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区党建为中心 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2024-05-09

以社区党建为中心 促进和谐社区建设(共9篇)

篇1:以社区党建为中心 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以社区党建为中心 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XX市XX区XXX街道XX社区党建事迹材料

XX市XX区XXX街道XX社区党支部自成立以来认真落实社区党建“三级四方共建”模式,以党建为核心,以服务为龙头,坚持以人为本,服务居民,协调各方,充分调动了社区党员、居民群众、社区单位参与社区党建的积极性。并深入扎实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努力达到“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目标要求。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一、社区基本情况

XX市XX区XXX街道XX社区成立于XXXX年X月,位于XX区XX路,辖区包括XX路以南,XX路以北,XX路以西,XX以东区域,占地面积约XX亩,可容纳XX余户,目前入住XX户,XXX人,各类党员XX名,其中在职党员XX 名,离退休党员XX名,社区管理党员XX名。

二、社区党建工作开展的主要经验

(一)领导重视,加大投入,优化队伍,完善社区党建工作保障体系

街道办事处投入大量资金为社区解决了XXX平方米的办公用地,共分上下XX层。一楼为XXX,是社区工作人员接待和处理社区各项业务的场所。在大厅内设有XXXX、XXX、XXX、XX等设施,另设XX办公室、XX活动室、XXX办公室等。二楼设有XX室、XX室、XX室、XX室、XX办公室等。大会议室内音响、投影仪、党员远程教育DVD等各项设施齐全,定期组织社区党员观看党员远程教育、社区科普大学和社区各种大型会议。图书室目前有党政、文学、保健、社科、教育等各类图书共计XXX余册,充分满足了社区党员和社区居民的借阅需求。活动室内设有XX、XX、XX等各类娱乐设施齐全,为辖区党员和居民提供了环境设施齐全的娱乐场所。党建办公室内办公桌椅、档案柜等设施齐全,并安排专职人员接待和受理社区党员和在职党员提出的《党员议事提案》等日常党建工作,为更好地为居民服务提供了物质保障。

(二)充分发挥党组织在社区的领导核心作用,努力为社区居民排忧解难。

党支部成立以来就把建设社区、服务社区、稳定社区、为居民排忧解难做为基层组织的主要任务,把为社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当成是她们的职责,工作中充分发挥社区居民与政府间的桥梁和纽带作用,积极反映居民的要求,及时解决居民的困难,只要是居民群众反映的问题,要求帮助解决的事,支部、居委会从不推辞,不回避,而是迎着困难上,想办法去解决居民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在这方面,社区党员起到了重要的表率作用。

(三)发挥党员模范作用,推动社区“共建储蓄”活动的开展。工作中社区党支部紧紧围绕“汇集党员所长、解决群众所需、树立党的形象、共建和谐社区”这一工作理念。紧贴群众需求,通过 “搭台、架桥、织网”,不断挖掘社区党建资源,丰富党建阵地建设,创设各种工作室,将志愿者服务社区的活动常态化。支部首先根据在职党员的专长在社区举办的“认领公益岗位”仪式上,有XX余名党员和XX余名普通居民都结合自身特长积极地认领了奉献公益岗位。

社区其他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也经常开展活动,如XXXXX;XXXXX,为他们讲解XXX,XXX常识等;板报宣传队在广场上宣传计划生育、防震减灾、廉政文化等常识;弱势群体帮扶队倡议为四川地震灾区捐款捐物、逢年过节走访慰问困难党员和居民;民事调解志愿者服务队出面调解社区居民邻里纠纷;文体娱乐队经常在广场上开展文艺活动;不文明行为劝阻队走上街头为路人发放“垃圾不落地”宣传资料、捡拾路边垃圾等。社区退休党员XXXX虽然年过七旬,但是仍然不忘继续发挥党员先锋模范的作用。知道社区成立了XXX党员志愿者服务队,主动要求参加义务板报宣传志愿者服务队,只要身体允许他总是亲自参加社区党支部组织的志愿者、科普大学、爱心捐款等各项活动,老人的精神深深打动了社区每一位工作人员。

(四)探索深化“党员议事提案制”活动

为认真落实党的十七大提出的“积极推进党内民主建设,尊重党员主体地位,保障党员民主权利,营造党内民主讨论环境”社区党支部通过开展党员议事提案制活动,把居民群众的意见建议反映上来,把党员的智慧和创造力集中起来,集中民智、体现民意、解决民困、凝聚民心,提高社区党组织决策的科学性和工作的有效性。

XX市XX区XXX街道XX社区党支部

篇2:以社区党建为中心 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关键词: 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社区文化建设 功能分析

当前,随着新农村建设进程的加快,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区文化阵地建设,各地区在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投入力度明显加大,省、市、县都准备了相应的建设资金,采取就地改造、异地重建等多种形式建设规范化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硬件设施的改善为社区文化建设工作带来了发展的良好机遇,立足于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与运用,可以因地制宜地开展社区文化工作,放大文化品牌效应,发挥文化工作对深化群众思想教育、丰富业余生活等的作用。本文主要针对依托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强化社区文化工作的路径、成效等进行了简要论述。

一、以强化社区文化建设为出发点,多渠道筹资建设好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社区综合服务中心是基层两委更好地服务群众、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以及丰富群众业余生活等多功能载体。当前,许多地区推行的“六室一超市”功能载体,就较好地兼顾了社区发展实际状况,通过设置阅览室、活动室、文化娱乐室、民事调解室、科普宣传室、流动人员服务室及惠民便民科技超市这样的载体,充分发挥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的作用。为了更好地满足文化工作需求,在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上应当高标准规划建设,社区可以通过三个途径筹措资金,建设规范化的服务中心。

1.上级部门争取一点。文化工作条件改善也是建设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因此,社区应当分条块地向上级文化部门积极争取,以文化补助经费、文化工作实施专项资金等形式,为基层社区争取服务中心建设资金,以及相关优惠政策。

2.社区自己筹集一点。建设社区综合服务中心,社区应当承担绝大多数资金,可以通过对原有办公场所进行拍卖、租赁的形式筹集资金,也可以对现有社区资产进行增值拍卖,以及依靠社区长期积累的集体资金,为服务中心建设提供财力支持。

3.能人大户赞助一点。社区两委要对本辖区热衷于社会公益事业的企业主、经营大户,以及在外创业成功人士进行动员,争取他们的帮助,通过赞助资金的形式,为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出力。许多社区在这一方面都取得了不菲的成效,为能人大户创造了回馈家乡、反哺群众的机会,也是实现他们人生价值的一种途径。

二、以满足社区文化需求为着力点,科学地规划布置好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在社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过程中,两委要将文化建设作为其中重要的规划与功能,在场地功能划分上专门考虑,同时还要结合社区文化工作需求,添置必要的办公设备和活动器材,保证文化工作有序地进行。还要强化软件建设,完善规章制度,将社区综合服务中心中的文化板块的工作有序开展起来。

1.科学划分功能区域。在社区文化中心里,哪些楼层设置文化建设功能场所,哪些房间及具体的位置,都要在中心规划与建设中得到充分体现。这样的科学划分能够通过预留位置、划区管理的方式进一步提高文化建设的硬件水平,并且社区文化建设对场所的需求相对较高,如人流密度、隔音效果等,这些方面都要在规划与建设中进行科学划分,以满足文化建设实际需求。

2.添置各类活动器材。在确定了场所之后,还要添置相对应的活动器材,满足文化建设需求。一方面,要针对群众阅读、上网等方面的需求添置图书,接通网络,购置上网终端设备等。另一方面,要结合体育、文艺等活动需求,添置一些体育健身器材、文化娱乐设施、乐器服装等,并在财力许可的情况下,尽可能地满足文化建设全方面开展的后勤保障需要。

3.制订活动规章制度。有了良好的硬件条件作为基础,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还要制定和完善文化建设规章制度,做到制度台账齐备,重要制度还要上墙,让文化工作有章可循、规范开展。通过这样的科学规划与合理调整,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规划与建设工作和文化建设实际需求能够实现吻合目标,并且立足长远、超前谋划,为社区文化建设的深入发展奠定基础。

三、以放大社区文化效应为拓展点,有效地组织运用好社区综合服务中心。

在社区服务中心投入运行后,文化工作者要进一步放大这一基地平台的辐射作用,利用良好的硬件设施,积极主动地开展各类活动,并将其功能发挥出来,使活动中心成为群众业余生活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更好地服务于新农村文化建设。

