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弦乐器介绍教案

2024-04-19

拉弦乐器介绍教案(共5篇)

篇1:拉弦乐器介绍教案

中华民族乐器介绍 ——拉弦乐器及器乐曲

课题:民族乐器——拉弦乐器介绍 教学对象:初中器乐社团学生 教学目的:

1、使学生了解拉弦乐器。

2、使学生了解我过最典型的民族乐器——二胡。导入: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一些音乐欣赏的基本知识,并欣赏了一些歌曲。那这节课我们来欣赏一些器乐曲,了解我国的一些典型的民族乐器。你们知道我们国家典型的民族乐器有哪些吗?这些乐器又是怎么分类的呢?

一、中华民族乐器的划分:

1、吹管乐器

2、弹拨乐器

3、打击乐器

4、拉弦乐器

老师:这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拉弦乐器。

二、拉弦乐器

拉弦乐器是指用弓摩擦琴弦而发声的乐器,常见的拉弦乐器主要是「胡琴类」。「胡琴」這個名称在我国起源甚早,但在唐宋以前,都是指由外国或蒙古、西域等地区传入的弹拨乐器,直到元代,胡琴這个名称才用以代表现在所谓的拉弦乐器。

拉弦乐器大多都是两弦;少数为四弦,如四胡、革胡等。大多以蛇皮、蟒皮、羊皮等;少数用木板,如椰胡、板胡等。一般拉弦乐器沒有指板,演奏时可采用揉弦、压弦,丰富了表現力。

1、拉弦乐器按其发音体构造分类:

A、皮膜类:琴筒前端蒙以皮膜,一般都是蛇皮,音色优雅柔和。如:二胡、马头琴、京胡、中胡、革胡、坠胡等。

B、板面类:琴筒前端蒙这薄木板,一般用桐木,音色高亢明亮。如板胡、椰胡等。

老师:下面我们来听一首曲子,大家来说说他是什么乐器演奏的?曲名是什么?是谁写的?(由音乐《二泉映月》引出二胡)

三、二胡

二胡是我国流传最广、最具代表性的拉弦乐器。二胡在南方是专指独奏奏用或在国乐乐队用的一种,北方人称为「南胡」。二胡的特点:

音色深厚、甜润、纯正而雅致,能给人以悦耳动听、刚劲秀美之感,可表现各种情调的曲调。二胡的演奏技术复杂表现力丰富,是现代伴奏、独奏与合奏的重要乐器。

四、作品欣赏:《良宵》

作者刘天华,作曲家、音乐家、教育家。《良宵》作于1982年,原名《除夕小唱》,是作者与学生、好友欢聚是即兴创作的乐曲,描绘了欢度良宵的愉悦心情。乐曲充分发挥二胡各把位演奏上的性能特点。全曲分三段,第一段旋律流畅,浑厚如歌;第二段旋律明亮,激情有力;第三段旋律昂扬,华彩多姿。

作品欣赏:《赛马》

二胡曲《赛马》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二胡曲,是由著名

曲家黄怀海在1964年创作的。乐曲表现的是我国内蒙古人民在传统节日“那达慕”盛会上进行赛马比赛时的背景。《赛马》的旋律简单,主题是蒙古族民歌《红旗歌》。黄怀海先生从这首民歌中得到创作灵感,凭借自己娴熟的二胡演奏技巧,把一首篇幅短小的民歌,升华为一首风靡全国,响彻海内外的传世之作。

乐曲开始时描写了奔腾激越纵横驰骋的骏马,来刻画蒙古族人民节日赛马的热烈场面,它把草原的辽阔美丽和牧民们的喜悦心情表现得酣畅淋漓,同时把二胡的演奏技巧提到了新的高难度水平。乐曲的最后,以第一段旋律的变化再现结束全曲。

篇2:拉弦乐器介绍教案

教学内容:

1,介绍我国民族乐器(竹笛、二胡为主);

2,欣赏:①梆笛、曲笛演奏的乐曲;

②民乐合奏:《翻身的日子》;

二,弓弦乐器:

①, 二胡:《二泉映月》

《赛马》

②, 板胡:《白毛女》选段

《绣金匾》

③, 欣赏:《翻身的日子》

中华民族乐器介绍

一, 管乐器:

u 竹笛:

①, 梆笛:北方梆子戏的主要

特点:高亢嘹亮

《扬鞭催马运粮忙》

②, 曲笛:南方昆曲的主要伴

教 学 过 程

一,导入:

