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观察

2024-04-22

谈观察(精选8篇)

篇1:谈观察

谈观察

鲁迅先生在一次谈到写作时,曾经说过:“第一须观察,第二是要看别人的作品……”在这里,鲁迅先生 把观察优先于阅读提出来,作为写作的首要前提。

进化论的创始人达尔文曾说:“我既没有突出的理解力,也没有过人的机智,只是在观察那些稍纵即逝的 事物,并对其进行精细观察的能力上,我可能在众人之上。”

无论是文学家,还是科学家,都把观察放在了重要位置。其实只有通过观察,人们才有可能获得丰富的材 料,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深入思考。然而,有些同学感到非常困惑:“平时我们也观察了,为什么作文时却感到 没有材料可写呢?”

那么,如何提高我们的观察力,获得良好的观察效果呢?

一.要有明确的观察目的和任务

目的是否明确,将直接影响到观察效果。观察的目的明确,就可以在周围众多的事物中进行选择,把注意 力集中在观察的物体上。相反,如果观察漫无目的,那么结果必然是东张西望一无所获。

二.要掌握正确的观察步骤和方法

1.观察前要做好有关的知识上的准备。例如,观察蝴蝶,在观察之前就应该对有关于蝴蝶的知识,如一般 形状、各部分名称、种类、生活习性、本地常见哪几种等方面有所了解。在观察前对有关知识准备得越充分, 观察时就会越精确,自然收获也越大。反之,如果事先无准备,那么在观察时往往“视而不见”、“充耳不闻 ”,收效甚微。

2.观察要有计划,有步骤,有系统。有些同学在观察时往往被一些与观察对象无关的事物吸引,或者因为 粗心等原因把一些需要观察的要点忘记了,造成了观察不仔细、观察不全面等毛病。如果在观察之前制定出有 观察顺序的、条理清晰的计划,在观察中按计划进行细致的观察,就会避免上述问题的.产生。

3.观察时要善于思考。要注意事物的发展变化,开动脑筋分析事物之间的异同。如观察刚出生的小牛,需 要注意几分钟内小牛绒毛、四肢的力量等变化,以便获得准确而丰富的观察结果。

4.要注意把观察的结果及时、准确地记录下来。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如果观察的结果不及时 准确记录,难免会在脑子里悄悄发生“变形”,时间越长,“失真”的可能性愈大,甚至使你不得不再观察一 次。然而对于某些事物的观察并不是能够轻易重复的(甚至可以说是根本无法重复的)。如前不久的日全食和 慧星的同时出现,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驻港部队进驻香港的情景等,错过观察时机则此景不复。

篇2:谈观察

“观察不仅是获取作文题材的一个重要途径,而且由此让学生来认识周围世界,这是基础教育中一个非常重要的任务。”通过对自己生活的观察,获得大量的写作素材,将在课文中学到的观察方法和思想方法用于写作中,学习观察日记的方法和格式,养成在生活中勤于动脑、乐于观察、勤于动笔的好习惯。

一、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写观察日记,在观察中做到:准确、细致、透彻。

二、指导学生观察事物,训练学生写观察日记。

三、及时给与评价,激励学生写日记。

篇3:谈观察

我们班是美术班,我们班的孩子从入园开始就不断地接触、学习、练习不同的绘画技能和技巧,我们在小班下学期的建构教材中有一节美术活动《花背心》,我们就这节课,采取了两种不同方式来观察本班幼儿对不同的绘画方式的体验。

【实录一】

投放材料:A4纸剪成的背心、勾线笔、蜡笔。

早上区域活动刚开始,我们在美工区投放了A4纸剪成的背心,在没有任何要求的情况下,我们让孩子们对背心进行装饰。有的孩子看见有勾线笔就拿起勾线笔在背心上画上简单的线条,有的孩子拿起蜡笔给背心直接涂色,有的孩子面对空白的背心发呆。

拿勾线笔画线条的孩子,有的在背心中间画几个蜗牛线,有的在背心上画很多短线条、压齿线、波浪线等我们所学过的线条,但是都没有把线的两头画到背心边缘,有的则利用我们已有的学习经验用线条把背心划分成很多块面。但是最后他们都选择了给自己画了线条的背心涂上颜色,有的就涂有图案的地方,有的利用分割的块面分颜色涂色。

拿蜡笔直接进行涂色的孩子,都是用蜡笔大面积地涂色,直到背心上全部涂成一种颜色。只有两三个孩子,他会在涂色的过程中换其他颜色进行涂抹。直接拿蜡笔涂背心的孩子在游戏结束后,双手都是蜡笔的颜色,需要清洗双手,有一个孩子说:“嗯,累死了。”还有两个孩子在30分钟内没有完成涂色,因为他们一直在边涂边玩蜡笔。

发呆的孩子还未选择好想要装饰背心的方法,等待着老师前去指导:“你可以用勾线笔、蜡笔来装饰你的背心,给背心画上美丽的花纹,涂上漂亮的颜色。”在我们的指导下,他们选择了先用勾线笔画花纹,再进行涂色的方法。

