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的创新与创造

2024-05-01

科学家的创新与创造(精选8篇)

篇1:科学家的创新与创造

科学史教学与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该文概述了科学史的本质特征,分析了科学史教学和创造性思维培养之间的关系,并就目前高校科学史教学课程改进谈了几点自己的`看法.

作 者:吕仕儒 LV Shi-ru  作者单位:山西大同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山西大同,037009 刊 名: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SHANXI DATONG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年,卷(期): 23(2) 分类号:N09 关键词:科学史   创造性思维   逻辑思维   非逻辑思维  

篇2:科学家的创新与创造

马克思在<资本论>及其它经济学著作中所考察的.劳动,主要是分工协作的共同劳动即“总体劳动”.科技人员的劳动,是“总体劳动”中的必要组成部分,是生产劳动,创造价值.科学技术劳动在推动生产力发展和价值创造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作 者:陈雅  作者单位:温州大学管理学院,浙江,温州,325035 刊 名:西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英文刊名:JOURNAL OF 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 (SOCIAL SCIENCES) 年,卷(期): 22(3) 分类号:A811 关键词:劳动   劳动价值论   科学技术劳动   价值  

篇3:幼儿科学教育的创造与灵动

幼儿科学教育是指幼儿科学启蒙教育,通过幼儿科学教育激发幼儿爱科学、学科学的兴趣、情感和探究科学的欲望;让幼儿在科学探究中积累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方法,培养科学精神,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具备良好科学素养的新一代人。

二、科学教育的意义

幼儿科学教育有助于在学校乃至社会形成“爱科学、做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学习习惯和氛围,它对健全和完善我国科学教育体系、发展和丰富科学教育理论、提高科学教育质量、推进社会科学文化建设、提高民族素质产生深远的影响。社会的发展、科学的进步和教育的改革,以及人们对科学的最新认识,使得幼儿科学教育已受到相当的重视,与其他教学活动相比较,幼儿科学教育注重让幼儿了解事物的名称、特性等一些表面的、浅显的现象,强调幼儿的亲自参与和动手操作。它主张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探索发现,获得直接的经验。杜威说过“,儿童有调查和探究本能”。孩子们天生爱冒险、好探索,对许多事物感兴趣。教师要开发和利用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和想要探究的问题。

三、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1. 幼儿童年期的教育被人为化的缩短

从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发展现状来看,幼儿的童年期被人为的缩短,儿童经常被当作“小大人”,并且以各种新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某些幼儿园及幼儿家长,大多都只是片面地强调幼儿智力的发展,强调在幼儿园日常科学教育活动中设计许多不适合该年龄段的科学游戏,旨在超前发展幼儿的应变能力与智力。儿童在这种由成人从自身视角出发打造的学习环境中进行科学探索,肯定是难以真正体会到自由探究的乐趣的。

2. 科学教育具有“小学化”倾向

我国幼儿园的科学教育一直将灌输知识要点放在教育目标的首位,教育目标所追求的目的主要为幼儿进入小学做提前的准备。因此,至今仍有很多幼儿园在进行科学教育时,带有明显的“小学化”倾向,这种严重违背幼儿生理和心理健康成长的教育模式,使幼儿早早地便受到应试教育的浸染,背离了科学教育活动的根本目的,严重阻碍儿童的身心发展。

3. 老师成了科学教育的主导者

在科学教育活动实践中,施教者对科学教育的认识普遍缺乏合理的教育认识,他们一般认为幼儿科学教育就是让幼儿进行各种科学实验,动手制作,最后教师得出结论,进行总结。以确立教师在科学活动中的“权威”地位。课程活动的选择与安排、材料的提供与使用、场地的布置与规划、活动形式的灵活运用、活动的时间长度、活动结果的反馈与评价等,全部由教师来决定。这种完全由施教者主导的科学教育模式既不利于构建生动活泼的师生互动关系,也难以使科学教育活动真正成为儿童自主体验和探究的活动。

四、解决方法及途径

1. 坚持以幼儿为主体,重视幼儿与生俱来的能力

儿童也有着与科学家一样强烈的好奇心,他们总是不断地探索身边及周围事物,以寻求问题的解答,而且特别喜欢问为什么。如果我们仔细地观察儿童的行为,就会发现儿童的“好奇探究“”提出疑问“”想象猜测“”动手操作“”乐于研究”等特质,正如同科学家运用“观察“”假设“”论证“”实验“”沟通”等探究方法。可以说,儿童的探究显现了科学家的好奇特性,以及坚持不懈的科学态度。而教师也要学会发现、保护、培植幼儿可贵的好奇心和探究兴趣。

2. 课堂教学内容面向全体,获得基本科学素质

科学教育的目的不只是为了把少数人才培养成发明家,为社会做贡献。更是为了要把所有的学生培养成具备一定科学素质的人才,为实现科教兴国而努力。同时,科学教育必须明确自己的角色地位,面向全体幼儿,使全体幼儿都能获得基本的科学知识,并在科学意识、科学思维、科学精神等方面得到培养。

3. 围绕幼儿自身特点和规律进行科学教育活动

实践中的科学教育活动的方法、组织形式和手段都要以幼儿自身的特点和发展规律为前提,既适合幼儿年龄特点,又为幼儿喜欢,且易于掌握。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人类的一般认识过程是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这是认识发展的全过程”。教学过程即是一个认识的过程,也是一个实践的过程。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要能吸引幼儿注意力,必须依赖教师的正确引导。因此,科学教育活动要尽量创造条件让幼儿多动手、动口、动脚、动脑,教师则要在课前做充分的准备,提供大量具有形象性和多样性的教学具。

4. 幼儿园科学教育评价要以积极引导为主

幼儿园各种类型的科学活动分为有计划的和随机的科学活动。此外幼儿在晨间区域等环境中也会进行各种科学探索活动。因此,教师需要对科学教育活动进行经常性的评价,它既有利于教师自身的科学教育指导的成长,又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教育目标,以促进幼儿智力的不断发展。同时教师还要尊重幼儿的个别差异,尽可能少地做横向比较,以积极引导为主,结合幼儿实际的探究活动情况来评价幼儿。鉴于此,教师必须树立发展性、全面性、科学性的评价观,评价时,也可采用小组评价、个人评价等方式。

