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数除法片段教学设计

2024-04-09

小数除法片段教学设计(共9篇)

篇1:小数除法片段教学设计

课题:小数除法—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教学内容:教材P24例1及练习六第1、2、3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掌握比较容易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会用这种方法计算相应的小数除法。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

教学方法:利用知识迁移,明确转化原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

教学准备: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84÷4=引导学生回忆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先看除数是几位,然后看被除数的前几位,前几位不够除时,多看一位,除到哪位,商就写在那位上面,不够商1,O占位。

二、创设情境

1.导入:同学们,你们喜欢锻炼吗?经常锻炼对我们的身体有益,瞧,王鹏就坚持每天晨跑,身体可棒呢!(出示教材第24页情境图)让学生先说一说从图上都看到了哪些信息,然后根据图上信息提出一个数学问题。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已知条件和问题:王鹏坚持晨练。他计划4周跑步22.4千米,他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

思路分析

2.师引导学生思考:求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怎样列式?

学生列出算式:22.4÷4。

让学生观察,这道算式和前面学习的除法相比有什么不同?

通过观察,学生会看出这道算式的被除数是小数。

3.揭题:那么被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么计算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新的知识——小数除法。(板书课题: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

三、互动新授

1.想一想,被除数是小数该怎么除呢?

组织小组讨论。分组交流讨论情况,展示各种算法:

生1:22.4km=22400m,22400÷4=5600m.5600m=5.6km。22.4÷4=5.6。

生2:可以把小数除法转化成整数除法来计算。

生3:还可以列竖式来计算。

2.师引导学生思想讨论:怎样把小数除法转化成整数除法?

小组交流后汇报:先把被除数22.4扩大10倍,转化成224÷4=56,所得的商再缩小到原来的,所以22.4÷4=5.6。

3.引导用竖式计算:如果不转化成整数除法,直接用22.4÷4,你会怎么做?请同学们试着用竖式计算。计算完后,交流自己计算的方法。

让几名学生将自己计算的竖式在黑板上展示出来,并说说是怎样算的。

教师根据学生竖式,演示(见板书设计竖式):

根据学生的竖式追问:24表示什么?

引导学生回答:24表示24个0.1,再用24个0.1除以4就是6个0.l,所以要在5的后面点上小数点来表示。

4.提问:同学们观察一下,商的小数点位置与被除数小数点的位置有什么关系?(理解后回答:因为在除法算式里,除到被除数的哪一位,商就写在那一位上面,也就是说,被除数和商的相同数位是对齐了的,只要把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才对齐了,所以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5.归纳总结:怎样计算小数除以整数?

(按整数除法的方法除,计算时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四、巩固拓展

1.完成教材第24页“做一做”。学生用自己喜欢的计算方法独立完成练习题,完成后组织学生集体订正,并说一说你是怎么计算的。

教师要注意学生处理商中小数点的情况,学生在写商时可能会漏掉小数点或点错小数点位置。

2.完成教材第26页“练习六”第1题。

学生独立完成除法算式,集体订正。提问: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

引导学生通过整数除法和被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对比,让学生理解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小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是一样的,不同的是商的小数点的处理问题。

3.完成教材第26页“练习六”第2、5题。

先把题目的要求读一读,然后同桌互说,再指名说一说。

五、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们学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学生反馈)

作业:教材第26页第1、2、3题。

板书设计: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1)

篇2:小数除法片段教学设计

《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教案

教学目标: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理解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算理,学会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在探索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过程中,感受转化的思想方法,发展初步的归纳、推理、概括能力。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三峡工程的宏伟,激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重点:学会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理解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算理。教学过程:

一、创设导入,明确目标

师:大家喜欢旅游吗?老师也喜欢,暑假里,老师去三峡游览了一番,带来很多照片,想看吗?

师:三峡风景宜人,每年都有很多人到这里观光游玩。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雄伟壮观,其中,给老师印象最深刻的是三峡的船闸,三峡永久船闸门共24扇,其中最大的一扇闸门高38.5米,宽20.2米,面积接近两个篮球场大,被称为“天下第一门”。小男孩家的门高是2.2米。师:根据画面上的信息,想一想,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闸门的身高是门高的多少倍? 滨城区清怡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资源

二、自主学习,合作交流

下面我们先来解决问题一:怎样列式?

仔细观察算式,交流一下,它与我们上一个信息窗所学的除法算式有什么区别?

师生共同总结,引出课题并板书,这节课我们来学习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

合作探究:

1.质疑:我们已经学过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现在除数是小数该怎样计算呢?(可能的回答:把除数转化成整数)

下面大家用自己的方法独立完成

2.下面小组交流一下,你是用什么办法解决的?一起来看合作要求

三、展示汇报,教师点拨

1、总结交流,学生分小组汇报。学生可能出现的解法: 解法一:把米转化成分米;

解法二:把除数、被除数都扩大10倍。

教师对学生不同的解法给予肯定,有的同学用竖式解决的? 下面我们一起用竖式计算这个题目。解法三:除法竖式

首先我们应先把除数转化成什么?(整数)把2.2转化成整数,我们把小数点划去就可以了。把小数点划去,2.2就转化成了22,这个数就扩大了10倍。扩大10倍,其实就是把小数点向右移了一位。滨城区清怡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资源

被除数怎么办?(也要扩大10倍)扩大10倍把小数点向右移一位。我们把原来的小数点划去,移过一位点上一个新的小数点。

现在把这道题变成几除以几了,我们会算了吗?怎么算? 教师引导学生将竖式书写完整。提问“商的小数点为什么点在这儿?”

