绩效管理咨询

2024-05-23

绩效管理咨询(精选6篇)

篇1:绩效管理咨询

战略管理只有在绩效管理的支持才能将战略转化成企业日常的经营目标,战略才能真正落到实处,而绩效管理也不能脱离企业的战略,只有在战略的指导下绩效管理才能有正确的监督、评价、激励员工的行为,真正起到导向作用。如何依照企业战略建立绩效考核体系是企业管理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最早出现的战略导向的绩效管理方法是管理学家德鲁克于1954年提出的目标管理(MBO),这一概念的提出为绩效管理引入了对组织战略目标进行分解的方法,并将分解后的分目标作为组织绩效考核和考核部门以及每个员工绩效产出对组织贡献的标准。而后,理论界又出现了标杆超越(Benchmarking)、关键绩效指标(KPI)和平衡记分卡(BSC)等战略导向绩效管理理论。上述战略导向的绩效管理方法,各有利弊。有些企业盲目引起,结果消化不良,绩效考核工作的推进也就不了了之,更谈不上真正落实企业战略。因此,我们应从我国企业管理的现状出发,寻求适合我国企业战略导向的绩效管理方法。

有个好战略只是企业发展的第一步。《财富》杂志统计调查发现:只有不到10%的有效建立起来的战略得到了有效的执行。有70%的企业失败的原因不是战略制定的错误而是执行的障碍!”可见仅仅有个好战略还是远远不够,如何把战略落地,把好战略转化成高绩效是具备好战略的企业要解决的下一个难题,

在现实中,很多企业在战略制定方面投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许多企业由此取得的成效却不尽人意。有研究表明,企业平均只实现了战略所预期的财务绩效的 63%;更糟糕的是,企业最高管理层对造成这种“战略与实际绩效之间差距”的原因几乎一无所知。结果,他们在力图扭转局面时常常不能对症下药,在实际需要改进战略时他们却一味抓执行,在实际需要加强执行时选择改变战略方向。当他们发现实际绩效和战略预测之间出现差距时,很难分辨其中的原因应当归咎于规划还是执行,抑或二者兼而有之。

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本原因是企业战略与绩效管理相脱节,也就是说,战略的制定与实施没有有效地融入绩效管理中。部门绩效突出,但企业战略目标却未能实现。

在一些企业中,绩效管理被认为只是人力资源部门的工作,各级管理者和职能部门没有在绩效管理中承担相应的责任,导致企业绩效管理与战略实施相脱节。

企业很少基于长期计划来对绩效进行跟踪。调查发现,只有不到15%的公司会定期检查每个业务部门实际完成的绩效,并与以前年度制定的战略计划中所预期的目标进行比较。因此,对于公司最高管理层来说,要弄清他们在制定战略决策时所依据的计划是否真的能够预测实际绩效,并非易事。

战略绩效管理模式是把好战略转化成高绩效的有效工具。它通过战略目标的分解,计划的制定;执行过程中的战略目标和战略计划与实施情况的比较和分析,并实施完善计划确保绩效目标的实现。

篇2:绩效管理咨询

——绩效管理飞轮

管理就是管人,管人就是带作风。企业有企业的作风,团队有团队的作风,企业的战斗力取决于企业的作风问题。

在TOM公司,李践始终坚持任何一个员工进来,首先是训练作风,始终坚守三大作风:第一个认真。认真就是精益求精,全力以赴,专心致志。认真是品质,不管你的条件再好,你的企业、你的条件、你的制度都不能替代你员工认真的态度。第二个是快,就是高效率。第三个是诚信,就是坚守承诺。李践认为,这三条缺一不可。

“绩效飞轮”让管理飞转起来

每个企业必须首先建立规则。李践认为,有了制度还不够,还不能成为系统,在制度的背后还必须有流程化、标准化,实质上就是表格化。如果企业要建立系统,就要遵循这个手段,一旦建立系统就会形成轨道,让每一个人都知道该怎么做,每一步做什么,最后达到想要达到的最终目的。因此,李践在公司内部大力推行绩效飞轮的系统管理,为TOM的管理装上超级发动机。

数字量化 让人人有绩效

在TOM公司有一句话:千斤重担万人挑,人人头上有指标。只要有人的地方就会有绩效,要么产生正面绩效,要么产生负面绩效。李践认为,让员工们“千斤重担万人挑”的关键点就在于数字量化的绩效!

而数字量化具体是如何做到的?在TOM的绩效飞轮中,第一步就是:层层分解。公司会将整体收入以及成本、利润等经济指标,逐一分解到下面的经理头上,然后由经理再次向下层层分解,直至分解到每个员工的头上。有了这些数字分解还不够,还要进行时间分解,还要有年、月的全部分解。李践说,公司2007年的各项数字早在2006年12月之前就已经全部分解出来了,他们在做之前就已经知道了目标和数字是多少,他们会准确地把所有数字分解到每月,每周,甚至是每日。、在对数字层层分解之后就要开展第二步,即时间对接。每个人的指标、月度指标、周指标、每日指标都要全部进行分解。因为,只有分解出数字来才能测评他做得对与不对,没有数字都是无效。

让绩效简单化

第一、“存活率”评估人力资源

管理学上有句名言:招对人比培训人更重要。李践对此非常认同,他把招对人看成了人力资源工作的第一核心。在他的绩效飞轮中,他把招聘人才的“成活率”作为对人力资源工作者的评估标准。

公司会用半年的时间来看结果,只要所招来的员工“存活率”没达到70%,也就是公司招了十个人,不管任何原因离开的人数超过了3个人,那么这个负责招聘的人就会受到影响,并且直接跟工资挂钩。如果“成活率”达到70%,他就可以得到百分之百的奖金。如果招来的十个人都留下来了,那么招聘人员的奖金就上涨,“成活率”越高,他的奖金就涨得越高。如果成活率下降了,那就说明他没有招对人,相应的奖金就要下降。