篇3:拉弦乐器介绍教案

德彪西是印象主义音乐的奠基人, 拉威尔是其主要后继者。拉威尔出生在法国西部边境小城布勒, 自幼表现出音乐天赋并考入巴黎音乐院学习, 经过音乐院1 5年的刻苦钻研, 拉威尔的创作技巧和风格日益成熟。虽然拉威尔是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 但他的音乐创作手法跟德彪西相比除反映出印象主义音乐的的风格特征外又有很多不同, 他遵从古典的传统艺术形式和规范, 旋律更加宽广, 色彩辉煌华丽, 重视对民间音乐素材的运用, 如“印尼、印度的音调和节奏, 希腊、马达加斯加的民歌, 吉普赛人狂放而热情的音乐, 特别是他母亲的故乡西班牙的音乐都为他所熟悉和热爱”。 (1) 拉威尔曾经这样评价过自己的音乐:“严格的说, 我不是一个‘现代作曲家’, 因为我的音乐不是一场‘革命’, 而只是一种‘进化’, 虽然我对音乐的新思潮一向是虚怀若谷、乐于接受的, 但我从未企图摒弃已为人们公认的和声作曲规则。相反, 我经常广泛地从一些大师身上汲取灵感, 我的音乐大部分建立在过去时代的传统上, 并且是它的一个自然结果。我可不是一个擅长于写那种过激的和声与乱七八糟的对位的‘现代作曲家’, 因为我从来不是任何一种作曲风格的奴隶。我也从未与任何特定的乐派结盟。” (2) ’拉威尔的音乐创作涉及到钢琴曲、舞剧、室内乐、管弦乐等体裁, 但他是通过其管弦乐作品赢得国际声誉的, 代表性管弦乐作品有《西班牙狂想曲》、《波莱罗》, 其中《西班牙狂想曲》被认为是拉威尔最早的实验性管弦乐作品, 体现了他对扩展乐器性能、丰富配器色彩所做的探索。以下笔者将通过对《西班牙狂想曲》的分析来探讨拉威尔管弦乐创作的风格特征。

《西班牙狂想曲》是拉威尔在1 9 0 9年创作的, 狂想曲是1 9世纪产生的一种史诗性器乐体裁, 多采用形式自由的民间旋律为主题, 以缓慢如歌的旋律和情绪热烈速度较快的民间舞曲交替使用, 并运用变奏手法进行创作, 音乐具有民族史诗气质。拉威尔在《西班牙狂想曲》中运用了西班牙特有的民歌、舞曲, 充分展现了西班牙风土人情的民俗画面。这部管弦乐组曲共有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夜的前奏曲”a小调

这个乐章具有印象主义音乐的特点, 乐曲开始由小提琴呈示主题, 以反复级进下行的四音列持续不断的演奏, 反映夜的幽静, 给人一种神秘感, 并略微带有一种倦意, 让人处于冥想状态。第二段在小提琴四音列固定乐思背景下, 长笛、单簧管、大管分别出现华彩乐段, 展现南国奇异的风采, 音乐力度有了大幅度变化逐渐增强, 像一股热浪滚了进来, 随后又逐渐变弱, 在展开性旋律中体现了西班牙民族的热情奔放, 异国情调浓厚。第三段在单簧管华彩句过渡后, 在钢片琴背景下第一主题再现, 之后又是一次对比性华彩过渡, 音乐渐渐走向尾声。第一乐章总的来看音乐结构给人的感觉是比较片断化的、自由松散的, 让人在乐曲所营造的意境下浮想联翩, 感受遥远的南国之夜。

第二乐章“马拉尼娜舞曲”a小调

马拉尼娜是西班牙南部一种民间舞曲体裁, 由吉它和响板等伴奏, 强悍而有力度。音乐开始由弦乐在低声部拨奏, 没有主题, 有点类似引子性的低音变奏, 但非常有威力, 把人从第一乐章的冥想中拉回到现实中。第二段由小号奏出明亮爽朗的舞蹈性主题, 形象鲜明, 从b小调开始与开一次。突然, 音乐从加速中转慢, 用英国管在g小调上奏出歌唱性主题, 热烈又充满幻想。在这个华彩性乐句陈述过程中, 第一乐章固定乐思级进下行四音列插入到音乐中, 音乐又回到主调, 明显地体现了音乐的再现功能。第二乐章因是舞曲体裁, 有一定的即兴性, 结构较自由。在调性上由主调引入, 在展开段中进行两次转调, 在尾声中回归主调, 且在调性回归中第一乐章固定乐思出现, 体现了两个乐章音乐材料的统一关系。

