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方向与目标

2024-05-15

办学方向与目标(精选9篇)

篇1:办学方向与目标

办学指导思想、办学目标及工作措施

一、办学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上级教育工作会议精神,切实实践“为了每一个学生的终身发展”的核心理念,加强教育管理,促进教育公平,提高素质教育质量,走依法治校,以德育人,民主办学的道路,力争把我校办成区域性优质教育学校。

二、办学目标

1、在上级教育部门及社会力量的支持下,加快改善适应现代化教育需要的办学条件。

2、建设名师引领机制,加大骨干教师培养力度,努力建设一支富有为人师表意识、教学质量意识、团队凝聚意识、竞争意识、开拓创新意识,“敬业、勤业、精业、乐业”的教师队伍。

3、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积极探索符合学校实际的、科学、规范有效的管理模式,以学校文化核心精神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引导教师积极关注自我的强大,关注自我与学校环境的融合,让教师高扬精神旗帜快速成长。

4、认真学习,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形成办学特色,积极创建科技、信息、艺术、体育等特色学校和文明单位。

三、工作措施

1、优化学校管理。

(1)实行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调动教职工的积极性作为学校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增强学校的凝聚力。

(2)校长要加强学习,成为学校办学理念的引领者和科学管理的促进者。坚持校务公开,增加学校管理透明度,提高校长的影响力、凝聚力和执行力。

(3)充分发挥广大教师的民主管理作用。坚持精神与物质奖励相结合、成绩与利益相结合、思想教育心理疏导和严格管理相结合。

(4)以规程为向导,以评比为杠杆,努力向管理要质量。

2、提升师资素质。

以教师培养机制创新为动力,以教师培养活动为载体,采取全方位、多途径的培训措施,促进全体教师更新教育思想观念,更新知识能力结构,从而建设一支可持续发展的,具有创新精神的教师队伍,为学校的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加强队伍建设。

(1)建立求真务实、具有创新意识、具有现代学校管理意识与能力的学校管理机制。

(2)建立一支学生喜欢、家长满意、具有科学管理能力和民主管理思

想的班主任队伍。

(3)加强教师培训,培养一批业务上过硬,个性明显,教有所长的专

业教师队伍。

4、提高教学质量。

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转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手段,创新教育模式。一是优化教学过程,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师生互动,促使学生主动发展的课堂教学模式;二是优化教学方法,倡导“自主、合作、探究”,提倡激活思维的“启发式”、“探究式”,使课堂教学更具新颖性;三是优化师生关系,把微笑带进课堂,把激励带进课堂。

5、改善办学条件。

(1)高标准进行 “绿化、美化、人文化“建设,使学校达到校园标准化建设标准。

(2)加大信息技术的投入,逐步更新设备,努力配备班级多媒体设备,提升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整合学科教学的能力。

(3)解决各种功能室的配置。对微机室、图书室、实验室等要加强管理,方便使用,提高使用率。

6、加强校园环境建设。

抓好校园环境建设,逐步规划、精心布置,做到净化、绿化、美化;弘扬校园文化,培育校园文化内涵,让办学理念变成师生的共同追求,内化为全校师生的自觉行动。提高学校文化品位,铸造具有鲜明时代感和学校个性特点的校园文化精神。让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时时、处处接受先进文化的熏陶和文明风尚的感染,在良好的校园人文、自然环境中陶冶情操,促进他们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7、关注学生健康。

(1)学校体育要保持特色,保证学生每天参加一小时户外活动,体育达标率和合格率要全部达标。

(2)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树立“健康第一”的理念,学校能有效控制各类疾病的传播。

(3)关心师生身体健康,积极推广全民健身活动,用丰富的文体活动融洽人际关系,促进和谐校园建设。

8、保障校园安全

建立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全面落实校园安全责任制;做到物防、技防、人防三结合,切实保障校园安全,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篇2:办学方向与目标

(一)学校发展目标近期目标:

为教育教学提供比较齐全的设施,逐步实现科学制度化管理,建立一支胜任教育教学、乐于上进的教师队伍,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优秀学生。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把学校办成发展学生个性,提高学生整体素质,能适应和推动社会发展的农村小学,成为有一定特色的学校。

远期目标:

到2015年把学校办成教育思想端正,管理规范有序,积极开展教育科研,教育质量较高,有一定名气的农村小学。办学理念:“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基”

办学思路 :民主治校 文明美校 质量兴校 创新强校

(二)队伍建设目标

我校的教师队伍建设将从两方面着力,一是团队文化建设。目前我校的教师队伍已初具团队雏形,不仅上下一心,以校为荣;而且,都能发扬我校精神奋发图强,为实现办学目标齐心努力。我们将努力把这种来之不易的凝聚力、进取心、战斗力发展成务实、进取、合作、创新的团队文化。二是个体素质提升。要从师德素养和专业水平两方面引导每一位教师认同敬业、爱生、好学、严谨的教师文化,从青年教师成长、骨干教师培养推动教师自我完善、持续发展,引导教师在班级管理、学科教学和教育科研等领域去实现个人价值。

(三)学生培养目标 依据国家课程计划和办学理念,确定我们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兴趣爱好广泛、行为习惯良好、认知基础扎实、身心发展健康,具有持续发展的动力、活力和能力的小学毕业生