在幼儿科学教育的实践研究中,我们通过不断的学习、实践、研究和反思,我们深知:幼儿科学教育是一个循环往复的不断探索的过程。我们必定将结合“纲要”精神及幼儿发展状况,深入学习相关的课程理论,转变教育观念,遵循“科学性与灵活性结合,规范性与创造性结合”的课程开发原则,积极探索实践幼儿园科学课程,积累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经验,为培养国家创新性人才而不懈努力,持续奋斗。

摘要:幼儿科学教育是指幼儿科学启蒙教育,其实施有助于在学校乃至社会形成“爱科学、做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文化氛围,它必将对健全和完善我国科学教育体系、发展和丰富科学教育理论、提高科学教育质量、推进社会科学文化建设、提高民族素质产生深远的影响。因此,幼儿科学教育必定要以社会型科学教育为内容,围绕幼儿自身特点和规律进行科学教育教育活动。

关键词:社会型科学教育,儿童化

参考文献

[1]李槐青.当前幼儿园科学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其解决策略.学前教育研究.2010.07

[2]汪青松.树立科学教育观与我国科学教育的三大转变.中国科技论坛.2006.01

[3]王峋.幼儿科学教育活动研究综述.天津市教科院学报,2005.03

篇4:科学家的创新与创造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使学生的学科课程学习如同沐浴着阳光雨露,学生们在积极主动地发展着,学生们在生动活泼地成长着。因为学生的创新创造得以了广泛而有意义的重视,学生也能够在充分意义上实现创新创造的主人地位。小学科学肩负着培养学生创新创造能力的重要使命,教育教学的手段和方法,教育教学的效果,对小学生的成长和充满个性特征和健康发展具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依托科学教育形成学生创新创造能力是我们都在思索的问题,笔者从事小学科学教学,在小学科学教学的一系列活动中,力求使得学生甚至于每一个学生都能够成为学习科学的主人,做了一些积极意义的事儿,教学活动的开展促进了学生主人意识的增强,创新精神的形成,以及创造能力的培养。现从平时小学科学教学谈几点自己的思考和实践,期求得到方家教正。

一、更新观念让一个个小学生都成为我们相信的能人

小学科学课程属于启蒙性的课程教学,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作为小学科学教育,作为科学老师我们所必须秉持的理念当是:科学教育只是一种教育,而且只是一种启蒙性教育;科学教育的对象仅是未成年的孩子,他们有智慧,有创见,有创造,但完全不可能是惊人的举动。如果我们蹲下来看一个个小学生,那么一个个小学生在科学教育的一系列活动中都是相对或者说就是相当伟大的。如果我们怀着一颗积极的心态去重视我们小学生的科学教育,那么我们的学生则能通过具体的学习和实践性的活动去形成一定的科学思想,形成一定的创新精神,形成一定的创新与创造的活力。这应当就是我们小学科学教育教学活动的真谛所在。但在平时小学科学教育的课堂以及所开展的一些活动,人们似乎存在着对我们小学生的正确认识,总以为小学生还比较小,与小学生谈创新创造还为时过早,甚至也有不少人这样认为:创新创造对小学生就是天方夜谭等。事实就是这样吗?笔者不以为然。譬如我们和学生一起学习《使用工具》,笔者就从小学生对认识机械是利用力学原理组成的各种装置。杠杆、滑轮、斜面等都是机械等。在小学生尝试着利用具体的科学实践活动解决指定的科学问题(如拔图钉、铁钉和木螺钉),发现做同样的事情,用不同的工具效果是不同,从中了解了更多常用工具时。并能够比较肤浅地意识到工具和机械可以帮助我们做一些事情,恰当地选用工具和机械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效率时,便完全意义上看到小学生是极有创造潜能的,如果在平时的科学教学活动中,根本就不去重视学生,不让学生去做些属于学生自己的诸多的创造。则就不可能去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素养。所以在平时的教学中,笔者坚守小学生同样有创造力的真理,充分利用课堂教学这个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学生创造能力的主阵地,努力让所教学生去自主性地开展一些创造性的实践活动。

二、营造氛围让一个个教学细节都成为发展学生的因子

十多年前出台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之相关理念,从一定意义上讲发生了比较明显的变化,对于科学学科的教材则偏重于引导我们的儿童去直接认识自然界的客观事物,进而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秘密的动机,为他们创设探索的情境,提供必要的方法指导。对于教师而言,无论是地位还是职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作为教师不能再去简单地念科学书了,也不能去简单地为小学生直接提供一些科学现象和原理了。必须创设理想的氛围,让学生通过实践性强的活动去完全意义上的自主发现,去自我发现。正如新教育积极倡导者的朱永新先生所言过的理想的智育那样:“理想的智育,应该超越知识,走向智慧,激发创造,健全人格,为学生将来拥有终生幸福的精神生活打下坚实的知识能力基础。理想的智育,应该充满民主精神,真正‘以人为本,把‘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体现于教学的过程。”真正意义上去实现这样的理念是完全可以让小学生在创新创造上去实现质的飞跃的,而要想真正意义上去实现这样的理念,小学科学教学不能简单地让小学生去看科学,而是要实实在在地让小学生去做科学。平时的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让学生去做科学小学生将有着盎然的兴趣,也比较容易获取探究的结果,因为学生也完全可以在做中思考,边做边去思考。譬如我们和学生一起研究拱形时,学生还通过自己的诸多观察和思考认识到不少生物体结构中的拱形结构人的肋骨形状、好处,头骨形状、好处,脚骨也是拱形,它能使人的脚承受更大的重量且有弹性。小学生又从龟壳、贝壳、蛋壳体悟到了拱形的相关意义。小学科学的教学涉猎的内容亦比较之广,平时的教学让我充分地意识到:搜集科学信息资料是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拓展知识、进行判断、推理和论证的必不可少的学习过程和方法,必须让我们所有的学生去很好地自主性地完成。让学生能够到达一定的现场,并以参观者的身份考察现场的情景,那么学生则在获取亲身体验机会的基础上去形成关注社会、关注自然、关注科学的良好习惯,这应当说就是我们充分而又高度信任学生的结果。