在计算时要注意被除数与除数的小数点移动的位数要相同,商的小数点要与被除数移动后的小数点对齐。小结:

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几种方法有什么共同之处?(除数都转化成了整数)也就是说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了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出示: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其实,同学们刚才在思考的过程中用到了一种很重要的数学思想——转化的思想。(板书:转化)就是把没学过的知识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知识从而来解决问题。这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方法,我们在以后的学习中要不断地应用。

2、深入探究:

出示问题,你会计算49.5÷0.66 思考:被除数的位数不够怎么办?

全体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被除数的小数位数不够,在末尾用0补足。

3、通过刚才的两个问题,你认为怎样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师生共同总结出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滨城区清怡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集体备课资源

四、达标练习,巩固提高

1、把得数相同的算事连起来。

2、火眼金睛辩对错。

3、用竖式计算。

4、解决问题。

5、仔细观察,看看你有什么发现?

五、课堂总结,盘点收获

分小组谈一谈自己的收获。

篇3:小数除法片段教学设计

1.根据计算过程,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算一算, 说一说。

评析:通过课前测试, 了解学情, 准确把握学生的数学学习起点, 找到最近发展区, 以便准确把握教学起点设计、实施有效的教学过程。

片段二:解决问题, 理解算理, 构建算法

课件出示例1, 引导学生找信息, 提出数学问题, 列出算式, 自己先计算, 再根据计算过程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2.4÷4=5.6 (括号里的内容是学生充分发言后填写的)

1.先确定商的位置, 并找到商。第一次商是 (5) , 商写在 (个) 位上。为什么?想:因为 (22) 个 (一) 除以 (4) , 够商5个 (一) , 所以商 (5) , 写在 (个) 位上。然后算积和差, 5个 (一) 乘4, 得20个 (一) ;22个 (一) 减去 (20) 个一, 得2个 (一) 。

2.再次确定商的位置, 准确对位, 找到商。课件依次出示思考的过程 (括号里的内容是学生充分发言后填充的) :

第二次商是 (6) , 商写在 (十分) 位上, (商) 的小数点要和 (被除数) 的小数点 (对齐) , 即小数点点在 (个) 位的右下角, 为什么?想:因为2个一和4个 (十分之一) 合起来是第二次的被除数24表示 (24) 个 (十分之一) , 所以第二次的商6表示 (6) 个 (十分之一) 。 (24) 个 (十分之一) 除以4, 够商 (6) 个 (十分之一) , 商是 (6) , 写在 (十分) 位上。最后算积和差, 6个 (十分之一) 乘4, 得24个 (十分之一) , (24) 个十分之一减去24个 (十分之一) , 得0, 所以商是5.6。

评析:把问题交给学生, 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 这样既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有利于培养学生勤于思考、勇于探索的学习习惯。让学生通过操作计算过程, 说一说算理, 理解算理, 从而构建算法。

片段三:0的使用

课件出示:王鹏的爷爷计划16天慢跑14km, 平均每天慢跑多少千米?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数学信息, 信息一:16天, 信息二:14km, 问题是平均每天慢跑多少千米?两个信息之间有什么联系? (除的联系) 列出算式, 探究算理。 (括号里的内容是学生充分发言后填写的)

14÷16=0.875

1.先确定商的位置, 并找到商。第一次商是 (0) , 商写在 (个) 位上。为什么?想:因为 (14) 个 (一) 除以 (16) , 不够商1个 (一) , 所以商 (0) , 也就是用0来 (占位) , 写在 (个) 位上;在被除数的 (右下角) 点上小数点, 再在小数点的后面添上0, 表示140个 (十分之一) , 140个 (十分之一) 除以16, 够商8个十分之一, (商) 的小数点要和 (被除数) 的小数点 (对齐) , 商的小数点点在 (个) 位0的右下角, 类推到十分位上。第二次商 (8) , 写在 (十分位) 上;然后算积和差, 8个 (十分之一) 乘16, 得128个 (十分之一) , 140个 (十分之一) 减去 (128) 个十分之一, 得12个 (十分之一) 。

2.添0继续除 (算百分位) 。课件依次出示思考过程:第三次商是 (7) , 商写在 (百十分) 位上, 为什么?想:因为12个十分之一表示120个 (百分之一) , 所以在12的后面添上0, 就是120个 (百分之一) 除以16, 够商 (7) 个 (百分之一) , 所以商 (7) , 写在 (百分) 位上。依此类推, 最后再算千分位。迁移到千分位上是5。所以14÷16的商是0.875。

评析:教师采用尝试思考、类推、迁移等解题方法, 既对解题有一定的导向性, 又加深了学生对算理的理解。由“整数14个一除以16不够商1个一, 怎么办?”来揭示新旧认知的矛盾冲突, 去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 使探究和发现新知成为学生的心理需要。

片段四:呈错、找错、析错、纠错、避错

呈现错例, 请学生们仔细观察, 这位同学的做法对吗?如果不对, 请你找一找错在哪里?为什么?然后帮他改一改。

1.根据计算过程,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12.4÷4=3.1

第一次商是 (3) , 商写在 (十) 位上。想:因为 (12) 个 (一) 除以 (4) , 够商3个 (十) , 所以商 (3) , 写在 (十) 位上。第二次商是 (1) , 商写在 (个) 位上。想:因为 (4) 个 (一) 除以4, 够商 (1) 个 (一) , 所以商 (1) , 写在 (个) 位上。

2.算一算, 说一说。

6.06÷3=202

先算:6除以3, 得2;

被除数中的0表示0;

再算:0除以3, 得0;

最后算:6除以3, 得2;

被除数中的第2个6表示6个一。

小结性提问:今后我们怎样才能避免这样的错误?