“三风一训”解读

一、校训:诚信立身,自信成事

其核心理念是“信”,“两信”教育是学校的教育核心,是我们的教育目标,也是师生的品性、道德成长的目标,我们力求通过学校教育实现师生道德与学业的共同进步。“两信”是学校一切“教”与“学”的活动的起点和归宿。

“诚信立身”,诚信是修身的基石。诚信是最基本的品德修为,立身必先立诚,为人“言必信,行必果”,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才能堂堂立身于天地。

“自信成事”,自信是成功的关键。有自信,才有创造;有自信,才能从容;有自信,才会成功。心中有斗志,相信自己,刚健有为,从容淡定,方能成就自己,奉献社会。

二、校风:和谐有序 昂扬向上

其核心理念是“和”,“和”是协调,是合作,是沟通,是融洽,“和谐”是学校氛围的终极追求,是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和谐有序”是学校发展的主体氛围,“有序”主要是指秩序,秩序是社会发展的前提,是所有工作的基础,教育更是讲究张弛有度,规范有序,只有如此才能保证学校活动有序进行;“和谐”则是学校工作的终极追求,教师和谐发展,学生和谐成长,师生和谐共进,学校成为人全面发展、社会和谐进步的源发地,是我们追求的目标。

“昂扬向上”是学校秉承的精神追求,是一种前行的姿态,是一种奋进的方式,更是一种勃发的精神。五十多年风雨坎坷路,臻坚人从未停止前进的脚步,从未放弃昂扬的姿态,始终以上进的态度,以精进的方式,去赢得前进的方向。未来,需要我们共同创造,在创造的进程中始终不变的是臻坚人昂扬的斗志和奋进的姿态。

三、教风:敬业 严谨 博学 善导

敬业——爱岗敬业,是良好教风的内在灵魂,是教师基本的职业要求和道德规范。

严谨——严格谨慎,一丝不苟,这是每位教师律己律人,治教治学的基本要求。

博学——教师必须要广泛涉猎各种书籍,提高专业水平,掌握精湛教学技艺,厚重教育底蕴,才会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

善导——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是学生品行修养的雕刻师,良好的教育教学方法是学生成长、进步的关键。

四、学风:勤学 好问 善思 苦练

勤学——勤于学习,勇于探究,力争上游。

好问——敢于发问,善于发问,在不断发问中巩固旧知识,学会新知识。善思——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学会在思考中求得知识的真谛。

苦练——意志需要磨练,知识需要训练,在练中成长,在练中进步。

篇3:浅谈中专语文教学的目标与方向

首先, 大众舆论的影响。学生对语文教育作用的漠视, 改革中部分教师对语文学科功能性认识的偏颇, 使语文逐步走向可有可无的境地。其次, 学生生源的变化和中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语文教学如果再按照以往循规蹈矩的教育方式将不符合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面对以上情况, 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 打破常规、另辟蹊径的改革固然重要, 但首先要为未来的中职语文教育定位, 只有掌握了新形势下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 才能在改革中, 有目标, 有计划的使语文课程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

语文是一门在积累中不断成长的课程, 它内在的养分不光可以使学生获得文学上的知识, 让学生体会文学中的饱藏的历史、文化、思想。更能获得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在三年的学习中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语文既不是点钞, 也不是速算, 在中专生的学习生涯中将发挥什么作用呢?

首先, 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叶圣陶曾说过:“我们鉴赏文艺, 最大目的是接受美感经验, 得到人生的受用。”作为中专生来说, 个人的态度, 情绪、心境、审美情趣甚至人生观、价值观在中专阶段不断的成熟, 并即将通过三年的学习迈向社会。那么, 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体验生活的“美”, 引导学生像作者那样积极观察, 深入思考, 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看, 用心灵去感悟就尤为重要。通过讨论分析得出生活中的美与丑, 真与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 正确认识社会、人生和自我。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健康的情感。

其次, 打开学生的情感之窗

爱因斯坦说过:“学校培养出来的不是某一方面的专家, 而是一个和谐的人。”一篇文章的文字和语言就是作者的心灵体会, 情感的集合。那么, 语文教育说到底应该是一种思维启迪, 是情感教育。

在中专语文教学中, 我们往往发现, 学生在情感方面的盲点。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 使情感成为学生智力的催化剂和学习的原动力, 让学生学会用心感受生活。比如:《致大海》中普希金对自由的珍惜与渴望, 让学生学会珍惜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 从朱自清的爱国主义精神里, 让学生们感悟到奉献的伟大与可贵。在“披文入情”中把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披露出来, 以情动人的同时, 让学生懂得情感什么是, 如何去对待它, 更让学生懂得学习、生活中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再次, 授之予渔, 授之予趣

中专生基础较差, 在初中及中考的失败中, 已经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和勇气。所以在学习过程中经常表现出一种被动的态度, 在课堂上思考不积极, 消极懈怠。这时, 即使教师把容纳毕生所学的书籍呈现在学生面前, 学生也无心翻阅。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人们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主观色彩的意向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于学生来说, 当他们对学习重新产生兴趣, 才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使学生对知识、对自己的未来产生浓厚的兴趣, 求知欲会带着他们找到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当学生在兴趣中汲取大量知识的同时, 也就逐渐的重塑了自信。同时,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不光可以成就一个学生的学业, 更能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给他注入新的血液。

