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算除法教学案例

2024-05-11

笔算除法教学案例(精选6篇)

篇1:笔算除法教学案例

新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笔算除法》教学案例

随县三里岗镇尚店小学 张刚

一:设计理念

一位教育学家说得好:“你怎样去教,也许比你教什么更为重要。”新课标要求:“数学学习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 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最好方法,我认为:教师应该尽量避免单一地传递知识,而应较多地去激励思考,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从事那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活动。教案应该建立在学生基础之上,面向全体学生,注重启发,因材施教,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力求做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二:设计思路

(一)、教材与学情分析:《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是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上册第五单元81——82页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的领域。

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多位数乘一位数、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和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它是学生今后继续学习除数是两位数除法的基础,对于学生掌握试商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本节课的关键是掌握试商的方法,明确商的书写位置。

(二)、教学目标与重、难点:基于以上对教材的理解和学情的分析,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在具体情境中使学生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学会除数是整十数商一位数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探索、思考、总结,经历除数是整十数商一位数的笔算方法的形成过程;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合作交流,体验计算方法的多样化。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感受除法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培养学生书写整洁、计算认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试商方法,确定商的书写位置。教学难点:理解算理,确定商的书写位置

三、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师:“同学们喜欢读书吗?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们要从小养成读书的好习惯。”今天我们到图书室去看一看,帮助一下老师解决问题吧?

出示主题图,让学生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数学信息?能提出问题吗?

教师引导学生提出相关的问题:{92本连环画,每班分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师:“那我们先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吧!”

课件出示第一个问题: 92本连环画,每班分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自主探索

师;“想自已解决,还是老师直接告诉你。” 学生:自己解决。

师:“那你们就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解决第一个问题吧!”(方法有:估算、竖式计算,摆小棒算等)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做,教师巡视,掌握学生有几种解决方法,为下面的交流做准备。

2、互动交流

⑴小组交流

师:“完成的怎么样?想不想在小组内交流一下?与别人分享学习成果的过程,你自己也在进步。”

学生互动交流,在小组内展示各自的解决方法,比一比,谁的方法更好?小组内形成一致的意见。

⑵全班交流

教师组织学生全班汇报交流不同的算法。教师注意对学生的做法进行评价。

学生1:估算 “把92看成90,90里有3个30,所以可以分给3个班。(同意吗?同意)

教师板书同步跟进:

92≈90 92÷30≈3 想一想还可以用什么方法算呢?学生思考后指

名回答。(笔算)

师:对,我们还可以用竖式计算。

学生2:让学生上台在实物投影上展示自己的竖式。

师;“商写在什么位置呢?”学生讨论,然后,利用摆小棒来验证商书写的位置。先学生上台展示摆法,然后教师课件演示分的过程。

师:“通过刚才的分一分我们也知道可以分给3个班,你们说一说那3应该写在什么位置?”

3、出示第二个问题。

出示问题:“140本故事书,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⑴自主探索

用你自己喜欢的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吧!⑵互动交流

a:小组交流

在小组内展示你的方法,然后,与其他学生比较一下。教师参与其中。

b:全班交流

教师重点引导学生用竖式来计算的方法。师:“商应该写在什么位置?”

c:动手画格子验证

以小组为单位,合作完成。然后展示,进一步理解商为什么写在个位上。

4、共同优化,形成结论

师问:“比较以上两个除法竖式用整十数除,要先看被除数的什么地方?如果被除法的前两位数不够,应看被除数的哪里?商写在什么位置?”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

教师小结:除数是整十数的除法,要先用被除数的前两位去除以

除数,如果前两位数不够除,就用被除数的前三位数去除以除数。最后商应该写在个位上。

(三、)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括号里最大能填几?

30×()<200

70×()<250 540>80×()

315>()×50

2、用坚式计算

89÷20=

190÷30=

486÷60=

3、做个数学小医生 见课件

4、解决问题 :一袋猪饲料100千克,这些猪每天要吃掉30千克的饲料。一袋饲料够喂几天的?还剩多少千克?

(说明:为了更好地起到巩固练习的效果,教师最好用课件出示以上习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教师引导学生说一说:先用被除数的前两位数去除以,如果不够就用被除数的前三位数去除以除数,最后商要写在个位上。”

2、课下继续探索像这样的算式怎样去计算?

