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概论文大学生就业

2024-05-07

毛概论文大学生就业(共8篇)

篇1:毛概论文大学生就业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社会实践报告

当代大学生就业现状

学校:郑州轻工业学院

院系: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姓名:梁学良

学号:

09-1540907010122

摘 要:在新的世纪,中国又有了新的发展,随之而来的却是要面对新的问题,随着国家广泛的推行九年义务教育免费政策,越来越多的孩子有了免费接受教育的机会,再加上近几年高等院校的扩招,高校毕业生持续保持大幅度增长,每年的有几十万大学毕业生走出校园,面临着严峻的就业形势。本文结合毛泽东思想概论,充分的分析当前社会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现象,进一步的阐明当代大学生在校期间要好好的学习专业知识,实事求是,为将来更好的踏上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打好基础,解放思想,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正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实事求是 社会现实 社会主义 独立自主

正 文:从近几年高校毕业生走出校园、踏上社会的经历来看,越来越多的大学毕业生都喊着‘找工作难,找份好工作更难!’根据社会现状我们不难相信,当代大学生确实面对着越来越严重的就业形势,这一度引起了在校大学生的迷茫和恐慌,但是恐慌归恐慌,我们必须冷静下来分析,面对就业压力,我们要做的应该是如何积极地应对就业难的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自1999年开始,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正式向社会大规模的扩招,到2003年扩招后的第一批毕业生已经走向社会,并在以后几年,高校毕业生持续保持大幅度的增长。

近几年来,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毕业生人数每年增长:

2001年是114万;2002年145万;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38万;2006年413万.与这一增长比例相反,大学生就业率则是连年下滑:

2001年本科生初次就业率超过80%;2002年直到年底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才达到80%;2003年降到75%;2004年是73%;2005年是72.6%;2006年是70%。

把这两组数字对比,人们很容易会得出一个结论:高校越扩越大,就业越来越难。

根据新浪网站做的关于2006年大学毕业生就业调查显示:06届毕业生对就业形势表现不乐观,对找到合适的工作缺乏足够的信心,仅有20.08%的受调查毕业生表示“自信可以找到合适的工作”;而高达42.96%的毕业生表示“通过努力可以找到工作”,这在一定程度上显示出毕业生对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的不自信;有28.87%的毕业生明确表示“现在就业困难很大,对找到合适的工作信心不足”,另外,有8.09%的毕业生表示“就业形势堪忧,担心找不到工作”,对能否就业可能会表现出很大程度上的担忧。

二、当代大学生就业困难的原因分析:

1、大学毕业生与社会所需人员产生“脱轨”现象。

当前,市场需要的大多是有一定实际工作经验的人员,而大学校园培养的大学生刚毕业,基本没有工作经验,毕业生不符合企业的这种需要。

2、大学毕业生对自己的期望值往往过高。

在大学毕业后,一般来说,大学生对自己的期望值较高,认为自己上了大学、有了文凭,就应该有个体面的工作。其实这种想法本无可厚非,然而一些毕业生不愿参加或从事比较普通的工作,一心想要找到高薪的工作。但是高薪工作往往要求很高,应届毕业生暂时还没有那个能力。

3、一些学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工作尚不够到位。

学校对学生进行的就业指导、学生挫折教育以及技能培训等,都还未达到相应的要求;学校和大学生在如何获得就业信息、怎样参加应聘面试等方面做的还不够。有些大学毕业生在遭遇就业挫折后,出现一蹶不振、心灰意冷的情况。

4、其他影响大学毕业生就业的因素。

一是专业问题。有的专业设置不合理,或热门过热,如目前法学毕业生六成难就业;二是能力问题。社会单位最看重学生的实际能力、适应能力,市场需要的又是新型复合型人才,而现实却无法提供这类人才,造成大学生就业困难;三是区域问题。东部地区就业好于西部。全国招生,以前哪来哪去一直是大学生分配的一个主要流向,到今天,“就业全国化”实实在在成为一种趋势。但大家都奔向东部地区,区域性就业压力明显增大;四是性别问题。总体上,男生比女生吃香,比较容易就业。

三、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对策

1.政府相关部门要深化体制改革,为毕业生就业提供政策支持

(1)政策引导,鼓励毕业生到中小企业、偏远地区及基层单位就业。目前,中小企业的发展,急需大量的人才,这是毕业生就业的主渠道之一。另外,政府要积极为毕业生到偏远地区及基层单位工作创造条件:开辟常年性、规范化的渠道,并加强宣传引导工作;为到基层单位工作的毕业生提供一些优惠政策。

(2)建立和完善就业信息网络系统,实现资源共享。利用准确、高效、全面的收集、筛选、分析评估各类信息,实现供需双方的资源共享。充分发挥网络在毕业生就业中的作用,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及各高校应抓紧就业信息网络建设,建立全国统一的需求信息库,提高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信息化水平和信息资源的利用率。

2.用人单位要按需择人,合理置换冗员

(1)要根据需要引进不同层次的毕业生。用人单位要转变选人观念,按需择人。高层次的毕业生是培养科研、技术开发的人才,中低层次的毕业生是培养具体使用操作方面的人才。只有合理地引进不同层次的毕业生,才会满足用人单位各个层次对人才的需求,使得各类人才都有用武之地。

(2)要加强人才储备,合理置换冗员。企业是吸纳大学毕业生的主力军,尽管许多企业面临着人员过剩的问题,但高层次人才仍显不足,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不强,导致企业竞争力低下。因此,企业应抓住有利时机,积极吸纳大学毕业生,加强人才储备,调整人才结构,同时置换不能适应自身发展的冗员,从而增强企业的活力。

3.高校要适应市场办学,加强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1)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使专业设置更加符合社会需要。高校必须密切关注就业市场的发展变化,要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对就业形势及各专业人才需求趋势做出科学的预测,从而确定自己的办学模式、办学层次、专业设置和教学内容,大力发展社会需求量大的特色专业。

(2)加强就业指导,广开就业渠道,为毕业生创造良好的择业平台。高校要通过就业指导课、就业咨询、讲座、座谈等多种形式,加强毕业生求职择业指导,为学生进行职业发展规划设计,帮助他们转变就业观念,确定合理的择业目标。同时,要广开渠道,主动加强与用人单位的广泛联系,充分发挥自身既了解学生,又熟悉用人单位的优势,积极主动地为他们牵线搭桥,为毕业生提供更广阔的就业空间。

4.毕业生要更新就业观念,培养良好的择业素质

(1)注重综合技能的培养,提高整体素质。毕业生要想在激烈的就业竞争中取得成功,必须自觉地通过专业学习、社会实践等方式,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要。

(2)更新就业观念,确定恰当的就业期望值。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毕业生要不断更新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就业意识。

