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教学师生平等交流初探

2022-09-12

语文是现代科学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教师在注重教育的科学价值的同时, 更强调语文教育的人文价值。在实际教学中, 真正能让学生做到学习的主人的课还是不多的。如何真正让学生参与进来, 生动活泼地学习, 如何能让学生在课堂上与教师平等和谐交流, 这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一、影响师生平等和谐交流的因素

(一) 良好的师生关系

良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影响课堂气氛, 影响课堂教学效果。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尽量用一种平等、商量的口吻与学生进行对话。

怎样才能让学生大胆、自信地发表见解呢?美国电影《师生情》有这样一个片段:一位白人教师到黑人社区任教小学一年级, 在第一节数学课中老师伸出五个手指问其中一名黑人孩子, “这是几个手指?”, 小孩憋了半天才答道:“三个。”老师没有指责他说错了, 而是高兴地大声赞道:“你真厉害, 还差两个你就数对了!”教师一句赞赏的话, 就缓和了学生的心理压力, 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同学说得多好呀!下次你自己大声地把答案告诉大家, 那样会更好的!”“××同学说得有道理, 其他同学再补充补充吧!”“××同学是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告诉了我一个答案, 你们是怎么想的呢?”“你的答案非常接近正确答案了, 如果你再认真想一想, 老师相信你会成功的。”这样的语言, 能极大地鼓舞学生, 呵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同时在课堂里尽量少些批评, 多些激励, 甚至乐于倾听学生一些似乎“荒谬”的想法, 让学生敢想敢说。师生共同融入教学情境中去, 营造一个和谐、平等、民主的学习气氛。这样, 既缩短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让学生敢于表达、乐于交流, 学会合作, 又能最大的挖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让学生在课堂中尽情地展现个性, 发挥创造力。

(二) 尊重

“没有爱, 就没有教育”。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格言充分说明尊重学生是爱的前提。在尊重学生、师生平等的基础上去爱学生, 才能正确对待学生的过失, 才能宽容学生所犯的错误, 才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只有尊重学生并与之平等相处, 学生才会有言敢发, 有话敢讲;只有真正做到用真情去拨动学生心灵的琴弦, 才能做到晓之以理, 动之以情, 情理相济。为此, 教师要勇于接受学生的“发难”和“挑战”, 不怕被学生的问题“难倒”、不怕“卡壳”;走下讲台, 深入到学生中与他们一起讨论、争辩, 参与到调查、访问等各个环节中去, 成为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亲其师, 则信其道”, 师生可以是共同切磋问题的学友, 也可以是因观点有异而引起口舌之争的辩友。教师要做到心胸豁达, 炽热认真, 一视同仁。把自己和学生放在平等的位置上, 尊重、理解他们, 真正地融入学生, 成为学生的好朋友。而学生也会信任老师, 逐步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人际关系。

(三) 赏识

每一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认同!特别是小学生, 教师对他的赏识犹如一针强心剂, 能刺激学生以昂扬的姿态在学习的海洋里遨游!课堂中, 一个教师看来非常简单的问题, 我们的学生可能会苦苦冥思而不得其解, 课后会满怀希望来请教, 此时循循善诱的启发, 一句发自内心的鼓励, 学生会终身难忘。也许就会激发起他对数学的兴趣和强烈的学习欲望。因此, 教师要形成正确的学生观, 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善于发现, 甚至是挖掘学生身上的闪光点, 尽情地赏识自己的学生。并及时地表达对学生的欣赏, 这样会让学生获得极大的认同感, 从而打心底喜欢老师, 喜欢语文。教师同时也要不断地反省自身的行为和态度, 要面向全体施教, 不能偏爱语文成绩好的学生, 而对一部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却漠不关心。不要由于自己的不公正而延误了学生的发展, 更不能仅仅以分数评价一个学生的好坏, 而忽视了学生的其它方面, 如品格修养、文明习惯、劳动态度等。

二、实现平等和谐交流的有效途径

(一) 创设情景, 激发表达欲望。

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案时, 要精心创设情景, 设计问题, 让学生不断地挑战新的学习任务。在教学过程中, 可利用语文学习的小故事, 联系生活实际创设问题等方式来创设教学情境;或通过角色效应, 强化学生主体意识, 即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相通的情境, 让学生进入、担当、理解、体验、表现角色, 使学生通过观察、讨论、操作、交流、评价参与教学全过程;或增加演示、操作、汇报等来创设情境以缩短心理距离, 形成最佳情绪状态。

(二) 动手实践, 提供交流平台。

古希腊普鲁塔戈在3000年前就指出:“头脑不是一个要被填满的容器, 而是一支需要被点燃的火把。”教师的作用在于让学生动手动脑, 唤起学生学习的欲望, 点燃思维的火花。通过教师的引导, 促使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参与到教学过程中, 并通过师生交流、生生交流达到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 在这个过程中彼此分享思考、经验、知识。

师生互动并非热热闹闹的形式上的互动, 而是师生双方在尊重对方见解基础上的相互启发与合作。要达到师生和谐互动, 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教师的亲和力和感召力, 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持尊重、理解和宽容的态度, 慢慢的我们将会发现, 语文教学的空间如此广阔, 学生学习的潜力和创造力是如此的神奇。

(三) 精心组织, 开展小组活动。

开展小组活动是进行生生互动、生生交流的重要途径。但在实际教学中, 小组活动的实际效果往往不是教师所期望的那样, 有时是低效的, 甚至是无效的。交流中能有机会说的同学是少数, 大多数同学在大多数时间是以“听”的方式参与交流的。因此, 提高小组活动的质量是非常必要的。

摘要: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教师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应把课堂交给学生, 给学生提供形式多样的交流活动, 使每位学生都有独立思考的空间和提出问题的机会, 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激励, 自我成长, 自我完善。

关键词:教学,平等,交流

参考文献

袁振国.师生沟通的艺术.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 8.

上一篇:中西医治疗小儿癫痫的疗效观察下一篇:我对“教育”二字的粗浅心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