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高考数学选择题解题方法

2024-05-07

成人高考数学选择题解题方法(精选14篇)

篇1:成人高考数学选择题解题方法

有关选择题的解法的研究,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中不乏真知灼见,现选择部分实用性较强的方法,供参考:

1.直接法

有些选择题是由计算题、应用题、证明题、判断题改编而成的。这类题型可直接从题设的条件出发,利用已知条件、相关公式、公理、定理、法则,通过准确的运算、严谨的推理、合理的验证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确定选择支的方法。

2.筛选法

数学选择题的解题本质就是去伪存真,舍弃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错误答案,找到符合题意的正确结论。可通过筛除一些较易判定的的、不合题意的结论,以缩小选择的范围,再从其余的结论中求得正确的答案。如筛去不合题意的以后,结论只有一个,则为应选项。

3.特殊值法

有些选择题,用常规方法直接求解比较困难,若根据答案中所提供的信息,选择某些特殊情况进行分析,或选择某些特殊值进行计算,或将字母参数换成具体数值代入,把一般形式变为特殊形式,再进行判断往往十分简单。

4.验证法

通过对试题的观察、分析、确定,将各选择支逐个代入题干中,进行验证、或适当选取特殊值进行检验、或采取其他验证手段,以判断选择支正误的方法。

5.图象法

在解答选择题的过程中,可先根椐题意,作出草图,然后参照图形的作法、形状、位置、性质,综合图象的特征,得出结论。

6.试探法

对于综合性较强、选择对象比较多的试题,要想条理清楚,可以根据题意建立一个几何模型、代数构造,然后通过试探法来选择,并注意灵活地运用上述多种方法。

篇2:成人高考数学选择题解题方法

选择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基本技能的熟练、基本计算的准确、基本方法的运用、考虑问题的严谨、解题速度的快捷等方面。

解答选择题的基本策略是:要充分利用题设和选择支两方面提供的信息作出判断。一般说来,能定性判断的,就不再使用复杂的定量计算;能使用特殊值判断的,就不必采用常规解法;能使用间接法解的,就不必采用直接解;对于明显可以否定的选择应及早排除,以缩小选择的范围;对于具有多种解题思路的,宜选最简解法等。

篇3:高考数学选择题解题方法解析

一、特例法 (即把满足条件的某些特殊值、特殊关系或者特殊图形对选择项进行检验或推理, 从而做出正确的选择的方法)

例:一个长方体共一顶点的三个面的面积分别是这个长方体对角线的长是()

解:由已知不妨设长方体的长a=1, 故选 (D) .

二、代入验证法 (就是将各选择项或者其中的特殊值逐一代入题干进行验证, 然后确定符合要求的选择支)

例2:满足的值是 ()

分析:找最简单的选择支代入, 并根据正确支是唯一的可知选 (D) .

三、逻辑分析法 (根据选择支的逻辑结构和解题指令的关系作出判断的方法称为逻辑分析法)

例3:若c>1, 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 ()

分析:由于a≤b的含义是ab, 排除 (D) .故选 (A) .

四、特征判断法

解析:因为sin2q+cos2q=1, 可知m为定值, 可排除A、B;又排除C.

总之, 选择题主要考查基础知识的理解、基本技能的熟练、基本计算的准确、基本方法的运用、考虑问题的严谨、解题速度的快捷等方面.解答选择题要看到各类常规题的解题思想, 原则上都可以指导选择题的解答, 但更应该充分挖掘题目的“个性”, 寻求简便解法, 充分利用选择支的暗示作用, 迅速地作出正确的选择.这样不但可以迅速、准确地获取正确答案, 还可以提高解题速度, 为后续解题节省时间.

摘要:随着近几年高考选择题注重多个知识点的小型综合, 渗透各种数学思想和方法, 重点考查学生灵活应用基础知识解决数学问题能力.本文针对选择题的解题规律进行了细致的总结和分析, 并归纳了多种选择题的解题技巧和方法.

篇4:成人高考数学选择题解题方法

一、直接法

直接从题目条件出发,运用有关概念、性质、定理、法则和公式等知识,通过严密推理和准确计算,从而得出正确结论,然后对照题目所给出的选择支“对号入座”.涉及概念、性质的辨析或运算较简单的题目,常用此法.

例1 关于函数f(x)=sin2x-(23)|x|+12,看下面四个结论: ①f(x)是奇函数;

②当x>2015时,f(x)>12恒成立; ③f(x)的最大值是32; ④f(x)的最小值是-12.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解析 f(x)=sin2x-(23)|x|+12=1-cos2x2-(23)|x|+12=1-12cos2x-(23)|x|

∴f(x)为偶函数,①错.∵当x=1000π时,x>2015, sin21000π=0,

∴f(1000π)=12-(23)1000π<12,②错.又∵-1≤cos2x≤1,∴12≤1-12cos2x≤32,从而1-12cos2x-(23)|x|<32,③错.又∵sin2x≥0,-(23)|x|≥-1,∴f(x) ≥-12,

当且仅当x=0时等号成立,可知④正确.故应选A.

题后反思 直接法是解答选择题最常用的基本方法,中、低档选择题可用此法迅速求解,直接法运用的范围很广,只要运算正确必能得到正确答案.

二、特例法

也称特值法、特形法,就是运用满足题设条件的某些特殊值、特殊关系或特殊图形对选项进行检验或推理,从而得到正确选项的方法,常用的特例法有特殊的数值、数列、函数、图形、角、位置等.

例2 设函数f(x)=2-x-1,x≤0

x(1/2),x>0,若f(x0)>1,则x0的取值范围为( ).

A.(-1,1) B.(-1,+∞)

C.(-∞,-2)∪(0,+∞)

D.(-∞,-1)∪(1,+∞)

解析 ∵f(12)=22<1, ∴12不符合题意,∴排除选项A、B、C,故应选D.

图1例3 已知函数f(x)=ax3+bx2+cx+d的图像如图1所示,则b的取值范围是( ).

A.(-∞,0) B.(0,1)

C.(1,2) D.(2, +∞)

解析 设函数f(x)=x(x-1)(x-2)=x3-3x2+2x.此时a=1, b=-3, c=2, d=0. 故应选A.

题后反思 这类题目若是脚踏实地来求解,不仅运算量大,而且很容易出错,但通过选择特殊值进行运算,则既快又准.当然,所选值必须满足已知条件.

三、排除法

排除法也叫筛选法或淘汰法,使用排除法的前提条件是答案唯一,具体做法是采用简捷有效的手段对各个备选答案进行“筛选”,将其中与题干相矛盾的干扰支逐一排除,从而获得正确结论.

例4 直线ax-y+b=0与圆x2+y2-2ax+2by=0的图像可能是( ).

解析 由圆的方程知圆必过原点,∴排除A、C选项.因圆心为(a,-b),由B、D两图中的圆可知a>0,-b>0.而直线方程可化为y=ax+b,故应选B.

题后反思 用排除法解选择题的一般规律是:①对于干扰支易于淘汰的选择题,可采用排除法,能剔除几个就先剔除几个;②允许使用题干中的部分条件淘汰选择支;③如果选择支中存在等效命题,因答案唯一,故等效命题应该同时排除;④如果选择支存在两个相反的或互不相容的,则其中至少有一个是假的;⑤如果选择支之间存在包含关系,须据题意定结论.

