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伦理学试题答案

2024-05-07

公共伦理学试题答案(精选6篇)

篇1:公共伦理学试题答案

公共管理学是70年代末期以后因为受到公共政策学科范式和工商管理学科范式的影响而在原新公共行政学的基础上形成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公共管理学的试题与答案,欢迎大家的阅读。

一、名词解释(每题6分,共30分)

1、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

答案参考:管理层次是指公共组织内部纵向划分的等级数,一般而言,公共组织具有三个层次,即高层、中层、基层。管理幅度是指一名上级管理者或一个组织有效管理的下级人员或单位、部门的数目。管理幅度是衡量管理工作复杂性的重要标志,一项工作越复杂,管理幅度一般也越宽。管理层次与管理幅度在一定规模的组织内成反比关系。参见书P49.2、POSDCORB

答案参考:POSDCORB是美国学者古立克创立的管理七职能说。计划(Planning),即为需要解决的问题设计总体计划并采取措施以实现组织的目标;组织(Organizing)即通过为特定目标而进行的对次级结构的安排、确立和协调来建立权威的正式结构;人事(staffing),即为雇佣、培训员工及维持工作的适宜条件而具有的整体的人事功能;指挥(directing)是由以下各项组成的一种连续工作:做出决策,并以特殊的和一般的指令使决策具体化,同时作为企业的领导者发挥对下属的督导和关怀作用。协调(coordinating)即为使工作的不同部分相互联系而承担的所有重要职责;报告(reporting)即使对执行负有责任的人能够随时得到进展情况的信息,包括使其本人和其下属通过记录、研究和检查随时获得信息;预算(budgeting)即与所有以财务计划、账目和监控的形式表现的与预算相关的活动、职能等的统称。

3、第三部门

答案参考:第三部门就是指介于政府部门与营利性部门之间,依靠会员缴纳的会费、民间捐款或政府财政拨款等非营利性收入从事前两者无力、无法或无意作为的社会公益事业,从而实现服务社会公众、促进社会稳定与发展的宗旨的社会公共部门,其组织特征是组织性、民间性、非营利性、自治性和志愿性。

4、拉焦尔模式

答案参考:拉焦尔根据分权的程度将政府间关系的类型分为三种:一是政治性分权,其特征是财政上高度自主,权限基础是宪法而非中央政府,地方政府的首长通过选举产生,二是行政性分权,地方政府的法律基础在中央政府。三是行政权转让,地方在法律上根据中央授予的权限从事行政管理活动。

5、公共财政管理

答案参考:公共财政管理是公共部门为保证公共财政职能的履行,而对财政收支所进行的决策、管理、监督等活动的总和。主要包括三大部分:公共预算管理、公共收入管理和公共支出管理。P357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40分)

1、简述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区别

答案参考:

(1)公共管理与私人管理的使命不同。公共管理是为公众服务,追求公共利益;私人管理以营利为目的。

(2)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管理的效率意识不强。政府没有削减开支和有效运作的诱因,而商业组织必须在市场中靠竞争获得生存与发展的机会。

(3)与私人管理相比,公共部门尤其是政府管理更强调责任。在私人组织中,权威和责任的划分是比较清楚的,而在政府中一系列因素导致了责任机制的扩散,这种扩散加深并复杂化了公共决策的过程。

(4)就人事管理方面而言,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中的人事管理系统比私人组织中的人事管理系统要复杂和严格得多。

(5)与私人部门的管理不同,公共管理有明显的政治性和公共性。

2、简述公共政策在公共管理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参考:公共管理与公共政策是密切相关的,公共组织尤其是政府针对社会生活中存在的或正在发生的问题做出决策,并转化为相关的公共项目,通过调动各种组织机构,调配各种社会资源,运用各种功能手段,达到问题的解决、政治的稳定和经济的发展以及规范人们的行为。因此,公共政策是公共管理过程中极为重要的一环,是公共管理的基础。

(1)公共政策是公共管理的起点。整个公共管理就是政策的制定、执行、评估,再决策、再执行、再评估的循环过程。公共政策较之于行政管理过程,是首要的环节,是起点;没有政策,就没有目标明确和卓有成效的执行以及评估活动。

(2)公共政策是公共管理履行各项功能的基础。公共管理有计划、组织、指挥、控制和协调等各项基本功能。所有这些功能环节都是以公共决策为基础的。

(3)公共政策贯穿于整个公共管理过程的始终。公共政策既是管理过程的一个环节或阶段,又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公共管理的其他环节或阶段都包含着决策的活动,同时这些功能的执行又有各自的决策。公共管理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决策和实施决策的过程。

3、简述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重要意义

答案参考:公共部门绩效评估为政府改革实践和公共行政学理论研究提供给了新的视野,并在相当程度上带来了西方国家政府管理效率的提高和管理能力的增强,各种社会危机和矛盾得到了相对缓和。

(1)、绩效评估是公共管理的必要手段。公共管理人员能够对公共政策和项目的结果进行评估至关重要,否则,管理水平不可能得到提高,因而也不可能以高效的管理为公众服务。

(2)、绩效评估是提高公共部门绩效的动力机制。首先绩效评估有助于实现和落实政府的责任。其次,绩效评估有助于提高公共服务供给的质量和效率。再次绩效评估有助于改进政府公共部门与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

(3)、绩效评估有利于政府信誉和形象的提高――是从“暗箱操作”到“阳光行政”的重要途径。绩效评估实际上是一种信息活动,其特点是评估过程的透明和信息的公开,把政府在各方面的表现情况作出全面、科学的描述并公之于众,无疑有助于广大群众了解、监督和参与政府工作

①绩效评估可以用以证明政府开支的合理性,有助于政府合法性和合理性的巩固强化。

②另一方面,控制、监督政府的供给。

(4)、绩效评估是一种有效的管理工具。①可用作一种诱因机制。②进行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③是诊断组织发展的有力措施。

