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管理学原理作业

2024-04-26

公共管理学原理作业(通用6篇)

篇1:公共管理学原理作业

17春西南交《公共管理学原理》在线作业二答案

一、单选题(共 50 道试题,共 100 分。)

1.“在完全竞争条件下,私人成本将等于社会成本”这是 A.彼德原理 B.科斯定理

C.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D.墨菲法则 正确答案:

2.公共管理研究领域的第一个范式----公共行政范式诞生的标志为 A.《行政学之研究》的发表 B.《经济与社会》的发表 C.《行政学导论》的发表

D.《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的发表 正确答案:

3.新公共管理范式产生于()A.19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B.19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C.20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 D.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 正确答案:

4.有效的政府组织应该认识到,公共性的起点是 A.公民 B.政府 C.企业 D.政党 正确答案:

5.公共选择理论实际上提出的是一种 A.政府万能理论 B.政府失败理论 C.市场万能理论 D.市场失败理论 正确答案:

6.对同一个管理者来说,当他对企业拥有部分所有权和他对企业拥有全部所有权时相比企业所实现的价值之间的差额,称为 A.选择成本 B.代理成本 C.机会成本

D.损耗成本 正确答案:

7.与私人产品相比较,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为()A.竞争性和排他性 B.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C.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D.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正确答案:

8.在私人部门中,组织的最终目标为 A.追求可持续经济利润的最大化 B.追求可持续政治利益的最大化 C.追求社会公平

D.追求公众的满意度 正确答案:

9.新公共管理范式建立的学科基础为 A.政治学 B.行政学 C.经济学 D.行政法学 正确答案:

10.根据威廉姆森的观点,分工合作的市场经济活动和组织管理活动的基本分析单位为 A.服务 B.交易 C.治理 D.管理 正确答案:

11.“政治与行政二分”最早的提出者是 A.凯恩斯 B.布坎南 C.韦伯 D.威尔逊 正确答案:

12.“在等级制组织中,每位成员都将晋升到自己不能胜任的阶层”此现象称为 A.科斯定律 B.墨菲法则

C.阿罗不可能性定理 D.彼德现象 正确答案:

13.政府失效理论对人的本质和行为的基本假设是()。A.社会人 B.经济人 C.自动人 D.复杂人 正确答案:

14.SWOT分析方法中的T是指()A.组织内部的优势 B.组织内部的劣势 C.组织外部的机会 D.组织外部的威胁 正确答案:

15.对每一年或每一项目预算收支的规模进行重新审查和安排,而不考虑基期的实际支出水平,这种编制预算的方式称为()A.基数预算 B.单式预算 C.零基预算 D.复式预算 正确答案:

16.将利益、服务和成本、义务分配给不同的政府机关和标的团体享受和承担的政策,称为()

A.管制性政策 B.分配性政策 C.自我管制性政策 D.重分配性政策 正确答案:

17.韦伯认为科层制组织的基础为()A.传统型权力 B.魅力型权力

C.合理--合法型权力 D.知识型权力 正确答案:

18.政府在政治上应保障所有人享有广泛的平等和自由,这是指政府的 A.政治职能 B.经济社会职能 C.法律职能 D.服务职能 正确答案:

19.公共管理的客体是()A.公共组织 B.公共事务 C.公共利益 D.公共权力 正确答案:

20.在组织绩效管理中,核心环节是()A.绩效设计 B.绩效改进 C.绩效评估 D.绩效反馈 正确答案:

21.对科层制组织所完成的任务的性质及其能力要求的规定原则是 A.知识性原则

B.职业化原则 C.非人格化原则 D.执行能力原则 正确答案:

22.公共行政范式赖以产生的学科基础之一官房学后来逐步演变为 A.会计学 B.政治学 C.行政学

D.公共财政学 正确答案:

23.有效的政府组织应该认识到,公共性的起点是 A.公民 B.政府 C.企业

D.政党

正确答案:

24.公共部门区别于私人部门的本质特征为()A.计划性 B.单一性 C.效率性 D.公共性 正确答案:

25.某人对公共产品的消费不排斥和不妨碍他人同时享用,也不会因此减少他人消费该种公共产品的数量和质量,这是指公共产品的()A.竞争性 B.排他性 C.非竞争性 D.非排他性 正确答案:

26.对科层制组织中岗位权力的限度以及岗位权力运用的一个重要规定是 A.知识性原则 B.职业化原则 C.非人格化原则

D.法定管辖范围原则 正确答案:

27.美国著名行政学家古利克认为,在行政科学中,不管是公共还是私营,最基本的“善”就是 A.公平

B.正义 C.效率 D.效益

正确答案:

28.据报道,某市一家工厂的一个基建项目,在申报过程中,一共盖了745个公章。每个公章代表一个局、处、科或股的“舍我莫过”的关卡,要办事就得逐庙逐神一个个礼拜磕头,甚至还要烧香进贡。无独有偶,该市的另一家集团公司开发的一个住宅小区项目,从1998年9月到2000年7月底,历时18个月,累计办理各类审批手续28项,前后盖了86颗图章,涉及33个审批部门,除土地批租费外,开发企业共支付拆迁费、墙改费、人防费等450多万元,但项目的审批手续却还未完结。(1)、此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从行政思想和观念角度分析源于()

A.缺乏服务意识和独立意识 B.缺乏服务意识和效率观念 C.缺乏效率观念和法律意识 D.缺乏独立意识和法律意识 正确答案:

29.一个人的行为对旁观者福利的影响,称为 A.外部性 B.内部性 C.排他性 D.非排他性 正确答案:

30.决策支持系统主要支持()类型的管理决策活动 A.结构化问题 B.半结构化问题

C.结构化——复杂问题 D.非结构化——简单问题 正确答案:

31.公共部门区别于私人部门的本质特征为 A.计划性 B.单一性

C.效率性 D.公共性 正确答案:

32.传统的公共行政范式建立的学科基础为 A.政治学 B.行政学 C.经济学 D.社会学 正确答案:

33.对科层制组织中各职位之间以及相应权力之间的关系规定的原则是 A.知识性原则 B.职业化原则 C.非人格化原则

D.公职等级制和权力等级化原则 正确答案:

34.有些投资一旦形成某种资产就很难再重新配置使用,因为它们的转换成本很高,在重新配置中将遭受重大的经济价值损失,这被称为

A.成本固定性 B.资产专用性 C.不确定性

D.交易重复出现的频率 正确答案:

35.政府雇佣私人部门提供公共服务,费用由政府预算支出,这种方式是()A.经营特许 B.抵用券 C.市场运作 D.签约外包 正确答案:

36.对公职人员在科层制组织中所从事的活动及其性质的一个基本要求是 A.知识性原则

B.职业化原则 C.非人格化原则

D.法定管辖范围原则 正确答案:

37.与私人产品相比较,公共产品的基本特征为 A.竞争性和排他性 B.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C.排他性和非竞争性 D.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 正确答案:

38.公共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基础为 A.公共性和私人利益 B.效率性和私人利益 C.公共性和公共利益 D.效率性和公共利益

正确答案:

39.在私人部门中,组织的最终目标为()A.追求可持续经济利润的最大化 B.追求可持续政治利益的最大化 C.追求社会公平

D.追求公众的满意度 正确答案:

40.下列产品中,最为典型的公共产品为()A.教育 B.国防

C.社会基础设施 D.社会福利计划 正确答案:

41.假定人的动机是“意欲合理,但只能有限地做到”这是指 A.“有限理性”假定 B.“无限理性”假定

C.“非理性”假定 D.“超理性”假定 正确答案:

42.在新公共管理运动中,关于政府职能争论的焦点主要集中于政府的 A.政治职能 B.经济社会职能 C.法律职能

D.行政职能 正确答案:

43.据报道,某市一家工厂的一个基建项目,在申报过程中,一共盖了745个公章。每个公章代表一个局、处、科或股的“舍我莫过”的关卡,要办事就得逐庙逐神一个个礼拜磕头,甚至还要烧香进贡。无独有偶,该市的另一家集团公司开发的一个住宅小区项目,从1998年9月到2000年7月底,历时18个月,累计办理各类审批手续28项,前后盖了86颗图章,涉及33个审批部门,除土地批租费外,开发企业共支付拆迁费、墙改费、人防费等450多万元,但项目的审批手续却还未完结。(1)、此案例中存在的问题从行政思想和观念角度分析源于()

A.缺乏服务意识和独立意识 B.缺乏服务意识和效率观念 C.缺乏效率观念和法律意识 D.缺乏独立意识和法律意识 正确答案:

44.公共管理活动的合法性基础为()A.公共性和私人利益 B.效率性和私人利益 C.公共性和公共利益 D.效率性和公共利益 正确答案:

45.政府赖以成立的基础为 A.经济控制和社会网络 B.经济控制和政治权力 C.公民意见和社会网络 D.公民意见和政治权力 正确答案:

46.SWOT分析法中的S是指()A.组织内部的优势 B.组织内部的劣势 C.组织外部的机会 D.组织外部的威胁 正确答案:

47.公务员在特定制度下的行为分析理论为 A.投票规则理论

B.代表和选举竞争理论 C.官僚政治理论 D.社会治理理论

正确答案:

48.科斯定理成立的前提条件是 A.交易费用为零的完全竞争市场 B.交易费用为零的非完全竞争市场 C.交易费用大于零的非完全竞争市场 D.交易费用小于零的非完全竞争市场

正确答案:

49.公共选择理论的创始人为 A.詹森 B.麦克林 C.布坎南

D.林德布罗姆 正确答案:

50.被誉为“行政学之父”的是 A.威尔逊 B.韦伯 C.杰弗逊 D.怀特 正确答案:

篇2:公共管理学原理作业

建筑2011级公共建筑设计原理课程作业

作业要求:

题目:关于城市公共文化空间的深度透析

研究对象:城市公共文化类建筑、城市文化型开敞空间

研究内容:通过对所选择研究对象在:

① 城市区位;

② 城市交通、可达性;

③ 同类型空间的城市格局;

④ 用地现况与特征,空间规模;

⑤ 功能构成及组织,面积指标,空间形态及特征,建筑形式,细部构造;

⑥ 使用状况(包括使用人群、使用时间、使用问题);

⑦ 外部空间(尺度、要素、组织方式、序列等)

⑧ 结论(结合以上内容的客观评价)

需结合以上内容进行信息采集、深度调研观察与记录;进而对资料系统整

理分析,结合教学内容进行全面分析评价,强调作业的完整性、客观性。

要求:图文并茂,既要有文字的分析与论述,同时配有调研图片与图解分析;部分调

研资料需进行数据整理统计,字数不少于4000字。

规格:A4规格,页数自定,手写手绘、电脑制作均可。

完成时间:2013年12月8日周日,班长或学委收齐后,联系交予老师。

评分标准:

1.评分按百分制。

2.按时交作业,迟交作业每一天扣5分。

3.作业评定标准:

 内容完整:30%

 调研资料统计:30%

 图文并茂内容条理清晰:20%

 文字通顺:10%

 作业整洁10%

注:平时成绩根据考勤状况和平时作业情况给定,即满分100分,迟到一次减2分,旷课

篇3:公共管理学原理作业

1 野外施工饮食卫生危害分析及关键点确定

1.1 文献检索

在CNKI和MEDLINE两个文献数据库, 以“HACCP"为检索关键词, 查阅国内外1995~2004年之间与HACCP相关文献, 结合国内外相关研究, 尤其是食堂卫生HACCP管理相关研究, 确定研究方案, 采用事故分析、现场调查以及访谈相结合的方法, 确定HACCP管理方案。

1.2 现场调查

HACCP研究工作组于2005年4月15日~4月29日对西气东输冀-宁支线沿线进行了包括食品卫生在内的HSE健康管理现场勘查, 主要勘查内容和结果如下:

1.2.1 食堂卫生现状 全线长1 400多公里, 包括设计单位、线路施工承包商、无损检测单位、监理公司、物资中转站等参建单位共43家, 有1万余名参建员工, 员工就餐形式主要为自建职工食堂、固定签约饭店、随机临时饭店等, 其中大多为自建职工食堂, 约有50个。由于管道施工移动性强, 自建职工食堂往往得不到良好的食品卫生管理和监督, 对某食堂抽查的结果显示, 食堂当时的卫生情况并不理想, 检查中加工食品的用具合格率很低, 餐具也只有70%左右的合格率, 因此有必要采取更合理、科学、可行的方法, 加大对野外作业食堂卫生的管理。

1.2.2 沿线考察情况 考察结果显示, 野外作业饮食管理中对于食源性疾病的预防工作还没有统一标准。由于很多地区缺水, 合格的饮用水已经成为野外施工食堂管理的重要因素;由于很多地区存在传染性疾病, 因此食堂工作人员的健康体检非常重要;由于野外作业往往需要新建食堂, 因此区别与其他食堂管理, 食堂的选址以及内部设施建设直接关系到食堂卫生及其管理;野外作业, 食物储存周期长, 因此, 食物的采购和储存的管理也是野外作业食堂管理的重要环节。

1.3 事故分析

对某公司“部分职工发生感染性腹泻爆发”以及另一公司“食物中毒事件”进行深入分析, 分析其中的原因以及关键控制点, 作为今后相关工作的经验总结。结果发现, 饮用水、食堂防护措施、从业人员卫生以及食品卫生管理体制是存在问题的主要环节, 因此在制订HACCP管理方案时, 着重考虑了这些方面可能存在的问题, 制订科学可行的预防措施, 防患于未然。

1.4 确定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

在上述文献检索、现场调查以及事故分析的基础上, 根据野外作业食堂卫生管理特点, 制定危害分析表, 危害因素主要是病原微生物, 找出11处主要的危害来源, 分别为外界有毒有害污染源、厨房布局不合理、食堂内环境装修不合理、防护设施不齐全或效果差、垃圾处理不合理、原料采购不合理、食品烹饪过程不合理、餐具消毒清洁不彻底、储存不合理、饮用水不符合卫生标准、从业人员健康不符合要求、不良卫生习惯。并依据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出预防策略。

根据上述危害分析, 依据CCP决策树的要求, 确定野外施工食堂卫生管理的7个关键点及相应的控制和检查措施, 具体是防护设施、清洁消毒、从业人员、饮用水、食品加工、采购、储存。

2 关键控制环节的确定和关键控制点初步确立

本部分采用Derphi法, 首先确定在输油气工程的食品卫生行业、公共卫生管理行业、HSE管理部门以及卫生相关部门选择合适人员形成本研究的专家库, 入选专家库专家要求副高级职称以上, 从事食品、公共卫生或法律标准工作10年以上。首先针对关键点的确定问题, 经过专家会议, 最终确定以关键控制点决定树为依据, 对每一个关键点进行一一对应, 最终确定关键点7个, 并根据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制定出关键点的限值, 同时给出测量方法以及控制策略 (表1) 。经过3轮专家会议以及问卷调查, 最终确定野外施工食堂管理HACCP管理规范 (标准) 。