第二,分享学习制度,完善价值转换

人力资源部门的一个重要职责是培训。李践认为,培训其实是一种价值的转换,关系到员工的个人充电,创新能力的提升。在TOM有一个规定,不管多少人参加培训,公司都会把整体工资的10%作为培训金,每人每年有五千块钱的培训经费拨到人力资源部。这是平均的五千块,可能有人会花得多,有人会花得少。李践认为,在培训上如果花了五十万,那么对公司就要有500万的转换。在绩效飞轮里面有一系列的制度,所有员工参加培训,培训的员工都必须回来,叫做1:0.1,叫分享学习制度。如果在外面上了三天课,那么回来后就要用1.5天的时间给员工、属下做培训,如果不做培训,那么所有的培训费、生活费、差旅费自己承担。

第三,1:1分享改进制度

员工每次培训完了以后,公司还要组织进行营销学习。学习的目的就是改进。每个人都要找到自己的方法,今天上完这个课以后对我有帮助吗?李践要求,每个员工在每次学习以后都要填表。一个月下来上过什么课程,然后公司每个星期三都要组织上两个小时的培训。创建连队和学习型组织部是总经理的事情,但李践还是要求全体员工都要参与,在他看来学习型组织就像指导员一样,就是培训、作风、训练等等。每名员工一个月下来以后,公司就会发表格,每月上过什么课,不管是外部还是内部,上完课以后给公司的改进价值列出来,用数字表达,不准说形容词。不能说这个课听完以后我非常感动,非常有收益,语文在公司的管理中是苍白无力的,必须要用数字说话。

这样,相应的数字就统计出来了。这个数字要转到财务部,然后,由财务部来定论公司所进行的改进有多少?如果财务部统计出来,转换的价值正好是十倍,那么奖金就达到百分之百,如果低于10倍奖金就要下降,如果是高于10倍,奖金就会上涨。如果一个员工说他的工作是琐碎的,根本就没有数字,那么公司就会认为这个人不需要了。

创意部门、研发部门的绩效考核

在李践的管理体系下,公司的创意部门、研发部门也都会有绩效的产生,比如说要以客户为导向,提成可能是50%,另外50%是需要和客户的合同兑现。第一个规定基本工资,第二个将近50%的提前预支奖金,还有50%是来自绩效。如果是我签了合同,那么我就提成了。如果你没有客户你总是有项目,公司就用项目来考核你。我没有客户,因为客户是很复杂的,很综合的,东西内容是很多的,我算不出客户的收入,那么就用项目来考核。而对于财务的考核就要让财务和成本挂钩,如果是花钱跟营销挂钩。公司的利润是20%,公司的成本是80%,公司是10减8等于2,是20%的利润已经不得了。这个时候公司就会要求财务总监必须做到70%,不管前面的数字大或小,总体比例不会改变。对财务总监要求是成本下降,品质提升。如果比例超过70%,那么他的奖金就要下降,如果是低于70%,那么他的奖金就上涨。

时间圆饼图——非赢利部门的绩效考核

对于一些和钱没有关系的部门员工,比如保安,保洁等,李践也有科学的考核工具,它被称为“时间圆饼图”。公司把他们的工作时间算出来。你的岗位是什么,定责,你要完成哪些任务,定量,你的量是多少。七点钟开始上班,公司就规定了定岗、定责、定量。7:00—8:00打扫客户部,就这样下去,某个时间段里做什么,把其中所有的事情都量化,这样管理就简单了。

李践实施的绩效飞轮就是这样的原则,不管是什么样的员工,你的数据都要体现在相应的表格上。这样,管理就变成了很简单的事情。因为每个人都是用数字说话,销售团队用销售数字,工程团队用工程数字,而且目标一致,所有员工都知道要创造价值,都知道内外合一。

在绩效飞轮的数字量化管理中,数字被分成四个方面:财务、客户、产品、管理。这些数字一项一项都变成了指标,指标分解到月度指标,然后又分解到每日指标。谁在负责研发,谁在负责大客户开发等,都有专人、专职,如果到时间拿不出数字,就要受到处罚。

李践认为,所有的管理关键在于目标是不是明确。在对目标的明确化方面,他有两点建议:

1、制定目标的时候不是由上到下,要让员工先拿出计划,部门经理拿出计划。李践的经验是员工给他的数字比他自己制定出的普遍会高。高不一定能做得到,还要进行分析,所以要自下到上,不要强制压制员工。

检查系统化、表格化

在绩效飞轮的转动中,首先是把目标列出来,然后逐一找出方法,第三步就是评估检查。李践认为,领导者就是检查者,安排的工作必须检查。没有检查就不会有执行力,所有的东西都在于检查、落实。

检查也要形成系统,即形成表格,而且检查也是要分层次来做。在TOM,每月有检查,每季度有检查,每年有检查。李践要求每一位部门经理都要完成检查任务:第一,“两会制度”必须做,不管有什么样的托词和理由。每天早上8:05晨会完毕以后,部门经理马上就要检查到每个团队。第二,每人每件事每天都要对照目标,中间的对照过程。第三,对照结果。例如,丁小姐打了20个电话,拜访了两个客户,王先生是新来的员工,不能拜访客户,要打40个电话。夕会时把所做的事情都列表交上来。丁小姐10个电话的情况怎么样,拜访两个客户结果怎样。王先生打了40个电话,怎么样,有什么障碍?