此外,绩效评估及其措施在公共行政实践中的而运用,极大的推动了公共管理方法与技能的改进和发展,导致了倾听顾客声音、提高服务质量、项目评估、管理信息系统、电子政务等公共管理方法应运而生,为政府公共管理开拓了新的视野。P279-P2814、简要回答马克斯·韦伯官僚制理论的主要特点

答案参考:官僚理论与古典理论在许多认识上是一致的,但官僚理论更加坚信稳定的服从模式必须依靠合法性的信念和对系统命令的服从,韦伯认为,官僚模型是最适合复杂组织的形式。官僚组织的基础是理性—合法权威,即根据在组织内所处地位而产生的职权,行政人员的职权依理性建立的标准、法律和规章制度来确定,也就是说,组织不是靠服从个体而是靠非人格化的规则来管理的,理性意味着效率。

特点:①基于职能专业化的劳动分工。②有明确的职权等级制。③有与任职者和职责相关的规章制度。④有处理工作的程序系统。⑤人与人之间关系的非人格化。⑥雇员的选择与提升以其技术能力为基础。P48

三、辨析题(20分)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与传统的人事管理仅仅是语词上的差异,没有实质性的区别。

答案参考: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来源于传统的人事管理,但又超越并取代了后者。人力资源管理把传统的人事管理的某些基本内容包括在自身之中,有某些共同点,但是二者并不仅仅是语词上的差异,而是有着实质性的区别:

(1)关于人的假定上。传统人事管理视人为成本;人资管视人为资源。

(2)在管理原则上。传统人事管理以事为中心;人资管以人为中心。

(3)在管理方法上。传是强制性,被动型的“管家式”管理;人为主动开发型,强调定性与定量结合,心测与量化并重。

(4)在管理内容上。传为本组织招募新人,填补空缺;人注重全社会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5)在管理部门的地位上。传视其为非生产、非效益部门,地位较低,从事管理的人员进不了决策层;人咨询专业技术的中枢性机构,管理者进入高层领导。

(6)在对国家公务人员的管理上。传采用同一管理模式,运用同样管理手段;人致力于公共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重视现代国家公务员制度的建立与完善。P324-P32

5四、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

1、试述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主要内容,并对其作出评价。

答案参考:

(一)、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内容及措施

(1)政府职能的优化。基本途径是通过采取民营化、放松管制以及压缩式管理等途径将政府兴办和管理的大部分公共企业交给市场和社会。

(2)公共服务的市场化、社会化。主要采取以下形式:1政府业务合同出租;2以私补公。打破政府垄断,建立政府部门与私营企业的伙伴关系。

(3)分权。当代西方国家行政改革的目标之一在于分散政府管理职能,缩小政府行政范围,实行分权与权力下放。分权既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又涉及中央政府内部上下级的关系。

(4)引入现代化管理技术。当代政府内部公共管理体制改革的最显著特征是公共行政中的管理主义倾向,即引进现代化管理技术尤其是私营部门的管理技术来“重塑政府”实现政府管理的现代化,建立一个“市场化”“企业化政府”。被广泛运用于政府管理的工商管理方法如:战略管理、全面质量管理、成本管理等。

(5)人力资源管理改革。主要措施有:1放松管制、增强灵活性2公共管理者的非职业化3绩效评估以及灵活的付酬制度

(6)机构的重组。通过对政府部门和机构的合并与撤销实现对权力和功能更合理配置,使政府活动更有计划性和协调性。

(二)、对当代西方政府改革的评价

A、积极:“新公共管理模式”克服了传统公共行政模式的弊端且更具现实性及生命力。第一,官僚体制是一种过时、僵化、无效率的政府体制模式。第二,政府机构不再是公共物品及服务的唯一提供者。第三,政治与行政分开在实践中难以做到,不现实。

B、消极:理论上的矛盾――①企业自主与民主负责之间的价值冲突。②公共企业图景与公民参与价值之间的冲突。③企业运转的隐弊性与民主所要求的开放性之间的冲突。④企业管理要求敢于承担风险与公共财政处置责任的冲突。实践中――人员精简问题、规章制度删除问题、权力下放问题、等级问题、政治与行政分离问题、是公民还是顾客的问题、谁来负责、价值取向、改革的力度与持久性问题。P112-116,P121-1252、在服务型政府建设的背景下,我国政府应该承担的职能。

答案参考: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成熟,政府的政治、管理职能与经济、社会服务职能出现了此消彼长的趋势。政府作为管理和服务组织应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它与市场和社会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现阶段更应将政府职能引向推动经济发展和社会总体进步。因而在很大程度上说,现代政府促进经济发展与提供社会服务的职能更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具体而言,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现代政府职能应更多的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确定制度框架

这主要包括确定社会经济活动的规范和维护竞争秩序和社会生活秩序的规范。以实现市场机制和社会生活在公正和共和的制度框架内良性运行,从而推动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应主要从两个方面来保证市场机制的正常运行:1建立并实施保证市场机制正常运行所需要的法律制度2维护竞争秩序,防止垄断,保证市场机制正常的发挥作用。政府制定制度框架还包括其他方面,如维护社会公共安全的法律制度,推进公民参政的法律和制度,管理政府内部事务的法律好人制度等。显然这是市场或社会自组织无法有效提供的,因而需要政府职能的有效介入。

(2)调控宏观经济

市场机制的自由运转、企业和个人的自由选择并不能自动地保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因此需要政府来对经济进行宏观调控,以熨平市场经济的周期性波动,保持经济稳定,从而达到总体资源优化配置的目的。为此,政府需要通过制定经济计划、确定经济中长期目标、指引经济发展方向以及通过各种必要公共政策对经济活动进行干预,使总供给和总需求趋于基本平衡。