【实录二】

投放材料:报纸剪成的可穿背心、水粉颜料、水粉笔。

孩子在前两次区域游戏中玩了用蜡笔和皱纹纸装饰A4纸剪成的背心,我们先评价了孩子们用蜡笔和皱纹纸装饰的背心,并提出新的装饰要求:用颜料两人或几人一起装饰背心。我们先介绍了颜料和水粉笔的作画要求、卫生要求,为了让孩子们体验合作的重要性,我们把孩子们的座位按他们自己的意愿重新调整,选择自己的好朋友一起完成,这样他们有的三五个围坐在桌子边,有的两三个趴在地上,这样一小撮一小撮地围一起,一个班的孩子自然分成了五小群。分好组后,我们分发背心和水粉笔,背心是旧报纸剪成的,打开后铺在孩子面前,其中三组孩子都争抢着把报纸拉到自己面前,有四件背心前后两片从肩膀处被分开了。我们把放着红、黄、绿三种颜色的颜料盘分散在教室四个角落,孩子可以自由选色绘画,但我们明确提出要求:走动时笔头必须朝下,以防止把颜料弄到别人身上。

孩子绘画前,我们示范了如何蘸色,详细讲解了在背心上可以画许多线条,可以画喜欢的图案。接下来,孩子就开始用水粉装饰背心了。有的孩子是用水粉涂色,有的孩子画了圆形、曲线等简单的图案,还有的孩子就是挥动水粉笔涂啊涂啊,直到把背心的纸涂得湿漉漉的。此过程持续了八分钟后,有一两名孩子在背心上涂抹了几笔就嚷嚷不愿意画了,他们说画好了,于是,他们就拿起了水粉笔在颜料盘里蘸来蘸去,然后跑到盥洗室洗洗,把洗干净的水粉笔蘸上水在镜子上涂抹。其余孩子在绘画了十五分钟后,陆陆续续收拾画笔,开始进入盥洗室洗手。

【观察分析】

涂色是我们身为美术班孩子最熟悉的绘画技能,在拿到材料之后,孩子们就会运用所学到过的方式去装饰背心,如实录中的孩子,他们会很好地运用勾线笔、蜡笔,或者会很好地结合使用,绘画中也体现了我们平时所学习过的线条、图形、颜色搭配。有的孩子大块大块地涂色正满足了他玩色的欲望,看到在白色的纸上留下自己努力的结果,他们心里充满了自豪感和满足感,有的还会在这样的满足感中追求色彩的搭配。相反的,有些孩子则觉得用蜡笔和勾线笔绘画很累,甚至不能坚持完成涂色,这和他们的年龄特点也有一定的关系,小班的孩子手臂肌肉还不够发达,而蜡笔、勾线笔都属于需要用大力气才能涂画的工具,大面积涂色需要很长的时间,费劲的涂色、经常涂到线外、涂色面积大会让孩子产生挫败感,时间久了,他们就会对涂色产生一定的厌倦和抵触。

相对于用熟悉的蜡笔、勾线笔来进行背心装饰,这次我们在美工区投放了水粉颜料,玩色是孩子天生喜爱的游戏,尤其是拿水粉笔蘸取颜料在纸上涂抹,既满足了他们大胆涂鸦的欲望,又能让他们对多种多样艺术形式有所体验。这正符合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艺术领域中的目标,感受和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并喜欢进行艺术活动,大胆表现自己的欣赏感悟。

同样的,我们发现孩子们对水粉颜料和水粉笔本身的兴趣已经超过了他们用水粉笔画出东西的兴趣,他们在用水粉笔的时候,感受着大块涂色的乐趣,但他们也忽略了绘画技能的学习与练习需要。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可以把技能的学习与练习需要建立在孩子们尽兴玩色后,熟悉了颜色和绘画工具,孩子们在技能练习时才能得心应手。有些孩子对装饰花背心不感兴趣,却拿着水粉笔产生其他行为,蘸蘸颜料、蘸蘸水、刷刷墙、涂涂镜子。他们觉得报纸黑乎乎的,没有美感,提不起他们作画的兴趣,因而他们更热衷于涂鸦,享受涂满的快乐。

参考文献

篇4:浅谈写作观察

[关健词]观察兴趣 集中注意力 发现特点 准确

作文课上经常看到学生“想写而写不出或没啥好写”的情况,这种现象大多是由于缺少写作素材而致。校园生活丰富多彩,大千世界多姿多态,为什么他们作文时无从下手呢?主要是他们不善于观察,没发现到可写的东西。

善于观察,懂不懂得观察,这是观察问题的基本出发点。要写好作文,必须学会留心观察。“观察、观察、再观察。”创立“条件反射学说”的杰出生理学家巴甫洛夫,就是这样告诫自己的。科学研究需要观察,写作文同样了离不了观察。没有观察就没有写作材料,没有素材就难为“无米之炊”。

什么是观察?观察,是借助于人的感官,全面、深入、细致地认识客观事物的知觉过程。写文章是作者用文字来反映客观事物,描述客观事物的,是不可能离开作者对所写的事物的知觉过程——观察。

比如到街上小摊儿吃早饭,热气腾腾一碗豆腐脑儿,两根油条,一碟儿小菜。吃完了别忙着抹嘴走路,先坐下来留心瞅瞅、听听。大街上人来人往,小摊儿前的摊主忙忙活活,这氛围也许平常得不能再平常了。到商店里转转买件衣服,先别忙着付钱,站下来和人家计论计论价钱。当围过来几个人时,看他们如何还价。出了商店,还有许多故事在等你去观察。这些视觉观察的对象,也是写作的对象。一个法国大作家是这样要求学生:“当你走过一个坐在自己店门前的杂货商和这个看门人面前,请你给我描绘一下这个杂货商和这个看门人。他们的姿态、他们整个的身体外貌。要用画家的手腕传达出他们全部的精神品质,使我不至于把他们和任何别的杂货商人、任何别的看门人混同起来。”他的学生学会了观察各种事物,也成了举世闻名的作家——莫泊桑。

