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复训练中心的实习评语

2024-05-05

康复训练中心的实习评语(通用6篇)

篇1:康复训练中心的实习评语

西安蓝海豚儿童康复训练中心

西安心心特殊儿童发展中心(心心幼儿园)西安儿童智障康复站

西安百合花自闭儿童康复中心

陕西尚爱启智培训中心

西安拉拉手智障人士康复支援中心 西安市雁塔区慧心儿童教育康复中心 西安星星天使阳光家园

西安市阳光明惠家园

西安市莲湖区孤独症儿童康复训练中心西安市莲湖区智慧岛儿童智能培训中心西安市莲湖区天宝自闭症康复院西安慧心儿童教育康复中心

咸阳市七彩虹自闭症康复训练中心咸阳华侨儿童智能培训中心

篇2:康复训练中心的实习评语

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随机抽取乐山职业技术学院2009级三年制护理专业专科层次两个班 (100人) 为实验组, 两个班 (101人) 为对照组。两组护生均已完成专业基础课程 (如护理礼仪与人际沟通、健康评估、基础护理等) 的学习, 正在学习专科护理课程, 如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等课程, 其中内、外科护理均已学完大部分。两组护生在年龄、专业基础课程和前期专业课程的学习成绩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实训安排

护理技能实训课安排在第4学期进行, 周学时为两学时, 共计32学时 (包括考核6学时) , 学分2分。对照组采用常规教学法, 即对临床护理技能所要求的最常见的护理技能进行“示教—练习—回示”的单纯技能训练;实验组采用基于以患者为中心护理工作过程的综合技能训练, 即模拟案例由于身心不适到医院就诊从入院、住院至出院 (包括死亡) 的全过程中, 护士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病情变化) 按护理程序对其进行整体护理, 在设计护理时融入相应的基础护理技能、专科护理技能和人文护理技能等操作。

1.2.2 效果评价

收集护生期末单项技能考核成绩、护生对训练的评价和护生进入临床后医院带教教师对护生的评价等资料。

护生期末技能考核采用抽签的方式进行, 所有护生在无菌技术、铺备用床和生命体征的测量与记录等常用的护理技能项目中抽考一项, 以百分制计算。

护生对训练的评价在实训课程结束时进行问卷调查, 内容包括:有助于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提高学习的兴趣、有利于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有利于锻炼护患沟通和交流的能力、有助于培养团队协作的精神、提高对护士和护理工作的认识、有利于提升对护理岗位的适应能力。每一项目分别有赞成、中立、反对3个选项。发放问卷201份, 回收有效问卷201份。

医院带教教师对护生的评价在护生进入临床实习1个月时进行问卷调查, 为排除不同医院和不同带教教师在评判上人为的差异, 只抽了36名实验组护生和36名对照组护生进行调查。评价内容包括:动手能力较强、学习积极主动、能综合运用知识和技能、有较强的沟通和交流能力、有团队协作精神、能正确认识和对待护理工作, 很快 (3周内) 适应护理岗位。每一项目分别有赞成、中立、反对3个选项。发放问卷72份, 回收有效问卷72份。

1.2.3 统计学处理

将收集到的资料输入计算机, 用SPSS 13.0统计软件处理, 采取统计描述、t检验及χ2检验, 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护生期末单项技能考核成绩比较 (见表1)

