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11章教育法规知识回答

2024-05-07

教育学11章教育法规知识回答(精选6篇)

篇1:教育学11章教育法规知识回答

第十一章 教育法规知识回答

考察 简答 单选 多选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是国家全面调整各类教育关系、规范我国教育工作行为的基本法律。该法于1995年3月18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1995年9月1日施行。

2、《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发展教育事业;《教育法》的立法依据是提高全民族素质;制定《教育法》的最终目的是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3、《教育法》的适用范围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全国范围内的各级各类教育。

4、《教育法》的基本内容包括哪些?

答:《教育法》的基本内容十分广泛,主要包括教育的性质、方针、基本原则,教育制度、教师与学生、教育投入、法律责任及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等内容。

5、《教育法》规定,表明了我国教育是社会主义性质的教育。

6、我国教育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简答)答:在遵循我国宪法原则的基础上,我国《教育法》规定了教育活动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这些原则从不同方面体现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本质特征。

(1)国家对受教育者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以及理想、道德、纪律、法制、国防和民族团结的教育。

(2)教育应当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文化传统,吸收人类文明发展的一切优秀成果。(3)教育活动必须符合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实行教育与宗教相分离。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利用宗教进行妨碍国家教育制度的活动。(4)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公民不分民族、种族、性格、职业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机会。(5)国际根据各少数民族的特点和需要,帮助各少数民族地区发展教育事业。国家扶持边远贫困地区发展教育事业。国家扶持和发展残疾人教育事业。

7、国家实行的基本教育制度包括哪些?(简答)答:国家实行的基本教育制度有:学校教育制度;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职业教育制度和成人教育制度;国家教育考试制度;学业证书制度;学位制度;扫除文盲教育制度;教育督导和教育评估制度。

8、义务教育制度的具体内容是什么?(简答)答:(1)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制度。(2)各级人民政府采取各种措施保障适龄儿童、少年就学。

(3)适龄儿童、少年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以及有关社会组织和个人有义务使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并完成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

9、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设立必须具备哪些条件?(简答、多选)

答:(1)有组织机构和章程。(2)有合格的教师。(3)有符合规定标准的教学场所及设施、设备等。(4)有必备的办学资金和稳定的经费来源。

10、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行使的权利包括哪些?(多选)

答:(1)按照章程自我管理。(2)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3)招收学生或者其他受教育者。(4)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实施奖励或者处分。(5)对受教育者颁发相应的学业证书。(6)聘任教师及其他职工,实施奖励或者处分。

(7)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

(8)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9)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11、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当履行哪些义务?(多选)

答:(1)遵守法律、法规。(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

(3)维护受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权益。(4)以适当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5)遵照国家有关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6)依法接受监督。

12、《教育法》规定受教育者享有哪些权利?(多选)

答:(1)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2)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3)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4)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对学校、教师侵犯其人身权、财产权等合法权益,提出申诉或者依法提起诉讼。(5)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13、《教育法》规定受教育者应当履行哪些义务?(多选)

答:(1)遵守法律、法规。(2)遵守学生行为规范,尊敬师长,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3)努力学习,完成规定的学习任务。(4)遵守所在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管理制度。

14、《教育法》对哪些行为规定了法律责任?(多选)

答:(1)不按照预算核拨教育经费和挪用、克扣教育经费的行为。

(2)扰乱教育教学秩序,破坏、侵占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校舍、场地及其他财产的行为。(3)明知校舍或者教育教学设施有危险,而不采取措施,造成严重后果的行为。

(4)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收取费用的行为。

(5)违反国家有关规定,举办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行为。

(6)违反国家有关规定招收学员的行为。(7)招收工作中徇私舞弊的行为。

(8)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教育者收取费用的行为。

(9)在国家教育考试中作弊和非法举办国家教育考试的行为。

(10)违法颁布学位证书、学历证书或者其他学业证书的行为。

(11)侵犯教师、学生及其他教育者、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合法权益的行为。

15、侵犯教师、学生及其他受教育者,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合法权益的行为是什么?需承担什么法律责任?(多选)

答:(1)侵犯教师、受教育者的生命健康权和人格权,包括姓名权、肖像权、名誉权和荣誉权。(2)侵犯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名称权、名誉权、荣誉权。

(3)侵占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校舍、场地,损害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教师、受教育者的财产所有权。

(4)侵犯教师、受教育者、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著作权、专利权、商标专用权、发现权、发明

权和其他科技成果权。

根据《教育法》规定:“违反本法规定,侵犯教师、受教育者、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失、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民事责任。”

1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于1993年10月31日经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并于1994年1月1日起施行。

17、《教师法》的立法依据可分为三个方面:宪法依据、客观依据、政策依据。

18、制定教师法的重要意义: 答: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需要

提高教师队伍素质的需要 维护教师合法权益的需要 教师队伍建设走上规范化的需要

18、《教师法》规定:“本法适用于在各级各类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工作的教师。”明确规定了《教师法》的适用范围。

19、《教师法》规定教师享有哪些基本权利?(简答)

答:教育教学权、学术研究权、学生管理权、报酬待遇权、参与管理权、进修培训权。

20、《教师法》规定教师应履行哪些义务?(简答)答:遵守法规义务、教育教学义务、思想教育义务、尊重学生人格的义务、保护学生权益义务、提高水平义务。

21、取得教师资格应具备哪些条件?(简答)答:(1)必须是合格的中国公民。(2)具备规定的学历或者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

(3)具有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和道德品质。(4)具有相应的教育教学能力。

22、取得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的相应学历是:(一)取得幼儿园教师资格,应当具备幼儿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二)取得小学教师资格,应当具备中等师范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三)取得初级中学教师、初级职业学校文化、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专科学校或者其他大学专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四)取得高级中学教师资格和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中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应当具备高等师范院校本科或者其他大学本科毕业及其以上学历;取得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高中学生实习指导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的学历,由国务院教育行政部门规定;(五)取得高等学校教师资格,应当具备研究生或者大学本科毕业学历;(六)取得成人教育教师资格,应当按照成人教育的层次、类别,分别具备高等、中等学校毕业及其以上学历。不具备本法规定的教师资格学历的公民,申请获取教师资格,必须通过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制度由国务院规定。

22、教师法关于教师待遇的规定包括哪些内容教师工资待遇 ;教师津贴和教师补贴;教师住房;教师医疗保健待遇;还有对教师的养老保险、退休金、民办教师待遇问题做了规定。

22、教师的哪些行为需要承担法律责任?(简答、多选)

答:《教师法》规定:“故意不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给教育教学工作造成损失的;体罚学生,经教育不改的;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求刑事责任。”

**********************************

23、《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是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并于2006年6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修订。

24、怎样理解义务教育的性质?(简答)答:义务教育史国家统一实施的所有适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的教育,是国家必须予以保障的公益性事业。

25、义务教育的任务和培养目标是什么?(简答)答: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使适龄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奠定基础。

26、义务教育的对象是适龄儿童和少年。

27、《义务教育法》对实施义务教育的教师提出了哪些要求?(简答)

答:(1)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当平等对待学生,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

(2)教师应当尊重学生的人格,不得歧视学生,不得对学生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严的行动,不得侵犯学生合法权益。(3)教师应当取得国家规定的教师资格。国家建立统一的义务教育教师职务制度。教师职务分为初级职务、中级职务和高级职务。

28、《义务教育法》中规定县级以上政府不得有哪些行为?(多选)

答:(1)未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制度、调整学校的设置规划的。

(2)学校建设不符合国家规定的办学标准、选址要求和建设标准的。

(3)未定期对学校校舍安全进行检查,并及时维修、改造的。

(4)未依照本法规定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的。

29、《义务教育法》中规定学校不得有哪些行为?(多选、简答)

答:(1)违反国际规定收取费用的。

(2)以向学生推销或者变相推销商品、服务等方式谋取利益的。

(3)拒绝接收具有接受普通教育能力的残疾适龄儿童、少年随班就读的。(4)分设重点班和非重点班。(5)违反本法规定开除学生的。(6)选用未经审定的教科书的。

30、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对教育经费保障提出了哪些明确目标?(多选)

答:其中,各级政府应当确保教育经费“三增长”,即:用于实施义务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比例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保证按照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义务教育费用逐步增长,保证义务教育教职工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

31、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关于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做了哪些规定?(简答)

答:(1)规范教学内容,防止教学过于偏重智育的倾向。(2)严格课程管理。(3)明确考核要求。

32、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对规范义务教育教科书的编写、出版和发行提出了哪些措施?(多选、简答)

答:(1)减少教科书的种类,保证教科书质量。(2)降低教科书的成本。(3)防止利用教科书非法牟利。

******************************

33、《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是2006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五次会议修订,于2007年6月1日起施

行。

34、《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立法目的是什么?(简答)

答: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35、未成年人享有哪些权利?(简答)

答: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参与权等权利,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未成年人享有受教育权,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尊重和保障未成年人的受教育权。

未成年人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家庭财产状况、宗教信仰等,依法平等地享有权利。

36、保护未成年人的工作应遵循哪些基本原则?(简答、多选)

答:(1)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

(2)适应未成年人身心发展品德、智力、体质的规律和特点。

(3)教育与保护相结合。

36、《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学校在保护未成年人方面做了哪些规定?