面对相同的事物,善于观察者往往摄取许多符合事物原貌的镜头,并有独特的发现、感受和认识;不善观察者往往视而不见,听而不闻,此乃写好作文的第一大忌。

高尔基说他小说中的人物,“差不多”都是“真人”。不过,人物性格,特点是从好多别人身上取来的。为了正确地描写一幅工人、神甫、小商人的肖像,就必须认真地去看其它千百个工人、神甫、小商人。这就不仅要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还要提高自己观察事物、认识事物的能力。

观察时首先要注意力集中,倘若心不在焉就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走马观花式的张望、漫不经心地浏览、忘乎所以地卖呆都是观察的大忌。有人吵架,不少人会围上去,多数人是为了看热闹,孰不知这骂人也有“学问”。有这么一个犹太小孩,叫肖咯坶阿莱姆,他的后母经常虐待他,打骂他。他每天晚上一边流泪,一边悄悄地把后母咒骂他的恶毒语言记下来,日积月累,记下一大本并把这些编成了一本小辞典。后来成了一名杰出的犹太作家。还有人写作时,每写到人物的恶毒咒骂和尖酸语言时,就从他的辞典《后母的词汇》中加以引用。

观察还要注于发现特征。事物之间因互相联系而存在,有联系就可以作比较,有比较就容易找出不同点,这些不同点就是它们的特征。比如,把狗和马作比较叫相异比较观察,把骡子与马作比较叫相似比较观察,把一匹马和一匹马作比较叫相同比较观察。在公共场合打哈欠、张大嘴的是不拘小节的人;背过脸的,是害怕丢丑的人;手捂嘴者,是有礼貌的人等等。

观察还要准确,否则就认识不到事物的本质,甚至会有所歪曲。如有个学生写雾景:“大雾白茫茫一片,花坛里的白花经雾一打,显得格外精神,散发出诱人的清香”。雾里看花,是一朦胧之景,想当然地去写,是缺乏观察的表现。

观察不单单是感官的接受,而是能动的思维活动。只看不想,事先无计划,事中不动脑,事后不整理,这样的观察往往收效甚微,也是观察的大忌。

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必须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兴趣和能力。很难想象,对周围生活熟视无睹的人会有真知灼见,对社会现象漠不关心的人会按准时代的脉搏。有次作文课,要求学生写篇记叙文。看到一个学生迟迟无法动笔,我就走过去询问,交谈中得知她邻居家是个赌场,就告诉她观察的事项。几天后,她果然根据自己的观察,写出了一篇真实形象的《赌场细观》。“在这家不起眼的院里,有一个地下室。室内布置得非常豪华,摆着一些高档家具,还有两张精致的麻将桌,这就是赌场。屋里烟雾缭绕,呛味儿扑鼻,虽有两个电棒,但在烟雾缭绕之中,却显得昏暗无光。”“这里面常常会传出搓麻将的呼拉声,嘈杂中不时还混有吵架声、咳嗽声、哭泣声。门外面听声音还不甚嘈杂,走进屋却让人感到格外刺耳。屋子里的小柜台上有酒,有快餐面。还有刚做成的肉合儿、包子等。价钱虽比外面高一倍,但出乎意料的是人人都乐意去买。”一次观察就有这么多收获,使她一下子有了写好作文的信心。后来她把继续留心观察到的赌场丑闻一一记下,通过日记练习写作,为她后来演讲赛获胜,提供了充足的“弹药装备”。

篇5:浅谈区域活动的创设 观察和评价

——创设、观察和评价

【摘要】

随着活动区教育活动的不断深入开展,充分发挥活动区的教育价值和功能已成为活动区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活动区活动是幼儿园一日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幼儿最喜欢的活动之一。活动区环境的创设、材料的投放、教师的观察指导以及活动后的讲评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补充,但归结起来应围绕着一个中心,即以促进幼儿发展为中心。

【关键字】区域活动创设观察评价

【正文】

区域活动,是指教师根据教育的目标和幼儿发展的水平,有目的的创设活动环境,投放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能力,以操作摆弄为主的方式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的活动。区域活动丰富适宜的活动材料是开展活动的前提,那么孩子与各种材料之间、以及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过程则是教师要观察的内容,而活动后的讲评则是活动的升华,它有利于帮助幼儿整理自己的思路、激发幼儿更高的探索热情、引导幼儿懂得共享资;它还可以激发幼儿创造潜能、培养幼儿“自主学习”的能力,通过创设丰富的环境,给幼儿充分的自主权,让幼儿按自己的方法去探索、去学习、去发展,使幼儿在满足需要、发展个性的基础上形成一种对未知事物的积极探索态度。在整个活动区的创设、观察与讲评过程中,创设是前提,观察是基础,讲评是反馈,它们是相辅相成、不可分割的。

