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法” 教学设计

2024-04-24

“除法” 教学设计(共12篇)

篇1:“除法” 教学设计

表内除法与有余数的除法总复习教学设计

一、复习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第四册教材第二、四、六单元

二、复习目标:

1、通过复习,帮助学生经历梳理本学期表内除法与有余数除法两部分知识的过程,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2、通过复习,使学生明白表内除法重在口算,进一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明白有余数的除法重在根据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掌握试商的方法及竖式计算。巩固运用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不断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3、通过复习,为学生提供反思、归纳、整理的机会,帮助学生养成回顾与反思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复习重点:

1、梳理表内除法与有余数除法两部分知识,使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

2、通过多层次练习使学生明白表内除法重在口算,进一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明白有余数的除法重在根据余数与除数的关系掌握试商的方法及竖式计算。

四、复习过程:

(一)回顾知识,揭示本课复习内容。(1‘)

谈话引入:

小朋友们,通过将近一个学期的努力学习,你们已经完成了整个第四册的学习任务,你们真棒!

从目录中可以看出,表内除法

一、表内除法

二、有余数的除法这三个单元学的都是除法方面的知识,联系特别紧密,今天我们就先来复习这部分的知识。

板书课题:表内除法与有余数的除法总复习

(二)表内除法(12‘)

1、口算练习。(2’)

现在老师要考考你们表内除法,你们有信心吗?

刚才的除法计算你们是怎么得出答案的呢?除法计算离不开乘法口诀的帮忙,乘法口诀熟练了,那么表内除法也就能快速地口算出来了。

2、表内除法的意义复习。(10’)

只会计算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知道什么时候用除法。我们来看几个例子。① 把9个梨平均放在3个盘子里,每个盘子里放几个? ② 将21米花布平均分成3份,每份有几米? ③ 有18棵白菜,每小筐装6棵,需要几个小筐?

④ 一共有16个人,如果坐2人车的话,需要几辆车?如果是4人车的话,需要几辆车呢?

怎样列式?计算结果是多少?式子的含义?被除数、除数、商。这几道题目都是平均分的例子,分为两种情况:

1)把一个数平均分成若干份,每份是几?(等分除)

2)把一个数按几个为一份,可以分成几份?(几里面有几个几)

(三)有余数的除法(10‘)

1、产生余数的原因(4’)

表内除法可以解决平均分的问题。如果平均分分不完怎么办呢?我们来看几个例子。7个草莓,每盘装2个,能装几盘?余几个?

列式、计算、含义。被除数、除数、商、余数。

2、余数与除数的关系(2’)

余数和除数的大小关系?余数 < 除数。为什么?余数比除数大可以吗?

3、竖式计算(2’)

小朋友,口算很简单,竖式计算会吗?

有44本书,每个小组分6本,可以分给几个组?还多几本?请用竖式计算。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如果学生中有错误的拿出来找找哪儿错了,怎么改正。(利用学生生成的资源的)

4、验算(2‘)

你怎么检验有余数除法的答案是否正确呢? 预设:A:余数要比除数小。

B:商乘除数加余数是否等于被除数。

(四)解决问题,提升练习

1、运用、巩固知识(7‘)小朋友们,刚才我们对除法知识进行了整理回顾,有了整体的认识,小朋友们很会学习。你们能运用所学的知识帮老师一个忙吗?

(1)下学期我们吃午餐要去学校食堂用餐了,学校要求每6个小朋友坐一张餐桌,我们二(1)27人一共得需要多少张餐桌呢?(指名板演)

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交流。(5张餐桌)

(2)二(2)班的小朋友人数和我们班一样,他们班需要几张餐桌呢? 指名汇报。(5张餐桌)

(3)如果我们两个班一起用餐,需要几张餐桌呢?(指名板演)学生独立完成,指名上台板演,请学生说说思路。

2、提升练习(7‘)

王奶奶很喜欢吃粽子,端午节自己动手包粽子。每个粽子需要4片芦叶、100克糯米、4颗红枣,王奶奶买了33片芦叶,1000克糯米,36颗红枣,她能做成几个粽子呢?

请小朋友想一想,也可以讨论一下怎么解决呢? 指名汇报,反馈。

(五)总结(1‘)

今天我们一起进行了除法复习,假如让你向爸爸妈妈介绍我们这节课的知识,你介绍些什么?

(六)课堂作业:积分大比拼。(2‘)竞赛形式:独立完成。

竞赛内容:练习单根据难易程度划分为一星级、二星级、三星级

竞赛规则:一星级每题10分,二星级每题20分,三星级每题30分。根据时间和学生完成情况,进行反馈。(机动)

板书设计:

表内除法与有余数的除法总复习

解决问题学生板演(1)

(2)

提升练习

篇2:“除法” 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教材P24例1及练习六第1、2、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这种方法计算相应的小数除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方法:利用知识迁移,明确转化原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84÷4=引导学生回忆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先看除数是几位,然后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前几位不够除时,多看一位,除到哪位,商就写在那位上面,不够商1,O占位。

二、创设情境

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锻炼吗?经常锻炼对我们的身体有益,瞧,王鹏就坚持每天晨跑,身体可棒呢!(出示教材第24页情境图)让学生先说一说从图上都看到了哪些信息,然后根据图上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已知条件和问题:王鹏坚持晨练。他计划4周跑步22.4千米,他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

思路分析

2.师引导学生思考:求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怎样列式?

