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英语作业分层设计

2023-04-15

第一篇:小学英语作业分层设计

《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案例》

太平孙家小学:侯亚妮

通过我们集体研读学习《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使我知道了“不同的人在学数学,但得到发展的发展是不相同的”这就是为什么同样的老师教学生,为啥学生的学习成绩是不一样的。这就要求我们的数学教学必须关注每一个有差异的个体,适应每一个学生的不同发展需要,最大限度地开启每一个学生的智慧潜能。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如何因材施教是摆在我们每一位教师面前的难题,如何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这就决定了现行的教育必须遵循因材施教原则,实行分层教学。为了让学生都喜欢上数学课,让优秀学生更优秀,让学困生想学数学,会学数学,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对“作业分层”做了大胆尝试。 做为数学老师的都有这样的经验,对全班学生布置相同的书面作业,如果容易点的,基础好的学生一会儿就完成了,而对于基础差点的一节课都难完成。如果作业难度大点吧,基础好,有能力的学生是感兴趣了,肯花心思了,就会比谁能得到正确解答了,但这种题目对于基础差的学生来讲,特别是班中的学困生来讲,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总是错,自信心就会受到严重的打击,久而久之就会失去学好数学的信心,数学成绩肯定一蹶不振,这样肯定也不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

人与人之间是有差异的,每个学生由于受思维速度、智力因素等诸方面的影响,学习数学,解答数学习题的能力是不同的,数学新课程标准在前言中的基本理念中首先就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因此,我们在设计、布置数学作业时,不能一棍子打死——按同一要求、标准来布置,要根据学生的具体差异,布置有层次性的作业,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要求和标准。

一般来讲,对于基础好的学生,在其掌握了书本内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的布置一些有深度或综合性强的作业,充分挖掘其学习潜力,进一步发展其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提升其数学品质,增强其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对于基础一般的学生,除了掌握书本知识外,也要适当穿插一些稍有难度的题目,使其也能有所提高。而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则应布置基础性的知识,让其经常体会作业成功的喜悦,建立能学好数学的信心,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从而提高他们的数学成绩。

如我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是这样进行分层作业设计的:

一、必做题

⒈基础题:写出每道题的积及相应的口诀。 4×7=( ) 7×6=( )

口诀:( ) 口诀:( )

5×7=( ) 7×3=( )

口诀:( ) 口诀:( ) ⒉巩固题:填上合适的数。

( )×7=42 7×( )=3

5( )×4=28 7×( )=49

二、选做题

1:想一想,能填几?

7×5+7=7×( ) 7×7-7=7×( )

设计反思:以上练习,不同层次的学生按不同的要求完成。基础差的学生和基础中等的学生要求完成必做题即可,学有余力的学生则选择必做题和选做题。作业分层布置,既能调动学有余力那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兼顾到中下生,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又如教学二年级下册《解决问题》一课时,设计了这样的分层作业:

一、必做题 ⒈看谁算得都对。

4×8+23 54÷9×8 3×6÷2

⒉春游时,同学们排队射气球,3人一排,站3排,共击破18个气球,平均每人射中几个气球?

⒊宣传牌上左边有4棵树,右边也有4棵树,每棵树上有3个△,宣传牌上一共有多少个△?

二、选做题

智慧宫里的魔术师把一根长16米的彩带,对折以后,再对折,轻轻一吹,彩带都断开了,每折长几米?你能想出不同的计算方法吗?

