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默教学,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2024-05-12

幽默教学,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共9篇)

篇1:幽默教学,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幽默教学,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在小学教学的众多学科中,语文课无疑是审美性、趣味性较强的学科之一,按说它应该是学生学习兴趣较浓的一个学科。然而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很多学生都厌学语文,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枯燥无味的教学方式是其中的一个主要原因。它会使有的教师就像一位表演者,从一开始到结束,都是教师自己在那里机械地讲、硬性地灌,教室里听不到学生讨论的声音,即使偶有几声回答,那也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督促下勉强产生的反应。三寸口舌,三尺讲台,是每位教师得以施展才华的舞台,可为什么课堂的气氛却是迥然有异——有的沉闷乏味,有的却妙趣横生?究其缘由,我认为是因为后者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了幽默的缘故。

前苏联教育学家斯维特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那么,何谓“幽默”?“幽默”这个舶来词汇的意思是人的言谈、举止有趣而意味深长。简单来说,智慧大于其所用,就形成幽默。注意,幽默大于智慧,所以,幽默的人就是智者中的智者,聪明人中的聪明人。我认为幽默是一门艺术,同理,幽默教学更是一门高超的艺术。

幽默教学是老师思想、气质、才学、视野和灵感的结晶,它犹如一根神奇的魔棒,常能使语言于瞬间闪烁出耀眼多彩的火花。经验告诉我们:一个呆板、不懂幽默的人是很难赢得周围人好感的。同样,一个不懂幽默的老师,也是很难赢得学生喜爱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恰如其分地进行幽默教学,创设活泼和谐的教学情境,调节教与学的关系,从而得以顺利地完成教学任务,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那么,我们如何运用幽默教学,让课堂活起来呢? 可以试偿以下几种方法:

一、教学方式的幽默

幽默教学法对于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成轻松愉快的学习心态都将起到重要作用。富有幽默感的老师,学生总是喜欢的,师生间的情感也必然融洽。但是教师的幽默感不同于相声、戏剧、电影、电视的那种幽默。课堂上的幽默是一种庄重的幽默。庄重是指教师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幽默是指教学形式和方法上的趣味性。没有庄重,幽默就会失去基本内涵;没有诙谐,庄重就会缺乏生动有趣的表现形式。具体有以下方式:

(一)说笑话。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恰当的说些富有哲理性、知识性和情趣性的笑话,不仅可以起到弦外有音、启人深思的作用,而且有利于沟通师生情感,培育学生品德。有时课堂气氛沉闷,学生犹如喝着白开水,平淡无味;有时学生连上几节课,已经十分疲乏,老师讲课犹如唱催眠曲,学生昏昏欲睡……在这种状况下,假如老师给学生们一点微笑,讲一则笑话,搞一点幽默,那课堂一定会像洒了空气清新剂一样,变得新鲜、活跃,同时给学生的大脑也洗一个“澡”,让学生马上神清气爽,积极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二)穿插各种故事或歇后语。学生们都爱听故事,特别是科幻故事,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欲,神话故事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名人故事能为之树立榜样,民间故事能阐释善恶是非。在教学中,联系实际渗透一些故事或歇后语,既能使学生在思想深处留下深刻的教育印痕,又对提高作文的水平有很大帮助。

(三)做小游戏。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小学阶段的孩子好奇、好玩、好动、好强、喜欢表扬,我国著名的教育家陈鹤琴先生也说:“小学生生来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但同时语文课程也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的能力,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若在课堂教学中把游戏和教学结合起来,使教学游戏化,让学生在情趣盎然的游戏中练习所学的知识,在蹦蹦跳跳中学,那么学生就会学得快、记得牢,也不再觉得学习内容枯燥,就会乐于参与,自然也乐于学习。

二、教学语言的幽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机智地运用幽默。所谓机智,就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教学因素而有效地处理教学过程中突发情况的方法。面临教学过程中的突发情况,我们如果运用高雅而幽默的语言进行处理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有这样一个老师,他每堂课都要开展“一分钟演讲”活动,刚开始时,同学们都很紧张,没人愿意“打头炮”,老师只好点了名。那位被点了名的同学犹豫了片刻,鼓足勇气站了起来,“呯!”—由于紧张,他起身时把凳子弄翻了。顿时,教师里鸦雀无声。这位学生尴尬地愣在那儿,看到这种局面,老师灵机一动,说:“哈!我们的第一炮打响了—— 一鸣惊人!好,请大家用掌声欢迎他上台演讲!”气氛扭转过来了,该学生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和善意的笑声中镇定了情绪,获得了良好的演讲效果。幽默风趣的语言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其效果不言而喻。但我们不能为幽默而幽默,并不是所有引人发笑的都是幽默,应当用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来规范课堂幽默,幽默不能脱离教材的内容和实际需要,不可随意乱用。教学语言幽默应具有深刻智慧,让学生在笑声中领悟教师的语言所蕴含的丰富知识。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幽默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目的。因此,适时适当地运用幽默感,在我们教师的语言修养中是不可缺少的手段。因此,还是让我们把幽默请进课堂来吧,在幽默的欢声笑语中,给学生以智慧、情感、力量。

(禹城市市中办三友小学)

篇2:幽默教学,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厌学情绪明显上升。出现这样的情况,有的教师就对学生大发雷霆,而学生还是没有好转。但是仔细想想,学生厌学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枯燥乏味的教学内容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可以设想一下,一个孩子对你这门学科不感兴趣,对你这个老师不理不睬,那他的学习激情从何而来?如何去主动投入到学习过程中来呢?因此作为教师,我们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对你这门学科的兴趣,全心地投入到课堂教学中来,更重要的是对你这个老师的喜爱。那么,我们如何做才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呢?

我采取的方法是“幽默”。幽默是“一种艺术手法。以轻松、戏谑但又含有深意的笑为其主要审美特征,表现为意识对审美对象所采取的内庄外谐的态度。”在引人发笑的同时,竭力引导学生对笑的对象进行深入的思考。有学者这样定义:教学语言的幽默,是指在保证课堂庄重严肃、科学规范的前提下,适时插入一些颇具情趣的短小故事、幽默逗人的比喻、发人深省的典故等,使讲授富有启发性。

大量实践也证明了,在课堂上恰当地运用幽默,能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融洽师生关系,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之中,灵感伴随着智慧火花,和谐相生,进而达到“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的教学效果。

