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二康复训练课

2024-05-20

培智二康复训练课(共10篇)

篇1:培智二康复训练课

康复训练课

(一)动动手指头(上)

(精细动作的训练)

教学内容:

幼儿手指游戏《手指变变变》。

教学目标:

1、通过游戏的形式,让学生动手活动手指;

2、检测学生精细动作和手指分工的情况;

3、对学生注意力和理解能力的训练。

教学重点:

1、学生能理解并执行老师的指令;

2、学生能感知到自己手指活动的意图;

3、学生能够手口结合的完成小动物的变化过程。

教学难点:

1、学生能感知到自己手指活动的意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几个好朋友,他们就是我们的小手指,我们的小手指啊,可以变出很多很多的魔术,看看老师是怎么变的?你们要仔细看清楚哦。

(二)组织活动,探索新知

师:

1、老师伸出左手和右手的一根手指头,双手在胸前转动,变呀变呀变呀一会就变成了毛毛虫,并在课件上出示毛毛虫简笔画图片,让学生更直观、形象的理解手指变得像毛毛虫。

2、看了老师表演之后,让学生跟着老师学,模仿老师的动作,手指不灵活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予协助。然后选同学上来做示范。

3、你们真棒,全都会了,那现在我们伸出左手和右手的两个手指头,双手在胸前转动,变呀变呀变呀一会就变成了小白兔,并在课件上出示小白兔的简笔画,让学生更容易理解。(让学生跟着老师变,动动手指头。)

4、老师伸出左手和右手的三根手指头,双手在胸前转动,变呀变呀变呀变成了小花猫,并在课件上出示小花猫的简笔画,突出小花猫的三根胡须。(让学生跟着老师变,动动手指头。)

(三)巩固练习,深化认识

1、要求学生一边念一边变魔术,手口结合。

2、让学生独立完成这个变魔术的小游戏,表现好的可以上台示范,带领大家一起。

教学后记:

这节课从变魔术入手,引起学生的兴趣,在变出小动物的同时加入了简笔画图片,让学生更容易理解小手所变出的动物。在整节课对学生的课堂纪律和注意力的把握还不够,班上学生各有差异,对手指不灵活的学生要更多的协助。

篇2:培智二康复训练课

滑板游戏

执教:钱璐

年级:二年级

学科:康复训练

时间:2012.10.30

教学目标:

学生俯卧滑板,通过滑行中取物、投掷物体,使其前庭配合身体操作,帮助塑造学生的本体感及身体形象,促进手眼协调能力的发展,刺激学生视觉关注,提高有意注意。

教学重点:掌握爬行、滑行的动作要领。

教学难点:学生俯卧滑板,在滑行中取物、投掷物体。课前准备:滑梯、滑板、布娃娃、海洋球、塑料桶、雪碧瓶等。适用对象:多动、注意力不集中儿童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一)集合、整队

(二)师生问好

师:同学们好!生:老师您好!

(三)宣布本节课的主要训练内容

师:这节课,我们主要的训练器材是滑板,钱老师给你们安排了2个任务:

1、在滑板爬行中把地面上的小球捡入盆中;

2、在滑板滑行中捡起前方的猴宝宝并扔进小盆中。同学们,你们有信心完成这两个任务吗?

邗江区启智学校“幸福课堂”校内竞赛课

生:有。

(四)准备活动:《健康歌》

师:真勇敢!在训练之前,我们要认真做一做准备活动,活动活动我们的手脚。小耳朵认真听呦!

(师播放音乐,师生随音乐做音乐律动)

二、训练活动:

(一)滑板爬行

师:同学们做得真棒!下面就开始我们今天的训练。每个人去拿一个滑板。

1、老师示范动作

师:为了让你们两只手变得更协调,取物更容易,开始我们先爬一爬。首先看钱老师示范。

师:身体趴在滑板上,肚子紧贴滑板,双脚绷直,双手用力撑地向前爬行。(来回爬行)

2、老师指导学生动作(1)一名学生尝试

师:你们看清楚了吗?有谁想试一试?

请一名学生尝试爬行,师生共同纠错并再次讲解动作要领。(2)个别化训练

要求学生一个一个爬行,其余学生观察并进行纠错。(再次巩固动作要领)。

邗江区启智学校“幸福课堂”校内竞赛课

3、学生练习:规定场地内自由爬行 师:你们都会了吗? 生:会了。

师:会了就勇敢地去爬一爬吧。

(小游戏:两同学相向爬行,交汇处握手做好朋友。)

(二)爬行中取物、投掷物体

师:同学们真厉害!爬得既快动作又标准。那你们帮老师把地上的海洋球捡到筐里面吧!

1、一人一筐

师:地上到处都是海洋球,请同学们趴在滑板上,通过爬行捡起海洋球并放入前方的筐内。大家来一起试试吧!

(注意学生安全)

2、比赛

两人一组进行捡球比赛,在规定时间内捡球最多一组获胜。

3、休息

师:谢谢大家!我们坐在滑板上休息休息吧。(师播放轻音乐,师生随音乐晃动身体。)

(三)滑板滑行

1、排队集合

2、师示范动作

师:同学们在平地上爬行得很棒!接下来我们来滑一滑。首先看我示范。

邗江区启智学校“幸福课堂”校内竞赛课

师:身体趴在滑板上,肚子紧贴滑板,抬头、挺胸,双手抓住滑梯两壁呈“飞机状”用力往下滑。

3、老师指导学生动作(1)一名学生尝试

师:你们看清楚了吗?有谁想试一试?

