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管理制度论文

2024-05-02

土地管理制度论文(精选6篇)

篇1:土地管理制度论文

2016年土地管理与法规:土地租赁管理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市场价格是以价值为基础,并通过。A:市场供求关系形成 B:评估机构评估确定 C:政府机构决定 D:成本核算形成 E:土地

2、采用收益还原法评估地役权价格时,所确定的土地还原率一般比出让土地使用权还原率高出。【2002年考试真题】 A:0.5个百分点左右 B:1个百分点左右 C:2个百分点左右 D:标准未规定 E:时间因素

3、标定地价在划拨土地使用权转让、出租、抵押时是确定的标准。A:补交出让金 B:抵押额度 C:地价 D:地租

E:时间因素

4、某企业自建一厂房,建筑面积5000,造价2500万元,预计使用年限为30年,残值为500万元,则该厂房在第10年年末账面价值为万元。A:1667 B:2400 C:1833 D:1167 E:土地

5、《耕地占补平衡考核办法》规定,经依法批准的非农业建设用地,按照补充耕地方案的实施计划需在考核内完成补充耕地义务的,列入耕地占补平衡的考核范围。其考核为()。A.上年十月一日至本年九月三十日 B.上年十一月一日至本年十月三十一日 C.上年十二月一日至本年十一月三十日 D.本年一月一日至本年十二月三十一日

6、农用地利用的方式主要是采取__的方式。A.转让 B.出让 C.行政划拨

D.土地承包经营

7、土地使用权的转让应当签订__。A.转出合同 B.转入合同 C.转交合同 D.转让合同

8、某城市二级住宅用地平均容积率为2.0,以楼面地价为标准的基准地价为1200元/平方米.现有一宗住宅用地位于二级地,其容积率为4.0,除容积率外无须进行其他修正,则该宗住宅用地楼面地价最可能为元/平方米。【2009年考试真题】 A:950 B:1200 C:1300 D:1500 E:时间因素

9、土地估价过程中需根据市场关系和估价需要进行一些基本条件设定,下列各项中,()属于对土地价格的设定。

A.对估价结果和估价工作可能产生影响的变化事项 B.估价期日

C.估价机构对估价结果有解释权 D.估价结果的法律责任

10、由于规划政策的作用,地价曲线成为。A:由市中心向郊区渐降的平滑曲线 B:一个起伏的、不连续的折线

C:一个以Y轴为中心对称起伏的曲线

D:一个随着距市中心的远近,由低而高的平滑曲线 E:时间因素

11、根据《农用地定级规程》,县级标准样地的设置,考虑在技术与管理水平处于平均状况时,从大宗作物产量水平()的一类土地中选取。A.最差 B.最低 C.居中 D.最高

12、假如一个城市建成区面积为3000k㎡,主干道的总长度为750km,则主干道的影响距离为。A:1km B:2km C:4km D:8km E:时间因素

13、房产测量中以作为评定精度的标准.【2007年考试真题】 A:真误差 B:粗差 C:中误差 D:相对误差 E:土地

14、稿酬、劳务报酬等其他所得适用的税率是__。A.超额累进税率 B.比例税率 C.实际税率 D.定额税率

15、原则说明成本的增加并不一定会使土地价格增加。A:最有效使用 B:需求与供给

C:报酬递增、递减 D:预期收益 E:时间因素

16、土地价格高低取决于可以获取的__高低。A.价格 B.价值 C.地租

D.劳动产品

17、某城市写字楼用地的评估中,应选取同时期的对比较案例估价期日进行修正。【2009年考试真题】 A:全国综合地价指数 B:该市综合地价指数 C:全国写字楼地价指数 D:该市写字楼地价指数 E:时间因素

18、某一开发区于2001年11月成立,当年取得生地2平方千米,2002年11月对该开发区进行开发配套建设,开发期为两年.现采用成本逼近法评估该开发区内某一工业用地时,土地取得费的计息期为年。【2004年考试真题】 A:1 B:1.5 C:2 D:3 E:时间因素

19、因为土地具有__优势,决定了土地使用者为取得土地使用权或所有权而愿意支付的基本地价数额。A.价值 B.使用价值 C.区位 D.成本

20、目前我国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项目用地的获取方式以为主.【2007年考试真题】

A:行政划拨 B:招标出让 C:拍卖出让 D:挂牌出让 E:土地

21、基准地价是一定条件下的土地使用权价格,下面的()符合基准地价的条件设定技术要求。

A.未来某一时点  B.完整权利状况下  C.平均容积率下  D.平均开发程度下  E.最佳利用方式下

22、在估价中,将建筑物所需各种材料设备的数量和人工时数,分别乘以估价时点时各该同样材料设备的单价和人工工资支付标准,再将其加总即得建筑物的重置价格的方法是。A:平方法 B:立方法 C:净计法 D:加总法 E:合法性

23、在土地增值额扣除项目中,凡不能按转让房地产项目计算分摊利息支出或不能提供金融机构证明的,房地产开发费用按取得土地使用权所付的金额和开发土地和新建房及配套设施的成本两项规定计算的金额的__以内计算扣除。A.5% B.10% C.15% D.20% 24、1986年9月国务院颁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房产税暂行条例》规定,房产税的计税依据是房产原值一次减除__后的余值或房产的租金收入。A.10%~30% B.20%~30% C.15%~30% D.10%~25%

