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

2024-04-28

为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精选8篇)

篇1:为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

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努力提升社区“四有一化”水平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川口镇辖7个社区以党建工作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室议事、有章理事,构建以镇党委为核心、社区党支部为基础、驻区单位党组织和社区内全体党员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格局的“四有一化”为重点,积极推进社区党组织建设,努力提升社区“四有一化”水平,为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

一、加强社工队伍建设,确保社区党建工作有人管事一是加强社区班子建设。利用社区换届选举,选拔综合素质好、群众认可度高、热爱社区工作、熟悉党务、居务工作的同志担任社区党支部书记和居委会主任,6个社区实现了支部书记、居委会主任“一肩挑”。同时,各社区根据党员分布、居住区域,划分了党小组,实现社区党建工作有人抓;二是组建了社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建立党员服务联系卡,共建立志愿者服务队伍6支、志愿者120人;三是进一步加强社区群团组织建设。建立健全了社区工青妇等群团组织,通过发挥群团组织在社区建设中的重要作用,进一步增强居民对本社区的认同感、荣誉感和归宿感,从而聚合力量,形成合力,为社区党组织做好党建工作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四是强化教育培训,结合学习实践活动,根据不同的党

员采取不同的教育方式,不断加强和改进社区党员教育管理。组织社区工干部参加省、地、县举办的各类培训班,进一步提高社区干部自身综合素质和社区党建工作水平。

二、加强工作经费保障机制,确保社区党建工作有钱办事

一是财政加大社区办公及活动经费投入。县财政将社区活动经费和办公经费纳入财政预算,每个社区年拨付经费2万元,省财政年拨付经费1.5万元;二是以社区党建共建为平台,加大资金争取力度,弥补活动经费不足,推动社区各项工作有序开展;三是按照“费随事转”原则,通过有偿服务补充社区工作经费。

三、加大活动场所建设力度,确保社区党建工作有室议事

一是抓社区活动场所建设。镇政府通过资源整合,将东、西、南、北四个社区搬迁至镇政府办公大楼,办公及活动用房各达200余平方米,设置了党员活动室、图书阅览室、健身康复活动室、办事大厅等,投资67万元,将川垣社区建成标准化社区;二是通过资源共享,县城的文化广场、川垣假日广场、爱家超市等公共场所为居民提供社区文化活动场地;三是在县委组织部的大力支持下党员电化教育专用电视、DVD,安装了党员远程教育设备等,搭建了社区服务平台,全面解决“有地方议事”的问题。

四、加强制度建设,确保社区党建工作有章理事

一是为进一步加强社区民主政治建设,推进社区自治进程,增强广大社区成员参与社区建设和发展的意识,进一步规范社区组织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及《青海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办法》;结合各社区实际,制定并讨论通过了《社区自治章程》,明确了社区自治的目标,社区组织机构,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的职责,社区居民的权利与义务,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的职责及成员的权利义务,社区居委会的职责及居民的权利义务;二是为加强社区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社区,使广大居民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规范居民行为,增强法制观念,维护居民合法权益,弘扬社会主义文明新风,制定并讨论通过了《社区居民公约》、《社区居民公民道德规范》和《社区居民文明公约》;三是建立了社区党务、居务公开制度,社区财务管理制度,民主评议党员制度,“三会一课”等制度。

五、整合社区党建资源,着力构建城市基层区域化党建格局

一是为共驻共建提供坚实的组织保障,在县社区党建工作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县委组织部、县社区工作联点领导、川口镇党委和社区党支部牵头,由驻社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党组织参加,按照“以人为本、主动参与、公开服务、互惠互利”的原则,各个社区分别成立了社区党建联席会,其主要职责就是以共驻为纽带,以共建为目标,把驻区内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连接起来,形成组织网络,开展新形势下社区党建工作;二是建立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和职责。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了《社区党建联席会章程》,明确了联席会议的组织机构、会议制度、工作制度、议事规则、主要职能和联席会的管理工作,同时制定了共建规划、共建措施、共建目标,签定共建协议,开展开展党建工作联创、思想工作联做、社会治安联防、公益事业联办、环境卫生联搞、文体活动联谊等各类共建活动,做到共驻共建工作有组织、有制度、有落实,构建社区党建新格局;三是开展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建立了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领导机制,成立了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领导小组,建立了党员联系和服务困难群众机制,着力解决服务、管理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群众关注的热点问题,建立了困难居民台帐,开展结对帮扶工作,建立党员责任区机制,强化党员意识。四是为加强落实科学发展观,进一步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党建建设步伐,以创建文明县城活动为契机,川口镇属7个社区、8个村、2个企业党支部开展党组织建设、环境卫生整治工作、服务工作、精神文明工作、信息工作、社会治安工作联建。

篇2:为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

——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金顶镇团结社区党总支

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金顶镇团结社区组建于2003年11月,是一个白族、普米族、傈僳族、彝族、纳西族、汉族杂居的城市社区。位于县城东北部,辖区面积约2.5平方公里,驻地海拔2250米。6个居民小组,总户数1698户5363人,驻区域内单位34家,个体、私营工商业户350家,流动人口近2000人。社区党总支下设党支部3个,党小组13个,共有离退休党员159人。在创先争优活动中,社区党总支始终坚持以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居民群众为主题,仅仅围绕“党建立区、民主管区、服务优区、文化活区、依法治区”的发展思路,以服务为抓手,以促和谐为目标,迅速启动,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取得了实效,为建设“文明祥和、幸福安康”的和谐社区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证。先后被省州县授予“云南省敬老先进社区”、“怒江州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集体”、“先进基层党组织”、“文明社区”、“广场文化先进集体”等荣誉称号。近几年来,我社区以加强党组织建设为抓手,促进社区和谐发展,着重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工作:

一、抓基础,建阵地 社区工作要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必须有基础设施作保障。2003年团结社区党总支、居委会设立时,除配备了“两委”班子成员6人外,其他办公用房、活动场所、办事必备条件,几乎一无所有,无处着手,唯一办法租房过渡,白手起家,步履十分艰难。从2004年起,经过八年三届“两委”班子共同努力工作,在上级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帮助下,至今团结社区办公和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基本得到解决,社区工作健康有序开展,建成了占地面积902平方米,建筑面积935平方米的五层综合服务楼,为社区居民服务搭建了良好平台,立足社区职能设立了“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和“10个工作室”即:书记办公室、主任办公室、党员活动室、老年人活动室、工青妇组织活动室、青少年活动室、文化活动室、图书阅览室、残疾人康复室、社区警务室。有一台电脑、二部电话,设立了党务、居务、科普、政策法规宣传栏,有能够满足社区工作要求的其他必备的办公设备,基本实现了社区阵地建设目标。

