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向与目标

2024-05-06

方向与目标(精选十篇)

方向与目标 篇1

首先, 大众舆论的影响。学生对语文教育作用的漠视, 改革中部分教师对语文学科功能性认识的偏颇, 使语文逐步走向可有可无的境地。其次, 学生生源的变化和中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 语文教学如果再按照以往循规蹈矩的教育方式将不符合中等职业教育的发展。面对以上情况, 作为一名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 打破常规、另辟蹊径的改革固然重要, 但首先要为未来的中职语文教育定位, 只有掌握了新形势下语文教学的发展方向, 才能在改革中, 有目标, 有计划的使语文课程重新找到自己的位置。

语文是一门在积累中不断成长的课程, 它内在的养分不光可以使学生获得文学上的知识, 让学生体会文学中的饱藏的历史、文化、思想。更能获得正确的人生观, 价值观。中等职业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在三年的学习中掌握足够的专业知识和技能。语文既不是点钞, 也不是速算, 在中专生的学习生涯中将发挥什么作用呢?

首先, 引导学生形成健康的心理

叶圣陶曾说过:“我们鉴赏文艺, 最大目的是接受美感经验, 得到人生的受用。”作为中专生来说, 个人的态度, 情绪、心境、审美情趣甚至人生观、价值观在中专阶段不断的成熟, 并即将通过三年的学习迈向社会。那么, 在教学活动中注重培养学生体验生活的“美”, 引导学生像作者那样积极观察, 深入思考, 学会用自己的眼睛去看, 用心灵去感悟就尤为重要。通过讨论分析得出生活中的美与丑, 真与善。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让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素质, 正确认识社会、人生和自我。通过语文教学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积极健康的情感。

其次, 打开学生的情感之窗

爱因斯坦说过:“学校培养出来的不是某一方面的专家, 而是一个和谐的人。”一篇文章的文字和语言就是作者的心灵体会, 情感的集合。那么, 语文教育说到底应该是一种思维启迪, 是情感教育。

在中专语文教学中, 我们往往发现, 学生在情感方面的盲点。因此在教学活动中要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 使情感成为学生智力的催化剂和学习的原动力, 让学生学会用心感受生活。比如:《致大海》中普希金对自由的珍惜与渴望, 让学生学会珍惜现实生活中的人和事, 从朱自清的爱国主义精神里, 让学生们感悟到奉献的伟大与可贵。在“披文入情”中把蕴含在字里行间的情感披露出来, 以情动人的同时, 让学生懂得情感什么是, 如何去对待它, 更让学生懂得学习、生活中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再次, 授之予渔, 授之予趣

中专生基础较差, 在初中及中考的失败中, 已经失去了学习的信心和勇气。所以在学习过程中经常表现出一种被动的态度, 在课堂上思考不积极, 消极懈怠。这时, 即使教师把容纳毕生所学的书籍呈现在学生面前, 学生也无心翻阅。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 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人们认识世界、渴望获得文化科学知识、不断探求真理而带有主观色彩的意向活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对于学生来说, 当他们对学习重新产生兴趣, 才会积极、主动、心情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使学生对知识、对自己的未来产生浓厚的兴趣, 求知欲会带着他们找到打开未来之门的钥匙。当学生在兴趣中汲取大量知识的同时, 也就逐渐的重塑了自信。同时,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 不光可以成就一个学生的学业, 更能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给他注入新的血液。

再次, 掌握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语文教学的根在在听说读写, 是听说读写之内的挖掘与创新, 而不是游离于听说读写之外的花样翻新。”中专生在掌握专业操作技能的同时, 大多数语文基础很差, 读文章读不懂、说感受无重点、写文章错字多。而听说读写能力及基本功的训练, 重在培养学生语言文字应用、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能力, 让每个学生都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使学生具备从事职业生涯必需、够用的语文能力。

方向与目标初一作文 篇2

在我们的生活上,学习上,方向与目标必不可少。“朝着自己的目标努力吧!”这句话我们并不陌生,它也许出自老师,也许出自家长,也许出自自己,这是对我们的勉励和鞭策。而给自己定目标则是干任何事情的第一步,也是至关重要的一步。

方向这个词有一些模糊,它并没有包含准确的目标,而一个模模糊糊的概念。就好象在你面前有两条路,在你犹豫不决时,“方向”这位老人会告诉你该走条路。但是,他不会告诉你要走多远,到哪里停。他只是点明了你的方向,你要努力的方向,并为之奋斗的`方向。它会让你在迷茫时,帮你找到头绪。虽然方向不会象目标那样勉励你。但在有些时候,给自己找个方向,或许就能改变你的命运。

目标是一个真真切切、详详实实的方向,它并没有“方向”的那种缥缈感。如果你已经选择好了方向,却没有目标支撑,那么方向也会变得毫无意义。所以在选择了方向后,就要开始定目标了。这个目标不需要非常远大,不需要多么豪壮,要从小事情上开始定目标,然后使目标逐渐壮大起来。就像妈妈曾经鼓励我的话:“每次只前进一名就好!”,这是个小目标,但是却比那些豪言壮语来得真切与实际。

土地整理目标与方向分析研究 篇3

【关键词】赋春镇;土地整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作为促进土地资源合理利用、实现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的重要手段,以土地平整、田块合并、沟渠道路整理、防护林完善等为主要内容的土地整理活动在我国全面展开,并已取得显著成效。实践证明,土地整理不仅可以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同时还能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为人类的休养生息和生产劳动提高一个优良的环境。

一、研究区概况

赋春镇位于婺源县西南部,东毗中云镇,南连许村镇、镇头镇,西接景德镇市,北邻清华镇、大鄣山乡,东距县城、西邻景德镇各41公里。赋春镇境处半山区,区陵地带。北部冈峦起伏,地势较高,西部和南部偏低。最高点是境北大游山主峰,海拔909米;西部的樟树亭附近最低,海拔约66米。其他山顶高程一般为200m~300m,山坡坡度一般为20~400。赋春镇地处亚热带,具有东亚季风区的特色,历年年平均气温为16.80℃,无霜期约239天,年降水量1955.30毫米。

二、土地利用现状

赋春镇土地总面积为31154.97公顷,其中,农用地面积为29974.04公顷,占全镇土地总面积的96.21%,建设用地面积737.59公顷,占全镇总面积2.37%,其他用地面积为443.34公顷,占全镇总面积的1.42%。农用地中,耕地面积为2945.28公顷,园地面积为409.93公顷,林地面积为25731.25公顷,其他农用地面积为887.58公顷。建设用地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为368.11公顷,交通水利用地面积为350.03公顷,其他建设用地面积为17.45公顷,分别占建设用地面积的49.91%、47.76%和2.64%。其他用地中,自然保留地面积为313.38公顷,水域面积为129.96公顷。

三、土地利用战略与整理目标

(一)土地利用战略分析

以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和最严格的节约用地制度,构建以现代农业为基础、旅游产业为支柱、现代服务为依托的产业用地结构,建设具有山水特色的土地利用友好模式。落实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婺源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有关调控目标,统筹各业各类用地,保障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必需的旅游项目用地,并通过政府引导,整合现有旅游资源用地,提升旅游产业竞争力,把旅游产业打造成为赋春镇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合理调控土地利用规模与布局,重点保障打造现代旅游示范镇,大力推进景区建设工程,打造丰富精品旅游项目,提升旅游区基数设施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强化存量建设用地的利用和北部生态建设,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的不断提高,协调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保护,建设生态屏障体系。

(二)土地整理目标

(1)总量目标。耕地保有量不得低于3403.85公顷,规划期间基本农田保护面积为2375.20公顷;园地面积预期达到207.40公顷;林地预期达到25713.97公顷;建设用地总规模预期达到631.73公顷,村镇建设用地规模预期达到236.44公顷,城镇工矿用地规模预期达到89.04公顷,交通水利用地规模预期达到375.55公顷。(2)增量目标。新增建设用地控制在50.66公顷以内,新增建设占用农用地控制在40.52公顷以内,占用耕地控制在23.24公顷以内。通过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新增耕地不少于485.24公顷,其中土地整理复垦开发新增耕地义务量不少于142.75公顷。赋春镇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用地规模为333.09公顷。(3)节约集约利用目标。城镇人口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101.85平方米;新增城镇人口人均城镇工矿用地控制在115.00平方米;农村人口人均农村居民点面积控制在62.70平方米。单位建设用地地均GDP由2005年的28.47万元/公顷提高到2020年的156.08万元/公顷。