篇2:毛概论文大学生就业

大学生就业状况调查报告

学院:计算机工程

姓名 : 张锋

学号:*** 班级:2013级4班 指导老师:张宝香

2015年5月

【摘要】近年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进行改革,高等教育加快了从“精英化”向“大众化”转变的步伐,高校大学生数量迅速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凸现。如今现在的岗位越来越多,但是真正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的大学生少之又少,那么新时代的大学生如何在毕业时候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是每个大学生都要做充足的准备,通过本次实践调查,分析大学生就业状况以及大学生为就业所需要提高的素质能力和就业工作指导,寻求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途径。

引言:

如今中国的就业形势将异常严峻,企业用人需求下降的趋势难有根本性转变;回流的农民工以及新增的需要转移的农村劳动力,将面临难以转移就业的问题,导致农村失业问题加重;城镇低学历青年以及规模不断增大的大学毕业生就业将更加困难。随着我国现阶段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社会可提供的就业岗位增长缓慢,因而造成就业矛盾十分严峻。同时,毕业生就业市场化与毕业生滞后的就业观之间的冲突显得十分突出,毕业生到经济欠发达地区和基层就业的态势尚未形成,人才供需结构性矛盾仍然存在,这些都影响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时下又将是毕业生就业的高峰期,为了更好的了解大学生的就业心态和对目前就业形势的认识,我们组织了此项调查,由此进一步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前景,以便为学校提供未来就业指导工作的资料与对策依据,也使在校大学生在整个大学学习期间进行以提高就业竞争力为目标的就业准备,培养大学生追求最优选择和最佳就业的精神与品质。

大学生就业难的主要问题分析:(1)就业市场供需失衡

大学生的就业源于市场的需求。一方面,毕业生人数每年呈上升趋势,给劳动力市场的消化造成难度。另一方面,在金融危机冲击之下,劳动力需求不足与新增劳动力需求萎缩;再者,企业用于培养与培训的费用大幅减少,企业在招聘时首先考虑专业对口、综合职业能力强的毕业生。

(2)大学生存在观念误区且缺少职业生涯规划

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理论知识与实际工作脱节,还存在就业后稳定性差、离职率高的问题。只选择在发达地区、高薪部门工作,不愿意去偏远地区工作,虽然他们对社会生活显示出较强的热情与好奇,但缺少理性思考与合理规划,表现在工资的高低、待遇的好坏成为择业的首要准则。而对职业规划,更多的人忽视其在就业过程中的重要指导作用,多数学生都没有详细、科学的规划。因此进行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将直接影响大学生未来的前程,避免大学毕业生在盲目求职过程中造成人力资源不必要的浪费。(3)实践能力弱

很多学校注重学生的理论知识学习,忽视了他们的实际动手与操作能力,有知识储备而不会灵活运用已成为大学生的普遍现象。虽然有些学校开办社会实践课,试图让学生所学到的课本知识与实际工作相结合,但是安排的时间太少,实践效果并没有达到,导致了大学生缺乏实践能力,只能纸上谈兵。

(4)对就业形势和政策及就业过程不了解,存在信息不对称

调查显示,70.63%的学生对2013年的就业形势和政策及就业过程不了解,信息不对称严重影响毕业生的择业与就业。他们只顾埋头苦读、热衷考证或忙于各类社团活动,却忽略了解就业形势和政策及就业过程的重要性,而在实际就业供需矛盾面前束手无策,另外用人单位招聘信息的发布缺乏时效性。关于高校问题:

(1)毕业生就业情况已成为衡量高校办学成效的重要标志。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职业能力之缝谁来填?目前情况下高校得担此大任。高校应该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应转变观念,把握教育国际化的潮流,加强世界高教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全面提高办学水平。高校教学改革与社会发展、国家建设需要紧密结合。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专业设置、课程结构要满足市场所需;建立“高校毕业生就业率反馈”、“高校生源报考录取比预警”等系统,根据不同专业科学地制定扩招规模;加大社会急需专业的招生数量,控制长线专业的发展规模,对教学质量不高、专业设置不合理的专业要减少招生数量甚至停止招生。(2)发展职业培训机构,大胆尝试校企联姻。刚从学校里出来的学生除了动手能力弱外,表达沟通能力也普遍存在问题。学校应增设职业培训机构或增加职业素质教育课程,包括商务礼仪、心理健康、与人沟通、融入团队等内容。将职业素质培训与实习结合起来,真正使毕业实习起到缩小、弥合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之缝的作用。关于大学生自身的应对与改变:

自强自立,努力增强综合素质,树立科学就业观 首先,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坚持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大学生要争取知识广博,具备合理的知识结构,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创新精神,随机性、灵活性的思维方式,做到因人、因时、因事而异。有良好的心理素质,面临更加激烈社会竞争,能视变化为机遇,视困难为坦途,有顽强的自制力,坚定的信念,及对生活充满期望,充满热情。选人标准要合理。用人单位要根据自身规模、性质、发展状况、岗位实际,制定相关岗位说明书,细化岗位职责,按照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选人标准,确定招聘人员质与量。第三,确定科学招聘程序。要确定招聘考核的程序,制定考核内容,在按程序进行考核后,择优录用。总 结 本次调查仅局限于徐州地区的高校,时间仓促,收集的数据虽不能全部体现中国当今大学生的就业状况,但是这些数据基本反映了金融危机下大学生就业形势的严峻。金融危机使得我国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大学生就业难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在这种情况下调查分析大学生就业状况,从中探讨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方法。缓解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不仅需要依赖经济发展,也离不开体制改革和观念更新。解决毕业生就业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政府、社会、学校、学生自身和企业单位等各个方面,需要政府管理部门、高校、社会、企业,包括毕业生本人的共同努力。政府应重视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社会分工。继续推进就业体制改革,明确国家、高校和劳动人事等政府部门的职责和管理权限。确立学校在学生就业过程中的地位及应承担的权利义务。加快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机制的建立和完善,使毕业生就业工作摆脱目前困境,走上正轨。结言:

篇3:毛概论文大学生就业

一、“难就业”大学生就业困难原因分析

针对当前一些大学生难就业的问题, 笔者以就业辅导员的身份对数百名“难就业”大学生进行了访谈。通过整理访谈记录, 笔者发现他们就业困难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 职业生涯规划“空白”

职业生涯规划研究经过多年的发展, 产生了许多分支, 如:职业性向理论、择业动向理论、入职匹配理论、职业锚理论等。大学生在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时, 应以职业生涯规划的理论为参照标准, 进行合理的规划。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是大学生本人对自己职业发展道路的设想, 它包括选择何种职业、在何地区和单位从事这种职业、职务等内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设计的大方向应是自身能够在职业生涯过程中不断得到成长和发展。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大学生确定职业发展方向, 让他们朝着方向不断努力, 从而充分地发挥潜能, 走向成功。[1]