在硬件得到改善的基础上,社区党总支积极创新工作思路,采取创新举措,深入推行了“一站式”便民服务,提升服务工作水平。一是在社区“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推行“四亮”活动,即亮身份、公开工作人员姓名、职务、岗位、职责、照片等;亮标准、公开社区服务承诺;亮联络,公开社 区党总支书记、主任、工作人员联系方式;亮程序,公开社区工作流程。二是推行多元化服务。依托社区服务中心,依托社区志愿者,积极开展敬老助残、扶贫济困,治安环境卫生、医疗保健、计划生育、文体娱乐、法律咨询、文化辅导、防震知识、安全生产知识、妇女儿童权益保障、社会保障等方面服务1.2万余人次。三是推行经常化服务。正确宣传、及时落实党和政府的惠民、利民政策,积极引导社区成员顾大局、重法治、讲道理、守秩序,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要求,把纠纷、矛盾消灭在萌芽状态,做到“小事不出居,大事不出区”。

二、抓党建、带队伍

针对社区党员工作生活分散,文化教育、年龄结构、社区意识参差不齐等特点,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中,按照有利于党员教育管理,有利于党员参加活动,有利于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有利于社区发展的原则,对不同特点支部、不同类型党员进行了分类管理,对年老体弱离退休党员从坚定理想信念入手,进行“离岗不离党,退休不褪色”教育,组织他们争做党的政策宣传员、市民教育辅导员、民间纠纷调解员、居民群众联络员、社会治安管理员和环境卫生监督员等,使他们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又老有所教、老有所为。对下岗职工党员,从关心思想、生活入手,进行“下岗不失 志”教育,帮助他们转换择业观念,提高再就业能力。对流动党员,进行“不忘我是党员”教育,组织流动党员参加各种主题实践活动,促使其在活动中增强党员意识,主动在社区亮出党员身份。同时,社区党总支通过“请进来教、走出去看、坐下来学”及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等多种形式,对社区党员和社区工作者进行教育培训,不断提升社区党员和社区工作者综合素质能力。

每年社区党总支举办入党积报分子培训若干期,邀请县委党校教师为社区党员、团员、入党积极分子上党课,积极稳妥地在新经济组织,新社会组织中发展党员,创建工作机制、扩建党建工作覆盖面,消除党建工作空白点。

三、抓服务、促共建

文化乐民、文化育民、文化富民。社区党总支以满足居民文化需求为根本,通过创新活动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树立了社区文明新风。一是以民间协会等形式,先后组建了由100多人参加的舞蹈队,健身舞队、门球队、象棋队等4支文体团队,广泛开展文艺汇演、体育竞技、书画展览、老年健身表演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大型特色文化活动。二是开展“学雷锋、讲文明、树新风”、“新时期孝男孝女”、“文明家庭”等评比活动,弘扬了时代精神。三是开展“五个一”活动。针对部分离退休人员存在“人退休、万事休”,忙于“提篮子、抱孙子、摸棋子”的安逸思想,组织开展了“从身边事做起,以邻里情着手,以家常话开头,将心比心考虑”、“时事新闻听一听,光荣传统忆一忆,社区发展比一比,美好前景望一望,自身差距找一找”。为主要内容的“五个一”活动,吸引离退休人员为社区建设发挥余热。同时,充分发挥社区活动室、棋艺室、阅览室、娱乐室的作用,为社区居民提供休闲娱乐场所,让居民在社区“居住得安心、生活得舒心、娱乐得欢心、活动得开心”。

“居民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社区党总支历来重视社区各类弱势群体、优抚对象、生活困难下岗职工、零就业家庭等人员基本生活需求,不断向上争取资金、政策,近年来,为25名企业下岗职工实现了再就业,为159户379人,105户239人落实了低保、廉租房住房和廉租租赁补贴,为年满60周岁44人,满80周岁18人落实了社会养老金和保健补助,为年龄不足60周岁63人办理缴纳社会养老金,为900多人办理了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为24人重病重残、42人下岗失业人员建立了档案,使部分人员推上了再就业、创业工作,虽然看似乎很小,但是却实实在在地解决了居民的切身利益问题,您的需求是我们的第一要务。

四、抓老干、发余热

团结社区有各行各业退下来的老干部,他们曾为兰坪的社会经济发展呕心沥血、贡献一生,有着丰富的经验,社区 利用老干部多的自身优势,抓好老干部工作,促余热发挥,使其为和谐社区发展出谋划策。一是成立“老干党支部协会”,下设6个会员小组,明确了工作目标,按“协会建立在会上、活动搞在片上、任务落实到理事、会员肩上、工作做到群众身上”要求并制定了离退休老干党支部“一对一联系帮扶”社区贫困、五保户制度。二是建成社区离退休老干党支部助老网络。借助社区平台,把老干部协会工作与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治安、社区环境等各项工作融为一体,围绕和健全工作机构和服务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和老干部参与率。三是组成社区离退休老干党支部法律义务帮扶队、离退休老干党支部邻里矛盾调解队、离退休老干党支部“五老”进社区宣讲队3支队伍。四是在老干党支部中开展了“四走访”、“五慰问”、“六服务”活动,为离退休老干部送温暖、献爱心、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受到广大老同志的欢迎。五是完善了《离退休老干部“四走访”制度》、《离退休老干部“五慰问”制度》、《离退休老干部“六服务”制度》、《离退休干部协会学习制度》、《离退休干通报制度》、《离退休干部表彰激励制度》等老干部管理服务制度,使老干部管理服务工作有章可循。以“四个就近”为目标,“五个老有”为内容、做好服务管理工作。

在“老有所养”上。社区以特殊困难老干部为服务重点坚持做到“四到家”,即助老服务到家、尊老宣传到家、扶 老帮助到家、爱老关心到家。开展了“四走访”、“五慰问”、“六服务”,重点对独居、孤寡、空巢老干部进行服务,逐个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社区党总支书记、副书记、社区主任、副主任、小组长与他们建立了结对帮扶,每周两次上门为他们排扰解难,对空巢老干部社区实行邻里相助,在社区上下形成了尊老、助老、敬老的氛围。

在“老有所医”上。一是为社区内所有老干部建立健康卡片,卡片上记录老年人的年龄、住址、血型、既往病史。使工作人员对老干部的身体状况做到心中有数;二是为“空巢”家庭以及身体较弱的老干部安排“一助一”服务对子,时时关心照顾老干部,同时,定期对社区内所有老干部经常开展医疗知识、健康知识讲座活动。保证社区老干部小病不出社区,大病享受低偿护理,急病得到及救治。