(3)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

公共物品包括物质的和非物质的产品与服务两个构成部分,前者如国防公路等,后者如制度法规政策等。由于公共物品的非排他性和非竞争性,要排除他人使用这种物品或是不可能或是交易成本非常高,因此大多数公共物品只能由政府提供。

(4)协调和解决社会冲突,特别是群体冲突

群体冲突的计划会破坏正常的经济秩序和社会秩序,因此政府应该以法治的方式有效化解群体矛盾,维护社会正义和社会公平,保护弱势群体利益促进社会稳定和协调发展。

(5)治理外部效应

外部效应是指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经济主体之间,一个经济主体的活动对其他经济单位的影响,而该主体又没有根据这种影响从其他主体获得报酬或向其他主体支付赔偿。政府应通过补贴或直接的公共部门的生产来推进外部正效应的产生,通过直接的管制来限制或遏制外部负效应的产生。

(6)调节和再分配社会收入

各种收入不公平很难通过市场经济自身的机制来矫正与调节,因此政府有责任以公共权力的力量,通过调节生产要素相对借个、税收和财政转移支付、建立社会保障制度等手段,以实现社会共皮南瓜灯而目标,保持社会稳定,并为市场积极的健康协调发展提供良好的社会环境。(参见黄建荣公共管理新论P160-P165,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也可答陈振明公共管理学书P99八大角色。)

篇2:公共伦理学试题答案

B.尽可能实现社会自治,利用市场和社会力量提供公共服务 C.改革政府内部管理体制,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工作效率 D.增强攻府的职能

2.下列哪个不是属于非政府公共组织?(D)A.学枝 B.研宛机构 C.社区取务机构 D.企业

3.政策规划的(D)原则是指对同一政策问题要有多个政策规划方案以备选择,依靠科学的程序通过分析预测手段选择最优方案。

A.公正 B.受益 C.系统 D.优化 4.公共政策执行的起点是(A)。A.政策宣传

B.政策分解

C.物质和组织准备

D.政府实验

5.公共组织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的调动与发挥,重视人才的培养和保护,这充分体现了以下原则?(D)A.职能目标原则 C.精干高效原则

B.完整统一原则 D.人本原则

6.每个人都要经历不同的生理和心理发展阶段,在其中一段时期,人的心理和生理会比较成熟,体力充沛,年岭适当,工作经验丰畜,素质极佳。在这一时期,如果组织不及时地开发和使用,则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才能就会逐渐衰退,甚至消失。这反映了人力资源的什么特性?

(D)

A.能动性

B.社会性 D.时效性 C.再生性

7.下列哪个属于符合充全竞争条件,市场机制能有效发挥资源配置作用的领域?(B)A、公共物品 C、自然垄断

B.私人物品 D.外部性

8.我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的实施时间是(C)。A.2007 年4 月

B.2008 年1 月

C.2008 年5 月

D.2009 年1 月

9.绩效管理的核心环节是(C)。A.绩效计划 C.绩效评估

B.绩效监控 D.效结果应用

10.公共管理伦理关系针对公共管理人员这一相对稳定的职业群体,公共管理伦理很重要的表征便是公共管理者的职业道德。这体现了公共管理伦理的(B)。

A.组织依存性

C.伦理理性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共l0题。请大家啊每题中的空白处补充完整)

11.新公共服务是在传统科层制、新公共管理运动之后出现的第三种公共管理改革模式,这种治理体系中将共鸣置于中心位置。

12.公共管理学是一门研究公共管理活动规律的学科,它是在公共行政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13.寻租是一切利用行政权力大发横财的行为和活动,是利用各种合法或非法的手段,以获得拥有租金的特权。

14.制定政策的关键因素是政策问题,其形成需要经历一个从发现到建构、直至最终确立的过程。15.行政组织的横向分工涉及管理幅度问题,它是指一个层级的行政机构或某一行政领导直接控制的下级机构或人员的数目。

16.职务分析或工作分析指收集所有与某一特定工作有关的重要信息,并对其所具有的性质、任务、职责以及所需人员的资格、条件等进行科学的系统描绘,最后作出规范性记录的过程。

17.国家预算的管理过程分为三个阶段: 预算的编制与审批、预算的执行、国家决算。

18.电子政务是指政府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将政府的管理和服务转移到网络上运作和完成,超越时间、空间和部门的制约,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和工作效率,为社会提供优质、全方位的管理和服务,它是政府管理手段的变革。

19.一般来说,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主体大致可分为三类: 政府自身、社会组织和公民个人。20.公共管理责任是指公共管理主体根据法律、政策、道德等社会行为规范的要求,对公共管理客体所承担的义务。

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共3小题。请大家在题后空白处对所给问题做出简单阐述)21.简述公共管理模式的基本特征。

(1)公共利益与个人利益相统一,重在公共利益上;(2分)(2)政府组织与其它公共组织相统一,重在政府组织上;(1分〉

B.职业性

D.作用的持续性和广泛性

2(3)社会问题管理与资源管理相统一,重在问题解决上;(1分)(4)结果管理与过程管理相统一,重在结果管理上;(1分〉(5)管理所追求的公平与效率相统一,重在公平上;(1分)(6)公共组织的外部管理与内部管理相统一,重在外部管理上;(1分)(7)服务管理与管制管理相统一,重在服务上;(2分)(8)管理制度与技术相统一,重在制度创新上。(l分)22.公共政策论证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政策信息(1分)、政策主张(2分)、立论理由(2分)、立论根据(2分)、驳论(1分)、可信度(l分)和可行性(l分)。

23.简述如何构建我国公共财政的框架? 第一,对财政支出进行规范。改变财政供给的“越位”与“缺位”、“不到位”现象,规范财政供给范围。重点保证对公共产品的支出,减少直至取消对一般竞争性领域的投资。(2分)第二,政府财政职能的转变。在“公平和效率”、“生产和调控”两对关系的处理上,使“公平”、“调控”成为公共财政的主要职能。(3分〉