评析:教师有目的地选出学生课前测试中的错例, 让学生分析, 既是对算法的重新认识, 又是对算理的强化认识。

总评:“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重点, 也是难点, 它在计算教学中处于关键地位。本节课的教学, 教师较好地把握住了教材, 明确了这节课的教学地位, 教学特点有:

1.充分运用了知识的类推迁移, 抓住了学生知识的生长点, 揭示了新问题中的新矛盾, 引起学生学习的注意, 激发起学习兴趣, “两主”作用发挥恰当。

2.学生学习新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先让学生练习, 问题让学生自己发现, 解决问题的方法让学生自己来探究, 自己寻找, 错例也是让学生自己分析讨论, 找出错误的原因, 学生在这种生动活泼的学习中掌握了知识, 发展了能力, 使学生学会, 又会学, 还乐学。

篇4:《小数除法的复习》教学实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A-0056-04

复习内容:人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小数除法的复习》。

教材分析:小数除法是学生学习加减乘除所有竖式计算的最后一个内容,是学生竖式计算新知学习的完结篇。根据小数点处理方法不同,小数除法分成两种情况:一种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另一种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因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通过商不变的性质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计算,所以小数除以整数是学习小数除法计算的基础。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小数除法的重点内容,教材在编排时重点突出怎样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学情分析:小数除数教学,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小数加减法计算、整数除法、商的变化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有了这些基础就有利于学生理解和掌握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既是小数除法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进一步学习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基础;小数除法的计算在日常生活中以及进一步学习中都有广泛的应用。

复习目标:

1.巩固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沟通小数除法和整数除法的关系。

2.让学生经历归纳、梳理、总结的过程,提高主动建构知识及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转化思想,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自我查找问题并改进。

复习重点:沟通小数除法与整数除法之间的联系,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复习难点:能自主利用整数除法的计算法则正确进行小数除法的计算。

教学方法:先理后练。

教具、学具准备:彩色笔(8支)、大白纸(8张)。

附: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见文后)。

一、错题整理,形成知识链

师: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小数乘法和小数除法的知识,今天我们一起来复习关于小数除法的知识。关于这次复习,前面我们做了哪些准备工作?

生:提前收集错题。

师:对,在学习中,有一些知识我们可能还没弄清楚,所以在做题时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复习就是一次让我们将知识重新进行梳理、完善的机会。现在,请大家把自己收集的错题拿出来看一看,在小组中分一分、记一记。看看你们错得多的是哪一类计算;想一想,正确的计算方法是什么。请大家想个小窍门,怎样使自己今后避免再次出错。大家可以发挥小组的智慧,用气泡图或知识树等方法进行整理。比一比,哪个小组整理得最清楚最有创意!

【设计意图】教师已提前一天让孩子把作业本、试卷上的错目,写到前置性学习任务单上,让孩子提前收集自己的错题。设计前置性作业的目的是为学生“先学”提供“方向标”、搭建“脚手架”,使学生有目标、有方向地围绕核心问题展开自主学习。

1.学生讨论分类(约10分钟)。

2.汇报展示:

A组代表:我们组用气泡图把小数除法分成两类,分别是小数除以小数和小数除以整数。我们总结了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因为我们发现这一类错得最多,希望同学们在今后计算出错时,能很快找到计算方法。

师:做得好!哪个小组还有补充?

B组代表:我们组用知识树把除法分成三类,分别是:小数除以整数、小数除以小数、整数除以小数。可是我们总结方法时发现,小数除以小数的计算方法和整数除以小数一样,都是先把除数转化成整数,再计算。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还没能总结出小数除以整数的方法。

师:参考这两个小组的意见,请你在自己的小组里看一看还可以做哪些方面的补充,下课以后可以继续完善。

3.总结方法:

师:我们可以把除法分成三类,一类是整数除法,一类是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一类是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边说边板书)。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利用商不变性质,转换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计算。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中,只是注意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其他计算方法都跟整数除法一样(边小结边板书)。

【设计意图】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将小组里收集到的错题进行归类,并通过整理归类,发现自己出错最多的是哪一类除法。通过小组里生生互教、互学,学生既可以发现自己的知识漏洞,又可以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得到启发;通过错题收集,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得到培养;通过条理化、系统化地梳理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得到了培养。

二、分层练习,巩固算法

1.课件出示:

(1)师:老师这里有几道题,你能不能很快计算出结果?(要求学生独立完成)

(2)师:算完的同学请把计算快的方法跟同桌说一说。

(3)请一名学生汇报答案,其他同学判断对错。

(4)追问学生:为什么这么快就算出结果?

生1:以第一题为例,先计算出85÷17=5;然后计算0.85÷17时,商的小数点对齐被除数的小数点,其他步骤都跟85÷17一样,结果是0.05;最后计算0.85÷0.17,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100倍,其实就转换成85÷17,结果等于5。

师:其他同学有什么看法?

生2:其实就是把小数除法转换成整数除法。

师:是的,同学们说得真好!

【设计意图】通过数字相同、小数位数不同的三组除法,巩固前面讨论总结出的除法的关系:计算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要利用商不变性质,转换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来计算;计算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中,只需注意商的小数点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其他计算方法都跟整数除法一样。

2.出示错题:32.8÷1.6 4.08÷0.8=51

(1)师:同学们,我们复习了小数除法,老师在班上发现有同学算错了这两道题。大家赶紧来帮忙找找原因,看看错在哪里。

(2)你能帮她改过来吗?(请两人上台板演,其他同学在下面写)

(3)师:谁来说一说,错在哪里?