在“老有所学”上。为确保老干部思想常新,定期组织老干部理论学习,通报国内外形势和我县社会经济发展情况等。以最大限度地满足老干部们迫切要求学习的愿望。

在“老有所为”上。搭建社区平台,就近发挥作用,在老干部就近学习、活动、生活上得到照顾的同时,充分发挥老干部的政治优势和丰富经验。按照自愿量力的原则,较好地发挥了老同志自身优势参与社区建设,发挥他们的作用,玉屏社区多征求老干部的意见和建议来拓展社区的工作思路。做到人人都来参与。在社区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监督中发挥积极作用。

在“老有所乐”上。结合实际搞活动,丰富老干部精神文化生活。根据老干部的居住情况、特长爱好和身体状况,社区把充实老干部生活内容、提高生活品味和质量作为重要内容,减轻老干部们的孤独感、寂寞感。积极组织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通过活动和比赛增进社区老年朋友间友谊,促进了社区精神文明建设,使老年人夕阳无限好,晚霞更灿烂。

自社区成立以来,社区党总支一直积极探索建设和谐社会的道路,并在探索的过程中创新工作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同时一直以居民是否满意为自己的工作准则,全身心地为居民办实事好事,得到了广大党员群众的拥护和认可。

篇3:为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

一、强化网络构建, 为非在职党员教育管理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

随着油田改革形势的发展, 非在职党员占南区党员队伍的数量越来越大, 且成分复杂、素质不一、个体差异较大。鉴于此, 我们把党总支的工作重心转移到了加强对非在职党员的教育管理上来, 及时构建组织网络, 理顺非在职党员的组织关系, 加强非在职党组织建设, 使非在职党员重新找到了“娘家”。

一是加强基层组织建设, 确保党建工作不留“死角”。2008年, 我们利用小区机构整合和居委会换届的机会, 明确在党总支下设立5个党支部, 并按居住相邻便于活动的原则重新划分了支部区域, 对支部成员进行了改选, 推选了5名政治素质强、党务知识多、工作经验丰富的非在职党员分别担任了支部书记, 同时还推选20名威信高、责任心强的同志担任了党小组长, 将351名非在职党员全部纳入到了组织的管理之中, 形成总支书记负总责、总支委员分工负责、各党支部书记分级负责、层层抓落实的党组织建设体系, 使非在职党员始终处于党组织的教育管理之中。为了全面掌握非在职党员的基本情况, 我们在各党支部还建立了非在职党员花名册, 将他们的原工作单位、家庭住址、电话号码、流动情况、思想情况, 都一一进行登记, 做到了“五个清楚”, 使组织与党员之间“沟通有桥梁、管理有渠道”, 消除了党建工作的“空白点”。

二是完善管理制度, 增强非在职党员的组织观念。针对非在职党员不好组织、教育管理工作难开展的实际, 我们根据社区党委统一安排, 制定了《南区党组织“三创三争”活动办法》、《非在职党员学习管理办法》, 建立健全了非在职党员组织生活规章制度、小区党建联席会议制度、党总支班子成员联系点制度等多项党建工作制度。针对不同类型党员, 实行不同的教育管理模式。对公益性岗位党员实行“周清式”管理, 鼓励自学的同时, 将学习具体安排到每周, 每周一集中学习, 对学习中理解不深刻、不透彻的问题、认识模糊或模棱两可的问题展开讨论、分析, 集中群众的智慧来求得问题的解决。对流动党员实行“网络式”管理, 设立流动党员管理登记台账, 主动加强与流动党员现单位的沟通, 充分利用网络将学习计划、管理要求等及时传递给他们。对老弱病残党员实行“入户式”管理, 采取说心里话、提意见和建议、我问你答等形式送学到床前, 深入沟通思想。对生活不使、读写困难的党员实行“捆绑式”管理, 结成“1+1”助学对子, 定人员、定责任、定任务、定进度、定效果, 建立联系卡, 加强沟通交心, 掌握并反馈学习动态和收获。通过采取不同的管理方法, 使组织生活扎根到每名党员当中, 有效增强了大家的组织观念。

三是建立综合协调机制, 深化组织工作成果。为了使南区党建工作更加贴近实际, 效果更扎实, 我们结合油区特定的生产生活环境, 注重和南区所在地水电厂、精蜡厂、总医院等几个单位的联系, 建立信息互通、和谐共建工作制度, 定期就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进行交流, 协调需要解决的共同问题, 特别是对一些重点人员、重点帮扶对象始终共同从多方面努力, 基本形成了“党员教育联搞、社会治安联防、公益事业联办、贫困对象联帮、文明小区联创”的可喜局面。既及时化解了一些日常工作生活中矛盾和问题, 又扩大、延伸非在职党员的教育和管理范围, 深化了组织工作成果。

二、创新管理办法, 为非在职党员融入组织营造良好的家园氛围

由于长期受原单位管理的影响, 非在职党员在被纳入小区居委会党总支管理后, 不少人归属意识比较淡薄, 对社区基层党建的认同感、参与感不强。对此, 我们总支寓教于乐、寓教于情, 不断丰富党员教育管理的方法, 使非在职党员更好地融入到了社区大家庭, 让党支部这个家园更具凝聚力和创造力。一是寓教于“机”, 抓住时机开展活动增强组织生活吸引力。由于非在职党员大部分都是老同志, 他们多年参加组织生活, 容易对传统的教育方式不感兴趣。因此, 我们注意抓住时机开展活动以增强吸引力。例如, 2008年汶川发生大地震后, 我们及时进行“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 广大非在职党员在活动中深受教育, 纷纷自觉开展爱心行动, 先后捐款捐物3万多元。二是寓教于“乐”, 在快乐的活动中让党组织生活充满活力。我们充分挖掘南区现有资源, 保证每个支部至少有一个活动室、一个阅览室, 落实开展活动必要的经费, 为开展活动创造条件。先后在几个小区设立了宣传栏、文化长廊、读书室、橱窗、黑板报、公益广告等阵地, 树立舆论导向, 营造文化氛围。三是寓教于“情”, 以情动人让非在职党员时刻感受到组织的温暖。在宣传教育和思想引导方面, 总支、支部对非在职党员做到“六心、四声”, “六心”即对待非在职党员要有爱心, 接待非在职党员要有热心, 帮助非在职党员要有诚心, 对患病非在职党员要关心, 接受非在职党员批评要虚心, 解答非在职党员问题要有耐心;“四声”即与非在职党员见面有问候声, 非在职党员离开有再见声, 非在职党员提出问题有回声, 活动室里要充满笑声。