25、运用市场比较法的直接比较法是以为基准,将交易案例与其逐项比较,经过修正计算得到比准价格.2009、【2002年考试真题】 A:待估宗地 B:某交易案例 C:类似宗地 D:标准宗地 E:时间因素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开发未确定土地使用权的国有荒山、荒地、荒滩从事种植业、林业、畜牧业或渔业生产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以确定给开发单位或个人使用,但使用期限最长不能超过__。A.15年 B.30年 C.50年 D.60年

2、影响土地利用的自然因素包括__。A.人口 B.制度 C.水文 D.气候 E.植被

3、在统计中,众数是。

A:一种统计意义上的平均数

B:分布数列中处于中点位置的数值 C:一种位置平均数

D:分布数列中出现次数最多的数值 E:去掉最大值和最小值后的平均数

4、土地价格是由三者互相作用、互相影响形成的。A:土地的效用 B:交易心理 C:经济形势 D:相对稀缺性 E:有效需求

5、下列关于划拨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的条件,正确的是。

A:划拨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时,对符合出让条件的,应经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批准并补办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手续,由受让方缴纳出让金

B:划拨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时,对符合出让条件的,应经市、县人民政府土地管理部门批准并补办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手续,由出让方缴纳出让金 C:划拨建设用地使用权,对不具备出让条件的土地,不可转让

D:划拨建设用地使用权转让时,对不具备出让条件的土地,可以不办理出让手续,但转让方应将转让房地产所获收益中的土地收益上缴给国家 E:划拨建设用地使用权由出让方缴纳出让金

6、证券市场的主体包括__。A.证券发行人 B.投资者 C.中介机构 D.证券持有人 E.监管机构

7、替代原则可以在估价方法中得以应用。A:路线价法 B:市场比较法

C:基准地价系数修正法 D:收益还原法 E:土地

8、土地利用规划常用的研究分析方法中,属于统计分析的有__。A.定性分析

B.频数和频率分析 C.回归分析 D.集中量数分析 E.空间模型分析

9、土地开发费一般包括。A:基础设施配套费 B:公共事业建设配套费 C:小区开发配套费 D:拆迁安置补助费 E:土地

10、按土地权利的不同,地价可分为。A:所有权价格 B:使用权价格 C:评估价格 D:抵押权价格 E:纪念馆

11、在国有土地使用证中,关于土地用途一栏,下列填法正确的是。A:企业用地 B:煤矿用地 C:仓储用地

D:批发零售用地 E:商务金融用地

12、城镇土地分等的对象是__。

A.城镇建成区和近郊区范围的所有土地及城镇附近的独立工矿等用地 B.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城镇建设用地范围内的所有土地 C.城市市区、建制镇镇区土地

D.城镇建成区和近郊区范围的土地

13、土地管理的职能包括。A:计划 B:组织 C:指挥

D:协调与控制 E:出让

14、下列关于国有土地所有权权能,错误的是__。

A.土地所有者代表依法将国家土地所有权的全部权能让与土地使用者

B.国家土地所有者代表可依法通过出让、出租和划拨等方式将建设用地使用权让与土地使用者

C.国家对土地依法享有收益权,并保有最终处分权

D.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对国有土地行使收益权应依法向上级人民政府及其职能部门上缴土地收益

15、土地质量即土地的__,其优劣由土地位置和地块的条件决定。A.成本 B.潜力 C.价值

D.使用价值

16、城镇土地的主要功能是。A:土地承载能力 B:城市集聚

C:提供活动场所 D:社区服务

E:提供社会增值

17、土地登记的最小单元是。A:宗地 B:街坊 C:街道

D:居民小区 E:35%~50%

18、商品市场包括__市场。A.消费品 B.资金 C.生产资料 D.交通

E.无形产权转让

19、营销分析是运用__技术,把不动产市场分组,从中选取需求空间较大的对象群,根据它们的需要为开发商提供建议的一种研究。A.市场营销 B.市场策划 C.市场预测 D.市场细分

20、下列指标中,可以用来衡量土地利用集约度的指标有。【2007年考试真题】 A:人均建设用地 B:容积率

C:建设用地总量 D:地均GDP E:人均GDP

21、《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规定,基本农田保护实行的方针。A:全面规划 B:合理利用 C:用养结合 D:严格保护 E:占补平衡

22、会计的基本职能是__。A.会计核算 B.反映和监督 C.会计分析 D.会计决策

23、《国务院关于深化改革严格土地管理的决定》规定,拥有农用地转用和土地征收审批权的部门是。A:国务院 B:省人民政府 C:自治区人民政府 D:直辖市人民政府

E:国务院国土资源管理部门

24、需要结合土地用途才能确定其对土地价格影响方向的因素有。【2009年考试真题】 A:交通管制 B:社会治安 C:铁路

D:流动人口 E:经济形势

25、企业在生产经营期间按面值发行债券,按期计提利息时,可能涉及的会计科目有。

A:财务费用 B:在建工程 C:应付债券 D:现金 E:银行存款

篇2:土地管理制度论文

土地整治问题

农村土地问题,关系亿万农民切身利益,关系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顺利推进,关系国家经济社会长治久安。自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制从而拉开了中国经济改革的序幕以来,城市改革不断深化,而农村土地制度变革却相对滞后。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对农村改革发展做出了全面部署,要求推动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我们认为,统筹城乡发展需要推进一些基础性的制度变革,尤其是要改革土地管理制度,使城乡土地资源、资产、资本有序流动,使农民获得土地收益权和财产权。因此,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是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环节。尽而使城县化和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人居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一、影响统筹城乡发展存在的问题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按照产权明晰、用途管制、节约集约、严格管理的原则,进一步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这为今后推进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指明了方向。但规范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还有许多问题亟待我们探索解决。

