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师生互动

2024-05-05

语文师生互动(精选9篇)

篇1:语文师生互动

在“师生互动”中激扬语文的生命

“师生互动”这一课堂教学理念并不是新生事物,而是自古就有的。无论是中国古代孔子与弟子的座谈还是古罗马教育家昆体良提出的“教是为了不教”都多少的在形式和内容上成为“师生互动”的先导。

《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师生“互动”是要彻底变单

一、接受的学习方式为多样化的学习方式,高度重视学生的主动参与,亲自研究,动手操作,强调师生间的交流与合作。我们日常的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教学三要素,就是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什么是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是以师生相互作用的形式进行的,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教科书为主要认识对象的,实现教学、发展和教育三大功能和谐统一的特殊的认识和实践活动过程。这个定义概括了教学过程中最基本的三个要素,并且提出了新时期各学科教学过程的一些重要特征:即注重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的发挥,强调师生的相互作用。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勇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要求语文课堂要给学生营造了一个宽松自由的探索空间。师生互动,教师在课堂由“演讲者、表演者”,转化为“引导者、管理者”,由“一言堂”变为“众言堂”。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当“小老师”。给每一个学生都有展现自己、锻炼自己的平台。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学生自主学习、相互讨论,打破 1 了老师“给水喝”的局面,学会“找水源”的方法。通过增强学生的参与意识,轮流变换争当教学活动中的不同角色,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全面的培养和锻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怎样做才能让教学课堂有效地互动起来呢?下面就这个问题结合笔者的教学实践谈谈几点浅见:

一、预习中的互动

传统的教学强调教师要精心备课,对教材要多钻研,教学内容对学生一般情况下也是保密。这导致了学生预习的盲目性,顶多就是读几遍课文,解决一些字、词而已。根据《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教师在上课前,可设计预习作业,如:让学生在学习一篇新课文之前就了解本文的学习内容,从而使他们的预习有意识、有目的。课前教师与学生有效的互动,可以帮助教师根据学生的预习情况,有效调整自己的教学设计,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如:预习《失去的一天》时,先设计一些思考题,课文讲的是谁的失去的一天?为什么是失去的一天?你又是如何理解“失去的一天“的?你有过这样的“失去的一天”的吗?说说你的感想。好的预习互动会给课堂教学中的互动带来很大的帮助。同时也有利于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课堂教学中的互动

1、平等是互动的前提

《语文课程标准》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叶澜教授说:“课堂教学的本质应当被视为师生、生生互动的过程。” 2 交往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是具有独立人格价值的人,两者在人格上是平等的。但是课堂中的师生互动绝不会自然产生,它有赖于建立在师生间平等、尊重、理解的基础上,要实现师生的交往互动,教师首先要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彻底摒弃“师者为尊”的传统意识,给学生以心理安全感,给学生充分尊重,让尊重走进课堂。尊重每一个学生,使孩子们在一种和谐、宽和、放松的精神状态下学习。

交往意味着人人参与,意味着平等对话,教师将由居高临下的权威转向“平等中的首席”。在新课程中,传统意义上的教师教和学生学,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因此,老师具有“教”与“学”的双重关系,要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可以成为“小先生”,并能主动地、大胆地、积极地去读书、学习,做到师生“心理相容”。所以,在教学中,教师要做良师,先要做益友。才会实现师生互相尊重,互相学习的良性循环。

2、创设情景是互动的必要

在课堂中,教师要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得先创设情景。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或体验现实的社会生活,或体验某个典型角色,或体验某种社会情感。学生通过身临其境来获得对于课文内容的真实感受,以此激发学生内驱力,培养品维品质,丰富思想情感,提高学习效果。如:在教学《老人与海鸥》时,我以“情”为首,调用多种手段创设情景,运用朗读形式激发学生对角色感情的理解,从而达到教师情,学生情,课文情,“三情”共振情更浓的效果。“好的开始是成 3 功的一半”。在语文课堂中,情景的创设是学生情感的催化剂,为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奠定基础。

3、激励是互动的动力

在大量的实验研究中,行为科学家总结出一个公式:工作绩效 = F(能力×激励)即是说,个体的工作绩效取决于个体的能力与激励水平高低。可见,语文教学要使学生个体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必须要激励学生,强调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借助语文教学的吸引力,和教师情感的推动力,激发学生的自动力,切实做到把“要我学”变为“我要学”。

课堂中,教师真诚的赞美、恰当的评价会让学生如沐春风,保持旺盛的学习热情,从而调动自己内在的学习需要,参与到课堂中来。如:在对课文人物的性格方面的评价我一向采取的是学生畅所欲言的方式上课,只要学生言之有理就行,板书也没有固定的模式,在课堂上尽量用学生说出的词语和句子作为板书。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真诚地鼓励每一个学生的每一点进步,树立其自信心,增强学习的兴趣,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精神状态积极饱满,才能在课堂中,充分参与自读、思考、质疑、认识、练习等独立活动,让学习活动成为“多向”的信息交流,教学过程成为“立体的结构”。从而师生双方在教学过程中借助同对方的交往而不断地自我建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4、角色的适当变换是互动的必要