(1)学校应当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培养未成年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促进未成年学生全面发展

(2)学校应该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

(3)学校应当根据示成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对他们进行社会生活指导,心理健康辅导和青春期教育。

(4)学校应当与未成年学生的父母或者其它监护人互相配合,保证未成年学生的睡眠娱乐和体育锻炼时间,(5)学校幼儿园等的教职员工应当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严,不得对未成年人实施体罚、变相体罚或者其它侮辱人格尊严的行为

(6)学校以及保育园等应该建立安全制度,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采取措施保障未成年人的人身安全。

(7)教育行政等部门和学校、幼儿园等应当根据需要,制定应对各种灾害、传染病、食物中毒等等预案和必要的演练,增强未成年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8)学校对未成年人学生在校内或者本校组织的校外活动中发生人知伤害事故的,应当及时救护,妥善处理,并及时向有关主管部门报告。

(9)对于在学校接受教育的有严重不良行为的未成年学生,学校和父母或者其它监护人应当酵母配合加以管教,无力管教或者管教无效的,可以执照有关规定将其送专门学校继续接受教育。

36、《未成年人保护法》规定,侵犯未成年人合法权益应当承担什么责任:

规定主要包括刑事责任、民事责任和行政责任 *****************************

37、《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2008年9月,由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联合颁发的。

38、《规范》修订的基本原则是什么?(简答、多选)

答:(1)坚持“以人为本”。(2)坚持继承与创新相结合。(3)坚持广泛性与先进性相结合。(4)倡导性要求与禁行性规定相结合。(5)他律与自律相结合。

39、《规范》的主要内容和特点是什么?(简答、多选)答:(1)“爱国守法”,这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2)“爱岗敬业”,这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3)“关爱学生”,这是师德的灵魂。(4)“教书育人”,这是教师的天职。(5)“为人师表”,这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6)“终身学习”,这是教师专业发展的要求。

39、《规范》中对“爱国守法”是如何规定的? “爱国守法”的具体内容是: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39、《规范》中对“教书育人”是如何规定的?“教书育人”的具体内容是:遵行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德,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40、《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是2004年3月22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

41、为什么要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简答)答:(1)未成年人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2)面对国际国内形势的深刻变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既要面临新的机遇,也要面临严峻挑战。(3)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还存在许多不适应的地方和亟待加强的薄弱环节。(4)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代又一代人的不懈努力。

42、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应遵循哪些原则?(简答)答:(1)坚持与培育“四有”新人的目标相一致,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原则。(2)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未成年人的原则。(3)坚持知与行相统一的原则。(4)坚持教育与管理相结合的原则。

43、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是什么?(简答)答:(1)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2)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3)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4)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未成年人的全面发展。

篇2:教育学11章教育法规知识回答

教学原则

一、教学原则概述

(一)概念

教学原则是根据一定的教学目的和教学规律制定的,教师和学生观察、处理教学问题,有效进行教学工作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或指导思想),是指导教学工作的一般原理。

它既指导教师的教,也指导学生的学,应贯彻于教学过程的各个方面和始终。

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ª¡ª区别

• 教学规律

• 反映教学发展变化过程中的本质联系和必然趋势,是稳定的; • 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客观存在; • 揭示出了教学过程的¡°必然¡±。

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ª¡ª联系

教学规律:

是制定教学原则的科学基础和依据。人们只能认识、解释、掌握和运用规律,而不能改变或创造它。

(二)教学原则的作用

确立正确的教学指导思想,按照马克思主义的唯物

辩证法的观点去观察和处理教学问题;

自觉遵循教学规律组织教学活动,正确解决教学

内容和教学方法等一系列理论与实际问题;

保证教学过程的有序进行,顺利实现教学目的和任务 教学原则又是检查评价教学质量的重要标尺。

(三)制定教学原则的依据

1、依据对教学客观规律的认识

2、受教学目的的制约

3、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4、依赖于教学实践经验积累

5、要适应社会的发展

二、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

(一)科学性和教育性相统一的原则

1、基本涵义

科学性和教育性统一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 要向学生传授真正反映客观事物真理的知识,使教学内容具有严密的科学性;并结合知识的传授,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使教学具有教育性。

这条原则所反映和要求的,是要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传授知识与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关系。

2、基本要求

(1)坚持教学的科学性。

(2)充分发掘教材内容的思想性,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3)科学性和教育性要贯穿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4)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素质。

(二)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1、基本涵义

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中理解知识,并运用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做到学懂会用、学用结合。

这一原则所反映和要求的,是要正确处理教学中间接知识与直接知识、理论与实践之间的关系。

2、基本要求

(1)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2)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基础进行教学。(3)加强课堂教学的实践环节。(4)适当补充乡土教学材料。

(三)启发性原则

1、基本涵义

启发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增强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独立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启发性原则所反映和要求的,是要正确处理教学过程中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之间的关系。

2、基本要求

(1)加强学习目的和动机教育,激发学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主动探索精神和逻辑思维能力。(3)培养学习兴趣,激发求知欲望。

(4)坚持教学民主,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四)直观性原则

1、基本涵义

直观性原则是指教学中,教师通过一定的方式引导学生直接感知教材内容、丰富感性经验、获得生动表象,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思维活动,把生活的直观和抽象的思维结合起来,掌握知识和技能的本质,形成科学的要领。

直观性原则所反映和要求的,是正确处理教学中间接知识与直接知识、理性认识与感性认识的关系。

2、基本要求

(1)明确教学目的,讲求实际效果。(2)慎加选择,注意典型性。

 根据学科的特点和实际,恰当选择直观手段

(3)正确地运用直观教具,增强直观教学的科学性。

(五)循 渐进原则

1、基本涵义

循序渐进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按照教材的逻辑体系和学生的认识规律,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使学生掌握系统、完整的科学知识,形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又称系统性原则。

2、基本要求

(1)按照教材的逻辑顺序教学。

(2)按照学生的认识顺序组织教学活动。(3)技能训练也要循序渐进。

(4)教学内容的讲解要突出重点、难点,解决主要矛盾。(5)培养学生踏踏实实、系统学习的好习惯。

(六)因 施教原则

1、基本涵义

因材施教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既要面向全体学生,提出统一要求;又要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区别对待,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促进每个学生在自己的原有基础上都能有所进步,得到充分发展。

2、基本要求

(1)深入了解学生,有针对性的进行教学。(2)面向全体,照顾两头,兼顾个别。

(3)处理好全面发展与发挥个人特长的关系。

(4)善于发现和培养具有特殊才能的学生,并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

(七)固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技能,长久地保持并熟练地用其解决实际问题。

这一原则所反映和要求的,是正确处理学习新知识与巩固已学知识之间的矛盾关系。

2、基本要求

(1)抓好课堂教学(教师讲授知识要清晰而深刻,确保学生理解并掌握所学知识),引导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知识。

(2)要及时地组织学生进行系统的复习。(3)指导学生掌握记忆的规律和方法。

第二节 教学方法

一、教学方法概述

(一)教学方法的概念

1、概念

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和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为实现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而采取的一系列具体方式和手段的总称。(教师教的方式和手段

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的方式和手段)

2、教学方法的作用:

教学方法是教学系统中的重要因素之一,是联系教师与学生及其课程内容的中介和桥梁。

采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活动,实现课程目标,完成教学任务,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教学方法的指导思想

注入式

也叫¡°填鸭式¡±,是指教师从主观出发,把学生看成是一种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向学生灌注知识,无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观能动性。在这种思想指导下,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体现,积极性被扼杀了,主动性也被泯灭了。教师仅仅是现成知识的传递者,而学生仅仅是一个接受器。

启发式

认为学生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学生是教学过程的参与者,是学习的主人。在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主体性,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指导学生自己去学习,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从而学会学习。

