们不会经受孤独,只能一味求助他人,在与孤独作伴时只能坐以待毙。

谁都有过一段与孤独相伴的历史,鲁滨孙在风暴中被吹到一座了无人烟的荒岛上。起初他也同我们要样慌张忙乱,但他经受住了恐惧,随后开始了独自生活,在孤独阴云的笼罩下,生活有所改善,之后他完全适应了环境,为回国的日子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也相反,如果鲁滨孙在荒岛上被孤独和恐惧击败,沉沦下去、自暴自弃的话,恐怕就没有这本好书了。

我的学习也在享受孤独,一人做作业,上课时独自听课,这也是孤独,只有去面对它,享受它,才会在枯燥的生活中突出。

孤独就同一杯加了少许糖的咖啡先苦后甜。

我们要去同孤独挑战,杜小康在战斗中成长身心,鲁滨孙如愿以偿回到了国家。

而我们需要的则是恒心、毅力以及一种勇不服输的精神。享受过孤独的人,加油!

篇8:浅谈如何消除大学生孤独感

关键词:大学生孤独感,原因,策略

孤独感, 用心理学的话来说, 就是感到自己与世隔绝, 内心充满孤单寂寞的心理状态, 或者说, 是由于人的社交动机、合群行为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处在象牙塔中的大学生们, 不少人体验过或正在体验着这种可怕的孤独。在大学生中, “郁闷”、“孤独”、“无聊”等词出现频率较高, 孤独感的存在具有一定的普遍性。2011年3月13日, 由国家人口计生委、教育部等5部委联合发布的《2010年青少年健康人格工程调研报告》指出:目前我国青少年普遍存在心理压力大, 人际沟通有障碍等问题。高中生和大学生在人际沟通方面存在的问题则更为突出, 在大学生中还普遍蔓延着孤独情绪, 感觉不孤单的大学生仅为16.4%, 八成大学生都有孤独感。值得注意的是, 伴随着孤独, 种种消极的情绪如沮丧、抑郁、自卑、烦躁不安、无所适从等也会产生, 这直接危害大学生的身心健康, 影响其学习、生活和发展成才。

一、大学生孤独感产生的原因

1、环境变化。

大学生孤独感的产生直接原因是环境的变化, 根本原因是内心还不能迅速的接受和适应环境。进入大学以后, 许多大学生不能很好地适应环境, 对生活感到迷茫, 失去了追逐的理想和目标, 内心世界空虚, 孤独感油然而生。特别是性格内向, 不善于交际的学生更容易体验孤独感。

2、社会角色的变化。

大学生人已经来到了大学, 但思想还停留在过去的生活中, 学习方法没有改变, 经常在回想过去。在高中, 同学们生活上有家长无微不至的照顾, 学习上有老师呕心沥血的指导。然而进入大学之后, 情况完全改变, 远离了老师的叮咛嘱咐与家长的唠唠叨叨, 同学们会窃喜获得了自由, 但随之而来的现实问题, 就让同学们手足无措了。

3、自我意识的加强。

大学时期是由不成熟向成熟转化的时期, 自我意识进一步加强, 他们强调自己所具有的独特人格特征的重要性, 从而发挥自我防御作用以保护自己。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 他们又逐渐发现了自己的内心世界和自我与其他同龄人之间的心理差异, 意识到与众不同的特点, 渴望别人能真正理解自己, 能与自己以心换心地进行沟通。在人际交往中, 一方面他们的自我肯定值过高, 自命不凡、自视清高;另一方面过分理想主义和完美主义, 对校园人际关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缺乏足够的心理准备, 总是以自己的喜好为标准来衡量别人, 苛求别人。当他发现现实中没有人能与自己想象的标准完全一致时, 就或许会产生对谁也看不上眼, 不愿与他人交往的心理。同时, 他们经常苛求自己, 既为自己不爱与人交往而苦恼, 又不愿意、甚至讨厌说客套话、应酬话, 觉得这样很庸俗, 把自己的愿望要求与现实生活完全割裂开来, 再加上他们与人交往的技能不足, 这样就造成了与他人难以建立正常及和谐友善的关系, 孤独体验自然显得很强烈。