2.2 护生对训练的评价

两组护生对各项目赞成情况见表2, 其余均为中立。

2.3 护生进入临床实习1个月时医院带教教师对护生的评价

医院带教教师对护生各项目赞成情况见表3, 只有对两个对照组护生“有较强的沟通和交流能力”项目上持反对意见, 其余均为中立。

3 讨论

3.1 以患者为中心工作过程的综合护理技能训练能提高护生的认同度

表1显示, 实验组与对照组护生期末单项技能考核成绩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从表2可以看出, 实验组护生对技能训练的评价高于对照组 (P<0.01) , 说明护生更容易接受此种技能训练。因为在实习前, 护生缺乏临床工作经历和实践经验, 而单纯的技能训练一方面易使理论与实践脱节, 另一方面使护生感觉知识枯燥乏味, 练习时缺乏兴趣, 只是机械地模仿、简单地重复[4]。以患者为中心工作过程的综合护理技能训练是模拟患者由于身心不适到医院就诊, 从入院、住院至出院 (死亡) 的全过程, 护士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 (病情变化) 按护理程序对其实施整体护理, 在设计的护理中融入了相应的基础护理技能、专科护理技能和人文护理技能等操作, 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使单纯的技能训练变成了综合应用知识、掌握技能和解决实际的问题, 不仅使护生体会到实际问题的复杂性和解决问题方法的多样性, 也让他们感受到护理过程是一个连续动态的过程, 巩固加深了对医学和护理知识的理解和灵活运用的能力。同时引导护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创造性地对实践教学进行体验, 极大地促进了护生学习的主动性[5]。也使护生体会到在解决患者健康问题中团结合作的重要性, 有助于培养其团队协作精神, 正确认识护士和护理工作。

3.2 以患者为中心工作过程的综合护理技能训练能缩短护生适应临床护理角色的时间

从表3可以看出, 实习医院带教教师对护生的评价有3项 (能综合运用知识、技能, 有较强的沟通和交流能力, 可以很快适应护理岗位) 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或P<0.05) 。一方面, 医院认为在临床护理方面, 高职护生不仅应具备实施护理计划的能力, 而且还应具备护理评估、护理诊断、制订护理计划及护理评价的能力, 即独立完整地运用护理程序的能力[6]。而以患者为中心工作过程的综合护理技能训练正是按这种思路来培训的, 因此, 培养出来的学生符合了医院对他们的要求, 能较快地适应临床护理工作。另一方面, 随着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人们对健康有了新的认识和更高要求, 单纯使用熟练的护理操作已不能满足患者的实际需要, 他们希望得到具有人性化的、能更好地维护和促进健康的医疗护理服务[7], 希望护理人员为其传授自我护理技能与预防保健知识[8]。而单项护理操作练习, 使护生一旦面临临床护理对象时往往会束手无策[9]。但以患者为中心工作过程的综合护理技能训练将基础护理技能、专科护理技能和人文护理技能融入到了相应的护理过程中, 强化了护生以患者为中心的服务理念, 使护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即在护理患者时能综合应用所学知识、技能, 与患者进行有效的沟通交流, 实时进行正确的健康指导。因而更容易取得患者的信任, 让患者满意, 从而形成良性循环, 使护生能很快适应临床护理角色。

4 建议

首先, 培训时间的安排以进入临床实习前的2~3周为宜, 这样既能很好地完成系统的实习前培训, 又不至于时间太长影响到临床实践[8], 同时, 集中时间培训, 使培训内容具有连贯性。其次, 要有足够的资源, 包括实训室配套设施资源和教师人力资源, 因为良好的硬件设备和高素质的教师资源是实施成功培训的保障。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2010年“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方案[R].2010-01-26.

[2]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医院实施优质护理服务工作标准 (试行) [S].2010-12-23.

[3]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临床护理实践指南:2011版[R].2011-06-23.

[4]余菊芬.将震灾救护引入《护理学基础》教学的探讨[J].中华护理教育, 2009, 6 (4) :153-154.

[5]袁义厘, 耿贵灵.护理综合性实验教学中模拟临床情境演练的实践[J].中华护理杂志, 2007, 42 (12) :1122-1124.

[6]余凤英, 黄海林, 宋建华, 等.高等护理教育与临床需求适应性调查[J].护理研究, 2005, 19 (9) :1727-1728.

[7]周瑾, 王建华.注重毕业实习前综合培训打好后期临床实践基础[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 2007 (4) :65-66.

[8]赵莉, 龙霖, 李泉清.本科护生实习前的培训需求调查分析[J].护理实践与研究, 2009 (8) :95-98.

