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强论文积累

2024-04-25

王强论文积累(通用8篇)

篇1:王强论文积累

绵阳南山中学·语文·王强

语文学习在于点滴积累间

提要:高中语文内容丰富,包罗万象,天文地理,精彩纷呈。面对如此特殊的一门学科,我们很难说语文学习有什么捷径可走。应该说语文学习贵在平时,重在过程,而成于知识的点滴积累。时下,新课改已在高中课堂上全面展开,在沐浴课改春风的同时,我们决不能抛弃语文学习的好传统——积累。语文学习的实质,就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古人讲顿悟,有一定量的积累,就会形成一定的感悟能力,所谓“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我们语文学习不能一蹴而就,积累是由此岸到彼岸的必经之路,乃语文学习“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销得人憔悴”之阶段也。

关键字:积累基础成语诗词

古人云:“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又说“九尺之台起于垒土;合抱之木生于毫末。”这都在告诉我们自古以来学语文的一个基本方法:一点一滴,勤于积累。语文知识博而杂,对于多数学生而言,只能“高山仰止”,无法“曲径通幽”,茫然不知所措。以致不知道语文该学什么,该做什么,似乎只有将文言文译译,将诗词背背,三年下来,可能还是高一的水平。今后,回顾自己语文所学,却只道“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以枉然”。

其实,语文天地之广阔:天上人间,语文课堂之诗意,可携嫦娥上九天揽月,可伴西子五湖泛舟;语文内容之博大:经天纬地,气象万千,社会人生,治国平天下„„三尺讲台,一方书桌,纵论古今,对话时空,是何等惬意之事。

可反观我们的学生:中外名著知之甚少,诗词背诵乏善可陈,词汇积累寥若晨星,文章写作味同嚼蜡,语文课堂冷眼相对,语文学习默然以视。原因何在?当然是“腹无诗书气自俗”。因此,扩展高中生的视野,丰富其知识面,巩固其基础应是高中教学的重中之重,并在整个高中学习中一以贯之。为此,笔者高中阶段特别注重对学生积累习惯的培养,并做出了如下尝试。

一、准备积累本

学生积累时间是整个高中三年,因此,一进校,我们就要求学生自备一本厚厚的积累本。笔者对每位学生的积累本进行检查,并在扉页上亲自为学生写下:积累使贫穷的人富裕。同时,让学生也在扉页上写下自己的座右铭,使学生明白这是语文学习的一块重要阵地。学生都十分珍视积累本,三年下来,学生的积累本不仅承载了厚厚的知识,而且保存得相当完好。

二、积累本分类

语文的知识比较庞杂,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而言,常常感到无可适从,不知如何学习。同时,学生普遍认为平时的学习在考试中增分不多,似乎语文课堂与考试脱节,渐生冷淡之情为此,笔者认真研究考纲,分析高考题型,结合学生兴趣,同时以传播文化经典,塑造学生人文关怀为目的,将积累分为四大板块:字词(拼音、字形、成语),诗词,名言警句,课堂笔记。

三 板块内容

(一)字词

积累本上,我们首先注重的是语文基础知识:字词,包括三方面拼音、字形、成语。在高考中,这一知识往往位列卷首,分量不轻。同时,字词是我们遣词造句,读懂文章,进行文学创作的必备知识。但这一基础的扎实并非一朝一夕之事,我们要求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做到“步步留心,时时在意”,并以《现代汉语词典》、《汉语成语词典》等工具书为依托,进行必要的词汇积累。

1、拼音

积累方法:将课本上所遇生僻字及其所在句子,摘抄在积累本上,并查字典(商务印书馆版《现代汉语词典》,要求一人一本),注音,释义。在做题,读书看报时,遇到不能正确拼写之字,均采用此法。在此,我们尤其注重对多音字的整理积累。要求一周必须积累一个常见多音字:记下每一读音对应的字义(以义正音),记住此读音的常见常用词组(以词正音)。例如:“模”有两个读音“mó”、“mú”。读“mó”时有四个义项:①法式、法规、标准,常见词组:模型、模式、楷模;②仿效,常见词组:模仿、模拟;③指模仿,常见词组:劳模、评模;④姓。读“mú”时义为“模子”,常见词组:模板、模具、模样、模子。(商务印书馆版《现代汉语词典》)

这样将一个字的音形义三者联系起来记忆,不仅很容易区分其读音,且不显枯燥,同时极大地丰富了学生的词汇。

2、字形

字形积累主要是针对常见易错字。同样字形的积累也要将音形义三者联系起来,同时多记词组,高中生大多易写别字,尤其是在固定的词组中。如:幅(辐)射,坐阵(镇),必须(需)品,出其(奇)制胜„„(括号中为正确)。其实每一个字都有其固定的意思,这也决定了在具体词组中该字的写法。也就是说要明白“辐射”的“辐”为什么是“辐”而不是“幅”,就需知道“辐”的意思。“辐”:

本义辐条;车轮中连接车毂和轮辋的一条条直辊儿(商务印书馆版《现代汉语词典》)。这和“辐射”的意思“从中心向各个方向沿着直线伸展出去”,不正形似吗? 同样明白了“镇”有“镇守”之义就会正确书写“坐镇”,明白“需”有“需要”之义就会正确书写“必需品”,明白“奇”有“出人意料之义”以及整个成语的意思,就会正确书写“出奇之胜”。这样知其所以然,也许我们一生也不会写错了。

3、成语

成语积累主要由学生利用课前三分钟讲解完成。所讲内容包括成语意思,成语用法和成语典故三方面。我们还适时举行了成语接龙,成语谜语,成语典故表演等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积累成语的兴趣。当我们在学《鸿门宴》一课,讲到楚汉相争这段历史时,有位同学居然用 “破釜沉舟”,“明修栈道、暗度陈仓”,“背水一战”,“四面楚歌”五个成语,就将秦末楚汉争霸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生动道来。