3 HACCP在管道工程野外作业食堂管理中实施的绩效分析

西气东输管道工程是目前我国在建仅次于三峡工程的国家重点项目, 自2005年实施野外施工食堂HACCP管理标准以来, 收效良好, 截至施工结束, 沿线无一起重大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事件发生。

随机抽取西气东输工程开工审核报告中涉及到的58个施工单位食堂食品卫生检测结果及审核问题清单, 6个月后对上述职工食堂进行二次审核, 并进行实施HACCP技术前后对比。结果发现, 实施HACCP前后食堂环境、防护设施、从业人员卫生、食品卫生管理均有明显变化, 开工前及实施HACCP后, 餐具、刀、菜墩、抹布、从业人员手、食品采购及运送食品容器及车辆卫生检测结果显示后者合格率明显提高。

同时, 根据HACCP体系要求, 对野外作业人员进行了饮食卫生知识培训, 对参加培训的人员采用整群抽样的原则, 抽取青海、新疆、辽河、华北、大港、四川、大庆、吐哈、山东油建野外施工人员469人进行知识调查, 其中87%的人员主要在食堂就餐。结果发现经过培训, 显著提高了食堂从业人员以及参加施工人员对饮食卫生以及食堂卫生管理知识。

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HSE“以人为本"的宗旨, 确保野外施工员工身体健康和饮食的营养、安全, 预防和控制食物中毒及食源性疾病的发生, 加强食品卫生工作的管理。受西HSE管理项目部的委托, 对野外施工各承包商食堂卫生管理情况进行调查, 同时对各参建食堂的餐用具进行了消毒效果检测, 并与实施HACCP管理前比较, 结果显示实施HACCP后, 食堂卫生达标率明显提高。

4 讨论

4.1 国内外现状及发展趋势

食品安全管理中涉及的负面因素相对较为复杂, 有食品原料污染问题, 有加工、运输、储存、销售过程中的不安全因素等问题。食品安全经过产品标准化、过程标准化逐步向管理体系标准化转化, 国际标准组织ISOTC34在CAC (HACCP应用指南) 基础上, 发布了ISO22000 (CD) 食品安全管理体系, 该标准提出在满足法律法规前提下, 以HACCP为核心, 建立满足顾客食品安全需求的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该标准强调:食品链中的组织与组织、组织与官方、组织与顾客以及组织内部之间的沟通, 实施HACCP的必备方案 (基础设施及维护和操作性必备方案) , 强调整个食品链全过程的系统管理 (PDCA) 。

美国FDA, 农业部, Department of Commerce, 世界卫生组织 (WHO) , 联合国微生物规格委员会和美国国家科学院 (NAS) 皆极力推荐HACCP为最有效的食品危害控制之方法。HACCP原则已经被很多国家采纳, 其中包括加拿大、冰岛、日本、泰国等。

但在野外施工的食品卫生管理还没有统一的标准, 利用HACCP原则对野外施工食品卫生实施管理更是没有先例, 在以往为石油天然气管道建设工程提供健康管理的基础上, 充分借鉴HACCP原则实施食品卫生管理, 通过对食品加工过程进行危害分析和关键点控制, 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经过提炼、总结和推广, 对食品加工企业, 特别是野外施工的食品卫生管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2 与国内外同类技术比较

HACCP管理体系是国际公认的食品卫生管理体系, 尽管HACCP管理体系理论基础很完善, 但以这一体系为依托, 根据石油行业野外施工食堂卫生管理的实际情况, 发展的“野外施工食堂HACCP管理规范”在国内外还是首次。实践证明, “野外施工食堂HACCP管理规范”在实际应用中效果显著, 各方面的指标都有明显改善, 食物中毒的发生率为0, 食源性胃肠道疾病发生率<0.5%, 这要优于国内外相应环境食堂卫生情况。

1.3 HAPPC管理的意义及推广应用范围

篇4:公共管理学原理作业

关键词:人力资源管理;彼得原理;突破路径

中图分类号:D6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3-0029-02

一、彼得原理

美国管理学家劳伦斯·J·彼得在其《彼得原理》一书当中,提出了这样一个发现即:在实行等级制度的组织中,每个组织成员都会晋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那一级[1]。最终,组织中的每一个职位都将由一个无力胜任的人担任,组织的工作是由组织中那些尚未被提升到其无力胜任那一级职位的组织成员来从事和完成的,这种现象被称为彼得现象。彼得认为,随着组织成员越来越接近自身所不能胜任的职位,他们感到日益力不从心、焦躁不安,缺乏安全感,习惯于执行仪式化的组织行为,他们的创造力和进取精神受到抑制,成了“排队木偶”式的人物,最终成为影响组织运行的阻碍因素。

在不同类型的组织当中,组织成员晋升中的彼得原理现象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彼得原理现象有哪些表现形式,是如何形成影响的,怎样避免彼得原理现象的发生成为组织管理者、管理学家所关注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的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一直经受着彼得原理现象的困扰,结合我国公务员管理活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寻找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低效问题的突破口,对于我国的行政管理实践活动有很强的指导意义。

二、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彼得现象与成因

(一)彼得原理在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表现

1.人力资源的不合理配置

公共部门的组织成员,因年资的积累,逐渐被提升到更高层次的职务上去,并最终到达他所不能胜任的那一级。在这一职级上,不胜任者占据了一定职位,却缺乏相关的能力,无法正常的完成本职工作;而因此空缺出来的职位,可能因为难以找到胜任的人选导致工作的失败。结果就可能形成墨守成规、不求创新、盲目服从的庸人治理局面,胜任者的晋升途径被阻塞,优秀人才得不到重用,造成了人力资源的不合理配置与浪费。

2.组织规模的扩张

职位上的不胜任者有几条路径可选来解决其不胜任的问题。一是选择让出职位,显然这是不能的,因为让出职位意味着丧失享受一系列福利、待遇的资格。二是选择一位能力强的助手协助自己,但这也行不通,因为不胜任者担心其过强的能力将会威胁到自身的地位。三是选择几位能力低于自己的人协助自己,显然这是常用的做法。因为不胜任者借此可以增加自己控制的人数,巩固自己的地位,增加自身掌控的资源数量。结果是组织成员的数量急剧增加,组织规模不断扩大,组织运行成本上升。

3.组织运作效率低下

不胜任者因为缺乏相关的能力,无法抓住问题的根本,将个人精力过多的放在无关紧要的琐事上,过分关注细节而不能从整体上把握问题。若上司已到达不胜任的阶层,他或许会以过程(职业的机械行为)来评判部署[2]。组织领导者更加强调成员对自己的忠诚与服从,强调仪式、规范,强调组织内部的一致和谐,而弱化组织服务效率的地位,发生逆向考核的现象。组织的内耗将会增加,最终的结果将是组织缺乏良好的文化氛围,缺乏进取的斗志和信心,偏离既定的目标,并导致组织运行的低效。