四、验证法

又叫代入法,就是将各个选择支分别代入条件去验证命题,能使命题成立的就是应选答案.

例5 在下列四个函数中,满足性质:“对于区间(1,2)上的任意x1,x2(x1≠x2),|f(x1)-f(x2)|<|x1-x2|恒成立”的只有( ).

A.f(x)=1x B.f(x)=|x|

C.f(x)=2x D. f(x)=x2

解析 当f(x)=1x时,|f(x1)-f(x2)||x1-x2|=1|x1x2|<1. ∴|f(x1)-f(x2)|<|x1-x2|恒成立. 故选A.

例6 若圆x2+y2=r2 (r>0)上恰有相异两点到直线4x-3y+25=0的距离等于1,则r的取值范围是( ).

A.[4,6] B.[4,6) C.(4,6] D.(4,6)

解析 圆心到直线4x-3y+25=0的距离为5,则当r=4时,圆上只有一个点到直线的距离为1,当r=6时,圆上有三个点到直线的距离等于1,故应选D.

题后反思 代入验证法适用于题设复杂、结论简单的选择题,这里把选项代入验证,若第一个恰好满足题意就没有必要继续验证了,大大提高了解题速度.

五、数形结合法

“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对于一些具体几何背景的数学题,如能构造出与之相应的图形进行分析,则能在数形结合、以形助数中获得形象直观的解法.

nlc202309031135

例7 若函数y=f(x) (x∈R)满足f(x+2)=f(x), 且x∈[-1,1]时,f(x)=|x|,则函数y=f(x) (x∈R)的图像与函数y=log3|x|的图像的交点个数为( ).

A.2 B.3 C.4 D.无数个

图2解析 如图2,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做出函数y=f(x)及y=log3|x|的图像,由图像可得其交点的个数为4个,故选C.

例8 设函数f(x)=2-x-1,x≤0,

x1/2,x>0.若f(x0)>1,则x0的取值范围为( ).

A.(-1,1)

B. (-∞,-2)∪(0,+∞)

C.(-1,+∞)

D. (-∞,-1)∪(1,+∞)

图3解析 如图3,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做出题设函数f(x) 和直线y=1的图像,它们相交于(-1,1)和(1,1)两点,则要使f(x0)>1,只要x0<-1或x0>1. 故选D.

题后反思 这种数形结合的解题策略,在解答有些选择题时非常简便有效,但一定要熟悉有关函数图像、方程曲线、几何图形等,否则错误的图像反会导致错选.

六、逻辑分析法

分析法就是根据结论的要求,通过对题干和选择支的关系进行观察分析、寻求充分条件,发现规律,从而做出正确判断的一种方法.分析法可分为定性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

例9 若定义在区间(-1,0)内的函数f(x)=log2a(x+1)满足f(x)>0,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0,12) B.(0, 12]

C.(12,+∞) D.(0, +∞)

解析 要使f(x)>0成立,只要2a和x+1同时大于1或同时小于1成立,

当x∈(-1,0)时,x+1∈(0,1),则2a∈(0,1),故选A.

题后反思 分析法对能力要求较高,在解题过程中须保持平和心态,仔细分析,认真验证.

七、极端值法

从有限到无限,从近似到精确,从量变到质变,应用极端值法解决某些问题,可以避开抽象、复杂的运算,降低难度,优化解题过程.

例10 对任意θ∈(0,π2),都有( ).

A.sin(sinθ)

B.sin(sinθ)>cosθ>cosθ(cosθ)

C.sin(cosθ)

D.sin(cosθ)

解析 当θ→0时,sin(sinθ)→0, cosθ→1,cosθ(cosθ)→cos1, 故排除A、B;当θ→π2, cos(sinθ)→cos1, cosθ→0, 故排除C, ∴选D.

例11 设a=sinα+cosα, b=sinβ+cosβ,且0<α<β<π4, 则( ).

A.a

B.a

C.a

D.a2+b22

解析 ∵0<α<β<π4,若令α→0,则a→1,b→2,a2+b22→32,易知:1<1.5<2<1.5.∴应选A.

题后反思 有一类比较大小的问题,使用常规方法难以奏效(或过于繁杂),又无特殊值可取,在这种情况下,取极限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八、估值法

由于选择题提供了唯一正确的选择支,解答又无需过程,因此可通过猜测、合情推理、估算而获得答案,这样往往可以减少运算量,避免“小题大做”.

图4例12 如图4,在多面体ABCDEF中,已知面ABCD是边长为3的正方形,EF∥AB,EF=32,EF与面AC的距离为2,则该多面体的体积为( ).

A.92 B.5 C.6 D. 152

解析 由已知条件可知,EF∥面ABCD,则F到平面ABCD的距离为2,∴VF-ABCD=13×32×2=6.而该多面体的体积必大于6,故选D.

题后反思 有些问题,由于受条件限制,无法(有时也没有必要)进行正确的运算和判断,而又能依赖于估算,估算实质上是一种数字意义,它以正确的算理为基础,通过合理的观察、比较、判断、推理,从而做出正确的结论.估算省去了很多推导过程和复杂计算,节省了时间,显得快捷,其应用非常广泛,它是人们发现问题、研究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种重要方法.

求解选择题的方法还有归纳推导法、割补法、无招胜有招等方法,限于篇幅,不再赘述.

(收稿日期:2015-11-12)

篇5:高考数学选择题的解题方法介绍

例:银行计划将某资金给项目M和N投资一年,其中40%的资金给项目M,60%的资金给项目N,项目M能获得10%的年利润,项目N能获得35%的年利润,年终银行必须回笼资金,同时按一定的回扣率支付给储户.为了使银行年利润不小于给M、N总投资的10%而不大于总投资的15%,则给储户回扣率最小值为

A.5%B.10%C.15%D.20%

解析:设共有资金为α,储户回扣率χ,由题意得解出0.1α≤0.1×0.4α+0.35×0.6α-χα≤0.15α

篇6:高考数学选择题的解题方法介绍

有些问题,由于题目条件限制,无法(或没有必要)进行精准的运算和判断,此时只能借助估算,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推算,从面得出正确判断的方法。

总结:高考中的选择题一般是容易题或中档题,个别题属于较难题,当中的大多数题的解答可用特殊的方法快速选择。例如:估值选择法、特值检验法、顺推破解法、数形结合法、特征分析法、逆推验证法等都是常用的解法.解题时还应特别注意:选择题的四个选择支中有且仅有一个是正确的,因而在求解时对照选择支就显得非常重要,它是快速选择、正确作答的基本前提。

篇7:高考历史选择题解题方法

1.筛选法:根据审题,搞清题目的基本要求,根据基本要求,把四个选项一一过滤,直到找到正确选项为止。

2.排除法:在不能确定正确选项或对考察的知识模糊不清的情况下,可以用此法逐一排除不正确的,缩小选择范围,从而确定正确选项。

3.简化法:为了增加难度,有一些题目的中心词或限制词有意扩充、复杂化,使学生在答题时要绕几个弯。这时,我们就需要将复杂的题目简化,可以像做语文一样,划出题目的主、谓、宾,依据这些关键词来分析被选项。