二、教学方法的分类

(一)以语言传递为主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

(二)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

---演示法和参观法

(三)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教学方法

---实验法、实习法、练习法

关于教学方法的分类

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讲述法、谈话法、演示法、发现教学法、实验法、实习法、参观法、工艺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欣赏教学法、实际操作法、练习法、讨论法、复习法等。

三、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一)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运用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

(二)谈话法

教师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知识经验回答提出的问题,借以获得新知识,或检查、复习、巩固已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又称回答法。

(三)演示法

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配合讲授和问答把实物或直观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通过示范性的表演和实验,使学生通过观察获得知识的一种方法。

(四)讨论法

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对教学内容通过全班或小组讨论,发表看法,进行辩论,得出结论,从而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五)实验法

实验法是教师指导学生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在控制条件下进行独立作业,以获取知识和验证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六)练习法

(六)练习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以达到对知识的消化固并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

(七)参观法

(八)参观法是根据教学目的组织学生到校外观察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从而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八)实习作业法

实习作业法是教师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组织学生在校内外参加实践活动,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一

种教学方法。

四、教学方法的选择运用

(一)教学方法的选择

1、教学的目的与任务

2、教学规律和原则

3、教学内容和特点

4、班集体的特征、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水平

5、教师本身的条件,包括业务水平、实际经验、个性特点

6、教学方法本身的特性

7、教学时间和空间条件

8、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程度

(二)教学方法的运用

1、发挥教学方法的整体功能

2、坚持启发式教学指导思想

3、综合应用各种教学方法

4、坚持灵活性,渗透教育机智

近年来国内出现的新方法有: 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 邱学华的尝试教学 情景教学法 学导式教学法 自学辅导法

六课型单元教学法 讲练结合教学法 整分合教学法

¡°读读、议议、练练、讲讲¡±八字教学法、。

近年来国外出现的新方法有:

发现法(布鲁纳)、范例教学法、暗示教学法(洛扎诺夫)、程序教学法、微格教学法、案例教学法、布卢姆掌握学习法、纲要信号法、¡° 探究¡ª研讨¡± 教学法、问题讨论法、卡片教学、合同教学、能力分组教学、问题解决教学法等。(一)发现法 ¡ª¡ª布鲁纳

•发现法又叫问题法,50年代产生于美国。

•所谓发现法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回答他们自己的疑问,解决他们自己的问题。

•运用发现法的一般步骤是:

1、创造问题情境,使学生提出要解决或研究的问题,明确

发现的目标或中心。

2、学生利用教师和教材所提供的某些材料,对提出的问题,做出一种或几种解答的假设。

3、从理论上或实践上检验自己的假设,学生中如有不同的观点,可以开展争辩。

(二)暗示法

•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首创的。

•暗示法是运用心理学、生理学、精神病治疗学有关知识和规律,精心设计教学环境,通过暗示、联想与想象、智力活动、体力活动、练习、音乐等方式的综合运用,巧妙地利用无意识的心理活动,充分挖掘心理潜力,使学生感到学习的每一分钟都是享受的一种方法。

1、教师说明新课文;

2、教师读单词、句型或课文,用不同的声调连读三遍(如第一次用谈话声调读,接着用私下耳语声调读,最后用十分得意的声调读),学生看着课文上的字型,默默地跟着读;

3、播放音乐(或悦耳的鸟鸣声)。教师按着每秒一拍的音乐节奏,再把课文连读三遍,读单词时每个词占四拍,间隔四拍;这时,教师告诉学生,舒服地靠在椅子上,可以闭上眼睛,听读单词的四拍屏住呼吸,在间隔时呼气和吸气。

4、学生分组(二三人一组),分别扮演不同角色,利用新学的语言进行对话;

5、在这之后,学生再将课文读一遍;

6、重读所学课文;

7、全体用新学的语言唱歌、做游戏或演戏。

(三)¡°纲要信号¡±图示教学法由前苏联教育家沙塔洛夫提出的。他在近三十年的教学实践中,在改革传统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创立了一整套新体系,其核心是¡°纲要信号¡±图表。

•所谓¡°纲要信号¡±图示,就是一种由字母、单词、数字或其他信号组成的直观性很强的教学辅助工具。

直观手段 实物直观 教学组织形式 主要内容

一、教学组织形式概述

(一)概念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二)教学组织形式的历史演变

在教育史上先后出现的影响较大的教学组织形式有:

个别教育制

班级授课制 道尔顿制和分组教学制等。

(三)类型

1、个别教育制

2、班级授课制

3、道尔顿制

4、分组教学

5、特朗普制

6、导生制(倍尔一兰喀斯特制)

7、文纳(特)卡制

二、教学工作的组织形式

(一)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1)班级课堂教学的含义

按照一定数量将年龄、文化程度相近的学生编成班组,由教师按教学计划规定的课程内容、教学时数和教学进度表(课表),进行分科式集体教学的一种教学形式,也称班级授课制或班级教学。

(2)班级教学的优点

 一个教师在同一时间内面向一个班的学生进行教学,大大提高教学效率,大面积培养人才;以课为单位进行教学比较科学。

 便于系统地传授各科知识。 能够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育作用。

(3)班级教学的局限性

① 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限制,教学活动多由教师做主。② 实践性不强,学生动手机会少。

③ 教学面向全班学生,强调的是统一和齐步走,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④ 教学内容、时间和进程都程序化、固定化,难以在教学活动中容纳更多的教学内容和方法。⑤ 由于以课为单位,而课又有时间限制,因而往往将完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人为地分割,以适应课的要求。

(二)教学的辅助组织形式

1、个别指导

个别指导是为了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对个别学生或小组辅以个别指导的教学模式,是中小学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2、小组教学

小组教学是20世纪60年代以后欧美发达国家小学教学的基本活动形式。

3、现场教学

现场教学是教师结合一定的生产现场和社会生活现场条件,同现场有关人员共同组织的教学。它给学生提供直

接知识,丰富他们的感性认识,对于理论联系实际有着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的特殊组织形式-----复式教学

复式教学是指把两个年级以上不同程度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个教师在同一个教室、同一课时里分别用两种以上的教材交叉地对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它是农村小学课堂教学的一种特殊组织形式。

(四)最新的教学组织形式——小班化教学

80年代,美国的部分州开展了缩小班级规模的实验。目前美国中学的平均班级规模是25个学生。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后期,美国又提出美国中小学班级规模应缩小到18人。

目前德国班级规模与美国相似,全国平均为25个学生。英国20到25人,加拿大25到30人。

《教育学》—第七章

教师与学生

第一节、教

一、教师职业的性质与特点

(一)教师的含义

“教师”的语义学含义  指称一种专门的职 “教师”的社会学含义

 在学校中专门从事教育教学活动的一种特定的角色,以及与这些教育教学活动相关的各种行为规范和行为模式的系统 教师”的教育学含义

 教师是指教育活动中的教育者,是教育活动的重要的构成要素之一。

 ¡°教师¡± 与¡°学生¡± 构成一对概念范畴,教师是教育者,学生是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二者缺一不可。

(二)教师职业的性质

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

 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三)教师职业的特点  传道者角色

 授业、解惑者角色  示范者角色  管理者角色  父母与朋友角色  研究者角色

二、教师劳动的社会价值

(一)教师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继承者和传播者,对人类社会的延续和发展起桥梁作用。

(二)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对年轻一代思想的健康成长起着特殊的作用。

(三)教师是社会劳动力的再生产者,在把人由潜在劳动力转变为现实劳动力的过程中起中介作用。

三、教师的任务

(一)基本任务

教好学生

(二)具体任务  教好功课

 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品德、纪律、法制教育工作  组织学生开展课外科技活动  参与学校管理,关心学校工作  积极参加教育科研和各种进修活动  协调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关系

四、教师劳动的特点

 复杂性和繁重性  示范性和榜样性  创造性和灵活性  长期性和长效性  个体性和集体性

(一)复杂性和繁重性

1、教师劳动的复杂性主要是由其劳动对象学生的特点决定的。

 学生是有思想、有感情,缺乏知识经验和易受其他影响的人,具有不同的气质、性格和兴趣爱好;  对他们的培养要适应其身心发展规律、知识水平、认识能力和个别差异等,还要在调动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在德、智、体几个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2、教师劳动的繁重性是由其劳动过程的复杂性、劳动任务的多面性、时间的连续性和空间的广延性决定的。

(二)示范性和榜样性

 教育的本质特点决定了教师劳动必然具有强烈的示范性和榜样性。 学生学习的方式决定了教师劳动必然具有强烈的示范性和榜样性。 教师劳动的示范性和榜样性体现在教育活动的方方面面。