那么,在课堂上如何才能恰如其分地运用教学语言的幽默呢? 首先,必须与教学内容相结合教学性,就是幽默应该从即时的教学内容出发,始终围绕着教学

内容。幽默并不是脱离教学内容而无味的说笑。学生固然开心却影响了正常课堂教学进度,学生的注意力也偏离了课本。有的教师为吸引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上穿插一些“幽默”,讲的时候学生是听地津津有味,听过之后便是一笑了之,没有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只顾说笑,这样反而浪费了宝贵的课堂时间。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注意力还是不能很好地集中起来。更不可滥用幽默讽刺挖苦学生,因为不管幽默批评多么高明,都难免不带有讽刺意味,如果有意或无意地贬损了学生人格,挫伤了学生的自尊,那就会产生极大的负面效应。其实作为老师,我认为有时候我们也可以自我讽刺一下。比如,我在教学《东施效颦》一文时,曾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同学们是怎样知道当时东施是很丑的呢”?学生会用原文回答:“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走”。我伺机追问:“富人坚闭门而不出,穷人挈妻子而去之走,这里提到的富人和穷人是指东施吗”?(不是)“那课文有没有正面去描写东施的丑貌呢”?(没有,而是通过去描写他人的反应而突出东施的丑貌)。“那这种通过描写他人的反应来突出东施丑貌的方法我们应该给它一个什么样的名称呢”?引导学生总结出这种方法我们通常称为“侧面烘托”的手法。我继续说下去:“今天学了侧面烘托的手法,我才知道,其实我也是很丑的,甚至比东施还丑,为什么呢?因为平时我们班有同学在操场上见了我,都远远地避开。这种反应不正是‘富人坚闭门而不出,穷人挈妻子而去走’吗”?课上到这里,学生们都会心地笑了,即使我的长相真的很丑,我想学生也会觉得这样的老师一点也不丑了。虽然学生觉得是好笑,但是他

们笑过之后,事实证明了,他们对“侧面烘托”的手法有一个更为深刻的印象,那些性格内向的学生也觉得我还是和蔼的,在操场上见了我也会主动和我打招呼了。

由此,联系教学内容自我讽刺一下,也能有一定的教学效果,可以运用到教学过程中来。但是一般的说笑、讲搞笑的故事等都不能称为教学幽默。

其次、必须具有启发性。

黑格尔曾说“于无足轻重的东西之中见出更高度的深刻意义”。告诉我们教学语言应该具有启发性。根据小学生“好奇”、“好胜”的心理特点,在数学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富有启发性的问题,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启发性的问题不一定是难题,相反应以简单为主,以使大部分学生都能领会其中的真正涵义。有的学生听着好笑,但不知道你老师的用意何在,这也就失去了幽默的价值。一著名特级教师教学《百分数的意义》一课时时,设计了罚点球的场景,出示三位球员的战绩,问学生如果你是主教练应该选谁去罚为好?有学生觉得哪位失球最少,就该让哪位去主罚。老师马上反驳道:“按这样的说法,如果我是罚1个球,可踢飞了。我的失球数只有1,那倒应该我去罚不成?”教师这么一反驳,学生马上深受启发,显然这种方法有漏洞。从而进一步引导学生走向问题的深处,最终找到正确的方法。可以说,正是有了启发性的特点,学生的数学思维才会得到不断地锻炼和提高。

第三,适时适度地运用好语言的幽默性

适时适度地运用好语言的幽默性就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机智地运用幽默。所谓机智,就是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的各种教学因素而有效地处理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的方法。面临教学过程中的突发事件,我们如果运用高雅而幽默的语言进行处理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有一个这样的老师,他每堂都要开展“一分钟演讲”活动,刚开始时,同学们都很紧张,没人愿意“打头炮”,老师只好点了名。那位被点了名的同学犹豫了片刻,鼓足勇气站了起来,由于紧张,“呯!”他起身时把凳子弄翻了。顿时,教师里鸦雀无声。这位学生尴尬地愣在那儿,看到这种局面,老师灵机一动,说:“哈!我们的第一炮打响了—— 一鸣惊人!好,请大家用掌声欢迎他上台演讲!”气氛扭转过来了,该学生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和善意的笑声中镇定了情绪,获得了良好的演讲效果。

总之,幽默风趣的语言是课堂教学的润滑剂,其效果不言而喻。但我们不能为幽默而幽默,并不是所有引人发笑的都是幽默,应当用教学语言的基本要求来规范课堂幽默,幽默不能脱离教材的内容和实际需要,不可随意乱用。教学语言幽默应具有深刻智慧,让学生在笑声中领悟教师的语言所蕴含的丰富知识。

当然,我们也要看到幽默只是一种手段,并不是目的。因此,适时地运用幽默感在我们教师的语言修养中是不可缺少的手段。我们还是把幽默请进课堂来吧,在幽默的欢声笑语中,给学生以智慧、情感、力量。只要我们教学中充满幽默,死气沉沉的课堂马上就会“活”起来,教学也就更增添了艺术魅力。我们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就有了欢

篇3:幽默教学,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肯尼思.T.汉森说:幽默并不能直接影响到人的认知,但是学生会从幽默的教学中记得更多的概念。所以运用幽默的教学方式,有其特殊的功能和效用。那么教学中如何运用充分幽默呢?笔者进行了如下的教学实践。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幽默素材

在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包含着充足、丰饶的幽默素材。例如《威尼斯商人》中关于夏洛克逼迫安东尼奥割一磅肉的情节,充满了幽默情趣,形成了支撑整出戏剧矛盾冲突的支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幽默的情节进行分析,这不仅体现了安东尼奥的机智和善良,而且对夏洛克的贪婪进行了讽刺。

学生们在学习《皇帝的新装》时感到很滑稽甚至会冷俊不禁地笑起来,教师则可以顺势启发学生:在这篇童话里,从皇帝到官员的一系列可笑行为,尤其是皇帝赤身裸体在街上游行,乍一看,似乎令人难以置信,似乎认为这是作者的想象和夸张。然而读完以后,就没有人怀疑它的真实性了,那么原因在哪里呢?皇帝为什么会上当出丑呢?这个故事哪里特别好笑呢?这一连串的问题会激发学生思维的涟漪。有的学生会说:文章是描述不存在的“皇帝的新衣服”,而深刻挖掘的则是皇帝和官员们丑恶、难看的灵魂。有的同学会认为:作者凭借自己刻画人物表情和性格的敏锐能力,描绘了对象的气质特征和表情动作。经过提炼,以夸张变形的艺术处理,达到神态逼真,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 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皇帝的新装》正是运用了想象和夸张的手法,讽刺和揭露了以皇帝为代表的统治阶级的愚蠢和虚伪。

二、着意使用幽默的教学语言

1.适时运用口语进行教学

运用口语教学简单、直接。例如在《硕鼠》一课的教学中,“硕鼠”用来比喻贪婪成性的统治者。“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只需将这段诗文译成现代汉语,其幽默就跃然纸上了。“大老鼠啊大老鼠,你太猖狂了,吃我的粮食丧尽天良,含辛茹苦地将你养大了,你却将我扔在一旁。”这种富有民谣特色的意译有着强烈的幽默的艺术效果,深化了学生对诗意的理解。

2.尽量使用体态语言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够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幽默的肢体语言就能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使学生和教师的思想高度统一,从而使整个课堂气氛充满和谐的美感。

例如在进行《守财奴》的教学时,教师一走进了教室的大门,眼睛就紧紧地盯着粉笔盒,然后手臂微举,将身子一纵,向前一扑,一把握住粉笔,然后夸张地说:我抢到黄金做的粉笔盒了!其后学生在学习葛朗台的形象时,抓住梳妆盒的那一刻就永远地刻在了学生的脑海中了。这一出人意料,又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形,在教学的开始,就显示出了自己独特的“磁力”,一把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三、适当补充幽默的素材