请一名学生尝试滑行,师生共同纠错并再次讲解动作要领。(2)个别化训练

要求学生一个一个滑行,其余学生仔细观察并进行纠错(再次巩固动作要领:肚子紧贴滑板,抬头、挺胸,双手侧举呈“飞机状”)。

4、学生练习:一人3组 师:你们都会了吗? 生:会了。

师:会了就勇敢地去试一试吧。

(四)滑行中取物、投掷物体

1、出示猴宝宝

师:猴宝宝迷路了,我们来想办法送它回家,好吗? 师鼓励学生从滑梯上滑下,抓起猴宝宝,放入“家中”(盆)。(一人3组)

2、拓展练习:设置障碍

在滑梯下方加入“小拱桥”(万象组合),鼓励学生从滑梯上滑下,穿过“小拱桥”,抓起猴宝宝,放入盆中。

3、休息:大龙球按摩(刺激本体、触觉)

邗江区启智学校“幸福课堂”校内竞赛课

三、整理活动:师带领学生整理教学器材

四、下课

1、整队;

2、表扬今天表现较好的学生;

篇3:培智二康复训练课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出发点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以生为本, 改变学习方式, 让我们的教学活动主动地去适应学生”。众所周知, 特殊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面临着正常人难以理解的困难, 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认知世界认识规律, 学习能力反反复复, 颇为曲折。培智数学康复教学中, 往往是一个简单能力提升, 需要康复教育者百遍千遍甚至成万遍的教育才能够有可能成功。再有小伙伴的集体游戏学习是儿童的天性。在如此情况下, “小组合作学习”恰好弥补了这一缺憾。小组互动中, 有需要的学生就有机会多次感受同样的学习契机, 在自觉不自觉中就会有能力的提升。只是在合作训练中巩固, 能力在合作训练中形成, 思维在合作训练中拓展, 习惯在合作训练中培养, 情感在合作训练中陶冶。在合作学习中, 快乐贯穿其中, 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游戏场景。

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 其教学形式主要分为培智情景数学游戏化、数学生活情境化等, 比如采用康复教学仪器, 如启慧认知能力测试训练仪, 数字火车, 数字碰碰车, 串珠子, 木钉板, 计数推珠等, 创设课堂情境, 调动学生的身心感受, 一点点传递老师、同学的爱心友善, 让学生都有跃跃欲试的举止行为, 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 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认知思维, 让学生的身心感觉新鲜, 在自发的参与强烈意识中增长本身的技能。

举一个课堂实录片段:……

同学们, 人有两个宝, 双手和大脑, 双手灵活, 人就会聪明。现在, 我们就一起学做一个手指游戏。看一看, 比一比, 谁的小手更灵活。老师先给大家做示范, 同学们仔细看哟。

1 2 3 4 5, 我来摇摇手。

1 2 3 4 5, 你也摇摇手。

2 3 45 6, 我来拍拍手,

2 3 45 6, 我来拍拍手。

你拍手, 我拍手,

大家都来拍拍手。

现在, 同学们把小手攥成拳头, 一个一个依次伸出手指, 然后小手掌举起来, 手指分开分开开, 边说边做, 吐字要清晰, 声音要洪亮, 好, 就这样, 两个学生一组相对一块合作来做拍手游戏。 (教师对伸不开手的学生用眼神鼓励示意) ……

这个教学片段采用了“小组合作练习”教学形式, 设计意图在于愉悦课堂气氛, 放松学生身心, 根据学生认知和智力水平差异, 学习123456 数字序列, 补偿特殊学生的心理、生理缺陷。

总之, “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形式丰富多彩, 围绕着学生身心发展而进行。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载体

“小组合作学习”的载体是学生个性思考下的举止言行。合作学习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 也不是标准化一的考量。合作学习就是要让培智学生在个性思考问题的基础水平上, 进行个人多样性的探究、交流, 相互启发, 共同进步。合作学习之初, 首先让培智学生独立准备, 然后老师再引导全班学生交流, 等到学生个性思考下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后才依据不同的表现进行分组, 这样的合作学习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 举一课堂实录片段:比一比, 看一看, 谁的小手最巧? (教学设计意图:小组合作练习, 实物练习认知多少、颜色、形状, 手脑并用, 开发智力)

……大家一起来玩串珠子游戏, 老师先说游戏规则:

3 个学生为一组, 用一条绳子, 其中一个同学拿取同一颜色、同一形状的珠子, 其中两个学生各用一端穿过珠孔, 珠子集中到绳子上, 最后说出本组绳子上珠子的个数、颜色、形状。

老师先示范一下, 同学们看好了。老师这里有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的圆柱形、方块形带孔珠子, 取绳子一端穿过珠孔, 注意选取同一颜色、同一形状的, 就这样, 同学们自己先试一试。 (学生试过之后) 3 个学生为一组看一看, 比一比:

1.谁串的珠子最多?

2.谁串的红色珠子最多?

3.谁串方块形的珠子最多?……

比赛活动中, 会出现很多情况:数数错误、颜色不统一、形状不一致、学生想法不同等, 这时老师不发表观点, 而是让各组学生集体协商, 培智学生分组辩论, 学生各抒己见, 激烈的辩论, 互相论证, 最后得出正确结论。

根据皮亚杰儿童知识发展的理论, 孩子们的认识从“感知—动作”开始, 培养学生主动性, 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展现, 这样训练, 日积月累, 学生的感觉、知觉等各方面能力就会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小组合作学习”的载体丰富多彩, 合作学习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目的。

四、“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引导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中课堂秩序有时成了一个难题, 学生表现各种各样, 围绕教学目标, 教师需要课前、课中、课后都要做精心准备。把课堂上每一环节的达成作为中心, 以学生的个性为基础, 分别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