三、挖掘内部潜力, 为非在职党员发挥作用提供广阔舞台

非在职党员中有许多老石油、老革命, 是社区精神文明建设宝贵的财富。他们离开工作岗位之初, 普遍存在着赋闲后的失落感, 担心自己会被飞速发展的社会遗忘和抛弃, 希望能找到继续发挥作用的地方, 我们抓住这一优势, 积极为非在职党员实现“老有所为”创造条件、搭建舞台。

一是合理安排, 为非在职党员发挥一技之长找到用武之地。很多非在职党员离岗前是单位上的各级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 他们各有所长, 具有丰富的社会和工作经验。我们根据他们的身体状况和个人特长, 安排积极性高的非在职党员参与到小区管理工作中来。我们先后安排了30余名非在职党员担任门卫、楼栋长和单元长等工作。

二是搭建载体, 使非在职党员成为小区文明建设的主力军。针对部分非在职党员文化层次高、实践经验多等特点, 站党总支聘请他们担当了小区的“宣传员”和“调解员”。根据各个时期的工作重点, 利用板报、橱窗等及时开辟“本期焦点”、“政策讲解”、“相关链接”、“生活常识”、“好人好事”、“曝光栏”、“回音壁”等, 及时搜集和宣传小区里的好人好事, 对各种不文明现象进行曝光批评, 去年, 非在职党员先后在各种媒体上发表新闻稿件29篇, 为小区文明建设作出了新贡献。

篇4:为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

【关键词】城市社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

一、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现实意义

首先,是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和保障社会稳定的需要。

构建和谐社会,基础在社区,关键在党建。而服务才是转变基层党组织执政方式的核心和关键,所以加强社区服务型党建是新形势下推进党的建设的一项核心工作。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以及城乡改革与社会的发展,新情况与新问题不断增多,这就要求社区党组织必须适应新形势,切实加强和改进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一边抓经济建设,一边抓社会稳定,为和谐社区建设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条件。

其次,是密切党群和干群关系的需要。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要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这是我党对基层党组织功能定位认识的深化和飞跃,也是党在执政方式和工作方法上的一次重大转变。基层党组织始终是领导和团结群众的坚强堡垒,而社区党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骨干力量。基层党组织只有把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始终与居民群众贴紧靠牢,才能赢得群众的真心支持和拥护,党的执政基础才能坚如磐石、永葆先进。

社区承担着城市管理、社区服务、社会稳定、社区文明等等特殊职能,无一不是为人民群众服务,无一不需依靠人民群众。群众工作做得好,社区党组织的作用发挥了,就可以把广大居民凝聚在党和政府的周围。从这个意义上讲,社区党组织工作的成效,直接关系到党的事业的成败,关系到党与居民群众的联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团结人民,赢得胜利的最重要法宝。一方面,人民群众对党组织的服务功能和党员的服务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少数党员干部以权谋私行为,既损害了人民群众的利益,也降低了党的威信。开展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有利于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的宗旨意识,改善党群、干群关系,有利于提高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对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最后,是为新时期党建工作搭建新平台的需要。

基层服务型党组织立足党建工作的新要求,围绕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共同服务群众、服务发展等工作目标开展工作,这不仅解决了党组织和党员工作无平台,任务无目标的党建工作难题,而且为党组织和党员开展有意义、有针对性的服务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立足于解决基层党建难点、热点课题,具有很強的针对性。对党建工作中突出问题的解决,建立健全各级党组织服务的科学发展并推动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建立提供了保障。

二、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随着城市管理改革的深化,社区党建工作也显露出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社区承担社会事务过多,存在“政府化”的现象。

当前,社区似乎变成了”小政府”,社区干部承担的工作任务拓展到了便民服务、计划生育、综合治理、劳动就业等30多个方面70多项社会事务。政府行为对社区自治产生了很大的冲击,社区干部整天忙于应付事务性的工作,对社区党组织建设的思考和开展工作显得力不从心。

2、社区干部人员保障不足,工作力量缺乏。

近年来,一大批企业离退休党员、与企业解除劳动关系的党员、下岗失业党员、自主择业的流动党员涌入社区,社区的党员数量日渐增多,部分社区党员的数量翻倍,党社区干部的数量却一直没有增加。目前城市社区干部大部分为女性,平均年龄40岁左右。每个社区的干部人数平均为5名,很多社区没有设负责党建工作的专职副书记。由于人手缺乏,加班加点成了家常便饭。

3、党员管理难度大,存在“挂名”现象。

当前,社区党员流动加快,党员的身份不同、构成不一、情况各异,给党员的管理工作增加了难度。尤其是复转军人党员,大学毕业生中的党员,他们将关系落到户口所在地后出现人户分离的现象,社区党建干部很难再把大家聚齐。造成党员的的教育管理服务工作比较滞后,产生了一些“盲点”。也使得这一部分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难以体现。

4、经费不足,办公、活动场所缺乏,制约工作的深入开展。

由于办公经费的不足,党组织服务群众的资源还不够丰富,在一定程度上只能单纯抓党建,重管理,轻服务,对于如何把党的建设和服务群众的工作结合起来,还需要探索新的方法和手段,更需要上级部门的大力支持。

三、对加强社区基层服务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建议

1、服务基层,促进基层组织建设。

抓好社区党组织的班子建设,加强社区干部队伍岗位培训和实践锻炼,打造高素质的党务干部人才队伍;规范政务公开的内容、形式和程序,扩大群众的知情权、决策权、参与权和监督权;充分利用远程教育等载体,积极深化和拓展社区服务阵地功能,构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科学考核评价体系。

2、服务党员,促进党内和谐稳定。

着力探索建立党内激励、关怀、帮扶机制,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促进党内和谐。建立公益性、互济性、群众性的党内关爱机制,为困难党员实现脱贫致富提供支持;各党组织根据不同党员的生产生活实际,下大力气抓好对党员的技能培训,提高党员的致富带富能力,使得党员能够始终在各自行业发挥模范带头作用。

3、服务群众,促进经济社会发展。

不断创新基层组织服务方式,为基层党组织服务群众搭建平台;进一步完善党员联系普通群众制度,教育引导党员积极为帮扶对象提供技术、信息等方面的帮助,协调解决群众生产生活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拓展和深化承诺制,结合实际向群众做出承诺并力求承诺一件,落实一件,取得群众的信任。

时代在前进,社会在发展,要跟上时代的步伐,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也必须在实践中不断创新、发展和完善,才能与时俱进,把服务提高到新水平。

参考文献:

[1]张韧韧、吴华.《社区建设理论与实务》.北京大学出版社

[2]詹成付.《社区体制创新》.中国社会出版社

篇5:为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

…….社区成立于2006年4月,辖区面积2.2平方公里,现有6个居民小区,居民住宅楼17栋,住户744户,常住人口1886人,城镇人口973人,流动人口33人,辖区单位19个,其中机关单位6个,学校3个,医院1个,个体商业网点308个,有志愿者队伍5支52人。社区现有工作人员16名,其中支部书记2名,公益性岗位9名,进村进社3名,就业援助2名。社区本着便民高效的服务理念设居务大厅、党建工作站、警务室文化活动室一厅一站两室的模式,在居务大厅设党政群团、民政低保、劳动保障、残协老龄、计划生育五个服务窗口。

社区现有两个党支部,共有党员50名,社区党支部现有党员26名,其中正式党员25名,预备党员1名,女党员10名。离退休干部党支部现有党员24名,其中离休2名,退休22名,女党员4名。驻区在职党员44名。

社区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镇党委、镇政府的正确指导下,根据上级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和指示精神,结合社区实际工作,按照“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职能要求,有序地开展各项工作。以创特色为目标,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宗旨,以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服务为抓手,不断推动社区党建、计生、民政低保、劳动

保障、残协老龄、文体、综治、卫生等各项工作的开展。现就社区2011年加强社区组织建设举措和成效汇报如下: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健全组织管理,完善设施建设,拓展服务功能,加强环境整治,强化治安维稳,把社区建设成平安温馨和谐社区。

二、工作举措

今年社区建设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也继续做好以党建、计生、民政低保、劳动保障、残协老龄、文体、综治、卫生等常规内容为主的社区中心工作。

(一)社区党建工作:

1.社区支委认真贯彻执行上级有关指示精神,内部团结,分工明确,办事公道,具有较强号召力、凝聚力、战斗力。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党的执政建设能力,推进党政群团工作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与时俱进、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2.对社区党员进行有效教育管理,定期组织社区党员开展活动。听取党员学习、工作、思想汇报,及时把握他们的思想动态。

3.与辖区单位实行党建共驻共建,不定期召开共建联席会,商讨社区建设事宜。重视群众工作,使支部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解决群众困难,化解矛盾,办事公正公平,群

众满意。

4.在发展党员方面:今年发展2名入党积极分子,2名预备党员,2名发展对象转正。同时继续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按照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认真做好各项工作。

(二)计生工作:

1.紧紧围绕和盛镇党委、政府、计生办的统一安排深入宣传人口与计划生育政策,上街发放宣传单,让社区每一位居民了解计划生育政策,改变生育观念。加大宣传力度,积极开展计生宣传活动,定期刊出宣传栏。

2.严格执行计划生育政策,有效推行计划生育优质服务,适时开展计生寻访工作,对新婚夫妇,产褥期、哺乳期妇女做到随时走访,积极为她们讲解产后保健及哺乳期避孕知识。为社区内的育龄妇女免费发放避孕套、避孕药等。督促环孕检对象到镇服务所进行环孕情检查。

3.健全微机台帐、卡、表、册等相关资料。数据准确、真实、无一人错登漏登,及时运转表、册,做到卡、表、册、证、人五对口,补充完善育龄妇女信息。

4.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及时动员外出人员办理流动人口婚育证,积极开展每月一查,每季度一核的普查验证工作;为方便流动人口做到有计划地生育,要不定期的发放宣传资料,避孕药具等,让流动人口感觉到计划生育工作“以人为

本、优质服务”的工作理念。

(三)劳动保障:

1.推行文明办公,增强服务意识。规范办公程序,做到服务热情、耐心周到。通过我们劳动保障工作人员良好的精神状态,使社区居民真切地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

2.加强就业培训,增强就业能力。每季度进行一次技能培训,每次培训人员保持在100人左右,并聘请县劳动工作站专业人员讲课。推荐他们参加市、县、镇组织的创业培训,并为他们创业提供便利。通过大力发展失业人员的技能和创业培训,增强他们的就业能力。

3.拓宽就业渠道,加大就业力度。我社区劳动保障服务中心今年将继续坚持为劳动就业服务,大力拓宽就业渠道,构建城乡劳动力双向流动机制,实现下岗职工再就业,保障社区居民的基本生活。我们还将与少数特别困难的家庭建立“定人、定期、定户”的结对帮扶制度,为他们解决实际生活问题。

4.鼓励自主创业,宣传优惠政策。对有条件的失业人员鼓励他们自主创业,将再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优惠条件、就业信息、社会保障规定宣传材料送到每个人家中,同时了解他们的要求、愿望。

5.加强规范化管理工作,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关心失业人员的生活。帮助再就业对象解决生活中的

实际问题。

(四)民政低保:

1.认真学习和掌握有关低保惠民政策,不断完善审查制度,定期公布执行低保情况,接受群众监督,使低保工作更加“阳光透明”。

2.对低保户家庭实行定期走访制度,及时掌握他们近期的家庭生活状况,实行动态管理。为孤寡老人残疾人上门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服务。

3.定期召开低保人员会议,及时传达上级有关低保政策。同时倾听低保人员的建议和意见。支持享受低保人员创造就业机会,鼓励他们树立自强自立的精神,为创建和谐社区做出应有的贡献。

(五)残协老龄:

1.加强对残协老龄人的情况摸底工作,建档立卡,努力做到及时掌握他们的最新情况,为他们排忧解难,并将各种信息及时上报。及时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

2.做好节日的慰问工作,对那些生活确实困难的人员做好关照,多组织开展老年人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不定期到残疾人家中走访,了解他们的疾苦,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们。

(六)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1.在社区实现了“五无”目标,即无刑事案件、无治安案件、无居民犯罪、无治安灾害事件、无非法宗教活动,杜绝黄、赌、毒等社会丑恶现象。

2.加强对居民的法制宣传教育,充分发动群众,调动群众的积极性,增强居民的法制观念,提高群队群治意识。

3.及时调处民事纠纷,做到了无因民事纠纷调解不及时,造成矛盾激化,导致人员伤亡的现象发生。

4.发动辖区群众及义务联治队员、楼栋组长,不放过一个可疑的人和事,以杜绝案件的发生。

5.深入开展“不让毒品进我家”、“社区青少年远离毒品”活动,动员社会力量,做好吸毒人员监控帮教工作。

6.加大反邪教警示教育,组织举办反邪教培训班,提高居民群众的反邪教意识。

(七)活跃社区文化,广泛宣传社区精神文明公约,提高文明新风、文明行为。利用社区资源,开展文艺汇演、书法比赛、下象棋等活动,进行科普宣传、法制宣传。管理好文化活动室和图书阅览室。

(八)发挥社区自治功能,认真执行社区自治章程和各种自治制度,办事公平公正,监督措施落实,群众满意。

(九)开展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为了适应社区发展需要,进一步促进社区精神文明建设,特修订“十星级”文明户评选标准:即政治思想好、遵纪守法好、团结和睦好、环境卫生好、科技兴农好、完成任务好、计划生育好、艰苦奋斗好、生产生活好、移风易俗好、把符合上述10个条件的

