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语言

2024-05-10

谈语言(共9篇)

篇1:谈语言

浅谈教材语言、教案语言和教学语言的顺向转化

一、课堂教学语言的重要性

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最基本途径,因为课堂教学不仅是传授语文知识的主要教学 形式,而且是多种教学环节中最基本的一环。为什么用同样的教材,在同水平的学生中进行教学,会产生不同 的教学效果呢?这就是因为教师的教学语言不同所致。也就是说个中原因,就是教者能否顺畅地把教材语文转 化为教案语言再转化为教学语言。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但是,归根结底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者。因此,他们必须懂得影响课堂教 学质量的四个主要因素:即教与学双方的情绪,师生双方的关系,教师对教学内容、教学语言的组织水平以及 学生对知识实用性的要求。为此教师需要与上述四点相应地做到:以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使他们集中注意力 ,调动积极性;以公正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建立互相信任的良好关系,使他们树立信心,积极活跃地参与课 堂教学活动;以严密的逻辑组织教学内容及其与有关知识的内在联系;以因材施教的原则丰富讲课内容,使他 们认识教学内容与社会需要之间的联系,了解利用所学知识来解决什么问题。

为了达到上述要求,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采用各种各样的手段和方式,如运用挂图、实物、电化音响设 备,又如耐心温和对待学生,及时发现他们的“闪光点”等等。然而无论怎样,课堂教学总是离不开语言的使 用。语言自始至终是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所运用的最基本、最重要的工具。教师教学语言的优劣直接关系着 教学的成败。很难想象,劣等的课堂教学语言能够讲清重点、难点,能够有助于学生理解和消化教学内容,更 不用说心灵的共振和智慧的激发了。

二、由教材语言到教案语言的转化

教材语言是指教科书中的语言。中学语文教学的大量工作是围绕着学生掌握和运用祖国语言的能力这一目 标展开的。而“教材无非是例子”(叶圣陶语)。教师的责任就在于怎样引导学生对教材中的知识由不知到知 之,由知之不多到知之较多。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教师对教材语言的加工和处理,也就是完成由教材语言 到教案语言的转化过程。

为了有效地把教材语言转化为教案语言,首先必须明确目的。心理学研究表明,目的性行为的效率明显高 于无目的性行为的效率。教师应尽可能把教材语言的主题转化成具体的详细的`目的(包括识记的、理解的和运 用的),并且十分清楚地应把重点放在哪里。其次必须选好突破口。选好突破口,会给一堂课的成功奠定良好 的基础。这个“突破口”;可以是教学课题的线索,可以是课文中某一动人的情节、环境、人物,也可以是所 教课题中某一方面有关的实例。第三必须完整有序。教材语言自身具有严密的完整体系,教师应以此为基础, 按照学生的认识规律,把教材语言的系统性转化成教案语言的系统性。教案语言的总和要能反映教材语言的基 本面目,这就要注意文与道、主与次、急与缓、重与轻诸方面的结合;教案语言还要能尽量减少紊乱程度,

[1][2][3]

篇2:谈语言

网络语言大家谈

网络语言是汉语言在网络环境下的一种语言变体,它可以与基本汉语词汇相辅相成,互不取代.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网络交流已逐渐成为现代人生活的一部分.网络语言极大地影响着21世纪信息社会中人们的生活.在网络语体中,病句、汉字、符号、汉语拼音、英文字母杂糅是网络语言的基本组成方式.一方面,网络语言形象生动、简洁风趣,表现形式灵活多样;另一方面,一些格调不高、不合语言规范的网络词语,也造成了语言污染.

作 者:桑哲 作者单位:中国语文现代化学会刊 名:现代语文(语言研究)英文刊名:MODERN CHINESE年,卷(期):”"(9)分类号:关键词:

篇3:谈语言符号观与语言信号观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structuralistlinguistics, 或称美国描写语言学descriptivelinguistics, 是上世纪30年代初至50年代末占统治地位的一个重要的语言学流派, 是世界结构主义语言学三大流派中发展最完备、影响最大的一个流派。该学派的奠基性人物是布龙菲尔德, 其名著《语言论》则是奠基性著作。该学派产生的最为重要语言理论背景是索绪尔的《普通语言学教程》的出版。通常认为,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在语言理论上继承了索绪尔的一些重要的基本观点, 布龙菲尔德受索绪尔影响, 在基本观点上有不少一致的地方。但是, 由于两人语言理论背后的哲学观的不同, 导致了两人对于语言的基本观点有很大差异, 索绪尔认为语言是符号系统, 而布龙菲尔德认为语言是信号系统, 这不仅仅是选用的术语不同而已, 事实上, 符号语言观与信号语言观有着根本性的差异。

二.索绪尔的符号观

索绪尔认为语言是一个符号系统, 符号包括的两个要素是能指和所指, 能指是音响形象, 所指是概念, 概念和音响形象的结合就是符号。索绪尔指出, 符号的这两方面是不可分割的, 他的形象化的说法是“语言还可以比作一张纸:思想是正面, 声音是反面。我们不能切开正面而不同时切开反面。” (1)

作为一个理性主义者的索绪尔, 他认为“语言符号是一种两面的心理实体” (2) 。对于能指和所指, 索绪尔指出“语言符号所包含的两项要素都是心理的, 而且由联想的纽带连接在我们的脑子里。” (3) 索绪尔认为, 能指和所指不是指作为物理现象的语音和标示客观事物的语义, 而是音响形象和概念。而这两方面都不是物理的, 仅仅是心理上的。因此, 索绪尔的一个重要观点:语言是形式而不是实质。

索绪尔在他的《普通语言学教程中》鲜明地反对分类命名集的观点, 他否定“有现成的、先于词而存在的观点” (4) 。分类命名集认为“事物”或“理念”是预先存在着, 词不过是以某语音形式给其贴上标签, 因此语言就是“一份跟同样多的事物相当的名词术语表” (5) 。索绪尔认为作为符号两个方面的所指和能指并不是预先存在的, 他指出“预先确定的观念是没有的。在语言出现之前, 一切都是模糊不清的。” (6) “ (声音) 不是一个模型, 思想非配合它不可, 而是一种可塑的物质” (7) 。事实上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不仅仅指能指与所指的结合“是不可论证的”, 还包括语言在形成时不可论证地任意地划分出了预先并不存在的所指和能指, “语言是在这两个无定形的浑然之物间形成时制定它的单位的。” (8) 这样三方面的任意性才是索绪尔对于语言任意性的看法, 是一种纯粹的全面的任意性。