生1:第1题,先商“2”,“32”减“32”没有余数,把“8”拉下来,拉一个数字要试一次商,“8”除以“16”不够商“1”,所以要商“0”;在“8”后面补“0”,再用“80”除以“16”,商“5”,结果应该是“2.05”。

师:这位同学写得对吗?

生:对!

师:那第二题呢?

生2:第二题,除数扩大10,被除数扩大了100倍,这样不对,除数和被除数应该扩大相同的倍数,这里应该同时扩大10倍,使除数0.8扩大成整数8,被除数4.08扩大成40.8,结果应该是5.1。

师:上来的这位同学写对了吗?

生:写对了。

师:其实第一题还漏了一个地方,老师要看看谁观察得最细致!

生:他计算完后,没有在算式后面写结果!

师:是的,这也是同学们常犯的错误。大家计算结束后,别忘了写结果哦!

(4)再展示:

师:同学们再看,这位同学原来也算错,可是后面怎么又改对了呢?

生:因为他验算!通过验算知道自己计算正确与否。

师:是的,验算能帮助我们避免出错。

【设计意图】教师先找了练习册中学生错得多的两道题,让学生找找错在哪里,为什么错,能帮忙改正吗,再一次让学生自己发现错误并改正,充分发挥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随后,又展示了本来做错后来改对了的题目,让学生感受到验算不是可有可无。绝大多数学生计算不正确是由于粗心造成的,验算可以帮助他们及时发现计算时的错误,克服粗心的毛病。它不仅能保证计算正确无误,还可以培养学生对学习一丝不苟的态度。

3.估算。

师:我们复习了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可是有时候并不需要我们直接计算,你能不能通过估算直接说出下面的答案?

出示课件:

商最小的是( )

A.6.5÷0.79(≈8)

B.17.8÷12.5(≈1. )

C.10.4÷3.96(≈2. )

(学生独立思考)

生1:选C.

生2:选B.

师:到底选什么呢?

师(提示):都是小数,不好估,那么我们可以把它们转换成什么?

生1:整数!

师:怎么转换呢?

生2:除数和被除数同时扩大。

师:谁来具体说一说?

生1:“6.5”和“0.79”同时扩大10倍,其实就是算“65÷7.9”,约等于“8”。

“17.8”和“12.5”同时扩大10倍,其实就是算“178÷125”,约等于一点几。

“10.4”和“3.96”同时扩大10倍,其实就是算“104÷39.6”,约等于二点几。

师:其他同学的意见呢?你是怎么想的?

生2:第三题其实不用扩大,可以直接估成10÷4更好算,也是约等于二点几。

师:所以应该选?

生(齐答):选B.

师(总结):同学们,估算的方法有很多,只要能快速确定答案就可以。其实,我们平时计算前也可以进行估算,通过估算知道商的范围,避免出现错误。

【设计意图】估算的过程就是逻辑推理的过程,目的是培养学生对算式进行观察、分析和思考的习惯。估算虽然是一种大致的估计,但并不是凭空猜想,那种没有根据的臆想乱想往往与实际结果相差很大,这就需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感。鼓励估算方法的多样性,就是鼓励学生在交流中完善估算的方法,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

三、联系生活,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对小数除法的计算知识掌握得很不错,那么你们能不能利用小数除法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呢?这里有两扇紧闭的数学生活大门,你们有没有信心通过自己的努力打开它们?(PPT出示:下面是2015年2月6日的中国银行外汇牌价)(单位:元)

在这一天里:

第一关,请听题:苹果6S手机在香港标价5288港元,在美国标价是849美元。哪儿的标价低?

(1)师:请同学们仔细想一想,写在草稿本上。(同时,请一名学生上台板演)

5288×0.8=4230.4(元)

849×6.13=5204.37(元)

4230.4<5204.37

生:香港的标价低。

【设计意图】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在面对实际问题时,能主动尝试着从数学的角度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寻找解决问题的途径。提高学生问题解决意识最有效的方法是让学生亲身实践,因此,教师特地挑选了学生感兴趣的苹果6S手机作为情景,吸引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2)师:还有不同意见吗?

进入第二关,请看题:一支钢笔标价8.4美元,用1000元人民币可以买几支?(得数保留两位小数)

(1)师:请认真审题、仔细作答。(鼓励学生独立把想法写下来,同时,请一名学生上台板演)

8.4×6.13=51.492

1000÷51.492

生:老师我不会算。

(2)师:下面的同学会算吗?(学生们摇摇头)

(3)师提示:这个算式的除数很大,直接计算很困难,同学们能不能想别的办法?

教室突然安静了下来,过了一会儿,有学生大声说:“可以使用估算!”其他同学也恍然大悟,说:“是的,可以使用估算。”

(4)师:同学们太聪明啦!可是,怎么估算呢?

生1:51.492可以估成51,因为1000÷50=20,51比50大一点,除数变大,商反而越小,所以1000÷51≈19。

师:其他同学的意见呢?

生2:同意。1000元可以买19支钢笔。

师:恭喜同学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打开了第二扇数学生活的大门!这是美丽的凤岭儿童公园,欢迎大家到南宁来玩!

【设计意图】教师通过联系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钢笔来创设教学情境,让学生感受用估算来解决具体问题的体验。估算教学不是独立的,应密切联系生活实际展开,本题再现的生活情境由于抓住了生活现实,因而能很自然地引导学生积极合理地运用估算。

四、回顾总结,大胆质疑

师:今天我们复习了什么知识?你还有什么地方没有弄明白或还想提出什么问题?

生:复习小数除法。

师:在计算小数除法中,需要注意什么?谁来给大家提提建议?