四、土地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

(一)稳定生态用地数量

切实保护具有生态功能的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水域和苇地,严格控制对天然林、天然草场和湿地的开发利用,稳定增加生态用地的规模,提高生态用地比例。规划确定赋春镇林地面积25713.97公顷,占全镇面积的82.54%,多为天然林和人工林。境内层峦叠峰,四时秀色,绿岭翠谷,涧泉溪流,有着优良的生态环境和丰富的自然人文景观。

(二)统筹生态用地布局

结合本镇及相邻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的要求,在维持自然地貌连续性的前提下,优先将水田、水浇地划入基本农田,引导园地向立地条件适宜的丘陵、台地和荒坡地集中发展;因地制宜对林地、牧草地进行空间布局,重点保护天然林、防护林、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和重要林种恢复基地,保护和合理利用人工和改良草场、滩涂苇地、维系河流、湖泊及滨水地带的自然形态,预留乡土动植物生长、迁徙和培育的用地空间。

(三)落实各类生态用地界限

在明确生态用地规模和布局的基础上,与建设用地管制分区相协调,划定各类生态用地界线;结合土地用途分区和分区管制细则的制定,明确与生态保护相关的要求。全镇充分利用山地、河流水网体系等自然条件的优势,由北向南布置绿化带,分别与山相接,贯穿建成区,形成以经济林、风景旅游为背景的城区生态山体绿化。

(四)强化生态环境保护

景区内的自然地貌,包括山石、树木、水库、动植物、历史文化遗迹,自然人文景观,以及大气环境,声环境、水环境、土环境、生态环境因素,均必须严加保护。树立全民生态保护意识,加强绿化抚育,沿河保护自然植被,严禁乱砍滥伐,对名树、古树和有科研观赏价值的树木应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划定范围,挂牌明示,同时区内禁止一切狩猎活动。

五、结论

本文针对婺源县赋春镇的土地利用现状的特点,分析了土地整理的目标,找到了土地整理的主要方向,能为本地区范围内的土地整理工作提供有效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参 考 文 献

[1]胡小芳,严金明,陈子雄.关于土地整理项目规划实施的状况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08(24):169~171

[2]樊闽.中国土地整理事业发展的回顾和展望[J].农业工程学报.2006(10)

[3]肖立新,黄霞林.土地整理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国土资源导刊.2008(2):26-27

[4]胡宇桢.土地整理参与“城中村”改造问题的研究[J].企业导报.2010(6)

[5]王萬茂,张颖.土地整理与可持续发展[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22~23

方向与目标 篇4

一、重视技能训练与音乐修养的结合

随着报考师范院校音乐专业术科加试门槛降低,不少“速成”考生涌入师范学院(系)的专业加试考场,一些考生并不是真正为学习音乐而来,而是因其文化成绩差而转学声乐的,这些考生学习声乐的目的是为了能上大学。往往有些考生学习三五个月就考进了大学,致使高师声乐基础较差,起点较低。这样的学前没有经过较为系统全面的音乐培养,起点过低,也为入校后的音乐系统学习造成一定困难。由此可见,高师声乐教学的拓荒性和阶段性的现实,决定了嗓音训练的艰苦历程,往往忽略或无瑕顾及音乐素养的培养,学生或陷入纯技术性困惑中,或盲目追求技能提高,使声音成为无本之本,学生成为唱“匠”。而随着高师院校近年来的急剧扩招音乐类学生生源素质不断下降,大部分学生只是具备学唱的可能,当不会唱歌或唱不好,如果强调教学的实用性和速成性而缺乏训练的科学合理,就必然导致好高骛远。例如:无视循序渐进原则,追求嗓音在音域、音量和力度等方面突破性发展,练声无度或选材过大,不切实际地与音乐学院教学在形式上内容上攀比,模仿;唱功上贪大求快,拔苗助长,以至有些学生天真的以为通过强力训练或时间的延续会越过“暗礁”,甚至低年级初学声乐的学生认为自己能“唱”到high C音引以为荣,殊不知这种挤、卡、空的声音,是极其粗质滥造完全不符合科学发声的要求。造成上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我们没有明确高师声乐教育的目标和方向,忽视了高师声乐教学的个性——师范性。高师声乐教学应明确,学生掌握发声技能是为了胜任和服务于音乐教学,掌握演唱能力是作为表达音乐,传授音乐知识和深入理解、研究音乐教学的工具。嗓音与音乐居于教育学问等重要地位,顾此失彼或偏废任何一方都会造成音乐教育的失误。就高师现有条件而言,不能指望技术一步到位,但要求必须弄懂音乐表现的基本规律,培养声音审美和听辨能力,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成为用歌声表达,传授音乐的艺术师资,音乐与嗓音相辅相成才能顺利完成声乐教学实质性任务。

二、高师声乐教学发展的定位与方向

我们知道高师声乐教学专业与音乐院校声乐教学二者是不同体系的同一教学活动,它们存在着共性与个性的关系,音乐学院培养的是歌唱演员,师范院校培养的是音乐教师。由于培养目标不同,所以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就应有所不同,尽管它们在声乐技巧及歌唱艺术表现力的培养上存在共性,但师范教育不仅要注意提高学生的技巧,更要重视学生整体音乐素质的提高。高师声乐教育的“高”,不在于超越自身技能的阶段性,而应牢记我们的大环境是“师范”,应着重于自身教学阶段内部纵深研究,寻求自身规律,保证未来艺术师资的质量,制定切实可行的正确培养方针,从而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

在“站稳讲台,兼顾舞台,多能一专,全面发展”的办学宗旨之下,我们应当重新审视高师音乐院校“声乐专业”的真正内涵,区别于音乐学院声乐系,否则,学生毕业后,将有可能因专业不过硬,上不了舞台,又因教学不过关上不了讲台,面临一毕业就失业的局面。为此声乐教师需要在强化专业技能(演唱)的基础上学习教育专业课程。随着时代的发展,我国高等教育由当初的精英教育步入了大众化教育。例如,不少中学艺术特长生,艺术培训中心“业余”学习声乐的学生,由于自身的天赋,家长的支持和教师的正确培养,在中学毕业后便考取高等院校音乐学院(系),走上专业道路。而这些学生往往启蒙阶段很有可能就会成为我们的毕业生的学生,如果教师的专业技能不过硬,教学能力不强,这些学生的艺术生涯必然夭折,令人惋惜。

作为声乐教师,如果没有一定的表演才能和舞台经验以及优秀的教学方法,又如何培养合格的艺术考生?

综上所述,从高师声乐专业的特点进行分析,培养方向应定位于中小学及其它中等职业学校的声乐教师。学生毕业后将学有所图,可担任少年宫、艺术培训中心艺术学校和职业中学的声乐教师,在必要时也能兼任群众合唱团的声乐技术指导等。

三、高师声乐专业在课程内容上的科学设置。

高师音乐学科对师范音乐专业,培养目标及规格要求是,培养具有现代教育观念和较强教育、教学工作能力,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与实践能力,较高水平的音乐学科教师。针对上述对师范院校声乐专业的定位,结合师范音乐专业规格要求来思考,我们的课程设置一定要全面符合基础教育所需人才的培训目标,符合声乐专业教学的自身规律和特征。因此,以拓宽学生专业知识面,培养实用性人才为出发点,完善专业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突出民族特征和时代特征是高师声乐和改革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

首先,高师的声乐教学应以演唱技能为核心,围绕着这个核心开设声乐基本理论,声乐作品赏析。中小学音乐教材教法,声乐教学法等,形成一套完整的演唱技能和理论知识体系。同时定期进行声乐表演实践与声乐教学实习。

(1)声乐基本理论

内容包括发声知识,歌唱生理及心理,嗓音保健知识等。随着科学了发达,嗓音医学的进步。对声乐理论的认识和研究也更深入,理性认识的提高直接作用于声乐教学实践,使感情体验更准确、科学,对提高教学质量有促进作用。只有学生具备一定歌唱能力时,再适当给以理性指导,才能够提高学生的自制力的学业水平。

(2)声乐作品赏析

全面而系统地了解各时期的声乐作品,对于声乐主课的学习极为必要,优秀的声乐教师往往把声乐文献知识通过对每一首作品的教学逐步输入到学生的脑海中,使学生学会独立分析和处理作品,更为理性地理解和处理音乐,在教学内容上应全面涵括各时期中外重要的作曲家及其作品,包括艺术歌曲,歌剧清唱剧等。而对于特别有代表性的作曲家及作品应可能详细的介绍,并通过网络,多媒体、音像资料等进行全面的分析,与深入的学习。

(3)中小学音乐教材教法

主要培养基础教育音乐师资具备的课堂讲授能力。文娱组织能力,初步的科研能力,音乐教育基本技能等。此外该课程还应结合《新课标》内容,向学生尽可能详细的讲解,并注意研究中小学音乐教材,将新《课标》所提出的课改理念融入到音乐教学实践中,带领学生深入中小学生音乐课堂,这不仅能让高师学生切实体会“教”的艺术,也使得高师音乐教学与中小学音乐教育能建立一种内在的联系,使高师声乐教学的师范性得以有机地加强。

