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缺失公共管理论文

2022-04-19

摘要:根据不同公共管理体系对于社会受众生活的影响程度的不同,拟定出不同的伦理标准和道德标准,加大公共管理伦理的涉及范围。增强公共管理组织伦理的研究深度,在公共管理体系和管理人员在面对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时,所采取不同态度这一现象,可以从增强文化建设和提高公共管理人员的个人道德水平等方面来减少不道德行为。下面是小编精心推荐的《伦理缺失公共管理论文(精选3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伦理缺失公共管理论文 篇1:

公共管理伦理缺失的成因及其对策

【摘 要】 公共管理伦理是一种公共准则,是管理者在进行日常的社会事务管理中应当遵守的道德要求,在当前的社会形势下,人们对于公共管理伦理的要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当前的公共管理伦理存在着缺失问题,本文阐述了公共管理伦理缺失的表现,并分析了造成缺失的原因,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加强对策。

【关键词】 公共管理伦理;缺失表现;加强对策

当前公共管理伦理缺失问题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管理者在一些敏感社会问题的处理上引起了社会的不满,也直接影响了和谐社会的建设,这就需要相关部门优化公共管理伦理环境,并加强对于伦理精神的教育,消除社会公众的管理疑惑,创造更高的公共管理机制。

一、公共管理伦理缺失的表现

1.1对于公共责任的忽视

公共责任是公共管理者在从事其管理工作中应当承担的责任,也是其从事管理工作应当重视的方面,但是在实际的工作,存在着严重的权利漠视现象,尤其是相关的管理工作脱离了公众的利益,甚至出现漠视人们权益的现象。此外对于公共责任的忽视,也造成了公共管理工作的工作模式僵化,管理内部逐渐形成了官僚化的工作作风,从而造成了公共利益的损失,也使得公共管理工作缺乏明确的正义目标,影响了正确价值观的培养。

1.2存在着严重的功利主义

在伦理学中,要追求管理工作的效益最大化,利用使用的管理方式来提升相关管理工作的工作效率,但是过度追求管理效益就会出现功利主义工作作风,甚至为了管理工作的成效性违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伦理原则,也对公共道德行为产生了负面影响,从而导致公共管理伦理缺失,公共管理伦理的公信力逐渐削弱。

1.3权力滥用造成腐败形为

公共管理部门拥有较大的权利,对于公共事务拥有直接发言权,因此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需要公共管理伦理进行规范和束缚,但是公共管理伦理的缺失就会造成管理权利的膨胀,从而突破了规范束缚,出现了个人权利大于公共权力的现象,从而滋生了腐败现象的发生。当前腐败现象是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对于公共管理伦理造成的破坏力也最大,腐败现象的滋生蔓延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对于廉政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甚至会带给政府以毁灭性的打击。

二、公共管理伦理缺失的原因

当前公共管理伦理缺失现象严重,影响了政府部门的权威性和公信力,下面详细分析导致伦理缺失的原因:

2.1公共管理伦理缺失的外因

公共管理伦理是一项社会规范的伦理价值,很难进行法律的规范,其活动效果也很难进行测定了量化,因此在公共管理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伦理缺失,同时公共管理涉及到整个社会的管理工作,其需要进行协调的利益方较多,各种利益管理的交叉也影响了管理工作的有效性,因此公共管理伦理缺失和社会关系的复杂性有直接关系。再者随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传统的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在全社会也逐渐形成了商业管理思潮,在这种管理模式的驱使下,市场经济体制的管理模式更加符合管理要求,但是在公共管理工作也逐渐呈现了商业化的价值观,尤其是企业和政府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拉近,公共管理者的工作思維也更接近于企业家的思维和行动,从而导致管理者也会形成功利型人格,进而导致公共管理伦理的缺失。最后公共管理伦理缺失和我国的发展阶段有关系,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阶段,尤其是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不可避免出现了不同的价值观,传统的公平正义的伦理精神逐渐弱化,社会的伦理标准经历着破坏和重构,我国公共管理伦理化面临着严峻的考验。

