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幽默走进数学课堂

2024-04-29

让幽默走进数学课堂(共10篇)

篇1:让幽默走进数学课堂

让幽默走进课堂

宣威市海岱镇羊场完小

何永平

一位教师夹着课本兴冲冲地去上课,到了教室门口发现门关着,他用力推了一下,没推开。大约等了半分钟,上课铃响了,还是没人开门。此情此景,真令人火冒三丈,但他忍住了气,转身从后门走进教室。此时,教室里鸦雀无声,学生们都在等待着“暴风雨”的到来。但同学们出乎意料地听到的是柔和而幽默的语言:“也许大家都喜欢走后门,但老师对于走后门没有研究,今天是个例外,以后绝不再走。”同学们一下就大笑起来,紧张的气氛也随之缓和下来,这种情况以后再也没出现过。试想,如果此教师采取撞开或踢开,然后对学生大训一通,那么这堂课将是怎样的效果。课堂上出现突发情况,有经验的老师总能随机应变,用高雅幽默的语言使课堂紧张的气氛变得活跃,使学生在笑声中获得某种启迪,受到某种教育。除了处理突发情况,教师在教授知识的时候,可不可以幽默呢?知识本身是严肃的,有时甚至显得深奥、枯燥,教师如果寓幽默于娓娓道来的讲解之中,比如插入一个笑话,猜上一个谜语,来一题脑筋急转弯,便会产生许多情趣,变严肃为活泼,变深奥为浅显,变枯燥为有味,便创造了一种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轻松愉悦氛围,使学生在快乐中获得知识。

一、教学新内容时,插入幽默,让学生轻松、愉快地掌握知识。

学生在开始学习标点符号的时候,我为了让学生知道标点符号的作用和重要性,先向学生讲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从前,有个财主很有钱,但是很吝啬。有一次,一个亲戚来到他家做客,坐了一会儿,天就下起了雨,雨一直不停,天已经很晚了,财主知道这个亲戚不会走了,便写了一纸条放在桌子上,自个出去了。亲戚拿起字条一看:“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这亲戚心想:这分明是撵我走,1

我偏不走!便提起本来给这句话加了标点。后来财主回来了,见亲戚还坐在家里,心里很不是滋味,当他拿起纸条一看,便什么话也不说了,原来字条被改成:“下雨天,留客天,留我不?留。”听了这个故事后,同学们对标点符号的重要性和作用有了初步认识,接着学习各种标点符号时,同学们的积极性也就被调动起来了。还有一位教师,学生刚开始写议论文时,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皱起眉头,他们说议论文枯燥难懂不好写。这位老师在讲解时说,议论文其实并不神秘,我四岁的儿子也会写议论文。有一次儿子说:“我最喜欢爸爸了(这是论点)。爸爸喜欢我,不骂我,给我买玩具,还常常带我到公园去玩(四个论据),所以我喜欢爸爸(这是结论,与开头相呼应)。”这一例子一举,整个教室充满了笑声,学生在笑声中了解了议论文的基本特征,消除了写议论文的畏难情绪。另外,在教学生字时,教师还可以恰当引用谜语,不但锻炼学生智力,增加乐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也牢固掌握了这个字,如教学“名”字,可以设谜面为“一口咬去多半”,“卡”字“不上不下”,还可更有趣一些,比如“锁”字,可设为“一只小铁狗,守在家门口,客人抬头见,只好往回走”。

二、学生出错时,插入幽默,间接启发教育学生。

笑话是一种纠正手段,是对错误的、不合理的东西的一种揭露和批判。清人石成金在《笑得好初集》中指出:“人以笑话为笑,我以笑话醒人。虽然游戏三味,可称度世金针。”由此可见,笑话不完全是消愁解闷的玩意儿,而是一种教育的工具和手段,它可以谈明理,可以通世故,有一定的社会功能和教化作用。学生容易写错字或书写不认真,可以用开玩笑的方法教育他。比如一个学生写字马虎,经常把一个字写了分开,我就给他们讲了一个笑话:一位新来实习的老师 2

发作业,叫了“朱肚皮”几次没人应答。最后作业发完了,老师问谁没发到,一学生站起来,小声地说:“老师,我叫‘朱月坡’”。同学们听后,笑得前仰后翻,接着我便启发同学们:“写字的时候该不该乱写?”从这以后,同学们乱写乱画的情况少了。学生对多音字经常混淆,我给他们讲了这样一个笑话,讲四人帮横行时期,在接见外国代表团时发生的一件事,当外国人盛赞中国李时珍在医学上为世界人民作出的贡献时,一位“领导”居然问道:“李时珍到了没有?”急得翻译忙提醒:“李时珍是明朝„„”他竟暴跳如雷:“什么明朝?今朝一定来!„„”同学们听后,笑得不可开交,在以后的学习中,对多音字的学习不在马虎了。通过这些笑话,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受到启发教育,维护了学生的自尊心,增强了其自信心,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努力去改正。用幽默的方式,说出其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能为人所接受。

三、学生疲惫时,插入幽默,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

有一些幽默,思想意义并不明显,但富有情趣,可以调剂生活,愉悦感情,增添乐趣。课堂上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学生感到疲惫时,谈谈或听听有趣的事,会帮助消除疲劳,增加轻松活泼的生活气息,在笑声中得到美的享受,激发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位老师看到有的学生上课昏昏欲睡,便深情地吟咏“暖风熏得学生醉,直把教室当卧室”的诗句,大多学生听后,睡意便烟消云散。教师插入几题脑筋急转弯,也可以不学生的积极性调动起来,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思维。如教师在黑板上写上“123”,然后问同学们这个数能除尽吗?答案是黑板擦。又如“黑人和白人夫妇生下一婴儿,牙齿是什么颜色?答案是刚出生的婴儿没牙。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争先恐后说出不同的答案,最后,有的同学还是把答案“碰”出来了。也可以猜上道谜语,如“空中一座大弯桥,五颜六 3