对于像客户名称、联系人、客户的需求,这些材料都需要经过经理的评估。李践说,他不需要每天进行检查,但是他可以抽查。如果他想看一下两年前某位员工拜访的一个客户,可以马上把两年前拜访的表格给调出来,看上面写着,拜访了多少客户,打了多少个客户电话。每天做完表格后复印给公司,公司就存起来了。如果公司要核查就可以随时拿出来。除了每日检查以外,还有领导人进行每周评估检查。李践让财务总裁把财务的收据列出来,预算的成本和利润是多少,如果是没有,那么马上要说技术原因。在评估检查时,他要求每个人都要发言,并把每个人的讲话控制在五分钟以内。大家都讲完之后,要进行相互讨论,最后,由他做总结,总结的格式是四个问题,第一个是上周的总结,找出差距。第二个是找出改进计划。如果成功了,成功经验是什么,如果是没有成功,那么失败的教训在哪里。第三个是本周的计划列出来,准备拜访几个客户。第四个是措施的计划是什么。

重奖重罚 高激励的反面是电网

检查评估之后就是奖罚分明。

李践认为,在团队里面奖要奖得心花怒放,罚要罚得胆战心惊。公司制定的策略是:不管公司效率再好,员工都是低底薪加高绩效。在三级城市,员工底薪是700块,底薪低了靠什么?就要靠高绩效。李践说,即使是在三级城市,他们的销售人员每个月也可以拿到6000块。靠的就是绩效!

奖罚分明为什么会带来那么大的力量?李践说,人永远是趋利避害的动物。他认为,人的行动力来自两点:一是追求快乐,二是逃离痛苦。在团队管理当中利是什么?利就是“奖”。一个好的组织是重奖重罚。俗话说“重奖之下必有勇夫”。虽然精神、思想、文化很重要,但是人是生活在现实生活当中,有一个管理手段是“以薪换心”。所有的管理者都不要低估物质的力量。在TOM的管理当中,李践还有很多的措施和手段,但是总的来说主要还是在奖励措施上要多元化,在多层次,在各个方面都要去奖励员工,要拥抱他,要拥护他,要赏识他。多元化多层次,就是达到一个级别就奖励一次。同时,处罚到什么程度?胆战心惊!设立电网,就是每一个岗位上设立一个最低标准。李践在公司内建立了很多电网,每个岗位每个员工,一进来就受教育,你的工作是什么,你的工作标准是什么,你达到了公司怎么样奖励你,如果没达到公司会怎样惩罚你。如果同意了就签字,如果不同意就什么都不要干。

奖励、激励 不忘压力

李践在TOM实施了各种奖励机制,有骆驼奖、骏马奖,还有最可爱的团队等。如果员工们一起达到指标,就可以达到经理待遇。李践说,在公司不分先后,不分学历,只要给公司创造了价值,而且是数字量化。比如,给部门经理职位设立的目标是800万,那么让每个员工都进行比赛,如果达到800万他就可以当部门经理,如果是超过800万,从超过800万那一天起这个员工就是部门经理。

其他的激励项目还有很多,包括读书、福利、升职激励、还有听课激励等。谁在排行榜最顶端,谁就可以去听他想听的课。李践说,公司已经通过此类方式培养了两个EMBA毕业的总经理,为每人交的学费高达30万。当然,公司是根据员工的级别来承担,承担完后员工要跟公司签订相应的契约。如果在上课期间,你现在的职务是总监,按照公司比例是承担50%,你承担50%,但是你的业绩下降了,不能当总监了,那么学费就要停止。于是,这个员工就会在压力中感到,他必须要及时把所学的东西转化到企业身上,他们就会非常有动力和紧迫感,上课时他们就会非常专注,提高效率。

设立电网 三次末位离职

李践在公司内设立了业绩排行榜,每个员工都要在排行榜上排序,三次末位即离职。对新员工的业绩要求是三个月必须达到60%,如果达不到就离职。李践的妹妹曾来公司工作,她一来到公司就面临考核问题,差点没能过关。后来,她当上了经理,但是,由于业绩未达标而被迫自动离职。李践说,离职前,他妹妹曾要求他再给她五天时间,因为她有一个大单要签。但是,李践没有同意,因为根据规定,时间已经到了。

后记:管理的核心是什么,绩效的核心是什么?李践的答案很简单,那就是优胜劣汰、内外合一。

优胜劣汰,就是行者上,劣者下;而内外合一就是在制度面前,在绩效面前,要体现出内外一致,内外市场都不可以建立一个温暖的家。这就是管理,这就是企业,李践说。TOM户外传媒简介:TOM户外传媒集团于2002年1月成立,是中国最大的户外广告公司,拥有

19万平方米的广告位,并且是中国最大的单立柱和大型广告牌的经营商。

篇3:绩效管理咨询

一、实现绩效考核向绩效管理转变的必要性

(一) 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绩效实施中存在的问题

很多企业都重视对中层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 但在绩效实施过程中依然存在如下问题:一是对绩效管理缺乏系统全面认识。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多侧重于绩效考评, 缺少过程控制, 绩效管理工作缺乏系统性, 不能全面实现其功能。二是对绩效指标设置缺乏工作分析。企业绩效目标、部门绩效目标和中层管理人员个人绩效目标之间缺乏一致性, 没有形成层层分解和层层支撑。缺乏个性化的工作业绩与工作能力等考评指标, 导致指标体系不建全。三是对绩效考核结果运用缺乏全面性和深入性。在中层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结果运用多是限于奖励和惩处的兑现, 而忽视绩效改进的探索和实施。

由此可见, 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绩效实施过程中多以绩效考核为重点, 把绩效考核等同于绩效管理, 重结果轻过程, 重奖惩轻改进, 限制了中层管理人员绩效水平的提升。

(二) 绩效考核同绩效管理的关系

绩效管理是通过持续的沟通和规范化的管理不断提高中层管理人员和组织绩效、提高中层管理人员能力和素质的过程。绩效考核是依据既定的标准, 通过一套正式的结构化制度和系统的方法来评定和测量中层管理人员对职务所规定职责的履行程序, 以确定其工作成绩的一种管理方法。二者存在着明显的差异。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的一部分;绩效考核注重结果, 而绩效管理注重过程;绩效考核注重成绩的大小, 而绩效管理注重能力的培养。

