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论文论文范文

2022-05-11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科学论文论文范文(精选3篇)》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摘要:美国科学课程教学标准是美国科学课程教学的重要依据,对科学课程的教学范式、教学理念、培养目标、性质,以及教学知识范围、技能、评价、管理指导模式、教学方法等作了详细的规定,为提升科学课程教师的教学素养提供了培养思路与方向,为美国培养科学课程教师的各高校、学院以及培训机构提供了具体、详细、可操作性强的质量标准。

第一篇:科学论文论文范文

发掘农村小学科学课程资源,提高农村学校科学教学质量

新课程改革目标明确提出:要改变过于注重教科书,机械训练的倾向,加强教学内容与现代社会、科技发展与学生生活的联系,倡导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发现,交流合作。要实现新课改目标就必须开发和利用校内外一切教学资源。目前,小学科学教材中所展现或提示的教学资源十分有限,且我国幅员辽阔,地区及城乡差异大,各地都蕴藏着具有地方特色的丰富的教学资源。农村小学和城市小学相比存在着教学设备简陋、教学资源匮乏、师资欠缺等因素,农村小学生与城市小学生相比也有一些差别:生活空间不同。农村的孩子同伴多,活动空间大,年龄层次差距大,各类观念是比较混杂的。城市的孩子,他们大多数有长辈们照顾,生活的空间相对狭小些,学习资源空间不同。农村孩子学习的资料是比较少的,家中藏书几乎很少,电视是他们课余生活的主要营地,课外知识大都来自这里。而城市孩子条件好,家里不仅有网络资源的利用,还有书店、图书馆这些有知识可获取的地方离他们较近,看书、购书都便利;生活地域不同。城市孩子生活地域是城市的景象:交通便利,道路、房子、酒店、商场、绿地相对集中。农村孩子生活的地域是农村景象:田野,纵横交错,村落星星点点,相对分散。这些因素不同程度地困扰着科学课教学的有效开展。但是农村小学也有自身的优势,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资源为小学生科学教学提供了丰富的、活生生的教学材料;广阔的天地为开展科学课的教学提供了观察、动手操作的实践场所;并且科学课中许多内容都是农村学生所熟悉的事物和现象,使得学生对农村的自然事物及现象有着丰富的感性认识。因此我认为充分发掘农村科学课的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为科学课教学服务,优化课堂教学,提升科学课的教学质量。

一、以神奇的大自然作教材,充实科学课教学内容

在农村走出家门,就是美丽的大自然,我们的校园就是被农田包围着。大自然孕集着许许多多知识和奥秘,里面活生生的虫、鱼、鸟、兽、千姿百态的花草树木,瞬息万变的电闪雷鸣和客观存在的岩石土壤等都是小学生探究的对象。而农村山清水秀,河道纵横,岩石、土壤到处都是;春、夏、秋、冬的物候变化多端;瞬息万变的电闪雷鸣,云、雾、雨、露、霜、雪等自然现象司空见惯,蜿蜒的河流,广阔的田野,悦耳的虫鸣鸟叫,都为科学课提供了活生生的教学资源。农村的孩子天天与鸟兽虫鱼为伍,日日与山川草木相伴,科学课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识地加强引导,发挥孩子们丰富的感性认识来服务教学,自觉充实教学内容。例如,在教学《各种各样的叶》一课时,我给学生提供了两片不同植物的叶子,让学生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找出了形状、颜色、大小、小虫子、叶脉、边缘、叶柄粗细、长短、含水量、光滑、毛多少等不同时老师启发学生,你还能用什么方法去找不同。学生找出了薄厚、叶尖、品种、气味、声响、味道等不同。从看、闻、听、摸、尝等各种方面来观察叶子。鼓励学生多想些方法来解决问题,从不同角度来看问题,在不断的讨论、思考中,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了极大的发展。又如教学《有生命的物体》这一章的动物部分时,可以预先让学生们亲自观察家禽家畜和一些可爱的小动物,熟悉它们吃东西的样子及食物类别、生活习性等。课前准备捉一些蜗牛、蚂蚁、蜻蜓等动物,上课时带到教室里进行仔细观察、比较;这样做,既诱发了学生从小具有研究科学的兴趣,又为学生深刻认识动物提供感性材料。通过对这些动物的学习研究,使他们更全面地认识了这些动物。再让学生饲养一种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并记录成功养殖的过程。像这样的学习,既学到了知识,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通过学生的这种行为,既让他们观察到了动物一生的变化和生活的习性,又培养了他们热爱家乡,热爱小动物的情感。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大自然资源库,让学生接触大自然,有目的、有计划地引导学生去观察、去实验、去考察、去感知自然现象,学生科学课既能上得生动活泼、学到许多科学知识和方法,又能受到爱家乡、爱大自然的教育。