在所有被访谈的“难就业”大学生中, 很少有学生做过自我职业生涯规划。在校期间, 他们多数人没有思考毕业后的去向问题。对于自己喜欢、适合及能够胜任哪种工作, 他们大多表示不清楚。“大四之前从没有想过自己以后会从事什么工作, 总觉得离毕业还远, 不想去想那么多”, 一位学生如是说。对职业生涯规划的缺乏, 直接造成了学生求职期间没有具体目标, 盲目乱投简历。结果他们因缺乏相关经验和优势, 往往造成所投的多数简历石沉大海, 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他们的就业积极性。

2. 就业政策“模糊”

国家针对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出台了很多政策, 然而许多“难就业”大学生对这些政策都不甚了解, 更谈不上合理利用了。当研究者询问这些大学生是否了解“大学生村官”、“西部计划”、“大学生入伍”、“三支一扶”、“特岗教师”等就业政策时, 大部分学生仅表示“听过”, 但从未深入了解。

3. 就业期望过高

就业期望, 是个体对某种职业的向往, 是个体对待职业的一种态度和信念, 就业期望直接影响人对职业的选择。人的就业期望主要包括生存因素 (如工资收入、福利待遇、工作条件等) 、精神需要因素 (如工作单位知名度、社会地位、社会声誉等) 和发展因素 (如公平竞争程度、个人的能力得到施展程度、升职机会等) 。[2,3]个体的择业目标能否实现, 除了个人才能、机遇等条件之外, 职业期望是否合理也有决定性的作用。[4]

许多“难就业”大学生看不清当前的就业形势和压力, 不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 与同学、朋友攀比, 一味追求既轻松又高薪的工作, 对就业期望值过高, 直接影响了就业。在访谈时, 一位学生坦言:“我的初中毕业从事工厂技术工作, 月工资可以达到2500元, 但我作为大学毕业, 找的工作却是1500元左右的工资, 这让我很难接受。”过高的就业期望值与学生自身情况的差距, 给大学生顺利就业带来了很大的阻碍。

4. 就业竞争力较差

就业竞争力差也是许多大学生难就业的重要原因之一。学生自身具备的就业条件上的不足直接造成了他们就业竞争力低。据研究者观察, 许多“难就业”大学生大都性格内向, 人际沟通能力较弱, 很难通过用人单位的面试。另有一部分学生因沉迷于网络游戏等原因荒废了学业, 学无所成, 难以被用人单位接受。与“难就业”大学生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性格外向、曾担任学生干部、学业成绩优异的学生, 很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同时, 家庭状况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学生的就业竞争力。“难就业”大学生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农村, 贫困的家庭能资助他们完成学业尚属不易, 求职择业则完全需要靠他们自己打拼。“我宿舍有两个同学, 都是依靠家里的力量找到了好工作。一个亲人在某机关担任要职, 通过该机关的笔试, 面试则基本没有问题。另一个毕业后直接进入家族企业便可以了”, 一位学生在访谈中直接指出了家庭背景在大学生就业过程中的现实作用。

二、就业辅导员帮助“难就业”大学生实现顺利就业的对策分析

大学生难就业不仅给学生本人带来巨大精神压力, 而且给其所在家庭甚至社会带来了许多问题。本研究针对访谈中发现的主要问题, 提出了相应对策。

1. 指导大学生合理规划职业生涯

按照职业锚理论提出的要求, 大学生应根据自己的能力、动机、需要和态度等个人特点逐渐形成较为清晰的与职业相关的自我概念。同时, 他们应随着对自己的了解, 不断地调整职业锚, 以形成适合自身特点的职业锚。[5]而根据人职匹配理论, 个体对职位的满意度取决于个体与职位的匹配程度。当个体人格与职业相匹配时, 个体就会产生很高的满意度, 从而取得良好工作绩效。因此, 在制订职业生涯规划时, 个体应尽可能地了解自身的人格特点, 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方向。

合适的职业生涯规划对促进大学生成功就业有重要作用。在指导大学生做职业生涯规划时, 我们应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合适的职业发展方向, 帮助他们认清自我的优缺点, 提醒他们朝发展方向有针对性地努力。同时, 教师还应该强调, 学生制订职业生涯规划应从自身的情况出发, 不可好高骛远, 应选择经过自己的努力, 可以达到的职业生涯目标。教师还应该告诉学生, 在他们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之后, 还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进行调整。

2. 帮助“难就业”大学生“解读”就业政策

许多“难就业”大学生都对国家近年出台的系列就业政策不太熟悉, 我们应帮助学生尽可能地了解就业政策, 有针对性地向他们宣传适合的就业政策。例如, 对于师范生, 我们可以向他们宣传“特岗教师”政策, 因为特岗教师是学生考入教师编制的一条不错的捷径, 且待遇教优, 每年国家有2万余元的生活补助。对于生源地有“三支一扶”政策, 或有志愿服务西部的学生, 我们可重点向他们宣传这些相应的政策。

3. 指导“难就业”大学生调整合适的就业期望值

在大学毕业生刚进入社会时, 他们的就业期望具有典型的大学生的特征。大学生的就业期望不仅结合了其自身的兴趣、能力、价值观等主观因素, 而且结合了社会需要、就业机会等客观因素, 大学生必须根据客观因素, 不断地调整自身的认知和定位。据调查, 薪金档次、就业地区和就业单位性质是当前大学生就业期望的三个重要方面。由于大学生一直在学校学习, 没有步入社会, 他们在刚就业时形成的就业期望值往往与实际有差距, 这直接导致了他们就业困难。因此, 毕业生应根据自身条件和社会需求不断地调整就业期望值以顺利就业。[6]

就业期望值过高是大学生“难就业”的重要原因。就业辅导员应帮助大学生转变错误的“攀比”心理, 要提醒他们工作的薪水不是最关键的, 更重要的是个人的职业发展空间。同时, 在没有工作经验的前提下, 刚出校门的大学生并不具备较强的就业竞争力。我们应培养学生“先就业, 再择业”的正确就业观, 帮助学生根据自身的情况选择合适的第一份工作。

4. 帮助“难就业”大学生提高就业竞争力

“难就业”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弱的原因一方面来自学生家庭, 另一方面则来自学生自身。因家庭原因造成的就业竞争力问题一时是难以改变的, 我们可以从学生自身的问题入手, 帮助他们提高就业竞争力。我们也可以通过模拟招聘会的形式来帮助学生积累面试技巧, 提高面试能力, 并指导学生根据用人单位的喜好, 制作合适的简历, 提高简历的命中率。

