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课堂师生有效对话现状及其原因探析

2022-11-16

所谓的“师生对话”,就是教师组织并控制教学内容,通过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不约束学生的个性发展,通过各种教学情境互相提问,互相进步。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师生有效对话就是以师生之间的语言交流为载体、以对话的内容为指导、促进师生共同发展为目标的互相学习的活动,通过有效的对话,情感的交流,分享学习经验和心得,最终以求师生之间互帮互助、共同发展。

1高中语文课堂师生有效对话的现状分析

1.1学生参与对话的积极性不高

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参与师生对话的积极性不高。首先,学生缺乏学习语文的兴趣,不喜欢语文也就不喜欢老师,因而产生一种不愿参加师生对话的消极情绪;另外,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语言表达方法也会影响学生的参与积极性,例如:语气较硬、对学生的评价过激等;还有就是教师准备的教学内容偏离学生的生活,不能引起学生的兴趣。

1.2师生对话的目的具有功利化倾向

首先,很多教师认为进行课堂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应对考试,而在日常的课堂教学当中教师就着重强调考试,而忽视了师生对话的内在含义,忽视了学生的健康成长;第二,受传统的应试教育影响,学生的学习任务较重;最后就是社会环境的影响,舆论的导向有偏差,影响了师生之间对话的根本目的,这种社会氛围不利于师生之间的有效对话[1] 。

1.3对话的内容缺乏针对性

课堂教学中师生之间的对话内容缺乏针对性。新课改以来,虽然讲师生对话的教学理念渗透到了课堂教学当中,但是学生并没有将对话中的内容完全吸收,教师的对话只追求表面上的,追求课堂气氛,因此选择的课堂内容也比较随意,所以,在内容上缺乏针对性。

1.4师生对话不够深入

首先,教师本身的素质不能满足学生发展的要求,有待提高,并且对教学内容的研究也不够透彻,不能准确的把握学生的兴趣点,对话内容缺乏针对性,单纯的为了对话而对话;其次,学生本身语文素养基础较弱,导致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思维跟不上,混乱,师生之间对话不能有效的进行[2] 。

2高中语文课堂师生有效对话现状的原因分析

2.1师生对话认识不清

首先就是对师生对话的理论认识不清晰。教师会通过不同的途径了解师生对话的涵义,但是很多教师误以为师生之间的交流就是师生对话,这样就很容易将这种教学理念当做是一种个很好的教学方法,一味地想尽各种办法与学生沟通,活跃课堂气氛,教师只注重了自身的主导作用,而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这样很容易是教师的教学方法走向极端。师生对话和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相互作用的,加强师生之间的对话能够有效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2.2缺乏师生对话素养

2.2.1教师本身

教师缺乏较专业的教学知识,不能准确的掌握学生的兴趣点,不能把握住教材中的重点内容,不能在课堂教学中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在师生对话中缺乏话语上的感染力,对知识的解读较生硬,思想深度不够,在根本上扼杀了学生参与师生对话的兴趣。

2.2.2学生方面

学生缺乏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意识,不积极参与师生对话,不思考、不质疑、更不去创新。长此下去,学生缺乏对师生对话的兴趣,缺乏语言表达能力、理解能力,并且学生的阅读面也很狭窄,在一定的程度上严重影响了师生对话有效性的展现。

2.3受环境的制约

课堂环境是制约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对话的直接原因,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有效对话需要自由、开放的心理环境和物理环境。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不存在于真空中,它产生主要由主体意识、能力以及素质等条件的影响,同时也受到环境的约束;具体而言,是这种环境是指校园环境、课堂环境、心理环境以及社会环境,这些环境的影响下,不同程度的影响了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师生对话的有效性和主动性[3] 。

3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和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高中生的语文课堂教学逐渐发生着改变,尤其是当师生对话教学观念的引入,是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中孤单的教育者,学生也不再是沉默地接受者,课堂也不再是寂静的教学环境,师生之间有了沟通,将学生的个性充分彰显出来,使学生和教师之间有了不受限制的交流。

摘要:进行教学活动的主要场所就是课堂,在整个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始终贯穿着师生之间的对话,师生之间的有效对话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在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有效对话是对语文教学的内在要求。因此,高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师生对话不仅是教学的方法和手段,更是教学的根本目的。对此,本文以高中语文课堂师生有效对话为主题,分析了师生对话的现状,并阐述了其现状的原因。

关键词:高中语文,课堂教学,师生对话

参考文献

[1] 何克抗.从“翻转课堂”的本质,看“翻转课堂”在我国的未来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14,07:5-16.

[2]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4年总目录[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4,12:133-140.

[3]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4年1~12期总目录[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4,12:147-154.

上一篇:我国电子商务的发展及其走向下一篇:新媒体下记者职业素养的提高

本站热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