其次, 索绪尔认为, 建立在三方面的任意性原则基础上的语言是一个“纯粹的价值系统”。作为价值系统里的语言符号自身是不能决定自身的, 它是消极的, 只能由系统整体来决定, 其功能也由系统功能整体来决定。索绪尔指出:“把一项要素简单地看作一定声音和一定概念的结合将是很大的错觉。这样规定会使它脱离它所从属的系统, 仿佛从各项要素着手, 把它们加在一起就可以构成系统。实则与此相反, 我们必须从有连带关系的整体出发, 把它加以分析, 得出它所包含的要素。” (9) 索绪尔用下棋作比, 很好地解释了价值系统的涵义“棋子的各自价值是由它们在棋盘上的位置决定的, 同样, 在语言里, 每项要素都由于它同其它各项要素对立才能有它的价值。” (10) 也就是说, 索绪尔反对将语言看成一个个孤立的词的集合, 而是看到语言中的每一个要素都处于系统之中, 都处在与其他要素的联系之中。语言中的要素是作为消极要素而存在的, 它不是自发地孤立地产生的, 它自己无法决定他自己的功能, 而是在同其它要素的对立中确立自身及其功能。

总的来看, 索绪尔对于语言的符号观的认识主要包括符号是心理的、符号的任意性和符号系统是纯粹价值系统这三个方面。符号是心理是指符号的所指和能指是概念和音响形象, 这是心理的非物质的。符号的任意性原则不仅仅指能指与所指的结合是“不可论证”, 更重要的是能指与所指的产生也是任意的“不可论证”的, 只有能指、所指及其结合这三方面都是任意的, 才是索绪尔认为的“语言符号是任意的”。而“纯粹的价值系统”是在三方面都是任意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在价值系统中, 系统中的任何单位“不是积极地由它们的内容, 而是消极地由它们跟系统中其他要素的关系确定的”。

三.布龙菲尔德的信号观

美国结构主义语言学的哲学指导思想是逻辑实证主义和贯彻这种思想的行为主义心理学, 作为行为实证主义的信徒, 布龙菲尔德在其《语言论》中多次以“机械论者”自居, 表明自己的实证主义和行为主义的立场。

作为一个典型的行为主义者, 布龙菲尔德在其《语言论》中, 用行为主义心理学的“刺激—反应”理论来解释言语行为, 将语言视作“刺激—反应”的信号。布龙菲尔德, 把语言看作是一个信号系统, 而“每一个语言形式都是一些信号单位”?。他认为, 语言作为信号, 包括的两方面是语言形式和意义, “说话的人用语言形式来说话, 引起听话的人对客观环境作出反应;这个环境和对环境作出的反应就是这个形式的语言的意义。”

对于意义, 布龙菲尔德给出了明确定义:“说话人发出的语言形式时所处的情境和这个形式在听话人那儿所引起的反应。”?可见, 行为主义的观点贯穿于布龙菲尔德对意义的认识中, 他忽视人的心理的作用, 在刺激———反应的角度去看待意义, 把意义与现实世界等同起来, 进而认为要考察意义就要对周围现实世界的一切有科学的精确知识。

由此可见, 布龙菲尔德认为作为信号的语言, 包括的两方面是语音和意义, 也就是说, 布龙菲尔德认为语言就是作为信号, 用一定的语言形式去指称现实世界。“一个使用有效的信号系统, 比方语言, 只能包括数目很少的信号单位, 可是这些信号所标示的事物———对我们来说是现实世界的全部内容———可能是无穷无尽的。”可以看出, 布龙菲尔德的信号观的两方面都是物理的客观的, 直接与客观物质世界发生联系, 这恰恰反映着行为主义强调注重研究对象的可观察性, 反对形而上学的特点。可见, 布龙菲尔德这种观点与索绪尔认为的“语言是一种两面的心理实体”的符号观在基本内涵和基本属性上就是完全不同的。

在语言的任意性方面, 布龙菲尔德指出“信号 (即语言形式, 以语素作为最小的信号) 包括信号单位 (音位) 的不同组合, 而每一个这样的组合都是任意地用来标示现实世界的某个特征 (义素) 。”可以看出, 对于语言的任意性, 布龙菲尔德的观点是语音形式和意义 (现实世界) 的结合是任意的, 事实上, 由于布龙菲尔德认为语言作为信号直接标示现实世界, 那么作为信号的一个方面———意义必然是先于语言而预先存在的。所以, 布龙菲尔德所认识得任意性原则, 必定是指语音和意义的结合是任意的, 而绝对有别于索绪尔对于语言的三方面的任意性的认识。这样的信号观无疑带有分类命名集的色彩, 认为语言就是以不同的语音形式去指称预先存在着的事物, 而分类命名集的观点正是索绪尔明确反对的。

其次, 布龙菲尔德视语言为一个信号系统, 是所有单个信号的集合。布龙菲尔德认为单个信号 (语言形式) 与个别的刺激联系在一起, 这样的语言观把每一个词看作积极要素, 视语言为所有单个刺激的简单集合。很显然, 这与索绪尔把语言视作一个价值系统的观点大相径庭。其实, 布龙菲尔德把语言的基本方面看作是语音和现实世界, 就已经决定了单个信号必然是由外部世界决定其含义和功能, 单个信号进入系统之前自身已经被规定好, 而不是在系统内部由其他信号来决定, 那么语言作为信号系统也只会是各个信号的简单集合, 这就完全有别于索绪尔对于语言作为价值系统的认识。

四.结语

索绪尔开创了结构主义语言学, 其名著《普通语言学教程》是美国结构主义产生的重要理论背景, 布龙菲尔德曾评价《普通语言学教程》“他为我们打下了人类言语科学的理论基础”, 但应该看到, 索绪尔的结构主义和美国结构主义是彼此对立发展起来的两种语言理论。不能认为索绪尔和布龙菲尔德两人各自对于语言的基本认识———符号观和信号观———只是选取的术语不同而已。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符号观和信号观在各自的基本内涵、基本属性、任意性以及系统的看法方面都是完全不同的, 如下表:

我们考察各自的语言观, 联系其哲学背景, 便不难认清, 这两种语言观对立的背后事实上也是一种理性主义和实证主义的对立, 两者是有着质的区别。

参考文献

[1] (瑞士) 费尔迪南.德.索绪尔.普通语言学教程[M].高名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5年

[2] (美) 布龙菲尔德.语言论.袁家骅 (等) 译.北京:商务印书馆, 2004年

篇4:从网络语言谈大学生语言西化

关键词:网络语言;大学生;语言西化;

