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幽默活化小学语文课堂

2024-05-02

让幽默活化小学语文课堂(通用10篇)

篇1:让幽默活化小学语文课堂

让幽默活化小学语文课堂

“幽默”这个外来词的意思是人的言谈、举止有趣而意味深长。简单说,智慧大于其所用,就形成幽默。幽默是一门艺术,教学幽默更是一门高超的艺术。教学幽默在语文课堂的运用是教师个性智慧的闪烁,是教师应变能力的生动体现。

一、教学幽默有助于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幽默之中包含情趣,蕴藏机智,突显个性。只有天性的幽默、诙谐的个性在多种智力因素碰撞中才能产生良好的思维深层的灵感的爆发。教学幽默需要健康的个性心理因素作为支撑点,以陶冶健全的个性心理品质。教学幽默要有分寸,诙谐有尺度,能自如拓展教学的空间,才能潇洒演绎个性化的教材,做到幽默中不失本份,欢乐中不乏启发,从而有利于调动课堂的教与学的积极性。幽默的语言,谐趣的教学,是教师教学机智灵感的闪光点。幽默可以使教师产生亲和力。教学《长征》一课,学生朗读“万水千山只等闲”后,效果不甚理想,我笑了笑说,“我听你们朗读,总觉得万水千山太沉重了。”一句幽默的话,说出了朗读的效果,让学生在笑声中心神领会,一下子就改变了读法。课堂上良好的师生互动可以触发教师的幽默灵感。也可以恰到好处地为课堂教学增加点“佐料”。幽默有如此的魅力,语文教学完全可以把它请进课堂,让它为语文教学服务。

二、幽默的语言是兴奋剂,有效地活跃课堂

教学幽默像兴奋剂,具有极强的情绪感染力,可以有效地活跃课

篇2:让幽默活化小学语文课堂

摘 要:诙谐幽默的语言可以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幽默睿智;可以使师与生和谐、使教与学统一;并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作者从课堂语言的风趣幽默的角度,阐述了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等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语言幽默 语文课堂 运用

“缺乏幽默是悲哀的。”前苏联教育家斯维洛夫指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是幽默。”在我们现代的教学观念中,具有幽默感、亲和力的教师越来越能笼络学生,而严肃、传统的教师越来越不适应教学的大潮,逐步走向落后或是淘汰的边缘。因此,教师不论是在教学过程中,或是在教学管理中,都应运用含蓄、幽默、委婉、迂回等方式。

当然幽默感不是与生俱来的,这需要日积月累,即渊博的知识、广泛的社会阅历是教师具备幽默感的前提。正是有此基础,可以使教师的讲课变得风趣诙谐、幽默睿智;可以使师与生和谐、使教与学统一;并创造出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快的气氛,让学生在这种气氛中去理解、接受和记忆新知识,使教学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那么,在具体的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运用诙谐幽默的语言来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呢? 教学中,幽默能给人以亲切、轻松、平和等感觉。它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妙趣横生又鞭辟入理、寓教于乐又乐而不嬉。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运用幽默语言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教师在运用幽默语言时应注意它的含蓄性

含蓄是一种美,是一种艺术,是教学语言艺术中的内涵,任何一种有效的成功的教学都离不开含蓄性的语言艺术。

1.言近旨远法 唐代史学家刘知己在《史通·叙事》中说道:“言近而旨远,词浅而义深,虽发语已殚,而含意不尽。”他告诉我们,叙事说理不要把话说尽,要给听者或读者留有思考的余地,可见“言近旨远”也是教学的语言艺术。

2.说古论近法

就是在教学中,说话不照直说,而是采用说古论近的比喻。宋朝学者就说过“语忌直、意忌浅、脉忌露、味忌短……。”“语忌直”、“脉忌露”这就是要求教学语言要含蓄。适当地用积极的说古论今法,话里有话,或弦外有音,可以使教学语言意味深长,增加感染力,使学生回味无穷,乐意接受,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迂回设问法

这种语言艺术是指绕着弯子设问,以激起学生情感上的波涛和理智思考的飞跃,让学生在情感与理智结合处得知识、明事理、受教益。迂回设问,一般设计三个层次,一是问,二是诱,三是归纳,层层深入,扣人心弦,启人心智,动人情怀。常常达到事半功倍之妙用。

4.亲切委婉法

就是指根据语言传递与转换的需要。教师要把讲授语言的内容和教学语言的组织说得委婉、曲折、亲切。使学生感到有一种快感、美感和亲切感的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可以使教与学双方关系融洽、情感相通、和谐自然,从而达到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水平的目的。

二、教师应明确语言的幽默感在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诙谐幽默的语言,对于活跃课堂气氛,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促成轻松愉快的学习心态起到重要作用。事实表明,富有幽默感的老师,学生总是喜欢的,师生间的情感也必然融洽。但是教师幽默感与相声、戏剧、电影、电视重点幽默不一样。课堂上的幽默是一种庄重的幽默。庄重是指教师教学内容的科学性和严肃性,幽默是指教学形式和方法上的趣味性。没有庄重,幽默就会失去基本内涵,没有诙谐,庄重就会缺乏生动有趣的表现形式。在具体的教学中,怎样才能让自己的语言幽默风趣,使学生喜欢接受呢?其具体的方法如下。

1.说笑话

就是在教学过程中,适时恰当地说些富有哲理性、知识性和情趣性的笑话。教学过程的本质是一种说服人、开启人,给人以智慧和力量的育人过程,不一定非要在那么庄严、典雅的气氛中进行,也可以在双方谈笑风声中进行,以笑移情、生情、在笑声中说服人、开启人,给人以智慧和力量,在教学中教师正确巧妙地穿插笑话,不仅可以起到弦外有音、启人深思的作用,而且有利于育人品德,沟通师生情感。

2.引典故

中国历史上有许多典故。这些典故事实上都是一种劝人方式,同样也都包含了诙谐的笑话和知识,要古为今用。引用这些典故,不仅使学生加深理解传授的知识,同时也能向学生暗示事理、传递情感、创造愉快的情感。

3.插入名人趣事或歇后语

在教育学生思想道德之时,不能死搬硬套地向学生讲述其中的道理,应联系实际渗透一些名人趣事或歇后语,这种方式是可以引起学生发出会心的笑,又不失教学的神圣和典雅。既能使学生开启心智,又能使学生在思想深处留下深刻的教育印痕,有的还能使学生终身难忘。

篇3:让幽默活化小学语文课堂

一、教学幽默有助于创设良好的课堂氛围

幽默之中包含情趣, 蕴藏机智, 突显个性。只有天性的幽默、诙谐的个性在多种智力因素碰撞中才能产生良好的思维深层的灵感的爆发。教学幽默需要健康的个性心理因素作为支撑点, 以陶冶健全的个性心理品质。教学幽默要有分寸, 诙谐有尺度, 能自如拓展教学的空间, 才能潇洒演绎个性化的教材, 做到幽默中不失本份, 欢乐中不乏启发, 从而有利于调动课堂的教与学的积极性。