(一)耕地保护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我县耕地保护工作总体上讲是好的,但也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一是规划用地意识不强,还存在规划跟着项目走的现象。二是少数群众对耕地尤其是基本农田保护意识不够。三是在法律、法规宣传上还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使耕地保护工作深入人心。

(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对滞后。由于上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对滞后,导致我县多数建设用地都涉及规划问题,为项目的报批、新农村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影响,从某种程度上讲,也制约了我县的经济发展。而新一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还未得到省政府批准,各乡镇土地利用规划尚未完成。但随着我县经济建设的脚步越来越快,新农村建设日新月异,促使我们要加快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步伐。

(三)违法违规用地现象时有发生。主要有以下几种表现:一是受用地计划指标的影响,部分群众达到了建房的要求,但因指标不足以安排村民住宅建设,导致部分村民在没有得到政府及国土部门批准的情况下,擅自修建房屋而产生的违法行为;二是个别村民违反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占用耕地修建房屋的现象还时有发生;三是少数村民借养殖业之名,破坏、占用耕地。

(四)农村土地产权制度不明细。农村土地确权及颁证没有落到实处。

(五)农村土地整治力度不够

(六)用地指标严重不足

(七)农村土地流转缺乏市场化机制,规模流转难度较大,流转管理亟待加强。

二、推进统筹城乡发展土地制度改革的几点建议

推动新农村建设和统筹城乡发展必须深化土地制度改革,为发展提供良好的工作基础和制度基础,创新体制机制。

(一)切实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为确保全县耕地红线,要进一步强化用途管制,一是层层落实责任,增强保护耕地的法定性和强制性。二是完善占补平衡等制度。耕地实行先补后占,不得跨区进行占补平衡,要防止只占不补、先占后补、占多补少、占优补劣的现象发生。三是要划定永久性基本农田,确保基本农田总量不减少、用途不改变、质量有提高。四是严格落实国家有关“三农”政策,切实保障农民利益,充分调动广大农民保护耕地的积极性。

(二)加快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积极开展村土地利用规划和土地整治专项规划编制,合理安排城乡建设、农田保护、产业聚集、村落分布、生态涵养等空间布局;加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相关规划的协调与衔接,确保相关规划在用地规模和布局上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衔接一致。

(三)完善土地监察管理制度

一是加快我县国土系统体制改革步伐,尽快建立与土地管理要求相适应的新型土地监察管理制度和体系,切实履行自己的职责。二是建立健全土地监察网络,明确相关监察人员职责,建立土地监察奖惩制度,并严格执行。三是切实加强基层国土所监察网络建设,加大投入经费,为基层土地监察执法人员配备必要的交通工具,确保一旦有案情,能及时出动,及时查处。

(四)明晰农村土地产权,加快农村土地确权、登记、发证工作。按照《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产权明晰”的要求,将土地产权制度建设与农村土地管理制度改革相协调,界定农村集体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及其权能,明确农村土地产权主体及其代表的权利义务关系。推进农村土地确权、登记、颁证,保护农民的权益,进一步明确集体土地所有制的主体地位,防止土地私有化或国有化给农村社会带来不稳定;将农村土地所有权明确到原始取得土地所有权的村农民集体,避免农村行政区划的频繁调整以及

由此造成的集体土地所有权主体的经常性变动及模糊;明确每一块土地的使用性质、用途,所有者和使用者,并颁发相应的土地所有权证、使用权证。

(五)大力推进农村土地整治,将农用地整理、集体建设用地整理和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措施加以整合,统一为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以土地综合整治为平台,以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为纽带,统筹规划,整村推进,使耕地保护与新农村建设、城乡统筹发展在大平台上实现有机统一。

(六)用好用活土地政策,强化用地保障。省政府下达的农用地转用计划指标向重点小城镇倾斜,优先安排小城镇建设用地;积极编报、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新增用地指标和省政府每年下达的建设占用耕地计划预留5%—10%的指标用于小城镇和农民新村建设。鼓励支持乡镇(街道)采取自主实施或引进业主实施土地整理获得建设用地指标,以满足镇村建设需要。按照“一户一宅”原则,引导对农村村民住宅建设按规划、有计划的逐步向小城镇和中心村集中,严禁散建乱建。对 “一户多宅”的进行折旧治乱,彻底拆除原有住房和违法乱搭乱建房,宅基地可根据农户意愿进行流转或还耕,农村宅基地、村庄整理复耕后所节约的土地,除优先满足集体建设用地外,可调剂为城镇建设用地。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使用乡(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确定的建设用地兴办企业,或者乡(镇)、村道路、水利、公园、医院、敬老院及义务教育学校等公共设施和公益事业建设需要使用土地2公顷以下(含2公顷)的,按占用办理审批手续,由县政府审批,并颁发集体土地建设用地使用证,不再办理征收土地手续,给农民的土地补偿费及安置补助费、青苗和地上建(构)筑物等补偿费,可比照征收集体土地补偿标准执行,涉及占用耕地的应按有关规定履行补充耕地义务;使用城镇规划区内国有土地的,扣除征收土地成本费用外,所得收益的80%用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