教师围绕教学内容讲课时,要紧扣教学中心,选取一些有喜剧色彩的素材以充实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捕蛇者说》一课时,那句“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中的“人风”原来应该是“民风”,是唐朝时候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将“民”改为“人”的。为了加深学生对忌讳的理解,笔者曾经讲了《籍川笑林》中的一个典故:我国古代对于地位或者辈分比自己高的人,依礼不能够直呼其名。五代时有个人叫冯道,他的门生在学习《道德经》中“道可道,非常道”时,因忌讳冯道的名讳只能读作“不敢说,可不敢说,非常不敢说”。这不仅让学生加强了对忌讳这一知识的理解,也对课堂气氛的活跃起了幽默的调节作用。

四、多次利用各种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便是通过对句子的修饰和调整,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方法。运用修辞手法修改的文章、会使语言表达更明显,更会吸引别人的注意力。

例如鲁迅曾经在他的杂文中就梁实秋制造谣言污蔑他和其他革命文艺战士的情况时,用一句“狗想吃肉不成,反倒丢了铁索”的比喻深刻讽刺了梁实秋之流的狼狈丑态,幽默之极。再譬如李白一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个夸张引发了读者丰富的联想,更好地显示了事物的特点,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和共识。

篇4:幽默教学,让课堂活起来

【关键词】幽默;功能和效用;教学实践

幽默是一种审美观念,对于它的理解有广义和狭义之别。广义的幽默一般是指戏剧艺术,它包括所有让人发笑的艺术形式,例如文字、绘画、音乐等。它属于艺术的范畴。狭义的幽默是戏剧艺术的一个分支,它是运用反讽、双关、比喻等手法,用含蓄、机智、轻松的语言,依靠想象,形成使人们充满乐趣的笑的艺术,它是一种肯定真、善、美的艺术形式。

肯尼思.T.汉森说:幽默并不能直接影响到人的认知,但是学生会从幽默的教学中记得更多的概念。所以运用幽默的教学方式,有其特殊的功能和效用。那么教学中如何运用充分幽默呢?笔者进行了如下的教学实践。

一、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幽默素材

在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包含着充足、丰饶的幽默素材。例如《威尼斯商人》中关于夏洛克逼迫安东尼奥割一磅肉的情节,充满了幽默情趣,形成了支撑整出戏剧矛盾冲突的支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这幽默的情节进行分析,这不仅体现了安东尼奥的机智和善良,而且对夏洛克的贪婪进行了讽刺。

学生们在学习《皇帝的新装》时感到很滑稽甚至会冷俊不禁地笑起来,教师则可以顺势启发学生:在这篇童话里,从皇帝到官员的一系列可笑行为,尤其是皇帝赤身裸体在街上游行,乍一看,似乎令人难以置信,似乎认为这是作者的想象和夸张。然而读完以后,就没有人怀疑它的真实性了,那么原因在哪里呢?皇帝为什么会上当出丑呢?这个故事哪里特别好笑呢?这一连串的问题会激发学生思维的涟漪。有的学生会说:文章是描述不存在的“皇帝的新衣服”,而深刻挖掘的则是皇帝和官员们丑恶、难看的灵魂。有的同学会认为:作者凭借自己刻画人物表情和性格的敏锐能力,描绘了对象的气质特征和表情动作。经过提炼,以夸张变形的艺术处理,达到神态逼真,耐人寻味的艺术效果,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皇帝的新装》正是运用了想象和夸张的手法,讽刺和揭露了以皇帝为代表的统治阶级的愚蠢和虚伪。

二、着意使用幽默的教学语言

1.适时运用口语进行教学

运用口语教学简单、直接。例如在《硕鼠》一课的教学中,“硕鼠”用来比喻贪婪成性的统治者。“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只需将这段诗文译成现代汉语,其幽默就跃然纸上了。“大老鼠啊大老鼠,你太猖狂了,吃我的粮食丧尽天良,含辛茹苦地将你养大了,你却将我扔在一旁。”这种富有民谣特色的意译有着强烈的幽默的艺术效果,深化了学生对诗意的理解。

2.尽量使用体态语言教学

在课堂教学中,如果能够与教学内容相结合,幽默的肢体语言就能产生巨大的吸引力,使学生和教师的思想高度统一,从而使整个课堂气氛充满和谐的美感。

例如在进行《守财奴》的教学时,教师一走进了教室的大门,眼睛就紧紧地盯着粉笔盒,然后手臂微举,将身子一纵,向前一扑,一把握住粉笔,然后夸张地说:我抢到黄金做的粉笔盒了!其后学生在学习葛朗台的形象时,抓住梳妆盒的那一刻就永远地刻在了学生的脑海中了。这一出人意料,又符合教学内容的情形,在教学的开始,就显示出了自己独特的“磁力”,一把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

三、适当补充幽默的素材

教师围绕教学内容讲课时,要紧扣教学中心,选取一些有喜剧色彩的素材以充实教学内容,以提高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捕蛇者说》一课时,那句“故为之说,以俟夫观人风者得焉”中的“人风”原来应该是“民风”,是唐朝时候避唐太宗李世民的名讳,将“民”改为“人”的。为了加深学生对忌讳的理解,笔者曾经讲了《籍川笑林》中的一个典故:我国古代对于地位或者辈分比自己高的人,依礼不能够直呼其名。五代时有个人叫冯道,他的门生在学习《道德经》中“道可道,非常道”时,因忌讳冯道的名讳只能读作“不敢说,可不敢说,非常不敢说”。这不仅让学生加强了对忌讳这一知识的理解,也对课堂气氛的活跃起了幽默的调节作用。

四、多次利用各种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便是通过对句子的修饰和调整,来提高语言表达作用的方式、方法。运用修辞手法修改的文章、会使语言表达更明显,更会吸引别人的注意力。

例如鲁迅曾经在他的杂文中就梁实秋制造谣言污蔑他和其他革命文艺战士的情况时,用一句“狗想吃肉不成,反倒丢了铁索”的比喻深刻讽刺了梁实秋之流的狼狈丑态,幽默之极。再譬如李白一句:“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这个夸张引发了读者丰富的联想,更好地显示了事物的特点,引起了读者的强烈共鸣和共识。

所以教师在合适的时间用健康、适度的幽默进行教学,能使学生注意力始终高度集中而且心情轻松愉快,学习效果也特别好。所以我们教师都要丰富自己的幽默素养,使自己成为一个优秀的幽默教学艺术家。

【参考文献】

[1]洪宗礼主编《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时间,2009-6

[2]李家秀编著.《诗经鉴赏辞典》.内蒙古人民出版社,出版时间,2002-11-1

[3]法国巴尔扎克著,管筱明译.《欧也妮葛朗台》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1-3

[4]尚永亮,洪迎华编选.《柳宗元集》.江苏凤凰出版社有限公司,出版时间,2007-10-1

篇5:幽默教学,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高二语文教学工作的反思

蒋 运 勇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教学亦然也。一味的教书,而不思考,只能被书本牵着鼻子走,就会被书本所累,不得其解。因此,要使教学相长,反思必不可少。本学期我主要担任了高二年级两个班的语文教学工作,回首一学期来的工作,引发了不少的思绪。

高二语文教学毕竟不同于高三,尽管内容有了明显的变化,教学对象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因为高三学生的学习状态是十分投入十分积极的,毕竟他们面对自己人生的关键选择。而这届高二学生是从高一升到高二,对于他们而言学习似乎是个负担,他们对学习没有什么热情。