再次, 掌握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在听说读写, 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 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中专生在掌握专业操作技能的同时, 大多数语文基础很差, 读文章读不懂、说感受无重点、写文章错字多。而听说读写能力及基本功的训练, 重在培养学生语言文字应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能力, 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使学生具备从事职业生涯必需、够用的语文能力。

篇4:教育的目标与方向

当人或动物受到惊吓时,呆若木鸡是恐惧,作鸟兽散是恐慌。惧是一种心理,慌是一种行动;惧是觉醒,慌是着急。一些人会因惧而慌,即刻采取行动;也有的人只惧不慌,因被动而处弱势;更有人不惧不慌,懵然无知、麻木不仁。

在我们身边,有一些人越学习越觉得自己无知,越强大越觉得自己渺小,于是他有了敬畏,开始寻找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开始帮助他人和寻找自我,并忘却自我。这些人都是在“蓦然惊觉”之后立即行动的人。

因惧而慌,但“慌”而有“向”。

于行动而言,方向与目标从来是相关联的,是一个硬币的两个面,不可割裂。否则,行动不是失去目标,就是偏离方向。但目标和方向又绝不是同一个概念。

人生不仅要有方向,还要有目标。教育亦然。

然而,现实生活中,人们往往习惯于把目标当方向,或者说,只有目标而没有方向,又或是,目标不在真正的方向上。受庸俗价值观影响,我们的教育一度失去了方向。当教育围着应试的指挥棒转,考学成了目标,也成了方向。于教育而言,目标不能成为方向。考学应该且只能是孩子们在一定阶段学习的目标,“让每个孩子寻找到自己”才是教育的方向。每一个做教育的人都应该明白,教育是为了“让每个孩子寻找到自己”, 使人成为人,而不只是为了考试和升学。

只有当教师们都明白了教育的方向,也懂得了教育是一种帮助,正如我们所倡导的“帮教育”,教师才会自觉主动地去增强自己“帮”的能力,提高专业能力、专业素养和职业精神,才会主动去探寻作为一名教育人的人生方向,敬畏、关爱、尊重、理解、交流、沟通、温暖、价值、意义等等,这些关于教育和人生的关键词才会进入到教师的视线。这才是教育人“因惧而慌”的状态。

当教育者把握住了人生的方向,他也会找到生活的目标,并且找到成长的路径;当他真正懂得“教师的成长是一个自救的过程”,他也会为自己“四十岁后的容颜”负责;明白“成长是一种自救”的教师,一定懂得“自救教师”的前提是自律。这样,一所学校的管理便从制度走向了文化。

当教育有了明确的方向,教师才会明白,课堂应当是一种帮学的状态,知识不是灌输、而是建构的,学习不能代替、而是帮助的;才会明白,“真正的学习是自我学习”,“师生关系就是教学质量”。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帮学课堂”的状态。

篇5:方向与目标600字作文

依稀记得那天,金色的阳光肆意挥洒着,地上的一片浓荫是叶子们错落的剪影,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没有回头,没有草稿,没有不可以,你就这样被顺水推舟进入了高一。阳光穿过树叶,斑斑驳驳的光影落在你身上,你带着干净的笑容,迈着坚定的步伐,踏入了六中的校门。你默默地告诉自己:“中考并不是终点,起码现在它又是一个崭新的起点,没必要,再为一个过期的目标而快乐。向前走吧!”

那个明媚的清晨,目标,教会了我,向前看。

依稀记得那天,暮色向晚时分,橙色的金黄将天边最后一道霞光染尽。你踱出校门,伫立在嘈杂的人群中,你竟不知道自己该何去何从。望着手中的试卷,一个个红色的叉像一把把锋利的刀直戳你心窝。因为太在乎,所以受不起。眼睛里积聚的水汽终于装不住流下来,四周寂静的仿佛世间再没有声音,只听得见,眼泪摔碎的声音。你默默地告诉自己:“怎么会这样?你忘记了你的目标了吗?为何要停留在原地?”

那个昏暗的傍晚,目标,教会了我,要坚持。

依稀记得那天,风悄悄地拂过窗棂,掀起了清秋的面纱。“成绩出来了!”随着声落,就有许多人奔向班主任的办公室,你也是其中一员。但在办公室门前,我看到了你独自在这片喧闹外,手心里攥出一把冷汗,你的紧张不用言语已浮现在脸上。沉默,终究你迈出了步子,因为你知道有些东西是要面对的,逃避不是办法,就像现在。但当你拿着满意的答卷走出来的那一刻,你默默地告诉自己:“不要被喜悦冲昏了头脑,下次考试要近了。”

那个清凉的午后,目标,教会了我,别骄傲。

目标,那并不单单只是一个目标,它不仅仅只是为了督促我前行而存在,因为,它亦教会了我许多。

亲爱的自己,夜深了,窗外的霓虹仿佛有了倦意,摇晃的光束渐慢了下来,不再摇得令人生厌。你睡了,但时间醒着,如今你又站在了一个崭新的起点上。

篇6:浅谈我国团体保险发展方向与目标

一个国家或地区团体保险的发展情况和该国或地区的社会经济状况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只有经济发展到一定水平,才有团体保险成长的土壤。只有经济的快速发展才会使整个社会福利水平不断提高,企业才会有效益保障,才会有可能为员工福利计划提供保证。