第三,理顺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凡是市场能发挥作用的地方,政府应放手让市场机制自动调节,政府经济行为则以弥补市场失效为界限,促进市场的发育与完善。(3分)第四,政府财政的法制化。一切财政资金纳入预算管理,预算一旦经立法机关审议通过不得随意更改。(2分)

四、论述题(每题1 5分,共30分,共2题。请大家在把握理论要点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和论证)24.分析我国非政府公共组织在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对策。

主要问题: 政社不分(2分);经费不足(2分);能力不足(l分);法制缺陷(l分)。

解决对策:政府应积极培育和发展非政府公共组织(3分);正确认识非政府公共组织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3分);建立健全法律、法规(3分)。

25.试述我国政府信息公开实施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存在主要问题: 其一,信息公开主体的工作不到位。使群众和企业获得政务信息的渠道不畅(3分)。其二,信息公开的时效性比较差(l分)。其三,在信息公开方式上有避实就虚的问题

五、案例分析题(共1题,20分)26.请大家根据所给案例材料,用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论证,说明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理论运用要恰当,逻辑阐述要清楚、观点陈述要明确、字数不少于400字。

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动向

2010 年上海市强调在公务员考试录用中提高录用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人员的比例,2 0 11年该市公务员招收7 0 %需要有基层工作的经历。广东省也加大从基层一线考录公务员的力度,计划到2 0 1 2年,省级机关录用公务员除部分特殊职位外,应全部从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工作经历的人员中考录。四川省也于2 0 1 0年初规定,省级党政机关录用公务员,原则上应有2 /3左右的录用名额面向具有两年以上基层和生产一线工作经历的人员。

并且,上海市将进一步扩大从优秀村干部和居委会干部中录用乡镇街道机关公务员。市公务员管理部门要求设村的乡镇拿出一定的职位,专门招录任职三年以上的优秀村党组织书记、村委会主任,以及符合条件的选聘到村的高校毕业生、“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有条件的街道经批准可从符合条件的居委会干部中招录街道机关公务员,把熟悉基层、了解民生的基层干部选用到合适的公务员岗位上。

上海市将建立“先选调、后招录”选拔机制,推动公务员跨部门、跨地区交流。在每年公务员录用考试前,本市将组织开展全市公务员选调交流工作,市级机关、区县机关一般先从区县机关、乡镇(街道〉机关等基层单位选调,一般按从一线专业岗位到综合管理岗位,从基层单位到上级管理部门进行公务员内部选调交流。

此外,上海市公务员主管部门将有计划组织市级机关公务员到基层锻炼,其中市级机关中担任处级领导职务的公务员,以及市级综合部门的公务员,任职前没有基层工作经历的,将在三年内有计划地被安排到区县或企事业单位进行为期一年以上的锻炼。市公务员主管部门将每年组织一批市级机关公务员到基层锻炼,各区县、各部门也将结合自身特点,制定本区县、本部门公务员基层锻炼计划。

上海市公务员主管部门还将对部分职位推行聘任制:各级机关中经济、金融、信息、规划等特殊专业技术职位,将部分通过公开招聘或直接选聘的方式,选拔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优秀人才任职,实行合同管理。

试分析案例中体现的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新动向及其效果。案例中主要体现了我国公务员的招募、任用等方面的动向。(5分)具体如下:其一,公务员招募时面向基层,由逐步扩大有基层工作经验人员的参考比例到全部从基层工作人员中考录。其二,录用时注重向扎根基层、熟悉基层、了解民生的基层干部,尤其是“三支一扶”的高校毕业生倾斜。其三,做好选调与招录相结合的公务员选拔机制,推动公务员跨部门、跨地区交流。其四,在公务员任用方面,推进公务员的基层锻炼计划,要求增加公务员的基层工作经历和体验。其五,对部分专业性较强的特殊职位,引人聘任制,实行合同制管理。(10分)这些新动向有利于建立来自基层一线党政领导干部培养选拔链;有利于建设高素质的公务员队伍,解决公务员队伍来源比较单

篇3:公共伦理学试题答案

一、公共政策应有的伦理精神

“公共性”是公共政策研究的逻辑起点, 公共政策所以是公共政策, 就因公共性而成为公共的政策。对于公共政策公共性的概念分析, 研究者们进行了很多的阐述, 这些阐述也极有建树。在此我们试图从伦理精神的角度对公共政策的公共性进行说明。作为伦理精神的公共政策的公共性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首先, 公共政策是对公共生活需要的回应。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主体所作出的政治性的抉择, 但是这种抉择并不是随意而作出的, 而是政府对公共问题的自觉回应。所谓问题就是主体对客体的期望与现实的差异, 正是这种差异才导致了主体的不满, 因此想努力对其进行改造。一个社会存在很多问题, 社会公众也有不同的需要, 这些需要都希望得到满足。但不是所有问题都可以进入公共政策议程, 必须通过政府政策进行解决。公共政策只局限于, 而且应当局限于公共问题的解决。“当问题超出了当事人, 其影响波及到不直接相关群体时, 问题就转化为公共问题。”公共政策是公共权力机构所作出的, 而公共权力机构活动应当限制在其正当的范围之内。公共政策自开始就立足于公共生活, 立足于回应公众的要求。对公共生活的回应决定了公共政策的基本属性, 也是其公共性之伦理精神的根源。正如有学者所说, “政策绝不能仅仅理解成官方声称的目标, 而且还包括广阔范围内的所有参与者之间被模式化了的行为方式, 这样人们才能够了解将要发生的事情。”公共政策是对行为方式的建构, 任何一项公共政策不仅建构了公共问题, 建构了政府与公众的关系, 而且建构了在公共问题中参与政策的各方的权利与责任。