对待教学环节上卡结现象教师给予及时疏导, 用科学的教学理论进行指导, 慈母般的爱心伴随着学生的点滴进步。避免合作学习只有形式上的小组活动, 学生身上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等不良好性格一定要随时纠正, 教育学生“如果两个人一人一个苹果, 互相交换仍然是一人一个苹果, 如果两个人一人一种思想, 互相交换则变成了一人两种思想。”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 以增强学生自信心为根本, 充分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让学生身心成长沐浴在春风细雨中。结合智障儿童大多自卑、胆小的性格, 对学生要多启发, 不谴责。针对每个人的情绪特点多采取个别指导训练, 低起点, 小步子, 实现螺旋上升。

比如, 教学加法算式时采用“投小球游戏”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游戏规则:1.每个学生投两次。

2.每次投中后, 就在事先准备好的卡片写上投中小球的数量。

3.两次投中小球数量相加, 写出加法算式。

4.每小组两名同学, 一个同学投, 另一个同学写算式。反之亦然。

5.每个小组共写10 个算式, 写对算式数量最多的为赢。

本环节教学设计意图就是寓教于乐, 游戏中学习加法算式。老师在其中就要发挥引导作用, 时刻注意观察每个小组中各个学生的表现, 性格强势的, 违反规则的给予恰当纠正;性格腼腆的, 鼓励激发其参与意识, 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避免课堂成为个别培智学生的“舞台”, 或是教师说时大家抢着说, 谁也不听谁的, 吵吵闹闹的教学气氛。

综上所述, “小组合作学习”中, 教师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脚踏实地, 细致入微, 采用适时、适度、适合的方法, 时刻铭记“一切为了学生”。这样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让培智学生互动起来, 在愉悦的游戏中合作探讨, 相互启发, 相互取长补短, 拓展个体能力, 挖掘个体的潜能, 矫正和补偿个体的生理、心理缺陷。这样就可以为学生自理生活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摘要:“小组合作学习”在培智数学康复教学中应用广泛, 本着“以生为本”原则, 寓教于乐, 合作学习。采用培智情景数学游戏化、数学生活情境化等丰富多彩的形式, 展现培智学生各具特色的言行举止, 矫正和补偿个体的生理、心理缺陷。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要脚踏实地, 细致入微, 采用适时、适度、适合的方法, 为学生自理生活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关键词:培智数学,小组合作,以生为本,矫正补偿

参考文献

篇4:培智生活数学课堂中康复训练摭谈

智障儿童接受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将来能够适应社会,自食其力,而数学教学的目的,则是要让学生运用知识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对于智障儿童而言,数学的学习对其未来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日常生活中他们免不了要买东西,找零钱,这些都离不开数学知识。在医教结合的背景下,数学教师应当结合智障儿童的身心发展规律,探索有针对性的、高效率的、生活化的数学教学方式,做到数学教学与康复训练科学结合。本人结合多年从教经验,以《角的认识》一课为例,浅谈数学教学与康复训练相结合的五点体会。

一、以生活应用为导向做好课前准备

我们知道,对于数学这门学科而言,生动有趣的教具能够帮助智障学生将抽象的数学逻辑转化为形象的生活情景。假设这节课要教智障学生认识数字,那么目标就是他们能准确地找出生活中数字或者数出人数或物品的数量。

笔者首先在课件中出示学生熟悉的生活物品的图片,让他们观察这些物品的各种有角的地方的特点,观察后让其说说这些物品有什么特点,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比如:剪刀、篮球架、吸管、屋顶等。这样就能在生活化的情境中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的同时,训练他们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以动手能力为目标训练精细动作

智障学生在精细动作方面都比较弱,在抽象概括出角的概念后,在课堂上训练学生学习画角。在画角的过程中,学生既加深了对角的理解,也在整个实际操作过程中训练了眼和手的协调能力,锻炼了精细动作。

比如手部的操作能力,促进小肌肉的活动能力。利用抓、握笔和尺子,对齐刻度等方式方法达到训练目的。在教学过程中要给予他们更多的关心、鼓励和帮助,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快乐。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孩子合作能力,指导程度好的学生帮助程度差点的学生,反复引导学生练习。这样既锻炼学生思维,也形成鲜明记忆,巩固和应用了课堂所学,也达到康复与教学相结合的目的。

三、以社会实践为重点进行学科渗透

生活数学,必定以社会实践为重点。特殊学校的数学课,不可能以简单的数学知识为重点,如何让学生学习并在将来的社会实践中能有效运用所学知识才是正道。在培智数学课堂中,与康复、语言训练等等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能获得有效的教学效果。

比如在学生练习画角的环节之后,让学生学习一首角的儿歌:“小小角,真简单。一个顶点两条边。画角时,要牢记。先画顶点后画边。”学生在经过前面的认识角和画角的学习环节后,明显显示出疲劳状态,这时让学生听听儿歌,听听音乐,放松一下大脑。让学生跟着多媒体学习儿歌,既通过音乐达到放松身心的目的,也能过儿歌加强了对所学知识的巩固和理解。

四、以生活化游戏为抓手激发学习兴趣

游戏是一种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的好方式。游戏能为学生创设动手、动脑、动口等多种感官参与的学习活动,还能满足学生爱玩好动的心理,极大地吸引他们的兴趣点和注意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身心潜能。

如在教学最后环节中,笔者设计了一个游戏环节“跟我做”。学生在音乐Follow me的节奏中,跟着老师一起找找身上的角,举举手,挥挥手,弯弯膝盖,弯弯腰,跺跺脚等等,看看什么动作可以让身体长出一个角。这些角分别是以身体的哪个部位为顶点,哪个部位为边的,我们要怎么做。在熟悉几遍后,全体一起舞蹈。