(三)创造性和灵活性

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情况,因材施教。

 根据不同的内容和条件,选择和创造不同的途径和方法。

 要善于科学、恰当、灵活地处理好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各种偶发事件和特殊情况,达到预定目标。

(四)长期性和长效性

 人发展的特点、内容及人才成长周期性的制约。 人的成长是一个社会化的过程;

 学生知识的积累、智力的发展、能力的形成、道德品质的培养、世界观的确定等,是日积月累的结果。

(五)个体性和集体性

 教师劳动的形式是以个体活动的方式进行的。 教师劳动的成果是教师集体共同合作的结果。

五、教师的职业素养

——职业专业化的条件  职业道德素养  职业专业素养

 专业知识  专业能力  心理品质素养

(一)教师的职业道德素养

1、忠诚教育事业,乐于献身教育工作。--基本要求与前提

2、热爱学生,教书育人。--职业道德的核心

3、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4、团结协作,互勉共进。

5、积极进取,勇于创新。

(二)教师的知识结构素养

1、精深的学科专业知识

2、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

3、丰富的教育理论知识

(三)教师的能力结构素养

1、组织教育和教学的能力。

 组织加工教材、制定教学方案、选择教学方法的能力等;  组织指导学生进行各种活动的能力;

 组织管理学生的能力,其中又包括组织并培养学生集体的能力、维持班级正常教学秩序的能力、组织学生参加各种集体活动的能力等。

2、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

 语言是教师表达思想、传授知识、塑造学生美好心灵的最基本的工具。 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包括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和书面语言表达能力。

 教师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要求语言要清晰、准确、简练、通俗、生动;感情要真挚自然,语速快慢适中,语调要抑扬顿挫。

3、自我调控能力

 教师对自己的心理和行为进行自我调节和控制的能力

4、自修和科研能力

 形成独立学习的能力和习惯,善于从各种渠道获得信息和知识,并能结合教育教学实践进行科学研究和探索。

5、教育机智与应变能力

 适可而止,恰到好处,讲究教育分寸

(四)教师的心理品质素养

1、细致、敏锐的观察力。

2、创造性思维能力。

3、坚定的意志和信念。

4、丰富的情感、精神世界。

5、广泛的兴趣和爱好。

6、心理咨询、治疗能力。

五、教师的专业发展

(一)教师的专业发展的阶段

1、新教师时期(1)角色转变时期(2)开始适应时期(3)成长期

2、成熟期(向专家型教师转变时期)

五心:即爱心、信心、恒心、专心、虚心。

 爱心:是指教师应把对事业的爱、对学生的爱,投入到工作中,没有爱的教育,不成其为教育。 信心:是指教师应坚信自己的教育能力,有了信心就等于成功了一半。 恒心:是指教师对其从事的事业有一个持久的追求。

 专心:是指教师应努力排除外部与内部的一切干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专心做好本职工作。 虚心:是指教师应不断丰富自己的学识,扩大眼界,不断探求教育的技巧与途径,更好地工作。六法:在改革开放的新的历史时期里,出现了许多新的课题,值得深入研究和探讨。在实践中,摸索出了一些可行的教育方法:第一,优良环境的感化效应。第二,虚功实做的导行效应。第三,三位一体的互促效应。第四,捕捉兴奋点的磁性效应。第五,抓住教育时机的功值效应。第六,自我教育的内趋效应

第二节

一、学生的本质属性

 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和发展需要的人  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一)学生是具有发展潜能和发展需要的人

1、学生是人

 具有主观能动性  具有思想感情  具有个性特征

 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

2、学生是发展中的人

 具有与成人不同的身心特点  具有发展的可能性与可塑性  具有发展的需要

3、学生是完整的人

(二)学生是教育的对象

1、学生以学习为主要任务

2、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

3、学生所参加的是一种规范化的学习

二、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地位 

(一)学生是教育对象 

(二)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三、学生的社会地位

(一)学生社会地位的保障

 少年儿童是权利的主体  学生的身份和法律地位

(二)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

 生存权  受教育权  人身权

(三)学生的义务

三、中小学生的年龄特征

1.向师性

对教师的依赖与崇拜 2.独立性

小学生独特的内心世界

(二)中学生的年龄特征

生理特征

(1)身高与体重的快速增长(2)第二性征的出现 心理特征

(1)认知方面

(2)情感方面

人生的第二反抗期

第三节、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

一、师生关系的涵义与内容

(一)涵义:

 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结成的相互关系,包括彼此所处的地位、作用和相互对待的态度。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教学活动取得成功的必要保证

(二)师生关系的内容 1、教学上的授受关系 2、人格上的平等关系 3、道德上的互相促进关系

(三)师生关系的功能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1.教育功能 2.激励功能 3.调控功能 4.社会功能

二、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

(一)良好师生关系的特征

1.民主平等

2.尊师爱生

3.教学相长

(二)良好师生关系建立的途径

1.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建立起来的2.良好的师生关系也是在课外活动中建立起来的

3.校外活动是师生关系形成的另一个不容忽视的途径

(三)良好师生关系建立对教师的要求

1、树立正确的育人观。

2、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

3、要发扬教学民主。

4、要深入细致的工作。教案编写的格式

 课题:

(本课名称) 主讲人:

班级:

授课对象:  教学目标:

(本课所要完成的教学任务)

1.学会..2.树立…意识

3.培养…能力  教学重点和难点:(本课所必须解决的关键问题以及学习过程中易

产生困难和障碍的知识点) 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中教与学的方法)讲授法,讨论法,示范练习法,  教学用具:(或称教具准备,说明辅助教学手段使用的工具) 教学课时:(需几课时,或属于第几课时) 教学过程:(教学进行的内容、方法、步骤措施及时间安排等)

开始部分------中间-------结束  板书设计:(上课时准备写在黑板上的内容) 作业处理:(如何布置处理书面或口头作业)

教师是一种专业化的职业

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教师专业化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一是国家对教师任职有规定学历标准、专业学科知识、必要的教育知识、教育能力和职业道德等方面的要求;

 二是国家有教师教育的专门机构、专门教育内容和培养、培训措施;  三是国家有对教师资格和教师教育机构的认定制度和管理制度;

 四是教师专业发展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教师必须不断地进修、学习、提高。

教育机智

 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对新的、意外的情况,正确而迅速地作出判断,决定合理的处理方式,并付诸行动以解决问题的能力 热爱学生

 主要内容:了解、关心、尊重、信任、严格要求。

 基本原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教书育人”、“公正无私”、“平等待人”。

篇3:教育学11章教育法规知识回答

第二节教育创新要从实际出发

三、武汉大学尝试回归“学术本位”

《人民日报》2008年4月17日有篇报道, 说的是武汉大学尝试回归“学术本位”。

随着高校行政化弊端的日益显现, “学者治学”“教授治教”的呼声越来越高。然而, 如何将这些口号变为行动?

“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 在于行政权与学术权分离。”武汉大学校长、中国工程院院士刘经南说。近年来, 武汉大学推出了一系列以“回归学术”为目的的改革, 试图从根本上突破传统的“政学不分”的管理体制。“目前, 武汉大学正在考虑实施‘大部制’改革, 70%财权下放到学院。”“纵观国外一流大学, 都是小机关、大学院。二级学院才是高校教学和科研的实体, 拥有相对独立的人、财、物的管理权, 学校的财力80%都在学院。而在我国, 大多数综合性大学还是由学校直接掌管人、财、物大权, 这样不可避免会导致机构臃肿、效率低下等问题, 而学院这一教学、科研的主体呢?活力不足。”刘经南说。因此, 武汉大学将权力下移作为改革的大方向。既然要放, 就得从根上放。2006年初, 武汉大学开始了校院两级财务管理体制改革, 通过预算制管理, 学校直接“分钱到院”, 由院系自主“理财”。院内人员工资、水电费、科研经费、学费收入、小型基础设施建设费等全部划归院系管理分配。现在, 学院已掌握了全校70%的经费。

“管钱”自然推动了“管事”。有限的钱投向哪些专业、哪些专家、哪些项目更有效益, 更能促进整个学院的学术发展, 学院心里有本“账”。通过院内分配政策调整, 生科院建立了“质量优先”的导向机制。

“我们现在按‘影响因子’评价论文, ‘影响因子’是包括发表刊物的级别、院内外同行的公认度等的综合指标, 既有硬杠杆、也有其他学者的个性评价。‘影响因子’低的论文不仅奖励低, 而且在评职称时不予考虑。”何建庆介绍说。