篇3:康复训练中心的实习评语

【关键词】 康复训练;脑卒中偏瘫;影响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3.11.240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11-6335-02

脑卒中是一种急性疾病,主要是因为大脑血液输送的血管疾病所导致,该病具有发病突然、病程时间长、治疗效果慢且致残率较高等特点。脑卒中是我国常见心脑血管性疾病之一,该病不仅会对患者自身带来巨大的痛苦,还会对患者家庭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此外,该病的并发症也相对较严重。通常脑卒中患者预后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后遗症,其中最常见的有肢体运动功能障碍,出现后遗症的病人通常会在预后生活质量上以及病人心理方面等受到影响,因此对于脑卒中患者实行康复训练非常关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中选取100例脑卒中偏瘫患者,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患者50例,采用系统的康复训练方式对患者进行运动训练;对照组患者50例,采用常规的训练方式对患者进行训练。观察两组患者的运动能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分。100例患者中,男性65例,女性35例,年龄46-81岁,平均56岁,病程均为三个月。

1.2 方法

1.2.1 观察组 患者运用康复训练的方式进行治疗,实施步骤为:

1.2.1.1 主动运动 患者健侧手带动患侧手采用循序渐进的方式开展训练,实行手臂的静力性训练以及离心训练[1]。

1.2.1.2 按摩康复 按摩的顺序应由近心端朝远心端进行,先轻后重,循序渐进。按摩频率为每天两次,每次持续十五分钟。

1.2.1.3 被动运动 使患者实行仰卧位,一侧下肢膝屈曲,按摩师应先固定住患者一侧肩关节,另一侧的手移至患者骨盆部位,使患者的肩部与骨盆呈现相反方向,旋转并停留几秒钟。

1.2.2 对照组 患者采用传统的治疗方式对患者进行治疗,具体的操作方式为:采用桥式运动以及跪位等方式方式训练患者的运动功能[2]。

1.3 统计学处理 根据所选取的100例脑卒中后遗症病人的恢复情况,对比所选取的患者采取不同的康复训练方式后运动功能与生活能力改善等情况,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所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处理,采用X2和t值进行检验,对比所得到的结果,具有差异性,则统计学有意义(P<0.05)。

2 结 果

观察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运动能力与生活能力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对照组患者经过治疗后,运动能力与生活能力未得到明显的改善,两组患者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脑卒中是我国常见心脑血管性疾病之一,该病不仅會对患者自身带来巨大的痛苦,还会对患者家庭造成严重的经济负担,对于脑卒中患者实行康复训练非常关键。康复训练主要是运用了物理治疗、以及运动治疗的形式对脑卒中偏瘫患者进行治疗。其通过调节患者反射对运动的影响来避免痉挛,肢体的摆放对于偏瘫患者来说非常关键。正确的摆放方式能够促进患者进行体位控制,能够有效地避免痉挛的出现。相关调查证明,患者出现脑卒中后三个月内属于恢复脑功能的最佳时间,所以康复训练应当提早开始[3]。通常情况下,只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且神经系统的症状也基本稳定后的两天内就可开展。脑卒中后在病灶中心的四周存在可存活的神经细胞,被称为半暗带。初始康复主要是对半暗区进行训练,可通过改善脑血流量充分的缓解患者短期内可存活的脑细胞[4]。脑卒中偏瘫早期实质上是软瘫状态,在此阶段开展康复治疗,使用健康的肢体帮助瘫痪的肢体运动不仅仅能够促进患者的肌力,还能够防止挛缩,帮助患者增强治愈的信心。在日常工作中,一些患者由于没有接受系统的康复治疗,主要是由于一些神经科的医护人员均为抢救患者生命为主要目标,忽视了偏瘫的康复治疗[5]。还有一些基层医院没有设置康复科,专业的康复人员较少,不能有效地对患者进行治疗,导致患者错过了最佳锻炼时间,导致运动能力以及生活能力受到影响。文中提及的康复动作不会受到环境的限制,且简单易学,有利于脑卒中患者恢复健康。在临床训练过程中,应按照患者的病情来制定康复计划,使患者早日恢复健康。综上所述,脑卒中偏瘫患者运动能力的改变属于中枢神经系统重新适应的过程,康复训练能够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提升患者的生活能力,能够在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 黎坚,林铁琴,纪志华.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髋关节置换术后步行能力的影响[J].现代预防医学,2011,11(12):15-18.

[2] 沐榕,李菁.针刺配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早期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9,01(02):06-08.

[3] 焦春莲,鲁秀平,王翠霞.脑梗死偏瘫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家庭康复训练[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09,03(02):06-08.