优化的语文课堂教学,它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活”。一堂“活”的语文课,就像一篇跃动的散文,一件流光溢彩的艺术品。语文课堂教学的“活”,需要灵活的教师引导,鲜活的学生思维,活跃的课堂气氛。

1.活化课堂关键是教师引导灵活。要想活化语文课堂,让学生学得活,当然教师灵活引导是关键。首先,教师的教法活,1 带动的必然结果是学生的学法活。教师教的不只是把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要引导学生探究结论。给学生多点拨,多直观,多启发,多鼓励;让学生多思考,多动手,多动口,老师在课堂中应少废话、少替代、少包揽、少埋怨,引导学生创新学习,鼓励他们的批判精神,允许他们标新立异。其次运用灵活、恰当的教学手段将教材所设置的情境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就显得至关重要。我在教学中经常利用投影仪、录音机、简笔画、实物、模型、挂图、表情动作等多种直观手段,化静为动,化无声为有声,调动学生各种感官,把学生自然而然地带入特定情境。充分利用各种媒体上课,给学生耳目一新的感觉,学生能很快全面熟悉文章内容,并且能顺利解决课文有关问题,准确把握知识要点。再有让学生在课堂短剧表演,新颖的板书设计,随手勾勒的“简笔画”等,都能促使学生沉浸语文课堂教学中。

2.活化课堂核心是学生思维鲜活。语文课堂教学必须注重发挥学科的思维功能,鲜活的思维是优化语文课的核心。在教学操作中,有经验的教师在灵活引导的同时,十分注重鼓励学生的逆向思维、求异思维,发散思维、聚合思维、直觉思维、想象思维的并用,并力求异新,自觉地让学生尝试不同的方法和思路去解决问题,培养思维的灵活性。鲜活的学生思维是智慧激荡的摇篮。我在教学中从不随意打断学生的提问和回答,满足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望。

3.活化课堂特征是课堂气氛活跃。教活,学活,课堂气氛怎能不活,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学生全方位投入思考;教师鼓励学生“尝试”,学生又能大胆实践;教师激励学生“超越”,学生就思维飞扬;教师让学生“选择”,学生能自作主张;教师激发学生“创造”,学生不断开拓创新。课堂上时而让学生演一演,画一画,辩一辩,赛一赛,唱一唱,问一问,读一读,猜一猜,整个课堂气氛就活跃了起来。充分利用小组教学模式,在不同的时段中让学生或探究讨论,或静听欣赏,或即兴表演,或自由交流,或游戏娱乐,使学生如坐春风,这样的教学效果也必定良好。当然,在实施活化课堂教学活动中,也有几个方面值得注意,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二是活动尽量不要预先排练。三是要处理好活动形式与教学内容的关系。四是要对学生的活动多加肯定,表扬。最后还要老师有较好的课堂组织调控能力。

也许下学期教师得调整教学思路,改变教学策略,尽可能降低教学要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有点兴趣和成就感,也许才可能逐渐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水平和热情。

篇6:幽默教学,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摘要】:在现代信息技术日益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技术也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尤其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适当运用多媒体技术辅助教学,能创设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生动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能给学生创造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能使学生形象直观的理解感悟课文,轻松突破教学重点、难点,还能拓展学生课外知识,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使我们的教学变得更加生动活泼,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活起来,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的乐园。

【关键词】:多媒体

语文教学

运用

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与研究,不单纯是教育技术的引进,而且还是教学艺术的发挥,它必然会引发教学观念、教学设计、课堂结构、教学方法、教学艺术、学生参与等一系列的思考与探索。近几年来,多媒体辅助教学正在逐步融入我们的课堂教学。它能提供理想的教学环境,操作简便,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无论是语文课还是数学课,音乐课还是体育课,都能发挥巨大的功用。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传统的教育观点,教育模式,教育内容、技术和方法已不能适应。因此,教师必须合理使用教材,灵活地运用电教多媒体手段,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轻松、欢乐中获取知识。

“多媒体教学”是一个新鲜的研究课题,也是开展教学改革活动的一个新挑战。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迅速发展,多媒体网络教学已逐步进入课堂,以计算机为核心的多媒体网络教学是

开发和利用网络知识与信息资源优化教学的手段,正是这种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给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同时也带来了良好的机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应当努力促进计算机辅助教学与语文学科教学的整合,充分发挥计算机辅助教学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利的学习工具,使学生兴趣盎然地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教学活动中去。

一、运用多媒体创设生动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培养是语文老师教学的一个重要目标,兴趣是求知的向导,是情感、动机、意志等非智力因素的核心,古有孔丘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心理学家拉扎勒斯说:“兴趣比智力更能促进学生勤奋学习。”心理学家皮亚杰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爱因斯坦曾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的内容产生兴趣,就有了学习的动力。良好的情境创设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多媒体教学是一种崭新的现代化教学手段,它实现了由静态变动态,无生变有声、抽象变具体的可能,为学生架起通向理性认识的桥梁。合理使用多媒体,可渲染与课文相应的气氛,让学生亲临其境,加深内心的体验,进入一种最佳的情绪状态。如教学小学低年级《小蝌蚪找妈妈》时,让学生看课件,在屏幕上出现了小蝌蚪在池塘里快活的游来游去的找妈妈的动画影象,这些生动的动画影象紧紧地吸引着学生,它那奇妙的变化,使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兴趣盎然,积极参与的情绪高涨,通过形象鲜明的对比,认真阅读课文,从而教育学生做事不灰心,坚持不懈就能成功的道理。在激发兴趣的基础上既保证了学习过程的积极进行,又能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再如:在教学《雾凇》一课时,由于孩子没见过雾凇,对雾凇是个模糊的概念,如果单靠嘴巴的语言描述去启发,学生会提不起兴趣,所以上课前我在网上搜集了很多关于雾凇的图片。雾凇波澜壮观的画面顿时让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通过图片、声音使学生仿佛身临其境。引导学生自由畅想,感悟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学生在这种教学情境中自读自悟。品位课文意境,读出课文韵味,学生们学得入情入境,与作者产生感情共鸣,从而深入理解感悟了课文内容。教师巧妙的运用多媒体手段创设情境,唤起学生探索新知的欲望,他们带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浓厚的学习兴趣,积极主动地开始新知识的学习,为整节课的顺利进行,敲响了动人心弦的第一锤。

二、运用多媒体给学生创造展示自己才能的机会

在传统的语文课上,师生的朗读讲究的是正确、流利、有感情;讲究的是声情并茂。能够达到这样的效果,的确很不错,但是,在今天的语文课上,加入适当的音乐,会让朗诵更加感人,更能打动人心。如:在讲语文课《秋天》时,我让学生通过朗诵来感受作者所描写的秋天,因为这是一首现代诗歌,适合朗诵,但由于描写的秋天和我们所处地方的秋天差别较大,学生们反应平淡。鉴于当时正是秋天这种情况,于是我决定换一种方式,让学生描写自己身边的秋天。学生很有兴趣,积极写作;而后我又用多媒体给学生们配上钢琴曲《秋日的私语》,让学生们在优美的音乐声中朗诵自己的作品。学生们朗诵地绘声绘色,声情并茂,既当了一次作家,又当了一次朗诵家。朗诵刚进行完,就给学生提议给自己的作品配上图画,这样会更完美。我觉得这的确是一个展示学生多种能力的机会,于是让绘画功底好的同学依据作品配画。学生画得很认真,真正画出了他们眼中的秋天,学生又一次成了美术家。在这一堂课中,学生的写作、朗诵、绘画能力得到了淋漓尽致的发挥,学生不仅充分展示了自己的才华,而且对课文的理解更加深了一层。作为教师要善于挖掘每一节课中的资源,加入音乐、绘画等元素,给学生创造一个展示自己多种能力的机会,让学生全面发展,综合提高。