4.替换法:有的题干中的词是我们平时没有考虑过的,一时不好想,可以找一个接近的词替换一下,便于思考,如“功绩”可换成“积极作用”,“重大举措”可换成“重大措施”。

5.直接联想法:此法主要直接回忆课本有关内容,尤其是通过联想分辨时空方面或逻辑方面最直接的内容。

6.作记号法:题目常出现的词有“最┄、特点是、含义是、原因是、变化有、影响有、”等等。做题时要将这些词作一个记号,提醒思考时注意审题的方向。

7.题干还原法。题干内容和答案之间必有严密的逻辑联系。解题时首先把题意明显不符的项目剔除,然后把其他各项纳入题干之中,进行还原思考。

8.猜测法:如果对各选项认识不清,无法确定正确选项的情况下,可用猜测法。猜测时有以下规律:①一般情况下,选项如超出课本知识范围或超出大纲范围,则为错误;②选项不属于历史知识则不选;③选项内容是课本上的细枝末节,正确的可能性小;④选择句子最长的选项;⑤在所有选择题基本答完的情况下,如有个别题无法确定答案,则大致看一下做好的题目中ABCD的出现概率,将出现概率较小的字母选中。

9.选项中出现这些绝对化的词一般判断为错:均、彻底、都、完全、绝对、始终、一直等。

高中历史答题方法

(一)审题方法第一,明确题目结构中答题项、主干语和条件限定语。答题项是指答案包括的内容和项目,主干语是选项论述的直接对象,条件限定语是对回答内容的各方面限定,包括时间、地点、空间、人物、设问角度。

如,“英属北美13个殖民地的抗英斗争,到18世纪末转变为联合一致的美国独立战争。出现这一转变主要是由于:a.英国压迫加剧,北美人民反英意识增强b.北部几个殖民地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c.各殖民地间初步形成了统一市场d.统一的美利坚民族开始形成其中出现“原因”是答题项,主干语是指“转变”(即由分散的抗英斗争到联合一致的独立战争),限定语有时间(17世纪到18世纪末)、地点(北美)、特点(分联合一致)。

第二,搞清时空范围。根据限定语,特别要注意提取隐性时间信息,明确题目的时间范围和空间。从近四年历史高考选择题看,题干中含有限定语的题目至少占了1/3。因此,抓住限定语,无疑是正确作答的一个前提。

第三,推敲备选项。对备选项要认真推敲。近年来,备选项的干扰性日益增强,需认真分析。

(二)解题方法

1、直选答案。即直接根据掌握教材知识及信息,可以直接得出答案。可谓“一击即中”。

2、最佳选项

特点是选项与题干隐含着论点与论据的关系,在各备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其它选项虽有一定道理,但因不够全面或不合题意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

题干求答项前后,多有“最主要”、“最重大”等表示程度的副词和形容词。

例:前期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功绩在于:a.确立了“民主”和“科学”的主导b.批判了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c.揭开了传播马克思主义的新 篇章d.沉重打击了封建正统思想的权威

解析:

新文化运动前期,占主导地位的思想仍是封建思想,所以a项可以排除;

反对儒家传统道德是新文化运动的矛头所向,而不是把矛头主要指向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所以排除b项。

c项迷惑性最大,因为揭开传播马克思主义新 篇章是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功绩之一,但不是主要功绩,排除c项。

正是前期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正统思想的统治地位,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思想解放潮流,才是主要功绩,因此,最佳选项是d项。

答案:d

高中历史答题窍门

步骤一,审问题。一般材料型的问答题在问题的设置上有三种提示语:

第一种的提示语往往有“根据材料分析……”,就是解题时必须完全依据材料进行,答案就在材料中;

第二种提示是“根据(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题时要联系所学过的教材知识,答案来自教材和所学知识。

第三种是“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解题时既要依据材料又要与教材知识相结合。

步骤二,带着问题阅读材料,阅读过程要注意对材料进行分层,一般要注意材料中的句号、分号、省略号。

步骤三,注意材料的出处和时间。一般会在材料的开头和最后有提示。

步骤四,关注每段(种)材料。试卷所给每段(种)材料都是有用的。

篇8:高考数学选择题的解题策略

选择题的功能:一是考查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二是考查学生的数学能力与素养.

选择题的特点:知识点的考查率高,覆盖内容广;基础性和客观性强;以中、低难度的题目为主,梯度较缓;没有解题过程,选择方法灵活多样.

二、选择题的解题策略

直接法是最基本的方法,即运用数学知识根据题目的已知条件直接推理、运算得出结论的方法.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常见的解题技巧与策略.

1.排除法

排除法是通过分析、比较、推理、运算等判断出三个错误选项,从而选出正确选项的方法.

【例1】 (2012年陕西理,9)在△ABC中,角A、B、C所对边分别为a,b,c,若a2+b2=2c2,则cosC的最小值为( ).

解析:根据已知条件a2+b2=2c2,显然特殊的等边三角形满足要求,此时cosC=1/2,且,排除A、B;又a2+b2-c2=c2>0,所以角C为锐角,排除D,选C.

评注:此解法巧妙避开了不等式“缩放”这一难点.排除法的逻辑基础是集合中“补集”的思想,即“正难则反”.

2.代入法

代入法是将选项中的结果代入题干进行验证,排除错误,从中选出正确选项的方法.

【例2】 (2014 年新课标全国 Ⅰ 理,11)已知函数f(x)=ax3-3x2+1,若f(x)存在唯一的零点x0,且x0>0,则a的取值范围是( ).

A.(2,+∞) B.(1,+∞)

C.(-∞,-2)D.(-∞,-1)

解析:注意到f(0)=1>0,根据多项式函数的特征,当a>0时,函数f(x)一定存在小于零的零点,不符合题意,排除A、B.

观察选项,令a=-2时,则f(x)=-2x3-3x2+1=-2x3-2x2-x2+1=-2x2(x+1)-(x+1)(x-1)=(x+1)(-2x2-x+1).当a=-2时,f(x)一定存在零点,不符合题意,排除D,选C.

评注:当然,代入法也存在一定的策略与技巧.我们要分析选项结构,以最小的代价(代入次数最少)获得最大的回报(选出正确答案).

3.特殊化法

特殊化法是根据已知条件或四个选项中所含的有关特殊数值(特殊位置),判断出正确选项的方法.

【例3】 (2015年浙江理,7)存在函数f(x)满足:对于任意x∈R,都有( ).

A.f(sin2x)=sinx

B.f(sin2x)=x2+x

C.f(x2+1)=|x+1|

D.f(x2+2x)=|x+1|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函数的概念.对于A、B选项,当时,sin2x均为1,而sinx与x2+x此时均有两个值,排除A、B.对于C选项,当x=1时,f(2)=2;当x=-1时,f(2)=0,排除C,故选D.

评注:本题通过对选项进行特殊化处理,排除错误选项,从而肯定正确选项.

4.数形结合法

数形结合法是根据题目的“代数”条件构造“图像”,通过“形”直观判断出正确选项的方法.

【例4】 (2014年全国新课标Ⅰ理,10)已知抛物线C:y2=8x的焦点为F,准线为l,P是l上一点,Q是直线PF与C的一个交点.若=4,则|FQ|=( ).