一、调查问卷的设计

网络语言的使用者多为青年人,一些网络流行语在年轻人当中接受度和使用频率都很高,这其中就包括一些西化的话语行为,尤其是受英语语言文化影响的话语行为,那么针对网络语言西化的问题,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对西化的网络语言的接受度、使用频率,是否有自身的特点?能否反映其思维习惯、表达习惯、价值观的变化?基于以上的思路,调查问卷的设计主要集中在高校大学生对当前流行的一些西化的网络语言的认知程度、使用程度上。

二、调查方法和数据处理

本次调查采用书面的调查问卷的形式,发放到河北农业大学、华北电力大学、河北大学和保定学院等驻保主要高等院校。采用随机抽样和整群抽样相结合的方法选取调查对象,涉及文科和理科两个学科。本次调查共发放300份问卷,通过问卷的回收整理工作,全部调查问卷核实后并进行编码,共收回有效问卷为278份,有效问卷率达到93%。

三、调查分析

通过对问卷调查表的数据统计工作,得到以下数据:本次调查中男性为169人,女性为109人。男性为全体样本总数的56.3%,女性比重为43.7%,平均每天上网时间在1~3小时的大学生比例达到58.7%,仅有17%的人每天上网不足一小时。调查问卷数据统计还显示,65%的高校大学生通过手机上网,网上的主要社交媒体为社区和微博。

在网络社交语言的使用中,问候语的西化最为明显。例如,英语中的问候语“hi”或“hello”的使用普遍,尤其是在熟人中很少使用诸如“你好”或“吃了吗”等传统的问候语,其原因分别是,(1)简洁方便(42%);(2)现实生活中习惯使用(11%)。这表明和一般网络语言的使用原因一致,尤其是在键盘输入文字时便捷迅速,但也同时说明中国的英语教育和其中包括的跨文化教育对大学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网络语言的西化在很大程度上体现在使用外来词。外来词也叫借词,指的是从外族借来的词。张锦文把“借词”分为三类:一是外语词,即直接借用西文单词或字母构成的词,如download(下载);二是混合词,即借用西文字母加汉语字素构成的词,如USB接口;三是外来词,即完全音译词、完全意译词、半音译半意译的词,如脱口秀(talk show)。本文使用“借词”这一术语,只涉及和英语相关的借词。高校大学生在网络交际中经常使用借词的流行语的比例较高,达到84%,几乎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基本看懂英语相关的网络流行语(96%)。这其中反映出几个特点:首先,大部分学生使用的借词与一般意义上的网民所使用的借词基本一致,也就是说,大学生自身的英语优势并没有影响到网络语言的西化,而是大学生被动接受网络语言中的借词,属于拿来主义,例如,一些借词在大学生中使用频率很高,如“粉丝(fans),out(过时),hold住(控制住) 去happy(出去玩得高兴)”等等,但是这些借词都很简单,和使用者的英语水平关系不大;其次,西化的网络语言还停留在比较浅显的水平,通常是汉语加英语,大学生并没有通过使用西化的网络语言提高或改善自身英语水平;再者,由于大学生在借鉴英语词汇和语法时随意性很大,造成一些表达不伦不类,或者是表意模糊,比如,“天空阴沉,寒ing(现在很冷)”,首先是汉语加英语现在分词后缀的使用就很不规范,而且英语中也只有动词才能加“ing”构成现在分词,而这里所使用的汉语“寒”是形容词,加后缀“ing”更是生搬硬套;再比如,“bb”在网络语言中有很多意思,如“baby(婴儿)”、“bye-bye(再见)”,还可能是诸如“报表、表白、白班、败笔”等汉语词汇的拼音首字母,表意模糊,随意性很大,令人费解。

当代高校大学生绝大多数是90后,他们生活在中国信息飞速发展的年代,可以说他们是信息时代的优先体验者。改革开放已显现出成效,它们所受的教育,尤其是英语水平有所提高,这些都在其使用的网络英语中有所体现。同时,语言和思维也是相互影响的。由Sapir-Whorf假说中的语言相对论(linguistic relativity)得知语言反映思维、信念、态度等,即思维相对于语言,思维模式随着语言的不同而不同。总之,语言,思维,文化三者之间相互影响,密不可分。从大学生网络语言西化的现象中,既要看到积极的一面,也要看到其消极的一面,语言工作者和思想工作者都应对此加以重视,趋利避害,正确引导大学生健康使用网络语言,发展健康的网络环境。

基金项目:保定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研究项目之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201226。

参考文献:

[1]张锦文.关于汉语借词的分类问题[J].辞书研究,2003(3).

[2]胡壮粼. 语言学教程 [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3]喻国明.传播的“语法革命”和舆论引导力[J].电视研究,2009(10).

[4]韩玲.“中国英语”研究现状分析[J].外语与外语教学, 2007(10).

篇5:《谈语言》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能够提炼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2.掌握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3.学会规范的使用语言。

教学重点:

提炼文章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掌握书面语与口语的关系

教学难点:

规范地使用口语和书面语。

教学方法:

默读、讨论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预习作业

1.通读课文,扫清文字障碍。

2.读准下列字词的字音并掌握词义。

费解 推敲 斟酌 弄巧成拙 适得其反 以讹传讹 约定俗成 一劳永逸

二、导入新课

听故事找毛病:小红给在外地工作的妈妈写信:“亲爱的妈妈,好久不见了,真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啊!现在我的成绩是日新月异,老师对我的关怀是 无所不至。„„祝你健康快乐,永垂不朽!”你觉得哪些词语使用不当?找出来。(学生很快能够找出其中的错误。)

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地使用语言呢?(停顿)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语 言学家王力先生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三、简要介绍作者。

资料如下:

王力先生是广西博白县歧山村人,早年家境贫寒,十四岁的时候,仅念完初 小的王力就失学了。此后十年,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 的困难,刻苦自学,为 他今后在学术界的纵横驰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凭着自学打下的基础,王力二十 六岁考入清华研究院,师从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赵元任四位学术大师。二 十七岁自费留学法国攻读语言学,1931年获得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1933年 回国,从此开始致力于中国现代汉语语言学科大厦的构建工作。从那时起直到 1986年去世的五十多年间,无论是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年代里还是在人妖颠倒的 “十年浩劫”中,无论条件怎样艰苦、环境怎样险恶,先生的学术研究从未停止 过。1954年,王力教授从广州中山大学奉调北京大学。他先后写作了《汉语史 稿》《中国语言史》《同源字典》《诗词格律》《诗律余论》《中国现代语法》《中国 语法理论》《汉语音韵学》等大量著作和论文。五十多年来,他以渊博的学问,过人的才识,拓荒者的气魄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在语言学领域里辛勤耕耘,获得 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自己也成为我国20世纪最卓越的语言学家之一,当之无 愧的一代学术大师。