第三乐章“哈巴涅拉舞曲”升f小调

哈巴涅拉源于古巴, 是一种带歌唱、较慢速的哈瓦那舞曲。音乐先有一个持续音的引子开始, 营造一种悠长、稳定的气氛, 这是即要出现的慢速悠扬的舞曲所需要的基调, 继而双簧管、英国管奏出轻巧、活泼的哈巴涅拉舞曲。第二哈巴涅拉舞曲由小提琴奏出, 并进行两种变奏。在变奏过程中音乐每出现新材料片断音乐就立刻回到原主题, 与原主题做合尾性处理, 体现了民间音乐的语言逻辑, 一种特有的变奏手法。第三哈巴涅拉舞曲由长笛演奏, 呈现出民间山地歌舞的多彩多姿。这一乐章是一个非常抒情、优美的歌舞乐章, 拉威尔采用哈巴涅拉的舞曲节奏, 在和声使用上增强和声进行中的色彩效果来表现舞曲的特性, 音乐语言朴素, 有浓厚的民间音乐风格。

第四乐章“集市”C大调

这一乐章主要描写集市的欢乐场面, 音乐结构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包括三段欢乐的民间舞曲, 渲染一种热闹非凡的节日气氛。音乐开始在持续音背景下出现第一段民间舞曲主题, 它像火苗般跳跃闪烁, 若隐若现, 在长笛等不同乐器上呈现, 具有引子性特点。随后出现第二段舞曲主题, 以强劲有动力性的舞蹈节奏确立形象, 通过乐队强力度全奏和辉煌的音响使欢乐的气氛不断高涨。第三段舞曲主题, 有浓郁的西班牙民间音调, 旋律性比前两个段强。在涓涓流水般的旋律后这一主题又作了一次反高涨。

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有对比, 具有歌唱性、抒情性, 调性上转为升f小调。先由英国管独奏一段自由、懒散而又富有幻想风格的旋律, 让人感受到闷热、潮湿的西班牙大草原特有的气氛。大提琴滑奏模仿牛羊的叫声穿插在音乐中, 双簧管再次奏出主题旋律。此时第一乐章级进下行四音列固定乐思又渗透进来, 第四乐章第一部分第一段与第二段音乐材料交替出现。

第三部分是对第一部分的缩减再现, 音乐又回到C大调。第一部分第二、三段材料相继出现, 与第一部分相比第三部分调性色彩变化更为丰富, 气氛更加热烈, 乐队全奏把全曲推向第一个高潮。尾声再次出现固定乐思, 乐曲速度加快, 在沸腾的欢乐气氛中乐队宏大辉煌的音响借助第一部分第二段强有力的舞蹈节奏再次把全曲推向最后的高潮。

总的来看, 这部管弦乐曲在情绪发展上, 由第一乐章的悠缓富于幻想到第二乐章热烈快速的舞蹈到第三乐章抒情的慢舞到第四乐章的狂热奔放, 体现出音乐由弱到强, 由慢到快, 由抒情到狂热的迂回发展;在音乐结构上, 形式比较自由, 没有采用结构严谨的古典曲式结构;在音乐材料使用上, 级进下行四音列这一主导动机始终贯穿全曲, 使四个乐章材料保持高度统一。

从《西班牙狂想曲》这部作品可以看出拉威尔管弦乐创作的一些风格特点:1、音乐构思上体现出浪漫主义音乐创作的因素, 如借用标题来构成民俗生活画面, 并使用主导动机的手法, 采用性格鲜明的音乐主题贯穿全曲, 使整个作品的情绪达到高度统一。只不过拉威尔的创作没有浪漫主义标题音乐深刻的情感体验, 而是具有象征性意义, 通过和声、音色的变化唤起人的某种感官印象, 营造一种意境和朦胧气氛。2、在音乐主题材料选择上重视民间因素, 采用西班牙的民间音调, 如一些民族气息浓郁、有地域特色的民间舞蹈被大量广泛地使用在乐曲中, 表现出他对异国民间音乐浓厚的兴趣。3、在音乐表现手段方面, 旋律既有片断零碎的形态来造成朦胧的印象渲染气氛, 但更注重线条的宽广、明朗、清晰使音乐的音响效果有着明亮的色彩;节奏上出现大量舞蹈节奏, 有气势和动力感, 节拍较规范、准确;和声是印象派的, 强调进行中的色彩效果而不是功能性, 但以传统和声为基础不协和和声使用较少;调性上未脱离大小调体系, 调性感强;音乐织体上较严谨, 多是对位性的;配器上较为别致, 能充分发挥每种乐器的表现性能, 乐队色彩辉煌、华丽, 常使用乐器独奏来造成一种细腻微妙的戏剧效果, 强调管弦乐队中音色的明暗浓淡对比, 让人感到变幻莫测。