设计反思:以上练习,不同层次的学生按不同的要求完成。这样做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提优”和“辅差”,有利于全面提高作业质量。

第二篇: 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课题小结

杨巧红

本课题前期研究活动开展以来,我们课题组按照课题研究方案,进行有序研究,收到良好的研究效果。 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都体会到“一刀切”作业布置形式,弊多利少,如作业肤浅,优等生吃不饱,如作业设计有难度,学困生咽不下去,很难长进。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的发展”,我们将作业进行分层次设计,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不同程度的作业,依据学生分层情况匹配每一层的作业,以便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不同的学生能获得 不同的需求。《数学新课程标准》 中指出:“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须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 得到不同的发展。”通过研究,能体现了“分层作业、分层评价、分层教学”实验在“培优”和“辅差”方面的优越性。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做作业的态度都得 到了良好的改观,学生学习积极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学生的情感、兴趣、意志、 习惯等非智力因素得到了健康的发展,学生的自主意识创新意识有了明显增强。 作业分层设计首先将学生分层研究,在对学生的情况比较全面了解后,根据学会僧的知识和能力水平,根据学生的差异和需要,对学生进行分层,划分为学有余力的学生、中等以上的学生、中偏下的学生、暂差生或学困生,然后确定不 同的训练目标,运用适当的练习策略,进行不同的训练和辅导,借助各层本身的 力量促进每一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最好的发展。 其次是课内练习分层设计,结合课堂实际情况,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差异,设计学生的课堂练习时,我们从内容上要求设计富有层次性,能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要随时调整练习的要求。如在教学《7的乘法口诀》时把作业设计成一个“自助餐”,改变了以往的命令式、强制式,让学生有一个较为宽松的作业氛围,使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都能较好地参与作业,培养数学能力。

A、必做题

1.星星餐:写出每道题的积及相应的口诀。

4×7=(

)

7×6=(

)

口诀: (

)

口诀:(

)

5×7=(

)

7×3=(

)

口诀:(

)

口诀:(

) 2.月亮餐:填上合适的数。

(

)×7=42

7×(

)=35

(

)×4=28

7×(

)=49 B、选做题

太阳餐:想一想,能填几?

7×5+7=7×(

)

7×7-7=7×(

)

以上练习,不同层次的学生按不同的要求完成。基础差的学生和基础中等的 学生要求完成 A 类的两道题目,学有余力的学生则选择 A 类中的两道题目和 B 类的一道题目。作业分层布置,既能调动学有余力那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能兼顾到中下生,体现了新课标的教学理念。

另则是课堂作业分层设计,我们对各个层次学生在认识与情感等方面设计不 同需求的作业,对低层次学生设计低起点,补台阶,多鼓励的 ;对中层次以上学生设计有变化,有综合,促发展的作业。包括计算练习的作业层次、空间与图 形练习的作业分层、统计与概率练习的作业分层、实践与综合应用练习的作业分 层等等。例如学生家庭作业的分层布置,允许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根据他们自己的学习情况“自主”地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这样做既减轻这一部分学生家 庭作业的过重负担,增添了他们完成家庭作业的积极性,为他们自主完成作业增 加了信心和乐趣,提高了作业质量;同时也对纪律差、厌学学生完成家庭作业创 造了可能。纪律差、厌学学生,他们不是做作业的时间太多,而是不肯做家庭作业,他们要么抄袭其他同学的家庭作业,要么就干脆不做家庭作业。造成这样的 问题主要原因是他们学习态度不好,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没有积极性。课堂上根本不听,而且自由散漫现象严重,他们不仅自己不学,还严重地影响他人的学习。对于这些学生,我们布置的家庭作业可以是与传统的作业有差别的:我们根 据学生好奇、求知欲强、学习从兴趣出发的特点,结合数学本身独具的内容丰富、 趣味性强等特点,努力挖掘各种内在因素,创设情境,诱发激励学生完成家庭作业的兴趣,因此,教师要设计的家庭作业应该是比较容易完成的。

再则是学生多元智能作业的设计研究,这也为本课题的开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我们在明白学生的智能结构存在差异,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根据学生不同智能结构组成优势设计呈现方式及解决问题途径多样化的不同层次的作业,,如: 文字式、图表式、实物式、语言式等数学作业内容,并设计解决问题途径图样的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后续的课题研究过程中,我们课题组会扬长补短,总结经验,修正不足,为后面的课题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三篇:浅谈小学数学作业的分层设计