企业需要正确认识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关系, 通过绩效考核的结果为绩效管理后续工作提供指导, 如绩效反馈与面谈、绩效结果应用、绩效改进提升, 提供资料支持, 增强针对性, 提高绩效管理水平。反之, 通过绩效管理其他环节, 使绩效考核更加科学、有效, 加强中层管理人员能力提升, 从而提高绩效管理效果。

(三) 实现绩效考核向绩效管理转变的目的与意义

企业的竞争, 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中层管理人员是企业效率、效益、品质的重要创造者和保证者, 也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中的关键环节, 起着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建立科学、系统、有效的中层管理人员绩效管理体系, 由单一的绩效考核转变为关注中层管理人员绩效提升的全过程的绩效管理, 从而充分调动并发挥中层管理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保证企业持续快速发展。一是有利于引导中层管理人员的行为, 推动其职业生涯发展。通过全方位系统地分析中层管理人员绩效对企业各方面的贡献, 促使他们在任期内注重企业的长期持续发展能力, 克服行为短期化。通过绩效管理的不断激励和反馈作用, 促进中层管理人员从关注物质利益转变为关注绩效改进目标, 并通过持续的绩效改进, 不断提升中层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与能力。二是有利于增强组织竞争力, 推动企业的全面发展。通过对中层管理人员业绩进行全面、客观、公正的评价, 为他们的奖惩、任免和培养提供依据, 推动经营管理层的优胜劣汰。通过绩效改进计划, 明确中层管理人员培训培养方案, 保证绩效水平的持续提高, 进而推动企业全员绩效水平的持续提高, 促进组织绩效的提升。

二、实现绩效考核向绩效管理转变的前提与基础

(一) 确定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绩效管理体系工作目标

1. 加强中层管理人员绩效管理导向性, 建立科学有效的绩效管理机制。

中层管理人员绩效管理体系要实现绩效计划、绩效辅导与实施、绩效考评、绩效反馈与面谈、绩效结果应用等各个环节全方位动态管理, 使管理更加系统化、科学化。

2. 加强中层管理人员绩效管理针对性, 保证个人绩效目标与企业发展战略相统一。

中层管理人员绩效管理体系的指标设置要具有针对性和可操作性, 促使绩效管理后续环节顺利进行。同时要突出组织绩效的占比, 实现个人绩效与组织绩效的有效链接, 从而最大限度地激发中层管理人员的工作主动性和积极性, 发挥其最大潜能, 创造最优的绩效。

3. 加强中层管理人员绩效管理的动态性, 促使个人绩效提高和领导班子整体功能发挥。

在中层管理人员绩效管理过程中持续、动态考察中层管理人员的工作成果及其表现出来的素质与能力, 实现结果导向与行为导向有效结合。一方面通过对工作成果、表现出来的素质与能力的观察、评价与反馈, 实现组织的绩效目标。另一方面通过中层管理人员个人绩效改进和提升, 促使中层管理人员不断丰富知识、提高能力、积累工作经验, 提升组织绩效水平。

(二) 确定企业中层管理人员绩效管理体系中各方的角色定位

中层管理人员绩效体系实现绩效考核向绩效管理转变, 考评各方角色要进行相应转变, 从而实现较好定位。

1. 高层管理人员是中层管理人员绩效管理工作的推动者, 也是对中层个体绩效的主要评价者。

高层管理人员在中层管理人员绩效管理中需进行角色的转变, 即从“裁判员”转变为“教练员”, 积极引导、科学辅导, 帮助中层管理人员发现自身存在问题, 适时提供其未能获取的信息, 引导其更好地解决问题和完成任务。

2. 中层管理人员绩效考评部门是绩效管理具体工作的策划者、组织者。

考评部门在中层管理人员绩效管理中需进行角色的转变, 即从“记录员”转变为“协调员”, 充分发挥信息渠道的中枢作用, 在负责考评信息的收集和汇总工作的同时, 协调考评结果的反馈沟通, 协助并跟踪考评对象绩效改进计划的制定及落实。

3. 中层管理人员是自身岗位任务、目标绩效创造的责任人。

在绩效管理过程中, 中层管理人员要积极与高层领导及考评部门进行沟通, 客观对待考评结果, 持续改进绩效, 最大程度挖掘自身潜力, 提高自身素质, 创造出最好的工作业绩。

三、构建科学的中层管理人员绩效管理体系, 实现绩效考核向绩效管理转变

企业实现中层管理人员绩效体系由绩效考核向绩效管理转变, 需要从制定支持组织战略目标的绩效计划、监督辅导绩效计划的实施、对绩效结果的客观考核、反馈面谈、制订绩效改进计划以及合理进行绩效结果的应用等方面建立科学有效的管理体系, 从而充分调动中层管理人员积极性, 提高组织的绩效, 增强企业竞争力。

1.基于工作分析基础上的绩效计划的制定。中层管理人员的绩效指标体系, 在突出组织绩效占比的基础上, 注重在个体绩效指标设置时, 以所在岗位的工作分析为出发点, 考核指标符合其岗位价值特点, 确保指标的针对性、真实性、可操作性和独立性, 从而有效识别个人的绩效成果。

确定个人绩效指标还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一致性原则。绩效指标与企业发展规划, 与近期生产经营目标相联系, 与内部管理、员工队伍建设相联系。二是关键性原则。考核指标是被考核者岗位重点、关键的绩效指标。

2.基于绩效沟通基础上的绩效辅导与实施。绩效计划顺利进行的有效手段是绩效沟通。一是高层管理人员与绩效考核对象的沟通。计划实施的过程中, 高层管理人员与中层管理人员及时进行绩效沟通, 高层管理人员关注所分管的中层管理人员绩效指标的阶段性完成情况, 并且解决其在完成指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二是考评部门与绩效考核对象的沟通。考评部门结合中层管理人员的绩效计划, 及时准确了解、掌握各单位的生产经营状况、指标完成情况及中层管理人员的工作表现情况, 建立中层管理人员绩效考评跟踪管理制度。