2.2公共管理伦理缺失的内因

公共管理伦理缺失的内因体现在:①社会不同角色之间存在着冲突,公共管理者作为整个社会责任的承担者,需要更强的责任感参与到公共事务管理工作中,同时要严格规范自我的行为规范,承担着社会内部不同要素之间的融合,但是在实际的管理工作中,由于对于公共权利的界定不当,就会造成管理者角色的冲突,从而影响了管理伦理的选择,最终损害了其管理伦理的规范性。②管理者以“经济人”的思维进行管理工作,在工作中过度的追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管理者和社会公共产生了利益冲突,导致伦理束缚作用的削弱,从而也造成了管理伦理的逐渐缺失。

三、公共管理伦理缺失的相应对策

当前,公共管理伦理缺失已经对于管理部门的社会公信力和权威性造成了极大的破坏,尤其是一些重大部门中存在的管理伦理缺失严重损害了社会公众的利益,也引起了较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下面详细阐述对于管理伦理缺失现象的相应对策:

3.1规范化公共管理伦理标准

公共管理部门在进行管理工作时,要严格按照相应的伦理规范,这就需要明确相应的管理伦理标准,把社会公众的利益放在首要位置,并根据不同管理部门的重要性,制定相应的伦理考评制度,提高管理伦理的监督力度。再者要加强公共管理组织伦理的研究力度,充实公共管理领域伦理精神教育内容,针对公共管理组织及其管理者在对待自身利益和社会利益时采取不正当态度的行为,要进行及时的行政干涉。此外要加强对于管理者的思想品质教育,强调其道德责任感的培养。

3.2强化公共管理伦理环境建设

当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不可避免出现了一些不良现象,这就需要管理部门要调整其管理策略,最重要的是优化公共管理伦理环境,对于公共管理领域的伦理进行全方位的监控,避免出现损害公共利益的现象发生。此外要加强管理伦理精神建设,通过伦理的健全培养公众参与社会管理工作的积极性,制定长期的发展目标,使公共管理伦理建设工作逐步正规化。

3.3重视道德典范的引导作用

道德典范作为优秀的伦理遵守者,对于管理伦理建设工作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树立道德典范可以在全社会内形成良好的伦理环境,在潜移默化中改变了管理者的管理思维,更加注重为人们服务的工作观念,并在工作中摒弃功利化的目标,重视社会评论的影响,从而提高公共管理伦理建设的有效性。因此,应当根据这些组织所提供产品及服务的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宣传教育活动。通过塑造公共管理组织及其管理者的道德人格典范,扩大公共管理伦理的社会影响力。

四、总结

总之,公共管理伦理缺失逐渐成为一个社会热点,直接影响了社会管理工作的成效性,甚至会引发社会问题,因此公共管理人员应当发现伦理缺失的原因,并通过采取及时、全面、合理的对策来加强管理伦理建设,提高政府部门的决策公信力。

参考文献:

[1]苗月新.公共管理伦理缺失之成因及其对策研究[J].中国行政管理,2011(4).

[2]陈鸿伟.论公共管理伦理失范表现、成因及治理对策[J].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6).

作者:黄兴娟

伦理缺失公共管理论文 篇2:

我国公共管理伦理失范的成因分析

摘 要:根据不同公共管理体系对于社会受众生活的影响程度的不同,拟定出不同的伦理标准和道德标准,加大公共管理伦理的涉及范围。增强公共管理组织伦理的研究深度,在公共管理体系和管理人员在面对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时,所采取不同态度这一现象,可以从增强文化建设和提高公共管理人员的个人道德水平等方面来减少不道德行为。所以,我们要加强公共管理体系的监督,并着重提高公共管理人员的道德束缚。

