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闭症的康复训练方法

2024-05-20

自闭症的康复训练方法(通用8篇)

篇1:自闭症的康复训练方法

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中精细动作训练的常用方法

精细动作是指手和手指的动作,包括大把抓、对指捏和一些简单的技巧。自闭症儿童由于脑部发育迟缓或大脑损伤,精细动作发展不良,手部力量、协调性及灵巧度都不足,手眼协调能力较差,影响他们生活能力的发展。精细动作训练可以丰富他们对事物属性的感知和认知,从而提高思维水平。我们要在自闭症儿童的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创造条件让他们进行精细动作训练,掌握抓、握、拍、打、叩、敲、击打、挖、写、画等动作,培养手的灵活性、准确性、提高手眼协调能力,为思维能力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根据孤独症儿童发育的实际情况和自闭症儿童的特点,郑州市康达能力训练中心资深康复指导师把孤独症儿童的精细动作训练分为如下几部分内容:

一、对2、3岁以内的孤独症幼儿的早期精细动作训练

1.将物体投入容器训练

教自闭症儿童把小物体准确地投入容器,所使用的小物体和窗口最好是金属制品,既不容易破碎,又会发出声响。这种金属敲击时发出的悦耳的声响会激发他们的兴趣,自闭症幼儿会不厌其烦地继续干下去。使用的物体要根据孤独症幼儿投放的情况更换,由大变小。如由原来的罐头盒内投放小锁,小汽车等改为向小瓶子、小碗内投放葡萄干、大米等。父母也可同他们一起做“套圈”游戏,谁套得准就鼓励谁。在投的过程中既训练了手指活动的灵活性,又锻炼了手眼的协调性。

2.穿珠子训练

教孤独症儿童用铁丝或较粗的包皮电线做穿珠子、扣子等的游戏。自闭症康复指导师或父母要交给他们穿的方法,由模仿自闭症康复师做、自闭症家长帮助做、到自己拿起扣子、珠子和线孤独症儿童自己做。可锻炼自闭症幼儿双手协调、手眼协调的灵活性。

3.翻揭训练

孤独症康复指导师或自闭症父母和孤独症幼儿一起看画册或像册等,鼓励自闭症幼儿自己用手去翻揭。看画册上的人和物这不是最终目的,其目的在于在翻揭中锻炼孤独症幼儿的手指力和腕力。因此,不管孤独症幼儿看不看图画情节,只要孤独症患者能一个劲地翻下去就行,哪怕是一次翻揭好几页也不要紧,随着手指灵活性的加强,渐渐会做到由厚到薄一页页地翻了。

4.撕扯搓揉训练

如拿一些用过的纸、过时的书、画等让自闭症儿童去撕扯,要鼓励孤独症儿童大胆地去撕,并且撕得越碎越好,因为撕得越碎对孤独症幼儿手指技巧的要求就越高,说明他们两手的拇指、食指之间的对捏力越强。父母还可拿一些较硬的纸或碎布料让自闭症幼儿去搓揉或搓卷,这既可锻炼他们手指的灵活性,又可锻炼自闭症幼儿的腕力。父母在洗衣服时也可让婴幼儿在一边学着用手去搓洗,这同样能起到训练他们手指技巧的作用。

5.挟物训练

孤独症父母或自闭症治疗师在一个盒子里放上一些小的物体如豆粒、石子、花生米等,让自闭症幼儿用镊子或筷子挟出放到地上,挟完后再重新把地上的挟回到盒子中去,如此反复。在此过程中被挟出的物体也应由大变小、由少变多。同时在这个时间父母要尽量训练自闭症幼儿使用筷子自己挟出饭菜的能力。

6.拧旋训练

如拿一些螺丝让自闭症幼儿拧紧或放松,或者拿一些用过的瓶子让他们拧紧或旋开瓶盖。

7.拨算盘训练

拿一算盘,让孤独症幼儿用手把算珠拨上拨下,既要一个个地拨,又可同时拨动几个或一排、几排。既可用一只手去拨,又可用两手同时在算盘上拨动。拨动时,算盘珠碰撞时会发出“叭叭”的声音,使他们乐意用手去拨,效果也很好。

8.插孔训练

用一较长的有一定厚度的木条,在上面钻上一些在小不同的孔(大的能插上筷子,小的能插上吸管)。开始让婴幼儿先用筷子、蘸笔管等向大孔中插,继而练习能把吸管插到小孔中去。

9.揉面训练

准备一些面粉、水和盆子,和婴幼儿一起在盆中把水和面粉掺合成粘土状。面揉好后,可以里面加一些红色添加剂,指导他们用手做成各种形状的物体如小狗、小人等。

二、对4、5岁及大龄自闭症儿童早期精细动作训练

1.折纸训练

这是锻炼智力障碍儿童手的技巧、手灵活性的很好的办法之一。

在刚练习折纸时,孤独症儿童由于手指的软弱无力,手指不听使,动作不灵活,对此教师不要着急,慢慢地教他们一步一步去折。最好是教师折一步,然后再让幼儿模仿折,每次只教一个步骤。当他们每一步都学会,教师可从头至尾把几个步骤连起来折成一件成品。折纸的难易程度要根据幼儿智力残疾的程度以及每个幼儿所完成的情况而定。

2.画线练习

教幼儿画线的方式多种多样,不拘一格。刚开始幼儿往往不会握笔,自闭症康复治疗师或自闭症父母首先要教会他们正确的拿笔姿势。在此基础上,鼓励幼儿用笔在纸上随便乱画,只要能画上道道就行,克服其害怕写、画的心理,进一步教幼儿画点、线(水平线、垂直线、斜线等)。当幼儿具备了控制手指动作的能力后,再教他们学画图形。方法有以下几种:

(1)在已画好的直线上用与原直线不同颜色的笔去描,如原先是用蓝色笔画的,让孤独症幼儿用红色笔在上面描。

(2)让自闭症幼儿用不同于原颜色的笔在已画好的虚线(垂直线、水平线)上描。

(3)自闭症康复治疗师或自闭症父母用疏密不同的点画一些自闭症孩子日常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物体形状,如桃子、苹果、茄子、香蕉等,然后让幼儿用不同于原颜色的笔去连点成物体。