五、以多媒体教学为平台创造动感情境

孩子的心总是充满好奇的,智障儿童也不例外。教师可以充分运用多媒体教学。现在网络上有各科少儿教学的动画视频、图片、音像,教师在数学课堂上如果运用多媒体给学生上课,通过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吸引学生注意,充分调动他们的听觉、视觉和动觉,使学生对本节知识有个初步了解,再配合教师讲解、演练,那么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理解更准确,记忆也会更深刻。而且接触新鲜事物是开启孩子知识面的最好方式,多媒体工具是当代孩子们长大后在生活中必然会遇到用到的,多媒体也是当代教师教学的必要手段之一。

如在《角的认识》一课中,笔者采用多媒体技术中图形的移动、定格、闪烁、同步解说、色彩变化等手段来展示角的形成和结构,使静态知识动态化,图文声像并茂。如动态演示角的形成和比较角的大小等,这样不仅能吸引智障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充分调动他们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角的认识活动当中。因此,多媒体的作用不可小视。从课件的展示,教学过程的演示,到儿歌学习,音乐律动,整个课堂都离不开多媒体的帮助。

篇5:培智语文教学中的语言康复训练

语言是人与人沟通的主要工具,人通过语言来表达思想感情、内心需要和传递信息,良好的语言能力是与人交往和沟通的前提。语言障碍是智障儿童最明显的特征之一,在智障儿童群体中,语言障碍出现率相当高,这些问题存在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他们的大脑高级分析、综合机能薄弱和大脑的调节功能薄弱造成的,使智障儿童丧失学习发音,学习语言的机会。发音不准、构音不清,不会听音、语音发生得晚,是智障儿童言语的明显特点。因为其发音器官的发音动作远不如正常儿童那样灵巧自如,由于听觉系统的障碍,语音识别或分化功能差,对语言活动的调节和控制失灵,不能发出正确的语音。如,他们对那些相近的汉语拼音音素,如平舌音z、c、s与翘舌音zh、ch、sh,舌尖音n与l,d与t;舌根音g与k;双唇音m与f;以及韵母前鼻音an、en、in与后鼻音ang、eng、ing等很难区别,经常混淆不清,对那些音节相似的词,如“真是”与“正是”,“青菜”与“芹菜”等也很难辨别,极易相互混淆。《培智学校课程设置实验方案》告诉我们,要“针对智力残疾学生的语言特点,加强听说能力的训练,把传授知识与补偿缺陷有机结合„„”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言语训练显得更加重要。因为在日常生活中,与人交往时多是以说为主。由此可见,对中重度智障儿童进行言语训练是十分重要的。

一、重度智障儿童要发好音

1.从训练五官开始,刺激智障儿童的大脑发育。为提高对语言的领会,首先要发展耳朵的听力,只有当智障儿童会听,能听懂别人说话内容的意思,才能理解别人说话意图,达到语言沟通的目的。我校北边的教室较多,窗外不远处就是火车道,借助这个条件,每次课都让他们安静坐下来,听马路上的汽车声,听隆隆的火车奔跑的声音。和老师一起说着“火车”这个词,模仿着火车汽笛鸣叫的声音,是学生们最喜欢做的事。而且,我经常让学生听录音机,听狗叫声、猫叫声、小羊叫声、鸟叫的声音等等各种自然界的声音,各种动物的叫声。告诉他们这是什么声音,鼓励他们模仿。

2.教师发出指令,让学生模仿实现。这对重度语言障碍学生来说,也是不错的训练内容。如:教师发出指令内容——“请把门关好。(重复)”然后教师自己行动把门关好。间歇一会儿,对受训学生发出同样的指令,并引导学生模仿教师实现指令内容。指令内容,可以从日常生活中采集、归类,在训练中不断丰富和扩充。如让孩子听指令做起立、蹲下、走、跑、跳、爬、摸、拍、哭、笑等的动作,并慢慢模仿说出动作名称。只有当智障儿童会听,能听懂别人说话内容的意思,才能理解别人说话意图,达到语言沟通的目的。

3.模仿口型。由于智障儿童语言障碍的情况不同,每个儿童最容易模仿的字音,也不完全相同。一般来说单韵母a、i、o等,声母b、m、l等较容易;复韵母ong、eng等,卷舌音sh、ch、zh等较困难,可以先让他们模仿爸、妈、奶、哥等词,让学生看着教师的口型说。如“哥”字:教师先发“ge”音,要求学生仔细看着教师的嘴,观察教师的口型,也开始发“ge”的音,然后让学生把一只手放在老师的口边,另一只手放在自己口边,教师再发一次“ge”音,学生感受教师发音时气流的变化,自己模仿发音,当他无明显意识而发出类似“ge”的音,立刻鼓励(亲一亲、笑一笑),让他再有意识地重复发这些音。从而使智障儿童从不会发音,到学会发音,到较准的发音。

二、中度智障儿童要说好话

对于一些中度智障儿童主要训练他们说完整的话,这个训练是在九年的课堂教学中一直进行的。课堂上,经常会听到学生说半截话,如教师问:“图上画的是什么小动物?”他们会非常随便地答道“猫”。“小猫爱吃什么?”“鱼。”当你要求他们说完整话时,他们便无所适从。这时教师就要教学生说“小猫爱吃鱼。”“图上画的是小猫。”„„等等。训练学生不接老师的话、不说半截话,说话就要把话说完整,回答问题时也要把话说完整。