三、运用多媒体使学生能形象直观的理解感悟课文

传统的语文课堂,往往是根据课文的描写,教师的引导,学生的分析从而形成对课文的理解,有很多东西单凭凭空想象是很难达到作者所想要表达的意境的,而如果有视频的有效补充,会让学生受到心灵的震撼。如:朱自清的《背影》,作者想要表达的是那份浓浓的父爱,学生也知道是,但是并不是很深刻。我从网上下载了相关的电视朗读散文,当画面回到旧社会,当听到感人肺腑的朗诵,当看到视频中作者的父亲为了给孩子买几个橘子,正如文字所描写的那样,“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学生都被这画面深深地感动了,此时此刻,还需要老师去如何的讲解什么是父爱吗?

再如:在讲解《苏州园林》这一课时,学生对于苏州园林的特点什么是图案画,什么是美术画,苏州园林又是如何的美丽、自然,仅仅通过文字的描述是无法深入感知的,我从网上下载了和课文每一段的描写相配套的图片,然后制作成视频,加入适当的音乐,再让学生边朗诵,边看视频,学生自然而然被苏州园林的美所震撼。同时,我还下载了关于介绍《苏州园林》的视频,看完视频,学生对于苏州园林“无论站在哪一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副完美的图画”这一特点的认识,比教师给他讲多少遍都认识的更加深刻、明白。

四、运用多媒体,突出教学重点,提高教学效率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单一的讲授式,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片面强调教师的教,学生参与语言实践的机会少,因而教学效率低。课文教学是单元教学的核心,也是培养小学生阅读能力的主渠道。它涉及量大、面广,利用传统的教学,效果不太理想。而利用多媒体教学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每位学生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语言实践中。在教学时,我把课文的重、难点、文本、图片、词句训练、练习题等设计编成课件,课件环环相扣,给学生创造条件提供机会,师精讲学生多练,生与生之间协作讨论、交流和发现、探究,有利于发展他们的主体性,提高了训练的效率,让课堂教学更有效。如在教《狐假虎威》这则寓言时,其教学重难点是让学生懂得“有些人常常借他人势力,长自己威风,这种行为是值得鄙弃的”的道理。在教学时,我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设置一只虎要吃狐狸,狐狸大肆夸口骗老虎,老虎跟着狐狸走,百兽见虎大叫“虎来了”而后逃跑的动画效果,让学生先观画然后再问学生:“百兽都

学生纷纷举手发言,不需老师多讲解,学生就能很清楚地明白这一道理,教学的重难点顿时迎刃而解,真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提高了教学效率。

五、运用多媒体,拓展课外知识,丰富学生学习内容

教材只是教学的凭借,课堂上不仅要让学生掌握书本知识,体会它所包含的思想内涵,更重要的是教给他们学习知识的本领,引导他们去阅读各类课外书籍,同时深化课内知识。这就要借助多媒体课件存储量大、功能强、操作简便等特点,给学生提供大量的知识。教学《小蝌蚪找妈妈》时,课后我安排了小蝌蚪尾巴为什么不见的小知识和一首赞扬青蛙的小诗,并告诉学生这些知识来自《十万个为什么》、《百科全书》,还告诉他们这些书上还有很多很多有趣的知识,并在屏幕上出示这些书,鼓励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好习惯。

21世纪是信息化社会,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教育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多媒体教学在语文教学中的合理应用,不仅促进了学生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有机结合,而且培养了学生自学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促进了儿童思维能力的整体发展,是全面提高小学生语文能力素质的有效手段。多媒体具有“全面性、创造性、超前性”的独特功能,老师要充分利用资源,在新课改下的语文课堂中多加运用,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使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以培养出更多的创新人才。

【参考文献】

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

篇7:幽默教学,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论文摘要:语文《新课程标准》明确规定:要重视从学生的日常生活出发,培养学生实际运用语文的能力,这就要求我们的语文教学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语言知识来设计富有趣味性、实用性的语文情景活动。因此,教师要活化教材,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活动,力求拉近教材与现实生活的距离,模拟真实的生活,引导学生在课堂中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我结合自己的多年的教学实践,做了以下几点尝试。A 有效教学

(一)有效备课是使课堂活起来的前提和基础

1、设计因材而异、因生而异的课堂导入,小学语文教材丰富多彩、风格各异,各年级的学生年龄、心理特点各异。这就意味着导入新课的方法很多,没有固定的模式,我们要依据一定的教学任务和内容,学生的年龄和心理需求,灵活多变的加以运用。我上课经常采用谈话式导入、设置情景式导入、歌曲式导入、提问式导入、简笔画式导入、图片导入、悬念式导入、.复习式导入及游戏式导入等。

五六年级的学生,我就更注重他们对句子的掌握,课堂导入我常设置与他们生活情景有关的生活情景导入,让他们在情景中学习表演、语文对话。

2、教学方法多样化,不能一成不变,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要重生活、重实用、重参与、重变化多样以及重创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方法的设计上,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符合小学生的兴趣要求。

语文是一种语言,语言的学习要注重多听、多说。所以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就显得很重要。因此我在教学设计上就常侧重创造良好的语言环境,设计相关的活动场景。如在三年级为了让学生们知道全班的学生名字,我设计了一个交朋友的小游戏,看看班上谁是小小外交官。这样的活动不仅有情境性,也让孩子们广泛参与了,做到了有效教学的方法设计。

3、把握教学的重点难点,确定符合实际的三维目标,为了保证有效的教学,在备课时,教师就必须活化、吃通、吃透教材。教师也要改变传统的应试目标的弊端,那就是空而不准,乱而不细,大而不实,要真正做到静下心来,走进教材和学生,着实提炼,肯下功夫。我认为只要教师吃透了教材,就算在课堂有什么意外情况,教师也可以根据情况做出创造性的调整,只要做到了教学目标的不偏不离,它就不失为一堂有效的课。

(二)语文课堂中有效的教学组织和教学调控是活化课堂教学、焕起课堂生命力保障。

1、教育理论综合知识告诉我们教师自身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独特的人格魅力是学生爱上这门学科的至关重要的前提。扎实的专业知识,优美的语音语调,纯正的口语,是吸引学生的资本,当然还有教师自身的个性,由内而外散发出来的独特的人格魅力。孩子们对老师的喜欢,会转化为对该学科的喜爱,自然而然也就会在课堂上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实践表明年轻的漂亮的性格温和的语文女老师比较受小学生的喜欢。