二、就地取材,制作动植物标本,丰富课程资源

虽然现在“普九”的实施给农村小学配备了一定的教学实验仪器,但农村小学科学课教学仪器的短缺现象,仍然制约着科学课的教学有序开展。为此我们除用好、用活现有的教学仪器,根据教材和农村的丰富资源就地取材,教师自制教具,发动学生制作动植物标本活动。制作植物标本可采集银杏、水杉、樟树叶和樱花、裸蕨、杨梅等;制作动物标本有蝴蝶、壁虎、青蛙、泥鳅、杜鹃、画眉等;当然还有许多种岩石和铜、铁、锰矿。这样极大地缓解了科学课教学资源的短缺问题,而且为学生提供了探究和实践的机会,极大地提升了科学课的教学质量和效率。

三、充分利用自然环境,开展环境观察和课外实践活动

农村有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学生走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进行考察活动,探究生活中真实生动的材料,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科学课的教学内容90%为农村中常见的资源,如动物、植物、四季、矿产、岩石、土壤等,教学时尽可能让学生进行实地考察,直接与大自然接触,同时注意把爱科学的思想教育和改变家乡自然面貌结合起来,把科学课的教学和课外科学探究活动结合起来,从而让科学课的教学质量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如学生通过科学课里《塑料》的学习,懂得了有些塑料有毒且难以被土壤“消化”,并且对环(下转第26页)(上接第25页)境会造成一定的污染。兴趣小组的同学们自觉主动考察研究塑料袋对环境的污染情况,并提出了比较好的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方案,这样从课堂向课外拓展中培养了学生的科学意识。学生在课内与课外的沟通中,在学习和实践中,真正学到了科学知识,锻炼了科学实践能力,增强了爱科学的思想情感。

新课改给了我们新的机遇和挑战,也给了我们无穷的发掘空间,只要我们根据农村学校特有的环境,以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开发和利用丰富的教学资源,就能较好地培养学生实践意识,丰富学生的科学知识。充分利用农村丰富的自然资源进行教学,不但充实了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其后果必将导致农村学校科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提高。

作者单位:湖南省湘西州古丈县高峰九年制学校小学部

作者:向 星

第二篇:美国科学课程教学标准述评

摘 要:美国科学课程教学标准是美国科学课程教学的重要依据,对科学课程的教学范式、教学理念、培养目标、性质,以及教学知识范围、技能、评价、管理指导模式、教学方法等作了详细的规定,为提升科学课程教师的教学素养提供了培养思路与方向,为美国培养科学课程教师的各高校、学院以及培训机构提供了具体、详细、可操作性强的质量标准。

关键词:美国;科学教学标准;科学课程教师

美国国际教育委员会认为,21世纪不管怎么重视教师教学的质量都不为过。早在1986年,卡耐基教学专业工作组就认为教学应做到专业化。之后,各学科专业组织(如英语教师委员会、数学教师委员会等)分别在各自领域研究和开发了不同课程的教学标准。1996年初,美国国家研究理事会(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NRC)和美国科学促进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Research Council,AAAS)推出了美国历史上第一部《国家科学教育标准》(National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s,NSES)的最后文本,也是现行文本[1] 。 该标准包含了科学课程教学标准、科学教师专业发展标准、科学教育评价标准、科学课程内容标准、科学教育大纲标准、科学教育系统标准六个子标准,其中的科学课程教学标准从科学教学的理念、性质、目标、评价、建议等方面,为科学课程教师提供了详细、具体、操作性强的质量标准。