幽默的语言, 谐趣的教学, 是教师教学机智灵感的闪光点。幽默可以使教师产生亲和力。教学《长征》一课, 学生朗读“万水千山只等闲”后, 效果不甚理想, 我笑了笑说, “我听你们朗读, 总觉得万水千山太沉重了。”一句幽默的话, 说出了朗读的效果, 让学生在笑声中心神领会, 一下子就改变了读法。课堂上良好的师生互动可以触发教师的幽默灵感。也可以恰到好处地为课堂教学增加点“佐料”。幽默有如此的魅力, 语文教学完全可以把它请进课堂, 让它为语文教学服务。

二、幽默的语言是兴奋剂, 有效地活跃课堂

教学幽默像兴奋剂, 具有极强的情绪感染力, 可以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 使学生人人精神振奋, 个个情绪活跃。在这种愉快、欢乐的课堂气氛中, 不仅学生会受到教师情绪的感染, 而且师生之间的交流畅通无阻, 教师的才干、学识、教学技能也很容易转化为学生的智慧。

一次语文学科研讨课, 一位教师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位教师一上讲台就笑眯眯地说:“同学们, 我们互相介绍一下吧, 我姓诸——” (他故意拖着腔, 看学生反应。“猪”?学生顿生疑惑, 想笑) 教师马上摇头晃脑地说:“可不是‘猪’。是‘诸葛亮’的‘诸’, 而非‘猪八戒’的‘猪’。大家可千万不要混淆这两个字, 把我当成‘猪’哦!” (教师在黑板上写下“诸”和“猪”) 看着黑板上的字和老师的模样, 大家被逗得哈哈大笑。几句幽默的开场白使紧张的课堂气氛一下就轻松活跃起来, 学生也大胆介绍起来:“老师, 我姓陆, 名通。我的特点就是消息灵通。”“噢, 是吗?瞧你那么自信, 送你个雅号‘路路通’!”……教室里又是一片笑声。风趣幽默的短暂介绍, 使学生感到了老师的和蔼可亲, 感到了老师的睿智可爱, 也一下缩短了师生间的心理距离。由此, 授课也如顺水行舟, 精彩连连。

三、幽默的教学方式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幽默是一种有价值的思维品质, 它能机智应付复杂情况况, , 洞洞察察世世事事, , 在玩笑声中纠正一些不良的做法。如美国前总总统统威威尔尔逊逊在在他做新泽西州州长时, 一次, 收到华盛顿总统的来电, 说一税务官去世了。不久, 另一个觊觎这职位很久的官员马上打来电话, 说他能不能替代他, 威尔逊马上告诉他:“如果殡仪馆没意见, 我也没有意见。”很含蓄地告诉他这不可能, 又顾全了那位官员的面子。若教师能常灌输这些思维方式给学生, 学生在碰上实际的生活、学习问题时, 也能轻松地加以解决而不成为负担。

四、幽默的教学方式有利于知识点的学习与巩固

语文知识点的学习, 少说也有一百多个, 若不注意教学方法, 教到你头晕, 学生还是一知半解。所以教学的艺术是一门学问, 这话一点也不夸张。幽默的主要功用之一就是把知识趣味化, 寓庄于谐, 使学生在轻松自如中接受语文知识。一位语文教师教夸张的修辞手法, 她举了一个这样的例子。一个外国游客参观法国一个果园, 他炫耀说:“在我们国家, 桔子看上去简直像足球, 香蕉树就像铁塔……”正当他吹得起劲的时候, 突然绊倒在一个西瓜堆上, 果园里的一位农民大声叫道:“当心我们的葡萄!”教室里一片笑声。心领神会的学生们顿时轻松起来了, 气氛活跃了, 接下来的时间教学就得心应手了。之后学生还很积极地找来一些关于夸张的素材。对于夸张这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学生会记得特别牢, 和这位教师的感情也特别好。

五、幽默的语言, 可以缩短师生距离, 融洽师生感情

中外教育的调查显示, 未来最受欢迎的教师类型中, 富有幽默感成为教师不可或缺的必备素质之一。一名优秀的教师, 不应该只把课堂当作传承知识的场所, 更应该把课堂当作师生交流思想感情, 碰撞智慧火花、启迪智慧灵感的其乐融融的磁场。无数事实证明, 轻松健康融洽的心理环境能使人产生轻快感和责任感。语文课堂上的幽默能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消除师生间的感情隔膜, 建立起师生间的人格平等, 使学生产生愉悦感, 从而与教师共同步入有趣的语文天地。幽默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展示, 复旦大学外语系教授陆谷孙先生提出, 上一堂课至少要给学生大笑三次。他讲课妙语连珠, 别具情趣, 具有独特的个性魅力, 在丰富的教学中, 不失时机地“幽”他一“默”, 显示出一种大师的气度和智慧。他开的讲座, 不仅外语系的学生喜欢, 其它系的学生也踊跃前往, 场场爆满。在复旦大学评选中选最杰出教授活动中, 陆先生的课堂教学“三笑论”, 已不仅是一种幽默的智慧展示, 更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的成功实践。

篇4:让幽默的语言激活小学语文课堂

【关键词】 激活;幽默语言;语文课堂

幽默是一种优美的品质,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欢笑。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大多喜欢跟幽默的人交往,爱听幽默的故事、小品、相声,爱看幽默大师的表演。在教学中,幽默风趣的语言同样可以调节课堂气氛,拉近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愉快地接受知识、领悟真理。

一、教学幽默是爱心和智慧的完善结合

一堂生动、幽默、富于磁力的好课,需要深厚的知识积累和充分准备,甚至需要教师花一辈子的心血。作为靠语言吃饭的教师,应该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有目的地研讨艺术化的教学方法,研讨教学幽默的理论与方法,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产生磁力效应。试想,一个语言平淡的教师能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吗?一种成功的教学幽默,它本身就显示出十分丰富、巧妙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学、教育学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同时又必须关心社会,细心地观察社会、洞察人生各种复杂现象,从中提取幽默素材。如果语文教师既有丰富的知识,又有丰富细腻的感情,就可以驾驭教学规律和学生心理活动规律,从而提高按规律施教的自觉性。作为一个成功的教师,是爱心与智慧的结合,所以在幽默的同时,也要注意肢体语言的作用。例如轻轻抚摸一下学生的头,拍拍学生的肩膀,或者给学生一个亲切的笑容。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动作,却能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毋庸置疑,学生更喜欢表情丰富、满脸笑容、富于幽默感的老师。

二、幽默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幽默是一种有价值的思维品质,它能机智应付复杂情况,洞察世事,在玩笑声中纠正一些不良的做法。如美国前总统威尔逊在他做新泽西州州长时,一次,收到华盛顿总统的来电,说一税务官去世了。不久,另一个觊觎这个职位很久的官员马上打来电话,说他能不能替代他,威尔逊马上告诉他:“如果殡仪馆没意见,我也没有意见。”很含蓄地告诉他这不可能,又顾全了那位官员的面子。若教师能常灌输这些思维方式给学生,学生在碰上实际的生活、学习问题时,也能轻松地加以解决而不成为负担。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羚羊木雕》时,结局是在“我”的伤心难过中结束,我让学生们设想第二天万芳见到“我”的情形,一个学生笑着说:“万芳会对‘我’说,你拿回那个羚羊木雕之后,光顾我们家的贼会少了一大半呢。不伤心了啊,我说过我俩永远是好朋友,不准生你爸妈的气呀,嘻~”就这样,一个较为沉重的生活话题,在轻松的氛围中就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三、幽默的教学方式有利于知识点的学习与巩固