生1:要记得除数和被除数扩大相同的倍数。

生2:有时候可以通过估算得到答案。

生3:做除法时要一位一位地试商。

师:是的,同学们,今天我们复习了小数除法。今后复习时我们也可以用今天的方法,先整理错题,了解错得多的是哪一类,想一想错的原因是什么,然后想个小窍门避免出错。这样可以让我们的复习更有效、更有针对性!

板书设计:

小数除法的复习

第一关:

5288×0.8=4230.4(元)

849×6.13=5204.37(元)

4230.4<5204.37

答:香港的标价低。

第二关:

8.4×6.13=51.492(元)

1000÷51.492≈19(支)

答:用1000元人民币可以买19支。

教后反思:

上这节课前,教师提前让孩子把作业本、试卷上的错目,写到前置性学习任务单上。在课堂上放手让学生自主将错题归类,学生通过小组生生互教、互学,可以查找知识点漏洞,还可以从别人的错误中吸取教训,得到启发。孩子们通过整理归类,发现自己出错最多的是哪一类除法,并开始慢慢回忆起计算这一类除法的计算方法是什么,以后在计算这一类除法时,应该注意什么问题。汇报过程中,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还发现三类除法算式计算方法之间的关系。通过错题收集,学生良好的学习态度和习惯得到了培养,并且学会了归纳分析、梳理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这样设计的效果很好。

不足之处:在教师展示学生两道错题这个环节,本来是想让全班同学发现这两名学生计算后没有及时在算式后面写结果,而很多学生没能及时发现,因此,教师不断提问,直到有学生答出为止。这个地方不是本课的重点难点,学生若回答不出,教师应该及时说明,没有必要浪费这么多时间。

附:课前自主学习任务单

五年级上册《小数除法的复习》前置性自主学习任务单

一、算一算,想一想。

笔算:(1)408÷8 (2)4.08÷8

(3)4.08÷0.8

第(1)题属于 的除法计算,想一想,它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第(2)题属于 的除法计算,想一想,它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第(3)题属于 的除法计算,想一想,它的计算方法是什么。

这三题的计算方法有什么练习?( )

篇5:小数除法片段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利用商不变性质探索小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2、会用竖式正确计算小数除法。

3、培养利用旧知识解决新问题的迁移推理和抽象概括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教学重点

利用“商不变的性质”将“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并能够正确计算。教学难点

商的小数点的位置确定 教法、学法

谈话法、观察法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课件出示)

1、根据商不变的性质填空,并说明理由。

48÷16=

480÷160=

4800÷1600=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或缩小相同的倍数商不变。思考:4.8÷1.6,你能快速的说出答案吗?

2、列竖式计算:8.1÷18

2.25÷15

二、创设情境,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1、课件出示例1情境图:标明1.6元/kg的西瓜摊上,一个叔叔拿着一个西瓜说:“你应该付12.8元。”一个小男孩在想:“这个西瓜有多重?”

2、问:同学们能帮助这个小朋友解决这个问题吗?

3、先想想该怎样列算式?

4、学生读题后,列式:12.8÷1.6。问:学生为什么要这样列?

5、这道小数除法与我们前面学习的小数除法有什么不同?(这道题的除数也是小数)。所以,这节课我们这要研究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板书课题:除数是小数的除法)

6、我们已经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现在除数是小数该怎样计算呢?同学们能想出那些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前后同学之间可以相互讨论。(如果有困难,启发:

1、如果题中的“元”都化成“角”把除数转化成整数,你能计算吗?

2、想想前面商不变的性质,能不能把这个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除?)

7、学生试做后,汇报结果。

8、课件展示学生做的结果:

解法1:把单位“元”转化成“角”来计算。

12.8元=128角

1.6元=16角 128÷16=8(kg)

答:这个西瓜重8kg。解法2:把12.8和1.6同时扩大10倍。

12.8×10=128

1.6×10=16 12.8÷1.6=128÷16= 8(kg)

9、这些计算对吗?我可以用什么方法进行检验?

引导学生思考用:单价×千克数=总价 → 1.6×8=16.8(元)

(肯定计算的正确性)

10、下面请同学们观察一下这两种解法有什么共同点?找出他们的相同点。(都是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来除)

11、小朋友的问题解决了,我们接着看下一个问题:李大爷买了一个西瓜付了14.4元钱,你能算出这个西瓜有多重吗?

(重点说说是怎样计算的,不要求用竖式计算)

12、巩固练习:练习十一的第二题

12.8÷0.8=()÷8

3.64÷2.6 =()÷26 0.72÷1.6=()÷16

0.42÷0.35=()÷35

(二)教学例2

1、我们在一起来研究这道题(课件出示并板书:0.988÷0.38)

2、你能把这道题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吗? 预设学生讨论后有两种情况:

① 0.988÷0.38=(0.988×1000)÷(0.38×1000)=988÷380=2.6 ② 0.988÷0.38=(0.988×100)÷(0.38×100)=98.8÷38=2.6

3、这两种方法算出的结果都等于2.6,说明都是正确的。那哪一种方法要简便一点呢?(引导学生说出后一种,因为除数要小些。)

4、师指出:所以我们一般使除数变成整数就行了。(在除数两个字下面做重点标记)

5、这样的计算过程在竖式上该怎样表示呢?(先独立思考,在小组交流,师做必要指导,然后抽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做相应板书,然后重点说一说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在竖式上的转化过程)

6、为了方便操作,可以在原式上移动小数点进行转化。(师板书演示转化步骤——先移动小数的位置,再划去原来的小数点,最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

7、通过这样的转化同学们会用竖式计算了吗?