1.名、物、图对应。听名字对应实物和图。如让智障学生听“苹果”一词,拿苹果给他看,再将“苹果”图片和实物对应起来。经过许多次练习后,当他听到“苹果”的发音,就能指出图。以后再教他看见苹果的实物或图发“苹果”的音,能看图说出名称,这样语言就又上升了一个水平。然后,教师再拿出两张图、三张图,让他从中找出有苹果的一张,说出“苹果”这个名称。最后学着说说“我吃苹果”„„ 2.教字、词、句。开始时,只能一个字一个字地反复教,如:笔、花、勺、碗等。要说得慢,次数多,一个字念会了,让他把两个字连起来说,如:钢笔、红花、小勺、饭碗等;三个字如:大红花、天门、小娃娃。有的智障儿童汉字组词困难,往往只能说一个字,这时可让他连续发一个字。如“苹”、“苹”、“果”、“果”。然后突然将“苹果”连在一起,他也往往会跟着连说“苹果”了。这时要大大表扬。当学生能说一些字词后,就要学组句,并可将一句划分解成几部分说,再连起来说。也可在教词后,设计一些生活中问题,引导他们把句子扩展,说自己熟悉的事情。如“学校”,“xx学校”,“我在xx学校”。

3.“个别训练”和“一帮一训练”有机结合。智障儿童的语言发展程度不尽相同,在教学中可采取个别训练和一帮一训练,这样的有机结合,有利于语言矫正,发音正确、发展语言。同时在一帮一相互的交往中,有利于语言交往能力的发展。

三、用朗读训练提升言语康复效果

朗读是最重要、最基本的训练。因为智障儿童大脑发育受损,无论语言理解,还是语言表达,都比正常儿童发生得晚一些,慢一些,所以多读又是他们说好话的基础。教师应重视发挥培智学校语文课中“读”的功能,让智障学生熟读成诵,建立口语表达自信。朗读的内容有很多,《三字经》、《弟子规》等国学内容,古诗、童谣等富于音韵、富有情趣的儿童作品,还有就是课文中选入的优秀篇章。前者可以听说结合,说做结合。教师先说,或者放录音,一句一句说,然后再让智障学生学说。能完整说下来之后,适当加一些动作,如拍手说、跺脚说,两人照镜子说,接龙说,在游戏中说,这样可以让智障学生更好地习得语言。后者通过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己读、指名读、分角色读、表演读等多种形式根据自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选择自己觉得合适的语气、语调和语速来朗读,让智障学生更好地品读课文内容,矫正发音,培养语感。

篇6:培智语言训练课教案

教学目的:

一组:通过看图学文,能够理解图意,掌握儿歌内容,掌握生字音、形、义,了解风的作用,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二组:理解图意,掌握一定词汇,认识生字“风”,感受风,培养学生对大自然的兴趣,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1.理解风的作用。

2.掌握儿歌,能形象表演。3.掌握生字音、形、义。

教学方法:综合模式教学,电化教学 突破方法:直观形象、启发式。

教具:电风扇、电脑、生字卡片、风车、磁带。教学过程: 一导入

让学生体会风吹到脸上的感觉(用电风扇)。学说“凉滋滋”,“宝宝脸上凉滋滋”。板书课题。二新授

(一)看图学儿歌

1.课件①“图上有什么?”一组找,二组跟读重点词“风车、房子、小草”等。

2.学说儿歌:“风来了,风筝飞上了天……”

纠正发音,进行语言训练。让学生模仿风车转动、小草摇头等动作,形象记忆。

让学生玩大风车,在玩中学。3.看图完整学说儿歌

在老师提示下,边做动作边说儿歌。

(二)律动

(三)巩固学说儿歌。齐说,个别说。

(四)学习生字“风”

指导读音、分析笔画、学生书空。

(五)了解风的其他作用。(看课件)学生了解奇妙的自然。

(六)表演儿歌。边说边表演。

篇7:培智语文第十六册基础训练4

教学重点:复习拼音,注意前后鼻音 教学难点:正确读前后鼻音 课前准备:小黑板、拼音卡片

教学目的:A、B类:复习拼音,正确读前、后鼻音;能读准多音字,会用多音字组词;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应用;

C类:能跟读前后鼻音,会跟读多音字及组词。教学过程:

一、读读下面的字,注意区别前后鼻音 an

案 ang 裳

en

份 eng 登

in

近ing 星

1、学生自由朗读,注意区别前后鼻音

2、指名读

3、齐读

4、教师把前后鼻音的字混合在一起,让学生说说是前鼻音还是后鼻音。

5、用以上的字各组一个词

6、组好后再齐读

二、读下面的多音字,再组词。

cháng()

lěi

()长

zhǎng

()

lâi

()

zhǒng()

()种

zhòng()

()

1、读多音字

2、指名板演(其他同学在下面完成)

3、读多音字,并组成词语

三、作业

A、B:抄写P53 一、二 C:读词语

基础训练4(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复习学过的词,并学会应用 教学难点:学习冒号、引号的用法

教学目的:A类:教学基础训练4的第三、四、五题,能正确使用冒号、引号;

B类:学习基础训练4的第三、四、五题,能正确搭配词语;

C类:能跟做基础训练4的部分练习教学过程:

一、划出下面句子中用得不恰当的词语,再把正确的填在括号里。(1)战斗的岁月经常艰苦。(2)我们去农村参加养鸡场。(3)我班的张明学习很勤劳。

1、分析并找出不恰当的词语。

第一句中的“经常”用得不恰当,应改成“非常”; 第二句中的“参加”应改成“参观”; 第三句中“勤劳”应改成“勤奋”。

2、说说为什么要这样改?