四、检查预习

1.听写【字词积累】中词语

2.抽查学生读课文情况。

五、默读课文,把握文章大意

教师:这是一篇相当于学术讲座的谈话文,下面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默读课 文,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结构和大意。要求:动笔画出各段中的关键句,并在书上写出各段的大意。

(学生默读课文,5分钟后,学生讨论并回答问题。)

明确:课文可分成三部分。全文的结构提纲如下:

第一部分(1自然段),爱好写作的人应当爱语言,掌握好语言。

第二部分(2~5自然段),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

第一层(2自然段),某些人华而不实,弄巧成拙。

第二层(3~4自然段),例证某些人的华而不实,弄巧成拙。

第三层(5自然段),朱自清的文章做作的不好,朴实的好。

第三部分(6~12自然段),书面语应当是规范的。

第一层(6、7自然段),书面语应当是规范的。

第二层(8、9自然段),例证某些用语的不规范。

第三层(10自然段),既要规范,又要大众化。

第四层(11自然段),不应以“约定俗成”反对规范化。

第五层(12自然段),规范的标准是发展的。

六、合作探究,归纳中心论点

教师:本文的论点未直接提出,而是自然地蕴含在谈话之中,下面我们来看 看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分论点是什么?

(学生前后桌之间讨论,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10分钟后派代表发言)

明确:

中心论点:书面语应当是口语的规范化。

分论点: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

书面语应当是规范的。

(注意:纠正学生习惯于在文章中找原句作为论点的做法,使学生明确以下

内容:作者谈论的是书面语的使用问题,其论点可以归纳为“书面语应当是口语 的规范化”,它又可分为两个分论点,第一个是“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第二个 是“书面语应当是规范的”。这是由本文的形式决定的,因为谈话必须平易,而 直接说出论点可能过于庄重,而且谈话中,句子与语境的关系更为密切,因而不 能生硬。同时,谈话是个逐步展开的过程,往往先把最主要的观点说出来,然后 逐步把思想表达完整。)

七、讨论本文的论证方法

研讨题目:为了能以理服人,作者在文中主要采用了什么论证方法?请举例 说明。

明确: 本文主要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

1.第3段: 本篇报道中的不准确的句子“故作姿态”;

2.第4段中对“七月流火”的误用;

3.朱自清晚年作品与早年作品的比较;

(以上三例证明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

4.第6段:发言与记录的区别;

5.对“最好水平”的病因分析;

6.第9段:对“不以为然”意思的误解。

(以上三例说明书面语应规范化)

八、学生提问质疑

(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一定要鼓励,哪怕只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当学生提 出问题后,尽量让其他同学参与进来,将师生的一元对话变成多元对话。)

九、课堂小结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文章要注意用语要口语化、规范化。这个论点是通过摆事

实、讲道理得出来的。作者举了反面例子,如一些脱离口语弄巧成拙的例子,说 明话怎么说,文章就怎么写。又举了著名散文家朱自清晚年的作品更受读者欢迎 的例子,证明作品朴素、自然、平易近人才受读者的欢迎。作者通过讲脱离口语的危害性及举正反两面的例子,说明了文章评议口语化的重要性。接下来作者进 一步提出文章评议要在口语化的基础上加以规范化。为了论证这个观点,作者举 了报刊中的两个语病,说明书面语要认真推敲,反复斟酌,不能以讹传讹。作者 还特别指出口语上升的书面语既要规范化的,还是要尽量规范化。

十、作业

1.将下列词语恢复其本来面貌

骑乐无穷(摩托车广告)其乐无穷

一明惊人(眼病治疗仪广告)一鸣惊人

咳不容缓(止咳药广告)刻不容缓

地酒天尝(白酒广告)地久天长

2.找出下面故事中用词不当的地方。

小张的朋友小胡结婚,小张去参加婚礼,婚礼上,小张对打扮得很漂亮的

篇6:谈语言

摘要:

商业经济的蓬勃发展,大众媒体影响力的日益剧增,使商业广告到达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峰。广告不仅仅是一项商业或公益性活动,我们更应该从语言学的角度去分析探讨,来指导我们广告的写作,提高我们广告的质量,也为商家赢得更多的利益。关键词:

语言、广告、表达手段 研究目的:

通过对广告中广告语言运用的分析和归类,着力展现广告语中的不同表达手段所产生的效果。从而探究语言运用对广告的巨大作用,感受语言的魅力。研究方法:

主要借助于文献、资料的查阅为主进行研究。

一、引言

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文化的载体,语言本身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商业经济的蓬勃发展,大众媒体影响力的日益剧增,使商业广告到达了一个前所未有的发展高峰。广场、街道、电视媒体,我们被广告所包围,以至于有人用“广告轰炸”来形容我们现在所处的位臵。而广告也常常以其短小、精妙的广告语而被大众所喜欢。为此,我选取了许多大众喜闻乐见的广告语,希望借从他们用语的巧妙,从 新闻传播大类新闻学 罗圣雄 12300130014 而初探中国语言文化的精深。

二、广告语的作用

广告语的作用大致有三点: 首先,广告语能够点出产品自身特色或企业文化精髓。当人们看到这个广告语的时候,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能够从中理解到其中的经营理念,使人们对这个产品有种信赖感。就好像著名手机生产商诺基亚的“科技以人为本”,让人能感受到其产品对于人性的关注,体会到科技给人类带来的方便。

其次,广告语还可增加产品或品牌的附加值。通过广告塑造品牌,由品牌在消费者心理中的认知作用,可以产生附加值,这取决于消费者的主观认知和心理感受。全球著名体育运动休闲品牌NIKE(耐克)的广告语“just do it”,赢得了许多年轻人的青睐。消费者一想到耐克,就会跟时尚、自由、舒适联系起来,无形之中增添了品牌价值。

再次,广告语能够塑造品牌形象。奥格威说,“每一则广告都是对产品品牌形象的长程投资”。修辞的语言手段在广告语中的体现主要是通过语音、词汇和语法这三要素来实现的。首先从语音来说,广告语需要讲究声音的配合。我们通常看到的广告语大都十分注意音韵协调,让人听起来有种音乐美,念起来能够琅琅上口。如雪碧的广告语“晶晶亮,透心凉”,所用的六个字,不仅读起来琅琅上口,而且也能够让人联想到冰凉的雪碧下肚的感觉,且瞬间又了消费的冲动。从词汇上来说,广告语要加强对词语意义的锤炼。汉语词汇是异常丰富的,各种类型的词各有特定的表达功能。有的表义准确,而有的模糊,有的 新闻传播大类新闻学 罗圣雄 12300130014 庄重,有的则通俗,这就为完成复杂多样的修辞任务提供了得心应手的材料。从语法上来说,广告语主要是要注意对其句式的选择。我们知道广告语应该力求简洁,前面已经提到。在句式的选择上,我们就要尽可能的采用短句。

