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科学与教育创新

2022-07-10

第一篇:脑科学与教育创新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创新与实践》科学论文

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的创新与实践

【内容摘要】: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是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努力实践新课程标准,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要目标,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以达到全面提高科学素质的目的。

【关键词】:兴趣探究过程倾听教学方式全方位评价

【正文】:

什么是科学?恩格斯说:“科学就是用理性的方法去整理感性的材料”。所谓“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所谓“科学的看问题、想问题”,就是用积极的态度理性地、实事求是地对待生活,解决生活中遇到的一切问题,这就是《科学》课最根本的目的。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是科学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在《科学》教学中,教师要以科学探究为核心,努力实践新课程标准,以提高全体学生的科学素质为主要目标,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基本需求,以达到全面提高科学素质的目的。

小学科学是一门基础学科,在科学课程的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是至关重要的,但良好的科学素养是不能靠外部的灌输得到的,而是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逐步获得,让孩子们充分体验科学探究、科学发现的过程„„提出问题、猜想预测、动手操作、记录信息、解释讨论、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发展孩子们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上好科学课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课题。

一、 兴趣是知识的源泉,兴趣是成功之路,兴趣是学生获取知识的直接动

力。

任何一门学科都必须重视学生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尤其是科学课要注意培养学生持久的学习兴趣。趣味性浓是科学学科本身的特点之一,怎样将学生的直接兴趣持续下来,这就需要自然教师采取灵活多变的教法进行培养。教师在课堂上激发起学生强烈兴趣的同时,还要给学生设置一定的悬念,激发学生在课外去完成。如我在教《磁铁》一课时,在课内引导学生实验认识了磁铁的基本性质,在即将下课时我提出这样的一个问题:如果把一根磁铁截成两段后,每小根磁铁是否具有磁铁的基本性质?在教《动物和环境》一课时,给学生提出了“你在什么地方能捉到蚯蚓?为什么?”的讨论题,让学生先讨论再回家实地考查验证。这样有目的地设置一些悬念,不仅使学生保持了持久的学习兴趣,而且节省了课内教学时间。

教师对学生当堂不能得出的结论,不要轻易告诉学生,要激发学生课后亲自实践解决。如我在《冰》一课时,我出了这样一道讨论题:“水结冰后体积是膨胀了,还是缩小了?”并提示,学生在平时吃冰棒时,看到冰棒的柄端是平的,还是凸的或者是凹的呢?学生虽然吃过不少冰棒,但没有观察这一点,这时同学们各说不一,争论不休,有的同学希望我给他们一个正确的答案,我却说,这个问题还是留给同学们课外通过实验去解决吧。这样不仅把学生课内的兴趣持续到了课外,而且学生从实践中得到的知识要比教师在课堂上讲的记得牢。

二、树立科学探究过程的理念

科学探究是指科学家们用以研究自然界并基于此种研究获得的证据提出种种解释的多种不同途径。《标准》中所指的科学探究是指学生们用以获

取知识、领悟科学的思想观念,模拟科学家们研究自然界所用的方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从两种探究活动的比较可以看出,科学家们的探究,是在已知世界的基础上,探寻未知的领域。学生们的探究活动,则主要是在已知领域内通过探究获得科学知识、学习科学方法、提高科学能力、树立科学意识、培养科学品质的活动。

探究活动已作为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树立科学意识、培养科学品质的活动。探究活动已作为科学学习的中心环节,这就要求教师要有“探究过程”意识。

第一,科学探究本身是一个过程活动,包括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等一系列活动。

第二,通过活动过程,让学生对身边的科学现象亲自观察、亲身感知,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体验其中的乐趣;通过运用科学方法解决问题,使学生在活动中获得自信;通过活动中的情感体验,使他们逐步形成科学意识,养成良好的科学品质。此外,科学探究过程也是能力的形成过程,必须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载体,才能内化形成。在科学课程教学中要使学生进行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教师还必须为学生精心创设探究互动的氛围。教师的“过程”意识不仅体现在科学探究过程,还要体现在对学生的评价过程。既要重过程教育,也要重过程评价。

三、在科学探究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倾听”。

在科学课中,学生最感兴趣的是实验,因为在课前师生准备了实验材料,学生又急于想动手摆弄这些材料,这样就分散了他们的注意力。因此,

常常会有出现这种情况,老师无论在全面怎么讲,学生在那儿还是自己摆弄,根本不听老师讲什么。听不进老师讲的话,就不知道这节课要探究什么。所以,在科学课中,引导学生学会“倾听”非常必要。以下是我经常采用的方法:

(1)实验材料先不发给他们,等老师把该讲的讲完,学生的疑问,假设和探究方案都提完,再把实验材料发下去。

(2)给予倾听者鼓励表扬,分两种:一是只认真听讲,对这样的学生多做口头表扬。而发言积极,提的问题又比较有价值,这样的学生不仅说明他认真听了,而且还说明他动脑思考了。对这样的学生记一个“优”,学期末会积累不少。久而久之,不仅使他们学会上课倾听,而且学会积极思考。

四、教师要努力建立新的教学方式。

将教学过程看作是师生互动的过程,以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代替单纯的讲解;以创造各种学习的机会和探究的情境代替灌输;学会倾听,了解学生理解了什么,误解了什么;将社会和大自然都看作教学的资源和科学教育的场所;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权利,对他们积极加以引导;将教学评价伴随在教学过程之中,努力与教学融为一体。