(4)画两条平行线,让孤独症孩子在已画好的限定线内画水平线或垂直线。两条限定线的距离可由窄到宽。

(5)让自闭症患者听命令与孤独症康复治疗师或孤独症父母交替画线。如教师画一竖线或横线,让幼儿挨着画一条竖线或横线;教师画一竖线,让幼儿画一条水平线,或教师画一条水平线让幼儿画一条竖线;教师还可以与幼儿双方交叉画线,如教师画一横线,让幼儿画交叉的斜线等。这样画线更带有游戏性,趣味性,幼儿也更愿意与成人合作去画。

3.画圆形和弧形训练

做法如下:

(1)孤独症康复指导师画一个圆,让孤独症儿童用不同于原颜色的笔在已画好的圆上描。

(2)自闭症康复治疗师用虚线画圆,让幼儿沿虚线画。

(3)教师用点画圆,让幼儿连点成圆。

(4)让幼儿与教师交替画圆。如教师先画一个圆,然后让幼儿也画上一个圆;教师画一个大(小)圆,让幼儿画一个小(大)圆或者教师画一个大圆,让幼儿在大圆内画小圆,抑或教师画一个小圆,让幼儿在小圆外画大圆,用大圆去套小圆。

当儿童学会画圆后,再教他画弧线。弧线有大有小,初教时可把弧线画得大小点,幼儿容易辨认,也容易画,以后慢慢画短、画小。一边教幼儿画弧线,一边用形象的语言加以描述,比如说:“这条像小桥,小桥弯弯,跨河两边。”这样容易调动智力障碍儿童画的积极性。方法如同画圆。

4.学画图形训练

当孤独症幼儿学会了画点、线、圆和弧形以后,即有了一定的绘画基础后,要不失时机地教会他们学画图形。一开始所画图形不要太难,要尽量简单,如画太阳、月亮、饼干、牙刷、茶杯、钢笔、小刀等。以后根据孤独症幼儿所画情况适当加大图形的难度,如教画小动物、人、房子、桌子、凳子等。

在教幼儿学画图形时要尽可能地画一些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或用到的物体。如水果中的苹果、桃、梨、香蕉、西瓜等;蔬菜中的西红柿、黄瓜、茄子、辣椒、南瓜等;家具中的桌子、凳子、椅子、床等;动物中的狗、猫、鸡、鸭、鹅等;衣服中的褂子、裤子、鞋子、帽子、袜子、围巾等;炊具中的盆子、碗、勺子、汤匙、筷子、锅、刀等及其他的一些诸如茶杯、茶壶、茶碗、茶盘等等。这样,智力障碍儿童在画时就容易与其已有的心理表象产生共鸣,所以他们容易去想,乐意去做,并且画起来也形象逼真。同时,这也更进一步强加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培养对生活的热爱。

5.学写汉字练习

汉字的笔画复杂,其空间配置和结构也很不一致,因此,汉字笔画和结构的不同就为锻炼智力障碍儿童手指的技巧提供了不同的内容。每个汉字都是由一定的横、竖、点、撇、捺组成,正如前所述,写“一”画“1”这本身就是训练手指技巧的很重要内容。同时,由于汉字结构、搭配的不同,要求幼儿地写字时运用手指技巧的能力不同,汉字结构复杂的,要求控制手指的精确性更高。

在教孤独症患者写汉字时,最初可让他们去描红,但描红的模子

一开始不可太小,应从大到小、循序渐进。汉字的难易程度、笔划多少也要视幼儿完成的情况而定,也应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当他们有了一定的写字基础、经验后,进一步指导幼儿把字写到方格即田字格中去。开始教师可自行设计田字格,其规格也是由大到小,最后达到田字格本中的标准。

教师所教汉字最好是幼儿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的简单物体的名称,如“米”、“瓜”等并配之以适当的物体的图片或实物,充分给以“标记”。另外还可学写100以内的阿拉伯数字和大写“一、二、三、四、„„十”以及自己的名字等。对于一些较难写的汉字可采取分步教学法进行。

6.剪纸训练

教智力障碍儿童用剪刀剪纸也是训练手的技巧、功能的很好方法。使用剪刀重点是拇指和食指的用力配合,而拇指、食指在整个手指抓、握、拿的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因此使用剪刀的意义重大。同时,使用剪刀剪纸也是很好的视、动协调的过程,它需要眼与手指动作密切配合,才能剪出所需要的样子来。

在训练孤独症儿童剪纸前,最好先拿一些用塑料做成的玩具剪刀做合、开练习,即先学会使用剪刀的姿式和手指用力的大小等。在此基础上,用秃头(圆头)、刃较厚但能剪纸的剪刀来剪。为安全起见,切不可用过于尖利的剪刀。具体的剪纸方法如下:

(1)拿一厚薄适中的纸让幼儿用剪刀随心所欲,无拘无束地去剪,只要能把纸剪开或剪下来就行。

(2)在纸上画一横线或斜线,让幼儿沿线把纸剪开。这种剪法难度较前加大,幼儿的手指不太听使,剪时往往偏离画线。对此教师或父母不要指责他们,要耐心地教并鼓励他大胆去剪。

(3)老师或父母在纸上画一弧形或圆形,让幼儿沿线剪开。刚开始时,弧形或圆形不要太小,以后慢慢由大变小,循序渐进。

(4)在纸上画一些简单的图形如勺子、筷子及其他一些小动物的大体轮廓图形或者在废旧画报上找一些简单图形让幼儿剪下来。

7.拼图形练习

用较硬的纸或纸板,在上面用铅笔或钢笔画人或各种小动物的简单图形,然后分几个大的部分沿线剪开。拿这些被剪开、打乱了的图形让幼儿用双手去拼,以此来锻炼幼儿手指的活动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

除上述具体方法外,教师或家长还可指导智力障碍儿童(单手或双手)弹琴(脚踏风琴、钢琴、电子琴)等,也能起到很好地锻炼智力障碍儿童手指灵活性的作用。

篇2:自闭症的康复训练方法

对于孤独症患儿来讲,只有早发现、早干预、进行行为矫治,才能帮他们缩短与正常社会的差距,让他们早日融入社会。孤独症没有特效药物治疗。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可以改善孤独症的预后,因此孤独症治疗一般认为是年龄越小、效果越好。

1、早发现,早治疗。治疗年龄越早,改善程度越明显;

2、促进家庭参与,让父母也成为治疗的合作者或参与者;

3、坚持以非药物治疗为主,药物治疗为辅;

4、治疗方案应个体化、结构化和系统化;

5、治疗、训练的同时要注意患儿的躯体健康,预防其他疾病;