(二)我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彼得原理现象的成因分析

1.科层制的公务员管理制度

我国的公务员制度,将我国的公务员分为了自国务院总理至办事员的十二个职务和十五个级别,是典型的金字塔结构的组织。其强调上级对下级的层级控制,管理的基本职能是控制,组织内信息的传递是自上而下式的,导致组织反应迟缓,产生组织机构重叠和官僚主义等问题。决策权和组织资讯由高层的管理者控制,命令由决策中心发布,然后依托于纵向的层级和横向的部门来推行,以便指挥和命令得到有效地控制,组织内层级分明,层级壁垒森严,满足了彼得现象发生在等级制度组织中的条件。

2.论资排辈的公务员晋升制度

组织成员要晋升到上一层级的职务上去,必须具备下一层级职务的工作年限,逐层向上提升,这就形成了注重年资的晋升方式。这种论资排辈的年资晋升制度满足了彼得原理发挥作用的条件之一,能力平平却具备较长工作年限的组织成员最终走向他所不能胜任的较高级领导岗位,而具备相应能力的资历较浅人才却因此得不到合理使用。欧文·休斯认为,根据资历选拔人才的制度要么意味着绩效是无法衡量的,要么意味着在行政工作中每个人都有相同的绩效,这是一种几乎只保证产生庸才的制度。

3.公职人员任用上的非公正性

彼得认为,有两种方法可以使组织成员更快的被提升到他所不能胜任的那一级职位上,这两种方法分别被称为“推”和“拉”。所谓的“拉”是指组织成员通过与等级制度中其职位在其上面的一个人的血缘、婚姻或熟人关系而得到提升。而“推”的方法则常常是组织成员通过不断学习和接受培训而达到更高层级的任职条件。领导者在任用下属的过程中,可能会将更多地职位留给忠诚于自己的亲信、下属,在人员任命问题上的人治色彩浓厚,出现任人唯亲、裙带关系、山头主义等一系列用人的弊端,加速了成员晋升到不胜任职位上。

4.横向晋升导致的不胜任

我国的公务员职位分为领导者和非领导者职位,在非领导者职位上表现突出者可能因为较好的工作业绩而被横向晋升到领导者职位上去,这个问题的结果往往是专业化人才无法发挥自身所长,由于其不具备相应的领导、协调能力,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而空缺出来的职位难以寻找到适合的继任者。许多情况下这种横向的晋升使许多优秀的人才落入职务晋升中的彼得陷阱之中,成为平庸的管理者和不当晋升的牺牲品。

三、我国公共部门突破彼得原理的路径探析

(一)建立扁平化的组织结构

改变传统的科层制组织结构,建立以分权、减少管理层次为核心的扁平化的组织结构使彼得原理失去发挥作用的组织基础,成为突破彼得原理的重要途径。扁平化的组织以横向发展的工作团队为核心,向地方或地方部门分权,实现了权力的下移。扁平化组织本质上可被视为是一知识体系,其竞争优势的建立主要在于如何通过在一个精益的组织内,对组织所拥有的知识、信息进行整合、创造和管理,从而更直接地面向市场、面向用户。扁平型组织使得上下级沟通充分和迅速,有利于员工的发展,可以提高决策的民主化,提升组织面对和回应问题与顾客多样化需要的能力[3]。在扁平化结构的组织当中,组织成员将向专家化的成员角色转变,减少追求更高职级的行为动机,从而有效地避免陷入彼得陷阱之中。

(二)建立科学的晋升机制

建立科学的公务员晋升机制,其前提就是进行职位的优化设计。首先,要进行组织工作流程和内容上的再造,简化工作构成,降低工作内容在操作上的难度,使相关人员能胜任其原先不胜任的职务。其次,要科学合理的制定职位说明书,改变以往粗略的职位说明,明确各个岗位所必须承担的责任,细化各个岗位对具体的管理能力、业务水平、学历等不同能力的要求,做到因事设岗、因岗定职、因职选人,选择最为匹配的人员走向工作岗位。最后,在人才的选拔上要引入竞争机制,进行公开选拔、民主推选公职人员,使合适的人才脱颖而出,使组织成员可以横向流动、纵向流动。人员的晋升要强调其绩效考评的结果和可胜任性,弱化对于年资的要求,使具备相关资质却资历尚浅的组织成员能有更多的机会到达合理的职级层次,减少人力资源的闲置成本,提高优秀人才的工作积极性,使公务员的晋升路径更加多样,晋升机制更具弹性。

(三)建立合理的考核与奖惩机制

在管理学界有句名言:你考核什么你就能得到什么。因此,转变考核方式、完善考核内容,成为突破彼得原理的一大重要路径。刘云山在全国部长会议上强调,要全面考核干部的德、能、勤、绩、廉,真正把那些忠于党和人民、综合素养好、能力过得硬、群众信得过的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对于领导干部的选拔,要在科学考评的基础上公开进行,并做好反馈工作。建立领导岗位试用期制度,因为前期考核的结果并非一定是准确的,对于无法胜任新职务的组织成员,要及时调整其工作岗位。考核机制配合相应的奖惩机制才能产生良好的效果。对于考核的结果进行科学的分析,并帮助被评估者限期内做出改正。限期内无法做出改正者,要取消其相应的奖金作为惩罚,限期不改者考虑对其进行降级使用。

(四)建立复合的激励机制

要转变过去以职务晋升为主的激励方式,建立复合的激励机制,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首先,对于公务员的职务与职级晋升并重,对于不适合担任领导职务的组织成员,可以晋升其职级来提高他在组织中的地位和相关待遇,做到既能留得住人才,又能避免其陷入职务晋升中的彼得陷阱之中。其次,实行宽带薪酬制,即用较少的工资等级、较大的工资级差形成新的宽带化的薪酬结构,使有能力的组织成员能在非垂直晋升的情况下,有机会获得更高的工资报酬。如此可以避免有些组织成员陷入晋升过程中的彼得陷阱,在最合适的岗位上体现出更大价值,有效避免了人人走官途的拥挤现象。最后,做到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并重。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更高层次上的需求。组织要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氛围,增加成员对组织的归属感,满足其精神上的需求。

(五)建立系统的培训机制

培训就是为了增加员工和管理者的知识、技能和能力所进行的一系列活动,以便他们能够更好地胜任工作[4]。管理学家彼得·德鲁克认为卓有成效是可以学会的,组织成员要随着工作内容的变化学习不同的知识,成为能称其职的角色。对组织成员的培训既包括上任之前的培训,也包括在任的培训。培训的内容既应包含理论上的知识,也要包括行政实践中的操作实务。建立学习型的组织,定期或不定期的进行轮岗培训,让轮岗成员对新的工作环境和业务有所了解,补充新的知识和能力,使其对未来的岗位有一个清晰的了解。当其开始在新的岗位工作时,会减少不胜任的机率。再就是对公务员服务意识的培训。公务员的“官本位”意识应随着政府功能由管理转向服务向“民本位”意识转变,公务员在履行国家公务时,必须坚持群众路线,要将自己的公务行为与社会的价值取向、群众的利益取向高度统一起来。

参考文献:

[1]丁煌.西方行政学说史[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276.

[2]郭巧梅,李会欣.我国公务员晋升的彼得原理现象解析[J].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6).

[3]孙柏瑛.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393.

[4]埃文·伯曼.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8:246.