另外, 我们还可以和熟悉的用人单位联系, 让毕业生先去实习, 通过积累工作经验来提高他们的就业竞争力。本研究者所在高校的不少院系便本着“送出去, 请进来”的原则, 以“订单式培养”的方式, 为学生联系了专业对口的实习单位。实习时, 企业便与学生签订了聘用合同, 由企业出钱为学生提供技术培训, 培训完成及学生毕业后便可直接上岗, 培训费用由学生在工作之后分期偿还。采取这一措施之后, 毕业生的就业率大大地提高了, 他们从“难就业”成功变身为用人单位的“香饽饽”。

5. 为“难就业”大学生推荐合适的就业岗位

对于确实“难就业”的大学生, 我们应积极地为他们推荐合适的就业岗位, 指导他们认真准备面试。我们也可以主动和熟悉的用人单位联系, 向他们推荐我们的毕业生, 帮助毕业生顺利就业。

总之, 作为高校就业辅导员, 我们应创造性地开展工作, 深入大学生中, 认真了解他们在就业过程中遇到的困难, 竭尽所能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同时, 我们应不断探索促进大学生就业的新途径, 从多角度入手, 全面促进大学生就业, 并不断地提高他们的就业质量。

参考文献

[1]曲艳.企业人才需求与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M].天津大学, 2005.

[2]宝利嘉.好工作都到哪儿去了[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3]凌文牲, 方俐洛, 白利刚.我国大学生职业价值观研究[J].心理学报, 1999 (3) :342-347.

[4]汪新建, 李磊.管理心理学原理[M].北京: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0.

[5]施恩著, 仇海清译.职业的有效管理[M].三联书店, 1992.

篇4:毛概论文大学生就业

关键词: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高职 工科创新能力 培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结晶,其深厚的理论素养、创新的思维对高职工科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起着积极的作用。

一、深厚的理论素养是创新精神的坚实基础

创新精神不是自然产生的,需要具有一定的认识社会、认识世界的能力做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是一个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是人文科学的集大成。毛泽东思想从产生到形成,凝聚了全党的智慧,是理论的创新。

现在高职就读的工科学生社科理论素养薄弱。由于现在的高中教育阶段围绕着高考指挥棒,文史哲经法等有关课程所占课时少,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经典涉猎较少,作为语言工具的英语所占课时过多,加上高中阶段的文理分科,使得学理科的学生文化理论素养缺失。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会有效地弥补高职工科学生的这一缺失。

毛泽东同志没有照搬俄国的城市起义创建苏维埃政府的成功经验,而是创造性地结合中国的国情,提出了武装割据、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最后解放全中国的思想。实践证明这条符合中国实际的道路是正确的,也是中国革命创新的一个典型。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提出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过渡的理论。1953年12月,毛泽东同志提出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就是一条创新路线。在这条创新路线指导下,党领导全国人民,在中国这个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建立起了社会主义制度。

高职工科学生通过对创新理论的学习,站在创新理论巨人的肩膀上,形成创新理念,培养创新精神。

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创新精神的灵魂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体现着理论联系实际,注重实践检验的理论品质,是革命和建设的总结。

1927年4月,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买办资产阶级、大资产阶级、大地主政权公开撕掉了面纱,对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共产党人举起了屠刀,进行了血腥的大屠杀。短短几年时间,数十万革命志士被杀。毛泽东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实事求是地提出:“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毛泽东文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47页),彻底抛弃一切服从国民党这一错误路线,以革命的武装对抗反革命的武装。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就是理论联系实际的产物。1948年,毛泽东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条总路线使得全国绝大多数人民紧密团结在无产阶级政党中国共产党周围,孤立了极少数反动派,在1949年10月建立了新中国,这是人民的胜利、实事求是的胜利。

1936年12月12日,发生了震惊世界的西安事变。驻守西安的爱国将领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押了不抗日只反共的蒋介石等。在国人皆曰可杀的氛围下,毛泽东、周恩来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力主和平解决。毛泽东以国家民族利益为重,促成了第二次国共合作,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体现了国家、民族的根本利益。

高职工科学生在学习、实习、生产中要坚持从具体问题入手,把课本的理论与具体操作结合起来,减少盲目性,增强针对性,把创新建立在客观的基础之上。

三、辩证思维是创新能力的重要特征

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是同周围其他事物互相联系着。离开相互联系,事物就不能存在,不能运动。事物内部的矛盾,是矛盾的对立统一关系。毛泽东思想就是辩证思维的杰作。

新中国成立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集团发动了朝鲜战争,美军的战机轰炸了中国的丹东,战争被强加到了中国头上。在党内高层有不同意见的情况下,毛泽东力主抗美援朝。新中国成立后,我们面临着最大的问题就是生存权和发展权,抗美援朝就是维护我国人民的生存权和发展权。抗美援朝打败了以美国为首的16国联军,洗刷了鸦片战争以来的耻辱,中国人民真正站起来了,保证了新中国成立以来60多年的和平。抗美援朝战争胜利后,我国面临的主要矛盾是怎样在一个农业大国实现工业化。在西方世界对新中国全面封锁的情况下,毛泽东与苏联签订了《中苏同盟友好条约》,引进153项工业项目,在短短的20年时间里,建成了中国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初步实现了国家的工业化。

通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学习,让工科学生掌握辩证法的理论,学会看问题分清主流和支流,解决问题抓主要矛盾,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高职工科学生将来走向社会,从事的是与工业制造有关的工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的辩证思维、辩证理论将会对他们在工作岗位上的创新产生促进作用。

篇5:大学生就业情况毛概社会实践报告

首先,弱势群体这一概念,在以前虽然不同程度上也划分过一定阶级、一定人群,但还没有把大学生纳入其列,随着近年来大学生就业难、生活难等间题的日益加剧、形式的更加严峻,无形中把大学生划分到了实实在在的弱势群体之列,毕业即失业的言论已经不再是危言耸听、大学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情况下,社会上存在的许许多多、或明或暗的漠视态度和歧视行为,使大学生弱视群体无法获得平等的就业权,被无情地剥夺了公平竞争的资格,也引发了种种社会冲突和矛盾。

据国家人力资源部和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就连续八年来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统计:2003年212万、2004年280万、2005年333万、2006年413万、2007年495万、2008年559万、2008年610万、2010年631万,从详细数据观察,可见毕业生的人数程猛增趋势,八年累计3533万,而据教育权威部门统计显示:到目前为止2009年毕业生就业率仅为35%,加之以往毕业还役有就业的学生,并且不考虑虚假就业信息的存在,我们可以看到目前的就业形势是多么严峻,如此庞大的基数已形成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在以往的毕业生还没有一个良好的就业环境之下,又一拨的人群又加之到来,紧缺的、理想的就业岗位上更显得前什后继。虽然许多的企业面临用工荒,但所提供的岗位都是普工岗位,整个社会都在鼓励大学生下基层,从基础干起,但这又与上学最终的初衷相违背,从而甚至形成了教育无用论的局面。以至于他们高不成低不就,从而走向社会的弱势群体、边缘人群。