关键词:公共管理伦理;伦理失范;伦理建设

一、我国公共管理伦理失范的表现

公共管理伦理失范是公共管理权力的异化现象。它的表现形式有很多,根据公共管理伦理的内在结构,可具体概括为两种。

1.意识失范

主要表现为公共管理主体的政治理念不坚定,公共管理活

动中若出现困难,这类主体会摇摆不定,没有形成正确的权力价值观,他们缺少较高的政治理想。在道德认知方面,官本位理念却愈发占据主要地位,公共管理主体的以民为本的理念逐渐降低。

2.行为失范

公共管理伦理的行为失范主要与腐败有关,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政治性失范,经济性失范,组织人事性失范,渎职性失范,社会公德性范。虽然这五种失范行为表现形式各有不同,但是都是权力使用者放弃公共权力的公共性,公共公权力进行私人动,实现个人利益。

二、我国公共管理伦理失范的形成原因

1.公共管理人员在对待个人和群体时的态度标准不一致

内因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和本质。我国公共管理伦理失范的深层次原因在于公共管理人员在对待个人和群体利益时所采取的态度标准不一致。公共管理伦理失范的根本原因是人们的思维,人们思想逐渐对公共利益淡化,而动机产生的原因是以公共管理组织和管理人员的伦理水平过低为前提的。伦理水平的过低现象一般是由组织和管理人员所信奉的价值理念来决定。管理人员的价值理念的形成是收到家庭生活环境和受教育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公共管理组织和管理人员在自身的人格素质上应该具有以下能力:关爱他人、尊重他人,并且关心公众利益和幸福感,拥有一定的道德上的自我控制能力和社会责任感。公共管理组织和管理人员在面对个人利益和社会利益时,采用的不正当态度,根本原因分析,首先是公共管理组织的任务、宗旨与社会所需要的不一致导致偏差的出现,例如,公共管理人员录用上偏差,只是观察了应聘者的能力水平等客观的考查,而没有注重对应聘人员的自身素质的考核;第二就是公共管理人员在管理工作中降低了对个人的要求。

2.公共管理环境中不同的刺激因素

加强伦理失范的外在力量主要是公共管理环境中的刺激因素造成的,环境中的不同的刺激因素,有些来源于内部环境,有些来源于外部环境,譬如经济、政治、文化各个方面对与公共管理组织和管理人员逐渐的影响。内部环境对其的影响,形成的基础是组织传统文化和文化的内容。公共管理组织基本是非营利性质的组织,它的管理人员基本上是不受社会团体的利益所影响左右的,可是当今社会的发展,到时各种利益不断向其冲击,再加上这些管理人员受到自身素质的束缚,会有一定的影响。

3.公共管理伦理思想建设和教育问题建设速度过慢

目前的经济发展阶段,尽管传统的公共管理伦理准则不断的受到打击,可是依旧有很大的社会群众基础,公共管理组织这些旧的伦理标准时,也只看重履行并不注重发展与延续。目前,许多国家的经济发展迅速,但是公共管理伦理建设教育建设的速度却十分缓慢,这是造成公共管理伦理失范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由于我国的公共管理伦理和对应的教育建设较经济发展缓慢,不能满足实际需要,尤其是在这个人口流动性强、城市化速度飞快、社会群体对公共服务急迫需求的特殊时刻,公共管理产品供应渠道过于单一是导致生产和消费间伦理冲突重要原因。

三、应对我国公共管理伦理失范的措施

1.加强公共管理伦理的作用领域及规范

目前我国公共管理活动所覆盖的不断扩大,因此,相关的政府机构应该加强对公共管理活动的作用,逐渐明确公共管理活动的作用领域和相应的伦理标准,将针对公共管理体系的伦理要求同针对公共管理人员的伦理要求区分,并明确受公共管理活动所影响的社会受众的公共伦理标准。根据不同公共管理体系对于社会受众生活的影响程度的不同,拟定出不同的伦理标准和道德标准,加大公共管理伦理的涉及范围。增强公共管理组织伦理的研究深度,在公共管理体系和管理人员在面对个人利益和公共利益时,所采取不同态度这一现象,可以从增强文化建设和提高公共管理人员的个人道德水平等方面来减少不道德行为。所以,我们要加强公共管理体系的监督,并着重提高公共管理人员的道德束缚。