宣威市阿都乡梨树完小林明宇

传统的数学作业单调枯燥,脱离生活和学生实际,不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和潜能的发挥,忽略了课程目标三个维度中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训练。因此,依据新课程的理念,重新认识作业的意义和价值,全面科学地设计课外作业,已成为一个现实而迫切的课题。如何分层设计数学作业,既能减轻学生负担,又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呢?针对这个问题,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粗浅体会:

一、作业设计要体现差异性。

以往的作业大都是老师布置多少学生完成多少,学生较少有自主选择的余地,而且面对不同水平、不同基础的学生,实施的是无差异的作业练习,从而导致部分学生“吃不饱”与“吃不了”现象的发生,抑制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热情、限制了学生学习活动的空间。要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学到对自己有价值的数学,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教师就必须改变“一刀切”的作业布置,施行弹性作业策略。教师要根据不同数学能力的学生布置不同作业,增加作业的针对性和层次性,供学生选择,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张扬个性。例如:教学“百分数应用题”后为了进一步巩固学生对单位“1”的认识,可设计这样一道题:(依据题意补充问题,至少提出3个或3个以上)我校六年级(1)班有男生26人,女生24人,___________________ ?

二、作业设计要体现差异性。

作业是学生学习数学、发展思维的一项经常性的实践活动,也是师生交流信息的一个窗口。据调查表明,大多数数学教师在数学作业设计与批改中存在了许多矛盾和问题,严重阻碍了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的培养,所以从素质教育的高度,认真研究三个层次学生的现状,针对各层次学生在认知与情感等方面不同的需求,在布置作业作业时应遵循: 对低层次学生:低起点、补台阶、拉着走、多鼓励。对中层次学生:有变化、多思考、小步走、多反馈。对高层次学生:多变化、有综合、主动走、促能力。

三、作业设计要体现实践性

新课标指出:数学课程不仅要考虑数学自身的特点,更应遵循学生学习数学的心理规律,强调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

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基于以上的教学理念,教师要把作业练习建立在学生已有的知识层面和生活经验基础之上,多设计一些富有生活情趣、能引导学生动手动脑、学以致用的数学问题,不局限于那种白纸黑字的书面作业模式,最大限度地拓展学习空间,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例如:教学了“平面图形的面积”之后,教师可设计一道“我来当回设计师”的实践题,要求学生回家测量、计算出客厅的面积,根据客厅面积到市场上选择合适的地砖,算出在美观、节约的前提下需要买多少块。教师这样的作业设计,激发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让学生会体会到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增强了学好数学的热情和信心。

四、 作业设计要体现研究性。

新课标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内容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这些内容要有利于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推理与交流等。这就要求教师在训练学生对知识理解、运用的同时,鼓励学生对知识进行“再创造”、“再发现”,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自己去发现和创造出来,使学生从传统的模仿中转化到对知识的研究上来。如教学了“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后,教师可设计这样的一道探索题:(1)测量一本新华字典长、宽、高,并算出它的表面积。(2)现有4本字典,你有几种包装方法?哪种方法最省包装纸?又如:王大伯打算用30米长的篱笆靠着一面墙围一块正方形或长方形的地来养鸡,请问王大伯怎样围能使鸡的活动范围最大?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索,不仅使学生思维活跃、理解深刻,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在探索求证中品尝到学习数学的艰辛和快乐。

五、作业设计要体现趣味性。

趣味性作业应该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贴近学生的认知水平。作业的形式是多样的,不局限于书面作业,可以是一项活动或一项制作。因此,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的潜在功能,恰当地对教材知识进行延伸、演变、补充,使学生思维处于兴奋积极状态。例如:学习“圆周率”后,可布置学生上网收集有关数学家祖冲之的资料,进一步感受作为一个文明古国和数学大国的历史。学习“统计图”后,可布置学生把本班学生的兴趣爱好、饮食习惯制成统计图,通过调查分析提出相应的意见、建议等等。这些源于生活的、不拘一格的数学作业,必然会激发起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提高学习效率。