其次, 公共政策是公共意志的表达与结晶。由于现实中公民参与政策的能力与积极性的局限性、也由于现实决策制度的局限性, 现实公共政策制定都是政策精英所制定的, 由少部分精英对公共问题进行决策, 这看起是一个“民主的悖论”问题。这一民主的悖论只有通过公共论坛予以解决和消除。人民是国家的主人, 人民有权决定自己的事务, 涉及多数人的事务必须由社会的多数人共同同意, 国家只是受人民委托而行使公共权力, 这是民主社会的一个最基本原则。人民主权原则决定了公共政策必定是人民意志的表达与结晶。“一个好的公共政策是多数人的意愿和利益的产物, 它不是少数人的意志和利益的合成, ”民主社会的公共政策应当体现公众的利益要求。

公共利益是一个难以明确的概念, 什么样的利益需要才是公共利益的要求, 这一问题的解决只有在公共论坛之中, 通过平等公民的理性商谈达成共识。任何政府的臆想性与强制性的要求都不会与公共利益要求相一致的。民主的公共论坛发挥着桥梁性的作用, 它沟通政府与公民, 使得公民之间、公民与政府之间有着平等的协商与理性的对话, 而且还承担着公共批判的作用, 使得不同的价值得到理性的评判, 以最终决定何种利益是最迫切需要的, 最合乎公共利益的要求。公共政策是多数人的政策, 应当表达多数人的意志与利益要求, 也应当使少数人的合理利益得到满足。如果公共政策只是反应那些在某些方面居于控制地位的集团与少数利益群体的利益, 公共就偏离了其公共性要求, 其公共性的伦理精神就要被丧失。

最后, 公益导向是公共政策所依据的法律规则与法律程序二次合法性论证的根据。公共政策是政府行为的主要方式, 从现代法治国家的基本要求看, 公共政策必须合乎法律的要求。合法律性, 是公共政策合法性的前提。如果不遵循法律规则及其程序的要求, 根本不可以获得合法性。但合法律性与合法性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合乎法律规则与程序不一定就具有合法性。从理论上明确合法律性与合法性两个概念有助于更进一步理解政策合法性的内涵。“所谓规则的二次合法性论证是指能够为政治合法性提供论证的规则的合法性本身是需要证明的。”合法律的, 并不是一定具有合法性, 合法性不仅要合法律规则与程序的要求, 而且要合社会价值规范, 被人民所认同并自愿遵守的。因此, 对这些作为依据的法律规则与程序要进行二次论证。这种二次论证事实上也就是对法律及其程序的伦理批判。如何对法律规则与程序进行伦理批判, 批判的标准是什么?法律所以是正当的, 就因为其不仅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的表达, 而且它是人民的意志的表达, 体现了统治者与服从者共同的价值与信仰, 换句话说, 也就是法律所体现的规范与社会价值规范的同一性问题。前面已经指出, 政治规范要与社会价值规范同一, 政治规范就必须以公共利益为基本价值取向。法律规则与程序必须体现公共利益的要求, 体现现代市民社会平等互利合作的要求。如果法律规则与程序与这一要求相冲突, 并有损于公民正当权利, 法律规则与程序就得受到伦理的批判并被修改, 政策制定与执行也不可以依据这样的本身就不正当的法律规则与程序, 否则其合法性就要受到质疑。

参考文献

[1]张国庆.现代公共政策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

[2][英]HK科尔巴奇, 政策[M].长春:吉林人民出版社, 2005

篇4:公共说理的心理学视角

罗杰斯认为,一个人的自我概念极大地影响着他的行为。心理变态者主要是因为他有一种扭曲的、消极的自我观念。如果他要获得心理健康,就必须改变自我观念。因此,心理治疗的目的就要帮助病人或患者创造一种有关他自己的更好的观念,使他能自由地实现他的自我,实现他的潜能,成为一个心理功能健全的人。最重要的就是让他能用语言与他人交流。

罗杰斯是人文主义心理学的代表人物,他与心理病人沟通的目的是协助病人实现潜在的自我。他秉承三个基本的人文原则:一、无条件地积极关注(unconditional positive regard):治疗者对患者应表现出真诚的热情、尊重、关心、喜欢和接纳,即使当患者叙述某些可耻的感受时,也不表示冷漠或鄙视,并无条件尊重他; 二、真诚一致(congruence):治疗者的想法与他对患者的态度和行为应该是相一致的,不能虚伪做作;三、移情性理解(empathic understanding):治疗者要深入了解患者的感情和想法,设身处地了解和体会患者的内心世界。

如果我们能这样平等、理解地对待精神疾病者,那么对待与我们一样神志健康的他人不是更应如此吗?罗杰斯的人文主义三原则构成了神志健康者们之间说理交流的“罗杰斯模式”。他在《交流:障碍与促进》(Communication: Its Blocking and Its Facilitation)中特别指出“情绪”(emotions)在说理过程中的重要作用。在意见不同的双方难以通过说理说服对方的情况下,了解情绪对于说理方式和效果的重要作用便成为是否能通过说理解决问题的关键。这篇文章写作于1950年代的冷战时期,两个不同的意识形态阵营相互妖魔化,把对方想象为不讲理的“疯子”。

罗杰斯并不奢望凭人文主义心理学的交流理念马上就能改变大国之间的外交对抗模式,一直到今天,冷战时期的意识形态对抗及其话语模式仍然阴魂不散。群体的规模越大,意识形态对立就越严重,移情性理解也就会越困难。罗杰斯看到,“阶级之间、群体之间、国家之间交流失败,需要更多的经费、研究和卓越的创造性思考,才有望将小规模内的试验方式加以调整运用”。