色造得巧,人人仰头桥下看,谁也不能上去走。”谜底是“虹”。还可以让学生讲一个生活中的小笑话,互相猜谜,互相脑筋急转弯问答等等,不但活跃了课堂气氛,消除疲劳,还培养了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幽默语言具有愉悦性,使人轻松、愉快、爽心,又有其特定的教育性,其外部表现是“谐”,给人以愉悦,而里面的内核是“庄”,给人以教益,寓庄于谐,就能造就引人发笑而又耐人寻味的艺术境界,就可调节和改善课堂气氛。教师在课堂中,要“吹”起来,“吹”得巧,“吹”得妙,让学生在笑中有学,学中有笑,这样,学生既松了绑,又减了负。

篇2:让幽默走进数学课堂

李 亮 凤

摘要:根据《数学课程标准》的理念,结合数学课堂教学实际,将学生的生活与数学学习结合起来,让数学生活走近学生视野,进入数学课堂,让数学知识走进学生的生活。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

关键词:生活、数学课堂、知识、魅力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从学生自己已有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数学无处不在,小到日常购物,大到国防工程建设数据处理。因此,教学中要让学生切实感受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一方面要求教师在选材必须贴近学生的生活,另一方面要通过创设情境,使数学教学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中感兴趣的事件出发,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熟悉事物中学习数学和感受数学,体会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性、应用性和实用性,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

一、让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感悟生活的魅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如果学习内容和学生熟悉的生活背景越贴近,学生自觉接纳知识、自主学习的程度就越高。所以数学知识的教学,教师应以学生的日常生活为背景去引导学生学习,以便使学生真正地理解数学源于生活。

1、联系实际生活,实现课前开放,做好新知识学习的准备工作。在课堂上,学生学习数学的活动时间非常有限,教师应积极把数学的教学活动由课内向课外延伸,让学生在课前做一些有利于新知识学习的生活实践活动。比如,我在教学“小数与元角分”时,我让学生去超市调查一些商品的价格,通过这样的实践活动,让学生感受“元、角、分”与“小数”的密切联系,也体会到数学知识在日常生活的应用;如教学“一分能干什么”之前,让学生在课前体会一分能干些什么事情?测自己一分钟的心跳数量;测量自己一分钟能走多少米;一分钟能阅读多少个字,一分钟能写多少个字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感受到时间的宝贵,培养学生珍惜时间,也让学生体会生活处处有数学。通过这样的活动,在进行新知识的学习时,学生就会到新知识既熟悉又新颖,从而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联系实际生活,把生活中的问题逐步抽象为数学研究对象。数学本身是抽象的,但数学来源于生活实践,抽象的数学知识可以借助熟悉的生活问题而展示出来,让学生看到所学的内容与自己现实生活直接相关,这样的数学并不神秘抽象了,消除学生对数学知识的陌生感,唤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教学“年、月、日”时,首先准备给学生提出这样一个生活中的问题“李老师今年(2008年)准备过第10个生日,而儿子明明过第13个生日,妈妈和儿子今年各是多少岁?”提出问题后,我并没有就此进行新课的导入,而是在引导学生的认知的冲突时,逐一出示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

(1)一般情况下,几年过一次生日?

(2)现在妈妈的生日反而比儿子的少了,说明了什么问题?

(3)生日跟什么有关系?

(4)妈妈有些年没有生日过,又说明了什么问题呢?

同学们进行了热烈的讨论,顺势提出这节课的学习的内容,学习“年、月、日”的有关知识。

这样导入新课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打破学生心理平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求知欲。这样的新课导入艺术之处,就在于教师出示了一个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的习惯思维出现了“短路”,引起认知冲突并没有立即导入新课,出示课题,而是联系学生的生活问题逐步抽象到数学研究上来。通过这几个问题的层层递进,不断深入、把生活中的“过生日”的话题,逐步引向探讨“年、月、日”的数学知识,成为数学研究对象。教师的精心设计,创设“愤”和“悱”的思维情境继而引导学生探讨,启迪学生的思维,通过对生活现象的分析,真正唤起学生探求新知识的欲望,诱发“心求通而不达的”的激情,从而使学生全心投入到新的知识学习中。

3、联系生活实际,丰富教材内容。

要使教学内容饱满并充满灵气,使数学活动丰富而有趣味,教师就要结合学生已有的认知经验,把学生感兴趣而教材中并未显示出来的,但对教学确有辅助作用的生活实例运用到课堂教学中来,使课堂教学更具体,更亲切,这样学生学习和热情会更高涨,学习就会入境、入心、从而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教学“相遇问题”设计这样的题目,妈妈从家到学校接小明,而小明从学校放学回家,他们相向而行,妈妈每分钟走100米,而小明每分钟走70米,经过20分钟他们相遇,小明家到学校多少米?当学生完成题目的解答后,我问学生:“在现实生活中,还有哪些行走情况,请同学们说一说。”同学们结合自己的理解,演示出来给大家看:

(1)运动地点:同地、异地;

(2)运动方向:相对、相背、同向;