A.7/2 B.3 C.5/2 D.2

解析:此题“形”的痕迹相当明显,我们可以采用数形结合法进行求解.如图1,根据抛物线的定义,|FQ|=|MQ|,在Rt △PQM中,,所以,利用三角形相似,可得,所以,所以,故选B.

评注:当然,此题也完全可以从 “数”入手,但没有“形”那么直观.

5.估值(算)法

估值(算)法是有些问题,由于题目条件的限制,无法(或没有必要)进行精准的运算和判断,此时只能借助估算,通过观察、分析、比较、推算,从而得出正确选项的方法.

【例5】(2015年全国新课标Ⅱ理,10)如图2,长方形ABCD的边AB=2,BC=1,O是AB的中点,点P沿着边BC,CD与DA运动,∠BOP=x.将动点P到A,B两点距离之和表示为x的函数f(x),则y=f(x)的图像大致为().

解析:先选取几个特殊角,很容易排除C、D.

如图3,当点P在线段BC上运动时,PB=tanx,,,可估算函数的解析式不可能是线性的,直接排除A,故选B.

三、总结

一般说来,解选择题要充分利用题干和选项所提供的信息,合理运用直接法、排除法、代入法、特殊化法、数形结合法、估值(算)法等,或者综合运用上述几种方法选出正确选项.学生需要在平时解题中实践、体会与反思这些方法,才能内化为自己的解题能力,才能在考试中灵活自如地运用所学知识,才能避免“小题大做”“潜在丢分”.

摘要:选择题是高考数学的基本题型,其题目由一个基本题干与四个可选择的题支(选项)构成,要求从四个选项中选出唯一正确的答案.选择题的分值占高考数学总分的三分之一.迅速、准确、简洁地做好选择题是高考数学成功的关键.讲述几种高考数学选择题的解题策略.

篇9:高考数学选择题解题策略

数学选择题是概念与性质、方法与技能的灵活运用,解题要求是只要结果、不要过程。而这样的结构特点决定了解题方法除常规方法外还有一些特殊的方法。解答的主要方法有直接求法、数形结合法、筛选法、特例检验法、估算法、特征分析法、极限法、等价分析法等。

直接求解法:这种方法是直接从已知条件出发,利用已学过的相关概念、性质、公式、公理、定理、法则等基础知识,通过严谨推理、准确运算、合理验证,从而直接得出正确结论,然后对照题目给出的选项“对号入座”,从而确定正确的选项。这种解答是最基本的方法,其基本求解策略是由因导果、直接求解。关键是掌握相关知识,熟练应用有关数学方法与技巧,把握题目特点。平时应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与方法强化记忆灵活应用。

特例检验法:特例检验法也称特例法或特殊值法,是用特殊情况代替题设普遍条件,得出特殊结论,再对各个选项进行检验,从而做出正确的选项。常用的特例有特殊数值、特殊数列、特殊函数、特殊图形、特殊角、特殊位置等。适用解答“对某一集合的所有元素、某种关系恒成立”,其原理是“结论若在一般情况下成立,那么特殊情况下也成立”,利用“小题小做”或“小题巧做”的解题策略。特例只能用来排除错误选项,若在不同的特殊情况下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结论相符,则应选另一特殊情况再检验。取特例应尽可能简单、特殊,有利于计算和推理。

筛选法:筛选法也叫排除法、淘汰法。数学选择题的解题本质就是去掉干扰因素保存正确选项。筛选法就是充分运用单选题的特征——“答案唯一”,从选择支入手,根据题设条件与各选择支的关系,通过分析、推理、计算判断,对各选择支进行筛选,将其中与题设相矛盾的干扰支逐一排除,缩小选择的范围,再从其余的结论中求得正确的答案。筛选法的思路是:阅读—反射—估算—判断—排除。它适用于定性型或不易直接求解的题。

数形结合法:“数”与“形”是数学这座高楼大厦的两块最重要的基石,二者在内容上互相联系、在方法上互相渗透、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它能够使抽象思维变为形象思维。在解答选择题的过程中,将所研究的问题转化为函数的图像或借助代数式的几何意义,做出图形,利用图形的直观特征进行分析,得出答案。也就是以形助数,作图尽可能准确,然后参照图形的做法、位置、性质、综合图像特征,得出结论。因此,学生对有关的函数图象或几何图形比较熟悉。

估算法:由于单选题提供了唯一正确的选项,解答又无需过程。因此,有些题目不必进行准确的计算,只需对其数值特点和取值范围作出适当的估计,便能作出正确的判断,这就是估算法。估算法往往可以减少运算量,但是加强了思维的层次。它适用于难度较大的函数的最值或取值范围、函数图象的变化,几何体的表面积、体积等问题。

特征分析法:不同的选择题各有不同的特点,某些选择题的条件、结论或条件与结论之间存在一些特殊关系,只要发现了这些特殊关系就能很快作出选择。特征分析法是指根据题目所提供的信息,抓住数值特征、结构特征、位置特征(如定点、定线、拐点)、图像特征进行大跨度、短思维链的推理判断的方法。它体现了对知识的数形结构的深刻认识与状态把握。

极限法:将研究的对象过程引向极端状态进行分析,让问题特殊化,使因果关系变得明显,从而使问题得以解答的方法。极限法使一般问题变得特殊,一般问题成立特殊也成立,这是一种变动为静的策略。

等价分析法:也叫转化法。当直接思考解决某些数学命题有困难时,可考虑它的等价性命题。它是一种“正难则反”的思想。比如,考查它的变异形式、逆否命题、“补命题”等。它的思路是将未知转化为已知,变未学为已学知识,化难为易。基本原则就是解决这些等价性命题要比完成原命题更方便、更容易、更简洁。

当然,做选择题除了以上这些主要方法外还有其他一些方法,如信息迁移法、构造法、图象分析法、归纳推理法等。但这些方法也不是孤立的,它们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的,做题时要综合各种方法,同时要具备扎实的基础知识和较好的数学素养,这样才能做到快速准确解答,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参考文献:

陈积岳.关于高考数学选择题解题技巧的分析[J].高考:综合版,2015(4).

篇10:高考数学选择题解题步骤

运算是考场解题的奠基石,运算能力不过关,解题基本无法进行到最后,据估计高三学生绝大多数同学都或多或少有运算困扰,但是却苦于无从提高,因为这被公认为是“基础”没有人也没有资料专门讲解,如果有也是把很多题目放在一块,这是造成很多学生运算一直无法提高的主要原因.

2.突破概念公式图形

这一块内容在课本或者资料上都有详细归纳,但高一高二解题一般公式书归纳的内容基本可以,但是进入高三,随着题目的复杂化,你会发现,课本或者公式书上的内容还远远不够,我就举一些高一课本中的简单例子,如函数的奇偶性周期性等考试中会涉及很多结论,而这些可能在书上或一般公式书都没有,怎么办?这就需要你自己总结,又如函数的零点定理,它只是充分条件而不是必要条件,那么需要添加什么才能变成充要条件呢,再比如空间几何经常会考一些内外接球,可能你会计算,但是在考场上如果你没有归纳出内外接球半径计算公式,那么最终你可能由于时间关系外加紧张,可能会出现错误。

同时考试中涉及的图形可能并不完全是课本中熟知的,而是课本中基本图形的扩展图形,什么是扩展图形呢,我举一个简单例子,如直线大家都会画,那么对x或y添加绝对值,或者对x,y同时加绝对值它的图形你还会画吗?又如反比例函数y=1/x,扩展图形y=2x+1/x ,y=-2x+1/x, y=(-2x+1)/(x+3)等你知道吗?