学生列出算式:22.4÷4。

让学生观察,这道算式和前面学习的除法相比有什么不同?

通过观察,学生会看出这道算式的被除数是小数。

3.揭题:那么被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么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的知识——小数除法。(板书课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三、互动新授

1.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呢?

组织小组讨论。分组交流讨论情况,展示各种算法:

生1:22.4km=22400m,22400÷4=5600m.5600m=5.6km。22.4÷4=5.6。

生2:可以把小数除法转化成整数除法来计算。

生3:还可以列竖式来计算。

2.师引导学生思想讨论:怎样把小数除法转化成整数除法?

小组交流后汇报:先把被除数22.4扩大10倍,转化成224÷4=56,所得的商再缩小到原来的,所以22.4÷4=5.6。

3.引导用竖式计算:如果不转化成整数除法,直接用22.4÷4,你会怎么做?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计算完后,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

让几名学生将自己计算的竖式在黑板上展示出来,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教师根据学生竖式,演示(见板书设计竖式):

根据学生的竖式追问:24表示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24表示24个0.1,再用24个0.1除以4就是6个0.l,所以要在5的后面点上小数点来表示。

4.提问:同学们观察一下,商的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理解后回答:因为在除法算式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面,也就是说,被除数和商的相同数位是对齐了的,只要把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才对齐了,所以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5.归纳总结:怎样计算小数除以整数?

(按整数除法的方法除,计算时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四、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独立完成练习题,完成后组织学生集体订正,并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教师要注意学生处理商中小数点的情况,学生在写商时可能会漏掉小数点或点错小数点位置。

2.完成教材第26页“练习六”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除法算式,集体订正。提问: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通过整数除法和被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对比,让学生理解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商的小数点的处理问题。

3.完成教材第26页“练习六”第2、5题。

先把题目的要求读一读,然后同桌互说,再指名说一说。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学生反馈)

作业:教材第26页第1、2、3题。

板书设计:

篇3:“除法”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在已学知识“同样多”的基础上认识平均分, 理解平均分的含义。

2.经历平均分的过程, 知道平均分的两种不同情况, 能用自己的语言清楚地表述分的过程及结果。培养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3.探索平均分的方法, 感受创造的乐趣。

教学重点:

1.通过动手操作, 知道“每份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2.引导学生在分一分、看一看、说一说中理解“平均分”有两种情况:按份数和按每份数平均分。发现“每份分得的同样多就是平均分”。

教学过程:

一、从多种“分”中初步认识平均分

1.从任意分引出平均分。

师: (课件动画出示) 大森林里的小动物运动会就要开幕了, 小熊排着整齐的队伍向我们走来了, 大家快数数, 一共有几只小熊?

学生数:1、2、……8。

思考1:如果把这8只小熊分成两队, 可以怎样分呢?

课件出示不同分法:1、7;2、6;3、5;4、4。

思考2:如果8只小熊要分两队进行拔河比赛, 你认为每队站几只小熊就公平了?说说你的理由。

小结:每队都是4只小熊, 像这样每队分的小熊同样多, 就是“平均分”。

(课件形象的演示, 展现了分的过程;两个具有挑战性的问题, 促使学生从多种分法中发现有一种情况比较特殊———每份分的同样多。这就从任意分引出平均分, 由一般现象认识特殊现象。教师充分挖掘学生的原认知, 为学生提供交流的机会, 初步认识什么是“平均分”。)

2.在辨析中深入理解平均分。

(1) 用手势判断上面4幅图中哪些是平均分?你是怎么看出来的?

(2) 怎样移动图片能把不平均分的图变成平均分?

(3) 为什么变化以后就是平均分?

师:从上课到现在我们学习了一个重要的概念———平均分。请举例说说什么是平均分。

(学生举例说明。)

[设计意图:借助“点子图”这一“形”的支撑, 通过观察、比较以及变换图式辨析, 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概念。举例说说什么是平均分, 意在让学生初步感知、认识平均分。]

3.尝试平均分, 激发学习需求。

师:把刚才的8只小熊平均分, 你能用小棒摆一摆吗?

学生会有不同的摆法:2、2、2、2;4、4;1、1、1、1、1、1、1、1。

展示学生摆小棒的情况, 交流:这些都是平均分吗?为什么?

想象:把8只小熊平均分, 同学们一下子就能摆出结果。如果有42只小熊, 站成3队 (课件出示:一群小熊、三条跑道) , 谁有办法平均分, 使每队站的小熊一样多。

学生试着说一说:42只小熊, 要平均站成3队, 可以先每队站一只, 再每队站一只……一直这样分下去, 直到分完, 或者先每队多站几只, 看剩下的不多, 就每队站一只, 直到分完。

[设计意图:数目比较小时, 学生依靠直觉能马上知道结果, 习惯按“每份数”平均分。为此, 教师出示了口诀之外的尝试排队, 帮助学生认识到:平均分数目比较大的物品时, 可以经过多次平均分, 激发学生按“份数”平均分的学习需求。]

二、在分中理解按“份数”平均分

运动会结束之后, 兔妈妈要给小兔分萝卜。

1.数数有几个萝卜?教师板贴:

这是让我们做什么呢? (把12个萝卜平均分给4只小兔。)

你能尝试着提出一个问题吗? (每只小兔分几个?)