2、教学组织和活动要以大部分学生为主体对象,教学组织和活动形式要灵活多样化。在40分钟的一节课上,要让学生尽可能的多次接触语文和有足够的实践操作量。为了保证全班学生学习的时间,在教学组织上就必须让全班同学都能积极参加。开展两人小组、多人小组、成行、成排、半班等多种PK形式的活动。这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特点之一。只有开展这些活动才能使每一个学生充分地参与课堂实践,才能体现出语言的交际性,才能实现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互动性。如:我在教学中根据小学生的好强的心理特点,也使他们形成团结积极向上的学习课堂氛围,上课前我经常把全班分成A B C D 学习小组,进行小组PK性的教学活动。遇到情景性的表演对话就派小组代表进行对话。

3、建立全面合理的奖励机制,鼓励学生积极进取。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是教师首要要培养的,教师要适时敏锐的对每个学生取得的成绩及点滴进步都予以肯定。可采用多种口头表扬和物质奖励的方式,如:我在上课时给积极回答问题的学生频繁的给以口头表扬:小组PK获胜的作业完成好的、上课表现好的就奖励小贴纸,并告诉孩子们小贴纸积累到一定的数量,可以获得小奖品。将每节课时语文学得好一点的学生指命为当天的小老师,带读生词,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利用小学生的好胜心理,在平常教学时,让他们用所学知识课堂PK, 课后进行交流,并由教师或其他同学给予评分,这也能促使他们更加认真听讲,也激发了他们学习的浓厚兴趣。与此同时,注意积极引导和升华学生的竞争合作交流意识,让学生们少重视物质,多注重精神奖励,多关注自己的进步和成功,自己要和自己比。

(三)有效的教学反思是小学语文教学探索有效途径,也是教学的总结深化。

有效的教学反思是教学探索的总结深化,有效的教学反思是活化课堂教学生命源泉。教学中我发现小学生在刚开始接触和慢慢接触多了语文他们会慢慢发生变化,我便及时发现反思调整自己的教学风格,学生的语文作业更是很好的反应,他们的书写问题促使我及时反思平常的教学忽视了他们的书写,画四线三格便进入我的课堂中。因此,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实践,不断探索,针对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和学生身心特点,总结规律,认真思考,不断探索。教师在课后要及时的反思自身的教学,写好教学反思,每天进步一点点,慢慢打造效率课堂。

B、情景教学。

(一)创设多种多样的情景,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a、情景的因材而异法:可以根据教材内容的不同情景,不同年级的学生的心理特点创设不同的情景。主要是让学生带着兴趣参与课堂中来。

1、实物情景 在索孜剑桥语文辅导班的经验告诉我实物能够引起小学生的注意,学生看过或亲自接触过与课堂语文学习有关的实物,便能较快地理解和记住这些生词、句型和对话。我发现在三四年级的语文教材中,涉及实物的教学内容较多。如日常用品、学习文具、食物、玩具、衣服类等,如,教学习文具时,师生准备一套学习文具。教“衣服”时,我从家中带来几件漂亮的 上衣、衬衫、短裙、T 恤衫、学生辨别不同的衣服名称,这样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学起来倍感真切、兴趣盎然。

2、体态情景 教师和学生运用面容、手势、姿态等教学语文生词和句子。如我在教数字时,可伸出右手边说数字,边用手势表示,如也可根据动物的特点用形态表示,如教 猴子时,左手反遮前额,眼珠上下转动,四处张望,右手抓耳挠腮,这样就可活灵活现地展现动物的神态,学生们可以边做动作边说语文。

3、生活情景 学会的语文关键用到现实生活中,脱离了生活,学语文就成任务和学科。把课堂变成一个小型的现实生活:把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呢、学校的设施建筑、县城的各种设施场所都请进课堂,让课堂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觉得语文学习看得见、摸得着,语文就在身边。在生活情景中学会用语文生活、学会体味人生。如在教“生日快乐”这首歌曲时,课前我特意把教室的一角布置一番,桌子上放着一块生日蛋糕,蛋糕上插着生日蜡烛。上课铃一响,我先向全班同学介绍“今天是我班小明同学的 10 岁生日,同学们想不想向小明同学祝贺生日呢?”结果,学生在一片“想”的气氛中学会对话内容,并纷纷向小明同学祝贺生日。并齐学“生日快乐”这首歌。这样的情景创设,不仅富有真实感,还有极大的趣味性,既活用了所学对话,又增进了同学间的友情。

4、音乐烘托情景 歌曲或朗诵以其明快欢乐或抒情的节奏吸引并打动提高学生的劲头,歌声不仅能使孩子们集中注意,提高兴趣、营造良好的课堂学习气氛,又能巩固和加速记忆所学知识。教科书中的歌曲,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使学生的学习保持最佳状态。如在学生熟悉字母歌后,可设计男女生接力演唱,小组PK朗诵等。教生词时,我通常把同类词结合在此一起教。如,教唱歌曲来学习文具、动物、交通工具等生词;教唱歌曲“彩虹歌” 来学习表示颜色的词。每教学新的日常用语后,便学唱自编相关的歌曲或朗诵,以利于学生尽快掌握运用。这些朗诵简单易学,短时间的听说讲练后,学生们都能熟练地朗诵出完整的曲词。此外, 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词汇、句型大胆改写词,鼓励学生走上自主创新的学习之路。

5、游戏情景 小学生好奇、好乐、好胜、好玩,对游戏情有独钟。我将教学内 容与生动有趣的游戏形式结合起来,丰富学生的课堂生活。学生在讲讲、练练、玩玩、赛赛中强化语文技能,体验自我能力。从学生的生 活实际出发,在课的不同阶段安排充满情趣、童趣的游戏,极大地满足了学生享受欢愉、寻求知识、发挥创造等心理 需要。同时学生在游戏中学会迎接挑战、承受挫折。

6、录音机,教具辅教情景 在语文教学中,运用录音电化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情景设计,及相应的生词卡片、图片可以把语言、人物、环境紧密地结合起来,形成声、像和语言组成的“三维空间”立体教学,学生怀着轻松、愉快的心情积 极参加眼看、耳听、口说、手写、动脑的学习活动,极大地调动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我通过录音机引入语言,让学生在不同的声音中感受不同的天气状况(晴天、下雨、刮风、下雪)逼真的情景,用不同的天气图片以其声情并茂的优势将抽象、枯燥、单调的语言文字变得直观、形象、明了、清晰,使语言的功能在动态的画面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使学生对语言的感知理解尤为深刻。

b、情景活动:新课中情景总的可以分为“想、吃、叫、做、演”

1、想,即想象。想象力是学生心理素质中的智力因素之一。因此我在教学 中给学生一定的时间用于想象。比如在字母教学中,学生对字母的形状容易混,除了练习册中教的方法外,我让他们把这些字母的形状与生活中物相联系,充分发挥他们的想象力:有的学生说 C 象月亮,D 象竖琴;有的 A 象滑梯,b 象 蜗 牛,f 象拐杖,F 象跳水台,S 象蛇,t 象伞柄,i 象小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 力,争先恐后,乐此不疲。这种方法既让学生很快记住字母的形状,又为教学创造了生动的情景,也锻炼了学生的想象力。

2、吃。小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有形有状的具体食物,我教这类生词时,除了用常规的卡片、录音教学之外,我采用了“吃”这一招。方法是学生吃一口说一遍生词,吃多少口说多少遍就这样,学生把这些东西吃进肚里,把语文生词的学习吃进脑里

3、叫。小学生模仿力强,也愿意模仿。因此,我在叫小动物名称时,如 我让学生模仿小动物们的 声音,如喵喵猫,咩咩绵羊,呱呱青蛙,汪汪狗……在我的 课堂上经常响起小动物们欢快的叫声。一堂如此欢快、生动的情景课堂,学生怎么能不愿学呢?