语文知识点的学习,少说也有一百多个,若不注意教学方法,教到你头晕,学生还是一知半解。所以教学的艺术是一门学问,这话一点也不夸张。幽默的主要功用之一就是把知识趣味化,寓庄于谐,使学生在轻松自如中接受语文知识。

一位语文教师教夸张的修辞手法,她举了一个这样的例子:一个外国游客参观法国一个果园,他炫耀说:“在我们国家,桔子看上去简直像足球,香蕉树就像铁塔……”正当他吹得起劲的时候,突然绊倒在一个西瓜堆上,果园里的一位农民大声叫道:“当心我们的葡萄!”教室里一片笑声。心领神会的学生们顿时轻松起来了,气氛活跃了,接下来的时间教学就得心应手了。之后学生还很积极地找来一些关于夸张的素材。对于夸张这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学生会记得特别牢。

四、幽默的语言,可以缩短师生距离,融洽师生感情

中外教育的调查显示,未来最受欢迎的教师类型中,富有幽默感成为教师不可或缺的必备素质之一。一名优秀的教师,不应该只把课堂当作传承知识的场所,更应该把课堂当作师生交流思想感情,碰撞智慧火花、启迪智慧灵感的、其乐融融的磁场。无数事实证明,轻松健康融洽的心理环境能使人产生轻快感和责任感。语文课堂上的幽默能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消除师生间的感情隔膜,建立起师生间的人格平等,使学生产生愉悦感,从而与教师共同步入有趣的语文天地。幽默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展示,复旦大学外语系教授陆谷孙先生提出,上一堂课至少要给学生大笑三次。他讲课妙语连珠,别具情趣,具有独特的个性魅力,在丰富的教学中,不失时机地“幽”他一“默”,显示出一种大师的气度和智慧。他开的讲座,不仅外语系的学生喜欢,其它系的学生也踊跃前往,场场爆满。在复旦大学评选中选最杰出教授活动中,陆先生的课堂教学“三笑论”,已不仅是一种幽默的智慧展示,更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的成功实践。

篇5:让幽默装点语文课堂(赵玉萍)

苏州高新区镇湖中学赵玉萍

现代课堂教学追求的目标是让学生“会学”和“乐学”,因此,教师在上课时,如能根据教学内容,采用幽默诙谐的语言进行教学,便能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学生思维,学习效果自然事半功倍。正如著名的教育学家维提斯洛夫认为:教育家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教学幽默在语文课堂的运用是教师个性智慧的闪烁,是教师应变能力生动的体现。

一、幽默教学的作用

1、活跃课堂气氛

课堂气氛是影响和增强教学艺术效果的一种非理性因素,是构成课堂教学艺术情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良好的教学幽默艺术的快速弥漫性和情绪感染力,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教学实践告诉我们:“课堂上的笑声会制造出积极的气氛,使‘教’与‘学’变得轻松而有效。”诙谐而有尺度的幽默教学,能自如拓展教学空间,亦可潇洒演绎个性化的教材,做到幽默中不失本份,欢乐中不乏启发,从而有利于调动课堂的教与学的积极性。这样,学生才能积极地参与教学中的思维创造活动,才能与教师一起把课堂教学搞得有声有色,才能共同创造出良好的教学艺术氛围。

2、激发学生求知欲

美国教育家哈·曼说:“那些不设法勾起学生求知欲望的教学,正如同锤打着一块冰冷的生铁。”而教学幽默能有效地激发学生求知欲,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国外某项研究发现,在叙述一个概念时紧跟着举一个幽默的例子,然后再解释概念,学生的有意注意就会提高,成绩也相应提高。有人曾设计过这样的实验:给285名中学生播放一组视听材料,然后请他们复述。结果表明,91%的学生对含有幽默色彩的内容记忆得更为深刻。

3、开启学生心智。

幽默教学对学生心智的直接影响,是被教育理论与实践所证实的。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常人把注意力完全集中于一件事上,而不被其它思想打扰的最长时间只有11秒。在课堂教学中偶尔来点幽默,犹如“兴奋剂”,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驱散学生的疲倦,点亮学生的注意之灯。同时也可以使教学内容趣味化,便于学生记忆和巩固。另外,幽默的教学还直接影响学生表达能力的发展,特别是采用妙语警向、双关语和其他一些敏-1-

捷巧妙的语言技能,更能创造性地间接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4、和谐师生关系。

人类学家的研究表明,幽默在人类社会中可以起到缓解人与人之间紧张关系的安全阀的作用,它可以冰释误会、释解责难、和缓气氛、淡化矛盾、减轻焦躁。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如果教师缺乏幽默感,儿童也不理解教师。”教育实践表明,师生情绪严重对立时,学生会拒绝接受来自教育者的一切要求,阻碍他们对正确认识的真正理解,即所谓“意义障碍”。而教学幽默是和谐师生关系、消除意义障碍的良药。另外,教师机智而轻松地“幽自己一默”,有时还可使自己从容脱身,离开不愉快的窘境或不自在的情景,从而改变教学环境。同时,幽默教学能在快乐之中把教师和学生联结在一起,可使学生领略老师的人情之美和个性特征,从而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达到“亲其师而信其道”。

二、幽默教学的原则

1、张弛有度,促进教学。

幽默在教学中只是“添加剂”、“调味品”,量不可太多,所谓“物极必反”。频频笑语,也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因此,要把握火候,注意分寸。幽默教学应富于启发性,让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和想象后会意、欣赏并接受,在笑过之后再深入思考或想象并加以升华,这样就可以锻炼学生课堂思维的灵活性和想象的创造性。

2、亦庄亦谐,服务语文。

每一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个性和教学风格,幽默教学的运用因人而异。内向沉稳型的教师可以以语言的机智性取胜,在不动声色中,“幽”它一“默”,使学生在片刻思考之后,方觉回味无穷。外向开朗型的教师不妨结合夸张的语言态势以生动性取胜。只“庄”不“谐”会觉得呆板,只“谐”不“庄”又显得滑稽,只有亦庄亦谐方得幽默之妙处。值得注意的是,教学中要坚决摒弃内容不健康的幽默。

3、贴近学生,促进沟通。

在教学中,教师是体现幽默的主动者,学生是感悟幽默的主体。如果幽默教学脱离了学生的实际,就难以引起共鸣,幽默就可能变形走味。幽默的内容和形式都要使学生能够接受。学生在体会这些幽默的同时,会在无形中对自己的老师产生亲切感,师生关系也会因此而更加融洽。