政府政策决定团体保险未来的发展。

美国团体保险之所以迅速发展,税收政策在其中起着很重要的影响。根据联邦所得税法的规定,雇主用于员工福利的支出可以作为经营成本,在计算所得税时准予扣除;对于雇员来说,雇主为其提供的福利在许多情况下也是免税的。在我国台湾地区税收优惠政策与团体保险之间的相互影响尤其大。1977年7月,台湾财政部实施了《营利企业所得税结算申报查核准则》,其中第83条第4款规定,营利企业向人寿保险公司投保员工团体人寿保险缴纳的保险费,“保单条款所载保险金的给付含有‘死亡保险金’、‘残废保险金’以及‘满期保险金’的,应该由该营利企业代员工支付保险费,经过核实认定,可以不被视作被保险员工的薪资所得来办理扣缴。”这个条款的颁布使得台湾地区的团体保险业务在1977年增长了149.40%。

目前在我国相关团体保险允许和税收方面的文件主要有:《关于企业补充医疗保险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企业补充医疗保险费在工资总额4%以内的部分,企业可直接从成本中列支;《关于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问题的通知》规定:自2008年1月1日起,企业根据国家有关政策规定,为在本企业任职或者受雇的全体员工支付的补充养老保险费、补充医疗保险费,分别在不超过职工工资总额5%标准内的部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准予扣除。政策优惠对团体保险发展而言必将会是巨大的推动,虽然我国目前有一些相关文件政策在积极鼓励团体险的发展,但是由于目前其他法律法规、税收体制等因素的不完善,所以导致合理利用团体险为员工提高福利和合理避税,还存在众说纷纭的状态。实际投保的过程中投保公司的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或国家税务等工作人员都是各执一词,这点也是目前制约团体险发展的一个很重要的因素。

我国保险公司自身完善决定未来的发展。

保险公司团体保险经营需加强国际合作:一是技术合作,即国内保险公司通过货币支付方式购买外国团体保险经和管理上的先进技术,如分销渠道建设和管理的技术、团体保险产品开发的技术、团体保险信息技术管理和业务管理系统、团体保险核保技术、团体保险再保险技术等,但要注意

如何对技术合作、技术转让进行公正合理的定价;二是经营性合作,即一国保险公司选择一家在团体保险经营上有优势的国外保险公司进行股权合作,设立合资公司,双方共同分享合资公司的利润收益。选择股权合作方式,双方都分享团体保险发展带来的收益,双方都拥有剩余索取权。

团体保险市场经营将呈现专业化经营趋势。

团体保险发展的国际经验显示,信息技术系统、业务管理系统、投资管理体系是团体保险成功经营的三大保证。团体保险业务的健康发展,必须把握好这几个环节,强化专业化的经营管理。传统的全能型保险公司将会受到专业化业务领域竞争的挑战。越来越多的综合性寿险公司会以事业部制的经营模式提高团体保险的专业化水平和独立运营实力。在此基础上逐步组建养老金子公司、健康险子公司等,以金融集团的模式运作。新进入团体保险市场的竞争主体将越来越多地以独立的养老金公司、健康险公司等专业公司为主,专业化经营将成为团体保险市场的主导思想。

保险公司的团体保险产品需进行创新朝市场化、多元化方向转变。

产品市场化突出表现为保险合同自由和保险费率市场化。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国监管部门普遍认为,保险合同内容和保险产品的价格是保险人与投保人双方自行解决的事情,政府不应过多干预,但出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的角度考虑,仍保留对条款和费率的否决权。从团体保险产品的特性来看,现行条款不能完全满足客户需要,经验费率的厘定需要参考各投保人的实际情况来确定。产品市场化比较适合团体保险市场的发展需要。

团体保险产品结构亟需调整,正经历着由保障型、储蓄型向投资型转变的过程,产品基金化也已成为一个发展方向,发达国家的投资型产品的市场占比达40%以上。从风险分担角度看,风险在保险人和被保险人之间合理分担成为保险产品发展趋势,投资型保险产品摆脱了传统寿险产品保单预定利率受银行利率的影响,从根本上解决利差损问题。目前新险种设计以补充养老型和资产管理型产品为方向,将投资、分红概念引入团体保险,使之成为新的业务增长点;健康保障日益成为吸引和留住员工的企业福利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团体保险在我国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员工福利计划具有广泛的发展潜力,特别对于像中国这样的正处于经济转轨时期的国家,它对多元化社会保障体系的形成有重大的经济和社会意义。在中国,员工福利计划中的企业年金已经被明确为中国多层次养老保障体系中的第二支柱。同时,它也是一种竞争性的市场化保障机制,和社

会保障不同,组织实施和管理福利计划的是各种相互关联的商业机构,比如保险公司、投资公司、资产管理机构、医疗机构等,它们在激烈的竞争中尽心管理资金,提供更好的服务,有利于提高保障体系的运行效率,更为团体保险领域提供了新的成长基地。西方国家的经验和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点。员工福利计划中有相当的部分要通过保险机制进行运作,它的发展必成为现代团体保险新的重要经营领域。结束语