8、巩固练习

(1)数学医院(练习十第7题前两个)

(2)请同学们用这个方法计算课本51页的试一试: 7.67÷0.59

8.32÷3.2(请两名同学到黑板上写出计算步骤,并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然后再引导学生小结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

三、总结

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方法: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移动除数的小数点,使他变成整数,除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几位,被除数的小数点也向右移动几位,然后按照除数是整数的除法进行计算。

四、作业布置

篇6:《小数除法》教学设计

教 学 设 计

内容:P40~41 课时:1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情境和实际操作,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结合小数乘法的意义,能计算出简单的小数与整数相乘的得数。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1.同学们都有过购物的经历吗?今天,我们来个网上模拟购物。学生看图进行购物。要求说出买什么,买多少,付多少钱?

2.对于学生提出的乘法问题,让学生说说自己是怎样列式的,怎样算的。

二、探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建立数学模型

1.刚才同学们都购过物了,老师想买3根棒棒糖,请你们帮老师算算。我该付多少钱?

2.学生列式,尝试计算。

3.汇报交流自己是怎样算0.2×3的。

4.引导学生讨论各种计算方法:可能用连加的方法做;可能直接用乘法算,最后看是几位小数;也有可能利用单位换算成整数计算;也有可能直观地用几何模型涂一涂的方法。

5.用你喜欢的方法来解决“1.5千克苹果需要多少元?”

三、运用新知,深化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1.完成P41的涂一涂。做完后让学生说说为什么这样涂,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

2.独立完成练一练的第1和第3题。3.谈谈你还有哪些问题要和大家交流。教学反思:

在学生一定的认知起点上如何切入教学起点?这节课的一项教学目标是理解小数乘法的意义。大部分学生都知道。那么重点是控索小数乘法的计算方法。我在两个班做了不同的教学过程:先是一个班,按照教案的顺序进行。模拟购物,列算式付账。重点讨论5包方便面的钱数。如何计算0.8×5?学生主要有下列的想法:

1.从进位的思想来计算;

2.从元、角、分的单位换算转化整数乘法; 3.猜测:先看作整数乘法计算,然后确定小数点的位置。很少有学生利用乘法的意义来算。觉得那样太笨了。由于想法各种各样,没有最后优化,学生的思维水平最后能不能得到提高,无法确定。

另一个班调整教学程序:直接切入主题:小数乘法你都知道了多少?让学生举例列算式汇报自己对小数乘法都知道了哪些?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举手汇报。对于一位整数乘小数有知道怎样算,也仅限于会算,并不是能很好地说明为什么可以这样算。对于两位小数乘两位小数基本上不会。从学生的计算结果来看,正确率比较高。

书上第2题涂一涂略显低于学生的思维。本想直观上让孩子涂一涂,根据涂的结果来体会小数乘法的意义,但多数孩子先算好,再来涂,没有很好的思维价值。

篇7:小数除法教学设计

刘桂君

1.教学设计学科名称:人教版课标小学数学五年级小学数学上册小数除法

2.所在班级情况,学生特点分析:学生基础知识不是很扎实,需要在基础知识上多下功夫,以便更好地接受新知识。

3.教学内容分析:一个数除以小数”即“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是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的重点知识之一。本节教材的重点是: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时小数点的移位法则。其关键是根据“除数、被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4、教学目标:

(1)、理解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2)、掌握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的方法。

5.教学难点分析:除数扩大几倍,被除数也要扩大几倍。

6.教学课时:一课时

7、教学过程:

A、准备题:

计算:0.45÷9

12.25÷5

B、引入新课:

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小数的除法。

C、讲授新课:

例 6:一根钢筋长3.6米,如果把它截成 0.4米长的小段。可以截成几段?

1、要求学生用自己想的方法独立完成。(有两种可能)

a、3.6米 = 36分米 0.4米 = 4分米

÷ 4 = 9(段)

b、3.6÷ 0.4 = 9(段)

2、说一说两题的解题思路。

3、你从以上两种方法计算中,你觉得这两种方法有什么共同点?

4、说一说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可以怎么算?

师生小结: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先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再计算。

例 7 : 0.065 ÷ 0.05 =

1、除数是 0.05,在计算中该怎么办?

2、学生独立计算,一生板演。

3、让学生说说解题过程。

4、讨论:商的小数点要和什么对齐?

8.课堂练习:

0.72÷ 0.4

0.096÷ 0.8

0.051 ÷ 0.03

1、先说一说把每题除数转化整数的除法。

2、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3、学生讲评,说一说错的原因。

9.作业安排:P32 口算训练 第二题

(2)、P-32 第三题第一排。

篇8:“认识除法”教学片段赏析

教学说明:“认识除法”是“表内除法”的起始课, 是学生学习除法初步认识的基础。课本第12页的主题图“春游前的准备活动”是为学生学习第13页例题1中“同样多”进行操作、体验与理解创设的情境, 其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日常生活中的“同样多”就是“平均分”的结果。教师据此组织开放性的操作活动, 加深学生对“同样多”到“平均分”含义的理解, 这是学生学习“表内除法”的认知基础, 为教学例题2, 理解 (表内除法) “平均分”方法的多样化做好铺垫, 也为掌握用除法解决问题奠定坚实基础。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 建立“同样多”的概念, 亲历除法“再创造”的过程, 建立“平均分”的表象, 进而抽象出“平均分”含义。

2.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 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依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在探索中求知, 初步体验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

一、创设情境, 引入课题, 感知“同样多”

师:小朋友, 在“春游”分物的讨论中, 丁丁和当当遇到了与“数”有关的问题, 请看! (屏幕出示情境图。)

师:你们能公平地帮他们分一分这些东西吗?

生1:4瓶矿泉水, 每人分到2瓶。

生2:2个面包, 每人分到1个。

师:那么, 怎样帮他们2人公平地分一下蛋糕呢?