“大学是学术性组织, 学术是大学的核心。因此, ‘学术本位’是大学管理的基本原则。”刘经南说。

为了保障学术权力真正得到落实, 武汉大学成立了校学术委员会, 在院系一级成立了教授委员会, 并明确规定, 校院两级党政一把手不能担任两级学术组织的主任委员。

“‘老班子’成员往往看不惯‘新班子’, 可我不是。我当了十几年的行政领导, 现在退下来当了学院教授委员会的一名普通委员, 我由衷地感到, 现在不是什么事都是行政领导说了算, ‘学者治学’‘教授治教’不再是一句空话。”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前副院长罗紫初教授说。

根据章程, 教授委员会委员由院系全体教师大会推选, 主任委员和副主任委员由全体委员民主推选产生。教授委员会不仅有权审议院系的学科和专业设置、科研计划、发展规划, 为院系发展提供咨询意见, 而且有权评定院系教学、科研成果, 在学院引进人才、职称评定等问题上拥有初审权。

“过去, 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大多数是行政领导, 一个有行政职务的人在职称评定中就占有‘人脉优势’。可现在不同了。有几个系级行政领导评职称, 结果第一轮就被教授委员会‘淘汰出局’, 因为教授会上他们没有得到半数以上的票。”武大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张建清说。“最近, 我院有一个博士生留校名额, 院领导和教授们推荐了3个学生, 要谁不要谁, 过去是院领导很头疼的事。可现在, 我们让3个学生一起到教授会议上试讲、答辩, 教授们一投票就基本决定了。”罗紫初说。

从2002年开始, 武汉大学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 对职能部门和院系进行了两次大幅度调整。2004年, 又对机关干部实行竞聘上岗, 将管理人员精简了20%。“这个比例还要压缩, 学校的改革目标是17%, 我个人认为应减到15%。”刘经南并不满足。据刘经南介绍, 武汉大学正在积极探索“大部制”管理改革思路, 大幅精简管理部门数量。根据初步计划, 学校将实施本科生综合管理方式, 从招生、学籍管理、教学管理、思想政治教育、学位工作到就业指导, 都纳入一个综合部门下统筹考虑。同时, 对科研管理、后勤管理和安全管理也将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我的理想是, 学校管理框架主要由本科生综合管理部门、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科学研究综合管理部门、后勤和安全系统等4~6个‘大部门’组成。”刘经南说。

篇4:教育学11章教育法规知识回答

有人说,当今的中国“不差钱儿”,缺的是理念。依我看,很多时候,我们连理念也不缺,缺的是制度保障和政策工具。

比如教育,尽管教育问题早已让言者磨破了嘴皮子、听者耳朵听出了老茧子。“优先发展教育”的口号已经喊了多年,但结果怎样呢?要什么就缺什么,在未来教育中长期规划中依然强调要实施“优先发展教育”战略就很能说明问题!

政府教育规划的目标如何落实

党的十七大报告就明确提出要“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制定,再次明确要“在优先发展教育、促进教育公平、培育创新型人才、提高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等方面,提出符合国家战略和群众需求、反映教育规律和发展趋势的指导方针”。

不可否认,“优先发展教育”这样的理念足够先进了,它的理由和重大意义早就在党和政府的文献中反复地强调过了。早在1993年,中央政府在制定90年代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时就曾明确提出,到2000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将占GDP的4%。1995年颁布实施的教育法也对此作了相应规定。然而,十五年过去了,这个令人兴奋的目标却被人认为“一直没有实现”。另据中国社科院相关研究的报告,中国实际公共教育投入仅占GDP的2.4%,低于印度的2.7%,相当于美国的一半。该报告指出,中国的教育水平近三十年来明显提高,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达95%以上,青壮年文盲率降至5%以下;如果仅从教育资源投入总量看,中国全社会的教育投入已达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但是,中国的公共资源投入严重不足,不论是与发达国家还是与发展中国家相比,中国公共教育投入都处于较低水平。

自2008年9月1日中国实现了城乡义务教育全部免除学杂费以来,在人们的印象中,义务教育应该不存在什么问题了,但事实上,城市与农村、东部与西部在义务教育达标率上依然存在着巨大差距,在中国东部大部分地区,义务教育达标率基本都能达到98%以上,但在青海、甘肃等西部地区,适龄少年的入学率最低的仍然只有30%多。

说实在的,老百姓已经听到过太多的新口号、新概念、新提法和新表述。人们不怀疑政府的战略规划能力,也完全有理由相信政府的“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一定会在文字表述上做到无懈可击、在内容阐释上做到全面系统,以至于对每一个重要方面和每一个重大问题都会有所涉及和回应。但是,人们有必要多加关注的是,政府教育规划的目标如何落实,怎么保障。

怎么才算是“优先发展教育”

说到“优先发展教育”,有两个问题需要思考和回答。

第一,“优先发展教育”是不错,但问题是怎么才算是“优先发展教育”,这需要具体明确的界定。否则,就无法操作和落实,无法操作和落实,就会使政策目标成为任人随意解释的口号。教育的问题不完全是教育系统的问题,而且,教育系统的问题,也不完全是投资问题。其中,既有投资不足的问题,也有结构失衡的问题,还有投资管理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在上述三个方面应该怎么体现?

在笔者看来,教育“投资不足”确实是个问题,但不是教育发展的唯一问题。很多时候“投资不足”成了一种借口和托辞,往往掩盖了“结构失衡”和“投资管理不到位”的问题。“结构失衡”表现为教育资源在不同教育层级(如基础教育与高等教育)、教育种类(如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和地域空间(如城乡和区域之间)分配不均等,从根本上反映了教育的不公平。“投资管理不到位”意味着教育投资缺乏严格管理,使有限的投资没有发挥最大收益。

就拿高等教育来说,这些年国家在“创办世界一流大学”的名目下投了不少钱,但高校受到的批评和指责却似乎与日俱增。问题到底出在哪里?恐怕就与“结构”和“管理”体制有很大关系。中国大学经历过兼并、扩招这种外延拓展的努力,也经历过学科建设评估考核的嘗试,还经历过人事改革、工资改革等绩效激励“创新”,有些大学还在招引人才、更新换代上费尽心机。这些努力从来没有(或很少)聚焦于解决大学教育行政化的问题,反而使大学行政化变本加厉。近年来,与政府的发展趋势大体相一致,大学的资源和权力也越来越集中,而集中就使管理部门、岗位和职位急剧升温,使这些部门、岗位和职位“寻租”机会大为增加。

此外,大学主办产业,这似乎是中国大学的普遍模式,而产业系统又潜伏着巨大而实在的利益,成为大学管理层的核心资源部门。所有这些资源诱惑,都促成了一种激励机制:只要有可能,人们宁愿在学校或学院当个一官半职,也不甘心做个埋头于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普通教师。正因为如此,所以才能看到大学许多怪异现象:就是在学界有名气很有前途的教授学者,也要拼了命去争坐一个带“长”的行政位子。于是,领导或管理层换届就成了大学的敏感期,围绕官位和权力而展开的打斗也便此起彼伏。显然,在大学这个小社会的各类打拼中,人们算计来算计去的,不是为了如何在教学和科研的标杆上提升,而是怎么把持权力并在权力的标杆上爬升。

如此说来,要办好大学教育,就要进行大学改革,而大学的改革就应当针对行政化集权问题而展开,改革的重点应当是“资源”的分配和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是设法构建一种相对分权的分配和管理模式,在“前台”(教学科研系统)与“后台”(后勤产业系统、行政管理系统)、党政会议和教授会议,以及校、院、系、所几级机构之间适度分权,保证资源配置多元化,在结构安排上实现教学科研与行政管理适度分化。

如何作出具体的制度和政策安排

老百姓从来都不会轻视教育,“再苦也别苦了孩子,再穷也别穷了教育”,这是百姓的心声。所以,“优先发展教育”首先是民众的社会需求,也本该是政府大力解决的民生要务。对于教育政策的决策者来说,关键的问题是怎么把百姓的这种“社会需求”转化为各级政府的“政治需求”。在政府眼里,教育是要花钱的事情。但实际上,教育也是拉动需求、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和产业。长期以来,政府已经习惯于用“减法”而不是用“加法”来对待教育。这种态度与“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显然存在抵牾。要落实“优先发展教育”就要从根本上扭转政府官员的态度;而要改变官员的这种态度,仅靠舆论宣传、党性教育、专家论证、代表提案是不够的,还必须提供相应的制度保障和政策工具。

要让一种理念变成现实,就必须设法让“目标—行为—政策”三个环节相互连贯衔接。既然GDP翻番的“锦标主义”发展模式促成了政府的短期行为,自上而下的以招商引资、经济发展为核心内容的政府绩效考核只能把教育的“战略地位”变为“略占地位”,那么,要保证“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就必须做出相应的制度安排和政策保障,以矫正以往的行为。这就要求教育部不仅要给出教育发展的宏观目标,还要促成各级政府在中观制度层面和微观政策层面做出安排。

首先,是不是可以考虑用立法的方式确立和确保教育投资比例,确立和确保农村教育投资的比例,使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成为强制性投资而不是选择性投资;其次,是不是有必要将教育因素纳入官员政绩考核制度当中,形成所谓“教育GDP”,使教育发展成为官员问责的内容;第三,是不是有必要建立和完善公共财政和预算制度,让民意代表在政府切分公共财政这块蛋糕的时候真正替百姓多“争抢”一点份额?此外,是不是需要进一步开放教育“市场”,让民间资本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贡献,给百姓多一点教育选择的机会?