1.定期组织文化专题活动。当前,农村迷信风气、赌博风气相对有所抬头,这些现象与社区文化匮乏有关。社区工作者应当利用好综合服务中心这一平台,定期组织文化专题活动,如邀请上级艺术团体到社区开展大篷车下乡演出活动,在社区演出大厅或礼堂进行公开演出,为群众送上一道视觉大餐,再比如邀请上级部门医疗卫生方面专家到社区开办养生知识讲座、向群众灌输科学的饮食习惯、讲述预防疾病的常识等,通过这样的文化专题活动,让群众接触到更高层次的内容,对群众的生活习惯、生活意识等方面产生悄然的影响。

2.建立群众文化活动团队。有了综合服务中心这样良好的硬件条件,社区可以将群众自发组织的各类文艺活动团体集中起来,为他们提供活动的场所以及必要的设施,使他们的活动实现有场所、有器材、有计划、有成果,并以这些活动团队为引领,吸纳更多的群众参与到健康向上的业余活动中,营造社区良好的风气。

3.发挥居民休闲场所的作用。社区综合服务中心里面设有多个功能性文化场所,如阅览室可以向群众提供各种书刊杂志,活动室可以向群众提供象棋,小小电影院也可以播放精彩的影视作品。这些场所在规定时间向群众开放,是开展社区文化工作和提高服务群众意识的具体表现。这些场所的开放,能够让群众具有休闲的好去处,也能够成为丰富社区群众业余生活的良好载体。

篇3:以社区党建为中心 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针对许多煤矿重大事故频发的状况, 在2005年9月份的时候, 国务出台了《关于预防煤矿安全事故的特别规定》。这一规定的颁布体现出了政府对煤矿安全生产的关注。为什么政府会这么重视煤矿企业的生产安全呢?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1.1 构建和谐氛围

我国的煤矿企业大多偏远, 且相对独立。因此, 大多数矿工都是以住矿为主, 鉴于此种原因, 矿区人对矿区有一种深厚的感情, 将煤矿和社区也就联系在了一起。这种联系的基础就是安全, 如果能在煤矿社区构建一种和谐的氛围, 那么对整个煤矿社区的安全生产就会更加的有利。

1.2 小家庭大社会

煤矿人以矿为家, 那么他们的家属也就在此安家落户了。这些家庭就像是社会的小小细胞, 它们一头连着煤矿, 一头也连着矿工, 同时, 他们也是构建和谐煤矿社区的主要动力, 煤矿社区从每一个家庭成员开始做好教育宣传工作, 当家庭都和谐了, 那么整个煤矿都和谐了, 从而整个社会也就和谐了。

1.3 煤矿安全管理与安全社区建设

建设和谐社会主义的过程中, 煤矿社区建设的出发点都是以人为本的。安全社区建设覆盖了煤矿工人的各工作场所、公共场所等区域, 安全管理与安全建设都是构建和谐社区必不可少的要素。两者从不同的角度出发, 保证了人员和社区的安全与和谐, 处处体现“以人为本”的基本哲学思想。无论是煤矿企业安全管理还是安全社区的建设, 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都使用了先进的科学管理方法, 而安全社区的建设内容, 与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在内容和实施方式上都有相互融通的部分, 因此, 也能双管齐下地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

2 如何建设和谐煤矿社区

在一个社区的建设过程中, 不可避免的会有一些麻烦, 如果社区有一个强有力的组织领导部门, 那么这些难题都会迎刃而解的, 但是如果社区的廉政文化建设不过关, 那么终究来看是对社区成员没有帮助, 因此, 廉政文化建设在构建和谐社区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廉政文化建设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先进文化, 通过廉政建设, 能够让社区更具凝聚力, 这在社区建设中非常重要, 除廉政文化建设之外, 笔者认为还应当从社区的组织机构、社区情况分析和社区帮教机制等方面考虑, 具体而言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虑:

2.1 完善社区组织机构建设

安全煤矿社区的建设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 在一项制度的实施过程中, 需要一个合理的领导组织, 统筹兼顾, 因此有必要加强领导制度的完善, 建立健全组织机构, 设立专人负责制, 这样才可以在问题发生后, 就知道找谁解决。那么强有力的领导组织该如何建立呢?笔者认为, 可以先设立一个和谐社区促进会, 在促进会下再设立专人, 专门负责相关问题的解决和对外接洽, 以此办法, 在碰到特定问题的时候, 社区成员就能够有目的地去寻找帮助, 从而让难题变得容易解决, 避免了走弯路。与此同时, 社区的组织机构还可以根据需要组建一些分工组, 这些分工组将社区的建设分成了各个部门, 每个部门都有它具体的职能, 从而可以提高办事的效率。

2.2 全面分析社区情况

只有有的放矢, 才能更好的解决问题。因此, 对社区情况的全面分析的过程中, 要联合相关机构和部门, 对社区情况做一个全面的调查, 综合分析社区的情况。只有分析了社区的具体情况, 才能有针对性的进行建设。安全社区的建设过程中, 应先对社区情况进行摸底、调查, 再进行详细规划, 社区诊断直接决定着创建安全社区的目标和方向。

2.3 完善安全帮教机制

煤矿生产中有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在煤矿的安全生产中, 如何运用先进的方式和理念促进煤矿业的生产呢?通过家庭感染、家庭帮教的方法去形成企业人的安全意识, 当每个家庭都把这种感染法有效实践, 必将收到良好的实际效果。因此常会看到企业悬挂的“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通过安全出勤的奖励, 来激励煤矿员工的一种安全责任感, 将安全与经济联系, 一旦出现了安全事故, 造成了损失, 算好账可以督促职工从思想上引起高度的重视;通过家访等活动促使家庭成员也能支持煤矿上的工作。由于煤矿企业职工的个人素质参差不齐, 以及他们的成长背景都是有很大的差别的, 针对这种情况, 就可以采用家庭谈心法, 可以起到较好的作用。

2.4 进行安全知识培训

建立了完善的机制还不足以避免事故的发生, 在社区建设的过程中, 宣传工作也是必不可少的, 宣传可以让和谐之风流传开来, 那么对员工进行安全文化的培训也变得尤为重要。对煤矿员工和煤矿管理者进行安全培训主要分3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对安全社区领导组成员的培训;第二层次对各个具体分工小组的专业化培训;第三层次是对全体社区成员的培训, 第三层培训的涉及面广, 因此也是最重要的。

2.5 推进社区廉政建设

安全社区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 是需要长期发展和不断完善的, 那么资金就成为了必不可少的要素, 要想所有的工作都按原定计划进行, 党风廉政建设就必不可少。 (1) 强化领导。组建强有力的领导集体, 能够带动社区成员, 共促社区建设, 促使社区形成一股和谐之风; (2) 提高认识, 通过举行听证会、评议会、监督会等形式加强廉政建设。社区应加大宣传力度, 动员一切力量, 共同促进和谐社区的建设; (3) 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每年企业要调拨一部分经费, 用于社区建设, 同时建设组成员要凭借着为社区成员谋福利的原则, 从而提升建设和谐社区的效益。

2.6 做好廉政文化延伸工作

廉政文化建设是思想观念的形成过程, 又是行为习惯的养成过程。这对于个人的内在修养和觉悟具有很强的约束力, 若能有针对性的开展与廉贞文化有关的活动, 可以增强职工的法纪意识和廉政意识。比如, 可以开展“廉政警语”活动, 通过廉政警语的作用, 在领导干部中和普通员工中, 形成强烈的廉政意识, 用廉政的思想激励自己做好本职工作;开展“家庭助廉”建设, 通过多种教育形式让员工的家属能够支持自己家人的工作, 让家庭和单位之间形成合力, 营造崇尚廉洁、崇尚文明的良好社会氛围。

3 综述

构建和谐社会是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 是党中央根据我国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的深刻变化提出的重大战略任务, 充分反映了新的发展阶段的特征。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重要组成部分, 廉政文化建设是一种积极向上的先进文化, 其核心就是务实。在廉政文化建设中要抓好领导干部为重点、带动煤矿社区的员工和矿工的家庭成员, 对于营造和谐、富裕的社区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总而言之, 廉政建设和安全意识教育, 在构建和谐煤矿社区中是至关重要的。

摘要:煤矿社区是单位型社区, 如何将煤矿社区构建成一个和谐、富裕的新型社区已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这与党的廉政文化建设密不可分, 笔者将就如何以廉政文化为基石构建煤矿和谐社区, 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煤矿社区,和谐社区,廉政文化

参考文献

[1]张明梁.关于企业廉洁文化的思考[J].冶金企业文化, 2010年01期.