生3:把那个蛋糕从正中间切成两半。

师:为什么?

生3:因为刀从正中间切, 他们分到的蛋糕才同样多。

师:请同桌轻声说一说是怎样 (分别) 把这三样东西分成同样多的?

生4:我们是这样分的, 4瓶矿泉水每人分到2瓶;2个面包每人分到1个;一个蛋糕每人分到一半, 他们都分得同样多。

(板书:同样多)

师:想一想, 在生活中你们还遇到过哪些分得“同样多”的情况?

生1:老师分作业本, 每人一本。

生2:每个小组都有4个人, 每个小组的人数同样多。

生3:老师奖励优秀同学每人2本练习本, 优秀同学得到的练习本同样多。

生4:我们分组做游戏, 每个组的人数同样多。

生5:为了预防流行性感冒, 班主任给每人分发4粒板蓝根片。

师: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做“平均分”。 (板书:平均分)

【赏析:“联系实际”是数学学习的起点和归宿, 也是数学价值的根本体现。变教材为学材, 把静止的“文本课程”转化为动态的“体验课程”, 让数学课与生活链接, 与活动链接, 与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全面发展链接, 拉大了数学课堂的“长度”与“宽度”, 真正体现了新课程“以学论教、因人而教、因材施教”的真正内涵。】

二、参与活动, 动手实践, 构建“平均分”

师 (出示情境图) :一天, 小刚摘来6个桃子, 准备分给同伴。他们会怎么分呢?同学们想一想, 并且用自己手里的圆片代替桃子, 动手摆一摆、分一分。 (注意引导学生不要把思维局限在分成两份的一种分法里。)

师:你是怎么摆的?请几个同学介绍他们的分法, 大家一起来判断是不是平均分。

生1:○○○○○○ (是平均分)

生2:○○○○○○ (是平均分)

生3:○○○○○○ (没有平均分)

师:“生3”的分法怎样改一改就是平均分?为什么?

生4:把左边圆片移一个到右边就是平均分了。

师:请看, 王文林是这样摆的 (如下图) :○○○○○○

他分成6个1, 也是平均分吗? (教室里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教师小结:平均分跟分的份数的多少无关, 关键看每份的数目是否相同, 只要每份同样多, 就是平均分。请判断 (屏幕出示情境图) 。

1.9个萝卜分成两堆, 一堆3个, 一堆6个。这种分法是平均分吗? ()

2.9个草莓, 一共分成3堆, 每堆都是3个。这种分法是平均分吗? ()

【赏析:让学生认识除法算式产生的背景, 经历数学的探索历程, 数与形的结合使探究自然而又亲切。教师放手, 在放手的同时, 真正放心, 相信学生有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感受、感悟、发现, 并有所创新。】

三、汇报交流, 巩固提高, 深入认识“平均分”

师:对上面的分法, 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 (略)

活动一:原来有6个桃子, 又采来2个桃子, 一共有几个桃子? (8个桃子。) “8个桃子”是要分的总数。 (板书:总数) 你想知道什么?

生1:我想知道怎样平均分。

生2:我想知道平均每人分得几个桃子? (教师提示, 这就是每份数。)

生3:我想知道分给了几个人?[教师提示, 这就是份数。根据学生发言, 板书:8个桃子, 每人 (%%) 个, 可以分给 (%%) 个人。]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 你准备怎样分8个桃子? (把学生的分法都填在括号里。小组合作具体分一分, 看看哪些分法能进行下去。)

汇报交流, 整理 (板书) 如下:

8个桃子, 每个人 (1) 个, 可以分给 (8) 个人。

8个桃子, 每个人 (2) 个, 可以分给 (4) 个人。

8个桃子, 每个人 (4) 个, 可以分给 (2) 个人。

活动二:4个人, 要分完8个桃子, 用卡片代替桃子分一分。分好后。同桌相互检查是不是分成了4份, 每份是不是同样多。讨论:分别给8、4、2一个名称。把结果填在报告单上。

活动三:将学生分成小组, 每个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15粒豆子把它们平均分成5份。填报告单。

活动四: (练习三第1题) 用小棒代替花, 动手往3张画有花瓶的纸上放花 (小棒) 。怎样将“花”放完, 又使每个“花瓶”里的“花”同样多。

【赏析:由于整堂课关注的是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发现和自主建构, 所以学生兴趣浓厚, 学得积极主动, 学生在活动中产生思维碰撞, 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关系联系起来建构平均分的意义, 这是新课改最需要的。】

四、拓展应用, 强化“平均分”

1. 明天二 (1) 班的同学就要去春游了, 有5个同学共同买了25颗糖、15个橙子和10个面包, 请同学们帮助这5个同学平均分一分。这5个同学平均每人分到几颗糖?几个橙子?几个面包?

2. 有14把钢叉, 如果每人分2把, 可以分给几个人?

3. 回家后, 学着给家人分一分筷子、水果或其他东西。

篇9:“认识除法”教学片段赏析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2~13页例题1。

教学说明:“认识除法”是“表内除法”的起始课,是学生学习除法初步认识的基础。课本第12页的主题图“春游前的准备活动”是为学生学习第13页例题1中“同样多”进行操作、体验与理解创设的情境,其目的在于让学生认识日常生活中的“同样多”就是“平均分”的结果。教师据此组织开放性的操作活动,加深学生对“同样多”到“平均分”含义的理解,这是学生学习“表内除法”的认知基础,为教学例题2,理解(表内除法)“平均分”方法的多样化做好铺垫,也为掌握用除法解决问题奠定坚实基础。

教学目标:

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同样多”的概念,亲历除法“再创造”的过程,建立“平均分”的表象,进而抽象出“平均分”含义。

2.感受“平均分”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提高动手操作能力、抽象概括能力,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依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在探索中求知,初步体验知识产生、形成和发展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感知“同样多”

师:小朋友,在“春游”分物的讨论中,丁丁和当当遇到了与“数”有关的问题,请看!(屏幕出示情境图。)

师:你们能公平地帮他们分一分这些东西吗?