“经常”指常常、时常。

非常:异乎寻常的,特殊的。参加:加入某种组织或某种活动。

参观:实地观察。

勤劳:努力劳动,不怕辛苦。

勤奋:不懈地努力(工作或学习)。

3、再次读句子,加以复习巩固。

二、用线把下面的词语正确搭配起来。

悠扬的 面容

熟练地 观察 艰苦的 笛声

仔细地

望着 慈祥的 岁月

出神地

骑车

1、审题

2、学生自己连线后读读,看看是否正确。

3、齐读正确搭配好的词语。

三、读句子,加标点。

(1)我说

张伯伯

进屋歇会儿吧(2)松鼠大叫

小马

别过河

1、指名读句子,试着加标点,找出文中哪些地方要用冒号和引号。

2、老师讲解标点的用法

3、指导朗读,注意读好说话者的语调

四、作业

基础训练4(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读短文,理解短文内容,提高分析能力

教学难点:理解短文内容,知道记叙的顺序,不能任意颠倒。教学目的:A类:在学习标点符号用法的基础上,学习短文,理解短文内容,正确回答问题;

B类:在老师的指导下,知道标点的正确使用。读短文,回答问题。

C类:能跟读短文,懂得大概意思。教学过程: 接上节课

1、读句子

2、讨论冒号、引号的用法

3、练习正确使用标点:

①我向着对面山上喊了一声

太阳出来了

②雷锋同志说

我要做一个有利于人民

有利于国家的人 ③小伙伴们低着头

老半天才说出一句话来

秦淮河上出事了

4、评讲、小结

二、读短文,然后回答问题

1、出示短文(小黑板)

2、跟老师读两遍

3、分析每一节写的主要内容

4、思考:

①短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②短文的两段话能交换次序吗?为什么?

5、小结、归纳

6、集体齐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综合练习

1、读拼音写词语。

jìng

yōu

yáng

wēi

jiān

kǔ()

()

()

()zhān

mǎn

hãǎi

yóu dì

yuán

shú

liàn()

()

()

(2、区别前后鼻音的字

3、多音字组词。

lěi

()

zhǒng()累

lèi

()

zhòng()

zhǎng()

mó()长

cháng()

mò()

4、找出词语搭配不当的地方,并改正。(1)战斗的岁月非常艰巨。(2)同学们学习非常勤劳。)

篇8:培智二康复训练课

关键词:培智数学;小组合作;以生为本;矫正补偿

“小组合作学习”就是在教育教学中以小组形式,培智学生共同互动的学习活动。它能最大限度地提升学生本身以及他人的能力水平。培智数学康复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出发点是什么?呈现什么样的教学形式?“小组合作学习”的载体是什么,教师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作用该怎样表现?如此种种,都是培智数学康复教学遇到的实际问题。下面是培智数学康复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方式的几点思考。

一、“小组合作学习”的出发点

新的教学理念要求“以生为本,改变学习方式,让我们的教学活动主动地去适应学生”。众所周知,特殊学生在生活学习中面临着正常人难以理解的困难,他们有着自己独特的认知世界认识规律,学习能力反反复复,颇为曲折。培智数学康复教学中,往往是一个简单能力提升,需要康复教育者百遍千遍甚至成万遍的教育才能够有可能成功。再有小伙伴的集体游戏学习是儿童的天性。在如此情况下,“小组合作学习”恰好弥补了这一缺憾。小组互动中,有需要的学生就有机会多次感受同样的学习契机,在自觉不自觉中就会有能力的提升。只是在合作训练中巩固,能力在合作训练中形成,思维在合作训练中拓展,习惯在合作训练中培养,情感在合作训练中陶冶。在合作学习中,快乐贯穿其中,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宽松愉悦的学习游戏场景。

二、“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形式

“小组合作学习”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其教学形式主要分为培智情景数学游戏化、数学生活情境化等,比如采用康复教学仪器,如启慧认知能力测试训练仪,数字火车,数字碰碰车,串珠子,木钉板,计数推珠等,创设课堂情境,调动学生的身心感受,一点点传递老师、同学的爱心友善,让学生都有跃跃欲试的举止行为,激发学生的浓厚兴趣,这样才能调动学生的认知思维,让学生的身心感觉新鲜,在自发的参与强烈意识中增长本身的技能。

举一个课堂实录片段:……

同学们,人有两个宝,双手和大脑,双手灵活,人就会聪明。现在,我们就一起学做一个手指游戏。看一看,比一比,谁的小手更灵活。老师先给大家做示范,同学们仔细看哟。

1 2 3 4 5,我来摇摇手。

1 2 3 4 5,你也摇摇手。

2 3 45 6,我来拍拍手,

2 3 45 6,我来拍拍手。

你拍手,我拍手,

大家都来拍拍手。

现在,同学们把小手攥成拳头,一个一个依次伸出手指,然后小手掌举起来,手指分开分开开,边说边做,吐字要清晰,声音要洪亮,好,就这样,两个学生一组相对一块合作来做拍手游戏。(教师对伸不开手的学生用眼神鼓励示意)……

这个教学片段采用了“小组合作练习”教学形式,设计意图在于愉悦课堂气氛,放松学生身心,根据学生认知和智力水平差异,学习123456数字序列,补偿特殊学生的心理、生理缺陷。

总之,“小组合作学习”教学形式丰富多彩,围绕着学生身心发展而进行。

三、“小组合作学习”的载体

“小组合作学习”的载体是学生个性思考下的举止言行。合作学习不是简单机械的重复,也不是标准化一的考量。合作学习就是要让培智学生在个性思考问题的基础水平上,进行个人多样性的探究、交流,相互启发,共同进步。合作学习之初,首先让培智学生独立准备,然后老师再引导全班学生交流,等到学生个性思考下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后才依据不同的表现进行分组,这样的合作学习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例如,举一课堂实录片段:比一比,看一看,谁的小手最巧?(教学设计意图:小组合作练习,实物练习认知多少、颜色、形状,手脑并用,开发智力)

……大家一起来玩串珠子游戏,老师先说游戏规则:

3个学生为一组,用一条绳子,其中一个同学拿取同一颜色、同一形状的珠子,其中两个学生各用一端穿过珠孔,珠子集中到绳子上,最后说出本组绳子上珠子的个数、颜色、形状。

老师先示范一下,同学们看好了。老师这里有红色、黄色、蓝色、绿色的圆柱形、方块形带孔珠子,取绳子一端穿过珠孔,注意选取同一颜色、同一形状的,就这样,同学们自己先试一试。(学生试过之后)3个学生为一组看一看,比一比:

1.谁串的珠子最多?