[4] 霍春暖,马延爱,张雅静.急性脑卒中偏瘫患者肩手综合征的早期康复护理方法探讨[A].全国内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全国心脏内、外科护理学术交流暨专题讲座会议论文汇编[C].2009,20(26):30-33.

篇4:康复训练对偏瘫康复的作用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76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 男39例, 女37例, 年龄28~72岁, 平均年龄 (46.56±5.33) 岁, 患者均经MRI、CT等诊断, 并符合1995年第四届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各类脑血管疾病诊断要点》中关于脑梗死的诊断标准, 患者均为首次发病, 发病至就诊时间在3周内, 生命体征平稳, 降压药下血压维持在150/90 mm Hg。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 各为38例, 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及病情等比较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可进行比较。

1.2 排除标准

①听力障碍、严重认知障碍、精神症状、理解障碍患者;②伴随影响步行能力的骨关节疾病及神经肌肉疾病, 伴随严重心肌病及其他器质性心脏病患者;③近期出现频繁心绞痛或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

1.3 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早期康复过程中采用正规康复训练, 对于软瘫期患者, 采用神经肌肉促进技术的兴奋性手法提高肌张力, 采用Bobath传统康复训练:主要包括躯干肌控制训练、被动活动关节、膝关节控制训练、髋关节控制训练、坐位平衡、踝背屈诱发训练、步态训练及站位平衡等, 每周3次, 30分/次, 患者连续接受10周治疗。Lokomat训练:训练前测量患者腿部长度, 对机器人装置及绑带尺寸进行调节, 之后采用瑞士Hocoma公司瑞士苏黎世Balgrist大学附属医院脊髓损伤中心开发的Lokomat系统5.0, 对减重进行调节, 初始减量为患者体质量3/5;患者系数常规情况下控制在0.2~0.7;再次引导力设置≤30%, 从而对患者步态模式进行调整, 最后步速一般控制在1.5~1.7 km/h, 根据患者康复情况逐步减少跑步台速度及减重重量, 30分/次, 每周3次, 连续治疗5周为1个疗程, 患者持续治疗2个疗程, 在患者康复训练中由专门治疗师协助完成。参考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干预, 按照常规康复情况对患者进行训练。

1.4 观察指标

对患者最舒适步长、步宽、步频、步速等进行计算, 在计算相连的3.8 m×0.6 m的压力感应垫上以其最舒适步速连续行走3次, 从而对患者每天活动时实际步行功能变化进行反应。采用爱丁堡-斯堪的纳维亚量表对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进行计算, 分值为0~45分, 其中轻度神经功能缺损:0~15分;中度神经功能缺损:16~30分;重度神经功能缺损:31~45分。分别观察对患者用Brunstrom分期及FCA综合功能进行评定。

1.5 统计学分析

本次研究所有患者的临床资料均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均数加减标准差表示 (±s) , 计数资料采用t检验, 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 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 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两组患者下肢Brunstrom分期、MWS均有明显改善, 观察组改善程度明显大于参考组, 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体见表1。

2.2观察组患者治疗后FCA综合功能评分为 (9.32±3.01) 分, 相较康复训练前 (3.29±2.14) 分, 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参考组患者治疗后FCA综合功能评分为 (6.35±4.22) 分, 相较康复训练前 (3.25±2.62) 分, 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康复训练后两组患者FCA综合功能评分存在显著差异, 数据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2.3观察组患者经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 (6.35±3.28) 分, 相较治疗前 (29.63±6.54) 分, 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参考组患者经治疗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 (16.11±4.39) 分, 相较治疗前 (28.41±5.96) 分, 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3 讨论