(七)加强土地市场运作,坚持走新型城镇化道路,采取市场化的方式运作小城镇和农民新村建设。鼓励企业以房地产开发带动小城镇新建或改造,加快小城镇街区的整体改造;小区开发由政府采取“统一征地、公开拍卖”方式,将基础设施建设和房屋拆迁安置实行市场一体化运作,打捆由开发业主实施。农民新村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由政府统一建设,乡镇通过规划引导、政策引导、示范引导、宣传引导等方式,发动农民按照规划的要求自主入建。探索农民新村农房建设基金制度,由县财政筹集必要资金作为农民新村专项建设基金;探索农民建房保证金制度,乡镇(街道)按统一标准收取建房保证金5000—10000元/户,确保农民新村建筑样式、房屋户型、建设风格等符合规划要求,确保迁建及改建超标房屋旧宅基地拆除还耕。

(八)加快农村土地流转步伐。一是落实承包经营权,为土地流转创造前提。要调查、核实农户土地承包合同情况,重新登记《农村土地承包台帐》,向农户颁发全国统一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认真清理、规范整理和永久管理好土地承包档案资料,做到承包地块、合同、证书、台帐“四到户”、“四相符”,所有档案资料委托乡镇土地流转中心集中保管,逐步实现土地承包档案管理信息化。二是健全管理制度,建立土地流转保障机制。尽快出台

篇3:土地管理制度论文

1.1 开发区基本状况

从较为宽泛的涵义来说, 开发区是指根据地方工业发展水平, 为繁荣相关区域经济, 在一定的地理空间范围内, 经政府科学规划、充分论证和严格审批的实行特殊体制机制及政策的开放开发区域, 通过集中配置基础设施并制定实施一系列优惠政策, 吸引工业企业及相关配套产业向该地域集聚、整合的一种产业空间组织方式, 它实际上是在一定地域内的相对聚合所形成的科技-工业综合体。

1.2 开发区土地利用与管理特点

开发区作为现代工业的聚集地, 是区域产业发展和城市化的有效方式, 可以把土地、劳动力、服务等优势要素集聚在一起, 形成一定规模, 产生集聚辐射和带动效应, 成为加速本地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有效途径, 特别是集中体现于土地利用的集约效用, 单位面积的资金集聚度和产出率大大高于其他地区。在土地管理范围上, 开发区的范围应该是整个开发区的规划范围, 含未征用的农业用地。开发区所进行的土地开发利用, 主要是指对土地投入一定的资金和劳动力, 通过一系列的工程建设等人为措施改变和增加土地使用价值, 以提高土地利用的综合效益。

1.3 我国开发区土地利用与管理

当前, 我国开发区土地利用与管理的总体水平还不高, 土地开发模式相对滞后, 一些开发区的土地管理体制尚未完全理顺, 甚至缺乏统一规划, 存在很多自相矛盾之处。在实际操作中, 开发区建设过多考虑招商引资的功能, 将土地作为一种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的资源参与市场要素的配置, 各地的开发区都期望通过土地的低成本优势, 实现资金和技术的引进, 以提高经济的增长速度。

2 我国开发区土地利用与管理存在的问题

2.1 开发区土地管理制度宏观失调, 规划与布局缺乏科学性, 政策导向多元, 规模效应、集聚效应未能充分体现在开发区的土地利用过程中。由于缺乏适当的产业规划和政策导向, 各开发区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功能定位不清、结构趋同、土地利用效率不高、财力物力分散、过于封闭而自成一体等弊端。同时, 规划编制和实施管理在不同程度上存在欠缺:规划的市场适应性不够, 缺少对土地效益的研究和调控缺少科学的人均用地指标和用地结构指导, 对土地开发时序的调控手段不足, 建筑设计市场管理不完善;开发区内部各产业主体之间关联性不强, 用地结构不合理, 非法占用、占而不用、违规交易等不法现象十分突出。

2.2 开发区设立的相关政策和法规不健全, 管理混乱, 造成开发区规模过大, 开发区总量失控一些开发区设立上过于超前, 未将开发区的规划建设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联系起来, 缺乏充分论证, 占地面积缺乏有效制约;土地管理体制不够顺畅, 制度尚不完善。由于开发区种类繁多, 且不同的开发区分属不同的部门管理, 造成开发区管理分散、政出多门的局面, 使开发区土地管理体制不顺, 制度难以完善。

2.3 低层次、重复性建设多, 资金浪费严重, 开发区整体土地利用效益有待提高。开发土地用途随意改变, 一方面导致耕地等农业用地的大量被占用, 影响了国家的耕地保护政策和农民的生产生活;另一方面使工业用地易受暴利驱使, 往往转变成房地产开发项目。总的来看, 地方政府以土地作为原始资本积累手段直接推动了开发区土地无序扩张, 致使开发区供求矛盾严重。一些地方政府为加快区域经济发展, 招商引资欲望强烈, 建立开发区成为一种招商引资手段, 使得开发区出现供过于求趋势, 投资上总量不足, 各开发区往往陷入过度竞争、恶性循环;土地征用范畴的模糊导致开发区存在扩张用地的原始冲动, 土地收益分配机制不顺导致开发区大肆征用土地, 地方政府的片面“政绩观”、“发展观”引导其过量供给土地。