篇5:教育学11章教育法规知识回答

(一)公文概述

---通用公文(法定公文(党政机关公文)、普通事物公文(普通社会组织的公文))---专用公文(司法:判决书、军事:军事命令、外交:国书)公文特点:

---有法定的作者(机关的法定负责人);---有规范的体式;---有特定的效用;

---有规定的处理程序。

【例题 单选】行政公文的作者是指()A.制发该公文的机关或者机关的法定领导人 B.草拟该公文的秘书人员

C.参与该公文形成过程的有关处(科)室 D.审核该公文的办公室负责人

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15种):决议、决定、命令(令)、公报、公告、通告、意见、通知、通报、报告、请示、批复、议案、函、纪要。

在《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 的13个文种基础上,增加了党委的“决议” 和“公报”两个文种,共 15个文种。

党的机关公文原有 14 种,废止 3 种:指示、条例、规定,增加 4 种:命令、通告、公告、议案,共15个文种。

根据形成和作用的公务活动领域,可分为:通用公文和专用公文; 根据行文方向,可分为:上行文、下行文、平行文。

根据公文性质和作用,可分为:规范性公文、指挥性公文、报请性公文(呈请性公文)、知照性公文、记录性公文。

根据内容涉及国家秘密的程度,可分为:公布文件、普通文件、秘密文件(绝密、机密、秘密)。

根据处理时限的要求,可分为:特急件、加急件、平件。

第五十讲公文

(二)公文种类

决议:适用于会议讨论通过的重大决策事项。如《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十七届中央委员会报告的决议》。

决定:适用于对重要事项作出决策和部署、奖惩有关单位和人员、变更或者撤销下级机关不适当的决定事项。如《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关于开除***党籍的决定》。命令(令):适用于公布行政法规和规章、宣布施行重大强制性措施、批准授予和晋升衔级、嘉奖有关单位和人员。如财政部颁发命令公布《事业单位会计准则》。

公报:适用于公布重要决定或者重大事项。如《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的公报》。公告:适用于向国内外宣布重要事项或者法定事项。如全国人大选举习近平为国家主席要发布公告,我国在东海举行军事演习要向国内外发布公告。公告范围最广泛。

通告:适用于在一定范围内公布应当遵守或者周知的事项。如 《XX 电力工业局关于使用定期借记业务结算方式的通告》通告的结语:“特此通告”或“本通告自发布之日起实施”。通告一般专业性比较强。

通知:适用于发布、传达要求下级机关执行和有关单位周知或者执行的事项,批转、转发公文。如《财政部 教育部关于切实加强义务教育经费管理的紧急通知》。

通报:适用于表彰先进、批评错误、传达重要精神和告知重要情况。如《××××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柳州市壶东大桥特大交通事故的通报》。

报告:适用于向上级机关汇报工作、反映情况,回复上级机关的询问。如《××××关于×××的报告》。

请示:适用于向上级机关请求指示、批准。如《公安部关于将12月2日设立为“全国交通安全日”的请示》。上行文必须有签发人。批复:适用于答复下级机关请示事项。如《国务院关于同意设立“全国交通安全日”的批复》。意见:适用于对重要问题提出见解和处理办法。如《教育部中央编办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议案:适用于各级人民政府按照法律程序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或者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请审议的事项。如《国务院关于提请审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草案)>的议案》。函:适用于不相隶属机关之间商洽工作、询问和答复问题、请求批准和答复审批事项。如《卫生部关于商请做好蜂胶产品监督管理工作的函》。

纪要:适用于记载会议主要情况和议定事项。如《全国财贸工会工作会议纪要》。公告、通告的区别

发布的公开性:公告涉及的范围广,向全世界发布,范围没有限制。通告涉及的范围小,一定范围内。

事项的重要性:都是重要的事情,而通告公布的事情重要性次于公告。

操作的严肃性:公告一般由国家各级政权机构发布;通告要注意在自己的权限范围,不能越权限办事。【例题 单选】“公告”与“通告”的主要区别是()A.前者要写明上送单位,后者不要写明上送单位 B.前者适用范围大,后者适用范围小 C.前者可登报,后者不可登报 D.前者内容复杂,后者内容简单

【例题 单选】某区公安分局就户籍管理有关事项向位于本行政辖区内的某大学发文,应使用的公文文种是()A.通知

B.请示

C.指示

D.函 行文规则

上行文,指向有隶属关系的上级领导、指导机关报送的公文,主要有报告、请示。平行文,是指向同一组织系统的同级机关或非同一组织系统的任何机关发送的公文,主要有函。下行文,指向所属被领导、指导的下级机关发送的公文,属于这一类的文种最多,有命令(令)、决定、决议、公报、公告、通告、通报、批复、纪要,还包括多数通知。“意见”既可用于上行文、下行文,也可用于平行文。向上级机关行文,应当遵循以下规则:

(一)原则上主送一个上级机关,根据需要同时抄送相关上级机关和同级机关,不抄送下级机关。

(二)党委、政府的部门向上级主管部门请示、报告重大事项,应当经本级党委、政府同意或者授权;属于部门职权范围内的事项应当直接报送上级主管部门。

(三)下级机关的请示事项,如需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请示,应当提出倾向性意见后上报,不得原文转报上级机关。

(四)请示应当一文一事。不得在报告等非请示性公文中夹带请示事项。

(五)除上级机关负责人直接交办事项外,不得以本机关名义向上级机关负责人报送公文,不得以本机关负责人名义向上级机关报送公文。

(六)受双重领导的机关向一个上级机关行文,必要时抄送另一个上级机关。

第五十一讲公文

(三)《党政机关公文格式》

2012-06-29 发布2012-07-01 实施 公文要素 18:

版头 6: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

主体 9: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版记 3: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印发日期(删去主题词)。

公文末页首条分隔线以下、末条分隔线以上的部分称为版记。

紧急程度:分为特急和加急,但电报应当分别标注:特提、特急、加急、平急; 份号:公文印制份数的顺序号;

涉密公文应当标注份号,一般规定6位阿拉伯数字签发人,上行文应标注签发人姓名。根据涉密程度分别标注:绝密、机密、秘密和保密期限; 标题排列应当使用梯形或菱形。发文机关标志

如杭州市人民政府文件; a.名称+文件或名称;

b.联合行文时,可以并用联合发文机关名称,也可以单独使用主办机关名称; 发文字号: 如国办发﹝2012﹞10 号;

机关代字+年份+序号;四位阿拉伯数字年代;六角号;不加第;不加0编排。1.在发文机关标志下空二行位置,居中排布; 2.上行文的发文字号,居左空一字编排。正文要素:正文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和印章、附注、附件等。公文标题

组成:发文机关+关于+事由+的+文种; 位置:分隔线下方空两行位置;

标点:除法规、规章名称等可加书名号外一般不用标点符号; 主送机关---收文机关

主送机关名称过多导致公文首页不能显示正文时,应当将主送机关名称移至版记。正文: 文首页必须显示正文。文中结构层次:

一、(一)、1、(1)附件说明

公文附件的顺序号和名称。使用阿拉伯数字标注附件顺序号。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附件名称不加书名号。

印章:联合行文加盖印章时最后一个印章端正、居中下压发文机关署名和成文日期。有特定发文机关标志的普发性公文和电报可以不加盖印章。成文时间:会议通过或者发文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

联合行文时,签署最后签发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用阿拉伯数字将年、月、日标全,年份应标全称,月、日不编虚位(即 1 不编为 01)。注:公文印发传达范围等需要说明的事项; 盖章要求:骑年压月,上大下小。