一、区域活动的创设。

1、师生共同商讨,划分功能区域。

区域设置的规划和环境创设要根据教育目标、教育内容的具体要求以及幼儿的年龄特点来做整体的安排,应一切从幼儿的水平和发展需求出发,要让幼儿做主,让幼儿成为区域的主人,在教师的引导下,由幼儿自主商议之后决定怎样布置。在区域环境的创设中既要考虑到幼儿之间能相互交流、共同合作,又要注意彼此之间互不干扰,从而使幼儿能专注投入某一活动,充满自信地探索问题。如,我们班的区域设置采用固定与灵活设置相结合方式,创设丰富多彩的、多功能的、具有选择自由度的区角,让每个幼儿有机会自由选择,用自身的方式进行学习。具体设置了以下区域:“自理区”:使用汤勺勺豆子、用筷子夹珠子种子、扣纽扣、系鞋带、编辫子、织衣服、缝衣服、蔬菜削切搓加工等;“计算区”:用小石头数数、用小木棍排序粗细长短、加减编应用题等;“表演区”:蚌壳做成沙球,竹筒做成双响筒,竹块做成快板,啤酒壳做成响铃,奶瓶做成腰鼓等进行打击乐;用树叶、芭蕉叶、包装带、袋子等做成各种服饰进行表演;“动手区”:用干花、干草制作贺年片、用种子粘成各种物品、用火柴棒粘成各种物体形状、制作小陀螺等;“科学区”里提供树叶变色、物体沉浮、用品弹性、饼干面包桔子皮食物发霉等等。

2、充分发挥环境的“对话”功能。

在区域活动中,活动环境和材料是活动成功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在与环境和材料的相互作用中孩子才会获得经验和知识。新《纲要》中指出:环境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幼儿的发展。除此之外,还要让环境说话,让幼儿与环境互动起来。应该充分利用特定的空间和四周墙壁展示与课的主题相关的资料、照片、或孩子的美术制作作品。如在上《小小的我》主题活动时,为了让孩子们形象地知道自己的生日、年龄、以及在一年12个月中的数字概念,我和孩子一起商量了多种设计方法,最后,大家一致同

意在活动室的后墙上制作一棵生日许愿树,孩子们一起动手用绿色棕色轻泡、即时贴等制作了一棵大树,树上12片树叶,一片树叶代表一月份,孩子们根据自己的生日月份把相片贴在相应月份的树叶上,这样谁几月份出生的就一目了然了。从中,孩子们不仅直观地获得了年和月的概念,还可以寻找出和自己同年同月出生的同伴,同时也可以比比看,谁的生日先到,并学习统计哪个月份生日的人最多,一共有几个同月同日出生的伙伴。到了孩子生日那天,他就会到许愿树前许个愿,并让老师把自己的愿望写在彩纸上,贴到自己的相片旁边,同时,他还会得到全班小朋友为他制作并签名的生日卡。又如在组织“树”这个主题的时候,我们在楼梯的墙壁上布置上松树、枫树、桑树、杨树、桃树、柳树、银杏树等构成一片大森林;在走廊的墙上贴上小朋友去参观树的相片;在作品袋里装上小朋友们画的树;在教室边角摆上假的树木;在活动室上方吊上各种树叶;带领小朋友在自然角和种植园里种上各种小树„„总之,在活动室里,所有可以利用起来的空间,都用上了。根据季节的变化、根据主题活动的变化等,孩子们会主动地配合教师布置周围的环境。如:美丽的春天来了,大家会把各种树叶,小草、昆虫、小花带到班上,做出漂亮的画面„„孩子们按自己的方式表达对春天的感受,自由选择表现的形式,共同把活动室装扮得春意盎然。

3、材料投放的“四性”。

(1)多样性的材料调动幼儿的兴趣。材料的投放要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和不同发展水平,体现多样性与层次性。一方面从班级儿童的兴趣、需要、能力出发、尽可能多地提供有较强操作性、趣味性、可变性的材料,吸引他们主动探索。另一方面围绕教育目标,提供多样性的材料。如在小班的主题“认识花”中,就可以提供画花、花拓印、插花;中班“认识树”,提供树叶粘贴、叶脉标本、树叶变色等;另外,材料的层次性也相当重要,要求遵循由浅入深、从易到难的原则,分解出若干个能够与幼儿的认知水平发展相吻合的、可能的操作层次,使材料“细化”。如:美工区中,有意投入两类不同的范例供幼儿选择,一类是画好树叶的轮廓,让幼儿涂色;另一类是画好不同种类的树,让幼儿自己画出树干和树叶;不同层次的幼儿就能根据自己的能力和需要去选择。

(2)多层次性的材料满足不同幼儿的需求。区域活动一般时间为40分钟左右,如何在这个时间让幼儿保持积极专注的态度,取决于区域活动材料的可操作性和趣味性。除投放平时所学的知识的有关图片、桌面玩具等,还要根据幼儿的年龄对不同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如同是“玩串珠”,小班学习用细绳按两种颜色或形状串项链,还可用汤勺学习吃饭;中班则可学习用筷子夹串珠,或按三或四种颜色和形状串项链;到了大班,则要增加难度,让幼儿在水中夹串珠,或按更多的颜色形状来串项链。又如“益智手套”:小班提供写着数字和画有相同数量的物体的指环让幼儿套到相应的手指上;中班多提供空白指环让幼儿自己写上数字或画出物体后再套到手指上;大班则提供加减算式指环,或在手指上吊上几个小杯,让幼儿夹进与手指上的数字一样数量的黄豆等等。

(3)可探索性的材料极大激发幼儿学习的欲望。在一次区域活动中,在考虑与主题活动《树》相结合的同时,我在科学区中为小朋友们准备了“树叶变色”的小实验。活动开始,5个小朋友兴冲冲地到科学区中,将各种树枝、树叶插进红黑蓝墨水中,然后很认真地观察,可是等呀等,仍不见树叶变色。我在指导树叶粘贴时发现科学区相当安静,就忙走过去询问,发现树叶变色需要一段时间,就及时引导这5个幼儿先到其它区域活动,请小朋友活动快结束时再来观察。活动后,我做了自我反思:象“树叶变色”这类需要较长时间才能观察到变化的小实验应放在日常生活中观察,而不应该放在区域活动中。其它老师也一致认为,并讨论出“特别在科学区中,要选择和投放易发现结果的活动材料。”