教师出示:84÷21=

196÷39=

四、教学反思

学生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商是一位数的除法笔算方法,学生完全能够独立应用知识的迁移规律,学会自己学习新知识。

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是新课标的理念之一。它要求我们的数学课程要面对差异的个体,适应每个学生不同的发展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位学生的智慧潜能。基于这样的认识,在课堂中我设计了一个个发散性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做出不同的回答,同时又在交流、倾听中完善自己的认知,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着和合作者”。数学课程的一切都要围绕学生的发展展开。教师的作用体现在引导学生思考、寻找新问题与学生已有知识经验之间的关联;体现在为学生营造一个激励探索、鼓励讨论交流的氛围。整节课在教师的一个个问题中展开,通过师生间、生生间的相互交流,不断完善、深化自己的认知。

篇2:笔算除法教学案例

1、通过摆小棒,帮助学生理解算理,突出数形结合理念。在讲第一单元竖式乘法课前跟张杨老师讨论时,她提出让学生分分小棒,我当时觉得没必要,但也听从了张杨的意见,上完课之后觉得比去年我第一次讲效果好多了。我才真正体会到让学生真正动手摆一摆,数形结合对帮助理解有这么大的好处。

2、意识到要培养学生的审题能力。听了高亚会老师的数学课使我感到高老师讲课的严谨,什么都问问为什么,学生分析题做得很到位。这让我意识到在培养学生审题能力上我要加强训练。

篇3:抓好“笔算除法”教学的一些体会

一、让学生认识平均分

“表内除法”是学习除法的基础, 而“平均分”又是学生学习“表内除法” 的基础。因此,让学生认识平均分,明白平均分的含义,学会计算平均数是教学的重点。

低年级的小学生,喜欢动手是他们的天性,具体形象思维是他们认知的特点。数学活动中的操作既可以激发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又能帮助学生体验、理解数学的知识。比如把12个竹笋平均分给4只大熊猫,每只大熊猫分几个?要求每个学生都动手摆一摆,通过动手操作,学生清楚地知道了每只大熊猫分3个。师生共同总结:“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平均分’。” 接下来趁热打铁,注重从多角度让学生通过比较来认识“平均分”的含义, “20个猕猴桃平均分给5只猴子,你会怎么分?” 学生有很多种分法。有的是1个1个地分,有的是2个2个地分,有的是4个4个地分。接着再展示给大家10个草莓,分给两个小朋友,问有几种分法,然后又提出:“要使两个小朋友分得同样多,应怎样分?”这样学生既动手又动脑,在操作中探索规律,建立概念,充分为学生提供了经历探索的过程。

二、探索笔算除法中的算理

学生明白了什么是平均分之后, 接下来就是探索笔算除法中的算理和算式。不久前,笔者听了一位教师执教的 《有余数除法》,在认识有余数除法之前, 教师先进行了除法竖式的教学,以“12辆卡车,平均分成3组,每组几辆车? 12÷3=4(辆)”为例,教师引导:“加法、 减法、乘法都有竖式,除法也有竖式, 但它长得很不一样。”教师讲解演示完以后,一位学生站起来就问道:“为什么3和4还要相乘,再用被除数减去相乘的积,写上0呢?” 面对这个问题, 老师该如何解释呢?怎样才能给孩子一个使他信服的答案呢?

经过实践,发现通过摆小棒和笔算过程结合,能使学生很好地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把12辆平均分成3组,每组是4辆,这就是第一步求出来的商。 接下来为什么3和4还要相乘,再用被除数减去相乘的积,写上0呢?是因为每组4辆,分了3组,分掉了12辆, 使学生明确商和除数相乘是要计算分掉了多少辆。然后再用被除数减去商与除数相乘的积,是因为还要看看还有没有剩余。如果有,剩余下多少辆。这样, 相信学生就能从中深刻地体会到除法竖式原来是这么一回事。