(3)运动时间:同时、不同时;

(4)运动结果:相遇、相距等。

使数学学习和学生的生活观察、生活实践建立起有效的联系,从而突破教材的局限,使相遇问题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再现生活情境,既丰富了教学内容,又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悟数学魅力

在数学中,教师要善于结合教材内容将课堂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让学生认识到许多生活问题可以借助于数学知识来解决。

1、到生活中去运用,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能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用图画、文字的形式描绘出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中密切相关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感受到数学的价值,但实践对于数学知识的理解、掌握和熟练运用更能起到“催化剂”和“检验员”的作用,只有亲身经历的知识才能更深刻地理解、更熟练地应用,所以教师鼓励学生到生活中去,学以致用,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知识的应用能力。

例如,教学“体育中的数学”后,我们班搞了一个“比手力”比赛,让学生排出比赛场次和每个参赛的运动员要赛几次,让学生体会数学知识实用性;在教学“铺地砖”之后,利用学校新实验楼铺的地砖为教材,模拟算出楼道的地砖的块数,让家里有房子正在装修的同学,结合书本的知识,帮助父母解决新房子铺地砖的问题,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真有用;学习了“搭配中的学问”,让同学们为自己的衣服、为妈妈的衣服作一个合理的搭配,也可以为妈妈搭配出一个营养均衡、色香味俱全的菜谱来;学习了《利息和利率》后,引导学生到银行去了解利率,然后帮妈妈算一算存款利息有多少,到期后应得

多少钱,怎样存钱最合算,让学生体会到学习数学的成就感。享受学习数学带来的乐趣。

2、到生活中去研究探索,提高学生的数学实践能力。

教师要引导学生“睁开”好奇的眼睛,用一双数学“慧眼”去寻找、去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比如在教学“比和比例”时,总觉得这个知识学生学得比较吃力。我把数学课堂教学移到操场上,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感悟数学,我提出要量旗杆的高度,这是一个比较麻烦的问题,同学们看着高高的旗杆,怎么爬上去呢?个个面露难色,这时,我拿出1米长的尺子,立在旗杆的旁边,灿烂的阳光照射下,旗杆和尺子的影子清晰可见。我问:“尺子”和“影长”,“旗杆”和“影长”有什么关系呢?同学们马上就领悟到“旗杆和影长”之间的关系,学会了用正比例的知识来解答这个问题,同时找到了测量最佳的方法。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充满了数学,但数学本身是枯燥的,教师要教学生学会用一双“慧眼”去观察的数学,把枯燥的、抽象的数学知识转化为学生感兴趣的、生活中的数学。

总之,数学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高于生活。只要教师能要根据学生认知规律,从他们的实际生活出发,让数学知识与生活实践结伴同行,学生就一定会亲近数学,热爱数学,运用数学的实践能力就会不断地提高,才能让数学因生活而精彩。

通讯地址:广东省茂名市第十五小学

邮编:525000

工作单位:广东省茂名市第十五小学

篇3:让幽默走进化学课堂

用幽默导入新课。各学校根据习惯往往把化学课安排在中午最后一节或下午第一节, 正是学生饥肠辘辘或十分困乏的时候。若在导入新课时幽默一下, 则使学生精神为之一振, 暂时忘却了饥饿和困倦, 课堂气氛也十分轻松, 学生思维也很活跃, 这一招屡试不爽。

用幽默融洽师生关系。在课堂上常发生一些不可预见性的事情, 教师如果用幽默的方式解决问题, 不但不激化矛盾, 还能赢得同学们的爱戴。而幽默则有利于沟通师生之间的情感, 缩短师生间的心理距离, 达到“亲其师信其道”。

在给学生讲解食品安全问题时, 教者说:“现在吃蔬菜, 农药超标;吃猪肉, 有瘦肉精;吃米饭, 有毒大米。”刚说完有同学在下面喊:“只有喝西北风喽。”“那还有沙尘暴呢?”同学们笑得前仰后合, 课后还津津有味地讨论呢?

一次, 在讲课时发现一学生始终不抬头, 忙得不亦悦乎, 心中诧异, 于是边讲边走下讲台, 悄悄到他身边一看, 正在做英语作业。他觉得气氛不对, 猛抬头, 教师笑着对他说:“你觉得用英语记笔记比用汉语记得快?”此后学生便少有在化学课上做其他作业了。试想当时若把英语作业本给撕了, 或把他训斥一顿。即便他当时不顶撞你, 以后在化学课上也会对你心存反感, 有可能甚至放弃对化学的学习。

用幽默让学生掌握实验。实验在化学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但有一部分同学做实验时只是看热闹, 对于一些实验现象或操作过程如过眼烟云, 根本不去记或即使当时记住了, 不长时间又忘了。针对这种情况, 在实验时, 教师运用幽默总结了易记住的方法。

在做碘升华实验时, 教者给这个实验命名为“日照香炉升紫烟”。学生都知道这是李白的诗句, 用这个诗句命名, 学生即刻记住了。

在做“氢气还原氧化铜”实验时, 为了让学生记住这个实验的操作过程和试验现象, 可以把它编成“诗”的形式:包公静卧水晶房, 氢风迎面喜洋洋;忽然一阵火焰炙, 烧得包公变云长;云长急令退火焰, 暂留氢风吹暖房。像这样幽默风趣而又有诗意的实验, 学生不仅随时能记住, 而且课后还津津乐道。