3 推进土地管理制度创新, 加快开发区科学发展

3.1 科学评价开发区土地资源, 加强土地可持续利用。

要积极开展对开发区土地资源的科学评价, 通过对开发区内的工业用地、商业用地与住宅用地的集约利用状况的调查研究, 建立起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量化管理指标, 实现对不同类型土地集约利用度的定量认识, 挖掘存量土地利用潜力, 正确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 为制定开发区土地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 为我国的开发区土地持续利用管理和产业结构提升以及解决农村土地城市化问题探寻科学路径。加强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管理, 凭借技术、法律和行政等各种手段, 有效协调、规范开发区土地利用类型的结构、比例、空间分布与当地自然特征和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使土地资源充分发挥其生产与环境功能。

3.2 创新开发区土地管理制度, 充分发挥土地流转对开发区建设发展的积极作用。

我国开发区土地大多是采取集体土地国有土地开发模式, 如再加速土地流转则更为有利。目前, 我国土地流转形式有以下几类:入股, 转让, 出租, 置换, 反租承包, 储备经营。在一些地方农村还出现了土地股权化形态, 由村委会成立集体土地股份制公司。可按照“流转形式多样化、运作方式市场化、实施程序合法化、流转合同规范化”的要求, 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机制, 积极稳妥地促进开发区土地流转市场发育。政府在不转变土地性质的前提下, 与村集体的股份制公司达成租用集体土地协议或以集体土地入股等多种合作开发形式, 设立一定规模的开发区。

3.3 加大审计监督力度, 加强土地执法监察工作, 维护开发区稳定发展。

近年来, 国家有关部门曾联合起来多次对全国的土地市场进行整顿检查, 重点查找开发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检查和验收情况看, 各地开发区的问题很多, 处理起来也很难。有鉴于此, 应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 对开发区及其建设中的重要方面、重要内容进行重点审计, 以有效规范开发区建设。为此, 可考虑对开发区土地规划、用地管理、引进项目审批、引进项目管理、征地农民补偿等进行专项审计调查。值得注意的是, 因与开发区土地问题紧密关联, 对失地农民的征地补偿, 也是开发区可否稳定发展的关键。

结束语

篇4:土地利用冲突与土地管理制度创新

关键词:土地利用; 利益冲突; 土地管理;制度创新

0 前言

中国频繁暴发的土地利用冲突事件,引起了国内外的关注,也引起了国内学术界的重视[1]。我国土地利用现状存在诸多问题急待解决,城市化进程的加快\耕地保护难度加大、违法用地普遍存在,导致依法管理土地形式严峻、农民集体与政府征地冲突日益加剧、现有土地利用冲突管理手段不足等,都是造成我国土地利用冲突的现实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显得日趋重要。

1 土地利用冲突产生的驱动力及原因

土地资源的多宜性和土地供给的有限性是冲突产生的根本原因,而人口及其需求的增长则是冲突发生与发展的主要驱动力[2]。土地利用冲突受到经济、政治、政策和机制、社会、文化等因素的影响,可以概括为土地利用冲突产生的自然因素,即冲突产生的内部因素;土地利用冲突产生的社会经济因素,即冲突产生的外部因素[3]。相比内部因素的不可变性,外部因素是我们解决问题的方向,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1 各级政府规划理念的不同导致的土地利益分歧

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由于在土地利用规划理念上不同而产生土地利用冲突,主要表现为指标数量的控制和扩张之间的矛盾。中央政府要求把节约用地放在首位,以盘活存量、控制增量为原则,严格控制建设用地占用耕地。相比征用土地的成本而言盘活城市存量土地的成本太高,地方政府更乐意争取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坚持18亿亩耕地红线不动摇是中央政府基本国策,而地方政府普遍认为发展二、三产业经济产出效率高,而对耕地的保护积极性不高。

1.2 集体主体界定不明确导致土地产权模糊

我国《土地管理法》、《承包法》中规定我国的农村土地属于集体所有.所谓的集体指的是集体经济组织,而我国没有一部法律对集体经济组织有明确的描述和界定,其存在性与合理性都受到置疑。由于集体主体在法律中概念的模糊使得其土地所有权的实施受到政府的干预和影响,从而导致其主体功能的缺失。具体表现在农民获得的土地的使用权得不到保障,农业生产的公共建设也跟不上。

1.3 土地征用法律把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成本强加于农民身上

我国法律限制了集体组织和农民转让土地的权利,采取国家经营土地市场的方式,政府行政垄断了土地的转让。“国家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可以依法对集体所有的土地实行征用。”而什么是“国家利益”却没有任何具体的界定。随着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发展需要征用集体土地时,一般由政府通过低廉价格从集体手中征得土地再以高额的出让价格出让。整个过程中农民既没有参与其中也没有获得相应的利益,甚至连最基本的土地利益也得不到保证,丧失土地后面临着失业和无社会保障的困境使农民难以维持基本生活,城市化和工业化的成本被政府的行政权力强加于农民身上。