4、引导自信,提高素质。

教师以生动有趣、诙谐幽默的语言讲授知识,可以让学生直接享受幽默教学的乐趣,享受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从而摆脱苦读的烦恼,进入乐学的境界。幽默产生的时刻,也正是人的情绪处于坦然开放的时刻。每当学生因心中喜说而开怀大笑之后,常常会感到精神振奋,对自己和周围的一切都充满了信心,而自信心的提高是素质提高的重要保证。

三、幽默教学的技巧

1、巧用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创造幽默意境。

比喻能加强表达效果,使被比喻的对象显得生动形象。如针对学生写作只注重名言佳句的引用和词语的华丽,而忽略文章整体和谐美的倾向,教师在点评时不妨用比喻幽默一下:“关于人的眼睛,中国传统的审美观是杏仁眼、丹凤眼均为美女的特征,但若有人左眼是丹凤眼、右眼是杏仁眼,这会不会是一个美女呢?”在笑声中,学生对于写作技巧有了新的认识,同时,这样的批评也就易于接受。有时我们可以故意把大事化小,把小事夸大,用夸张造成反差,产生幽默。比如“不过就是浪废了二百万,区区小事,何足挂齿?权当交一次学费吧。”这是大事化小。又如,“正当你胆大妄为,擅自使用我的橡皮擦的时候,恰好被我撞见了。”这叫小事夸大。在这样的幽默中学生自然知道老师的意思是什么。

2、借用谐音进行仿词,构成特别的语义,产生幽默效果。

相声演员很多时候就是利用谐音来“掉包袱”的。我们教师也可以在课堂上借用语音相近的字词,临时仿词,构成特别的语义,从而产生幽默效果。如:一位语文教师第一次和学生见面,他自我介绍道:“我是这个学校里最‘忧瘦’的语文老师。”学生们以为老师发音不准,马上纠正:“老师,是‘优秀’吧?”老师补充说:“是‘忧瘦’,因为我很瘦,担忧自己会再瘦下去。”学生至此恍然大悟,微笑起来。笑声中,教师和学生的心理距离一下子拉近了。这就是仿词所起到的幽默效果。

3、改变语流暗示的语义方向,使学生的心理期望突然落空从而产生幽默的效果。

我们知道,如果事件的实际结果和我们的心里期待的结果反差很大的话,也会产生强烈的幽默效果。如:语文课正在进行中,同学们正颇为吃力地抄着老师的板书。一位同学忍不住问:“老师,还有吗?”,老师刚好抄完了,特意留下一个句号没写,回答说:“别怕辛苦,还有呢!”“还有多少?”“还有一个句号。”老师说着,把句号补上。学生们“哄”的笑了。老师继续说:“别小看这个句号,没有它,就不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看不见它,你们就得继续抄下去。”学生微笑点头,在笑中解除了疲劳,在笑中增长了知识。在这里,幽默的作用可见一斑。

4、有意违反语言规律和社会习惯,使原先的一种规范认识和目前话语事实发生矛盾冲突,从而产生幽默效果。

例如:在教授《曹刿论战》一课时,老师复述故事情节的时候,有意把曹刿的话“未可”改为洋味十足的“No,不可以”,引得学生哄堂大笑,也使学生在笑中记住了这句话的翻译。在我们的印象中,古人对话是不可能用英语的,教师让曹刿说英语,是有意犯错,这一“错”,错出了强烈的幽默感,使本来枯燥乏味的文言文课堂增加了几分生趣。

除了以上介绍的几种技巧之外,还有很多可以产生幽默效果的方法,在此就不一一列举。

篇6:让幽默活化小学语文课堂

让语文教学生活化,让学生生活语文化-浅谈如何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

语言来源于生活,在生活中学语文,这是“大语文教学观”的.需要.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使语文教学返朴归真, 应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同时生活又是学生学习的源泉,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

作 者:黄家利 作者单位:广西钦州市钦北区板城镇中心小学,广西钦州,535023刊 名:中国科教创新导刊英文刊名: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年,卷(期):“”(12)分类号:G421关键词:教育即生活 生活即教育 教育要使儿童过美好生活

篇7: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生活化

一年级《春天的手》一文中作者用细腻的笔调描绘了一幅令人陶醉的春天景象:大地变绿、小河歌唱、小鸟欢叫、小朋友高兴等。如果仅限于读课文,可能学生感受不大,不妨带着学生走出教室,到田野上,小河边去感受一下大自然,并写下自己的感受。这样,不需教师多费口舌,学生对这段文字的感悟显得具体、精彩,回味无穷。又如在教学《锄禾》古诗时,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感知劳动艰辛,结合自身的实际谈谈对锄草的感受,或组织学生进行种菜、种花等活动。这样学生不紧加深了对古诗的理解,更体验了劳动的艰辛,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思想感情

以往的语文教学只注重知识的传授,技能的训练,是在教语文课本,很少站在学生生活的高度来审视教学活动,致使语文教学成了学生生活的一种负担,就更谈不上对学习语文的兴趣了。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渗透学生的生活,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道路,让语文教学回归生活,应是语文教学的返朴归真之路。

1、引导学生回归生活、观察生活,实现生活“语文化”。

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例如:《小露珠》一文,小露珠对于学生而言可谓司空见惯,但真正去观察它的同学却不多,教师应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并精心指导学生抓住特点去观察,从而知道因为有了它,植物才会有变化,这样,学生学习课文时就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了。再如教学《火烧云》一文,完全可指导学生去观察晚霞的变化,了解火烧云的姿态万千,变化多端。这样,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认识生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2、在教学中加强“说、演、练”、再现生活,实现语文“生活化”。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在生活背景下的情景化学习,“充分提供情节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根据课文开展心得交流会、辩论会,让学生说一说,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升华对课文的理解;或把课文编排成课本剧,让学生演一演,则可把语言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再者,可以以各种生活化的训练让学生加强的情感体验与实践体验,拓展学生的知识、能力与思维。例如,在教学《凡卡》后,笔者曾组织学生开展了一次“主题辩论会——凡卡可以改变自己的命运吗?”围绕辩题,正反两方的同学各抒己见,辩论得不亦乐乎,在发展语言的同时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更深刻地认识到沙皇统治制度的黑暗,从而体会到社会主义国家的少年儿童是多么的幸福。

有位学者这样告诫我们:“学问的要诀,在于活用,不能活用的学问,便等于无学。”语言文字训练“生活化”,是教师在培养学生听说读写能力时着眼于学生的学以致用,所用的训练材料,尽可能来自生活;即使是教材上的练习,也应尽量挖掘其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如指导用“管理”造句,教师要求学生根据家长的工作,用上“管理”说一句话。张光鉴先生在他的《相似论》中指出:“人们在学习和实践活动中积累起来而储存在大脑中的知识单元我们称为相似块,人们对外界的认识过程中常常依赖它的存在。”我们的阅读教学,在很大程度上,要激活已经存储在学生头脑中的那些能与课文相匹配的相似块。一旦这样做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记忆就会自动完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加强生活体验。俗话说:“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应该亲自尝一尝”也就是说事必躬身亲为才会有所感悟、有所体验,对课文的感悟亦是如此。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儿童是用形象、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教师要有意识地提高学生语文素养、加强生活体验。通过身临其境或创设教育情境等方式,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随机采用“模仿——创造——迁移”模式,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例如:在教学《春天在哪里》的旋律响起,学生一边表演一边齐声欢唱。从学生优美的动作、沉醉的表情中可以看出,他们心中感受的已不只是黑白的文字,而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春的世界。在这里,“一个概念”就是“春景”和“春意”,对这一概念的全面理解的过程就是培养语感的过程。“多扇窗户”则体现在:用春景图和燕子的身影,以及燕子的啼鸣,从视觉、听觉两方面调动空间智能,凭借丰富的想像进入