第四篇:小学数学分层作业设计课题研究计划

西坡小学 李向东

(一)课题提出背景及其界定

1.课题提出背景:

作业是教学的基本环节,有助于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有益于技能、智力和创造才能

的发展,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但传统的作业布置,大部分教师所布置的作业仍是教

辅用书中的习题,这种习题形式单一,基本上是千篇一律的题型,而学生做作业则是个人操

作式的机械模仿,还有的教师往往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同一的内容,期望达到同一

的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其实学生与学生之间在智能、兴趣、爱好、个性特长以及

每个学生的发展方向、速度等方面都存在差异,发展性教学理论认为“差异是一种资源”,

而承认差异、尊重差异,更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理念。我们在教育教学实践中,

都深深地体会到设计作业一刀切,弊多利少,如果作业肤浅,优等生能力难以培养,如果作

业有深度,学困生就难以解答,很难长进。为了“让每个学生都能得到最优发展”,我们必

须认清应试教育下作业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符合素质教育标准的形式多样的数学作业

形式。素质教育要求下的教师,设计作业要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不同程度的作业,不应

仅停留在知识的层面,而应蕴含丰富的教育因素,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着眼于全体

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力争让每个学生在适合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

足的心理体验。

2.课题概念界定:

分层作业设计:根据学生认知结构和学生的个体差异及智能结构的独特性,对学生进行

分层,然后设计作业时,依据学生分层情况匹配每一层的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

让不同的学生能获得不同的需要,使不同个体活力得以彰显。

智能多元与分层作业设计:根据多元智能理论,智能可以是教学内容,也可以是与教学

内容相关的教学手段或教学媒体,因此在作业分层设计时,就要根据不同智能设计不同优势

的呈现方式,如:趣味性、自主性、生活性、实践性、人文性等数学作业内容。

(二)研究的目标、内容、措施

1.研究目标:

⑴、在通过对小学数学作业有效设计的实践,研究教师布置学生的尺度,能够控制学生作业

的量、难度,从而让作业起到真正的效果,既巩固学生知识,又能进行教师教学的补救。

⑵、数学作业的设计要考虑学生群体的个体差异,关注每一个学生,根据每一个学生的认知

特点,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编排时由易及难,层层递进,让学生根据不同的需要选择。

2.研究内容:

⑴、分层作业的操作模式研究。如何在教师时间有限、精力有限、班级学生多的情况下有效

地实施好分层作业,让作业的有效性得到保证。

⑵、分层作业的内容研究。针对不同教学内容如何设计分层作业内容。主要从三个方面:基

础练习题,基本的计算训练,作业量稍多,但内容简单,属应知应会,目的在于夯实基础,

提高基本技能,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主要针对C组的学生;灵活应用题:在基础知识上进

行小综合,作业量适中,题目方式较灵活,目的在于巩固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灵活应用,

主要针对B、C两组的学生;综合提高题:作业量较少,有一定的技巧和难度,需在掌握的

基础上对知识进行综合才能完成,目的在于深化、提高和拓展,主要针对A组的学生。在

教学《圆柱的体积》时,设计这样一道练习:一个农民收得8立方米的玉米,他想用一块长

6.28米,宽1.57米的长方形竹席,在院子里围一个简易的粮囤装这些玉米。怎样才能装下这些玉米?请你帮助他设计几种围法?由于学生的智力水平和生活经验不同,所以设计出不同的解决方案。C组的学生可能有围成方形、B组的学生可能还有圆柱形、A组的学生还可能会有半圆柱形等。这样的练习,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让不同的学生能获得不同的需要,使不同个体活力得以彰显。而且培养了学生思考问题的全面性,提高了学生的应用意识和创新能力。

3. 研究措施:

⑴、文献研究法:学习与课题相关的已有研究资料,吸收已有的研究成果。

⑵、行动研究法:关注学生对数学作业分层后的反应,抓住作业设计中实际问题,提出假设,逐步发现作业分层设计的规律并掌握方法,提高作业分层练习的效率。

⑶、个案法:对部分研究对象尽可能搜集更多的资料加以分析、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探讨对实施数学作业分层措施的成果。

(三)研究时间与预期研究成果

1.研究时间:

步骤:

(一)准备阶段:制订研究计划,完成课题方案的论证。

(二)实践阶段:依据研究方案,组织开展作业设计模式、内容、形式等方面的研究。

(三)总结阶段:进行课题实验总结,形成实验报告。

2.预期成果:

在分层作业的探索中,让学生尝到了成功的喜悦,给学生创设了自主学习、自主钻研的舞台,促进学生个性的发展。激发了每一位学生们的学习热情,挖掘了每一个学生的潜能。使每个学生通过努力,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实现师生心情皆愉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第五篇:小学数学分层设计课外作业的实践与研究

发布:刘贵丽时间:2011-1-15 15:24:02来源:宁夏教研网点击:284 讨论:0 小学数学分层设计课外作业的实践与研究

宁夏吴忠市朝阳小学 刘贵丽

一、问题的提出及成因分析

小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数学学科的难度及知识量也相应增大,部分学生开始感到学数学很吃力,学习劲头明显没有以前足了,两级分化的现象开始萌发。《基础教育课题改革纲要》明确提出:“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数学课程标准》(修订稿)提出: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要面向全体学生,适应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得: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课程内容的呈现应该注意层次化和多样化,以满足学生的不同学习需求。”作业是教学的基本环节,有助于所学知识的巩固、深化,有益于技能、智力和创造才能的发展,是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载体。教学中,相当一部分教师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相同的作业,期望达到同一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差异。因而,在作业设计方面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习题形式单调,内容陈旧。主要以计算题和应用题为主,不能从多方面检查和训练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缺乏与实际问题或其他学科的联系。习题基本上是纯粹的数学题,而所谓的应用题也只不过是通过机械地辨别,模仿即可套用公式或相关的数学模型加以解决,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应用题。学生看不到数学问题的实际背景,也不会通过数学化的手段解决实际问题,这对学生建立积极的、健康的数学观,掌握数学建模方法是极为不利的。

2、时间、要求一刀切。大部分教师所布置的作业仍是课本的习题或相关练习册中的习题,这种习题形式单一,基本上就是例题的翻版,而学生做作业则是个人操作或机械模仿。同时要求学生在一定的时间内完成同一的内容,期望达到同一的目标,忽视了学生的个性特点。

3、对优生来说,作业缺乏挑战性,对学困生来说作业出现太多的错误,让学生对练习产生厌倦情绪,从而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素质教育要求下的教师,设计作业要针对不同程度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学困生“吃得了”。作业的设计不应该停留在知识的层面,应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力争使每个学生在适应自己的作业中都取得成功,获得轻松、愉快、满足的心理体会。

基于此,为使学生人人都能在自身条件下得到最佳发展。提出《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实践研究》为课题开展研究。

二、预设的研究目标和任务

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使教师树立因材施教的意识,掌握作业分层设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通过研究,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得到相应的作业训练,得到发展,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率。

(3)通过研究,能丰富作业内容的层次,丰富作业的呈现方式,建立一个适合小学数学作业分层的教学的模式。

研究任务:

(1)学生分层研究,根据不同的学生的个性差异,将学生分层。

(2)课内练习分层,根据教材特点和要求,针对学生的不同情况随时进行调整。

(3)课外作业的分层,怎样设计不同类别的课外作业,让学生开展个性化的课外拓展。

(4)多元智能分层作业设计,在研究实践中将就数学的教学专题: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实践与综合应用进行系列分类研究,根据学生差异设计不同层次的作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课题研究组成员