吸收传统音乐成果, 重视对民间音乐素材的运用使拉威尔的音乐有着特有的风格“现代性的、自由无拘的乐思与古典性的均衡形式原则, 敏锐的、色彩性的音乐处理手法与朴素的民间音乐素材、新奇的异国或童话情趣, 都通过他冷静而富有逻辑性的创作思维和娴熟而精确的创作技巧, 结合成精美优雅、清新有趣的音乐”。 (3)

拉威尔精彩的管弦乐作品为法国音乐赢得了世界荣誉, 他对作曲一丝不苟的态度被好友斯特拉文斯基比喻成“瑞士的钟表匠”, 出于对俄罗斯等外国音乐的喜爱他还把穆索尔斯基的《图画展览会》改编成管弦乐曲, 为歌剧《霍万斯基之乱》重新配器, 充分体现了他作为管弦乐大师的超凡才能。拉威尔的管弦乐创作不仅对二十世纪现代主义作曲家有着深刻的影响, 而且他追寻本民族的音乐传统、重视民间音乐的再创作的作曲理念值得后人学习。

摘要:拉威尔是法国印象主义音乐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是通过其管弦乐作品赢得国际声誉的, 被认为是管弦乐配器大师。《西班牙狂想曲》是拉威尔最早的管弦乐作品, 体现了他对扩展乐器性能, 丰富配器色彩所做的探索, 本文通过对《西班牙狂想曲》的分析阐述了拉威尔管弦乐创作的风格特点。

关键词:《西班牙狂想曲》,拉威尔,管弦乐,印象主义

参考文献

[1]李应华:《西方音乐史略》,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8, 第94页

[2]转引自李岚清:《李岚清音乐笔谈》,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 317页

篇4:拉弦乐器介绍教案

参与评审的专家有中央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乐器学理论家陈自明,中国音协副秘书长、打击乐以及演员王建国,中国歌舞团常任指挥、指挥家杨春林,首都师范大学音乐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作曲家杨青,天津乐团大提琴首席、民族低音拉弦乐器演奏家董金池,天津音乐学院副院长、教授、民族弓弦乐器专家靳学东。参会的课题组成员有课题组负责人、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科技系主任韩宝强,中国音乐学院音乐科技系副主任付晓东等。

会议现场摆放着由四川音乐学院、沈阳师范大学研制的改良民族低音拉弦乐器,有大贝琴、大竹贝琴、拉忽雷、桥琴、文琴。会议由陈自明主持。首先由韩宝强从项目缘起和目标、研究的重点和难点、项目运行及完成情况四个方面介绍了课题的整体概况;并演示了《民族低音拉弦乐器主观评价音乐会》上改良后低音拉弦乐器的演奏成效。专家评审组在了解了项目的运行、成果之后,针对改良乐器的研制时间、追求的目标、使用对象,以及作曲家、指挥、演奏者等各方面的使用反响进行了质询,也提出了今后改良的方向,课题组、研制单位代表一一予以答复。最后形成鉴定意见和结论,课题通过验收。

篇5:民族乐器介绍

教学目标

一、认知目标:

1、通过几种民族乐器,了解民族器乐的四大分类;

2、通过欣赏,培养学生欣赏的能力;

3、能够对乐曲的感受及相关知识的了解,激发学生乐观向上、坚韧不拔、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体验,培养对音乐的兴趣。

二、能力发展目标

1、在欣赏中引导学生看、听、想、议、表现,全方位体验音乐,培养学生的艺术思维及表现能力;

2、通过对器乐曲的欣赏、分析,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创造力。

三、情感培养目标:

1、引导学生积极、主动、愉悦地接受音乐审美教育;

2、通过课件的展示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为学生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

1、在欣赏过程中让学生自己去听辨、分析,体验音乐片断,通过体验与感受,培养学生发散思维,提高音乐鉴赏、分析能力;

2、在教学中,激发学生不断通过对音乐材料的呈示产生愉悦的审美,获得积极、愉悦的情感体验。积极主动参与音乐实践,体会音乐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与地位。

教学难点:

如何培养学生对作品欣赏能力;习惯。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作品欣赏)