三、体现学习生活化的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猜测、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学习内容来自学生生活实际,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学习,可使学习更有效。所以,学习内容要贴近学生的知识经验,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同时也体现学习生活化的理念。例如,在教学“商中间或末尾有0的除法”前,可以通过小故事《猪八戒分西瓜》创设情境,八戒自己把西瓜全吃光后,师徒其他三人一个西瓜也分不到,学生明白了0除以1、2、3等数都得0。在学习过程中,教师不能急着纠正学生认识上的缺陷(0除以任何数都得0),而是应该引导学生结合情境, 理解算理,给学生提供不断完善新发现的机会,让学生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有意识地发现知识、掌握知识,使学生对知识的形成过程有一个完整的认识,从而自然地揭示“0除以任何不是零的数都得0”这一规律。又如,306除以3, 当被除数百位上的3除以3,商1,十位上的0除以3,学生就忘了商0,个位上的6除以3,商2,于是商就变成了两位数。突破这一难点需要进行有针对性的练习,在竖式计算前,先让学生估一估商是几位数,再计算,可以提高正确率。在解决问题时,培养学生对计算结果进行估算。例如,要把532本故事书送给5所小学,平均每所小学分到多少本?学生可以把532看作500,得出每所小学分到的书在100~110之间, 至于“421÷3”,个位上的1除以3, 不够商1,怎么办?在这里我让学生展开讨论,通过讨论,明白为什么1除以3要在商的个位上写0的道理。

篇4:笔算除法教学案例

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利用除数是整十数的口算除法知识,探索笔算时试商的一般方法,会正确书写商的位置;养成估算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的试商方法和商的书写位置;除数是两位数,先看被除数的前两位和商的书写位置。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⒈图片引入(多媒体课件出示)

师:同学们,你们看这是哪儿?对!是图书室。图书室老师打算将部分图书分到我们班级里来,你们看!(出示图片)

⒉提出问题

师:学校图书室共有连环画92本,每班30本,可以分给几个班?

二、自主探究,掌握算法

⒈教学两位数除以整十数

(1)列出式子

师:这个问题你能解决吗?怎么列式?

生:92÷30=

(2)估商

师:你估计可以分给几个班?你是怎么想的?不但要会计算,还要把道理说清楚,会吗?

生1:30×3=90,92≈90,大约可以分给3个班级。(做除法想乘法,利用估算)

生2:92≈90,90里面有3个30,大约可以分给3个班级。(利用口算除法方法)

生3:92÷30=3(个)……2(本),可以分给3个班级。(利用有余数除法的旧知)

生4:9个十除以3个十是3,可以分给3个班。

(3)尝试笔算

生5:我还可以笔算。

师:我们只学过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我们还没有学过,难道你也会吗?每个同学都在草稿纸上试试吧!(生尝试练习)

(4)集体研讨,明白算理

师:上面两个同学写的,哪个正确?为什么?

生:第一个写得正确,“3”应该写在个位上,而不是十位上。

引导学生思考:同样是商3,到底应写在个位上还是十位上?为什么?同桌讨论一下。

生1:“3”写在个位表示3个一,可以分给3个班。写在十位表示3个十,说明可以分给30个班。这个与刚才我们估计的不符。

生2:3写在十位是30,商30乘除数30,积是900,不是92,所以肯定错了。

生3:92里面最多只有3个30,写在十位错了。

生4:不是用9去除以30的,是用92去除以30的,所以应该写在2的上面。

师:你们学得真好!我们来请电脑帮我们进一步理解。

(电脑演示分书:92本书,30本一个班,一个班一个班的分,可以分给3个班,还剩2本。)

师:90是什么?

生:3个30是90。3乘30是90。90是分掉的小棒。

师:同桌之间把这个除法算式完整的来说一说。

师:怎么写横式呢?

生:92÷30=3(个)……2(本)

(5)解决问题

师:还有不明白的吗?所以图书馆老师准备的连环画可以分给3个班,还剩2本。(板书:答:可以分给3个班还剩2本。)

2.教学三位数除以整十数

(1)提出问题

师:这里有一题,你会吗?来试试看。

(2)展现2-3种做法。 (学生独立练习后,3名板演)

(3)判断正误

师:看看这三个同学写的,哪个正确?哪个错误?

生:第三个是错误的。130里面最多只有6个20,他写了65个20,肯定错了。

(4)互动研讨,掌握算法

试商及商的位置

师(问三生):你们怎么想到6的?

生:130里面最多有6个20,所以商是6。

师:怎么没有想到5?想到7呢?