篇5:公共管理学原理重点

公共问题含义: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共同受其广泛影响,具备不可分性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那些公共性社会问题。

公共物品含义:是公共事物的表现形式。公共物品是指非竞争性的和非排他性的用于满足公共需要的产品或服务。(非竞争性,非排他性)

公共管理含义:就是各类公共组织为保障和促进公共利益而提供公共物品和公共服务、管理公共事务以及公共组织自身事务的活动。

公共管理的特征:公共管理主体的多元化;政府政策的公共化取向;公共事务的社会化委托;绩效目标与顾客服务导向 公共管理社会化:是指在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领域,将一些政府职能通过向社会转移或委托代理等方式,转移出政府,以达到提高行政效率、节约财政开支的目的。

社会化主要形式:民营化;放松规制;合同承包;公私合作;公共服务社区化公共管理与公商管理的区别:管理的领域不同;运用的资源不同;运行机制和运作方式不同;追求的价值目标不同;绩效评价标准不同

与行政管理的区别:产生的历史时期不同;理论基础不同;政府所起的作用以及实现政策目标的机制不同;管理方式和手段不同

常识:泰勒--科学管理之父;法约尔--管理过程之父;马克思·韦伯--组织理论之父;梅奥--霍桑实验;切斯特·巴纳德--社会系统学派;赫伯特·西蒙--决策理论学派;彼得·F·德鲁克--经验学派

新公共行政学观点:1.鼓吹社会公平与正义;2.强调公私部门的差异;3.主张政治行政联动;4.探索官僚制的替代形式;5.推进入世的学术研究;6.整合事实与价值。

新公共管理学观点:1.起推动作用的政府,掌托而不是划桨的政府;2.社会拥有的政府,发挥社会组织作用的政府;3.竞争性政府,把竞争机制注入到服务中去的竞争性政府;4.有作为而不循规蹈矩的政府;5.处处讲究效果的政府;6.政府是受顾客去世的,满足顾客需要不是官僚政治的需要;7.有事业心的政府,有收益而不浪费;8.有预见的政府,预防而不是治疗;9.分权的政府,从等级制到参与和协作;10.以市场为导向的政府,通过市场的力量推进变革。(新公共管理学的理论源头:公共行政中的管理主义传统;20世纪70年代后嫁接进来的经济学传统)

新公共服务学观点:1.政府的职能是服务;2.公共利益是目标而非副产品;3.在思想上要具有战略性;4.服务于公民,而不是服务于顾客;5.承认责任并不简单;6.重视人,而不只是重视生产率;7.公民权和公共服务比企业家精神更重要。

公共管理职能含义:是指以政府为核心的各类公共组织在履行公共责任,实现公共目标,向社会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过程中所体现出来的功效与作用。公共管理职能特征:1.公共性;2.动态性;3.交叉性;4.服务性。

现代社会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公共管理职能的演进(学者,作品,主张):1.自由放任主义时期 斯密,《国富论》,守夜人式的政府,看不见的手;2.国家干预主义时期 凯恩斯,《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从摇篮到坟墓,福利国家,行政国家;3.新自由主义时期 理论要点:在重申个人理性假设的基础上主张在社会

经济生活中市场力量的角色最大化和政府角色的最小化。

中国公共管理的基本职能:1.经济调节;2.市场规制;3.社会管理;4.公共服务。

公共管理伦理的含义:公共管理伦理就是公共管理主体在公共管理活动中以处理主体内部,主体与客体内部的关系的以公共性为基本伦理观念和价值追求的伦理原则和规范的总和。

公共管理伦理的功能:1.示范引导功能;2.规范约束功能;3.追求卓越功能;

4.选择维系功能

公共管理责任的意义:1.约束行政权能扩张的需要;2.应对公共管理主体扩展的需要;3.实现公共管理科学化的需要;4.发展民主政治的需要

公共管理的责任机制:指为了保障公共责任的实现而建立的法律制度安排和途径。

行政控制机制:1.行政组织自身的控制机制;2.行政监督;3.行政监察(代表性的行政监察制度有:美国监察长制度,政府道德署;英国的行政监察专员制度;新加坡的反贪污调查局;香港廉政公署);4.审计;5.行政复议

公共组织含义:是指在一个国家的特定社会地域中,运用法定的或授予的公共权力管理社会公共事务,以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实现社会成员整体利益最大化为宗旨的组织。

表:(P156)西方公共组织{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公益性组织(基金会,实体性机构),互益性组织(经济性团体,社会性团体,其他互助合作团体)]}中国公共组织{政府组织,非政府组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社区居民委员会,农村村民委员会),社会组织(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基金会)]事业单位}非政府组织内涵:非政府组织是指不行使国家权力,不以营利为目的,从事社会公共服务活动的公共组织。

非政府组织特征:1.非政府性;2.非营利性;3.独立性;4.志愿公益性;5.非政党性;6.非宗教性

中国的非政府组织发展现状:1.资金不足;2.法制不健全;3.人员不足;4.与政府的关系5.内部管理粗放、不透明;6.公众的认同度不高;7.影响力有限(公信力)

如何发展:1.体现出结社自由和言论自由等政治价值;2.能够克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使人类走出政府、市场两极化选择模式;3.可以满足公众需求的多样性;4.揭示出人的多样性(经济人和社会人)

“黑堡宣言”中的角色规定:1.执行与捍卫宪法的角色;2.人民受托者的角色;

3.贤明少数的角色;4.平衡轮的角色;5.分析者和教育者的角色

新时期公共管理者的角色定位:组织者;行宪者;服务者;责任者;协调者有效的公共管理者必须的条件:1.是一个良好的自我评估者;2.是令人不讨厌的;3.追求美好的意志和周全的政治感觉;4.具有耐心;5.具有多样化的工作经验;6.以民众为导向;7.善于分析和思考

公共管理者的基本素质:1.思想素质及道德情操;2.政治素质;3.知识素质;

4.能力素质

公共决策的含义:公共组织为了解决社会公共问题、促进公共利益而拟定和选择方案、做出决定的过程或行为。

影响公共决策的主要因素:政策和法律因素、公共问题性质、外界压力、决策信息、决策者素质、决策体制、决策手段、决策时机

公共决策的过程:1.确定公共决策问题;2.确立公共决策目标;3.决策备选方案的拟订(决策方案可从以下6方面寻求支撑:指导思想;宪法法律;上位要求;理论依据;别处做法;历史经验);4.决策备选方案的筛选;5.决策方案的修正完善

公共决策的功能:导向功能、调控功能、分配功能、象征性功能

公民参与公共决策的方式:1.听证会制度;2.专家委员咨询会制度;3.新闻发言人制度;4.旁听政府常务会议制度;5.市场热线;6.社会公示和社会听证制度;

7.重大问题集决策制度;8.决策责任制度

民意表达的优点:促进公共决策者考虑相关利益,促进公共决策的科学性与正当性,形成公共管理中的良性互动,同时将纠纷解决机制前置,促成多元利益主体之间的妥协与让步,化解社会矛盾,实现社会和谐;

不足:可能导致在公共决策过程中不同利益之间的对抗与冲突,似的公共决策者难以抉择;公民参与也不可能避免公共决策者在决策时偏向某种利益,如组织化的利益;公民参与决策也必然会造成决策成本的扩大与效率低下。

如何实现公共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建立1.民意表达机制机制;2.决策咨询机制;3.透明决策机制;4.合理的政策评估制度;5.决策责任制度