拉弦乐器: 京胡 高胡 二胡 中胡 板胡 革胡 坠琴 艾捷克 马头琴

弹拔乐器: 柳琴 瑟琶 阮 月琴 古琴 筝 箜篌 杨琴 三弦

热瓦甫 扎木聂 考姆兹

吹管乐器: 笛子 箫 排箫 埙 笙 芦笙 巴乌 管子 唢呐 号筒

打击乐器: 编钟 编磬 云锣 排鼓 铜鼓 大鼓 堂鼓 锣 碰铃 木鱼 拍板 手鼓 大锣 大镲 响板 沙槌 大锣 一、二胡曲《二泉映月》

1、阿炳(1893年8月17日-1950年12月4日),原名华彦钧,江苏无锡人,民间音乐家。因三十五岁双目失明,被称为“瞎子阿炳”。阿炳在音乐上博采众长,广纳群技,把对痛苦生活的感受,全部通过音乐反映出来。他的音乐作品,渗透着传统音乐的精髓,透露出一种来自人民底层的健康而深沉的气息,情真意切,扣人心弦,充满着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一生共创作和演出了270多首民间乐曲,他最著名的曲目是二胡独奏《二泉映月》

2、这首乐曲自始至终流露的是一位饱尝人间辛酸和痛苦的盲艺人的思绪情感,作品展示了独特的民间演奏技巧与风格,全曲将主题变奏五次,随着音乐的陈述、引伸和展开,所表达的情感得到更加充分的抒发。其变奏手法,主要是通过句幅的扩充和减缩,并结合旋律活动音区的上升和下降,以表现音乐的发展和迂回前进。它的多次变奏不是表现相对比的不同音乐情绪,而是为了深化主题,所以乐曲塑造的音乐形象是较单一集中的.二、琵琶曲《十面埋伏》

1、这是一首著名的琵琶独奏曲,大约16世纪以前开始流行于民间。相传这首曲子是描绘楚汉之争时,刘邦和项羽垓下决战的情景,刻划刘邦“得胜之师”的威武雄姿。所表现的内容壮丽宏大,气势雄伟辉煌,充分挖掘了琵琶乐器的表演技巧。它是琵琶艺术上比较完备的作品。统观全曲分几个段落来欣赏。

第一、[列营]、[吹打]、[点将]、[排阵]、[走队](是大战前的准备)乐曲一开始,琵琶在高音区奏出强烈而雄壮的鼓声,然后模拟号角、马蹄声,表现战场的紧张气氛和壮观场面。然后,乐曲曲调好似唢呐吹奏使听众联想到戏曲舞台上大将出场的情景。接着是整齐的节奏,仿佛军士在列队行进。

第二、[埋伏]、[小战]、[大战](全曲的核心,表现了楚汉两军决战的惊心动魄的情景)节奏由慢而快,这是表现汉军兵士分散埋伏的紧张而匆忙的活动。接着刀枪相接交锋的音响出现了,跟随着是强烈的音响,一听就明白,这是大战的气氛,中间出现一段细腻的曲调,摹拟萧的音色,象征着张良用萧声涣散项羽的军心,这是“四面楚歌”的描写。

第三、[项羽破阵]、[乌江自刎]、[众军奏凯]、[诸将争功]、[得胜归营](大战结束的情景)气氛低沉,曲调悲壮凄切,塑造了项羽这位失败英雄的悲愤感慨的复杂心情,同时,也描写了汉军中得胜的种种情景,目前演奏者删去了这一部分只是用两弦特殊的技法奏出无固定音高的延续的声响,给人以嘶杀,呐喊之声齐起的印象,再次将乐曲推向高潮。

三、唢呐曲《百鸟朝凤》

《百鸟朝凤》并不是表现百鸟朝拜凤凰的神话故事,而是以奔放热情的旋律和用唢呐模拟百鸟争鸣和唱的欢腾情景,表现生气勃勃的大自然,抒发人们美好欢乐的心情。

四、打击乐《打溜子.锦鸡出山》

五、民乐合奏《春节序曲》

1、李焕之(1919-2000)先生是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家、指挥家、音乐理论家。

2、集中表现中国人过春节的热闹景象。这乐曲的特点为旋律明快,优美富有民族风格,节奏鲜明热烈,生动地体现了我国人民在传统节目里热闹欢腾,喜气洋洋,敲锣打鼓载歌载舞的场面。并加入了民族打击乐器,将音乐逐步推向高潮,节日的欢腾景象和人们的喜庆心情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上一篇:高中发展报告自我评价下一篇:诗歌赏析:题西林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