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乐器进课堂

2024-04-19

小乐器进课堂(通用9篇)

篇1:小乐器进课堂

中东小学

2015-2016年小乐器进校园、进课堂工作计划

一、目的意义

音乐是一门极富创造性的艺术,尤其是器乐的演奏。器乐的演奏对于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表达和创造能力及可持续发展的情感生活中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小乐器进校园、进课堂”是学校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以小乐器进校园、进课堂成了教师进行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切入口。我们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宗旨,提出“小乐器进校园、进课堂”这种新的设想,引进了竖笛、口风琴、口琴、电子琴、葫芦丝、古筝、等五花八门形式多样的乐器进行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参与音乐实践的积极使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在幸福中成长。

大家在教学中也认识到器乐教学对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有着极为深远的意义,“小乐器进校园、进课堂”,我们期望能改变我校音乐教学的面貌。

二、期望达到的目标:

1、学校器乐教学的普及,促进校园精神文明建设,强化校风班风建设,净化学习教育环境。

2、探索“小乐器进校园、进课堂”新的教学模式。

3、促进学校艺术学科教学,培养一批新课程下的新型的音乐教师。

4、培养学生的音乐感受、表现和审美能力,促进学生的智力

发展,陶冶情操,净化心灵,提高学生对器乐的综合表现力和创作能力,形成一定的团队合作精神。

我们计划小乐器进校园、进课堂,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逐步进步。

三、活动的特点是:普及化,经常化,专业化;示范引领,普及人人。学生能吹会弹,能歌善舞,能写绘画。

四、活动的目标是:让学生:身体好,学习好,有特长;使教师:会教书,善育人,有技能。

活动最高目标:成立学生民族乐队,让教师发展,促学生成长。

五、活动的原则是:自选项目,自带乐器,培训免费。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不挤占主课教学时间。

六、活动的方式是:按年级分班,每班有教师教学。以“给学生最美好的童年,给人生最坚实的起步”的办学理念,达到“促进学生的最有发展,让学生能歌善舞、能吹会弹、能写绘画”的目的。

篇2:小乐器进课堂

近年来我校大力推行“小乐器进课堂”艺术特色教育,每个年级的.学生在音乐课堂上都能学习掌握不同的小乐器。故而在教学内容选择方面,大胆进行尝试,选用我校独有的中学音乐校本教材,不被现行音乐教材束缚,体现自主性。器乐教学凸显我校符合新课标对课堂乐器教学的要求,并且有效推进音乐小课题研究。有机结合欣赏、唱歌、吹奏、表演、小组合作、小助手助教等方式,将单一的乐器教学课变得丰富多彩,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新理念。重难点突出,给学生充分的练习时间,教学效果显著,从研讨课中体现出平时非常认真的课堂常规训练,今后要继续沿着小乐器教学进行长期的研究。

篇3:“乐器进课堂”之我见

一、学习乐器的有趣性

学习横笛对于一些音准不太好的学生有很大的帮助。起初, 他们对每个音的高度没有印象, 如“1 3 5”等音的旋律音程, 脑子里边没有什么概念。如果他们经常吹奏笛子, 脑子里便会产生对音的固定高度。

在学生学习吹笛子时, 不能采用强制的方法, 对总是吹不好的学生也不能一味地批评, 要引导他们, 培养他们的兴趣, 让他们觉得吹奏笛子很有意思, 对自己能吹奏歌曲产生成就感。记得有一次, 一个学生对音乐课上所学的歌曲怎么也唱不准, 这个学生很用功, 等到第二节课叫到他唱时, 竟然唱得一点不差。我问他:“你是怎么学会的呀?”他说:“我回家后用笛子吹, 然后就知道怎么唱了。”同学们听后都感到很新鲜, 很好玩, 很有兴趣。我及时表扬了这个学生, 并叫同学们学他的办法, 在笛子上找旋律。同学们都非常积极, 有的同学都能把自己没学过的歌曲吹奏出来, 他们感到非常满足, 兴趣也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二、对作品理解能力的提高性

上好音乐课是一个很有技巧性的事。怎样完成一节课的教学内容, 要认真研究分析, 特别是让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 更是一个重要的内容。怎样让学生理解一首作品的内涵, 使作品的表现力更加丰富, 教师要认真对待。音乐写在纸上只是一堆没有实际意义的符号而已, 是抽象的东西。在教学中, 教师要让这些符号活起来, 让它们有生命、有灵魂, 就要对作品中的一些知识认真讲解。如作品的风格、调式、速度、力度、音色等等, 认真反复讲解, 让学生对这些作品产生一种再创作的冲动, 从而把作品表现得更充分, 更淋漓尽致。

视唱对作品理解能力的提高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 音乐课教学要把视唱上好。视唱、听音是比较枯燥的, 学生很难有兴趣。而在学习吹奏横笛的过程中, 可把这些内容渗透进去, 让学生自己先吹奏出来, 再自己模唱, 这样不但避免了枯燥的教学, 也大大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可见, 运用笛子的吹奏来促进视唱能力的提高, 是一个很有效的学习途径。

三、全面素质提高的无意性

学习乐器演奏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艺术素质, 更重要的是对学生全面素质的提高有很大的促进作用, 而这种作用是无意间形成的, 就是常说的潜移默化。音乐是美的, 学习音乐就是感受美, 而这个美是内在的, 是含蓄的, 是需要用心去体会的。一个人如果懂得了美, 他就会去追求美、尊重美, 向往一切美好的东西, 并把美辐射到人生的各个角落。比如对老师更尊重了, 更关心同学了, 不说脏话了等等。这点点滴滴的美汇聚在一起, 就会使学生更优秀起来。这不正是对学生情操的陶冶吗?而这一切不都是在培养学生学习音乐中无意间形成的吗?这难道不比整天的说教效果更为明显吗?