三、给出地盘让一个个科学实验都成为提升学生的纽带

真正意义的科学教学就是要真正肩负起让儿童去充分发展的责任,我们完全可以这样去说,如果没有学生的高度而有充分的实践,是肩负不了这责任的。作为教师要想真正去完成科学教育、基础教育所赋予我们的教育使命,作为我们科学课程而言,就必须比较理想地给出学生进行一个个科学实验的地盘。因为小学科学的教学,教师的教充其量只能是引导,而根本则是我们学生的学,但是对学生在学习中的学习状态以及学习的情感和结构做出比较中肯的激励性评价也是十分需要和切实可行的,是我们科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平时的科学教学,要在让儿童的做上做足做好文章,譬如说让儿童们去经常性的做实验,使得学生能在有意识地改变某种变量,控制其他变量,进而改变变量和结果之间的因果关系。再比如说让儿童去做专题研究也是做科学的必不可少的办法所在,但是我们所必须要意识到的是,小学生毕竟还只是小学生,我们不求他们去做前人没有做过的研究,但可求他们去做他们所未知的领域。小学生能否在教师给出的地盘里尽力发挥,也还有一定的文章要做。我们教师必须去配合学生,在学生不能比较顺利地完成实践任务时,适当地提醒他们。作为教师还必须去努力发现学生,学生在实践时会有许多闪光的地方,当学生闪出光亮时,教师就要像摄像机一样及时把这个信息捕捉到手。捕捉学生进行科学学习的闪光点,捕捉只是手段,还不是最终目的。最终目的是要将学生的闪光点予以十分理想的发扬光大,这样于一个学生有利,于一群学生也更有利。譬如和学生一起学习《杠杆的研究》学生不但要做实验,还要收集并整理数据,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才能够认识理解杠杆的3个点用力点、支点、阻力点。才能知晓有的杠杆能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有的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并分析认识杠杆省力、费力和不省力不费力的规律。在具体的实践中,笔者无意中发现一个平时在科学课程学习中不是十分经意的学生,最先获取了探究结果,笔者便立马抓住这个镜头,让这个学生在学生面前闪烁着光芒。平时的科学教学笔者还经常组织学生召开“头脑运动会”,为了开好这个运动会,开这样的运动会学生通过大脑思维和激烈碰撞的,课堂气氛不用说有多活跃了。虽然运动会上学生所获得的奖励是微乎其微的,但孩子们不但有了学习科学的兴趣,从一定意义上讲还增添了不少挑战的勇气。当然学生也就从一定角度提高了科学学习的创新创造的水准和能力。

篇5: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创新创造

院系:法英学号:0908021姓名:黄子倩

一、知识产权概述

知识产权是指对智力劳动成果依法所享有的占有、使用、处分和收益的权利。知识产权包括无形和有形财产,也包括一些人身权利,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

知识产权分为两类:一类是版权,另一类是工业产权。版权是指著作权人对其文学作品享有的署名、发表、使用以及许可他人使用和获得报酬等的权利;工业产权则是包括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商标、服务标记、厂商名称、货源名称或原产地名称等的独占权利。

从特点上看,首先知识产权具有独占性。知识产权是权利人智力创造性劳动取得的成果,是权利人的智慧和创造力的体现,并且成果依法受到保护,是权利人的一项专属权利,他人不经权利人许可不得行使其权利。其次知识产权的对象是人的智力的创造,属于“智力成果权”,它是指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领域从事一切智力活动而创造的精神财富依法所享有的权利。其客体是人的智力成果,这种智力成果属于一种无形财产或有形财产。第三知识产权取得的利益既有经济性质的也有非经济性的。知识产权既包含了精神权利,比如发表权、修改权等,也包含了经济权利,这两方面结合在一起,不可分。最后知识产权的地域性和时间性。知识产权的地域性是指即除签有国际公约或双力、多边协定外,依一国法律取得的权利只能在该国境内

有效,受该国法律保护;知识产权的时间性,是指各国法律对知识产权分别规定了一定期限,期满后则权利自动终止。

为了保护知识产权,我国除了在民法通则、刑法中有规定外,还专门制定了知识产权法,成立了一些组织、协会等促进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1982年、1984年、1986年、1990年、1993年,我国商标法、专利法、民法通则、著作权法、反不正当竞争法先后颁布施行,中国知识产权保护法律体系逐步建立。1978年、1980年、1985年,商标局、专利局、版权局先后成立,中国知识产权行政管理与执法体系渐趋完善。1994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首次发表《中国知识产权保护状况》白皮书,详细阐述了中国保护知识产权的基本立场和态度。7月5日,国务院作出《关于进一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工作的决定》。这些都体现了我国对于知识产权保护的重视。

二、知识产权的保护与创新能力的提高的关系

创新与知识产权之间有不可分割的内在联系。创造力是推动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乃至人类一切活动领域发展的动力。知识产权在保护创造力的基础上又推动并引导人们不断创新,使每一个人都能享受到科技进步的成果。知识产权制度赋予了创新者享有法律上的权利,阻止他人未经权利人许可而使用,从而成为保护创新者的权益、激励创新意愿和行动行之有效的一项制度。

一方面,科技创新的成果以智力成果即知识产品的形式表现出来,而知识产权制度正是以智力成果作为保护对象的,因此知识产权事实上是创新力和创造力的载体。小到文章、论文,大到科技发明,都是劳动者用自己的智慧和劳动创造出来的,是劳动者的创新和创造。因此,对于知识产权的侵害,也正是对于权利人创新创造力的间接伤害。所以,完善的知识产权制度对于保护自主创新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也是激发创新的一种手段。我们应该既保护好自己的知识产权,又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通过自己的创新与创造,用自己的智力成果获得财富利益。

三、我国知识产权和创新应用现状

虽然经过20多年的持续努力,我国的知识产权法律已经比较完善了,创造力也在不断提升。但是必须承认,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上与发达国家相比仍然有很大差距。

盗版光碟、软件、服装设计剽窃等在全国各个城市屡见不鲜,期刊、学术论文的抄袭也大量存在,最严重的莫过于网络上的侵权,在网络快速发展的同时,知识产权受到侵犯的案件大量滋生。很多人通过这种形式获取利益或达到目的,缺少了自主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完全放弃了自我创新与创造。