[2]李国华.浅谈基层廉政文化建设[J].胜利油田党校学报, 2010年02期.

篇4:以打造楼道文化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摘要: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个别居民只注重家庭室内卫生和生活环境改善,忽略了楼道公共环境卫生和秩序。影响了居民之间和谐的生活氛围甚至邻里团结,影响了整体生活质量、生活品味的提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持续创新楼道文化建设的思路,坚持加强楼道文化建设,使楼道文化成为在社区传播先进特色文化的有效载体,从而促进和谐平安社区建设。

关键词:楼道;文化;和谐;社区

近年来,随着社区建设工作的稳步推进,广大居民的生活环境和条件得到了很大改善。但是,在日常生活中,由于个别居民只注重家庭室内卫生和生活环境改善,忽略了楼道公共环境卫生和秩序。有不良卫生习惯的人,在楼道内随地吐痰、乱丢垃圾和堆放杂物、存放自行车等,致使公众出入家门的楼道公共环境脏乱不堪。这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影响了居民之间和谐的生活氛围甚至邻里团结,有损整个单元和全楼的整体形象,影响了整体生活质量、生活品味的提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持续创新楼道文化建设的思路,坚持加强楼道文化建设,强化社区文化的环境宣传教育氛围,有利于先进文化渗透千家万户,有利于改善社区人际关系,有利于提升居民文明素质和社区文明程度,使楼道文化成为在社区传播先进特色文化的有效载体,从而促进和谐平安社区建设。

一、强化硬件设施建设

对社区住宅楼外壁、楼道墙壁、台阶、扶手进行统一清理粉刷,安装新颖美观的路灯。在醒目位置设立小区示意图,主要路段设立明显标志。对社区绿地进行设计补种,扩大社区绿化面积,改善社区生活环境。建设社区文化广场,安装新型照明灯,开辟活动场所,方便居民开展文体活动。在主要街道外墙及闲置地段制作张贴以文明社区建设、尊老爱幼、邻里和睦、城信文明、居民公约、计划生育、治安管理以及安全知识为主要内容宣传版报。在社区文化广场等空闲部分,安装健身运动器材,方便居民参加体育锻炼。同时,在楼道内配备由居民设计的“爱心袋”,把各种计划生育、就业、低保、法律法规、防火小常识、健康知识、常用电话等放入其中,供居民免费索取,在小空间里加大咨询的包含量。这些“爱心袋”不只是一位位无声的“宣传员”,它漂亮的外观还会成为楼道了的一道风景线。通过完善社区硬件,改善社区居住环境,为楼道文化建设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强化小区楼道环境治理

社区楼道文化建设要体现以人为本、服务居民的原则,首先必须达到“安全、洁净、明亮”要求。安全就是抓好社区治安安全,要在部分地段安装电控防盗设施,要强化社区治安防范,建立有效的调解工作机制,发动居民积极参与,及时做好社区矛盾的排查调处。以治安巡逻为骨干、社区保安为依托,在案件多发期,聘用社区居民成立业余治保队,参与治安巡逻工作,形成专兼结合,人防、物防、技防并举的群防群治体制,实现社区秩序良好、居民安居乐业。洁净就是小区内卫生整洁,每月由物业小区、保洁公司组织对社区卫生进行整治,坚持全天卫生保洁制度;楼道内的墙、顶、扶栏油漆见新,并建立定期专职打扫或住户轮流、分段包干清扫制度,确保楼道清洁卫生;对违反社区管理规定、私接乱拉、乱搭乱建、乱堆乱放、随意侵占公共地段、散养家禽扰乱四邻,彻底清除居民反映强烈的乱堆乱放、私搭乱建、乱扔垃圾和脏杂物、随地吐痰、社区“牛皮癣”等问题,改善社区生活环境。明亮就是采光要充足,定期对所有楼道内照明进行排查,楼道内安装延时开关,同时及时维修、更换照明设施,做到无瞎灯、坏灯、长明灯,在居民主要活动场所,安装大型灯具,保证社区夜晚灯光充足。

三、强化小区楼道文化特色

根据社区住户结构及人员状况,突出楼道文化特色,加强正面引导,逐步建成温馨平安楼道、安全幸福楼道、和谐发展楼道。例如对老年住户较多的,发动居民广泛开展尊老爱幼教育,及时做好献爱心、送温暖活动,搞好困难老年人的救助。针对一线工人居住较多的,在社区倡导一人安全、全家幸福理念。以“家庭教育突出安全、家庭成员心系安全、一切家务服从安全、家家为安全做贡献”为主题,用亲情感化教育职工时时刻刻注意安全。把社区建设成为安全幸福、和谐发展小区。在住宅楼每个单元前的适当部位设置专题宣传栏,以安全宣传、文化艺术、健康保健、法律法规知识为主要内容,开辟住户论坛,宣传栏可制作活动版面,定期在各楼之间轮换展出,常换常新。同时将文明公约、文明守则、公民道德、环境卫生清扫责任制、楼道住户户主名单等在宣传橱窗公布。在不妨碍居民日常生活的前提下,可摆设适量的花卉盆景(鲜花、干花、绢花均可)点缀楼道空间,在墙壁上挂放一定的字画小品,增强楼道空间的文化艺术气息。以楼为单元,策划和组织家庭之间开展文化艺术才艺展示和交流等文体娱乐活动,增进邻里友谊,提高艺术修养。同时,努力培育特色文化家庭,每个住宅楼要有30%以上的家庭达到“四个一”标准,即有一定数量藏书、一盆以上花卉盆景、一幅以上字画、一份以上报刊杂志。大力提倡“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远亲不如近邻”的理念,签定楼道文明公约,倡树积极清扫楼道卫生、尽力维护楼道绿化、主动搞好邻里之间的互帮互助的良好风气,如组织集体探病、集体贺喜、集体过生日等;把楼道里的退休职工组织起来,成立文明劝导队,劝导队成员义务在小区里宣传文明、护卫文明;发动居民与楼道里的孤寡老人结对互助,把照顾老人当成自己义不容辞的责任;积极开展文明楼道、安全文明户、好邻居、好婆媳、好邻居等活动,促进邻里之间情感沟通,增强居民的归属感和亲切感。

四、强化居民参与意识

楼道文化创建的主体是社区居民。要做好广泛的宣传发动工作,争取社区居民的理解和支持,努力使居民群众变“要我创”为“我要创”,同时要在社区居民中开展楼道文化建设“金点子”征集活动,充分发挥和调动各住户的智慧和创造性。扎实深化推进,实现公民道德提升坚持通过定期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在全社区开展以“什么是楼道文化?怎样建设楼道文化”为主题的大讨论活动。通过广泛深入的讨论,教育引导广大居民充分认识创建楼道文化的意义,牢牢把握建设楼道文化的内涵;并采用典型示范带动,整体推进落实的措施,保障建设持久性,保障持续提升公民道德素质。要精心推荐各楼道的楼道长,负责日常管理、召集议事和活动组织。制定文化楼道建设管理办法,落实工作职责和管理标准,做到小区文化建设事事有人关、时时有人抓。对软硬件条件改善的楼道,物业中心要经常性开展督促检查,落实长效管理措施。为激励特色文化楼道的创建积极性,每季度组织特色文化楼道的评选,并给予适当的奖励。

楼道,是连接家庭与社区的桥梁,是邻里之间生活和情感交流的基本平台。加强楼道文化建设,强化社区文化的环境宣传教育氛围,有利于先进文化渗透千家万户,有利于改善社区人际关系,有利于提升市民文明素质和社区文明程度,通过方方面面的工作,实现“小楼道,大和谐”,促进平安社区建设。(作者单位:山东省新汶矿业集团华源矿业公司)

参考文献:

[1]吴树新;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实证研究[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02期