成语本是文言文的一个缩影,积累成语,其实我们不仅积累了词汇,很大程度上也巩固了对文言文的学习。例如: ⑴成语“屡试不爽”中“爽”在此解释为“差错”,现在多为“爽快,舒畅”,如“豪爽”,“人逢喜事精神爽”。这是文言实词的古今异义。⑵成语“汗牛充栋”中“汗”不能解释为名词“汗水”,而要解释为“使„„流汗”,是使后面的宾语“牛”具有前面名词“汗”的特性,是名词的使动用法。⑶成语 “时不我待”,是典型的宾语前置。人称代词“我”在否定结构中作“待”这个动词的宾语,被放到了“待”的前面。现代汉语的语序应为“时不待我”。

可见,成语这一中华民族特有的文化形式承载了我们太多的文化内涵。中学生需要加倍积累,丰富自己的语言词汇。

(二)、诗词

诗词是民族文化的瑰宝,蕴含着华夏文明的精髓,平时要求学生积累优美诗词,可以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情趣和文化修养。

我们积累的诗词,一般如名家名词。同时,以词为先,因为词主情,且句义较诗略为通俗,这样更容易让高一新生接受,也符合高中生“多愁善感”的年龄心态。相信优美而不乏感伤的宋词定能深深吸引他们。

为此,我们每周补充一首经典宋词,并在当周将解(多数老师讲解,少数学生讲解),当堂背诵。

整个高一,我们从温庭筠开始,陆续引领学生认识了李煜、韦庄、范仲淹、柳永、欧阳修、晏几道、苏轼、秦观、李清照、陆游、辛弃疾等词坛名家。一首首,一句句脍炙人口的美丽诗句如仙乐般飘进同学们的耳朵:

⑴乡情拳拳:①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②不忍登高临远,望故乡渺邈,归思难收。(柳永《八声甘州》》)③何日归家洗客袍。银字笙调,心字香烧。(蒋捷《一剪梅》)

⑵离情悠悠:①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②胭脂泪,相留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李煜《相见欢》)③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今宵剩把银釭照,犹恐相逢是梦中。(晏几道《鹧鸪天》)

⑶爱情绵绵:①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欧阳修《生查子》)②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情,曾为系归舟。碧野朱桥当日事,人不见,水空流。(秦观《江城子》)③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陆游《钗头凤》)

对此,同学们有相逢恨晚之感:我们悠久而古老的文字竟能组成如此美妙的语句。于是,许多学生纷纷从书店买来一本本精美的宋词。在早读时,他们大声诵读,争相背诵,陶醉在宋词优美的意境、真挚的情感中。诗词的积累,为我们的语文学习营造了浓厚的文学氛围。同时,当高一结束时,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明显提高。笔者不无欣喜地为学生写下:熟读诗词三百首,鉴赏能力自然有。

(三)、名言警句

名言警句,大多是古今中外先哲圣贤留给我们的精神遗产。其蕴含的人生哲理,可谓微言大义,光耀万代。笔者力主学生每天在后黑板上写一句名言(写上作者和推荐学生的名字),由全班同学轮流推荐,并要求学生摘抄在积累本上,每周至少选一句背诵。高一结束,同学们积累的名言警句,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令人惊讶,甚而振奋。笔者现将其中一些摘录如下:

⑴每个人都有他的路,每条路都是正确的。人的不幸在于他们不想走自己的路,而总是想走别人的路。——托马斯 伯恩哈德

⑵生活永远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好,但也不会像我们想象的那样糟。——莫泊桑

⑶既然选择了远方 便只顾风雨兼程。—— 汪国真

⑷生活就像洋葱,你一层一层的剥开,总有一层会让您流泪。——狄慈根

这些闪烁着人生智慧火花的语句,给正处于人生十字路口,少不更事的年轻学子以精神的激励和正确的引导。

名言背后,是伟大的灵魂。同学们日夜与之为伴,耳濡目染,受其熏陶,得到的不仅是人生的启迪,更多的是对他人,对生活,甚至是对天下的一种博大情怀。一年下来,笔者惊奇地发现,很多同学在自己的积累本,或书本,或日记本的扉页,甚至桌面上写下自己喜欢的名言,作为自己人生的代言。

(四)、课堂笔记

课堂笔记可帮助学生认真听课,可以帮助学生永久记忆课堂知识。听说读写——语文的四项基本功,其中听、写是必不可少的。因此,我们要求学生必须做到堂堂拿笔,课课有记,所谓“不动笔墨不读书”。

不到半学期,全班同学都有了拿笔的习惯。一年下来,笔者考查了那些认真记笔记的同学,发现他们语文基础和语文成绩都有明显的提高。同学们在上语文课时,不再无所事事,而是跟着老师的思路,积极思考,真正走进了语文的天地:原来语文课真是包罗万象,精彩纷呈。

四、总结

“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语文学习就是这样,离开积累,一切都无从谈起。“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不要怕书读得少,不要怕基础薄弱,高中三年的时间,锲而不舍,坚持点滴积累,定会学好语文,也一定会领略语文无限的魅力。

参考文献:

⑴《好学生,好学法》 魏书生著 漓江出版社

⑵《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 商务印书馆

⑶《南怀瑾谈文化与教育》 向海南选编敦煌文艺出版社

⑷《宋词大辞典》 刘石著 中华书局

篇2:王强论文积累

商洛中学 王 强

[摘要]实施素质教育,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精心设计课堂教学形式,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思维方式,挖掘教学潜能,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的智力、技能和技术的全面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是目前中小学体育教学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课题。为适应新时期体育教学的发展要求,在教学中,我努力探索和实践课堂创新教学,突出以精心务实设计为主线,着重进行了下面的尝试和探索。本文结合体育教学改革实践,对体育情境教学法进行了更深层的探索,形成了体育教学主题式情境教学法。并从教学特点、设计方法以及运用实践中对教师的要求作了探讨,开拓了体育教学的新思路。