同时,我国有关知识产权的违法行为也比较普遍。来自最高法院的司法统计显示,2005年,中国地方各级法院共受理一审涉及知识产权侵权犯罪案件3567起,涉及侵犯知识民事案件16583起,比上年分别上升了28.36%和20.66%。在2005年知识产权犯罪案件中,共判处5336人,其中有罪判决的达到99.68%,有2963人被判处有期徒刑,较上年上升23.9%。2004年底出台的司法解释,降低了对盗版者的定罪法律门槛。

谈到知识产权和创新问题,国家知识产权局局长田力普认为知识产权作为国际竞争的一个焦点,已经成为现实,我国面临巨大的外部压力。同时,国外企业通过知识产权竞争中国市场,我国自主创新面临严重挑战。“目前国内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仅有几千家,有99%的企业没有申请专利,拥有自己商标的企业仅占40%。这就是说,有高达60%的国内企业连自己的商标都没有。”田力普列举了一系列数据,他说,很多企业处在有“制造”无创造,有“产权”无“知识”的状态,甚至靠仿造过日子。我国在国际上一直处于“中国制造”的地位。

因此,尽管我国的对于知识产权的保护在不断加强,创造力在某种成程度上也在提高,但目前我们面临的形势仍然很严峻。知识产权保护现状的不良直接影响着我国自主创新和创造能力,影响着未来经济和社会的发展。

四、保护知识产权,提高创新能力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知识产权战略,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对我国而言,制定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不仅是应对国际形势发展的迫切需要,更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缓解环境资源约束,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

加快知识产权和创新型专门人才的培养。2004年12月13日,教育部和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下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在高校普及知识产权知识。《意见》要

求有条件的高等学校要开展知识产权人才培养和专业人才的培训,积极为企业和中介机构培养知识产权专业工作者;通过多渠道、多途径,包括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努力建设一支精通国内外知识产权规则的高级专业人才队伍;高校要在《法律基础》等相关课程中增加知识产权方面的内容,积极创造条件为本科生和研究生单独开设知识产权课程;高校将增设知识产权专业研究生学位授予点,鼓励有条件的高校整合教学资源,设立知识产权法学或知识产权管理学相关硕士点、博士点,提升知识产权的学科地位。相信通过这些措施,能够为我国新时期各项知识产权工作的顺利开展提供大量高素质的专门人才。

大力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知识产权意识是知识产权工作的思想基础,一国知识产权意识的强弱,直接关系到该国知识产权事业的发展和成败。目前,我国在知识产权方面存在的最大问题仍然是社会公众和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不强,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准确报道国内外知识产权重大事件,结合科普与普法宣传,提高全社会的知识产权意识;组织企业负责人参加高层培训和研讨班,以提高知识产权意识;将知识产权知识纳入各级党校领导干部学习和举办高层次专题报告会的内容,以加强对各级领导的宣传培训。

作为中国企业,应该积极应对知识产权保护,既保护好自己的知识产权,又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加入WTO后,中国企业应该了解、熟悉并学会运用包括《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等在内的WTO相关规则。一方面,要学会规避他人的知识产权,事前对自己的产品或

技术的出口国进行知识产权法律状态的调查。另一方面,在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进程中,不同企业应当根据自身特点,找到适合自己企业进行创新的“突破口”:能力相对弱的企业可以先走引进-消化-吸收-改进性创新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路子;能力较强的企业则当尽可能研发出具有较高质量的乃至首创性、开拓性的发明创造,并且及时取得自己的知识产权。

参考资料:

1.《知识产权法》

2.《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篇6:科学家的创新与创造

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培养创造型人才。科学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这一。下面就如何同小发明创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提高创造力略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一、课堂渗透,启迪创造力

1、展开思维,启发想象

课堂教学是培养创新素质的重要阵地。因此,在劳技课中,对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必须要围绕课堂教学进行。在课堂传授知识训练技能的同时,重视挖掘教材中创造性思维的潜力因素。授课时,充分利用能启发学生想象的条件,有机渗透发明创造,有意识地引导他们积极开动脑筋创造,这样更能使学生学会手脑并用,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如在初二劳技课中进行讲授自行车的结构及其作用时,我首先从创设问题情境入手来诱发学生创造发明的动机:同学们对自行车并不陌生,但不知在平时是否有注意观察过有些零部件还存在一些缺点,致以在使用中出现诸多不便之处? 然后,引导他们在学习中注意边观察边思考。通过讲授,让学生围绕这一问题展开讨论,鼓励他们自由的充分的表达自己的独特看法和见解。在课堂上营造了各抒已见的讨论氛围,真正发挥了同学们的主体作用,使他们思维从单一性向多元性发展。虽然他们每个人想象的思路各不相同,但都共同反映出问题的中心。接着,我又进一步提出能否利用已学过的知识与技能,想出比较简易的办法来将某一缺点加以改进,使其成为一种既新颖又实用的小发明作品?问题层层深入,激起了同学们的兴趣和积极的思考,在肯定他们发表独特见解的基础上,启发他们应用“加一加、减一减”等创造发明技法,打开发明思路,充分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积极鼓励他们在课余不妨试一试,这样,把他们动口、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使创造性思维得到了应有的发挥。如张叶录同学发明制作的《带气筒的自行车》,因设计新颖,效果好,实用性强,在参加第八届温州市青少年科学创造发明比赛中荣获二等奖。

2、求异探索,大胆创新

劳技课教改试验的核心和关键是“创”。如何结合劳技学科的特点,进一步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创造意识和创造力,陶行知先生指出,要培养孩子的创造力,必须要特别给孩子提出问题的自由。常有疑点,常有问题,才能常有思考,常有创新。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是提高创新素质的有效策略。所以,我在重视聚合性思维的基础上,更注意发散性思维的训练。通过种种教学手段,创设一些富有启发性、创造性的问题情境去诱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带着提出问题进行实践与探究。这样,更有效地训练和培养学生思维的敏捷性、广阔性和独特性,促进思维的发展。如在指导学生进行用开关控制照明灯的试验操作后,我及时向学生提问能否从开关中得到启发而构思设计出一种既先进又实用的小发明作品?为启发学生求新、求变、求异的思维,我还借助幻灯例举以一个原理简单,设计巧妙,并在全国青少年发明创造比赛中荣获二等奖的小发明作品《收音机的定时开关》作为投石引路。于是,大家积极开动脑筋,大胆想象,很多同学纷纷提出了自己的设想或见解,他们的敢想敢问往往有许许多多是我们意想不到的各种各样的东西,甚至产生了一些离奇的想。每当这时,我立即因势利导,鼓励他们凡事都要充分发挥想象,大胆创造,敢于异想天开,特别是与他人不一样的想法,做出不相同的作品。如张浩同学发明制作的《路灯自动控制开关》就是其中一例,该作品还获得温州市青少年创造发明比赛三等奖。