“十星级”文明户评选出来,给居民树立榜样,促进社区和谐、居民安居乐业。

(十)搞好社区环境卫生,做到社区内净化、绿化、亮化、无脏乱差,确保环境整洁干净。

社区成立以来,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效。

一、社区管理体系基本形成。

二、社区工作者队伍进一步壮大。

三、社区建设服务内容逐步丰富。

四、社区精神文明的创建活动有新起色。

尽管社区建设区得了巨大成效,但是还存在不少问题。

一、社区办公场地全部租用且办公条件差,场地狭小,影响了业务活动和社区文化活动的开展。

二、社区进入业务准入制度不健全。一些职能部门只给业务和任务,缺乏资金和人力支持。

三、社区经费来源单一,仅仅靠财政拔付有限的资金,活动经费和办公经费严重不足,影响了各种活动的全面开展。

四、缺少业务人员的培训制度,业务人员办事能力较差,影响了工作效率。

社区是城市最基层的单元,社区建设是巩固基层政权和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途径。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加强基层组织自治建设,要从建设和谐社区入手,使社区在提

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发挥服务作用,在密切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关系上发挥桥梁作用,在维护稳定,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上发挥促进作用”。在新的形势下,社区建设已成为推动城市化进程的力量源泉,成为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迫切需要;构建和谐社区成为构建和谐城市、构建和谐社会的共同基础。社区作为城市的最基本单位,在城市管理、公共事务等方面的地位将越来越重要。就目前我社区建设的现状来看,远远落后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进程,远远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现代化城镇需求。我们一定要认清形势,把握未来,增强社区建设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因此我们对社区建设提以下建议和意见以解决我社区存在的各种问题。

一、建议上级部门把社区办公场地建设纳入政府的规划之列并付之实施。

二、建立健全社区进入业务准入制度,完善各种业务进入制度。使社区在进入业务的同时,也能有资金和人力的大力支持,使得各种业务能在社区顺利地开展。

三、建立和完善筹资机制,解决社区建设经费短缺的问题。

(一)建立政府补贴长效机制;

(二)加大公共财政投入,改善社区福利和服务设施,改善居民生活环境,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社区建设;多渠道

筹集社区基础设施建设所需资金,鼓励社会捐助社区事业;

(三)出台政策,明确驻社区单位按照共驻共建的原则,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对社区建设给予支持,充分调动社区内机关、团体、企业事业组织等一切力量广泛参与社区建设,最大限度地实现社区资源的共有、共享,营造共驻社区、共建社区的良好氛围,促进社区资源整合;

(四)鼓励社区结合社区服务兴办经济实体,开展家政、物业、信息等居民大量需求的服务,确保社区收入渠道畅通。

篇6:为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

根据地委组织部的要求,南江市委组织部于3月上旬派出调研组深入南江市6个街道73个社区认真开展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调研工作,现将调研情况汇总分析如下。

一、当前存在的问题

经过近年来的积极努力,全市社区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工作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但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相比,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能力作用发挥不一。大部分社区党组织书记虽然能够发挥作用,但受年龄、学历、思想观念等影响,作用发挥参差不齐。有的工作中按部就班,不善于发现工作中的新问题、新情况;有的思想保守、观念陈旧,缺乏开拓创新意识;有的工作只是简单的上传下达,街道安排什么就干什么;有的服务群众不热心、不主动等等。

(二)创新意识不强。基层工作千头万绪,部分社区党组织书记“等、靠”思想较强,开展为居民服务时从不对工作业务归纳、总结,只是一味的等待上级部门安排,缺乏因地制宜、结合实际的工作创新意识。

(三)社区党组织书记后备干部资源不足。社区国家干部编制数较少,因此社区后备干部相对缺乏,导致部分社区“不调整不行,调整又无合适人选”问题凸显。

(四)社区现有党组织书记队伍教育培训缺乏系统性。尽管各级党委、政府历年来通过各种途径和手段,不断加强党员干部教育,特别是对社区工作领头羊——支部书记的教育培训,但对

现有城市社区执政建设的专题培训较少,导致新当选的经验不足,老书记用老经验、老办法办事,部分不能适应形势的变化,常常处于一种“老办法不管用,新办法不会用”的尴尬境地,从而使他们与街道党工委在思想上难合心、工作上难合力、行动上难合拍。

(五)上级安排工作时缺乏协调性,对基层实际情况了解不足,过度注重年底检查,对安排的任务能否落实和承受欠缺考虑,导致社区党组织书记没有余力全面开展工作。

三、加强社区党组织书记建设的对策与建议

(一)坚持个性化管理。各街道应根据实际,因人而异,因地制宜地采取不同社区不同形式的办法进行管理。采用给政策、明思路、教方法等形式给予指导,在执行过程中发现问题,通过个别提醒、总结教训的形式,及时进行纠偏扶正,以提升社区党组织书记服务居民的能力。同时,要结合南江市社区的实际安排工作。

(二)提供锻炼机会。主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其一是在工作职权范围内适当加大工作量,提出相对比较高的工作标准和要求,使其在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能力得到锻炼提高;其二是交流轮岗,在社区与街道、社区与部门、社区与社区之间开展形式多样的中、短期交流,使社区党组织书记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中得到锻炼和提升,增强其应对各类情况的实际能力;其三是加大异地挂职、异地参观学习力度,吸取外地经验,开拓视野,增强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

(三)注重实绩考核。对社区党组织书记的考核,一方面要结合常规工作、阶段性工作、重点工作和实践创新等制定以实绩

为核心的科学合理的考核评价体系;另一方面,要正确运用考核结果,客观公正的对考核结果进行分析,在此基础上,对社区党组织书记该诫勉的诫勉,该提拔的提拔,该交流的交流,该调整的调整,使考核工作与干部选拔任用紧密衔接,以此来引导社区党组织书记更好地履职尽责,推动社区党建工作不断迈上新的台阶。

(四)加大选配力度。努力克服社区人员公职化、社区工作机关化、社区作风“衙门化”的倾向。以提高素质、优化结构为重点,加大工作力度,通过选、派、培、带等多种形式,进一步充实社区党组织书记的力量,实际工作中,可采取“四个一批”的办法:公开选配一批,每年选拔一定数量的优秀大中专毕业生到社区工作。下派充实一批,选派机关干部到社区任职,提高社区党务工作者队伍的整体素质;考察培养一批,按照社区正职不低于1:1,副职每个社区不少于两名的要求,建立社区党务工作者后备队伍,进行重点培养。结对帮带一批,聘请党员领导干部、部门党组织负责人、离退休老干部担任社区党组织党建工作指导员,对年轻同志进行传、帮、带。