完整地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2.每只小兔分几个萝卜呢?利用手中的学具先自己分, 再和小组同学说说你是怎样平均分的?比一比哪个组想到的分法多。

3.反馈。

分法1:每次拿4个萝卜, 每次分给每只小兔一个萝卜, 分完后每只分到3个;

分法2:第一次每只分2个, 第二次每只分1个, 分完后每只都分到3个;

分法3:第一次每只分1个, 第二次每只分2个, 分完后每只都分到3个;

分法4:只分一次, 分完后每只小兔分到3个。

学生汇报并思考:这么多不同的分法都是平均分吗?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观察四种分法, 分析相同点:都是把12个萝卜平均分给4只小兔, 每只小兔都分到3个萝卜。在这些分的方法中, 哪种分法和你的分法一样?其他同学的分法, 哪个你看懂了, 和同桌说一说。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探索, 从汇报交流中发现:按份数平均分有很多种方法。引导学生比较不同分法的相同点, 关注分的结果, 发现不同的分法都做到了平均分, 意在抓住除法的本质属性, 淡化其非本质属性。]

三、从圈中理解按“每份数”平均分

师:刚才我们把12个萝卜平均分给了4只小兔。还是这12个萝卜, 按图示我们该怎么分?课件动画出示:

1.还是这12个萝卜, 每只小兔分3个, 可以平均分给几只小兔呢?请同学们自己圈一圈。

2.想一想:平均分给了几只小兔?你是怎样圈的?这是平均分吗?为什么?

[设计意图:学生在圈一圈的过程中, 体会按每份数平均分只有一种分法。教师始终围绕是不是平均分?为什么是平均分?这两个问题引导学生开展交流, 让学生反复关注分得的结果, 加深对除法平均分本质的认识。]

四、在比较中揭示除法本质

1.两次分萝卜, 第一次有多种分法, 为什么第二次只有一种分法呢?两次分萝卜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学生通过交流认识到:第一次是把12个萝卜平均分给4只小兔, 每只小兔分到几个萝卜;第二次是把12个萝卜每3个分给1只小兔, 可以平均分给几只小兔。两次都是把12个萝卜平均分。

2.你们怎么知道这两种情况都是在平均分呢? (每只小兔都分得3个萝卜, 分得的都一样多。)

[设计意图:通过对两次分萝卜的情况进行分析比较, 让学生体会到两次分萝卜的情况虽然不同, 但都是把12个萝卜平均分, 从而突出了两种情况的共性, 加深了对除法平均分这一本质的认识。]

五、巩固练习

练习1:下图是什么意思?可以怎么平均分?先说一说, 再填一填。

小结:我们一起认识了平均分, 还知道怎样做到平均分。

六、总结提升, 拓展延伸

1.举例:在日常生活中, 有很多需要平均分的情况。想一想, 你平均分过什么?是怎样做到平均分的?

2.欣赏:生活中的平均分。

3.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有什么收获?

篇4:“除法估算”教学设计与说明

教学内容:

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七册第50页中的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学习,掌握除数是两位数的估算方法,能合理地进行估算。

2.经历“猜想、验证、运用”的自主探究学习活动,让学生体验运用知识迁移学习新知的方法,初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采用小组讨论、交流等合作学习形式,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与良好的学习习惯。

4.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掌握估算方法,合理进行估算。

2.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难点:

如何正确地根据除数确定被除数的近似数,合理地进行估算。

教学方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教学准备:CAI课件、计算器、《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的调查报告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介绍第六届高交会的有关内容。

2005年10月12日-17日,深圳又成功举办了一届“中国国际高新技术成果交易会”。自1999年起到2004年,“高交会”已举办了六届。

2.规模宏大的第六届高交会,历时五天。总计参加展览、交易的机构超过了3500家,参观人数达到453000人。同学们说说,每天大约有多少人参观?

3.从下面两组题中任选一组进行口算。并说说你选择的理由。

(1)540÷908000÷2003200÷8090÷30

(2)543÷908121÷2003218÷8098÷30

4.引入新课,板书课题。

在我们的实际生活中,经常会遇到像第二组题这样,不易进行口算,但又需要知道大约结果的问题。

如第六届高交会每天要喝矿泉水538箱,如果用一次可运62箱的货车去运,一次运完,大约要用多少辆这样的车?假如现在你就是安排车辆的工作人员,在没有计算器的情况下,你该怎么算?这就要用到除法的估算。

[设计说明:利用高交会这一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件,作为情境引出数学问题,即使学生感知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我们身边处处有数学,同时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作为深圳人的自豪感。

复习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估算和口算,让学生进一步明白只有当被除数是除数的整数倍时口算才方便。也为新知“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估算”的学习作铺垫。把课本中的例6进行改编后,强化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认识。]

二、自主探求。学习新知

1.学生猜想:猜一猜,今天将要学习的除法估算会用到我们以前所学过的哪些知识?你为何要这样猜?