6、坚持训练,持之以恒。

自闭症康复训练的最佳时间为2-6岁,目前还没有一种药物能治疗,只能通过ABA训练方法来解决,从训练的第一天起就要坚持,如果有效果就不坚持训练,会退化到原始状态或加重病情,本套教材是家长学习训练的实用教程,启航星工作室祝孩子早日康复。

ABA应用行为分析法

ABA应用行为分析法训练的含义

一种以分解目标、强化和辅助为原则,以回合式操作教学法作为具体操作法,以教师或儿童家长所组成的干预小组对孤独症儿童进行干预训练的形式。强调将每一项要教的技能分成小的步骤,然后一步步地反复练习,使用提示帮助孩子做出正确的反应,并给与适当及时的奖励与惩罚。

ABA应用行为分析法教学的一些操作方法

孩子必须先学会每项技能的第一步,才可以开始学第二步。我们可以把技能分成很小的步骤,这叫“分解目标”。比如,要教孩子学习洗手就有好几个步骤:打开水龙头,搓手,擦肥皂,再搓手,关水,把手擦干„„。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使用“辅助”和“强化”来促使孩子正确反应,完成要求。ABA把每项技能分成很小的步骤练习,就是为了使孩子在学习中更容易得到成功,尽量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减少挫折感。

可以看出,ABA的分解式操作教学(DTT)与传统的经典的教学方法不一样。它是由指令、反应和结果三个环节构成的。经典的教学方法是给孩子提供(看或讲)很多的信息内容,孩子在教授过程中只需被动地“听”,无需明确地作出反应。ABA教法就不一样,只给孩子很少的“信息”(比如两张动物的卡片和一个指令:“把牛给我”),对孩子的要求十分明确,孩子对此也十分清楚。因此,应该说ABA不是那种被动、消极的学习方式,而是一种积极的学习方法。每次“操作”时孩子必须作出反应。这种方式很适于对孤独症儿童的训练,因为我们的孩子不可能象正常儿童那样,只需被动听老师上课就能学会新的技能。

为了促使孩子对指令作出(正确)的反应,必须使用辅助(这包括手把手练习、语言提示、手势和操作示范等提示)帮助。传统的教育过程往往不包括象ABA这样的提示形式。教一个非孤独症儿童时,他可能通过观察来学习,比如问他“今天是星期几”?他不会回答,或者回答不正确时,可以再询问另一个孩子。如果别的孩子回答正确,那么正常孩子下次也就可以回答出来了。但是我们的儿童就不一样了,所以必须给他们以提示,给他们多次的机会自己作出反应,再多次得到强化。通过反复的练习,可以逐渐减少对孩子的提示,一直到无需再给提示,他也能正确作出反应。

强化也是很重要的。ABA强调任何一种行为变化都和它自身的结果有关联。如果一个孩子叫了“妈妈”,妈妈马上高兴地对他笑、并拥抱他,孩子可能因此会更多地叫妈妈。妈妈对孩子的态度强化了孩子的行为。开始对孤独症孩子训练时,往往能够使用的只是初级强化物,它包括食物、饮料等,在使用初级强化方式(给以食物、饮料)时,也要使用表扬等,逐渐可以引导孩子接受次级强化手段,如表扬、赞赏,拥抱等。无论如何,都不能忽视强化的作用。教孩子较难的技能项目时,就要使用最好的强化物(孩子最想要的)。强化的目的是让孩子更愿意配合,更喜欢训练。你在使用赞赏时,除了说“很好”、“真棒”以外,也应该明确地表明你所强化、表扬的是什么行为。比如,在孩子进行对名词的理解的训练时,指令是“把火车给我”,孩子果真把火车拿给你了,结果(强化)可以这样说:“真好,把火车给了老师”(具体说明了什么样的动作反应“真好”)。