脑卒中患者脑部功能受损严重, 同时多伴随运动功能降低或丧失, 因此神经元及肌肉出现继发性改变[1], 即使患者存活, 亦多伴随偏瘫等症状, 患者行动受限, 生活质量明显下降, 因此探讨更为有效的治疗方式有着重要的作用。临床研究显示, 大脑高级中枢可塑性极强, 部分脑细胞受损后, 其临近部位脑细胞经适当刺激后可代偿受损部位脑细胞的功能, 从而实现功能重组, 加强皮质功能间的协调[2]。而康复训练通过神经肌肉促通技术等各种方法, 能够调动利用各种反射, 对偏瘫肢体产生刺激, 对异常增高的肌张力产生抑制, 从而提高受累侧肢体协调控制能力[3,4], 调动机体潜力, 实现皮质功能重建, 最终促进患肢运动能力的恢复, 最大程度的促进患者康复。本次研究中, 两组患者Brunstrom分期、MWS、FCA综合功能评分均有明显改善 (P<0.05) , 给予观察组患者早期康复训练, 患者下肢Brunstrom分期、MWS、FCA综合功能评分改善情况均明显大于参考组 (P<0.05) , 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比较参考组有显著差异 (P<0.05) , 有统计学意义, 由此可知, 早期康复训练在偏瘫患者的康复中能够促进患者肢体功能改善,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效果显著[5]。

摘要:目的 探讨康复训练对偏瘫康复中的临床应用及其效果。方法 选取我院自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76例脑卒中后偏瘫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参考组, 各为38例, 观察组患者早期接受康复训练, 参考组患者仅接受常规临床护理, 6个月后比较两组患者Brunstrom分期、10 m最大步行速度 (MWS) 、FCA综合功能评分等。结果 两组患者Brunstrom分期均有明显改善 (P<0.05) , 观察组患者Brunstrom分期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参考组 (P<0.05) ;6个月后观察组患者MWS及FCA综合功能评分均明显大于参考组 (P<0.05) ;观察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小于参考组 (P<0.05) 。结论 在偏瘫患者康复早期采用康复训练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肢体功能, 促进患者康复, 提高患者行走功能, 效果显著。

关键词:康复训练,偏瘫康复,Brunstrom分期,MWS,FCA综合功能评分

参考文献

[1]张丽霞, 孟殿怀, 沈光宇, 等.康复训练及针灸对偏瘫早期患者下肢运动功能恢复的作用[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0, 25 (12) :1179-1181.

[2]赵雅宁, 郝正讳, 李建民, 等.下肢康复机器人训练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偏瘫患者步行能力的影响[J].实用医学杂志, 2013, 29 (5) :748-750.

[3]潘化平, 冯慧, 李亚娟, 等.疏经通督推拿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偏瘫肢体运动能力的影响[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1, 31 (11) :1474-1479.

[4]庞翔, 赵丽繁.康复训练在偏瘫康复中的意义[J].实用医技杂志 (半月刊) , 2006, 13 (24) :4379.

篇5:康复训练中心的实习评语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1年3-10月100例COPD缓解期的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 对照组50例, 男23例, 女27例, 年龄42~74岁, 平均 (62.5±6.4) 岁, 治疗组50例, 男35例, 女15例, 年龄43~75岁, 平均 (63.4±7.6) 岁, 所有病例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学组制定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诊治指南》的诊断标准, 经过治疗后, 病情进入缓解期。两组患者的一般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一般内科治疗, 治疗组增加呼吸训练和康复训练。呼吸训练: (1) 缩唇呼气法:用鼻吸气, 嘴唇像吹口哨状呼气, 使气体通过口腔均匀缓缓的逸出, 一般吸气时间为2S, 呼气时间逐渐延长或保持到10S以上。 (2) 缩唇一腹式呼吸法:把一手放在上腹部, 一手置于前胸部, 吸气时尽力挺腹, 嘱患者采取较慢、较深的呼吸经鼻吸气、升高腹部达最大隆起, 缩唇缓慢呼气并用手加压腹部。 (3) 深呼吸法:患者集中注意力, 上身肌群放松缓慢吸一大口气然后摒气, 摒气时间慢慢延长, 然后缓慢呼出。康复训练: (1) 步行训练。慢速为60~80步/min, 中速80~100步/min, 快速100~120步/min, 可配合扩胸运动, 以患者的承受力选择合适的步行速度。 (2) 全身体操: (1) 平静呼吸; (2) 立位吸气, 前倾位呼气; (3) 单举上臂吸气, 双手压腹呼气; (4) 平举上肢吸气, 双臂下垂呼气; (5) 平伸上肢吸气, 双手压腹呼气; (6) 抱头吸气, 转体呼气; (7) 立位上肢上举吸气, 蹲位呼气; (8) 腹式缩唇; (9) 平静呼吸。每天两次。