美妙的意境;用优美的乐曲调动音乐智能,打通大脑发展的“天然通道”,使各种信息进入人的潜意识;借助表演,打开运动智能的窗户,使学生更加沉浸于生机盎然的春景之中,陶醉于芬芳醇美的春意之间。

课堂是一个社会群体,以其特别活跃的生命力展示人生智慧光彩的场所。这样一个特殊的人际环境,需要宽容与和谐。《尚书.群陈》云:“必有忍,其乃有济(成功);有容,德乃大。”“犯错误是上帝给孩子的权利”,教师应当以宽容之心,去化解学生 的矛盾,感动他们的心灵。如:一位教师正在执教古诗《游园不值》的公开课,上课不久,一位迟到的学生“砰”的猛推教室门径自跑进来,全体学生和好多听课老师都看着这位冒失的孩子。执教老师愣了一下,但没有说什么,还是引领学生讲读诗句。读到“小扣柴扉久不开”这一句时,老师不经意地踱到那个迟到的学生身旁,用手轻轻地摸摸孩子的头,问学生:诗人外出访友,看到门关着,为什么要“小扣”,而不是“重推”呢?学生回答:“小扣就是轻轻敲门,显得有礼貌。”“诗人知书识礼,行为文明,所以,即使在小扣柴扉久不开的情况下,也还是小扣。”教师一面肯定了大家的分析,一面亲切地问那位迟到的孩子:“现在,你懂得小扣柴扉久不开的含意了吗?”这一问,使全堂发出了会心的微笑,那位迟到者也红着脸,诚恳地点头。教师以宽容的心待人,巧妙地结合了诗句,精心点化,“润物细无声”,无疑更会使学生深悟教益。

(三)、课外创造生活条件,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走向生活,走向社会。《学会生存》一书指出:“小学教育的共同趋势是必须把理论、技巧和实践结合 起来,把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结合起来,学校不能和生活脱节,儿童的人格不能分裂成为两个互不接触的世界——在一个世界里,儿童像一个脱离现实的傀儡一样,从事学习;而在另一个世界里,他通过某种违背教育的活动来获得自我满足。“所以,达到真正理解还不是最终的目的,能将所学运用于生活,尤其是创造性地运用,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实践是达到这一目标的基本途径,是课堂教学生活化的延伸。我们应以课外实践为凭借,引导学生走向社会,走向生活。

1、利用学校生活,学习语文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座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例如:开学初,我班一名学生路上拾到一位小朋友的报名费主动交给老师,五年级的三位同学一年四季帮助残疾学生上学等等,都可以让学生们去说,去讲。

2、联系社会生活,学习语文《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学生由学校走向社会,走向生活的拓展过程可以由多种形式实现,首先是教师悉心安排的有利于学生自主的活动,如学了《台湾的蝴蝶谷》、《鸟岛》《颐和园》等课文后,可以让学生做小导游,回去向家长、朋友介绍那儿的美景;又如让学生课外做一些社会调查,宣传等实践活动等。其次是教师组织的集体活动,如参观访问,与兄弟学校开展手拉手活动等。

3、结合家庭生活,学习语文家庭是儿童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父母是儿童的第一任启蒙老师。在这里,儿童获得了很多知识。教师可以抓住每个学生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语文教学。例如: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服装的,则可以让他设计一下服装广告;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水果的,则可以让他写一写介绍有关水果方面的文章等等。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高昂,家长更是倍加赞许。

4、设计想象生活,学习语文“生活是丰富多彩的,然而幸福生活永远属于那些敢于想象,善于创造的人们。”在教材中,有许多内容是对生活充满想象的。由于这类题材的文章大都是基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所以给学生的理解增添了一定的难度。语文教学时应注重学生对生活的想象,鼓励学生根据课文的描述大胆地想象,并把想象的内容通过绘画、叙述等形式记载下来,将文本中的抽象文字具体化。这样,不仅增强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感悟,同时也训练了学生对生活的憧憬。

总之,语文知识的学习与生活实践应丝丝相连,交相辉映,相得益障。只有让生活的灵魂进入学校,进入课堂,不断完善语文学习与生活实践的外在内化与内在外化的过程,才能真正贯通阻隔语文学与用之间的壁垒。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片活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一)走出去,观察生活。

课文中的一些人和事由于和学生的时空距离有差距,所以学生认识得不全面,甚至出现一定的偏差。有的课文内容是学生常见和比较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又是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应指导学生再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扩大视野,理解课文,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对此,教师要可以组织学生查阅相关资料,调查访问,加深对课文中那段生活的理解。如《美丽的彩虹》一文,彩虹对于学生而言可谓司空见惯,但真正去了解它的同学却不多,教师应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明确的观察任务,并精心引导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了解有关的知识。再如一年级《老树的故事》一文就可以指导学生到校外观察学校的老树;《我的家》一文就可组织和引导学生观察不同的家庭,进行表述。这样,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认识生活,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二)勤模仿,再现生活。

每一篇课文都是以语言文字载体记录着一定的生活信息,学生学习语文就是在头脑中把语言文字还原成客观事物,从而获得主观感受。有的课文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一定的困难,教学时应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使学生如临其境,激起学习兴趣,引起高度注意,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如在教学一年级《快乐的小公鸡》这一学生熟悉的课文时,可以组织学生分角色扮演老牛、青蛙、蜜蜂、爸爸等,从而让小公鸡知道了怎么做才能让自己快乐,而且学生的学习兴趣盎然,想象力、创新能力都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三)亲经历,体验生活。

篇8:让幽默的语言激活小学语文课堂

一、教学幽默是爱心和智慧的完善结合

一堂生动、幽默、富于磁力的好课, 需要深厚的知识积累和充分准备, 甚至需要教师花一辈子的心血。作为靠语言吃饭的教师, 应该加强自身的语言修养, 有目的地研讨艺术化的教学方法, 研讨教学幽默的理论与方法, 才能使自己的课堂教学产生磁力效应。试想, 一个语言平淡的教师能激发学生听课的兴趣吗?一种成功的教学幽默, 它本身就显示出十分丰富、巧妙的哲学、心理学、社会学、文学、教育学多方面的知识和技能的综合运用。同时又必须关心社会, 细心地观察社会、洞察人生各种复杂现象, 从中提取幽默素材。如果语文教师既有丰富的知识, 又有丰富细腻的感情, 就可以驾驭教学规律和学生心理活动规律, 从而提高按规律施教的自觉性。作为一个成功的教师, 是爱心与智慧的结合, 所以在幽默的同时, 也要注意肢体语言的作用。例如轻轻抚摸一下学生的头, 拍拍学生的肩膀, 或者给学生一个亲切的笑容。这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动作, 却能让他们感觉到老师对他们的爱。毋庸置疑, 学生更喜欢表情丰富、满脸笑容、富于幽默感的老师。