四、社会活动的延伸性

学生从小学习乐器, 不但对他们在学生时期的生活、学习、做人产生重要影响, 甚至对他们将来步入社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当他们以后走进社会的时候, 每个人都带着自己儿时所学的一份技艺融入社会, 有的因此考入音乐学院, 从而改变了自己的一生, 这当然是最理想的模式了;而更多的是去参加社会的各种工作, 如在工厂里他们参加文艺会演, 展现自己的技艺, 为厂里争光, 令他人赞赏不已;有的因此而走上领导岗位;还有的闲暇之时组织起来, 到各地去演出, 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逢年过节去参加各种文艺活动等等。总之, 他们都成了文艺活动的骨干, 对社会文化生活起到了很好的促进作用。

篇4:小乐器进课堂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 审美体验 音乐综合素质 音乐兴趣

艺术的修养 协作精神 器乐教学价值 音乐教育

为了进一步推行素质教育,真正让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使学生学习好、身体好,有一技之长,体现“立足潜能开发,培养健全人格”的办学理念,近年来,乐器进校园、进课堂成了教师进行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切入口。课堂教学是学校音乐教育的主要渠道,音乐教师作为教学的组织者和指导者,是沟通学生与音乐的桥梁,他们的作用举足轻重。

采用小乐器进课堂的方法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想力,达到音乐审美教育的目的,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能力。多年的教学工作实践使我探索出小乐器进课堂与课堂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著名音乐教育心理学家詹姆士墨塞尔讲过:“器乐教学可以说是通往更好体验音乐的桥梁,事实上它本身就是一个广泛的音乐学习领域,在这一领域内,它为我们音乐教学提供了独特而令人高兴的音乐教育价值、效果的可能性。儿童们充满着喜悦的心情,在教师的指导下,一定能将这种可能性逐渐变成自己的东西。”这精辟的论述,道出了器乐教学的宝贵价值与意义。

布鲁纳也认为:“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该是知识获得过程的主动参与者。”从心理学角度来看,6—12岁这一时期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是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可塑性强,喜爱观察和模仿成人,他们的全部智力活动比如知觉、语言、记忆、想像、思维都是在学习与掌握知识及参加各种活动中逐步培养发展起来的。针对这一关键时期儿童心理特点,音乐课上采用简单乐器——竖笛、铝板琴结合音乐教学的律动表演、游戏、欣赏、音乐创作等方法对学生的感官加以刺激,使他们的心理、行为、情感受到影响,产生最佳情绪,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与想像力,从而达到音乐审美教育的目的,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和能力。

竖笛、铝板琴作为学校器乐进课堂的首选乐器,竖笛携带方便。铝板琴清脆悦耳.只要通过刻苦练习,一般学生都能演奏出令人陶醉的、优美动听的乐曲。

一、竖笛进课堂

下面我来介绍几种竖笛结合课堂教学:

1.竖笛进行视唱练习:如教师先引导学生挥拍念节奏,再用竖笛演奏,然后再唱。这样,只要掌握了节奏,学生都能自己唱出视唱曲。久而久之,视唱曲就多由学生自学,教师只要纠正一下就可以了。

2.用竖笛学习歌曲:學习一个声部的歌曲时,可以用竖笛熟悉旋律。学习两个声部的歌曲时,可以用竖笛合奏,体会声部间的均衡和统一。

这样,在练习竖笛的同时,又对学生的视唱和歌曲的学习有所帮助,经常运用这种方法,可以使学生形成一种良性循环,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3.注重合奏练习

合奏的优点:其一,丰富的声部,立体的音响令学生耳目一新,克服了竖笛音色单薄的缺点。其二,大大增强了竖笛的表现力。其三,一部分吹得不好的学生,因有“随众”效应,克服了自卑心理,大胆吹奏,所以技巧也会得到相应的提高。 再者,合奏中,学生的激情也得到了激发,兴趣也随之越来越浓。

4.给学生提供表演的机会

现在的学生有着很强的表现欲望,音乐教师应充分运用学生这种心理为教学服务。课堂上可以让吹得较好的学生范奏,并加入一些打击乐器伴奏,使其内容更加丰富,教师作简要讲评,并及时表扬和鼓励。

二、铝板琴进课堂

在铝板琴的教学中,由于一、二年学生活泼好动,我采用了在游戏中学习歌曲,并用琴锤创编出不同的表演方式,使学生们形象的、多方面的感受节奏,激发了学习欲望。要让学生在玩当中学会知识,真正体会到音乐的乐趣与美感。

如一年级下册的《闪烁的小星》 1=C 2/4

1 1| 5 5|6 6|5-|4 4|3 3|2 2|1-|……

学生们学会了整首歌曲,再带入音乐教室去上铝板琴效果很好,他们能随着音乐边敲边唱,对认识音高以及表演乐曲有了很大提高。

三、五种教学方法

1.整合法。把歌曲教学、视唱教学、器乐技能训练、欣赏教学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进而深化器乐教学,促进学生音乐的综合素质。

2.互助法。聘请同班中乐队成员担任班级器乐“小助手”,协助教师进行器乐教学,促进了师生间、生生间的互动,具有一定的机动性,能及时纠正学生中出现的错误。

3.演示法。只有激发学生自觉性、积极性和创造性的学习情绪,教学才会取得最佳效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想方设法给学生提供展示自我的机会,让他们走上舞台,通过演奏体验成功的喜悦,进而激发他们的表现欲,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器乐教学真正成为培养学生全面素质的有效途径。

