残疾人康复训练方案

2024-05-23

残疾人康复训练方案(共9篇)

篇1:残疾人康复训练方案

残疾人健康教育知识讲座

我国的残疾人大约有6000多万,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左右,平均每五个家庭就有一个家庭有残疾人,为了全面提高全国人口的综合素质,促进社会全面发展,残疾人的康复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康复训练是指针对残疾人的功能障碍的情况,采取现代康复技术和传统康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以康复机构为指导、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康复训练,以恢复或补偿功能,增强其生活能力和参与社会的能力。在康复训练的同时,应该通过谈心、劝说、开导等方式,解除或减少残疾人的焦虑、抑郁、恐惧、自卑等心理。全社会应多理解关心残疾人,对待他们要做到“五心,”即“热心、关心、细心、耐心、贴心。”

如何做好残疾人康复训练工作?通过读书学习,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1、向残疾人介绍康复训练的知识,并加大宣传力度。

2、悉心为残疾人讲解康复训练指导的内容与具体过程。

3、建立规范的康复训练档案,及时填写康复服务记录和评估。

4、分类比较研究,总结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和完善。

残疾人的人生中如何才能保持心理健康?发挥个人的优势,什么是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要点是什么,什么是心理情绪的问题,如何才达到良好的心理状态? 1.要有正确的人生态度。

正确的人生态度来源于正确的认识,正确的世界观。抱有正确人生态度的人,对周围的事物有清醒的认识与判断,又要有实事求是的精神,能够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且头脑清楚,眼界开阔,立场坚定,即不保守,也不冒进……总之,正确的人生态度使他们分析问题,处理问题时比较客观、稳妥,与时代共同进步,心态始终保持健康水平。

2要有满意的健康心境心理。

有了满意的心境是健康心理的重要内容,心理健康的人,对自己、对他人、对工作、对学习、对生活都比较满意,没有心理障碍。满意的心境来源于正确的认识,由于他们能一分为二地论人论事,因而既能接受自己,又能悦纳他人。他有自知之明,对自己的外貌、德才学识有正确的分析。他们在别人的议论包围中既不会被赞扬、歌颂冲昏头脑,又不会因批评、责备而烦恼,因为他们对自己心中有数,能从别人的议论中吸取有益的东西。不自骄自傲,也不自轻自贱。对自己有清醒的认识,不会淹没在别人的议论中无所适从,总是处于一种独立自主的状态。对别人也有一种客观的、全面的评价,不会忽冷忽热,不会苛刻地要求别人。对工作、生活、学习也有正确的标准,既不好高骛远,也不急功近利,因而心境总是愉快的。

3、和谐的人际关系

乐于交往的人往往能在相互交往中得到尊重、信任和友爱。这是因为他们以同样的态度对待别人,因而减少了很多不必要的矛盾。与人为善的人能够与大家互相理解、彼此感情融洽,协调一致,相互配合默契。人际关系和谐,心情就会舒畅,心理会处于健康状态中。

4、良好的个性,统一的人格

良好的个性是健康心理的重要标志,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应保持统一的人格,做到自信而不狂妄,热情而不轻浮,坚韧而不固执,礼貌而不虚伪,灵活而不油滑,勇敢而不鲁莽,既有坚持到底的精神,又不顽固执拗,始终保持坚强的意志,诚实、正直的作风,谦虚、开朗的性格。

5、适度的情绪,充分的理智

健康心理必须有自我控制能力,有适度的情绪,不过悲、过喜、过忧、过怒。要用积极的情绪战胜消极情绪,不使消极情绪、过激情绪维护较长的时间。要始终保持热情饱满、乐观向上的情绪,而不低下猥琐、泪丧悲观的情绪,更不会反复无常。

家长在智力残疾儿童早发现、早干预、早康复的作用是什么(1)关注孩子生长、发育的状况,通过对儿童的外表、早期的异常行为表现、发育速度等方面进行观察和比较,发现孩子在某些方面存在发育迟缓或能力不足的情况,主动向医疗、康复等机构的专业人员寻求帮助;

(2)主动向康复人员报告孩子的相关情况,包括家族病史、孩子的出生史、病史、孩子和家庭遇到的困难以及特殊需要等等,为医疗和康复人员提供信息上的支持;

(3)参与孩子的评估和鉴定过程,了解孩子目前的状况和应有的发展水平,与康复人员共同为孩子制定适当的康复目标和康复训练计划;

(4)配合专业人员对孩子进行康复训练,及时向专业人员反映孩子在生活和康复训练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为专业人员提供修订康复计划所需的信息。

好了,今天我要讲的内容暂时告一段落,有什么疑问大家可提出来,咱们共同学习,一起来进步。

篇2:残疾人康复训练方案

我本人是一名残疾人,在社区负责残疾人工作,最近读了一本关于残疾人康复训练指导的书,让我对残疾人的康复训练有了全面的了解。

我国的残疾人大约有6000多万,约占全国人口总数的5%左右,平均每五个家庭就有一个家庭有残疾人,为了全面提高全国人口的综合素质,促进社会全面发展,残疾人的康复训练显得尤为重要。

康复训练是指针对残疾人的功能障碍的情况,采取现代康复技术和传统康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以康复机构为指导、社区为基础、家庭为依托,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康复训练,以恢复或补偿功能,增强其生活能力和参与社会的能力。在康复训练的同时,应该通过谈心、劝说、开导等方式,解除或减少残疾人的焦虑、抑郁、恐惧、自卑等心理。全社会应多理解关心残疾人,对待他们要做到“五心,”即“热心、关心、细心、耐心、贴心。” 《残疾人康复训练》这本书对我从事残疾人工作,更好地为残疾人服务帮助很大,如何做好残疾人康复训练工作?通过读书学习,我总结了以下几个方面:

1、向残疾人介绍康复训练的知识,并加大宣传力度。

2、悉心为残疾人讲解康复训练指导的内容与具体过程。

3、建立规范的康复训练档案,及时填写康复服务记录和评估。

4、分类比较研究,总结成功经验与不足之处,加以改进和完善。

篇3:残疾人康复训练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2年7月—2013年7月我院收治的132例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所有患者经治疗均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其中, 观察组男38例, 女28例, 年龄41~73岁, 平均年龄 (63.51±8.33) 岁;对照组男36例, 女30例, 年龄43~71岁, 平均年龄 (65.07±9.21) 岁。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患者给予临床常规药物拜阿司匹林治疗, 每日1片。

1.2.2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 加用电刺激、针刺、按摩、康复训练四位一体康复治疗方案, 具体如下。

(1) 电刺激。运用脉冲电脑, 将电极放置于需进行刺激锻炼的肢体肌肉处, 刺激患者肢体神经, 根据患者病情进展情况进行适当的刺激幅度调节, 确保肌肉刺激在有效范围内, 不造成不必要损伤。

(2) 针刺。患者平卧后, 取神庭、风池、太冲、三阴交、内关、水沟等穴位, 选用1.5寸毫针, 30号针直刺入穴, 小幅度提插捻转, 得气后留针30min, 每隔10min行针1次。

(3) 按摩。患者平卧, 采用点按、揉、拿捏等按摩手法, 选择肩井、外关、曲池、环跳、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位, 对肢体进行按摩操作, 重点为患侧肢体。每次按揉约3min, 按摩力度根据患者的耐受程度进行调节, 以患者最大耐受程度为佳。

(4) 康复训练。采用一对一训练方式, 每次训练时间45min, 每周8次, 1个月为1个周期, 主要训练患者的躯干肌肉、关节活动能力、基本生活能力等。仰卧时引导其抬肩前挺, 上臂外展, 伸直手指, 前挺骨盆, 内旋腿部, 做好练习屈膝及背屈踝等。训练患者的站立功能, 逐步对患者下肢部位进行持重锻炼, 指导完成最基本的生活自理功能, 包括洗漱、进食、如厕等。

1.3 观察指标

1.3.1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3]及Barthe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4]评价两组患者运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 分值越高, 运动功能及生活能力均较高。

1.3.2 血液流变学指标

观察不同方案康复治疗后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指标情况, 包括高切全血黏度、低切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红细胞积压、红细胞聚集指数等。

1.3.3 负面情绪评分

采用抑郁自评量表 (SDS) [5]与Zung焦虑自评量表 (SAS) [6]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后抑郁程度和焦虑程度。

1.4 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以均数加减标准差 (±s) 表示, 采用t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为 (46.92±9.31) 、Barthe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 (58.31±11.24) ,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P均<0.05) 。见表1。

(±s, 分)

2.2 血液流变学指标

观察组患者的高切全血黏度为 (4.02±0.31) mPa·s、低切全血黏度为 (7.43±1.22) mPa·s、血浆黏度为 (1.12±0.25) mPa·s、红细胞积压为 (37.28±3.94) %、红细胞聚集指数为 (1.13±0.22) 、SAS评分为 (31.09±9.43) 、SDS评分为 (31.22±9.09) ,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P均<0.05) 。见表2。

(±s)

2.3负面情绪评分

治疗前, 两组患者负面情绪评分比较无明显差异 (P>0.05) 。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SAS评分为 (31.09±9.43) 分、SDS评分为 (31.22±9.09) 分,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3。

(±s, 分)

3 讨论

中风, 也称为脑卒中, 是一种突然起病的脑血液循环障碍性疾病。随着我国老龄人口的急速增加, 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等疾病发病率呈逐年增高的趋势, 中风发生率也相应增高[7]。中风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两类, 患者发病后意识不清、口眼歪斜、偏身肢体功能障碍, 若及时救治可挽救性命, 但大多数患者康复出院后仍遗留不同程度的肢体功能障碍[8]。以往对中风的关注集中于是否能够挽救性命, 而对患者清醒后存在的各类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缺乏重视[9]。事实上, 中风后功能障碍极大程度影响患者正常生活, 降低其生活质量, 部分患者甚至不堪忍受生活不便、内心煎熬及给家属带来的负担, 后果严重[10]。

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不断发展, 对生活质量的要求及重视度逐步提高, 中风患者肢体功能缺损的康复治疗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与关注, 临床也逐步设置相关的康复方案、器材、专门人才等。目前, 西医治疗中风患者肢体功能障碍主要采用药物改善全身血液循环, 但作用缓慢, 部分患者后期肢体僵硬功能不可逆, 错失最佳康复时机[11]。因此, 目前临床倡导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方案, 在西医药物治疗基础上, 加用电刺激、针刺、按摩、康复训练等手段, 通过不同的作用机理改善患者的血液循环及血液黏滞度等, 尽可能恢复患者全部功能, 重拾对生活的信心, 提高生活质量及生存时间[12]。

本研究中, 观察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较对照组均有较大提升。提示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方案可有效恢复患者的肢体功能, 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 改善生活质量[13]。患者肢体功能的恢复主要由于患者全身血液循环状态得到改善, 观察组患者的血液黏滞度及红细胞压积等指标均明显降低;观察组患者的不良情绪明显轻于对照组患者, 具有更好的情绪状态及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 采用电刺激、针刺、按摩、康复训练四位一体方案可有效促进中风患者的功能康复, 缓解其不良情绪,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摘要:目的:观察电刺激、针刺、按摩、康复训练四位一体方案康复治疗中风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132例接受康复治疗的中风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6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药物治疗,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电刺激、针刺、按摩、康复训练四位一体方案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及Barthe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血液流变学指标、负面情绪评分等指标。结果:治疗后, 观察组患者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为 (46.92±9.31) 、Barthel日常生活能力评分为 (58.31±11.24) , 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 (P均<0.05) ;观察组患者的高切全血黏度为 (4.02±0.31) mPa·s、低切全血黏度为 (7.43±1.22) mPa·s、血浆黏度为 (1.12±0.25) mPa·s、红细胞积压为 (37.28±3.94) %、红细胞聚集指数为 (1.13±0.22) 、SAS评分为 (31.09±9.43) 、SDS评分为 (31.22±9.09) ,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均<0.05) 。结论:电刺激、针刺、按摩、康复训练四位一体方案可以有效促进中风患者的功能康复, 缓解其不良情绪, 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篇4:残疾人康复训练方案