二、结合课外,培养创造力

1、有机结合,引向课外

实践证明,创造力是可以迁移的。学生在课堂内的创造力可以向课外迁移。在教学中,由于一节课的时间终究有限,有些问题必须留到课后让学生去思考,再去动手。因此,在上劳技课后,我经常有意识地提出与课堂内容相关的内容,在没有限制的条件下,让他们去积极

探索,开动脑筋,并运用已学到的知识与技能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在实践探究中培养创造力。例如,我在劳技课中介绍一些简单机械工具的作用后,引导学生在课外要注意多观察多了解一些常用劳动工具在使用中存在的某些不足,启发他们灵活运用一些创造发明的技法,打开思路,从而创造出新的东西来。如张浩同学在日常生活观察中发现电工老虎钳存在着高空作用业时不大方便灵活携带的缺点,为改进这一不足,在老师的指导下,他联想到老虎钳与指甲钳有相似的特征,于是经过反复思考和改进,终于成功的发明制作了一种《微型电线剥皮卡》的作品,该作品经试用已达到预想的效果,在参加市青少年创造发明比赛中获得三等奖。

2、开阔眼界,激发创造

“课内”和“课外”各有其特点和功能。与课堂教学密切配合的丰富的课外生活,不仅进一步深化课堂教学内容,拓宽学生知识视野,激发学生兴趣,还为充分发挥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供了更多有利的机会。如果仅仅单纯依靠课堂教学和书本上获得知识进行创造力培养是比较有限的。为此,我经常在课余有目的的组织学生进行“走一走、看一看、想一想”活动,让他们从中找到发明的课题,发现它们的缺点,思考改进的办法,如观察校园中发生的种种现象,了解周围出现的一些新事物,察看商店里不同商品的结构和功能等等。如陈景松同学在商店里偶然从一顾客反映电池不耐用的问题中得到启发,使他发现了原手电筒结构不够合理,为改进这一缺点,通过反复的思考,终于发明制作了《节省电池的手电筒》,该作品获得市青少年创造发明比赛三等奖。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通过课外观察活动,大大开阔了同学的眼界,活跃了思维,促进了他们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

3、开展活动,培养能力

劳技课教学以实践为主,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在教学中,要达到这个目的,仅仅靠课堂上的教学是不够的,它需要学生在课外进行大量的实践活动才能完成。为使学生在课外能积极主动地动手又动脑,进一步巩固课堂知识与技能,激发创造意识,培养创新精神,促进创造力的发展,在上好劳技课的同时,我还积极组织学生开展小发明创造比赛活动,让学生利用课本所学知识和技能,自己动手做一件以上小发明作品,参加学校评选。这一活动,激起了同学们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在活动中,同学们表现积极热情。为使他们寻找到小发明课题,进行构思设计,我运用“希望例举”、“改进缺点”、“联想创造”等方法,进行指导启发,如用缺点例举法,让同学们根据“不合理、不方便、不习惯、不顺手和不满意”的五不原则,处处时时,留心观察自己身边和周围所熟悉的事和物,例举出它们的缺点,然后,应用“改一改、变一变“等创造技法打开思路,充分发挥自己的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如张叶录同学上数学课时,发现教学圆规无刻度尺,在使用时带来了一些不便,于是他就开动脑筋,构思设计了《伸缩标尺圆规》,吴丽云同学在一次取私章时,因找不到印泥,费了好大时间,从而使他构思设计了《带印泥的印章》。这样,大家经过积极寻找与认真思考,发现了不少发明课题,并构思设计好作品。课余,他们纷纷动手进行加工制作。经过努力,只见一件件新颖独特,富有创造性的小发明作品诞生了,同学在品尝自己的劳动成功时,表现出无比的喜悦。当学生作品完成后便组织进行认真评选,对获奖的同学学校给予进行表扬和适当物质鼓励,并将优秀作品向上推荐参加青少年创造发明比赛。几年来,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不但巩固了学生课本所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提高了学生观察思维、想象思维和创造思维的能力,为培养创造型的人才起到了良好的开端,这一活动不仅对学生自身的发展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社会也有实际意义。学生有些发明作品,如获得市级创造发明二、三等奖的《双向手电筒》`《安全电水壶》和《新型洒水壶》等作品,将可向社会推广使用,创造经济效益。

三、激发兴趣,增强意识

为强化课内与课外的有机联系,使“劳技”与“发明”结合活动更具有实效性,我十分重视

二者的互通、互补。

首先,在全县率先成立了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之后又分别组建了航模、工艺、小发明等兴趣小组,活动内容有学习发明创造技法,小制作与小发明、比比巧手、主题演讲、问题探索等,规定每周六进行,对课外的安排、辅导实施拟定了规程。把学习课程化,有效地保证活动正常有序地开展与深入。

其次,我还利用青少年《科技之窗》栏目,开辟“评选最佳小发明家”、“优秀作品展出”、“科技与发明天地”等栏目,从而增强他们对发明创造的热爱,激发他们探索未知的兴趣,培养创新素质。

四、发扬主体性,创造有成效

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学生对新鲜事物尤其敏感,具有好奇、好胜、富有创造欲及自我表现和解决问题的强烈愿望。在劳技课教学中,结合创造发明活动,正适应他们这种心理的特点,这是单一的学科课程所不及的。它既包含着丰富的知识性,又具有较强的趣味性。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他们可以“走走看看,想想试试、学学做做”,这种导之以兴,授之以趣,寓教于乐,手脑并用,动静交替,将会使整个教学活动变得生动、活泼、有趣,能够积极注意培养和发挥学生的想象力,使学生乐于投入,积极参与,真正发挥了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他们在亲身实践中,不仅提高动手动脑能力,还发掘了潜力,培养志趣,使他们每个人的聪明才智有更多的机会得到施展,并看到自己在学习中的作用和成功,从而产生了寻求知识的愿望和进取心,激起学习的内在动机。