4.游戏法。此法亦系常用的器乐教学方法之一,能融知识性、思想性、趣味性于一体。以寓教于乐的方式,通过玩玩唱唱,吹吹打打,使学生获益于趣味游戏之中。

5.合作法。教师在个别辅导学生的基础上,将不同的乐器集中进行合奏练习的常用的教学方法之一。主要培养学生对多声部音乐作品的听辨能力与合奏能力,以及集体主义的协作精神。

四、我的一些体会

1.教法上要“活”

竖笛、铝板琴引进课堂,是更直观化的音乐教学,它既能活跃课堂气氛,也有利于发挥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首先,教材设计上要有多变性。采用多形式的节奏练习、和声训练等,既加强了学生对音阶、指法的训练,同时提高了学生的音乐运用能力。如音阶火车、音阶接龙等多种形式新颖的教学方法,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其次,音乐的呈现上要具生动性。学生掌握了熟练的指法后,简单的乐曲,只要稍加努力便能吹奏,敲打,就能把节奏很好的呈现。

2.选“材”上要广

把器乐引进课堂,不能狭义地只看成是竖笛、铝板琴小件乐器的引进课堂,只要能辅助教学,提高学生音乐素质的乐器,我们都应该引进课堂,增强课堂中音乐形象的塑造力,提高音乐对学生的感召力。

要广泛引用打击乐器。也可以自制打击乐器,只要教师将各种打击乐进行分类,巧妙运用,同样可以辅助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增强学生的良好乐感。再把各种独奏乐器引进课堂来。

3.运用上要“新”

仅仅教会学生能吹、奏、打,并不是我们教学的根本目标,而是通过借助乐器进课堂的辅助教学功能,更快、更有力地帮助学生提高音乐水平和艺术修养,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

辅助教学的手段要多样化。形式多样地运用并发挥辅助器乐教学的作用,对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的良好乐感和鉴美、审美能力意义深远。例如:利用竖笛的固定音高让学生之间进行互听单音、旋律等;学生的分组合奏进行和声听辨和音响感受;在新歌教学时,为了克服音准难点,让学生视唱吹、奏,把握音准等,这种在学生自觉参与、合作交流的情况下进行的音乐教学活动,更有助于学生音乐综合能力的全面提高。

参与活动的方式要多样化。开展多形式的富有新意的器乐活动,更能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参与意识。

篇5:小乐器进课堂

为了进一步推行素质教育,真正让学生“快乐学习,健康成长”,使学生学习好、身体好,有一技之长,体现“立足潜能开发,培养健全人格”的办学理念,达到“给学生最美好的童年,给人生最坚实的起步”的教育目标,创建我校“笛声悦耳,童年幸福” 的艺术特色学校品牌。按照长春市教研室和榆树市进修学校的要求,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开展“小乐器进课堂”活动,并成为教师进行音乐课堂教学改革的一个切入口。此项活动我们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这一宗旨出发,通过科学论证,全面考量,决定引入竖笛教学。特制定环城乡中心小学乐器进课堂实施方案

1、首先我们进行教师培训确保音乐教师都会吹奏竖笛,其次是学校以班为单位每个年级选取一个班级进行试点教学,争取在下一个学年全面普及,最终形成全校师生开展乐器演奏活动,我们计划让师生同学习共进步。

2、竖笛乐器演奏教学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教师必须通过实际操作练习才能掌握演奏技术,学生必须通过动手演练才能学会演奏,要求每人有自己的乐器,集中练习和分散自学相结合,积累演奏经验解决实践问题。

3、在教材方面,基础知识我们严格按照竖笛入门训练教材,在选曲方面,我们精选音乐新课标明确规定音乐课教

学内容:从1-6年级学会演奏简易的吹奏曲目。能够演奏2-3首乐曲。

2015年“小乐器进课堂”月历表

三 月: 组织音乐教师参加集体培训、技能培训。四月---六月: 教师确定班级,组织教学。七 月:八 月:九月-十一月:教师开展“小乐器进课堂”。十二 月:年终工作总结。上半年工作总结。

组织音乐教师参加集体培训、技能培训。

环城乡中心小学

2015年3月

小学乐器进课堂实施方案

环城乡中心小学

篇6:乐器进课堂小学活动方案

音乐课堂的一种形式,值得借鉴。

艺术团名称:小百合艺术团

一、活动实施对象:二——五年级学生

二、活动类型:学科拓展类

三、活动介绍:

竖笛简单易学,符合学生认知水平和年龄特点,把竖笛教学引进课堂,可以让学生从演奏中学习音乐知识、陶冶情操,感受美的陶冶,从而有效地提高音乐教学效果,提升学生审美素养。本活动在我校二——五年级学生中开展,利用学生兴趣课活动时间和音乐课上10分钟时间上课,由音乐教师任教。

四、活动目的:

本学期我们音乐组的宗旨:让每一个孩子会一样乐器。学校的孩子大多来自农村,音乐基础较差,为提高孩子的识谱能力、歌唱能力、合唱能力以及创作能力,我们计划从二年级开始实行竖笛进课堂,全面提高孩子的音乐素质。

五、活动原则:

《竖笛进课堂》活动遵循“立足本校实际,符合学生特点,注重课堂实效”的原则。我们把目标制定的十分符合学生年龄特点,做到“量身定做”,选取教材生动活泼,简单易学,旨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具有初步的竖笛演奏技能,为今后进一步的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活动目标:

总目标: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通过欣赏和演奏练习,掌握一定的演奏技巧,提高音乐表现能力。

具体目标:

1、提高学生的整体音乐能力和音乐素养为目标,使学生通过竖笛学习,激发音乐学习的兴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2、通过竖笛的学习,提高看谱视奏能力,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创作水平及表演水平。

3、认识竖笛结构,了解其发声方法。培养学生爱护保养乐器的习惯。

4、学习知道正确地持笛、呼吸、运气、指法。将竖笛教学和音乐常规教学相结合,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活跃课堂气氛。

5、能够自如的运用单吐音,掌握双吐和三吐的方法。并且会使用连音奏法完成简单乐曲的`演奏。

6、在熟练平吹技法的基础上掌握超吹的方法。

7、欣赏其他吹管乐器(葫芦丝、笛子、巴乌等)演奏的著名乐曲,一方面提高学生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一方面提高学生竖笛表现能力。

七、活动内容:

(一)情感、兴趣培养

1、激发音乐学习的兴趣,发展音乐感受与鉴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提高音乐文化素养,丰富情感体验,陶冶高尚情操。

2、增强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和爱好,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提高创作水平及表演水平。

3、提高学生欣赏水平和审美能力.