二、幽默的教学方式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幽默是一种有价值的思维品质, 它能机智应付复杂情况, 洞察世事, 在玩笑声中纠正一些不良的做法。如美国前总统威尔逊在他做新泽西州州长时, 一次, 收到华盛顿总统的来电, 说一税务官去世了。不久, 另一个觊觎这个职位很久的官员马上打来电话, 说他能不能替代他, 威尔逊马上告诉他:“如果殡仪馆没意见, 我也没有意见。”很含蓄地告诉他这不可能, 又顾全了那位官员的面子。若教师能常灌输这些思维方式给学生, 学生在碰上实际的生活、学习问题时, 也能轻松地加以解决而不成为负担。如在教学七年级上册《羚羊木雕》时, 结局是在“我”的伤心难过中结束, 我让学生们设想第二天万芳见到“我”的情形, 一个学生笑着说:“万芳会对‘我’说, 你拿回那个羚羊木雕之后, 光顾我们家的贼会少了一大半呢。不伤心了啊, 我说过我俩永远是好朋友, 不准生你爸妈的气呀, 嘻~”就这样, 一个较为沉重的生活话题, 在轻松的氛围中就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三、幽默的教学方式有利于知识点的学习与巩固

语文知识点的学习, 少说也有一百多个, 若不注意教学方法, 教到你头晕, 学生还是一知半解。所以教学的艺术是一门学问, 这话一点也不夸张。幽默的主要功用之一就是把知识趣味化, 寓庄于谐, 使学生在轻松自如中接受语文知识。

一位语文教师教夸张的修辞手法, 她举了一个这样的例子:一个外国游客参观法国一个果园, 他炫耀说:“在我们国家, 桔子看上去简直像足球, 香蕉树就像铁塔……”正当他吹得起劲的时候, 突然绊倒在一个西瓜堆上, 果园里的一位农民大声叫道:“当心我们的葡萄!”教室里一片笑声。心领神会的学生们顿时轻松起来了, 气氛活跃了, 接下来的时间教学就得心应手了。之后学生还很积极地找来一些关于夸张的素材。对于夸张这种修辞手法的特点学生会记得特别牢。

四、幽默的语言, 可以缩短师生距离, 融洽师生感情

中外教育的调查显示, 未来最受欢迎的教师类型中, 富有幽默感成为教师不可或缺的必备素质之一。一名优秀的教师, 不应该只把课堂当作传承知识的场所, 更应该把课堂当作师生交流思想感情, 碰撞智慧火花、启迪智慧灵感的、其乐融融的磁场。无数事实证明, 轻松健康融洽的心理环境能使人产生轻快感和责任感。语文课堂上的幽默能缩短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消除师生间的感情隔膜, 建立起师生间的人格平等, 使学生产生愉悦感, 从而与教师共同步入有趣的语文天地。幽默是教师人格魅力的展示, 复旦大学外语系教授陆谷孙先生提出, 上一堂课至少要给学生大笑三次。他讲课妙语连珠, 别具情趣, 具有独特的个性魅力, 在丰富的教学中, 不失时机地“幽”他一“默”, 显示出一种大师的气度和智慧。他开的讲座, 不仅外语系的学生喜欢, 其它系的学生也踊跃前往, 场场爆满。在复旦大学评选中选最杰出教授活动中, 陆先生的课堂教学“三笑论”, 已不仅是一种幽默的智慧展示, 更是一种全新的教学理念的成功实践。

幽默的语言有着极强的魅力, 它不仅是一种方法, 也是一种品质。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而想象力是培养创新能力的前提, 这种能力在教学中是可以培养的。若执教的教师有幽默、机智的个性, 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 学生也就容易展开想象的翅膀, 开启智慧的大门, 借助课堂的感染, 在潜移默化中陶冶了情操, 时时注意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一面, 挖掘生活中的点滴意趣, 并学习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 用新的眼光看待事物。

摘要:在教学活动中, 教师富有哲理和情绪的幽默, 能深深地感染和吸引学生, 使自己教得轻松, 学生学得愉快。幽默的语言是爱心和智慧的完善结合, 合理的运用可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有利于知识点的学习与巩固, 幽默的语言还可以缩短师生距离, 融洽师生感情。

篇9:让幽默的语言激活小学语文课堂

关键词:幽默语言;引导语;体态语;课堂气氛

一、创设幽默的引导语,激发学生兴趣

在小学语文课堂开展前,教师要精心准备好引导语,向学生准确地表达本堂课将要介绍的教学内容。在应用课堂引导语的过程中,按照学生实际特点和具体的教学内容,教师要充分考虑到小学生的身心特点和兴趣爱好等,尽可能地使用幽默的语言,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好奇心。教师还可以选择富有童趣的课堂语言,有效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以营造良好活跃的课堂气氛。例如,在带领学生学习《蒲公英的梦》这一课时,教师便可以在课堂的一开始,巧妙地利用课堂引导语来快速将大家带入教学氛围中。教师可以说:“同学们,你们做过梦吗?每个人都会做梦,而在植物王国中有个朋友也做了一个奇妙的梦,他到底是谁呢?他又做了一个什么样的梦呢?下面我们就来认识一下这位朋友。”这样,学生就可以很自然地跟随教师的引导,开始全新的学习。

二、提高课堂语言应用多样性,构建活跃教学课堂

在授课过程中,教师要注意积极地使用多种类型的课堂语言,保证用语的多样化,以活跃课堂气氛。如: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为了突出教学的重点内容,可以适当加强语气,音量也可以强一些,速度保持稍慢。还可以运用拖腔,把某些词语的音拖长,强调后面语义,有意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三、巧妙使用幽默的体态语言,激活课堂气氛

在课堂语言的应用过程中,教师幽默风趣的体态语言也十分重要。合理地应用各种体态语言,也可以有效地激活课堂气氛。具体来讲,我们可以从动作和表情两方面来应用体态语言。

1.动作语言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姿态语言的应用。在以往的教学过程中,除了板书以外,教师大多没有太多的动作,大部分时间都是保持站立姿态。但合理地利用课堂动作语言,根据实际的教学内容适当做一些动作,可以很好地激活课堂的气氛。例如,在学习《小兵张嘎夺枪记》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积极模仿小兵张嘎的动作、语言,然后随机挑选几位学生上台,让大家一起模仿小兵张嘎。并让学生比一比,看一看谁的动作最优美。通过做各种动作,师生之间的互动良好,课堂气氛也随之活跃起来。于是,学生便可以很好地跟随教师,快速融入课文的学习之中。