2.验证猜想,探求方法。

(1)先估算,再用计算器算。

898÷31623÷19504÷49624÷69

①小组合作,先讨论第一小题怎么估算,然后再用计算器计算,比较一下计算的结果。

②小组代表汇报,师生共同小结方法。

③依此方法独立估算第2、3小题。

④先独立估算第4小题,学生汇报,再课堂讨论应该怎么估算,师生共同小结方法。

⑤学生独立估算准备题4。

(2)估算下面各题。

6120÷218282÷388904÷293620÷59

①独立估算,再用计算器计算。

②小组交流估算方法。

③学生汇报。

(3)除法的估算方法。

①学生独立思考除法估算方法。

②小组交流方法。

③学生汇报方法。

④师生归纳方法:先求除数的近似数,根据除数想口诀,再看口诀求被除数的近似数,最后运用口诀得结果。

(4)估算下面各题。

9130÷892395÷627293÷78482×393214×289

[设计说明:让学生在探求新知时先对新知进行合情合理的猜想,然后再让学生通过自主探求、合作交流活动来验证自己的猜想。这不仅使学生体验了“猜想、验证”这一数学知识的获得过程,而且使学生学会如何运用旧知学习新知的方法,初步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在这一过程中体验到自主获取新知的学习乐趣。

通过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归纳出除法估算的方法,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学会数学思考的方法。]

三、应用反馈,内化新知

1.估算在我们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

(1)学生小组交流课前准备的调查表。

(2)每小组推举两位学生汇报,师生共同评价。

例1:我们家一个月用电405度,一年大约用405×12—4800度电。

例2:我们家一个月用电405度,每天大约用电405÷30≈14度。

2.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1)我们学校小学部共有学生1817人,如果午餐按6人一桌进餐,大约需要准备多少张桌子?(根据学生的发言,教师说明“进一法”的意义)

(2)如果每个餐车可装18人的中餐,那么大约需要多少辆这样的餐车?

(3)如果每班每餐需要12千克苹果,全校37个班大约需要多少千克苹果?如果苹果每千克6元钱,大约需要多少钱?

(4)第六届高交会启用新建的深圳会议展览中心,并同时使用高交会馆,展区总面积达到135500平方米,比上届增加了近3倍。如果每个展区占地68平方米,大约可以同时设多少个展区?

(5)截止到2003年底,深圳市共认定高新技术产业公司673家,开发、生产高新技术产品1439种,实现产品产值超过2167亿元。平均每家的产值大约多少亿元?平均每种产品的产值多少亿元?

四、反思总结,深化新知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有哪些收获?你认为今天你的猜想、估算的水平如何?你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或有新的想法吗?

五、实践活动

进一步调查、了解在生活或生产中,运用除法估算的实例。

[设计说明:先让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自己课外完成的调查报告,再由小组推举两位学生参加全班的汇报,这样可以使学生在倾听中完善、充实自己对除法估算的认识。在推举的活动中使学生学会评价,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这就是有意义的学习活动。

让学生运用自主探究获得的新知来解决发生在学生身边的问题,不仅培养了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还把枯燥的数学知识生活化,进一步培养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让学生回顾本课所学的知识,反思学习过程与收获,不仅可以梳理所学的知识,建构新的知识体系,而且还使学生树立起反思、质疑的意识,有益于持久的知识建构。]

总评

除法估算这个内容,在新课标颁布以前就有了,但似乎不大受应试教育的重视。随着新课标对“估算”(含除法估算)的关注,教师才认真起来,至于怎么教,还处在探索之中。

董庆鹏老师执教的“除法估算”一课,抓住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而且从“高交会”这个深圳生活的“亮点”切入,把“高交会”的有关内容数学化,成为吸引学生的一种教学资源,这样的情境设计应该说与新课改理念比较“合拍”。课堂上,通过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认识除法估算的意义,知道除法估算的作用,学会除法估算的方法,感受估算的价值,印象应该是比较深的。而课前让学生完成《估算在生活中的应用》的调查实践作业,更是给学生增添了一份亲身经历,学会接触生活实际,发现身边的数学,也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这节课,教师设计的路径是很多的,既有情境导入,又有具体的练习估算,还结合学生进餐的问题,进一步加强了数学的生活化。教师亲切、平和、风趣,使用了不少人文化的语言,比较恰当、有用,一节课下来,学生学得还是比较轻松的。