在现实中,团体保险往往是最早享受到政策扶持和政策优惠保险业务。从近几年国家发布的政策,例如递延型养老保险或者将来有可能出现的其他保险税收优惠等措施,其实现最有可能通过的保险载体就是团体保险,这是基于团体保险是以公司或团体作为投保人,在目前国家对个人收入无法精确计算的前提下,通过公司或者团体对被保险人的收入分配是最简单而且更具操作性,所以广大的保险营销员通过对团体保险的了解,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这个险种可能是未来您收入来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篇7:办学方向与目标

作者:刘怡

针对中小企业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指出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进行研究的必要性。在研究战略目标定位时,从中小企业的多个方面出发,提出了所要达到的战略目标以及要实现目标所要达到的要求。在确定中小企业发展方向时,来寻求中小企业发展方向。

世界经济发展实践表明:中小企业以其经营方式灵活、组织成本低廉、转移进退便捷等优势更能适应当今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消费者追求个性化、潮流化的要求,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在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很大的国家,中小企业的发展更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约1ooo万户,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和一些高新技术出口产品大多是中小企业生产的,中小企业产品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6o% ;中小企业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我国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绝大部分被中小企业所吸纳中小企业每年为国家缴纳的工商税收占总额的50%左右。在2o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工业新增产值的76.7%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但是应该看到,我国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发展面临着空前的困难,其思想观念、技术装备、经营管理组织结构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一、明确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方向

为了使我国中小企业能够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充分发挥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首先需要明确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方向。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就是对中小企业的战略定位,这种定位既要成为我国中小企业的追求目标,起到引导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又要使其在运行过程中通过努力实现并能推动中小企业的逐步发展,是运行过程中的动态目标。就其目标而言.既要与我国国情相符台,又要与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相统一;就其动态来

1看,还要与加入WTO后的世界经济形势相统一。

二、正确处理好工会工作与行政的关系,把建立共同利益作为强化维护职能的目标

双向维护是工会工作的根本,作为基层工会干部在从事基层工会工作的同时,要努力克服行政化倾向,要使工会与厂行政真正实现相互合作与支持。在工作中争取行政对工会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在举办的反事故应急预案演练、技术比武、员工培训、安全生产活动、厂务公开等活动中加强积极与配合,对员工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工会工作者代表工会组织及时将员工的建议及意见收集归纳,使工会工作同行政工作相互展开,共同促进。提高工会组织在员工群众中的威信,让行政组织看到工会与行政之间是相互合作与支持的关系。

企业和员工的发展离不开工会的发展,提升基层工会干部能力与影响力,使工会工作在企业的发展中起到积极助推作用,才能使企业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发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企业的科学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三、顾客感知产品、品牌质量

质量本来是检验产品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在许多行业(特别是服务性企业)中,由于这些企业在产品以及和顾客接触程度的特殊性,使得顾客对企业产品的感受和体验变得十分重要,在此笔者引入了顾客感知质量这一概念。特别是在企业的实际营销活动中,顾客感知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产品营销的成功与否,因此,对企业来说,注重提高顾客的感知质量已经成为一个特别重要的研究课题。通过以下措施进行改良。

1、顾客感知质量,谋求同顾客的良好互动

加强对服务人员的教育、培训和专业化的指导,从而谋求同顾客的良好互动。基于顾客需求来设计和改善服务系统中的各项环节和服务规则,为顾客创造便于参与服务生产和传递的有利条件,从而为良性沟通创造条件。

2、提高品牌感知价值

较高的品牌感知价值会使顾客产生美好的品牌联想,成为一种好的产品和服务的承诺,提升服务感知价值,减少顾客对价格的敏感程度,使顾客愿意支付溢价,忽略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服务产品具有无形性,服务产品的宣传以口碑宣传为主,因此,要重视品牌建设,提高品牌感知价值,从而形成顾客忠诚。

3、提高服务人员的满意水平,提高员工忠诚度

服务的提供者是企业的一线的员工,员工是将产品或服务展现给顾客的直接负责人,因此员工的风貌,员工的服务水平都会很大程度上影响顾客的感知价值,从而影响顾客的满意水平。因此,为了提高顾客的感知价值,首先应该提高服务人员的满意水平,提高员工的忠诚度。

4、减少不切实际的夸大宣传

为了提高顾客的满意水平,一味的夸大宣传,让顾客建立较高的期望,往往会适得其反。因此,如实描述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会让顾客产生信任感,降低顾客的服务预期,提升顾客的感知价值,形成更大程度的顾客满意。

5、创建愉悦的服务情境

服务产品的消费与顾客的情感需求有很大的联系,因此,创建愉悦、轻松的服务情境会增加顾客的感知价值,提升顾客的满意水平,从而形成顾客忠诚。

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组成要素包括:企业经济实力;国际化水平;政府干预度;投融资能力;基础设施;企业管理;技术创新能力;人力资源。所以任何片面强调某要素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认识都是不全面的。一个企业,要想真正营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惟一的办法就是综合分析、正确判断企业的各方条件,寻找自己的长处,从生产管理、质量、规模、销售模式、渠道、售后服务、品牌认知、价格、人才等各方面入手,做好其中一项或多项工作,并扬优成势,才能最终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应具备的要素条件是:应拥有一支知识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保证企业的知识积累;培养一批具有超前意识和洞察力的经营管理者;培养企业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各种资源的投入密切相关,需要在信息、知识、智力方面有大胆投入,需要有高新技术的推动,雄厚资金支撑智力的占有,走大规模、快速度、高投入、高产出的发展道路;塑造企业