同时,伦理建设需要一定的针对性,不要将一般体系的伦理考核方法应用在公共管理体系中。重视公共组织管理人员的社会责任感和自身廉洁自律情况,通过教育与管理等方法来指导公共管理者正确控制个人欲望。公共管理伦理精神和教育体制完善过程中,需要进步和有选择性地保存传统的伦理思维,比如儒家文化中的一些思想,需要明确其范畴在当今社会环境中的显示意义;与此同时,要大胆的批判吸收外国优秀的的公共伦理思想,比如西方伦理学中的善良、快乐、大度、诚信、机敏、坚强等伦理因素。公共管理伦理体系中,需要将把良好的行为、公正的行为综合在一起考虑,使公共管理者成为公平正义的实践人员。

2.强化公共管理领域的伦理监控

我国公共管理在现阶段的社会活动日渐增多,所以要加强公共管理体系的伦理监管,从而减少某些功利因素给各种公共管理组织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建设完善一个覆盖公共管理领域的伦理监管系统,对各政府部门以及有经济性质利益的公共管理组织,提出一个和其功能一致的伦理要求,同时并对其实践效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判。建立一个行业内部的平台,加强对损坏公共利益的公共管理行为的监管,对不履行公共管理工作的,部门和个人要建立一个完善的、严格的执行措施。在公共管理伦理建设过程中加入公众思维,加强公民参与社会管理以及民主决策的思想意识,制订一个长期确实有效管理方针。公共管理部门要约束个人的利益,并且为社会大众追求更大的利益,为社会群体提供一个良好的社会服务,处理不同的社会问题,让各群体间的交往更合理化。

目前,由于出现许多外在的因素,导致公共管理组织和管理人员的伦理日渐缺失,所以,我们应该建立一个可以涵盖不同公共管理活动的伦理规范系统。建立一个可以在决策中表现出公共思想的民主、科学的公共管理体制,这就要求公共管理者在工作上、处事上表现出一个公正、公平、平等、法治和严格自律的一般素质,让管理者可以在面对个人利益时,表现出一种自我控制、适度适当,在面对公共利益时可以表现出一种实践、公正公平对待弱势群体。让诚实意识、责任意识、廉政意识等思想深入到每一个公共管理者思想中,将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当成是对公共管理组织和管理者考察的一个必要依据,重视加强公共管理岗位上的非经济性特征,用服务式管理代替统治式管理,倡导在法制意识指导下的公民自由意识,在公共管理组织中用伦理作为一个评判考核标准。

3.加快伦理建设速度塑造道德模范

公共管理是一种社会管理,向社会人员提供一种社会制度安排。公共管理组织的目标是需要满足社会受众对美好事物的追求。由于公共管理组织不提倡以经济利益为中心的功利性质目标,需要注重同公共利益有密切关系的产品的供应,所以对于所有管理机构及组织者的所付出与得到一定情况下不可以通过经济利益来衡量,有时其工作业绩因为非显性、长期性的原因,并不容易得到社会认同感。所以,需要根据不同的组织提供服务的特性,来进行针对性的宣传引导。通过塑造各组织和其管理人员的道德人格模范楷模,从而扩大公共管理伦理的公众影响。公共管理伦理制度规范化的过程中,需要将规范同已出现的公共活动和新的活动结合在一起,在管理战略层次上思考公共管理伦理问题。明确各种公共管理领域的管理者,并对管理模式、管理观念、服务标准等做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规定。