课题组长:刘贵丽丁淑琴

课题成员:李国霞 李丽梅 徐明 丁桂兰 赵丽梅 马顺平 张玉琴 马卉 鲁娟 郑艳萍

四、基本的研究思路

本课题拟用三年时间完成,即完成时间为2010年10月至2013年10月,共分为四个阶段:

1、课题申报立项阶段(2010年10月—2010年12月):

选择研究方向,确立研究课题。

2、课题准备阶段(2011年1月—2011年2月 ):

主要工作:

(1) 查找有关的资料(图书、报刊资料、相关的网络信息),了解国内外在该领域的研究现状;了解国内外学生的作业方式,教师的教学经验及创新措施。

(2) 学习有关理论,理解课题的意义,认识本课题研究的价值。

(3) 对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分类、综合,制定本课题的具体实验研究方案,以保证本课题的顺利进行。

3、课题实施阶段(2011年3月—2013年6月 ):

主要工作:

(1)调查研究。设计调查问卷,与教师、学生进行座谈。

(2)分析现状。以调查与问卷为依据,对比分析传统作业的弊端。

(3)寻找“对策”。研究“新课程标下数学作业设计的特点”,并根据新课程的价值观,提出有关“新课程标下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策略。

(4)“对策”在实践中进行验证。把“新课程标下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的策略在实践中进行运转,验证其可行性。

(5)充实,调整,完善。不断总结和提高教师作业设计的策略和经验,推行不同层次的作业设计的训练,探索并实践多样、难易适度,有可选择性,有利不同层次学生提高的各类作业。

(6)阶段性课题总结,形成子课题研究报告、论文等研究成果

4、总结阶段(2013年7月—2013年10月)

(1)进行课题实验总结,撰写论文、结题报告。

(2)整理实验资料,总结出具有特色的经验、成果。

(3)举行课题实验的结题和鉴定活动。

五、课题研究的条件分析

(1)领导高度重视,大力支持课题组的工作开展,并在研究时间,科研经费,硬件等方面给予保证。

(2)本课题查阅了大量有关的研究成果资料,所以理论依据较为充分,方案设计思路清晰,目标明确,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国内外关于此类课题的研究和实践,已经取得了一些颇有价值的成果,为本课题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我校是“吴忠市教科研工作特色学校”、“宁夏教育学会教学研究先进单位”。积淀了丰富的研究经验。课题主持人是一线年轻的数学教师,新课程理念吸取快,并能及时实践于课堂教学,便于迅速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理念,改革课堂教学,具有一定的教学教研能力,为课题的顺利实施做好人力保障。

六、研究的主要方法

(1)文献资料法:搜集、整理与课题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为课题研究提供充实可行的理论依据。

(2)问卷调查法:了解学生对作业的认识、完成作业的态度、在作业完成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学生理想中的作业结构形式,使课题研究更适合学生的具体情况。

(3)教育实验法:对配合新授课内容的作业如何设计进行探究,通过对比实验法,发现、验证因果规律。

(4)经验总结法:对巩固性作业将主要运用经验总结法,探求巩固性作业设计的基本原则与方法。

(5)研讨交流法:对巩固性作业要通过统计作业上交人数、计算平均完成时间、分析作业完成情况、阶段性检测等手段,进行研讨、相互交流,探究作业设计的科学性、严谨性和合理性,实现更好地辅助有效教学的目的。

(6)案例研究法:对研究性作业要采取案例研究法,通过公开课、研究课,探求研究性作业在激发学生学习情趣中的积极作用,探求研究性作业的组织形式、过程、步骤、评价方法等,及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不断改进。

七、预设的研究结果

1、汇编小学数学分层作业研究成果。包括:计算类分层作业;空间与图形类的分层作业;统计与概率类的分层作业;实践与综合应用类的分层作业;课外个性化分层作业汇编。

2、课题研究结题,形成小学数学作业分层设计研究论文、案例结集,展示研究成果。

上一篇:小学英语教师工作述职下一篇:小学语言文字工作方案

本站热搜