文化等。

《哈佛商业评论》对核心竞争力最权威的定义是:“在一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很显然,知识与技能不是核心竞争力,只有能够协调和整合知识与技能的知识与技能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五、充分重视企业人力资源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作为最宝贵的资源,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的国有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就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然而,国有施工企业现在普遍存在着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总体素质偏低以及人才流失严重等现象。如何科学地做好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已成为国有施工企业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国有施工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人才的总体素质令人担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的引进和国内教育水平的提高,国有施工企业员工总体素质偏低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与国际一流企业相比仍有不小差距。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普通型员工相对富余,高素质的人才匮乏,加上各种原因造成的人才流失,使得国有施工企业人才的总体素质令人担忧。

缺乏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企业需要人才,但缺乏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却是国有施工企业的一个通病。“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专业技术人才受到重视是理所当然。但是,经营管理人才的重要性也不可小视。国有施工企业管理者大多是技术起家,重技术、轻管理往往是他们的特点。他们认为经营管理人员不能直接创造经济效益,“吃闲饭”,因此不予重视和培养。长此以往,导致有能力的经营管理人才要么被埋没,要么跳槽,而那些没有经营管理能力的人员却通过种种“关系”占据管理岗位,使管理部门成为养闲人的场所。

人力资源流失严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人才主体意识的增强,人力资源流动逐渐频繁。合理的人力资源流动不仅是正常的,甚至是必须的。但是,如果企业的人力资源在大量流失的同时又缺少补充,无疑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特别是中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流失,不但使以前对这些人员的培养投入

得不到回报,而且重新招聘、培养相应人员所花费的成本也非常高。此外,人力资源的流失还可能造成企业商业机密外泄等后果。因此,人力资源的大量流失,会直接削弱国有施工企业的竞争力。

篇8:办学方向与目标

一、重视技能训练与音乐修养的结合

随着报考师范院校音乐专业术科加试门槛降低,不少“速成”考生涌入师范学院(系)的专业加试考场,一些考生并不是真正为学习音乐而来,而是因其文化成绩差而转学声乐的,这些考生学习声乐的目的是为了能上大学。往往有些考生学习三五个月就考进了大学,致使高师声乐基础较差,起点较低。这样的学前没有经过较为系统全面的音乐培养,起点过低,也为入校后的音乐系统学习造成一定困难。由此可见,高师声乐教学的拓荒性和阶段性的现实,决定了嗓音训练的艰苦历程,往往忽略或无瑕顾及音乐素养的培养,学生或陷入纯技术性困惑中,或盲目追求技能提高,使声音成为无本之本,学生成为唱“匠”。而随着高师院校近年来的急剧扩招音乐类学生生源素质不断下降,大部分学生只是具备学唱的可能,当不会唱歌或唱不好,如果强调教学的实用性和速成性而缺乏训练的科学合理,就必然导致好高骛远。例如:无视循序渐进原则,追求嗓音在音域、音量和力度等方面突破性发展,练声无度或选材过大,不切实际地与音乐学院教学在形式上内容上攀比,模仿;唱功上贪大求快,拔苗助长,以至有些学生天真的以为通过强力训练或时间的延续会越过“暗礁”,甚至低年级初学声乐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唱”到high C音引以为荣,殊不知这种挤、卡、空的声音,是极其粗质滥造完全不符合科学发声的要求。造成上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我们没有明确高师声乐教育的目标和方向,忽视了高师声乐教学的个性——师范性。高师声乐教学应明确,学生掌握发声技能是为了胜任和服务于音乐教学,掌握演唱能力是作为表达音乐,传授音乐知识和深入理解、研究音乐教学的工具。嗓音与音乐居于教育学问等重要地位,顾此失彼或偏废任何一方都会造成音乐教育的失误。就高师现有条件而言,不能指望技术一步到位,但要求必须弄懂音乐表现的基本规律,培养声音审美和听辨能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成为用歌声表达,传授音乐的艺术师资,音乐与嗓音相辅相成才能顺利完成声乐教学实质性任务。

二、高师声乐教学发展的定位与方向

我们知道高师声乐教学专业与音乐院校声乐教学二者是不同体系的同一教学活动,它们存在着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音乐学院培养的是歌唱演员,师范院校培养的是音乐教师。由于培养目标不同,所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就应有所不同,尽管它们在声乐技巧及歌唱艺术表现力的培养上存在共性,但师范教育不仅要注意提高学生的技巧,更要重视学生整体音乐素质的提高。高师声乐教育的“高”,不在于超越自身技能的阶段性,而应牢记我们的大环境是“师范”,应着重于自身教学阶段内部纵深研究,寻求自身规律,保证未来艺术师资的质量,制定切实可行的正确培养方针,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