公文的附属材料,资料与正文具有同等效力

附件应当另面编排,并在版记之前,与公文正文一起装订。如附件与正文不能一起装订,应当在附件左上角第一行顶格编排公文的发文字号并在其后标注“附件”二字及附件顺序号。

抄送机关,除主送机关外需要执行或者知晓公文内容的其他机关。附注:文印发传达范围等需要说明的事项。页码:单页右空

一、双页左空一。

第五十二讲公文

(四)公文要素(考点)---版头部分

1.份号:公文印制份数的顺序编号,涉密公文应当标注份号。份号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一行,用阿拉伯数字。

2.密级和保密期限:涉密公文应当根据涉密程度分别标注“绝密” “机密”“秘密”和保密期限。密级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二行。

3.紧急程度:紧急公文应当分别标注“特急” “加急”; 电报应当分别标注“特提” “特急” “加急” “平急”; 紧急程度编排在版心左上角或密级的下一行; 同时标识密级与紧急程度时,份号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一行,密级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二行,紧急程度顶格编排在版心左上角第三行; 4.发文机关标志:

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加“文件”。

联合行文时,发文机关标志可以并用联合发文机关名称,“文件”二字编排在发文机关名称右侧,上下居中排布。

党的机关可以使用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作为发文机关标志,不加“文件”二字。5.发文字号: 由发文机关代字、年份、发文顺序号加“号”组成。年份、序号用阿拉伯数字标识。年份应标全称,用六角括号“ 〔 〕”; 序号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 001),不加“第”字; 联合行文时,使用主办机关的发文字号;

发文字号编排在发文机关标识下空二行,居中排布; 6.签发人:

上行文应当标注批准签发的领导人姓名;

签发人平行排列于发文字号右侧。发文字号居左空一字,签发人姓名居右空一字;签发人后标冒号后用标识签发人姓名。如有多个签发人,每行两个姓名,应使发文字号与最后一个签发人姓名处同一行。公文要素---主体部分 7.标题: 口诀(57):发文机关+关于+事由+的+文种; 唯一不能省略文种 位于红色分隔线下空二行;

【例题 单选】下列对该公文标题《关于表彰实施科技兴市“1+5”工程先进单位的通报》判断正确的是()A.双引号应删除 B.缺少发文机关 C.事由表述不恰当 D.文种适用不当

标题口诀=发文机关+关于+事由+的+文种,本公文标题缺少发文机关; 8.主送机关:

公文的主要受理机关,应当使用机关全称、规范化简称或者同类型机关统称。编排在标题下空一行,左侧顶格,回行时仍顶格。最后一个主送机关名称后标全角冒号。公文要素—主体部分 9.正文:

在主送机关下一行,每自然段左空二字,回行顶格,数字、年份不回行。(1)正文一般由三部分组成: 原由+事项+结尾

(2)引文:先引标题,后引发文字号,引用文件时文件名在前,用“ 《》”括入。口诀(58)引用文件: 《文件名》+(发文字号)。(3)日期:阿拉伯数字,不能把 2005 年写“05年”。

【例题 单选】公文中引用了一份文件,按照引用文件的规范要求,正确的写法是()A.《关于分解科技兴市“1+5”工程目标任务的通知》(XX 发〔2011〕025 号)B.《关于分解科技兴市“1+5”工程目标任务的通知》(XX 发〔2011〕25 号)C.(XX 发〔2011〕25 号)《关于分解科技兴市“1+5”工程目标任务的通知》 D.(XX 发〔2011〕025 号)《关于分解科技兴市“1+5”工程目标任务的通知》 口诀(58)引用文件:《文件名》+(发文字号)(4)结构层次序数: 第一层:汉字“一”; 第二层:汉字加括号“

(一)” ; 第三层:阿拉伯数字“1.”; 第四层:阿拉伯数字加括号“(1)”。10.附件说明:公文附件的顺序号和名称

公文如有附件,在正文下空一行左空二字用3号仿宋体字标识“附件”,后标全角冒号和名称。附件如有序号使用阿拉伯数字。附件名称后不加标点符号。附件说明处的标题应与附件本身的标题相一致。“附件说明”中仅需要写明附件标题名称,无需书名号,只有一个附件时也无需标注“1”。

口诀(60)成文日期阿拉伯,印发时间阿拉伯;附件无需书名号,一个无需阿拉伯。【例题 单选】如果某公文只需拟写一个“附件”,下列写法正确的是()A.附件:《实施科技兴市“1+5”工程先进单位表彰名单》 B.附件:实施科技兴市“1+5”工程先进单位表彰名单 C.附件一:实施科技兴市“1+5”工程先进单位表彰名单 D.附件:1.《实施科技兴市“1+5”工程先进单位表彰名单》

口诀(60)成文日期阿拉伯,印发时间阿拉伯;附件无需书名号,一个无需阿拉伯。11.发文机关署名:

署发文机关全称或者规范化简称。12.成文日期:阿拉伯数字标全。

署会议通过或者发文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

联合行文时,署最后签发机关负责人签发的日期。成文日期编排在正文之下,空二行右空四字。

13.印章:

公文中有发文机关署名的,应当加盖发文机关印章,并与署名机关相符。电报可以不加盖印章。

联合上报的公文,可以由主办机关加盖印章。联合下发的公文,发文机关都应加盖印章。

印章之间互不相交或相切 最后一个印章居中下压成文日期。14.附注:

公文印发传达范围等需要说明的事项,如公文的发放范围、政府信息公开方式、联系人和联系电话等。

公文如有附注,用3号仿宋体字,居左空二字,加圆括号编排在成文时间下一行。“请示”件应在附注处注明联系人和电。15.附件:

公文正文的说明、补充或者参考资料; 附件应与公文正文一起装订;

在附件左上角第一行顶格标识“附件” 有序号时标识序号; 附件的序号和名称前后标识应一致。公文要素---版记部分 16.抄送机关:

除主送机关外需要执行或者知晓公文内容的其他机关,公文如有抄送,左空一字标识“抄送”,后标全角冒号;抄送机关间用逗号隔开,回行时与冒号后的抄送机关对齐;在最后一个抄送机关后标句号。

17.印发机关和印发时间: 公文的送印机关和送印日期。设在公文末页最后一行。

印发机关左空一字,印发时间右空一字。印发时间用阿拉伯数字标识。18.页码:公文页数顺序号

编排在版心下边缘之下,单页码居右空一字,双页码左空一字。

第五十三讲公文

(五)口诀(56)

公文格式新国标:《党政机关公文格式》GB/9704-2012 代替《国家行政机关公文格式》; 主题词儿不再标:删除主题词格式要素;

密级紧急左上角:密级、紧急程度从右上角改为左上角; 印章署名要齐全:增加发文机关署名格式要素; 成文日期用数字:成文日期用阿拉伯数字标注; 公文页码不可少:增加页码格式要素。

【例题 单选】关于公文行文的成文日期,下列格式正确的是()A.二〇二年一月十四日 B.2012 年 01 月 04 日 C.2012 年 1 月 14 日 D.12 年 01 月 14 日 口诀(56)“成文日期用数字”即成文日期用阿拉伯数字标注,成文日期中的数字用阿拉伯数字将年、月、日标全,年份应标全称,月、日不编虚位(即 1 不编为01)。口诀(59)公文必备 9 要素:两标两印四文一页码

版头: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

主体: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 版记 :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印发日期、页码。

【例题 单选】下列属于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必备要素的是()A.附注

B.附件

C.签发人姓名

D.正文 口诀(59)公文必备 9 要素:两标两印四文一页码。公文常设错误点:

1.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写左边。2.发文字号:“国发〔2010〕1 号”中要注意机关代字、年份、序号不能颠倒;年份要用“〔 〕”不是“[]”、也不是“()”年份要写四位数,不能写成“10” ;序号“1 号”不能写成“第 1 号”也不能写成“01”号。

3.签发人:上行文如“请示”、“报告”有签发人,下行文如“命令”、“通知”、“通告”等没有签发人;且有签发人的时候,签发人应与发文字号在一行居于两端。4.标题:发文机关+关于+事由+的+文种。注意“关于”与“的”位置,“关于”不能在发文机关前面,如“关于国务院发布《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通知”就是错误地把“关于”提前,而“的”后面一定是文种,如出现“××××的情况报告”就是错误的例子,“情况报告”不是文种,应为“××××情况的报告”。

5.成文日期:阿拉伯数字。6.版记:主题词已删除。

7.文种:文种与内容中相矛盾,如标题是“××××的通告”,正文中却出现了“特通知如下”的情况;