篇5:“除法” 教学设计

2.让学生主动探索计算方法。 以往的计算教学,把总结、记忆计算法则作为重要环节。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概念和法则,避免死记硬背。本单元教材不仅为学生提供了探索除法口算、笔算的现实问题情境,而且为学生创设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空间。教学时,要放手让学生尝试、探讨口算、笔算方法。在此基础上,适时组织讨论、交流,提升学生对计算过程的认识,完善学生对算理的理解。学生在主动探索中经历除法计算方法的形成过程,既可以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又能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解决问题。给学生创设主动探索数学知识的空间,为学生蠃得不断体验成功的机会,将有效地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3.本单元可用15课时进行教学。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整十数除整十数、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安排了一个例题,一个练习,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探讨口算方法,通过实践练习活动熟悉、掌握用整十数除的口算方法。 教学时,要注意让学生主动探索口算方法,组织学生进行交流,让学生亲身经历探索过程,获得新的口算方法。同时要组织好口算练习,设计新颖、有趣的练习形式,注意给每个学生都提供较多的练习机会。例如,利用教材提供的资源,组织“对口令”“摘苹果”“拨萝卜”“夺红旗”等熟练口算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练习口算,提高口算能力。

例1与“做一做”的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例1安排了两个小题。 例1(1),教学整十数除整十数口算。教材呈现分气球的情境,给出“有80个气球”“每班20个”的信息,要求解决“可以分给几个班?”由此引出80÷20的口算。口算的方法主要让学生充分利用已有的口算知识,自主探索。教材呈现了两种方法,一种是根据乘除法关系用乘法算除法(即想20×4=80,算80÷40=2),另一种是用表内除法计算(想8÷2=4算80÷20=4)。为给试商做准备,口算之后,教材还安排了相应的除法估算如83÷20,80÷19。 教学时,可用适当的方式呈现分气球的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引出口算。口算方法可让学生独立思考,对于学生不同的口算方法,要让他们进行交流,互相了解。可先在组内交流,再向全班展示,让每个学生有说话的机会。通过“说”提升学生对口算过程的认识,通过“说”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对于估算,由于有前面加减法估算的基础,这里可以先让学生试着估一估,然后教师简单地归纳一下估算的方法:两位数除法的估算,一般是把两位数看作与它比较接近的整十数,再口算出结果。 例1(1)“做一做”编排了3组式题,每组上下两题是有联系的口算、估算式题,意在帮助学生学习基本的估算方法。 例1(2),教学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算。编排同例1(1),先让学生自己探索口算方法口算,之后安排相应的估算。如,122÷30,120÷28。教学请参考例1(1)。

篇6:《除法》教学设计

1、经历从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算式的过程,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知道除法算式中个部分的名称。

2、培养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情感,并进一步学习与同学合作交流。

3、让学生体会除法的含义,知道把一个数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可以用除法计算,认识除号,知道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教学重点:

能根据具体情况,列出除法算式,并且初步理解除法的含义。

教学难点:

在平均分的活动中抽象出除法运算,让学生理解除法的含义。

课型:

新授课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情景引入。

1、复习题:

(1)8块饼干,每4块放一盘,可以放x盘。

(2)9只兔子,平均装在3只笼子里,每只笼子装几只兔。

你想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学生在桌面上摆学具。)

3、小结:刚才我们用学具代替实物来分一分,可以每几个一份来分,也可以按平均分成几份来分一分,不管怎样分,每份分得的个数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2、谈话:

秋高气爽,正是秋游的好时节,今天我们一起到梅花山公园去游玩,好吗?

那我们去售票处买票吧。

今天我们来得可真巧,公园正在搞园庆活动呢,谁来读一读公告栏里的信息?(请学生读一读)

你想免费乘坐观光缆车吗?

下面我们就一起去乘观光缆车吧,看看我们能发现哪些数学问题。

二、结合平均分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除法的含义。

1、教学例题:

(1)提出问题:出示例题主体图。

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先请学生说说:6个小朋友,每辆缆车做2人。再点击出示:6个小朋友,每辆缆车做2人,要坐辆。)

(2)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你知道要坐几辆缆车吗?你是怎样想到的?

同桌合作学习,全班交流。(相机出示各种方法,并请学生上台分一分。)

(3)教学除法算式。

谈话:6个小朋友,每辆车坐2人的平均分,要坐3辆车。这样的问题可以用除法计算。今天我们就要来认识除法。(板书:认识除法)

6个小朋友,每辆缆车做2人,要坐3辆,算式可以这样写:6÷2=3

“÷”这个符号是除号,写除号时先写一短横,再在上下各点一个点。(请学生书空)

6÷2读作:6除以2,连起来读一读6除以2等于3。(请学生跟读)

6÷2=3这个除法算式中的“6”在这道题中表示什么意思?“2”和“3”呢?6÷2=3这个除法算式这道题中表示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说一说。)

6表示6个小朋友;2表示没车做2人;3表示要做三辆车

小结:把一些物体几个一份、几个一份地分,求分成几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除号是平均分的意思。

2、完成“试一试”。

(1)谈话:下了缆车,我们一路行来就到了小熊之家。(点击小熊之家)看,训练有素的小熊们正在分12个苹果呢!

(2)指导学生先看图,你有什么好办法帮小熊解决问题?(先用学具分一分,或直接在图上圈一圈,再完成填空。)

可以列出怎样的算式?读一读算式,说一说算式中的数表示什么意思?