公共管理伦理需要具有一定的文化厚度。公共管理是群体活动,管理模式会影响公共管理伦理的现状,正确的组织管理会有助于公共管理的建立,因为意识、认知、情感等管理文化因素组成了管理模式。在正义的管理组织文化之中,不正义的行为会被更正,正义的管理行为可以被加强。公共管理需要做好文化,树立公共品牌。加强廉洁、忠诚等文化建设,建立一种正义的文化,可以营造一种合理的环境,培养正确的公共管理,作为一个社会成员应该有一种协调人和人的规范能力的素质,形成一个约束体质和优秀的管理形式,让其明白应该具有的责任,可以承担的责任,公正地执行公共管理的职责,建立一种公共管理公信力。

参考文献

[1]杨春贵.转型期我国公共管理伦理的失范及对策[J].学习月刊,2009(10).

[2]纪霞.公共伦理道德的失范与构建[J].行政论坛,2006(06).

[3]宋峰,李买连.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伦理失范及其治理之策[J].怀化学院学报,2010(9).

(作者单位:东北石油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作者:温俊

伦理缺失公共管理论文 篇3:

新常态下公共管理的困境与出路

摘 要:随着国家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社会经济呈现出全新的发展态势,"新常态"下经济增速趋于平稳,经济下行为社会公共管理带来了新的挑战。基于此,本文首先分析了新常态下公共管理面临的困境,主要有公共管理现状和目标之间存在偏差、管理方式单一落后、管理者个体自觉与组织文化间存在冲突等,在分析问题成因的基础上提出具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从而探索新常态下公共管理健康发展的新路径。

关键词:新常态;公共管理;困境;出路

公共管理包含了对各项公共事务、社会问题、公众资源配置等多元化管理内容,涉及社会文教卫生、公共建设、社会福利多个层面。在新常态背景下,社会转型和经济发展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经济换挡和多元文化思潮进一步增加了公共管理的难度,这就需要在公共管理中引入新常态意识,积极应对管理中出现的问题,通过优化公共管理模式、创新公共管理手段、重塑公共管理价值体系等方法实现困境突围,促进社会公共管理能效的提高。

一、新常态下公共管理的困境

(一)管理现状和目标之间存在偏差

公共管理的最终目标是实现法制化、民主化和科学化的社会治理目标,从当前社会发展形势来看,政治环境稳定、经济基础牢固,文化发展繁荣,这些成果的取得证明公共管理模式与社会经济形态相适应。但是在公共治理体系和能力方面还需要进一步完善。譬如社会法制建设不健全,民主化程度有待提高,政府管理机制灵活性差、效率低、机构臃肿等。在社会治理体系中有不同的制度要求,这就需要政府和社会相关组织协同管理,从而解决社会利益分配不均的问题。政府工作人员办事能力低、思想觉悟落后是影响公共管理能效的重要因素,由于工作目标不清、方向不明,造成公共管理实效与目标之间还有很大距离。

(二)公共管理手段單一薄弱

公共管理手段是否先进、模式是否科学,直接关系到管理的最终结果。从当前社会公共管理情况来看,技术先进性体现不足,传统管理模式仍占主流,进而造成管理方式僵化、单一,难以从根本上提高公共管理能效。虽然先进的管理技术有明显的优越性,但是由于受传统管理理念影响,实践中更倾向于应用实施便捷、有利于出政绩的管理手段,这就使公共管理技术的创新成果难以真正应用到实践中,进而造成公共管理效果不够理想,甚至会造成政府信任危机。

(三)管理者个体自觉与组织文化间存在冲突

公共管理最终是由管理者来实施的,这就对管理者的专业素质、道德操守等提出了更严格的要求。在当前复杂的社会环境下,价值观、利益观的冲击有可能造成部分公共管理者心理失衡,进而出现以权谋私、贪污腐败、官僚主义等问题。由于受不良意识和消极文化的影响,公共管理者会在经济利益和道德操守中权衡不定,如果没有正确的思想道德引导,则极易引发社会道德、行政伦理、权力越位等问题,严重影响了政府部门的公信力,不利于公共管理的可持续发展。