(4)安全性的材料保障幼儿的人生安全。收集的材料大部分来源于大自然和孩子,教师必须注意幼儿的卫生、安全,把幼儿的安全放在首位。农村幼儿收集废旧物比较困难,有的瓶、盒、罐都是幼儿从路边捡来的,我们一定不能忽视里面的残留物,时间一长会霉,有很

多的细菌。因此,教师必须和小朋友们一起做好卫生工作,把收集来的瓶、盒、罐等材料洗干净,放置在阳光下暴晒后方可使用,以免意外事故的发生。

二、区域活动的观察

1、明确的观察目的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为本,观察先行”。没有细致的观察,就谈不上正确有效的教育方法。以往教师将观察记录幼儿发展当作是一种负担,存在着敷衍的现象。究其原因有两个:一是对观察分析幼儿行为的目的不明确,二是没有感受到观察分析幼儿行为对实际工作的指导意义。如何在活动区中观察幼儿行为进行恰当地评价,作出有效的指导。因为活动区为幼儿提供了极大的自由自主的空间,幼儿在活动区中能按自己的意愿选择主题、材料开展各种活动,为幼儿提供了全面展示自我的机会。教师在观察活动之前对幼儿现有的知识技能、智力水平、情感、社会性、体力状况等都能做到心中有数,而且要知道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坚持观察记录并分析这些情况,可以真实地了解幼儿群体或个体的特点,在此基础上制定的教育才是适宜的、有效的,才能真正作到因相施教,最终促进幼儿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发展。

2、多样的观察方式。

观察是教育科研的基本方法,它的方式多样,通过实践,我们觉得比较适合教师在活动区中运用的方法有三种,即分析性观察、扫描式观察和活动区游戏观察。例如,活动区游戏观察是随各活动区活动进行的,是以幼儿个人或自然形成的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记录,着重描述幼儿在各活动区的行为特点。这种方法较适合在日常活动中运用,班上教师可以分工负责不同的区域作为观察重点,也可将自己计划中重点指导的区域作为观察记录的重点,这样,有利于详细了解幼儿在活动区中的具体表现,全面地分析幼儿的行为,选取有针对性的指导,促进各类活动区活动的深入开展和游戏水平的不断提高。

3、恰当的观察角度。

有了观察线索,教师观察幼儿活动区活动的目的性增强了,为了提高观察的质量,应进一步对观察的角度进行了学习与探索。我认为不近可以有纵向的观察,而且还可以有横向的观察。纵向观察即观察幼儿制订计划:活动区活动前,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幼儿做计划,不同年龄班做计划的方法是不同的,小班可佩带各种与活动区标志相同的挂件,到“娃娃家”的幼儿还可带上绘有爸爸、妈妈等人物头像的挂件,便于引导幼儿进行角色扮演。中大班的幼儿可以采用插照片、填进区卡、口头定计划等方法。这样有助于幼儿在进区前清楚自己想要做的和一定要做的事,也便于教师对每个幼儿的进区情况有所了解,做好自己的观察计划。横向观察就是观察幼儿在活动区中的行为。这是观察的重点,主要包括:一是主题的确定,即观察幼儿的活动有没有主题,主题是否易受他人影响,幼儿是否自定主题进行活动,能否与同伴互相商量主题、共同活动。二是投放的材料能否满足幼儿的实际需要,即观察幼儿活动区活动最明显的作用是便于教师了解和调整活动材料,幼儿对材料的喜欢程度、选择、使用情况,都可以使教师了解材料的适宜性。三是观察幼儿在活动区中的个性品质表现。个性品质主要包括独立自主性、探索性、坚持性及执行常规的情况等。活动区宽松、自主的氛围,使孩子的个性得以全面、真实地展示,对此进行观察有助于正确地把握幼儿的个性特征,了解孩子的不同个性。

三、活动区活动的评价

在长期的实践中,我体会到:搞好活动区的评价,是提高幼儿活动水平的关键。通过评价,不但可以保证幼儿活动的结果得到别人的理解,同时自己对事物的理解也因表达、交流而更加深刻,还可以使教师进一步了解游戏开展的情况,因势利导,使幼儿获得继续深化游戏,取得进步的信息,从而完成了通过活动区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目标要求。笔者认为的个性得以全面、真实地展示,对此进行观察有助于正确地把握幼儿的个

性特征,了解孩子的不同个性。进行幼儿活动区游戏活动讲评应注意以下几点:

1、教师以游戏伙伴的身份对游戏进行讲评,更能吸引幼儿,为幼儿所接受。教师在孩子们感兴趣、注意力集中的情况下对游戏进行讲评,平等的同伴关系会使讲评效果收效明显。如今天教师参加了“医院”、“餐厅”的游戏,讲评时就以“医生”、“顾客”的身份介绍自己是如何给各种各样的病人看病的;到餐厅就餐时服务员如何礼貌热情地服务,就餐者如何文明就餐等。这样既肯定了游戏中表现好的幼儿,又使幼儿对医生、餐厅服务员的职责有了更明确的认识,同时幼儿也学会了如何讲评别人和自己的游戏。当幼儿学着教师的样子上台把自己和别人的游戏情况告诉大家时,幼儿会获得一种成功的喜悦和自自豪感。所以,教师要努力地与幼儿建立这种宽松、和谐、平等、亲密的伙伴关系来讲评活动区的游戏情况。