生1:20乘5是100,余数是30,超过除数了,还能在多商一个。

生2:20乘7就是140,140比130小,也不行。

……

通过生生互动,让学生明白130里面有6个20,应该商6余10。

师小结(手指着竖式):我们用被除数13个“十”除以20,不够商一个十,也就是说“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就要用被除数130个“一”去除以20,就说“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要看前三位”所以商要写在个位上。(板书:被除数的前两位不够除,要看前三位)

三、巩固练习,深化提高

1.基本练习

师:这样的题你会了吗?

420÷70= 78÷20= 197÷80=

投影反馈校对

2.小结并揭题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今天我们做的这几个竖式,他们的除数都有怎么样的数啊?

生:都是整十数。

师揭题:除数都是20、30、70、80,这些数都是整十数,今天我们就是一起在学习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板书: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

3.变式练习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除数是整十数的笔算除法,在做这样的题时,你有什么想提醒大家的吗?

篇5: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鉴于上述对教材和学情的分析,我是这样设计教学的:

一、夯实基础,引入新课

复习铺垫是数学课的重要环节,能引起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参与到新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去。上课一开始,我通过多媒体首先呈现了8道口算题进行抢答,充分利用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紧接着通过2道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唤醒了学生对已有知识的回忆,激发了学生的思维,为学习新知识作好正向迁移准备。

二、引导探索,学生新知

1.注重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

心理学家皮亚杰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手开始。”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两次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在教学92÷30的竖式计算方法时,先是组织学生摆小棒,之后再让学生“和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摆的?根据小棒图怎样把竖式表示出来?商应该写在什么位置上?”通过直观的动手操作,学生很快就能说出商是3,应该写在个位上,表示可以分成3份;在教学140÷30中,我放手让学生先圈一圈方格图,有了前一次的操作经验,再通过方格图的形象呈现,学生自主探索出竖式的表示方法,并能正确地找出商是4,以及它的书写位置和所表示的含义,教学反思《笔算除法教学反思》。两次动手操作活动的展开使学生经历了知识形成的过程,充分体现了“手脑并用”的教学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思维能力。

2.注重合作意识的培养。

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个重要方式。在教学中,我多次引导合作交流。如:在探讨92÷30的算法时,先是让学生同桌交流,确定了口算和笔算两种方法。教学笔算时,通过摆小棒理解算理,并在小组里讨论“商应该写在什么位置?为什么”。又如:在教学140÷30时,教师放手让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和你的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算的?商应该写在哪位上?”让学生通过交流,进一步理解算理,掌握算法。再如:在“对比小结”这个环节中,让学生在小组里讨论“在计算除数是两位数的笔算除法时,怎样确定商的位置,书写时要注意些什么?”等等。这些问题的交流和讨论,有效地突出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此外,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感受到合作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

三、分层练习巩固提升

篇6:《笔算除法》教学反思

成功之处:

1、创设购书情景,让计算教学融于现实生活中,培养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

2、为了体现估算的需求,我将例题中的84改为90。为了让学生充分经历试商的过程,我将例题中的196改为195,39改为38。因为很多学生知道要上公开课会事先去看书,并记住商。

3、试商与调商即是本堂课的重点又是难点,我注重试商方法的指导,让学生反复的说试商的过程,又安排了专门的试商训练,调商也一样。试商调商的巩固率较高,以达到预定的目标。

4、练习设计层层递进,遵循由易到难、由简到繁。

5、引导学生自己总结计算方法,使学生形成一定的计算技能。

不足之处:

1、对新教材的领会不到位,在课一始先复习旧知,没有创设丰富的情景,给人穿新鞋走老路的感觉。如果把旧知融入到情景中,效果会更好。这是我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必须要注意改正的地方。

2、总是怕学生不会,在每一个环节的练习中,我都插入了大量的练习,学生做的很吃力。在试商训练中安排3题就够了,把要调商的两题舍去,还有在调商时按排刚好、调大、调小3题就够了。这样就给学生留出更多独立思考的时间。在一节课中,不但教要有重难,练也要有侧重点,要适度。太少了没巩固,太多了,即费时又费力,学生还会产生厌学的情绪,所以练习的量一定要控制好。

3、在教学技术性问题上还有待提高。

上一篇:小熊住山洞的教案下一篇:【实用】停电启示作文5则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