[关键词] 体育教学 体育主题式情境教学法 教师素质 现代体育教学改革的继承和发展

高中体育教学,向着突出重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参与面、参与度、参与效果以及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方向迈进。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逐渐由强调以教师为主导的封闭式、注入式的传统模式向师生共同参与的开放式、启发式的教学模式转变;教学的评价逐渐由一般的生理性指标(如心率或脉搏)和练习密度等评价向较粗线条(如出汗、笑、会、能以及学生自我身心感受等方面)的评价方向转变。体育主题式情境教学法就是在近几年体育教学改革实践中借鉴语文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在原有体育情境教学实践的基础上,结合体育教学育心、育智、育体过程所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它顺应了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方向,注重对人的全面发展过程。通过创设具有鲜明主题的情境氛围,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求知欲望,使学生的学习动机与教师的主导作用产生共鸣、形成共振,从而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

结合多年我校的体育教学和实践课经验,现将主题式情景教学法做如下解析:

一、体育主题式情境教学法的特点

1.主题性。主题式情境教学以确定主题为先决条件,以往的体育情境教学,虽然也有标题设计,但在教学内容编排中并不注重内容与主题的关联。而体育主题式情境教学突出的特点就是主题鲜明,一切教学内容的编排设计和操作都是围绕着中心主题展开。内容设计一般采用树形结构框架,使各枝杈部分标题设计都与主干紧紧相连,节节递进,教学结构中的各部分不偏离主题。

2.创意性。体育教学主题式情境教学最主要的特色之一就是创意设境。情境教学法正是教师通过创设情“景”、“意”、“境”,用背景音乐、生动语言激发学生想象思维、求知心向、学习动机和情感,使这种学习的欲望与教师的导向产生“碰撞”、“共鸣”。它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性思维,根据情境教学法的特点,对传统教学框架进行一定的突破、创新,融综合性知识与体育教材内容有机结合,创编成紧扣主题的情境教学内容,赋予体育教材内容更深、更新的教育寓意和练习情趣。

3.激“情”性。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赞科夫说过:“教学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其高度有效的作用。”情境教学正是触及了长期以来被传统教学所忽视的学生的情绪领域。情境教学法正是教师通过创设情“景”、“意”、“境”,使学生学习的欲望与教师的导向产生“碰撞”、“共鸣”,通过教学过程中师生、生生等的多边互动形成“共振”,和谐地去实现教学目标,满足学生的需要。

4.主动性。体育主题式情境教学在设计和教学操作过程中充分要求教师和学生这对教学主体在教学中的互动性。其主要表现在教师对教学中情境发展方向的引导、启发、把握和调控以及积极参与,激发学生的情感产生,学生在情感的驱动下充分拓展思维,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学习和积极练习,努力获得成功。因此,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不仅在教学设计中要考虑周全,而且在操作中要审时度势、灵活把握。激发学生活跃思维,在思中练,在练中思。

5.实效性。体育主题式情境教学设计,是以学生为中心,从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出发,将情境教学心理情感特性、日常生活知识和体育教学技术技能个性教学特点相结合进行综合设计。在设计中,有两方面的问题应引起注意,一是注意对使用的场地、器材布置的高效利用和生动简练的语言组织,及背景音乐来创设情境氛围,激发学生情感的产生。

6.虚拟性。也就是把课堂教学内容融入要虚构的某个事件中(包括时间、地点、人物、情节)通过这种虚构的情景使学生宛如置身于真实的事件中、激发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另外课上所运用的许多道具也往往是虚拟的。

二、体育主题式情境教学设计步骤

1.确立主题。创设符合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要求和不同学生心理特点的主题。

2.筛选教材内容。在多个教材内容中选出符合教学主题、体育教学规律、大纲要求以及学生年龄认知、能力发展水平的教学素材,分析其与主题的关系进行有目的地选择,并用树型设计图排列。

3.教学顺序:教学顺序分成三段式:情境导入、情境展开和情境结束。

4.教案格式:最新的表格式教案

三、体育主题式情境教学设计类型

1.游戏竞赛型。游戏是使学生增强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的有效手段。在对学生进行综合素质练习的课堂教学中,加入适宜竞赛内容的游戏教学方式,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在比赛的激烈性与趣味性中体验到乐趣,又发展锻炼了能力与身体素质。

2.模仿型。这类主题是根据学生年龄特点,选择学生的喜闻乐见事物、情景来创编故事、进行情景模仿来组织教学。如在篮球行进间投篮的教学中,在掌握基本的动作方法后我采取让学生模范他们所喜爱的篮球明星的动作进行自我展示习,评出最佳模仿者,这样的虚拟情景使教学生动、活泼、有趣,学生的情绪被激活、积极性被调动,从而使课堂气氛变得更活跃。

3.知识型。这种主题一般选自科技或文学知识性课文、课外读物,选用一些引人入胜的科学故事、历史典故及与教学相关的民间传说、笑话等作为情景材料,突出知识性和对知识的创造发展性运用,通过创造性运用知识创设教学情景来有效调动学生求知欲、激发学生能动性与积极性。

4.时事型和教育型。这类主题一般选择一些时事新闻、思想教育故事作情景材料。如在高一年级的《实心球,耐久跑》一课中,可运用了《李先念会师商洛》为主题。实心球的动作技术和耐久跑的练习围绕“李先念会师”这一主题创编排成“整装待发”、“攻敌堡垒”、“会师商洛”、及“欢庆胜利”等上下贯通、环环紧扣、层层递进、步步展开的五个教学组成部分来再现主题。这种情境教学法设计既可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又可促使学生去探究、发现、解决问题,渲染课堂气氛、激发兴趣,同时寓教于乐,给学生以深刻的思想教育。

5.音乐伴奏型。无论是节奏明快、鼓舞斗志的音乐,还是悠扬宛转的乐曲,都会增添体育教学的丰富内容与娱乐性。创设出一种特别的情境,既可消除运动的疲劳,又增加了师生的感情交流。