教师应将进行探究性的教学作为一种新的体验。不可否认,我们中的大多数教师在学校学习的期间和进行教学工作的期间,都很少从事过独立的科学探究活动,因此,我们需要和学生一起对科学探究进行积极的体验,并尽快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以便在教学过程中承担起指导的责任。

五、注意在科学探究中对学生全方位评价

引导学生搞科学探究,是一件很复杂的事情。要课前准备,课上引导。还需要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发展。有的学生对科学探究很感兴趣,这是老师最欢迎的。还有一部分学生属于能力较弱的,主要表现在动手能力弱和推理能力弱。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属于能力强,但对科学探究不是很有兴趣,这些学生一般语数成绩较好,是班干部,是班主任眼中的好孩子。怎样把这三类学生的积极性都调动起来呢?我认为对学生全方位的及时的评价,无疑是对学生搞好科学探究提高科学素养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例如,当学生提出一个有价值的问题或概括出一个完整的探究结论时,即使给予表扬奖励,并记上一个“优”。有的学生在课前准备实验材料时表现积极,能克服困难,给予及时表扬,记一个“优”。学生在探究科学问题时,发现了一个别人没有发现的新问题时,及时表扬,记一个“优”。并且及时引导其他学生再把这个新问题探究一下,这样一是让发现这个新问题的学生感到他的发现很重要,二是让大家明白,搞科学探究就是这样,不断地发现问题,不断地探究,在探究中又不断地发现新问题,又不断地探究。当某个学生在探究时,遇到问题,自己想办法解决,也及时表扬,记一个“优”。这样,一节课下来,有的学生能得到两个“优”。老师布置在家观察实验的作业完成的好,也记一个“优”。积累三个“优”可以得一个“小红花”,然后再记到成长档案,作为期末考试成绩的一部分。全方位的评价虽然麻烦,但很值!

小学科学教学以周围常见的自然事物与自然现象为对象,提供给学生生活中经常接触的材料进行科学探究,并适当地将这样的科学探究延伸到课堂以外的丰富多彩的生活中去。学生感受到生活中到处是科学,科学就

在自己的身边,学好科学在生活中的用处是那么的广泛,从而对周围世界充满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产生对科学探究的浓厚兴趣,形成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习惯,获得真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科学(3-6年级)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李晓文、王莹:《教学策略》,高等教育出版社

3、《为了每一个孩子的成长 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钟启泉

4、沈健《小学科学课堂如何开展有效性的探究》,安徽省宣城市教研室

5、蓝岳美《科学教学更有效》,中国小学科学课程网

6、孙亚玲《课堂教学有效性及其提高策略》,研究工作总结

第二篇:提高科学素质,培养创新精神教育论文

二十一世纪,生命科学迅猛发展,生命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给生物课堂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我认为生物课堂教学应从生命科学的角度对学生进行科学精神、科学素养、科学态度的教育,不仅使学生获得生命科学知识,更重要的是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掌握科学的研究方法。在对生命科学信息的认识与理解、表达与交流、实践与决策、预测与判断、探究与创新方面充分提高。一、在教学中要强化科学探究,提倡探究型、研究型学习模式,要求学生积极投入、亲身体验、主动探究。

1、在生物教学中,教师可主动引导学生通过质疑、调查、探究等教学环节,帮助学生形成有效的学习策略,从而使探究型学习落到实处。以学生为本,变接受性学习为探究型学习,加强对学生的发展性学力和创造性学力的培养。例如在介绍细菌与病毒相关知识时,学生会对爱滋病病毒和炭疽杆菌产生质疑,这时我会鼓励学生通过各种渠道获取信息,如病毒和细菌的种类、形状、结构、来源、感染渠道、传播速度、防治方法等。对于那些想进一步展开研究的同学,再引导他们在遗传、繁殖、代谢等机理方面进一步深入。

2、课堂中穿插研究性学习内容,鼓励学生多“参与”、“体验”“感悟”。使之掌握运用科学的方法、科学的思维逻辑、多学科间穿插的理论来探究生命科学的本质。借助于科学的实验方法与实验技能解决日常生活中发现的问题,进一步培养其合作学习、集体决策、共同探究的团队精神。在这一系列探究过程中,培养了学生的独立性、自主性,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和多方面的才能,促使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进一步升华,体验成功后的欢乐和喜悦。再以研究性学习作为基础,采用开放式、滚动式管理模式开发校本课程,是更富有创造性的教学探索。

二、 着重引导学生运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独立的学习态度 和人格品质。

1、教学中可充分利用生物学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史实和生命科学最新的成果,与学生共同探讨科学家们是如何发现问题、研究和解决问题并最终得出结论的。在讲解遗传和变异时,可介绍遗传学的奠基人孟德尔,引导同学们认真总结孟德尔在科学研究道路上成功的经验,并向大家及时指出生物学科与其它学科知识间的联系。其他诸如生物芯片、生物的入侵和防治、垃圾分类、温室效应、城市生态环境与根治都可以在相关章节插入并引申,这些内容的引入,足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渴求。

2、科学的理论和研究成果均是在逆境中产生的。科学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建立在奉献甚至冒险基础之上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教授数十年如一日,在水稻扬花的中午,头顶烈日,作水稻去雄和授粉实验,为寻找几万分之一的雄性不育稻,可谓踏破了铁鞋,最终解决了国家的粮食问题。