在传统的观念里,上课只能是老师在上面讲,同学在下面听和抄,其实,适当的让学生上讲台做一名“小老师”会对语文的 4 教学起到一个事半功倍的作用。我们应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不服输的思想,让他们有表现的机会,如果给他们一个上台当老师的机会,那么他们所做的准备工作一定是平时的好几倍。如: 我在上《冬不拉》这一课时就让学生自己当老师,而且由谁上是临时抽签决定的,并要求同学们要评出最佳的“老师”结果是抽到的同学会尽力当好“老师”,而没抽到的同学则尽力做好“评委”。他们所准备的资料都非常充分,可以说课还没上,他们就已经把课文研读了七层了。在这里老师的作用只是在学生讲完后我们做一个评价就可以了。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需要教学互动。新课程标准理念下,运用教学“互动”促成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学习是一门学问,也是一种艺术。是《语文课程标准》人本思想的要求和体现。语文教师若能合理加以运用,将“互动”进行到底,定能促成学生自主探究性人格的形成,语文教学也将更加生动、实用、有效。

作者:胡带发

单位:会昌县西江镇中心小学 联系号码:*** 5

篇2:语文师生互动

姚丽环

(吉林省公主岭市怀德镇和气小学校)

摘 要: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对教育的需求和质量也是越来越高,面对社会对教育的改革需求,如何改善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是目前很多老师和家长都在关心的热点问题,师生之间的有效交流和互动成为目前教学研究的重点课题。主要针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更好地开展师生之间的有效互动进行了分析和研究,希望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发展提供一些建议和帮助。

篇3:初中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研究

一、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教学模式

教学既包括教师的教, 也包括学生的学。新课程标准对学生的主体地位给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视。有效的课堂教学应以学生为本, 一切教学都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 注重教师主导, 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把重视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根据教学重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设疑, 从而有针对性的通过师生互动对学生需要掌握的知识进行疏导、释疑、解惑, 以提高学习的效率。课堂教学应运用合作教学、小组讨论、启发式教学等有利于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 让学生在师生互动中掌握更多的主动权。

二、根据课文内容开展教学体验活动

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具有较强的目的性和情境性。对于一些故事性或者画面感较强的课文, 可以提前安排学生熟悉课文并由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排练, 在课堂上给予学生时间表演。比如《背影》这一课, 可以让学生将父亲的形象用表演的方式直观地呈现出来, 刻画父爱的伟大。相对于教师以往向学生阐述总结, 学生被动地理解和记忆课文内容来说, 课堂表演不仅赋予语文课堂生机活力, 也为学生主动学习把握人物性格与情感, 体验作者思想倾向创造了机会和条件, 对学生情感的培养更是达到了传统教学无法达到的境界。

三、树立现代教学观和正确的学生观

教师的教学观念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课堂中师生互动的有效展开。传统的“师道尊严”赋予了教师太多的权威与不可侵犯性, 忽视了学生的尊严与人格。因此, 教师要建立有利于师生互动的现代教学观念。教师和学生都具有独立的人格, 是平等的主体。教师是教的主体, 学生是学的主体。每一个学生都有着自己丰富的内心世界和独特的情感表达方式, 需要教师的理解和尊重。

在课堂师生互动过程中, 更要强调教师情感的渗透。互动的最终体现就是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从而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教师自身情感的投入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因此教师理解并把握自己的角色显得非常重要, 教师应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管是成绩好的学生还是成绩差的学生, 不论是性格活泼的学生还是默默无闻的学生, 教师都应一视同仁, 并且尊重学生的不同意见, 善待和宽容学生, 主动建立师生双方相互信任、良好合作的关系, 在充分了解学生的基础上, 挖掘学生潜力, 创造更多机会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互动教学中来。

四、积极的评价

初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 具有很强的叛逆心理, 而且心灵也很脆弱, 此时教师的评价对学生的心理塑造有很重要的影响。长期以来, 我国的教学评价都倾向于对学生多批评, 少赞扬。然而, 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 经常批评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反感情绪, 对教学活动和学生都弊大于利。积极的评价能够使学生获得强烈的认同感, 对学生更进一步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和体验及思考是一种积极的鼓励。从而增强学生的积极情感,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习热情与学习动力, 最终达到认知与情意统一的实现。因此, 教师应充分挖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让他们自觉地参与到教育活动中来, 发挥其作为学习主体的作用, 这样才能达到教育的目的。

五、增加课堂提问

课堂提问是从课堂开始到结束师生互动重要的手段。通过课堂提问的方式实现的师生互动, 对教学活动而言, 是一种对话, 也是一种参与。教师在提问之前应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问题, 注意问题的类型和难易程度。对于课堂上很少回答问题的学生, 教师应提出一些简单容易的问题, 在学生回答后及时给予鼓励和赞扬;设计较难的问题引导爱挑战、发言积极的学生回答, 若是回答错误也不要立刻批评, 更不要使用侮辱性的话语, 否则不仅会破坏课堂氛围, 阻碍师生互动的有效进行, 严重的还会伤害到学生的自尊心, 有可能对学生身心发展都不利。对于主动回答问题的学生, 无论回答对与错, 都应当及时予以表扬, 先表扬再分析对错及原因, 以培养学生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六、教师应加强职业修养, 提高教学能力