其次,之所以出现大学生就业难的间题,大学生自身也存在着不少间题。一方面许多的大学生专业素养和综合素质不高,缺乏实际经验,动手能力极差。在具体的工作中胜任不了领导交给的任务,且怨天尤人;另一方面,大学生中也存在错误的就业观念许多大学生受到传统观念的束缚,对工作的期望值过高。他们始终以天之骄子身份自居,姿态过高,对自身和现实缺乏准确的评估,缺乏正确的就业心态。这些都要求加强大学生自身素质修炼与转变就业观念,调整就业心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职业发展理念,要认清自身的现状,不能太急功近利,合理地降低就业期望值,要注重自身经验的积累和技能的培养。要加强社会实践锻炼,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努力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通过多形式、多渠道的方式主动寻找就业之路。

另外,出现这样现状的另一个原因就是一一企业。自2009年下半年金融危机的余波逐渐隐退,就业形式大大回暖。许多的企业虽面临用工荒的窘态,但一些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经验歧视和性别等歧视甚是严重,不能提供合理的平台。另外还有一些企业对劳动法的实施力度不够,缺乏培养人才、留用人才的经营理念,以至于眼睁睁的看着人才流失。这主要表现在企业的薪酬不合理、所提供的岗位不匹配、对劳动法的实施力度不够。许多企业对毕业生JA是挑三拣四,提出一些十分苛刻的就业协议条款,擅自延长试用期,无偿地占有毕业生的劳动成果。国家虽在这一方面加大力度规范、调整,但企业配合不积极。如果说每个企业的薪资都和公务员、事业性单位员工基本工资相持平,并为每位员工依法办理象公务员所享有的养老保险、住房公积金、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社会保障,切实做好保证劳动者合法权益,这样的话他们就不会再与公务员做对比、追求公务员之路现象就会隐退,从而脚踏实地的为企业服务。

除此之外,大学生最低生活得不到保障,政府机制不够完善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大学生就业难和生活难的间题。现在无论是对农民还是到国家干部、公务员等不同群体都制定落实了相关保障措施:像公务员他们拥有相对较高的待遇、完善的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农民也逐步推行养老保险,实施农村合作医疗保险,并给生活困难户发有低保补贴。而未就业大学生呢?什么都役有,成为一个被忽视的弱势群体、边缘人群。对此国家在以人为本的情况下也应当制定未就业学生相关保障体系,以促进社会均衡、和谐发展、推进社会注意建设。

另据调查,有很大一部分高校毕业生虽然都有着自行创业的激情,但绝大部分都被这样那样的困难所限制。国家、政府虽在某种程度上有所优抚。但对于大学生自主创业机制还不够完善,在政策上还存在程序复杂化等多方面问题。在大学生创业方面,国家、政府应当加大创业资金投放,政策优抚等。应从政策上支持引导大学生自主创业,为有志创业的青年学生搭建创业平台,提供创业培训、帮助其融资并给予相应的优惠政策,做到扶上马、送一程。切实解决创业资金、技术等问题。

最后,我认为,要切实解决好这些毕业生,这就要求无论是那个行业、那个部门都要形成一定的就业比例。政府应一方面规范、提高企业各项劳动保障制度,吸取一部分人群;另一方面政府诸多职能部门也要有计划、有需要地解决一部分学生的就业。企业要有长远的眼光,努力将大学生培养成一个可以为企业带来活力与生产力的团体,而不是只把大学生当做劳动力。而作为大学生的我们,我们不能在心里把自己看做是需要社会照顾的弱势群体,我们要认清当前就业形势,牢记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发展,努力学习和培养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职业技能,要相信是金子在哪里都会发光的,只有我们拥有真正的能力和实力,才能被社会和企业所接受,才能创造我们自己人生的辉煌!

四、实践调查结果:

(一)、毕业后工作期望

目前大学生选择工作日渐趋于理性,能够从实际情况出发选择适合自己的工作,例如:对工作方向的选择、对工作岗位的选择等。现在已经逐渐渐形成了为自己选工作的良好态势,而不是以前的为专业选工作。至目前我们统计所得出的结果显示,约有34%的毕业生现在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没有什么联系,只有38%的毕业生现在从事的工作与自己所学专业联系比较密切。而且从现在的社会发展观察,目前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毕业后选择先找一份工作,找到自己立足社会的经济来源,再找最适合自己的工作。据我们从300份调查统计得出:没换过工作的毕业生大约只占38%,而大约有42%的在职大学毕业生想换2份以上工作。

(二)、自我期许和对企业的期望

大约97%的毕业生表示能够胜任现在的工作,但是实践能力差和缺乏一定的专业技能成为了毕业生工作压力大的主要原因,相应的超过半数的毕业生表示在企业中最希望能得到专业技能的提高,而希望得到晋升和出国深造总共只占了21%。由以上可以看出,被调查的毕业生在自己的职业生涯中更注重是自身素质于专业技能的提高,而不是简单的只是为了暂时的利益。

从中我们深深体会道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必须重视实践能力的提高,多参加社会实践和做与自己专业相关的兼职工作,不能再只局限于书本和课堂,而是要做到专业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争取日后能早日适应社会。

(三)、就业信息和途径

通过调查毕业生在毕业时最关心的信息分别是自己所学专业的就业形势以及用人单位的用人标准,分别达到了36%和20%,这说明大学毕业生希望与招聘单位能有一个沟通的机会。另外求职技巧也成为了一个关注的热点,这说明在学校里开设就业指导课和就业指导讲座的确是很有必要性。他们表示,通过专门的就业讲座、就业指导网站和校园招聘大会的形式能比较容易获得当时的就业信息。但他们同时表示校园招聘大会实际效用不大,渐渐兴起的网络求职和传统的人才招聘市场是毕业生的主要就业途径,而效仿国际的通过熟人介绍的方式就业亦占有一定的比重。

(四)、职业生涯规划

篇6:毛概论文大学生就业

摘要:本研究主要通过剖析当前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从企业、学校、学生自身三

个方面来深入探究就业难的原因,从而找到当代大学生该怎样提前了解更多信

息,同时用人单位、学校该怎么做来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最重要的是,本

研究着重于大学生要提高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主动推销自己,并为最终的就业做

好准备。

关键词:大学生;了解信息;就业

一、当代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存在的现象)