在绩效管理过程中, 对由于客观环境或条件的变化导致的异常指标进行合理的调节和完善。当企业调整本单位的组织绩效指标、主要职责时, 个人绩效计划进行相应调整。中层管理人员岗位变动时, 个人绩效计划也进行相应的调整, 从而保证了中层管理人员绩效管理过程的动态性。

3.基于绩效目标基础上的绩效考核。一是合理选择绩效考核方法。员工绩效考核方法有关键业绩指标考核法、360度绩效考核法、平衡计分卡、目标管理法等多种。在选择中层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方法时, 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管理特点、企业文化来进行综合考虑, 并结合绩效考核的目的、对象、考核的成本统筹考虑。结合中层管理人员工作性质, 可考虑将多种考核方式相结合, 如将关键业绩指标考核法和360度考核法组合起来作为中层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方法, 用关键业绩指标考核其工作业绩, 用360度考核法考核其工作能力与态度。二是明确绩效考核方式。中层管理人员绩效考核可采用月度考评、季度考评、年度考评等方式进行, 以月度考评、季度考评为辅, 以年度考评为主, 做到月度考核有记载, 季度考核有测评, 年度考核有评价, 且不同周期采用不同的考核方法。三是绩效考核结果要强调考核的可比性。要明确绩效评价得分, 并将年度绩效结果划分为不同的绩效等级, 各级按比例实行强制分布。

4.基于绩效改进基础上的绩效反馈与面谈。绩效结果形成后, 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需要与中层管理人员进行一次甚至多次面对面的交谈。通过绩效反馈面谈, 提出绩效改进方向。一是就中层管理人员在绩效考核期内的表现达成一致的看法, 明确优点及有待改进的缺点和不足。二是针对有待改进的方面制订绩效改进计划。三是协商下一个绩效考核期间的目标与绩效考核标准。

绩效考评部门需要结合中层管理人员绩效考核结果及绩效改进计划, 对中层管理人员绩效考核期内表现进行简要评价, 并建立中层管理人员绩效改进档案, 从而为更有效的职位分析提供依据, 为薪酬调整提供信息, 为制定培训与开发计划提供依据。

篇4:从绩效考核到绩效管理

企业推行绩效考核,本是为了提高竞争力,然而,往往事与愿违。比如,设定考核指标后,大家就只想着完成考核指标,考核指标没有涉及的工作就不做了,又比如,老员工为了保持自己的竞争优势,不愿意向新来的人传授经验,怕教会了徒弟饿死了师傅,等等。

所谓企业竞争力,主要表现在员工的工作激情、团结精神、主动性和责任心等方面,绩效考核量化了某些指标,这些没法量化的企业竞争力的真正内涵,倒变成了“打酱油的”。本来在创业阶段很团结的一大家子人,实行了绩效考核,反倒一下子生分了,冷了心,浇灭了正在燃烧的事业激情。工人实行计件工资后,只顾自己的活儿,连扫把倒在地上都不扶一下;销售人员实行单一的业务提成,抢单、与客户串通作假的现象多了起来;研发人员实行绩效考核后,只顾着完成研发计划,会忽略研发工作应该带来的企业价值。

这成为一种不得不提的痛。原以为实行绩效考核后,可以激发大家的工作积极性,可以鼓励员工成为优秀员工,可以让有才华的人充分发挥才华,没成想,凝聚力没起来,却把企业搞成了一盘散沙。

痛定思痛,不禁要问一句,这是为什么?

大凡积极推动绩效考核的企业,往往是因为业绩停顿,或者是内部吃大锅饭、出工不出力现象严重,或者是企业规模上了台阶,管理吃力了,需要借助别人的管理经验。这样的企业,总是期待绩效考核能够带来美好的结果,却往往缺乏对绩效考核的正确认识,只把它作为一种工具或方法,以为拿来好的工具后就可以不用操心,就可以过上好日子了。于是,在设定指标时,为了图管理方便,只顾着能够进行简单加减乘除的指标,在设定目标时,要求过高,在完成目标的过程中,老总不加理会,由人力资源部自己折腾。于是,指标定得合不合理,没人管,目标达成率怎么样,没人管,工作绩效究竟有没有改进,没人管。高管没时间管,人力资源部管不了,结果无外乎两个:要么认真考核,以前工作业绩还蛮自以为是的人被评了低分,因为以前没有考核,大家都认为自己工作挺好的,现在有了尺子一量,才发现不是那么回事;要么绩效考核走了形式,大家都评了高分,但企业业绩仍然没有进步。被评了低分,自然不干,就要说道说道绩效考核的公平性;走了形式,老总也不干,业绩没增长,凭什么都拿高分呀?