篇4: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研究

【关键词】师生互动 语文课堂 研究

1 核心概念的界定

1.1 互动的定义

“互动”,依据英语朗文辞典,其英文是“interaction”,意思是“相互作用,相互影响”。从“互动”的词语构成结构来看,“互动”有“互”和“动”构成。按照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互”是交互,相互的意思,“动”是使起作用或变化,抑或触动感情变化。因此,“互动”就是指一种使彼此发生作用或变化的过程,并伴有情感的发生。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互动”一词表示的是两个及以上行为主体之间的双向的交互关系。广义的“互动”指一切物质存在物之间的相互作用与影响。狭义的“互动”是指在一定社会背景与具体情境下,人与人之间发生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方式和过程。

1.2 课堂互动的定义

课堂互动离不开教师、学生和教材课堂三要素,从广义上讲,课堂互动的含义可以理解为教师、学生、教材三要素之间在课堂情境中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包括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人本互动和自我互动;从狭义上讲,课堂互动的涵义则表示师生在课堂情境下为达成一定的教学任务,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而展开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

2 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的内涵

本文所谓的语文课堂师生互动是指狭义的范畴,主要是指教师和学生在语文课堂情境中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语文课堂师生互动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师生互动,它具有较强的情境性和目的性,是指在语文课堂情境中,为达成一定的语文教学任务,实现一定的语文教学目标而展开的师生交互活动。要深入理解这一概念的内涵,需要把握如下几个方面:

2.1 语文课堂师生互动是一个认知互通的过程

所谓认知互通,是指教师与学生之间双向的认知交流过程。学生从教师的“教”中获取新的认知内容,填充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以补充和完善原有的认识结构。教师从学生的“学”中了解学生的语文认知水平,通过学生认知反馈,充实自身的认知内容,完善自身的认知结构,并以此调整语文教学内容,完善语文教学形式,优化语文教学策略,提高语文教学质量。语文教学要求从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五个方面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师生之间只有达到认知互通,教师才能准确捕捉到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言语认知状况,从而及时地调整语文教学内容,改变语文教学策略,让学生较好地吸收语文课堂教学中的成果,实现教学相长的目的。

2.1语文课堂师生互动是一个思维互动的过程

心理学家奥托说:“所有的人都有惊人的创造力,而创造力的开发取决于开放的思维”。师生互动背景下的语文课堂上,师生之间是平等的,课堂环境是轻松的,师生关系是友好的,学生可以就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疑惑及时向教师发问,与教师进行讨论,也可以就自己对教学内容的不同理解发表见解和看法。教师也可以学生的启发下对教学内容有更深层次的认识。师生间的双向信息传递便于学生直接捕捉语文信息,诱发学生学习语文和教师讲解语文的热情,在这一背景下,师生双方思维处于发散状态,大脑处于活跃状态,通过彼此互动对重点教学内容有了更清晰更深刻地认识。不仅如此,语文课堂师生互动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言语表达能力。对于语文课程来说,语文教学如果不能使师生之间产生思维呼应,学生的思维就得不到很好地发展,当然也就背离了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的教学宗旨。

2.3 语文课堂师生互动是一个情感互染的过程

所谓情感互染是指语文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之间情感的交互感染与激发。语文教材多为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教材内容本身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内涵,是语文情感教学的良好素材。語文教学的目标之一就是培养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在充满情感色彩的语文课堂情境中接受教育,获得知识,发展智能,健全人格。因此,语文教学的任务就是让学生掌握知识与技能、学习过程与学习方法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情感能力。

3 语文课堂互动的学科特点

语文课堂师生互动是指在语文课堂教学情境下,师生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过程。其以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师生间交互作用为主线,同时力求反映师生间认知过程和情绪过程的相互关系。因此,正确认识和准确把握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的特点,对深入理解和认识师生互动的本质具有及其重要的意义。

3.1具有依托文本的特点

文本是文质兼美的文学作品,其本身蕴涵着作者独特的思想和丰富的情感,对文本内涵与价值的深入挖掘是语文课堂教学的前提和基础,任何忽视文本内容的语文教学都是“假语文教学”、“伪语文教学”,互动教学也不例外。

3.2具有情感渗透的特点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性。对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共同追求是人们对语文学科特性单纯追求工具性的深刻反思的结果。其次,语文教材的文本内容是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其本身蕴涵着丰富的情感内容,如作者的个人情感和主观色彩、生动的人物形象、优美的语言文字等内容,这些为师生互动提供了强烈的情感内容。再次是语文课堂师生互动是一个情感融入的过程,情感互动贯穿于整个互动过程。

3.3 具有生命融入的特点

课堂教学不应仅是一种“特殊认识活动”,还应被看作是师生的一段重要的、有意义的生命经历,在这一经历过程中,课堂对于师生双方不仅具有“认识功能”,而且具有“生命价值功能”。语文课堂师生互动蕴涵着巨大的生命活力,文本内容需要师生共同去理解、体验和感悟,在理解、体验和感悟中生成对生命的反思,在情感与情感的碰撞中,获得发展,在心灵与心灵的互动中,获得成长。

【参考文献】

[1]李吓琴. 小学课堂师生互动有效性影响因素与提升策略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

篇5: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

——析议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角色互动之策略

金华市婺城区竹马乡中心小学 诸葛小琴

在新课标的指引下,语文课堂出现了可喜的变化: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与学生在进行教学过程中积极互动,共同发展。但反思我们的课堂,不难发现:要么教师单方的积极,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现象还有不少;要么整节都是学生自己“吵闹”地讨论,教师成了“召集人,旁听者和捧场人”。这是课改中语文教学的误区。那么,教师如何“引导”好学生的“学习”?如何让师生互动过程融为一体?我认为,关键是教师必须找好自己的位置。