12÷3=4

12表示12个苹果;3表示分给3只小熊;4表示每只分到4个

三、继续教学除法的含义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

谈话:离开小熊之家,我们就要前往儿童游乐场了。(点击儿童游乐场)看,小朋友们在干嘛?

1、教学例题。

(1)出示:6个小朋友植树情景图(6个小朋友平均分成3组,每组()人。)

(2)你有什么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同桌讨论、探索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最后把结果写在括号里。

(3)把6个人平均分成3组,求每组2人,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把6个人平均分成3组,每组2人,可以列出除法算式6÷3=2。

读一读这个算式并说说6÷3=2这个算式在这道题中表示什么意思。

6表示6个小朋友;3表示平均分成3组;2表示每组2人

(4)介绍除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6÷3=2这个除法算式的各部分都有自己特有的名称。

6叫被除数,3叫除数,2叫商。(阅读完后指名交流)

(5)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读出算式并说出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

2、完成“试一试”

谈话:爱劳动的小朋友老师都喜欢,下面老师要把8支铅笔奖励给最卖力的2位小朋友,没人分的几支?

(1)出示分铅笔情景图并出示问题。

(2)学生独立完成,再与同桌相互交流。

8÷2=4

结合图意说一说这个除法算式表示什么意思?

8代表8支铅笔;2代表2位小朋友;4代表没人分到4支

小结:把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求每份是多少,也可以用除法计算。

3、组织练习,加深对除法意义的认识

把复习题的两道题目分别列出2个除法算式。

小结:把一些物体不管是每几个一份得分,还是平均分成几份来分,只要是平均分,我们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四、用除法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谈话: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实际问题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1)完成“想想做做”第1、2题。

(2)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先独立完成,再交流。

五、全课总结:通过今天的游览,我们学习了什么新知识?

把一些物体不管是每几个一份得分,还是平均分成几份来分,都是平均分,平均分的过程和结果可以用什么算式来表示?你还有哪些收获?

六、布置作业:完成数学补充习题与同步探究上的相关练习。

篇7:除法教学设计

1、经历除法验算方法的探索过程,学会用乘法验算除法。

2、培养解决问题之后进行验算的习惯,培养认真负责的学习态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各一个:3×2=6,56÷4=14请学生分别根据乘法算式写出有关的除法算式,根据除法算式写出相关的乘法算式。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记录:3×2=6,56÷4=14,

6÷3=2;14×4=56。

师:请你说说从上面的两组算式中,你想到了什么?

生:除法和乘法之间关系十分密切。

师:今天我们就要根据乘法与除法之间的密切关系来学习除法的验算。

教师板书课题:除法的验算。

二、自主探索,探究方法

出示情景:如果请你用100元钱买一种书,你准备买什么?

学生选择,教师板书记录。

我们先来看看便宜的(《乌龙院》每本5元),最多能买多少本?怎么用算式表示?

生:100÷5=20(本)答:100元可以买20本。

1、探究没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方法。

(1)你能保证计算结果一定正确吗?可能出现的情况:

(2)请你先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说给同桌听。(生:太简单了,因为20×5=100嘛!)

(3)指名回答。(师:你举出20×5=100是什么意思?)

教师将学生的验算可能性板书于黑板(乘法验(生:我是用乘法进行验算。)

算、除法再算一遍等)。

(4)提出下列问题在班内交流。

你能根据题目的信息,说说20×5=100表示什么意思吗?

(一本书5元钱,20本书是100元钱。)

这说明你的计算怎么样?(正确)

提问:这里的20、5、100在原除法算式中分别是什么数?你能说说除法验算的一般方法吗?

引导学生归纳:我们可以用商和除数相乘,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来进行验算。

板书:商×除数=被除数

2、探究有余数的除法的验算的方法。

出示第二个问题:100元可以买多少本《阿衰》(每本8元),都用完了吗?

(1)这个问题你还能解决吗?请你列式计算。

100÷8=12(本)……4(元)答:100元可以买12本,还剩4元。

(2)能用刚才的方法进行验算吗?为什么?应该怎样进行验算?

(余数该怎么处理?同桌讨论)

(3)汇报验算方法,教师板书于黑板。

12有没有这样验算的?12说说这样错在哪里?

×18×18

96100

+14

100

(4)组织讨论:根据题意说说12×8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12×8+4表示什么?(每本8元,12本是96元,加上剩下的4元,正好是100元。)

(5)12、8、4、100在除法算式中分别是什么数?(可省略)

问:你认为有余数的除法应该怎样验算呢?(商×除数+余数=被除数)

提问:验算没有余数的除法和验算有余数的除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小结:没有余数的除法验算方法,直接用商和除数相乘,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有余数的除法验算的方法,用商和除数相乘的积再加上余数,看结果是否等于被除数。

三、实践运用,加深理解

1、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字

()÷3=21()÷3=12……1()÷7=23……2

2、计算下面各题,并验算。

54÷8209÷3856÷7

3、解决问题:水果店运来210千克苹果,装在同样的箱子里,每箱8千克,能装几箱?

(请用竖式计算并验算。)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学习除法验算有什么作用?