篇7:为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大量“单位人”转为“社会人”,社区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加强社区基层建设,对于提高城市管理水平,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有着重要意义。为切实做好“三民”工作,深入了解我市社区建设现状,探索加强社区建设、完善社区服务功能的路子,特对羊毛湖社区的组织建设情况进行了调研。

一、基本情况

(一)社区队伍建设。**年社区居委会选举前,一批文化程度高、年龄小、素质高、办事热心的人员进入社区充实到居委会,使社区工作者的年龄结构、文化素质得到优化和提升,形成了一支社区专职工作队伍。在第*届居委会换届选举时有*个社区共**名人员参加了社区居委会选举,他们中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有**人,占100%;40岁以下的有**人,占92%。并先后从大学毕业生中招考**名素质较高的人才充实到社区工作。同时,街道加强对社区工作人员的培训,先后对***名社区工作者进行了业务知识培训。为加强对社区工作的领导,街道党工委在各社区相继组建了社区支部。以上措施,有效促进了社区人员政治思想素质、业务工作水平的提高。

(二)社区工作条件。街道管辖社区建设比较早,社区办公用房面积小,不能满足办公的需要。通过与开发单位协调,“租赁”解决了部分社区用房问题。目前正与社工委沟通关于社区办公场所和活动配套场地建设。

(三)社区服务逐步开展。随着社区在城市发展中作用的显现,各部门对社区工作逐渐重视,法律、警务、城管、消防、民政、卫生、计生、劳动保障、文体科教等部门逐渐将工作重心下移,各社区相继成立了社区服务站,民政局配备了部分硬件设施,街道购置了办公设施,基本满足了社区服务办公需求。结合“平安社区”创建工程,在各社区建立了警务室,实现了“一区一警”,社区治安防范工作得到加强。为了满足社区居民的最低生活保障,各社区配备劳动社会保障协管员*人,负责开展社区就业工作,提供政策咨询、就业培训和职业指导、职业介绍、再就业援助、社会保障等服务。社区志愿者、义工队伍建设有了较大进展,按照区义工联和会设置的“五大行动”标准,通过社区工作者深入发动、引导使社区志愿者、义工队伍已发展到***余人,社区志愿服务工作进一步得到增强。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区建设工作,使此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是,随着社区建设的深入推进,凸现出一些困难、矛盾和问题。

(一)对社区的认识有待深化。第一,对社区建设的主体认识模糊。社区是城市的基本组成单位,是群众性自治组织,其健康发展有赖于充分发挥居民自治的效力。而当前社区行政化现象普遍。一方面,社区居委会与社区服务站并存职责不明确,工作方式仍然以行政手段为主导,社区居委会对引导社区居民增强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的认识不够,简单地把社区工作等同于完成部门交办的任务,从而形成对政府的依赖性。另一方面,社区服务站无办公经费,配备人员较少,政府为居民提供的服务中心下移还要依靠社区居委会来协助完成,不能很好体现出社区自治。政府部门往往把社区居委会当成“下属”,直接向社区安排行政工作,“什么事都要居委会参与,什么人都可以指挥居委会”,社区居委会忙于应付,难以开展自己的工作。此外,社区还要应对名目繁多的检查、评比、考核、统计、会议等。第二,社区居民对社区工作的认识模糊,还限于社区就是办办证明、管管卫生、开展娱乐活动的层次,对社区居委会与社区服务站了解不够、对社区工作的参与意识不够。有的单位的居住小区自成体系,社区资源对非本单位业主开放程度不高,对社区工作不关心、不支持;居民有事仍然习惯找单位,对社区活动缺乏了解,积极性、主动性不够。

(二)社区服务有待深入。社区服务是加强社区建设的重点之一,是凝聚社区力量,提高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手段和方式,但社区服务还存在着以下问题,制约了社区服务的开展。一是社区服务内容单一。各社区主要依托于政府职能部门如劳动社会保障、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等开展工作,服务内容以政府部门安排的工作内容为主;另外,受场地、资金等因素的制约,在居民大量需要的养老、托幼、保健、娱乐、家政、保洁、绿化等方面的服务还很欠缺,社区文化建设、青少年教育等服务还没有深入开展,社区活动的形式和内容缺乏吸引力,还不能满足居民需要。二是服务设施缺乏,很多院落、楼栋没有活动场地,不能满足居民就近、多形式活动的需要。除了有广场、会所的社区能开展较多活动,人气较旺外,其他社区要么活动场地小,要么没有活动场地,难以开展活动。三是社区服务主体单一。政府和社区包揽了许多应由市场提供的服务项目,新型社区服务业还没有形成规模,在引导非营利性组织、社会团体、协会等各类民间组织发挥作用方面有待加强,社区服务的内容有待丰富,质量有待提高。由于社区服务不到位、不主动,辖区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不强,参与社区建设的意识薄弱,甚至大多数居民不知道自己生活在哪个社区。

三、对社区建设的建议

社区作为城市的基层细胞,建设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一座城市的文明和稳定发展,对促进城市管理,提高群众生活质量,建设和谐社会也有着重要意义。没有社区的发展与进步,城市的整体管理和发展水平就难以提高。针对社区建设中的问题,提出如下建议:

(一)发挥社区居委会自治作用。

—是提高对社区居委会法律地位的认识,避免居委会变相成为政府的下属机构。社区建设的主旨是发挥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的能力,使居民获得的认同感、归属感、安全感和亲情感,增强居民的凝聚力和建设社区的积极性,从而使社区成为社会的“减震器”。因此,在社区建设中,不应将社区视为政府机构,单纯地将政府工作职能直接转嫁给社区,把社区建设变为行政体制的向下延伸。应发挥政府的主导和指导作用,形成政府、市场、社区组织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合作关系,形成共同改善社区经济、社会及文化状况的局面。社区居委会与社区服务站各负其责,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加强协作配合。

二是社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规定,加强社区各类组织建设,社区居委会应完善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推行社区民情恳谈会、民事协调会、民意听证会和民主评议会“四会”制度,引导居民参与社区公益事业、实事项目和公共事务决策,逐步实现社区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健全社区党组织、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社区居委会等组织体系,制定社区居民公约,明确社区居委会选免权、社区事务决策权、社区财务自主权、对政府部门的评议监督权和不合理摊派的拒绝权等自治权,在社区建设中在城市规划、建设等涉及居民切身利益的工作中,有关部门应通过社区征求居民意见,保障社区的知情权和参与权,帮助社区开展好工作。