3.突破选择

选择题在考试中占据半壁江山,选择题的解题的解答直接会影响到整个试卷的做题规划,那么如何在较短的时间内提高选择题的解题效率是我们无法回避的现实问题。那么选择题到底该如何突破呢?

突破选择题主要包括:选项特征,选择题快速计算技巧,选择题题目特征及解法,以及一些常见选择题的特殊结论等

4.突破-解答题

解答题是考试中我们遇到的另外一种题型,但是它的解法不同于选择题,由于高考中解答题的特殊性,使我们可以通过一些策略可以取得令人满意的分数。

一般高考考场中的解答题题型基本是固定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归纳出的一些结论,特殊公式,一般解题思路及模板等再结合四步解题思路完成解答题的快速求解。

高考数学选择题秒杀方法与技巧

一:直选法——简单直观

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基本不需要“转变”或推理的简单题目.这些题目主要考查考生对物理识记内容的记忆和理解程度,属常识性知识题目.常见考纲中的Ⅰ级要求内容。

二:比较排除法——排除异己

这种方法要在读懂题意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先将明显的错误或不合理的备选答案一个一个地排除掉,最后只剩下正确的答案。如果选项是完全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可通过举反例的方式排除;如果选项中有相互矛盾或者是相互排斥的选项,则两个选项中可能有一种说法是正确的,当然,也可能两者都错,但绝不可能两者都正确。

三:特殊值法、极值法——投机取巧

对较难直接判断选项的正误量,可以让某些物理量巧取满足题设条件的特殊值或极值,带入到各选项中逐个进行检验,凡是用特殊值或极值检验证明是不正确的选项,就一定是错误的,可以排除。这种方法往往可以省去严密的逻辑推理或繁杂的数学证明。

四:极限思维法——无所不极

物理中体现的极限思维常见方法有极端思维法、微元法。当题目所涉及的物理量随条件单调变化时,可用极限法是把某个物理量推向极端,即极大或极小,极左或极右,并据此做出科学的推理分析,从而给出判断或导出一般结论。

微元法是把物理过程或研究对象分解为众多细小的

“微元”,只需对这些“微元”进行必要的数学方法或物理思想处理,便可使问题得于求解。

五:代入法——事半功倍

对于一些计算型的选择题,可以将题目选项中给出的答案直接代入进行检验,或在计算程中某阶段代入检验,常可以有效地减少数学运算量。

六:对比归谬法——去伪存真

对于一些选项间有相互关联的高考选择题,有时可能会出现如果选项A正确即会有选项B正确或选项C也正确的情况,对于答案应为单选或双选的选择题可用此方法进行排除错误选项。

七:整体、隔离法——双管齐下

研究对象为多个时,首先要想到利用整体、隔离法去求解。常用思路是整体求外力,隔离求内力,先整体后隔离,两种方法配合使用。

八:对称分析法——左右开弓

对于有对称性的物理问题,我们可以充分利用其特点,快速简便地求解问题

九:图像图解法——立竿见影

根据题目的内容画出图像或示意图,如物体的运动图像、受力示意图、光路图等,再利用图像分析寻找答案,利用图像或示意图解答时,具有形象、直观的特点,便于了解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能够避免繁琐的计算,迅速简便地找出正确的答案。

十:逆向思维法——另辟蹊径

很多物理过程具有可逆性,如运动的可逆性,光路的可逆性等,在沿着正向“由因到果”去分析受阻时,可“反其道而行之”,沿着逆向“由果到因”的过程去思考,常常收到化难为易、出奇制胜的效果。

十一:举例求证法——避实就虚

有些选择题中带有“可能”、“可以”等不确定的词语,只要能举出一个特殊例子证明它正确,就可以肯定这个选择项是正确的;有些选择题的选项中带有“一定”“不可能”等肯定的词语,只要能举出一个反例驳倒这个选项,就可以排除这个选项。

十二:转换对象法——反客为主

在一些问题中,如以题目中给出的物体作为研究对象去分析问题,有可能十分复杂或无法解答,这时可以变换研究对象,转换为我们熟悉的问题,使分析问题变得简单易行,最后再去找出待求量。

十三:二级结论法——迅速准确

“二级结论”是指由基本规律和基本公式导出的结论,熟记并巧用.一些“二级结论”可以使思维简化,节约解题时间,其能常常使我们 “看到题就知道答案”,达到迅速准确的目的。

十四:比例分析法——化繁为简

两个物理量的数学关系明确时,利用他们的比例规律可以使数学计算简化,应用此方法必须明确研究的物理问题中涉及的物理量是什么关系,明确哪些相同量,哪些是不同量。

十五:控制变量法——以寡敌众

对多变量问题,有时采用每一次只改变其中一个变量而控制其余几个量不变的方法,使其变成较简单的单变量问题,大大降低问题的分析复杂程度,这种方法是科学探究中和重要思想方法,也是物理中常用的探索问题和分析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

十六:量纲分析法——纲举目张

对于以字母形式出现的计算型选择题,物理公式表达了物理量间的数量和单位的双重关系,所以可以用物理量的单位来衡量和检验该物理量的运算结果是否正确。常用此方法来判断计算结果的正确性,选择题中常用其来排除一些错误选项。

十七:等效替换法——殊途同归

也可称等效处理法,类比分析法。是把较陌生、复杂的物理现象、物理过程在保证某种效果、特性或关系相同的前提下,转化为简单、熟悉的物理现象或物理过程来研究,从而认识清楚研究对象本质和规律的一种思想方法。常用的如等效重力场、类平抛运动、等效电源、力或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等效性、万有引力与库仑力的类比性等。

十八:临界分析法——以点带面

求解物理量的范围问题可以采用临界分析法,充分利用临界条件进行快速求解,常见的临界条件如:物体“刚好脱离”:接触但弹力为零件物体“刚要相对滑动”:受到最大静摩擦力;粒子“刚要飞出磁场”:轨迹与磁场相切,等等。

十九:建立模型法——即物明理

物理模型是一种理想化的物理形态,是物理知识的一种直观表现,模型思维法是利用类比、抽象、简化、理想化等手段,突出物理过程的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把研究对象的物理本质特征抽象出来,从而进行分析和推理的一种思维方法.在遇到以新颖的背景、陌生的材料和前沿的知识为命题素材,联系工农业生产、高科技或相关物理理论的题目时,如何能根据题意从题干中抽象出我们所熟悉的物理模型是解题的关键.