4、做。联系生词、句子、课文做动作。如上述教学小动物名称时,除了模 仿声音,还可配以动作使动物更加形象化。其实在教学中可以让学生做的还有许 多生词与句子,可以让学生边说边做,学生在说与做中,多种感官动起来,再现了学生生活情景,既锻炼了学生的操作行为,也增强了学习效果。

5、演。新标准语文中有许多表演题材,我们一定要充分利用好。另外表演的形式 也可多种多样,这是把知识转化为能力的环节,是学生最兴奋的时刻,也是训练 学生运用语文进行交际的绝好机会。我在教学中努力营造语文表演气氛,为他们 准备一些道具和头饰,让表演更加有趣。通过表演,学生在学中玩,玩中学,对 语文学习充满兴趣,学习再也不会成为负担。

c、情景再现:复习巩固中的“游、赛” 情景再现

1、游。爱做游戏是小学生最大的天性。我国一位著名的教育家说过: “小孩子生来是好玩的,是以游戏为生命的。”游戏能为小学生的语文学习带来快乐,使枯燥、机械的句型操练变得生动、活泼、趣味无穷,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 恰当的把游戏引入课堂,并进行有效的组织,让孩子们在游戏中参与语言交际,寓教于乐。如字母教学中我用“找朋友”“宾果”“找邻居”等游戏;在时间教学时我用游戏“猜时间”等;我还用“击鼓传花”等、游戏说生词。此类游戏,举不胜举,细心的教师会发现,只要精心设计,几乎所有的一般疑问句都可以用猜测游戏来巩固。除了教材安排的游戏外,我们还可以 根据实际需要选编猜谜、动脑、急转弯、绕口令、滑稽笑话、幽默故事等,使学 生在学中玩,玩中学,乐在其中,美不胜收。在游戏中孩子们的情绪始终很高涨,注意力的紧张度也很高,在学生做游戏的同时,不知不觉间已掌握了知识,再现 了语文课文情景,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赛。小学生好动、好胜、不怕羞,这恰恰是语文口语学习的有利条件,如 何使枯燥的生词、词组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呢?多年的教学实践告诉我,将竞赛这 种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引入课堂,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我在上课时将“ 击鼓传花”“猜猜看”“等游戏以竞赛的形式进行操作,我还奖励给他们小红花、粘贴、头饰、五角星等,使儿童在竞赛中保持着极大的学习兴 趣。在每一次妙趣横生的语文口语教学竞赛中,学生们总是情绪高涨,课堂上。既有紧张的思考、激烈的竞争,又有开心的玩笑、愉悦的享受,成功的喜悦。这 样的活动,学生不但不感到乏味,而且能主动地参与,极大地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又提高了学生的竞争意识。

(二)教师的全情投入,使课堂洋溢着“情感的活力”。

教师的全情投入,使课堂洋溢着“情感的活力” 教师的全情投入,使课堂洋溢着 教师不仅是教学“舞台”的建筑师,更是“戏”的总导演,诱发演员 “入戏” 总结评定成功之处。陶行知说: “教师的成功是创造真善美的活人。”教师以爸爸妈妈的慈爱,哥哥姐姐的关怀,同学朋友的知心,与学生平等相处,共同感受和谐、欢愉;感受生命价值得到体现的喜悦;感受师生合作的快乐,脉搏与学生始终一起欢跳。语文作为外来语言,学生在学习时肯定有许多不适,表现出差异 性。因此,在语文课上我全力肯定学生的一切努力,保护激励学生的 一切努力。我一贯以不同的标准评价不同层次的学生,肯定他们的点 滴进步,真诚地称赞 “”或者点点他们的小鼻 ” “ 子,抚摸一下他们的头等。学生从我的举手头足中感受到了我对他们 的爱意和鼓励性评价,对他们能力的肯定和进一步的期待,体会到了 自己的生命价值。总之,语文学习,兴趣为先。学生语言能力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 受制于语文学习兴趣的程度。很难想象失去了兴趣还能怎样培养交际 能力。

篇8:让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一、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 让学生在乐趣中学习。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 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 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现代课堂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开启学生智慧的充满生机活力的课堂。苏霍姆林斯基说:“情感如同肥沃的土地, 知识的种子就插在这个土壤上。”在教学过程中, 师生相互影响, 相互制约, 相互促进, 教师教得愉快, 学生学得轻松, 双方交流活跃, 教学效果就会好一些。当课堂富有生气时, 枯燥的知识传授就会变得生动而轻松, 学生必然乐于学习。

如讲读第10册《威尼斯的小艇》的第二自然段“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下英尺长, 又窄又深, 有点像独木舟。船头和船尾向上翘起, 像挂在天边的新月, 行动轻快灵活, 仿佛用田沟里的水蛇”时, 我出示了小艇外形的课件, 让学生观察、想象小艇轻快灵在水中行走的画面, 让学生形象感知威尼斯小艇的特点, 具体感受到语言大师用词的精妙, 激发学生对威尼斯小艇的喜爱之情。

二、及时给予评价, 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课堂上, 学生学习的直接动机是使自己的观点得到老师和学生的认可, 所以, 教师不要吝啬表扬, 不要吝啬微笑, 哪怕学生微弱的思维火花, 也应不失时机地加以“助燃”。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是否合理、准确, 会直接影响他下一次参与的欲望。如果学生回答问题出现了错误, 教师直截了当地指出, 学生会觉得很尴尬, 老师再进行提问时, 他就会羞于举手。如果老师的评价委婉一些, 并用期待、希望的语言进行鼓励, 那么这种期待与希望, 则会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这样保护学生的自尊心, 他就会保持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情绪饱满地投入学习。

我在教学时, 将自己也列为学习的一员, 与学生一起操作, 一起讨论, 给予充分的信任, 鼓励学生大胆提出疑问和发表不同的见解等。如教学《草船借箭》一文分析诸葛亮的才干表现在哪里时, 学生通过预习阅读, 可能提出许多见解和主张, 有的建议老师从分析文中的数字讲起, 有的主张介绍诸葛亮是足智多谋, 有的认为应重点分析曹军上当的原因, 有的主张分析周瑜的妒忌心态, 等等。这些老师都应给予肯定, 对表现出色的学生以“你真行!”、“你真棒!”、“说得很好!”等来表扬他们, 对学困生不厌恶、不指责, 而是耐心地指导他们、鼓励他们, 使他们感到老师和他们一起动脑, 一起学习。这样学生就克服了对老师的惧怕心理, 在轻松愉快的合作学习中完成了学习任务。

当然, 激励要适度、准确。无论是对正确的肯定还是对错误的委婉谢绝都要恰如其分, 使其永远向高一层次攀登。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自尊的个性, 自信的品格, 持久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三、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气氛。