其实,这些企业没有弄懂绩效考核的内涵。企业应该实施的是绩效管理,是一个系统工程,绩效考核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要真正理解绩效考核,先得明白绩效管理。如果我们只把绩效管理当做一门技术,那么确实应该寻找解决方法:制定更加合理的指标,制定更加合理的目标,加强绩效管理的计划、组织执行、评估和改进,加强绩效管理的基础工作和配套制度,以期从技术方面完善绩效管理,就可以从机制方面去防止绩效管理失效了。

但是,绩效管理恰恰不仅是技术问题,因为管理本身并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人的问题,因为绩效管理本身不是工具,而是管理行为。绩效管理的目的是为了工作有更好的绩效结果,换句话,绩效管理是为了让人们更好地实现自己的任务目的。而管理是什么?管理就是让人们去完成任务,实现目的。管理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其本质就是绩效管理。因此,绩效管理理所应当就是管理行为本身。企业管理者实施管理的主要内容就是进行绩效管理。管理的首先任务就是完成组织的任务,实现组织的使命。如果把绩效管理仅当做一种工具或是一门技术,那么就没有真正理解管理;如果把绩效管理仅当做是引进的管理方法,当做新学会的手艺,而不把绩效管理作为一种常态管理,不把绩效管理化为管理行为,那么组织就不会有好的绩效。

当然,将绩效管理化为管理行为并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中国的管理者自古就有一种高高在上的位置感,重视的是公权力,而不是管理的责任。起义时,大家是兄弟,有难同当,起义成功后,就有君臣之分,有福不同享了。当官是为自身的享受,不论自身的责任。中国古已有绩效管理,但到现代,我们早已淡忘了,反倒要向西方学习,就是因为国人的绩效管理一直不出成效。春秋时管仲提出:“君之所审者三,一曰德不当其位,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明确地提出了考核臣子的“德,功,能”三个标准,就是一种绩效管理。侯经川等人撰写的《中国古代政府的绩效管理:发展与启示》中称,中国历届政府不仅有考核机构、考核标准,还研究过很多考核方法,他们在考核对象上坚持全员考核,在考核内容上坚持全面考核,在考核操作上坚持制度规范,在奖惩机制上坚持业绩导向。只不过,中国古代官府的考核权力过于集中,考核标准虚化,考核流于形式,重个体考核轻整体考核。

我们向以自己的祖先为自豪,只不过自豪之外没有学到什么好的东西。这不,考核标准不好操作,考核流于形式,重个体轻整体,重结果奖惩轻过程辅导,重表面上的功夫轻实质工作的担当,哪一样不是中国现代企业的毛病?而这种毛病的根源在于管理观念,重管理权力轻管理责任的管理观念。存在这种管理观念,就会轻视自己对员工的责任,轻视自己对组织任务的责任。德鲁克对管理的总结是“管理:任务、责任与实践”,这样的总结才概括出管理的实质,也概括出管理者的本质工作。

只不过,我们的管理者太不喜欢“责任”这两个字了。缺少管理责任的管理者,自然不愿意让自己被真正考核,所以就挑一些不痛不痒的考核指标,使考核得高分,工作绩效却不高;缺少管理责任的管理者,自然不愿意费心与下属就提高绩效进行沟通,也不愿意得罪下属,考核下属也就体现不了真正的公平;缺少管理责任的管理者,总是想省点事,主要精力放在了迎合上司的身上,自然不愿意多花时间去考虑如何帮助员工提高绩效、帮助员工成长;缺少管理责任的管理者,喜欢对下属“论功行赏,分封诸侯”的君王感觉,喜欢高喊一句“冲啊,活捉曹操者赏银百两”,然后等着曹操“人头来见”。缺少管理责任,就只会把绩效考核当做一种工具,对工具本身求全责备,而不是进行绩效管理,把绩效管理当做自己应有的管理任务。

将绩效管理化为管理行为,将目标沟通、计划沟通、成绩沟通和奖惩沟通当做管理行为,将组织任务和员工的工作成效当做自己的责任,绩效管理还会难吗?绩效考核还会成为管理者心中的痛吗?如果企业里所有管理者都具有这样的责任意识,那么什么工具或方法,甚至于咨询师,都可以休矣;那么,员工的工作激情、团结精神、责任心等都可以再次成为我们的欣慰;那么,企业竞争力也就不再是问题了。

只有管理者都具有了管理责任,才能真正解决绩效管理存在的问题。虽然我是个咨询师,我能够换碗饭吃的本钱就是这些工具或方法,但我是如此地不喜欢这些工具或方法,因为它们迷惑了管理者的双眼,使他们不去追求自己的管理责任,反而追求只能给他们带来痛苦的所谓科学或最佳实践结论。

(编辑:可潇wqz3217@163.com)

篇5:绩效管理与绩效考核

绩效管理不是:

·简单的任务管理;

·评价表;

·寻找员工的错处,记员工的黑帐;

·人力资源部的工作;

·经理对员工做某事;

·迫使员工更好或更努力工作的棍棒;

·只在绩效低下时使用;

·一年一次的填表工作;

·绩效考核;

·对事不对人;

绩效管理是在目标与如何达到目标而达成共识的过程,以及增强员工成功地达到目标的管理方法。该过程是由员工和他的直接主管之间达成的承诺来保证完成,并在协议中对下面有关的问题有明确的要求和规定:

·期望员工完成的工作目标。

·员工的工作对公司实现目标的影响。

·以明确标准说明“工作完成得好”是什么意思,

·员工和主管之间应如何共同努力以维持、完善和提高员工的绩效。

·工作绩效如何衡量,即绩效标准是什么。

·指明影响绩效的障碍并提前排除或寻求排除的办法。

实际上,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系统,这个系统包括几个重要的构件:目标/计划、辅导/教练、评价/检查、回报/反馈,仅盯住系统的一个构件,是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的。

绩效管理不是一个什么特别的事物,更不是人力资源部的专利,它首先就是管理,管理的所有职能它都涵盖:计划、组织、领导、协调、控制,因此,绩效管理本身就是管理者日常管理的一部分,想躲都躲不开;难怪有不少管理者在接受绩效管理的培训后发出感慨:“管理者不做绩效管理,还能做什么!”