(4)声乐教学法课

这是针对高师声乐专业培养方向最为关键的课程。众所周知具有一定演唱水平的不一定教得好声乐,往往就是因为演唱者不一定研究过教学法,而声乐教学法本身就是一门科学,许多声乐教师从未学习和研究教学法,长期以来就在学生身上“做实验”,最后也获得了一些经验,但这样得牺牲多少“试验品”?这门课主要内容应包括:声部界定、曲目的选择,常见问题及解决方法,常规声乐施教法,此外还应按照不同的声部简明扼要地分别介绍施教特征。

其次,加强实践教育环节,不容忽视。歌唱和歌唱教学本身均具有实践性,当学生掌握了歌唱的基本技能、方法和理论知识,并有一定演唱和教学能力后,加强艺术实践活动有利于巩固和运用所学的知识技能,增强学生对歌唱的感性认识,设立教学及艺术实践基地,地点最好是选择在少年宫、艺术培训学校等教学单位。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定时,定期地参加,参与实践活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和音乐表现能力。实践活动可包括参与组织演出,以及教学、演出观摩等。

结语

高师声乐专业在教学中应充分发挥“师范”的优势,确立正确的办学方向并科学设置课程,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在发展学生专业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对声乐理论及相关科学理论知识的掌握和实际教学能力的培养。从而造就既具有较好的演唱水平,又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较强教学能力的能够胜任中等学校音乐教学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杨春晖.《高师声乐教学的质量观》.艺术教育, 2005年第3期.

[2]王耀华.《高师音乐教育论》.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3]俞子正.《声乐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版.

方向与目标 篇5

作者:刘怡

针对中小企业在各国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我国中小企业的现状,指出对我国中小企业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进行研究的必要性。在研究战略目标定位时,从中小企业的多个方面出发,提出了所要达到的战略目标以及要实现目标所要达到的要求。在确定中小企业发展方向时,来寻求中小企业发展方向。

世界经济发展实践表明:中小企业以其经营方式灵活、组织成本低廉、转移进退便捷等优势更能适应当今瞬息万变的市场和消费者追求个性化、潮流化的要求,呈现蓬勃发展的良好态势。在包括发达国家在内的世界各国的经济发展中,中小企业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特别是在我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地域辽阔、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别很大的国家,中小企业的发展更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我国中小企业约1ooo万户,劳动密集型出口产品和一些高新技术出口产品大多是中小企业生产的,中小企业产品出口额占全国出口总额的6o% ;中小企业提供了大约75%的城镇就业机会,我国从农村转移出来的劳动力绝大部分被中小企业所吸纳中小企业每年为国家缴纳的工商税收占总额的50%左右。在2o世纪90年代以来的经济快速增长中,工业新增产值的76.7%是由中小企业创造的。但是应该看到,我国中小企业由于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其发展面临着空前的困难,其思想观念、技术装备、经营管理组织结构等方面都存在着严重的问题。

一、明确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方向

为了使我国中小企业能够适应经济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充分发挥其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作用,首先需要明确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和战略方向。中小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就是对中小企业的战略定位,这种定位既要成为我国中小企业的追求目标,起到引导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作用,又要使其在运行过程中通过努力实现并能推动中小企业的逐步发展,是运行过程中的动态目标。就其目标而言.既要与我国国情相符台,又要与中小企业发展的现状相统一;就其动态来

1看,还要与加入WTO后的世界经济形势相统一。

二、正确处理好工会工作与行政的关系,把建立共同利益作为强化维护职能的目标

双向维护是工会工作的根本,作为基层工会干部在从事基层工会工作的同时,要努力克服行政化倾向,要使工会与厂行政真正实现相互合作与支持。在工作中争取行政对工会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在举办的反事故应急预案演练、技术比武、员工培训、安全生产活动、厂务公开等活动中加强积极与配合,对员工关心的热点、难点、焦点问题,工会工作者代表工会组织及时将员工的建议及意见收集归纳,使工会工作同行政工作相互展开,共同促进。提高工会组织在员工群众中的威信,让行政组织看到工会与行政之间是相互合作与支持的关系。

企业和员工的发展离不开工会的发展,提升基层工会干部能力与影响力,使工会工作在企业的发展中起到积极助推作用,才能使企业在新的市场经济条件发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为企业的科学发展做出新的贡献。

三、顾客感知产品、品牌质量

质量本来是检验产品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是在许多行业(特别是服务性企业)中,由于这些企业在产品以及和顾客接触程度的特殊性,使得顾客对企业产品的感受和体验变得十分重要,在此笔者引入了顾客感知质量这一概念。特别是在企业的实际营销活动中,顾客感知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产品营销的成功与否,因此,对企业来说,注重提高顾客的感知质量已经成为一个特别重要的研究课题。通过以下措施进行改良。

1、顾客感知质量,谋求同顾客的良好互动

加强对服务人员的教育、培训和专业化的指导,从而谋求同顾客的良好互动。基于顾客需求来设计和改善服务系统中的各项环节和服务规则,为顾客创造便于参与服务生产和传递的有利条件,从而为良性沟通创造条件。

2、提高品牌感知价值

较高的品牌感知价值会使顾客产生美好的品牌联想,成为一种好的产品和服务的承诺,提升服务感知价值,减少顾客对价格的敏感程度,使顾客愿意支付溢价,忽略竞争对手的产品或服务。服务产品具有无形性,服务产品的宣传以口碑宣传为主,因此,要重视品牌建设,提高品牌感知价值,从而形成顾客忠诚。

3、提高服务人员的满意水平,提高员工忠诚度

服务的提供者是企业的一线的员工,员工是将产品或服务展现给顾客的直接负责人,因此员工的风貌,员工的服务水平都会很大程度上影响顾客的感知价值,从而影响顾客的满意水平。因此,为了提高顾客的感知价值,首先应该提高服务人员的满意水平,提高员工的忠诚度。

4、减少不切实际的夸大宣传

为了提高顾客的满意水平,一味的夸大宣传,让顾客建立较高的期望,往往会适得其反。因此,如实描述服务的水平和质量会让顾客产生信任感,降低顾客的服务预期,提升顾客的感知价值,形成更大程度的顾客满意。

5、创建愉悦的服务情境

服务产品的消费与顾客的情感需求有很大的联系,因此,创建愉悦、轻松的服务情境会增加顾客的感知价值,提升顾客的满意水平,从而形成顾客忠诚。

四、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组成要素包括:企业经济实力;国际化水平;政府干预度;投融资能力;基础设施;企业管理;技术创新能力;人力资源。所以任何片面强调某要素为企业核心竞争力的认识都是不全面的。一个企业,要想真正营造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惟一的办法就是综合分析、正确判断企业的各方条件,寻找自己的长处,从生产管理、质量、规模、销售模式、渠道、售后服务、品牌认知、价格、人才等各方面入手,做好其中一项或多项工作,并扬优成势,才能最终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培养企业核心竞争力应具备的要素条件是:应拥有一支知识结构合理的人才队伍,保证企业的知识积累;培养一批具有超前意识和洞察力的经营管理者;培养企业成为一个学习型组织;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形成与各种资源的投入密切相关,需要在信息、知识、智力方面有大胆投入,需要有高新技术的推动,雄厚资金支撑智力的占有,走大规模、快速度、高投入、高产出的发展道路;塑造企业

文化等。

《哈佛商业评论》对核心竞争力最权威的定义是:“在一组织内部经过整合了的知识和技能,尤其是关于怎样协调多种生产技能和整合不同技术的知识和技能。”很显然,知识与技能不是核心竞争力,只有能够协调和整合知识与技能的知识与技能才是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五、充分重视企业人力资源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力资源作为最宝贵的资源,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作为我国国民经济支柱的国有企业,要在市场竞争中生存与发展,就必须重视人力资源管理。然而,国有施工企业现在普遍存在着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总体素质偏低以及人才流失严重等现象。如何科学地做好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已成为国有施工企业首先要考虑的问题。

国有施工企业内部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人才的总体素质令人担忧。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国外先进管理经验的引进和国内教育水平的提高,国有施工企业员工总体素质偏低的情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与国际一流企业相比仍有不小差距。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普通型员工相对富余,高素质的人才匮乏,加上各种原因造成的人才流失,使得国有施工企业人才的总体素质令人担忧。