三、知名广告语的具体分析

(1)巧用联想。代表:“德芙”巧克力,“柯达”胶卷。

不能忘记的是德芙的经典广告语——“此刻尽丝滑”。每每看到这样的广告语,就自然联想到了牛奶巧克力丝滑的口感。巧克力高贵的品质、以及极佳的口感使观众在广告语的引导下便得到如此享受。以至于凭借这样简单的一句广告语,德芙便赢得万千粉丝。

柯达的经典广告语是“串起生活每一刻。”生活的点滴需要一些美好的事物串起才能让我们铭记。正是基于这样的理念,相片巨头柯达巧用串联式胶卷比之串联生活的纽带,巧妙地将相机胶卷与生活相关联。在看到这样的广告语时,我们不禁马上就将两者联系到了一起,并暗自佩服公司的独具匠心。(2)一语双关。代表:“联想”电脑、“Lucky Strikes”香烟

“人类失去联想,世界将会怎样?”作为北京奥运会的主赞助商,联想凭借其过硬的技术在世界电脑行业占据重要一席。同时,他的广告语也因其的精妙而红极一时。“联想”,一指人类头脑中的想象力,失去了这样的想象力,人类世界就会变得枯燥乏味,自然缺少生气;二则指代“联想”牌电脑,生活中失 新闻传播大类新闻学 罗圣雄 12300130014 去这样功能全面的电脑,世界也会少了一份精彩。巧用这样的一语双关,将电脑的作用提升到了想象力的层次,既表达出联想公司致力于创新的理念又传递出联想电脑在生活中的巨大作用。利用这样巧妙的广告语,联想在市场宣传中取得如此成功也就不足为奇了

“Lucky Strikes,it is toasted.” “toasted”在英文中有两个意思。一是“烘焙”。显然“烘焙”作为制作香烟的主要工序,直接点明了商品的属性;另一个意思则是“举杯庆祝”。在欢庆时刻,需要的就是举杯庆祝,在这里则暗含了庆祝时刻也需要“幸福时光”香烟的助兴。通过这样的一语双关,既点明了香烟这一商品,又暗含着它的重要作用。不得不佩服设计者的巧妙。

(3)仿词。代表:“斯达舒”胃药、鸡蛋销售商

“胃(喂),你好吗?”这是一则胃药广告。化用同音的“胃”指代“喂”。使广告语瞬间贴近了观众,消除了商品的隔阂感。同时,也借这样的问候语,表达了品牌胃药对消费者身体状况的关注。使商品属性显而易见的同时,又增近了与消费者的距离。

“we know eggsactly how to sells eggs”单从广告语看,就知道这是来自一则鸡蛋销售商的广告。广告巧妙地通过同音的“eggsactly”与“exactly”来贴近生活。一方面表达了商家在鸡蛋上销售领域的专业性,同时又借此幽默化的语言使广告 新闻传播大类新闻学 罗圣雄 12300130014 语易于被消费者接受。从而赢得市场宣传推广的先机。(4)对偶手法。代表:“辉煌”太阳能、“夏普”电器

“辉煌”太阳能广告:“取天上太阳,用人间辉煌”。这样的广告语,给人以气势磅礴的感受。对偶本身就具有增强语势,读来朗朗上口的特点。再加上太阳能“辉煌”的品牌名称,更强化了产品宣传中注重气势的要求,使产品非凡的气度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From sharp minds,come sharp products”夏普广告的中文翻译是“来自智慧的结晶”,但显然中文翻译没有英文广告语这样精妙。即使是英文,运用了对偶的手法,读来也同样让人感到亲切。广告语在对偶的作用下,不仅更加的简化,也因其语言的对称更能加深消费者的印象。

(5)语气夸张。代表:“太平洋”保险、“特仑苏”牛奶

“平时注入一滴水,难时拥有太平洋”。太平洋保险的这则广告语气夸张。但这种夸张也恰好切合了保险公司经营的理念,这种恰到好处的夸张手法令人印象深刻,传神的表达出了保险公司的特点。

“不是所有牛奶都叫特仑苏”。特仑苏牛奶的这则广告给人以非凡的力量与气度。有一种“横扫一切”的气势蕴含其中。广告夸张的表达了对自己产品的自信,恐怕也只有这样的奶业巨头敢喊出这样的口号。而这样夸张的自信非但没有使消费者产生厌恶,倒是更增加了对其的信任。新闻传播大类新闻学 罗圣雄 12300130014(6)迎合消费者心理。代表:“巴黎欧莱雅”、“自然堂” 无论是“你值得拥有”还是“你本来就很美”,两个化妆品牌都牢牢抓住了消费者的心理,讲出了消费者自身的心里话。化妆品牌这种从消费者出发,不夸赞自身转而夸赞消费者的逆向策略显然俘获了大量的观众。在这样的广告宣传语下,消费者才真正感受到了“上帝”的待遇。

四、总结

分析了这么多广告语,那怎么样的广告语才算得上优秀呢?对于优秀广告语的定义,早在古代便可窥见一斑:大文豪苏东坡被贬谪到海南岛詹县时,应一个做油馓子的老太婆的邀请,写过这样一首广告诗:“纤手搓来玉色匀,碧油煎出嫩黄深。夜来春腰知轻重?压扁佳人缠臂金”。这首诗巧用形象的比喻,写出了馓子色鲜、酥脆的特点。读罢此诗,人们不免垂涎欲滴,便想一试,从而使老太婆的生意兴隆,馓子供不应求。所谓优秀的广告语,无非就是通过简短的语言就可以让消费者记住并产生购买欲望。而这些广告语中,或是巧妙把握了消费者的心态,又或是运用了一些修辞手法来吸引消费者。这其中,对语言的运用成为至关重要的一部分。

广告不仅仅是一项商业或公益性活动,我们更应该从语言学的角度去分析探讨,来指导我们广告的写作,提高我们广告的质量,也为商家赢得更多的利益。

参考文献: [1]申小龙 《汉语与中国文化》,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2]何修猛 《现代广告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篇7:浅谈网络语言现象