罗杰斯认为,至少我们可以先在个人与个人的交流层面上坚持相互平等和尊重的原则,避免和改变那种把对方当成“敌人”或“脑残”的恶劣态度。这不仅是伦理的原则,而且也是实际的需要。在辩论说理过程中,如果我们觉得自己的人格、品质、智力、自我被对方藐视、贬低,或受到威胁,那么,我们的态度就会变得僵化而固执,就会从捍卫某个观点转而捍卫我们自己。说理也就变成了对人不对事的敌意对抗,沟通也就会变得极难进行。

因此,我们说理交流,从一开始就需要有意识地降低对方可能在心理上感觉到的不友善或威胁,让对方感觉到说话者的诚恳、开通和善意。这就需要,一、对对方的观点或看法有同情的理解,看到其中合理的部分;二、把对方当作善意的说理者,予以尊重。这与以驳斥和胜辩为目的的辩论说理是完全不同的。

罗杰斯提出,人与人之间的对话交流比一方说服另一方来得重要(更不要说是为了“击败”对方了),未能说服不等于对话交流没有成效。说理的双方,不仅要尽量客观、公正地了解对方的看法,而且还要用充分理性、逻辑的方式让对方了解和接受自己的看法。

篇5:公共伦理学试题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分,共16分)

1. 1.公共管理学提供了一种当代公共管理的新模式,它为公共管理实践尤其足如何

处理

政学的新思路。

2.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这场全球性的行政改革运动反映了公共管理发展的未来趋势。

那就是和。

3.中国非政府公共组织的主体主要有两种类型:-和。

4.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直接影响着组织的结构。管理层次多、管理幅度窄的行政组织

结构

是;而管理层次少,管理幅度宽的组织结构是。

5.世界各国公务员制度中都对公务员进行了人事分类,这主要表现为两种形式:一种

6.公共财政的资源配置职能就是为全社会提供,并运用经济、法律等手段和维护市场的有效竞争。

7.国家预算是一国政府根据其施政方针和社会公共需要编制的,经批准的国家计划。

8.绩效评估的指标包括、、数量指标、结构

指标、质量指标等。

二、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lo分)

1.从学术渊源上讲,公共管理学是在()基础上。融合了与之相关的多学科理

沦发展

而成的:

A 现代经济学B.公共行政学

C 管理学D.政治学

2.美国行政学家威尔逊在他那篇著名的()一文中。不仅为行政学确定了研究的范围

和提出理论,而且还为行政学提出了赖以成立的前提,那就是他的政治与行政二分原则的思想。

A.《公共行政学原理》B.《行政学研究导论》

C.《政治与行政》D.《行政之研究》

3.()认为公共政策执行的木质;是政策组织作用的结果。

A 组织理论学派B.行动学派

C 管理主义学派D.公共选择学派

1.政府的预算必须包括政府的伞部公共收支项目,以反映以政府为主体的全部财

政活动。

不允许在政府预算规定范围之外的任何政府为主体的资金收支活动。我们将这称为

A。可靠性原则B.统一性原则

C 完整性原则D 公开性原则

5.把预算山的全部财政收支,按收入来源和支出性质的不问,分别编成两个

或两个以

上的预算,从而形成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收支对照表的预算形式,称为()。

A基数预算B.单位预算

C单式预算D.复式预算

6.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对政府来讲,最重要的就是(),A.政府上网B.政府信息的公开

(:政府信息化D 建立公共管理信息系统

7.在政府的绩效体系山(、是政府绩效的主要内涵和外在表现。在整个体系中

发挥

着基础作用。

A.经济绩效B 政治绩效

C 社会绩效D 文化绩效

8.侧重于组织实体的外部规模和技术特征,如政府行政机构的增减、合并,管理幅度和管

理层次的扩展与缩小。行政人员的补充与精简等,这样的公共组织变革属于:(),A 内涵型的组织变革B.以组织结构为中心的变革

c.外延型的组织变革D.以人为中心的变革

9.职业道德立法是公共管理伦理立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明址标志.旧()则是职业

道德立法领先的国家,A.加拿大;B .英国

C,德国D .美国

10.1991年()开展的“公民宪章”和“质量竞争”运动等,推动了绩效评估的广泛应

”用和评估技术的成熟:

A。撒切尔政府B.梅杰政府

C .克林吨政府D.理根政府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1.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点是怎样的?

2.公共政策的合法化包括哪些方面的内容?

3.公共组织未来的发展趋势是怎样的?

4,政府信息资源及其管理的基本内容是什么?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试述政府失效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给我们的启示。

2.阐述公共管理的责任机制。

五、案例分析(20分)

1.根据所给的案例材料,运用本课程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论证。

2.要说明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理论运用要恰当,逻辑阐述要清楚、观点陈述要明确。

3.宇数要符合答题要求,一般不少于400字。

公开招考公务员

几个月前,《S市报》上登出了新成立的监察局公开招考公务员的启事。而一项社会舆论

调查问卷结果表明,有49.8%的人将政治体制改革列为最关心的一项,关于其中的干部人事

制度改革,有31.1%的人对公务员制度不了解,有39.3%的人对实行这项制度缺乏信心。似

乎深谙人们的心态,S市的决策者们深知抛出这只球的利害关系,决策之前理所当然地进行了

一场认真的运筹和准备。要切实对公务员从吸收、录用、考核、晋升、辞退、奖惩、退休形成一套

崭新的管理办法,而不能只换件“衣服”,或换块牌子。带着这样的思索,实验者搜集材料、掌握

信息、外出考察、精密筹划。几个月后,S市人民政府机关公务员试行办法,政府现职人员转为

公务员暂行办法,人才再开发暂行办法相继出台。

措施既定,新成立的监察局便成为第一个实验场。实验在慎之又慎的态势下进行:公开招考,但是范围有所限制。在全市现职在编干部中间,考试为主,考核为辅,但是试

前规定了范围。然而,原则非常清晰,将择优、平等、公开的竞争机制引入干部管理体制,打破组织部门任命主要负责人、人事部门配干部便“开市大吉”的传统方法。

实验在新、旧体制交替的阵痛中进行。监察局定编20人,除1名政务类公务员和5名公勤人员外,其余16个名额在公开招考中产生。先进行文化知识考试,逐项打分,累积计算,够标准者录取,然后再进行考核。考试看卷面分数,考核则更全面,按16个因素对应试者进行测评,逐项打分,累计积分,够标准者录取,不够者不予录取。