3、创新思维的培养有别于其它。爱因斯坦曾断言:“创造并非是逻辑推理的结果”。因此,在教学中应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逆向思维和发散思维能力。例如达尔文他是天主教教徒,却敢于和“神创论”挑战,创立了生物进化论。所以在教学中,我主张教师少一些灌输,多一些探讨,让学生尽可能地参与到知识的产生和发展过程中来,从而使学生从接受知识变为发现知识、更新知识、利用知识。以达到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目的。

三、加强信息技术与生物学科教学之间的整合

1、逐步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获取、表达和处理有关生命科学的知识和信息,通过严格的实验训练,逐步使学生能顺利完成比较复杂的观察实验、测定实验和验证实验。尤其是,对拓展性实验和探究性实验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对于发现的问题,能够自行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并结合信息技术对获得的数据信息进行充分的对比、加工处理,得出较完整的实验结论。

2、引导学生观察问题、发现问题,并对自己发现的问题进行检索,充分运用网络优势查找资料,并根据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思路,将研究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在网上咨询、展开讨论,在实践中提高自己的科学素质和创造性思维能力。

四、让科学技术前沿与中学生零距离接触,“请进来,走出去”

“实践证明,有了科学环境,就可以超前发展,给学生一个支点,他们就能够跳跃”。我校在引导同学们和科学家面对面接触方面作得非常好,“根与芽”的发起者“猩猩妈妈” 珍妮古道尔在格致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古道尔的演讲,让同学们知道了她的传奇经历,当珍妮古道尔还只是个26岁的姑娘时,她却走进了森林,一呆就是22年,在那里,珍妮。古道尔利用电影胶片细致地记录了3代黑猩猩的生活,发现黑猩猩可以制造和使用工具,还有用身体语言进行交流等与人相似之处,这是有生史以来关于动物群落持续时间最长的研究,其价值足以被载入史册。中国科学院院士杨福家教授更是以耐人寻味的报告深深的打动了格致的年轻学子,他重点介绍了生物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景和“人类基因天书”,在同学们中间引起了极大的反响。

综上所述,随着知识经济和高科技时代的到来,随着我国科教兴国及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生命科学所处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激发兴趣,启发质疑,探究奥秘,联系实际,培养能力是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环节,生物学教学可借助于以突出学生为主体的双边活动,通过知识的有效迁移,使同学们在“悟”中获取知识,提高能力,同时渗透科学的思想、创新的意识、合作的品质,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科学素质,培养创新精神的目的。

第三篇:科学筹划 创新思路 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青州实验中学创建于1999年3月,学校占地6.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现有教职工311人,在校学生3051人 ,教学班56个。建校10年来,学校一直认为只有从文化上加以引领、从思想上加以指导、从行动上加以规范,师生的精力才能集中到教学上;只有从细节上入手、从管理上着力、从制度上正规,才能收到教学的高效益!

新学期以来,学校在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扩工程提上议事日程,陈金平市长两次到学校召开调度会,调度拆迁、建设工作。到明年暑假,将建成占地130亩的学校东校区。3000㎡的办公大楼,8000㎡的科技大楼,3000㎡的图书大楼,12000㎡的学生公寓,6000㎡的学生餐厅和一个高标准的塑胶田径场,将会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届时将达到100个教学班的规模。

面对二次创业的大好机遇,学校领导班子多次召开专题会议,抓住教育教学这一核心问题,研究学校发展大计,狠抓细节落实,努力提高教学质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呈现出了老师积极向上、学生努力拼搏的良好局面。现就新学期开学以来的教学工作和下一步的工作打算作简要汇报。

一、建校十年来,高考成绩连年攀升,优生培养连创佳绩。先后有张锦华、姜小双、闵青、王艳梅、赵海波等同学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清华、北大等名校,其中王艳梅同学08年文科成绩663分,09年赵海波同学理科698分。

在近期组织的期中考试中,我校刘国臻同学以682分的优异成绩列全市理科第一名,文理两科重点、普通均超额完成潍坊教科院下达的任务目标。

为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实施适度竞争机制,提高教学成绩,构建一级多部制管理模式,将原来的一级一部的大级部管理,分别划分为高

一、高二各两个级部,高三为三个级部。一级多部制管理模式的构建,形成了有序竞争、团结向上的局面。同时,根据不同年级学生的身心特点和教育教学规律,制定了不同的教育教学目标。高一重在初高中衔接和行为习惯的养成;高二重在知识点的落实和兴趣的培养,搞好选课走班;高三,重在知识体系的生成,规律方法的总结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突出尖子生培养。

二、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增强学校发展的后劲。 ①合理整合教师资源。开学之前认真研究各年级特点,充分利用好教师资源,有限配备好高三教师队伍,兼顾高

一、高二教师的配备,特别是对高

一、高二备课组长、班主任多次反复讨论、研究,保证每个级部有一批骨干教师群体支撑基础年级的教学研究。

②做好班主任培训工作。针对新学期新形势的要求,进行了两次班主任培训交流会,建立健全了班主任职责、评价制度、班级管理流程等。第一次是开学之前,第二次是期中考试之前,抓住教育的关键时机,对班主任工作在不同阶段提出不同的要求。在培训交流会上班主任代表做了经验交流及报告。