(二)知识传授

1、竖笛结构,竖笛发声方法。

2、持笛、呼吸、运气的方法、演奏指法。

(三)技能训练

1、提高看谱视奏能力。

2、自如的运用单吐音,掌握双吐和三吐的方法。

3、使用连音奏法完成简单乐曲的演奏。

4、掌握超吹的方法。

八、活动组成员:音乐组全体教师

篇7:民族乐器进课堂,丝韵笛声谱新篇

山城永泰,灵山秀水。福建省福州市永泰县第二实验小学(原名里岛小学)就坐落在永泰城关北面,依山傍水,环境优雅。学校占地23亩,设有小学部、附属幼儿园,现在校学生共计1460人,教职工99名。学校先后获得县文明学校、福州市语言文字规范化示范学校、福建省校园文化建设先进学校等荣誉,先后被授予福建省葫芦丝陶笛教学实验基地、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协会葫芦丝教学实验基地等称号。

2009年9月,卢祯盛校长刚到这所小学时面对仅有的两幢教学楼、泥泞不堪的黄泥地和十来位教师,心头无比沉重!学校地处城区,周边老校、名校、大校林立,家长群众、社会各界纷纷投来质疑、观望、期待的目光,督促、鞭策着他:作为首任校长,应当有效地利用一切可利用的资源,尽快创建自己的办学特色,打造出一片属于孩子们快乐成长的天地!

魅力篇:缘起爱乐,邂逅葫笛

“葫芦丝兴趣班”应运而生。在一次聚会上,卢校长有幸偶遇了葫芦丝王子、当今葫芦丝界的领军人物李春华大师嫡传弟子——郑宪先生,并聆听了他的演奏。那柔美的乐音使人陶醉其中。更巧的是,郑宪先生竟是祖籍本县,与学校比邻而居,这使卢校长萌生了借助大师之力,办音乐特色学校的念头。我们学校的师资力量虽不算雄厚,却有很多老师喜欢并懂得音乐,这就给办音乐特色学校提供了资源。于是回校后,领 导班子就筹备成立了兴趣班。由我校林义忠、黄可周两位老师兼任教学。才一个学期,十个女孩就能吹下全国考级第三级的葫芦丝名曲《月光下的凤尾竹》,并在首届校园文化艺术节中亮相。女孩们身着傣族服装边演奏边起舞,引起了一片赞扬声,这一张艺术照还发表在《福州日报》上。

“陶笛教学实验基地”光荣成立。2011年10月23日,郑宪教授、林烨教授、赵亮教授三位葫芦丝陶笛演奏家联合福建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共12位艺术家在我校启动了“中国状元之乡葫芦丝、陶笛义务普及之旅”,我校为此次活动的国内首站。十二位艺术家为我校全体师生做了两天的讲座与培训,并与我校师生联合举办了一场音乐会,让全体师生感受到了民族音乐的无穷魅力,大大激发了他们学习民族乐器的热情。在这次民乐普及的活动中,省民族管弦学会授予我校“福建省葫芦丝陶笛教学实验基地”的称号。这是我省民管会为学校授的第一面铜牌。自此,音乐的种子深深埋在了这块美丽而肥沃的土壤里,期待有朝一日,民族音乐之花在学校里绽放出奇丽的色彩。

一年硕果为新春献礼。2012年元旦前日,福建省民族管弦乐学会骆季超会长,林烨教授、赵亮教授等领导专家一行十人对我校开展了省级葫芦丝陶笛教学实验基地授牌周年验收系列活动,对我校为期一年的音乐教育成果给予了好评。同时,专家们还观看了在我校举办的“丝韵笛声颂和谐”新春音乐会:葫芦丝陶笛新星涌现,经典诵读民乐声声,师 生轮番上阵。与会嘉宾共同享受了全国顶尖的艺术家们带来的高品位的艺术盛宴,一起见证了我校授牌一周年来所取得的丰硕成果。

师资篇:大师引领,骨干先行

三位大师,亲手执教。民族器乐的教学需要广阔的视野,仅凭我校现有的师资水平远远不够,因此专家的引领至关重要。于是,我们邀请了郑宪老师担任艺术顾问,无偿承担起师资培训的任务,并经引荐结识了李春华大师,同时成立了由李春华、郑宪、林烨三位专家组成的“专家小组”,负责对全校教师进行音乐指导。有强大的“专家团”作为技术后盾,我校的师资音乐素质有了明显的提升。

骨干教师,术有专攻。郑宪老师给我校的定位是:“永泰第一、福州仅有、全省有名。”要达到这一目标,首先得建立一支爱好音乐、乐于奉献的专业师资队伍。而在我校,林义忠老师有很深厚的文学功底,黄可周老师的二胡小有名气。学校力促他们与郑宪老师结成师徒关系,并送他们进修培训。如今,他们都参加了李春华葫芦丝艺术研修班,取得云南艺术学院考级与培训中心颁发的教师资格证书,并被省内外多个器乐交流专委会聘为会员。