[2]马海燕;城市社区文化建设的意义及对策研究[J];北京城市学院学报;2009年06期

篇5:以社区党建为中心 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罗希良

课 题:2011年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重点立项项目《构建面向平顶山市的城市职业教育和培训新体系研究》阶段性成果。项目批准号:ZJA11001;项目主持人:王留国;项目申报单位:平顶山市教育局。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部,现辖1市4县4区,1个省直管试点县,土地面积7882平方公里,总人口503万。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也有了新的变化,对技能素质提升提出了新的要求。从2010年6月开始,平顶山市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省级改革试验点为契机,结合以社区教育为主要工作内容的城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试验,探索以社区教育为载体,面向全体居民开展技能素质培训工作。截至2012年5月底,已挂牌成立了19所社区学院、47个社区教育中心、160所社区教育学校、240多个居民家庭学习点,举办各类社区讲座4000多场,免费培训社区居民达33万多人次,有力地促进了居民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平顶山市的做法曾在全省职业教育服务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工作现场会上进行交流,河南省教育厅曾到该市进行专题调研,对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一、高度重视,把社区教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一是成立社区教育工作指导管理机构。2010年下半年开始在市中心城区进行试点,2011年由市中心城区扩大至舞钢市,2012年在全市10个县(市、区)全面展开。实行“党政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各县(市、区)都成立了由县(市、区)级领导任主任,教体局、发改委、文明委、财政局等部门负责同志任成员的社区教育工作领导机构――社区教育指导委员会。各县(市、区)街道(乡、镇)、各社区(村)也都成立了相应的机构。二是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县(市、区)按照人口人均不低于2元的标准,设立了社区教育专项培训经费,由当地教育部门管理和使用。经济条件好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加社区教育经费的投入。三是建立督导考核评价机制。市教育局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了社区教育工作目标责任书,将社区教育开展情况列入县(市、区)级政府目标考核和党政领导班子的教育工作考核指标,分年度进行检查考核,结果向社会公示。将社区教育纳入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范围,每年对县级政府社区教育的组织领导、制度建设、条件保障、工作成效等方面进行督导评估。市职教攻坚工作领导小组不定期对各区(市)社区教育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平顶山市职教攻坚工作领导小组还出台了《社区教育工作量化考核方案》,规定了社区教育的考核和奖励措施。2012年2月,在全市教育工作年度会议上,平顶山市曾对舞钢市教育局等24个社区教育先进单位、张喜民等69名社区教育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

二、建立基地,构建四级社区教育网络体系

充分利用辖区内的各类社区教育资源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建设了一批社区学院、社区教育中心、社区教育学校等社区教育基地,形成区、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居民家庭学习点等稳定的四级社区教育网络体系。

三、组建队伍,提升社区教育工作水平

着重建好社区教育专业工作者、社区教育专家讲师团、社区教育志愿者三支队伍。社区教育专业工作者队伍由社区教育专兼职人员担任。各县(市、区)教育部门确定一名副局长主管社区教育工作,一个科(室)负责社区教育日常工作,至少有一名干部从事社区教育具体工作。

社区教育专家讲师团成员有专家学者、领导干部、大中专院校教师、中小学教师及有一定专长的各方面热心人士等。首批聘任的10名平顶山市级社区教育专家讲师团成员已经全部上岗,另外还聘有数百名县(市、区)级专家讲师团成员。他们定期为社区居民开展讲座与咨询活动等,广受好评。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包括在校大中专学生、高中学生等,他们积极参与社区教育的管理和各项服务工作。平顶山市还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干部的骨干作用,引导他们开展社区教育的各项具体工作。

为了提高广大社区教育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和理论水平,平顶山市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对社区教育工作者进行培训。组织人员两下浙江省宁波市、一赴四川省成都市进行社区教育工作考察和培训。市教育局还邀请国家教育部社区教育专家组成员、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副会长、全国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原江苏省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兼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校长陈乃林前来对社区教育工作者进行培训。通过学习和培训,平顶山市的社区教育工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编写教材,建立全民技能素质提升学习的平台

一是编写印制社区教育系列读本5万册,全部免费发放给社区居民。读本内容涵盖母亲素养、法律知识、文明礼仪、饮食与营养、儿童常见病家庭护理、平顶山市历史文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计算机技术等方面。二是建设社区教育网站,提供早期教育、青少年校外素质教育、老年大学、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居民休闲生活教育等教育类视频流、文字流、图片动画和视频直播课程,供市民在网上自主学习。目前,市级社区教育网站――平顶山社区教育网(平顶山全民终身学习网)已建成并开始试运行。各县(市、区)也开始筹办社区教育网站,有的已经建成并与平顶山社区教育网相链接。三是积极探索开发市民“学分银行”系统,实现市民学习信息的.共享和学分互认,并对市民学习进行奖励,以引导市民终身学习。

五、举办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增强居民技能素质提升意识

为了宣传终身学习理念,展示学习成果,增强居民技能素质提升意识,2011年10月,平顶山市举办了全市第一届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承担了河南省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开幕式,并派代表出席了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的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全国总开幕式。在全国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领导小组组织的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结果评选中,平顶山市以总分全国第五的成绩荣获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优秀组织奖;下辖的舞钢市、新华区、卫东区、湛河区和叶县荣获成功组织奖。

六、大力宣传,加强社区教育理论研究

一是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站等媒体宣传。2011年以来,已在市级以上媒体发表了150多篇有关社区教育和全民技能素质提升工作的新闻报道和理论文章,营造了有利于社区教育发展和全民技能素质提升的良好舆论环境。二是创办《平顶山社区教育简报》。目前,《简报》已编辑出版6期,印数达12000册。三是举办社区教育优秀论文和优秀调研报告评选。由市教育局下发文件,对评选活动进行安排。四是深入开展社区教育课题研究。成立了以市教育局分管局长担任主持人、河南大学教育学专家参加的《构建面向平顶山市的城市职业教育和培训新体系研究》课题组。该课题已被河南省教育厅批准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2011年度重点项目,研究工作正有序开展。

七、选准载体,丰富培训内容

全市各社区学院、社区教育中心、社区教育学校针对不同教育层面、不同年龄层次居民的技能素质提升需求,积极选好载体,拓展和丰富教育培训内容,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主要活动有:

鹰城历史文化讲座。是有关平顶山市历史和文化的讲座,由各社区学院承办。目前,讲座已举办了8期,听众近万人次,在听众中已形成了比较高的威望,正在成为平顶山市传播自身历史文化、增强市民历史自豪感和发展自信心的一个有影响的品牌。

家教沙龙活动。活动以讲座为主,内容涉及高效率学习方法、亲子教育、孩子潜能开发等。由卫东区文化艺术社区学院主办,每两周举行一次,已举办10期。2011年5月28日上午,平顶山市教育局副局长王留国曾以《走出家教溺爱误区,培养孩子受挫能力》为题作了首场讲座。

“母亲素养”讲坛。由湛河区工业社区学院主办。以母亲或准母亲为服务对象,邀请市社区教育专家讲师团成员以讲座形式对母亲以家庭教育素养、家庭经营素养、自我价值素养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

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由新华区理工社区学院主办。主要对社区居民进行计算机办公及安全、多媒体材料分类与处理、常用办公软件的应用等方面的培训,已进行7期。自2011年6月12日开班以来,场场爆满。已经72岁的社区居民和建民老人参加计算机培训后,每次都是提前半个小时来签到,从开班到当期培训班结束,老人一节课都没落下过。

“法律与生活”讲座。由湛河区财经社区学院主办,面向社区居民宣讲法律知识、探析生活现象。

另外,各社区学院、社区教育中心、社区教育学校还利用自身的师资、设备、场地等资源优势,开展了成人函授学历教育培训和一些其他形式的技能素质提升活动。例如,湛河区工业社区学院与河南师范大学、南昌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等高校联合,卫东区机电工程社区学院与河南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办的专科、专升本等学历层次的教育。湛河区培学文化音乐艺术学校开展了音乐基础知识培训,每周三上午针对老年人开放。新华区矿工路街道幸福社区教育学校,设立了再就业培训班,对辖区居民进行就业创业能力培训;新新街道前进社区教育学校设立了辖区适龄少年儿童暑假辅导教室。卫东区东安路街道安培社区教育学校的“五点钟课堂”和新华区湛北路街道八中北街社区的“周一四点半学校”,解除了上班家长的后顾之忧;东苑社区教育学校亲子活动室,增进了孩子与家长的沟通;东工人镇街道东湖社区教育学校开办暑期家庭教育班,对社区内的适龄儿童及其家长进行专题辅导。舞钢市尹集镇张庄社区教育学校还根据当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际情况,把课堂搬进农家院,举办了农家乐餐饮服务与管理、微笑服务、农村种植养殖讲座。