2、能有效地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

长期以来,劳技课教学中存在的一个弊端就是“教师讲,学生做”的陈旧教学模式,让学生只是单纯而机械地接受书本上现成的知识,却忽视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的能力,致使他们的知识既窄又死,不能把学生学到的知识与技能结合实际,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使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与创造性得不到应有的发挥。如能结合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在学习劳技知识的同时搞一点小发明创造,充分发散思维,他们就能积极开动脑筋,展开丰富的想象,使他们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创造性的加工,形成各自独特的生动而具体的见解,把一般性思维升华到创造性思维,将会提高学生创造性的思维能力。

3、教学效果明显提高

通过教学实践的尝试,效果有明显的提高,不仅能激发了学生的创造欲望,初步养成动手动脑的习惯,还促进了学习兴趣和创造能力的发展。在历次参加县、市小发明创造比赛中均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其中《带气筒的自行车》等50多件小制作小发明的优秀作品先后获得县、市青少年科学创造发明比赛的好奖绩,居全县劳技学科竞赛成绩的榜首。其中,97年12月还代表泰顺县中学组首次参加第八届温州市青少年创造发明比赛,被选送的作品全部获奖,为我县填补了历届市青少年科学创造发明比赛成绩的空白。98年5月在我校召开的全县实施“曙光计划”经验交流会上,,举办的科技与发明作品成果展得到团市委、县政府、县教委及兄弟学校领导充分的肯定。99年再次代表泰顺县参加第九届温州市青少年创造发明比赛,取得了良好的成绩。与此同时,省教育电视台和《温州日报》等新闻媒体也先后报道了我校劳技与创造发明活动开展所取得的成绩,优秀作品还多次被选送县、市参加青少年科学创造发明成果展。这些充分说明,劳技课如能将发明创造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勇于探索,大胆创造,敢于实践,不但能进一步巩固课本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能激发创造发明的欲望,提高他们创造力和动手实践的能力。

五、在操作中教师应注意的问题

为使劳技课同创造发明结合更有实效性,我感到教师在具体操作时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教师要具有强烈的创造意识

劳技课内容是融知识性、科学性和趣味性于一体的综合性学科,因此教师在备课时,就不能只简单地停留在教材表面,课堂上照本宣科,而要从教材中去挖掘那些可以培养或施展学生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内容,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去思考和探索同一问题,要拓宽学生思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究新事物的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发掘智力。如讲授自行车的结构及作用一节,不仅要使学生熟悉了解自行车的各个零部件,还要启发他们找出其中的缺点及改进办法,这样,既培养了学生们的创造性思维,又激起他们进行动手制作的欲望。可见教师加强自身业务和科学知识的进修,熟练掌握课本知识和技能,在教学中不断充实自己,增强创新意识才能适应新时期劳技教学的需要。

2、要彻底改变“原地踏步”的固定教学模式

让学生机械地接受现成知识的课堂教学方法已不适应形势的要求,教师必须转换教学模式,变“满堂灌”为“设疑激思”的讲授和讨论相结合,应变被动呆板为积极主动,充分把学生动口动手和动脑结合起来,发挥其创造性。因此,要重视发散性思维的训练,着重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和独特性,鼓励学生自由思考,异想天开,不落俗套。如初一劳技教材中介绍制作的漏斗下端是圆形的,在给学生讲授制作技能后,可引导学生进行“一题多变”,如制作“方形漏斗”、“棱形漏斗”、“通管漏斗”等不同形状结构的漏斗,这样,将激发学生的思维自由驰骋,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要通过各种渠道,变封闭型为开放型

为培养学生开拓精神和创新素质,更好在劳技课中开展小发明创造活动,还必须从根本上改变“保姆式”的教育,变封闭型为开放型,拓宽教学渠道,使教学形式多样化,如组织“观察思考”、“科技报告”、“参观学习”、“技能表演”等活动,我校还邀请瑞安中学等校外优秀科技辅导员来校为同学们举办发明创造知识讲座,使劳技教学从封闭走向开放,为培养学生的整体素质提供有利条件。

4、小发明创造活动要与课堂教学紧密联系

教师要通过课堂的教学,努力使学生掌握相应的劳动工具使用和劳动基本技能的实践操作,为小发明作品的制作打下良好的基础。反过来,教师要通过对学生发明作品制作的认真指导,使学生课堂所学知识和技能得到巩固与提高。因此活动的内容与发明的课题,要根据学生知识所及,心力所能来确定。例如初一学生学手工制作的,教师应诱导他们发明以塑料及金属类技术加工为主的作品,初二学生学简单机械工具使用与维修技术的,教师就要诱导学生发明以机械类技术加工为主的作品,初三学生学电工,教师要诱导学生发明以电工技术加工为主的作品。如我校同学们发明制作的《新型洒水壶》、《带气筒的自行车》、《安全电水壶》等就是结合课堂教学的知识与技能进行发明制作的。这样,同学们在初步掌握这类工具使用与加工制作的基础上,又得到进一步练习、巩固和提高。

5、启发想象,不能包办代替

在学生发明创造的整个过程中,教师只能启发点拨,不能包办代替,要让学生自己充分动脑动手,独立尝试。只有这样,才能使学生通过活动,达到巩固知识,熟练技能,培养能力的目标。才能使学生真正体验到成功的欢乐,激发创造发明的兴趣。如讲《塑料瓶的加工》这一章后,我就及时提示学生利用废弃塑料瓶一类为加工材料,不仅可以制作出许多生活小用具,还有可能使该作品成为一项小发明,并例举这类的一些小发明作品,通过引导点拨,使同学们注意了对这方面的观察和思考,找到了一些发明课题。如张叶录同学发明制作的《多用途调味瓶》就是其中一例。

篇7:创新设计与中国创造

新时期与新常态

人类社会已进入全球知识网络时代。市场需求、消费结构与方式、科技与产业创新、企业经营模式与业态、社会服务与治理方式、公共与国防安全格局等正在发生新的变革。

知识信息大数据成为最重要的创新资源。

全球信息、交通物流网络、云计算、云存储、清洁可再生能源、智能电网等成为最重要的基础设施。

创新创业人才和团队成为最重要的发展动力。

信息网络、清洁能源、先进材料、智能制造、绿色交通、生物医药、节能环保、空天海洋等领域酝酿着新的技术与产业革命,将成为带动经济转型发展的新引擎。

2012年2月,美国政府为了保持其科技与产业创新优势地位,推出《国家先进制造战略计划》(NSPAM),将重振先进制造提升为国家发展战略,认为制造业不仅是经济发展的支柱,而是激励带动研发创新的重要基础。