组工作室,全民参与。要想普及学生,必须先普及教师。我校要求全体教职员工包括保安至少掌握一种乐器,并列入业务考核范畴。2011年9月,为帮助全校教师学习乐器,我校组建了一个特色机构:“葫芦丝陶笛工作室“,以上提到的四位教师便是工作室的中坚力量。他们 担当起教师培训、全员普及、尖子培养、考核参赛、节目排演等重任,有计划地帮助教师逐步推进民族乐器进课堂活动。葫芦丝陶笛教学由星星之火渐成燎原之势,轰轰烈烈的在全校展开了。

课程篇:课程整合,有机渗透

校本课堂,民乐声声。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新的音乐课程标准为课堂器乐教学确立了重要的位置。我校将器乐教育作为校本课程引进音乐课堂,学校添置了200多支葫芦丝,还特别编写了一套适合于学生实情的校本教材。学校的两位音乐教师充分利用自身在乐理、合唱等方面的业务特长与教学经验,合理安排葫芦丝与陶笛演奏的教学进度和课时频度,使学生的音乐素质得到了全面提升。在音乐校本课程考核方面,我校要求每个学生每学期至少学会两首新曲子,半期、期末进行两次验收,从普及率、吹奏技巧、乐曲表现力等方面评出优胜班级,并择优参加校级兴趣班的培训,力争达到100%普及,20%优秀。

联姻语文,相得益彰。对艺术的正确欣赏解读,离不开对语言文字的准确把握。我校将艺术教育引入语文课堂,使艺术与语言相链接,将艺术课程中的语文因素充分发挥利用起来,让艺术课程体现语文内在,语文课程折射艺术的美感。正样的融合方式,也正是体现了大语文观的理念。渗透各科,相融相生。平日里,老师将民族音乐渗透到日常教学中,可作为课间插曲,让学生劳逸结合;可作为课中小憩,让学生振奋精神;还可与思想品德课、班队活动结合起来,熏陶品德,磨练意志。

环境篇:花草絮语,廊壁生辉

花草校园,丝韵悠长。建设绿意盎然、充满艺术气息的校园,一直是卢校长的建校理念。多年来,学校投入巨资,先后建起了十多条绿化带,栽种花草树木100多种,其中不乏红豆杉、银杏、台湾杉、竹柏等珍稀濒危植物,绿化面积达3100多平米。而且,为配合学校特色,景观设计时,我们还特意设计了一个十分形象的“葫芦园”。今年10月完工的新操场塑胶跑道更使学校有了新风貌,通过开展首届运动会让丝韵笛声伴随运动健儿的拼搏展现二实小的英姿。踏入我们的校园,您仿佛置身于花园中,空气中弥漫着花草的清香,双眸里映现着鸟影蝶姿,双耳旁回响着丝韵笛声。课余时间,孩子们围坐在花圃边上,师生们半卧在茵茵的草坪上,怡然自得地吹奏起葫芦丝、陶笛,那一份默契,那一份陶醉,让我们感到无比欣慰,同时又有一种艰巨的使命感!

文化长廊,笛韵英姿。学校非常重视环境的直观教育作用。我校开辟了六条文化长廊,即校史长廊、制度长廊、安全长廊、科普长廊,还有艺术长廊之葫芦丝篇、陶笛篇。同时还在学生进班的必经之路旁设立“中国梦,我的梦”主题文化墙宣传专栏。葫芦丝陶笛的历史、吹奏技巧、大师风范、明星风采,活动、汇演、竞赛的掠影,无时不刻地激励着孩子,让每一个人都浸染在浓厚的艺术氛围之中。呵护绿色,滋养心扉。艺术熏陶对孩子品德、习惯养成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我校学生十分爱护校园内的一草一木。例如,每到一年中开花结果的季节,树木上结出的果子一粒不丢,孩子们只有羡慕、保护,从未有偷摘破坏的念头,就连幼儿小朋友都会受到良好影响。这正是因为我们的教育真正渗透到了孩子们的心灵深处,已经体现在他们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中。

成长篇:展示汇演,佳绩频传

校内提供平台,鼓励竞演。为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舞台应变能力,学校为孩子们提供了各种表演平台。如:每周四早会的才艺展示,每学年家长会前的同台竞演,每年一度的校园文化艺术节以及定期举办的校外演出。校内的演出经历,孩子们可展示阶段学习成果,又可与其他小朋友“切磋武艺”;而校外的演出机会,则培养了孩子们的拥有爱心的品质和社会责任感;

校外参加比赛,佳绩频传。器乐比赛是对演奏者的基本功、心理素质、艺术修养、舞台表现能力的综合考验,是演奏者向着艺术高峰不断努力攀岩的重要过程。我校积极推荐尖子生参加上级部门和社会各界主办的各种乐器演奏大赛,同学们用他们精湛的演奏赢得了社会各界人士的认可,吸引了众多媒体电视台的报道与邀约。如,2012年2月我校同学参加市教育局举办的中小学器乐大赛,获得葫芦丝二等奖一名,三等奖两名,陶笛组一、二、三等奖共四名;2013年7月参加云南省第三届葫芦丝、巴乌全国邀请赛,获一项金奖,一项银奖,并被中央网络电视 台C8TV频道采编报道;同年,我校还参加了福州市首届“闽教杯”葫芦丝巴乌邀请赛,厦门“国乐杯”中华民族器乐大赛共获金奖四项,银奖三项,铜奖三项;2014年8月参加“北京首届陶笛邀请赛”获两项银奖;11月参加福州市中小学生民乐比赛获一等奖5名、二等奖9名、三等奖3名......情系宝岛,争做文化使者。2012年11月,我校学生有幸参加了“陶韵之夜”海峡两岸陶笛专场音乐会暨福建省陶埙陶笛专业委员会五周年庆典活动。9名小选手参演的两个节目得到台湾著名陶笛演奏家游学志先生等专家学者的高度赞赏。又于2013年1月,作为我县参演的唯一节目——我校选送的《青云神韵》参加2013年十邑春晚演出,为全市人民和世界十邑乡亲献上闽都文化盛宴,同年2月又参演了海峡两岸民俗文化节。葫芦丝陶笛演奏备受海峡两岸人民的喜爱,学校被授予了“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协会葫芦丝教学实验基地”的称号,两位老师和两位同学也应邀成为“协会会员”及“交流使者”。从此,我校全体师生用丝韵笛声作为两岸同胞情感交流的纽带,在两岸之间架起了一座亲情之桥。