篇3:自闭症康复训练教学设计

【训练内容】本节课是自闭症康复训练综合课, 包括五方面的内容, ①社会行为的训练;②数理概念——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组成;③语言沟通——了解特征四季、填词、说句;④逻辑训练——事物关系与空间方位;⑤精细动作——小肌肉。【内容分析】1.社会行为训练是针对自闭症学生人际关系障碍的训练, 因为自闭症学生缺乏学习认识自己与他人的关系以及基本的社交能力。2.语言沟通训练是针对自闭症学生语言和沟通障碍的强化训练, 因为自闭症学生常常表现为鹦鹉学舌式的仿说、答非所问、不会主动提问, 不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需求。3.数理概念训练是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学会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20以内数的组成。4.逻辑训练是通过观察, 认识事物之间相互的关联, 由表象的感性认识, 培养理解能力。5.精细训练:加强双手小肌肉的训练。【学情分析】自闭症是一种严重的身心发展性障碍病症, 其主要症状表现为社会交往障碍、语言沟通障碍、刻板重复行为;自闭症儿童的教育与训练的目标是发展社会性, 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促进语言能力, 矫治不良行为。本节课就是针对自闭症学生个体特征的一对一训练课, 受训者是本校一年级一名高功能自闭症学生, 该生通过在校两年的康复训练有一定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能听从老师的指令, 学习时有参与互动的能力。通过训练自主性、主动性语言明显增多, 但在社会交往中不能正确使用人称代词, 与他人沟通时语言表达不流畅, 词汇量贫乏, 用词不恰当。在一对一的训练中能接受普通小学的一年级的教学内容。【训练思路】ABA应用行为分析法是以分解课题、强化和辅助为原则, 以回合式操作教学对自闭症学生进行一对一的训练干预;结构化训练是增进自闭症学生对环境、教育和训练内容的理解和服从, 从而增强学生的基本能力和改善学生沟通的欲望和技巧。其目的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和强项, 弥补和避开其弱处。根据自闭症训练理念和要求, 本节课的教学是通过对新知识的分解细化, 逐步让学生掌握;应用结构化训练中的视觉安排、程序时间表, 使学生通过清晰的视觉组织, 明确本节课要做什么、现在要做什么、接下来会做什么, 使自闭症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循序渐进地掌握教学内容。【训练目标】1.知识与技能: (1) 社会行为——使自闭症学生认识自我、认识身边的人; (2) 语言沟通——通过情景训练使自闭症学生能用较完整的语句表达; (3) 数理概念——使学生能正确的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 知道这些数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掌握20以内数的顺序和大小;培养自闭症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 (1) 社会行为——通过情景训练使学生正确地认识自己和上课的老师; (2) 语言沟通——通过训练能和老师做一问一答的对话; (3) 数理概念——通过动手操作、结合生活经验使自闭症学生掌握数的组成。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社会行为——使学生能和老师有目光接触和交流的意识; (2) 语言沟通——培养学生自主性、主动性的语言能力; (3) 数理概念——使学生能正确的数出数量在11~20之间的物体个数。4.补偿缺陷与能力开发: (1) 社会行为——社会交往能力的训练; (2) 语言沟通——语言表达能力的训练; (3) 数理概念——思维推理能力的训练。【教学重、难点】重点:听从指令完成训练内容, 11~20各数的认识以及组成、情景对话、语言沟通。难点:使学生具有主动交往的意识、有自主性语言的交流;知道11~20各数的组成。解决措施:直观教学, 从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 提出问题, 让学生探索学习方法,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训练准备】程序时间表、宁绪音乐、强化物、课件、训练辅助用具。【训练过程】1.训练准备。确定强化物 (播放宁绪@脑波音乐) 、出示《程序时间表》。设计意图:通过聆听“@脑波音乐”使学生稳定情绪、大脑清醒, 能专心地投入到训练中;选择学生自己喜欢的物品作为强化物;根据结构化教学《程序时间表》的视觉提示预知上课的内容, 使学生知道自己要做的事情, 以提高学生学习训练的主动性。2.开始训练。 (1) 社会行为。①认识自我、认识身边的人——你是谁?我是谁?②目光接触、对活动中的“看着我”有反应。设计意图:社会交往能力训练, 自闭症儿童对人称代词“你、我”运用混淆, 常常会“鹦鹉学舌”;与他人没有目光对视与交流, 偶尔的目光接触也纯粹是工具性与机械性的。通过训练培养自闭症儿童社会化行为。 (2) 数理概念——11~20各数的认识。①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出示情境图1——马路和人行道从熟悉的生活情境出发, 提出问题, 让学生探索方法,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解决问题。设计意图:创设情景, 激发学习兴趣, 调动情感, 为学习新知识打基础。②操作观察、探索新知。出示生活情景图2——放学后, 热闹的马路, 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建构新知识。数一数, 马路上共有几个人?有几辆汽车?道路的两旁有几棵树?a.数小棒, 感知满十;b.摆小棒, 学习数的组成;c.看直尺, 感知数的顺序、大小;设计意图:提供积极的思考和操作实践的数学活动情景。③有趣练习, 巩固新知。a.比一比, 摆一摆——用小棒摆下面的数:12、16、17、20;b.连一连, 猜一猜—— (出示练习十四的第2题的点子图) 要求:从1到20。按顺序把点子连起来;c.找一找生活中的数。设计意图:合作学习, 了解学生。小结:十几就是由一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 (3) 逻辑训练。出示训练器材《逻辑狗》, 通过对画面观察与联想, 认识事物关系和空间方位。①小朋友在什么时候? (春、夏、秋、冬) ②小朋友在什么地方? (游乐场、餐厅、浴室) 设计意图:培养观察、联想能力, 根据画面上的景色、物品以及小朋友的衣着, 判断、认识季节与公共场所。 (4) 语言沟通 (根据逻辑训练的内容) 。①四季的特征。②填词、说句。设计意图:培养自闭症儿童语言表达能力, 填上恰当的词语, 说一句完整的话。 (5) 精细动作。涂色——在规定的范围内涂色, 要求均匀、不出界。设计意图:加强双手小肌肉的训练, 培养学生专心、细致做事的习惯。3.训练结束。 (1) 播放音乐, 放松学生情绪; (2) 与《程序时间表》对照, 总结课堂训练内容;将学生选择的强化物奖给学生; (3) 布置课后训练内容。【教学反思】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内心深处, 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 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 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设计整个教学过程时, 尝试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主动探究——解决问题”为基本模式展开的。本节课采用普通教育与特殊教育相结合的训练模式, 用普校教材对自闭症学生认知能力的训练, 以培养其理解能力、思维能力、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主要目标;用自闭症训练的ABA应用行为分析法、结构化训练法强化训练自闭症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语言沟通与交流能力。本节课的成功之处:上课时创设生动有趣的活动情境, 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 使学生体验学习训练的快乐, 所以整堂课接受训练的自闭症学生情绪稳定, 能听从指令完成训练内容。在社会行为和语言沟通方面效果较理想, 参与互动的意识较强, 能做简短的一问一答的对话;在数理概念方面由于自闭症学生接收知识的方式及接受知识信息局限性, 所以在今后训练中更应注重自闭症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 “以生为本”因人施教, 并逐步引导自闭症学生思维正常化, 学习生活正常化。■342011.05总第221期

篇4:浅谈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康复训练

关键词:自闭症;语言障碍;康复训练

一、自闭症儿童语言障碍类型

1.言语障碍

言语障碍是指失语或者单音重复发音的障碍类型。

2.句法障碍

句法障碍是指有一定的发音能力,但是无法将简单词汇组织成语言的儿童,或者是不会使用人称代词,没有语言主动性的儿童。如,对自己想要的东西不能完整表达,只会说物品的名字或者“我要”。

3.语言环境障碍

语言环境障碍是指一些自闭症儿童可以进行简单基础的语言表达,但是在交际过程中无法做到流畅地讲述自己所要表达的事情,并且有明显的语言重复等障碍。

二、发音问题和矫治

1.发音问题的表现

自闭症儿童的患病程度不同,有些儿童可以模仿口型,面部肌肉僵硬却发不出声音;有些儿童可以轻声发出一些单音或者简单的几个词。自闭症儿童有几种发音现象:说话时通常声音很小,但是尖叫的时候却很高亢;说话时前几个字声音大,后面越来越小;或者声音暗哑等。这些现象说明自闭症儿童的言语呼吸不正常,可能与其发音器官功能不足有关。

2.发音问题的矫治

言语呼吸与一般呼吸的最大区别就是前者吸气深,深吸浅呼来带动声带的震动,使发出的声音较为平缓。自闭症儿童在呼吸时,胸腔起伏很小,说明他们的呼吸器官不够强大。可以通过跑、跳或者吹气球等方式训练呼吸。有些儿童很难听从口令来完成动作,可以将平躺的儿童膝盖轻輕推到胸前,通过压迫胸口来加深胸腔呼吸。在吃饭喝水的时候也可以通过节奏慢慢训练口部和舌头的肌肉。