2.表情语言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果全程面无表情,会带给学生很不好的感觉。反之,合理地应用课堂表情语言,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例如,在带领学生一起讨论问题的时候,如果讨论到有趣的地方,教师要注意和学生一起开心地笑起来,从而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也保证了课堂气氛的融洽和活跃。不过,体态语言和其他课堂语言相比,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在具体应用课堂体态语言来激活课堂气氛的时候,教师要注意在放下架子的同时掌握好“度”,以保证在活跃课堂气氛的同时,也维持良好的教师形象。

总之,在小学语文具体教学过程中,合理运用各种语言,可以有效地营造出活跃的课堂气氛,并促进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极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学效果。因此,在具体的应用过程中,教师要积极利用多种方法来应用课堂语言,并注意提高自身的语言修养,从而不断激活课堂气氛,激发小学语文教学活力。

篇10:小学语文教学生活化的课堂探索

[摘要]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为中心的教育” 这一生活教育理论问世以来,一直以鲜明的观点在告诉我们,教育和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她们互相促进,不可分割。借着新课程改革这一契机,教育与生活的无痕对接再次被广大教育工作者所重视。本文从《语文新课程标准》的精神体系及语文教学改革的必然走向出发,依托教学实际,从“走近生活,立足文本;亲临生活,开放课堂;描绘生活,感悟生命”等三个方面阐述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重建,努力让语文教学焕发生命的光彩。[关键词]

重建

语文教学

生活化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要加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和生活的联系,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推进和协调发展。”语文素养是指学生的一种综合素养,它具有适应生活需要的、整合的、可持续发展前景这样一些特点。而人的生活体验恰恰是发展语文素养的前提条件。因此要培养以促进人的发展为宗旨的语文素养,必须将教育与生活无缝链接,重建语文教学生活。

重建语文教学生活就是要将语文课程相关的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将教学的目标和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激发他们作为生活主体参与生活活动的强烈愿望,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实现生活和学习合二为一的目标,从而获得有活力的语文知识,陶冶高尚的情操,形成综合的语文素养。一

立足文本

走近生活

作为语文课程载体的文本,每一篇课文都是基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和生活息息相关。从某种意义上说,儿童的生活就存在于这种立体的、鲜活的文本之中。因此,立足文本,挖掘文本中的生活元素,激活学生的生活体验,就能更好地帮助学生感悟文本内容,获取生活的启迪;也赋予了文本以生命和活力,更好地揭示其全新的潜在意义。

1.紧扣文本

体察生活,许多的文本内容是学生比较常见和熟悉的生活现象,但往往学生对他们熟视无睹或知之甚少的。教学时,教师要努力挖掘这些学生熟知却又被遗漏的教学元素,指导学生留心去观察,通过观察去认识生活,唤起曾经的生活体验,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强化语言文字的训练,提高观察和理解能力。

如《荷花》一文,荷花虽然对于学生来说司空见惯,但是真正用心去观察它的同学却不多。老师如果在课堂上设计明确的观察任务,教给科学的观察方法,并精心指导学生去抓住荷花特点进行观察,感受荷花的美。这样,活生生的荷花就会透过文本呈现在学生面前。激活了学生的生活文本,学生的学习活动就能如鱼得水,得心应手了。再如《雷雨》一文,可以借助影像资料,指导学生从视觉、听觉各方面去观察、感受雷雨前、中、后的景物变化,让学生通过观察来认识生活,加深对生活的印象,也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使得文本与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2.演示文本

再现生活

专家指出“充分提供情景背景下的学习是最有效的”。在我们的教材体系中,有的文本内容却是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难度,老师在教学时如果借助于情境的创设,形象、直观地再现课文所描绘的生活画面,唤起学生的生活回忆,激起学习兴趣,学生身临其境,理解文本就水到渠成了。也有一些老师善于对文本进行艺术化的处理,如编排成课本剧演一演,就可以把语文文字直接变成活生生的生活场景展现在学生面前,从而加深对课文的感悟。

在教学课文《葡萄沟》时,为了让学生在研读课文时能进一步体会维吾尔族老乡的“热情好客”,老师带几位学生扮演“客人”,请其余学生当老乡。客人说:“我是来自浙江的客人,听说你们这儿的葡萄很有名。”几位“老乡”说:“你好呀,欢迎,欢迎,快坐会儿,来尝尝我们这儿的葡萄吧!”(师做吃状)师说:“哦!吃饱了,谢谢!”老乡说:“再坐会儿吧!这儿还有葡萄带些回去吃吧„„”全班学生都赶着上来尝葡萄,场面相当热闹。毫无疑问,学生结合了实际生活中“招呼客人”与一些课文的相关信息,进行处理,才有了这样的表演。这时教师顺势引导:“小朋友们,你们觉得哪些地方能看出老乡热情?”在目睹了实践操练后学生纷纷举手,畅所欲言。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的表演,其效果无疑会远胜于教师抽象的讲解,而使学生的生活实际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应用。

3.品位文本

体验生活

小学语文教材中,许多课文优美动人,需教师有意识地创设教学情境,把课文所描绘的客观情景和现象,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身临其境,细细品味,慢慢咀嚼,再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去体验,去感悟,加深感受。如教学《说茶》一文中,请学生边品味文本内容,边亲自品茶,文本文字与生活情趣悄然结合,学生感受颇深。如教学《葡萄沟》中的葡萄干一部分内容时,让学生先观葡萄干形,再品葡萄干味,那葡萄干“颜色鲜、味道甜”的特点,无需解释说明,学生在体验中自然明白。这一刻,品味文本即成为了生活的体验,体验生活即提升了文本的品味。二

亲临生活,开放课堂

课堂是个宽泛的概念,它外延为课堂教室外,课本练习之外。都说生活是知识的海洋,生活之中时时处处皆学问。教师要做有心人,“放雀出笼”,让学生广泛接触生活,亲自到工厂、市场、乡村、住户中去调查、访问、参观、实践,让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学习语文,并逐步培养和引导学生也做在生活中学语文的有心人。教师要做到擦亮自己和学生的慧眼,让学生走出教室这个小课堂,开放社会这个大课堂,寻找社会生活中与语文教学的结合点,让学生亲临生活,使社会生活成为学生学习的好教材。

1.亲临校园,开放课堂

校园是个大课堂,校园语文学习因素随处可见,告示牌上的文字、橱窗里的标语、学校的通知、校务公告栏的文件等。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并在课堂上交流,让语文教学面向校园。同时学校是学生生活的重要舞台,这个舞台上发生的一些故事可以引入到学生的学习中来。例如:激烈的运动会、快乐的六一节、有意义的少年税校活动、为灾区人民、身患疾病的伙伴捐款等等,都是学生语文学习的好素材。

2.亲临家庭,开放课堂

家庭是儿童学习语文的第一场所,是学生的第二课堂。在这里,儿童获得了很多知识。教师可以抓住每个学生家庭的特点巧妙设计语文教学。例如:经营烟酒商行的家庭,请家长配合孩子分析烟酒的利弊,在课堂上进行交流;有的家长是经营服装生意的,则可以让家长和孩子一起设计一下服装广告;还有的学生家长是卖水果的,这样家庭的孩子对于介绍水果方面的文章拿捏得就会比较到位。这样一来,学生的积极性高昂,家长更是倍加赞许。语文教学生活化的重建还要引导家长适当订阅一些报刊、杂志在家里阅读,让孩子潜移默化,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在不知不觉中学会很多在课堂中学不到的知识。