品牌篇:留守儿童,心灵之歌

我们学校年轻、质朴,一如校园里的青青小树,茵茵芳草。学校独立未满五年,教职工平均年龄36.5岁,50%的教师由农村学校进城轮岗,80%的学生是外省、外县、外乡镇的进城务工子女、留守儿童。至亲父母不在身边,如何填补精神上的空虚?家庭教育薄弱,如何塑造健全的 品格?生活条件一般,如何追求越来越贵族化的艺术教育?我们用我们的特色教学实践交出了令人信服的答卷:

五年来的实践证明,我们的特色教学不仅改善了学生的行为习惯,培养了他们的合作意识,还提高了他们的智力水平。我校毕业班等各种质量抽检成绩都在达到或超过县设目标,得到家长和各级领导的充分肯定。难怪时任县委书记黄忠勇带一班领导来校慰问时,调侃到“卢校长啊!你说这些孩子哪像农民工的孩子呀!这个特色要做下去,面还不够大。”

器乐教育,为每位学生送去一份心灵营养,将我国的民族瑰宝发扬光大,这即是开展器乐教学的发展理念;全面发展,智育与美育并举,为孩子们铺设一条特长之路,让全体师生共享一片音乐阳光,这便是我校的办学追求。

篇8:小乐器进课堂

一、小楼一夜听春雨, 深巷明朝卖杏花———调查现状、分析成因

在新课标的引领下, 城区小学已经开始热火朝天的器乐教学, 并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和反响。然而要在广大的农村小学推进器乐进课堂却显得有些力不从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尬尴的局面?一方面农村小学的音乐教育师资比较薄弱, 另一方面乐器教学得不到家长的认同和支持。因为农村小学家长的音乐素养普遍较低, 经济条件也相对较差, 他们每天忙于工作赚钱, 无暇顾及孩子的学习情况, 就算有时间也没有这方面的指导能力。

面对这样的一种情况, 我们必须先要调查如今农村小学中开展乐器进课堂的现状, 在调查的基础上分析成因, 找到问题的结症, 才能开始我们下一步的具体实施。在2008年9月, 我们对本市地处农村的8所小学进行了“乐器进课堂”的抽样调查, 初步得出农村学校乐器教学水平低下的原因。

1. 根本因素:师资的紧缺

众所周知, 要保证本学科的教学质量就必须要配备足够的专职教师。然而在广大的农村小学中, 音乐专职教师很稀缺。在调查中发现, 在本市农村小学中一般情况下中心校配有专职教师1-2名不等, 其他的片校、完小基本没有专职教师, 都是作为“搭头课”分摊到其他老师身上。这些兼职教师, 一来没有受过相对较正规的音乐系统教学, 二来习惯了“一支粉笔一本书”、“放一放, 听一听, 唱一唱”的教学模式, 要让他们在音乐课堂中推进乐器教学是有很大难度的, 因为他们没有能力去教学生吹拉弹奏, 即使有这样的能力也没有这样的精力。

2. 客观因素:管理的缺失

在每学期结束时, 各学校抓得最牢的是语文、数学的考试成绩, 除此以外的学科教学基本处于放弃状态, 音乐老师在最后几周连教室都不用去了, 因为课全都排给那些要参加笔试考核的学科教师了。众所周知, 音乐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 如果要组织笔试的确有一定的难度, 即使要组织也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在管理上的知难而退, 使得音乐教师对自己所教学科的认识也有了偏差。有这样的指挥棒在, 无意中让教师觉得, 我们的音乐课就是可有可无的, 只要上好那节课, 唱会那几首歌就差不多了的感觉。根据调查发现, 本市2010学年和2011学年的两次抽测使音乐学科稍稍受重视了一些。当然这样的现状也已经引起了局领导的重视, 2011年新招聘的音乐教师也是历年中最多的一次。

3. 主观因素:意识的淡薄

学校、家长、学生对音乐学科的忽视, 使乐器进课堂更显得举步维艰。农村小学音乐教师少, 音乐专用教室更少。教师像打游击一样班级里上一堂课, 专用教室有空了去抢上一节课。有的兼职教师, 主课没有上完, 直接侵占了音乐课。一学期下来, 完整上完音乐课的屈指可数。音乐教师逐渐形成一种想法, 音乐学科要出成绩就是在各级的比赛中拿到奖项, 上课就成了一种混日子的方式。在这样的现状下要在课堂中推进乐器教学怎么可能呢?