③搞好年级组、备课组建设。一级多部但备课组仍是一级一组的管理模式,学校适时召开了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培训会,对教研组、备课组在组织教研活动、集体备课、听课评课、培养教师、组织教学、业务学习等各个方面做了明确的具体的要求,完善了教研组长、备课组长职责、考核方案,制定了日、周、月、学期、学年的教研常规、活动流程、工作目标等。

④大力开展青蓝工程。针对我校年青教师多、骨干教师群体薄弱的现状,开学后立即进行了新教师与老教师,新教高三教师与多年送高三教师的结对帮扶活动,由学校向老教师发了聘书,进行了“一对一”拜师仪式,制定了详细的帮教计划,要求老教师从导学案的编制到上课,全方位的给新教师作出示范,新教师的备课经老教师审核后方能走上课堂。确定了三年优秀、四年骨干,五年名师的“345”新教师培养发展目标。

⑤努力进行骨干教师培养工程。教师节前,学校分别隆重召开师生总结表彰大会,评选了上学期学生中的“学习标兵”、“三好学生”,教职工中的“十八功勋教师”、“十大劳模”、“十大优秀班主任”、“十大优秀备课组长”、“十大教坛新秀”、“十大师德标兵”共七个“十大”,并进行了隆重的表彰奖励。结合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和教育整顿活动,加强教师的学风、思想作风、工作作风建设,聘请专家来校给教师们进行专题讲座,实现高端引领、名师辐射带动。对评出的“七个十大”等校内名师搭建让他们发挥带动作用的平台,让他们上好示范课,办好个性讲座,从而实现思维的互补,智慧的交融,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

对教研室组织的优质课评选活动高度重视,学校通过考试等手段评选出了推荐老师,并给他们分别指派了指导老师,帮助他们做好准备工作。

三、全面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1、落实办学行为规范,减轻学生课业负担,实行选课走班制,学分制管理,开发多元化课程资源,建立符合素质教育要求和新课程理念的发展评价体系和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2、强力推进“345”课堂教学模式。开学之初,学校根据暑期骨干教师培训精神,大张旗鼓的宣传发动,编制了校本教材《“345”课堂教学模式解读》,然后通过教研组、备课组推出“345”模式的示范课、公开课,所有教师在教学中贯彻落实精神。几天前,在潍坊教科院“345”课堂教学模式专项督导活动中,我校推出了12节课,收到了教科院领导的一致好评。前天,潍坊教科院推荐重庆市綦江县教育观摩团来我校进行专项听课调研。

3、广泛开展了“名师讲座”、示范课、公开课、观摩课、同课异构等业务交流活动,促进教育科研的深入开展。开展了学习方法交流会,努力提高学习效率,学校组织了“高三学习方法交流会”, “高二学习方法经验交流会”,“高一学习方法交流暨英语学法报告会”,掀起了提高学习效率、提高学习成绩的高潮。

4、抓好抓紧教学常规的检查落实不放松,对老师的备课、导学案、作业、测试每周小检查、每月大检查,坚持过程管理,促进教师教学过程的规范化、程序化、制度化。

5、重点抓实、规范常态课的教学过程,实行督导组推门听课、评课打分、评比考核制度,要求将每一节课上成精品课、优质课,每节课都要按照“345”高效课堂的要求落实到位,每节课都要按照要求制定导学案,每张导学案必须包括预习学案、课时学案、当堂检测、课后巩固几部分。提高常态课的质量,看备课是否充分,看教学设计是否完善、科学,教学环节是否完整,教学目标是否注重了落实。

6、加强了平时检测的密度和质量要求,注重了考前的准备、考试考风考纪检查、考后成绩的分析。对这次期中考试,学校几次开会研究成绩情况,安排成绩分析,要求分层次开好学生座谈会、班级分析会、备课组分析会、作业组分析会、级部分析会,充分利用好这次考试成绩,分析出经验教训,组织优秀组、优秀班、优秀个人的示范课,同时组织薄弱学科、薄弱班级、薄弱个人的会诊课。抓紧抓好下一步的教学管理,掀起教学、学习的新高潮,争取下一次考试及明年的高考取得优异成绩。

7、实行每天课前说课制度。早7:30到校后利用20分钟时间,由备课组长组织、导学案编写老师主讲,对当天所教课程进行说课,把握教材,分析重点、难点、学情,提高每节课的效益。

四、加强德育工作,为教育教学创设良好环境。 加强学生自主管理,实行综合素质评价是我校今学期着力做好的一项创新性德育活动。学生自主管理小组就是学校依据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方案的理念以及中学生的身心个性特点,建立了学生自主管理指导小组、学生两休秩序自主管理小组、学生文明守纪自主管理小组、学生寝室内务自主管理小组、学生两操秩序自主管理小组和学生学习秩序自主管理小组。每个小组都选有负责人,负责人对小组成员作了具体的分工与安排,力行督促通报制度,做到一天一督促,一天一纠正,一天一进步,,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与生活习惯,不断锤炼自我管理的能力。学校编制了《青州实验中学学生365天自主管理操作指南》即校本教材《成才之路》。学生在一年的时间里运用 “操作指南”,每天5分钟,自学自悟填写;让学生树立一个目标,养成两种习惯,培养“三颗心”,形成四个自我。一个目标即人生价值目标;二种习惯即生活习惯和学习习惯;三颗心即爱心、责任心、自信心;四个自我即自信、自立、自尊、自控。同时依据“操作指南”以班级为单位,每班分为四个小组,每月组织一次大会,总结一月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情况,布置下周的任务。