绩效管理是一个持续不断的交流过程,该过程是由员工和他的直接主管之间达成的协议来保证完成。

绩效管理是一个循环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它不仅强调达成绩效结果,更通过目标、辅导、评价、反馈,重视达成结果的过程。

篇6:绩效管理和绩效沟通

绩效管理就是上下级间就绩效目标的设定及实现而进行的持续不断双向沟通的一个过程。

绩效沟通贯穿整个绩效管理过程,是绩效管理的灵魂和核心,是绩效管理过程中耗时最长、最关键、最能促进工作开展、产生效果的环节。良好的绩效沟通能够及时排除障碍,最大限度的提高绩效。

一、正确认识绩效沟通在绩效管理中的作用

“绩效管理是一个持续的交流过程,该过程由员工及其主管之间达成的协议来完保证成,并在协议中对未来工作达成明确的目标和理解,并将可能受益的组织、经理及员工都融入到绩效管理系统中来。”美国绩效管理专家给绩铲管理下的定义最能体现绩效沟通的价值。绩效沟通贯穿于绩效管理的全过程。企业的绩效管理说到底就是上下级间就绩效目标的设定及实现而进行的持续不断双向沟通的一个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管理者与被管理者从绩效目标的设定开始,一直到最后的绩效考评,都必须保持持续不断的沟通,任何的单方面决定都将影响绩效管理的有效开展,降低绩效管理体系效用的发挥。因此,不懂沟通的管理者不可能拥有一个高绩效的团队,再完美的考核制度都无法弥补管理者和员工缺乏沟通带来的消极影响。

持续的绩效沟通对于上司和下属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1、通过沟通,才能设定共同认可的绩效目标

作为企业组织中的一员,要界定员工在企业中所处的角色,角色的定位决定了员工将担当的功能是什么,他的能力要求是哪些,需要承担什么样的工作职责。通过有效的绩效互动沟通,才能对上述进行规划谈判,才能清晰的了解期望员工做些什么,在什么样的情况和环境下履行哪些职责,让管理者与被管理者都做到对绩效目标结果何为优何为劣“心中有数”。做到了“心中有数”,员工对实现目标有了努力的方向和动力,管理者对量化考核员工也就有了双方都认可的标准。

在设定绩效目标的过程中,能使制定的目标信息互通,在这一环节中,如果管理者忽视了沟通的作用,使双向互动沟通在这一环节缺失,形成绩效目标信息的下达而无上传的单流向,这不单影响员工对绩效目标的了解和认可,还极可能造成制定的目标偏离客观实际、空洞、片面甚至重大失误。因为没有上传的绩效目标信息流,管理者或者说绩效目标设定者,就不可能全面具体的了解、掌握下一级员工所在职位绩效目标设定的最优化。套用篮球场上的一句名言:离篮框最近的人,离总冠军最近。那么,离基层最近的人,离真理也就最近。例如在一个销售部们,部门经理在给员工下达销售任务时,就必须从员工那里了解其产品过去的销售情况:市场占有率、销售地区分布、竞争对手情况等,了解员工对未来销售市场的分析,他们的分析很有价值,也最值得信赖。如果部门经理闭门造车,臆断市场行情,凭空设定销售目标,很可能会出现企业产品市场占有率下降,重则企业产品在市场将遭灭顶之灾。

所以,通过绩效沟通,才能使设定的绩效目标最优化,绩效目标要求才能达成一致,并得到共同认可。

2、通过沟通,才能在履行目标职责过程中不断勘误、提高效率

管理者与员工就员工工作目标和工作任务完成情况,以及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沟通,这是员工的业绩反馈和管理者的业绩指导阶段,员工要反馈预定的工作目标完成情况,从管理者那里得到支持和帮助,而管理者需要了解员工的工作进展情况,了解员工所遇到的障碍,通过了解,才能帮助员工清除工作的障碍,提供员工所需要的培训,提供必要的领导支持和智力帮助,将员工的工作表现反馈给员工,包括正面的和负面的。

从绩效管理流程来看,绩效沟通是串联绩效目标管理过程的重要环节,它贯穿于整个过程的始终。当绩效目标在实施过程中朝良性方向发展时,通过不间断的沟通与对话,管理者掌握员工在目标实施过程中继续提升业绩的空间有多大,员工在后期工作中有什么样的期望和要求;通过沟通,员工能及时的反馈工作完成情况,从上级主管那里得到必要的帮助,有利于从胜利走向胜利。当绩效目标在实施过程中朝恶性方向发展,偏离正确的轨道,这个时候的绩效沟通尤显重要,对企业而言,它有助于降低负面影响,及时阻止损失的继续蔓延,甚至及时的沟通会将对企业的负面影响和损失全面清除,重新为提升企业整体业绩起到助推作用;对员工而言,及时的沟通,有助于员工改进方法、措施,重回正确轨道,有助于改变糟糕业绩,避免成为企业整体业绩提升的“罪人”。在这一过程中,管理者如果假设员工自己知道而一味姑息,一味不管不问,其最终结果只能是害了员工,于员工绩效的提高和职业生涯的发展无益。

3、通过沟通,才能使绩效目标考核思想深入人心,考核结果令人信服。

通过绩效沟通,使员工(包括被考核的员工和作为考核者的各级主管)认识到对绩效目标的考核有利于提升企业整体业绩和长远发展和员工职业生涯发展,并清除和澄清对绩效考核的错误及模糊认识。绩效管理不是考核者对被考核者滥用手中职权的“杀手锏”,也不应成为无原则的走过场、走形式。通过沟通,使绩效考核者和被考核者都认识到,绩效的考核,不是为了制造员工之间的差距,不是把员工分为三六九等的标尺,而是实事求是地挖掘员工工作的长处、发现其短处,以扬长避短,以史为鉴,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所改进有所提高。通过沟通,考核者把工作要领、目标以及工作价值观传递给被考核者,使考核者明白要考核什么、考核谁、如何考核,被考核者明白自己该干什么、怎么干,什么是干得好、什么是干得不好,最终让双方达成共识与承诺,避免了在绩效考核实施过程中出现分歧,影响考核结果的认可度。

通过绩效沟通,才能使绩效考核思想深入人心,绩效考核这一工具的使用和考核结果才能得到认可,绩效考核结果才能被广泛认同。

二、掌握和运用好绩效沟通的方法、方式 绩效沟通的方法可分为正式与非正式两类:

1、正式沟通方法。有计划、有安排、目标明确,时间确定,如定期的书面报告、面谈、有经理参加的定期的小组或团队会等。

(1)定期书面报告。员工通过文字的形式向上司报告工作进展、反映发现的问题,主要有:周报、月报、季报、年报。书面报告可培养员工理性、系统地考虑问题,提高逻辑思维和书面表达能力。但应注意文字表达简洁、精练,避免繁琐。

(2)面谈。正式面谈对于及早发现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是非常有效的;可以使管理者和员工进行比较深入的探讨,可以讨论不易公开的观点;使员工有一种被尊重的感觉,有利于建立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融洽关系。面谈的重点应放在具体的工作任务和标准上,鼓励员工多谈自己的想法,以一种开放、坦诚的方式进行谈话和交流。

(3)会议沟通。会议沟通可以满足团队交流的需要;定期参加会议的人员相互之间能掌握工作进展情况;通过会议沟通,员工往往能从上司口中获取公司战略或价值导向的信息。但应注意明确会议重点;注意会议的频率,避免召开不必要的会议。

2、非正式沟通方法。非正式沟通是未经计划的,其沟通途径是通过组织内的各种社会关系。其形式如非正式的会议、闲聊、走动式交谈、吃饭时进行的交谈等。

非正式沟通的好处是形式多样、灵活,不需要刻意准备;沟通及时,问题发生后,马上就可以进行简短的交谈,从而使问题很快得到解决;容易拉近主管与员工之间的距离。

三、把握绩效沟通的关键点,提高沟通的质量

1、事先应计划好应沟通的内容。

(1)阶段工作目标、任务完成情况。对照绩效考核表、岗位说明书和工作计划,就每项工作完成情况进行沟通,上级主管可以就岗位职责、各项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逐项讨论、确定。这主要是对员工过去一个阶段绩效考评结果交换看法,以寻求达成共识。

(2)完成工作过程中的优良表现。主要是挖掘下属工作中的闪光点,最好列出具体事例加以证明。这项沟通要求主管注意观察和发现员工在日常工作中表现出的优秀方面,及时给予表扬和奖励,以扩大正面行为带来的积极影响。

(3)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应针对具体问题,明确指出员工工作过程中哪些地方做得不到位,哪些地方还可以提高。请员工本人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描述下一步该如何克服和改进,同时提出自己的建议。

(4)描述公司领导或他人对下属工作的看法和意见。对正面的反馈,一定要及时告知员工具体表扬人和内容,并向员工为部门征得的荣誉表示感谢。对于负面的反馈,可以转述反馈的内容,根据不同情况(事实严重程度、员工个性特点等)确定是否需要说明反馈部门或人员。询问员工对反馈意见的看法,帮助制订改进措施,或和员工一起向有关部门解释原因,通报解决方案等。(5)协助下属制定改进工作的计划。帮助下属对需要改进的地方制订改进措施和行动计划,对实施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或需要的支持提供指导和帮助。

(6)下一阶段绩效工作目标、计划的制订和确认。要点在于和员工一起讨论、确定工作目标、完成进度表和检查考核计划,让员工对完成的目标、阶段性目标、何时反馈等有明确的认识。

2、把握不同绩效管理阶段沟通的目的和侧重点。

在绩效计划阶段:沟通的目的和侧重点是管理者就绩效目标和工作标准经与员工讨论后达成一致。在此期间管理者要当好辅导员和教练员的角度,指导和帮助下属制订好计划。

在绩效辅导阶段:员工在完成计划的过程中可能会遇到外部障碍、能力缺陷或其他意想不到的情况,这些情况都会影响计划的顺利完成。员工在遇到这些情况的时候应当及时与主管进行沟通,主管则要与员工共同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如果属于外部障碍,在可能的情况下主管要尽量帮助下属排除外部障碍。如果是属于员工本身技能缺陷等问题,主管则应该提供技能上的帮助或辅导,辅导员工达成绩效目标。

在绩效评价和反馈阶段:员工与主管进行沟通主要是为了对员工在考核期内的工作进行合理公正和全面的评价;同时,主管还应当就员工出现问题的原因与员工进行沟通分析,并共同确定下一阶段改进的重点。

在考核后的绩效改进与在职辅导阶段:跟踪了解整改措施的落实情况,并提供相关支持。具体地说,一是要经常性地关注员工的绩效发展,对绩效进行前后对比,发现偏差,及时纠正。二是要对整改的落实情况,纳入到下一轮绩效考核的依据收集中,做到闭环管理。

总之,只有把握不同绩效管理阶段沟通的目的和侧重点,沟通时才能做到有的放矢。

3、创造有利于绩效沟通的环境

选择、营造一个和谐轻松的气氛。考虑员工当天的工作状态、情绪表现等,选择好时间、地点,沟通的座位安排切忌你和员工面对面正视(距离太近或太远)、你高他低(你高高在上让员工不能正常平视),这样会给员工造成一种被审问的压抑感觉。

4、增强领导者自身的人格魅力和榜样作用

领导艺术是企业领导通过以身作则、率先示范的行动来树立自己的权威,依靠个人人格魅力的影响和职位上的优势来领导和带动职工下属。领导者想要得到认可,实现更高的目标,他们必须为其他人建立行为规范。

曾经看过一则故事:一把坚实的大锁挂在铁门上,厚实的铁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还是无法将它撬开;而瘦弱的钥匙轻轻钻进锁孔一转,那大锁就“啪”地打开了。铁杆纳闷:“为什么我费了那么大力气也打不开,而你却轻而易举地就把它打开了呢?”钥匙解释道:“因为我最了解他的心。”

上一篇:致学困生家长的一封信下一篇:寒假社会实践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