【关键词】 残疾人康复工作;现状;问题;对策

【中图分类号】 G64.22【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36-00-01

黄石市地处鄂东南,总人口160万余人。全市共有各类残疾人84925人,占总人口数的5.31%。其中,肢体类残疾人有22505人,占26.5%;听力类残疾人有28025人,占33%;智力类残疾人有4101人,占4.83%;视力类残疾人有15176人,占17.87%;精神类残疾人有3694人,占4.35%;言语类残疾人有407人,占0.48%;多重残疾人10666人,占12.56%。许多残疾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康复需求,经过初步筛选需求轮椅的6798人、假肢装配的3068人,需配助听器的5481人(不包括特校)、白内障患者6678人,可以说康复难度大、任务重,是一项大工程。

一、康复工作的现状

全国康复工作会议提出在2015年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后,市残联认真贯彻会议精神,积极向领导汇报,争取领导支持,下发文件,召开会议,认真研究部署,根据康复的原则、方针和内容,制定了相应措施,使全市的康复工作初见成效。

(一)与卫生部门联合,建立了康复点。在市医院设立了白内障康复中心,建立了精神病防治中心,新设立了37个残疾人社区康复站,为每个康复站配备了价值5000余元的康复医疗器材,积极开展了残疾人社区康复工作。

(二)建立了黄石市残疾人用品用具服务中心。成立多年来,积极为残疾人康复服务与咨询,已累计为残疾人提供用品用具150余万件。

(三)开展了以“助听、助视、助行”为重点的康复服务。“十五”期间,全市完成白内障复明手术5629例,为1028名低视力患者配备了助视器,为3564名聋儿免费赠送了助听器,对2735名聋儿进行了听力语言训练,培训聋儿家长2786名,对126名脑瘫儿童和152名智残儿童进行了生活自理能力和认识能力训练,对670名肢体残疾者进行了系统功能训练,为358名肢残患者安装了普及型假肢。

二、康复工作存在的问题与不足

总的看来,全市的康复工作从无到有,效果初步显现。但是,由于康复工作在我市属于初步发展阶段,特别在农村尚属摸索探索阶段,还有许多问题与不足,亟待完善与加强。

(一)康复机构建设仍需进一步加强。康复机构建设还没有纳入社会规划建设大盘子,还没有形成市、县、乡、村、户康复网络,特别是乡、村康复机构不健全,有的没有发挥作用。

(二)康复工作人员、残疾人工作者缺乏实际经验和应用技术,康复知识和基本理论掌握的不够,制约了康复工作的开展。

(三)总体工作不规范,大部分没有建档立卡,而建档立卡的,大多填写也不准确、不翔实。

(四)城区社区康复资源还没有充分利用。

(五)康复经费短缺,制约了康复工作的开展。

(六)残疾预防工作有待于进一步加强。

三、康复工作的对策与建议

根据我市康复工作的实际和日益扩大的残疾人康复需求状况,把残疾人康复工作当作重中之重来抓,通过不断创新,逐步形成康复工作规范化、日常化、网络化,力争达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要求,逐步建立和完善康复工作的长效机制。

(一)进一步加强康复机构建设,把康复工作纳入社会医疗保险和社会保险大盘子。康复工作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永恒主题。一是加大力度,协调工作,建立市残疾人康复中心,成为全市康复工作的龙头。二是建立市、县、乡、村、户五级联动机制,依托市、县、乡、村卫生院(所)建站布点,形成康复服务网络,即市培训、县培训、乡指导、村服务、家庭训练。做到立足全市、县、乡、镇,服务到户,训练到人。

(二)整合社会资源,构建立体医疗网络。要针对康复工作专业性强、技术含量高的特点,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原则,注意整合社会资源,逐步建立“康复不出村,常规治疗不出乡镇,康复手术不出市”的立体康复网络。把各种康复诊室、针灸、推拿、按摩等纳入社会康复资源,把康复融入传统医学之中,同时开展教育、职业康复等方面的服务,以满足各类残疾人的多元化康复需求。

(三)进一步探索把残疾人康复纳入城乡基层卫生服务的新路子。把残疾人康复融入城乡卫生服务计划,纳入全科医疗卫生服务内容,使其与预防、医疗、保健教育、计划生育等融为一体,与城乡服务站同建一个结构适宜、功能完善、规模适度、布局合理、经济有效的工作体系。

(四)加强康复队伍建设,加大康复知识普及力度。一方面要立足长远,选定康复员。由卫生部门认定并发给乡村医疗执业执照的医生担任康复员,并加大培训力度,尽快提高业务素质,同时,还要加强对基层残联专兼职人员的培训,进一步规范工作流程。另一方面,采取举办培训班,散发康复资料,电视讲话等各种形式,大力普及康复知识,将残疾人康复知识纳入健康教育之中,发放康复知识和康复训练科普读物,使康复对象能掌握简单的康复方法,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

(五)进一步加大资金争取力度。残疾人康复的每一項工作都需要经费支持,我们要加大力度,多方筹集资金。一是在机构建设上,采取投资主体多元化,以财政投入为主,以社会投入为补充,以社会福利型康复机构为骨干,以社区康复为基础,积极引导社会力量兴办各类康复机构,形成康复服务载体公有和非公有共存,政府行为、社会运作并举的康复网络。二是在具体康复工作中,要多作细致工作,争取财政支持,按照国家规定,保证康复资金足额到位。三是发挥残联社会化工作优势,多方筹集资金。

(六)积极协调卫生、计划生育、公安、交警等部门,加大宣传力度,以减少和预防残疾的发生,一是开展妇幼保健服务和新生儿筛查,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以减少出生缺陷和残疾的发生。二是协调卫生部门加强执业道德和业务素质建设,合理用药,使药物致残的可能性降到最低。三是加强与交通公安部门的联系,加大交通法规宣传的力度,逐步形成人人遵守法律法规的守法意识,最大限度的减少事故的发生,以减少事故致残的可能。