公共管理执行的含义:在公共管理活动中,公共管理组织利用人、财、物等资源,通过计划、组织、协调、调适、控制等手段和方式,将公共政策进行贯彻落实的动态过程。

公共管理执行的原则:依法执行、忠于政策、灵活动态、效益、连贯持续、民主监督、强制

公共管理执行的关键步骤和环节:1.准备阶段(制定执行计划、思想动员、落实责任、创造执行必需的条件)2.推进阶段(指挥、授权、沟通)3.总结阶段影响公共管理有效执行的因素:1.政策本身的合法性;2.政策问题界定的准确性;3.政策执行体制的科学性;4.政策执行主体的逐利性;5.政策执行主体的能力与素质;6.政策执行资源的保障性;7.政策执行的沟通机制;8.政策目标群体的顺服程度;9.社会、经济与政治环境

绩效评估趋势:1.重视绩效评估是公共部门变革的重要内容;2.公共部门绩效评估的内容从效率评估发展到综合绩效评估;3.公共部门绩效评估方式从自评走向自评他评相结合。

评估原则:国外通常采用的是SMART原则。S-----specific,具体,指标应该明确、切中目标。M-----measurable,可衡量,要求绩效指标可以评价,能够形成数量或行为强度指标。A-----achievable,能够实现,即指标不能过高或过低或者不切实际。R-----realistic,现实的,指标来自实际生活。T-----time bound,要求指标具有时间上的限制。

公共危机的含义:指由于突发事件引起、严重威胁与危害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共安全并引发社会混乱和公众恐慌,需要运用公共权力、公共政策和公共资源紧急应对和处理的危险境况和非常事态。

公共危机分类: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

公共危机诱因:公共危机的诱因:1.人口的增长和人口密度的增加;2.全球气候的变化;3.科技发展所产生的负面作用和影响;4.恐怖主义;5.各种社会压力和冲突;6.不发达地区社会服务基础设施薄弱;7.贫穷;8.城乡、地区之间发展不平衡;9.社会发展不公正,收入分配不均衡;10.对外开放度增加;11.人与自然的发展部和谐,环境的破坏与恶化;12传统道德文化体系失稳,思潮混乱;

13.金融投机;14.其他可能产生公共危机的因素。

公共危机管理过程:一,突发事件前管理

1、危机预警

2、制定危机管理预案

3、识别危机;二,突发事件过程中管理

1、人员调度管理

2、危机决策管理

3、新闻媒体管理;三,突发事件后管理

1、危机后的恢复重建(宗教)

2、建立独立调查制度和问责制

3、危机后的学习和组织变革

篇6:管理学原理作业(2016)

第一大题:简答题

1、简述管理环境的分类。

答:管理环境分为外部环境和内部环境,外部环境一般有政治环境、社会文化环境、经济环境、技术环境和自然环境。内部环境有人力资源环境、物力资源环境、财力资源环境以及内部文化环境。

2、简述权变理论的主要观点

答:权变理论主要观点有:

1、环境变量与管理变量之间存在着函数关系,而管理变量则指管理者在管理中所选择和采用的管理观念和技术,管理观念和技术是因变量,必须采用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原理、方法和技巧

3、管理模式不是一成不变的,要根据组织的实际情况来选择最适宜的管理模式,3、简述两种不同的社会责任观。

答:

1、在古典观下,企业在实现利润目标的过程中就在承担着社会责任,从而企业的社会责任与利润取向是完全一致的;

2、在社会经济观下,我们有充足的理由表明,与不承担社会责任相比,承担社会责任或许会使企业的短期利益受到损害(承担社会责任通常要付出一定的代价),但换来的却是比所损害的短期利益多得多的长期利益,从而企业的社会责任行为与其利润取向相容。

4、简述德尔菲法和头脑风暴法的异同点。

答:德尔菲法和头脑风暴法的异同点:

1、应用不同 :德尔菲法主要用于技术预测、政策制订、经营管理、方案评估等;而头脑风暴法一般用于对战略性问题的探索。

2、专家选择的代表、人数不同:头脑风暴法专家选择缺乏代表性,易受权威、会议气氛和潮流等因素影响。所选专家人数为5~15人;而德尔菲法专家选择相对广泛,采用匿名征询的方式征求专家意见消除了专家会议调查法中专家易受权威、会议气氛和潮流等因素影响的缺陷。所选专家人数在5~50人。

3、获取专家意见的工具不同:德尔菲法运用编制调查表的方法,把调查表分发给受邀参加预测的专家。专家之间互不见面和联系,不受任何干扰独立地对调查表所提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而头脑风暴法的会议一般采用“圆桌会议”的形式,进行即兴发言。

4、专家对问题的回答不同:运用德尔菲法的专家对调查表的提问有充分时间作出充分的论证、详细的说明或提出充足的依据;而头脑风暴法因为是即兴发言,因而普遍存在逻辑不严密、意见不全面、论证不充分等问题,同时易受表达能力的限制。

5、所用时间不同:德尔菲法要进行四轮的征询调查,所用时间通常比较长;而头脑风暴法的会议讨论的是时间一般为20~60分钟,如果讨论的问题较多,可以多召集几次会议。

5、简述计划编制的程序。

答:计划编制的程序:

1、确定目标;

2、认清现在;

3、研究过去;

4、预测并有效地确定计划重要前提条件;

5、拟定和选择可行性行动计划;

6、制定主要计;

7、制定派生计划;

8、制定预算,用预算使计划数字化。

6、简述扁平式组织结构和锥形组织结构形式的优缺点。

答:扁平结构优缺点:指组织规模已定,管理幅度较大,管理层次较少的一种组织结构形态;优点:

1、层次少,信息传递速度快,信息失真可能性小;

2、有于下属人员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

3、管理成本低;缺点:

1、管理幅度增加,管理难度也加大;

2、下属提升机会减少。锥形组织结构优 缺点:优点:(与“扁平结构”缺点相反)

1、管理幅度减少,管理难度减少;

2、下属提升机会增加;缺点:(与“扁平结构”优点相反)

1、管理层级多,信息的沟通与传递速度慢,信息失真度高;

2、不利于下属人员发挥积极性和创造性;

3、管理成本高。

7、简述克服沟通障碍的途径。

答:克服沟通障碍的途径:来自沟通主体的障碍主要有表达不清、编码不适当、惰性、时间紧迫和对沟通对象不了解或不信任等。因此,任何沟通主体在组织沟通时,都应坚持明确性原则,力求沟通形式的标准化,做到文字规范、措词严密、表达准确、中心突出、目的明确,避免使用方言土语或容易引起误解的言辞。

8、简述直接控制和间接控制的优劣。

答:直接控制,间接控制的优缺点:

1、间接着眼发现工作中偏差,追究责任人责任,主体是直接责任者的监督者;直接着眼培养更好的管理人员,防止不良后果;主体是管理者或直接责任者。

2、间接控制优点:对比较规范、程序化工作上出现偏差可用其纠正,可以帮助主管人员总结经验、提高管理水平。不足:滞后性,成本高,还有一些假设:工作成效可以准确计量;人们对工作成效具有个人责任感;追究偏差所需时间充裕;偏差可以及时被发现;有关部门会采取纠正措施。实际活动中很难同时满足上述假设,从而导致控制失效。

3、直接优点:由于重视主管素质,委派任务有很大准确性;促使主管主动采取措施纠偏,鼓励自我控制办法;有助于获良好心理效果,下属对其信任,利于计划目标实现;提高素质,减少偏差发生概率,可节约控制成本。