8.引用文件口诀: 《文件名》+(发文字号):按照引用文件的规范要求,引用文件时文件名在前,用“ 《》”括入,发文字号在后,使用“()”括入。新旧公文区别:

1.党政机关公文处理工作条例是全新的首次统一党政机关公文处理规范标准。

2.在“文种”方面,在《国家行政机关公文处理办法》的 13 个文种基础上,增加了党委的“决议”和“公报”两个文种,共 15 个文种。党的机关公文原有 14 种,废止3 种:指示、条例、规定,增加 4 种:命令、通告、公告、议案,共 15 个文种。

3.在“要素”方面:把“眉首”改名为“版头” ;取消了主题词,增加了页码(页码位于版心之外);行政公文也要署发文机关名称。4.在格式方:

(1)份号、秘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都编排在右上角。

(2)份号、保密期限、成文日期、印发日期中的数字都用阿拉伯数字。(3)发文机关标志可以不标“文件”二字。发文机关标志上边缘到版心上边缘统一为 25mm。(4)签发人每行排两个。

(5)公文首页必须显示正文。如主送机关名称过多导致公文首页不能显示正文时,应当将主送机关名称移至版记。

(6)附件应当另面编排,并在版记之前,与正文一起装订。附件与正文不能一起装订,应当在附件左上角第一行顶格编排公文的发文字号并在其后标注“附件”二字及附件顺序号。(7)印发机关和印发日期下方增加了一条与版心等宽的分隔线(宽分隔线,高度0.35mm)(版记中名要素下均加一条红色反线。)

4.在公文拟制方面,要求“重要公文”由主要负责人签发。

5.在行文规则方面,增加“不得以本机关负责人名义向上级机关报送公文”。6.在公文管理方面,增加发文立户的规定。公文必备 9 要素

版头:份号、密级和保密期限、紧急程度、发文机关标志、发文字号、签发人。

主体:标题、主送机关、正文、附件说明、发文机关署名、成文日期、印章、附注、附件。版记:抄送机关、印发机关、印发日期、页码。公文必备 9 要素口诀:两标两印四文一页码。

【例题 单选】下列属于党政机关公文格式必备要素的是()A.附注

B.附件

C.签发人姓名

篇6:教育学11章教育法规知识回答

第十一章 简单机械和功知识归纳

1.杠杆:一根在力的作用下能绕着固定点转动的硬棒就叫杠杆。

2.什么是支点、动力、阻力、动力臂、阻力臂?

(1)支点:杠杆绕着转动的点(o)

(2)动力:使杠杆转动的力(F1)

(3)阻力:阻碍杠杆转动的力(F2)

(4)动力臂:从支点到动力的作用线的距离(L1)。

(5)阻力臂:从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距离(L2)

3.杠杆平衡的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或写作:112。这个平衡条件也就是阿基米德发现的杠杆原理。

4.三种杠杆:

(1)省力杠杆:L1>L2,平衡时F1

(2)费力杠杆:L1F2(如钓鱼杠,理发剪刀等)

(3)等臂杠杆:。特点是既不省力,也不费力。(如:天平)

5(实 质是个等臂杠杆)

6.但不能改变动力方向,要费距离.(实质是动力臂为阻力臂二倍的杠杆)

7,滑轮组用几段绳子吊着物体,提起物体所用的力就是物重一是作用在物体上的力;二 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

2.功的计算:功(W)等于力(F)跟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的距离(s)的乘积。(功=力×距离)

3.功的公式:W=Fs;单位:W→焦;F→牛顿;s→米。(1焦=1牛·米).4.功的原理:使用机械时,人们所做的功,都等于不用机械而直接用手所做的功,也就是说使用任何机械都不省功。

5.斜面:FL=Gh斜面长是斜面高的几倍,推力就是物重的几分之一。(螺丝也是

斜面的一种)

6.机械效率:有用功跟总功的比值叫机械效率。

7.功率(P):单位时间(t)里完成的功(W),叫功率。

计算公式:。单位:P→瓦特;W→焦;t→秒。(1瓦=1焦/秒。1千瓦=1000瓦)

第十二章 机械能和内能知识归纳1.一个物体能够做功,这个物体就具有能(能量)。

2.动能: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叫动能。

3.运动物体的速度越大,质量越大,动能就越大。

4.势能分为重力势能和弹性势能。

5.重力势能:物体由于被举高而具有的能。

6.物体质量越大,被举得越高,重力势能就越大。

789.机械能:动能和势能的统称。+势能)单位是:焦耳

10.方式有:动能弹性势能。

11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叫内能。(内能

也称热能)

4做功和热传递,这两种方法对改变物体的内能是等效的。

外界对物体做功,物体的内能增大。

6.物体吸收热量,当温度升高时,物体内能增大;

物体放出热量,当温度降低时,物体内能减小。

7.所有能量的单位都是:焦耳。

8.热量(Q):在热传递过程中,传递能量的多少叫热量。(物体含有多少热量的说法

是错误的)

9.比热(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或降低)1℃,吸收(或放出)的热

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

10.比热是物质的一种属性,它不随物质的体积、质量、形状、位置、温度的改变而

改变,只要物质相同,比热就相同。

11.比热的单位是:焦耳/(千克·℃),读作: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12.水的比热是:C=4.2×10焦耳/(千克·℃),它表示的物理意义是:每千克的水

当温度升高(或降低)1℃时,吸收(或放出)的热量是4.2×10焦耳。

13.热量的计算:

① Q吸=cm(t-t0)=cm△t升(Q吸是吸收热量,单位是焦耳;c 焦/(千克·℃);m是质量;t0是初始温度;t 是后来的温度。

② Q放 =cm(t0-t)=cm△t降

1.热值(q):1/千克。

2.燃料燃烧放出热量计算:Q放=qm;(Q放 q是热值,单位是:焦/千克;m 是质量,单位是:千克。

3.利用内能可以加热,也可以做功。

4个冲程。一个工作循环中42次,曲轴转2周,对外做功1次。

6电路初探知识归纳

电源:能提供持续电流(或电压)的装置。

2.电源是把其他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如干电池是把化学能转化为电能。发电机则

由机械能转化为电能。

3.有持续电流的条件:必须有电源和电路闭合。

4.导体:容易导电的物体叫导体。如:金属,人体,大地,酸、碱、盐的水溶液等。

5.绝缘体:不容易导电的物体叫绝缘体。如:橡胶,玻璃,陶瓷,塑料,油,纯水

等。

36.电路组成:由电源、导线、开关和用电器组成。

7.电路有三种状态:(1)通路:接通的电路叫通路;(2)断路:断开的电路叫开路;

(3)短路:直接把导线接在电源两极上的电路叫短路。

8.电路图:用符号表示电路连接的图叫电路图。

9.串联:把电路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的电路,叫串联。(电路中任意一处断开,电

路中都没有电流通过)

10.并联:把电路元件并列地连接起来的电路,叫并联。不影响的)

1.电流的大小用电流强度(简称电流)表示。

2.电流I的单位是:国际单位是:安培(A))。

3线柱的接法要正确,使电流从“+”接线柱入,从“-

40.02

安;②0~3安,每小格表示的电流值是0.11.电压(U):

2.电压U(V);常用单位是:千伏(KV)、毫伏(mV)、微

伏)。

3+”接线柱入,从“-”接线柱出;③被测电压不要超过电压

表的量程;40~3伏,每小格表示的电压值是0.1伏;

②0.5伏。

①1节干电池的电压1.5伏;②1节铅蓄电池电压是2伏;③家庭照明电压为220伏;

④对人体安全的电压是:不高于36伏。

1.电阻(R):表示导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导体如果对电流的阻碍作用越大,那么

电阻就越大,而通过导体的电流就越小)。

2.电阻(R)的单位:国际单位:欧姆(Ω);常用的单位有:兆欧(MΩ)、千欧(KΩ)。

1兆欧=10千欧;1千欧=10欧。

33.决定电阻大小的因素:导体的电阻是导体本身的一种性质,它的大小决定于导体的材料、长度、横截面积和温度。(电阻与加在导体两端的电压和通过的电流无关)

4.变阻器:(滑动变阻器和电阻箱)

(1)滑动变阻器:

① 原理:改变电阻线在电路中的长度来改变电阻的。

② 作用:通过改变接入电路中的电阻来改变电路中的电流和电压。

③ 铭牌:如一个滑动变阻器标有“50Ω2A”表示的意义是:最大阻值是50Ω通过的最大电流是2A。

④ 正确使用:A.应串联在电路中使用;B.接线要“一上一下”值调至最大的地方。

上一篇:古诗词75首情景题下一篇:公共伦理学试题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