新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仅是教给学生固有的知识,而是点燃学生智慧火把的“导火索”,是学生走向成功之路的引路人。教师应通过观念、能力、方法等一系列变革,才能有利于课堂教学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学习技能的培养。因此,教师必须做到三个更新:

(一)观念的更新

首先教师要确立新的目标观念。教师要转变学生观,就是面向所有的学生去发展每一个体的创造个性。教师必须克服传统的偏见和偏爱,消除人为优劣之别,给个性不同的学生以充分表现特殊才能的均等机遇和平等权利,避免“优生撑场面”,后进生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尤其要注意发现学生的特长、兴趣和爱好,尊重其特长,为发展其心灵世界的独特性和丰富性创设必备的教育氛围。要从根本上改变循规蹈矩、恭顺温驯者为优秀的保守态度,引导学生标新立异,培养其思维的多向性、批判性以及人格的独立性。其次是树立新的师生观念。即转变传统教育中“师道尊严”、“唯师是从”的专制型师生观,构建教学双重主体之间相互尊重、相互信任、相互理解的新型的平等、民主、合作关系。传统教学中的语文课堂上,教师对学生发言的贬斥性评价,乃至考试中不可-1

(二)能力的更新

教师能力的更新是实施新课程改革的保障。其实质在于突破“教参→教材→学生”这一固定的程序和模式,从发展学生学习能力出发,别具匠心地“肢解”教材、“重组”教学内容,将学习能力和提高素质有机地渗透到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去,以获得教育实践的新颖性和高效率。首先是设计颇有新意、效果最佳的教育教学方案的能力。这里包括确定目标、安排结构、运用方法等一系列环节。教师不仅要胸中有“人”,而且更要目中有“人”,把新课程中的共性要求与学生丰富的个性特点有机结合,从而最大程度地实现教育教学目标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对教育内容的安排更是需要付出艺术匠心,使“课”真正成为蕴含审美价值、洋溢审美情趣的立体动态的艺术。特别是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对学生的人格素质、价值观、审美能力、兴趣、情感等因素的培养。面对知识更新周期日益缩短的时代特征,我们要改变那种视教师知识储藏与传授给学生的知识量之比为“一桶水”与“一碗水”的陈旧观念,而要努力使自己的大脑成为一条生生不息的奔河;活化新知,积淀学养,方能培养出善于终身学习的新一代。

(三)方法的更新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得多,学生练得少;化费时间多,教学效益少;内容情节分析多,语言文字训练少”的三多三少,确实影响了学生的求知欲。但那些传统的讲授法、练习法、记忆法等“常规武器”并非毫无使用价值,而是应该在新观念指导下注人新内涵。教师要引导学生掌握自学的金钥匙,因为“会学”显然比“学会”更重要。所谓“会学”,就是教师有意识地指导学生告别维持学习性方式,因此要创新学习方法,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培养思维的求异性。教师要有意识地让学生从“上课→复习→作业→预习→再上课”这一机械的运作方式中解放出来,减轻作业量,还其思维和想象的空间。让其有更多的心力和时间发挥自己的兴趣和特长。

好的教学方法能在课堂操作中,依据不同情况灵活地运用。具体包括从备课到作业-3

学生能够发现问题,并且敢于向教师提出来,这是他们刻苦学习、主动钻研的表现。提倡学生提问,不仅对增进他们的思考力、思辨力大有益处,而且能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师的敢想、敢说的创造精神。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要引导学生从常理、常规中质疑。如学习《布衣元帅》一课,我首先引导学生质疑:“从课文题目你想到了什么?”面对学生的回答,不是压抑学生,不让他们提出“异议”,而是十分重视、珍惜。对回答不正确的学生,不要泼冷水,不要揶揄、歧视;学生提出了有创见的问题,就及时鼓励、肯定、表扬,有时也可以让学生一起来参与评价。久而久之,学生的参与意识、主人意识、判断问题的能力会逐步增强。

(三)“还”学生选择的权利

“自由选择是发展创造性思维的捷径”,也是自主学习的内动力。我们应该给学生选择的权利,让学生对于“学什么,学多少和怎么学”享有发言权,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能力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使学习活动多元化、自主化。如在内容的选择上,上一堂课前,教师可先征求学生的意见。如在教《桂林山水甲天下》一文时,征求学生意见,一部分学生想学“山”的部分,另一部分的学生想学“水”的部分。于是教师就把学生分成两组,分开讨论后阐述自己的理由,是“山”美还是“水”美。经过双方的争论,达成共识,只有“山水交映”才是最美的。又如作业的选择,教师在布置一些有创造性、延伸性的作业时,可设计几组不同层次的练习,让学生自己根据当堂对知识理解和掌握的情况,灵活选择题组,也可以几组题交错选择。这样,教师就可以全面照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激发他们的能动性。其他像朗读方式、学习方法、理解思路、背诵方法上均可让学生自由的选择。