一、产生背景

20世纪70、80年代,美国商品和资本的国际竞争力急剧下降。经过认真的反思,美国认为这一局面的形成主要是受到了教育水平的影响,而改善教育状况、解决教育中诸多弊病的关键是吸引、培养和挽留公立学校的优秀教师。1980年6月16日,《时代》杂志刊登了一篇研究报告。该报告指出,大部分教师的教学不得法。1983 年,美国国家优质教育委员会发表了名为《国家处于危机之中》(A Nation at Risk)的报告。该报告指出,要从教育体制的内部寻找教育革新的主导力量,就需要有更多的基础教育投入、更多的家庭作业、更优秀的教师、更严格的毕业要求以及更多资助。此报告引起了美国公众对美国教育发展的广泛关注。1986年,卡耐基教学专业工作组、霍姆斯小组分别在《国家为培养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和《明天的教师》专题报告中明确提出了教学专业化这一概念, 并指出提高公立学校教育质量的必要途径是实现教师专业化——教师的权威性应以其专业素质为基础;要提高教学质量,就要在确立教学的专业性地位的同时建立起相应的衡量标准,培养训练有素、达到专业化标准的教师是师范教育的责任所在[2]。1987年,美国教学专业标准委员会成立。自此,美国州政府、各学区、相关学术研究机构、企业团体、独立学校改革组织等开始积极探索教学的统一性标准。

1993年,由美国前总统克林顿签署的《2000年目标:美国教育法》(Goal 2000:An Educate America Act)以法律的形式将科学指定为必修课程,明确指出要进行“基于标准的改革”(Standard-Based Reform),并提出了美国学生2000年在科学上的成就将是世界第一的奋斗目标[3]。《国家科学教育标准》就是在这样的改革背景下于1996年出台的。

二、基本框架和主要内容

(一)基本框架

美国科学课程教学标准由前言、科学教学标准的性质、标准三部分组成。前两部分界定了科学课程教学的理念、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的原则、教学方法与教学活动的设计等。

科学课程教师要想成为一名专业的教学人员,必须做到四个“统一”。

第一, 教师的教学与学生的学习相统一。合格的教师要善于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与教学活动,使教师和学生都能以学习者的身份投入其中,并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第二, “课堂”教学活动与“非课堂”实践活动相统一。教师要学会与同事合作教研,课前进行教学设计或准备,课中塑造科学、合理、恰当的课堂实践行为,课后学会检测、评价、反思和改进。

第三, 教学系统与教师个体相统一。教师是教学系统的核心,但不是唯一,还需要相关方针、政策、领导、同事,甚至学生等各方面力量的通力合作。

第四, 学科性与专业性相统一。教师除了要掌握必需的基本科学知识外,还要具备从事教育工作的基本能力,尤其是要熟悉和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4]

(二)主要内容

美国科学课程教学标准的第三部分是其主干部分,具体包括六部分内容。

1.标准A:确定以探究为基础的教学内容

标准A要求科学课程教师在开始长、短期的教学之前制订好相互连贯、前后统一的教学计划和教学目标,具备将科学知识有效地传递给学生的能力[5]。此外,教师还要充分了解学生,知道学生可能会在哪里产生错误的认知,因为学生的认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教学的效果。科学内容知识的选择与确定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兴趣特点、理解水平和认知结构。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要在探究性的、情境性的、实践性的活动过程中得以实现。

2.标准B:关注探究,让学生在共同学习中学会学习

标准B要求科学课程教师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构建互补、互启、互助的学习共同体,使学生在共同学习中学会学习。学会学习是一项综合性的工程,教师要对教学内容、学生、学习和教学有一套成熟的判断方法。首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心理,解决学生“想不想学”的问题;其次,要关注学生学习能力与动力的结合,重视学生“能不能学”的问题;再次,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方法,解决学生“会不会学”的问题;最后,要能够发现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因材施教,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所学内容的理解以及解决问题的思路和方案,充分体现每个学生的自主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3.标准C:积极收集教学评价信息,学会指导和利用评价

标准C要求科学课程教师明白教学质量离不开“教”的质量和“学”的质量。课堂教学评价的一级指标应该是二维的,即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要想切实、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教师要积极运用质性、量化两种评价相结合的方法,从学生、教师本人、同行、决策人员、家长、专家、社会等不同评价主体中获取教与学的评价信息,运用不同的方法分析、评价信息,进而总结、反思、改进教学实践。另外,科学课程教师还要铭记,教学要以学生为中心,教学评价要以学生学会自我评价为出发点。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指导学生进行自我评价。通过自我评价,学生要学会反思自己的学习思路与策略、过程与方法、状态与结果。