缺乏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企业需要人才,但缺乏高素质的经营管理人才却是国有施工企业的一个通病。“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专业技术人才受到重视是理所当然。但是,经营管理人才的重要性也不可小视。国有施工企业管理者大多是技术起家,重技术、轻管理往往是他们的特点。他们认为经营管理人员不能直接创造经济效益,“吃闲饭”,因此不予重视和培养。长此以往,导致有能力的经营管理人才要么被埋没,要么跳槽,而那些没有经营管理能力的人员却通过种种“关系”占据管理岗位,使管理部门成为养闲人的场所。

人力资源流失严重。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人才主体意识的增强,人力资源流动逐渐频繁。合理的人力资源流动不仅是正常的,甚至是必须的。但是,如果企业的人力资源在大量流失的同时又缺少补充,无疑是一个严重的问题。特别是中高级经营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的流失,不但使以前对这些人员的培养投入

得不到回报,而且重新招聘、培养相应人员所花费的成本也非常高。此外,人力资源的流失还可能造成企业商业机密外泄等后果。因此,人力资源的大量流失,会直接削弱国有施工企业的竞争力。

“地理创新”的方向和目标 篇6

在我国,“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之句可谓家喻户晓。在《系辞》中那是“仰以观……,俯以察……”,“观”与“察”之后,达到“知幽明”的境界。而现在的理解是说某人无所不知;意在赞扬那些学识渊博、博学多才之人,不是代指懂天文和地理的人;有的说其同义词是学贯中西或通古晓今等。其实,“是故知幽明之故”与“学识渊博”、“博学多才”、“学贯中西”、“通古晓今”等说法是有重大差别的。今借《地理教育》讨论“地理创新”的方向与目标问题。

一、国外的geography(地理学)基本概念

据查,geography源自希腊文γεωγραφíα,geographia,ge·o-的原意为大地、地球,-graphein的原意为描述,所以geography其原意可能是描述地球(表面)。

1.geography 概念

最早使用“geography”的是曾任埃及亚历山大里亚城图书馆馆长的Eratosthenes(埃拉托色尼,公元前275—前193),他曾发现尼罗河中游的Syene(西恩纳,即今阿斯旺)夏至日正午太阳光直射深井井底,而其正北约800千米的亚历山大里亚城,夏至日正午的太阳光线与该地方尖塔身之间的交角为7°12′,于是判定上述两地之间为弧形地面,进而计算出地球的圆周长约39 360千米。埃拉托色尼将自己的调查研究编写成两本书,即《地球大小的修正》和《Geography》。前者探讨地球赤道的长度、回归线与极圈的距离、极地带的范围等;后者着重描述地球的形状、大小和海陆分布等。

埃拉托色尼之后,Strabo(斯特拉博,公元前64/63—公元24)及Ptolemy(托勒密,公元90—168)分别撰写了《Geographica》与《Geographia》。前者描述当时已知世界各地人文方面状况。后者据亚历山大城图书馆中的希腊及罗马相关资料编写。托勒密认为,Geographia研究整个地球,即地球的形状、大小以及经纬度的测定与地图投影的方法等。

欧洲人为了发展贸易,在天文—测地成果及《The Travels of Marco Polo》(马可·波罗,1254—1324,一位意大利商人,其名著为《马可·波罗游记》 )指引下,从15~17世纪,他们屡屡远涉重洋,“发现”了许多当时不为欧洲人所知的国家与地区,为此历史上称这几百年时间为“Age of Discovery”或“Age of Exploration” 或“Age of the Great Geographical Discovery”(地理大发现时代)。

Alexander von Humboldt(亚历山大·冯·洪堡,1769—1859) 是德国人,著名的博物学家(naturalist)和探险者(explorer)。他曾游历世界许多地方,在1808—1827年间与邦普朗合作完成了30卷《新大陆热带地区旅行记》,晚年还撰写了《宇宙:物质世界概要》。他将植物的分布与当地的气候和土壤联系起来,提出植物如何受环境影响之问题,把植被依景观的不同而将全世界分为16个区。洪堡在柏林大学创设了全世界第一个Department of geography(地理系)并担任系主任,因此他被誉为Father of modern geography(现代地理学之父)。

国外的geography研究归结为自然与人为现象的空间分析(分布的研究)、区域研究、人-地关系研究与地球科学研究。

2.因-果关系与圈层关系

20世纪以来,国外的geography研究特别重视自然界因-果关系分析、人地关系研究以及地球圈层关系研究等,后来又迅速增加信息与数据分析。“因-果关系”分析如某地的洪水泛滥是因为之前下了暴雨。“人地关系”研究如某地水土流失越来越严重是由于人为砍伐森林(或农田开发等)造成。“圈层关系”研究如世界海平面变化由地球构造运动及地球气候变化造成等。

据百度百科,geography(地理学)即“地球科学理论”,是关于地球特征、居民和现象的学问,研究地球表层各圈层相互作用关系及其空间差异与变化过程的学科体系。

据维基百科(Wikipedia),geography即地球描述(earth description),或描绘地球(to describe or write about the Earth),现已被称为“全球科目”或“人类与自然科学之间的桥梁”(Geography has been called“the world discipline” and “the bridge between the human and the physical science”)。

3.在中国的传播

在我国,一直把geography译作“地理学”。外国的商人、传教士与某些专家以及许多在国外学成归来的专家学者,带着在外国课堂使用的教材,在我国大学课堂上宣讲,翻来覆去讲的都是外国geography的概念、术语、理论及实例,导致这些“舶来品”在我国近现代地理科学界占据着主导地位。与此同时,他们还把geography中的许多概念和术语,似是而非地套在我国的山水河川上,甚至标注在我国地图上,如“黄土高原”名称等。实际上,因为九州大地的构造运动比较活跃,我国地形具有山高水深、地势起伏特别大等特点,我国的季风气候多强风暴雨及严寒冰冻,我国地表的风化剥蚀速率特别高且变数特别大,我国人口众多,九州大地开发历史悠久,所以人类活动对自然过程的影响也特别深刻等,因此geography中的许多概念和术语并不完全符合我国九州山水的实际状况。

例如,我国北方的厚层黄土堆积分布区,由于侵蚀切割程度的不同等多种原因,造成该地由黄土构成的地形比较复杂,当地百姓有区别地把它们分别称之为“塬”、“梁”、“峁”等。“黄土塬”顶面宽阔平坦,周缘常呈花边状。可是,踏上黄土塬的“洋”专家,视其又高又平的特点,张口就称其为“高(平)原”,从此“黄土高原”名称就在学术界流行开来。其实,那是气候寒冷时期特别强劲的北风流,经内蒙古高原、鄂尔多斯高原及现在的毛乌素沙地等地,扬起大量的风尘物质,向南吹送到陕西泾河、北洛河、延河及无定河等中游侵蚀盆地中及其较大范围的山丘坡地上,一点一点地累积起来,经过几百万年才形成的比较广阔的风成黄土堆积区。将该地区称为“黄土高原”并不合适,因为它不具备一般意义上的“高原面”,也没有一般意义上的“高原边界”,既不是“厚层黄土在高原上堆积”,也不是“由厚层黄土堆积而成为高原”。

又如,长江中下游两岸,有沙山及黄土状堆积的分布。江苏南京—镇江地带的黄土状堆积,李四光等1932年将其命名为下蜀土,中国地层古生物学家许杰(1901—1989)曾提出它们是风成堆积。可是,因为它们沿着长江断断续续地分布,并构成相对高度25米上下的平台,所以,按geography中的概念,它们又被说成是长江的第二级阶地,进而根据阶地的分布,又提出南京地区的新构造运动具有间隙性抬升特点,为此还要论证新构造运动对构筑南京长江大桥等重大工程的影响。后来,经过反复多次的调查研究,认为下蜀土确实是风成堆积,根本就不应将下蜀土台地称为河流阶地。

二、中国的地理思想和传统

中国的“地理”思想源远流长,但是中国历史上的无数地理著作,始终没有以“地理”二字来命名,导致外国人编著的地理学思想史,很少提到中国人对地理科学发展的贡献。

1.大禹治水

汉司马迁(公元前145—公元前87年)在《史记》中描述了尧舜禹时代的“洪水滔天”及“大禹治水”的故事。大禹曾“奉帝命,命诸侯百姓兴人徒以傅土,行山表木,定高山大川”,他曾“左准绳,右规矩,载四时,以开九州,通九道,陂九泽,度九山。令益予众庶稻,可种卑湿”。所述为大禹一路爬山涉水,竖木牌做标记,定山丘河川的相对位置并用绳子和规尺丈量距离;他一路挖渠,沟通河道,疏干湿地,排涝泄洪;还一路指导当地人或种水稻,或植卑草。司马迁将大禹的行为小结为“禹乃行相地宜所有以贡,及山川之便利”,也就是说大禹做的是“相地”和“宜”,即仔细做地形测量,并因地制宜实施工程和指导当地人开发利用。短短几句描述,使用了一系列地理名称,还突出了“因地制宜”设置工程和开发利用之地理思想和基本原则。