(四)“还”学生想象的空间

篇6:语文师生互动

摘 要: 随着新课程改革不断深入与推进,课堂上呈现出许多富有人性化的教学互动。“师生互动”是课堂教学活动中惯用的一种教学方式,也是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行之有效的教学手段。由于受传统教育教学思想影响较深,“师生互动”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制约着课堂教学效率的提升及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这是我国目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问题,需要广大语文教师引起注意。

关键词: 小学语文 师生互动 存在问题 策略研究

师生互动指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是一种人际交往形式,更是培养小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重要方式。小学中的师生互动主要是在课堂教学互动中进行的,表明师生互动是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间的一切交互作用与影响,是教师的教学手段,更是学生获得知识、提升自我的手段。下面,本文简要探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适应的解决措施,以期改善师生互动的教学现状,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一、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存在的问题

1.互动方式单调,互动主体单一。在我国目前的课堂教学活动中,师生互动往往采用“教师提问,学生回答”的教学形式,在小学语文教学阶段显得尤为明显。当前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活动中,大部分教师仍沿用传统教育教学模式,注重知识传授,而忽略学生的主动接受与内化,更不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长此以往,抑制学生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降低课堂教学活动效率。此外,教学互动过程中,学生与学生间的互动几乎没有,不能充分利用合作与竞争的力量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与进步,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互动内容没有深度。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对课文中已有答案的问题进行提问,学生只需照着朗读就行。这样的师生互动方式表面上看热热闹闹,对营造和谐、愉悦的课堂气氛有着积极意义,实际上则是波澜不惊,难以激活学生的思维能力,亦不会培养学生的动脑能力,整个课堂难免沉闷与枯燥。

3.互动评价方式过于单

一、宽泛。当前课堂教学中的师生互动评价方式依然沿用传统教育评价模式,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以口头鼓励表扬方式为主,喜欢使用诸如“你说得很对”、“你真棒”、“你读得很有感情”之类的评价术语,这样的评价语言不仅内容单一,而且对学生而言只是一种广泛的表扬与夸奖,难以真正实现师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策略研究

1.贯彻现代教育教学观,增强教学对话性与灵活性。教学互动是教师与学生之间交往的活动,这个活动理应是一个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过程,而不只是单向的知识传递过程。这对小学语文教师提出新挑战与要求,要建立起“学习共同体”,摒弃教师权威意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增强师生与生生之间的互动与对话,营造相互理解、接纳,共同进步与学习的教学氛围。例如,教学《狐狸和乌鸦》一文时,教师除了采用一问一答的提出方式,还可以采用讲故事的方式,以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在讲故事或听故事的环节中不仅获得相关知识,同时学到做人道理,增强教学活动的灵活性。

2.注重引用开放性互动话题,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互动过程中,教师选用的互动话题应当具有一定的难度、启发性与开放性,有益于激发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为了加强学生对这篇课文的理解与掌握,加深互动内容的深度,互动过程中教师可以多提出诸如“为什么”、“怎么样”、“如何做”此类问题。例如,执教《青蛙看海》一文时,教师可以提出“为什么青蛙想要去看海”、“如果它想要去看海,它应当怎么做”、“它是如何一步一步实现自己看海的愿望”等问题,这些问题不能从课文中直接得出答案,需要学生对课文进行一定概括与理解。这种互动话题有一定深度,不仅有益于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有益于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真正意义上活跃课堂氛围,营造和谐、轻松、愉悦的教学环境,学生会在教师的引导下找出问题的最终答案,最后获得能力提升与自我发展进步,达到师生互动的教学目的。

3.注重互动评价方式的多样性,彰显学生个性发展与全面发展能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互动中,如果教师不对学生加以引导与指导,很多学生会忽略自己学习过程中的错误,或者掩盖自己的真实学习过程。小学生意志力本来就不坚定,即使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也会随波逐流、人与亦云,或者即使有疑问也会因为教师的权威性而放弃自己的想法不与大家讨论。于是,原本产生思维碰撞的机会就错过了,原本愉快的情感交流机会就丧失了。因此,具体教学实践中,教师要同学生共同创建班级课堂制度及评价模式:如鼓励大胆发言的、奖励有自己独特见解的、批评嘲笑别人错误的等,让每位学生都能勇敢地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见解、愿意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大胆实施学习计划与策略,促进师生与生生之间更深刻与广泛的互动。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取一些其他评价方式,彰显学生的个性发展,挖掘与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因材施教,循循善诱,并给出不同评价标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三、小结

语文课堂教学应当与时俱进,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互动手段也应当与时俱进,紧跟新课程教**流,目前师生互动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提升课堂教学效率的教学模式。因此,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互动中,教师要加强与学生之间的互动与交流,努力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加深互动话题内容的深度,丰富互动评价模式,促进学生更好、更快地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篇7:语文师生互动

摘 要: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有机整体,也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平台。教师应该通过恰当的教学手段,营造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氛围,充分发挥学生主体性,合理把握时机,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努力提高师生互动的有效性,让课

课堂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有效统一,这种统一的实质就是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它既是师生间交互作用和影响的方式和过程,又是师生间互动所导致的相互间心理上、行为上的改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和参与者,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通过教学活动,促进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提升,养成良好的学习品质,使学生得以健康发展。课堂教学中如果缺少互动就缺少了生命的气息和生命的灵动,而构建积极、有效的师生互动,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质量,使课堂教学能有根本性的变化,更能清楚地看到教师尊重教育的风采,学生尊重学习的良好品质,对培养具有良好素质和竞争力的新一代有着重要意义。