在“站稳讲台,兼顾舞台,多能一专,全面发展”的办学宗旨之下,我们应当重新审视高师音乐院校“声乐专业”的真正内涵,区别于音乐学院声乐系,否则,学生毕业后,将有可能因专业不过硬,上不了舞台,又因教学不过关上不了讲台,面临一毕业就失业的局面。为此声乐教师需要在强化专业技能(演唱)的基础上学习教育专业课程。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由当初的精英教育步入了大众化教育。例如,不少中学艺术特长生,艺术培训中心“业余”学习声乐的学生,由于自身的天赋,家长的支持和教师的正确培养,在中学毕业后便考取高等院校音乐学院(系),走上专业道路。而这些学生往往启蒙阶段很有可能就会成为我们的毕业生的学生,如果教师的专业技能不过硬,教学能力不强,这些学生的艺术生涯必然夭折,令人惋惜。

作为声乐教师,如果没有一定的表演才能和舞台经验以及优秀的教学方法,又如何培养合格的艺术考生?

综上所述,从高师声乐专业的特点进行分析,培养方向应定位于中小学及其它中等职业学校的声乐教师。学生毕业后将学有所图,可担任少年宫、艺术培训中心艺术学校和职业中学的声乐教师,在必要时也能兼任群众合唱团的声乐技术指导等。

三、高师声乐专业在课程内容上的科学设置。

高师音乐学科对师范音乐专业,培养目标及规格要求是,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较强教育、教学工作能力,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较高水平的音乐学科教师。针对上述对师范院校声乐专业的定位,结合师范音乐专业规格要求来思考,我们的课程设置一定要全面符合基础教育所需人才的培训目标,符合声乐专业教学的自身规律和特征。因此,以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培养实用性人才为出发点,完善专业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突出民族特征和时代特征是高师声乐和改革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首先,高师的声乐教学应以演唱技能为核心,围绕着这个核心开设声乐基本理论,声乐作品赏析。中小学音乐教材教法,声乐教学法等,形成一套完整的演唱技能和理论知识体系。同时定期进行声乐表演实践与声乐教学实习。

(1)声乐基本理论

内容包括发声知识,歌唱生理及心理,嗓音保健知识等。随着科学了发达,嗓音医学的进步。对声乐理论的认识和研究也更深入,理性认识的提高直接作用于声乐教学实践,使感情体验更准确、科学,对提高教学质量有促进作用。只有学生具备一定歌唱能力时,再适当给以理性指导,才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制力的学业水平。

(2)声乐作品赏析

全面而系统地了解各时期的声乐作品,对于声乐主课的学习极为必要,优秀的声乐教师往往把声乐文献知识通过对每一首作品的教学逐步输入到学生的脑海中,使学生学会独立分析和处理作品,更为理性地理解和处理音乐,在教学内容上应全面涵括各时期中外重要的作曲家及其作品,包括艺术歌曲,歌剧清唱剧等。而对于特别有代表性的作曲家及作品应可能详细的介绍,并通过网络,多媒体、音像资料等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深入的学习。

(3)中小学音乐教材教法

主要培养基础教育音乐师资具备的课堂讲授能力。文娱组织能力,初步的科研能力,音乐教育基本技能等。此外该课程还应结合《新课标》内容,向学生尽可能详细的讲解,并注意研究中小学音乐教材,将新《课标》所提出的课改理念融入到音乐教学实践中,带领学生深入中小学生音乐课堂,这不仅能让高师学生切实体会“教”的艺术,也使得高师音乐教学与中小学音乐教育能建立一种内在的联系,使高师声乐教学的师范性得以有机地加强。

(4)声乐教学法课

这是针对高师声乐专业培养方向最为关键的课程。众所周知具有一定演唱水平的不一定教得好声乐,往往就是因为演唱者不一定研究过教学法,而声乐教学法本身就是一门科学,许多声乐教师从未学习和研究教学法,长期以来就在学生身上“做实验”,最后也获得了一些经验,但这样得牺牲多少“试验品”?这门课主要内容应包括:声部界定、曲目的选择,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常规声乐施教法,此外还应按照不同的声部简明扼要地分别介绍施教特征。

其次,加强实践教育环节,不容忽视。歌唱和歌唱教学本身均具有实践性,当学生掌握了歌唱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理论知识,并有一定演唱和教学能力后,加强艺术实践活动有利于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增强学生对歌唱的感性认识,设立教学及艺术实践基地,地点最好是选择在少年宫、艺术培训学校等教学单位。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定时,定期地参加,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实践活动可包括参与组织演出,以及教学、演出观摩等。

结语

高师声乐专业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师范”的优势,确立正确的办学方向并科学设置课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发展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对声乐理论及相关科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际教学能力的培养。从而造就既具有较好的演唱水平,又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强教学能力的能够胜任中等学校音乐教学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春晖.《高师声乐教学的质量观》.艺术教育, 2005年第3期.

[2]王耀华.《高师音乐教育论》.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3]俞子正.《声乐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版.