2.谁串的红色珠子最多?

3.谁串方块形的珠子最多?……

比赛活动中,会出现很多情况:数数错误、颜色不统一、形状不一致、学生想法不同等,这时老师不发表观点,而是让各组学生集体协商,培智学生分组辩论,学生各抒己见,激烈的辩论,互相论证,最后得出正确结论。

根据皮亚杰儿童知识发展的理论,孩子们的认识从“感知—动作”开始,培养学生主动性,使学生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展现,这样训练,日积月累,学生的感觉、知觉等各方面能力就会有不同程度的进步。“小组合作学习”的载体丰富多彩,合作学习才能真正达到教学目的。

四、“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的引导作用

“小组合作学习”中课堂秩序有时成了一个难题,学生表现各种各样,围绕教学目标,教师需要课前、课中、课后都要做精心准备。把课堂上每一环节的达成作为中心,以学生的个性为基础,分别采取相应的教学手段。

对待教学环节上卡结现象教师给予及时疏导,用科学的教学理论进行指导,慈母般的爱心伴随着学生的点滴进步。避免合作学习只有形式上的小组活动,学生身上不友好、不倾听、不分享等不良好性格一定要随时纠正,教育学生“如果两个人一人一个苹果,互相交换仍然是一人一个苹果,如果两个人一人一种思想,互相交换则变成了一人两种思想。”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以增强学生自信心为根本,充分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让学生身心成长沐浴在春风细雨中。结合智障儿童大多自卑、胆小的性格,对学生要多启发,不谴责。针对每个人的情绪特点多采取个别指导训练,低起点,小步子,实现螺旋上升。

比如,教学加法算式时采用“投小球游戏”小组合作学习方式。

游戏规则:1.每个学生投两次。

2.每次投中后,就在事先准备好的卡片写上投中小球的数量。

3.两次投中小球数量相加,写出加法算式。

4.每小组两名同学,一个同学投,另一个同学写算式。反之亦然。

5.每个小组共写10个算式,写对算式数量最多的为赢。

本环节教学设计意图就是寓教于乐,游戏中学习加法算式。老师在其中就要发挥引导作用,时刻注意观察每个小组中各个学生的表现,性格强势的,违反规则的给予恰当纠正;性格腼腆的,鼓励激发其参与意识,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意识。避免课堂成为个别培智学生的“舞台”,或是教师说时大家抢着说,谁也不听谁的,吵吵闹闹的教学气氛。

综上所述,“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脚踏实地,细致入微,采用适时、适度、适合的方法,时刻铭记“一切为了学生”。这样才能使“小组合作学习”真正让培智学生互动起来,在愉悦的游戏中合作探讨,相互启发,相互取长补短,拓展个体能力,挖掘个体的潜能,矫正和补偿个体的生理、心理缺陷。这样就可以为学生自理生活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

参考文献:

郑红.智障儿童生存教育的理论与实践[M].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5.

篇9:培智语文第十五册基础训练1

教学重点:字词训练,指导有发音缺陷的同学读准韵母、声母。教学难点:读准韵母,通过比较形近字,丰富词汇。课前准备:小黑板

教学目的:A类:通过教学,进一步指导学生读准韵母。正确区别形近字,知道字词句之间的关系,会组词造句。

B类:通过教学,指导学生读准韵母,学会用形近字组词,了解字、词、句之间的联系,学习组词。

C类:通过教学,指导学生读准韵母,正确认读学过的字词句。

教学过程:

一、读一读,注意读准韵母。

yīn lǎn liǔ cí 阴 览 柳 慈

yīng lǎng niǔ chí 鹰 朗 扭 持

1、出示韵母(小黑板出示)in ing an ang

2、带领学生读准以上韵母,告诉学生朗读方法

3、指名同学认读,老师及时纠正读错的韵母。(特别是指导有发音缺陷的同学)

4、出示声母(小黑板出示)l n c ch

5、带领学生朗读以上声母

6、指名学生认读(特别指导C类学生朗读)

7、正确朗读:阴 鹰 览 朗 柳 扭 慈 持

二、把下面的字去掉部首,说说是什么字。仿 连 聪 课 间 苗 挡 矩

1、齐读以上生字

2、指名同学朗读生字,特别指名C类学生读

3、说说、读读以上生字去掉部首是什么字

4、用这些字组词。

三、读读比比,再组词。

1、出示“沸、佛”、“祥、详”、“规、观”、“跳、桃”

2、指名B、C类学生读读

3、指名A类学生说说形近字的异同点

4、指名A、B类学生口头组词、扩词,C类跟说

四、读一读,再把句子抄下来

1、出示:祥、课、聪 齐读生字

2、用以上字组词:慈祥、课间、聪明

3、你能用以上的词造句吗?