一、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是构建积极、有效互动的前提。

美国心理学家罗杰斯认为:“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依赖于一种和谐安全的课堂气氛。”因此,师生关系是否融洽、和谐直接影响教学效果的好坏。实践证明,良好和谐的课堂气氛能激活学生的脑细胞,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开发他们的思维潜能,更好地促进他们接受新知识。这就要求教师不能把消极的情绪带进课堂,精心设计每一个环节,尽自己所能调节课堂气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打好基础。尤其是导入环节,可以通过故事、游戏、谜语、音视频资料等激发学生的兴趣,从一开始就吸引他们的注意力。教师还可以通过语言、眼神、动作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激情感染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可以是一个温柔的眼神、一个会意的微笑、一句暖心的话语、一个赞许的姿态、一个体贴入微的动作,不经意间会使学生感到教师的关心、赏识,心理上就会产生说不出的愉悦与满足,这就无疑能促进他们积极上进,激起他们参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勇气,增强他们的自信。“相信自己,你一定能行”、“别紧张,放心说”、“棒极了”这些句子应该成为每一位教师使用频率最高的词。只有在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学生才会以饱满的热情和健康的心态,积极参与到师生互动中来。但这并不意味着学生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课堂乱成一团糟,似乎觉得“让学生牵着鼻子走”,才真正体现新课标提到的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应该做好“平等中的首席”。

二、发挥学生主体性,是构建积极、有效互动的基础。

传统课堂上,学生被当成是单独的学习个体,教师往往居高临下地对待学生,有点为老师独尊的架势,而且一味地强调学生接受老师灌输的现有知识,很少甚至没有考虑过学生的真实感受。新课改中强调教师的真正本领,主要不在于“讲授知识,而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让他们兴趣盎然地参与到教学全过程中来”,认为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体,老师应尽可能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尽可能多的学生参与课堂,把主宰权还给学生。在教学中,教师应该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首先,教师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课堂上,教师应该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机会,给学生看的条件,给学生想的时间,给学生说的机会,给学生创的空间,允许学生提出不同见解,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学生能够读懂的就不再讲,学生能够领悟的就不再分析,培养学生动脑解决问题的良好学习习惯。其次,教师要合理划分学习小组,抓住契机,适时开展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就是生与生、生与师、生与一切人的合作,通过多项互动的交流,使每个学生都有语言实践和自我表现的机会,既让每一个学生都发表看法,又养成注意听取别人意见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之间的互相启迪,互相帮助,解决学习中的各种问题,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再次,教师要巧妙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在课堂学习中借助课文情景创设主动、互动的学习局面,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给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适合各自发展的听、说、读、写的实践机会,让学生在实践中发现问题,培养探索问题的意识。只有充分发挥出学生的主体性,才能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真正动起来。

三、把握恰当的时机,是构建积极、有效互动的保障。

师生互动作为调节课堂气氛,增强学习效果的有效手段,无疑受到了每位教师的青睐,有时一节课还要设计几次互动活动,该互动的时候互动,不该互动的时候也互动,一节课下来,感觉是热热闹闹,事实上,只是为了互动而互动,不是为了教学而互动。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学生实际和教学环境条件等,选择有价值的内容、有利的时机和适当的次数设计互动活动。首先,要“动”在教学重难点。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互动通常具有明确的目的,它往往借助知识的传授,通过有效的媒介,如语言、文字、行为、态度,或肢体语言完成某个教学任务。这就意味着进行师生互动时应该具有一定的目的性,把握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因为只有当学生独立解决某个问题遇到困难,需要寻求他人帮助、产生了交流与合作的心理需求时,再安排合作与交流,才可能将学生的潜力在互动活动中激发出来,学生才能获得实实在在的发展。其次,“动”在情感需要处。生活的外延有多大,语文的外延就有多大。语文是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学科,语文教学不仅仅强调知识的传授,更重视情感的体验,新课改也强调“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设置与实现。因此,语文教学中,要合理利用触及学生情绪、感情、意志、精神的内容设计互动活动。北师大版教材每一单元都有一个单元主题,如七年级上册,就设计了“童年梦痕”“秋日撷英”“亲情歌吟”“生命礼赞”等内容,教学时,就可以设计相应的互动活动,因为都与自身学习生活息息相关,学生自然就有话可说。这样,课堂就从“一言堂”变成了“众言堂”,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了包容、共享的互动关系。再次,“动”在师生合作处。新课改强调,教师不仅是教学的组织者,更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参与者和引导者。教师在学生自主学习时不能做看客,无事可做,而要在学生学习过程中产生疑惑、困难的时候,积极参与到学习中,创造师生互动的环境,倾听讨论点拨,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在探索、思考、沟通、交流的过程中找到问题的答案。