篇9:土地整理目标与方向分析研究

【关键词】赋春镇;土地整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作为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重要手段,以土地平整、田块合并、沟渠道路整理、防护林完善等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整理活动在我国全面展开,并已取得显著成效。实践证明,土地整理不仅可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同时还能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为人类的休养生息和生产劳动提高一个优良的环境。

一、研究区概况

赋春镇位于婺源县西南部,东毗中云镇,南连许村镇、镇头镇,西接景德镇市,北邻清华镇、大鄣山乡,东距县城、西邻景德镇各41公里。赋春镇境处半山区,区陵地带。北部冈峦起伏,地势较高,西部和南部偏低。最高点是境北大游山主峰,海拔909米;西部的樟树亭附近最低,海拔约66米。其他山顶高程一般为200m~300m,山坡坡度一般为20~400。赋春镇地处亚热带,具有东亚季风区的特色,历年年平均气温为16.80℃,无霜期约239天,年降水量1955.30毫米。

二、土地利用现状

赋春镇土地总面积为31154.97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为29974.04公顷,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96.21%,建设用地面积737.59公顷,占全镇总面积2.37%,其他用地面积为443.34公顷,占全镇总面积的1.42%。农用地中,耕地面积为2945.28公顷,园地面积为409.93公顷,林地面积为25731.25公顷,其他农用地面积为887.58公顷。建设用地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为368.11公顷,交通水利用地面积为350.03公顷,其他建设用地面积为17.45公顷,分别占建设用地面积的49.91%、47.76%和2.64%。其他用地中,自然保留地面积为313.38公顷,水域面积为129.96公顷。

三、土地利用战略与整理目标

(一)土地利用战略分析

以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构建以现代农业为基础、旅游产业为支柱、现代服务为依托的产业用地结构,建设具有山水特色的土地利用友好模式。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婺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关调控目标,统筹各业各类用地,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必需的旅游项目用地,并通过政府引导,整合现有旅游资源用地,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把旅游产业打造成为赋春镇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合理调控土地利用规模与布局,重点保障打造现代旅游示范镇,大力推进景区建设工程,打造丰富精品旅游项目,提升旅游区基数设施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强化存量建设用地的利用和北部生态建设,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不断提高,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屏障体系。

(二)土地整理目标

(1)总量目标。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3403.85公顷,规划期间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2375.20公顷;园地面积预期达到207.40公顷;林地预期达到25713.97公顷;建设用地总规模预期达到631.73公顷,村镇建设用地规模预期达到236.44公顷,城镇工矿用地规模预期达到89.04公顷,交通水利用地规模预期达到375.55公顷。(2)增量目标。新增建设用地控制在50.66公顷以内,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控制在40.52公顷以内,占用耕地控制在23.24公顷以内。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新增耕地不少于485.24公顷,其中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新增耕地义务量不少于142.75公顷。赋春镇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用地规模为333.09公顷。(3)节约集约利用目标。城镇人口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101.85平方米;新增城镇人口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115.00平方米;农村人口人均农村居民点面积控制在62.70平方米。单位建设用地地均GDP由2005年的28.47万元/公顷提高到2020年的156.08万元/公顷。

四、土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一)稳定生态用地数量

切实保护具有生态功能的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水域和苇地,严格控制对天然林、天然草场和湿地的开发利用,稳定增加生态用地的规模,提高生态用地比例。规划确定赋春镇林地面积25713.97公顷,占全镇面积的82.54%,多为天然林和人工林。境内层峦叠峰,四时秀色,绿岭翠谷,涧泉溪流,有着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

(二)统筹生态用地布局

结合本镇及相邻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在维持自然地貌连续性的前提下,优先将水田、水浇地划入基本农田,引导园地向立地条件适宜的丘陵、台地和荒坡地集中发展;因地制宜对林地、牧草地进行空间布局,重点保护天然林、防护林、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和重要林种恢复基地,保护和合理利用人工和改良草场、滩涂苇地、维系河流、湖泊及滨水地带的自然形态,预留乡土动植物生长、迁徙和培育的用地空间。

(三)落实各类生态用地界限

在明确生态用地规模和布局的基础上,与建设用地管制分区相协调,划定各类生态用地界线;结合土地用途分区和分区管制细则的制定,明确与生态保护相关的要求。全镇充分利用山地、河流水网体系等自然条件的优势,由北向南布置绿化带,分别与山相接,贯穿建成区,形成以经济林、风景旅游为背景的城区生态山体绿化。

(四)强化生态环境保护

景区内的自然地貌,包括山石、树木、水库、动植物、历史文化遗迹,自然人文景观,以及大气环境,声环境、水环境、土环境、生态环境因素,均必须严加保护。树立全民生态保护意识,加强绿化抚育,沿河保护自然植被,严禁乱砍滥伐,对名树、古树和有科研观赏价值的树木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划定范围,挂牌明示,同时区内禁止一切狩猎活动。

五、结论

本文针对婺源县赋春镇的土地利用现状的特点,分析了土地整理的目标,找到了土地整理的主要方向,能为本地区范围内的土地整理工作提供有效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参 考 文 献

[1]胡小芳,严金明,陈子雄.关于土地整理项目规划实施的状况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169~171

[2]樊闽.中国土地整理事业发展的回顾和展望[J].农业工程学报.2006(10)

[3]肖立新,黄霞林.土地整理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国土资源导刊.2008(2):26-27

[4]胡宇桢.土地整理参与“城中村”改造问题的研究[J].企业导报.2010(6)

[5]王萬茂,张颖.土地整理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22~23

上一篇:乱扔电池的讨论会三年级作文下一篇:幼儿园活动室建设承诺书do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