4.标准D:创造探究性学习环境,利用多元化学习资源

标准D要求科学课程教师学会为学生的学习保持、创造和丰富学习环境,为学生们学习科学知识提供必要的时间、空间和资源。具体来说,科学课程教师要创设一个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学习环境和科学探究空间,合理地组织与利用学习材料、科学专用设备、视听媒体资料、网络资源、教育技术和校外学习资源;满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需求,支持学生对知识的积极建构。

5.标准E:让学生在民主、合作的氛围下真正学会探究

标准E要求科学课程教师懂得“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的真谛。要想学生真正学会探究,教师首先要在体验和反思中亲历探究,明确在教授不同类型的知识(如概念性知识、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等)时应培养学生哪些探究技能,领悟科学探究的本质,然后再创设适度的、引人入胜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个体或小组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提高探究能力,即科学思维和科学推理能力,并在整个科学探究过程中亲历如何根据证据提出理论假设、怎样设计研究实验、如何进行观察的过程,进而发展自主、合作和探究能力。

6.标准F:参与科学教学大纲和科学教师专业发展计划的制订

标准F规定,科学课程教师要在科学课程内容的选择、教学计划的制定,以及教学政策、课程发展和自身专业发展上发挥个人效能;要能根据自己对国家和地方教育目标的理解而合理地分配、利用学校资源;能有效地开发与利用学校和社区的资源,为学生的发展服务;积极参与科学课程教师专业发展计划的制订、规划、实施。

三、主要特点

(一)注重科学课程教师正确的教学观与学生探究能力的形成

美国科学课程教学标准非常重视科学课程教师正确教学观的形成。在理念上,科学课程教师要明白科学本质与教育本质统一的关键是进行科学探究。因为对课程内容(如知识的性质、价值、产生方式、传播途径、真理标准等)的认识会直接影响教学活动的施展效果,所以科学课程教师要不断地扩充科学、学习、教学等方面的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在教学情感上,科学课程教师要充分重视学生的正性情感和负性情感,构建科学合理的教学框架以促进学生产生正性情感,积极地学习科学概念和知识,进而实现教与学的良性循环和互动发展。在教学实践中,科学课程教师要通过探究活动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认知结构,培养领悟能力,在了解信息内容的基础上,知道在何处发现信息,如何将获得的信息与更广泛的知识体系联系起来。此外,科学课程教师还要能够运用思辨方法不断进行探究反思,在多元、复杂、综合的探究文化中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实现知识的个人建构和社会建构的统一。

(二)要善于创设探究情境,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习惯

美国科学课程教学标准提倡摆正教学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学生是主体,教师是引导者,师生之间的交流方式以互动、对话为主;科学探究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学生全身心地投入课堂、提高学习效率的良好载体与途径。科学课程教师要学会运用生动、直观、形象的教学情境,有效地激发、唤醒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知识、经验,并引发学生的联想,从而达到同化新知识的目的。如果已有认知与新知识没有达到同化,则需要对已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重组,建构新的意义下的知识结构。

(三)重视运用教师的教学评价和学生的学习评价来开展教学

美国科学课程教学标准非常重视运用课堂教学评价来衡量教学效果和教学目标之间的差距。该标准涵盖了课堂教学评价的理念、评价功能、评价主体、评价内容和评价方法[6],树立了多元的评价测量结构和核心内容。师生在既是评价主体又是评价对象的辩证关系中发展自我评价,以确保课堂教学评价的效度。

(四)教学外部系统的一体化支持是有效教学的保证

美国科学课程教学标准界定了教学外部系统的一体化支持是确保科学教师教学质量的必不可少的元素。教学外部系统的一体化支持主要是指教育行政管理人员要为教师创造专业发展的机会,建立拥有内部支持机制的学习共同体,支持研究小组对教师教学改革信息的关注;支持和帮助教师获取教学材料、教学工具和教学设备,以促进教学的顺利进行;积极、主动地与家长和公众交流、向他们解释科学课程教学的理念,争取各层级人员的理解和支持;在教育政策的制定上,要确保学生评价结果与教学过程保持一致,评价教师教学要恰当、科学。