目前我国应届大学生的就业出现以下情况:

1、2012年我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再创新高,达680万人;

2、供需差较大。大学毕业生的增长速度远大于企业职位的增长速度;

3、目前我国劳动力市场出现技术工人需大于供的态势,特别是高级技术工人极

度缺乏;

4、许多企业不愿意招收应届大学生;

5、热门专业人才过剩导致热门专业就业困难;

6、薪酬低。调查显示,有66.4%的本科毕业生希望自己的月薪在2000元以上,而北京和上海有关机构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月薪的市场平均为1600~1700

元每月,毕业生的期望值显然高出社会现实水准;

7、有效招聘信息数量减少。大学生就业的招聘信息表面看渠道多,但有效的、实用的信息并不多,大学生获取真实有效的信息少,导致就业难;

8、大学生缺乏实际工作经验;

9、目前大学生普遍怕吃苦,不愿从基层做起;

10、大学生频跳槽,企业抱怨“学费太高”。

二、从现象中发现规律

从以上大学生就业出现的情况中我们不难看出目前大学生的就业前景较严峻,大学生就业现状呈现“两旺两缺”:就业人数“旺”,企业对大学生的需求“旺”;

岗位“缺”,很多大学生找不到工作,人才“缺”,企业找不到自己需要的人才。

三、从规律的系列中发现矛盾

针对大学生就业难的现状,我们可以从三方面加以分析:企业、学校、大学生。

企业:企业可大致分为私企和国企。

国企:难以避免裙带关系,产生很多不公平的现象。

私企:人员流动性大,为了减少人力成本,不愿意招收应届或对人才选择条件苛刻。

学校:为了使利益最大化,学校将精耕细作培养人才的长远目标放弃,实行大范

围扩招,发展成现在的批量生产,导致与市场间的供需矛盾。并且高等教

育本身的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偏差。

大学生:在校大学生普遍对自己较高中懈怠,对自己的能力和市场需求间的信息

把握不准确,希望自己一毕业就找到一个好工作,期望值过高。

以上三者两两之间都存在矛盾,而最根本的矛盾在于大学生与企业(市场)需求之间的矛盾。

四、分析矛盾

从以上各方面我们可以总结得出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

1、学校方面:从1999年起,我国连续扩大招生规模,使高等教育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

2、企业方面:人才需求增长则是缓慢的或与往年持平。大学生整体就业呈现供大于求的形式。

3、高等教育本身的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之间存在较大偏差,从而导致大学生自身能力与企业需求之间的矛盾。

4、大学生自身方面:

就业难的客观方面:大学生就读于学校并最终被推向市场,在对自身能力和市场需求的信息把握上处于劣势。

就业难的主观方面:

⑴对职业选择没有心理准备。不了解自己的特长和能力所在,缺乏主见,盲目从众,在择业时对自己未来的岗位没有明确的定位和意向,求职中一味追求攀比而忽略了自身的条件和能力。

⑵缺乏长远的就业计划。不少大学生希望一毕业就获得好职位和高薪,一直处于待业或频繁更换工作岗位。

五、解决矛盾

根据大学生就业难中的主要矛盾:大学生与市场之间的矛盾,解决问题的要点在于大学生必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找到准确的信息,从而完善自己并努力将自己推销出去。

1、尽早关注就业信息,尽早做好职业规划。

⑴大学生涯中最重要的事之——认识自己,我们可以通过Careerskyd等职业生涯规划系统来了解自我的优劣势,更好的认识自己并对以后的职业生涯做好规划。

⑵就业能力自我培养,在课余时间利用多种渠道,如大型人才网、区域网、企业网以及当地的定期和不定期的招聘会,不断地关注就业信息,自己的专业在当前和未来社会中的地位和需求状况等等。

2、积极培养自己的综合能力,不断提升自己的就业能力。在学好各门知识的前提下,在课余生活中要多参加学校、学院、班级组织各项活动,同时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培养自己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正确就业定位。当前大学生求职择业应当面对现实,根据市场实际状况更新观念,转换思路,到最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工作。

4、利于人才交流会、网络资源等渠道,把握就业机会。

5、可先就业再择业。在先就业过程中积累工作经验,使自我价值得到较大的提升,为以后找到理想的工作奠定基础。

由于造成大学生就业难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切实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题是一个系统工程,除了大学生自身努力之外,还需要用人单位、学校及社会共同努力。用人单位:

1、选人标准要合理。用人单位要根据自身规模、性质、发展状况、岗位实际,制定相关岗位说明书,细化岗位职责,按照岗位的要求,制定合理选人标准,确定招聘人员质与量。避免造成招聘的人员与工作不匹配,导致人才的浪费。

2、用人单位要改变唯经验论、唯学历论,摒弃用人歧视。

学校:

1、首先,教育部执行相关措施,如加紧各学校之间的绩效考核,努力提高办学水平。

2、其次,不断进行教育改革,高校必须以市场为导向,紧密联系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情况,加快调整高校专业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以培养适销对路的人才。

3、建立完善大学生就业服务体系。高校要尽快建立和完善集教育、管理、指导和服务等功能于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和服务体系。建立以服务为主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机构,并能独立开展工作,为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提供信息服务,咨询服务,指导服务,培训服务等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的服务内容和服务形式,为大学生确立正确的职业理想和择业观,掌握竞争技巧,积极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创造有利条件。

篇7:毛概论文大学生就业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培养思想道德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所有人无时无刻都需要并受其影响。而大学生作为这个时代一个特殊的群体,是祖国的栋梁和未来的接班人,因此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更是重中之重。正是在这样的基础上,来探讨影响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诸多因素之间的联系,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构建提供新的视角和方法,更好地为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课而服务。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这一课程作为大学各个专业学生的必修课和学位课,具有重要的地位与作用,因此我们有必要及时和准确地了解大学生学习该课程的情况,及时了解学生所面对的各种问题与疑惑,以便更好地对课程进行改进和完善。以促进学生更好地掌握该课程和提高自身修养。

一、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

1、此次调查共发放问卷50份,实收有效问卷50份。

2、调查对象为昆明的各大高校的在校大学生。

在调查过程中,调查人尽可能地使调查问题涵盖能反映思想政治理论课教与学现状的各个角度,调查对象们认真负责地如实作答了问卷,所以此次调查及其结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本问卷涉及到大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课诸多方面的内容,能够较全面地反映问题。问卷主要包括: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的教学内容、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学改革、教学方式、学习状况、教学效果、、考查方式等。统计结果为: 1 学习毛概课的态度

(1)在谈到“你会在毛概课上做什么”的时候,6%的同学选择认真听课,27%的同学在课上看其他方面的书,8%抄实验报告,16%的同学会在毛概课上睡觉。10%的人选择在课上聊天,听音乐,其余32%的同学在玩手机。其他同学在课上都有不同程度的开小差,做其他事情。