2.《周易》(八卦)

《系辞》原是一本阐述《周易》(八卦)的书。据1972年出土的《先天八卦》,其中的“干、坤、震、艮、坎、离、兑、巽”(八卦)等,分别代表“天、地、雷、风、水、火、山、泽”等八个方面,“八卦”即八个方面的物质与物质运动;“八八六十四卦”即八个方面的物质与物质运动之间的相互关系;每卦六爻所示为“刚柔相摩,八卦相荡”的发展变化过程。《系辞》中所描述“地理”,那是“俯则观法于地”与观“在地成形”,即“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始作八卦”的缘由,在《系辞》中述为“是故君子所居而安者,易之象也。所乐而玩者,爻之辞也。是故君子居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是以自天佑之,吉无不利”,简言之即君子可以实现“安居乐业”,还可得到“天佑”而“吉无不利”。所以,《周易》的地理思想即其目标是实现“安居乐业”并获得“天佑”。

《周易》的伟大,还在于如《系辞》中所述:“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周易》地理思想就在于自然界的“变动不居”与人为的“唯变所适”,后者指人为的改造自然(或自然过程)一定要做到顺其自然、因势利导和因地制宜。

3.古代地理名著

1959年公布了顾颉刚、谭其骧、候仁之与任美锷四位教授受委托而遴选出的四部古代地理名著,即《尚书·禹贡》、《汉书》、《水经注》与《徐霞客游记》。

有“(竹)简”为证的《尚书·禹贡》是战国时代的魏国人士托名大禹所编写,全书1 193字。《禹贡》以自然地理实体(山脉、河流等)为标志,将全国划分为九州,并对每个州的疆域、山脉、河流、植被、土壤、物产、贡赋、少数民族、交通等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现象作了简要描述。《禹贡》全书分5部分:①九州,扼要描述了各州的地理概况;②导山,将九州山脉分为四列,列出九州四列山脉的名称及其分布;③导水,记述 9条河流水系的名称、源流、分布特征以及疏导情况;④水功,综述治理后九州水系皆与四海相通,再无壅塞溃决之患;⑤五服,以京都为中心,由近及远分为甸、侯、绥、要、荒。

《汉书》是汉代史学家、文学家班固(32—92年)之著作。在《汉书》之《地理志》中记录了当时的郡国行政区划、历史沿革和户口数字,各地物产、经济发展状况、民情风俗等,其中有石油天然气(火井)的分布,载有盐官共36处、铁官共48处,载有水道和陂、泽、湖、池等共300余处。《汉书》之《食货志》记述上古至汉代的经济发展情况。《汉书》之《沟洫志》记述上古至汉朝的水利工程,并说明治理水文的方略。

《水经注》作者是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约470—527),他用四十卷约30万字描述了1 252条河流。郦道元在《水经注》序言中提出自己的研究和工作方法是反对“虚构”而重视野外实地考察,现代评价其《水经注》是开创了“写实地理学”。

《徐霞客游记》是明人徐霞客用30年有余,历尽艰辛,往来于我国名山大川,完成的几百篇纪实性质的旅行考察日记手稿,给后人留下了丰富的文化、精神遗产。其中的《溯江纪源》实实在在地记录了他考察长江源的思想动机、路线选择、步步艰险的行程、夜夜记录并对比分析、最终推定金沙江为长江源的举世创举。英国学术院院士(FBA)李约瑟(Dr.Joseph Needham,1900—1995),于1954年出版的《中国科学技术史》中赞“游记读来并不像是17世纪学者所写的东西,比较像是一位20世纪野外勘测家所撰写的考察记录。”指《徐霞客游记》是超越时代的地理考察的科学成果。

4.“风水”与“堪舆”

相比古代地理名著,更为国民耳熟能详、体现中国地理思想和传统的是“风水”或“堪舆”。“风水”实际上是给宫馆、村落、住宅、墓地等选址、选座向及其实施建设的方法与原则,是一门“选址—建设”的学问。“堪舆”与风水类似,是勘察分析地形特点并提出适合的用途。《史记》将堪舆家与五行家并行,说是本有仰观天象并俯察山川水利之意。后世有称看风水的人为“堪舆家”。“风水”地理思想与传统后来演绎为规划建设选项。这一序列的根本在于确保生态安全、生存安全与百姓健康。我国世代传承的地理思想与传统是以国民的“安全”与“健康”为重,从周围地理环境实际出发,进行对比分析与过程分析,展开科学、合理的规划建设。

5.著名地理学家任美锷教授的实践

任教授(1913 — 2008)1934年毕业于中央大学地理系,格拉斯哥大学博士,先后在浙江大学和南京大学任教,1980年当选院士。他一生共发表200余篇论文,从30~90年代,他的关注点一直是我国建设中的实际问题。

1933:东坝考察记,方志月刊第6卷12期;

1934:首都之地象,方志月刊第7卷7期;

1935:中国北部之黄土与人生,中国建设第12卷4期;

1942:甘南川北之地形与人生活动,地理学报第9卷;

1945:建设地理新论,商务印书馆;

1948:我国最近对黄河问题之新研究,地理学报第15卷1期;

1954:山东苏北南四湖区域的地理概况,地理学报第20卷2期;

1962:中国的准热带,南京大学学报·地理学;

1962:喀斯特学现状与展望,地理第5期;

1964:珠江河口动力地貌特征及海滩利用问题,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第8卷1期;

1979:中国自然地理纲要,商务印书馆;

1982:中国的潮汐汊道及其在海港建设中的意义,北京:海洋出版社,全国海岸带和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

1983:国土整治与中国地理学,地理研究第4卷2期;

1983:风暴潮对淤泥质海岸的影响,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

1984:海岸带国土整治的若干问题,海洋开发第1卷6期;

1986:黄河泥沙输送及其对渤海和黄海沉积作用的影响,地理科学;

1987:任美锷主编,江苏省海岸带与海涂资源综合考察报告,海洋出版社;

1991:中国黄土高原的形成过程与整治研究,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第1卷1期;

1996:长江三角洲可持续发展的若干问题,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出版的院士论坛第18卷3~4期《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任教授一生在中国大地和海洋上坚持不懈地考察,从事实际问题的调查研究,他的论述,从30~40年代的“记叙”和“描述”到50~60年代的“揭示问题”和“科学探讨”,再到70~80年代的“整治”和“建设”与到90年代讨论“可持续发展”等,这个序列具有十分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着步步深化的进取和与时俱进的科学发展。

三、 “地理创新”的目标

有史以来,人们一直在探讨“自然生命”之根本或“生生不息”的缘由。据《系辞》对《周易》的解释,《周易》是探讨人周围的“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个方面的物质与物质运动(八卦)及其复杂的相互关系(八八六十四卦);据说懂得这个道理的人,就能“所居而安”与“所乐而玩”,即安居乐业也。

后来,据我国地理思想和传统,又将复杂多变的自然过程演绎为“气、水、土、生、地”的物质与物质运动及其复杂的相互关系以及与人类活动的互动。在经过几千年的人口增多与土地开发利用之后,中国大地地表的物质运动具有下列特点,即速度比过去更快、变化比过去更多,且通量与总量都比过去更大等。因此,中国人的安居乐业,必须从实际出发,对中国大地地表的物质与物质运动做自己的调查研究。

2013年11月15日,习近平总书记就《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在十八届三中全会上作说明,其中提到“我们要认识到,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人的命脉在田,田的命脉在水,水的命脉在山,山的命脉在土,土的命脉在树。用途管制和生态修复必须遵循自然规律,如果种树的只管种树、治水的只管治水、护田的单纯护田,很容易顾此失彼,最终造成生态的系统性破坏。由一个部门负责领土范围内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对山水林田湖进行统一保护、统一修复是十分必要的。”

习总书记的讲话更为精辟更为实在地阐明了中国大地自然生命过程的性质和特点。在“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的自然过程中,“山水林田湖”的物质与物质运动及其能量转移与它们之间互为依存又相互激发活力的复杂关系,使之有机地、十分紧密地构成一个生命共同体。田者出产谷物,人类赖以壮阳生命;水者滋润田地,使之永续利用;山者吞云吐雾凝聚水分,涵养土壤;山水土地(涵盖气候与地形等)构成生态系统中的环境,而树者依赖阳光雨露,郁郁葱葱,在生态系统中是最基础的生产者。