灵活开放、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活动,受到社区居民的普遍好评。很多社区居民反映,社区教育活动能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选择地学习一些知识和技能,并且离自己的家很近,来往都很方便,节约了不少开支。

篇6:以社区党建为中心 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以服务社区为牵动,促进学校可持续性发展

黑龙江省牡丹江市第二高级中学 仲跻凯

笔者今年三月下旬参加了在台湾举行的“第二届海峡两岸中小学校长交流研讨会”,会上两岸校长和教育官员就如何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深入研讨和交流,其中台湾“新北市立中和国民中学”(简称“中和国中”)的做法,让笔者感受颇深。

台湾“中和国中”是一所初级中学,地处新北市中和区,已有57年的建校历史,综合办学水平较高。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他们也面临着教育如何适应社会需求和可持续发展的问题。提高综合办学水平、学生思想道德教育、校园周边环境治理、校园安全、教育经费等等,也是困扰学校发展,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破解以上难题,他们经过反复论证,提出了学校发展与社区建设融合,把学校发展定位于成为“社区学习中心”的办学理念,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实效。这个理念的核心是:“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中小学是学区制,学生来自社区;学生家长也是社区的一部分;民主社会,社区是学校的重要关系人;学校的资源不足,社区是重要的资源来源;社区是学校的影响因素之一;学校有可能改善社区;社区教育是快速改善社会的最重要力量。”他们的理念不难理解,基本包括四层含义:其一,良好的育人环境,对人才的培养和成长影响很大;其二,学校坐落在社区,学生来源于社区,学生和家长是社区的主体,社区环境和社区教育对学校发展和学生成长有着不可替代作用;其三,家庭是社区的主体,家长是社区的一部分,是协助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捐资助学的资源来源;其四,学校是教书育人的主阵地,用学生素质的提高,来带动社区群众素质的提高,进而推动整个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他们的具体做法是:“善用学校的各种空间提供给社区居民各种学习经验或机会,结合各种资源运用学校空间提供社区居民学习机会,学校各种建筑工程或装修皆考量与社区分享的可能。”把学校提供给社区居民的学习内含定位为:“心灵的抚慰、阅读的机会、艺术的欣赏、健康的进步、助人的机会、美感的体验、系统的进修。”他们一方面利用节假日或晚上学生放学以后时间,把学校图书馆、阅览室、体育馆、游泳馆、操场等闲置的.资源,全面有计划地对社区群众开放,不仅解决了社区群众活动场所问题,也加深了社区群众对学校的了解和关注;另一方面学校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一些有利于社区发展的公益活动,增强学生的公民意识,增强学生服务于社会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其三是有计划地开展一些学生和家长同时参加的活动,促进学生和家长之间的情感沟通,缩小家长和学生之间的“代沟”,增加了相互之间的理解,拉进学生和家长的距离。

用“中和国中”丁泽民校长的话讲,把学校定位于“社区学习中心”,开始也有顾虑,特别是作为一校之长,感到压力很大,这样做会不会影响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会不会加大学校的管理负担,会不会增加学校的安全隐患,会不会增加学校额外的经费负担?但是后来通过全体师生的共同努力,通过绝大多是家长的鼎力相助,通过成立家长会(我们叫家长委员会)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他们的做法是:学校的每个班级都成了家长会,通过召开家长代表大会选出学校家长会委员,再选出家长会常务委员、副会长、会长等,负责组织日常工作,家长加入家长会需要缴纳会费。在学校的公示栏中,我看见了“中和国中家长会”工作职责,具体为:支持学校的经费,以补政府经费之不足;组织家长“义工队”,参与爱心服务工作(如:交通导护及图书管理、学生辅导等);参与会议,发挥决策校务监督校务的功能;举办及参与学校各种“校内外活动”;家长会网页定期更新维护等。家长会还创办了自己的期刊《家长会刊》。

实践证明,“中和国中”把学校定位于“社区学习中心”的做法,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起到了极大地助推作用,学校的办学质量和社会声誉与日俱增。由于广大家长主动参与学校管理工作,校园更加安全了,周边环境更加和谐了,教育经费充足了。家长们对学校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出现的难点、热点问题,指责的人少了,理解的人多了;不闻不问的人少了,帮助出谋划策的人多了。在“中和国中家长会”网页留言版面上有这样一段话“欢迎您看到学校不合理的状况或值得改进的地方,用正向思考的态度去面对,并提出具体建议或解决的方案。谢谢!”

2010年学校与家长会一同争取社会资金一千多万元新台币,用于改善学校的办学条件。

在研讨交流中我听到了这样一个案例,有一个在社区有一定知名度的家长,他的孩子该上初中了,家长为了孩子的兴趣和前途,给孩子选择了台北市的一所离家很远的名校,在孩子去报名的前一天,“中和国中家长会”会长来到了这个家庭,和其父母促膝谈心,给家长传递了一些教育理念和建议,并列举了学校的发展和变化,家长经过深思决定让孩子到“中和国中”上学。家长的这一选择在社区影响很大,从某种程度上讲对“中和国中”办学的“正能量”起到了很好的宣传作用。现在家长们已形成这样的共识:一个社区,人才若都外流,就无法兴盛,学区的学生若都出走,学校生源素质下降,社区也会变得更乱。

篇7:以社区党建为中心 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2011-2012年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在学生工作中,以“树魂立德”教育为主线,着力提高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以青春学习计划为抓手,以优良学风建设为中心,以打造学习型党团组织为切入点,不断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依托校园文化活动载体,激发学生的创新热情,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并以此来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全面促进学生成长。

一、将学生党团组织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大力提升学生思想道德水平。依托学院坚持三十余年的政治理论学习制度,针对学生学习时间相对固定,学习活动易于开展的特点,学院党委2012年3月开始,将学生支部与教职工支部的学习分开进行,针对学生的特点,安排相应的学习内容。截止12月共安排了16次集中学习活动。组织党员收看了党的十八大开幕式,听取了省委党校副校长魏文章教授以及西工大马列教研部高宝营副教授的学习十八大专题报告,采取参观物理所、听报告、看录像、征文等形式先后五次集中学习侯伯宇教授先进事迹。让学生切实感受到侯老先生顽强拼搏、爱岗敬业和淡泊名利的精神与品质。此外,组织全体党员观看纪录片《信仰》并撰写读后感,学习了胡锦涛等国家领导人的重要讲话、人民日报社论等与学生有关的党的方针、政策和理论文章。建党九十周年之际,院党委与学生工作部和校关工委联系,邀请了龚大德教授等四位离退休老专家老教授,举行“爱党、爱国、爱学校”座谈会;举办了迎接建党90周年大学生“爱党爱国爱学校”主题朗诵演讲比赛;组织我院党员和学生骨干去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习仲勋陵园参观,增强对学生的信仰教育。成立了“学生党员志愿服务队”,开展了“心中有榜样,成长有力量”学雷锋系列活动,通过“阳光家教”、“走进敬老院”、“擦亮城市角落”、“义卖报纸”等活动对学生进行公德教育,加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通过学习《西北大学学生诚信档案管理办法》,考风考纪宣讲,对学生开展诚信教育。

以学习十八大精神为契机,尝试以团支部为单位开展形式多样的定期学习活动,实现学习十八大精神的全覆盖。并通过与“信仰对话——‘科学发展新成就” 十八大精神学习交流会、“实践归来话科学发展”主题报告会、“最佳团日”、“纪 念五四精神”报告会、演讲比赛、观看视频、团支部讨论座谈、与班主任座谈等形式,力求学习方式更贴近学生,从而加强班级凝聚力,提升班级整体的学风与道德水平。通过学习型党团组织建设,进一步坚定学生共产主义信仰,形成“党建带团建,团建助党建”的良好局面,全面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素养,使学生深刻认识到学习十八大精神、侯伯宇教授先进事迹以及表达爱国主义的最好方式就是立足本职,刻苦学习,励志成才,为把伟大祖国建设得更加繁荣昌盛而不断努力奋斗!