4. 辅助因素:家庭的影响

调查发现, 在农村小学的学生中到校外去参加乐器学习的几乎是没有的。家长没有这样的意识, 也没有这样的精力和财力。农村的家长一天到晚忙于生计, 相对来说经济条件较差, 让他们去花60-70元钱再花上40分钟的时间陪着孩子去学那些根本不能当饭吃的乐器, 那是根本不可能的。所以当学校老师提出要家长去买乐器进行教学时, 也有家长不支持的, 有的觉得乐器太贵了, 还有的觉得课堂上学好, 课外练习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成绩的。得不到家长的支持, 孩子的手上没有一件乐器, 要在音乐课堂中推进乐器教学也就成了一句空话。

二、城里风光莺语乱, 乡下烟波春拍岸———改变观念、提高认识

在这样的现状下, 如何在农村小学的音乐课堂中推进乐器教学是一个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教育主管部门在加快农村小学音乐专职教师的配备步伐, 并跟紧相关的培训和指导工作。作为学校也在加强艺术教育的管理, 尽可能地配备设施齐全的音乐专用教室。作为我们一线的音乐教师, 其实我们能做的有更多:

作为音乐教师首先要改变观念, 不管别人是否重视我们的学科, 是否重视我们的乐器教学, 首先我们自己一定要重视自己。认识到小学阶段的乐器教学是学生器乐学习的一种启蒙教育, 乐器启蒙教育要求学生不仅能够对乐器所发出的声音以及演奏中的运动形态都要有一个正确的审美判断, 并经过几年的学习和训练来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再创造。

我们还要清晰地认识到器乐教学是学生更好地通往音乐体验的桥梁。因为学生的活动往往受兴趣和需要的支配, 一切有效的活动都是以某种兴趣作为先决条件的。因此, 我们首先要培养学生学习乐器的兴趣, 正确引导学生, 大胆采用多形式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 寓教于乐, 寓学于趣, 使学生在轻松、愉快、和谐的环境中主动、快乐地接受乐器教育。其次是改变音乐课程中那种单纯传授知识和训练技能的倾向, 把知识和技能放在具体的音乐实践活动中, 同情感、态度有机融合, 提高学生对音乐的理解、表达和创造能力。

三、草树知春不久归, 百般红紫斗芳菲———多管齐下、稳步推进

按照新课标的要求, 让乐器教学成为音乐课堂的一种习惯, 因此我们就采用多管齐下的方式。

1. 借助学生课外喜欢的乐曲, 激发学生学习器乐的兴趣

在推进过程中, 我尝试着突破本册教材范围, 把学生感兴趣的流行音乐和一些经典曲子搬进课堂。这样他们可以自由发挥, 自然对学习乐器的兴趣也更浓了, 慢慢地他们就能把自己感兴趣的曲子用我们教师期待的乐器来表现。这也是我们推进乐器进课堂的目的之一, 孩子们喜欢用乐器来表现音乐了, 能用自己的演奏来理解音乐了, 这就足够了。

2. 借助学生好动的本性, “每课一练”细水长流

一节课40分钟, 对于小学生来说要一直保持注意力集中的状态还是有一定难度的。我们试着把课堂的最后10分钟留给器乐教学, 坐了30分钟以后, 让学生拿出乐器来动动手指, 孩子们会比较喜欢。反之, 如果用一节课的时间来进行器乐教学的话, 孩子们也会把上音乐课、学乐器当成一种压力, 毫无快乐之感。

教师在每课一练的教学中常常是讲练结合、精讲巧练、少讲多练, 使学生在器乐演奏中 (而不是依靠教师的语言描述) 加深对音乐的理解, 通过实践演奏来走进音乐, 在乐器演奏中增强动手操作能力, 获得音乐审美的体验。

3.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尝试分类教学

在器乐教学中, 许多孩子由于先天性的因素, 以及他们原有的基础等都是各不相同的。因此在器乐教学中, 我在心里把他们隐性地分成A、B、C三类, 在具体教学的过程中, 给不同类别的孩子提出不同的教学目标, 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 甚至让他们学习不同的教学内容。让他们得到最近发展区的发展, 真正实施因材施教, 人人都能在器乐学习中跳一跳摘到自己的果子。

在推进的过程中, 农村小学必然会遇到一些障碍, 尤其是课外的练习常常得不到家长的支持。因此我采取了自下而上的办法, 孩子能自觉去练习了, 家长也就不会去阻止他们了。

4. 采用多种评价方式, 让学生品味成功

器乐教学的过程中, 始终贯穿着评价。当然评价的方式有很多。但不管我们采用何种评价手段, 我们的目的是一致的, 让学生喜欢上简单的乐器演奏, 能在演奏的过程中感受音乐, 欣赏音乐和创造音乐。

在器乐教学中我较为关注、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进行积极评价, 使学生进入兴奋状态, 让学生体味成功的喜悦, 激励他们在课堂中大胆演奏, 敢于创造。学生在器乐演奏中, 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过程是枯燥乏味的, 经常出错, 会使器乐失去吸引力。难以掌握更会使学生丧失学习激情, 我就运用成功激励原则, 激励学生在掌握“双基”的基础上大胆创造。

自我评价法是一种自觉主动的行为, 可以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自尊心, 可以认识到自己在器乐演奏上的优势, 发现自己的偏差、失误。

如下表:

他人评价法是学生作为评价的客体接受外界的评价和鉴定, 它便于评价对象找到外界参照物, 进行横向比较。它结合自评, 能使评价结果更客观, 又不易使评价对象产生对抗心理。

教师评价当然不能省去, 在学生自评和互评的基础上, 再适当考虑学生的原有基础给出一个合理的综合评价。这样的评价孩子们往往很乐意接受, 因为他们对自己充满了信心, 同时在评价他们的时候也在让自己取长补短, 不断进步。

四、春风贺喜无言语, 排比花枝满杏园———初显成效、继续前行

经过五年的努力、尝试和探索, 在我们的学校、班级里推进器乐进课堂的优势已初显成效。

1.音乐课堂上孩子们的参与激情更高了。有了为他们量身定做的吹奏练习, 尤其是那些原本在课堂上坐不住的孩子, 他们迎来了自己的“红花”时代, 原来与他们不相干的一些奖励, 现在也不再是那样的遥不可及了。自信心又重新回到了个别潜质生的脸上, 因为乐器进课堂后让他们品味到了成功的滋味。