2.对不同的活动区,应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讲评方式。不同的活动区里的游戏是不同的,培养幼儿能力的侧重点也各不相同。教师在进行讲评时,不能干篇一律,应根据游戏的实际情况,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形式,做到有的放矢,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在原有的水平上提高。常用的讲评方式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1)作品展览式讲评。这种讲评方式是将幼儿作品集中起来摆放好,组织幼儿进行讲评的一种方法。作品展览式讲评一般适用于操作区、建构区、美工区等动手一类的活动区。可先请作者进行作品介绍,全体幼儿欣赏,然后评出最好的或最喜欢的作品,并请幼儿说出为什么?这种讲评一来可以使幼儿学会如何向别人介绍自己的作品,二来培养了幼儿欣赏作品、评价作品的能力,并在无形之中调动幼儿参加活动的积极性,激发了幼儿创作、表现的欲望。

(2)分小组讲评。这是一种相互进行的双向讲评,这种讲评方法适合于角色区、表演区等活动区。一般在同一活动区里游戏的幼儿为一组。教师可用诱导式的语言启发幼儿的思路。如今天你们活动区谁玩的最好?为什么?你玩的怎么样?有做的不够的地方吗?还可以先请角色一方如“医生”谈谈是怎样为病人看病的,再请“病人”谈谈是否对“医生”满意?通过这种游戏角色的比较式讲评,教师容易发现问题,诱导幼儿的习惯向好的方向发展,懂得待人接物的礼节,学会关心人、爱护人、帮助人,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

(3)发现式讲评。发现式讲评是培养幼儿观察力和创造性思维的讲评方法,适用于动脑筋一类的活动区,如智力区、科学区、自然角等。一般问:你今天有什么新发现?它是什么样的?它和昨天比到底有什么不同?或你今天发明了什么?解决了什么问题等。通过幼儿对不同事物的发现、比较,探索不同事物的规律,培养幼儿积极动脑、并拓创新的意识。

(4)讨论式讲评。这种讲评是就活动中出现的问题,组织幼儿讨论,从中寻求正确答案的一种方法。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渐变得有主见,是非观念、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在增强,不再满足于教师的结论。组织幼儿进行讨论,寻求正确答案,不仅为幼儿提供发表独立见解、辩论是非的机会,也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5)反映式讲评。它是教师通过幼儿对现实的反映,有目的地加以引导的方法。这种方法适用于各类活动区的讲评。一般问:今天你参加了哪个区的活动?做了什么?是怎样做的?为什么?然后教师根据幼儿回答的情况加以适当的肯定和引导。

3.抓住游戏中的闪光点进行讲评,可以促进游戏向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闪光点的捕捉要靠教师的观察、多参与幼儿的活动来实现。每个活动区都有一定的活动规则,幼儿按规则进行游戏,这种自主、自愿的活动中,一些细节内容教师是无法事先设计好的。教师敏锐的观察力是进行闪光式讲评的首要前提。及时抓住闪光点,有目的地进行讲评,对培养幼儿良好的道德品质、行为习惯会起潜移默化的作用。

总之,创设活动区是为了给幼儿一个自由、宽松的学习环境,把活动区潜在的价值转化为真正的现实价值,最终达到促进幼儿体智德美和谐、全面发展的目标要求。

[参考文献]

《师幼互动行为研究》刘晶波

篇6:浅谈静脉输液患者的观察与护理

摘要:

对静脉输液患者进行观察病采取最佳护理措施以提高护理质量。选取某医院院80例静脉输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常规护理)及观察组(护理管理)各40例,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5%,同期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舒适度相比较,观察组更佳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关键词 静脉输液;不良反应;舒适度

引言

静脉输液(Intravenous infusion)是指利用大气压以及液体静压原理将无菌液体、电解质、药液经由患者静脉输注体内的一种治疗手段,为当前临床最常采用的治疗措施。但是在输液过程中容易受输液患者数量多、病种繁杂、流动量大、停留时间短、护理人员数量不足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容易诱发一系列不良反应,给治疗工作开展带来一定阻碍。鉴于此,本次研究围绕静脉输液患者的观察与护理展开分析,现内容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80例静脉输液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征得患者知情同意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0例。对照组中男性28例、女性12例;年龄24岁~68岁;病症类型:呼吸系统疾病19例、消化系统疾病15例、心脑血管疾病6例;病程时间15d~5年。观察组中男性30例、女性10例;年龄25岁~68岁;病症类型:呼吸系统疾病20例、消化系统疾病15例、心脑血管疾病5例;病程时间10d~5年。纳入标准:(1)静脉输液时间≥5d者;(2)无重大

传染性疾病者;(3)临床依从性好者。排除标准:(1)合并其他全身严重器质性疾病者;(2)严重认知功能障碍、精神障碍者;(3)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凝血功能障碍、免疫缺陷或疾病者;(4)不同意此次研究方案或未签署知情同意书者。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无明显统计学差异,可进行分组比对。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内容及具体步骤如下:(1)输液前护理。在静脉输液前护理人员应将静脉输液相关知识告知患者,并着重强调静脉输液对病症治疗的重要意义,如实告知静脉穿刺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项内容以及如何配合。穿刺时选取弹性较好、管径粗且直、血液回流通畅、便于护理人员观察的部位作为穿刺点,视患者实际情况选取手背、肘关节至腕关节之间为首选穿刺部位。(2)输液过程中的护理。护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无菌操作规范要求执行输液工作,认真履行三查七对制度,仔细核实静脉输液患者诊断报告、输液记录、药物名称及用量等信息是否一致。(3)输液后护理。在静脉输液完毕后护理人员将穿刺针头拔出,随后将无菌棉签置于穿刺口并叮嘱患者或其家属适度用力按压约2min左右。