四、体育主题式情境教学应注意的事项

1.确立主题时应符合知识性、趣味性、思想性的要求和不同的学生心理特点、年龄特点。筛选教材内容时要选择符合教学主题、体育教学规律、大纲要求以及学生年龄认知、能力发展水平的教学素材。分析其与主题的紧扣程度进行有目的地选择。在课堂设计时要确定每个练习的目标。

2.情境教学要时刻渗透德育教育。严格要求课堂常规和课堂组织纪律性是教学顺利进行的保证,结合教学内容对学生进行各方面的思想品德教育,让学生在体育课这一特殊的教学形式中获得深刻的教育。

3.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在学习过程中,学生是主体,只有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才能促进其能力的发展。学习目的、好奇心理、兴趣爱好、欲望要求、思想感情、意志行为等都是调动学生主体性的重要因素。

五、体育主题式情境教学法的设计运用对教师素质的要求

1.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和厚实的文化知识底蕴。体育主题式情境教学法的运用不仅要求教师要有扎实的专业教学基本功,而且还要具备厚实的文化知识、艺术素养和丰富的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如将其他学科知识、日常生活技能有机地结合在体育教学中起到触类旁通的作用,通过教师教学艺术的积极引导,培养学生学会综合运用知识自主学习的科学学习能力。2.真情实感去创设氛围、激发学生情感的产生,驾驭教学情境发展走向、调控教学进程的能力。教师在创设情境教学内容时,首先,要把握好主题与学生情感产生的贴近点,找出重要的情境适合于相应年龄学生情感的最近点,这样就能在较短的时间内激发起学生的情感。其次,教师应具备较强的教学组织调控能力。一方面要求教师在组织教学中要有敏锐的观察判断和处理问题的能力。这是由于体育教学空间范围大、学生的兴奋程度较高,因此准确地预见和判断教学走向,对于控制好主题式情境教学有着极其关键性的作用。另一方面要求教师要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师的语言表达艺术既能激发学生情感的产生,又能在公正、公平、赋有激励性的评价下,鼓动学生积极锻炼。3.具备改革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体育主题式情境教学设计具有很强的创意性,它要求教师要能突破传统教学模式框框的束博,不断地运用创造性思维进行探索。善于吸收其他学科的新思想、新方法,通过自己的认识——创造实践——再认识——再创造实践,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现代体育教学特色。因此,这就要求教师必须具备创新能力,这种能力按照心理学家吉尔福特的观点应该包括以下六个方面:(1)敏感性。即容易接受新事物,发现新问题;(2)流畅性。即思维敏捷,反应迅速,对于特定的问题情境能顺利产生多种反应或提出多种答案;(3)灵活性。即具有较强的应变能力和适应性,具有灵活改变方向的能力;(4)独创性。即产生新的非凡思想的能力;(5)再定义性。即善于发现特定事物的多种使用方法;(6)洞察力。即能够通过事物的表面现象把握其内在含义和本质特性。

结论

21世纪的教育必须是变封闭式教育为开放式教育,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对中学体育课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教学过程中积极结合教材,开辟第二课堂活动,实施情境教学,大大拓宽了体育课教改思路,它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巧妙地渲染课堂气氛、扩大师生间情感交流的空间,激发学生对体育课的热爱之情,达到知识能力、思想觉悟综合提高的目的,从而大大提高了中学体育课的教学教育效果。主题式情境教学无疑是一种寓教于乐,以“景”激“情”的教学好形式。

参考文献:

[1]《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2]张崇善.素质教育与课堂教学改革.教育理论与实践.1998.[3]裴娣娜.情境教学与现代教学论研究.课程教材教法.1999.[4]马启伟,张力为.体育运动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1998,(5)

[5] 姚卫东:《创造性进行体育教学的思维方式》,《体育教学》,2006.第6期

[6]《论创新与创新教育》山东教育科研,2001.21

篇3:高中议论文写作素材积累的途径

与《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相对应的是,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江苏卷) 说明》从基础等级和发展等级两个层次对议论文写作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首先, 在基础等级层次上, 要求议论文写作“内容充实”, 即要求议论文说理充分, 论据充足。其次, 在发展等级层次上, 要求“丰富”, 即材料丰富、论据充实, 要求议论性文章有理有据, 引证丰富, 确切有力。

由此可见, 不论是《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还是《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江苏卷) 说明》都对议论文写作素材的积累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的确, 一篇优秀的议论文内容应是充实的, 材料应是丰富的, 论据应是充足的, 只有这样才能使议论文有理有据, 说理充分有力, 透彻深刻, 充分显现文章背后隐藏的严密的逻辑性和深刻的思辨性。据此, 议论文写作素材的积累是议论文写作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教师需要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及有针对性的指导。

一立足教材, 跳出教材

高中阶段的学生首先要学会立足教材, 从教材中汲取养料, 给自己的议论文写作做好素材的铺垫。《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实验) 》将高中语文课程分成必修和选修两个板块, 必修板块包括5个系列, 还有选读教材;选修板块包括诗歌与散文、小说与戏剧、新闻与传记、语言文字应用、文化论著研读5个系列。这些教材中的内容不仅基本涵盖了各种体裁、题材, 而且撷取了古今中外的名家名作, 所以这些教材就组成了一个面广量大, 资源丰富的素材库。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充分利用这个现有的素材库, 让学生通过高中学段的日积月累, 将这些优质的资源纳入到自己的知识结构中去, 进一步内化吸收, 并且能够灵活运用。