篇5: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培训试题2

1、产前造成智力障碍的主要因素涉及哪些?(ABCD)

A 染色体异常 B 先天代谢异常

C 脑发育异常 D 母体因素E新生儿疾病

2、下面哪几种是耳聋的种类?(ABC)

A 传导性耳聋 B 感觉神经性耳聋

C 混合性耳聋 D外伤性耳聋

3、智力障碍也称为什么?(ABC)

A 智能障碍 B 智力落后 C 弱智 D 白痴

4、可能造成智力障碍的原因总体归结为哪几种?(ABCD)

A 产前因素 B 围产期因素

C 产后因素 D 社会文化因素

5、及时发现儿童发展迟缓,可以用下列那几种方法?(ABD)

A 观察 B 比较 C 训练 D 咨询

6、成人智力障碍的康复原则包含一下那些?(ABCD)

A 自立性原则 B 个别化原则

C 功能性原则 D 参与性原则

7、人得听觉系统有以下那几部分组成?(ABD)

A 听觉器官 B 听觉传导路

C 产生听觉 D 听觉中枢

8、以下情况哪些在出生时容易造成耳聋?(ABCD)

A 早产 B 低体重

C 缺氧 D 病理性黄疸

9、以下情况哪些在出生后容易造成耳聋?(ABCD)

A 遗传因素 B 药物中毒

C 传染性疾病 D 高热

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培训试题(班前)

村别:成绩:

1、产前造成智力障碍的主要因素涉及哪些?()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培训试题(班后)

村别:成绩:

1、产前造成智力障碍的主要因素涉及哪些?()A 染色体异常 B 先天代谢异常C 脑发育异常 D 母体因素E新生儿疾病

2、下面哪几种是耳聋的种类?()A 传导性耳聋 B 感觉神经性耳聋C 混合性耳聋 D外伤性耳聋

3、智力障碍也称为什么?()A 智能障碍 B 智力落后 C 弱智 D 白痴

4、可能造成智力障碍的原因总体归结为哪几种?(A 产前因素 B 围产期因素C 产后因素 D 社会文化因素

5、及时发现儿童发展迟缓,可以用下列那几种方法?(A 观察 B 比较 C 训练 D 咨询

6、成人智力障碍的康复原则包含一下那些?()A 自立性原则 B 个别化原则

C 功能性原则 D 参与性原则

7、人得听觉系统有以下那几部分组成?()A 听觉器官 B 听觉传导路C 产生听觉 D 听觉中枢

8、以下情况哪些在出生时容易造成耳聋?()A 早产 B 低体重C 缺氧 D 病理性黄疸

9、以下情况哪些在出生后容易造成耳聋?()A 遗传因素 B 药物中毒C 传染性疾病 D 高热)A 染色体异常 B 先天代谢异常C 脑发育异常 D 母体因素E新生儿疾病

2、下面哪几种是耳聋的种类?()A 传导性耳聋 B 感觉神经性耳聋C 混合性耳聋 D外伤性耳聋

3、智力障碍也称为什么?()A 智能障碍 B 智力落后 C 弱智 D 白痴

4、可能造成智力障碍的原因总体归结为哪几种?(A 产前因素 B 围产期因素C 产后因素 D 社会文化因素

5、及时发现儿童发展迟缓,可以用下列那几种方法?(A 观察 B 比较 C 训练 D 咨询

6、成人智力障碍的康复原则包含一下那些?()A 自立性原则 B 个别化原则

C 功能性原则 D 参与性原则

7、人得听觉系统有以下那几部分组成?()

A 听觉器官 B 听觉传导路C 产生听觉 D 听觉中枢

8、以下情况哪些在出生时容易造成耳聋?()A 早产 B 低体重C 缺氧 D 病理性黄疸

篇6:残疾人康复训练方案

构康复训练设备采购

(文件编号:2016-0101DJJLZFCG)

谈 判 报 告

采购人名称:肇庆市鼎湖区残疾人联合会 政府采购代理机构:肇庆市鼎建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 编写日期:2016年1月20日

鼎湖区残疾人联合会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机构康复

训练设备采购

(采购文件编号:2016-0101DJJLZFCG)

谈判报告

肇庆市鼎建工程建设监理有限公司依法组建的谈判小组,于2016年1月20日下午15:30在广东省肇庆市端州三路24号肇庆市公共资源交易中心403标室就鼎湖区残疾人联合会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机构康复训练设备采购(采购文件编号:2016-0101DJJLZFCG)进行了竞争性谈判,现将谈判情况报告如下:

一、采购项目基本情况:

1.采购人名称:肇庆市鼎湖区残疾人联合会

2.项目名称:鼎湖区残疾人联合会残疾人康复和托养机构康复训练设备采购 3.文件编号:2016-0101DJJLZFCG 4.采购预算:50万元人民币

5.采购项目公告发布媒体:①广东省政府采购网:.6.采购项目公告发布时间:2016年1月12日

二、购买谈判文件的响应单位3家,分别是:南宁利工文特教设备有限公司、上海易理商贸有限公司、南宁康灿商贸有限公司。

三、参与谈判的响应单位3家,分别是:南宁利工文特教设备有限公司、上海易理商贸有限公司、南宁康灿商贸有限公司。

四、有效谈判的响应单位3家,分别是:南宁利工文特教设备有限公司、上海易理商贸有限公司、南宁康灿商贸有限公司。

五、谈判小组及监督机构

谈判小组由采购单位委派1人,政府采购专家库随机抽取2人,共3人组成。谈判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沈均南、黎伟达、邓妙华(其中:谈判组长为沈均南)

六、无效谈判名单及无效的理由:无内容。

七、谈判方法和标准:

根据符合采购需求、质量和服务相等的前提下,以提出最低报价的供应商作为成交供应商的原则确定成交单位。

八、谈判情况及说明:

谈判小组对各供应商的响应文件中对报价是否优惠,维修服务、产品售后服务时间等问题要求进行澄清。

响应供应商在澄清,进行了最终的报价。

详见附表。

九、谈判结果:

1.谈判小组进行综合评议。对符合采购需求、质量和服务均能符合谈判文件规定最低要求的竞价单位,报价最低供应商列为推荐成交的候选对象。

2.经过谈判小组对所有有效响应文件进行比较、评审,根据谈判文件要求推荐 :南宁康灿商贸有限公司(报价大写:肆拾玖万玖仟元整,小写:499000.00元;)为第一成交候选人。推荐:南宁利工文特教设备有限公司(报价大写:肆拾玖万玖仟叁佰元整,小写:499300.00元;)为第二成交候选人。推荐 :上海易理商贸有限公司(报价大写:肆拾玖万玖仟陆佰元整,小写:499600.00元;)为第三成交候选人。

特此报告。

谈判小组成员签字:

1、2、谈判小组组长签字:。

业主代表:。

篇7:残疾人康复训练方案

明(试行)》的通知

[2001]全康办字第023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新疆生产建设兵团、黑龙江农垦总局残联:

为贯彻落实《康复训练与服务“十五”实施方案》提出的任务要求,使肢体残疾人、脑瘫儿童、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工作在“十五”期间科学、规范、有序地开展,全康办在广泛征求基层工作人员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康复训练档案和评估标准,并经全国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技术指导组审定,现将《康复训练档案及使用说明(试行)》发给你们,望认真组织使用。

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

2001年12月29日

康复训练档案的使用说明

肢体残疾人、脑瘫儿童和智力残疾儿童的康复训练是《中国残疾人事业“十五”计划纲要》提出的一项重点工程。为使康复训练工作科学、规范地开展,有效地改善残疾人功能状况,全国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在总结以往康复训练档案的基础上,结合新的训练任务和各地实际工作需要,制定了《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档案》、《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档案》和《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档案》,并征询了全国残疾人康复训练与服务技术指导组有关

专家和成员的意见。这套档案自康复对象的训练登记开始,涉及到功能评估、制定训练计划、记录训练情况、评估训练效果等各环节,现就康复训练档案的使用方法说明如下。

一、康复训练档案的种类

康复训练档案包括《肢体残疾康复训练档案》、《脑瘫儿童康复训练档案》和《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档案》三种,每种训练档案都包括训练登记、训练评估、训练计划、训练记录、评估与总结和评估标准六部分。

二、康复训练档案的使用说明

(一)训练登记

筛选诊断明确、有康复潜力、有康复意愿、家庭成员配合的肢体残疾人、脑瘫儿童和智力残疾儿童作为训练对象,纳入康复训练重点工程任务,由康复员填写“训练登记表”。

(二)训练评估

康复对象的初次评估、中期评估和末期评估均依据“训练评估”表进行,按照评估标准,由康复指导人员和康复员共同对训练对象的功能和能力逐项评估、计分。通过初次评估,可掌握训练对象目前的功能障碍和困难情况,为制定训练计划、选择适宜训练项目和判定训练效果提供客观依据;通过中期评估(肢体残疾人康复训练的第三个月末、脑瘫儿童和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的第六个月末),按照“评估标准”,由康复指导人员和康

复员共同对训练对象再次进行整体评估、计分,掌握训练对象功能障碍和困难的现状,针对存在的问题调整训练计划;通过末期评估,总结实现康复目标的情况,提出进一步康复的意见。“训练评估”表由康复指导人员负责填写。

肢体残疾康复训练评估内容共13个项目,运动功能训练包括翻身、坐、站、转移、步行或驱动轮椅和上下台阶6项;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包括进食、穿脱衣物、洗漱和入厕4项;社会适应能力训练包括交流、做家务和参加社会生活3项。

脑瘫儿童康复训练评估内容共13个项目,即:翻身、坐、爬、站、转移、步行、上下台阶、进食、穿脱衣物、洗漱、人厕、交流和参加集体活动,姿势矫正训练贯穿以上各项训练之中。

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评估内容共60个项目,运动能力训练包括翻身、坐、爬、站、步行、上下台阶、跑、伸手取物、捏取、拧盖、系扣子、穿珠子、折纸13项;感知能力训练包括注视物体、追视移动物体、分辨味道、分辨气味、分辨常见生活环境声音、触觉分辨6项;认知能力训练包括认识物体的存在、物品归类、认识物体之间常见关系、认识颜色、认识方位、认识形状、分辨有无、认识蔬菜及水果等食品、知道天气情况、知道因果关系、点数、认识时间、认识钱币13项;语言交往能力训练包括知道自己的名字、服从简单的指令、表达需求、说简单的短句、语言交流、书写的基本能力6项;生活自理能力训练包括拿着食物吃、用餐具吃、用餐具喝、小便自理、大便自理、脱衣物、穿衣物、穿鞋袜、刷牙、洗脸、洗手、洗脚、盖被子、叠被理床、认识家居环境15项;社会适应能力训练包括知道自己、认识熟悉的人、认识家庭环境、知道居家安全、认识公共设施、参加集体活动、懂安全常识7项。

(三)训练计划

康复指导人员组织康复员、残疾人及其亲友、志愿工作者等人员,依据初次评估结果,结合社区和家庭康复训练条件,共同制定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训练计划包括针对训练对象主要功能障碍和困难所确定的训练项目、训练场所、采取的训练方法以及预期实现的康复目标等。康复指导人员负责填写“训练计划”表。

(四)训练记录

由康复员将训练内容、训练次数、训练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等情况进行记录填写“训练记录”表。肢体残疾训练记录要求一个月填写一次,脑瘫儿童和智力残疾儿童训练记录要求两个月填写一次。

(五)评估与总结

“评估与总结”表包括中期评估和末期评估与总结两部分。肢体残疾康复训练的第三个月末,脑瘫儿童和智力残疾儿童康复训练的第六个月末进行中期评估、记分,计算由初次评估至中期评估提高的分数,小结训练计划的执行情况,掌握存在的主要功能障碍和困难,训练中存在哪些问题以及训练计划进行了哪些调整。末期评估与总结栏应填写末期分数和初次至末