3.语言康复训练应注意的问题

首先,要顺应自闭症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学习的最大动力就是兴趣,因此,在训练过程中首先要了解自闭症儿童的兴趣,针对其兴趣进行康复训练的设计。其次,要创造机会让自闭症儿童发言。教学质量最好的验证就是实践,多创造发言的机会。再次,让自闭症儿童感受到关注,在说话时要与其目光对视。最后,在教学游戏时要一边游戏一边示范,言传身教。

自闭症儿童的语言康复训练需要教师耐心引导,要认真了解儿童的兴趣和需要,根据其不同的认知水平进行训练。将其他能够沟通并引导的各个方面结合在一起,综合性地进行训练,才能使训练效果更加显著。

篇5:自闭症儿童康复训练计划

自闭症儿童通常具有以下特征:

1、表现出对周围的事物没有兴趣,不与人交往宁愿一个人玩;

2、缺乏正常的情感反应,封闭在自我的世界里;

3、刻板行为,表现为某些反复性动作或强迫行为。

而且,孤独症儿童发病较早,绝大多数还伴有不同程度的智力问题,从而引发一定的语言障碍或运动障碍。鉴于这些情况,针对孤独症的康复训练应该以教育和行为矫正为主,康复训练的内容是多方面的,最重要的是训练他们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一些必要的社会技能。康复训练计划:

1、帮助儿童创造语言环境,尽量多与儿童讲话,同时纠正错误发音;

2、训练儿童遵循良好的作息规律(包括吃饭睡觉排便等),让儿童知道什么时候该做什么;

3、教会孩子自己吃饭,自己穿衣等基本的自理能力;(同时要鼓励他们学会自己解决面对的问题,如饿的时候自己要求吃饭等,并通过反复强化达到训练目的)

4、教他们一些基本的生活常识,如进学校向老师敬礼,过马路看红绿灯等。

5、逐步帮助儿童克服其已有的不良习惯;(如在训练儿童摆脱刻板行为的时候,儿童出现暴躁、发脾气的情况,此时对这些不良的倾向应尽早纠正,比如对耍赖发脾气不予理睬,仍然要求其按时吃饭睡觉,而不是听之任之。一开始可能儿童反应会非常强烈,但经过反复的强化训练,应该可以克服其某些不良习惯。)

6、如儿童存在明显的运动障碍,可适当安排体育活动项目,如拍球、跳绳、沿直线行走等,训练儿童的运动平衡能力;

7、精细动作的训练,如串珠、拼图等,培养儿童肢体控制能力,也可以达到培养儿童的注意力集中的效果。

篇6:自闭症的康复训练方法

自闭症是一种严重的广泛性身心发育障碍性疾病,近些年来随着自闭症患者的不断增多而受到了广泛的社会关注,许多研究者也开始进行自闭症及相关现象的研究。[1]国外学者从遗传、环境、社会、家庭等多个维度对自闭症的发病原因进行研究,以期找到科学有效的预防方法。[2]

国内对于自闭症儿童的研究多表现在诊断、治疗与教育训练上,很少有专门研究这类儿童所面临的教养方式问题,特别是对自闭症儿童主要教养者为核心的教养行为方面的深入探讨。但从理论上讲,家庭教养方式在干预自闭症的发生方面有着重大影响,但是它们之间有什么样关系、怎样的家庭教养方式才是科学有效的呢?本文主要从父母的教养方式对自闭症儿童的影响出发,揭示家庭教养方式与自闭症儿童症状发展和训练效果的关系,从而发现有益于治疗自闭症儿童的家庭教养方式,进一步帮助相关的自闭症儿童康复机构、教育工作者及患儿家长深化对自闭症儿童的认识,并为自闭症儿童的发展提供更好的帮助。

二、研究方法

1.研究对象

本研究是以自闭症儿童的主要教养者为研究对象。主要指在自闭症儿童生活的家庭中,承担了大多数教养任务的成员。研究中承担大多数教养任务的是自闭症儿童的母亲。本研究在兰州的2个自闭症康复机构随机抽取了14名访谈对象进行深度访谈,并对其录音进行了文字转录,以此作为重要的分析材料。

(1)预访谈对象。

本研究的目的是了解自闭症儿童家庭教养的特点及有效的教养方式。为了熟悉访谈的整个过程,研究者通过有目的取样方式,选取3名自闭症儿童家长作为预访谈对象,并将其录音进行文字转录。

在本研究所有访谈对象的编号中,B代表访谈对象的儿子患有自闭症,G代表访谈对象的女儿患有自闭症;M表示访谈对象是患儿的母亲,F表示访谈对象是患儿的父亲,T表示访谈对象为自闭症儿童的老师。

(2)正式访谈对象。

在以上预访谈所获得经验的基础上,研究者又选取了11名正式访谈对象,并将这11名访谈对象的录音进行了文字转录,作为质性分析的研究材料。[3]以下表格(表2和表3)说明这14名受访者自闭症子女的基本信息情况和受访者本人的基本情况。正式访谈对象的的基本情况如表3所示。

2.研究工具

采用半结构式问卷进行深度访谈,半结构式问卷由指导教师与研究者共同编制,并由多位老师提出修改意见后反复修改。定稿经三名特殊教育、心理学老师的独立评价,评分一致性信度达到0.92,且均认为该问卷能调查出家庭教养方式对自闭症儿童症状的影响,以及家庭教养方式对提升训练效果的作用方面,都具有较好的效度。

(1)基本信息表。

研究者根据掌握的信息,自编访谈对象的基本信息表,了解访谈对象的基本信息情况,包括其年龄、教育、职业和家庭等方面的情况,并将这些信息汇总在预访谈和正式访谈对象的基本信息表中。

(2)访谈提纲。

我们主要设计了四个方面的问题,并通过这四个方面来探讨自闭症儿童的现状。访谈提纲共包括23个项目,主要包括四个方面的内容:

一是母亲怀孕期间的情绪状态对孩子的影响;二是父母(主要指母亲)与孩子的互动情况;三是夫妻关系对自闭症儿童的影响;四是父母对自闭症儿童的态度。

3.研究过程

(1)预访谈。

在正式访谈之前,研究者选择三名自闭症儿童的主要教养者(均为患儿母亲)进行了预访谈。利用预访谈对初步编制的访谈提纲进行修改,确定最终的访谈提纲。

(2)访谈前的准备。

第一,确定访谈时间和地点。访谈的时间以访谈对象方便的时间为主,地点在安静的房间或安静的室外。

第二,访谈设备的准备。与访谈对象进行沟通确认其是否同意录音并签订访谈协议。访谈过程需要全程录音,因此研究者在访谈前需要准备好录音设备。

(3)访谈过程的控制。

访谈开始:在正式访谈开始前,访谈者利用6分钟左右的时间进行自我介绍,并简要说明访谈的目的、做出保密承诺,与访谈对象建立良好的关系。

访谈过程:由访谈者一人承担。访谈过程如平常对话,根据访谈提纲灵活设计提问,可进行必要的追问或将问题具体化。

访谈结束:访谈者对受访者表示感谢,并尽快完成访谈资料的整理。

三、转录及资料的分析方法。

将全部访谈对象的访谈录音撰写成文本文字,承担撰写任务的为访谈者本人。具体的撰写方法是对访谈录音逐句反复播放,并逐字记录。确定的14名访谈对象的录音时间最长的为85分钟,最短的为22分钟,共计632分钟,平均每位46.6分钟。文本共34.091万字,见表4.研究者将对14名正式访谈对象的文本材料进行两次独立的分析,通过主题分析法对自闭症儿童家庭教养特点进行整理归纳和结果讨论,并对每一个问题都进行了分析总结。[4]

1.自闭症儿童家庭教养过程中的特点及内容通过对自闭症儿童主要教养者访谈文本的分析,研究者得出了三个主要教养者对教养过程描述的共同主题,分别为母亲的身心状态、主要养育人与孩子的互动、夫妻关系情况及父母的态度。下面就这四个共同主题,结合具体的描述过程以及对自闭症家长和教育者的启示等方面进行讨论。

(1)自闭症儿童母亲孕期的身心状态。

研究中发现,42.9%的人是没有计划要这个孩子的。(如:没有计划,就是无意中怀上他了,我们就打算要他了。

-MB1;顺其自然生的,第一胎嘛,有了之后就生了。

-MB7)35.7%的人在怀孕期间出现过重大的生活事件,从而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而50%的人在孩子出生后遇到过重大的不良或不好的生活事件,因而产生情绪问题。(如怀孕期间生过几次气,其中有一次很严重,当时就担心会对孩子有影响。……期间有过出血事件,而且还考了研究生,这两件事对我的情绪影响很大。

-MB9,以及MB10谈到的:我的情绪那时候是很暴躁的,动不动就发火情绪不稳定,有时候就特别生气,生完气之后就肚子疼。过度焦虑、抑郁啊这些都有。)这说明母亲的身心状态对儿童的成长发育可能存在影响,但两者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还需要深入研究。但为了孩子的健康,母亲在怀孕期间应尽量保持良好的身心状态。

(2)主要养育人与孩子的互动情况对自闭症儿童的影响。

第一,主要养育人的情况。

通过研究发现,有85.7%的儿童由母亲抚养,14.3%的儿童由爷爷奶奶或非亲生父母抚养,如(问:孩子在3岁前的主要养育人是谁呢?答:是我,一直是我带的!-MB1)除FB8以外的其他13位主要养育人均为母亲。可见自闭症儿童的主要教养人是母亲,她们为其花费的时间、精力及承担的责任更多,而父亲则承担较少。

第二,主要养育人对孩子情绪的关注及安抚方式。

从研究中发现,在儿童的教养过程中有71.4%的家长在诊断、治疗前会关注孩子的情绪并采取一定的方式吸引孩子的注意。而在诊断、治疗后所有被访者都会十分关注孩子的情绪状态。如(肯定会有的,会跟他玩,会逗他-MB2)MB1、MG5、MB7、FB8、MB9、MB11、MB13、MB14中的家长也是如此。而28.5%的家长在诊断治疗前并没有关注到这一方面的问题。(如MB6所说:以前我们是不知道的,现在在这儿治疗的时候才知道要逗他的)在诊断治疗前,当孩子发脾气或哭闹时,有85.7%的家长会采取一定的方式来安慰或哄孩子高兴。(我会说:“走,妈妈抱。”然后抱着哄他,他一抱起来就不哭了。……我就马上去,我的孩子嘛!我给他给个玩具啊,吃的啊。比如我要干什么事的时候就给他吃的,跟他说:“你先玩一会儿,妈妈一会儿就来了。”

-MB1;有时候就是抱啊!给个玩具转移他的注意力就可以,有时候就严厉点儿。

-MB2;不爱哭闹,哭闹的时候我就哄一哄那个玩具给他玩-MG5;就抱一抱,拿他喜欢的玩具给他玩-MB7)但也有一部分的家长采取不理睬或打骂的方式来制止孩子的这种行为(如MB12谈到:我就不理他该干什么干什么,然后他自己就好了。)或采用严厉斥责的方式(不,原来生气的时候就打他的。

-MB13)在诊断治疗后被访者家长都表示会听从专家及老师的话,耐心地了解孩子为什么发脾气,采用不同的方式来安慰孩子。多数家长认为寻找原因或采用不同的强化或鼓励的方式来安慰孩子的效果是很不错的,孩子的情绪会慢慢稳定下来。忽视有一定的作用但并不显着,斥责在短时间内可以明显使孩子安静下来,但在之后的一段时间,孩子的情绪状态不是很好。

第三,主要养育人对孩子的鼓励、限制和惩罚。

在诊断、治疗前有85.7%的家长知道用鼓励和表扬的方式可以督促孩子学习训练,但不会实际操作。但在诊断治疗后,多数家长能够运用不同的方法来促进孩子训练,并能够根据教养经验及时调整训练方案来帮助孩子取得更大的进步。(如MB1所谈:我就是鼓励他啊,会说:“我家琪琪真棒,去给妈妈再拿一个!”;嗯!马上鼓励他,他走过来的时候我就会说:“我的孩子真棒”,会亲一下他。

-MB12;就是语言夸奖吧!

-MB2;这个各种情况都有,比如说有时候我注意到了,我当时就会夸奖他,没注意到的话可能就错过了。

-MB4)而MB3、MB5、MB11、MB14的家长在诊断治疗之后也是多采用语言鼓励这一形式。他们认为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孩子进一步学习的动力(如MB7:比方说让他写一个字他要是把特别难的一个字会写了以后我就赶紧让他把头转过来亲一下,他就很高兴,然后下次做的更好,等着我夸他。)可见鼓励和表扬能更好地帮助孩子稳定情绪并提高训练效果。

在诊断治疗前,绝大多数家长表示不会无缘无故地打孩子,只有在他们认为情况比较严重的时候才会采取这一方式。(如:不会,我不会打他的。

像他爸爸生气让我打孩子我就觉得孩子特别冤枉。

因为这跟小孩无关嘛!