篇8:《除法竖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初步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 知道各部分名称, 会列竖式计算表内除法。

2.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

3.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以及认真书写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学会除法竖式的写法, 能正确列竖式计算表内除法。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 揭示课题

出示:每捆5枝铅笔, 20枝可以分几捆?

你能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道题目吗? (用小棒代替铅笔分一分)

汇报: (1) 20÷5=4 (捆) 就是求20里面有几个5。

你认为哪一种好?为什么?

今天, 我们要来学习除法的另一种计算形式 (板书:除法竖式) 。这种计算方法不仅可以像第一种方法那样直接求出最后的结果, 还可以把分掉多少、剩下多少、整个分的过程清楚地展现出来。

谁会?在作业纸的反面试一试。

二、小组讨论, 探究竖式

你认为那种是对的?为什么?

第一种:有被除数、除数、商, 但分的过程、分掉的、剩下的有吗?

第二种呢?

仔细观察竖式:1.被除数、除号、除数、商你能找到吗?

2. 竖式中的每个数字, 每一步的含义你知道吗?

3. 你有什么疑问?

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说一说。

汇报:谁来回答我的第一个问题

找到了被除数、除号、除数、商, 你知道书写顺序了吗?先写?再写?最后写? (根据学生的回答写在原来的竖式旁)

20除以5等于?4写在哪儿?为什么?

这里的20表示什么?5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那下面这个20又表示什么?这个20怎么来的?表示什么?0表示什么?0怎么来的?写在哪儿?还有疑问吗?

回顾:先写?再写?最后写?题目写好后第一步先求?再求?最后求? (根据学生回答形成以下板书)

三、巩固练习

考考你, 会读吗?

一名学生当小老师, 边指边读, 其余学生边跟读边空书。

请你用竖式计算作业纸上的这4道题目。

请4名学生板书。

出示竖式卡1先求?商8÷4=2, 写在?

再求?分掉的2×4=8, 写在?

最后求?余下的8-8=0, 写在?

竖式卡1和学生板书1比较, 对吗?哪个漂亮?怎样写更美观?把卡1贴在学生板书1上。

出示竖式卡2先求?商40÷8=5, 写在?

再求?分掉的5×8=40, 写在?

最后求?余下的40-40=0, 写在?

竖式卡2和学生板书2比较, 对吗?他怎样写能和卡片上的一样美观?把卡2贴在学生板书2上。

同桌互相批改, 改好后说一说用竖式计算除法时要注意什么?

四、尝试解决, 体验快乐

1. 题目改一改, 改成每捆6枝, 会吗?

请用竖式计算, 有困难的可以用学具分一分, 或在作业纸上的图上圈一圈, 开始。

汇报:先写?再写?最后写?

先求?商, 20÷6商3, 写在?

再求分掉的3×6=18, 写在?

最后求余下的20-18=2, 写在?

最后的结果在哪儿?是2吗?2是余数 (板书) , 表示剩下的。

2. 试一试:12&#247;5=

3. 看, 这几位同学做得对吗?

五、全课总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除法竖式和前面的方法比有什么好处?

篇9:《有关0的除法》教学设计

小学数学青岛版《有关0的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结合情境图,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有关0的除法。

2.通过合作探究解决实际问题。

3.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体会0在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难点】

有关0的除法。

【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小棒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主题图,引导学生从图中找出有用的信息。

2.指名学生汇报交流结果:有5只小猴在捞月亮。

3.引导学生提问题:每只小猴平均分到几个月亮?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小猴如何分月亮。

二、学习新知

1.引导学生复习前面的知识,出示卡片。

2.3×3= 4×0= 0×0= 1×0=

学生计算,得出答案:3×3=9 4×0=0 0×0=0 1×0=0

教师强调:0乘以任何数都得0。

2.引导学生探究问题:每只小猴平均分到几个月亮?

学生先独立解决,再交流,最后汇报:

(1)小猴捞到的月亮数为0。

(2)0个月亮分给5只小猴,每只小猴分到的月亮个数还是0。

(3)……

3.提出问题,使学生明白实际的月亮数。

学生思考、汇报。

教师讲解:因为水中是月亮的影子,不是真实的月亮,所以小猴们捞到的月亮数为0。

4.引导学生列出算式:你把几个月亮平均分?怎样列除法算式?

学生讨论交流,然后汇报。

指名回答,板书:0÷5=0(个)

5.引导学生观察算式,提问:通过刚才的学习,你知道了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指名回答并板书: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三、课堂练习

1.多媒体出示“自主练习”第1题。

引导学生观察,收集有用信息,列出乘法算式并解答。

先用学具分一分,再与同学交流。

指名说说分的过程,再列出算式。

学生回答,教师板书:10÷2=5(个) 0÷2=0(个)

2.多媒体出示“自主练习”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看谁做得又对又快。

强调: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计算乘法算式时用口诀计算比较简便。

3.多媒体出示“自主练习”第3题。

启发学生在充分理解题意的基础上提出问题,进行解答,并相互交流解答方法。

四、走进生活

1.补充一些有关0的除法题目,深化这部分内容。

2.编题,学生解答。

3.师生相互编题,并进行解答。

五、课堂小结

教师:同学们,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我们学习了有关0的除法: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六、板书设计

0的除法

0÷5=0

0除以任何不是0的数都得0

篇10:除法教学设计

丁艳敏

教学目标

1、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温故知新,引入除法运算。

2、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理解除法的意义。

3、让学生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教学重点:

1、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

2、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教学准备:课件、图片、小棒。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谈话,出示情景图。

(1)大熊猫是我们国家的一级保护动物,他憨厚的样子惹得很多小朋友都喜欢它。你们知道,它们最喜欢吃什么吗?