在毛概课会做35%30%25%20%在毛概课会做15%10%5%0%课书睡觉告真听方面验报音乐天,听认其他抄实看聊玩手机的

总的来说只有6%的同学认真听课,其他百分之九十多的同学都在课不同程度的开小差,做其他事情的情况。

在毛概课会做事情100%90%80%70%60%50%40%30%20%10%0%认真听课开小差,做其他事情在毛概课会做事情

(2)仅有17%的同学会在毛概上会认真思考,积极回答问题。其余80%以上的同学都因为迫于老师压力思考老师提出的问题或者就不思考。

面对老师提问,你的表现积极思考回答漫步经心想一下为了应付一下,被迫思考怕老师点到,希望其他同学快举手

(3)当问到“是否有旷毛概课的经历”的时候,有13%的同学承认经常不上毛概课;有25%的同学有几次不上,他们认为这样的课总是要旷几次;有超过三成的学生有一两次有事不来上毛概课;其余近百分之三十的同学觉这门课很重要,所以从来没有逃过这门课。

毛概课旷课次数很多次有几次有一两次没有,觉得六个学分很重要

大多数同学对这门课的不以为意,大家都觉得毛概这样的课程,上不上无关紧要,只要考前看一下书,集中背一下就能通过考试。2.学习形式和方法(1)学习毛概课的形式

在关于对大学生最喜欢的思想政治教学方式方法的问题中,49℅以上的同学认为对于思想政治课的学习变成选修课;32%左右的学生希望将毛概课变成课外实践活动,或者论坛讲座;仅有8%的同学认为以现在的必修的上课形式较为接受。

大学以什么方式学习毛概60%50%40%30%20%10%0%必修选修听讲座不用开设大学以什么方式学习毛概

(2)学习毛概课的方法

当问到怎样学习思想政治课时,只有6%的同学选择认真听课,积极思考这个选项,7%的同学会在课下找资料并阅读相关书籍;80%

以上同学选择不听课,考前集中背背或根本不学这两个选项。

学习毛概课的方法80%70%60%50%40%30%20%10%0%学习毛概课的方法认真听课,积极思考上课做其他事情,考前突击认真听课,课下看相关书籍从来不学

3.毛概课的动力和意义

(1)有13%的同学认为上毛概课是为了增强社会责任感;10%的同学是为考研做准备;12%的同学上该门课程的目的是拿奖学金;有28%的同学是为了不挂科;有13%的同学是因为喜欢老师上课的风格而上毛概课。

上毛概课的动力了解国家时势为考研作准备拿奖学金不挂科老师上课幽默其它

(2)6%的同学认为这门课开设的很好,对书本的思想也比较认同,对自己的人生观和人生规划都有指导性作用;有57%的同学对部分思

想比较认同;但是约四成同学都觉得书本的知识不知所云,或者不能接受书本的观点。

毛概课对人生规划的意义60%50%40%30%20%10%0%毛概课对人生规划的意义有指导意义选择性吸收部分思想很空洞,不知所云根本不了解上课内容

可以看出大学生学习毛概课的成效方面并不是十分地显著,有相当一部分人并没有收获。这就违背了开设这门课的目的。很多学生的学习的目的仅仅是不挂科,而因兴趣而学习的比重很低,这也反映了其作为必修课目的尴尬境地,我认为针对这一情况,我们可以改变该科目考量成绩的方法,可以减少考试书面成绩所占的比例,加大实践和出勤的比重。

4.任课老师教育方式与学生学习态度之间的关系“

有62%的学生认为任课老师对毛概课的作用很大,他们表示幽默风趣的老师会使毛概课的效率大大提高,能使学生更容易掌握知识;13%的同学认为老师对毛概课的推动作用一般,漂亮或者帅气的老师讲课会认真听课;其余的同学都表示这门课程很枯燥,不愿意学习,老师的作用基本没有。

任课老师对毛概课的作用70%60%50%40%30%20%10%0%任课老师对毛概课的作用幽默风趣的老师很重要漂亮或帅气的老师就好没有作用不关心这门课

从上图可以清晰地看出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态度之间存在着极大的联系,风趣幽默的课堂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较广的知识覆盖面更能吸引学生。因此作为老师应该努力让课堂内容丰富和生动。

5.教材内容与学生学习态度之间的关系

(1)当问到“你学习毛概课的主要收获”时,有6%的同学认为在书本上学到了很多知识,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和分析方法;63%的同学认为从书上了解了国家的形式政策和大政方针;其余同学认为这门课程没有给他们带来实际的收获和价值。

学习毛概的主要收获70%60%50%40%30%20%10%0%学习毛概的主要收获学习了知识和思维方式学了理论,了解了大政方针认识了更多同学逃课技巧有所提高

(2)提到对“你是否了解毛泽东生平”时,仅有5%的同学认为

自己对毛泽东的生平很了解;有29%的同学认为对这位伟人的生平的某一方面比较了解;54%的同学觉得自己对他各方面都了解一点,但是不多;其余12%的同学除了知道毛泽东是一位伟大领袖之外,其他的都不了解。

(3)有三成同学能清楚说出表述“三个代表”的内容,只知道其大概的思想,44%同学知道大概的意思,但不能清楚表述;22%的同学都选择了不清楚或不知道。

了解“三个代表”的情况50%40%30%20%10%0%了解“三个代表”的情况能很清楚说出知道大概意思不是很清楚不知道

篇8:转变就业观念 促进大学生就业

1. 职业期望值偏高

大学生毕业后都想从事工资待遇好, 工作不累的工作, 却不愿意从事那些工资较低、工作量较大的工作。大多数学生还是想到国有企业、机关和事业单位工作, 因为其收入高, 待遇好, 比较稳定。大多毕业生愿意从事企业管理工作, 愿意去科研单位、自主创业和支援西部的人数则不多。在就业期望地域方面, 绝大多数大学生希望去发达地区工作, 认为发展机会比较多, 更容易发挥自己的才能, 实现自己的理想和价值。

2. 心理承受能力较差

部分大学生面对当前社会上的竞争和就业压力, 选择了读研继续深造或是其它方式躲避就业, 虽然读研和继续深造是有志学生提升自我的一个不错选择, 但的确有部分学生是为了逃避社会压力而选择继续求学的。这样的学生大多是觉得自己能力不够, 心理自卑, 不能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 面对用人单位时很容易产生焦虑紧张的心理, 从而影响了择业与就业。