当然, 立足教材只是议论文写作素材积累的第一步, 如果仅仅止步于教材, 那么议论文写作就可能会陷入题材“撞车”的困境, 素材雷同, 缺乏新鲜感, 所以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把教材作为一个知识的节点, 由此发散出去, 跳出教材, 进一步扩大充实自己的素材库, 力争建立具有个性特点的素材库。在学习必修与选修教材时, 学生会接触到大量优秀的作品, 教师也会在教授新课时对相关作者做一个简单的有选择性的介绍, 以便学生对该作者有大致地了解, 以便学生能够相对较好地去阅读文本并进行相应的鉴赏。但是由于教学目标, 教学内容与课堂时间的限制, 教师不可能对每一位作者都进行详尽地介绍, 不过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利用图书馆、网络等手段对相关作者以及其他的作品进行更加详细、深入的了解, 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 了解作者的个性与创作风格, 了解作者的其他作品, 了解作者所属的创作流派, 并且对属于同一流派的作者进行检索、了解, 并且要重点关注这些教材之外的内容, 然后根据自己的兴趣对相关内容进行整理归纳, 将这些经过个性化处理的内容纳入到自己的素材库中去, 这样不仅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避免题材的“撞车”, 而且给议论文的素材使用增添新鲜感, 也会为个性化的表达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立足试卷, 归纳整合

在高中学段的三年中, 学生会做大量的试卷, 相对而言, 这些试卷都是经过出题者精心筛选与编排的, 所以这些试卷的质量相对较高, 也是相对优质的资源。不过, 在教学过程中, 诸多学生可能只会把试卷看做是巩固与检测所学知识的一个有效的手段, 自己做过的、老师讲评过的试卷往往会被束之高阁或直接被丢弃, 而不太会从议论文写作素材积累的角度去充分利用好每一份试卷, 其实这是议论文写作教学中优质资源的极大浪费, 教师可以从写作的角度去对学生加以引导, 让学生温故而知新。

如字音字形题中包含着许多新鲜的词语, 从议论文写作角度去看, 如果这些词语能够被运用到作文中, 那么可以有力地增强文章语言的表现力。成语题中包含着大量的成语, 成语自身的特点是言简意赅、历史悠久, 而且有些成语背后都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 极具故事性, 这些都是成语的优势。如果在议论文写作中能熟练地运用成语, 那么不仅可以使文章语言简洁有力, 而且可以增强文章论证说理的力度。语言运用题题型多样, 每一种题型都值得关注, 因为许多语言运用题的题干本身就是非常好的议论文写作的素材, 完全可以直接“拿来主义”, 充当议论文中的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其中仿写句子这种题型值得重点关注, 这种题型要求较高, 不仅要形似, 而且要神似, 有些句子还包含比喻或排比的修辞手法, 所以题干和参考答案本身甚至是部分学生的答案都是非常整齐、优美的句子。如果这些优美的语句能运用到议论文写作中去, 那么同样可以增强议论文语言的表现力, 使议论文的句式充满变化与活力, 或具有参差美, 或具有整齐美, 朗朗上口, 充满文学味。

文言文阅读材料以人物传记为主, 这些阅读材料都经过了筛选, 不仅与高中学段学生的文言阅读能力相适应, 而且最能集中体现人物的个性特点。这些阅读材料中的人物类型多样, 个性特点也非常鲜明, 而且是瑕瑜互见, 这既为学生学会辩证地分析问题提供了典型事例, 同时也为学生提供了大量丰富的论据。与文言文阅读类似, 实用类文本中的人物传记同样值得关注。文言文阅读材料主要关注古代人物及其鲜明的个性, 而实用类文本中的人物传记则主要关注现当代人物及其个性, 这些材料恰好可以与文言文阅读材料形成互补, 不仅纵贯古今, 而且包括天文、地理、数学、绘画、音乐等诸多领域。如果如此丰富多彩的素材仅仅被看作是对知识点的检测材料, 而忽视其在议论文写作中作为优质素材的重要作用, 这实在是可惜。

试卷中作文题同样是素材积累的重要途径。在作文题中, 题干往往会有一段导语, 这些导语或是名人名言, 或是事实性材料、评论性材料, 或是一段排比句、比喻句, 或是一段富有哲理的话, 形式多样灵活, 内容广泛, 思想深刻。这些材料无论是从同一个角度对文题进行解读, 还是从不同角度对文题进行解读, 本身都是文质兼美的写作素材, 可以作为理论论据和事实论据来积累。

三立足杂志报纸, 有所选择

作为高中学段的学生, 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喜爱的一份杂志报刊。如《读者》《青年博览》《南方周末》等都是学生比较喜爱的杂志, 这些杂志各有所长, 不过基本都是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炉, 纵贯古今中外, 包罗世界万象, 学生完全可以根据自己的阅读兴趣加以选择, 但是一定要坚持深度阅读, 而不能是快餐式阅读。在深度阅读过程中, 力争对古今中外的美文进行有选择性地摘抄与点评, 对社会万象形成自己的认识、思考与评判, 这样不仅能保证阅读的质量, 为灵活运用所积累的素材打下坚实的基础, 而且能不断提升自己思维的品质, 保证思维的广度和深度, 这样才能保证议论文富有个性色彩。

篇4:王强论文积累

高三学生,时间有限,环境条件有限,见什么记什么不仅浪费时间和精力,效率也高不了,要用材料的时候不一定能及时找到。有人为积累作文素材开出过药方,什么独特性、时代性,一套一套的,以其昏昏使人昭昭。我认为积累不是对见到的作文素材的堆积,更不等于教师选出来硬塞给学生,而是像吸收营养一样,经历阅读(观察)——选取——分析——试用——留存等步骤,能够准确理解,自如驾驭材料的提高过程。只有作文素材积累做到个性化,避免肤浅,边积边试用,做到了逐渐加深和序列化,减少盲目,才能事半功倍。下面就议论文材料积累的误区,提几点建议。

误区一——千篇一律,缺少个性。请老人(教材中涉及到的古人)、扑热点(高考前几个月社会热点新闻)、套佳作(满分作文)。正确做法是尊重学生个性,顺其爱好,引导学生建立自己的素材“根据地”。