期提高的分数,判断训练效果,总结实现康复目标的情况,提出进一步康复意见。由康复指导人员负责填写“评估与总结”表。

(六)评估标准

评估标准适用于康复对象在机构、社区和家庭进行康复训练的效果评估,包括康复训练“评估项目”、“评分依据”和“效果判定”三项内容。“评估项目”与“训练评估”表中的项目和说明一致。“评估依据”是依据训练对象完成康复训练评估项目规定的动作、活动的程度和范围,分为三个等级评估计分。“效果判定”通过对康复对象初次与末期评估分值之差判定训练效果。

三、康复训练档案使用中的注意事项

(一)使用康复训练档案是推行康复训练工作规范化开展的一项重要措施,各级管理人员要了解康复训练档案的种类、内容和使用方法,各级残疾人康复工作办公室要组织统一使用。

(二)各地在使用康复训练档案前,应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使其掌握正确的使用方法。

(三)康复训练档案的填写要求及时、客观、准确,并妥善保管。

篇8:残疾人康复训练方案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2008 年9 月~2011 年9 月在我科就诊的脑损伤患儿116 例, 均有窒息、早产或低体质量等围产期高危因素, 运动发育落后1~2 个月或有异常姿势, 新生儿行为神经评分 (NABA) ≤36 或/ 和影像学异常[1], 男62 例, 女54 例;年龄2~4 个月。根据首次入院日期随机分为A、B两组, 另选取同期体重、年龄、身长相当的正常足月出生婴儿30 例为对照C组。A组64 例, 男35 例, 女29 例;出生体重1860~4 350 g, 平均体重 (2.94±0.64) kg, 胎龄 (29+4) ~ (41+6) 周, 平均 (36.94±2.82) 周;B组52 例中出生体重1 950~ 4 150 g, 平均体重 (3.05±0.54) kg, 胎龄 (29+3) ~ (41+4) 周, 平均 (36.82±3.04) 周。A、B两组在性别、分娩方式、胎龄、出生体重、围产期情况以及父母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经济状况等基本情况方面差异比较无显著性。

1.2 方法

1.2.1体格检查及量表评估

A、B两组患儿入院后均测量身长、体质量、头围, 并进行心、肺、腹部检查, 神经系统主要检查视听反应、运动、肌力、肌张力、反射等, 有异常者进一步查头颅CT或MRI、脑电图、宫内感染指标, 听力障碍者检查脑干听觉诱发电位等;C组正常婴儿门诊测量身长、体质量、头围;所有婴儿均有受过专业培训的同一名人员采用儿心量表进行评估, A组患儿入院后, 同时由两名受过专业培训并取得评估资格的人员采用PDMS-2量表进行评估, 并根据评估结果按其配套训练方案进行训练。

1.2.2干预方法

B组患儿采用综合干预方法, 包括触觉刺激、视觉刺激、听觉刺激、婴儿体操、指导合理喂养、运动疗法、理疗及药物等。A组患儿采用综合干预的基础上, 根据PDMS-2评估结果制订康复计划、设定训练动作, 指导家长参与训练。C组婴儿进行一般家庭教养, 未进行医学干预。

1.2.3疗效评定

治愈:肌张力与运动功能正常, 异常表现或残留的原始反射消失[6];有效:运动功能有改善, 但原始反射残留, 肌张力仍异常;无效:治疗前后临床症状改善不明显。

1.2.4发育商评定

干预3月后有同一名评估师采用儿心量表进行评估。同时测量身长、体重、头围。

1.2.5治疗成本分析

对A、B两组治愈患儿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进行比较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

所有资料用SPSS 12.0 统计软件包进行处理, 计量资料采用 (±s) 表示, 三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和q检验;两组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以P <0.05 为差异有显著性。

2 结果

2.1 干预前三组体格发育及发育商比较

A、B、C三组中身长、体质量、头围相比无显著性, P >0.05;三组发育商比较A组与B组无显著性, P >0.05。而A、B组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 P <0.01。详见表1。

(±s)

2.2 干预3 月后三组体格发育及发育商比较

表2 显示, A、B、C三组中身长、体质量、头围比较无显著性 (P >0.05) ;发育商 (DQ) A组明显高于B组 (P <0.01) , 而A与C组比较无显著性 (P >0.05) 。B组与C组比较有显著性 (P <0.05) 。

(±s)

2.3 两组患儿治疗后的临床疗效比较

详见表3。

注:与B组比较, 有效率从80.76%增高到87.50%, 但无显著性 (Z =1.026, P =0.305>0.05) 。

2.4 两组治愈患儿的成本分析

详见表4。

2.5 不良事件和副反应

除个别患儿在刚接受治疗时哭吵外, 绝大多数患儿能耐受, 治疗中无不良事件发生。

3 讨论

新生儿脑损伤是指围生期一些因素尤其是围生期缺氧所致的非进行性脑组织损伤, 易导致行为神经发育迟缓、中枢性运动障碍、智力低下、癫痫、听觉或视觉障碍、语言和情感障碍等[2]。近年来, 随着新生儿重症监护室 (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 NICU) 的普遍建立和各种生命支持技术的快速发展, 使脑损伤患儿的存活率明显提高, 但同时使神经系统疾病及后遗症的发生率增高, 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极大的负担。对脑损伤患儿早期进行恰当的综合干预, 可以减少后遗症的发生, 改善脑损伤患儿的生活质量, 减轻家庭负担[2]。