二十:计算推理法——有理有据

篇11:成人高考数学选择题解题方法

数学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当然,仅仅有思路还是不够的,“解题思路”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属于理论上的“定性”,要想解具体的题目,还得有科学、合理、简便的方法。

有关选择题的解法的研究,可谓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其中不乏真知灼见,现选择部分实用性较强的方法,供参考:

1.直接法

有些选择题是由计算题、应用题、证明题、判断题改编而成的。这类题型可直接从题设的条件出发,利用已知条件、相关公式、公理、定理、法则,通过准确的运算、严谨的推理、合理的验证得出正确的结论,从而确定选择支的方法。

2.筛选法

数学选择题的解题本质就是去伪存真,舍弃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错误答案,找到符合题意的正确结论。可通过筛除一些较易判定的的、不合题意的结论,以缩小选择的范围,再从其余的结论中求得正确的答案。如筛去不合题意的以后,结论只有一个,则为应选项。

3.特殊值法

有些选择题,用常规方法直接求解比较困难,若根据答案中所提供的信息,选择某些特殊情况进行分析,或选择某些特殊值进行计算,或将字母参数换成具体数值代入,把一般形式变为特殊形式,再进行判断往往十分简单。

4.验证法

通过对试题的观察、分析、确定,将各选择支逐个代入题干中,进行验证、或适当选取特殊值进行检验、或采取其他验证手段,以判断选择支正误的方法。

5.图象法

在解答选择题的过程中,可先根椐题意,作出草图,然后参照图形的作法、形状、位置、性质,综合图象的特征,得出结论。

6.试探法

对于综合性较强、选择对象比较多的试题,要想条理清楚,可以根据题意建立一个几何模型、代数构造,然后通过试探法来选择,并注意灵活地运用上述多种方法。

篇12:高考政治选择题解题方法与对策

1.审题干

(全国Ⅰ卷)3月,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决议,授权在刚果(金)的联合国维和部队部署专门的军事干预旅,负责解除当地武装团体的作战能力,在必要时采取行动保护平民,并协助刚果(金)政府维持地区的安全稳定。安理会上述决议表明 ( )

①联合国积极参与成员国刚果(金)的和平重建工作

②联合国代行成员国刚果(金)的部分独立权和自卫权

③联合国是成员国以集体方式应对安全威胁的有效平台

④联合国把使用武力作为解决地区安全问题的主要手段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题干由“背景材料”和“设问(引导语)”构成。如全国卷该题中,“安理会上述决议表明”便是“设问(引导语)”;“安理会上述决议表明”之前的全部是“背景材料”。所以,审题干时,包括“审材料”和“审设问(引导语)”两部分。

⑴审材料

该步骤是要弄清楚材料的中心主旨是什么,材料内容有几个层次,涉及哪些关键词。该步骤考查“获取和解读有效信息的能力,即要求考生能够准确、快速的从文字、图表、漫画等材料中读出材料的主旨和倾向”。

该题中材料主要讲“联合国安理会授权维和部队采取行动保护平民,协助刚果(金)政府维持安全稳定”强调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中发挥的作用。

⑵审设问

设问和引导语往往会对答案的选择,做出一定的限定。如,限定“知识范围”;限定“主体”;限定“逻辑关系”;限定“程度”;限定“正反向选择”等。

2.审题肢(选项)

选择题的选项基本有四个构成,如果是组合性选择题,也是给出①②③④四个选项,只是要选出其中的两个选项而已。近几年高考中组合性试题较多,但都是以二二组合为主,不会出现四选三或不规则型,所以在练习时要有针对性。组合性选择题也是有技巧的。

高考政治选择题是“单项选择”,又叫“最佳选择”,就是说,选项中可能有多个都正确,但只能有一个最佳的当选。鉴于此,“比较排除法”成为高考政治选择题中当之无愧的“万能方法”和“最保险”“最首选”方法。具体操作如下:

⑴排错:排除本身错误的

在2014全国Ⅰ卷该题中“②联合国代行成员国刚果(金)的部分独立权和自卫权;④联合国把使用武力作为解决地区安全问题的主要手段”两个选项,便是错误选项。该步骤考查学生“调动所学知识的能力”,也就是说,能把错误选项排掉。当然,前提是“基础知识”要扎实,否则,不是你“排掉雷”而是“雷把你排掉”。

⑵排异:排除与材料主旨和设问不相符合的

①排除与“设问要求”不符合的选项。

前文已经提及,设问和引导语往往会对答案的选择,做出一定的限定。如,限定“知识范围”;限定“主体”;限定“逻辑关系”;限定“程度”;限定“正反向选择”等。那么,在做选择题时,排除完本身错误的选项后,就需要进一步排除“选项本身正确但不符合设问要求”的选项。

例1:我国现阶段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这是因为:( )

①我国目前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②它们都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③符合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④我国实行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

A.①② B.①③ C.③④ D.②④

【解析】该题中“②它们都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选项本身错误,在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即公有制经济,“社会主义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非公有制经济不属于社会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应将②选项改为“它们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故,排除②,因为A.①②和D.②④都包含②,所以排除A和D。剩下的B.①③和C.③④选项中都有③,因此③一定正确,此时,问题的关键在于①和④到底该选哪一个。①选项“我国目前生产力发展不平衡、多层次”,这是我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根本原因(教材原话),故入选。而④虽然也是教材原话,但这不是我国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原因,而是结果。教材第七课第一框中明确标出,生产决定分配,生产资料所有制决定分配方式。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相应地就实行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所以,④选项不选,因果联系倒置。答案选B。

例2.近年来,我国多地多次出现了空气严重污染的雾霾天气,PM2.5(细颗粒物)是导致雾霾的重要因素。右图为某市PM2.5主要污染物来源的构成图。为治理空气污染,该市政府可采取的经济措施是:( )

A.提高燃煤企业排污标准

B.加强环境保护执法力度

C.增加财政投入扶持清洁能源技术研发与推广

D.限制企业和居民对机动车的购买和使用

【解析】本题考查国家宏观调控的手段,注意设问中是经济措施(经济手段),排污标准的制定属于国家宏观调控的行政手段,故A排除,B属于法律手段,C财政扶持(财政政策),国家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故C正确。D“限购”属于国家强制性的行政措施,属于行政手段,排除。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看清设问(引导语)中对宏观调控“经济手段”的限定。

例⒊车尔尼雪夫斯基曾经写道:“历史的道路不是涅瓦大街上的人行道,它完全是在田野中前进的,有时穿过尘埃,有时穿过泥泞,有时横渡沼泽,有时行经丛林。”其蕴含的“社会真谛”是( )

A.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B.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C.社会发展是在社会基本矛盾的不断解决中实现的

D.无论遇到什么状况,历史总是按照自己的规律向前发展

【解析】该题中AB选项属于唯物辩证法的内容,而设问(引导语)要求的“社会真谛”属于历史唯物主义的知识范畴,因此排除掉。历史的发展有其自身内在的规律,要看到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但其发展过程是曲折的,这就是车尔尼雪夫斯基阐释的“社会真谛”,D说法正确;C与题意不符。此题设问(引导语)涉及对“知识范围”的限制。

例4.4月,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修正案(草案)》公布在中国人大网上,广泛征求群众意见。人大常委会实施该举措的根本原因是

A.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 B.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领导方法

C.宪法规定公民享有监督权 D.政府建立了信息公开制度

【解析】该题设问(引导语)要求选出“人大常委会实施该举措的根本原因”,虽然ACD选项都属于人大常委会实施该举措的原因,但属于“根本原因”的只有A,是由我国的国家性质决定的。此题的关键是设问(引导语)中对于表程度词语的限制。