3.亲临社会,开放课堂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社会是一道广阔的背景,更是学习语文的一片天地。小学生经常会跟随大人去超市、酒店、游乐园等地方消费和游玩。超市内,琳琅满目的物品都是小学生经常接触的,在超市的物架上都有每样物品的名称和价目;在酒店中都有不同风格的装饰摆设、菜单、餐具;游乐园更是儿童的天地,在享受快乐的同时,也在无形中积累知识......这些社会生活无时无刻地在向学生展示着语文学习的内容。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去收集各种商标、小包装袋,摘录广告上认识的精彩语句等,让学生动手、动脑,收集、整理、编排,学生的创造性得到发挥,成就感得到满足。组织学生去调查超市的经营状况,给超市领导写信,这些更是学习语文的好载体。同时,教师要放手让学生亲自设计探究性、交流性、趣味性的生活化作业,引导学生共同去研究身边的生活,关注社会动态,做在生活中学习的小主人。挖掘校外的教育资源,参观考察古建筑群,感受传统文化的教育;到农村去帮助出黑板报;到企业帮商家设计广告词等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都学生的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无机地相交相融,重建鲜活的语文生活。

4.亲临网络,开放课堂

我们身处一个信息爆炸、文化多元的新时代,老师们早已不再是“一心埋头教参中,两耳不闻窗外事”。我们更多的是用开放的心态,上机看看网上精彩的世界。浩如烟海的网络资源为我们提供广阔的知识信息背景,更大程度地实现了资源的共享。我们可以大胆地汲取高人经典的教学设计,我们可以查阅更多的课文背景资料,我们更可以在网上搜索我们所不能解决的问题答案。亲临网络,我们节约更多时间;亲临网络,我们获取更多知识;亲临网络,我们方可居高临下,有的放矢,深入浅出。科学合理利用,我们能给缺氧的课堂带来新鲜的空气,使语文课堂异彩纷呈。

在倾听一位年轻的女教师执教《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一课的结尾时,我感受到亲临网络,开放课堂带来的巨大震撼。老师带领学生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感受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之后,进行了拓展:仅仅在阿尔及利亚的救灾中,中国国际救援队受到当地人民的赞扬吗?不,远远不止这一些!课件播放中国国际救援队在阿尔及利亚灾区、新疆昭苏、印度洋地震与海啸灾难、巴基斯坦7.8级地震、印度尼西亚日惹特别自治区以及四川特大级地震中所立下的战功。学生随着影像资料的播放,情绪高涨,异常激动。老师趁机问道:你愿意用什么样的语言来赞美中国国际救援队?学生的回答是令人振奋的。课堂掀起一高潮。

听着学生的发言,我在想,我们的语文教学完全可以更加开放,而开放的关键是大胆吸纳,合理整合。像《中国国际救援队,真棒!》最后一个环节,比较好地处理了课内与课外、文本与超文本、知识能力与情感态度价值观之间的关系。这样的阅读课,就用足了生活与网络资源,使得人物形象更加丰满,文本更加丰厚。

描绘生活,感悟生命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体验是指由身体性活动与直接经验而产生的感情和意识。它强调体验所产生的情感和意识感悟,建立在学生的亲历之后。这是现代学习方式的突出特征。它又强调,只有让学生走进生活、创造生活,才能放飞学生生命的自我,体验成长的快乐,感悟生命的精彩。

1.描绘生活,放飞心灵

一是即兴成文。课堂教学和生活中,常有一些事情,会使学生耳目一新、心灵一震,但又稍纵即逝。如课堂中突然闯入的一只蜜蜂,轰然倒地的桌子„„这些都是激发学生写作灵感、知道学生写作的良机,教师应及时捕捉,因势利导,即兴作文。这样的作文,因为学生经历了全过程,写起来得心应手。记得有一次,上课铃声响了,教师还是闹哄哄的,从他们的议论中我似乎能听出教室里多了一位“客人”。仔细一问,果然在一位男生的矿泉水瓶里,一直极富生命力的蚂蚱在跳着、蹦着。这时可真为难我,是不去处理它?还是去处理它?如果要处理,怎么处理。我犯困了!看着学生们那新鲜劲儿,我突发灵感,请出“客人”,请这几位调皮孩子从外形、动作特点等方面进行观察、介绍,再请其他小朋友轮流观察之后,写下一篇观察日记。在哄闹之后,教室渐渐安静了下来。我高兴,生活的瞬间让我和学生们有了生动的写作素材。一篇篇生动有趣、极具个人特色的习作在学生笔尖流淌着。

二是观察成文。大自然是博大的,日月星辰的运动变化,春夏秋冬的四季轮回,花鸟草虫的生生息息,这些都是孩子们最向往最迷恋的。老师善于在各个季节带领学生观察花的晨昏变化,树的四季易容;在春、秋游中,带领学生感受蝶的迷彩,叶的绚烂......夏令营,堆雪人打雪仗,让孩子们在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的过程中,捕捉大自然所赋予的写作灵感,及时引导学生讲讲写写,这既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又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在不知不觉中也养成了观察生活,勤于写作的习惯。

三是交际作文。在学校创建花园式学校的过程中,让学生写写“请为学校添份绿”、“美化校园你我他”等标语和倡议书,既得到了学校的肯定与支持,又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的自我意识和沟通信息、交流思想的情感都在加强,可以引导学生开展通信活动。班级开设“心灵信箱”,让学生给老师写信,与远方的某个班级结成友谊班,进行“鸿雁往来”,增进彼此的交流。还可以引导学生写推销语,写解说词,写自荐书等,让他们再描绘生活中放飞心灵。

2.创造生活,感悟生命

新课标指出,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学生的自主创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体验成长,享受生命的快乐。一是利用听觉联想,借助变化多端的声音,激发学生情趣,引导想像,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重构生活画面,产生表达的欲望。把生活中“风声”、“雨声”、“欢呼声”等组合在一起。让学生仔细、放松地倾听,自由自在地展开想像的翅膀,思其所思,想其所想,勾画生活场所。二是利用视觉联想,给学生以视觉感官的直观刺激,唤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引导他们写作。出示的物品应尽可能地贴近儿童生活实际,这样做易于唤醒他们大脑中的储存,写出的习作才能行文流畅、情感真挚。三是情境联想,作文是生活和思想、环境与情感、客体与主体相熔铸的产物,写作思路离不开情境的诱发。学校组织学生踏春活动,迎风摇曳的绿叶,随风起舞的野花,还有蓝天,白云,青山,绿水„„都会使学生心旷神怡。在情境的催生下,学生浮想联翩,思路极为活跃,佳作亦应运而生。让学生在作文中创造生活,让生活因为创造而美丽。

上一篇:无业农民安置工作汇报下一篇:生态公益林管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