-MB1;我会打他的,他如果做了不该做的事情我就会揍他。比如说我叫他他不来啊,本来该做对的题他没有做对的时候就会收拾他,平常不会无缘无故地打他的。

-MB12;就是在反复说他不听的时候。

-MG5;就是在他反复闹情绪的时候。

-MB6;打个比方就是我家小孩爱玩水他要是玩水了,我看见一盆水被他弄脏了我就去打他。

-MB7)在诊断治疗之后所有被访者家长都表示他们采用的体罚减少了,更多的是尝试着了解孩子为什么犯错,为什么不听家长的指令等问题,从中确实发现了一些以前没有发现的问题,并且学习到了一些好的教养方法。但所有的家长都表示不会放弃采用打孩子这一教养方式,但在治疗之后懂得根据严重程度来决定是否采用这种惩罚方式。但就惩罚所取得的效果而言,家长们一致认为惩罚的作用并不大,孩子还会接二连三地犯同样的错误,并且有时候还会引起孩子情绪上的爆发反而造成不好的结果。这说明家长在诊断治疗后所学习到的一些教养经验,如:多鼓励、多表扬;少责罚;多方法,对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第四,主要养育人在养育方式上的一致性程度。

从研究中发现,在诊断治疗前有85.7%的夫妻在养育方式上存在差异,这种差异不但会造成夫妻之间的隔阂还会给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带来阻碍。并且有71.4%的家长(尤其是母亲)不愿意谈论有关夫妻关系的话题,多采用模糊的方式来描述,可见自闭症儿童的家庭在教养方式的应用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尤其是夫妻间的观念差异比较突出。

-MB6;问:那您和您的爱人在对待孩子的方式和方法上一样吗?如果不一样,你们是如何解决这个不一样的?答:他爸爸比较温和,我比较严厉。问:那你们不一样的时候怎么办了?答:听我的。问:那有没有因为不一样而发生冲突的?答:

有,就商量着来吧,有时候跟他爸吵一架,完了之后就又好了。

-MB12;问:如果不一样,你们是如何解决这个不一样的?答:吵架。问:那您和您爱人关系怎么样?答:不亲密.-MG5;问:那您和您的爱人在对待孩子的方式和方法上一样吗?答:

不一样。问:如果不一样,你们是如何解决这个不一样的?答:因为他平时在外面上班平时都是我带小孩,平时他都接触不上小孩早上走的早晚上来的迟的!

-MB7)MB4、MB9、MB10、还有MB14的夫妻之间也存在着教养方式上的差异,以及随之而来的夫妻关系问题。但在诊断治疗后,经过专家及教师的指导,多数家长会尝试着统一意见并在教养方式上达成一致,这样会使由于父母想法不一致而导致孩子中断训练的时间和次数都明显减少。可见父母教养方式的一致、家庭和谐可直接影响自闭症儿童康复治疗的进程和效果。

(3)夫妻关系状况对自闭症儿童的影响。

研究中发现,14位主要养育人都在夫妻关系方面存在着问题,并且其中夫妻关系存在严重问题的家庭一度影响到了孩子的治疗。

71.4%的人认为夫妻之间不亲密,(如,问:您和您丈夫之间的关系如何?答:非常差,基本到了要离婚的程度,他父亲是一个不负责任的男人。

-MB4)多数家长不愿谈及夫妻关系这一话题。(如,问:那您和您爱人关 系 怎 么 样 ? 答 : 还 行 吧!这 个 我 不 想 多谈.-MB2;问:那您和您爱人关系怎么样?答:

还行吧!

-MB6)由于夫妻关系不和谐的原因导致了MB4中的小孩耽误了进入机构治疗的时间且好几次中断过治疗,给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治疗带来十分消极的影响。在14位主要教养者当中,有2位离婚,一位丈夫离家出走。受访者指出他们夫妻矛盾多半是由于孩子引起的,如果孩子健康可能不会出现这么多问题,而又是这些夫妻矛盾导致自闭症孩子的主要抚养者(多为母亲)承担着巨大的生理、心理及经济压力,使得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治疗艰难而漫长。

(4)父母的态度对自闭症儿童的影响。

研究发现,父母对自闭症儿童的态度在确诊前后有着很大的差别。

71.4%的人在这之前不知道自闭症这一病症。(如,问:您什么时候发现孩子有自闭倾向的?答:那时候就是4岁多吧,他就是不理不睬,感觉就是着魔了一样,叫的时候也不理,拍一巴掌也不理,他玩他的你做你的。我那时候就发现不对劲,想的会是轻一点的病,因为以前他是有反应的。问:那你怎么办了呢?答:我就带他去检查了,医生说是我家孩子的智力再没有提升过让我们去锻炼,也没说是自闭症,我们也不懂这个病。我们给他做了全身检查医生说好着呢,没有发现什么就让我们去训练去交流!

-MB1)就如受访者一样,在开始阶段家长虽然注意到了这种异常情况,但往往都倾向于忽视或认为没什么大不了的,并且对自闭症的相关了解也很少不能及时地给予孩子帮助。(如MB13在发现孩子不说话时曾这样认为:我们当时没有太注意这些,就觉得以后慢慢说话就好了,不是有些孩子4、5岁才说话么,我就没怎么担心。)而MB12在察觉到孩子与正常人不一样的时候,想到赶紧去医院检查一下这样是有利于及时发现问题的。(2岁5个月,他当时就是一开始好着呢,突然有那么几个月我给他教着唱儿歌他不理,还有做动作他也不跟着我做,也不模仿不说话了,还开始乱跑,乱打人了,然后我们就带他去看了。

-MB2)可以从上述教养人的经验中了解到,对自闭症常识的了解以及掌握一定的自闭症儿童的症状表现,对于家长早期鉴别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研究中发现,只有一位认为自己的不快与孩子没有关系,而其他13位都认为自己生活中的不快有一部分原因是由孩子引起的。(如,问:您觉得自己的不快是由于什么原因引起的?答:孩子!

问:那您会不会怪孩子?答:会有点,我感觉就是因为他,有时候看见他就会很生气,但是我态度什么的是不会变的,因为他是我生的呀!