(2)饲养员叔叔为大熊猫准备了12个竹笋,打算分4次喂给熊猫吃。每次要喂熊猫几个竹笋呢?

2、开展活动,解决问题。

(1)如果将12个竹笋平均分成4次喂熊猫,饲养员叔叔每次该喂熊猫几个竹笋?同学们拿出竹笋图片,边摆边想边说。(2)学生动手操作

(3)指名请学生上台演示。(可以一根一根分,也可以两根两根分,也可以三根三根分。)无论怎样分,结果都是一样的,每次饲养员叔叔可以喂几根竹笋?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引入除法 谈话:刚才我们帮助饲养员叔叔解决了一个大问题。这样的问题能不能用一种方法直接计算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种方法。揭示课题。除法

问:谁能用一句话说一说我们刚才是怎样帮助饲养员叔叔分竹笋的呢?把12个竹笋平均放在4个盘子里,每盘放3个,每盘放得同样多,是平均分吗?(看动画)

像这样的情况我们可以用除法来计算。

2、介绍除法算式的读写。

(1)以前我们学过加、减、乘法,它们都有各自的符号,今天老师再给你们介绍一个符号,它就是“÷”,读作:除号。写时先画一条横线,再上下各一点,横线要直,两点要圆且对齐。(2)学生练习书写除号。

(3)解决熊猫分竹笋的算式写法。12÷4=3,读作:12除以4等于3。(4)指名说一说除法算式的意义。

3、分一分,写一写,读一读

让学生把12个竹笋平均分成两份,每份是多少呢?学生分一分,写一写除法算式,再读一 读。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课本第13页的“做一做”(1)明确要求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3)交流汇报。(4)小结。

2、挑战园地:

(1)第一关(练习四第1题):“魔法卡片”

出示算式卡片背面,请6名学生来抽卡,谁抽到哪一张就读哪一张,读得对的老师奖励聪明星。(2)第二关(练习四第2题)“小帮手”。学生动手摆学具并填写算式,教师巡视。(3)第三关(练习四第3题)“分西瓜”。学生先独立思考并解决,然后交流。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篇11:“除法” 教学设计

(商是两位数的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使学生掌握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巩固学生的口算及估算;

●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共同探索知识的精神;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商是一位数的除法

课件出示494÷4,246÷7,98÷9,27÷6,学生口答商是几位数,为什么。

二、新课过程:

1、完成学习单例6,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2、完成学习单例7,小组交流,全班交流。注意交流时老师引导学生强调

1、讨论这题中新出现的问题,除到十位余下数是10怎么办?学生通过讨论和计算,弄明白个位应该写〇的道理(师引导)。

2、讨论这题中新出现的问题,除到十位余下数是0怎么办?学生通过讨论和计算,弄明白个位应该写〇的道理(师引导)。

3、师生共同归纳总结: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两位数)的除法笔算方法。

三、课堂练习

1.教材84页做一做第1题。

2.练习十六第2题,请学生口答并说一说自已试商及完成本题的方法,在班级里交流。

四、作业:教材页做一做第2题。

五、总结

1.小组讨论怎样笔算?

篇12:《口算除法》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通过交流探索过程,理解和掌握整十数除整十数,几百几十的数(商是一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口算并会口述口算过程。

2、通过每一组上下两题有联系的口算和估算练习题,帮助学生学习基本的估算方法和养成估算意识。

教学重点:口述口算过程达到准确口算。

教学难点:达到熟练口算。

具:、口算卡片

时:1时

一、前小研究:

口算:80÷20=

60÷30=

70÷10=

20÷40=

00÷0=

240÷60=

从以上题目中选一题说说你的想法并写下来:

()

口算和估算对比题组:

(1)80÷20=

(2)60÷30=

83÷20≈

64÷30≈

78÷20≈

9÷30≈

80÷19≈

60÷28≈

80÷22≈

60÷32≈

(3)160÷40=

(4)420÷60=

62÷40≈

421÷60≈

7÷40≈

417÷60≈

60÷42≈

420÷63≈

60÷38≈

420÷8≈

二、堂上学习

、小组内交流,补充、修改自己的前小研究,达成共识。

2、组间交流,一个组汇报,其他组补充。

3、小组内再一次互相说说口算过程。

4、请一个小组上来每人任意选一题,轮流说说口算方法。、请一个小组上来每人任意选一估算题,轮流说说口估算方法。

师:虽然我们选择的题不同,但我们的估算方法是一致的,谁能把估算方法概括地说一说。

6、完成书P79的“做一做”

上一篇:各族儿女手拉手教案下一篇:致前男友的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