2 解决土地利用冲突的方向

土地是是农业活动最基本的生产资料,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而土地利用冲突存在的根源在于各利益集团追求各自不同的利益,而如何协调这种利益冲突就需要在制度上来指导,土地管理制度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土地管理制度创新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2.1 明确土地产权主体,完善土地产权制度

我国相关法律法规规定,城市地区的土地归国家所有,其权利所代表的是国务院。实际上,各项土地管理工作都是由地方政府土地管理部门和中央政府国土资源部门所共同承担的,而中央政府职能部门对各级地方土地管理部门实行垂直管理[4]。从这一规定来看我国的土地产权主体不明确和制度不够完善。因此,需制定更详细土地产权相关的国家和地区政策,明确土地确权登记的范围、程序、条件、时限等完善政策支持;尊重确权主体地位,发挥自主作用;保证协同推进,提高工作效率;鼓励土地依法有序流转、设立土地交易平台、加大配套服务等创新措施来完善土地产权制度改革。

2.2 统一土地市场,健全土地监督惩罚机制

土地市场是我国市场经济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然而由于土地市场进展十分缓慢,使得城乡独立、分离运行,无法提高市场化程度。因此,健全土地监督管理体系任重道远。首先,强化社会公众参与规划过程监督。构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全过程社会公众参与新机制,增强重大决策过程的信息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健全多元利益群体的利益表达机制,形成中央与地方政府及社会公众协商型编制、管理和监督体系[5]。其次,通过法制建设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建立公检法、纪检监察、工商、城市规划等部门联合的土地执法联动机制,提高执法的力度。同时,运用3S等高科技手段动态监察,有效预防地方政府违法利用土地,避免土地利用冲突的发生。

2.3 严控“占补平衡”,强化用地指标

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规定“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严格保护耕地”为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中地方政府一方面在规划编制中基于地方经济发展合法争取农地非农化指标和减少耕地与基本农田规模,另一方面在规划实施过程中非法突破规定的建设用地指标和克扣补充耕地数量与质量,使得更多土地违法行为出现[6]。对于新增建设用地占用耕地,中央政府明确提出需要“占一补一”,确保耕地数量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对于新增项目用地,要严格限制用地规模,优化用地结构和布局,严格执行各项指标,对超标准用地的,坚决核减用地面积。

2.4 规范用地合理布局,开展土地综合治理

随着现代化建设过程的加快,城市结构、功能、布局都将发生根本性转变,城市人口大量往城郊区移动使得城市面积快速扩大。因此,优化城市用地布局,规范用地行为,使其完整统一,进而形成城市和农村相协调、产业群和农田相衬托的新格局。根据土地编制规划,严格依照规划进行综合整治,另外要整合资源,实施高标准建设,积极保护自然资源,实现人类与环境的相融。

3 结语

随着我国实行社会经济体制的改革,各地区之间土地资源状况和经济发展水平千差万别, 土地利用冲突在不同区位、不同时间的表现不一样。因此,在分析冲突在具体区域的表现形式、发生冲突的原因、土地利用冲突的驱动力、跟踪土地利用冲突的发生与发展变化的同时开展土地管理制度创新,改革土地利用制度,健全土地交易市场机制,规范土地利用制度势在必行。为建立起功能明确、优势互补的区域发展格局,促进土地资源空间结构向良性方向演进,最终使土地利用冲突得以缓解实现土地利用的综合协调管理。

参考文献

[1] 谭术魁. 中国土地冲突的概念、特征与触发因素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 2008,22( 4) : 4-10.

[2] 于伯华,吕昌河.土地利用冲突分析:概念与方法[J].地理科学进展,2006,25(3):106-115.

[3] 贾生华,陈宏辉.基于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的战略性环境管理[J].科学学研究,2002,20(2):209-213.

[4] 李名峰,曹 阳,王春超.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在土地垂直管理制度改革中的利益博弈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10,24( 6) : 10-12.

[5] 刘志坚,欧名豪. 土地利用规划公众参与缺失的成因分析[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2006,6( 3) : 7-12.

篇5:土地管理制度

1、贯彻国家省、市有关土地管理法律、法规知识,对辖区《土地法》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2、对辖区内涉及土地问题的来信来访进行调查、咨询。

3、协同上级业务部门编制和严格执行辖区内非农建设用地计划。

4、协助上级业务部门编制和严格执行辖区的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协同监察科处理辖区内有关违法用地。

5、协同上级业务部门对辖区内各建设用地进行管理。

篇6:土地管理制度论文

一、单项选择题(共 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1个事最符合题意)

1、企业甲有住宅用地5000m2,现与开发商乙达成协议联建住宅,建设资金均由开发商乙出。预计该住宅项目容积率为1.6,住宅单位建筑面积的造价为1500元/m2,税费为建筑造价的4%。建成后,企业甲分得总建筑面积的60%,开发商乙获得总建筑面积的40%。则相当于企业甲以()元/m2的地面价格出资。A.1498 B.2340 C.3600 D.3744