-MB1;又如MB2所说:有部分原因是孩子引起的,但小孩给我的比较少,大多数是外面带来的,现在压力也比较大嘛。等小孩查出病以后就觉得看见他就会烦,在没发现以前小孩对我来说就没什么烦恼的,发现以后就觉得这是最大的事了。)由此可见,自闭症儿童的主要教养者都承担着巨大的心理压力。

因此,对待孩子的态度也会存在一定的变化。而良好的、积极的、鼓励的态度将有助于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取得成效。

四、启发与建议。

根据上述对现状的描述我们不难发现,自闭症儿童主要养育人与孩子的互动情况、夫妻关系状况以及父母对自闭症儿童的态度这三个方面对自闭症儿童的康复训练都有影响。在诊断治疗前后,主要教养人的教养方式不同,则康复治疗的效果也会不同,而家长们在诊断后从专家、教师中汲取的经验以及自己探索的一些科学的、恰当的教养方式也确实取得了比之前更好的效果。

也正是因为家庭教养方式与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治疗效果有着密切的联系,所以我们更应该在对自闭症儿童进行康复训练时多学习科学的、有效的教养方式,摒弃那些错误的、不恰当的教养方式。自闭症儿童的主要养育人应多搜集相关资料,多听取专家及老师的意见;多与孩子互动交流,多鼓励和表扬;夫妻之间应多探讨和交流,并对儿童的教养方式达成一致;养育人更应持有积极乐观、不断努力尝试的态度来对待孩子。这些都将对自闭症儿童症状的改善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篇7:自闭症儿童的康复方法

感觉统合治疗是由美国Ayres创立,起初主要运用于儿童多动症和儿童学习障碍的治疗,目前也广泛运用于PDD儿童的治疗,该疗法主要运用滑板、秋千、平衡木等游戏设施对儿童进行训练,有报道称对于减少孤独症儿童的多动行为、增加语言等有一定疗效。此外类似于感觉统合的疗法还包括音乐治疗、捏脊治疗、挤压疗法、拥抱治疗、触摸治疗。

2.关系发展干预。

是美国新近出现的一种训练课程,该课程以“分享”感觉和体验为核心,强调训练儿童对他人感觉、情感、体验的认识,据初步报道取得了很好的治疗效果,值得关注。

3. 听觉统合训练。

AIT也是属于感觉统合治疗的一种,该训练方法是基于孤独症儿童的部分行为障碍可能与过度敏感或异常的听觉有关。AIT由法国耳鼻喉科医生布拉德医生建立,目前在世界各国都有使用。国内有厂家改进了该技术,采用无线数码技术,更加适合

4.结构化训练。

篇8:自闭症的康复训练方法

自闭症患儿的各种认知障碍中, 以心理能力缺乏及执行功能缺陷为主对自闭症儿童的发展成长影响最大。Baron-Cohne等提出的心理理论观点认为, 自闭症患者社会能力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在于“心理理论”的缺失, 即患者缺少准确体察和推断他人心理状态的能力, 因而无法做出符合社会规范的行为反应。

有实验证明自闭症儿童在理解欺骗情绪方面是有困难的[1]。执行功能 (Executive Function) 是指在实现某一特定目标时, 个体所使用的灵活而优化的认知和神经机制[2]。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 他们缺乏这些能力, 无法做到未雨绸缪、随机应变。

譬如, 自闭症儿童可以学会骑脚踏车, 但是要求其骑脚踏车去超市买生鲜水果却格外困难, 因为买东西牵扯到对各种不可预测事件的随机应变能力, 以及选择合适应对策略的反应能力, 这一切对于自闭症儿童来说非常的困难。为了有效地教导自闭症儿童各种社会生存技巧, 克服自闭症儿童的人际交往方面的障碍, 运用社会故事法不失为正确的方向。

二、社会故事教学在自闭症患儿康复训练中的运用

社会故事法最适合高功能自闭症患儿, 最适切的教学主题为自闭症儿童的社会交往技能。台湾学者陈淑萍运用社会故事法帮助高功能自闭症幼儿获得打招呼、寻求协助、购物等能力, 取得了一定的成效[3]。当然该方法还可用于提高自闭症儿童的生活自理技巧, 如洗手、洗衣服、吃饭、购物等。在郭梦之社会故事提升自闭症幼儿生活技能的个案研究中用干预的三种行为分别是用手拿菜吃行为、不适当同伴互动、不适当用勺行为[4]。

另外, 还可运用其减少自闭症儿童减少发脾气行为、改变常有的不恰当的刻板行为。Scattone, Wi lczy nski, 等采用多基线设计对3名在7到15岁之间的自闭症儿童实施, 结果三人的目标行为出现率都有所下降, 第一个被试的敲椅子行为发生率从50%下降到17%, 第二个被试的不合适注视行为从58%下降到26%, 第三个孩子的大声叫喊从16%下降到5.1%[5]。

当然, 社会故事法不仅仅限于高功能自闭症患儿, 只要将所有要教授的技巧简单化并配上插图, 便可用于中、低功能的自闭症患儿。

三、社会故事法的编写要点

社会故事是由简短的句子组成的一篇文章, 其具体内容取决于干预程序所选定的目标行为。社会故事法分为基本句型与完整句型。格雷提出社会故事的内容应该包括描述句、观点句、指导句以及肯定句这四种基本句型;完整句型除包含基本句型之外还需要加上控制句和合作句这两种句型。

社会故事中最重要的元素是四个基本句型和句型出现的比例, 以及如何写出每个句子。每种句型都有其特定的角色, 了解句型及其扮演的角色以及彼此之间的关系才能写出对自闭症儿童有效的社会故事。

这些句型在一篇社会故事中不一定要同时出现, 但是对基本句型的使用有一定的要求。格雷建议撰写社会故事时要多用描述性句子, 包括描述句、观点句、肯定句与合作句;少用指导性句子, 包括引导句或控制句, 以免形成太浓的说教味道。描述性句子与指导性的句子的比例至少为2∶1, 一般以5∶1为宜。

参考文献

[1]Lindsay Scott.The use of facial cues during emotion recognition by children with autism spectrum disorder[D].Wayne:William Paterson University of New Jersey, 2012.

[2]杨娟, 周世杰.自闭症儿童执行功能的研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2006 (02) :142—155.

[3]郭梦之, 等.社会故事教学提升自闭症幼儿社交能力的个案研究[J].幼儿教育, 2011 (33) :47—52.

[4]郭梦之.社会故事提升自闭症幼儿生活技能的个案研究——以进餐活动为例[D].金华:浙江师范大学, 2012.

上一篇:中铁班培养协议下一篇:新天第小区申请使用维修资金的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