三是加强对社区建设的相关政策的学习和宣传,让各级部门、广大居民充分认识和理解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明确自己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从而形成社区建设的合力。使社区内的居民都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提建议、出点子,监督评议社区居委会的工作。同时,社区要增强主体意识,加强宣传,主动开展服务,提高居民的认知度,增强社区居民的参与意识。

(二)增强社区服务站的服务能力。社区服务涉及千家万户,是社区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但目前服务设施有限,成为制约市区社区服务能力提高的“瓶颈”,要下大力打破这个“瓶颈”,改进社区的管理与服务,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增强社区的凝聚力。

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针对社区服务的需求,落实社区服务所需场地。在城市规划建设、房地产开发中应考虑到社区服务的需要,将社区服务设施建设纳入公共设施配套建设规划中,落实所需的用地、配套设施和活动用房。推进社区信息化,获取社情基础数据,实施人口、公共事件的动态管理。

二是加快发展社区服务。针对社区就业、文化、教育、体育、安全等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服务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并注意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1、政府与民间组织的关系。按照转变政府职能的要求,改善公共服务方式,同时支持各类民间组织发展,让它们积极参与到社区服务中来,防止政府在社区建设中大包大揽。

2、部门指导与社区推动的关系。有关部门要以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结合本科室业务,积极制定社区工作方案,指导社区开展服务工作。既要防止撒手不管、一推了之;又要防止相互争利、引发矛盾。

三是以解决群众关心的生活热点、难点问题为突破点,拓宽社区服务面和影响力,增进社区服务站与辖区居民和辖区单位、社会组织之间的联系,促进社区共驻共建。就目前的状况和条件而言,医疗卫生、文体娱乐、下岗人员再就业、低保工作等系列问题都是群众关心的生活热点和难点,在有关部门的指导、协调下,由社区进行统筹管理比较现实,而且情况也更为清楚,反应更为直接,解决起来更方便。关键是理顺管理体制,真正放权给社区。

(三)加强社区居委会队伍建设。一是把政治素质好、文化程度高、工作能力强、热爱社区工作的优秀人才充实到社区队伍中,努力建设一支专业化、高素质的社区工作者队伍。二是通过多种渠道提高社区居委会成员及社区服务站人员的待遇,把社区工作人员的社会保障问题列入议事日程,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三是加强对社区服务人员的思想教育和业务培训,不断提高他们服务居民、管理社区的能力。四是加强社区党组织的建设,发挥党员在社区建设中的先锋模范作用。五是建立健全激励约束机制和考核体系,对社区治安、服务满意度、居民参加活动率等指标进行考核,促进社区组织发展工作。

篇8:为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

一、新形势下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新的要求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执政的组织基础。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 承担着新农村建设的重要职责。当前, 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 而新农村建设的目标要求为我们做好基层党组织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发展观念需要更新、组织功能需要提高、工作方法需要改进、精神文明建设需要加强。

二、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从当前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情况来看, 应该说, 经过多年来的努力和实践, 绝大多数农村党组织及其组成人员在物质、精神、政治、生态各个领域建设中发挥了一定的影响和作用, 但有一些问题亟需引起我们关注和重视, 主要表现在:基层党组织部分成员缺乏坚定的发展意识和办事意识, 开拓进取精神缺失, 依法施政能力较弱, 组织结构失衡, 后备力量乏人。此外, 村级经济基础薄弱、为群众办实事能力不强等等也影响了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形象。

三、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措施和途径

1. 首先是科学健全工作机制, 构建党组织管理新模式。

要本着力量整合、资源互补、成果共享原则, 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高水平推动, 积极构建党建一体化的工作格局。然后是健全组织体系。完善党总支-党支部-党小组垂直管理系统, 形成纵到底、横到边, 无缝化、广覆盖的党建组织架构。其次构建配套组织。组建农村党校、志愿者服务队、义务巡逻队等组织, 设置党员公益岗位, 延伸党组织管理指导领域。

2. 是科学创新活动载体, 展示共产党员先进性。

通过建好阵地、创新载体、丰富内容, 充分发挥党员模范作用, 展现先锋形象。一是建好活动阵地。实施农村“五个一”工程, 建立党员活动室、农民会所、图书阅览室、医疗卫生室等活动阵地, 为党员群众提供教育培训、扩能充电、开展活动的多种场所。二是创新活动载体。开展党员承诺、设岗定责、党员模范岗等创先争优党性实践活动载体, 设置农村治安、政策宣传、邻里互助、计生监督、矛盾调解等服务岗位, 坚持岗位有承诺, 承诺有公示, 公示有考评。三是丰富活动内容。深化统筹城乡党建工作, 开展转型强基、“三百”帮扶、人才共育和阵地联建“四项行动”, 深化组织建设互促、党员干部互动、扶贫帮困互助、人才培养互补、和谐社会共建的工作机制;开展“双培双扶”工程, 完善农村党员创业发展资金扶持机制;以文化建设为切入点, 组织举办农村党员群众自编自演自娱的文化节, 凝聚党心民心。组织开展“解放思想、干事创业、科学发展”座谈会、“村民说事”、“谈心交心”、“三思三创”等活动, 每年“七一”、春节期间, 开展对辖区内的优抚对象、贫困党员和孤寡老人走访慰问, 促进和谐农村建设。

3. 是科学抓好村党支部建设, 提高党组织威信和形象。

加强学习型基层党组织建设, 利用远程教育、党校等载体, 经常性组织党员干部开展培训教育, 强化廉洁自律意识, 形成比学赶超良好氛围。改进工作作风, 推行一线工作法, 强化为民服务意识, 建立“一帮一”对口联系制度, 切实帮助农民群众解决一些实际困难。高度重视党员干部的团结, 正确处理好内部关系。村支部书记的选拔, 必须坚持德才兼备的原则, 根据形势发展的需要, 选拔能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办事公道, 作风正派, 懂得经济工作, 能为全村大多数群众谋利益, 年富力强的人担任。特别要重视选配好大村、重点村、矛盾复杂村的党支部书记, 及时调整个别不称职的村支部书记。努力探索实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一肩挑”, 加强对农村大学生村官的教育锻练, 鼓励就村任职, 作为后备干部培养。

4. 是科学推行民主监督制度, 增强基层党组织活力。

十七大以来, 积极推行党内民主和党内监督制度, 以扩大党内民主带动人民民主, 是历史发展的潮流, 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要举措, 关键抓落实。要针对基层党组织内部及党组织和群众之间信息不对称、信息传递不畅等问题, 进一步完善民主管理制度, 以此增强党员凝聚力和战斗力, 维护党内团结。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增加农民收入, 党组织才有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才有实力为民办实事、办好事。

上一篇:成府发201144号文件下一篇:美术学科课程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