二、将青春学习计划与化学学科特点相结合,努力创建一流学风。以青春学习计划为抓手,制定个人学习计划与共同成长计划,根据计划在学期末撰写计划执行报告。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在基地班试行“青春化学学习计划”发挥基地班的辐射带动作用。修订制度,整合资源,集中力量开展形式多样的“青春化学学习活动”:

(一)通过完善和健全本科生基地对流制度、班主任制度、优秀本科生奖励制度、学生评教制度、辅导员听课制度等,为学风建设及“青春化学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

(二)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在基地班试行“青春化学学习计划”,让学生根据自身特点,与任课老师沟通后,制定学习专业课的学习计划,强化学习效果,突出基地班在专业课学习中的辐射带动作用。

(三)加强学风状况检查、学风调查和考风考纪教育。实施学生工作干部听课制,定期召开学生座谈会了解情况,每两周检查学生上课情况并在全院范围内通报,对无故缺课2次以上的学生重点谈话。考试前重点进行考纪考风教育,组织学生签署诚信考试承诺书,随机编排考场座位,要求学生对号入座,杜绝乱占座位现象。

(四)每年组织博士生支部与基地班新生结对子活动,硕士生、高年级本科支部与普通班新生结对子活动,从大学生活,学习方法,创新科研,人生理想等各方面同大一新生交流,帮助新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

(五)举办化学前沿及学风建设报告会、交流会。2011年、2012年举办了二百多场高水平的学术前沿报告会,邀请国内外专家、学者100多人次来我院为广大师生作专题报告会,引起了广泛的反响和良好的效果。院内各学部平均每两周开展一次学术研讨活动,分析化学学科每周都举办学术研讨活动,极大地激发和调动了学生的专业兴趣。每年举办计算机和英语学习经验交流会6场,在全校影响面较广,外院系同学经常慕名前来听讲。

通过实施青春学习计划和开展“青春化学学习活动”,提高学生对大学学习的认识与兴趣以及自我规划和自我管理能力,使之掌握学习的方法和形成独立思考的能力,同时具备一定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实践能力,加大学习的深度和广度,全面提升创新能力,促进学院整体学风的进一步改善。

三、将校园科技文化品牌活动与优良学风建设相结合,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宣传学院人才队伍建设成果,进一步扩大学科影响力,加强学生对化学学科以及学院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学院在成功举办前五届化学文化周的基础上,精心策划、组织创办首届陕西省校际趣味化学知识邀请赛。来自陕西师范大学、西安石油大学、西安科技大学以及西北大学的四支代表队参加了校际趣味化学知识邀请赛,这是我校第一次举办专业学科类知识校际邀请赛,在西安高校中引起了强烈反响,这是我校校园科技文化活动的一次有益尝试和积极创新,极大提高校园科技文化活动的吸引力和影响力,充分发挥了校园科技文化活动在培养创新人才和文化育人方面的积极作用。第六届化学文化周还包括陕西省百人计划学者报告会,趣味化学知识猜谜活动,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化学实验知识竞赛等活动,这对提高学院人才培养质量,宣传队伍建设成果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结合我校110周年校庆,秉承“文化校庆、学术校庆”的宗旨,为满足化学学科研究生的学术发展需求,提升其科研水平,培养创新意识,搭建陕西省化学学科研究生交流互动的平台,我院举办了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第六届研究生学术活动月。活动内容包括首届陕西省“青春.化学”研究生学术论坛、研究生科学大讲堂、专家报告会、化材学院研究生学术论坛、研究生学术墙报展等。活动内 3 容丰富多彩、形式多样,取得了良好的成效。第一届陕西省“青春.化学”研究生学术论坛是西北大学乃至陕西省首次举办的化学学科研究生学术论坛,论坛具有参加单位多、学术水平高,研究领域广的特点。

学生工作所取得的成果

(一)学风建设效果明显。学院获“2011-2012年优良学风建设活动先进院系”,2008级米英英、赵祥波、程建广等3人获第三届陕西省大学生化学实验知识竞赛一等奖,我校代表队荣获“团队优秀奖”;马汪洋获得2011年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一等奖,肖茗、金曼玉获得二等奖;2009级学生赵悦、陈广波还在武汉大学举行的“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化学实验邀请赛”中,获三等奖二项;2009级翁朵同学还在第四届“全国高等院校学生语言文字基本功大赛”荣获三等奖。在西北大学第五届“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竞赛中获得三等奖一项,优秀奖五项。陈小向、全梦凯、张海洋、张丹4人获虞宏正教授奖学金。2008级本科毕业生上研率42%。二年来,本科生发表SCI文章30篇。

(二)学生综合素质得到提高。2011年-2012年我院学生获陕西省挑战杯竞赛特等奖1件,三等奖一件;获西北大学第五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一等奖1件、二等奖1件、三等奖3件; 2012年3项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顺利结题,并被评为优秀,创业类项目获准立项6项;2011年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立项16项,2012年组织19个项目申报“2012年校级大学生创新性实验”,立项14项;以人才培养基地为依托,编辑出版基地刊物《化学星源》四期。2012年我院被评为研究生学术月活动优秀组织单位。

篇8:以社区党建为中心 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目前,我国正在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现代化发展而进行着一场经济转轨与社会转型的深刻变革,采取了“政社分离”的政策,计划经济背景下的单位制逐渐解体,社区取代原有的单位小区作为社会的最小生活单元承担着稳定社会发展的基础作用。作为人们日常生活的重要载体,社区中心在社区发展模式中起到关键的促进作用。然而,当今中国的社区发展尚未成熟,在分析学习发达国家发展模式的同时也要发扬自己的特点。在中国特色式社区发展管理过程中,社区中心可谓一个重要的管理节点,它既是社会发展的稳定器,接受着政府至上而下的行政管理,又是居民社区自治的物质载体,其内部功能空间分布也值得建筑师深刻推敲,将合理的设计反作用于社区稳定发展。

2.城市社区模式分析

2.1国内外社区管理模式对比理论分析

不同的国家的社区的起源与发展具有一定的共性,都是各个国家意愿的基层体现。不同的管理方式的根本区别在于政府对于社区管理的干涉程度不同。社区中心的使用性质则受着管理模式的影响。

2.1.1美国模式-独立自治(图2-1)

2-1 | 美国模式

美国之所以城市化范围最广,具有完善的城市管理系统,社区发展是其根基。自治模式下多样性发展使政府与社区的行为相对分离。社区即社区居民的利益共同体,社区居民组成社区委员会来进行管理与自治。政府则是通过利用社区独立自治组织来执行社区的项目开发与政策法规的制定,同时政府也会对于非政府组织进行引导性管理来使其为社区进行服务。美国的社区自治性确定了美国社区中心发展的形式多样性,不同的社区在自治过程中会因其自身的社会条件、宗教性质、地理状况和资源占有状况影响到社区中心形式的最终确立。

2.1.2新加坡模式-政府统筹(图2-2)

2-2 | 新加坡模式

当代新加坡作为亚太地区较有代表性的国家,其社区建设在此过程中功不可没,也堪称亚洲社区建设的标榜。新加坡政府对于社区的管理直接而又具体,基本由政府统筹建设,社区在其建设过程中也紧密的体现政府的意志。新加坡政府在社区中设有各种形式的派出机构,并通过派出机构来规划社区与完善社区设备建设。社区建设费用有大部分是由政府直接拨款的,也有社区会自筹经费对派出机构的社区建设进行供给。在新加坡,社区中心是由政府直属的人民协会统一运营管理的,相对欧美国家的社区中心而言,社区中心的功能更加集中,为民众提供的服务也是由政府来统筹的。

2.1.3中国模式-民主集中(图2-3)

2-3 | 中国模式

中国的社区管理模式具有自身的社会主义特色,不同于欧美的自治或自立管理模式,也有别于亚洲资本主义社区管理模式。就国内现状而言,社区是我们在为适应城市化快速发展所采取的转型背景下,由原有的自上而下的中央集中管理模式,向现在的自下而上的基层自治管理模式转变的重要节点。社区建设对象是区、街道、居委会管理的城市居住区。“城市住区内的共同居住及休闲生活不应当是均质而完全分散展开的,作为居住共同体,居民的生活需要统一的引导与管理,更需要凝聚与集结”。中国的社区建设是在政府统一管理下进行的基层建设,与国外社区管理模式相比,中国社区管理模式中中央政府所起作用权重最高。在管理过程中,社区中心是政府自上而下的管理与基层人民自下而上的自治的权力相交的节点,也是进行中国特有的社区建设的基本保证,其所起作用不容忽视。