4、自卑感重, 缺乏自信。

在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中自尊与自卑其实是相伴而行的。他们对自我的肯定值一般都比较高, 充满自我炫耀的冲动, 容易蔑视权贵、标新立异、惟我独尊、我行我素, 总是希望超过别人、得到别人的尊重, 容不得别人的轻蔑和漠视。然而, 由于自身能力和社会复杂性所限, 事实常常会使他们深感不尽如人意, 受挫之后自信心下降。恐惧失败、寻求自尊安全感的心理最终可能导致其对社会活动的退缩与逃避, 从而陷入自卑之中。正如美国社会心理学家泰勒所言:“缺乏自信的个体, 可能不大愿意在社会中承担风险, 于是可能自觉不自觉地传递给他人一种无价值感, 这反过来可能使个体的社会关系不令人满意, 使个体产生孤独感。”

二、消除大学生孤独感的应对策略

1、试着去接触别人。

认识到除自己外, 还会有其他人有孤独感每天应至少拿—点时间试着去接触他人。老子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力、自胜者强”。对自己的个性、气质、能力、情感、价值取向等都有充分的了解, 认识。这样才能找准自己的坐标, 才能把握好自我, 才不会迷失自我, 也就不会那么在意他人的评价, 也不会人云亦云。

2、培养同理心, 体察他人的需要。

从别人的表情、坐姿、体态等非语言表达方式上来判断别人的情绪、需求, 并准确地推测别人的行为。

3、要有豁达大度的胸怀。

学校并不是一片净土, 社会上各种各样的价值观都会折射到学校来, 这并不奇怪。用一个理想化的标准去衡量所有的人, 必然会失望、愤世嫉俗。所以对外界的期望值不要过高, 要多看到人的主流一面, 人心向善的一面。

4、积极参加集体活动。

成为集体中的一员和他人一起分享快乐, 一起分担责任和痛苦, 这对有些人来说是不容易做到的。但是你一旦鼓足勇气去参加一个活动, 你就会找到使你感兴趣的东西, 还会发现一些你所喜欢的人, 友谊也就随之而来。总之, 克服孤独感很重要的一条, 就是必须尽力改变自己原来的环境。

5、做自己感兴趣的事。

一个人的时候, 给自己安排一些感兴趣的事情, 读读书, 听听音乐, 从事自己的业余爱好等等。每个人都会有孤单的时候, 在属于自己的时间里满足自己的兴趣爱好, 乃是人生的—种乐趣。

6、战胜自卑感, 活出自信。

心理健康的一条重要标准就是“悦纳自己”, 悦纳自己是增强自信的一条有效途径。自我肯定、自我悦纳, 以自己的独特性为前提, 既承认和接受现实的自己在思想观念、性格品质、行为方式等方面存在的不足, 又充分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充分肯定自己, 在一定程度上增加自己的优越感, 增强自信, 这就是心理学上的“皮列马利翁效应”。心理学实验和现实不少事例反复证明了积极的心理暗示和诱导能使人更加进步, 所以, 肯定自己、悦纳自己就会使自己从自卑和羞怯的阴影里走出来, 从而摆脱孤独感, 赋予自己的人生以明快的色彩。

参考文献

篇9:略谈古典诗歌中的孤独

【关键词】诗歌;文人;命运;孤独

走进古诗文,我们俯视历史,在历史的颠沛流离中,我们感知出古代诗人的文化辛酸。正是这种对历史、对人类、对自然的关照,诗人们用自己手中的笔,写下了一首首感人肺腑、魅力无穷的诗歌。千年之后,我们品读这些诗歌,与诗人们心灵交流,深切地体会到他们的诗歌中流露出的透彻心骨的孤独感。

这些才华横溢的诗人们,怀着满腔的热忱,渴望建功立业,一展抱负。但现实却往往是残酷的。文人始终是文人,他们永远都学不会官场上的阿谀奉承、溜须拍马。稍不留神,或说了不该说的话,或写了不合别人口味的言辞,或出众的才华招来小人妒忌,或刚直的性格顶撞了权贵,都会被一群小人当作治罪的理由。