四、关注每一个学生,是构建积极、有效互动的必要条件。

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处于中心的主体地位,是课堂的主角,好学生是配角中的主角,大多数学生只是观众与听众。整个课堂就是教师在讲,好学生在回答问题,绝大多数同学在记笔记,甚至有一小部分同学在开小差,游离于课堂之外。师生互动根本无从谈起,更别说有效性。新课程理念的核心是“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关注全体的同时,还应关注每一个个体。教师在平时备课中不但要吃透教材,而且要尽量收集与教材有关的资料,从日常生活入手,创设生动有趣的问题情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要善于把握学生的心理,使学生能和教学内容产生感情共鸣。尤其在小组合作学习时,组内分工要明确,让每一个同学都有事可做,参与到学习、互动中。还要引导学生平等交流,要让优等生摈弃看不起学困生的思想,明白“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的道理,学会倾听。对那些性格内向、不善于表达的同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多提问、多鼓励,激发他们的参与兴趣,培养他们的参与意识,让他们感受到互动学习的快乐,这样才能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有所获,不要让师生间的互动变成教师与个别学生的互动。

师生互动作为课堂教学一种必不可少的交流方式,要真正体现它的有效性,教师不仅要在理念上重视它,更要在实践中处理好互动中形式与实质的关系,以平等的师生观来指导与学生的交往过程,通过师生平等对话,构建轻松和谐的课堂“学习共同体”,让课堂动起来,充满生机活力,真正实现“优质高效”。

参考文献:

篇8: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研究

小学生处在学习和玩耍的交界阶段,语文课堂的互动交流不仅可以增强课堂的趣味性,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语文课堂师生互动是指在语文课堂情境中,为达成一定的语文教学任务,实现一定的语文教学目标而展开的师生交互活动。小学语文课堂互动教学有自己的特点

1. 丰富的情感渗透

从教育的尊师重道而言,师生是老师和学生的关系,但是在课堂上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平等的双向交流,老师完全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语文这门学科本身具有丰富的情感,文章里有作者本身的情感传递,有意境的书写等。学科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小学语文课堂互动的特点需要丰富的情感。对语文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共同追求是人们对语文学科特性单纯追求工具性深刻反思的结果。语文课堂师生互动是一个情感融入的过程,情感互动贯穿于整个互动过程中。

2. 神圣的生命融入

教育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必然要回归到人身上,教育不是简单的知识灌输,最终要引导灵魂转向。师生在一起共同体会语文带来的生命体验,让语文课堂变得有生命价值。教育的施加者和教育的对象都是鲜活的生命体,他们不仅有完整的躯体,还有生命的温情。课堂互动能够更好地做到用生命教育生命,用心灵塑造心灵,用智慧启迪智慧;只有融入了个体生命经历和感悟语文课堂才会有意义,正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般。语文课堂师生互动蕴含着巨大的生命活力,在理解、体验和感悟中生成对生命的反思,从而获得成长。

二、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方式

结合传统的教育方式和如今新课改的要求,在传统中创新的新型要想达到师生课堂互动,就要掌握灵活的课堂互动方式,归纳总结出以下几种课堂互动方式。

1. 易位互动

易位互动与传统的原位互动不同,传统的方式是一问一答式,然后针对不懂的知识点进行解答。但此种方式是易位互动,就是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为了实现课堂教育的最佳效果,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理解语文的积极性,老师让学生站在讲台上发表自己对语文知识的见解,而老师则坐在学生的座位上“听讲”学生传授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老师是聆听者,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这种方式的最大优点是让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后再讲解给大家,不仅可以调动积极性,也可以让学生更加重视语文。最后针对讲解的深度和结果老师给予点评,鼓励学生继续努力。

2. 人员互动

人员互动是一系列关于人的互动总称,分为个体互动、小组互动和全员互动三种模式。个体互动就是发挥某个或者某几个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他们在课堂教学中实现互动,教师这个时候要注意锻炼多个层面和学习成绩等级的学生。而小组互动便是人员的增加,培养孩子们的集体荣誉感,小组之间课堂互动。最后是全员互动,即全班学生在自由、热烈的空间里讨论学习的课题,从而实行绝佳学习效果的课堂互动方式。

三、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的策略

作者根据实际的工作经验并结合相关经验丰富的小学语文教师,总结归纳了几种最佳的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的策略。

1. 知识竞赛式

知识竞赛式的互动方式可以增加紧张的课堂气氛,在紧张的氛围中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也可以达到良好的互动效果。当然,此种方式是需要有周期性的,一般都是在孩子们学习一个阶段后,或者月考,或者在期中考试、期末考试之前,对所学的语文知识进行集中分类。较强的趣味性让学生热血沸腾,但是老师在采用此方式时需要把握分寸,要考虑到不积极发言的相对学习程度较弱的学生,以免引起学生的自卑心理。

2. 情境再现式

情境再现的互动模式最经典,也是在整个教育过程中不断创新的方式,通常和角色分配方式搭配使用。此方法需要老师营造一种氛围,将学生引入设定的情境中,让实际学习中的情境重新再现到小学语文课堂中,从而强化教学效果。或者在情境中,让学生扮演其中的角色,由角色带入情境,增强教学互动效果。例如,在讲授《夏夜多美》时,让孩子们不但展现课文中的夏夜,也要描述自己印象中和现实生活中的夏夜,实现情境再现。

语文教育教学是与时俱进的,小学语文课堂互动教学方式也是需要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潮流的,笔者希望有更多的教育专家学者和更多的小学语文教育工作者投入到小学语文教学研究和小学语文课堂互动的教学研究中来,从而让小学语文课堂更加严肃活泼,更加生动有趣,更加卓有成效。

摘要:在小学语文教育教学中,师生之间的课堂互动是很重要的,因为通过活动可以充分调动孩子们的小学语文学习兴趣和热情,增强小学语文的教育教学效果,通过语文教学成绩,强化孩子们的国语文化功底。主要分析总结了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的内涵和其主要特点,根据实际工作总结了几种互动的方式,最后给出具体的课堂互动策略。

关键词: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策略研究

参考文献

[1]杜永强.小学语文课堂师生互动研究[D].宁波:宁波大学,2012.