某生酷爱古希腊、古罗马的文学和历史,作文中多有罗列。老师每次批改作文不胜其烦,就禁止该生再用此类材料。该生陷入迷惘。但另一位老师表扬他坚持阅读,指导他注意审题和剪材,用好自己喜欢的材料,该生高考取得了理想成绩。有的学生喜欢读科普书籍,有的喜欢运动明星成长史,还有专门研究音乐、绘画的等等。

误区二——“兼收并蓄”,只堆积、不分析。正确做法是在用中优化,变死素材为活材料。

许多学生积累材料是为了考试时有八百字可写。这些同学,因为不会分析论证,故而写议论文时罗列很多材料充篇幅。其实,论据多并不等于理由充足。只有材料典型,才能有力地说明论点,使论点鲜明突出。对他们来说,搜集来的素材是“死的”,自己并不能灵活驾驭。

对堆积的素材碎片首先应进行阶段性地分类。尝试有目标、有方向性地积累素材。比如,思考人生现象的、和谐的、分析事物关系的等等,分门别类有秩序地整理好,到用的时候,一想就是一类,不仅有话可说,更能拓展思路。

再就是比较筛选。同类素材,留下新颖的、具有代表性和有震撼力的材料。写作时,信手拈来,灵活驾驭,不会因心中无数,生搬硬套,也不会因用错材料造成偏题。

误区三——束之高阁,不研究用法,被动接受,主动性缺失。正确的做法是学会多角度分析素材。

在平时的作文片段练习和写作练习中,要尝试运用积累的素材。这种用,是要在用后做错题档案的。一是以小见大。不起眼的小例子,能否充当文中的奇兵?如运用一组材料,将其共同特点凝炼成一个鲜明的观点或发人深省的问题,进而深化全文的意旨,使文章进入一个新的、更高的境界。

考生固然知道積累材料要找最切题意,最合时代精神,最能反映事物本质规律,而且自己最熟悉,别人可能考虑不到的材料。可怜的是,由于材料搜集到后,就束之高阁,打入冷宫,日积月累,家底不清,临场用时一片茫然,只好在旧的材料上兜圈子,“涛声依旧”,让人兴味索然。材料的积累,做和不做一般无二。

二是多角度看同一材料。材料不光是读书摘取的,更多的是生活体验。《品位时尚》满分作文之一,考生谈对填报志愿的感受。材料完全来源于生活,但考生能从对同一事物不同人的态度去分析,从而阐明观点,赋予它生命力和方向性。在证明自己的观点正确时,它才发挥了论据的作用。

对写作基础较好的学生,还可以指导他们在积累材料时,发觉材料中的审美价值,有明确的审美指向,选择格调高的材料。材料有较高尚的情趣和审美趣味,文章就会具备高格调。优秀议论文《落花之美》中有这样一段诗情画意的文字:“小时候,不懂得林黛玉为什么要葬花。现在终于明白,美丽遗弃在俗人眼里是一种罪过。心疼落花,就让落花疼心。赞美过落花的人,我只记住两个:陶渊明和李商隐。‘落英缤纷’是桃花源的标志,我对那片绚烂的落花牵挂已久,但至今却没有一瓣落在我的梦里。‘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人的一生多少恩怨就在一个‘护’字。”灵秀的文字,来源于平时的阅读和材料积累时审美意趣的培养。

误区四——断章取义,读书只取碎片,不能完整理解。正确的做法是,材料积累要详实,自己有感知,用时拿得动。有的学生把政治书上关于改革开放三十年的材料拿来,认为是万能钥匙,但他用起来莫明奇妙。

误区五——太挑食,“喜新厌旧”或“偏爱名言”等。正确的做法是根据上文所提有感知、拿得动的材料就收入。材料不在新旧,贵在恰当。只要你挖掘出它不为人知的内在含义,只要你在最该用时运用了,它就会掷地有声,就会为文章生辉增色。

作为指导学生提高议论文写作的老师,必须树立牢固的观念:正确的积累材料的过程,就是提高审题能力的过程。当学生拿到一个作文题目时,马上会想到老师教的思维方法——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可是很难用一句话把中心论点概括出来。即便是有了观点,也不知道怎么去论证。其实当学生在考场上高度紧张,一时很难将抽象的道理讲具体时,刺激他的思维向纵深发展,引导他的论述更接近论点又更形象的惟一办法就是活生生的材料。可以说,材料牵出了考生的思考,材料带动了理性的分析。通俗地说,材料指示了思路。材料还可以引领考生行文。只要想到了材料,然后再把材料的含义挖掘出来,文章就不会写不下去。材料积累之功,大于作文教学的其他工作。

篇5:王强模教授简介

贵州省榕江县人,1935年生。1958年毕业于贵阳师范学院中文系。后留校任教,历任该校中文系副主任、教授。贵州教育学院教务处处长。

一、论著方面:

1、《小说写作艺术》、获贵州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

2、《论知识分子的价值取向》获全国省级政治理论刊物优秀奖

3、《论对语言的及限与超越》,金筑大学学报,1999年1期;

4、《标点符号工具书的佼佼者》,金筑大学学报,1999年3期;

5、《论孙应鳌的文学观》,贵州社会科学,1999年6期

6、《实践性与学术性的结合》,应用写作,2002年4期

7、《论老子的写作观》,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0年4期;

8、《论老子写作观的哲学基础》,贵州师范大学学报,2001年2期;

9、《谈谈写作受体的作用》,贵阳师专学报,2000年4期;

10、《略谈写作受体的创造》,金筑大学学报,2000年4期;

11、《注入感情,写出特色》,教育通讯1999年7月;

12、《我的母亲,100岁》,贵州日报·娄山观2004年2月6日;

13、《应对文:一种交叉文体》,2002年香港国际学术会论文《新世纪应用文论文集》2002年12月出版;

14《优秀教育家黄质夫的心声》,贵州民族出版社2003年8月版;

15、《学术论文集》,主编并序,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8月版;

16、《中国历代文学思想·序》,贵州人民出版社2002年10月版;