在“山、水、林、田、湖”之间的物质与能量的交换,存在一定的通量与总量,如果人类的攫取或消耗超过这个限度,该共同体的运行就会发生重大的变异,甚至断链停歇。实现“人地和谐”最起码应做到,在“山水林田湖是一个生命共同体”中,人类要攫取并消耗物质与能量不应超过上述限度。例如,20世纪后期,我国黄河下游几乎每年都有断流,在有关专家查明实情之后果断决定,必须确保每年有200多亿方水通向黄河河口,确保黄河下游不再断流。这个“200多亿方水”即所谓确保黄河下游不断流的“限度”。

新世纪中国大地最需要构建新的“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以长江三峡库区为例,三峡库区的民众为三峡工程做出了重大贡献,如今的三峡库区,山岭依旧,水更丰满,所以当前急需造田、造林和造湖。再如,季风气候区夏半年多暴雨洪水,而冬半年则比较寒冷干燥。在这种情况下,许多城市过去的规划建设,一方面“排”字当头,快速排涝泄洪;另一方面“防”字为先,严防江河洪水的侵袭。“排”者排尽了雨水资源后就严重缺水;“防”者防住了城里城外的水循环,城里的河湖仅有雨污水与生活污水补给,于是城区有时就会出现“有河皆干、有水皆污”的危难局面。这些城市当前急需储蓄雨水和改善水循环。因此,我国“地理创新”的目标:首先是新世纪“山水林田湖生命共同体”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其次是参与并推进世界geography的研究。 “地理创新”有着宽阔天地,有着美好前景!

作者单位:1.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211102);2.重庆师范大学地理与旅游学院(400030)

小资料

植物能消除PM2.5吗

近日,网上出现一种说法:室内养一些植物,可以有效消除室内空气的PM2.5。

对此,南京林业大学森林培育系田野教授认为,任何植物对氮、硫氧化物都有一定的吸收能力,而且叶片会有一定的滞尘作用,可以适当减轻PM2.5的危害。但这个效果都是基于植物数量来说的,一个房间的PM2.5是不可能通过几盆植物就能够改善的。

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白建辉解释得更清楚:植物可以吸附PM2.5,主要是大气中的颗粒物可以被植物叶片表面的茸毛、分泌物等吸附,而并不是能清除这些颗粒物或将它们转化为非污染物。另外,大气中的颗粒物因为受到重力作用会沉降在植物表面、地面,如植物表面比较粗糙,则有利于颗粒物附着在其表面,而后可随雨水被冲刷到地面。因此,从本质上来说,室内绿植是不能清除PM2.5的。植物对空气的净化作用,更多的是通过吸附而不是转化来实现的。

方向与目标 篇7

所谓经济转型升级, 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结构和经济制度在一定时期内发生的根本变化。现代经济学认为, 经济发展包括经济增长和经济结构与制度优化。经济结构与制度优化促进经济增长, 经济增长带动经济结构与制度优化, 二者相互推动, 共同促进了经济的发展。20世纪60年代以前, 传统的经济增长与发展理论侧重于对生产要素及其组合的分析, 侧重于对经济增长的研究, 而关于经济结构与制度及其变化对经济增长与发展的影响重视不够。近年来, 由于过于扩张的财政政策, 负向激励的税收制度, 纵向失衡的财政体制, 尚需调整的财政支出结构等对经济转型升级产生的负面影响都是值得研究的问题。

“桥头堡战略”是推进我国向西南开放、实现睦邻友好的战略需要, 也是云南推进“兴边富民”工程、实现边疆少数民族脱贫致富奔小康的现实需要, 对促进云南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大意义。在“桥头堡战略”实施背景下, 云南省必须突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条主线。云南省经济发展层次不高、环境约束较大, 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尤为迫切、尤为重要。财政与税收政策具有作用直接、定点调控的特点, 是促进经济结构调整的有力杠杆和重要工具。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调整消费税征收范围、环节、税率, 把高耗能、高污染产品及部分高档消费品纳入征收范围。”

因此, 在桥头堡战略背景下云南经济转型升级的目标可以归纳为:用现代技术改造传统产业, 应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装备, 提高产品质量使之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 将高耗能、高污染产品纳入消费税课税范围;大力发展高科技企业, 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科技产品, 提高高科技产品的市场份额和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 使高科技产业化成为经济转型的方向;加大云南在泛珠三角区域合作的范围;加速云南向东部地区承接现代农业技术、光电子产业、绿色能源产业、新型材料产业、现代石化工业、新型装备制造产业、商贸物流产业、现代信息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注重发展特色产业。

二、桥头堡战略背景下云南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

云南经过多年努力, 产业结构由以前的“一二三”型转变为现在的“二三一”型, 2011年云南三次产业结构比例为16.1:45.6:38.3, 但与全国三次产业结构比例10.12:46.78:43.10相比, 第一产业比重过高, 第二产业、第三产业比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 是产业结构调整的重中之重, 是转型升级的战略举措。桥头堡战略背景下云南经济转型升级的战略重点可以归纳为: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 联动推进现代服务业与先进制造业、现代化农业发展, 加快建立现代产业体系。

一是按“结构优化、技术先进、清洁安全、附加值高、吸纳就业能力强”的原则定位现代服务业。一般情况下现代服务业要占其GDP的70%左右;在新兴经济体, 现代产业体系主要指工业化进程比较健康的产业构成, 一般指工业增加值占GDP 50%左右、第三产业所占比重稳定上升的产业构成。

二是从技术先进的角度讲, 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经营理念发展起来的技术、信息和知识相对密集的现代服务业, 已成为技术创新的主阵地, 是向现代产业体系过渡的强劲动力。从清洁安全的角度讲, 通过大力发展服务业, 将产业发展对环境的影响降到最低, 使发展方式由高碳向低碳转变, 实现单位GDP能耗的大幅下降和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的显著减少。

三是从附加值高的角度讲,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就是要占据附加值最丰厚的价值链高端环节。通过发展现代服务业, 突破加工制造环节的低端锁定, 占据品牌塑创、研发设计、营销服务等价值链高端环节和财富分配的制高点, 是向现代产业体系过渡的主要方式。

四是从吸纳就业能力强的角度讲, 服务业的要素投入以人力资本密集为特征, 吸附就业的比例与其所创造的增加值比例基本匹配。通过发展服务业, 增加社会就业、增强消费需求、增添增长动力是向现代产业体系过渡的重要目的。提速发展现代服务业, 加快构建以服务经济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 必将为云南省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新的发力点、增长点。

三、桥头堡战略背景下云南经济转型升级的财税改革方向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对财税体制改革明确提出:“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 科学的财税体制是优化资源配置、维护市场统一、促进社会公平、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的制度保障。必须完善立法、明确事权、改革税制、稳定税负、透明预算、提高效率, 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发挥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要改进预算管理制度, 完善税收制度, 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财税改革是经济调节的重要手段, 如何充分发挥好其对经济转型的支撑、保障和引导作用, 成为桥头堡战略背景下云南经济转型升级当前迫切需要研究和解决的课题, 财税改革的方向可以归纳为:

(一) 财政体制方面。一方面可以通过调整某个领域市场与政府之间资源配置的多少, 来向市场发出鼓励或限制发展的信号, 利用市场机制推进资源配置的优化。另一方面可以通过规范各级政府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 运用体制的激励功能来影响地方财政资金供给的方向和规模, 从而促进地方资源的合理配置和经济结构的优化。

(二) 财政支出政策方面。财政支出政策是政府调节经济与社会发展的强大经济杠杆。一方面, 公共财政的特性决定了财政支出必须作用于市场失灵的领域, 弥补市场缺陷, 从而提高市场资源配置的效率, 促进经济结构的优化。另一方面, 财政支出通过资源的再配置活动, 体现了政府活动的方向和范围, 又可以引导和调节微观主体的行为, 间接调控社会资源配置的方向及效率结构。

(三) 财政投融资制度方面。财政投融资作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配置资源的重要实现途径, 在促进经济有效增长、调整和改善经济结构、强化宏观调控能力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功效。要致力于公共福利的增进;不能对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造成扭曲和障碍;不宜干扰和影响民间的投资选择和偏好;不宜损害财政资金的公共性质, 进行风险性投资。

(四) 财政补贴政策方面。通过财政的政策性补贴 (价格补贴) 、企业亏损补贴、财政贴息补贴、税式支出补贴和其他补贴, 可以减轻市场主体的运行风险, 从而引导更多的市场资源投入政府希望投入的经济领域, 实现经济结构的调整。

(五) 政府采购政策方面。政府运用政府采购政策可以用优惠价格大量购入符合产业结构导向政策的产品, 以鼓励支持现代农业技术、光电子产业、绿色能源产业、新型材料产业、现代石化工业、新型装备制造产业、商贸物流产业、现代信息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的发展;用减少或终止高耗能、高污染企业产品的采购操作来限制这些行业的发展, 从而实现产业结构的调整、经济结构的优化。

目标是人生的方向 篇8

1952 年7 月4 日清晨,加利福尼亚海岸以西21 英里的圣卡塔林纳岛上,34 岁的费罗伦丝·查德威克涉水进入太平洋,开始向加州海岸游去。要是成功了,她就是第一个游过这个海峡的妇女。

2.That morning, the thick fog made her see nothing ,even the boat that escorted her. Many hours passed and thousands of people watched her on TV. The sharks got close to her a few times, but were frightened away by the shots. She continued. In the past, the big problem for her was not tiredness but freezing sea water.