综合评价工作情况:为确保学生自主管理的有序高效推行,实施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坚持评价主体多元性、评价方法多样性和评价结果客观性的原则。包括学生自评、学生代表评价、教师评价、家长评价、初定评价等级、确定最终评价等级,记入档案,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发展,自我超越,促进每位学生全面健康富有个性的发展。学生自评是学生对自己行为再认识的过程,若学生经常“自省”,必将会走向自律;学生代表评价,能比较真实反映该学生的表现,学生代表评价的作用,实际上起到了“群众”监督的作用;教师和家长的评价,能增强教师和家长的教育的威信,增强教育的实效性。

五、各年级具体工作

高一年级重点做好学习、行为习惯养成教育,重视初高中衔接,给学生提供软着陆的平台。

一是引导学生进行角色适应,二是学习方法的适应教育。高中生的学习方法有别于初中生。首先,教师的教学和管理模式更注重民主化,强调学习的主动性、探究性;其次,学科内容无论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是远超过初中的。因此,我们高一级部针对这样的教育教学特点,安排各位老师都结合所教学科特点,对学生进行了指导。

高二年级重点做好细节管理和知识体系的构建,向管理和课堂教学要质量,搞好选课走班。

高三年级的教学指导思想是,根据高三教学特点,主要抓好两个建设:一是教师队伍建设,二是班风学风建设。突出三个重点:一是高三教学模式与提高教学成绩的研究;二是加强管理,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三是优生优培,实现尖子学生成绩的冒尖。进一步打造一个和谐高效、团结奋进、拼搏有为的教师群体,为我校的“名校、名师、名生”三名战略努力工作,以优异的成绩向家长、社会交一份满意的答卷。

制定科学合理的教师评价机制,根据新形势的要求,建立完善目标与过程相结合的考核方案,使老师们既要工作扎扎实实,优质高效,又要明确目标,奋勇争先,争创一流。

学校各部门树立学校一盘棋思想,为高三教学提供优质服务。切实搞好第一轮复习,为第

二、三轮复习成绩的拔高打好坚实基础。

1、把握方向

由备课组长组织老师认真研读《考试大纲》、《考试说明》,研究近三至五年的高考试题,学校将组织骨干教师到外地外校参加

一、二轮的交流、示范课、研讨会,老师们要把准新课程下高考的脉搏,在备课、上课、选题测验工作中有针对性,不出偏差,少走弯路。

2、科学规划

制定计划、调整策略,关注信息;要力求做到三基的“全面、扎实、系统、灵活”。各级部、备课组安排好三个轮次的复习时间,制定切实可行的复习备考计划;做好备考策略的研究与调整,适度扩大目标生范围,兼顾尖子生、普本生两个方面;要狠抓基础知识的复习、基本技能的训练和基本思想、方法的熟练运用。

3、规范常规

以落实教学常规为重点,加强教学进程管理与考核。抓好教学常规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基础,规范和量化教学过程的五个基本环节的管理。

(1)规范备课,坚持实行“学案制”教学,坚持“五备五统一”,即备双纲、备教材、备教法、备学生、备习题,各班级进度统

一、内容统

一、作业统

一、练习统

一、测试统一。 (2)规范上课,遵循“三步骤,四环节,五课型”的原则,抓好课前预习、自主探究、提出问题、引导思考、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当堂检测、巩固落实,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训练为主线,能力为主旨的原则和突出重点、难点、热点,突出思想方法、效果落实的宗旨,精讲精练、因材施教。

(3)规范作业,做到“五要”,即分量要适中,质量要高、要求要严,批改要快,讲评要及时。

(4)规范辅导,做到“四到位”,即时间到位、内容到位、解疑到位、效果到位。

(5)规范考试,要求严把“四关”,即命题上严把质量关,组织上严肃考纪关,分析上严把反馈矫正关,落实上严把“二次过关考试关”。

(6)规范导学案。坚持使用导学案教学,努力提高导学案的使用效益,选题组案要力求做到“低起点,密台阶,沉到底,宽到边,要求严,稳步走”。保证每节课都要有一个学案,学案的编制研究要成为集体备课的重要内容之一,防止学案课本化、资料化、习题化,增加学生负担。要研究学案的使用方法,提高使用效益,研究好学案使用的时机与时间,杜绝教师课堂上单纯依据学案而处理学案。

4、讲求教法

一轮复习要做到“重点拨,常总结,勤归纳”力求知识升华,能力提高,要加强解题策略指导,合理选择解题方法,优化运算途径。切实加强学法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充分发挥非智力因素的作用,提高学生的自控力、自信心和自主学习的能力;引导学生善于总结,勤于归纳,勇于反思,不断完善自我,要求学生建立好“两本”即好题本和错题本。

(1)要系统梳理知识,不要堆积知识。(打破原有体系,重新整合)。

(2)要旧中有新意,不要一味重复旧知识。(旧题老题可以用,但要讲出新意来)

(3)要有主线贯穿,不要一盘散沙。(以知识或方法为主线)

(4)要注重思维训练,不要热衷题海战术。(勤归纳,常总结,多提炼)