四、几点启示

美国科学课程教学标准明确的培养方向,具体的指导、监控和评价教师教学实践进程的内容框架和评价程序,不仅在理论上,而且在具体操作方面都值得我国科学课程教学加以借鉴。

(一)研制科学教学标准

我国至今还没有明确的科学课程教学标准,教师教学缺乏系统性、严格性、专业性。自2001年小学科学课程开设至今,科学教师素养与教学质量的提升一直是我国面临的巨大挑战。目前,小学科学课程仍然只是一门副科,常被教师们所忽视。配备专职科学教师的学校更是屈指可数,很多科学教师都是由主科教师兼任,有的农村学校甚至没有科学教师。其实,小学课程中最难教、最有挑战性、最能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当属科学课程,但我国当前科学课程的师资状况和教学现状实在让人担忧。特别是在科学课程的开设成为国际趋势和现实需要的今天,教师们的教学机智等严重欠缺令人堪忧。在课堂上,学生仍然以死记硬背居多,学生的主体地位被埋没;教师们常以学生人数太多、开展探究活动困难等理由推脱教学责任。

虽然我国也制定了教师专业标准以及相应的科学课程标准,提供了一些可行的教学建议,但是对教学的规定过于宽泛,对教学理念、教学行为、教学评价等缺乏深入而系统的描述。出台独立、系统的科学教学标准,有助于提升科学教师的教学质量。

(二)科学教学要以探究为基本特征

科学课程应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科学课程教学要强调探究性、情境性和学生的发展性。在我国传统教育的影响下,教师教学比较注重知识的传授和继承,强调对权威的尊重和服从,不注重质疑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今后,我国的科学课程教学要以探究为基本特征,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鼓励学生主动参与各种教学活动,积极探索,不断培养创新精神、提高实践能力。

(三)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高度重视科学课程的教学现状

首先,要正确认识科学课程的重要性。教育部门即将出台新的1~6年级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来代替现行的3~6年级科学课程标准,科学课程也将由副科变为主科,这充分显示出政府部门对科学课程的重视。其次,要深知教师教学水平的高低是影响学生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的关键因素,应采取多种策略制定符合我国科学课堂教学的标准体系,促进不同地方、不同区域科学教育的均衡发展、公平发展。最后,要重视专职科学教师的培养,关注高师科学教育专业的发展,为基础教育输送合格、专业的师资人才。

参考文献:

[1]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Taking Science to School:Learning and Teaching Science in Grades K-8[M].Washington D.C.: The National Academies Press,2007.

[2]彭小虎.美国加州教师教学评价标准[J].外国中小学教育,2004(12):12.

[3]Goals 2000: Educate America Act[EB/OL].http://wenku.baidu.com/view/a9c11a5-677232f60ddcca1b5.html, 2012-10-30/2013-02-24.

[4]National Research Council. National Science Education Standard[S].Washington: National Academy Press, 1996.

[5]Van Dijk, E. M. & Kattmann, U. A Research Model for the Study of Science Teachers’PCK and Improving Teacher Education [J]. Teaching and Teacher Education,2007.

[6]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Science for All Americans[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0.

编辑 李广平

作者:杨妙霞

第三篇:小学科学实验课程教学探究

科技是推动人类进步的根本动力。一个国家国际地位的高低根本而言就是科技实力的比拼,而国家科技水准的提升及高科技人才的培养则充分依赖于教育,特别是科学教育。而小学教育作为教育体系中的基础所在,其科学教学质量的优劣对未来国家公民的整体科学素养水平有着直接影响。本文以此为出发点,就我国当前小学科学实验课程的教学展开讨论,文中首先就小学科学实验课程开设的必要性进行论述,随后对如何更好地促进我国小学科学科学实验课程的开展提出了几点意见,以期能为其他教师提供些许借鉴。

1 前言

邓小平主席曾说过:“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在科技日新月异的二十一世纪,国家经济实力、综合国力等的比拼实质就是科技实力的比拼。大力发展科技水平,全力培养高新科技人才,增强国家科技储备,成为了所有国家都持续关注的焦点。而众所周知,科技人才的培养是一个缓慢而长期的过程,只有从基础抓起、从娃娃做起,才能真正为国家培养出大量所需的科技人才。是以,作为小学科学探究学习重要组成的科学实验课程理应成为广大教师日常工作的重点所在。小学的科学实验课程以科技教学为出发点,以学生为本,注重其长久的持续健康、全面发展,以促进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为目标。使学生在自身的探究过程中掌握科学的探究流程,培养正确、理性的科学态度与思维方式,从而为其未来发展和国家现代化建设需求提供保障。由此可见,大力推动小学科学实验课程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提升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在此,笔者结合多年教学经验,就如何更好的促进小学科学科学实验课程的开展提供几点意见。