那天早晨,雾很大,她连护送她的船都几乎看不到。时间一个钟头一个钟头过去,千千万万人在电视上注视着她。有几次,鲨鱼靠近了她,被人开枪吓跑了。她仍然在游。在以往渡海游泳中她的最大问题不是疲劳,而是刺骨的海水。

3.15 hours later,she was numb with cold.Her mother and the coach told her not to give up.She looked towards the California Coast,saw nothing but the thick fog.She knew she could not go on,so asked people to pull her onto the boat.

15个钟头之后,她被冻得浑身发麻。她的母亲和教练叫她不要放弃。但她朝加州海岸望去,除了浓雾什么也看不到。她知道自己不能再游了,就叫人拉她上船。

4.In the boat,she felt warmer.She said to the reporter without thinking,“To tell you the truth,if I had seen the land,Iwould have gone on.”The place she was pulled onto the boat was only half a mile from the coast of California.

上船后,她渐渐觉得暖和多了。她不假思索地对记者说:“说实在的,如果当时我看见陆地,也许我能坚持下来。”人们拉她上船的地点,离加州海岸只有半英里!

5.When she talked about this,she said the real thing made her give up was not tiredness or coldness but that she could not see the aim in the thick fog. 当她向人们谈起这次经历时,她说,真正令她半途而废的不是疲劳,也不是寒冷,而是因为在浓雾中看不到目标。查德威克一生中就只有这一次没有坚持到底。

6.Two months later, she swam across the same channel successfully.She was not only the first woman to swim across the Channel of Santa Catalina but also about 2 hours faster than men’s record. She was a good swimmer, but she still needed the aim to finish her task with courage. 两个月之后,她成功地游过了同一个海峡。她不但是第一位游过圣卡塔林纳海峡的女性,而且比男子的纪录还快了大约两个钟头。查德威克虽然是个游泳好手,但也需要看见目标,才能鼓足干劲完成她有能力完成的任务。

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目标发展方向初探 篇9

财务管理目标又称理财管理, 是指企业进行财务管理所要达到的目的, 是评价企业财务活动是否合理的标准, 它决定着财务管理的基本方向。根据现代企业财务管理理论和实践, 最具有代表性的财务管理目标主要有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等。随着企业越来越多地对利益相关者的重视和关注, 以及以利益相关者为基础的多边治理理论的流行, “企业价值最大化”与“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成为了财务管理目标的主流观点。本文针对上述两种观点, 阐述笔者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看法。

二、企业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企业价值最大化

将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最终目标是一种客观的选择。这一判断主要基于以下几个原因:

1. 现代公司制企业是一个独立的法人实体, 具有独立的法人资格。

公司制企业的这一基本特征是公司制的每个人都应该尊重的。“企业价值最大化”充分尊重了公司制企业的独立法人资格。

2. 在承认公司制独立法人资格的基础上, 企

业价值最大化只涉及公司这一唯一的决策对象, 避免了决策考虑对象多样化, 导致决策目标分散化和模糊化。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公司制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满足了目标的明确性、唯一性的要求, 增强了目标的可操作性, 提高了其在指导财务管理实际工作中的意义。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就其本质而言是将企业的终极所有权追溯到利益相关者, 但这与传统的股东价值最大化矛盾。事实上在目前各种各样的企业形态中, 基于不同的企业性质、不同的企业生命周期, 企业的终极所有权具有状态依存性, 即企业的终极所有权归属问题是具体的和阶段性的, 并没有唯一定论。而企业价值最大化绕开了这一有争议的问题, 抓住了两者的共性:无论在何时, 无论终极所有权处于何种分配状态, 都必须以分配企业价值的存在为前提。企业价值最大化将财务管理的主体锁定为企业, 从而明确了财务管理的目标, 使其具有可操作性。

3. 企业价值最大化根据求同存异的原则, 将

利益相关者之间的一致性提炼出来, 具有内在统一性, 从而保证了目标的可实现性和可操作性。古人云:“皮之不存, 毛将焉附?”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关系也正如皮与毛的关系。利益相关者是以企业的存在为前提, 没有了企业就不存在利益相关者之说。因此, 只有在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基础上才能谈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 企业价值最大化是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的前提和条件。

三、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与企业价值最大化的关系

二者关系的处理涉及对效率和公平间关系的理解。效率和公平的同时实现当然是上上之选, 但在现实社会中, 二者在一定程度上却存在着此消彼长、相互替代的关系。效率要以牺牲公平为代价, 而公平往往以牺牲效率为前提。对此, 笔者的观点是效率优先、兼顾公平。一定程度的公平可以促进效率的提高, 但是过度强调公平则会牺牲效率为代价。如果牺牲效率满足公平, 则会导致社会效率的普遍降低, 最终无法实现社会财富最大化。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理论和企业价值最大化理论之间的关系正如公平与效率之间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 二者是相互促进的关系。只有以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管理发展路径, 才能够在知识经济时代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但是, 如果我们过于强调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理论, 则很可能导致为了公平而牺牲效率的情况, 企业价值无法实现最大化, 社会财富只能在原有水平或更低水平的效率下运行。事实上, 这恰恰违背了利益相关者价值最大化理论, 因为利益相关者的总体价值并没有实现最大化。

四、我国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步伐加快, 财务管理在企业管理中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处于企业管理的核心地位, 而财务管理目标直接影响着企业财务管理作用的发挥。因此, 企业财务管理目标选择的恰当与否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选择财务管理目标主要应从以下几方面考虑。

1. 企业目标。

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经济中有一席之地, 必须要生存、发展和获利。生存是企业的前提目标, 其基本条件是一要以收抵支;二是要到期偿债。这就要求财务管理充分考虑风险因素, 合理安排企业的负债比例, 确保企业稳定的生存下去;发展是企业的核心目标, 企业的发展集中表现为扩大收入, 这就要求财务管理能有效地筹集企业发展资金, 提高资金的利用和管理水平, 以保持企业良好的发展后劲;获利是企业的最终目标。只有获利, 才有生存的价值。这就要求财务管理采用各项有效的财务手段, 提高资金周转和赢利能力, 降低资金成本, 合理安排资金结构, 利用有效的分配手段, 提高企业的每股盈余和市场价值。由企业目标决定了财务管理目标应是企业价值最大化。

2. 经济体制及效绩评价指标。

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初期, 生产力比较落后, 商品比较缺乏, 为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 我国实行了集权管理模式, 企业的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高度集中, 企业的主要任务就是执行国家下达的总产值目标。企业效绩评价指标主要是总产值, 如企业领导人职位的升迁、职工利益的多少均由完成的产值计划指标的程度来决定。因此, 当时财务管理的目标便是总产值最大化。随着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对外开放, 企业的财产所有权和经营权适当分离, 企业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利益得到确认, 这使得企业更关心市场、关心利润。企业效绩评价指标由以总产值为主转向以利润为主, 企业各方的利益同企业利润的多少紧密相连, 利润最大化就成为当时企业财务管理的主要目标。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确立和国有企业改制的进一步深入, 股份制企业大量增加。由于股东是股份制企业的所有者, 其承担的风险相应较大;因此, 考虑股东的利益, 上市公司将股东财富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的最优目标。同时, 由于我国对股份制企业的管理缺乏相应的经验, 股份制企业也曾一度将筹资数量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我国已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的一员, 我国企业逐步开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而现代企业是多边契约关系的总和, 企业与多个利益集团有关。这就要求企业的财务人员不但要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 也要考虑风险报酬;不但要考虑所有者的利益, 也要考虑相关利益集团的利益, 并承担相应的社会责任, 如保护生态平衡、防止环境污染、支持公益事业等, 从而提高企业的信誉和知名度, 提升企业的综合价值。所以, 现阶段应将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五、结语