在教学实践中, 根据教学设计需要, 可以把教学地点安排在室外, 也可以安排在室内;可组织学生到溪旁林边教学, 如教学景物描写时, 带领学生去课堂外, 沐浴阳光, 感受泥土的气息。配合文本教学, 学习《春》一课带领学生看校园春天的景象, 学生观察到很多地方:校园新教学楼前的几株小树, 教学楼左边的花坛, 教学楼右边的篮球场, 环形跑道等, 并展开奇妙的联想。一堂富有生命活力的语文课永系情感。在室内教学, 可进行座位排列的重组、创新。座位不能是统一的“秧田式”, 可排成马蹄形, 也可安排成“蜂窝状”, 还可围成圆、半圆;也可让学生自由选择, 自由组合, 等等。在室外, 可分组阅读, 也可集体讨论。这些形式的变化, 目的在于打破以往呆板、单一的教学形式, 为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 开展多向交流营造宽松的环境, 为学生开展创造性学习创造条件。

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只有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下学习, 才能思维敏捷、思路开阔。因此, 在新教材教学中, 要联系语文教育教材适时创设情境, 让学生体验到自我价值感、对集体的归属感和个人能力感。一方面, 课堂上允许学生插嘴说话, 自主站起来发表自己的见解, 让学生参与板书设计。另一方面, 可以巧妙运用激励语言, 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教学过程中, 教师要关注主体的成功体验, 善于发现不平凡的、有价值的问题或见解, 给予坦诚、真切的鼓励, 发挥教学“促进者”的作用。

四、自主选择学习方法, 培养自主创新兴趣。

新教材语文教学内容的编排更注重音乐、美术、常识等学科知识的整合与联系, 因此, 教师要开放教学内容, 关注学习主体的自主建构, 相信学生, 让学生用学到的知识、技能和方法来充分开展自主学习。如教课文时, 可提出:“我们怎样学习这篇文章, 请大家出出金点子。”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 联系课文内容设计学习方法, 绘画、朗读、表演、书法等均可, 从中体验课文所表达的内容, 促进教学目标的如期实现。

开放性阅读教学, 让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法, 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体验, 并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的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 各学科相互融合, 体现新教材大语文观的教学思想。

篇9:让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

关键词:语文课堂;教学;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1-316-01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的过程,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吕淑湘先生也曾指出,语文教学“关键在于一个‘活字”,又说“成功的教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讲活了”。可见“活”是中学语文课堂教学成功的关键。为此,我在教学过程中逐渐探索、实施并改变了以往单纯的知识传授方法,而是注重营造一个师生互动、轻松愉快地教学氛围,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张扬,让学生的个性在宽松、自然、愉悦的氛围中得到释放,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并成为学生培养自我、展示自我、陶冶健康情操的课堂,教学效果也明显提高。那么,如何让我们的语文课堂真正活起来呢?

一、情景表演,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当今时代是信息网络时代,学生获取语文信息的渠道是开放的、多元的,并且中学生对新事物极易产生兴趣,也乐于参与,因此在教学中我不断引导学生查找语文资料,获取语文信息,共同创设丰富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在探索新知识过程中的参与意识,灵活自由地进行自我想象、自我创新。如:我在讲九年级语文下册《故乡》这一课时,由于内容细、深,所以在上这一节课前一个星期我就和学生共同把这一节课的内容(从人物的角色、语言、动作、心理)编成课堂短剧让学生排练并在课堂上表演,通过6个学生对比鲜明的表演,全文内容在这一短剧里表现出来。这种学生参与表演的方式把课文内容简明化、生动化、新颖化,既方便了学生记忆,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意识。又如:在八年级语文《范进中举》这一课时,范进发疯的场面描写以及胡屠户、众人的表现,我在讲课前两天指导两组男生如何表演时,女同学也挣着要表演,她们的热情一下子感染了我,于是我鼓励她们和男生来一次擂台赛:好﹗咱女同胞也来当一回古代科举制度下的秀才举人。于是在两天后的语文课堂表演上出现了四组男女同学精彩的表演赛。这种生动形象的表演比赛比老师枯燥无味的讲述课文故事要好很多。这样的教学模式既活跃了课堂气氛,锻炼了学生的胆识,又培养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激发了学生的表演艺术潜能,陶冶了学生的艺术情操。

二、悦耳音乐,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针对绝大多数学生都喜欢音乐、喜欢唱歌的特点,为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语文课堂气氛,我找到了语文与音乐的切入点,用歌声来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如:我在讲述八年级语文上册《北京喜获2008年奥运会主办权》这一课时,我给学生放了一首歌——《我的中国心》,再让一个学生唱《七子之歌》,这时课堂里的气氛一下子酝酿起来了,学生的每一根神经都“动”起来了,我因势利导提出:(1)听了这两首歌以后你的心情是怎样的?(2)课文中的2001年7月13日傍晚,在莫斯科世界贸易中心的中国人的心情是怎样的?他们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心情?(3)请你详细指出文中人物的细节描写,体会他们的心情。(4)你知道这样的文章体裁是什么吗?(5)这种体裁需要掌握哪些知识点?这一节课同学们热烈地讨论着,并积极地回答问题,消息的知识也轻松地得到了掌握,效果出奇的好。在这些歌声里学生获得了语文知识,陶冶了健康的审美情操。

三、引入新观点,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将新观点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思辨能力是语文主观题中的一种新认识,对学生分析|、讨论同类问题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如八年级语文上册《曹刿论战》这篇文章作者重点刻画的是曹刿这一形象,主题是取信于民。在讲述这一内容时,我把学生熟悉的唐太宗的话“君,舟也;人,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联系起来并指导学生阅读和分析,让学生很快地理解了取信于民的意义。接着我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讨论:(1)唐太宗是一个具有开明的政治意识,善于重纳贤才、善于纳谏的明君。那么课文中的鲁庄公又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2)“长勺之战”是历史上第一个以少胜多的战役,文中鲁庄公这个“肉食者”真的“鄙”吗?这种方式不仅培养了学生阅读理解材料的能力,而且解答主观题的准确度也大大的提高,课堂效果也明显提高。

四、真情交流,让语文课堂“活”起来

新教材里有许多活动与探究、小讨论等活动空间,这就给师生提供了一起思考、学习、想象和创新的小天地,因此近年来我充分利用这块小天地和学生们一起查找资料、共同探究、评定和总结,不断提高他们的想象能力,实现自我创新的能力。这些年来我主要开展了如下:一、辩论课:(1)你怎样看待当今网络时代?上网对我们中学生是利多还是弊多?(2)要不要注意生活小节?二、演讲比赛:(1)《谈谈名人效应》、《我最喜欢的一句格言》等等。三、心灵沟通:与家长、老师面对面,以真情对白帮助学生解烦恼,快乐地成长。这种师生参与互动教学既增长了学生的课外知识,又培养了学生创新思维的能力和口头表达的能力,以及同学间合作能力,从中引导他们要充分利用课余时间多阅读和积累课外知识,收集有关语文素材,学生受益匪浅。

多年来的教学实践证明,让语文课堂教学“活”起来,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来营造师生互动,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和思路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经之路,是人文教学的关键,也更受学生的青昧,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上一篇:哈尔滨医科大学表下一篇:责任教育活动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