1.3 疗效观察

(1) 肺功能指标:治疗前后分别检测1秒内的FEV、FVC、IC的值, 3次肺功能检查的时间应该相同。每项检测2次, 2次数值相差<5%, 取最好值[3]。 (2) 生活质量评估:采用上海医科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蔡映云教授所制定的生存质量评分表, 分别于治疗前后用问卷方式进行评定[4]。问卷共分4类35项, 每项分设1-4分, 评分越高, 生活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采用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肺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情况比较, 如表1。

注:与治疗前比较, at=2.12-2.42, P<0.05;bt=4.27, P<0.0, 1

2.2 两组训练前后6min步行距离变化比较

经过治疗, 对照组由原来的 (320±26) m变为 (376±25m, 治疗组由原来的 (326±28) m变为 (456±24) m, 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注:两组比较, P<0.01。

3 讨论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常见病, 目前, 此病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 医治也比较复杂, 没有医治此病的特效药, 主要是以改善患者的肺功能, 使患者呼吸通畅, 能够行动方便为主。因此病会导致患者行动障碍, 所以患者常常会感到焦虑、沮丧, 对生活失去信心, 医务人员在治疗时一定要注意与患者交流沟通的方式方法, 宣讲COPD的发生、发展, 让患者对此病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愿意配合治疗, 重拾战胜病魔的信心, 在COPD缓解期有针对性的进行呼吸训练和康复训练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本文通过研究, 汇总各项数据如下。两组治疗前后, 肺功能和生活质量总评分均有显著改善, 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经过治疗,

对照组由原来的 (320±26) m变为 (376±25) m, 治疗组由原来的 (326±28) m变为 (456±24) m, 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可见, 呼吸训练联合康复训练能够显著改善COPD缓解期患者的肺功能, 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摘要:目的 分析呼吸训练联合康复训练对COPD缓解期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3-10月100例COPD患者, 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50例, 对照组采用一般治疗, 治疗组增加呼吸训练和康复训练, 对比治疗前后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等指标。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 肺功能和生活质量总评分均有显著改善, 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经过治疗, 对照组由原来6 min步行 (320±26) m变为 (376±25) m, 治疗组6 min步行 (326±28) m变为 (456±24) m, 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呼吸训练联合康复训练能够显著缓解COPD缓解期患者的呼吸不适, 促进患者尽早的恢复健康。

关键词:呼吸训练,康复训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缓解期患者

参考文献

[1]蔡映云, 梁永杰, 汪仲贤, 等.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肺功能和生存质量的研究[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0, 12 (6) :241-242.

[2]孙建新, 尹梅祥, 邵红, 等.呼吸肌训练改善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期患者肺功能及生活质量[J].中国临床康复, 2010, 7 (27) :3698-3699.

[3]Zheng J, Zhong N.Normative values of pulmonary function testing inChinese adults[J].Chin Med J, 2009, 1l5 (1) :50-54.

篇6:康复训练中心的实习评语

康复训练中需要患者与家属共同参与,通过接触患肢,给予患者技巧性指导,使其体验刺激,逐渐输入触觉—运动系统,使患者肢体保持正常模式的运动,疗效明显,康复治疗越早,疗效越好,因此主张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即可开始康复治疗。

1 具体康复训练内容

1.1 主动活动

尽量让患者做主动运动,肌肉的收缩为减轻水肿提供了很好的泵的作用。可让患者在患肢上举位做一些手指的抓握活动,如抓握木棒、拧毛巾等。

1.2 被动活动

被动活动的动作应轻柔,以免引起疼痛或加剧疼痛。可让患者健肢带动患肢做上举运动,也可在无痛范围内做前臂旋前旋后,腕关节的背屈、伸活动等,以保持患肢的关节正常活动范围。注意预防肩手综合征的发生,可减轻患者的痛苦和经济负担。坐轮椅时,应确保患肢不垂于轮椅一侧,可将手置于轮椅扶手上或轮椅桌板上;应尽量避免在患手输液,避免过度牵拉手关节及意外的损伤。这样做不但可预防肩手综合征的发生,即使在发生后也可防止病情加重,减轻残疾,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1.3 保持良姿位