2 充分激发学生实验兴趣

小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对很多未知的事物总爱寻根问底。这种求知的欲望如能加以合理运用,必可对小学科学实验课程的教学产生良好的推动作用。所以在日常实验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应充分挖掘教材内容,多对学生提出一些有趣问题和实验现象,从而有效调动学生的求知欲望,使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主动将注意力集中在所做的实验上,从而投身进科学探索的浩瀚海洋,促进教学效果的显著提升。例如在教授“食物的营养”这一课时,说到有关使用碘酒对淀粉进行检验,教师可以先让学生清洁双手后,在其手指上涂抹碘酒,随后让其用手将预先准备的饭粒摆放到桌子上,这时就会有学生发现自己的手指和米粒突然都变成了蓝黑色,从而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心,老师抓住这一点进行相关知识的教授就会事半功倍。

3 通过有趣的游戏增强实验趣味

爱玩是所有孩子的天性,尤其对小学生而言严格的束缚往往会适得其反,相反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寓学于乐,将游戏融入实验课程的教学中则会使得教学效果获得显著提升。同时游戏也更加符合小学生的身心特点,科学合理的游戏方法也会深受广大孩子的喜欢,从而使其积极主动的参与其中。例如讲授有关雨量器的知识时,学生在思量如何测量雨量时往往会依据日常生活经验,凭借自己的目测做出大致的估算。对此,老师可以对学生进行分组,带领其开展游戏竞赛,让大家互相制作自制量雨器,然后看谁的更加精准,从而让学生在游戏中获得知识。

4 开展有效的小组合作,提升实验教学质量

科学实验更多的是众人智慧的结晶,对学生进行科学、合理、有效地分组,对于实验的有效开展意义重大,同时这亦是科学实验课程教学理念与学习方式的必然要求。在教学中,老师应提前对学生各自的特点进行详实的了解,在每个新学期的伊始,本着自由搭配的原则,先让学生进行简单的自由组合,随后老师则根据自己所掌握的资料对其进行简单的调整,确保每个小组之间人员组成的相互搭配与互补,这一过程中需注意的时教师的调整应以引导为主,切莫进行强制性的隐形拆分和组合,从而对学生的积极性造成打击。各小组组建后老师应让各组通过自荐或推选的形式做出自己的人事分配,确保人人有事可做。需明确的是,小组人事的分配应进行定期的调整,从而使小组成员均可以体验实验各个环节的不同工作,实现其自身的全面發展。最后,老师还应与大家共同商议决定,小组中各个职务在今后实验中所应担负的责任,并制定相应的考核、评价准则,并由组长对组内学生的表现进行记录与评定,错误累计到一定数量就需面对下岗离组的处罚。通过这种小组的分配,不仅可以让学生对实验过程有着更加全面的理解,更能使其懂得职责的重要性,从而能真正投入其中,促进实验质量与效率的提升。

5 总结

总而言之,作为一门探究性教学课程,科学实验教学理应是生动有趣,充满活力的。在实际的教学中广大教师应该对实验过程进行合理的安排,确保学生通过实验能够掌握探究的思维与方法,学会在创新中收货乐趣,实现其综合全面的发展。同时通过以上方法的介绍,也希望为广大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师提供一些不同的思路,为小学科学实验课教学质量与效率的提升提供一些借鉴。

【作者单位:扬州市广陵小学 江苏】

作者:李清

本文来自 360文秘网(www.360wenmi.com),转载请保留网址和出处

【科学论文论文范文】相关文章:

科学科学论文范文05-10

科学论文范文05-08

科学小论文范文05-08

政治科学论文范文05-08

性科学论文范文05-08

小科学论文范文05-09

食品科学论文范文05-09

近代科学论文范文05-09

物理科学论文范文05-09

科学素质论文范文05-09

上一篇:幼教毕业论文范文下一篇:少儿舞蹈论文范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