在漂泊流浪的孤独之旅中,诗人们在生活上是孤独的,在心灵上更是孤独的。带着怀才不遇、知音难觅的痛苦开始他们的漂泊。幸运的是,那些遭流放贬谪的诗人们并没有沉迷堕落,并没有消沉意志。诗人们将自己的人生哲思用诗文表现出来,并在山野荒草之间跋寻一些超凡脱俗的闲情逸致,感慨“窗外黄树叶,灯下白头人“的孤苦,享受“小园香径独徘徊”的妙处,抒发“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气,将自己的坦荡、豁达、大气注入到诗歌的血脉之中。

历史是一位洞察一切的哲人。或许是为了造就诗人,它将太多的苦难降临在诗人们的头上。从自喻为“香草美人”的伟大诗人屈原,到“阁中帝子今何在,槛外长江空自流”的王勃,到“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李白,到“拣尽寒枝不肯栖”的苏轼,再到“月满西楼”的李清照,以及骆宾王、杜甫、韩愈、欧阳修等等,这些人无不孤独苦闷。

从繁华的京城到荒凉的漠北,从喧嚣的都市到苍凉的边塞,从集权的朝堂到冷落的南荒,中国文人的脚步踏遍了封建王朝的山山水水,他们的足迹印证了一个共同的命运——孤独的命运。

诗人总是那个时代思想的先进者和苦行者。他们总是思考那个时代最前沿、最超越的问题,可以是人生、生命问题,也可以是社会人类问题。正是由于他们站在时代思想的顶峰,他们都必将孤独,就只能是一个人类灵魂的守望者,这种守望人类思想灵魂的孤独是崇高而伟大的。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沧然而涕下。”独在幽州台上的陈子昂,那份旷世的孤独可以与屈原的“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相媲美。

人类生活的客观环境与主观环境本质上都是苍凉悲苦的。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中,“枯藤老树昏鸦,古道西风瘦马”的境界如此苍凉寂寥。孤独者的欢乐无人分享,忧愁无处诉说。我们从诗中看到的不只是生命的孤苦,还有挺拔的灵魂与不屈的探寻意志。

大凡孤独的人都是智慧的人。无聊者不会孤独,空虚者不会孤独,他们有的是孤单、寂寞。诗歌的孤独是诗人感情孤独和思想孤独的集中体现,诗人灵魂的孤独代表着整个人类的灵魂孤独。正因为如此,今天,我们在夜深人静的时候,读着那欲言又止的诗句,文字里幽渺的意象所引发的内心激荡,使你停下来长叹一口气,久久地坐在黑暗里,让孤独笼罩,与隐藏最深的自己素面相对。

篇10:谈孤独作文

龟速收拾完了行李,在椅子上坐了一个多钟。

习惯了寒假的热闹,这样的冷清和孤独对我太陌生。从来不知道原来一秒钟可以这么长。时不时看着手机,只要有人和我说话我都会回,我渴望证明什么,我不是一个人。

当周围安静下来的时候,心跳的声音异常清晰。我对这个城市谈不上热爱,不然不会一年多了丝毫没有归属感。虽然我去过这个城市很多地方,有时也担任一下小导游。但还是觉得陌生,甚至觉得我在这里只有四年,四年后我就走了,它只是一个暂居地,与我没有什么羁绊。说不上讨厌,因为当初是我选择来这个地方,只是没什么感情。

常常有种窒息的感觉。其实我在这里过得不是很差,很多人觉得我的生活应该挺丰富。证书考了,四级过了,做过许多兼职,认识了好多人,加入过两个组织都很不错,也经常晒吃晒喝。说不上什么,其实好累,做的很多事情也并没有很多激情,只是觉得应该做,大学就应该学到这些,而不是想做。只是单纯一种责任感,证明自己的大学绝不是虚度年华的迫切。就像高三那样,备考期的苦累靠的是责任支撑。但我更喜欢高中,虽然很累,但很有激情,不用上学也经常拿着书去学校自习,和自己攀比着成绩,同学们都很友好互助,老师认识每一个学生,我只有一个目标,只有一件事,什么都不用管。大学不一样,目标很多,事情很多,第一眼的朋友也很多,但后来可能会发现,目标有些不实际,事情分不清轻重缓急,和你交谈甚欢的朋友可能下一秒就与你生疏,明明微信和手机通讯录都有他,却跟没有似的。很多人谈恋爱,却连个寒假的时间都熬不过,似乎只是和恋爱谈恋爱。到头来,孤独感更甚。