3.武汉大学社区中心改扩建方案介绍

3.1社区中心建筑设计理念(图3-1)

社区中心是社区组织管理的核心载体,而社区服务是发展社区的本质,一个好的社区中心有必要根据服务需求做出合理的设计。本建筑设计所遵从的理念也将社区中心的性质与功能列入思考范围来构思,试图为社区服务提供一个人性化平台并对其发展起到正面推动作用。

3-1 | 社区中心总平作者自绘图片

3-2 | 社区中心效果图项目图片

3.1.1功能灵活性

当代中国的社区中心一般会有一些特定的功能空间的组织形式,如办公空间、活动娱乐空间、集会空间等。本案例中,在规模有限的情况下只能通过提高空间功能的灵活性来满足社区居民对社区中心功能的全面性要求。例如,通过室内陈设设计的改变来改变空间内部属性,使其满足不同居民团体活动的需求。

3.1.2场地开放性

作为社区的公共服务设施,面对社区居民需要呈现出一种亲和力与包容性,其场地开放性则是最好的体现。珞睿社区中心的入口庭院没有明确的围墙,入口处设有一排横向排列的廊柱,与社区周边空间形成浑然一体的通透的空间,在庭院中间布置了绿化小品,营造了亲和又具活力的城市空间环境。

3.1.3连接可达性

更好的连接可达性则有利于提高社区中心的便民程度。珞睿社区中心位于武汉大学居民区的南三区与北三区之间的一处台地,正面面对着校园主干道,侧面也修建了方便市民穿越的长廊,使各个方向过来的居民都能方便顺利地进入社区中心。同时,这条长廊连通前后干道,增加了社区中心的可达性。

3.1.4区域特色性

建筑的特色性体现往往不仅可以提高社区的辨识度,亦可增加社区之于居民的内部认同性。珞睿社区中心传承了武汉大学珞珈山十八栋的早期红砖风格的同时,又加入了现代建筑风格元素,采用了简洁的立面设计,并在不同楼层的转角处都设计了窗体,使整个建筑外观看起来更加有新意,却不失对传统校园风格的敬意。

3.2环境分析

武汉大学依珞珈山环山而建,校园内形成了特有的山地地形。社区的居民楼附着于山体向下层层排列修建,由主干道为界将居民区分为南、北三区与上、下九区的居住片区。本建筑处于个片区的交接地段的台地上,同时也是大部分居民通勤或出行必经之地。处于路口处的建筑能得到良好的自然光照环境,周边亦无视线遮挡。周围拥簇的树木少则有几十年历史,天然原始的自然绿化环境不可多得,最大化利用此优势也是此方案的一大倾向。

3.3方案介绍

3.3.1总平面布局(图3-2)

珞睿社区服务中心属于小型公共建筑,针对校园内家属区进行服务。围合庭院的柱廊形成的帘幕将服务中心的入口处隐于其后,内敛得宜。

建筑充分利用其基地环境,将原旧址北面的空地进行绿化,扩大了新建筑的占地面积,入口依旧设于北面,庭院中间围绕原址保留下来的老樟树进一步绿化。而南侧的廊道前后贯通,为行走于此的居民塑造出一处曲径通幽的小景观。建筑背面设有地下室对外的辅助出入口,建筑周围其他方向的交通路线上也尽量保留了原路线,但周围进行翻新与加固,增加其使用过程中的安全性。

3.3.2平面布局(图3-3)

一层为行政服务空间与内部办公空间。空间的组织上同时照顾到了工作人员与社区居民的双向需求,同时在有限的内部空间中安排了多个具复合性能的服务空间,使空间的利用率最大化。人流进入大厅后一分为三,利用对不同使用性质的空间的科学性布局将不同的使用空间无形的划分开来,居民由一层东侧的楼梯导向其他各层进入多功能使用空间,办理业务的居民可停留于大厅的南侧进行办理,而工作人员则在一层西侧的办公区域进行办公和接待活动。在相对较有限的空间中合理且有效地把进行不同互动目的的人流分流,减少不同目的的使用者之间的相互干扰。(图3-4)

建筑二层以上为居民交往互动与集中活动的功能性空间。以老居委会使用经验为功能参考基础,又以推进社区中心在社区中的职能体现为方向,设计者对于空间的使用需求做出了分析与总结,每层按使用需求的不同而划分出不同大小的细部空间,简洁明了空间划分却也能在最大程度上保证空间的符合使用性,不同大小与功能的安排可供居民进行不同形式的聚集活动。建筑的空间划分从功能空间的综合兼容性角度出发考虑,能在后期使用过程中最大程度增添建筑的使用率,同时也是对于社区内居民互动的一种行为模式上的助推。

3.3.3立面处理(图3-5)

在立面的处理上,服务中心跳脱出了武汉大学一贯的古典主义倾向,采用简洁明快的红色砖墙贴面与白色涂料,重点突出两个体块之间的穿插和对比,典型的现代建筑设计手法契合社区服务中心的定位——这里并非是陈旧保守的“官衙”,而是服务于社区居民的现代职能部门。不规则的竖向开窗活跃了立面的元素,突出服务中心的亲民特质。

建筑上部立面上四面做大面积开窗处理,深凹的窗洞将建筑体量进行消减,且采用非对齐的排列处理手法。不同宽度的窗间隔排列,给建筑的外立面带来了平面表现上的韵律,墙体拐角处的镂空也让建筑体本身形成一种横向的动势。建筑采用双层墙体,起到建筑内部保温作用。对于建筑本身的服务性质来说,在功能上可以刺激内外空间的交流,更具感染力,路人可透过窗看见建筑内部的交流活动,在无形中建立社区中心在社区居民心中具有亲和力的形象。同时内部使用者也能得到更好的视觉享受。

作者自绘图片

作者自绘图片

作者自绘图片

4.总结

在社会制度转型的大背景下,社区中心的建设模式探讨有利于社区建设的稳定发展。在国家宏观调控社会制度以适应快速的经济发展的同时,起到稳定基层的作用。而本方案在深刻理解转型意义的基础上,基层自治的社区中心的功能要求,对社区中心的建筑空间模式进行了尝试性的设计探讨,在对比不同国家管理模式的基础上得出一个中国特色的社区中心发展模式。本次设计实践目的在于为拓展社区中心建筑设计的设计理念,将服务于制度的建筑结合制度的需求来设计,让建筑设计不仅作用于使用,还作用于社会发展。

摘要:在城市化进程中,随着我国政策的“政社分离”的制度转变,社区作为稳定社会发展的基础因素也越来越受各学科专家的重视。社区中心在这样一个微观的城市社会中扮演着一个重要的承启角色。在社会多方位转型的背景下,社区中心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时代性的问题。本文通过对比不同国家的社区管理模式,同时以武汉大学珞睿社区中心扩建方案为例,试分析制度转型背景下社区中心所应呈现的建筑特点与其今后发展趋势。

篇9:以社区党建为中心 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平顶山市位于河南省中部,现辖1市4县4区,1个省直管试点县,土地面积7882平方公里,总人口503万。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也有了新的变化,对技能素质提升提出了新的要求。从2010年6月开始,平顶山市以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和教育部共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工作领导小组确定为国家职业教育改革试验区省级改革试验点为契机,结合以社区教育为主要工作内容的城市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试验,探索以社区教育为载体,面向全体居民开展技能素质培训工作。截至2012年5月底,已挂牌成立了19所社区学院、47个社区教育中心、160所社区教育学校、240多个居民家庭学习点,举办各类社区讲座4000多场,免费培训社区居民达33万多人次,有力地促进了居民劳动技能和综合素质的提升。平顶山市的做法曾在全省职业教育服务全民技能振兴工程工作现场会上进行交流,河南省教育厅曾到该市进行专题调研,对取得的成绩给予了充分肯定。