英语(国际金融)072 卢进驹 20070300137 随着计算机和网络的普及,人与人交流的方式逐渐发生改变,人们交流使用的语言、文字也在发生改变,逐渐演变出多种在网络中被广泛应用的网络语言。“火星文”就是其中比较典型的一种。

火星文,或者叫“脑残体”,意思是看多了容易脑瘫,对绝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从字面上顾名思义可理解为“火星人”使用的文字。火星文并没有比较规范的定义,通常只要让人无法立即判定、理解的文句皆可泛称为火星文,其使用和成立条件是必须要造成阅读、理解上的困难。在网络上的QQ空间、论坛、聊天室、网络游戏这些”90后”经常光顾的地方和个性签名中,到处可见这些奇怪的字符。

火星文通常由日文、韩文、繁体字、错别字以及英文字母、网络口语和表情符号等组合而成,甚至还夹杂着方言和乱码。比如用“3Q得ORZ”代表“感谢得五体投地”,用“1切斗4幻j,↓b倒挖d”表示“一切都是幻觉,吓不倒我的”。

“火星文”作为网络的一种行话,有其内在的规定性。

一、象形字。“ORZ”很像一个人在伏地叩首,以此表示“五体投地”。

二、声母组合代表汉语单词。如wl—网恋;py—朋友。

三、数字谐音类。9494—就是就是;7456—气死我了。

四、数学符号加英语字母。+U—加油。

五、拆字组合。走召弓虽—超强。“火星文”与一般的汉语词汇相比,有的追求简约化,如“ORZ”;有的则复杂化,如“走召弓虽”;还有的则繁琐化和晦涩化,如“饿箌魜魜笕箌都吥堪杁眼”(饿到人人见到都不堪入眼)。

面对让人困惑的火星文,许多人发表了不同的看法,有的加鞭挞,认为火星文是“对中国传统汉字的肆意篡改,破坏了汉语的纯洁”;有的人表示担忧,认为“如果这些孩子养成了使用怪字体的习惯,对语文的学习和考试都会带来影响”;有的表示理解和支持,认为“90后”喜欢用火星文可能是为了标新立异,也可能是出于一种叛逆的心理„„

复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严锋认为,“火星文”背后的动机很好理解:年轻人觉得他们的前辈没劲,不愿用他们的腔调说话,自然会想要自创一种腔调。90后对造字方法的活学活用,如象形、会意、反切注音、加减部首等,再现了方块字曾经历的诞生过程,是对传统文化资源的一次激活。符号的拆拼、解密,本身就极富乐趣。他们正是游戏文化中成长的一代,对游戏的欲求格外强烈,在他们手里,语言的游戏面孔被大大强化,也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语言是牢牢握在自己手里的武器,可以听从心灵的意愿自由控制,通过“说什么话”,就能感觉“是什么人”。所以青年总会借由语言默契,划下楚河汉界,语言成了表达自我的最后领地。在语言世界里自制规则,从符号的解构、再创造中,重新获得主宰一切的优越感——这是一种超越成人世界的资本和象征。成人社会的文化焦虑可以理解,但更应该相信进化论。没有谁占领道德的制高点。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看法。在我看来,“火星文”的出现,的确在一定程度上对中国传统文化和人们的思想观念造成了冲击,给人们生活带来一点点的波澜。但是,事物总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从量变到质变,新事物会总在旧事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这是不变的事实。“火星文”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是网络文化经过多年的发展、积累和演变而形成的,具有一定的必然性和合理性,是一种不可忽视的语言现象。“火星文”作为一种新的语言现象,我们不能一味地发对或者一味的提倡,应该用批判的眼光看待。“火星文”在“90后”新青年中风靡一时,我们应给予一定的理解和宽容。在当今社会迅猛发展的历史潮流中,对许多青年喜欢标新立异,不断追求独特的自我风格的做法,我们不能一味地扼杀,我们更应该看到其中蕴含着夺目的创新思维的光芒,这也是时代不断发展的动力。更何况,传承和发展了几千年的中华文化深厚的文化根基,又岂是只发展了几年的“火星文”能撼得动?如果真的能对中华传统文化造成较大的冲击,那中华文明以后又何以立足于世界文明之林?

篇8:浅谈语言艺术

1 应用艺术语言

1.1 重视语言和谐性

使用文明用语及人性化的称谓。语气应亲切, 关心体贴的语气使人感到温暖, 良言善语使病人觉得你是诚心为他服务、对他负责, 因而会主动配合操作[1]。

1.2 运用通俗的语言

根据不同层次的病人, 将科学性、专业性的语言通俗的表达出来, 使病人听之即懂, 应避免使用医学术语, 以免病人误解, 产生不安心理。

1.3 使用安慰、鼓励性语言

在安慰病人时语言应诚恳、体贴、朴素、切合实际。鼓励使病人感到温暖, 也表达出了护理工作者的愿望和关心, 减轻因操作带来的不适, 使操作顺利达到良好的效果。

1.4 应用解释性语言

解释护理操作的目的、作用及注意事项, 解释既不能过于频繁, 又不能简单、生硬, 解释语言得体能使病人信任与合作, 使病人尽可能处于接受操作的最佳状态, 使护理技术操作顺利开展。

1.5 使用保护性语言

说话要谨慎, 表情要自然, 对病人的隐私要注意保密, 防止因语言不当引起不良的心理刺激。

1.6 使用致歉性语言

操作失误使用致歉性语言能使病人理解、谅解, 温和、诚恳、致歉的语言能化干戈为玉帛。

2 体会

和谐、通俗、安慰、鼓励等关心的语言能激发病人愉快情绪, 诱发病人体内潜力, 从而有助于护理操作的顺利完成。反之, 不良的语言能扰乱病人情绪, 给操作增加难度, 影响操作效果, 给病人增加痛苦。重视语言艺术在护理操作的重要作用, 并能精心使用, 运用语言艺术去愉悦病人心灵, 使人文服务与技术服务融为一体, 可保证护理操作质量取得满意效果。

参考文献

篇9:浅谈文字语言与视觉语言的异同

电影《巴黎一妇人》剧照

在这个被亚历山大·阿斯特吕克称为“摄影机是自来水笔”的时代,文学与影视之间的关系,一直是人们探讨的焦点。虽然它们分属于的不同艺术范畴,然而在语言的角度上,文字语言与视觉语言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一、文字语言与视觉语言的差异性

文字语言是一种以文字为中心的理性主义形态,而视觉语言则是一种以图像为中心的感性主义形态。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语言,无论在其构成要素、表达效果、表现的手法与技巧,思维逻辑还是在审美方式上,都存在着各自的特点。