所谓良姿位即抗痉挛的良好体位,患者除进行康复治疗训练外,其余时间均应保持偏瘫肢体的良姿位。平卧位和患侧卧位时,应使肘关节伸展,腕关节背屈;健侧卧位时肩关节屈曲约90°,肘关节伸展,手握一毛巾卷,保持腕关节的背屈。良姿位可改善静脉回流,减轻手部的肿胀。

1.4 床上训练

为站立和步行打基础。如翻身、起坐、坐平衡三级训练,髋、膝、肩、踝等关节抗痉挛训练以及双或单腿搭桥训练,然后坐立位转换到立位三级平衡训练,重点是重心向患侧移位的训练。

1.5 步行训练

当患侧负重良好后,进行迈步训练及基本步行训练和实用步行训练,纠正患肢膝关节不屈曲而使小腿外摆拖地动作:双上肢扶床边或周围固定物,双摆放与肩同宽,下肢膝关节屈曲做下蹲和起立练习,继而膝关节交替屈曲,髋关节交替斜上顶做脚尖不离地的踏步练习。本着助力运动到抗阻运动的训练程序,促进患侧肌力恢复,力争达到躯干四肢肌力平衡和对称。上肢练习也是从被动—助动—主动—负重的顺序进行,手指由粗大功能到精细功能,尽量使生活走向自理。

1.6 日常生活能力 (ADL) 训练

根据ADL的不同采用不同的自护方法,一般采取“替代护理”的方法来照料患者,即患者在被动状态下,接受护理人员喂饭、漱口、更衣、移动等生活护理,而自我护理是通过耐心地引导、鼓励、帮助和训练患者,使患者主动参与ADL训练。脑卒中患者会有肢体功能障碍,不同程度影响到ADL,采用自我护理可使患者达到部分或全部自理,以利于回归社会,适应新生活。

1.7 语言的康复训练

首先教会患者及家属运用数字和简单的字重复训练。采用口形法向患者示范口形,让其仔细观察每一个音的口形变化,纠正错误口形进行正确发音等训练。从简单数字、句子说起,再循序渐进地加深复杂的语句,鼓励其经常与家属进行语言交流,为患者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让患者完成单一的课题,增强患者的信心,逐步提高患者的语言表达能力。

2 讨论

康复训练能改善患者的运动功能和ADL,部分改善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及平衡功能,其机制可能是运动训练可以加速脑侧支循环的建立,促进病灶周围组织或健侧脑细胞重组和代偿,并改善神经系统的兴奋性和反应性。

有研究表明,康复训练可促进侧支循环或神经轴突联系的建立。大脑皮层缺血损伤区域经过康复训练后兴奋性增加,从而增加了脑的适应性改变和自身恢复的敏感性,为康复治疗提供了理论依据。国内外学者对卒中的早期康复进行了大量的临床研究,并已证明早期康复治疗的有效性。

脑梗死患者因高级中枢神经系统受损,产生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而导致患者的独立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下降,要提高生活质量,就必须获得最大限度的ADL。因此,ADL是否提高是衡量康复治疗疗效的最直接指标。全面、有计划的康复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其目的在于配合治疗挽救可逆转的细胞以及促进代偿,减少并发症和促进功能重建。利用患者健肢功能及患肢残存功能,对患者肢体及语言进行反复训练,使患者最大限度地获得部分生活自理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国外已将康复训练作为一门专业,非常重视,综合医院内均配备有专门的康复训练师。我国在目前的条件下,很多涉及到训练的任务仍由护理人员担任,但大多数护理人员未经专门的康复学专业培训,只是参照一般书籍和工作常规进行,效果常不理想。因而,建议采取引进康复专业人才和多途径、多方式培训护理人员,使之成为康复专科护士,以缓解康复人员缺乏和康复训练欠系统、欠规范的问题,使脑梗死患者获得更科学的康复训练,促使其尽可能地康复。

关键词:脑梗死,康复训练

参考文献

上一篇:医院宗旨下一篇:西郊小学2014-2015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