9、简述管理创新的内容。

答:管理创新包括管理思想、管理理论、管理知识、管理方法、管理工具等的创新。何道谊按功能将管理创新分解为目标、计划、实行、检馈、控制、调整、领导、组织、人力九项管理职能的创新。按业务组织的系统,将创新分为战略创新、模式创新、流程创新、标准创新、观念创新、风气创新、结构创新、制度创新。以企业职能部门的管理而言,企业管理创新包括研发管理创新、生产管理创新、市场营销和销售管理创新、采购和供应链管理创新、人力资源管理创新、财务管理创新、信息管理创新等类创新。

第二大题:论述题

1、试论述管理的二重性原理

答:管理的二重性是指管理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也有说是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管理者从管理的自然属性角度说,要遵照管理本质的规律性,用科学、理性、制度、规范的方法管理组织;用运筹、数理、统计、系统的方法做企业决策。管理者从管理的社会属性角度说,要按照心理学、社会学关于人性、人本的原则,创造组织的良好氛围,极大的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自觉自愿、互帮互助的完成组织目标。

2、联系实际,谈谈建立学习型组织的主要途径。

答:学习读书、基础设施的完善是一个方面,关键是要运用学习型组织五项修炼管理方法引导、培训骨干辅导员,推动学习型组织长期、持续地搞下去,形成自己的企业文化。

通过在组织内开展系统思考、自我超越、心智模式、共同愿景、团体学习五项训练的训练,改善组织内长期制约发展的思维方法和习惯,形成新视野、新思维、新习惯,提升组织文化。我们任何一个组织单位都是一个组织系统,在这个系统中有大小团体,团队的发展要有目标、共同愿景,目标的实现需要团体中个人的自我超越,创造性的工作。自我超越受工作动机的支配,动机受人的心智模式观念的支配。转变人的观念,需要理清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需要有系统思考和系统整体的观念,使人们跳出局限思考的陷阱,在系统中找到自己的位臵,立足本职做好工

作,工作中又有全局观念,注重团队的整体配合。学习型组织五项训练方法,通过训练、演练,整体的提升组织文化,使组织进入长期持续发展的轨道。

3、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加强管理伦理建设。

答:加强管理伦理建设,一方面,是由管理伦理在公共管理领域和管理过程中的特殊地位所决定的,而且,管理伦理对整个社会伦理乃至整个精神文建设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社会政治状况有着直接的作用和影响;另一方面,管理伦理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有许多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有待研究、深化和解决。

1、加强管理伦理建设,有助于行政人员尽快确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伦理观念。

2、加强管理伦理建设是行政体制自身健康运行与发展的要求。

3、加强管理伦理建设,有助于行政人员增强抵御腐朽伦理侵蚀的能力。

4、结合实际,谈谈你对目标管理的看法。

答:目标管理的看法:优点:目标管理法的评价标准直接反映员工的工作内容,结果易于观测,所以很少出现评价失误,也适合对员工提供建议,进行反馈和辅导。由于目标管理的过程是员工共同参与的过程,因此,员工工作积极性大为提高,增强了责任心和事业心。目标管理有助于改进组织结构的职责分工。由于组织目标的成果和责任力图划归一个职位或部门,容易发现授权不足与职责不清等缺陷。缺点:目标管理法没有在不同部门,不同员工之间设立统一目标,因此难以对员工和不同部门之间的工作绩效横向比较,不能为以后的晋升决策提供依据。

5、结合实际,谈谈控制的过程及其注意事项。

答:工程造价管理的内容由投资决策的投资估算、设计阶段的设计概算、实施阶段的施工图 预算和竣工结算组成。项目决策的深度影响投资估算的精确度,也影响工程造价的控制效果;项目的设计阶段是对项目进行全面规划和具体描述实施意图的过程,是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纽带,是处理技术与经济的关键环节。从以下三个控制:

1、合理的投资决策的投资估算;

2、工程设计是是工程建设的灵魂;

3、施工阶段的有效控制;加强工程造价动态管理和监督,保证量、价、费、合同外增减款项等的合理性、真实性,对进一步提高建设工程项目投资效益具有很重要的意义。注意事项:

1、保证施工: 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措施或者专项施工方案符合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要求。

2、对发现的安全隐是及时采取:适当措施采要求施工单位整改,情况严重的,要来施工单位暂停施工。

3、施工单位相不整改时及时向政府有关部门报告。

4、按照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标准进行监理条例第砚效条规定了施工组织设计中的安全技术措施及专项施工方案的内容,包括:基坑支护与降水工程、土方开挖工程、模板工程、起重吊装工程、脚手架工程、拆除爆破工程及国家有关部门规定的其它危险性较大的工程。

6、假如你是一个企业的管理者,你将如何对待管理创新。

答:作为一个企业的管理者对待管理创新:

1、企业在引入目标管理时要与企业的发展阶段相适应,而且要有明确的目的。同时企业应该把需要解决的问题按重要紧急程度罗列出来,然后从中筛选出可以通过目标管理解决的,再按照可能的效果、成本、难度等方面进行评估,选择一两项核心目的,然后依次建立目标管理系统。

2、培育企业文化,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一方面要注重长期培育的文化理念,完善企业的内部管理,塑造企业独特的个性,整和企业的各种资源,在公众中树立起良好的形象。必须把企业文化的培育过程作为企业的长期战略,精心设计,长期坚持,认真维护,全员参与,使企业文化成为保持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动力。另一方面,建构文化训练管理制度。企业要有一套文化训练管理制度来强化和引导员工行为。除了集中培训以外,企业要建立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制度,通过长期不断的训练,使企业文化达到塑造人、发展人和提升企业整体素质的目的。

3、在用人方面,要转变观念,注意与企业的适合程度,不要过分注重学历与文凭。只要不适合企业的岗位,不管是硕士还是博士,那都不是企业需要的人才。只要能够满足企业岗位的需要,那就是企业的人才。

第三大题:案例分析题

案例1:“菁菁校园”是一所新型的私立学校,专门为大学生、高中生提供暑期另类课程如登山、探险、航海等集体项目的专业培训,以及为在职人员提供团队合作课程培训。该学校的创办人刘岩是个成功的企业家,他酷爱登山,并坚信这是一项锻炼个人品质,同时学习集体协作精神的完美运动。在刘岩看来,这个学校是个非营利性的企业,但是无论如何得自己维持自己的运转。因为如果没有充裕的资金,学校就不可能发展。学校开办以来,学生的数目逐年增多。学校的课程主要分为两类,一类是普通课程,一类是特殊课程。普通课程是学校的起家项目,针对大中学生的集体训练开设。每年暑假,总有大批学生报名参加登山、探险等充满新鲜感的这类项目。虽然这部分的收入占了整个学校全部营业收入的70%,但是这种项目并不盈利。特殊课程是应一些大公司的要求,专门开办的短期团队合作培训。这部分课程是最近才设立的,深受各大公司经理们的欢迎,在非正式的反馈中,他们都认为在这些课程里获益很多,他们所属的公司也愿意继续扩大与“菁菁校园”的合作。同时,这类课程为学校带来丰厚的利润。但是,在实施特殊课程的时候,刘岩和他的好友们也有疑虑:这种课程的商业化倾向非常重,如果过分扩张,可能会破坏“菁菁校园”的形象。另外,特殊课程的学员大多是中高级经理,他们的时间非常紧张,课程一旦设立下来,就不能改动,因此总会遇到与普通课程的冲突。在学校成立初期,刘岩并没有特别关注管理问题,他觉得很简单:每年暑假开始,学校就招生开课,到暑假结束就关门。但是随着知名度的提高和注册学生的不断增多,学校变得日益庞大复杂,管理问题和财政状况开始受到关注。最明显的是学校暑期过于繁忙,设施不足,而淡季则设备人员闲置。他还发现无法找到足够的技术熟练、经验丰富的从事短期工作的指导老师,如果要常年聘请他们花销实在太大。与此同时,在社会上出现了相似的竞争者,学校面临内外两方面的评估和战略方向的重新确定。

请结合案例分析:

1、“菁菁校园”的未来应如何定位?