(5)要注意灵活运用,不要过分强调知识记忆。(知识在应用中记忆,能力在应用中提高)

(6)要确保知识覆盖面,不要留有盲点和死角。(求全、求细、求严、求实)

5、狠抓落实

落实就是希望,落实就是生命,落实就是效益,落实就能出成绩,落实就是复习工作中最有效的“妙招”、“绝招”。

①精选题目,控制“两度”。(遵循基础、典型、灵活、适度原则)

②先做后讲,不做不讲。(把握学情,有的放矢,加强针对性)

③要精讲,少讲。(注意“讲”的内容,选择“讲”的时机,研究“讲”的方法) ④有布臵必须有检查,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批、有批必评。(落实,抓落实,狠抓落实)

⑤强化总结与反思。(要经常归纳、总结、反思,并提高到一定高度)

⑥注意查缺补漏。(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⑦狠抓目标生。(对尖子生、边缘生进行个别指导) ⑧给学生留下自主的时间。(启发、引导、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⑨适时进行学法指导。(多提问,多交谈,多检查,多督促,多指导)

⑩开展“满分卷”活动,向规范要效益。(不怕难题不得分,就怕题题被扣分)

6、提高能力

高三一轮复习应坚持“三基”复习,小综合练习与全程综合训练相结合的复习模式。采用“常循环——勤穿插——多层次”滚雪球方式的复习训练和练习方法。应坚持“常考、常练、常讲评”的考、练、讲、评原则,要准确把握复习方向,提高复习中选题、组卷、测试的针对性与有效性,不能以练代考,考练不分。凡考必批,凡批必评。

7、因材施教,分层教学,实现优生优培。

各班主任根据学生成绩表现,召集班级任科教师研究确定尖子生人选,采用人盯人的方法,重点培养,级部、学校重点调度。开好优生动员会,让他们树立远大的理想,确立高考明确的目标,决心考上清华、北大。针对学生薄弱学科,由对应学科老师承包到人。在不违规的前提下选择适当时间辅导,重点进行学法指导,试卷分析,面批作业,规范答卷。老师为他们单独提供复习资料,增大阅读量、训练量,拓展广度,加强深度。学校安排单独的自修室、宿舍,加强心理辅导、生活帮助,解决他们后顾之忧。

学校、级部加强管理,严格要求,定期不定期的开好座谈会,了解他们的思想、学习、生活情况,解决他们的困难。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1、努力提高办学水平,创造质量一流的区域名校。 紧紧抓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这个中心,完全按照省规范化办学规定,全力推进素质教育,按照新课程方案完善办学条件,配齐各种教育教学设施,充分发挥学校优势,努力创建新课程实施示范学校。

2、狠抓校风建设,牢固树立校风育人的理念。 以争创和谐班级、和谐组室为抓手,培育良好的班风和组风,树立正气,打击歪风邪气,调动师生内在积极性,全校上下,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培育良好的教风、学风,为师生发展创设一种达成共识的敬业精神和宽松和谐的人文环境,突出校风与人特色。

3、改进完善教师评价机制,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针对潍坊教科院“双+”研究课题《教师综合评价》,根据我校实际情况,进一步改进完善教师评价方案,强化对教师工作态度的评价,加强过程管理,激励教师专业发展。

4、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研究,打造符合“345”要求的课堂流程,提高课堂效益。研究学生成长的规律,科学施教。教学过程坚持让学生主动参与,指导学生自主学习,课堂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要特别注重教师的课堂设计和精讲点拨。采取以下措施抓好落实:一是作业考试化,实现日日清,提高作业质量、效益和学生的应试能力;二是坚持每日说课制度;三是抓好导学案、训练案的提高,抓命制人、抓思路设计、抓题目质量、抓用后评价评比。

5、加强高三教学的管理,精心设计好每一个环节,努力营造良好的高考氛围,力争明年高考取得新的突破。

6、进一步研究高二学选课走班的方式方法,既符合上级要求,又能提高教学成绩。

“大鹏一日从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新的学年,面对新的形势,新的任务,我们有信心以崭新的姿态,高昂的斗志,团结协作,求实创新,锐意进取,与时俱进,办一流学校,育一流人才,创一流业绩,以坚定不移的信心,坚持不懈的态度,坚强有力的措施为学校的发展、学生的发展再立新功,再创辉煌!

青州实验中学 2009年12月

科学筹划 创新思路 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山东省青州实验中学

2009年12月

第四篇:中小学校如何开展科学教育促进科技创新

类别:科技创新论文

单位:

姓名:梁 X X

电话:134

中小学校如何开展科学教育促进科技创新

【摘要】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前进的不竭动力。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体现,而科学技术是一项创造性的工作,这就需要我们培养一批懂科技的专业人才和富于创造的创新人才。这些人才的培养靠的是科学的教育,靠的是专业的师资队伍、科学创新的理念和教育方法。青少年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祖国明天的希望,我们国家也一直提倡“科教兴国”,科技创新从娃娃抓起,通过青少年的科学教育对促进科技创新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从青少年的科学教育对科技创新的促进意义,根据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中小学教育的特点,对如何开展对青少年的科学教育来促进科技创新,提出了几点本人不成熟的看法与方法途径〃〃〃〃〃〃