(一)构成要素的差异性

爱·茂莱在《电影、戏剧、文学》中曾这样说道:“小说家运用文字,电影导演运用画面;这两种艺术形式之间的主要差别即在于此。”[1]

文字语言以文字来塑造作品中的典型人物和典型环境。现实事件的展现、自然景象的描写以及思维过程的表述等也都是通过字、词、句的组合来实现的。文字作为其文字语言的唯一组成要素,就其符号性而言带有强烈的概括性、象征性与隐喻性。

视觉语言以图像为基本的语言符号,在其使用上更强调一种造型。大卫·科恩、斯科特·安德森在其编写的《英国设计基础系列——视觉语言》一书中,认为视觉语言中的图像包含了线条、形状、色调、色彩、肌理、形式、比例、空间和光线等构成要素。这些内容要素共同决定了画面的造型。就其符号性而言带有强烈的具象性、直观性。

(二)表达效果的差异性

法国马尔丹在其《电影语言》一书中指出:“电影画面首先是现实主义的,或者更确切地说,它拥有现实的全部(或几乎是全部的)外在表现。”即电影画面是事物的一种单意再现,那么由电影画面所构成的视觉语言,在其表达效果上不仅更能激起观众的一种相当强烈的现实感,更带有强烈的直观性色彩,擅长于具体的形象再现和生动的画面营构。相对地说,文字语言作为一种想象的、内视的艺术,长于营造想象的空间,富含深层、隐喻的意蕴,具有审美的无限延伸性。

另一方面,正如让·爱浦斯坦说的那样:“因为电影画面始终是鲜明的、丰富的、具体的,所以它不适应那种能够用来进行严格分类的概括活动。”电影从不表现“房子”或“树木”,而是表现“某座特别的房子”、“一颗特定的树木”。

而文字语言却有如它的概念所确定的那样,是广义的、具有概括力的。

(三)表现手法与技巧的差异性

在以文字语言为主导的文学作品中,通常以字、词、句的组合来构成篇章。为了使描绘的人和事物形象化,往往会使用修辞、描写、抒情等表现手法与技巧。在表述笼统而抽象的思想时,文字语言也往往可以通过下定义等手法直接完成。

视觉语言由一帧一帧的画面构成,除去这些画面本身所表达的含义,画面与画面之间的联系、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组合也有一定的手法与技巧。电影修辞一般以特定影片整体形态中的特定对象物,在视听运动组织中的某种突出点来实现比拟。时常采取一种把现实的片段并列、连缀起来的方式,这就是电影中常会出现的非语言形式,即蒙太奇。[2]当电影画面在表现其笼统而抽象的思想时,必须运用象征的手法,比如某人出现在银幕上有时候代表着的是全人类,这种思维的蒙太奇,其本质是由观众意识形成的一种普遍化概念。

(四)思维逻辑的差异性

乔治·布鲁斯东说:“人们可以通过肉眼的视觉来看,也可以是通过头脑的想象来看。而视觉形象所造成的视像与思想形象所造成的概念两者之间的差异,就反映了小说和电影这两种手段之间最根本的差异。[3]

在文学作品的阅读过程中,读者的思维是以“线性”的逻辑思维而展开的,通过每个文字阅读,来激起其文字符号在人们记忆中的存储形象,通过形象的重组从而以一种新的模糊性的印象进入人们的记忆中。

而在影视作品阅读的过程中,视觉语言是以一种“团块”的思维模式展开。情节故事、人物形象等都可由画面直接感知,并以这种具象的形象进入人们的记忆之中,很大程度上略过了人们的理性思维的调用。

(五)审美方式的差异性

阅读过程中的这种逻辑思维的差异性,决定两者不同美学审美风格。文字语言更追求言外之意,韵外之致,景外之景,象外之象;视觉语言则追求画面美、造型美、色彩美等审美要素。

在读者阅读的时候,文字语言往往需要调动读者的思维想象,通过读者的自主理解与想象,从而实现对其作品中所写内容的存在感,并带有强烈的抽象性与不确定性。人们常用“沉鱼落雁、闭月羞花”这样的文字语言来描写中国古代四大美女的容貌,是因为这样的文字语言能让每个人的脑海里所涌现出来的美女形象符合他们各自的审美想象。这种语言文字的不确定性,给了读者丰富的想象空间。

视觉语言在阅读的时候,往往带有一定的侵略性,在有限的时间内夹杂着大量的信息内容以具象的形式被人们所接受,其所留给读者是思考与想象的空间,其实并不多。

二、文字语言与视觉语言的共同性

(一)叙述方式的共同性

文字语言与视觉语言在其叙述方式上有着诸多相似的地方。文学作品中有顺叙(按照事件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倒叙(把事件的结局或某一突出的片段提到前面来写,然后再从事件的开头进行叙述的方法)、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根据表达的需要,暂时中断主线而插入的另一些与中心事件有关的内容的叙述)、平叙(叙述同一时间内不同地点所发生的两件或两件以上的事)这几种常见的叙述方法。

而说到电影的叙述方式,必然又要提到蒙太奇手法。通常情况下叙述性蒙太奇(镜头按照时间时序或一定的逻辑关系排列起来,连续顺畅叙述一个情节或故事)和表现性蒙太奇(通过对镜头的对接,产生联想和隐喻,造成某种象征或寓意,它强调镜头之间的内在联系)这两种。

1.叙述性蒙太奇

叙述性蒙太奇中的连续蒙太奇(这种蒙太奇不像平行蒙太奇或交叉蒙太奇那样多线索地发展,而是沿着一条单一的情节线索,按照事件的逻辑顺序,有节奏地连续叙事)就像文学作品中的“顺述”;颠倒蒙太奇(这是一种打乱结构的蒙太奇方式,先展现故事或事件的现在状态,然后再回去介绍故事的始末,表现为事件概念上过去与现在的重新组合)就像文学作品中的倒叙;交叉蒙太奇(又称交替蒙太奇,它将同一时间不同地域发生的两条或数条情节线迅速而频繁地交替剪接在一起,其中一条线索的发展往往影响另外线索,各条线索相互依存,最后汇合在一起)就像文学作品中的插叙;平行蒙太奇(在影片叙事过程中,通过几件内容性质相同而表现形式上不尽相同的事件,同时异地进行,互相呼应、联系又彼此刺激)有点类似文学作品中“平叙”的叙述方式等。