4、教师小结:字、词、句是相联系的,互不分离的,字不离词,词不离句。要正确理解词句,学会用词造句,提高说话能力。

五、作业

书面完成一至四题(A、B类)C类学生抄写二、四两题

基础训练1(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句段训练,复习标点符号的用法。

教学难点:学习有顺序地把一项活动过程写下来的方法。课前准备:小黑板

教学目的:A类:通过教学,使学生学会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学习有顺序地记叙活动过程的方法。

B类:通过教学,指导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学习有顺序地把话说完整。C类:通过教学,学习流利地朗读句子

教学过程:

一、揭题,继续完成基础训练的练习

二、读句子,加标点。

1、邓爷爷说 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做起

2、小林总说哥哥傻 可是我哥哥却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 这是为什么呢

3、丢沙包的同学蹦啊跳啊 心里多么高兴啊

(1)指名同学读以上句子,提示学生不同的句子要读出不同的语气。(2)根据情况,给句子加标点。

(3)评议:说说标点加得对不对?如有错误,请加以改正。(4)指名读,齐读句子,并读出语气。

三、用钢笔抄写下面的词,要注意左窄右宽。仿佛 温暖 操场 聪明 沸腾

1、指名C类学生读以上词语。

2、说说以上各字的结构特点:左窄右宽

3、按要求书写以上词语。

四、按顺序把一项活动或一个游戏的过程写下来。

1、组织学生开展一项活动——抢椅子。

2、预先提出观察要求。

有重点地观察活动过程,观察要细致。

3、说话练习

指导学生有顺序地说话

重点把活动的时间、地点、参加者、活动的形式、活动的过程及结果说具体。总结比较所学三篇课文的写作顺序 《我见到了邓爷爷》按时间的先后顺序 《我的哥哥》 按事情的性质归类 《课间活动》 按地点的转移为顺序 指导学生按顺序地写作文

作业设计:A、B类:完成以上作业

C类:抄写五、六两题

基础训练1(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复习本单元所学的字词,进行单元练习教学难点:词语归类练习课前准备:课前复习、小黑板 教学目的:A类:通过教学,使学生基本掌握本单元的字词,进行词语归类练习;

B类:通过教学,使学生对所学的大部分只是能够掌握,正确朗读课文; C类:指导学生正确认读书写字词。

教学过程:

一、读拼音写词语。

Zhǎn lǎn guǎn cí xiáng hé ǎi kě qīn guī jǚ()()()()

Dùn shí feì téng cōng míng fēng fù duō cǎi()()()()A类独自拼出音节后,写出词语。

B类个别同学需辅导拼读,回忆词语后,能写的就写出来。C类跟老师拼读,从书上找到词语抄写下来。

二、读读比比,再组词。

沸()规()祥()跳()佛()观()样()桃()

页()身()当()官()顿()躲()挡()馆()

这类练习,学生们做得较多,大部分能按要求完成,只是C类生不会朗读和区分,指导。(1)先读出字音(2)找出异同(3)组词

三、用下面的字,先组词,再造句。祥()课()聪()

这项练习对C类生不作要求,只需指导区分字、词、句,对A、B类生则要求独立完成。补充: 园()光()朵()

四、把下面的词语分三类写下来。

(1)爷爷 小草 石头 妹妹 沙子 花朵 哥哥 泥土 向日葵 称呼: 植物: 泥沙:

(2)大米 米饭 青菜 杏子 苹果 萝卜 面条 小麦 高粱 稀饭

黄瓜 杨梅 葡萄 茄子 饺子 小米

蔬菜: 主食: 水果:

五、读句子加标点。

1、邓爷爷说 计算机的普及要从娃娃抓起

2、小林总说我哥哥傻 可是我哥哥却被评为优秀少先队员 这是为什么呢?

篇10:培智二年级操行评语

1.邬浩:老师真的很喜欢你:明礼懂事,开朗活泼,工作负责,勤奋好学,乐于助人,热爱集体……普普通通的名字,却有一颗闪亮的心灵!

2.马银:在老师心里一直对你有一份期待,期待你能够在学习上有所进步。但是有时你却退却了,所以你的成绩很不稳定。人人都会刻苦,人人都能刻苦,但是能做到持之以恒的则相当可贵。老师希望你能在学习上多一点执着,多一份勤奋,相信自己!

3.杨绅:你是一个积极向上,自信心强的男孩。你尊敬师长,乐于助人,关心集体,能积极参加学校、班级组织的各项活动,具有较强的集体观念。望你再接再厉,不满足于现状,争取做得更好,并在学习上再上一个台阶。

4.王依诺: 你是个既聪明又勤奋,有思想的小女孩。你善于思考,认真听讲,做事仔细,尊敬老师,礼貌待人。

5.马永梅:你是一位稳重善良的同学,你给老师的印象相当不错。这一年来你的进步很大,老师希望你再接再厉,一年后你一定会有所收获,加油!

6.杜映洁:你是一个言语不多,性格文静的女孩。老师希望你能够自立一些,争取更大的进步。

7.金浩:你是位可爱的男生,是老师心目中的好学生,老师喜欢你上课专心听讲的劲儿,这学期你上课回答问题次数多了。希望你在上课时能够更认真一点,相信你会更出色的!

8.杨佳: 你是个懂事而又认真的女孩,充满着一种上进的朝气。能像一个大姐姐一样的帮助班里的小同学。你做事总是那么认真,对待同学总是那么友好。老师愿你能在学习上有所进步。9.庞毅:你在本学期进步很大,学习语言的劲头越来越足,也活波开朗了很多,长此以往你一定能用语言表达出自己的所思所想,加油吧,宝贝!10.户文杰:你是一个活泼可爱的小男孩,你不知道什么是忧,什么是愁。老师时常看到你在操场上蹦蹦跳跳的身影,欢乐的笑脸。如果你能认真遵守课堂纪律,努力克服随便下座位的习惯,老师会更喜欢你,同学们会更乐意与你交朋友。

11.马立强:你是一个懂礼貌、明事理的孩子,上课时坐得端端正正,眼睛里闪动着动人的神采。老师还希望你多跟同伴交流,扩大知识面,练就过硬的本领,像只勇敢的小鹰飞向灿烂的明天。

12.杨浩:不登高山的人体会不到一览众山小的乐趣,不泛舟大海的人享受不到战胜风浪的自豪。在新学期里,老师衷心的祝愿你能克难奋进,学习到新的本领,做一个遵守纪律的好孩子。

上一篇:一生要读的书下一篇:非常好的述职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