生1:4瓶矿泉水,每人分到2瓶。

生2:2个面包,每人分到1个。

师:那么,怎样帮他们2人公平地分一下蛋糕呢?

生3:把那个蛋糕从正中间切成两半。

师:为什么?

生3:因为刀从正中间切,他们分到的蛋糕才同样多。

师:请同桌轻声说一说是怎样(分别)把这三样东西分成同样多的?

生4:我们是这样分的,4瓶矿泉水每人分到2瓶;2个面包每人分到1个;一个蛋糕每人分到一半,他们都分得同样多。

(板书:同样多)

师:想一想,在生活中你们还遇到过哪些分得“同样多”的情况?

生1:老师分作业本,每人一本。

生2:每个小组都有4个人,每个小组的人数同样多。

生3:老师奖励优秀同学每人2本练习本,优秀同学得到的练习本同样多。

生4:我们分组做游戏,每个组的人数同样多。

生5:为了预防流行性感冒,班主任给每人分发4粒板蓝根片。

师:像这样每份分得同样多的分法叫做“平均分”。(板书:平均分)

【赏析:“联系实际”是数学学习的起点和归宿,也是数学价值的根本体现。变教材为学材,把静止的“文本课程”转化为动态的“体验课程”,让数学课与生活链接,与活动链接,与学生的身心健康以及全面发展链接,拉大了数学课堂的“长度”与“宽度”,真正体现了新课程“以学论教、因人而教、因材施教”的真正内涵。】

二、参与活动,动手实践,构建“平均分”

师(出示情境图):一天,小刚摘来6个桃子,准备分给同伴。他们会怎么分呢?同学们想一想,并且用自己手里的圆片代替桃子,动手摆一摆、分一分。(注意引导学生不要把思维局限在分成两份的一种分法里。)

师:你是怎么摆的?请几个同学介绍他们的分法,大家一起来判断是不是平均分。

生1:○○○ ○○○(是平均分)

生2:○○ ○○ ○○(是平均分)

生3:○○○○ ○○(没有平均分)

师:“生3”的分法怎样改一改就是平均分?为什么?

生4:把左边圆片移一个到右边就是平均分了。

师:请看,王文林是这样摆的(如下图):○○○○○○

他分成6个1,也是平均分吗?(教室里出现了不同的声音。)

教师小结:平均分跟分的份数的多少无关,关键看每份的数目是否相同,只要每份同样多,就是平均分。请判断(屏幕出示情境图)。

1. 9个萝卜分成两堆,一堆3个,一堆6个。这种分法是平均分吗?( )

【赏析:让学生认识除法算式产生的背景,经历数学的探索历程,数与形的结合使探究自然而又亲切。教师放手,在放手的同时,真正放心,相信学生有能力通过自己的努力能够感受、感悟、发现,并有所创新。】

三、汇报交流,巩固提高,深入认识“平均分”

师:对上面的分法,你喜欢哪一种?为什么?(略)

活动一:原来有6个桃子,又采来2个桃子,一共有几个桃子?(8个桃子。)“8个桃子”是要分的总数。(板书:总数)你想知道什么?

生1:我想知道怎样平均分。

生2:我想知道平均每人分得几个桃子?(教师提示,这就是每份数。)

生3:我想知道分给了几个人?〔教师提示,这就是份数。根据学生发言,板书:8个桃子,每人()个,可以分给()个人。〕

师: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准备怎样分8个桃子?(把学生的分法都填在括号里。小组合作具体分一分,看看哪些分法能进行下去。)

汇报交流,整理(板书)如下:

8个桃子,每个人(1)个,可以分给(8)个人。

8个桃子,每个人(2)个,可以分给(4)个人。

8个桃子,每个人(4)个,可以分给(2)个人。

活动二:4个人,要分完8个桃子,用卡片代替桃子分一分。分好后。同桌相互检查是不是分成了4份,每份是不是同样多。讨论:分别给8、4、2一个名称。把结果填在报告单上。

活动三: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学生拿出课前准备好的15粒豆子把它们平均分成5份。填报告单。

活动四:(练习三第1题)用小棒代替花,动手往3张画有花瓶的纸上放花(小棒)。怎样将“花”放完,又使每个“花瓶”里的“花”同样多。

【赏析:由于整堂课关注的是学生的自主探究、自主发现和自主建构,所以学生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学生在活动中产生思维碰撞,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关系联系起来建构平均分的意义,这是新课改最需要的。】

四、拓展应用,强化“平均分”

1.明天二(1)班的同学就要去春游了,有5个同学共同买了25颗糖、15个橙子和10个面包,请同学们帮助这5个同学平均分一分。这5个同学平均每人分到几颗糖?几个橙子?几个面包?

2.有14把钢叉,如果每人分2把,可以分给几个人?

3.回家后,学着给家人分一分筷子、水果或其他东西。

【赏析:一系列的活动都紧扣新知的学习和应用,使学生在应用中提升对“平均分”的认识,促进了学生能力的提高。在学生不断完善对平均分知识的认识、理解的建构中,逐步增强应用意识。在操作、体验、应用与拓展中逐步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从而提升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作者单位 陆良县中枢小学

陆良县芳华镇戚家山学校

上一篇:向公安局辞职报告范文下一篇:教育实习自我总结and鉴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