用幽默让学生愉快学习。就是在教学过程中, 精心插入一些幽默的故事, 从而达到教学目的。在九年级化学课上, 讲有关于吸烟危害健康的内容, 针对“小烟民”日趋增多的形势, 如果只从烟的成分讲, 对于九年级的学生来说, 只能是似懂非懂, 教育效果不大。教者在做了一番充分准备后, 郑重其事地说:“提起吸烟, 我认为有四大好处:一是可以防小偷。因为吸烟会引起深度咳嗽, 小偷怎敢上门。二是节省了衣料。咳时间一长, 逐渐成了驼背, 衣服可以做短一些。三是可以演包公。从小就开始吸烟, 长大后脸色黄中带黑, 演包公惟妙惟肖, 就用不着化装了。四是永远不老。据医学记载, 吸烟的历史越长, 寿命越短, 当然永远也别想活到老了。”这一番话寓庄于谐, 使学生在获得精神的愉悦, 心理上的放松的同时, 得到理智上的启迪, 懂得了吸烟的危害, 体味到老师良苦用心 。

用幽默设计板书。爱因斯坦说过:“把学生的热情激发起来, 那么学校所规定的课程, 就被当做一种礼物来接受。” 大多数教师上课板书往往从左到右, 一丝不苟, 这样有时显得太呆板、沉闷。在教学中笔者常常根据教学内容设计有趣的板书, 既风趣幽默又给学生以美的享受, 使他们的身心得到了愉悦。

在复习课, 巧妙应用“龙身穿袍”, 就是教师预先在黑板上画一条龙, 在龙眼睛附近写上元素符号或化学式, 要求运用所学知识连接化学方程式知识链, 每个链的起始必须是前一个链的最后一个化学式, 以准确、快速及链的长短来比较, 看谁为龙身穿袍快而准, 评出“龙的传人”。这个方法既充满了竞争气氛, 同时也显得很幽默。对于这样的复习课不再是冷饭重炒, 同学们也表现出很高的热情, 既发挥了才干, 思维也得以拓展, 学生所学知识从中得到巩固。

用幽默作结束语。一节课结束时, 在进行总结本节课的内容时, 再稍微点一下下一节课要讲的内容, 便以章回小说或评书中惯用的形式, “欲知某某如何, 且听下节课分解”, 或“欲知某某如何, 下节课接着说”。学生听后会心一笑, 带着愉快的心情进入下一节课, 同时大部分同学在课后也会主动去预习下一节内容, 达到一箭双雕之效果。

再如学习过氧化钠的性质时, 可以这样总结过氧化钠:

Na2O2的秘密档案 (国家机密, 请勿泄露)

姓名:过氧化钠 国籍:钠的化合物共和国

肤色:淡黄 体重:78公斤

性格:活泼好动, 团结合群, 爱憎分明, 一见到二氧化碳, 脸色立变, 一落水就非常生气。

简历:中学毕业后参军, 后调到海军某潜艇当班长, 复原后在立白化工厂当工人, 曾与次氯酸、双氧水一起, 光荣出席全国漂白积极分子群英会。多次获得反黑模范称号。

愿望:有一所坚固密实的房子保护身体, 为人民再立新功。

上述档案中, 巧妙的总结了Na2O2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和保存, 这样总结知识, 既风趣易记, 又简单明了, 变枯燥的知识为趣话, 实在是令人耳目一新。

篇4:让幽默走进数学课堂

【关键词】幽默;教学;解释帮助;提高

曾经有人说,幽默是教育家不可或缺的一种健康品质。一个富有幽默感的老师才是真正优秀的老师,幽默是一种艺术,幽默感可以提升人的品质和魅力。用幽默风趣的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无疑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冷漠呆板,寡然无味的课堂,总是学生不喜欢的,教师的幽默能带动课堂的整体气氛,以一种愉悦轻松地方式与学生进行互动交流,是教学中最理想的状态,既亲密了师生关系,又在无形中提高了教学效率。作为一名数学老师,在多年的教学生涯中,的确体会到了幽默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幽默的教学手段,不仅能活跃课堂的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集中学生课堂注意力,和谐师生关系,还能丰富课堂内容,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一、采用幽默的手段对学生学习目的和方法进行正确引导

实践表明,置于呆板无味的课堂氛围中,不能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和潜能。优秀的教师总是能够找准方法,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愉悦的教学氛围,把课堂活动进行的有形有色,这样的教师,他理解学生,懂得以最适合的方式深入学生内心,能够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问题。事实说明:课堂上的幽默一笑会制造出积极的气氛,使‘教’与‘学’变得轻松而有效。良好的教学幽默艺术具有快速弥漫性和情绪感染力,恰能有效地活跃课堂气氛,并且能够正确引导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很多孩子有偏科的习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得关注到每个孩子的学习状况,不能只偏爱学习好的,而忽视学习差一点的孩子。对于学习差一点的学生,老师得给予他们更多地关爱。新學期刚开学的一节数学课上,李老师发现坐在最后一排角落里的小明,上课都十分钟了,他还一直都趴在桌子上睡觉,李老师担心他是生病了,于是就走到小明跟前说:“小明,你要是在这睡觉冷的话,我给你拿件衣服盖着?不然感冒了,你妈妈会担心的……”说完后,小明红着脸,不好意思的坐端正听课了。后来李老师发现,其实小明一直是个懂事的孩子,只是他的数学学得有点差而已,他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上还是挺优秀的。