【关键词】青少年

科学教育

科技创新

中小学校如何开展科学教育促进科技创新

一、青少年科学教育对促进科技创新的意义

(一)科学教育传授科技创新的知识从而促进科技创新

创新与传承是相联系的,世上没有凭空产生的创新,我们需要站在前人的肩膀上进行创新,它能让我们节省时间和少走弯路。这就需要我们通过科学有效的科学教育,来掌握先人已经掌握的知识经验和技术。在科技突飞猛进的今天,我们要以最高效的教育使青少年掌握科技创新的现有技术、科学原理、材料属性等等,只有把这些必备的知识融会贯通了,我们谈科技创新才显得充满意义。

(二)科学教育培养科技创新的能力从而促进科技创新

知识本身不会产生生产价值,我们只有把这些知识转化成技术,再运用到生产和管理中,知识才具有了生产力。科学教育通过理论结合实践,使青少年具备一些观察分析、合作探究、实验推理、动手实践等科技创新中必备的能力素养。科技创新是一个实实在在的工程,不能纸上谈兵,今日的青少年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能力,才能使将来的科技创新成为可能,否则就会出现我们常说的“有心无力”。

(三)科学教育树立科技创新的意识从而促进科技创新

科技创新和科教兴国虽然一直提倡,然而大部分人对此认识不足,只把它当作一个口号。我们在教育中,通过一些古今中外发明家的事迹,以有趣的科学故事,以社会生活日新月异的巨大进步等激发青少年科技创新的意识。有了这种意识动机,青少年才会觉得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科技创新才会有源源不断的巨大动力。

(四)科学教育激发科技创新的兴趣从而促进科技创新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创新更是需要一腔发自内心的热情。科技创新需要静心、耐心,其中有艰辛有快乐。青少年的科学教育并不是要让他们现在产生多大的效益,而是要让他们主动地去学习各种知识,以后有能力的时候仍会充满兴趣、坚持去搞科技创新。教育过程中,要正确结合青少年好探究的特点,多创设有利情境让学生体会科技创新的乐趣。科技创新,从娃娃抓起,激发了好了青少年的科技创新兴趣将产生意想不到的收获和突破。

二、青少年科学教育对促进科技创新的途径与要求

(一)建立科学教育培养机制提供科技创新保障

制度是个良好的激励机制,在中小学校,可以组织成立科技创新发明兴趣小组,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让有共同兴趣志向的人在一起交流探究成长。同时学校还应派一个科技创新辅导老师指导兴趣小组。在其它方面,还应健全激励机制和管理机制,不能让这项工作走形。对那些在比赛中获奖的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等应进行奖励和宣传。

(二)创设科学教育环境培养科技创新意识

环境对人能起到一个潜移默化的熏陶作用,环境育人亦是条很有效的教育途径。学校应设立专门的科技创新实验室,室内配置一些做实验必备的工具,如:显微镜、度量用具、科技教学用具等。张挂古今中外的发明家的发明经历和事迹,感受科技创新对社会的贡献。此外阅览室还应有科技读物供学生们阅读。在学校走廊,宜结合校园文

化建设设立科普画廊,科技发明创作展览栏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播放科技校园广播······总之营造出一个浓厚的科技创新的良好氛围,让师生的价值在此得到体现和发展。从而激发师生的热情,提高认识,树立科技创新意识。

(三)立足教学课堂培养科技创新知识素养

学校教育,课堂教学仍是一个主阵地。学校选派一批专业化强、热爱科技创新的老师担任《科学》课程教学,对学生系统的讲授科学基础知识、原理等,科学课程不应被所谓的“主科”所占用。在其它课程教学中也应因课因文制宜的进行渗透,例如语文课中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创意识,数学课中可以培养学生数学知识在科学中的运用和作用等等。对于科学老师,可以组织参加一些校际或科教领域的培训交流,及时不断的学习和传播科技教育信息,本校之间也可以召开座谈会与报告会等。只有我们的老师科学素养高了,学生的科技素养才能更上一个台阶,名师出高徒。

(四)通过科技创新实验培养科技创新意志

历史上的每一项发明都经历一个漫长而艰辛的过程,都是在一次次的失败总结和思考中创造出来的。在科学教育中,可以通过科学实验探究,重现历史上典型发明的发明创造过程,让学生观察分析实验的现象与数据,体会实验探究的模式,经历发明中的失败与成功,抓住事物的本质联系······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科技创新的思维的能力,更重要的是锻炼了学生的意志力,为今后的科技创新培育良好的品质。

(五)开展科学发明活动培养科技创新兴趣

青少年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他们很喜欢把学到的知识进行动手操作以得到大人的赞可。为此学校可以多组织学生进行科技创作大赛,科技知识大赛等活动,将学生有创意的小制作、小发明进行展览。老师也可以进行指导和完善化,还可以鼓励学生进行写科技小论文,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出版校刊。让广大的师生体验科技创新的成就感和价值感,从而从小激发和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的兴趣。

(六)结合生活实践发明培养科技创新能力

知识转化为能力需要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就是知识的实践,在这里就是科技实践发明。发明不一定要伟大的发明,小发明也蕴含大智慧。我们可以根据所学的知识,结合生活经验,利用自己身边的废弃材料进行创新创作,从而产生科技创新的价值。比如,通过对家里工具的改造使得更加方便实用······这些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培养青少年的科技创新能力。