干预前后正确的评估是如何进行适宜干预的前提, 是判断疗效的客观指标。其中运动评估及干预是综合干预中的重要一环, PDMS-2 对脑损伤患儿的运动发育水平可以进行定量和定性两方面的准确评估, 确定其粗大运动功能与精细运动功能发育是否存在相对偏离[5]。该量表还配套有运动发育干预训练方案, 根据评测结果可以确立训练目标和训练方案[7]。对A组64 例脑损伤患儿入院后即进行PDMS-2 评估, 并根据评定结果, 按照配套训练方案, 针对每个落后患儿进行有目的的训练, 使这些患儿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各能区的运动技能。研究结果显示, 干预3 个月观察患儿的体格发育发现A组体质量、身长、头围均较B组高, 而低于正常对照C组, 但均无显著性;儿心量表评估其发育商发现A组DQ显著大于B组, 差异有显著性 (P <0.05) ;而与对照C组相比仍有差距, 但差异无显著性。表明恰当的被动运动刺激不仅有利于改善患儿运动技能, 纠正不良姿势, 而且通过对大脑的不断刺激, 也有利于改善患儿智能。A、B两组患儿的治愈率分别为87.00%和70.00%, 无显著性;两组治愈患儿的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A组均小于B组, 且差异有显著性 (P <0.05) 。说明有针对性的强化训练不仅可以使落后孩子在发育中进步更大, 而且可以降低医疗成本, 减轻家庭的经济负担。而且家长参与其中, 懂得如何去帮助自己的孩子, 并看到孩子身上所蕴藏的潜力, 从而提高家长对治疗的兴趣和信心, 有利于培养父母与孩子的感情[8]。与文献报道对脑瘫患儿[9]和运动发育迟缓患儿[10,11,12,13,14]采用PDMS-2 进行干预前评估, 并参照该量表中的动作方案设定训练动作, 使这些患儿运动技能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的结果一致。体质量、身高、头围、疗效评定无显著性, 这可能与本组观察样本量小, 观察时间较短有关。

PDMS-2 可以全面评估患儿的运动功能, 帮助医生对运动落后患儿各能区的发育水平进行准确评估, 其配套方案对提高这些患儿的运动技能效果显著, 而且易学易用, 对评估疗效、制定康复计划、降低医疗成本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值得推广使用。

摘要:目的 探讨Peabody运动发育量表 (PDMS-2) 及其配套训练方案在新生儿脑损伤患儿康复训练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年龄23个月脑损伤患儿116例随机分为A组、B组, 并选取同期正常婴儿30例为对照组C组。各组婴儿干预前均进行儿心量表评估, A组患儿干预前同时采用PDMS-2进行评估, 并根据结果运用其配套训练方案进行干预, B组患儿采取常规康复治疗。3个月后再次对各组患儿用儿心量表进行发育评估。同时对治愈患儿进行治疗成本分析。结果 3个月评估显示两组患儿发育商都有所提高, 但A组患儿发育商显著高于B组 (P<0.05) ;治愈患儿成本分析, A组的平均住院时间及费用均小于B组, 二者相比有显著性P<0.05) 。结论 PDMS-2及其配套训练方案在脑损伤患儿早期干预中意义重大且可降低医疗成本。

篇9:残疾人康复训练方案

关键词:社区 残疾人 心理康复内容

心理康复是指运用系统的心理学理论与方法,从生物—心理—社会角度出发,对患者的损伤、残疾和残障问题进行心理干预,以提高非健康人群的心理健康水平。[1]心理康复来源于康复心理学。1956年美国心理学会成立了第22分会--康复心理分会。其目的是宣传与残疾和康复有关的心理学知识,培养高素质的研究与临床工作者,以及提供临床服务、研究、教学和管理等。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心理康复逐渐被广泛应用于不同疾病、不同人群中,特别是对残疾人群体的心理康复也日渐重视。国家《康复训练与服务“十五”实施方案》明确将心理康复作为残疾人康复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残疾人心理康复的重要性

1、心理康复是残疾人全面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全面康复是现代康复的基本原则。对于残疾人而言,其康复的目标不应仅局限于改善其肢体或器官的功能,而更应该着重于改善其整体功能,不仅包括身体上的,还应包括心理上的、职业上的和社会生活上的全面、整体的康复。全面康复的最终目标是使得残疾人能够重返社会生活,在社会上享有健全人同等的待遇和权利,能够参加多种社会活动,受到社会应有的尊重。因此,心理康复是残疾人全面康复的重要组成部分。

此外,良好的心理康复也能够促进残疾人的全面康复。残疾人因为自身的残疾,往往会产生自卑、敌对、退缩等心理,而这些消极的心理状态反过来又会对残疾人的职业康复、社会生活康复产生消极的影响。调整好残疾人的心理状态,能够帮助残疾人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学会正确地面对现实和未来的发展,积极进行其他的各项康复。

2、良好的心理康复能增加残疾人的主观幸福感

主观幸福感是人们以社会经济、文化背景和价值取向为基础,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心理功能、社会能力以及个人综合状态的一种感觉体验,是衡量个体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2]陈筠等人的研究表明,残疾人主观幸福感与面对等积极应对方式呈正相关,而与回避、屈从等消极应对方式呈负相关,而且主观幸福感得分与抑郁症状呈负相关。[3]也就是说,那些心理康复状态良好,能够采用面对等积极应对方式,较少抑郁的残疾人,比采用回避、屈从等消极应对方式,较多体验到抑郁的残疾人相比,主观幸福感更强。李文涛等人的研究也表明,残疾人的主观幸福感与信赖他人呈正相关,而与焦虑、敌对和人际敏感呈负相关。[4]所以,良好的心理康复能够帮助残疾人更积极主动地应对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增强他们的主观幸福感。

二、残疾人常见的心理问题

不同类型的残疾人因为残疾的症状不一样,在生活中面临的心理问题也存在差异,但总体来说,残疾人在日常生活中主要表现出以下心理问题。

1、自卑和敏感多疑

殘疾人因为自身残疾,在生活的很多方面都受到了限制,和正常人相比,他们容易形成一种巨大的心理反差,使得他们常常处于自卑的漩涡中。此外,由于长期的自卑心理,他们也很容易形成脆弱、敏感的心理,对别人的言行不信任,容易表现出偏执和过激行为。

2、依赖和消极被动

残疾人由于缺乏独立生活能力,日常起居生活很大程度上都依赖于家庭成员。久而久之很多残疾人容易形成一种依赖心理,把自己生活中的全部责任都归于家人、社区和社会,遇事消极被动,不愿积极主动去争取,遇事他们往往会怨天尤人,对他人产生敌对或仇视的情绪。