2、“菁菁校园”的项目该如何发展?

3、“菁菁校园”的运营管理应如何改进?

答:

1、“菁菁校园”的未来定位:即使普通课程占学校全部营业收入的70%,仍不赢利,学校的运转难以维持,并且出现了相似的竞争对手,因此,未来的定位应充分利用品牌的优势,实现范围经济,分散风险;引入市场化竞争机制,保持学校的活力和竞争力。才能保持品牌。

2、“菁菁校园”的项目组合发展:通过客观评价项目组合,具有一定的关联性,项目组合的发展应以普通课程为基础,适当增加特殊课程,逐步过渡到以开设特殊课程为主。

(1)公司战略层次上:宜采用多元化战略。(2)竞争战略层次上:宜采用差异化集中化战略。

(3)职能战略层次上:宜采用整体营销战略和人才开发战略。

3、“菁菁校园”的运营管理改进:暑期过于繁忙,设施不足,而淡季则设备人员闲臵。无法找到足够指导老师。解决方案:

(1)引入先进的技术和运营管理方式,使人、财、物有机结合,合理分配资源,提高有限资源利用率。

(2)合理设定项目组合、制定完善的教学计划,使淡旺季节相对平衡发展。解决设施设备不足。如解决课程编排上的冲突。

(3)招聘、培训、借用和调配教学、管理人员,建立相对稳定教职工对伍。(4)特色经营,提高服务质量:现实表明普通课程难以维持学校的运转,因此应针对自己的市场定位突出特色。

(5)加强营销力度:应加大对学校的宣传力度,要建立有效的招生部门,积极加强与企业的合作等。如利用举办或承办各种比赛,进行商业运作。

(6)合理设计收费标准,控制成本。力求盈亏平衡,略有盈利。

案例2:EQ公司是从事利用火车、轮船进行的长途邮政运输。它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职工违章违规现象严重;运输的质量、安全性不高;出勤率低,伤、病假多。经过研究。EQ公司的领导决定打破职工的铁饭碗,用合同的形式与职工形成权利与义务的关系,并明确严重违章的责任,最严重的可除名、开除。在执行这项政策前,曾请示过上级,上级的答复是:先搞起来。可实施之后,与预想的差距很大,职工们怨言颇多,根本无法理解此项政策。虽然可以开出严重违纪的员工,但对其他职工起到的教育作用不大。

看到这个结果之后,EQ公司研究出台了另一项政策——“职工流动蓄水池”。对大错没有,小错不断的员工给予进入“蓄水池”的处理,即只拿基本生活费,每天照常上班,但没有任何任务分配,并进行职业培训和职业道德教育。一旦员工转变观念,表现积极即可重新“上岗”,这项政策实行几年内,进“蓄水池”待工的人数不到十人,不少人只待了几天就“上岗”了。职工们说,天天坐在单位里没事干,既在邻里、同事面前丢脸,对家里也不好交代,压力很大。后来大家都不愿进“蓄水池”,工作质量、劳动态度、纪律观念都有很大好转。

请结合案例分析:

1、超前领导决策为什么行不通?

2、为什么一个“蓄水池”能使一个单位的情况大有好转?

3、这个案例对你有什么启示?

答:

1、超前领导决策行不通的原因有:首先,超前领导决策没有按照领导决策的原则和科学程序去做。在发现问题、确定目标环节上,调查不力,没有涉及真正的问题,对调查对象的认知也不够准确;在集思广益、拟制方案环节上,没有做到多方听取意见,也没有拟定多种可能性方案;在分析评估、方案选优环节上,没有确实进行评估,而是主要依靠主观臆断,领导者也没有起到决策作用,而是静观其变,方案选择不力;在实施方案、反馈调节环节上,没有切实做到。其次,忽视了领导环境对领导活动的影响。在这个案例中,职工的工作习惯、思想认识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决策时却没有考虑这些影响。

2.首先,“蓄水池”是实施方案、反馈调节的后续,有了切实的调查和实践基础,真正发现了问题,拟制出了有用的方案;其次,“蓄水池”暴露了员工的真正“弱点”,有的放矢地防止员工违纪现象,它真正考虑了领导环境对领导活动的影响,抓住了职工的心理。

3.这个案例的启示是:在做决策是一定要严格按照科学决策步骤进行,并且其实做好每一环节。在做决策时,要有一定的超前性,但也要考虑到现实的基础和可行性,做好求证评估工作。在进行领导活动时还要考虑领导环境的影响,比如领导对象的心理等等。

第四大题:计算题

1、某企业生产电子产品,预计单位产品的市场价格为50元,固定成本6万元,单位变动成本为30元。求该企业的盈亏平衡点;若企业目标利润为1万元,其销售量应达到多少?若企业达到最大产能500时,其能获得的利润是多少?

答:

1、超前领导决策行不通的原因有:首先,超前领导决策没有按照领导决策的原则和科学程序去做。在发现问题、确定目标环节上,调查不力,没有涉及真正的问题,对调查对象的认知也不够准确;在集思广益、拟制方案环节上,没有做到多方听取意见,也没有拟定多种可能性方案;在分析评估、方案选优环节上,没有确实进行评估,而是主要依靠主观臆断,领导者也没有起到决策作用,而是静观其变,方案选择不力;在实施方案、反馈调节环节上,没有切实做到。其次,忽视了领导环境对领导活动的影响。在这个案例中,职工的工作习惯、思想认识是很重要的影响因素,决策时却没有考虑这些影响。

2.首先,“蓄水池”是实施方案、反馈调节的后续,有了切实的调查和实践基础,真正发现了问题,拟制出了有用的方案;其次,“蓄水池”暴露了员工的真正“弱点”,有的放矢地防止员工违纪现象,它真正考虑了领导环境对领导活动的影响,抓住了职工的心理。

3.这个案例的启示是:在做决策是一定要严格按照科学决策步骤进行,并且其实做好每一环节。在做决策时,要有一定的超前性,但也要考虑到现实的基础和可行性,做好求证评估工作。在进行领导活动时还要考虑领导环境的影响,比如领导对象的心理等等。

第四大题:计算题

1、某企业生产电子产品,预计单位产品的市场价格为50元,固定成本6万元,单位变动成本为30元。求该企业的盈亏平衡点;若企业目标利润为1万元,其销售量应达到多少?若企业达到最大产能5000时,其能获得的利润是多少?

解:1)根据盈亏平衡分析法产量计算公式:Q=F/(P-V)=60000/(50-30)=3000 答:该企业的盈亏平衡点3000。2)目标利润为1万元时,其销售量为:Q=(F+π)/(P-V)=(60000+10000)/(50-30)=3500 答:若企业目标利润为1万元,其销售量应达到3500。

上一篇:在“赛尔号”里游戏作文下一篇:2016年酒店年会策划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