2.音乐课堂上孩子们的聆听习惯更好了。乐器引进课堂后, 使得音乐课堂教学模式更加新颖, 由于乐器的表现形式多样, 音色也很丰富, 因此较好地培养了小学生的聆听习惯。几年下来, 孩子们都有了一双音乐的小耳朵, 有了良好的聆听习惯, 更是提高了孩子们对音乐美的捕捉能力。

3.音乐课堂上师生关系更加融洽了。教师和孩子们在一起交流的时间多了, 自然心也靠得更近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也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是师生更似朋友。明显地感觉到孩子们的器乐演奏水平提高了, 音乐课上不带乐器的孩子也越来越少了, 学生提前到音乐教室侯课的现象越来越普遍了。

要在农村小学做好、做精“乐器进课堂”就要心怀新的教育理念, 不断地努力和探索。当然, 这个境界之高, 非一朝一夕之功。还需要不断地提升自我, 将“乐器进课堂”的理念根植于心, 并把这种理念逐渐落实到音乐课堂器乐教学的方方面面, 让器乐教学在农村小学的音乐课堂中生根、发芽、开花。

参考文献

[1].汪笑梅.小班化课堂教学基础性研究[M].江苏:江苏教育出版社, 2010.

[2].靳玉乐.新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创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8.

[3].黄卫平, 沈红.感受音乐[M].安徽:黄山书社, 2005.

[4].音乐课程标准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2:139-142.

篇9:打击乐器进课堂,班班都有小乐队

关键词:音乐教育;打击乐器;小乐队

一、小乐队创建背景

音乐教育是幼儿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音乐就像一把金钥匙,对于开启幼儿心灵、陶冶高雅情操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而幼儿对节奏有着天生的敏感和兴趣,以节奏为基本元素的打击乐就是充满动态的活动,可以让幼儿在演奏中獲得生理上的快感和心理上的满足。从2007年起,我园逐渐形成了以“奥尔夫节奏乐”为基础,以“乐器进课堂,班班有乐队”为活动载体的打击小乐队,推进了艺术特色园的创建。

二、小乐队发展历程

(一)创建之初——敲敲打打“玩”音乐,让每个幼儿拥有一双音乐的耳朵

奥尔夫音乐教育体系是当今世界最著名、影响最广泛的三大音乐教育体系之一。在最初的艺术活动中,教师主要通过让幼儿聆听音乐、感受音乐,从节奏入手,逐步把幼儿领入奥尔夫节奏

乐园。

1.动作节奏游戏

动作节奏游戏,即教师常利用每天的零碎时间让幼儿运用多样化的动作来感受音乐的节奏。比如,将奥尔夫节奏元素融入早操活动、餐前、饭后、游戏时间等,教师利用“请你像我这样做”的听说形式进行动作节奏游戏。

2.原生态节奏游戏

我们还尝试开展奥尔夫的“原生态节奏游戏”,创设艺术环

境,班班形成音乐氛围。如,用生活中随处可取的锅碗瓢盆和钥匙、小勺、瓷杯做成了“音乐小火车”。我们还引入16宫格节奏游戏形式,鼓励幼儿自己创造节奏并进行演奏,发挥了大年龄幼儿的创造性。在敲敲打打“玩”音乐的游戏中,让幼儿拥有一双音乐的耳朵。

(二)创建之中——打击乐器进课堂,让每个幼儿畅游于打击乐小世界中

在这一阶段,教师开始根据本班幼儿的兴趣爱好和认知特点,为他们选择适合学习和演奏的乐器。重点开展的特色乐器有:木琴、军鼓、爵士鼓、腰鼓、桶鼓、古筝、铝片琴。通过手把手的教学,锻炼了幼儿双手协调性及手指小肌肉动作。

(三)创建之今——班班组建小乐队,让每个幼儿享受团队合作的快乐

1.小乐队组建

为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我们鼓励幼儿为自己的乐队起个好听的名字:小班有苗苗自制小乐器队,中班有咚咚军鼓队、哗哗腰鼓队、乐乐桶鼓队,大班有贝贝爵士鼓队、叮叮木琴队等。真正做到了“乐器进课堂,班班有乐队”。

2.小乐队表演

为了将园特色小乐队做得更系统、科学化,教师根据不同年龄幼儿的学习兴趣、参与情况,因势利导地运用多种指导策略,促使每个幼儿的音乐素养在乐队演奏中得到发展。

(1)分层指导,营造良好的小乐队活动氛围

我们重点指导幼儿学习铃鼓、串铃、碰铃、沙锤等演奏法,演奏时引导幼儿在敲、打、拍、摇动、抖动中,感受音响的效果及其带来得愉快感。进入大班后,鼓励能力强的幼儿担任指挥,并将特色乐器爵士鼓里的大军鼓、大镲、小镲加入打击乐中,大大激发了幼儿参与小乐队演奏的热情。

(2)树立角色,不断培养幼儿的协调合作能力

幼儿以前每每拿到乐器后,总喜欢敲敲打打,但持续性不强。自从进行了乐队演奏后,他们感受到只有听从指挥的声音才是整齐、有序、好听、美妙的声音,幼儿从意识行为上对自己有了约束,明白必须服从指挥,乐器拿起后不低头看乐器,要看指挥。在演奏中不仅让幼儿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同时培养了同伴间的默契和协调。

追求着是快乐的,生活着是幸福的。展望未来,我们将秉承红梅幼儿园厚实凝重的园所文化底蕴,让“快乐小乐队”特色活动在我们的幼儿园里更显美好,让“享受艺术快乐”在我们的师幼中不断传承!

参考文献:

徐卓娅.学前儿童音乐发展与教学研究.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03.

上一篇:省示范幼儿园中班安全教案 吃药安全下一篇:低年级识字方法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