刚才一个同学说,发现自己似乎在大学变得越来越懒了。我觉得也是。

刚到的第一天,整理行李,扫地,拖地,洗衣服,都挺有干劲。但是后来在宿舍,有时连洗件衣服都懒得去做。好像逐渐没了当初的激情,我不知道是我老了,还是周围的环境本来就松怠。

说到环境,这也是我觉得很累的理由之一。太浮夸了,也可能是我太内敛。不知道是不是学校在市区的原因,没什么大学该有的学术氛围,倒是吃喝玩乐占据王道。对于我一个正经好学循规蹈矩的好学生而言,是不太习惯的。

其实坐下来想想,也就释然了。即使我因为感到孤独而落泪,又有什么用。其他人也会经历。当你跟别人说你很孤独的时候,别人有两种反应,一种是根本觉得不足道或无视,一种会关怀你安慰你,但是他们心里肯定也会在想:其实这些我也经历过。只是因为你们关系可能很好,所以在你低谷的时候,他们不该无视。或者有另一种人觉得感同身受,因为你们的进程是一样的,都在习惯孤独这门课中蹒跚学步。

孤独是一门必修课。每个人都要经历。

在家,你有家人朋友围着你转,在异乡,没有人无缘无故会对你不顾一切地好。

在家,有妈妈张罗晚餐和家务,在异乡,吃每一顿饭都要精打细算。

在家,洗衣服有洗衣机,在异乡,要在阳台用冷水洗衣衫。

在家,你可以毫无顾忌地大哭大笑大动作,在异乡,在你做事情之前要考虑到会不会打搅到别人。

……

但这是每个人都会遇到的,没有谁会在你身边一辈子啊。

孤独是门必修课,不想学也会被逼着学;过了就是过了,不过就继续修炼,不然会被淘汰。

很多人闯进你生命,只是为了给你上一课,然后留下或轻或重的一笔后转身就走,还剩下什么呢,只有一段逐渐被风干的回忆,只有你还记得,但是有一天,当你也忘了呢,就真的什么都不存在了。在流逝的岁月中,多少脚印来了又去,多少野花谢了又开。以前我们不懂,是因为习惯了走路吃饭都有人陪。现在,却逐渐发现身边的人来去匆匆,来了一班,又走了一班,就像一列火车,而你就是司机,没有谁陪你看从开始到终点的风景,他们只能和你一起看其中一段。别人,有别人的人生,他们是他们人生中的主角,却是你生命中的.配角。当时光老去,他们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渐行渐远,从此淡出我们的生命,成为我们轨迹中的过客,仅存泛黄的回忆,而我们也注定要习惯孤独地前行。

逐渐发现,孤独是一门必修课。逐渐明白,有些路,只能一个人走。人生如一路山水,在没意识前已经开始,在你来不及反应时却突然结束,有阳光有风雨,有笑有泪,有欢笑也有孤独,然后走着走着便学会了坚强,活着活着便习惯了孤独。我们独自来到这个世界,也将独自离开,多么公平的事,过程中梦想的、得到的,都会烟消云散,就好像你没有拥有过一样。在浮世浮城中,从不经世事到逐渐看透,成长教会我们经历各种悲欢离合,生活要我们习惯孤独。也许有人会陪你一阵子,但很少有人会陪你一辈子。

我喜欢孤独,又害怕孤独。以前有一个老师经常说一句话,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独。我不太喜欢这句话,但有一点很认同,如果你习惯了孤独,你会比别人多很多时间,你可以更好地规划自己的人生,更详细地思考走过的路。但前提是,在孤独这门课,你要及格。

上一篇:从求职简历上看员工的离职原因下一篇:51五一“劳动者之歌”文艺晚会主持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