②排除与“材料中心主旨”不符合的选项。

例5. 亨利•福特曾说过:“如果我最初问消费者他们想要什么,他们会告诉我‘要一匹更快的马!’”。有人说,如果真这样,汽车大王就不会出现了。材料体现的经济学道理是

A.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 B.产品开发不需要考虑市场需求

C.产品开发要利用人们的求异心理 D.消费所形成的新的需要会引导生产

【解析】产品开发需要考虑市场需求,故B项说法错误,排除;材料中并未涉及消费者的消费心理问题,故C项与题意无关,排除;教材在讲解“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时强调,如果没有汽车生产的大发展,就没有人们对家庭轿车的强烈向往。一种商品只有生产出来了,才能调动人们消费的积极性,这说明生产为消费创造动力,跟亨利•福特的观点正好一致,故A正确;D项强调的是消费对生产的反作用,不符合题意要求。因此,答案是A项。此题,需要分清材料的中心主旨是强调“生产的决定作用”还是“消费的反作用”。

例6.20春运时间已确定,从1月8日开始,至2月16日结束,共计40天。据预测,全国旅客运量将达到33.58亿人次,同比增长9.7%。随着春运来临,机票价格大幅上涨,近期部分热门旅游航线机票价格,比前期有最高达50%的涨幅。这表明

①引起价格变动的因素很多 ②商品的价格有时高、有时低

③供应影响价格 ④需求影响价格

A.①② B.②③ C.②④ D.③④

【解析】该题材料的中心主旨是“春运来临(对飞机的需求增加)导致机票价格大幅上涨”,即消费需求影响价格。①引起价格变动的因素很多,选项本身正确,但材料只涉及“需求”这一种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故该项材料中没有体现,不选。同理,③供应影响价格,选项本身正确,但材料只涉及“需求”这一种因素对价格的影响,未涉及“供给”的问题,故材料中没有体现,不选。答案为C。

总之,“排异”这一步骤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也就是说“理解所学知识,并能用所学理论解释背景材料”。这一步,较前两步难度有所增加,很多考生选择题选错,就出在这个环节上。解决这个问题需要注意:一、做题时一定要认真读材料并提取中心主旨和关键词,二、背书时要理解相应的理论是什么意思,否则,即使记住正确理论也无法从容地选出正确答案。

⑶取优:即通过比较选择最佳选项。

一般来说,审题肢(选项),做到“排错、排异”后,基本都能把答案确定。但也有个别情况,排错和排异后,还剩下两个选项,并且两个选项,都跟材料有关,都符合设问要求。这个时候,就要“比较、取最优”了。那么,什么样的是“最优”呢?这个就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有的是最接近材料中心的,有的是最能揭露本质的,有的是最全面的,有的是最精确的。

例7. 中俄签署《战略性合作共同行动计划》。双方表示将继续加强贸易投资,加强在农业、基础设施、能源等领域的合作,加强文化、教育交流,把中俄战略性合作推向新高度。这表明( )

A.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B.国家性质决定国际关系

C.中俄两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 D.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解析】该题中“C.中俄两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选项本身错误,主权国家的根本利益是维护本国利益,故中俄两国的根本利益不可能一致,排除。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B排除。AD两个选项本身都正确,并且D是A的一种具体情况,但答案选D不选A,因为“A.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具体包含两种情况,一是“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二是“利益的对立是国家间引起冲突的根源”。材料只谈到中俄两国的合作,没有涉及冲突,故D选项更精确,入选。

二、直选法 直选法即根据材料主旨和要求,直接将答案锁定。

例8.我国人大审议企业所得税税法草案,规定内资、外资企业将适用统一的企业所得税税率。这表明我国运用 对国民经济进行调控。

A.经济手段 B.法律手段 C.行政手段 D.道德手段

篇13:浅谈高考数学的选择题解题技巧

一、高考数学选择题的解题分析

数学选择题与其他题目的解答方式不同,其不需要写出题目解答过程,做题时只需选择出正确答案即可,学生在解答选择题时,可以用排除法等做题技巧来选出正确答案.在做题时,有些学生主要是解题思路有误或者是运算出现错误导致最后选择结果出现错误.在考试时,学生只要掌握了基本知识,加上运算方法得当,解题思维无误,选择题的正确率还是可以保障的.

二、高考数学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选择题跟其他类型的题目相比,难度要低一些,不过选择题中,对知识的覆盖面要广一些,这就要求学生在解题的时候,能够熟练的对题目进行分析或进行计算、准确的将答案选出来、灵活的使用公式、快速排除错误的选项.在做选择题的时候,要注意区分选择与其他类型题目的区别和关联.很多选择的解题方法与常规的题目都是一样的,不过选择题在结构上具有较为鲜明的特点,选择题的类型有两种,一种是单选题,另一种是多选题.单选题中就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多选题中至少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做对选择题进行解题的时候可充分利用题目中给出的已知信息,对一些错误的选项进行排除,并快速的在选项中选出正确的答案.选择题中的错误选项一方是为了给解题者制造干扰,迷惑解题者,另一方面恰好可以根据这种干扰对错误的选项进行排除,便于答题者快速做出选择.在高考数学的选择题技巧上,可以使用特殊值法、直接求解法、特征分析法、数形结合法、极端性原则、剔除法和顺推破解法等.

1. 特殊值法

特殊值法主要是用于解答具有一般性的选择题,在遇到这类选择题时,我们可以根据题型选择适合的特殊数值和特殊函数或者特殊图形来套用公式,通过计算和判断来找到正确答案或者排除错误答案,这种解题方法在做选择题是应用比较广泛,既提高了解题速度又确保了答案的准确性.

例1△abc的三个顶点在椭圆4x2+5y2=6上,ab两点关于原点g对称,假设直线ac的斜率为p1,直线bc的斜率为p2,那么p1p2的值是多少.

解析:由题目可得知,要求p1p2的值,那么可看出p1p2是定值,虽然题目当中没有给出三角形在圆中的具体位置,但是我们可依据题目现有的条件来画出大概的图形,因为是选择题,没有必要去求解,假设ab两点是圆长轴上的两个顶点,c为圆短轴上的一个顶点,那么这样就可以确认交点,由图形得出答案(C).

2. 直接求解法

直接求解法主要是依据题目所给的条件来结合相关的概念、法则、公式和基础知识,然后对题目进行简单的运算,得出正确答案,并且按照题目选项来选出正确答案,这类题目主要是对学生知识点的考察,检验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程度.

例2某银行准备将资金出资于a和b,将40%的资金出资给a,将60%的资金出资给b,a能收益10%的年利润,b能收益35%的年利润,银行年终须回笼资金,按照一定的回扣额付给储户,为保证银行年终总利润在ab总投资的10%而不超过总投资的15%,那么银行付给储户回扣额的最小值是()

解析:假设ab的共有资金为x,储户回扣率为y,依题目可列公式0.1x≤0.1×0.4x+0.35×0.6x-yx≤0.15x,解出公式0.1≤y≤0.15,得10%,因此选择(A).

3. 特征分析法

对题设和选择支的特点进行分析,发现规律,归纳得出正确判断的方法.

例3数值256到1,能被120到130之间的两个数所整除,那么这两个数的数值是多少()

解析:这类题目主要是考察公式,依据这样的题型可以找到适合解题的公式,平方差公式,由256-1=(228+1)(228-1)=(228+1)(214+1)(27+1)(27-1)=(228+1)(214+1)·129·127,因此得出能被整除的数值为127和129,所以选(D).