二、运用幽默表达深奥的数学道理

海因雷曼麦说:“用幽默的方式说出严肃的真理比直截了当地提出更容易让人接受。”在四年级的数学课上,老师教学生初步认识直线与平行线,为了加强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和加深印象,老师先在黑板上画了一条直线和一组平行线。他告诉学生,要是没有黑板长度的限制,直线是可以无限延伸的,直线没有长度限制,那么两条平行线不相交也不重合的情况下就变成了一组平行线,他举例说明:平行线就像马路两边行驶的两辆汽车,如果他们不相撞,就永远只可能保持平行线的关系。老师这样一讲,学生们就明白了。

三、运用简单幽默的方法帮助学生加强记忆

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常人把注意力完全集中于一件事上,而不被其它思想打扰的最长时间只有11秒。而在课堂教学中来点幽默,犹如“兴奋剂”可以调节学生的情绪,驱散学生的疲倦感,点亮学生的注意之灯。同时也可以使教学内容趣味化,便于学生记忆和巩固。教学幽默还能促进学生对所学课程内容的理解,使之对自己的学习更加自信。并且,因为教学幽默的特点是寓庄于谐,学生理解教学幽默以致发出会心一笑,其间需要一定的思维想象活动,加之教学幽默是教师智慧和自信心的表现,具有机智性和创造性,因而教学幽默常常富于启发性,可使学生通过积极的思考和想像才能会意,在笑过之后,又需要深入思考或想像,这样可以锻炼学生课堂思维的灵活性和想象的创造性。

常用的数学公式、定理概念、规律、法则都是一些较为抽象具体的概括,学生往往难以记忆,如乘法分配律,总有学生忘记要分配两次,笔者讲了一个1+2+3=木林森的故事。有人做错了,我就问他,你没听木林森的故事吗?一个形象生动的故事,轻而易举地帮助了学生正确运用定律进行简算。在学习量角时,笔者总结为量角三部曲,画角时总结为四部曲,方便学生记忆和操作。如果有人出错,就指出是哪一部曲子没到位,学生易接受能掌握。

四、运用幽默帮助学生纠正书写格式中的错误

三年级时学生初学竖式除法计算,把个除号的一瞥写的老长,甚至包住了整个竖式,难看别扭。于是笔者对学生说:“你们女孩子夏天喜欢穿短裙子?还是喜欢长到脚腕的长裙子?”“哦,你们喜欢短的,显得干练漂亮。那有的人写的除法竖式,怎么像穿长裙子的小姑娘一样罗索不漂亮?”全班笑了起来,笔者马上接着说:“记住,写除法竖式时,只要遮住被除数就好了,不要穿长裙子呀。”学生也记住了,有一次在板演时,有人书写犯错了,有几个学生就指着他的板书说,老师,他又穿长裙子了。

五、运用幽默提高教学批评的效果

课堂上有些学生坐着坐着就趴下了,不注意坐姿,笔者会走过去对他说,:“查票查票,你买的是坐票,怎么睡了?来补张卧铺票!”在大家的笑声中,他很自觉地坐好,并认真听讲了。数学课上,幽默语言的运用一定要结合实际的教学内容,要是用得当,幽默语言在课堂教学中只是起到辅助作用,不可喧宾夺主,不分场合不分对象的反而会弄错教学的重点。在实践教学中,运用幽默的语言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使学生在教师的关爱中成长,在良好的氛围中学习。通过使用幽默教学可以激发教师的语言机智,充分的意识到有米语言的奇妙作用。用心联系,大胆训练,熟练的操作语言这门艺术,就能在教育工作中发挥其强大的作用。

总之,幽默教学为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生机,有了它,学生的注意力不会再不集中,教师不再为学生不主动、不积极的学习方式在发愁;有了它,课堂如同一首和谐明快的歌,旋律流畅,荡气回肠;有了它,课堂如同一副构思不凡的画,精彩纷呈,美不胜收。

【作者简介】

高慧莲(1971— ),女,大专学历,宝鸡市陈仓区虢镇小学教师,区级教学能手,区级课改实验先进教师,宝鸡市教学能力达标者。

篇5:让阅读走进数学课堂

阅读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项重要活动,是人类汲取知识的主要手段和认识世界的重要途径。一谈及阅读,人们联想的往往是语文阅读,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及“社会的数学化”,仅具语文阅读能力的社会人已明显地显露出其能力的不足,如他们看不懂某些产品使用说明书,看不懂股市走势图,等等。由此可见,加强数学阅读教学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一、以“疑”导读

以“疑”导读就是带着问题读,在阅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数学课本上的概念、规律等语言简练、叙述严谨,对学生来说比较枯燥,不易理解。指导阅读时,设疑要有层次性和启发性,要贴近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质疑要鼓励学生“标新立异”,要主动,要教会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质疑,养成爱问、好问、会问的好习惯。例如 “什么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强调的是“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质因数……”粗读第一遍时我先设疑:这段话中哪几句话比较重要?怎么理解?学生提出:“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他质因数”这句话要重点理解。再细读第二遍,让学生在再读再想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有学生质疑:为什么书上要讲是“一个最简分数”?我让学生换个角度再问:换成是“一个分数”结论还成立吗?然后抓住时机让学生就这两个问题进行研究。最后精读第三遍,我让学生边读边想举3个典型的例子,学生举出了:。通过以“疑” 导读,培养了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广阔性。