同年3月,奥巴马提出“国家制造业创新网络”(NNMI)建设,加强产学研合作,聚焦应用研究、教育培训、提升创新能力和方法,以消除研发活动和制造技术创新之间的断层,为重振美国先进制造提供技术支持。

2014年,奥巴马又宣布“制造扩张伙伴关系”(MEP)计划,投资建设“国家增材制造研究院”、“数字制造和创新设计研究院”等15个研究院的同时,并每年投入25亿美元推动“创客”发展,提升美国创意创造和创新设计制造的竞争力。

2010年6月欧盟峰会通过《欧盟2020战略》,重点促进创新研发、清洁能源、教育及劳动力自由流动,使欧盟成为世界上以知识为技术的最有活力和竞争力的经济体,实现智慧、可持续、包容性增长,使所有地区和人群都能分享增长成果。

2013年4月德国推出《工业4.0》,把信息物流网络、制造软件、智能系统等创新设计与制造视为核心环节,以适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个性化、定制式、绿色低碳制造的挑战,被认为是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的新工业革命。

2013年10月英国政府推出《英国工业2050战略》,致力敏捷响应消费需求,把握市场机遇,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培养高素质劳动力。重点资助建设新能源、嵌入电子、智能系统、生物技术、材料化学等14个创新中心。2013年9月,奥朗德发表“工业新法国”总动员,在先进运载、新一代ICT、生物医药、智能电网、绿色化工和材料、超级计算、纳米电子、物联网、机器人、网络安全、未来工厂等领域,实施34项工业复兴计划,迎接第三次工业革命。

日本致力发展协同机器人和无人工厂,力图通过创新数字网络、系统软件、机器人、物联网等技术、抢占未来“智慧制造”的新高点。

全球金融危机和经济衰退,促使发达国家调整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战略,强化创新引领、重振高端智能制造,提升现代服务产业。

经过三十余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成为全球第二大经济体,200余种大宗工业产品产销量列世界之首,是第一货物贸易大国,已成为举世公认的制造大国。

科技、教育投资快速增长,中小学在学学生数超过2亿,在学大专学生数达2400万。

发表论文数量质量持续快速提升,专利申请数量连续撒年居世界之首。

载人航天、北斗导航、天河一号、高铁成网、海洋钻机等标志着我国工程技术和产业创新能力已进入世界先进行列。

华为、阿里、联想、华大、小米、大疆等一批创新引领世界瞩目的优秀企业崛起。

我国尅就与产业创新能力快速提升。

但就整体而言,发展方式依然粗放,高速发展主要依靠要素投入、低劳动成本,还付出了巨大的资源环境代价。

由于低价竞争、结构趋同、盲目发展,落后产能严重过剩。随着要素成本上升,利润微薄,创新投入乏力,竞争力下滑,一些企业经营困难,濒临亏损。

我国创新创造能力与发达国家相比依然薄弱,多数企业仍然以OEM和跟踪模仿为主,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核心技术缺失,更缺少自主设计创造、引领世界的产品、工艺技术装备、经营服务新业态、世界著名跨国企业和品牌。

传统发展方式难以为继!我国经济和中国制造仍处于全球经济和产业价值链的低中端,还不是设计创造强国。

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

将从注重经济发展总量转变为注重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效益和结构优化、将从告诉增长转换为中高速增长。

将从主要依靠要素投入推动转变为依靠改革创新驱动;从依靠低成本人力资源优势转变为依靠不断提升的创新创业人才优势。我国将实施“中国制造2025战略”,通过“创新引领、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实现向创新设计与中国创造跨越,向全球产业价值链的中高端攀升。

将转变为科学、和谐、协调、可持续发展。

为了5~10年,是我国产业结构升级、发展方式转型的关键时期。

是从跟踪模仿向自主创新创造,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跨越时期,是实现“三个转变”,向“两个中高”转换攀升的攻坚时期。

是信息化、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协调发展,全部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决胜期。

我国既面临经济发展转型与全球知识网络时代新科技与产业革命交汇的难得历史机遇,也面临着发达国家重振高端制造,实体积极和新兴发展中国家低成本竞争的双重挑战。

创新设计与中国创造

实施“中国制造2025”,加快实现“三个转变”,向“两个中高”转换攀升,建设创新型国家,不仅要继续鼓励引进消化吸收基础上的再创新,更需要鼓励科学原创,鼓励自主创新设计,突破基础核心技术,促进智能转型、绿色发展,创造引领世界的产品,工艺技术与装备,经营服务业态、跨国公司和著名品牌。

因为创新设计是人类对有目的创新实践活动的创意和设想、策划和计划,是产品制造、技术装备、工程建设、经营管理、商业服务和应用创新的先导和关键环节,是将信息、知识和技术转化为系统集成和整体解决方案的创新过程,是实现应用价值的发明创造和产业创新。

篇8:科学家的创新与创造

科学研究的关键和起点在于善于提出新的问题, 因为“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解决一个问题也许仅仅是一个教学上的实验技能而已。而提出新问题、新的可能性, 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 却需要创造性想象力, 而且标志着科学的真正进步。”从根本上说, 能否提出新问题和提出何种新问题, 在某种程度上也就意味着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的确定。因此, 努力提出新的问题, 不仅是科学研究的需要, 而且也是科学发展和进步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提出问题就等于问题解决了一半, 但是要创造性地解决问题则必须依靠科学的物理方法作指导。由于物理学的方法并不直接由物理知识、内容所表达, 而往往隐蔽在知识之中, 并支配着知识的获取及应用。因此, 在物理教学中, 教师应充分去分析、挖掘教材中的方法论因素, 充分认识到每堂课的授课目的是想方设法地使学生掌握一些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 而恰恰不是知识本身。所以, 物理教学的任务在于精心设计提问的技能和启发学生怎样选择恰当的科学方法去探索研究问题, 从而诱发学生的创造动机, 激发他们的创造情绪, 增强探索、思考分析问题的主动性, 形成发展和提高创造能力。