观察组接受护理管理,具体步骤如下:(1)积极构建输液安全机制。给予每个静脉输液患者一个单独的手腕带并将其系于腕处,其上以简明扼要的语言将患者信息记录于此,包括患者姓名、年龄、病症类型等,以便于护理人员执行查对。在操作过程中由两名护理人员执行三查七对并相互检查以确保药液内容、输注剂量、输注方法正确,以提高静脉输液的安全性。(2)强化护理人员职业技能培训。由具有丰富护理经验的护士长或者是护师向低年资以及新近护士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工作,内容包括穿刺操作技巧、药理知识、血管解剖特点等,促使护理人员能够掌握更为扎实的静脉输液知识。(3)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应及时与静脉输液患者展开沟通交流工作,以温柔、体贴性语言宽慰患者,利用良好的沟通技巧探寻其压力源之所在,继而予以个体化心理干预。(4)强化巡视。在静脉输液过程中护理人员应采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对静脉输液患者潜在的风险进行评估并利用不同颜色予以标示,提醒其他护理人员密切关注。例如:血管条件或者是身体条件较差的静脉输液患者容易发生静脉炎,护理人员采用红色予以标示,每隔0.5h~1h巡视一次,准确记录液体输注量,密切观察其穿刺部位皮肤颜色、温度变化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上报至主治医师处。对于中低风险的静脉输液患者可采用黄色和

绿色标示,护理人员视其实际情况每隔1h~2h巡视一次,检查静脉输液侧肢体温度、色泽、有无出血等。(5)穿刺点护理。在静脉输液完毕后护理人员亲身指导患者及家属掌握正确的按压方法,即:首先利用大拇指指腹横向按压于穿刺针眼的棉球部位,待穿刺针拔出之后迅速沿着与血管平行的方向以拇指按压穿刺口,同时上移拇指力争做到充分止血。如凝血功能较差者应叮嘱其适度延长按压时间,着重向其强调切忌揉搓穿刺部位,在拔针之后的0.5h~1h内禁止做提重物动作以避免诱发皮下淤血。1.3 观察指标

此次研究中选取不良反应发生率、舒适度作为观察指标,其中不良反应包括皮下淤血、渗液、静脉炎、空气栓塞;舒适度采用舒适状况量表(General Comfort Questionnaire,GCQ)进行测定,量表内包括生理、心理、精神、社会文化和环境4个维度,每个维度7个问题,以Likert4级评分法予以评定,1表示非常不同意、4表示非常同意,每个维度总分7分~28分,得分越高表明舒适度越好。1.4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以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 结果

2.1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7.5%,同期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 讨论

3.1 护理管理有助于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此次研究中观察组通过实施护理管理,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下对照组。由此结果可知,相较于常规输液护理,护理管理在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方面取得的效果更佳,更能够满足当前静脉输液护理工作需求。分析其原因在于护理管理充分贯彻落实了以患者为服务中心的工作理念,具体干预措施的制定与实施均围绕着静脉输液患者需求而开展,使得护理工作的指向性及针对性更加明确,例如:护理人员严格执行“三查七对”制度,对患者姓名、年龄、病症类型、药

液内容、输注剂量、输注方法进行仔细核查,若发现药品过期、配伍禁忌、存在变质或浑浊等情形应及时处理,继而大幅提高了静脉输液的安全性[6]。同时,护理人员通过强化巡视力度,对于重点观察的患者提高巡视频率,准确记录与之相关的各项信息,对其静脉输液的整个过程进行科学评估有助于消除安全隐患。特别是输液安全机制的构建使得交接班护理人员均能够如实掌握患者实际情况,便于三查七对工作的开展,大幅提高了静脉输液的安全性。此外,为了能够更好的满足静脉输液患者需求,本次研究积极开展了护理人员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由具有丰富护理经验的护理人员将穿刺操作技巧、药理知识、血管解剖特点等方面的知识顺利传递给护理人员,增加了后者的知识储备,使得护理人员从事静脉输液工作时更加从容和得心应手[7]。而常规静脉输液护理虽然同样涵盖了输液前、输液中及输液后三方面内容,但是护理人员仅仅是遵医嘱执行护理工作,将其视作为临床的一个片段,静脉输液患者享受到的服务质量明显处于偏低水平,发生不良反应的风险更高[8]。

3.2 护理管理有助于提高舒适度

由此结果可知,观察组舒适度优于对照组。总结其原因在于观察组静脉输液前开展了心理干预工作,与患者建立了良好的信任关系且在护理工作执行过程中充分遵循患者主观诉求,通过积极询问静脉输液患者主观感受等方式促使其被尊重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在巡视过程中通过风险识别的方法开展的个性化护理更是契合了静脉输液患者个性化护理需求,从而加深了患者对临床护理的认可程度。随着心态的改善,其自身舒适度亦将会随之提高。而常规护理恰恰与之相反,执行时为充分考虑患者需求及主观感受,继而削弱了护理服务质量,因而在改善舒适度方面并未取得理想成效。4 结论

篇7:谈观察

都知道了细节的重要性,那么细节如何去观察和发现?至于发现了细节如何去正确运用的问题,以后会有分享。这里主要探讨提高观察力。

观察力是一个销售人员必须具备的素质。良好的观察力可以使我们对问题和客户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从需求理论上来讲,一般低层次的需求是表象的,而高层次的需求是内涵的,不轻易表露的。注意细节和观察全面,才会找到真正的需求或者说把需求层次引向高层。

而往往当高层次的需求被满足后,客户会比满足他的低层需求更加忠诚。举个常见的例子:现在的医药销售分学术化营销和利益化营销,学术化营销所注重的是学术上的满足(大部分是以学术地位的提高为主)+关系学的巩固;利益化营销所注重的是利益上的满足(大部分是以金钱为代表)+关系学的巩固。医药销售的客户,他们的需求是什么?或者说他们的需求分几个层次?