4. 数形结合法

根据题目中给出的已知条件,结合题目的意思,画出图形或图象,因为图形或图象具有直观性,可以通过简单的推理或计算,从而得出答案选择正确的选项.

5. 剔除法

高考数学的选择题中,一般给出的都有四个选项,在解题的时候可以利用题目中已知条件和选项中所提供的一些信息,从四个选项中对错误的选项进行剔除,将正确的答案选出来.这种方法在做选择题时候经常使用,对于选择数值的题目,很多时候可以将数值直接往题目中一个一个的试,就可以得出正确的答案.

6. 顺推破解法

在解答一些计算比较复杂的选择题的时候,要能够灵活的使用数学定理、数学公式和运算法则,读懂题目意思,运用公式代入数据,计算得出结果.

三、结束语

在教师教学数学选择题时,可以根据题目罗列的数据条件和学生的水平来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题目题型进行观察分析,如果有类似题型出现,教师可引导学生按照以往题型套公式选出正确答案,找出这一系列题型的答题规律和模式,这样可以提高学生解题时的速度.解题时的主要思路就是按照题目要求来推算,或者从选项中对题目数据进行反推算,来选择出正确答案.

选择题为高考数学的基本题型,主要是检验考生对数学基础理论概念、数学基础题型的解题原理、数学基础法则以及公式的熟练度和掌握程度,通过考试的考查,还能考察出学生在解答选择题时的思维能力和计算准确度[1].选择题还是学生在高考数学中取得高分的关键所在,学生做好数学选择题,对整个数学考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整个考试的高分提供了保障[2].

参考文献

[1]杨王锋.高考数学选择题解题技巧的探讨[J].读与写:上,下旬,2014(20):159.

篇14:浅谈高考数学选择题的解题技巧

选择题是属于“小灵通”题,其解题“不讲道理”,所以解答选择题的基本策略是“不择手段”、“小题不能大做”,小题需小做、繁题会简做、难题要巧做,解答大部分选择题的基本策略是“直接求解策略”,直接求解策略是由题干给出的条件出发,进行演绎推理,直接得出结论,再将该结论与四个选项做比较,从而决定出应该选择的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的求解策略。这种策略多数用于一些定量性的问题,是解选择题最常用的策略。其次,部分选择题还可用“间接求解策略”,间接求解策略是充分利用选择题给出的全部信息:包括题干给出的信息,四个选项提供的信息以及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信息,不进行或少进行直接运算,而进行选择的策略。间接求解策略包括逆向化策略,特殊化策略,图形化策略,极限化策略,整体化策略及其他策略,在解选择题时要根据题干和选择支两个方面的特点灵活运用上述一种或几种策略“巧解”,在“小题小做”、“小题巧做”上做文章,切忌盲目地采用直接求解策略。另外,由于选择题供选答案多、信息量大、正误混杂、迷惑性强,稍不留心就会掉下“陷阱”,应该从正反两个方面肯定、否定、筛选、验证,既谨慎选择,又大胆跳跃。作为平时训练,解完一道题后,还要引导学生考虑一下能不能用其他方法进行“巧算”,并注意及时总结,这样才能有效地提高解选择题的能力。

一、直接求解法

有些选择题是由计算题、应用题、证明题、判断题改编而成的。这类题型可直接从题设的条件出发,利用已知条件、相关公式、公理、定理、法则通过准确的运算、严谨的推理、合理的验证得出正确的结论,然后与选择支对照,从而作出相应的选择。这种方法称之为直接求解法。

反思:直接求解策略是解选择题的最基本方法,运用直接求解策略时,要注意充分挖掘题设条件的特点,利用有关性质和已有的结论,加快得到所需结论,如本题通过分析条件得到f(x)是周期为4的函数,利用周期性是快速解答此题的关键。一般说来,当选择支提供的信息对正确选择无多大帮助时,可考虑运用直接求解法。

二、逆向化法

在解选择题时,四个选项以及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都是解题重要的信息。逆向化策略是把四个选项作为首先考虑的信息,解题时,要“盯住选项”,着重通过对选项的分析,考查,验证,推断进行否定或肯定,或者根据选项之间的关系进行逻辑分析和筛选,找到所要选择的,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逆向化策略与直接求解策略的解题方向相反,是充分利用题目中的选项信息进行解题的一种策略,但是在解题时,逆向化策略常常与其他解题策略结合起来使用。

分析:观察四个选项中有三个答案不含2,那么就取m=2代入验证是否符合题意即可,取m=2,则有f(x)=4x2=4x+1=(2x-1)2,这个二次函数的函数值f(x)>0对x∈R且x≠恒成立,现只需考虑g(x)=2x当x=时函数值是否为正数即可。这显然为正数。故m=2符合题意,排除不含m=2的选项A、C、D。故选B。

反思:本题虽然是考生比较熟悉的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问题,主要考查函数、方程、不等式等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运用直接求解策略解答难度较大,但运用逆向化策略则显得简洁明快。

三、特殊化法

在求解数学问题时,如果要证明一个问题是正确的,就要证明该问题在所有可能的情况下都正确,但是要否定一个问题,则只要举出一个反例就够了,基于这一原理,在解选择题时,可以通过取一些特殊数值,特殊点,特殊函数,特殊数列,特殊图形,特殊位置,特殊向量等对选项进行验证,从而可以否定和排除不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再根据4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这一信息,就可以间接地得到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这是一种解选择题的特殊化法。

分析:取an=kn(k≠0),容易计算满足题设ap+q=ap+aq,又a2=-6,∴k=-3 ,即an=-3n,∴a10=-30,故选(C)。反思:本题的直接求解策略是比较难于下笔的,选取一个符合题目要求的特殊数列可以把抽象问题具体化。从而迅速破解。

运用特殊化策略是解高考数学选择题的最佳策略,解题时,要注意:①所选取的特例一定要简单,且符合题设条件;②特殊只能否定一般,不能肯定一般;③当选取某一特例出现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选项都正确时,这是要根据题设要求选择另外的特例代入检验,直到排除所有的错误选项达到正确选择为止。

四、极限化法

有一些选择题中,有一些任意选取或者变化的元素,我们对这些元素的变化趋势进行研究,分析它们的极限情况或者极端位置,并进行估算,以此来判断选择的结果。这种通过动态变化,或对极端取值来解选择题的策略是一种极限化法。

反思:用极限法是解选择题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在选择题中避免“小题大做”的有效途径。它根据题干及选择支的特征,考虑极端情形,有助于缩小选择面,计算简便,迅速找到答案。

五、整体化法

在解选择题时,有时并不需要把题目精解出来,而是从题目的整体去观察,分析和把握,通过整体反映的性质或者对整体情况的估算,确定具体问题的结果,例如,对函数问题,有时只需要研究它的定义域,值域,而不一定关心它的解析示式,对函数图像,有时可以从它的整体变化趋势去观察,而不一定思考具体的对应关系,或者对4个选项进行比较以得出结论,或者从整体,从全局进行估算,而忽略具体的细节等等,都可以缩短解题过程,这是一种从整体出发进行解题的方法。

上一篇:师德礼仪培训学习心得下一篇:创建和谐社区经验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