17、《新时期大众传媒与大众文化·序》,贵州人民出版社2003年8 月版

18、《实用写作问题研究·序》,贵州人民出版社2000年6月版。

二、教学方面: 1、1999年至今,一直担任贵州教育学院中文系本科教学任务,课程 为“当代写作学”,周学时10节以上,2004年达16节。同在职教师一样,超工作量。

2、批改作文5年达5千多本。2004年上半年,批改作文千余本。

3、承担中文系下达的指导青年教师任务。

三、社会工作方面:

1、应贵州师范大学特请,两次为全省中学语文教师骨干讲课。

2、应贵州教育学院统战部之请,赴黄平、天柱讲课。

3、应贵阳市宣传部特邀,参加编辑《中华传统美德名篇导读》一书,已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2004年8月版。

4、应贵阳市教育局之请,参加贵阳市中小学名校名师评选工作。

篇6:王强英语总结摘要

第一个技巧就是学会用英文准确、简洁地定义一个东西,这个东西是中国同学汉语思维中非常清晰的东西;第二就是引导学生怎么样练习解释清楚一个东西,第三是引导同学有效地从骨子里来说符合英美人思维方式地描述一件事情或者是一个过程。第四是要求同学在学习英语口语的时候同时提高听力,有目的地选择一些非常常用的习语。因为习语实际上是阻挠很多中国同学听懂外国的广播或者是脱口秀甚至是电影这些东西的瓶颈。第五点就是我通过一些练习的设计,培养中国同学的猜测能力。因为口语和听力他们最大的一个障碍在什么地方呢?他在时间中只出现一次,而再不会重复出现。当一个讲英语的人跟你讲了一些你所不熟悉的东西的时候,你凭什么能够理解他的意义呢?这个时候手边没有参考书,没有字典,这些句子你从来没有学过,甚至背了也忘了,在现场通过什么东西解决和别人的沟通呢?只能通过一些线索来进行猜测这个词语或者是用法的意思。第六点就是要求大家充分利用母语的先天的良好条件,我认为母语在学习外语中不仅不是一个劣势反而它有它的优势的地方。

初入门的同学应该先拿到电影脚本,读比较熟了以后再看电影,这样效果比较大。因为语言已经熟悉了再看一个陌生的东西,你所做的工作就是把文本的英文和媒介上的英文沟通在一起,这样逐渐适应以后就觉得电影并不难,你就有自信了。

这样的结果下来以后接触到声音就能够把它写下来,尽管是生词由于把它文字化了

追求表达思想的准确

首先要表达慢,表达思想,用词比较准确,等到准确以后不断地在你所熟悉的话题周围多训练若干遍,等到你自信培养起来了,把你的使用英语习惯比较准确的时候,再表达你的思维恐怕就不会出现结结巴巴的情况了。

在脑子里建立一种对英文整体语调、语流的感觉。

篇7:访谈话题(王强)

一方面,总的说来就是每个月的心理排查工作,这是我院心理健康工作的重点。每年新生的心理健康的普查测试。院研究生辅导员李光辉老师(之前的)和朱忠平老师(现在的)任然告诫互助队队员说:排查只能表明一个阶段没有问题,但是维护和关注研究心理健康是个长期的工作,要绷紧这根神经,研究生心理健康互助队一定要时时刻刻的做好防范和应急突发情况的准备,配合好心理辅导中心做好每月的心理健康排查,从而保证了我院研究生心理健康工作的有序开展。

另一方面,我院的研究生科研任务重,有一定的压力。而我院研究生互助队的组成主要是研会的主要干部、各个专业班级的负责人,利于掌握研究生的动态,也利于开展活动以丰富研究生课余生活,缓解科研压力,组织开展了具有我院特色的研究生心理健康活动。通过播放免费电影,丰富我院研究生校园生活、营造轻松的学习环境及缓解研究生的心理压力。通过组织研究生参加学院的和平杯篮球赛等娱乐竞技活动,培养研究生的业余爱好,从而转移科研压力,达到减少研究生心理问题发生的概率。这些活动的开展,得到了广大研究生的支持和学院领导老师的好评。配合老师开展各类讲座,如名师面对面,国外名校的教授的学术讲座、就业讲座,开拓视野、坚定信心。

2、有哪些比较深刻的或难忘的事情或例子。(从细节上谈谈)

1)心理互助队队长的培训。我本身就爱好结交朋友,尤其是来自不同专业的,这样对增长见识有好处,而且和来自各个专业的优秀互助队长的身上学到不少东西。非常难忘的就是我们小组的心理话剧排练,大家很忙,又抽出时间来大家磨合。这个过程本身就很有趣,各个小组的表演也是非常的到位,感人。能认识他们我觉得特别的幸运。当然,心理知识概论也是对我们很有帮助,最起码能让我知道常见的 心理问题及对策。

2)心理趣味运动会。研究生了,大家都很忙。没时间参加一些课外活动。可是那天的天气很好,让大家心情特别的好。我们的队员积极的参加到活动中,团队配合,集体荣誉感,那种感觉在上研究生后还是比较少能感受得到的。所以印象特别的深刻。虽然没拿奖,但是每个人的心里面都是快乐的,因为我们得到的是别人很难想象的。

3、担任互助队长的感受。怎么说呢,很复杂的心情。心理本来就是很难琢磨的一件事情,看不到,摸不着,而我又是这个队长,刚开始对工作的开展不是很有把握。慢慢的我才发现,配合好研究生会开展一些有趣的活动,组织研究生参加,以及做好平时的摸底工作本身就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想起了许三多,这个许久不被人提起的名字,活着就是有意义,我想加一句的是,活着做有意义的事情是真正的有意义。

为什么说复杂呢,因为心理健康的问题有时候存在很多的偶然性在里面,担心出问题。所以平时有些提心吊胆的。但是和老师的想法一样,尽自己的全力来关注全院研究生的心理健康,配合老师和研工部做好心理健康的上传下达的工作。做好这个情报员。将不好的苗头扼杀在摇篮里。