按照马思洛的需求理论来看,医生也是人,也要生存和生活,所以就具有普遍意义的生理需求,当然这里就包括金钱等物质因素在内,但医生在人群中属于中高收入阶层,而且医生的行业文化素质平均很高,这就决定了他们不单单会寻求物质满足,还会有更高层次的需求存在。比如社交,比如晋升,比如学术上的领先。因为医生阶层也属于技术工人范畴,他们对技术和学识的提高有着很强的渴望。所以即使是对物质上的不满足仍然存在,相比下还是对于能给予他知识和技术满足的需求更加渴望。

当然,深层次的需求是不容易被发现的,这就需要我们具有观察力。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和总结,有这么几点。

1. 观察力首先是要有目的的观察,要针对你想了解的方面,通过有效的倾听和提问,从对方口中或神态中找到对你有指导的含义,

这个需要对自己的口才和提问技巧的提高。而且事先要有所准备和归纳,通过几个之前设定好的问题的答案,来判断客户的需求和爱好。这是所谓耳的观察。

2. 要在日常的生活中多锻炼自己发现的本领。可以给自己锻炼一些小游戏,比如大家来找茬,就是要养成一种对周围事物的敏感。与正常的不一样的东西都要留意,从中总结和摸索。通过一些枯燥的数字游戏也可以锻炼自己的观察能力。这是所谓眼的观察。

3. 感官的东西是最直接的,但有时候会有偏差。比如与客户交谈中,并不知道他所说的是不是真心想的,很多时候都是在敷衍或者隐藏。没有人在开始就会表现的很真诚,除了4岁以下的孩子。这时候就要有更深的观察力。通过与客户的交往中的点点滴滴,来判断他所说的所想的是不是一致。这是所谓心的观察。

4. 观察力也是一支箭,要做到有的放矢会得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带着提前组织好的计划去拜访,在过程中针对你想了解的问题重点突击,往往会得到好的效果,能挖到有用的信息。有的人讲老是找不到客户需求,老是浮于表面,不能把关系和层次加深,就是在这里。因为你去之前没有用心。或者说没有用正确的方法。这是所谓脑的观察。

5. 其实观察力是个很复杂的过程,而非技能。经验和经历也是对于观察力有着很大影响的。你所经历过的事情,就很容易的知道事情的发展规律,如果没经历过,难免有顾忌和紧张。随着阅历的增加和信息的增长,会有更多的观察人和事的办法。

我在这里也是献丑了,把自己的一点体会和大家分享。希望能引起共鸣和探讨。高手们给点意见哦。

篇8:浅谈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

一、激发观察兴趣, 明确观察的重要性

心理学家认为, 没有动机任何学习都不能发生, 动机是学习的先决条件。由于年龄特点, 中学生喜新奇、爱凑热闹, 具有极强的好奇心, 这种好奇心正是兴趣爱好的原动力。激发观察兴趣不能只靠好奇心, 还要明确观察的意义, 也就是让学生知道观察的重要性。我们可以给学生讲科学家的故事, 如, 牛顿观察到苹果掉在地上发现万有引力;瓦特因为看到壶盖被水蒸气顶起发明蒸汽机。我们还可以在学生观察后引导学生利用观察的结果解决问题的方式使学生认识观察的重要性。

二、设置问题, 引导学生思考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并逐渐养成观察的好习惯, 要在教师的正确引导下进行。

(一) 明确观察目的

每一物理实验都有其明确的实验目标, 明确的实验目标要求实验者必须有明确的观察目标和观察重点。学生在最初实验时, 往往单凭兴趣、爱好, 无法集中注意力有目的地观察, 抓不住观察的重点, 甚至丢失一些转瞬即逝的现象, 将片面的现象当成整体。所以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目的。我们可以在实验前针对实验目的进行讨论分析, 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或者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 这些都是为明确实验目标服务的。

(二) 教会学生观察方法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 除了培养学生观察兴趣, 教师还必须教给学生观察的具体方法。

1.比较观察法

由于事物与事物之间、现象与现象之间总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 因此总有可比之处。在教学过程中, 要注意将物理现象分析比较, 要善于在相同事物和现象中, 通过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不同点;在不同事物和现象中, 通过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

2.顺序观察法

即先观察什么, 后观察什么, 要按顺序观察, 一般的观察顺序为, 从上到下, 从外到内, 从前到后, 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等, 应按照一定排列顺序进行观察。

3.分步观察法

对于一些复杂的物理现象, 应按照所制定的观察计划, 引导学生按照一定的实验步骤, 一步一步地仔细观察。

4.重点观察法

就是抓住事物本质核心的关键部分或现象进行观察, 培养学生有选择地观察。引导学生注意收集现象的本质特点的信息, 区别哪些是该观察的, 哪些是不必要观察的, 不受无关现象或部分的干扰。

上一篇:久了久了就旧了作文700字下一篇:教师暑假业务学习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