3、悲观和自我封闭

许多残疾人因为自身的残疾,往往难以找到适合的工作,普遍缺乏经济自主权,经济上存在很大的压力。此外,很多残疾人难以和周围的环境和社会相适应,往往也存在不良的人际关系问题。这些都容易使他们对自己的未来悲观,导致他们消极地对待自己的生活。悲观和自卑的心理又使得他们时常以自我封闭的方式来保护自己,不愿意主动向他人敞开心扉。

三、残疾人心理问题产生的原因

1、缺乏正确的认识

不论残疾种类如何,各类残疾人都面临着对自己现况的认识和评估问题以及对自己未来发展的预期问题。残疾人对这两大主要问题的不同认识,会导致他们的心理状态不同。残疾人往往面临各种身体的缺陷或身体机能的丧失,并由此导致生活中比正常人面临着更多的困难,但能够客观认识自身残疾,积极看待自身剩余能力,并对自己未来抱有良好预期的残疾人能够更积极地面对生活的困境,努力地参与社会生活。相反,消极看待自身残疾,并把生活中面临的困难和苦恼都归咎于自身残疾,对自己未来抱有消极预期的残疾人则很容易产生自卑、无助等消极情绪,陷入困境中。

2、缺乏社会支持

社会支持是指个体从其所拥有的社会关系中获得的精神上和物质上的支持(社会关系是指家庭成员、亲友、同事、团体、组织和社区等)。社会支持网络调节着个体面临的压力和身心健康之间的关系。[5]良好的社会支持网络有助于减轻残疾人的心理应激反应,缓解其精神紧张状态,提高其心理健康水平和社会适应的能力。相反,缺乏有力的社会支持网络使残疾人与社会沟通不足,陷入自我封闭状态,不利于残疾人融入社会,参与社会生活。研究表明残疾人的社会支持状况能预测该群体对心理辅导的需求,社会支持状况越差的残疾人对心理辅导的需求越大。[6]

3、缺乏有效的技巧和方法

首先,残疾人缺乏有效地压力应对方式。应对方式是指个体在面对挫折和压力时所采用的认知和行为方式,又可称作应对策略或应对机制。它是心理应激过程中一种重要的中介调节因素。[7]残疾人在日常生活中往往面临各种的压力,主要包括和未来发展有关的压力、经济方面的压力、社会交往方面的压力,自主生活方面的压力等等。面对种种压力残疾人很容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残疾人缺乏良好的压力应对方式,面对压力时自感没有能力去应对这些压力。

nlc202309011736

其次,残疾人缺乏良好的情绪调节技巧。很多研究认为,情绪调节是社会胜任力和心理健康中不可或缺的过程。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不仅能减缓消极情绪对个体的不良影响,也会影响个体对压力应对策略的选择。当残疾人无法有效地应对生活中的压力时,很容易产生各类消极情绪,如抑郁、焦虑等等。那些不能充分有效调整自身消极情绪的残疾人,往往很容易承受生活中的压力和自身消极情绪的双重负面影响,陷入恶性循环中。

最后,残疾人缺乏相应的人际交往技巧。人际交往对个体的生存和发展非常重要,通过人际交往与他人和群体建立稳固的人际关系也是个体心理健康与否的重要标志之一。掌握有效人际交往技巧,具有较强的人际交往能力的残疾人能更好地与周围环境相适应,融入社会。相反,不能摆正心态,敏感多疑,缺乏良好人际交往技巧的残疾人往往很难适应周围环境,自感被孤立和隔离,难以融入社会。

四、残疾人的心理康复内容分析

综上所述,残疾人的心理康复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

1、提高自信,积极看待自身残疾和未来发展

残疾人面临的最直接的问题首先是自身的残疾,其次就是由于生理残疾导致的心理的“残疾”,他们往往对生活中的挫折进行错误归因,普遍不能正确看待自身残疾和未来发展。因此,对残疾人进行心理康复的重要內容之一就是帮助残疾人正确地认识自身的现况,提高自信。这其中又主要包括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正确认识自身残疾;二是正确评估残疾对自己生活的影响;三是积极评估自己剩余能力。而且,只有在正确认识现状的基础上,残疾人才能学会积极看待自己的未来发展,对生活怀有一颗“希望之心”。

2、改善人际关系,扩展社会支持面

良好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网络有利于残疾人爱和归属感需求的满足,也有利于残疾人自尊需求的满足。马斯洛认为这些成长性需求能带来丰富的、高层次的且有更大稳定性和持久性的幸福感。因此,改善人际关系,扩展社会支持面是残疾人心理康复的一个重要的内容。改善人际关系,扩展社会支持面能够帮助残疾人跳出自怨自艾,自我封闭的怪圈,重返社会生活。

3、学习心理调试技巧,增强社会适应能力

如前所述,无论是有效的压力应对方法,还是良好的情绪调节技巧都能够帮助残疾人更好地面对生活中的负性事件,成为生活应激事件和残疾人心理健康状态之间的中介调节因素。因此,学习心理调试技巧,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是残疾人心理康复的另一个重要内容。残疾人学会心理调试技巧,增强了自身的社会适应能力后,也有助于残疾人的自我效能感的提升,更促使残疾人积极面对生活,积极参与社会生活,现成一个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柯红.临床康复与康复心理[J].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2007,Vol.6,No.5:156-157.

[2]DRENER E,EUNKOOKM,RICHARD E,et alSubjective wellbeing: Three decades of progress[J]Psychol Bull,1999,125 ( 2 ) :276 - 294.

[3]陈筠,王筱萌,凤林谱.74 名社区残疾人幸福感状况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J].皖南医学院学,2011;30( 5):403-405.

[4]李文涛,谢文澜,张林.残疾人与正常群体心理生活质量的比较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2,Vol 20,No.7:993-994.

[5]刘晓,黄希庭.社会支持及其对心理健康的作用机制[J] .心理研究,2010(01):3-15.

[6]江兰等.残疾青少年心理康复需求研究[J].残疾人研究,2013(04):19-23.

[7]张林,车文博,黎兵.大学生心理压力应对方式特点的研究[J].心理科学,2005,(01):36-41.

上一篇:秦皇岛市中小学校长培训实践基地管理办法下一篇:个人理财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