4、在互助队工作上的计划。

就像之前提到的,工作计划吧,主要在两方面:

1)开展好研究生新生的心理健康普查工作,对研究生新生的整体状况有了解;然后就是每月的心理健康排除,上报学院和研工部,若是出现异常状况,做到第一时间报告的同时,做好后续的摸底排查工作。

2)对于研究生而言,主要的问题在几方面(排除非正常的),经济困难(学院和学校有相关的措施)、就业困难、感情问题、学业压力(包括毕业的压力)。那么研究生会的工作可以朝着这几个方面开展,第一就是形成好的学风和学术氛围,让研究生成才,从而更好的找工作,做相关的讲座和培训,曾经研会讨论过面试技巧、礼仪方面的讲座,名师面对面(包括著名企业家,著名编辑等等给学生的讲座和交流),能做到为研究生的就业开源;配合好研究生的知音快车的活动,让优秀的男生女生能结识更优秀的异性,积极组织研究生参加学院和学校的活动,从而拓宽自己的交际范围。

篇8:高考议论文写作素材积累途径初探

一、引导学生走进社会生活关注社会热点积累素材

1. 走进自己的生活积累

班上有30余名住宿生, 而且大部分是第一次住宿。如何处理好舍友间的关系, 成为了高一住宿生的困惑。为此, 我们展开了讨论。讨论中有同学讲述了舍友间发生的故事。如有人不打水只用水, 不按时做值日等。对此同学们展开了热烈的讨论。有人出谋划策;有人以“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为主题激情演讲;也有同学自我反思与检讨。非但教师原本担忧的尴尬场景没有出现, 讨论中倒是又有同学由舍友间的相处进而谈同学间的相处、人与人的相处, 且由浅入深、层层递进。

课堂上因为一道题教师与学生发生了争执, 结果不欢而散。于是我们也做了讨论。此后师生间的关系更加融洽, 同学们还由此深刻地认识到微笑是化干戈为玉帛的有力武器。更可喜的是, 在后来的月考中许多同学还以此为论点成功地完成了作文。

就发生在同学们身边的事件、人物进行讨论, 让学生有得说, 在说的过程中教师慢慢引领, 又会使学生有所思、有所得。正如罗丹所说:“生活中不是缺少美, 而是缺少发现, 生活中处处存在动人之处。”对学生而言, 作文素材俯首可拾, 很多就在学生身边。只要我们鼓励他们用心观察, 勤于思考, 注意积累, 我想学生那种“腹中空空, 无话可说”的局面就会得到改善, 学生的写作水平也会得到一定的提高。

2. 关注社会热点积累

高中学生对社会有极大的好奇, 让他们“两耳不闻窗外事”恐怕写不出优秀的议论文。所以引导他们就社会的热点、焦点问题进行讨论并写作, 不仅能激发他们写作的兴趣, 而且还可以提升他们的思维品质。

长江大学三名大学生救人落水死亡, 媒体追踪报道了渔民见死不救, 唯利是图的事实后, 同学们讨论后发出质问:英雄给社会以感动, 社会还英雄以残酷, 难道这就是我们对于英雄的回报吗?还有同学以“当文明遭遇野蛮”为题写作了一篇优秀的文章。

小沈阳、犀利哥都是“迅速蹿红的红人”。同学们围绕小沈阳所表现的通俗艺术展开了“通俗”与“高雅”的辩论;围绕犀利哥展开了对“关怀”一词的深入理解。

通过对社会热点、焦点问题的讨论, 为写作准备了丰富而充足的素材, 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促进了学生探究能力的发展, 所取得的教学效果要比教师的知识灌输好得多。

二、引导学生借助优秀教材积累作文素材

1. 教材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议论文写作素材

文本是培养学生语文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的源头。高中语文教材 (必修和选修) 中有不少经典名篇。在内容方面, 古今中外, 涉猎广泛, 是一个思想的宝库、材料的海洋。把课本中的材料运用于写作之中, 将读与写结合起来, 能丰富学生的写作内涵, 增强表现力, 使文本教学和写作教学相得益彰。我把选修教材中的《最后一片常春藤叶》、《项链》、《热爱生命》统一在“生命”这一主题中学习讨论。之后又让学生去寻找有关生命话题的文章、素材, 并做阅读批注, 然后分类整理素材, 最后写作。语文课本中的许多课文成了我们构思写作内容的素材, 挖掘创作灵感的源头。

2. 教材是学生议论文写作的蓝本

立足文本, 仿照文本写作, 能够快速提高自己。仿写是能有效提高学生语言组织能力, 促使学生掌握一些简单的写作方法, 从而提高写作能力的基本途径之一。文本是学生最好的仿写范本, 面对一篇篇优美的文章, 不但要引导学生去理解, 而且要指导学生学会文章的构建方式和写作手法。仿写就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摘果子的办法, 很快就能克服自己的不足, 节省摸索的过程和时间。如教学议论文结构时, 我选取了吴晗的《谈骨气》, 着重引导学生就文章的结构特点进行赏析, 然后要求学生仿写。这样同学们的文章结构就搭建起来了。先仿写, 再博采众长, 然后再融会贯通, 进而得到潜移默化的提高。

3. 教材有利于提高学生议论文的写作技巧

从教材文本学习中, 学生还可以学会如何在作文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有人说“讲课便是一种借助课文的一种演示。久而久之便能潜移默化, 使学生掌握写作要领”。此话有一定道理, 这就是要让学生从课文的写作技巧中吸取写作经验, 然后逐步地将它运用到自己的写作实践中去。在《师说》中学习正反对比的论证方法;在《劝学》中学习分解分论点和比喻论证的方法;在《游褒禅山记》中学习叙议结合、因事说理的写作手法。

上一篇:万嘉花园社区服务品牌创建汇报材料(3.6定稿)下一篇:营业员的工作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