2.表现性蒙太奇

此外,表现性蒙太奇中对比式蒙太奇(是将内容或意义相反的镜头组接在一起,从而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复现式蒙太奇(内容和性质完全一致的镜头反复出现)、隐喻式蒙太奇(直接利用景物镜头说明主题和人物思想活动的镜头构成方法)等,亦都可在文学作品中找到对比、反复、隐喻等相似的修辞手法与之对应。具体详情请如下表:

蒙太奇 具体内容 影视作品中案例 文学的手法文学作品中的案例连续蒙太奇这种蒙太奇不像平行蒙太奇或交叉蒙太奇那样多线索地发展,而是沿着一条单一的情节线索,按照事件的逻辑顺序,有节奏地连续叙事。影片中最为常见。如《最后的山神》中做桦皮舟那一段。顺叙如《老山界》一文,就是按照时间(当天下午——天黑——当天夜里——第二天黎明——第二天下午两点——两点以后)的推移,记叙了红军翻越老山界的过程。颠倒蒙太奇这是一种打乱结构的蒙太奇方式,先展现故事的或事件的现在状态,然后再回去介绍故事的始末,表现为事件概念上过去与现在的重新组合。《停战之后》、《第八个是铜像》。 倒叙叙述性蒙太奇如沃勒在《廊桥遗梦》的开头即写道:“从开满蝴蝶花的草丛中,从千百条乡间道路的尘埃中,常有关不住的歌声飞出来。本故事就是其中之一。一九八九年的一个秋日,下午晚些时候,我正坐在书桌前注视着眼前电脑荧屏上闪烁的光标,电话铃响了。”作品采用倒叙的笔法来叙述,先写叙述者的现在,然后再回忆故事主人公年轻时的一段恋情,使小说充满怀旧的色彩。交叉蒙太奇又称交替蒙太奇,它将同一时间不同地域发生的两条或数条情节线迅速而频繁地交替剪接在一起,其中一条线索的发展往往影响另外线索,各条线索相互依存,最后汇合在一起。如《南征北战》中抢渡大沙河一段,将我军和敌军急行军奔赴大沙河以及游击队炸水坝三条线索交替剪接在一起,表现了那场惊心动魄的战斗。插叙《故乡》中有两处插叙。一处是当“我”的母亲谈到闰土时,作者用“这时候,我的脑海里忽然闪出一幅神异的图画来。”引出对少年闰土形象的插叙。另一处是对杨二嫂形象的回忆。这两处插叙使闰土、杨二嫂过去与现在的不同形象及不同生活境 况形成鲜明对比,充实了文章内容,深入开掘了主题思想。平行蒙太奇在影片叙事过程中,通过几件内容性质相同而表现形式上不尽相同的事件,同时异地进行,互相呼应、联系又彼此刺激。如影片《南征北战》中,导演用平行蒙太奇表现敌我双方抢占摩天岭的场面,造成了紧张的节奏扣人心弦。平叙如《谁是最可爱的人》就采用了平叙的前一种写法。作者选用抗美援朝中“松骨峰战斗”、“马玉祥火中救小孩”以及“和战士的交谈”这三典型事件,各有侧重地揭示了志愿军战士的优秀品质,说明他们确实是我们最可爱的人。对比式蒙太奇将内容或意义相反的镜头组接在一起,从而产生强烈的对比效果。电影《一江春水向东流》中张忠良在重庆的醉生梦死和他妻子在上海的饥寒交迫,都是对比的经典。对比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管子.牧民篇》。表现性蒙太奇复现式蒙太奇内容和性质完全一致的镜头反复出现,对增强剧情感染力很关键。《乡村女教师》中反复出现地球仪,它代表着不同历史时期的转折。反复 “我是中国人,我爱中国。”这句话在《难忘的一课》文中反复出现了三次。隐喻式蒙太奇直接利用景物镜头说明主题和人物思想活动的镜头构成方法。电影《罢工》中,将屠宰场宰牛和统治者屠杀工人并列,隐喻工人在反动统治下像牲口一样被杀戮。暗喻《观书有感》是宋代著名理学家朱熹的作品。这首诗以暗喻的手法,借半亩方塘明净的形象来比喻读书体会。

电影《南征北战》剧照

(二)表现手法的共同性

除此之外,在表现手法上视觉语言与文字语言也有着相互借鉴的痕迹。比如电影《羊脂球》中对一些贪吃的资产阶级老爷的嘴巴的特写镜头,其实带有一定象征意义;电影《巴黎一妇人》中,让观众通过那些绅士们脸上的表情变化而隐射出一场脱衣舞剧情的省略手法等。

值得一提的是,普多金夫曾经命名的一些列蒙太奇语汇,更是让我们看到了这种语言之间的共性[4]:

对比(琳琅满目的橱窗——乞丐);

平行(游行示威者——冰块见《母亲》);

比拟(《罢工》中屠宰场的隐喻);

同时发展(《党同伐异》中的救人场面);

主题反复出现(《党同伐异》中妇女摇摇篮)。

(三)最终目的的共同性

与此同时,语言作为人们交流思想的媒介,无论是以图像为基本组成的视觉语言还是以文字为基本组成的语言,都支持着“交流”这一功能。

阿斯特吕克认为,语言是“能让艺术家来表达自己思想的形式。”而马赛尔·马尔丹在《电影语言》一书中认为:“语言,作为一切电影创作者所有的东西,是技巧与美学的汇合点。”[5]换句话说,语言不过是一个表意的工具,以文字的语言还是视觉的语言都不过是一种“方式”,最终的方向仍然是殊途同归的。

亚历山大·阿斯特吕克在《一个新先锋派的诞生——摄影机是自来水笔》中说:“电影正在变成一种和先前存在的一切艺术(其中特别是绘画与小说)完全一样的表现手法。电影从市集演出节目、类似文明戏的活记录时代风物的工具,逐渐变成一种语言——能让艺术家用来像今天的论文和小说那样精确无误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哪怕多么抽象)和愿望的一种语言(也就是说一种形式)。这就是为什么我称这个新的时代为摄影机是自来水笔式的时代。”[6]

如今的电影正在逐步摆脱视觉形象、为画面而画面、直接叙事、表现具体景象等等旧规的束缚,视觉语言与文字语言在相互借鉴、相互影响的同时,让电影逐步成为一种像文字那样灵活而巧妙的创作手段。

[1]陈犀禾.电影改编理论问题[C].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8:125.

[2]马丽萍.论电影文学品格的恒久魅力[D].重庆师范大学,2007.

[3](美)乔治·布鲁斯东从小说到电影[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2:1-2.

[4][5](法)马赛尔·马尔丹.电影语言[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1980:122 -126.

上一篇:拓展训练在体育教学的应用论文下一篇:我是一只刚学会飞的小鸟想象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