2、住宅密度等于。

A:总建筑面积/建筑用地面积 B:建筑用地面积/总建筑面积

C:一定区域内住宅用地面积占总用地面积的百分比 D:一定区域内总用地面积占住宅用地面积的百分比 E:土地

3、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__登记造册,核发证书,确认所有权。A.乡政府

B.县级人民政府

C.省级政府国土资源厅 D.国土资源部

4、如某超市的货品有标价,一桶食用油72元。此时货币执行的是的职能。A:贮藏手段 B:流通手段 C:价值尺度 D:世界货币 E:土地

5、某房地产开发商取得一宗商业用地法定最高年限土地使用权,预计2年完成开发建设,经调查测算,项目建成后的商场房地年净收益可达到400万元,综合还原率为7%,则开发完成后的不动产价值为万元。A:5333 B:5277 C:4804 D:4754 E:时间因素

6、某市拟于2004年12月8日拍卖位于市区的10宗住宅用地,若以拟拍卖土地为一统计总体,则其中对A宗土地面积的统计表述应属()。A.数量标志 B.数量指标 C.品质标志 D.质量指标

7、影响土地价格的区域因素包括。A:位置、交通条件、基础设施条件 B:行政、社会、经济因素等 C:面积、形状、土地使用年限等 D:地形、朝向、地质条件 E:时间因素

8、在城市规划领域的《马丘比丘宪章》中,将视为城市规划基本任务的出发点。A:贯彻区域是城市存在基础的思想

B:体现人的需要以及以人为出发点的价值衡量 C:反映人与人的相互作用与交往

D:理解城市和区域发展的社会经济因素影响的重要性 E:土地

9、土地价格水平由同一供需圈内具有的替代性土地的价格所决定。A:相同区域 B:相同性质 C:相同级别 D:相同用途 E:时间因素

10、是收益现值法评估资产价值的关键。A:确定预期收益 B:确定本金化率

C:确定可比市场交易案例 D:确定差异调整系数 E:时间因素

11、与保险人订立保险合同,并按照合同约定负有支付保险费义务的人是。A:保险人 B:保险中间人 C:投保人

D:保险受益人 E:土地

12、统计资料显示,1996年至2001年全国城镇住宅竣工面积分别为3.

6、3.

8、4.0、5.0、5.

1、5.4亿平方米,则这期间城镇住宅竣工面积的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002年考试真题】 A:6.99% B:8.33% C:8.45% D:10.00% E:土地

13、“地租是一种经济剩余,即总产值或总收益减去总要素成本之后余下的那一部分”,按照这种定义把地租分为__地租。A.级差 B.矿山 C.契约 D.经济 E.绝对

14、下列国家中具有以中央银行为重心的监管体制的是__。A.法国 B.英国 C.日本 D.韩国

15、销售不动产的营业税税率为。A:1% B:3% C:5% D:8% E:土地

16、损失补偿的范围为被保险人遭受的实际损失,下列属于其范围的是__。A.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标的的测算损失 B.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标的的合理费用 C.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标的的其他费用 D.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标的的实际损失 E.保险事故发生时保险标的的实际费用

17、对特定的纳税人实行加成征税,加一成等于加的10%。A:正税 B:副税 C:纳税人 D:税率 E:土地

18、乡(镇)、村集体企业的建设用地使用权可以设定抵押的条件是()。A.补交土地出让金

B.与地上的厂房等建筑物共同抵押 C.以土地所有权抵押 D.改变土地所有权性质

19、根据我国现行《城市用地分类与规划建设用地标准》,下列各项中属于城市公共设施用地的有__。A.商业金融业用地 B.公共绿地 C.体育用地

D.文化娱乐用地

20、形成不同城镇间地价差异的主要因素是__因素。A.一般 B.社会 C.区域 D.个别

21、公共设施的服务半径一般确定在__km之间。A.0.3~0.7 B.0.4~0.8 C.0.5~0.9 D.0~0.5

22、土地估价就是估价人员评定出某块土地或多块土地在某一权利状态下某一时点的价格的过程。A:客观 B:实际 C:正确 D:综合 E:合法性

23、工业用地最适宜的地形坡度和地基承载力分别为__。A.0.3%~1.5%、20~25t/m2 B.0.3%~1.5%、15~20t/m2 C.0.4%~2.0%、15~20t/m2 D.0.4%~2.0%、20~25t/m2

24、城市规划限制条件往往会影响土地价格,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此类的是。A:宗地容积率 B:宗地形状 C:建筑密度 D:宗地用途 E:时间因素

25、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农用地的主要价格影响因素的是。A:自然因素 B:社会因素 C:经济因素 D:特设因素 E:合法性

二、多项选择题(共25题,每题2分,每题的备选项中,有2个或2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个错项。错选,本题不得分;少选,所选的每个选项得 0.5 分)

1、地价是地租的资本化,是土地经济规律的反映,是__的购买价格。A.土地价值 B.土地使用价值 C.土地收益 D.土地权利

E.土地肥沃程度

2、地籍管理是土地管理的基础,其核心内容是__。A.地籍调查

B.土地利用现状调查 C.土地统计

D.土地权属管理

3、下列各选项中__是设计概算的作用。A.国家批准设计任务书的重要依据 B.实行建设项目投资大包干的依据

C.国家确定和控制基本建设投资额的依据 D.选择最优设计方案的重要依据 E.选择一般设计方案的重要依据

4、地价是地租的资本化,是土地经济规律的反映,是__的购买价格。A.土地价值 B.土地使用价值 C.土地收益 D.土地权利 E.土地剩余价值

5、经济适用住房,是指__。

A.政府提供政策优惠,限定套型面积和销售价格,按照合理标准建设,面向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供应,但不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住房