(七)拓宽学习研究渠道培养科技创新视野

创新,思维和视野很重要。我们需把青少年的眼光引向广阔外界,要拓宽学生的接触面和学习渠道。CCTV-10的我爱发明就是个很好的栏目,我们可以组织或培养学生去收看,去琢磨,去发现······久而久之,我们自然也就多少受到熏陶,提升了科学素养。

有知识,有能力,有意识,有意志,有兴趣······也就具备了科技创新的基本素养,而我们的科学教育正是通过各种手段、形式、教育方法来培养这些科技创新者应该具备的优良品质,通过培养科技

创新人才来促进科技创新。在科学教育的过程中,涉及的因素很多,方法也不止一种,我们只要是有利于培养创新人才的科学教育就能推动科技创新。在这些人群中,青少年是祖国的下一代,是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他们充满青春与活力,充满了创新精神,为此,青少年的科学教育能很好的促进科技创新发展。

参 考 文 献

[1]杨永平 科学教育促进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2]李 永 科学教育促进科技创新人才培养

[3]《义务教育科学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第1版

第五篇:联系实际论述科学发展观与政府管理创新的关系

科学发展观对政府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不仅要求政府要全面审视经济社会中的各种矛盾问题,还要求政府高瞻远瞩,注意把短期利益与长远利益相结合,在抓好经济建设的同时,努力实现以公共利益的和谐为宗旨的价值取向,理顺政府与社会的关系,强化政府的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推进政府运行机制的创新,实现决策机制的科学化、民主化。

树立以人为本的政府管理思想,坚持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是政府管理创新的根本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发展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社会的全面进步。协调发展,就是要按照“五个统筹”的要求,充分考虑经济、社会以及资源、环境等各个环节、各个方面。可持续发展,就是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之路,保证世代永续发展。

科学发展观为政府管理提供了新的思想。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要求我们必须辩证地认识物质财富的增长和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转变重物轻人的发展观念。发展应该始终把提高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作为出发点和归宿。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如果不能找到一个正确的增长方式,经济不可能长期稳定快速地发展。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要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努力建设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的节约型社会。科学发展观还要求在政府管理中必须辩证地认识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转变把经济增长简单地等同于发展的观念,也不能把发展简单地等同于经济增长。经济增长是经济发展的基础,没有经济增长谈不上经济发展,但增长又并不一定带来相应的发展。

现代政府的本质特征是公共性,政府管理是要实现公共利益最大化,公共利益也就成为政府管理的基石与出发点。要防止和克服一些领导干部在“政绩观”上存在的偏差,那种在错误发展观的支配下干出的所谓“政绩”,往往是不科学的、只注重当前发展,忽视长远发展的。正确的政绩观必须以科学的发展观为指导,完善政绩考核指标体系,使其既包含经济发展的指标,也兼顾资源、环境、生态,以及公共卫生、就业、社会保障、人民生活等社会发展的指标,并以制度作为保证。另一方面,只有树立正确的政绩观才能真正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就是要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们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把树立政绩的根本目的定位为给人民群众谋利益。妥善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之间的关系,真正使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才能创造出扎扎实实的政绩。

政府职能问题是政府管理的核心问题,政府管理的创新必须通过政府的职能转变来实现。政府的职能转变是当前各类矛盾交织的汇集点,从传统的“统治型政府”模式向“公共服务型政府”模式转变,不仅能够有效地解决现实问题,而且对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具有决定性意义。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政府必须坚持以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为重心,通过引入市场机制与社会服务一起为社会各方面提供所需的公共产品。

在20多年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基础上,近年来我国在政府职能转变、推进政府管理创新、提高政府行政能力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取得了显著成就:一是转变了政府职能。我国已明确将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政府职能界定为“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各级政府在抓好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的同时,更加注重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使公共资源更多地向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倾斜。二是推进了依法行政。先后颁布了《行政复议法》、《立法法》、《行政许可法》、《公务员法》等重要法律法规。各级政府在减少行政执法层次、实行综合执法、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执罚分离、执法公开等方面进行了改革探索,更加注重依法保护当事人和利害关系人的知情权、参与权和救济权,并且开始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和执法绩效评估,以保证公正执法。三是增强了科学民主决策。着力健全了重大决策的调查研究制度、听证和公示制度、公众参与和专家咨询制度、公民公开评议制度、集体决策制度、决策责任制度等,以保证各项决策的民主性、科学性和公开性。四是推行了政务公开。各级政府加大了政务信息公开力度,包括法律政策公开、办事程序规则公开,并通过互联网向社会发布政务信息,绝大多数地级市政府在网上设立了办事窗口,制定了电子政务规划,中央和大城市政府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2006年中央政府门户网站也正式开通。五是改革了行政审批。

各级政府大力推行公开审批规则,简化审批程序,实行“一站式”审批,许多地方开始实行全程办事代理制、随时办结制、告知承诺制等管理创新,改革了行政审批制度,方便了企业和群众,提高了审批效率。六是推进了廉政建设。例如,明确提出经营性土地使用权出让、工程项目、政府采购和产权交易,一律实行公开招投标,并着手全面构建惩防并举的廉政体系。七是加强了政府应急管理。以应对“非典”突发事件为契机,各级政府强化了应对突发事件的作用,已初步建立了应急管理体制、机制和法制,编制了国家总体应急预案和专项预案,政府保障公共安全和应急处置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

上一篇:年度优秀员工方案下一篇:你的世界并不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