二、以“动”带读

以“动”带读就是边读边让学生做一做、画一面、写 一写。在各年级的应用题教学中,以“动”带读对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有着重要的作用。像低年级可以把题目转化成简单的图形或数字。在中高年级要让学生学会边看题边画线段图、几何图或简单列出条件、问题以帮助解题。例如“画平行线”的教学,可以先让学生自学,看一遍书上的画图的步骤,以求学生对平行线的画法能初步感知。再让学生按书上的步骤,边看边依葫芦画瓢,试画一组平行线,比一比自己画的和书上画的有什么不同,对在试画时出现的问题还可以提出来大家解决。最后教师再简明扼要地抓住重点进行讲解。这样学生不仅学会了画“平行线”,也学会了如何看书学画法。

三、以“议”促读

以“议”促读就是读读议议,让学生在相互交流阅读中发现的问题,相互协作以解决问题,提高认识,积极创新的一种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读读议议,对知识的内容、形式和形成过程,从多个不同的侧面,用不同的角度开展思考、讨论,可以内化知识、深化知识,从而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多样性和创造性。例如 “乘法分配律”的教学,教学时学生通过操作、研究初步得出规律后,再让学生仔细看看书,交流一下对“乘法分配律”的认识和看法。有的学生提出:“乘法分配律”一定要是“两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吗?抓住这个思维灵感的闪现,我马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研究,结果大家发现:不仅三个、四个数……的和同一个数相乘能适合“乘法分配律”,而且几个数的差同一个数相乘也适合。后来还有学生提出:是不是也可以发明一个“除法分配律”。

四、以“比”引读

以“比”引读就是通过比较知识的纵横联系、差别,来掌握课本知识,把知识内化的一种读书方法。边读边比可以在知识形成的初始阶段,把知识进行有层次的、系统的区分和整理,可以防止概念之间、规律之间、计算方法之间的相互交叉、泛化、滥用,使学生更牢固地掌握知识的重点,对知识间的联系和差别能够系统地把握,为以后灵活应用和创新打下扎实的基础。

例如“分数与除法”例题:把3块饼平均分给4个孩子,每个孩子分得多少块?受分数意义的影响,很多学生不理解为什么每个孩子分得是块而不是块。于是我让学生比一比“每个孩子分得3块饼的几分之几?每个孩子分得多少块?”这两个问题有什么不同,它们分别求的是什么?它们在意义和叙述上有什么区别?通过比较,学生对“分数和除法”的意义、区别、联系就进一步理解了,以后如果再遇到这类题,学生就能正确区分,灵活运用。

篇6:让数学故事走进课堂

让数学故事走进课堂

在教学“0的认识”的时候,我创设了这样一个情境:先在黑板上画了一只可爱的小猴子,对学生说:“小猴子的妈妈因为小猴子爱学习又遵守纪律,所以奖励给它两个桃子。”说的同时,在小猴子下面贴了一个盘子和两个大桃子。“小朋友看,小猴子多很开心呀!”接着小猴子就开始吃桃了。我先从盘子里取下一个桃子,这时让学生观察:你们发现了什么?学生发现盘子里只剩下一个桃子了。我接着问:“可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学生答:“可以用1来表示。”然后我又拿走一个桃子,并说:“小猴子又吃了一个桃子,这回该用数字几来表示呢?小猴子不知道了,那就让我们来帮助小猴子解决这个问题,好吗?”这样学生很自然的就说出了“0”。这样学生学习的兴趣很高,同时就体验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

教后反思 :学生是在童话故事中慢慢长大的,他们喜欢听童话故事,也非常喜欢讲童话故事。因此,有趣的数学故事就经常走进我的课堂。数学故事不仅深深吸引了学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习了数学知识,而且在讲数学故事的过程中,还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使学生深受故事的感动和启发。一年级的学生在上学之前,几乎天天都接触童话故事,在故事中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情感,他们非常喜欢听故事。在课堂上故事的魅力依然不减,是吸引学生注意力的一大法宝。小学一年级的学生,都是刚刚入学的儿童,天真烂漫,爱说爱动,对自己的行为约束力差,注意力容易分散。在课堂上,有时要玩一会儿与学习无关的东西,说一些与课堂无关的话。传统的教学思想把这些特征视为影响学生学习的缺点而加以约束,限制学生“动”,强制听课,有的甚至还认为是患了“多动症”。上课不专心听讲,老师批评,家长责备,他们上课时像是被捆住了手脚,束缚了思维,完全处于被动地位,一堂课下来,又苦又累,从小产生厌学情绪。新教材的内容设计非常贴近儿童的生活,以儿童化、生活化的方式反映数学的思想方法,学习内容和练习的设计非常注重童趣,如果我们上一年级课的老师,能够让孩子们一上学就感受到学习的乐趣,从小培养起他们的强烈的求知欲、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对孩子们来说,将受益匪浅。

篇7: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大靖初级中学朱成宏

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就是要把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因此教师应充分把数学和学生的生活实际联系起来,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使学生真正体验到生活中的数学是无处不在的,并体会学习数学的价值。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生活中到处有数学,到处存在着数学思想,关键是教师能否善于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去采撷生活数学实例,创设生活情境,为课堂教学服务。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应以日常生活中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为他们创设情境,因为学生学习的欲望往往是从兴趣中产生的。

二、联系生活实例,让学生理解和获取知识

数学是抽象的,数学教学不仅要注意严密的逻辑性,还要善于运用生动、鲜明、具体的实例,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和感性化材料来帮助学生理解所学的知识。如教学《角的初步认识》时先引导学生观察红领巾、剪刀、等实物图形,指出这些物品上哪里有角,这样让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用处。