方向与目标 篇10

目前复杂的阵列处理技术及多波束数字形成技术可较好解决多目标源的检测及定位, 但对于常规单脉冲雷达而言, 这仍是一个难题。目前国外对基于单脉冲雷达的多目标检测和估计的研究较多, 其中Blair等在这方面也做了不少有益的研究[2,3], 针对swerling Ⅱ 型瑞利目标进行分析, 计算出单脉冲比概率密度函数, 根据广义似然比检测法则 (GLRT) 给出了两个目标的DOA估计, 并给出了估计的Cramer.Rao界; Kirubarajan等提出了针对Swerling Ⅰ和Swerling Ⅲ型目标提出了最大似然角估计 (ML) 方法, 利用4-6个单脉冲回波信号进行估算, 并给出了仿真结果[4]。Sherman 针对swerling Ⅰ型目标提出了利用2个脉冲接收幅度值不变的条件在无噪环境下可以计算出2个目标的波达方向[5], Zhenxing Lu等给出了近似解[6]。

根据某单脉冲雷达实际需求及相关文献, 提出了发射2个不同频率的串行脉冲来解算2个不可区分目标的波达方向, 通过理论分析与实验仿真表明该方法有较大的实用性。

1 两个不可区分目标模型

在常规单脉冲雷达中, 当两个目标存在雷达主波束内时, 单脉冲雷达系统中和、差通道相应的同相及正交信号输出为:

式中undefined正比例于发射功率, p0匹配滤波器增益, Ai第i个目标的回波信号幅度, ϕi第i个目标的回波信号相位, G∑ (θ) 和通道增益, GΔ (θ) 差通道增益, nsI~N (0, σundefined) , nsQ~N (0, σundefined) 、ndI~N (0, σundefined) , ndQ~N (0, σundefined) , 且nsI、nsQ、ndI、ndQ是相互独立的。s=sI+jsQ和d=dI+jdQ, 则单脉冲和差比值的实部和虚部分别为:

undefined

undefined

目标为单目标时, 波达方向η=yI, 当目标为多目标时, yI是所跟踪目标的功率权重中心, 与波达方向可能相差较大, 从而造成常规单脉冲雷达对两个不可区分目标的跟踪失败。

2 使用串行脉冲估算两个不可区分脉冲波达方向

在幅度比较单脉冲雷达中, 我们发射不同频率的串行脉冲来估算两个目标的波达方向, 接收机接收到高频回波信号后, 经不同的下变频器变频到中频信号, 在不同的单脉冲处理机上分别进行处理, 综合两个处理机的结果最后估算出目标的DOA。

2.1 使用串行脉冲解出两个目标的DOA可能性分析

在每个脉冲重复周期内连续发射两个不同载波频率的脉冲, 假设它们时间间隔为2μs, 载波频率分别为f1和f2, 且雷达工作在c波段, 频率相差为70MHz。由于两个脉冲时间间隔较短, 且入射频率相近, 入射角相同, 因此认为两个回波信号接收两个目标回波幅度相同, 但是接收两个目标的相位差不同。如某一时刻目标A和目标B距离观测站的距离分别为R1, R2, 则接收单脉冲1回波信号目标A和B的相位差为2π×2× (R1-R2) ×f1/c, 单脉冲2回波信号目标A和B的相位差为2π×2× (R1-R2) ×f2/c, 因此当 (R1-R2) =5m时, 脉冲1和脉冲2的相位差之差为4.67π, 即目标A与B之间的距离差R1-R2每变化1m, 相位差之差变化0.933, 因此微小的距离变化就能引起相位差变化非常大, 为了简单起见, 我们假设在短时间内R1-R2变化是均匀的, 即短时间内相位差之差是均匀变化的。

脉冲1和脉冲2对应于目标A和B的和、差通道相信号输出为:

这里i=1, 2, 则单脉冲和差比值为:

undefined

令sBi/sAi=kejφi, 这里k表示sB和sA的幅值比, φi为sBi和sAi的相对相位。则公示 (4) 可以表示为:

undefined

在短时间内目标A、B是稳定的, 因此k 是个常数, 只有相位φi变化。文献[5]中sherman提出, 目标A、B的波达方向可以从五个方程中解出, 其中利用式 (5) 两个脉冲的实部和虚部可以得到4个方程, 第5个方程为:

undefined

这里φ1和φ2是在脉冲1和脉冲2时目标A、B的相对相位。这5个方程中有5个未知数:φ1、φ2、k、ηA、ηB。因此可以解出目标A、B的波达方向。显而易见的是此方程组非常复杂, 想精确解出波达方向比较困难。

2.2 使用串行脉冲求出两个目标的DOA的近似解

文献[6]中, 对于两个目标的雷达散射截面 (RCS) 不变的情况, 利用两个脉冲重复周期内的脉冲, Zhenxing Lu等给出了一种近似解如下:

undefined

undefined

这里a=|S1|2-|S2|2, c=|D1|2-|D2|2,

使用串行脉冲时, 认为接收的回波信号中两个目标的RCS不变, 因此可以利用此近似解。在近似解中如果φ1=φ2则不能解出目标A和B的波达方向, 事实上在相位差较小时近似解的特性较差。上述的公式都没有考虑噪声信号, 可以推导出, 发射串行脉冲信号时, 在无噪声环境下近似解就是目标A和B的精确解, 但在噪声环境中, 需要对近似解结果进行仿真, 测试其特性。

2.3 近似解特性分析

进行仿真实验时假设aB=2aA, ηA=0.3, ηB=-0.2, 噪声功率为σundefined, 目标A和B的信噪比分别为:undefined, 由于在相位差较小时近似解的特性较差, 因此, 在相位差φ1=0不变和φ2从50°到310°变化的条件下分别进行蒙特卡罗仿真1000次, 取均值作为波达方向的估计值。ηA、ηB估计值如图1、2所示。

从图1和图2可以看出, 在相位差φ2与φ1相差100~250时, 近似解有着相当高的精确度。但是由于一段时间内两个脉冲相位差近似于均匀分布, 因此, 在单次测量中相位差可能较小, 使估算的波达方向值距离真值有较大偏差。

3 使用连续脉冲减少估计偏差

参考单脉冲雷达实际, 由于脉冲重复频率一般为300Hz左右, 因此在短暂时间内如连续几个脉冲时间内两个目标的波达方向值不变, 取连续6个脉冲重复周期的波达方向值, 进行估算波达方向真值, 以减少估计偏差。计算出波达方向后, 代入公式 (4) 、 (5) , 求出相位差φ1、φ2。根据单脉冲雷达实际工作环境 (接收回波信号的信噪比) 和相位差之差φ2-φ1, 设计合适的权值函数, 取它们的加权均值为目标实际的波达方向值。在RA=20db、RB=26db的情况下, 根据图1图2, 设计波达方向权值函数为:

undefined

计算其波达方向的加权均值。 仿真结果如图3、4所示, 它们是在aB=2aA, ηA=0.3, ηB=-0.2条件下连续测量6个周期内的波达方向, 计算其加权均值, 进行蒙特卡罗仿真10000次, 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有效的减小估计方差, 并且在估值较真实值偏差较小, 对于单脉冲雷达, 完全可以根据估计的波达方向来跟踪两个目标。

4 结论

单脉冲雷达跟踪不可区分目标仍是一个难题, 从雷达波形设计出发, 结合某单脉冲雷达实际需求, 设计发射串行脉冲来估算2个不可区分目标的波达方向。并参考文献[6]中近似解法, 估算出2个目标的波达方向, 并通过仿真来验证近似解的可靠性, 仿真结果证明, 在相位差φ2与φ1相差100°~250°时近似解有着相当高的精确度。因此根据仿真曲线设计合适的加权函数, 利用连续6个脉冲估计出波达方向的加权均值, 实验结果表明, 此方法在常规单脉冲雷达有较大的实用性, 可以用来跟踪两个不可区分的目标。

参考文献

[1]S.M.Sherman, Monopulse Principles and Techniques, Ar-techHouse, Inc., Dedham, MA, 1984.

[2]W.D.Blair, M.Brandt-Pearce, Monopulse DOA estima-tion of two unresolved Rayleigh targets.IEEE Transactionson Aerospace and Electronic Systems, vol.37, pp.452-469, April2001.

[3]Blair, W.D., and Brandt-Pearce, M. (1998) , Unre-solved Rayleigh target detection using monopulse meas-urements.IEEE Transactions on Aerospace and Electron-ic Systems, 34 (Apr.1998) , 543) 552.

[4] A.SINHA§T.KIRUBARAJAN.C Maximum Likelihood Angle Extractor for Two Closely Spaced Targets.

[5]S.M.Sherman.Complex indicated angles applied to unre-solved radar targets and multipath.IEEE Transactions on Aerospace and Electronic Systems, AES-7, pp.160-170, January1971.

上一篇:不同厚度下一篇:上肢功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