登出启事的3天内,即有150多人打听报名情况,正式报名的有31人,但到考试那天,应试者仅剩下19人卜市政府一位25岁的司务长,看到启事便认定自己应该报名。他所在的行政科知道了,赶紧相劝,并许了许多愿:你一结婚就分给房子,而且是带液化气设施的,还可以调到行政科„„年轻人很快打消了报名的念头。有的单位听到本单位有了报名的,领导的脸色顿时来了个不小的变化:你不想在我这个位子,肯定是这单位不好,否则,你干吗要走?报名者一般是要考虑后路的,万一不录取,人家也有权力啊,譬如穿个小鞋什么的。市妇联3个报名的,考试前一天开了个会,决定3人要考一块考,不考也一块不考,“法不责众”。还有一位青年人开了个不大不小的玩笑:这位自学大专毕业的公安局干部,以考试第3名的成绩列入录取名单。谁想,青年人严肃申明拒绝录用。他说,我不是S市人,在此地没有关系。看了报纸,我就想试试你们,看是不是又来花架子„„看来你们摘的是真格的。

当然这场公开招考也使许多人如愿以偿:一位原轻工局组织科的副科长,市里曾几次抽调他到别的单位,他都不同意,这次他参加了考试,并被正式录取;50多岁的前工业局党委书记钟XX,被民主推荐为监察局的政务类公务员。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这次监察局分开招考公务员的看法,以及完善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建议。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3—2004学第一学期“开放本科”期末考试

公共教育专业公共管现学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供参考)

2004年1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C分)

1.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

2.政府公共政策化公共管理社会化

3.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

4.尖型结构扁平结构

5.职位分类品位分类

6.公共物品或服务矫正外部效应

7.立法机关财政收支

8.费用指标时效指标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B2.D3 A4.C5.D

6B7.A8.C9.D10.B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

(要点)

1.公共管理学的学科特点为:它是一门交叉学科;一门学术性与应用性相统一的学科;是

公共性与管理性相统一的学科;是一门发展中的学科。

2.公共政策的合法化包括政策的合法性和政策的法律化两个层面的问题。

政策的合法性要解决的是政策的制定程序及内容要符合宪法和其他法律的规定。政策的制定符合法定的程序,这是政策制定过程的民主化要求,没有程序的保证,政策就可能成为极

少数人的个体行为,使政策失去民意。除程序合法外,政策的内容也要合法,即要符合现行政

治法律结构。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的要求。政策的法律化要解决的足政策立法问题。政策的法

律化包括制定、修改、废止、补充、认可、审查法律等活动,由享有立法权的国家权力机关、行政

机关及部分司法机关来完成。

3公共组织的未来发展呈现出功能的分化与重合,结构的扁平化,机构和人员的灵活化,工作方式的弹性化。工作 单元的团队化,组织系统的开放化,管理取向的人性化,管理机制的市

场化,组织的虚拟化等趋势:

4.政府信息资源的主要内容包括政府的决策信息、服务信息、反馈信息、以及政府之间的交流信总。政府信息资源管理除包括刘·信启、内容的管理外,还应包括与政府信息资源开发和

利用有关的决策、计划、预算、组织、指导、培训等活动,特别是与信息内容及其资源相关的人员

哲理、设备管理、资金管理和技术规范、标准的管理。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要点)

1.政府失效理论的主要内容:政府失效也称政府失灵,是指由于政府主体和机制等方面存

在本质上的缺陷,而无法使资源配置的效率达到最佳的情景。这一理论对人的假设,包括政府

公务员,都是经济人假设。由此,这一理论认为在政治决策过程中,人的一切行为都可以看成是经济行为。政府行政过程中的目的肯定是增进公共利益的判断得到质疑。政府失效主要表

现在公共政策的失效;公共物品供给的低效率;政府的内部性和政府的扩张性;政府腐败。

政府失效理论给我们的启示主要有以下三点:

(1)政府失效理论就是对几十年来实施政府干预以及如何处理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所做出的反思它至少可以提示我们:单纯依靠市场和过多依靠政府干预都是行不通的,必须两者互相

制约、协调,才能促进市场的健康发展。

(2)既然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需要政府的管理和干预,就必须明确界定政府管理的范

围、权限,同时积极培育、建立社会主义市场,并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自身

而不是靠政府去发挥作用。

(3)在进行经济改革的同时也必须进行政治体制的改革,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经济体制的改

革的顺利进行。

(4)加强各项法律、法规的建设,使政府的决策过程和管理过程都能纳入正常的监督系统

或机制之中。

2.公共管理责任的实现需要通过一定的责任机制,主要有行政控制机制、立法控制

机制以

及司法控制机制。(三种机制要展开说明)

五、案例分析(20分)

1.根据所给的案例材料,运用本课程所学理论进行分析论证。

2.要说明自己的观点和认识,理论运用要恰当,逻辑阐述要清楚、观点陈述要明确。

3.字数要符合答题要求,一般不少于400字。

本题答题要点:

1.本案例中监察局积极改革人事制度,公开招考公务员的做法是值得肯定的。

2.阐明公开招考公务员的积极意义。如:打破了传统的行政命令式的用人机制,引入了竞

争机制;体现了公平、公开、公正、自主、择优的原则:体现了个人和用人单位的双向选择;体现

了民主的精神,等等。

3.结合本案例中的具体做法长处和短处以及教材中的有关内容,阐述完善我国公务员制

篇6:公共管理学试卷答案

1、答:

社会管理创新,是指在现有社会管理条件下,运用现有的资源和经验,依据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态势,尤其是依据社会自身运行规律乃至社会管理的相关理念和规范,研究并运用新的社会管理理念、知识、技术、方法和机制等,对传统管理模式及相应的管理方式和方法进行改造、改进和改革,建构新的社会管理机制和制度,以实现社会管理新目标的活动或者这些活动的过程。社会管理创新既是活动,也是活动的过程,是以社会管理存在为前提的,其目的在于使社会能够形成更为良好的秩序,产生更为理想的政治、经济和社会效益。

2、答:

我们可以把政府的基本职能概括为提供公共物品。根据布坎南、萨缪尔森、斯蒂格利茨和世界银行的解说,公共物品是指:具有消费的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自然垄断性以及收费困难等特征的物品。由于公共物品规模效益大、初始投资量大,使得私人企业或市场不愿意提供、难以提供或提供难以做到有效益。纯公共物品——国防、公共安全、外交、法规政策、环境保护、基础设施、空间技术;准公共物品——道路、能源、交通、通讯、城市公共服务、教育、广播电视、社会保障等。或分为有形的公共物品(硬公共物品)与无形的公共物品(软公共物品)。

3、答:

1°新公共管理运动的学科基础主要是经济学的三大理论:

(1)公共选择理论

(2)委托——代理理论

(3)交易费用理论

2°新公共管理运动的主要观点:

(1)注重管理、绩效评估和效率;

(2)将科层制组织划分为一些在用户付费基础上相互协调的代理机构,或者称为公共服务代理化;

(3)利用准市场化和合同外包来促进竞争,也即在公共部门、特别是政府部门引入竞争机制;

(4)削减成本;

(5)明确产出目标、合同期限、货币激励和自主管理的公共管理风格,也就是强调产出控制而非过程控制。

3°新公共管理运动的特征

(1)权力转移,提高柔性;

(2)确保绩效、控制和说明义务;

(3)发展竞争和选择;

(4)提供响应式服务;

(5)提升人力资源管理;

(6)优化信息管理;

(7)提高管制质量;

(8)加强中央政府的调节而非干预职能。

4、答:

国家是一个经济政治文化的统一体,它既包括政府首脑又包含国家元首.政府只是这个国家的行政机构,一个政府存在的前提必需有国家,有国家就比然会产生政府,政府会变但总体来说国家却还是原来的国家.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构。不同国体国家的权利特征是不一样的。比如中国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的国家是参众两院制度,他们是国家的权利机关,代表统治阶级的意志。政府是统治阶级行使国家权力、实施阶级统治的工具,是国家政权机构中的行政机关。政府一般设公安、司法行政、国防、外交、财政、工业、农业、商业、交通运输、科技、文教、体育、卫生、环境保护等职能机构,分别管理国家各方面的行政事务。有很多国家立法机关,司法机关和军队都不隶属于政府部门,而是由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控制。

5、答:

(1)较高的修养和思维力;

(2)良好的道德感、责任心、理想和政治敏锐性;

(3)丰富的知识素质、较高的能力素质和良好的心理素质;

(4)善于自我评估、不令人讨厌、坚强的意志与耐心;

(5)多样而丰富的工作经验;

(6)以民众为导向、善于分析与思考、理解力强;

(7)强有力的体魄是本钱。

二、1、答:

1°正确的政绩观本质上是求真务实的政绩观,就是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看待政绩,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路线指导政绩,用兢兢业业、真抓实干的良好作风创造政绩。

2°需要建立和完善四个机制:社会发展综合决策和执行机制;社会影响评估机制;社会安全网机制;社会风险管理机制。重大工程、重大项目、重大政策和重大问题的社会影响评估在社会发展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对其社会影响评估,及时提出对策和建议,会减轻其可能对社会的负面影响,保证社会公平与公正。社会风险管理机制的实质就是对外趋利避害,谋求国家安全;对内有效缓和矛盾,抑制社会危机,避免动荡。一个国家的经济社会发展,不能只靠经济发展、科技成就、教育普及等衡量其成熟,更要以它如何应对突如其来的危机,评估其政府的沟通渠道、社会的信息传递、科学家的专业精神、公民的道德勇气等软性因素。

2、答:

1°有效政府的管理(权威、精干、有为、廉洁);

2°富有活力的企业(独立、自主、守法、创新);

3°规范有序的市场(体系完整、规章严密、执法严格、竞争自由、信息充分);

4°严格的监督管制(监督有方、裁决有法、执行有力、协调有度); 5°完善的社会保障(失业救济、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事故保险); 6°要处理好三个关系:理论与实践;继承与创新;当前与长远;

7°提高公务员的素质是根本。

3、答:

1°这是德国综合治理国有企业的成功经验:

2°出台《托管法》;

3°成立“国有资产信托管理局”;

4°分三类:有人要的出卖;有希望的整顿;无希望的关闭、破产;

5°管理局有筹资权、裁减员工权、减免原国有企业债务权。

4、答:

1°公共政策的性质:(1)利益倾向性;(2)目标导向性;(3)权威性(强制性);(4)功能多样性;(5)价值相关性。

2°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1)体现出由统治政策向治理政策的走向;(2)政策的合法性受到更多重视;(3)政策问题日益复杂(中国利益分化,阶层众多);

(4)当代公共政策还经常有目标及内容上的冲突、结果与预期之间的重大偏差;

(5)一些公共政策的寿命大大缩短。

三、答:

上一篇:教育学11章教育法规知识回答下一篇:行政综合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