三、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开发课程资源。

篇8:幽默,让数学课堂充满活力

一、幽默, 让数学课堂“活”起来

教学是一项身心高度紧张的活动. 在课堂上, 教师如果一味进行分析讲解, 就会使学生脑神经细胞处于抑制状态, 兴奋不起来, 时间一长, 学生便慢慢趋于沉睡状态, 教学效果显而易见了. 那么在教学中如何唤起学生的学习情感, 缓解学生紧张的神经, 让学生在快乐的气氛中掌握所学的知识, 已成为教学改革的一个重要课题. 当学生昏昏欲睡时, 当学生思想开小差时, 如果此时教师“幽默”一下, 既能解除学生的紧张感和疲劳感, 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 也能在欢快的气氛中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引起欢乐和愉悦, 使之轻松、愉快地进入学习状态. 如教学“体积和体积单位”:

师:同学们, 老师非常想和大家交个朋友, 愿意吗? 生 (非常高兴地, 齐答) :愿意.

师:是朋友就应该相互了解, 相互信任. 老师想了解一下大家, 可以吗? 生 (非常高兴地, 齐答) :可以.

师:我在家里, 我的孩子非常爱穿我的衣服, 你们在家里是不是也这样呢? 生:是的.

师:穿上爸爸的衣服有什么感觉? 生1:很大.生2:非常舒服. 生3:很温暖, 很舒服. 生4:很温馨, 感觉自己长大了.

师:你爸爸穿过你的衣服吗? (学生个个很惊讶, 大多数笑) 你们笑什么? 生1:我的衣服太小了, 爸爸穿不上的.生2:爸爸太胖了会把我的衣服撑破. ……

师:你的衣服你爸爸穿不上, 为什么呢? 像这样日常生活中看起来非常简单的问题, 实际上包括着丰富的数学知识, 每名同学都应该善于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体积和体积单位”.

本片断中教师能选择学生身边的事物, 为学生创设一个生活化的情景, 通过智慧幽默的对话, 让学生在生动现实的情景中开始学习, 把教学活动视为自己的需要和乐趣, 跳出数学学数学, 学生在欢乐的气氛和愉悦的笑声中轻松地学习

二、幽默, 筑起师生心灵之桥

教学本身就不是一种单纯的认知活动, 教学的过程是认知与情感相互交织在一起的. 教和学当中的主体即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是成功地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心理条件, 对完成教学目的至关紧要. 而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告诉我们, 学生有一种较强的“亲师性”, 如果他们对某个老师有好感, 他们便对这位老师的课感兴趣. 当师生情绪产生对立时, 他们不喜欢某一位老师, 由于逆反心理, 他们也就不愿学或不学这位老师的课. 幽默就是师生关系的“桥梁”, 能融洽师生情感, 可以消除师生因过于严肃而出现的紧张状况, “化干戈为玉帛”, 课堂上的阵阵欢笑能够拉近师生之间的心理距离, 形成人格平等、心心相通、共同探索的和谐气氛. 如教学“面积单位”时:

师 :边长1分米的正 方形 , 它的面积 就是1平方分米 (师贴出相应的正方形纸片)

师:请拿出你们手中像老师这样大的纸片, 看看1平方分米有多大! (生拿出观察)

师:将1平方分米放入抽屉中, 拿出剪刀和一张大纸, 剪出1平方分米, 比比谁最快? (老师和学生同时剪, 师夸张地剪一个较大的)

师:将你所剪的举起来, 相互看看. (五花八门 , 议论纷纷)

师:再拿出刚才收起的标准, 重叠看看. (班内一片笑声, 气氛热烈)

师:通过比较, 有什么感觉? 生:剪小了.

师:大部分剪的都小了, 再看看老师剪的呢? 生: (哄堂大笑) 你剪的又太大了!

师:收起标准, 再剪一次, 比比看谁剪的最准. (学生动手操作, 课堂活跃)

教师故意的夸大与学生无意的缩小都与标准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学生笑话自己, 也笑话老师, 老师面对学生五花八门的“作品”也会心地笑. 这不同角度的笑的背后, 既透露出学生感知的偏差, 同时也消除了师生因过于严肃而出现的紧张状况. 由此可见, 幽默是一种用俏皮、含蓄、机智的方法, 使人感到有趣、意味深长, 在教学当中, 筑起师生心灵之桥, 能巧妙地拉近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距离.

三、幽默, 闪烁人性的光辉

关注人已成为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人的成长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 在前进的道路上会有挫折或困难在随时等着我们故应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 把教书和育人结合起来, 让课堂不仅是教师传授知识的阵地, 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 教师的“言传”可以多来点“调味剂”———幽默, 它是一种宽容乐观精神的体现, 可以抚慰学生心灵的“创伤”, 可以点燃学生智慧的火花, 享受到轻松愉快的情绪体验. 持之以恒就有利于培养他们乐观豁达的气质, 积极进取、笑对人生的个性, 增强他们的受挫能力, 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性格, 陶冶了情操. 培养他们善于发现生活中美好的一面, 挖掘生活中的点滴意趣, 并学会从不同的角度观察事物, “以新的眼光去看生活”, 增强学生的幽默感, 并进而优化其非智力因素, 使他们在以后的人生中, 始终以饱满的热情去面对生活.