B.政府提供政策优惠,限定套型面积和销售价格,按照合理标准建设,面向城市中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供应,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住房

C.政府提供政策优惠,限定套型面积和销售价格,按照合理标准建设,面向城市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供应,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住房

D.政府提供政策优惠,限定套型面积和销售价格,按照合理标准建设,面向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供应,具有保障性质的政策性住房

6、某项目占用耕地l亩,其粮食生产能力为270公斤/亩,现补充耕地等级高于占用耕地,粮食生产能力为300公斤/亩,补充耕地的数量应为亩。(注:l公斤=1千克)A:0.9 B:1 C:1.11 D:1.2 E:35%~50%

7、土地管理的计划职能是为实现土地管理目标而拟订方案和措施的过程,它包括和四个步骤。A:预测 B:决策

C:计划的编制 D:计划的实施 E:计划的检查

8、采用安全利率加风险值调整值法求取土地还原率时,安全利率可以采用。A:同时期一年期国债年利率

B:同时期一年期银行定期存款年利率 C:同时期一年期银行贷款年利率 D:同时期银行活期存款年利率 E:政府统计的经济增长率

9、土地调查形成的成果不包括__。A.数据成果 B.图件成果 C.数据库成果 D.权属证明成果

10、国发[2004]38号规定,土地出让金用于农业土地开发的比例,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计划单列市人民政府根据不同情况,按各市、县不低于的15%确定。

A:总地价

B:土地使用权出让金 C:总投资

D:土地出让平均纯收益 E:35%~50%

11、某工业仓储用地地处城市远郊,南临省道,所在区域无市政供水管网,供水来自企业自建水井,雨水散排到墙外荒地里,供电由企业自行投资,接自5000 m外某变电站,现有一部电

话,自有锅炉,可提供热力,无燃气.现场勘察记录不准确的是。

A:宗地红线外“三通”(通路、通讯、通水)B:宗地红线外“两通”(通路、通讯)C:宗地红线外“四通”(通路、通讯、通水、排水)D:宗地红线内“三通”(通路、通讯、通电)E:宗地红线内场地平整

12、《土地管理法》规定,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原则包括__等。A.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非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 B.严格保护基本农田,控制农业建设占用农用地 C.统筹安排各类、各区域用地 D.占用耕地要大于开发复垦耕地 E.提高土地利用率

13、划分城市和乡村的主要标准是__。A.行政制度 B.人口规模 C.经济水平

D.社会历史发展

14、根据需要,工程结算一般有等几种形式.【2008、2004年考试真题】 A:定期结算 B:阶段结算 C:竣工结算 D:施工结算 E:投资结算

15、依据《征用土地公告办法》,有关市、县人民政府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批准的征用土地方案,在征用土地公告之日起日内以被征用土地的所有权人为单位拟订征地补偿、安置方案并予以公告。A:10 B:15 C:30 D:45 E:35%~50%

16、不动产开发建设周期包括。A:土地取得期

B:规划设计和工程预算期 C:工程建设期 D:租售期 E:土地

17、债务的确认要符合的标准有。

A:负债是企业的债务性责任,企业必须在约定的时间内偿还 B:负债应以资产或劳务偿还

C:负债能够用货币确切计量或合理估计 D:负债只能以劳务偿付

E:负债需要用企业的资产或劳务清偿

18、下列关于市场经济特征的表述,__是错误的。A.从信息传递方式看,市场经济以信息横向传递为主 B.从决策的方式看,市场经济以集体决策为主 C.从调节方式看,市场经济以自我调节为主

D.从经济联系方式看,市场经济是一种开放的经济系统

19、划拨土地使用权的范围包括。A:城市基础设施用地和公益事业用地 B:国家机关用地和军事用地 C:商业用地

D:国家重点扶持的能源项目用地 E:国家重点扶持的水利项目用地

20、《城市房地产管理法》规定,以出让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进行房地产开发,超过出让合同约定的动工开发日期满1年未动工开发的,可以征收相当于土地使用权出让金的__以下的土地闲置费。A.10% B.15% C.20% D.25%

21、根据我国目前地价体系的构成及其作用,是我国地价体系的核心。A:基准地价 B:成交地价 C:标定地价 D:出让地价 E:土地

22、对于商誉等不可确指的无形资产,比较简单可行的评估方法是()。A.重置成本法 B.直线法 C.割差法

D.超额收益本金化法

23、根据工业区位理论,下列描述正确的是()。A.影响工业企业布局的因素为运输、劳力及集聚  B.遍布性原料的参与程度越大,原料指数则越大  C.限制性原料的失重程度越大,原料指数则越大  D.劳动力成本导致工业区位模式产生第一次变形  E.社会集聚为一般集聚因素,生产集聚为特殊集聚因素

24、在调查某宗待开发土地的基本情况时,主要调查的方面包括__。A.土地的位置

上一篇:幼儿教师三年个人发展规划下一篇:小议提高初中地理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实践专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