二、新常态下公共管理的困境突围路径

(一)提升公共管理主体的治理能力

公共管理不单纯是政府及相关组织的责任和义务,而是需要社会民众全员参与,这样才能使公共管理切实有效开展,政府、相关社会组织、人民群众都要成为公共管理的主体,分别承担不同的责任。政府要起到全面领导、规划、监督等作用,制定科学的管理办法,让各项公共管理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政府相关部门要积极改革陈旧的管理结构,引入更灵活便捷的管理机制,从内部管理层面而言,要做好公共管理队伍的组织构建工作,建立起严格的奖惩机制,通过科学规范的管理促进公共治理能效的提高。在公共管理中建立完善的考核机制,为管理人员提供更多的培训和学习机会,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能力素质培养,从而强化管理者的职业道德素养,提高工作能力和公共管理效率。

(二)注重公共管理技术的创新

新常态下公共管理创新发展必须有先进的管理技术为基础,这样才能进一步加大管理力度,提高管理能效。引入科学的管理技术有利于改变以往僵化的管理理念,更新管理模式,促进政府各个部门工作的协调性,促进公共管理成效的提升。运用先进的管理技术有利于拉动国家经济的良性增长,目前社会经济增速由原来的年均10%下降为7%,经济增速趋于稳定,安全性进一步提高。在全球经济一体化发展的背景下,生产要素的国际化往来更加密切,进而形成更大的成本优势。同时,随着竞争态势的不断改变,传统的资源竞争已经逐步转向技术竞争,促使经济结构调整的同时,也使社会生产方式不断更新,技术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公共管理手段更加先进,以紧急发展促进公共管理发展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当前,在我国公共管理领域已经相继引进了网络技术、电子信息技术、大数据技术、物联网技术等,科技创新促进了政府公共管理能效的提高,同时也使公共管理模式获得了更大的创新动力。

(三)重塑公共管理核心伦理价值体系

新常态下公共管理价值取向与传统价值观之间还有一定的矛盾冲突,对于权力和金钱过度追求将导致公共价值的缺失。如果无视群众利益,任意践踏公共利益,那么势必会引发公共危机,政府也将失去民众的信任。这就需要尽快建立起公共管理伦理,倡导依法治国、以德治国,在公共管理中突出“法治、民主、公平、公正“的核心价值观理念,对政府人员的违法违纪问题进行严肃处理。在公共管理伦理建设中,要有“宪法高于一切”的意识,激发法治宣传力度,切实落实各项公共管理规范,从而使民众构建更完善的法治意识形态。同时,加大公务员服务意识和公仆意识的培养力度,强化民众的公德意识,从而促进社会道德与法治建设的协调发展。进一步加大社会伦理宣教力度,开展道德示范活动,树典型、立榜样,形成影响广泛的价值秩序,重构社会治理体系,充分发挥以德治国建设中的群众力量,构建坚实的群众基础。在社会公共管理中突出核心价值观的指导作用,从而形成新常态下公共管理的核心价值体系。

三、结语

综上所述,新常态环境下公共管理的创新发展需要政府、民众和社会组织的共同参与,以政府为主导、社会组织要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人民群众协调配合并行使监督权,这样才能构建起全新的公共管理体系,以法治和创新为核心,规范公共管理流程,创新管理模式,优化管理结构,时刻关注群众利益,保证社会公平公正,这样才能保证新常态下公共管理工作的高效开展,以公共管理为纽带拉动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生态环境健康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静怡.基于新常态下的公共管理困境与出路[J].人力资源管理.2017(08).

[2]张茜.新常态下的公共管理困境及突围方式研究[J].现代商业.2018(31).

[3]冯翔.新常态下公共管理的困境与发展策略浅谈[J].财经界(学术版).2016(14).

作者:黄诗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