实际上, 思维的展开和问题的提出是相关联的, 因此, 在实施物理教学的过程中, 如何寓物理科学方法中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这是创新教育的要求, 也是学生形成和发展创造能力的关键。学生只有具备了科学的物理思想和方法, 才能对问题进行分析与综合、比较与概括、归纳与演绎, 从中才能培养它们的联想类比能力、逆向思维能力、抽象能力和创造新思维能力。

物理学研究的问题很多, 针对不同的问题, 采取怎样的科学方法去解决, 这对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发展学生的创造能力, 无疑是一把拨开云雾到达光明彼岸的金钥匙。

一、采取“猜想与反驳”的科学研究方法, 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能力

直觉思维经常与解决疑难问题相联系, 并伴随创造性思维出现。在进行创造性活动时, 人们常常依靠直觉、灵感进行思维活动、合情推理形成猜想, 并与论证所用的逻辑推理相辅相成。物理学史上的许多概念的建立、规律的总结及一些发现和发明, 一般都是综合运用观察、实验等常规的逻辑方法 (分析、综合、归纳、演绎、类比等) 与非常规的方法 (猜想、灵感等) 相结合的产物。例如, 库仑定律的建立。首先是普瑞斯特列把电力与牛顿的万有引力类比后, 大胆地提出了一个假设, 认为电力也遵从平方反比的规律, 以后人们又用实验作了论证, 并命名为库仑定律的。在物理教学中, 结合概念的建立、规律的总结, 注意研究方法的介绍和学习, 必然可以提高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 在电磁现象学习过程中, 在学生通过奥斯特实验知道电流的磁效应, 已初步认识到电和磁具有某种必然联系后, 应让学生反过来想一下:既然电能产生磁, 那么磁能否产生电呢?如果磁不能产生电, 那么电和磁又怎么会成为两个具有某种必然联系的事物呢?采取这样的思维与辩论, 鼓励学生敢于打破常规思维方式, 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使他们的思维不断得到发散和提高, 从而培养其逆向思维能力和辩证地认识事物的能力, 进而激励他们去发现和发明一些事物。

二、采取控制变量法, 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创造能力

物理学研究的范畴是宏观和微观两大世界的一些规律, 他们都必须采用实验的方法才能进行研究。但是由于很多事件及现象往往与很多因素有关, 所以研究它们必须进行控制“单因子实验”, 即在每一步的研究过程中都应尽量多地控制变化的因子, 只研究该事件与其中某一个因子的定量关系, 从而使复杂的问题变得简单化。通过这样的实验方法教学, 就能使学生从中深深领略到物理科学方法研究问题的妙处, 以及怎样科学地去探索研究问题, 创造性地发现问题, 从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操作能力和创造能力。

例如, 在分别知道电流产生的原因和电阻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后, 学生可能猜想到电压越高电流可能越大;电阻越大, 电流将越小, 即电流与电压和电阻两个因素都有关系。那么他们之间究竟存在怎样的定量关系呢?教师在学生明确研究目的后, 应重点启发引导学生采取合适的方法去研究。显然, 要研究电流, 只有在完整的电路中方可进行, 而要分别研究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定量关系, 则必须分别控制电阻不变和电压不变这两个因素。即要研究电流与电压间的定量关系, 应控制电阻保持不变;要研究电流与电阻间的定量关系应控制电压保持不变。那么, 在实验中又如何去实现这种控制作用呢?利用什么仪器去控制呢?怎样控制呢?通过学习, 学生不难想到在电路中应用滑动变阻器即可实现这种控制作用, 了解和掌握了这种实验方法的思想精髓, 就可以使学生创造性地去研究和发现问题, 最终得出欧姆定律的结论。

三、利用模型法培育学生的抽象与想象力

抽象与想象力在物理学的发展、物理概念的形成及物理问题的解决中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此, 在物理教学中, 教师应有机结合实际物理现象和构建实际物理模型, 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形象化, 使之研究的问题简单化, 从而努力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

例如, 磁场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那么怎样去认识以及怎样形象地描述它的空间分布呢?教师应根据磁场的性质, 利用铁屑在磁场中被磁化能形成一条条有方向的曲线, 构建出磁场的空间分布状况模型, 让学生充分去感知、抽象与形象, 从而形成学生的物理图像的能力。通过这样的方法教学, 能使学生真正学会怎样去认识和研究微观世界, 从而培养他们的抽象和形象思维能力。

四、利用类比法, 培养学生的类比联想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物理学中许多概念的建立及物理问题的研究, 都是在借鉴和利用学生已经掌握和熟悉的物理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和研究的。因此, 在物理教学中, 教师应充分挖掘旧的知识去类比研究新的事物, 启发学生找出它们之间相同的地方或相似的性质, 从而找到解决新问题的方法, 努力培养学生的类比联想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例如, 物体的运动存在着快慢问题, 物理学中是用速度 (比值定义法) 来描述的。机械 (电流) 做功也存在着快慢问题, 那么又如何去表示它们的快慢呢?这时, 教师应充分引导学生将它们与机械运动这类事件相类比, 使之充分认识到这是一类在某些方面有相似性的事件, 因此也可采用相似的方法去表示和描述, 从而找到解决新问题的方法。通过类比联想, 使学生真正学会一些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 这对于物理学中许多概念的学习和建立将起着事半功倍的效应, 同时也能很好地培养学生创造性地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利用等效转换法, 培养学生科学的物理思想

宏观世界和微观世界中存在着许多形式较复杂或不易直接认识和测量的问题, 必须树立科学的等效转换的思想,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才能认识。

例如, 在研究物体内能变化时, 虽然我们无法直接地观察到物体内部分子的无规则运动的变化, 但是可以利用分子构成的物体进行实验, 利用物体宏观表现的现象观察等效转换分析归纳认识其规律。如要改变气体的内能, 我们既可以利用压缩做功的方法来实现, 也可以利用热传递的方式去实现。再如, 利用棉花被点燃, 说明气体的温度升高, 间接地推论出气体的内能增加, 从而得出物体的内能和物体的温度有关的规律。只有建立了这样的科学思想, 学生才能科学地认识和研究问题, 从而培养它们的创新能力。

上一篇:幼儿园中班优秀数学教案《纽扣分类》及教学反思下一篇:益康乳业调研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