3. 功利化思想严重

大学生在择业时考虑的首要因素是“个人发展机会”、“经济收入”、“工作地点”和“工作的稳定性”, 这表明大学生就业考虑的因素很现实, 而不再关注是否专业对口, 是否符合自己的兴趣等。就业中的现实主义倾向取代了自己的理想, 所有的目标都围绕着金钱和利益转动, 造成了“眼界高、能力低”的现状, 加剧了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困难。[1]

4. 就业依赖心理严重

现在的青少年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父母的过分溺爱导致他们依赖心理比较严重。很多大学生在择业中对一个单位是否适合自己, 往往不是凭自身思考来决断, 而是依靠听取父母师长之意来进行取舍, 表现出较强的依赖心理。在找工作过程中, 不愿付出自己的努力, 而是想通过父母的关系找到满意的工作, 不注重自身综合能力的提高, 存在等、靠、要的思想。

二、影响大学生就业观念的主要因素

1. 家庭环境因素

大学生受其家庭背景、父母职业、生活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以及家长对子女个人发展的强制导向, 使子女从选择专业、学校到择业, 都在家长的指导范围内。目前, 许多学生家长并不了解大学生的就业现状, 而是从其个人经历出发影响着子女的就业观念, 大多数家长对子女的就业期望值较高。

2. 社会环境因素

就业体制、经济文化和社会舆论等因素对大学生择业产生着很大影响。在社会价值多元化的影响下, 大学毕业生十分重视自己的个人兴趣倾向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许多人努力追求去大城市、大企业、热门行业就业;社会劳动保障体系的不完善以及对大学生就业的教育引导、扶持政策、资金落实不到位也影响着毕业生的就业观念。

近年来, 人才市场出现用人单位提高进入门槛, 盲目追求高学历, 专科生能做的事一定要本科生去做, 本科生就可以胜任的岗位偏要研究生, 造成人才浪费, 从而加大了大学生的就业难度。

3. 学校教育与社会需求脱节

新生入学时的专业教育, 专业理论知识的学习、学校开展的一系列实习、实践活动, 都对在校大学生的就业观念的形成产生着积极影响, 因此, 学校教育是引导大学生就业观念趋向理性的关键因素。[2]但目前就业教育上也存在一些弊端。在课程开设方面, 学校往往以某种教材为纲, 过分的形式化和理论化并不能满足学生的实际需求, 缺乏针对性。高校就业指导工作功能单一, 内容狭窄, 就业指导人员缺乏专业性, 难以适应当前就业形势的需要。

4. 个人认知因素

大学生的个人认知是影响大学生就业观念形成的内在因素。大学生已经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自我认知和自我评价能力, 但是由于其心理成熟和认知能力的局限性, 往往不能正视择业过程中的不合理现象, 不能客观地评价自己的优势和不足。由于缺乏工作经验, 就业竞争力的不足, 而且比较理想化, 不切实际地追求超出自身能力范围的就业岗位, 在择业受挫后出现缺乏自信、听之任之等现象。这些都是由于大学生个人认知偏差造成的。[2]161

三、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就业观的对策

1. 优化国家政策环境

政府应充分发挥宏观调控作用, 以积极的政策和措施来引导和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就业观, 应加强就业市场体系的建设, 促进就业市场的成熟, 为大学生就业观念的转变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进一步加快劳动和人事制度改革, 打破地区和行业壁垒, 为大学生就业开拓更大的空间。进一步完善社会服务和保障体系, 使毕业生的就业权益得到保障。进一步加大力度鼓励和支持大学生自主创业。

2. 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认真抓好就业指导教育

在人才培养目标上, 以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创新意识强烈、具有良好自学能力和动手能力的通才为目标, 淡化专业意识, 拓宽专业口径, 注重素质和能力培养。优化课程设置, 加强课程建设。推进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大学要重视推行研究性教学和实践性教学, 拓宽学生的思维, 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思辩能力和实践能力。

高校要高度重视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 改变目前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建设远远不能满足在校大学生需要的现状。首先, 从组织领导、经费保障、教学实施、师资培养、考核奖惩等方面完善就业指导管理体系, 改变就业指导教师素质参差不齐的状况, 提高就业指导人员的专业化水平。其次, 创新高校就业指导课的内容、方式和思路, 将就业指导课贯穿于大学生四年学习生涯全过程, 采取切实的就业指导措施, 明确就业指导目的, 创新就业工作方法, 使专业、课程的设置与调整, 有助于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进而有效提升毕业生的就业率, 提高就业质量, 有利于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可持续发展。[3]

3. 媒体舆论正确引导

要充分发挥媒体舆论的导向作用, 对大学生就业观念要正面引导, 做好宣传, 创造一个良好的就业舆论氛围。正确宣传高等教育大众化条件下所形成的劳动人事制度, 要大力宣传工作分工不同, 样样都光荣, 行行出状元的思想。对大学生进行积极的正面教育, 克服高低贵贱、挑肥拣瘦的思想。[4]积极宣传党和国家关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方针政策以及党和政府对高校毕业生的关心和重视;积极宣传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成功经验等。在社会上营造一种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氛围, 形成有利于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正确舆论导向和良好的社会氛围, 从而引导大学生到基层去, 到国家最需要的地方去, 到能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岗位去, 从点滴做起, 成长成才, 建功立业。

4. 大学生自身的调整和提高

大学生就业大众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因此, 大学生要充分认识到这种趋势, 根据社会的需要, 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理想和价值取向, 调整自己过高的、不切实际的想法, 拓宽就业范围, 树立科学就业观, 实现灵活就业, 要树立“先就业、后择业”, “干一行、爱一行、干好一行”的观念。

大学生从入校开始就应该密切关注就业形势的变化, 要知道社会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 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 调整自己的知识和素质结构;要多方面了解用人单位的需求, 积极参与社会实践, 努力培养良好的素质和综合能力, 同时要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 提高遭受挫折后的心理承受能力。当求职失败时, 也要自信乐观, 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要学会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摆正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 以健康的心态面对就业问题。

摘要:大学生的就业难问题已成为社会和人们非常关注的问题。造成大学生就业难的原因很多, 但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大学生就业观念不端正。本文在分析了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基础上, 提出了以下的对策:即应优化国家政策环境, 认真抓好就业指导, 加强媒体舆论的正确引导, 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

关键词:就业观念,现状,因素,对策

参考文献

[1]赵媛.转变就业观念, 促进普通高校师范生就业[J].改革与开放, 2011 (9) :153.

[2]谭刚, 杨建莺.对大学生就业观念转变的思考[J].科学之友, 2010 (8) :161.

[3]刘国平.大学生就业指导课存在问题与发展创新的思考[J].南方论刊, 2009 (4) :69.

上一篇:桥式起重机操作规程下一篇:内蒙古自治区发展计划委员会、财政厅关于停止征收“供热设施建设改造费”的通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