有幽默感, 是对一个人极高的赞扬, 因为它本身就是一种高雅的艺术, 更是一种智慧的表现, 它必须建立在丰富的知识基础之上, 总是与独到的看法、深刻的见解、新鲜的知识结伴而来. 幽默的人不仅具有渊博的学识, 而且拥有丰富的想象、高尚的情操和完善的人格. 与一位具有幽默感的教师在一起学习, 学生会感到精神愉悦. 在充满着欢乐的笑声中学习, 效果倍增.

篇9:让幽默走进课堂

现在自己也是教师,觉得一个恰当的比喻,一个巧妙的归纳,一句流行语,加上一张和蔼可亲的脸总会让课堂增色不少,可以潜移默化地把紧张、机械的课堂气氛变得轻松、和谐。幽默是教学的得力助手。幽默可以使语文学习化难为易,可以使课堂气氛和谐融洽,可以使师生心灵对接沟通。课堂上当学生走神时,一个幽默往往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比如,有一次,于永正老师教授《翠鸟》这篇课文,准备学第三段时,发现小庆先是打哈欠,然后又与同桌小声说话。于老师叫他起来,十分认真地说:“小庆,请你去逮一只翠鸟。”小庆茫然,于老师又认真地说了一次。“到哪儿逮呀?”小庆紧皱眉头,不知如何是好。其他同学也都神色惘然。“你看书嘛!大家都读第三段,看看到哪儿逮?看出来以后,告诉小庆。”大家忙低头看书。还没等别人发言,小庆就抢着说:“翠鸟不好逮,他住在陡峭的石壁上,洞口很小,里面又深,谁上得去呀!”而这正是第三段的内容。于老师哈哈大笑,问:“知道为什么让你去捉鸟吗?”小庆不好意思地低下头,于老师说:“逮翠鸟这个光荣而艰巨的任务你虽然没有完成,却帮助同学们读懂了第三段,功不可没!”面对课堂上犯困、和同桌说话的学生,这位老师没有批评指责,而是一本正经地让他去逮翠鸟,借助这样一个幽默的举措,既帮助学生理解了课文内容,又使学生精神为之一振,课堂气氛轻松活跃,可谓一箭双雕。

把流行语、新鲜事巧妙自然地引入课堂会使学生主动积极地投身学习。我一次在外校上公开课,一个叫李小根的学生连续回答对了两次问题,我夸他:“果然是小李飞刀,例无虚发啁!”他得意得眯了眯眼,上课更积极了,随时准备“出马”。这种评价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

教师的幽默表达形式多种多样,要注意根据学生的思维或课堂突发情况,巧妙应对。将语言和体态有机结合,将预设语和随机语有机结合,不拘于一种形式,应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因课而异,因发生的情况而异。一次在中心校上示范课,学生突然起立喊“老师好!”(我上课一般是没有此环节的),我随即答到“大家好,才是真的好!”(电视上“好迪”的广告语)。当时没觉得什么,只觉得同学们在课堂上表现得很活泼、很主动。后来有的老师告诉我学生在写人的文章中会经常写到我,觉得我很容易亲近,而且对于我当时的“脱口秀”给予了很高的评价。

当然,充满魅力的幽默虽然产生于即兴,但却往往植根于老师深厚的教学功底、良好的口语素养。教师必须具备随机应变的能力,语言应形象生动,充满亲和力。

学生回答出现错误时,教师巧妙、机智的话语显得弥足珍贵。它能化解学生在课堂中的尴尬,保护学生的心灵。他们自然会轻松愉快地投入学习。

幽默是思维的火花、智慧的结晶,是教师知识、才情、阅历长期积累的结果。适当的课堂幽默不仅提高了教学语言的品位,而且优化了课堂教学效果,我们希望更多的幽默走进课堂。

篇10:让数学回归生活,让生活走进课堂

达玉才

数学生活化是新课堂理念的具体化,它要求数学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和学习实际出发,提供学习的探索材料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容易唤起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探索欲望。那么,在学生的知识形成发展过程中,如何使数学教学生活化更具有活力,更加有效呢?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就此谈几点认识。

一、精选生活素材,构建数学意义。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提出“现实原则”,即数学教学要源于现实,扎根现实。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与人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因此,数学中,教学要善于依据数学内容,去捕捉“生活现实”,精选“生活素材”。为学生学习数学知识提供充分的数学事实,使他们通过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等数学活动,经历生活情境“数学化”的过程,借助生活中的原型构建数学意义,从而真正地获取知识。

例如,红彤彤的糖葫芦学生买过吃过,教师可以利用学生这一熟悉的生活经历,作为学习有余数的除法的素材。在学习小组里,每人领一袋(10粒),分别按每串是2粒、3粒、4粒等情形动手串糖葫芦。同样是10粒,由于串法不同,出现有的正好串成几串,有的还余几粒等现象,由此导出有余数的除法,揭示“余数”的本质特征,帮助学生建立数学认知结构。通过选取“串糖葫芦”这一生活素材来构建“有余数的除法”的数学意义,学生感到现实、亲切,有助于学生在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多方面也得到一步的发展。

二激活生活经验,学会数学思考。

数学思考是一种心智技能活动,它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内在隐性活动。对小学生而言,往往在生活中形成的常识,经验是他们理解,掌握基本知识,形成基本技能,学会数学思考和解决实际问题的基础。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尽量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

三、设计生活情景,培养应用意识。

注重“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数学课程标准》的重要目标之

一。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就要让学生参与一定的含有数学问题的实际活动,在解决实际问题的探索中应用数学,切实提高数学素质。教师要根据数学内容结合校情,班情设计生活情景,开展实际活动。

上一篇:省外办直属单位工作职责下一篇:终止聘用合同证明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