一、高度重视,把社区教育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

一是成立社区教育工作指导管理机构。2010年下半年开始在市中心城区进行试点,2011年由市中心城区扩大至舞钢市,2012年在全市10个县(市、区)全面展开。实行“党政统筹领导,教育部门主管,有关部门配合,社会积极支持、社区自主活动、群众广泛参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各县(市、区)都成立了由县(市、区)级领导任主任,教体局、发改委、文明委、财政局等部门负责同志任成员的社区教育工作领导机构——社区教育指导委员会。各县(市、区)街道(乡、镇)、各社区(村)也都成立了相应的机构。二是加大经费投入力度。县(市、区)按照人口人均不低于2元的标准,设立了社区教育专项培训经费,由当地教育部门管理和使用。经济条件好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增加社区教育经费的投入。三是建立督导考核评价机制。市教育局与各县(市、区)政府签订了社区教育工作目标责任书,将社区教育开展情况列入县(市、区)级政府目标考核和党政领导班子的教育工作考核指标,分年度进行检查考核,结果向社会公示。将社区教育纳入政府教育工作督导范围,每年对县级政府社区教育的组织领导、制度建设、条件保障、工作成效等方面进行督导评估。市职教攻坚工作领导小组不定期对各区(市)社区教育工作进行指导、检查。平顶山市职教攻坚工作领导小组还出台了《社区教育工作量化考核方案》,规定了社区教育的考核和奖励措施。2012年2月,在全市教育工作年度会议上,平顶山市曾对舞钢市教育局等24个社区教育先进单位、张喜民等69名社区教育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

二、建立基地,构建四级社区教育网络体系

充分利用辖区内的各类社区教育资源特别是中等职业学校,建设了一批社区学院、社区教育中心、社区教育学校等社区教育基地,形成区、街道办事处、居委会、居民家庭学习点等稳定的四级社区教育网络体系。

三、组建队伍,提升社区教育工作水平

着重建好社区教育专业工作者、社区教育专家讲师团、社区教育志愿者三支队伍。社区教育专业工作者队伍由社区教育专兼职人员担任。各县(市、区)教育部门确定一名副局长主管社区教育工作,一个科(室)负责社区教育日常工作,至少有一名干部从事社区教育具体工作。社区教育专家讲师团成员有专家学者、领导干部、大中专院校教师、中小学教师及有一定专长的各方面热心人士等。首批聘任的10名平顶山市级社区教育专家讲师团成员已经全部上岗,另外还聘有数百名县(市、区)级专家讲师团成员。他们定期为社区居民开展讲座与咨询活动等,广受好评。社区教育志愿者队伍包括在校大中专学生、高中学生等,他们积极参与社区教育的管理和各项服务工作。平顶山市还充分发挥大学生村干部的骨干作用,引导他们开展社区教育的各项具体工作。

为了提高广大社区教育工作者的职业素养和理论水平,平顶山市还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对社区教育工作者进行培训。组织人员两下浙江省宁波市、一赴四川省成都市进行社区教育工作考察和培训。市教育局还邀请国家教育部社区教育专家组成员、中国成人教育协会副会长、全国社区教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原江苏省教育委员会副主任兼江苏广播电视大学校长陈乃林前来对社区教育工作者进行培训。通过学习和培训,平顶山市的社区教育工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四、编写教材,建立全民技能素质提升学习平台

一是编写印制社区教育系列读本5万册,全部免费发放给社区居民。读本内容涵盖母亲素养、法律知识、文明礼仪、饮食与营养、儿童常见病家庭护理、平顶山市历史文化、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计算机技术等方面。二是建设社区教育网站,提供早期教育、青少年校外素质教育、老年大学、学历教育、职业技能培训、居民休闲生活教育等教育类视频流、文字流、图片动画和视频直播课程,供市民在网上自主学习。目前,市级社区教育网站——平顶山社区教育网(平顶山全民终身学习网)已建成并开始试运行。各县(市、区)也开始筹办社区教育网站,有的已经建成并与平顶山社区教育网相链接。三是积极探索开发市民“学分银行”系统,实现市民学习信息的共享和学分互认,并对市民学习进行奖励,以引导市民终身学习。

五、举办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增强居民技能素质提升意识

为了宣传终身学习理念,展示学习成果,增强居民技能素质提升意识,2011年10月,平顶山市举办了全市第一届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承担了河南省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开幕式,并派代表出席了在湖北省武汉市举行的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全国总开幕式。在全国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领导小组组织的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活动结果评选中,平顶山市以总分全国第五的成绩荣获全民终身学习活动周优秀组织奖;下辖的舞钢市、新华区、卫东区、湛河区和叶县荣获成功组织奖。

六、大力宣传,加强社区教育理论研究

一是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站等媒体宣传。2011年以来,已在市级以上媒体发表了150多篇有关社区教育和全民技能素质提升工作的新闻报道和理论文章,营造了有利于社区教育发展和全民技能素质提升的良好舆论环境。二是创办《平顶山社区教育简报》。目前,《简报》已编辑出版6期,印数达12000册。三是举办社区教育优秀论文和优秀调研报告评选。由市教育局下发文件,对评选活动进行安排。四是深入开展社区教育课题研究。成立了以市教育局分管局长担任主持人、河南大学教育学专家参加的《构建面向平顶山市的城市职业教育和培训新体系研究》课题组。该课题已被河南省教育厅批准为职业教育教学改革2011年度重点项目,研究工作正有序开展。

七、选准载体,丰富培训内容

全市各社区学院、社区教育中心、社区教育学校针对不同教育层面、不同年龄层次居民的技能素质提升需求,积极选好载体,拓展和丰富教育培训内容,切实增强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主要活动有:

鹰城历史文化讲座。是有关平顶山市历史和文化的讲座,由各社区学院承办。目前,讲座已举办了8期,听众近万人次,在听众中已形成了比较高的威望,正在成为平顶山市传播自身历史文化、增强市民历史自豪感和发展自信心的一个有影响的品牌。

家教沙龙活动。活动以讲座为主,内容涉及高效率学习方法、亲子教育、孩子潜能开发等。由卫东区文化艺术社区学院主办,每两周举行一次,已举办10期。2011年5月28日上午,平顶山市教育局副局长王留国曾以《走出家教溺爱误区,培养孩子受挫能力》为题作了首场讲座。

“母亲素养”讲坛。由湛河区工业社区学院主办。以母亲或准母亲为服务对象,邀请市社区教育专家讲师团成员以讲座形式对母亲以家庭教育素养、家庭经营素养、自我价值素养等为主要内容的培训。

计算机操作技能培训。由新华区理工社区学院主办。主要对社区居民进行计算机办公及安全、多媒体材料分类与处理、常用办公软件的应用等方面的培训,已进行7期。自2011年6月12日开班以来,场场爆满。已经72岁的社区居民和建民老人参加计算机培训后,每次都是提前半个小时来签到,从开班到当期培训班结束,老人一节课都没落下过。

“法律与生活”讲座。由湛河区财经社区学院主办,面向社区居民宣讲法律知识、探析生活现象。

另外,各社区学院、社区教育中心、社区教育学校还利用自身的师资、设备、场地等资源优势,开展了成人函授学历教育培训和一些其他形式的技能素质提升活动。例如,湛河区工业社区学院与河南师范大学、南昌大学、郑州轻工业学院等高校联合,卫东区机电工程社区学院与河南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开办的专科、专升本等学历层次的教育。湛河区培学文化音乐艺术学校开展了音乐基础知识培训,每周三上午针对老年人开放。新华区矿工路街道幸福社区教育学校,设立了再就业培训班,对辖区居民进行就业创业能力培训;新新街道前进社区教育学校设立了辖区适龄少年儿童暑假辅导教室。卫东区东安路街道安培社区教育学校的“五点钟课堂”和新华区湛北路街道八中北街社区的“周一四点半学校”,解除了上班家长的后顾之忧;东苑社区教育学校亲子活动室,增进了孩子与家长的沟通;东工人镇街道东湖社区教育学校开办暑期家庭教育班,对社区内的适龄儿童及其家长进行专题辅导。舞钢市尹集镇张庄社区教育学校还根据当地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实际情况,把课堂搬进农家院,举办了农家乐餐饮服务与管理、微笑服务、农村种植养殖讲座。

灵活开放、丰富多彩的社区教育活动,受到社区居民的普遍好评。很多社区居民反映,社区教育活动能让他们根据自己的需求有选择地学习一些知识和技能,并且离自己的家很近,来往都很方便,节约了不少开支。

上一篇:让我感动的父母作文下一篇: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