[2]路秀美.小学语文课堂互动研究[D].西安:陕西师范大学,2013.

篇9:小学语文课程师生互动探究

关键词:小学语文;师生互动;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4)19-008-01

师生互动策略研究一直是一个重点课题,因为,师生互动可以让课堂更加生动活泼,师生互动的效果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学业成绩、学习习惯,也会影响教师的专业发展。英国学者艾雪黎等人把师生课堂互动行为分为教师中心式、学生中心式、知识中心式三种。[1] 其中学生中心式师生课堂互动是强调学生主动学习,教师是咨询者、引导者和学习动机激发者,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这给过程师生是平等互动关系。目前教育界普遍认为的师生互动形式主要是学生中心式,这种形式符合新课程改革倡导中以人为本的要求。愿望是好的,但在实施过程中,一些老师由于对师生互动式教学形式理解不够或是运用教学方法的水平角低,使得这种以学生为中心的师生互动形式在实际实施中变了味,教师没能真正起到引导者、组织者、参与者和启发者的作用。只是形式变了,教师的主体地位却没变,把“满堂灌”变成了“满堂问”,学生还是被动回答。

一、对师生互动活动的理解

佐斌认为,广义上的师生互动是指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一切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狭义的师生互动是指在教育教学情境下教师与学生个体或群体之间在活动中相互作用和影响。[2]也就是说师生互动是师生之间在心理和行动上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有的人片面地认为师生互动就是师生间没有距离,只要学生按老师提的问题回答、做教师要求做的事,就是师生互动,这种肤浅的认识会导致教师偏离互动教学的本质,把互动教学当作幌子,跳不出老师主导的圈子,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不到真正体现。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实质是为了能够促进学生的学习、认知和社会性的发展,达到教学相长。它是师生共同参与的教学活动,教师和学生在这互动中是平等主体关系,平等的师生关系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从传统上的“倾听者”逐渐转化为参与课堂活动的对话者。

在教育部颁发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与学生积极互动、共同发展,要处理好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的关系,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充分发展。”这表明了教学已经从纯粹传授知识转变到了重视人的主体性的弘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上来了。

小学生天真活泼,喜欢活跃的课堂,热闹的气氛,对什么东西都好奇,但注意力不够持久。如果只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规规矩矩的听,坚持不了多久学生就会走神或厌烦,失去学语文的兴趣。利用师生的互动,调动起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来,利用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教师精心设计,创设良好的师生互动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索,踊跃发言。

因此,良好的师生互动教学形式是能够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思维的主动性、养成良好的学习态度和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能力,培育他们科学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精神,形成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良好的师生互动策略

在课堂教学中,师生的互动常常才用问答式和小组互动式两种形式进行开展,以下就是对这两种互动形式的探讨,探讨在小学课堂教学中操作性较强的师生互动策略。

1、良好的师生问答式互动策略。“提问”这种课堂教学手段,不管是在传统的教学中还是在互动式教学中都经常被用到,为了充分发挥问答式互动教学形式的效果,避免所提问题太宽泛、肤浅、没针对性等问题出现,因此教师要注意提问的策略。教师在课前应做好充分的准备,了解学生,钻研教材,从教材中挖掘出有意义的问题,事先设计好问题,避免临时现想。提出的问题要与本节课的知识有关,能够启发学生的思维,问题要用小学生熟悉的语句来表达,问题的难易要与学生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相符,还应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延展性,教师在提问这要注意控制互动的节奏和面向全体学生,切忌只对成绩好的,爱发言的学生提问,对成绩不好的,不善表达的,老师更应该鼓励他们积极思考,勇敢发言。

2、良好的小组活动式策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的教育的四大支柱之一就是“学会共同生活,学会与他人一起生活。”良好的小组式互动学习能够促进学生在学习上互相竞争、互相帮助、共同提高,还能增进同学间的感情交流,改进人际关系。通过这种方式可以培养学生的交往意识和合作意识。开展这种小组式互动学习形式教师要为学生事先按照教学内容分好组,合理安排小组人数,精心搭配小组成员,按照学生的性别、兴趣爱好、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等进行优化组合,尽量让每个组“力量”均衡,开展公平竞争。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要有事可做,承担一定的任务。简单的问题,学生自学解决,培养独立学习能力。一些稍难的具有挑战性的问题,用小组合作讨论学习方式解决,这种方式能够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对学生中出现的不良学习习惯要及时引导,让学生在讨论中学会与交流合作、学会与他人分享、学会尊重他人的观点,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互动过程,避免只重视结果,对学生的表现要多方面、多角度进行评价,多给予学生鼓励,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总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要进行良好的师生互动,一定要本着从学生的需要出发,把学生放在学习的主体地位,能够提高学生的素质。

参考文献:

[1] 田慧生、李如密.教学论[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1990.

上一篇:小升初考取BETS的最佳时间下一篇:农村社会实践报告实习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